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57 歷代帝王宅京記-清-顧炎武 (WYG)


[019-1a]
欽定四庫全書
 厯代帝王宅京記卷十九
             崑山顧炎武撰
  幽州
   遼
遼史太宗紀曰㑹同元年十一月晉遣趙瑩奉表來賀
以幽薊瀛莫涿檀順媯儒新武雲應朔寰蔚十六州并
圖籍來獻於是詔以皇都為上京府曰臨潢升幽州為
[019-1b]
南京南京為東京
地理志曰南京析津府本古薊州之地髙陽氏謂之幽
陵陶唐曰幽都有虞析為幽州商復為冀州周職方東
北曰幽州武王封太保奭於燕漢為燕國廣陽國後漢
為廣陽郡隋為幽州總管唐置大都督府改范陽節度
使晉髙祖以遼有援立之勞割幽州等十六州以獻太
宗升為南京
又曰燕京城方三十六里崇三丈衡廣一丈五尺敵樓
[019-2a]
戰櫓具八門東曰安東迎春南曰開陽丹鳯西曰顯西
清晉北曰通天拱宸大内在西南隅皇城内有景宗聖
宗御容殿二東曰宣和南曰大内内門曰宣教改元和
外三門曰南端左掖右掖左掖改萬春右掖改千秋門
有樓閣毬塲在其南東為永平館皇城西門曰顯西設
而不開北曰子北西城巔有涼殿東北隅有燕角樓坊
市厩舍寺觀蓋不勝書其外有居庸松亭榆林之關榆/林
疑當作/臨渝古北之口桑乾河髙梁河石子河大安山燕山
[019-2b]
中有瑶嶼府曰幽都軍曰盧龍開泰元年落軍額
聖宗紀曰開泰元年十月甲午朔改幽都府為析津府
薊北縣為析津縣幽都縣為宛平縣
興宗紀曰重熈五年五月壬戍詔修南京宫闕府署宋
王曽上契丹事曰自雄州白溝驛渡河四十里至新城
縣古督亢亭之地又七十里至涿州北渡范水劉李河
六十里至良鄉縣渡盧溝河六十里至幽州號燕京子
城就羅郭西南為之正南曰啟夏門門内有元和殿東
[019-3a]
門曰宣和城中坊閈皆有樓有憫忠寺本唐太宗為征
遼陣亡將士所造又有開泰寺魏王耶律漢寧造皆遣
朝使游觀南門外有于越王廨為宴集之所門外永平
館舊名碣石館清和後易之南即桑乾河
   金
金史地理志曰中都遼㑹同元年為南京開泰元年號
燕京海陵貞元元年定都以燕乃列國之名不當為京
師號遂改為中都
[019-3b]
天德三年始圖上燕城宫室制度三月命張浩等増廣
燕城城門十三東曰施仁曰宣曜曰陽春南曰景風
曰豐宜曰端禮西曰麗澤曰顥華曰彰義北曰㑹城曰
通元曰崇智曰光泰浩等取真定府潭園材木營建宫
室及涼位十六
應天門十一楹左右有樓門内有左右翔龍門及日華
月華門前殿曰太安左右掖門内殿東廊曰敷德門太
安殿之東北為東宫正北列三門中曰粹英為夀康宫
[019-4a]
母后所居也西曰㑹通門門北曰承明門又北曰昭慶
門東曰集禧門尚書省在其外其東西門左右嘉㑹門
也門有二樓太安殿後門之後也其北曰宣明門則常
朝後殿門也北曰仁政門旁為朶殿上為兩髙樓曰東
西上閤門内有仁政殿常朝之所也
宫城之前廊東西各二百餘間分為三節節為一門將
至宫城東西轉各有廊百許間馳道兩旁植栁廊脊覆
碧瓦宫闕殿門則純用碧瓦應天門舊名通天門大定
[019-4b]
五年更七年改福夀殿曰夀安宫明昌五年復以隆慶
宫為東宫慈訓殿為承華殿承華殿者為皇太子所居
之東宫也泰和殿泰和二年更名慶寧殿又有崇慶殿
魚藻池瑶池殿位貞元元年建有神龍殿又有觀㑹亭
又有安仁殿隆德殿臨芳殿皇統元年有元和殿有常
武殿有廣武殿為擊毬習射之所
京城北離宫有大寧宫大定十九年建後更為寧夀又
更為夀安明昌二年更為萬寧宫瓊花苑有横翠殿寧
[019-5a]
德宫西園有瑶光臺又有瓊花島又有瑶光樓皇統元
年有宣和門正隆二年有宣華門又有撒合門
大金國志曰海陵煬王遣左右丞相張浩張通古左丞
