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9-1a]
欽定四庫全書
咸淳臨安志卷三十九 宋 潜説友 撰
山川十八
堰
城外
清湖堰
在餘杭門外稅務東
裏沙河堰
[039-1b]
在餘杭門外仁和橋東
餘杭縣
東郭堰
在舊縣之東南渠河上後漢縣令陳渾置堰廢已久
千秋堰
在縣東南二里㑹昌二年廢呉越王復置咸平中又
廢景徳四年令章得一復置號千秋堰亦號新堰斗
門政和中令孫延夀以斗門漲沙易衝決築土以防
[039-2a]
之宣和間以其材修西函斗門邑人云縣之東南惟
安樂一鄉地勢下而田畝廣常患天目湍水暴至故
昔人開湖以殺水勢築塘隄以防其溢又於溪之南
岸作大斗門二千秋堰斗門與/西函斗門是也小函二許家壩化函/斗門是也
溪水漲則下板以防水入溪水退壩中水髙則啟板
以洩之旱則修千秋堰以遏溪流令水自斗門入南
渠河以灌安樂鄉之田自縣至錢塘界溪流皆深濶
不可為堰獨千秋堰有灘水淺可施人力斗門當安
[039-2b]
樂上流水勢亦順今既廢斗門則此堰亦廢矣紹興
初大旱南渠河至斷流邑人頗思新堰斗門之利溪/塘
鄰新堰之上最當衝激方其決也首安樂鄉田而/邑錢塘崇化鄉田次之欽徳招德二鄉田又次之
故每加修繕則安樂與錢塘崇化之人併力為之而/責篠木於欽徳招徳兩鄉其後錢塘之人憚於逺役
又以安樂鄉居水患之衝恃其必葺漫不加省安/樂之人力既不給因陋就寡嵗月浸久故堰易敝
臨安縣
五袴堰
在縣西三里
[039-3a]
魚躍堰
在縣南一里
金鍾堰
在縣東三里
萬庾堰
在縣西四里
甘棠堰
新溪堰
[039-3b]
並在縣西二十里灌田甚多
軋堰
長橋堰
黒龍堰
並在縣東施村
猷溪堰
龍口石堰
並在髙陸
[039-4a]
沃山堰
在慶雲鄉有潭甚深冬夏不竭
於潛縣水/附
後塘堰 石堰 後千堰 紅杏青堰
青苦堰 銅盆堰 社木堰 楓木堰
青木堰 泥塘堰 喻畈堰 陶浮堰
謝家堰 目源堰
右並在嘉徳鄉第一都已上一十四堰承接東西天
[039-4b]
目兩大源水上流下接䕃田二千一百四十三畝
波周堰 東河村堰 何潭堰 葛村堰
社青堰 念叔畈堰 呉家前堰 金門塢山堰
沈堰 牌口堰 寨山下連接/三堰下清潭堰
亭子山堰 盛堰 朱有堰 牌口盛堰
沈堰 勃浴堰 元畝堰
右並在嘉徳鄉第二都已上二十一堰承接天目大
源水上流下接䕃田二千五百四十五畝
[039-5a]
震青堰 破坎堰 社木堰 西堰
呉村堰 烏勞堰 波眉堰 烏塼堰
杏梅堰 小堰 麻車堰 廣義橋堰
右並在嘉徳鄉第三都已上一十二堰承接天目大
源水上流下接䕃田三百七十畝
□堰 後門堰 大何堰 上何堰
中何堰 下何堰 大湧堰 上湧堰
中湧堰 下湧堰 泥黄大堰 波偷堰
[039-5b]
趙堰 泥酬堰 社堰 何堰
梅口堰 張堰 山堰 八畝堰
右並在嘉徳鄉第四都已上二十堰承接天目大源
水上流下接䕃田二千五百三十八畝一角嘉泰三/年今晁
百談任内嘉徳鄉盛逸盛端等爭充堰長事考縣逺/年官印押堰簿自泥黄大堰止地名張堰凡作小堰
八所分為八注水入田皆承天目大源之水上流/下接自元符元年戊寅至嘉泰二年壬戌凡一百五
年每嵗扵農務前每各推小堰管頭三名八
共/二十四名同共集田戶修作晁宰遂以自来輪流堰
長姓名年載置旁通圗令上五田戸每充應兩年/訖即輪下三
田户充應一年並照田畝
數多寡
