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r0055 大明高僧傳-明-如惺 (master)



大明高僧傳卷第七


皇明天台山慈雲禪寺
沙門釋 如惺 撰


習禪篇第三之三正傳十七人附見七人



潭州上封寺沙門釋諱才傳一海印隆



釋諱才號佛心。福州姚氏子也。幼為驅烏
弱冠得度。精求律部持犯霜威。慕最上乘
不憚遐扣。勞逸弗介一念力參。首謁海印
隆公於大中。偶見老宿達道看經。至一毛頭
師子百億毛頭一時現處。才問曰。一毛頭師
子作麼生。得百億毛頭一時現。達曰。汝乍
入叢林未可理會許事。才疑之。適海印夜
參。至結座擲拄杖曰。了即毛端吞巨海。始
知大地一微塵。才豁然有省。次謁黃龍死
心不契乃參靈源。凡入室出必揮淚曰。此
事我見甚是分明。秖臨機吐之不出奈何。
源曰。須是大徹方得自在。一日竊觀隣僧
讀曹洞廣錄。至藥山採薪歸。有僧問甚處
來。山曰計柴來。僧指腰下刀曰。鳴剝剝是
甚麼。山拔刀作斫勢。才忽大悟。摑隣僧即
揭簾趨出說偈曰。徹徹大海乾枯。虛空迸
裂。四方八面絕遮欄。萬象森羅齊漏泄。初
住上封屢遷名剎。詞河辯海潮涌波騰。學
者無能湊泊其涯涘也。


華亭青龍菴沙門釋妙普傳二雪竇持



釋妙普號性空。漢川人。未知姓氏。久依黃
龍死心密受心印。品格高古氣宇宏邁。因慕
[007-0926a]
船子遺風。抵秀水結菴于青龍之野。別無
長物唯吹鐵笛以自娛。好吟咏。甞賦山居
詩云。心法雙忘猶隔妄。色塵不二尚餘塵。
百鳥不來春又過。不知誰是住菴人。示眾
偈曰。學道猶如守禁城。晝防六賊夜惺惺。
中軍主將能行令。不動干戈治太平。宋建
炎初賊徐明叛。道經烏鎮肆意殺戮。民懼
逃亡。普聞歎曰。眾生塗炭。吾盍救之。乃荷
策而行。直詣賊所。賊見偉異疑必奸詭
詢其來處。答曰。禪者。問何所之。云往密印
寺也。賊怒欲斬。普曰。大丈夫要頭便取。奚
以怒為。吾死必矣。願得一飯以為送終。賊
奉肉。普供佛出生如常儀曰。孰當為我文
以祭。賊笑不答。普索紙筆大書曰。嗚呼惟
靈勞我以生則大塊之過。役我以壽則陰
陽之失。乏我以貧則五行不正。困我以命
則時日不吉。吁哉至哉。賴有出塵之道。悟
我之性與其妙心。則其妙心孰與為隣。上
同諸佛之真化。下合凡夫之無明。纖塵不
動本自圓成。妙矣哉妙矣哉。日月未足以
為明。乾坤未足以為大。磊磊落落無罣無
礙。六十餘年和光混俗。四十二臘逍遙自
在。逢人則喜。見佛不拜。笑矣乎笑矣乎。可
惜。少年郎風流太光彩。坦然歸去付春風。
體似虛空終不壞。尚饗。遂舉筯飫肉。賊徒
大笑。食罷曰。劫數既遭離亂。我是快活烈
漢。如今正好乘時。便請一刀兩段。乃大呼
斬斬。賊駭異稽首謝過令衛而出。於是民
之廬舍少長無恙者普之惠也。僧問。既見佛
[007-0926b]
為甚不拜。普掌之曰。會麼。曰不會。又掌曰。
家無二主。紹興冬自造大盆。鑿穴塞之。修
書寄雪竇持禪師曰。吾將水葬矣。壬戌持
至。普尚存。乃作偈嘲曰。咄哉老性空剛要
餧魚鱉。胡不索性去。秖管向人說。普笑
曰。遲兄證明耳。遍告遐邇眾集。普示法
要說偈曰。坐脫立亡不若水葬。一省柴燒
二免開壙。撒手便行不妨快暢。是誰知音
船子和尚高風難繼。百千年一曲漁歌。少人
唱。遂趺坐盆中。口吹鐵笛。順潮而下。眾皆
隨至海濱。普去塞戽其水洄漩。眾擁觀水。
涓滴不入。乃乘流而住。歌曰。六十餘年返
故鄉。沒踪跡處妙難量。真風遍寄知音者。鐵
笛橫吹作散場。人望目斷尚聞笛聲嗚咽於
蒼茫之間。遙見以笛擲空而沒。眾號泣競
圖像事之。後三日見於沙上。跌坐如生。道
俗迎歸留五日。闍維舍利大如菽。有二鶴
徘徊空際。火盡始去。塔于青龍菴。