蔡松年調諸路夫匠築燕京宫室皇城周九里三十歩
自天津橋之北曰宣陽門中門繪龍兩偏繪鳯用金釘
之中門惟車駕出入乃開兩偏分雙隻日開一門過門
有兩樓曰文曰武文之轉東曰來寧館武之轉西曰㑹
同館正北曰千步廊東西對焉廊之半各有偏門向東
[019-5b]
曰太廟向西曰尚書省至通天門後改名應天樓髙八
丈朱門五飾以金封東西相去一里餘又各設一門左
曰左掖右曰右掖内城之正東曰宣華正西曰玉華北
曰拱辰及殿凡九重殿凡三十有六樓閣倍之正中位
曰皇帝正位後曰皇后正位位之東曰内省西曰十六
位乃嬪妃居之西出玉華門曰同樂園若瑶池蓬瀛栁
莊杏村皆在焉都城四圍凡七十五里城門十二每一
面分三門其正東門四旁又設兩門正東門宣曜陽春
[019-6a]
施仁正西曰顯華麗澤彰義正南曰豐宜景風端禮正
北曰通元㑹城崇智史有光/泰門此四城十二門也此外有
宣陽門即内城之南門也上有重樓制度宏大三門並
立中門常不開惟車駕出入通天門即内城之正南門
也四角皆垜樓瓦皆琉璃金釘朱門五門列焉常扄惟
大禮祫享則由之宣華乃内城之正東門玉華則西門
也左掖東偏門右掖西偏門各有武夫守衛拱辰即内
城正北門也又曰後朝門制度守衛與玉華宣華等金
[019-6b]
碧翬飛䂓模宏麗矣
又曰初忠獻王尼雅滿有志于都燕因遼人宫闕於内外
城築四城每城各三里前後各一門樓櫓城塹悉如邊
城每城之内立倉厫甲仗庫各穿複道與内城通時陳
王烏克紳及韓常笑其過計忠獻王曰百年當以吾言為
信及海陵煬王定都欲撤其城翟天祺曰忠獻王開國
元勲置此當有說乃止及衛紹王時䝉古軍至乃命京
城富室遷入東子城百官入南子城宗室保西城戚里
[019-7a]
保北城各分守兵二萬大興尹烏陵用章命京畿諸將
毁各橋梁瓦石悉運入四城往來以舟渡運不及者投
之於水拆近城民屋為薪納之城中䝉古兵攻城四城
兵皆迭自城上擊之䝉古凡比嵗舟攻不能克
范石湖攬轡錄 興陵見宋使儀衛戊子早入見循東
西御廊北行廊幾二百間廊分三節每節一門將至宫
城廊即東轉又百許間其西亦然亦有三出門中馳道
甚濶兩旁有溝上植栁廊脊皆以青琉璃瓦覆宫闕門
[019-7b]
户即純用之北即端門十一間曰應天之門下開五門
兩挾有樓如左右昇龍之制東西兩角樓端門内有左
右翔龍門日華月華門前殿曰大安殿使人自左掖門
入北循大安殿東廊入敷德門東北行直東有殿宇門
曰東宫直北西南列三門中曰書英是故夀昌殿母后
所居西曰㑹通門自㑹通北入承明門又北則昭慶門
東則集禧門尚書省在門外東西則左右嘉㑹門二有
樓即大安殿後門之後至幕次黒布拂廬待班有頃入
[019-8a]
宣明門即當朝後殿門也門内庭中列衛士二百許人
貼金雙鳯幞頭團花紅錦衫散手入仁政隔門至仁政
殿下團鳯大花氊可半庭殿兩旁有朶殿朶殿上兩髙
樓曰東西上閤門兩廊悉有簾幕中有甲士東西御廊
循簷各列甲士東立者紅葺甲金纒竿槍黄旗畫青龍
西立者碧葺甲金纒竿槍白旗畫黄龍至殿下皆然惟
立於門下者錦袍持弓矢殿西階襍列儀物障節之屬
如道家醮壇威儀之類使人由殿下東行上東街却轉
[019-8b]
南由露臺北行入殿閾謂之欄子金主幞頭紅袍玉帶
坐七寶榻皆有龍水大屏風四壁帟幕皆紅繡龍栱斗
皆有繡衣兩楹間各有大出香金獅蠻地鋪禮佛毬可
一殿兩旁玉帶金魚或金帶者十四五人相對列立遥
望前後殿屋崛起甚多制度不經工巧無遺力煬王亮
始營此都䂓模出於孔彦舟役民夫八十萬兵夫四十
萬作治數年死者不可勝計
   元
[019-9a]
元史地理志曰大都路唐幽州范陽郡遼改燕京金遷
都為大興府元太祖十年克燕初為燕京路總管大興
府太宗七年置版籍世祖至元元年中書省臣言開平
