[011-1a]
欽定四庫全書
御纂性理精義卷十一
治道類一
總論治道
程子上書曰天下之勢所甚急者在安危治亂之機若
夫指一政之闕失陳一事之利病徒為小補不足以
救當世之弊也安危治亂之機所尤先者有三焉一
曰立志二曰責任三曰求賢三者之中復以立志為
[011-1b]
本君志立而天下治矣所謂立志者至誠一心以道
自任以聖人之訓為可必信先王之治為可必行不
狃滯於近規不遷惑於衆口必期致天下如三代之
世也夫以一夫之身立志不篤則不能自脩況天下
之大非體乾剛健其能治乎自昔人君孰不欲天下
之治然而或欲為而不知所措或始鋭而不克其終
或安於積久之弊而不能改為或惑於衆多之口而
莫知適用此皆上志不立故也所謂責任者海宇之
[011-2a]
廣億兆之衆一人不可以獨治必賴輔弼之賢然後
能成天下之務自古聖王未有不以求任輔相為先
者也夫圖任之道以慎擇為本擇之慎故知之眀知
之眀故信之篤信之篤故任之專任之專故禮之厚
而責之重擇之慎則必得其賢知之眀則仰成而不
疑信之篤則人致其誠任之專則得盡其才禮之厚
則體貎尊而其勢重責之重則其自任切而功有成
是故推誠任之待以師傅之禮坐而論道責之以天
[011-2b]
下治陰陽和故當之者自知禮尊而任專責深而勢
重則挺然以天下為己任故能稱其職也雖有姦諛
巧佞知其交深而不可閒勢重而不可揺亦將息其
邪謀歸附於正矣後之任相者異於是其始也不慎
擇擇之不慎故知之不眀知之不眀故信之不篤信
之不篤故任之不專任之不專故禮之不厚而責之
亦不重矣擇不慎則不得其人知不眀則用之猶豫
信不篤則人懐疑慮任不專則不得盡其能禮不厚
[011-3a]
則其勢輕而易揺責不重則不稱其職是故任之不
盡其誠待之不以其禮僕僕趨走若吏史然文案紛
冗下行有司之事當之者自知交不深而其勢輕動
懐顧慮不肯自盡上懼君心之疑下虞羣議之奪故
蓄縮不敢有為茍循常以圖自安耳姦邪之人亦知
其易揺日伺閒隙如是其能自任以天下之重乎若
曰非任之艱知之惟艱且何以知其賢而任之或失
其人治亂所係此人君所以難之也所謂求賢者古
[011-3b]
聖王之所以能致天下之治無他術也朝廷至於天
下公卿大夫百職羣僚皆稱其任而已何以得稱其
任賢者在位能者在職而已何以得賢能而任之求
之有道而已今取士之弊議者亦多矣大概投名自
薦記誦聲律非求賢之道求不以道則得非其賢閒
或得才適由偶幸非知其才而取之也以今選舉之
科用今進任之法而欲得天下之賢興天下之治其
猶北轅適越不亦逺乎夫以人主之勢心之所嚮天
[011-4a]
下風靡景從設若珍禽異獸瓌寳竒玩之物雖遐方
殊域之所有深山大海之所生志所欲者無不可致
蓋上心所好奉之以天下之力也若使存好賢之心
如是則何巖穴之幽不可求山林之深不可致所患
好之不篤耳夫人君用賢亦頼公卿大臣推援薦逹
之力今朝廷未嘗求賢公卿大臣亦不以求賢取士
為意相先引彚世所罕聞訪道求師貴逹所耻欲其
助皇眀燭幽隠不可得也然亦繫上之所為而已誠
[011-4b]
能專心致志孜孜不倦以求賢為事常恐天下有遺
棄之才朝廷之上推賢援能者登進之蔽賢自任者
疎逺之自然天下嚮風自下及上孰不以相先為善
行薦逹為急務搜拔既廣雖小才片善無所隠晦如
此則士益貴而守益堅㢘耻格而風俗厚矣既得天
下之賢則天下之治不足道也今世人情淺近積慣
成俗朝廷進人茍循常法則雖千伯而取羣伍而用
庸惡混雜曾不以為非設或拔一賢進一善出於不
[011-5a]
次則求摭小差衆議囂沸設非君心篤信寜免疑惑
反自以為過此所以非常之舉曠久不行也三者治
天下之本也非不知有興利除害之方安國養民之
術邊境備禦之策教化根本之論顧三者不先徒虚
言耳三者既行不患為之無術也○論學便要眀理
論治便須識體○必有闗雎麟趾之意然後可行周
官法度○治身齊家以至平天下者治之道也建立
綱紀分正百職順天揆事創制立度以盡天下之務
[011-5b]
治之法也法者道之用也○得天理之正極人倫之
至者堯舜之道也用其私心依仁義之偏者霸者之
事也王道如砥本乎人情出乎理義若履大路而行
無復回曲霸者﨑嶇反側於曲徑之中而卒不可與