潭州法輪寺沙門釋應端傳三



釋應端南昌徐氏子也。生而眉宇豁如形儀
莊肅。幼厭塵穢少入空門。依郡之化度寺
善月度為大僧。謁真淨文機不諧。時靈源
分座雲居扣之。源稍加痛劄。端負己解。妙
入經論乃援引馬祖百丈機語及華嚴經旨
相表酧答。靈源笑曰。汝舉馬祖百丈固錯
矣。而華嚴宗旨與箇事喜沒交涉。端憤然
欲去。因辭揭簾。忽大悟汗流浹背。靈源見
喜曰。子方識好惡矣。馬祖百丈文殊普賢幾
為汝累。由是聲譽四馳道欽七眾。政和末
[007-0926c]
太師張司成虛百丈。堅命開堂。舉僧問大
隋劫火洞然時這箇壞也不壞話。遂曰。六合
傾翻劈面來。暫披麻縷混塵埃。因風吹火
渾閒事。引得遊人不肯回。壞不壞隨不隨
徒將聞見強鍼錐。太湖三萬六千傾月在波
心說向誰。


隆興府黃龍寺沙門釋道震傳四



釋道震號山堂。金陵趙氏子也。垂髫依覺印
英禪師為童子。英遷泗之普照得度。久之
辭謁丹霞淳。與論曹洞宗旨。震呈以偈曰。
白雲深覆古寒巖。異草靈花彩鳳銜。夜半天
明日當午。騎牛背面著靴衫。次依草堂。日
取藏經讀之。一夕聞晚參鼓步出經堂。舉
頭見月忽大悟亟趨方丈。堂望見即曰。子
徹矣。遂為印可。尋出三遷而至百丈道顯
著。紹興己已有律師妄踞黃龍。衲子散子
散去。主事者走錢塘。求王承宣繼先書。達
洪師張如瑩。瑩公命震以從眾望。而主事者
請致書謝王。震讓曰。王公為護佛法。何謝
之有。況我與之素昧平生。於是主事恧退。
故仲溫曰。彼交結權貴倚為藩垣者聞其
言亦足顏汗。噫紹興以來宗師言行相應而
與秋霜爭嚴。捨震其誰哉。


天台山萬年寺沙門釋法一傳五



釋法一號雪巢。即襄陽郡王駙馬李遵勗玄
孫也。世居開封祥符縣。母夢一老僧至其
家而產。聲洪氣偉具大人相。十七試上庠。
從祖仕淮南。欲官之。不就請去家事長
蘆慈覺頤禪師。祖弗許。母曰。此兒必宿世沙
[007-0927a]
門也。願弗奪其志。未幾慈覺歿。禮靈巖通
照愿禪師祝髮。依十年。覺心迷悶道無所
入。遂往蔣山謁圓悟。一見器重之。適悟奉
旨住天寧。亦在侍。不契。次見草堂於疎山。
一言之下忽爾徹其源底。紹興七年泉守劉
彥修請居延福。四遷巨剎最後住長蘆。因
慕天台形勝昕夕懷之。於是乞退居山之
古平田觀音院。高臥煙霞長嘯深翠。處世
而忘世也。一日忽示微疾書偈曰。今年七
十五。歸作菴中主。珍重觀世音。泥蛇吞石
虎。乃入龕趺坐別眾而逝。塔于本山。