府闕庭所在加號上都燕京分立省部亦乞正名遂改
中都其大興府仍舊四年始于中都之東北置今城而
遷都焉九年改大都十九年置留守司二十一年置大
都路總管府
京城右擁太行左挹滄海枕居庸奠朔方城方六十里
[019-9b]
十一門正南曰麗正南之右曰順承南之左曰文明北之
東曰安貞北之西曰徤德正東曰崇仁東之右曰齊化
東之左曰光熈正西曰和義西之右曰肅清西之左曰
平則海子在皇城之北萬夀山之隂舊名積水潭聚西
北諸泉之水流入都城而滙於此汪洋如海都人因名
焉恣民漁採無禁擬周之靈沼云
世祖本紀曰中統二年冬十月修築京舊城
四年春三月庚子亦黒迭兒丁請修瓊華島不從
[019-10a]
至元元年春二月壬子修瓊華島
二年冬十二月己丑瀆山大玉海成勅置廣寒殿
三年夏四月丁夘五山珍御榻成置瓊華島廣寒殿
冬十二月丁亥修築宫城
四年夏四月甲子新築宫城
秋九月壬辰作玉殿於廣寒殿中
五年冬十月戊戌宫城成
八年春二月丁酉發中都真定順天河間平灤民二萬
[019-10b]
八千餘人築宫城
九年夏五月乙酉初建東西華左右掖門
十年冬十月初建正殿寢殿香閣周廡兩翼室
十一年春正月己夘朔宫闕告成帝始御正殿受朝賀
夏四月癸丑初建東宫
冬十一月起閣南置大殿及東西殿
十七年冬十二月甲午大都重建太廟成自舊廟奉遷
神主于祏室遂行大享之禮
[019-11a]
十九年春二月修宫城太廟司天臺
二十一年秋七月壬申造温石浴室及更衣殿
成宗紀曰大德八年秋七月辛亥築壇於麗正門外之
南丙位
十年秋八月丁巳京師文宣王廟成
武宗紀曰至大二年夏四月壬午創皇城角樓
仁宗紀曰皇慶二年夏六月甲申建崇文閣於國子監
延祐五年春二月建鹿頂殿於文德後
[019-11b]
英宗紀曰至治二年二月甲寅以太廟役軍造流盃池
行殿廣海
順帝紀曰至正十三年春正月甲戌重建穆清閣
九月己丑建皇太子鹿頭殿於聖安殿西
冬十月撤世祖所立氊殿改建殿宇
十九年冬十月庚申朔詔京師十一門皆築甕城造弔

輟耕錄 至元四年正月城京師以為天下本右擁太
[019-12a]
行左注滄海撫中原正南面枕居庸奠朔方峙萬嵗山
浚太液池派玉泉通金水縈畿帶甸負山引河壯哉帝
居擇此天府城方六十里二百四十步分十一門正南
曰麗正南之右曰順承南之左曰文明北之東曰安貞
北之西曰健德正東曰崇仁東之右曰齊化東之左曰
光熈正西曰和義西之右曰肅清西之左曰平則大内
南臨麗正門正街曰大明殿曰延春閣宫城周回九里
三十步東西四百八十步南北六百十五步髙三十五
[019-12b]
尺磚甃至元八年八月十七日申時動土明年三月十
五日即工分六門正南曰崇天十二間五門東西一百
八十七尺深五十五尺髙八十五尺左右垜樓二垜樓
登門兩斜廡十門闕上兩觀皆三垜樓連垜樓東西廡
各五間西垜樓之西有塗金銅幡竿附宫城南面有宿
衛直廬凡諸宫門皆金鋪朱户丹楹藻繪彤壁琉璃瓦
飾簷脊崇天之左曰星拱三間一門東西五十五尺髙
五十尺崇天之右曰雲從制度如星拱東曰東華七間
[019-13a]
三門東西一百十尺深四十五尺髙八十尺西曰西華
制度如東華北曰厚載五間一門東西八十七尺深髙
如西華角樓四據宫城之四隅皆三垜樓琉璃瓦飾簷
脊直崇天門有白玉石橋三虹上分三道中為御道鐫
百花蟠龍星拱南有御膳亭亭東有拱辰堂蓋百官㑹
集之所東南角樓東差北有生料庫庫東為柴場夾垣
東北隅有羊圏西南角樓南紅門外留守司在焉西華
南有儀鸞局西有鷹房厚載北為御苑外周圍紅門十
[019-13b]
有五内苑紅門五御苑紅門四此兩垣之内也大明宫
在崇天門内大明殿之正門也七間三門東西一百二
十尺深四十四尺重簷日精門在大明門左月華門在
大明門右皆三間一門大明殿乃登極正旦夀節㑹朝