[039-6a]
均差日後周而復始且出給斷由/付八田戸家收一本永為定規
碟山堰 湖道堰
右在嘉徳鄉第五都已上二堰承接天目大源水上
流下接䕃田一千七百畝
泉水孔 下坵
百筧
下泉
小大 新田小
右並在嘉徳鄉第一都已上六承接後峴山等䖏
泉水流接䕃田六十五畝
[039-6b]
眀空寺前三小
右三捺在嘉徳鄉第三都承接天目大源水流入䕃
田三十畝
店前堰 謝直堰 瓦窑堰 黄泥偃
長堰 濕嶺堰 烏橋堰 李家堰
捹口堰 湖頭堰 庄前堰 上宅堰
石嶺堰 何堰 烏昌堰 冷水髙堰
八畝堰 挿堰 江家堰 北陳于堰
[039-7a]
石潭堰 曹堰 徐邱堰 南陳于堰
凡石堰 石堰 長田堰 青山堰
烏鼓堰
右並在惟新鄉第六都已上二十九堰承接千秋嶺
大源水上流下接䕃田九百二十五畝
朱家堰 牛堰 官堰 小楊堰
板堰 青山堰 平科堰 大堰
大楊堰 棧堰 何家堰 朱家堰
[039-7b]
穿金堰 陳千堰 後墓堰 界干堰
黄公堰 妙樂寺堰 朱村小令堰
右並在惟新鄉第七都已上十九堰承接千秋嶺大
源水上流下接䕃田一千二百八十六畝
徐家前堰 周浩口堰 馬干溪堰 烏郎口堰
平陁堰 波郎堰 田溪堰 鎖如上下堰
波藉上堰
右並在惟新鄉第八都已上九堰承接西天目水發
[039-8a]
源上流下接䕃田二千一百八十畝
豐撑堰 大干堰 横溪堰 壇石堰
柴村堰 甲子堰 秋堰 鶴堰
陳堰 鳯山堰
右並在惟新鄉第九都已上十堰承接天目源水上
流下接䕃田六千九百三十畝
戴家 石牛水捺 小坑水捺 呉家捺
何長塢捺 小坑 橋頭
□嶺村
[039-8b]
徐家 徐家前捺 髙坵
大石
湖老塢 橋下
塢口小
村前水捺
支候村 橋頭
炭竈塢
栁𤓰口坑
東山 廣陵岸
烏山下
低溪水
喏口 板如嶺
髙橋
塘頭
右並在惟新鄉第六都已上二十八承接千秋嶺
山坑水上流下接䕃田七百六畝
長干 埂
撩車
長橋
[039-9a]
嚮山
右並在惟新鄉第七都已上五承接千秋嶺水流
入䕃田八十二畝
茶園堰 許村堰 清家堰 雙棧上下/二堰
水社堰 横路堰 泥干内堰 東陳堰
東山下堰 西陳堰 山下堰 泥侯堰
青山堰 板堰 仦姑堰 呉家堰
旱堰 冷水堰 何干堰
[039-9b]
皁干堰 麻園堰 野堰 蘓干堰
呉干堰 髙堰 徐百岸堰 金竹岸堰
牌前堰 楊岸堰 黄土堰 朱相堰
樓堰 黄堰 十畝堰 姥鴉堰
泥杲堰 蘭塢堰 社墓堰
右並在惟新鄉第十都已上四十堰承接大明巖下
并昌化縣蘆嶺坑水上流下接䕃田一千四百八十
九畝二角
[039-10a]
青山堰 社塔堰 池湖堰 小青山堰
細堰 洒堰 横溪堰 波稜堰
長潭堰 天井堰 澤河堰 黎干堰
鵶鵲堰 泥香新堰 泥秀干堰 富坑干堰
右並在惟新鄉第十一都已上一十六堰承接潜川
波山源水上流下接䕃田一千一百七十三畝
下地堰 朱呉堰 方圎堰 波特堰
柯婆堰
[039-10b]
右並在惟新鄉第十二都已上五堰承接大溪水上
流下接䕃田一千八百畝
上貨塢口
右在惟新鄉第一都承接黄土堰水流入徐家村䕃
田一十畝
後剪小 石㶚小
前干小
麻車干小
烏青小 昔干小
泥浪干小
右並在惟新鄉第十二都已上七承接黄嶺山坑
[039-11a]
水上流下接䕃田二百九十畝
官堰一所
右在豐國鄉第十四都承接周免發源水流入䕃田
四十一畝
泥呉堰 牛車堰 明鏡堰 大田堰
塘里堰 盛湖堰 朱酉堰 泥愁堰