慶元府天童寺沙門釋普交傳六



釋普交郡之萬齡畢氏子也。幼頴異卓倫不
泥塵滓。惡喧嗜潔儼似納僧。未冠得度。
五夏無虧。首謁南明聽習台教。偶為檀信
修事懺摩。有人問曰。師所懺罪為自懺耶
為他懺耶。若言自懺罪性何來。若為他懺
他既非汝烏能為懺。交罔不能對。大慚易
服逕投泐潭。足纔踵門潭即呵斥。交擬申
問。潭即拽杖逐之。一日忽呼交至丈室曰。
我有古人公案。要與爾商量。交擬進語。潭
便喝。交豁然頓悟顧乃大笑。潭下繩床執
其手曰。汝會佛法耶。交便喝拓開。潭亦大
笑。於是名聞四達學者宗之。後歸桑梓居
天童。掩關却掃者八年。寺偶虛席。郡僚命
開法。恐其遯去遣吏候于道。故不得辭。
上堂曰。咄哉黃面老。佛法付王臣。林下無情
客。官差逼殺人。莫有知心底為我免得者。
麼若無不免將錯就錯去也。凡見僧來必
[007-0927b]
叱曰。汝楖栗子未擔時。我已為汝說了也。
且道說箇甚麼。招手洗鉢拈扇張弓。趙州
栢樹子靈源見桃花且擲放一邊。山僧無
恁麼閒脣吻與爾打葛藤。何不休去歇去。
忽拈拄杖逐散。宣和六年三月二十日沐浴
陞座說偈曰。寶杖敲空觸處春。箇中消息特
彌綸。昨宵風動寒巖冷。驚起泥牛耕白雲。
說畢脫然而寂。壽七十七。臘五十八。塔于本
山。


江州圓通寺沙門釋道旻傳七



釋道旻賜號圓機。世人稱云古佛。興化蔡
氏子也。母夢吞摩尼珠遂姙。生五歲不履
不言。一日母抱遊西明寺。見佛像遽趣合
掌作禮稱南無佛。見者大異之。稍壯宦學
大梁。棄依景德寺德祥出家得度。遍扣禪
林皆得染指。後親溈山喆禪師無所入。
謁泐潭乾公具陳所得。潭不為印可。一日
潭舉世尊拈花迦葉微笑話問之。不契。侍
潭行次潭以杖架肩長噓曰。會麼。旻擬對。
潭便打。有頃復拈草示之曰。是甚麼。亦擬
對。潭便喝。機旋於是頓悟玄旨。便作拈花
勢曰。這回瞞旻上座不得也。潭曰。便道。旻
曰。南山起雲北山下雨。即禮三拜。潭首肯
印之。後開法于灌溪。遷圓通以符道濟之
記也。學者如川赴海。朝廷聞其道。宰臣會
請錫以命服。賜圓機之號而尊寵之。於是
遐邇欽化。少長咸被其法澤。未詳厥終。


紹興慈氏院沙門釋瑞仙傳八



釋瑞仙會稽人。幼纏塵網幾溺愛河。年二十
[007-0927c]
奮然去家。會試經披剃。精習大小律藏。至
戒性如虛空持者為迷倒句。忽自省曰。戒
者束身法耳。胡自縛耶。遂探究台教。一日
閱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
因是故說無生處。疑曰。既不自又不他不
共不無因。畢竟從何而生也。歎曰。因緣生
法雖照以空假三觀。不過抑揚性海。心佛
眾生名異體同。十境十乘妙心成智不思議
境。智照方明固非言詮所能及也。遂更衣
謁諸耆宿。後登投子山見廣鑑禪師。問曰。
甚處來。曰兩浙東越。鑑曰。東越事作麼生。曰
秦望山高鑒湖水闊。鑑曰。秦望山與自己是
同是別。曰梵語唐言。鑑曰。猶是業林秖對畢
竟是同是別。師便喝。鑑便打。忽有省。禮拜
曰。恩大難酬。後開法于慈氏。甞問僧。三箇
槖馳兩隻脚日行萬里。趁不著。而今收在玉
泉山。不許時人亂斟酌。爾等向甚處與仙
上座相見。一眾無能下語投其機者。終于
本山。