之正衙也十一間東西二百尺深一百二十尺髙九十
尺柱廊七間深二百四十尺廣四十四尺髙五十尺寢
殿五間東西夾六間復連香閣三間東西一百四十尺
深五十尺髙七十尺青石花礎白玉石圓磶文石甃地
[019-14a]
上藉重茵丹楹金飾龍繞其上四面朱瑣牕藻井間金
繪飾燕石重陛朱欄塗金銅飛雕冒中設七寶雷龍御
榻白蓋金縷褥並設后位諸王百僚集賽官侍宴坐床
重列左右前貯燈漏貯水運機小偶人當時刻捧牌而
出木質銀裹漆甕一金雲龍蜿蜒繞之髙一丈七尺貯水
可五十餘石雕象酒卓一長八尺濶七尺二寸玉瓮一
玉漏磬一巨笙一玉笙玉箜篌全備於前前懸繡綠珠
簾至冬月大殿則黄猫皮壁帳黒貂褥香閣則銀鼠皮
[019-14b]
壁幛黒貂煖帳凡諸宫殿乗輿所臨御者皆丹楹朱瑣
牕間金藻繪設御榻裀褥咸備屋之簷脊皆飾琉璃瓦
文思殿在大明寢殿東三間前後軒東西三十五尺深
七十二尺紫檀殿在大明寢殿西制度如文思皆以紫
檀香木為之縷花龍涎香間白玉飾壁草色髹綠其皮
為地衣寶雲殿在寢殿後五間東西五十六尺深六十
三尺髙三十尺鳯儀門在東廡中三間一門東西一百
尺深六十尺髙如其深門之外有庖人之室麟瑞門在
[019-15a]
西廡中間制度如鳯儀門之外有内藏庫二十所所為
七間鐘樓又名文樓在鳯儀南鼓樓又名武樓在麟瑞
南皆五間髙七十五尺嘉慶門在後廡寶雲殿東景福
門在後廡寶雲殿西皆三間一門周廡一百二十間髙
三十五尺四隅角樓四間重簷凡諸宫周廡並用丹楹
彤壁藻繪琉璃瓦飾簷脊延春門在寶雲殿後延春閣
之正門也五間三門東西七十七尺重簷懿範門在延
春左嘉則門在延春右皆三間一門延春閣九間東西
[019-15b]
有五十尺深九十尺髙一百尺三簷重屋柱廊七間廣
四十五尺深一百四十尺髙五十尺寢殿七間東西夾
四間後香閣一間東西一百四十尺深七十五尺髙如
其深重簷文石甃地藉花毳裀簾帷咸備白玉石重陛
朱欄銅冒楯塗金雕翔其上閣上御榻二柱廊中設小
山屏林皆楠木為之而飾以金寢殿楠木御榻東夾紫
檀御榻壁皆張素畫飛龍舞鳯西夾事佛像香閣楠木
寢牀金縷褥黒貂壁幛慈福殿又曰東煖殿在寢殿東
[019-16a]
三間前後軒東西三十五尺深七十二尺明仁殿又曰
西煖殿在寢殿西制度如慈福景曜門在左廡中三間
一門髙三十尺清灝門在右廡中制度如景曜鐘樓在
景曜南鼓樓在清灝南各髙七十五尺周廡一百七十
二間四隅角樓四間玉德殿在清灝外七間東西一百
尺深四十九尺髙四十尺飾以白玉甃以文石中設佛
像東香殿在玉德殿東西香殿在玉德殿西宸慶殿在
玉德殿後九間東西一百三十尺深四十尺髙如其深
[019-16b]
中設御榻簾帷裀褥咸備前列朱欄左右闢二紅門後
山字門三間東更衣殿在宸慶殿東五間髙三十尺西
更衣殿在宸慶殿西制度如東殿隆福殿在大内之西
興聖之前南紅門三東西紅門宫各一繚以磗垣南紅
門一東紅門一後紅門一光天門光天殿正門也五間
三門門髙三十二尺重簷崇華門在光天門左膺福門
在光天門右各三間一門光天殿七間東西九十八尺
深五十五尺髙七十尺柱廊七間深九十八尺髙五十
[019-17a]
尺寢殿五間兩夾四間東西一百三十尺髙五十八尺
五寸重簷藻井瑣窗文石甃地藉花毳裀懸珠簾重陛
朱欄塗金雕冒楯正殿鏤金雲龍樟木御榻從臣坐牀
重列前兩旁寢殿亦設御榻裀褥咸備青陽門在左廡
中明輝門在右廡中各三間一門翥鳯樓在青陽南三
間髙四十五尺驂龍樓在明暉南制度如翥鳯後有牧
人宿衛之室夀昌殿又曰東煖殿在寢殿東三間前後
軒重簷嘉禧殿又曰西煖殿在寢殿西制度如夀昌中
[019-17b]
位佛像旁設御榻針線殿在寢殿後周廡一百七十二
間四隅角樓四間侍女直廬五所在針線殿後又有侍
女室七十二間在直廬後及左右浴室一區在宫垣東
