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a0083 東溪日談錄-明-周琦 (WYG)


[006-1a]
欽定四庫全書
 東溪日談録卷六
             明 周琦 撰
  學術談
世謂讀書爲爲學然爲學有致知力行工夫讀書只致
知中之一事耳爲學尚有許多致知處如體認天地萬
物之性是致知𦂳要處何止在書書只明此天地萬物
之性與聖賢復性之切至於體認性善與工夫處却又
[006-1b]
在人而不在書故三代以前無書可讀人皆求道之切
而聖賢迭出三代以後有書可讀雖汗牛充棟人反爲
書所病一生理㑹書且不能何暇體認性道而求之身
心故聖賢反不多見若人能不爲書所病體認聖賢復
性工夫效其所以爲仁爲義者而求之身心見之事業
以造聖賢之域方是爲學故朱子曰人性皆善而覺有
先後後覺者必效先覺之所爲何嘗說書己自明白今
人自錯認了
[006-2a]
世俗之學其病只在誤以讀書一事謂爲學更不别去
體認性理求之於心踐之於己惟其粗通章句者便謂
有學善用章句組織成文以得科目者便謂有學之騐
若沉潛篤厚之士由此而進縱未得所養亦不失爲君
子若機巧奸佞之士由此而進失其所養能不流爲小
人幸而以致重禄重權且謂讀書大騐上無正道以輔
其主下無實惠以及於民不過務虛名要虛功而已應
世之才無實學見用故世所以不治
[006-2b]
孔子萬世學者之標凖故動静語黙不特當世師之後
世實師之故如公西華學仁聖孟子學聖之時横渠學
恭而安之類皆師動静語黙也何止於讀其書哉
聖賢之學求於内不求於外求於本不求於末程子所
謂外者文也末者考詳畧異同也而本之與内未言焉
且今世俗專務文字是求於外專務考索是求於末師
儒以此教父兄以此養長上以此稱科目以此取當道
以此重其風有不得而阻遏之者其本與内莫如之何
[006-3a]
然則本之與内將奚求耶吾能明乎吾之性不外乎天
地萬物之性明乎天地萬物之性以實乎吾之性則程
子之所謂内與本者盖如是乎而得之矣雖世以爲無
文章無考索不吾伍也然而務文章者文士耳務考索
者記誦耳非聖賢之學也彼不吾伍猶吾不彼伍一而
已矣
君子之學在求道之正脉或因俗學排議而變其正焉
見未真也若姚樞講程朱學於蘓門尚能變許衡之學
[006-3b]
而從己豈變正學而歸俗學乎夫變俗學以歸正學猶
用夏以變夷正也變正學以歸俗學猶用夷以變夏逃
孔孟而歸楊墨也變也何止於見未真乎
孔門之學日用工夫甚是淺近然於理無所不包仁無
不貫推而極之可與天地同其體用朱子嘗以此語人
與今世俗之學大有不同聖門之學其初甚淺近其終
甚髙大世俗之學其初甚夸大其終甚卑陋其初淺近
者爲己也不爲人也故其終也極高大焉其初高大者
[006-4a]
爲人也不爲己也故其終也極卑陋焉一誠僞之間耳
世俗先自上學竟至下達聖賢先自下學竟能上達故
中庸末言下學立心之始推至於無聲無臭豈世俗先立
上學門戸而竟至於下流者哉
古人爲學惟安静篤實所以承載得許多道理今人於
安静者不謂之無用便謂之迂踈志不堅者未有不爲
之揺動矣夫安静者凝道之器也
聖賢之學存乎心世俗之學存乎言存乎心者求其心
[006-4b]
之自得而無事乎言語存乎言者事乎言語而心實無
所得故茂叔之學當世無人識得能識之者惟河南程
大中而已安石之學驚動一世當時稱爲聖人至用青
苖病世及食旣釣餌人方知其爲非聖賢耳然則茂叔
之學其存乎心而安石之學其存於言者乎聖賢世俗
其學之别可見矣
朱子曰爲學不厭卑近愈卑近則工夫愈切實所至愈
高遠此爲學之大法也
[006-5a]
古人爲學先自小學然後至於大學盖小學有洒掃應
對禮樂射御書數許多條件必先用力於此方脫去狂
妄粗鄙之氣然後進大學以修格致誠正修齊治平之
功則聖賢大學之道成於已矣
儒者學識不可不大而事業不可不漸若學識不大其
失如蘇秦事業不漸其失如王通蘓秦於七國爭䧺之
日以楚燕趙魏韓齊六國爲縱以秦一國爲衡縱横其
說人無不從知圖功利而不知仁義其學識大乎王通
[006-5b]
一見隋帝獻太平十二策即以臯䕫稷契事業自期及
其不用教授汾河又即以孔曾思孟事業自期事業漸
乎學識不大則失之小事業不漸則失之驟畢竟皆無
所成就矣
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是聖賢心學之準的周程張
朱是聖賢心學之羽鏃後儒於周程張朱之羽鏃且不
能審視正固况求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之凖的而至之
乎故茫乎無所執持以求歸宿惟立門户以要譽而已
[006-6a]
聖賢心學何自而明乎
允執厥中四字是聖賢心學之法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十二字是維持心學之