入堯舜之道故誠心而王則王矣假之而霸則霸矣
二者其道不同在審其初而已易所謂差之豪釐繆
以千里者其初不可不審也故治天下者必先立其
志志先立則邪説不能移異端不能惑故力進於道
[011-6a]
而莫之禦也茍以霸者之心而求王道之成是衒石
以為玉也故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而曾西羞比
管仲者義所不由也況下於霸者哉○王者奉若天
道動無非天者故稱天王命則天命也討則天討也
盡天道者王道也後世以智力持天下者霸道也○
必井田必封建必肉刑非聖人之道也善治者放井
田而行之而民不病放封建而使之而民不勞放肉
刑而用之而民不怨故善學者得聖人之意而不膠
[011-6b]
其迹迹也者聖人因其一時之利而制之也○守國
者必設險山河之固城郭溝洫之阻特其大端耳若
夫尊卑貴賤之分眀之以等威異之以物采凡所以
杜絶陵僭限隔上下皆險之大用也○聖人為戒必
於方盛之時方盛慮衰則可以防其滿極而圖其永
久至於既衰而後戒則無及矣自古天下之治未有
久而不亂者蓋不能戒於其盛也狃安富則驕侈生
樂舒肆則紀綱壊忘禍患則釁孽是以浸淫滋蔓
[011-7a]
而不知亂亡之相尋也
張子曰朝廷以道學政術為二事此正自古之可憂者
孔孟可作將推其所得而施諸天下耶將以其所不
為而强施之於天下與大都君相以父母天下為王
道不能推父母之心於百姓謂之王道可乎所謂父
母之心非徒見於言必須視四海之民如己之子設
使四海之内皆謂己之子則講治之術必不為秦漢
之少恩必不為五霸之假名人不足與適也政不足
[011-7b]
閒也能使吾君愛天下之人如赤子則治徳必日新
人之進者必良士帝王之道不必改途而成學與政
不殊心而得矣
朱子曰平易近民為政之本○問班朝治軍涖官行法
非禮威嚴不行禱祠祭祀非禮不誠不莊先生謂古
人以誠莊對威嚴蓋為政以嚴為本寛以濟嚴之太
過也某竊謂居上以寛為本寛則得衆嚴以濟寛之
不及耳若一意任威其弊將有至於法令如牛毛者
[011-8a]
然先王為政之本寛嚴先後之異施者不敢不講曰
為政以寛為本者謂其大體規模意思當如此耳古
人察理精密持身整肅無偷惰戲豫之時故其政不
待作威而自嚴但其意則以愛人為本耳及其施之
於政事便須有紀綱文章關防禁約截然而不可犯
然後吾之所謂寛者得以隨事及人而無頽敝不舉
之處人之䝉徳於我亦得以通逹眀白實受其賜而
無閒隔欺蔽之患聖人説政以寛為本而今反欲其
[011-8b]
嚴正如古樂以和為主而周子反欲其淡蓋今之所
謂寛者乃縱弛所謂和者乃淫哇非古之所謂寛與
和者故必以是矯之乃得其平耳○問為政更張之
初莫亦須稍嚴以整齊之否曰此事難斷定説在人
如何處置然亦何消要過於嚴今所難者是難得曉
事之人若曉事之人歴練多事纔至面前他都曉得
依事分寸而施以應之人自然畏服今人往往過嚴
者多半是自家不曉又慮人欺已又怕人慢已若自
[011-9a]
見得何消過嚴○問程子云論治便要識體如為朝
廷有朝廷之體為一國有一國之體為州縣有州縣
之體否曰然是大體有格局當作處如作州縣便合
治告訐除盜賊勸農桑抑末作如朝廷便須開言路
通下情消朋黨如為大吏便須求賢才去贓吏除暴
斂均力役這都是定底格局合當如此作○古人立
法只是大綱下之人得自為後世法皆詳密下之人
只是守法法之所在上之人亦進退下之人不得○
[011-9b]
賈誼作保傅傳論所以教諭之方必以孝仁禮義為
本而其條目之詳則至於容貌辭氣之微衣服器用
之細纖悉曲折皆有法度必使化與心成中道若性
而猶不敢怠焉此三代之君所以有道之長至於累
數百年而不失其天下也降而及於近世所以教者
不過記誦書札之工而未嘗開以仁孝禮義之習至
於容貌辭氣衣服器用則雖極於邪侈而未嘗有以
裁之也寮屬具員而無保傅之嚴講讀備禮而無箴
[011-10a]
規之益朝夕所與出入居處而親密無閒者不過宦
官近習掃除趨走之流而已夫以帝王之世當傳付
之統上有宗廟社稷之重下有四海烝民之生前有
祖宗垂創之艱後有子孫長久之計而所以輔養之