趙千堰 淡家堰
右並在豐國鄉第十五都已上十堰承接臨安縣界
[039-11b]
東溪水上流下接䕃田一千一百九十畝
盈堰 上欄堰 泥頭堰
右並在豐國鄉第十六都已上三堰承接東溪水上
流下接䕃田共六百六十畝
抽口 後塢口
西畈
拜干檀木
右並在豐國鄉第十三都已上四承接神坑水流
接䕃田一百四十畝
周免 亭口
[039-12a]
右在豐國鄉第十四都已上二承接凸石發源水
流接䕃田七十畝
牛堰 塔子嶺堰 景雲堰 王家堰
忻同堰 于田塢堰 馬退堰 古樓堰
南山堰 楊山岸堰 陳姑庄堰 楊家塢堰
王家堰 徐家堰 巖山堰 于嶺堰
泥脚堰 泥肚堰 師姑堰 東塢堰
方家下堰 三畝堰 朱干堰 社木堰
[039-12b]
土地堂堰 小溪堰 頭坑堰 市干堰
陳家前堰 盛家堰
右並在豐國鄉十七都已上三十堰承接浪後源等
䖏水上流下接䕃田一千一百七十畝
溪西堰 馬坑堰 寄源堰 室干下堰
室干上堰 石碧堰 中間堰 錢家堰
范家前堰 張家田堰 外傍堰 何山人墓堰
裏傍堰 外石堰 裏石堰 五坵堰
[039-13a]
盛大塢堰 錢坑堰 九畨水界
右並在豐國鄉十八都已上十九堰承接黄山等處
水流接䕃田八百五十畝
鉢底堰 扶充堰 善堰 牧亭後干堰
祝嶺堰 狹路堰 皂角堰 木嶺小坑堰
朱山堰 外髙堰 前坑堰 扶雲嶺髙堰
下村堰 神符堰 昔干堰 許家堰
楊木堰 堰頭堰 石嶺堰 朱陁堰
[039-13b]
下陁堰 青山堰 中陁堰 仲塢口堰
右並在豐國鄉十九都已上二十四堰承接祝塢等
䖏水流接䕃田計一千四百四十畝
扶西堰 管堰 波麻堰 朱甫干堰
攔坑堰 攔塢路堰 謝家堰 施家堰
殺猪堰 牛路堰 水路堰 新邱堰
徐大堰 烏閔堰
右在豐國鄉二十都已上十四堰承接天目富源溪
[039-14a]
井欄烏山坑水流接共䕃田一千四百六十八畝
浪干 湛干
老公嶺
景村横溪捺
桃木塢口
右並在豐國鄉十七都已上五承接浪後發源水
流接共䕃田一百二十畝
官堰東岸/奤干 小杯堰 冷干堰 嶺背堰
塔堰樂平/寺後 鐵砧堰 小東堰 小背堰
右在長安鄉二十一都已上八堰承接延湖山源水
[039-14b]
流接䕃田一千九十六畝
盛村孔堰 寳山翼堰 湯村潤堰 張村查堰
宰堰 下師堰 十畝堰 烏堰
髙堰 小堰 亭堰
右在長安鄉二十二都已上十一堰承接沿山坑水
流接䕃田一千三百五畝
徐村堰 髙堰 泥城堰
右並在長安鄉二十三都已上三堰承接良梅山壠
[039-15a]
嶺并馬嶺脚發源水流接䕃田三百六十五畝
神坑下捺 横塢畔 後宅山坑
沿村山坑捺
二小捺 横塢山坑捺
右並在長安鄉二十一都已上七捺承接延湖山發
源等處水流接共䕃田一百九十畝
潛環境皆山非澤國比水之源自天目眉山宣秋
嶺而發者皆自北而南由穫栁蘆嶺而發者皆自
西而東由横塘頂山而發者皆自東而西逶迤曲
[039-15b]
折至縣南七里始合而下紫溪直西則與唐山水
合而下至樂延又合湖之源下至印渚滙於桐江
邑山多田寡水行乎兩山之間凡瀕溪低平之地
皆有田俗所謂大源田外則倚山厯級而上者水
皆無及其所資以灌溉者淺澗斷溜而嵗雨時若
其稔幾於大源一有旱暵拱手待槁所藉以為民
命者惟大源田而為田之夀脉者塘堰是也合六
鄉計之大小堰約計三百二十捺又七十所分并
[039-16a]
不常而為塘者十有一焉䟽瀹瀦蓄之有方則著
於邵公塘堰之叙導決先後之有節則具於晁公