前古人才不養於學校惟自養於山林薦之者以躬行
爲學如伊吕傅葛養於山林一旦受聘而起皆立實功
於世後世人才養於學校薦之者以文字爲學故才反
不及古豈所養之地不足以養才耶盖有所養即有所
[006-6b]
望世之急功名竊富貴者多驟進其失所養者才與市
人等耳復何以實功責之哉故曰科目不足以得人豪
傑之士由之而出伊川曰少年登髙科一不幸藉父兄
之勢爲羙官二不幸有髙才能文章三不幸伊川此言
皆世之所求必得者孰肯退一歩以求必不得哉
張南軒旣曰天下之事皆人之所當爲君臣父子夫婦
兄弟朋友之際人事之大者也以至於視聽言動周旋
食息至纎至微莫非事者一事之不貫則天性以之陷
[006-7a]
溺也然則講學其可不汲汲乎學所以明萬事而奉天
職也又曰嘗恠今世之學者其所從事徃徃異乎是皷
篋入學抑以思吾所學者果何事乎聖人之立教者果
何在乎而朝廷建學羣聚而教養者又果何爲乎嗟夫
此獨未之思而已矣使其知所思則必竦然動於中而
其朝夕所接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之際視聽言動
之間必有不得而遏者庶幾可以知入德之門矣此說
最切於時
[006-7b]
爲學第一要識得性善求以復之便有著實功夫
濳室陳氏曰謂明道以記誦博識爲玩物䘮志是徒記
誦該博而理學不明不造融㑹貫通處是逐其小者忘其
大者反以無用之物累其空明之心是爲玩物䘮志
為學要正與實循流俗者多不正立門户者多不實茍正
與實雖世俗有毁譽身計有通塞皆不必顧其學自成矣
建陽蔡發子孫爲學三世不仕發之博學强記髙簡廓
落不能與世俗相俯仰出逰四方聞見益廣凡天文地
[006-8a]
理易象等書無所不通厥子季通十歲即與讀張子西
銘旣長即與讀程子語録邵子經世張子正䝉且曰此
孔孟正脉故季通著律吕等書通之子三嘗示之曰淵
宜學吾易學沉宜演吾皇極春秋以屬之方仲蔡氏三
代皆務實學不干利禄沉之子抗始舉進士蔡氏其髙
出於世者哉
今人不知古人之學惟以心得爲主無事乎言語之間
故惟事乎言語其於心得乎何有
[006-8b]
性在心理在書求其學於書不求其學於心則心之性
將蝕學蔽於粗迹也求其學於心不求其學於書則心
之性無所據學蔽於想像也要之以心爲主取法於書
始可
天地之性具於人心即所以爲人之理故人之性天地
之性也是人之性通乎天地之妙達乎萬物之情天地
之妙通則無乎而不通萬物之情達則無乎而不達兩
間妙用由此而極萬世功烈由此而豐何嘗外於性哉
[006-9a]
性者小學之本源敬者心學之功夫天下之道孰能外
性外性則非吾之所謂道天下之學孰能外敬外敬則
非吾之所謂學
性有仁義禮智存得仁義之心則仁義之性不䘮於腔
子存得禮智之心則禮智之性不䘮於腔子敬則心存
不敬則心不存故明道論心曰敬以直内伊川論心曰
閑邪存誠以直内橫渠論心曰當以己心爲嚴師即孟
子存心養性求其放心之說此非心學之謂歟
[006-9b]
嚴之以敬則邪僻不生邪僻不生則仁實仁義實義禮
實禮智實智而吾之性不壊矣
人之一身心爲大體耳目口鼻爲小體大體之性不壊
於初發而應於小體則得其正小體之性不壊於欲推
而本於大體則全其理是故根於大體者性也發於小
體者情也故小體之壊於欲情也非性之罪也
所謂心學者是學之於心非學之於口其學得之於心
然後應之於身故睟於面盎於背頭容直手容恭足容
[006-10a]
重也心惟性而已矣故曰仁義禮智根於心
心雖大體耳目口鼻雖小體皆性而已人皆充其大體
之性則小體各順其性不能亂其心之大體若不能充
其大體之性則小體各縱其欲大體之性反爲小體所
亂故養心之學愚曰當制其小體使不亂其大體
孔子告顔子四勿此即制其小體使不亂其大體心學
之功其本在性其功在敬其弊在耳目口鼻之私故舜
之告禹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006-10b]
赤子耳目口鼻之私猶未縱其欲者性未失其眞也及
其少壯爲耳目口鼻之私所亂者性失其眞也惟大人
者然後耳目口鼻之私無以亂其性舜益三言以告禹
盖憂人心之亂道心也