隆興府雲巖寺沙門釋天遊傳九



釋天遊自號典牛。成都鄭氏子也。幼業儒。
頴俊逸倫儕輩推重。初試郡庠復試梓州。
二處皆與貢籍。懼不敢承。遂竄名出關。適
會王山谷西還。見其風骨不凡談論超卓。
邀其同舟。策往廬山削髮。不易舊名。首
參死心不契。依湛堂準於泐潭。一日湛堂
普說曰。諸人苦苦就準上座覓佛法。遂拊
膝曰。會麼雪上加霜。又拊膝曰。若也不會
豈不見乾峯示眾曰。舉一不得舉二。放
[007-0928a]
過一著落在第二。師聞脫然悟入。出世於
雲蓋。遷靈巖說法大有湛堂之風。甞和忠
道者牧牛頌曰。兩角指天。四脚著地。拽斷
鼻繩。牧甚屎屁。張無盡見之甚為擊節。因
退雲巖過廬山。而棲賢主者意不欲納。乃
故曰。老老大大正是質庫中典牛耶。師聞述
偈曰。質庫何曾解典牛。秖緣價重實難酬。
想君本領無多子。畢竟難禁這一頭。竟去
菴於武寧。匾曰典牛。則終其身不出。年
近百歲而告寂焉。徑山塗毒見時九十三矣。


平江府覺海寺沙門釋法因傳十



釋法因姑蘇嵎山朱氏子也。少汩塵俗無意
出纏。年二十四始披緇服。不終五夏遽爾
遊方。謁慧日雅禪師於東林。慧日舉靈雲見
桃花悟道因緣問之。擬對。日曰。不是不是。
忽有所契。呈偈曰。巖上桃花開。花從何處
來。靈雲纔一見。回首舞三臺。慧日戒曰。子
雖見已入微。更假著鞭當明大法。於是
居廬阜三十年。不與世接。四方仰之學者
川騖蟻屯就其罏鞴。因亦不辭煅煉隨機
說法。宋建炎末盜起江左。乃順流東歸。覺
海緇白踵門問道。甞謂眾曰。汝等當飽持
定力。弗憂晨炊干求外務也。晚年放浪自
若。稱曰五松散人。


眉州中巖寺沙門釋蘊能傳十一澄甫崇真



釋蘊能號慧目。郡之呂氏子也。少習儒博
究經史。年二十二於村落校書。偶於山寺
見禪冊在几。閱之似有所得。遂裂衣冠
投僧圓具。一鉢遐遊。首參寶勝澄甫禪師。
[007-0928b]
徵詰酬酢所趣頗異。逕往荊湖方謁永安喜
真如喆德山繪諸公。造詣益邁。次抵大溈參
瑃禪師。瑃問曰。桑梓何處。曰西川。瑃曰。聞
西川有普賢菩薩示現是否。曰今日親瞻慈
相。瑃曰。白象何在。曰爪牙已具。瑃曰。會轉
身麼。能提具繞禪床一匝。瑃曰。不是。能
趨出。一日瑃問僧。黃巢過後有人收得寶
劍麼。僧竪起拳。瑃曰。菜刀子。僧曰。爭奈受
用不盡。瑃喝出。次問能。亦竪拳。瑃曰也是
菜刀子。能便近前攔胸築曰。殺得人即休。
瑃笑曰。三十年弄騎馬。今日被驢撲。由是
聲播諸方。返蜀初主報恩。次居中巖。室中
甞問崇真氈頭曰。如何是爾空劫已前面目。
真忽領悟對曰。和尚且低聲遂呈偈曰。萬年
倉裏曾饑饉。大海中住儘長渴。當時尋時尋
不見。今日避時避不得。能印可之。能住持
三十餘年說法不許人錄。臨終書偈辭眾
端坐而化。闍維時暴風忽起。煙之所至皆雨
舍利。道俗斸地亦有得者。心舌不壞。而建
塔焉。


系曰。能公不過一校書郎耳。纔覩禪冊便
知落處。豈非再來人乎。況乃遨遊諸師之
門。不無肯綮。方接大溈眉睫即解轉身。其
利器固可知矣。溈尤未可。至問收劍因緣。
前僧寧無入處。而終為揮下。及能公則別
有通霄一路。乃拈莖草而作吹毛。大溈不
免親遭鼈鼻一口。公可謂得大機用者歟。
大溈固善為人師。能公亦不愧為人弟也。
嗚呼世之師徒賓主相見能具此風彩作略。
[007-0928c]
庶不辜遊法海。兩無遺憾。不然總為無孔
鐵鎚負黃面漢不少矣。勉哉。