八捺之法是皆有民社者所當加意毋使杜公泳
崔長官専美於前可也以上見邑志以水利/所闗故具載於此
富陽縣壩附/
麻車堰溉田一百餘畝
在臨湖里
石嶺堰溉田一百餘畝
[039-16b]
青山堰溉田二百餘畝
涌泉堰溉田五十餘畝
應墓堰又云應家堰溉田二百餘畝
朱壩堰溉田二百餘畝
風溪堰溉田四十餘畝
梓堰溉田二百餘畝
大公堰溉田三十餘畝
後步堰溉田二十餘畝
[039-17a]
烏枝堰溉田四十餘畝
右在日昇里
長泉堰東西兩岸各有小浦東岸從周世隆門前入通山/下取笪餈橋出大浦約四百丈濶二丈深一丈兩
岸從堰入取孫家步出大浦各有浦口并東西兩岸/各有車水澳元濶四尺深四尺溉田四千有餘頃
陳塘堰溉田六百餘畝
陶溪堰溉田八百餘畝
杜公堰又云松元堰溉田二百餘畝
右在安仁里
[039-17b]
黄鶯堰溉田三百餘畝
潭堰溉田一百餘畝
東泰堰溉田二百餘畝
青山堰
黄山堰
右在長夀里
烏枝堰溉田三百餘畝
閘堰溉田二百餘畝
[039-18a]
大山堰溉田二百餘畝
馬山下堰溉田二百餘畝
右在恵愛里
彈堰溉田二百餘畝
徐埭堰又云徐袋堰溉田二千餘畝
右在雊雉里
長泉堰溉田五百餘畝
右在祥風里
[039-18b]
罟山潘堰共溉田二千餘畝
河塘堰溉田四千餘畝
店弄堰溉田一百餘畝
横河堰溉田二百餘畝
武婆堰又云武溪堰溉田三十餘畝
右在麗景里
謝塘堰
閬塘堰又云□塘堰
[039-19a]
西了堰溉田一千畝
浦裏堰溉田四百餘畝
上壩堰溉田五百餘畝
下壩堰溉田二百畝
小謝湖堰溉田二千餘畝
右在江隂里
閘堰
重塘堰
[039-19b]
黄毛堰
已上三堰東接鎮橋西接黄毛堰南接黄堰北接大
江共溉田二千餘畝
馬塘堰溉田五百餘畝
右四堰在望仙村
路堰溉田三百餘畝
月程堰溉田四十餘畝
裘堰溉田二百餘畝
[039-20a]
潘塘堰溉田五百畝
石堰溉田一千畝
中堰溉田闕/ 餘畝
瓦竈堰溉田三百餘畝
人盤堰溉田一百五十畝
横堰溉田五百畝
孫漁堰
東枝堰溉田二百畝
[039-20b]
下路堰溉田三百畝
石佛堰溉田八百餘畝
上枝堰溉田三百餘畝
右在大元里
羅漢山谿堰溉田二百餘畝
在感化里上接屠山里界下通江其溪約濶五尺深
三尺作一十三處車戽
白石壩溉田二千餘畝
[039-21a]
笋壩溉田三百餘畞
右在慶䕶里
横溪壩溉田三十餘畝
在儀鳯里
湖山砩溉田二千餘畝
支下壩溉田三百餘畞
安和壩溉田七百餘畝
右在善政里
[039-21b]
臧村壩溉田二百畝
梅洲壩溉田七十餘畝
梅漾壩溉田三百畝
右在棲鶴里
鹽官縣
長官堰
在縣西北二十五里即舊義亭埭
荘婆堰
[039-22a]
在縣西北三十里
黄家堰
在縣西五十里
通浦堰
在縣北五里
瓦石堰
在縣東北一里半堰東舊有劉/郎堰今廢
李六堰
[039-22b]
在縣東五里
凌家堰
在縣西北四十五里
莫家堰
在縣西北四十七里
昌化縣
平葛渡溪堰
虞溪堰
[039-23a]
白山頭溪堰
髙犁村溪堰
上營村溪堰
林村溪堰
右在永豐鄉
雲老溪堰
下阮村溪堰
上博溪堰
[039-23b]
右在呉安鄉
赤石村溪堰
余村溪堰
王村溪堰
章村溪堰
金村溪堰
陳村溪堰
右在金山鄉
[039-24a]
朱儒村溪堰
葛千溪堰
頰口村溪堰
朱浪村溪堰
爾干村溪堰
忻村溪堰
上巖村溪堰
王村溪堰
[039-24b]
右在玉仙鄉