北隅文德殿在明暉外又曰楠木殿皆楠木為之三間
前後軒一間盝頂殿五間在光天殿西北角樓西後有
盝頂小殿香殿在宫垣西北隅三間前軒一間前寢殿
三間柱廊三間後寢殿三間東西夾各二間文宸庫在
宫垣西南隅酒房在宫垣東南隅内庖在酒房之北興
[019-18a]
聖宫在大内之西北萬夀山之正西周以磚垣南闢紅
門三東西紅門各一北紅門一南紅門外兩旁附垣有
宿衛直廬凡四十間東西門外各三間南門前夾垣内
有省院臺百司官侍直板屋北門外有窨花室五間東
夾垣外有宦人之室十七間凌室六間酒房六間南北
西門外綦置衛士直宿之舍二十一所所為一間外夾
垣東紅門三直儀天殿弔橋西紅門一達徽政院門内
差北有盝頂房二各三間又北有屋二所各三間差南
[019-18b]
有庫一所及屋三間北紅門外有臨街門一所三間此
夾垣之北門也興聖門興聖殿之北門也五間三門重
簷東西七十四尺明華門在興聖門左肅章門在興聖
門右各三間一門興聖殿七間東西一百尺深九十七
尺柱廊六間深九十四尺寢殿五間兩夾各三間後香
閣三間深七十七尺正殿四面珠懸瑣牕文石甃地藉
以毳裀中設扆屏榻張白蓋簾帷皆錦繡為之諸王百
僚宿衛官侍宴坐牀重列左右其柱廊寢殿亦各設御
[019-19a]
榻裀褥咸備白玉石重陛朱闌塗金冒楯覆以白磁碧
瓦琉璃飾其簷脊宏慶門在東廡中宣則門在西廡中
各三間一門凝暉樓在宏慶南五間東西六十七尺延
顥樓在宣則南制度如凝暉嘉德殿在寢殿東三間前
後軒各三間重簷寶慈殿在寢殿西制度同嘉德山字
門左興聖宫後延華閣之正門也正一間两夾各一間
重簷一門脊置金寶瓶又獨脚門二周閣以紅板垣延
華閣五間方七十九尺二寸重阿十字脊白琉璃瓦覆
[019-19b]
青琉璃瓦飾其簷脊立金寶瓶單陛御榻從臣坐牀咸
具東西殿在延華閣西左右各五間前軒一間園亭在
延華殿後芳碧亭在延華閣後園亭東三門重簷十字
脊覆以青琉璃瓦飾以綠琉璃屋脊置金寶瓶徽青亭
在園亭西制度如芳碧亭浴室在延華閣東南隅東殿
旁有盝頂井亭二間又有盝頂房三間畏吾兒殿在延
華閣右六間旁有窨花半屋八間木香亭在畏吾兒殿
後東盝殿在延華閣東版垣外正殿五間前軒三間東
[019-20a]
西六十五尺深三十九尺柱廊二間深二十六尺寢殿
三間東西四十八尺前宛轉置花朱闌八十五扇殿之
旁有盝頂房三間庖室二間面陽盝頂房三間妃嬪庫
房一間縫紉女庫房三間紅門一盝頂之制三椽其頂
若笥之平故名西盝頂殿在延夀閣西版垣之外制度
同東殿東殿之旁有庖室三間好事房二各三間獨脚
門二紅門一妃嬪院四二在東盝頂殿後二在西盝頂
殿後各正室三間東西夾四間前軒三間後有三椽半
[019-20b]
屋二間侍女室八十三間半在東妃嬪院左西向半在
西妃嬪院右東向室後各有三椽半屋二十五間東盝
頂殿紅門外有屋三間盝頂軒一間後有盝頂房一間
庖室一區在凝暉樓後正室五間前軒一間後披屋三
間又有盝頂房一間盝頂井亭一間周以土垣前闢紅
門酒房在宫垣東南隅庖室南正屋五間前盝頂軒三
間南北軒各三間西北隅盝頂房三間紅門一土垣四
周之學士院在閣後四盝頂殿門外之西偏三間生料
[019-21a]
庫在學士院南又南為鞍轡庫又南為軍器庫又南為
庖人牧人宿衛之室藏珍庫在宫垣西東隅制度並如
酒室惟多盝頂半屋三間庖室三間
萬夀山在大内西北太液池之陽金人名瓊華島中統
三年修繕之至元八年賜今名其山皆叠玲瓏石為之
峯巒隠映松檜隆鬱秀若天成引金水河至其後轉機
連𣂏汲水至山頂出石龍口注方池伏流至仁智殿後
有石刻盤龍仰首噴水仰出然後右東西流入於太液
[019-21b]
池山前有白玉石橋長二百餘尺直儀天殿後橋之北
有玲瓏石擁木門五門皆為石色内有隙地對立日月