具疎畧如此是猶家有眀月之珠夜光之璧而委之
衢路之側盜賊之衝也
陸氏九淵曰天下之事有可立至者有當馴致者㫖趣
之差議論之失是惟不悟悟則可以立改故定趨向
[011-10b]
立規模不待悠久此則所謂可立至者如救宿弊之
風俗正久隳之法度雖大舜周公復生亦不能一旦
盡如其意惟其趨嚮既定規模既立徐圖漸治磨以
嵗月乃可望其丕變此則所謂當馴致者日至之時
陽氣即應此立至之驗也大冬不能一日而為大夏
此馴致之驗也凡事不合天理不當人心者必害天
下效見之著無愚智皆知其非然或者眀不燭理量
不容物一旦不勝其忿驟為變更其禍敗往往甚於
[011-11a]
前日後人懲之乃謂無可變更之理真所謂懲羮吹
虀因噎廢食者也自秦漢以來治道龎雜而甘心懐
愧於前古者病正坐此大抵古事是非初不難論但
論於今日多類空言事體遼絶形勢隔塞無可施行
然則三代之政其終不復矣乎合抱之木萌蘖之生
長也大夏之暑大冬之推移也三代之政豈終不可
復哉顧當為之以漸而不可驟耳有包荒之量有馮
河之勇有不遐遺之眀有朋亡之公於復三代乎何
[011-11b]
有
許氏衡曰禹平水土契敷五教稷播百榖子孫皆有天
下天之報施如此是皆裁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
宜以左右民於天有功故天之報施如此後世法術
功利與異端之教賊天眀亂聖法行之者殃及其身
於子孫福澤無有也士君子當以聖道為心有補於
天地生靈斯可矣不然亦天地鬼神之所不與也法
術如申商縱横如儀秦兵法如孫吴欺誕如方士惑
[011-12a]
亂如異端皆非所以為學也君子慎所學○春秋大
一統在天下尊王在國尊君在家尊父這三件起來
便治這三處失位便亂在人身尊徳性徳性用事便
治才性用事便亂聖人汲汲説忠信孝悌仁義只是
為此處説
君道
程子曰聖人脩已以敬以安百姓篤恭而天下平惟上
下一於恭敬則天地自位萬物自育氣無不和四靈
[011-12b]
何有不至此體信逹順之道聰眀睿智皆由是出以
此事天饗帝○古之人君守成業而致盛治者莫如
周成王其所以成徳則由乎周公周公之輔成王也
幼而習之所見必正事所聞必正言左右前後皆正
人故習與智長化與心成今輔養之道不可不至也
所謂輔養之道非謂告詔以言過而後諌也尤在涵
養薫陶之而已矣今夫一日之閒接賢士大夫之時
多親寺人宦官之時少則氣質自化徳器自成謹選
[011-13a]
賢徳之士以侍勸講講讀既罷常留以備訪問從容
燕語不獨漸摩道義至於人情物態稼穡艱難日積
既久自然通逹比之常處深宫為益多矣夫傅徳義
者在乎防聞見之非節嗜欲之過保身體者在乎適
起居之宜存畏謹之心故左右近侍宜選老成重厚
小心之人服飾器用皆須質朴之物俾華巧靡麗不
至於前淺俗之言不入於耳凡動作言語必使勸講
者知之庶幾隨物箴規應時諫正調䕶聖躬莫過乎
[011-13b]
此矣人君居崇高之位持威福之柄百官畏懼而莫
敢仰視萬方崇奉而所欲必得茍非知道畏義所養
如此則中常之君無不驕肆英眀之主自然滿假此
古今同患治亂所由也所以周公告成王稱前王之
徳以寅恭祗懼為首云○君道稽古正學眀善惡之
歸辨忠邪之分曉然趨道之至正君志定而天下之
治成矣夫義理不先定則多聼而易惑志意不先定
則守善而或移必也以聖人之訓為必當從以先王
[011-14a]
之治為必可法不為後世駁雜之政所牽滯不為流
俗因循之論所遷改信道極於篤自知極於眀去邪
勿疑任賢勿貳必期致治如三代之隆而後已也然
患常生於忽微而志亦戒乎漸習故古之人君雖從
容燕閑必有誦訓箴諌左右前後罔非正人輔成徳
業誠能尊禮老成訪求儒學之士不必勞以官職俾
日親便坐講論道義又博延俊彥陪侍法從朝夕延
見講磨治體則睿知益眀王猷允塞矣○王者高拱
[011-14b]
於穆清之上而化行於禆海之外何脩何飾而致哉
以純王之心行純王之政爾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
吾幼以及人之幼此純王之心也使老者得其養幼
者得其所此純王之政也尚慮其未也則又尊國老