成都府信相寺沙門釋宗顯傳十二



釋宗顯號正覺。潼川王氏子也。少選為進
士有聲。甞晝掬溪水為戲。至夜思之遂
見水泠然盈室。欲汲之不可得。忽爾塵境
自空歎曰。吾世網裂矣。往依昭覺白公得
度。蕭然一衲隨眾咨參。一日白公問。高高峯
頂立深深海底行作麼生會。忽於言下頓悟
曰。釘殺脚跟也。白拈起拂子曰。這箇又作
麼生。顯一笑而出。服勤七祀。出遊至京都淮
淛遍歷叢林。晚登五祖見演和尚問。未
知關棙子。難過趙州橋。如何是關棙子。祖
曰。汝且在門外立。顯進步一踏而退。祖曰。
許多時茶飯元來也有人知滋味。明日入室。
祖見顯便問。是昨日問話僧否。我固知爾見
處。秖未過得白雲關在。顯珍重便出。時圓
悟為侍者。乃以白雲關意扣悟。悟曰。直下
會取。顯笑曰。我不是不會。祇是未諳。待
見這老漢共伊理會一上耳。次日祖往舒
城。顯與悟繼往。適會於興化。祖問記得曾
在那裏相見來。顯曰。全火秖候。祖顧悟曰。
這漢饒舌。後遊廬山回舉高高峯頂立話所
得之意。白五祖。祖曰。吾甞以此事詰先師。
先師曰。我曾問遠和尚。遠曰。猫有軟血之
功。虎有起屍之德。非索達本源不能到
也。顯侍之久。祖鍾愛之。辭返蜀祖為小參。
復送之以頌曰。離鄉四十餘年。一時忘却
蜀語。禪人回到成都。切須記取魯語。顯歸
[007-0929a]
昭覺。白公尚無恙。再侍之聲譽藹然。初出
住長松。次主保福。大張爐鞴。煅煉四方學
者。故龍象多出其輪下焉。


嘉興報恩寺沙門釋法常傳十三



釋法常開封人。即丞相薛居正之後也。宣和
七年始解塵縛。遐思高舉遂依長沙益陽華
嚴軾公剃鬚髮。受田衣。見者獅王。居必寶
社。非法不言。異軌弗顧。深慕大乘不斥
小教。一日閱首楞嚴經。乃廓爾義天淵通
法海。自是肆遊淮泗放浪湖湘。後至台山
萬年參謁雪巢。一見機語契會。命掌翰牋。
未幾請令首眾。為僧入室。大有風彩。澹然
處世。不飾眾緣。室中唯一矮榻餘無長物。
紹興庚子九月望日語眾曰。吾一月後不復
留矣。至十月二十一日書漁父詞於室門
曰。此事楞嚴甞露布。梅花雪月交光處。一笑
寥寥空萬古。風甌語逈然。銀漢橫天宇。蝶
夢南華方栩栩。班班誰跨豐干虎。而今忘却
來時路。江山暮天涯目送鴻飛去。書畢就榻
收足而逝。塔于寺西南。


臨安府徑山沙門釋智策傳十四寂室光大圓



釋智策號塗毒。天台陳氏子也。生而聰敏卓
邁群兒。不樂世華潛思寥廓。幼依護國楚
光落髮。授以僧儀。一鉢蕭然研窮三藏。首
造國清寂室光公灑然有省。次往明州謁
萬壽大圓禪師。問甚處來。曰天台。圓曰。曾
見智者麼。曰即今亦不少圓曰。因甚在汝
脚跟下。曰當面蹉過。圓曰。尚人不耘而秀不
扶而直也。一日辭圓門送之拊其背曰。寶
[007-0929b]
所在近。此城非實。策敬諾。欲往豫章參
典牛遊和尚。道由雲居。風因雪塞路無客
進履。越四十二日午聞板聲豁然大悟。及
造典牛之門牛獨指策曰。何處見神見鬼
來。曰雲居聞板聲來。牛曰。是甚麼。曰打破
虛空全無柄靶。牛曰。向上事未在。曰東家
暗坐西家斯罵。牛曰。嶄然超出佛祖。他日起
家一麟足矣。後奉旨住雙徑。大弘典牛之
道。四方學者鱗布蝟集。將示寂時為文以
祭。自危坐傾聽至云尚饗為之一笑。後兩
日沐浴更衣集眾說偈曰。四大既分飛。煙
雲任意歸。秋天霜夜月。萬里轉光輝。泊然
而逝。塔全身于寺東岡之麓。