水閘
城外
澄水閘
在長橋南始因錢湖門内諸山之水分流為三道雨
甚則泥滓侵濁西湖故於錢湖門之北城下置海子
口流出省馬院後為小渠引水直至澄水閘入湖又
有南閘者亦分方家峪之水至長橋下入湖古來䟽
[039-25a]
此水為三渠皆有石橋後渠為居民堙塞然橋猶可
記
西閘
在赤山教塲側
龍山渾水閘
清水閘
並在龍山
浙江渾水閘
[039-25b]
清水閘
並在便門外
保安閘
在小堰門外天聖四年侍御史方煦言杭州海潮衝
壊水閘舟船阻滯詔復修治乾道五年周安撫淙重
修浙江渾水清水保安三閘仍奏請置監官一貟
清湖上中下三閘
在餘杭門外
[039-26a]
石函橋閘
在錢塘門外湖漲則開此泄於下湖詳具白/公記
安溪斗門
在錢塘縣北
化灣斗門
在錢塘縣北
鹽官縣
長安三閘
[039-26b]
在縣西北二十五里相傳始於唐紹聖間鮑提刑累
沙羅木為之重置斗門二後壊於兵火紹聖八年吳
運使請易以石埭紹熙二年張提舉重修嵗久莫詳
諸使者名凡自下閘九十餘步至中閘又八十餘步
至上閘盖由杭而西水益走下故置閘以限之閘兵
舊額百二十人崇寧二年有㫖易閘旁民田以浚兩
澳環以隄上澳九十八畝下澳百三十二畝水多則
蓄於兩澳旱則決以注閘今閘之敝隨治而測岸頽
[039-27a]
毁居民日侵兵額未復嘉定初令潘景䕫常請開兩
澳之塞以濟饑民不果行
黄灣閘
在縣東六十里今廢
渡
城内外
浙江渡
在候潮門外對西興
[039-27b]
龍山渡
在六和塔下對漁浦
魚山渡
在大朱橋鹽場兩岸相望不逺潮勢已殺浙東士夫
憚於渡魚浦者多由此
渡船頭
在通江橋北
周家渡
[039-28a]
在城内柴木巷
司馬渡
蕭家渡
在下中沙巷
邊家渡
在仁和倉之東
陸家渡
在豐儲西倉後
[039-28b]
時家渡
在徳勝堰内
於潜縣
觀湖渡
在縣南十八里今為/浮橋
下梅渡
在縣南二十里
紫溪渡
[039-29a]
在縣南三十里
生仙渡
在紫溪渡之西
印渚渡
在縣南六十里
收生渡
在縣南五十五里
富陽縣
[039-29b]
下口渡
在縣南二百五十步江濶五里二百二十六步今南
門外沙洲是也
題詠范石湖富陽渡詩不到江湖十五年歙山青繞/屋頭邊富春渡口明人眼落日孤舟浪泊天
廟山渡
在縣東二十一里江濶二百三十步
剡浦渡
在縣西南二十里江濶二里餘
[039-30a]
觀山渡
在縣東本縣十鄉六居江南四居江北凡為津五惟
觀山往來者衆始民間自渡紹興間中人張氏剏例
買撲錢足舟滿乃始離岸渡者苦之甚至覆溺廟山
等渡害亦如之進士謝安頤移書宦官弗聴遂陳於
府守韓尚書仲通為敷奏住罷未幾貴戚又復擅之
其害尤甚謝乃叩閽投匭劄下版曹大書鏤版永不
許陳乞買撲任民私渡嘉泰中權要受賂又有請於
[039-30b]
府府密咨訪縣令陳晃國具述始末申明諸司其說
始寢
新城縣
下溪渡
在縣西南一百步
南津渡
在縣南一里
昌化縣
[039-31a]
泥皛渡
在縣東南三里
下阮渡
在縣東南十五里
上水南渡
在縣西南一里
下水南渡
在縣東南一里
[039-31b]
平葛渡
在縣西南二里
髙犁渡
在縣西南七里
遽溪渡
在縣西十五里
董溪渡
在縣西二十里
[039-32a]
無他渡
在縣西三十里
[039-32b]
咸淳臨安志卷三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