而躬事之優庶老而時養之風行海流民陶其化孰
有怠於親而慢於長者哉虞夏商周之盛王由是道
也人倫以正風俗以厚鰥寡孤獨無不得其養焉後
世禮廢法壊教化不明播棄耆老飢寒轉死者往往
[011-15a]
而是嗚呼率是而行而欲王道之成猶却行而求及
前抑有甚焉爾○為民立君所以養之也養民之道
在愛其力民力足則生養遂生養遂則教化行而風
俗美故為政以民力為重也春秋凡用民力必書其
所興作不時害義固為罪也雖時且義必書見勞民
為重事也後之人君知此義則知慎重於民力矣然
有用民力之大而不書者為教之意深矣僖公脩泮
宫復閟宫非不用民力也然而不書二者復古興廢
[011-15b]
之大事為國之先務如是而用民力乃所當用也人
君知此義知為政之先後輕重矣
范氏祖禹曰人主學與不學繫天下之治亂如好學則
天下之君子欣慕願立於朝以直道事上輔助徳業
而致太平矣如不好學則天下之小人皆動其心欲
立於朝以邪諂事上竊取富貴而專權利矣○人君
以一人之身而御四海之廣應萬務之衆茍不以至
誠與賢而役其獨智以先天下則耳目心志之所及
[011-16a]
者其能幾何是故人君必清心以涖之虚已以待之
如鑑之眀如水之止則物至而不能罔矣夫權衡設
而不可欺以輕重者惟其平也繩墨設而不可欺以
曲直者惟其正也我以其正彼以其邪我以其直彼
以其佞何患乎邪之不察佞之不辨一為不誠則心
且蔽矣邪正何能辨乎是故鑑垢則物不能察也水
動則形不能見也已不眀故也且待物以誠猶恐其
不動也況不誠而能動物乎○君人者如天運於上
[011-16b]
而四時寒暑各司其序則不勞而萬物生矣不眀之
君不能知人故務察而多疑欲以一人之身代百官
之所為則雖聖智亦日力不足矣故其臣下事無大
小皆歸之君政有得失不任其患賢者不得行其志
而持禄之士得以保其位此天下所以不治也
胡氏宏曰人君盡下則聰明開而萬里之逺親於袵席
偏信則昏亂而父子夫婦之閒有逺於萬里者矣人
君欲救偏信之禍莫先於窮理莫要於寡欲窮理寡
[011-17a]
欲交相發者矣
朱子曰天下之事千變萬化其端無窮而無一不本於
人主之心蓋不惟其賞之所勸刑之所威各隨所向
勢有不能己者而其觀感之閒風動神速又有甚焉
是以人主以𦕈然之身居深宫之中其心之邪正若
不可得而窺者而其符驗則著於外而不可掩此大
舜所以有惟精惟一之戒孔子所以有克己復禮之
云皆所以正吾此心而為天下萬事之本也然邪正
[011-17b]
之驗著於外者莫先於家人而次及於左右然後有
以逹於朝廷而及於天下若宫闈之内端莊齋肅后
妃有關雎之徳後宫無盛色之譏貫魚順序而無一
人敢恃恩私以亂典常納賄賂而行請謁此則家之
正也退朝之後從容燕息貴戚近臣擕僕奄尹陪侍
左右各恭其職無一人敢通内外竊威福招權市寵
以紊朝政此則左右之正也内自禁省外徹朝廷二
者之閒洞然無閒然後發號施令羣聼不疑進賢退
[011-18a]
姦衆志咸服紀綱得以振而無侵撓之患政事得以
脩而無阿私之失此所以朝廷百官六軍萬民無敢
不出於正而治道畢也心一不正則是數者固無從
而得其正是數者一有不正而曰心正則亦安有是
理哉是以古先聖王兢兢業業雖在紛華波動之中
幽獨得肆之地而所以精之一之克之復之未嘗敢
有須臾之怠然猶恐其隠微之閒或有差失而不自
知也是以建師保之官以自開明列諫諍之職以自
[011-18b]
規正左右前後一動一静無不制以有司之法而無
纖芥瞬息得以隠其豪髮之私蓋雖以一人之尊深
居九重之邃而懔然常若立乎宗廟之中朝廷之上
此先王之治所以精粹純白無少瑕翳而其遺風餘
烈猶可以為後世法程也○天下萬事有大根本而
毎事之中又各有要切處所謂大根本者固無出於
人主之心術而所謂要切處者則必大本既立然後
可推而見也如論任賢相杜私門則立政之要也擇
[011-19a]
良吏輕賦役則養民之要也公選將帥不由近習則
治軍之要也樂聞警戒不喜導諛則聼言用人之要
也推此數端餘皆可見然未有大本不立而可以與
此者此古之欲平天下者所以汲汲於正心誠意以
立其本也若徒言正心而不足以識事物之要或精
覈事情而特昩夫根本之歸則是腐儒迂濶之論俗