孟子曰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軻之此言其心
學之謂歟
君子必愼其獨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惟人之所不見
乎動時敬也君子戒愼乎其所不覩恐懼乎其所不聞
[006-11a]
君子不動而敬不言而信静時敬也中庸爲聖學工夫
故要動静於始末而言之
静而存養是存養其性動而省察是省察其性
三代以前無書可讀有堯舜禹湯文武臯䕫稷契伊傅
周召之君臣有孔曾思孟之師弟皆得心法之傳三代
以後有書可讀四百年漢特出於穿鑿之中者祗一仲
舒三百年唐特出於詞章之表者止一退之皆無書不
讀而心法尚未真也惟宋之周張朱程然後讀其書得
[006-11b]
其心法豈周張程朱之書外董韓之所讀者哉盖先得
乎吾心之性然後實之於書與先得乎書之理然後實
乎吾心之性故有以㑹乎心法而得千載不傳之緒也
周子之學不由師傳黙契道體觀此便可見不事紙上
語耳
李挺之嘗造邵堯夫廬曰學其科舉之學乎曰科舉之
外有義理之學子知之乎曰未也願受教曰義理之外
有物理之學子知之乎曰未也願受教曰物理之外有
[006-12a]
性命之學子知之乎曰未也願受教於是受性命之學
所謂性命之學者心學也故學不可以不擇
臨川王氏嘗以詩刺韓愈曰紛紛易盡百年身舉世無
人識道眞力去陳言誇末俗可憐無補費精神當世無
人取此至朱子方系此於韓文考異之末後人謂朱子
素愛韓愈爲人及其文章復系此者以韓愈詩酒浮華
志在利禄故耳愚謂不特此也朱子之意多取在不識
道眞一句觀原道原性篇見矣
[006-12b]
漢之董仲舒唐之韓愈二子之學冠一代之䧺者也其
於聖賢心學之法則不能得其眞矣
邵子曰身在天地後心在天地先其學在心不在書也
亦可知矣
司馬君實曰吾生平行己未嘗須臾敢欺故立朝行己
俯仰無愧耳世稱三代以下有宰相學術者温公一人
而已
君子之學其體在窮理修身其用在致君澤民其弊在
[006-13a]
務爲文字㨗科目竊功名以圖富貴世俗之學務其弊
失其體訛其用天下何有真才
伊川三不幸者冦準年十九登科宋厭年少凖不爲之
增年冦不爲一不幸也范魯公從子杲公不爲奏秩且
示以速成不堅牢亟走多顛躓之句范魯公不爲二不
幸也胡安定最厭隋唐以來仕進尚文詞棄經業茍趨
利禄胡安定不爲三不幸也伊川是言乃通世之言非
一己之見者也
[006-13b]
先師閻伊洛嘗稱薛河東曰自功名者視之則以爲偏
自富貴者視之則以爲迂尚綺䴡者則病其枯淡尚博
洽者則病其拘束世俗之學專事乎功名富貴其視道
德爲何物專事乎綺䴡博洽其視性理爲何事無怪乎
其病薛河東也
時以經術取士最爲正當滌隋唐以來之陋但士用經
術而進不用經術而仕多奔走形勢伺候公卿要功名
覓富貴不自以爲非但丈夫氣䘮而國家取士之意亦
[006-14a]
負焉此無實志於經術竊經術以進者耳
盱豫之士盖不學聖賢之道以進者當不以聖賢之道
責之矣若吾儕之人學聖賢之道以進而日干於人以
覓功名富貴此乃天地間何等人功名富貴乃何等物
害聖賢之道以覓之一旦去功名富貴之塲在水邉林
下回頭一望能不有慚色也耶
大貴自勢利而得之故小貴復自勢利而趨之大貴又
自勢利而進小貴小貴又自勢利而得大貴故勢利滿
[006-14b]
天下而道義䘮學問安用哉
天下循道義轍者十一循勢利轍者十九一不能勝九
故九者肆一者遁是以天下之勢多暴寡寡不能暴多
道義日衰也夫何足恠
今人用才以貌不以心以言不以行以習於容止不以
習於誠樸以熟於人事不以熟於世故以善於成己不
以善於成物是于其末不于其本于其外不于其内天
下安得有眞才世之不治也宜矣
[006-15a]
論道須要識道體不識道體則見道不眞論治須要識
治體不識治體則爲治不實論事須要識事體不識事
體則處事不正失此三者烏足以言學哉
 
 
 
 
 
[006-15b]
 
 
 
 
 
 
 
 東溪日談録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