石西有石棋枰又有石坐牀左右皆有登山之徑縈紆
萬石中洞府出入宛轉相迷至一殿一亭各擅一景之
妙山之東有石橋長七十六尺濶四十一尺半為石渠
以載金水而流於山後以汲於山頂也又東為靈圃竒
獸珍禽在焉廣寒殿在山頂七間東西一百二十尺深
六十二尺髙五十尺重阿藻井文石甃地四面瑣牕版
[019-22a]
宻其裏編綴金紅雲而蟠龍矯蹇於丹楹之上中有小
玉殿内設金嵌玉龍御榻左右列從臣坐牀前架黒玉
酒瓮一玉有白章隨其形刻為魚獸出没於波濤之狀
其大可貯水三十餘石又有玉假山一峯玉響鐵一懸
殿之後有小石笋二内出石龍首以噀所引金水西北
有厠堂一間仁智堂在山之半三間髙三十尺金露亭
在廣寒殿東其制圓九柱二十四尺尖頂上置琉璃珠
亭後有銅幡竿玉虹亭在廣寒殿西制度同金露方壺
[019-22b]
亭在荷葉殿後髙二十尺重屋八面重屋無梯自金露
亭前複道登焉又曰綠珠亭瀛洲亭在温石浴室後制
度同方壺玉虹亭前仍有登重屋複道亦有綠珠亭荷
葉在方壺前仁智西北三間髙三十尺方頂中置琉璃
珠温石浴室在瀛洲前仁智西北三間髙二十三尺方
頂中置塗金寶瓶圜亭又曰臙脂亭在荷葉稍西蓋后
妃添粧之所也八面介福殿在仁智東差北三間東西
四十一尺髙二十五尺延和殿在仁智西北制度如介
[019-23a]
福馬湩室在介福前三間牧人之室在延和前三間庖
室在馬湩前東浴室更衣殿在山東平地三間兩夾太
液池在大内西周回若千里植芙蓉儀天殿在池中圓
坻上當萬夀山十一楹髙三十五尺圍七十尺重簷圓
蓋頂圓基址甃以文石藉以花裀中設御榻周闢瑣牕
東西門各一間西北側堂一間臺西向列甃磚龕以居
宿衛之士東為木橋長一百二十尺濶二十二尺通大
内之夾垣西為木弔橋長四百七十尺濶如東橋中闕
[019-23b]
之立柱架梁於二舟以當其空至車駕行幸上都留守
官則移舟斷橋以禁往來是橋通興聖宫前之夾垣後
有白玉石橋乃萬夀山之道也犀山臺在儀天殿前水
中上植木芍藥隆福宫西御苑在隆福宫西先后妃多
居焉香殿在石假山上三間兩夾二間柱廊三間龜頭
屋三間丹楹瑣牕間金藻繪玉石礎琉璃瓦殿後有石
臺山後闢紅門門外有侍女之室二所皆南向並列又
後直紅門並立紅門三三門之外有太子鄂爾多荷葉
[019-24a]
殿二在香殿左右各三間圓殿在山前圓頂上置塗金
寶珠重簷後有流杯池池東西流水圓亭二圓殿有廡
以連之歇山殿在圓殿前五間柱廊二各三間東西亭
二在歇山後左右十字脊東西水心亭在歇山殿池上
直東西亭之南九柱重簷亭之後各有侍女房三所所
為三間東房西向西房東向前闢紅門三門内立石以
屏内外外築四垣以周之池引金水注焉棕毛殿在假
山東偏三間後置頂殿三間前啟紅門立垣以區分之
[019-24b]
儀鸞局在三紅門外西南隅正屋三間東西屋三間前
開一門
史官虞集曰嘗觀紀籍所載秦漢隋唐之宫闕其宏麗
可怖也髙者七八十丈廣者二三十里而離宫别館綿
延聨絡彌山跨谷多或至數百所嘻真木妖哉由余有
言使鬼為之則勞神矣使人為之則苦人矣由余當秦
穆公時為是言俾見後世之侈何如也雖然紫宫著乎
𤣥象得無棟宇有等差之辨而茅茨之簡又烏足以重
[019-25a]
威於四海乎集佐修經世大典將作所疏宫闕制度為
詳於是知大有逕庭於古也方今幅&KR0695之廣户口之夥
貢稅之富當倍秦漢而參隋唐也顧力有可為而莫為
則其所樂不在於斯也孔子曰禹吾無間然矣卑宫室
而盡力乎溝洫重於此而輕於彼理固然矣
中書省
 吏部
 戸部 都提舉萬億綺源庫 都提舉萬億賦源庫
[019-25b]
   都提舉萬億寶源庫 都提舉萬億廣源庫
  提舉富寧庫 順承行用庫 文明行用庫 光
  熈行用庫 健德行用庫 和義行用庫 大都