士功利之談皆不足與論當世之務矣○天下之綱
紀不能以自立必人主之心術公平正大無偏黨反
[011-19b]
側之私然後紀綱有所繫而立君心不能以自正必
親賢臣逺小人講眀義理之歸閉塞私邪之路然後
乃可得而正○人主當務聰明之實而不可求聰眀
之名信任大臣日與圖事反覆辯論以求至當之歸
此聰眀之實也偏聼左右輕信其言此聰眀之名也
務其實者今雖未眀久必通悟務其名者或一時可
以竦動觀聼然中實未明愈久而愈暗矣二者之間
所差豪釐而其得失則有大相逺者○存祗懼之心
[011-20a]
以畏天擴寛𢎞之度以盡下不敢自是而欲人必已
同不狥偏見而謂衆無足取不甘受佞人而外敬正
士不狃於近利而昧於逺猷
張氏栻曰人主不可以蒼蒼者便為天當求諸視聼言
動之閒一念纔是便是上帝鑒觀上帝臨汝簡在帝
心一念纔不是便是上帝震怒
陸氏九淵曰人主不親細事故臯陶賡歌致叢脞之戒
周公作立政稱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獄庶慎唐徳
[011-20b]
宗親擇吏宰畿邑柳渾曰陛下當擇臣軰以輔聖徳
臣當擇京兆尹以承大化尹當求令長以親細事代
尹擇令非陛下所宜此言誠得臯陶周公之㫖今天
下米鹽靡密之務往往皆上累宸聼雖得臯陶周公
亦何暇與之論道經邦哉荀卿子曰主好要則百事
詳主好詳則百事荒今日之事有宜責之令者令則
曰我不得自行其事有宜責之守者守亦曰我不得
自行其事推而上之莫不皆然文移回復互相牽制
[011-21a]
其説曰所以防私而行私者方藉是以藏姦伏慝使
人不可致詰惟盡忠竭力之人欲舉其職則苦於隔
絶而不得以遂志豈非好詳之過耶
許氏衡曰民生有欲無主乃亂上天眷命作之君師必
予之聰眀剛斷之資重厚包容之量使首出庶物表
正萬邦此蓋天以至難任之非予之可安之地而娱
之也堯舜以來聖帝眀王莫不兢兢業業小心畏慎
日中不暇未眀求衣誠知天之所畀至難之任初不
[011-21b]
可以易心處也知其為難而以難處則難或可易不
知為難而以易處則他日之難有不可為者矣孔子
謂人之言曰為君難為臣不易則其説所由來逺矣
○人君處億兆之上所操者予奪進退賞罰生殺之
權不幸見欺以非為是以是為非其害可勝既耶人
君惟無喜怒也有喜怒則贊其喜以市恩鼔其怒以
張勢人君惟無愛憎也有愛憎則假其愛以濟私藉
其憎以復怨甚至本無喜也誑之使喜本無怒也激
[011-22a]
之使怒本無足愛也强譽之使愛本無可憎也强短
之使憎人君不悟日在欺中方仗若曹擿發細隠以
防天下之欺欺而至此欺尚可防耶大抵人君以知
人為貴以用人為急用得其人則無事於防矣既不
出此則所近者爭進之人耳好利之人耳無恥之人
耳彼挾詐用術千蹊萬徑以蠱君心於此欲防其欺
雖堯舜不能也
臣道
[011-22b]
程子曰記曰魯郊非禮也其周公之衰乎聖人嘗譏之
矣説者乃云周公有人臣不能為之功業因賜以人
臣所不得用之禮樂則妄也人臣豈有不能為之功
業哉借使功業有大於周公亦是人臣所當為爾人
臣而不當為其誰為之豈不見孟子言事親若曾子
可也曾子之孝亦大矣孟子纔言可也蓋曰子之事
父其孝雖過於曾子豈是分外事若曾子者僅可以
免責爾臣之於君猶子之於父也臣之能立功業者
[011-23a]
以君之人民也以君之勢位也假如功業大於周公
而謂人臣所不能為可乎使人臣恃功而懐怏怏之
心者必此言矣○事君者知人主不當自聖則不為
諂諛之言知人臣義無私交則不為阿黨之計○今
之監司多不與州縣一體監司專欲伺察州縣州縣
專欲掩蔽不若推誠心與之共治有所不逮可教者
教之可督者督之至於不聼擇其甚者去一二使足
以警衆可也○一命之士茍存心於愛物於人必有
[011-23b]
所濟○問臨民曰使民各得輸其情問御吏曰正已
以格物○韓持國嘗患在下者多欺曰欺有三有為
利而欺者則固可罪有畏罪而欺者在所恕事有類
欺者在所察○吕進眀使河東伊川問之曰為政何
先對曰莫要於守法曰拘於法而不得有為者舉世
皆是也若某之意謂猶有可遷就不害於法而可以
有為者也昔明道為邑凡及民之事多衆人所謂於