臨安府靈隱寺沙門釋道樞傳十五



釋道樞號懶菴。吳興四安徐氏子也。甞參道
場慧禪師得授心印。道業日隆。初主何山
移華藏。隆興初詔遷靈隱。宋孝宗召入內
殿賜坐。問曰。禪道之要可得聞乎。對曰。此
事在陛下堂堂日用應機處。本無知見起滅
之分聖凡迷悟之別。第護正念則與道相
應。亡情却物則業不能繫。盡去沈掉二病。
自忘問答之意。矧今見在般若光明中。何事
不成見也。上為之首肯。後以老乞退居明
教之永安。逍遙自適。甞題偈于壁曰。雪裏
梅花春信息。池中月色夜精神。年來可是無
佳趣。莫把家風舉似人。淳熙丙申八月示
微疾書偈而逝。塔于永安。


上京大儲慶寺沙門釋海慧傳十六清慧



釋海慧金國人也。幼而英敏學不由師。魯誥
[007-0929c]
竺墳過目成誦。初遊講肆如入龍宮。性相
玄途無不挾其英而挹其粹也。所以法喜
禪悅飫而飽餐。潛踪五臺刀耕火種就巖縛
屋。一榻蕭然。如是者十有五䆊。一日歎曰。
大丈夫當以眾生為急。溺是胡為。遂携錫
燕都遍歷禪寺。隨緣演化。七眾雲屯。於是
聲播寰宇道布宸宮。金皇統三年六月英悼
太子創造大儲慶寺於上京宮側。告成極世
精巧幻若天宮。慕師道價降旨請為開山
第一代。說法賜牒。普度境內童行有籍于
官者百萬為僧尼。次年詔迎旃檀瑞像供
養于寺之積慶閣。皇統五年海慧入寂。火浴
獲舍利五色無算。光明徹於空表異香彌
旬。金主偕后太子親王百官設供五日。奉
分五處建塔。謚曰佛覺祐國大師。次年正
月詔清慧禪師住持儲慶。賜號佛智護國
大師。命登國師座。特賜金縷僧伽梨衣并珍
異瓶罏寶器。金主后妃太子頂禮雙足奉服
法衣。其震丹國王致敬沙門。古所未若於
是時也。


常州華藏寺沙門釋有權傳十七



釋有權號伊菴。臨安昌化祁氏子也。髫齡出
家十四得度。篤志勤勵博究群章。十八知
有向上一著殫力參求。首禮佛智裕公於
靈隱。時無菴和尚充第一座。權入室請益。菴
以從無住本建一切法問之。權久而有省
答曰。暗裏穿針耳中出氣。菴可之遂密付
心印。既有所得精進益堅。一夕危坐深入
禪那至於達旦雖行粥至忘乎展鉢。隣僧
[007-0930a]
以手觸之。頓然大悟偈曰。黑漆崑崙把釣
竿。古帆高掛下驚湍。蘆花影裏弄明月。引
得盲龜上釣船。佛智深加稱賞。一日問權。
心包太虛量廓沙界時如何。對曰。大海不
宿死屍。佛智撫其座曰。此子他日據此訶
佛罵祖去在。權於是深自韜晦寄跡湖湘
江浙之間十年。然後或依應菴或見大慧。
凡明眼宿德躬往禮謁。無庵出主道場。召權
分座說法。自是聲播諸方。未久有華藏之
命。開堂云。禪禪無黨無偏。迷時千里隔。悟
在口皮邊。所以僧問石霜。如何是禪。霜曰。
㼾甎僧。問睦州。如何是禪。州曰。猛火著猛
油煎。僧問首山。如何是禪。山曰。猢猻上樹
尾連顛。師曰。道無橫徑立處孤危。然此三
大老而行聲前活路用劫外靈機。若以衲
僧正眼檢點將來不無優劣。一人如張良
入陣。一人如項羽用兵。一人如孔明料敵。
若人辨白得出。可與佛祖齊眉。雖然如
是。忽有箇出來道長老話作兩橛了也。適
來說道。道無橫徑無黨無偏。而今又分許
多優劣。且作麼生秖對。還委悉。麼把手上
山齊著力咽喉出氣自家知。淳熙庚子秋
示微疾書偈而逝。荼毘齒舌不壞。舍利五
色者無數。而建塔焉。
大明高僧傳卷第七
[007-093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