  平準庫 寶鈔總庫 印造寶鈔庫 燒鈔西庫
   燒鈔東庫 印造茶引局 抄紙局
 禮部 㑹同館 教坊司 鑄印局 白紙坊 油
  磨坊
 兵部
[019-26a]
 刑部
 工部 覆寶司 提舉都城所 提舉右八作司
  提舉左八作司 備章總院 大都人匠總管府
   大都等路諸色民匠總管府 紋繡總院 繡
  局 諸路襍造總管府 竒達勒局諸色人匠總
  管府 提舉諸司局 諸司局人匠總管府 大
  都金銀器盒局 大都氊局 織染局 花毯蠟
  布等局 簾局 薩達克齊等局人匠提舉司
[019-26b]
  造船提舉司 諸物庫 符牌庫 受給庫 左
  右廂
 樞宻院 右衛親軍都指揮使司 左衛親軍都指
  揮使司 中衛親軍都指揮使司 前衛親軍都
  指揮使司 後衛親軍都指揮使司 武衛親軍
  都指揮使司 䝉古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司 虎
  賁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司 唐古侍衛親軍都指
  揮使司 欽察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司 珪齊侍
[019-27a]
  衛親軍都指揮使司 西域侍衛親軍都指揮使
  司
 御史臺 殿中司 察院
 伊克扎爾固齊 司獄司
 徽政院 宫正司 掌謁司 掌醫署 掌膳署
  内宰司 備用庫 藏珍庫 掌儀署 文成庫
   供須庫 儀從庫 衛侯庫 右都威衛使司
   左都威衛使司 延慶司 隨路諸色人匠都
[019-27b]
  總管府 瑪瑙玉局 大都等路諸色民匠提舉
  司 織染襍造人匠總管府 綾錦局 織染局
   文綺局 諸路齊哩克昆民匠都總管府 大䕶
  國仁王寺財用䂓運都總管府
 宣徽院 尚舍監 諸物庫 尚食局 生料庫
  光祿寺 尚醖局 尚飲局 醴源倉 闌遺監
  提舉太倉 柴炭提舉司 沙糖局
 中政院 奉宸庫 宫領隨路民匠打鋪鷹房紬綿
[019-28a]
  總管府
 集賢院 國子監 國子學 興文署
 翰林院 國子監 國子學
 翰林國史院
 宣政院 資善庫
 昭文館
 太常寺 太廟署 太樂署 社稷署 禮直署
 大司農司 廣濟署 豐贍署 供膳司 昌國署
[019-28b]
   濟民署
 大都䕶府
 通政院 廪給司
 秘書監 著作局 秘書庫
 大府監 内藏庫 右藏庫 左藏庫 器備庫
 中尚監 資成庫 襍造局諸色人匠提舉司 鐵
  局 木局 齊哩克昆諸色人匠提舉司 大都等
  路種田人匠織染局
[019-29a]
 利用監 資用庫齊哩克昆皮局人匠提舉司 大
  都襍造雙線局 熟皮局 貂鼠局 大都軟皮
  局
 章佩監 御帶庫 異珍庫
 典瑞監
 大都留守司兼少府監 修内司 大木局 小木
  局 泥瓦局 粧釘局 銅局 車局 繩局
  祇應局 畫局 油漆局 器備局 器物局
[019-29b]
  鐵局 儀鸞局 大都諸色人匠提舉司 犀象
  牙局 雕牙局 雕木局 採石局 木場局
  上林局 大都門尉
 將作院 諸路金玉人匠總管府 玉局提舉司
  瑪瑙局提舉司 石局 金絲子局 大小雕木
  等局 鞋帶斜皮局 瓘玉局 畫局 温犀玳
  瑁局 漆紗冠冕局 珠子局 異様等局總管
  府 異様紋繡兩局 綾錦織染兩局 金絲顔
[019-30a]
  料總庫 尚衣局 御衣局
 泉府司 富藏庫
 侍儀司 法物庫