法有礙焉者然眀道為之未嘗大戾於法人亦不以
[011-24a]
為駭也謂之得伸其志則不可求小補焉則過之與
今之為政者逺矣○眀道先生為澤州晉城令民以
事至邑者必告之以孝弟忠信入所以事父兄出所
以事長上度鄉村逺近為伍保使之力役相助患難
相恤而奸偽無所容凡孤㷀殘廢者責之親戚鄉黨
使無失所行旅出於其塗者疾病皆有所養諸鄉皆
有校暇時親至召父老與之語兒童所讀書親為正
句讀教者不善則為易置擇子弟之秀者聚而教之
[011-24b]
鄉民為社會為立科條旌别善惡使有勸有恥○扶
溝地卑嵗有水旱眀道先生經畫溝洫之法以治之
未及興工而去官先生曰以扶溝之地盡為溝洫必
數年乃成吾為經畫十里之閒以開其端後之人知
其利必有繼之者矣夫為令之職必使境内之民凶
年饑嵗免於死亡飽食逸居有禮義之訓然後為盡
故吾於扶溝興設學校聚邑人子弟教之亦幾成而
廢夫百里之施至狹也而道之興廢繫焉是數事者
[011-25a]
皆未及成豈不有命與然知而不為而責命之興廢
則非矣此吾所以不敢不盡心也○眀道先生作縣
凡坐處皆書視民如傷四字當曰某常愧此四字
吕氏大臨曰横渠為雲巖令政事大抵以敦本善俗為
先每以月吉具酒食召鄉人高年㑹縣庭親為勸酬
使人知養老事長之義因問民疾苦及告所以訓戒
子弟之意
楊氏時曰人臣之事君豈可佐以刑名之説如此是使
[011-25b]
人主失仁心也人主無仁心則不足以得人故人臣
能使其君視民如傷則王道行矣
羅氏從彥曰士之立朝要以正直忠厚為本正直則朝
廷無過失忠厚則天下無嗟怨二者不可偏也一於
正直而不忠厚則漸入於刻一於忠厚而不正直則
流入於懦汲黯正直所以闢公孫𢎞之阿諛忠厚所
以闢張湯之殘刻武帝之臣之賢獨此一人而已○
立朝之士當愛君如愛父愛國如愛家愛民如愛子
[011-26a]
然三者未嘗不相頼也凡人愛君則必愛國愛國則
必愛民未有以君為心而不以民為心者故范希文
謂居廟堂之上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逺則憂其君諒
哉
胡氏宏曰寡欲之君然後可與言王道無欲之臣然後
可與言王佐
朱子曰古之君子居大臣之任者其於天下之事知之
不惑任之有餘則汲汲乎其時而勇為之知有所未
[011-26b]
眀力有所不足則咨訪講求以進其知攀援汲引以
求其助如救火追亡尤不敢以少緩上不敢慢其君
以為不足與言仁義下不敢鄙其民以為不足以興
教化中不敢薄其士大夫以為不足共成事功一日
立乎其位則一日業乎其官一日不得乎其官則不
敢一日立乎其位有所愛而不肯為者私也有所畏
而不敢為者亦私也屹然中立無一豪私情之累而
惟知其職之所當為者夫如是是以志足以行道道
[011-27a]
足以濟時而於大臣之責可以無愧○當官勿避事
亦勿侵事○溫公作魏公祠堂記説得魏公事分眀
見得魏公不可及處記中所載魏公之言曰凡為臣
者盡力以事君死生以之顧事之是非何如耳至於
成敗天也豈可豫憂其不成遂輟不為哉○大臣慮
四方若位居宰相也須慮周於四方始得如今宰相
思量得一邊便全然掉却那一邊如人為一家之長
一家上下也須常常都記掛在自家心下始得○官
[011-27b]
無大小凡事只是一箇公若公時作得來也精采便
若小官人也望風畏服若不公便是宰相作來作去
也只得箇沒下梢○因論郡縣政治之乖曰民雖衆
畢竟只是一箇心甚易感也○為守令第一是民事
為重其次則便是軍政今人都不理會○開落丁口
推割產錢是治縣八字法詞牒無情理者不必判○
當官亷謹是吾軰本分事不待多説然微細處亦須
照管不可忽畧因循怠惰吕氏童䝉訓下卷數條防
[011-28a]
閑之道甚至皆可佩服自治既不茍更能事上以禮
接物以誠臨民以寛御吏以法而簿書期㑹之閒亦
無所不用其敬焉則庶乎其少過矣
吕氏祖謙曰事君如事親事官長如事兄與同僚如家
人待羣吏如奴僕愛百姓如妻子處官事如家事然
後為能盡吾之心如有毫末不至皆吾心有所不盡
也故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事兄弟故順可移於長
居家理故治可移於官豈有二理哉○處事者不以
[011-28b]
聰眀為先而以盡心為急○當官處事但務著實如
塗擦文書追改日月重易押字萬一敗露得罪反重
亦非所以養誠心事君不欺之道也百種姦偽不如
一實反復變詐不如慎始防人疑衆不如自慎智數
周密不如省事不易之道也○忍之一字衆妙之門
當官處事尤是先務若能清慎勤之外更行一忍何
事不辦書曰必有忍其乃有濟此處事之本也諺有
之曰忍字敵災星杜少陵詩云忍過事堪喜此皆切
[011-29a]
於事理為世大法非空言也
真氏徳秀曰古今事業未嘗無所本諸葛武侯平生所
立事業竒偉然求其所以則開誠心布公道集衆思
廣忠益而已蓋此四者乃武侯事業之本而誠之與
公又其本也
許氏衡曰臣子執威權未有無禍者豈惟人事在天道
亦不許夫月隂魄也借日為光與日相逺則光盛猶
臣逺於君則聲名大威權重與日相近則光微愈近
[011-29b]
愈微臣道隂道理當如此大臣在君側而擅權此危
道也古人舉善薦賢不敢自名欲恩澤出於君也刑
人亦然恩威豈可使出於已使人知恩威出於己是
生多少怨敵其危亡可立待也故月星皆借日以為
光及近日却失其光此理殊可玩索○恐害於己者
必思所以害人也豈知利人則未有不利於己者也
至於推勘公事已得大情適當其法不旁求深入是
乃利人之一端也彼俗吏不逹此理專以出罪為心
[011-30a]
謂之隂徳予曰不然履正奉公嫉惡舉善人臣之道
也有違於此則惡者當害之而反利之善者當利之
而反害之顯不能逃其刑責幽不能欺於神眀顧隂
徳何有焉
用人
程子曰天地生一世人自足了一世事但恨人不能盡
用天下之才此其不能大治○作新人才難變化人
才易今諸人之才皆可用且人豈肯甘為小人在君
[011-30b]
相變化如何爾若宰相用之為君子孰不為君子○
正獻公既薦常秩後差改節嘗對伯淳有悔薦之意
伯淳曰願侍郎寧百受人欺不可使好賢之心少替
楊氏時曰眀道在鄠邑政聲流聞當路欲薦之朝而問
其所欲對曰夫薦士者問才之所堪不問志之所欲
羅氏從彥曰名器之貴賤以其人何則授於君子則貴
授於小人則賤名器之所貴則君子勇於行道而小
人甘於下僚名器之所賤則小人勇於浮競而君子
[011-31a]
恥於求進以此觀之人君之名器可輕授人哉
朱子曰古之大臣以其一身任天下之重非以其一耳
目之聰眀一手足之勤力為能周天下之事也其所
頼以共正君心同斷國論必有待於衆賢之助焉是
以君子將以其身任此責者必咨諏詢問取之於無
事之時而參伍較量用之於有事之日蓋方其責之
必加於己而未及也無旦暮倉卒之須則其觀之得
以久無利害紛拏之惑則其察之得以精誠心素著
[011-31b]
則其得之多嵗引月長則其蓄之富自重者無所嫌
而敢進則無幽隠之不盡欲進者無所為而不來則
無巧偽之亂真久且精故有以知其短長之實而不
差多且富故有以使其更迭為用而不竭幽隠畢逹
則讜言日聞而吾徳脩取舍不眩則望實日隆而士
心附此古之君子所以成尊主庇民之功於一時而
其遺風餘韻猶有稱思於後世者也今之人則不然
其於天下之士固有漠然不以為意者矣其求之者
[011-32a]
又或得之近而不知其遺於逺足於少而不知其漏
於多求之備而不知其失於詳也其平居暇日所以
自任者雖重而所以待天下之士者不過如此是以
勤勞惻怛雖盡於鰥寡孤獨之情而未及乎本根長
久之計恩威功譽雖播於兒童走卒之口而未喻乎
賢士大夫之心此蓋未及乎有為而天下之士先以
訑訑之聲音顏色待之矣至於臨事倉卒而所蓄之
材不足以待用乃始欲泛然求已所未知之賢而用
[011-32b]
之不亦難哉或曰然則未當其任而欲先得天下之
賢者宜奈何曰權力所及則察之舉之禮際所及則
親之厚之皆不及則稱之譽之又不及則鄉之慕之
如是而猶以為未足也又於其類而求之不以小惡
掩大善不以衆短棄一長其如此而已抑吾聞之李
文公之言曰有人告曰某所有女國色也天下之人
必將極其力而求之無所愛也有人告曰某所有人
國士也天下之人則不能一往而先焉此豈非好徳
[011-33a]
不如好色者乎嗚呼欲任天下之重者誠反此而求
之則亦無患乎士之不至矣○天生一世人才自足