 武備寺 夀武庫 利器庫 甲匠提舉司 箭局
   弦局
 都水監 大都河道提舉司
 尚乗寺 諸路襍造總管府 諸路旋匠提舉司
  網簾局 資乗庫
[019-30b]
 太僕寺
 太史院
 司天臺
 囘囘司天臺
 太醫院 御藥局 御藥院 囘囘藥物院 囘囘
  藥物局 大都惠民司 廣惠司
 崇福司
 拱衛直都指揮使司 儀從司
[019-31a]
 大司徒領異様金玉人匠總管府 塑局 出鑞局
   銀局 銅局 鑄㵼等銅局 唐像畫局 梵
  像局 襍造提舉司 鑌鐵局 玉局 諸物庫
 博克遜
 儀鳯司 安和署
 京畿都漕運使司 萬斯南倉 萬斯北倉 千斯
  倉 相因倉 豐潤倉 通濟倉 廣備倉 永
  平倉 永濟倉 惟億倉 盈衍倉 大積倉
[019-31b]
  豐實倉 廣衍倉 順濟倉
 大都等路都轉鹽運使司 大都稅課提舉司
 大都南北兩兵馬都指揮使司 北兵馬司
 内史府
 省架閣庫 左右部架閣庫 長信寺
天厯初建奎章閣於西宫興聖殿之西廊為屋三間髙
明敞爽南間以藏物中間諸官入直所北間南嚮設御
座左右列珍玩命羣玉内司掌之閣官署御初名奎章
[019-32a]
閣階正三品隸東宫屬官後文宗復位乃陞為奎章閣
學士院階正二品置大學士五員並知經筵事侍書學
士二員承制學士二員供奉學士二員並兼經筵官幕
職置參書二員典籖二員並兼經筵叅賛官照磨一員
内掾四名内二名兼檢討宣使四名知印二名譯史二
名典書四名屬官則有羣玉内司階正三品置監羣玉
内司一員司尉一員亞尉二員僉司二員典簿一員令
史二名典吏二名司鑰二名司膳四名給使八名專掌
[019-32b]
秘玩古物藝文監階正三品置太監兼檢校書籍事二
員少監同檢校書籍事二員監丞參檢校書籍二員或
有兼經筵官者典簿一員照磨一員令史四名典吏二
名專掌書籍鍳書博士司階正五品置博士兼經筵叅
賛官二員書吏一名專一鍳辦書畫授經郎階正七品
置授經郎兼經筵譯文官二員專一訓教怯薛官大臣
子孫藝林庫階從六品置提㸃一員副使一員司吏二
名庫子一名專一收貯書籍廣成局階從七品置大使
[019-33a]
一員副使一員直長二員司吏二名專一印行祖宗聖
訓及國制等書特恩剙製象齒小牌五十上書奎章閣
三字一面篆字一面蒙古字與輝和爾字分散各官懸
佩出入宫門無禁學士院凡與諸司往復惟劄送參書
書㕔行移而已命侍讀學士虞集撰記御書刻石閣中
今上皇帝改奎章曰宣文其記曰大統既正海内定一
乃稽古右文崇德樂道以天厯二年三月作奎章之閣
燕閒之居將以淵&KR0343遐思緝熈典學乃置學士員俾頌
[019-33b]
乎祖宗之成訓毋忘乎創業之艱難而守成之不易也
又俾陳夫内聖外王之道興亡得失之故而以自警焉
其為閣也因便殿之西廡釋髙明而有容不加飾乎彩
斵不重勞於土木不過啟乎户牖以順清燠樹庋閣以
棲圖書而已至於器玩之陳非古制作中法度者不得
在列其為處也跬步户庭之間而清嚴䆳宻非有朝㑹
祠享時巡之事幾無一日而不御於斯於是宰輔有所
奏請宥宻有所圖維争臣有所繩糾侍從有所獻替以
[019-34a]
次入對從容宻勿蓋終日焉而聲色狗馬不軌不物者
無因而至前矣自古聖明睿知善於怡心養神培本浚
源泛應萬變而不窮者未有易乎此者也蓋聞天有恒
運日月之行不息矣地有恒勢水土之載不匱矣人君
有恒居則天地民物有所係屬而不易矣居是閣也静
焉而天為一動焉而天弗違庶乎有道之福以保我子
孫黎民於無窮哉至順辛未孟春二日記
 
[019-34b]
 
 
 
 
 
 
 
 歴代帝王宅京記卷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