一世之用自古及今只是這一般人但是有聖賢之
君在上氣焰大熏蒸陶冶得别只如時節雖不好但
上面意思畧轉下面便轉況乎聖賢是甚力量少閒
無狀底人自銷鑠改變不敢作出來以其平日為己
之心為公家辦事自然脩舉○君子小人如冰炭之
不相容薰蕕之不相入小人進則君子必退君子親
[011-33b]
則小人必疎未有可以兼收並蓄而不相害者也能
審乎此以定取舍則其見聞之益薰陶之助所以謹
邪僻之防安義理之習者自不能已而其舉措刑賞
所以施於外者必無偏陂之失一有不審則不惟其
妄行請託竊㺯威權有以害吾之政事而其導諛薰
染使人不自知覺而與之俱化其害吾之本心正性
又有不可勝言者○伏節死義之士當平居無事之
時誠若無所用者然古之人君所以必汲汲以求之
[011-34a]
者蓋以如此之人臨患難而能外死生則其在平世
必能輕爵禄臨患難而能盡忠節則其在平世必能
不詭隨平日無事之時得而用之則君心正於上風
俗羙於下足以逆折姦萌濳消禍本自然不至真有
伏節死義之事也○人材衰少風俗頽壊之時士有
一善即當扶接導誘以就其器業此亦將來切身利
害蓋士不素養臨事倉卒乃求非所以為國逺慮而
能無失於委任之閒也○古之人教民以徳行道藝
[011-34b]
而興其賢者能者其法備而意深矣今之為法不然
其教之之詳取之之審反覆澄汰至於再三而其具
不越乎無用之空言而已深求其意雖或亦將有頼
於其用然彼知但為無用之空言而便足以要吾之
爵禄則又何暇復思吾之所以取彼者其意為何如
哉○因論科舉法雖不可以得人然尚公曰銓法亦
公然法至於盡公不在人便不是好法要可私而公
方始好○姚崇擇十道使之説甚善范富天章所條
[011-35a]
亦只説到擇監司而已今諸路監司猥衆恰如無一
般不若毎路只擇一監司其餘悉可省罷又曰朝廷
只當擇監司太守自餘職幕縣官容他各辟所知方
可責成天下須是放開作使恢恢有餘地乃可○朝
廷設官求賢故在上者不當以請託而薦人士人當
有禮義㢘恥故在下者不當自鬻而求薦○好士
而取之文字語言之閒則道學徳行之士吾不得而
聞之矣求士而取之投書獻啟之流則自重有恥之
[011-35b]
士吾不得而見之矣待士而雜之妄庸便佞之伍則
志節慷慨之士寧有長揖而去耳而況乎所謂對偶
駢儷諛佞無實以求悦乎世俗之文又文字之末流
非徒有志於高逺者鄙之而不為若乃文士之有識
者亦未有肯深留意於其閒者也
陸氏九淵曰銖銖而稱之至石必謬寸寸而度之至丈
必差石稱丈量徑而寡失此可為論人之法且如其
人大概論之在於為國為民為道義此則君子人矣
[011-36a]
大概論之在於為私己為權勢而非忠於國狥於義
者則是小人矣若銖稱寸量校其一二節目而違其
大綱則小人或得為欺君子反被猜疑邪正賢否未
免倒置矣
許氏衡曰賢者以公為心以愛為心不為利回不為勢
屈寘之周行則庶事得其正天下被其澤賢者之於
人國其重固如此也然或遭世不偶務自韜晦有舉
一世而人不知者雖或知之而當路之人未有同類
[011-36b]
不見汲引者雖或知之召之命之泛如厮養而賢者
有不屑就者雖或接之以貌待之以禮而其所言不
見信用有超然引去者雖或信用復使小人參於其
閒責小利期近效有用賢之名無用賢之實賢者亦
豈肯尸位素餐取譏誚於天下也雖然此特論難進
者然也又有難合者焉人君位處崇高日受容悦賢
者必欲匡而正之扶而安之使如堯舜而後已故其
勢難合況姦邪佞倖醜正惡直肆為詆毁多方以䧟
[011-37a]
之將見罪戾之不免又可望庶事得其正天下被其
澤耶益戒禹曰任賢勿貳貳之一言在大禹猶當警
省後世宜如何哉此任賢之難也
吴氏澄曰治天下者在得人相天下者在用人用人必
自好賢始周公大聖也而急於見賢一食三吐其哺
一沐三握其髮趙文子賢大夫也所舉筦庫之士七
十有餘家嗚呼當時周公所見文子所舉豈必皆其
親舊而有所請求者哉好賢之臣能容人而天下治
[011-37b]
妬賢之臣不能容人而天下亂此大學平天下章所
以引秦誓之言而深切教戒也
御纂性理精義卷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