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q0212 牧雲和尚嬾齋別集-明-通明 (master)


牧雲和尚嬾齋別集卷之五
東吳 毛晉子晉 編閱
鄂州 記室智時 較訂




書啟



復京口鶴林諸護法啟



某啟蓮池竹院仰賴金湯蒲質柳資恒多疾疚計出
山以月餘徼過溪之日望銜惠不淺於心有忡捧觀
雲翰躍然神往江千切激冰機卓爾道通方外空山
岑寂蹤跡可藏古樹婆娑袈裟得蔭稍候卻藥爐之
煎沸遂當親麈拂之玄微肅此布誠伏祈垂宥。


復雪竇石奇和尚



無隱還山附致數字少敘契闊其間雖未述自閒侄
來禾弟以病卻天童之命而弟近來困頓衰苦之狀
悉達於吾兄前矣豈意前字未到而慈命特頒教誡
累幅讀之不禁涕泗夫以天童祖席之重先師法道
之尊海內景仰至于今日住持虛位為之後者不能
勇往一肩擔荷世亦何望于有其後耶況煩香山持
命冒暑匍匐真如吾兄耳提面命乃復晲而不顧弟
亦何所逃罪何顏以見吾兄因是寤寐轉側不遑安
處三四日間微細籌度弟之生平頗自知矣一木難
支大廈且弟又非一木直枯木而巳天童之事非小
小因緣可支持者非兩月三月可了事者非若他剎
泛然可退步者眾必以多計時必以歲計縱弟拼一
病軀入山領多眾而住長時萬一外緣不就進又不
能退又無計其時非特取辱于弟而祖庭係之先師
係之諸護法係之而吾兄亦係之以此自量敢前趨
乎此非弟固執多慮吾兄當憐而察之弟之病狀支
離顛蹶尚未暇計也所以百丈清規住持有二事當
退院一以病衰二以闕外緣以此思之主大剎者非
[005-0572b]
具大福德人莫能前也弟今實實病衰而又薄福有
院當退乃尋院而住自知之明亦安在乎惟兄以天
童勗弟亦願以天童量弟弟思古人亦有同在師門
而外緣之豐薄各異材略之短長各異要皆隨其力
量初不強也所以道吾聽船子之優游慈明笑谷泉
之散誕同其志不必同其力同其法不必同其緣弟
不肖敢仰攀先德惟吾兄大慈勿強駑駘之走千里
樗木之使繩墨則深知弟亦無累于兄且無辱于先
師使弟隨緣林下終其身得全其人皆兄之賜也仰
望孤峰不勝感激慚愧之至。


再復雪竇和尚



弟近來飲食大減一夏唯啜粥延息形影偃蹇取靜
梅溪香山所親見作書復兄香山見之有慍謂若是
不敢歸其持兄大議不可少抑朝進暮入左鞭右策
弟亦無如之何三更起坐床席自思香山豈故相逼
乃出于不得巳兄豈不念弟耶亦出于不得已因念
先師復自垂涕細思我固不肖若不一往似斷不容
我靜坐過日矣因是許香山行雖行但盡弟入山一
念其因緣久近病態顛連吁亦遑恤于後乎惟兄憐
弟不得已狼狽從命凡山門最要之事乞先調停斟
酌望之望也向後弟或不能久留亦乞勿過為督貴
必始終為山門作主而更擇人惟此二說弟慮先言
之兄必擔荷之弟則敢行不然再請尊議不敢前也
惟仁宥之不盡。


復溫州法幢大士法姪



七月流火聞道駕高棲乳峰中秋對月承華翰遠招
太白因思道座世出世法打成一片于兄于弟不分
兩家切感讚歎之勞仍思瓜葛之巧佛曾親囑天乃
篤生錫振曹溪在先無讓彼一宿覺葦杭甬水于今
自信是三生緣霜葉紅黃水天澄湛圖良晤也敢愆
[005-0572c]
期哉顧倦鳥之遷喬私欣有託而白雲之出岫自愧
何心謹此奉復曷勝懷企。


寄朱近脩



梅溪放舟闇伯與公握手殷殷不能遽別蓋道誼所
鍾非一日也廿一渡錢塘喜與林公可任今衣緇稱
法幢大士者相值途中盤桓不甚寂寞且越中諸山
紅葉離披供人眼目胸次亦甚開豁抵明州謁道臺
協府方外之誼甚厚又晤林公殿颺者言與公相善
再四詢近日行履不得不以實告之初二入山微雨
憶所叮嚀略去繁式敷座說法稍存一時扣擊之意
諸緣頗順幸無懷念但眾多錢穀有所不充然亦付
之龍天德明見以此語倘得長生之緣一就坐臥更
覺為安因懸崖歸附此不盡。


與范遵甫



古南棲遲數年貧交而甚知我者莫如公倏爾南行
踟躕之懷固難言矣幸秋杪霜清萬山爽氣遙來逼
人差慰征途蕭索之意四明秋成大勝浙西山境亦
甚乎靜豈非時節因緣偶相值耶別來彌月公必以
我為念以此報公庶幾可無念耳懸崖有母不能不
歸彼念甚不欲歸我不能不使之歸耳。


與周公貞



匆匆南行不及與足下竹院深談依依之情動於肝
膈有非箏古可盡者塘棲舟中寫一扇相寄想到矣
噫人生天地固如逆旅其來去若先有定緣此不知
屬何人主握亦難思測者矣老當家置骨之所令伯
輩曾有定議否倘如舊主入天童則明年候諸公顧
我于窮山深谷也。


復道峰木陳和尚



中秋後擬之京口道經吳門再領清誨因賤體困于
人事遂不果行心甚怏怏九月望前梅溪發舟月盡
[005-0573a]
達于甬東晤王念翁張協府承以護法為已任命中
軍及經照二司護送行李初二到寺人情皆愉悅也
獨念法兄遠在千里不無溪山各異之思二上座至
知行錫在婁東與吳太史王奉常諸君子為法喜遊
引領晨風殊自慰耳太白巍巍祖庭加以先師經畫
未肖萬一繼茲法位時中恒抱慚恧兼之山中舊規
蕩廢苟逸群習既寡悉檀復虛庫廩草鞋雖掛如趨
役公庭打一到字久近之緣毫不敢必伏蒙垂囑何
日能忘愧煢煢病軀膺以大任未免舉措驚疑致懸
長者之慮耳。


簡姚益城中丞



癸未春仲憶趨丈室以聆玄誨未幾滄桑變遷人事
代謝念毗耶老人入如幻三昧劫火洞然鬚眉無恙
喜慰喜慰數年以來謝住持事惟隨順病緣煨鐺覓
隱俄大翰遠頒命主太白度德量力何能上副台望
第有先師廬墓在銜命入山遂結冬制眾廣事繁不
遑躬候無任神馳。


與五磊穎石法侄



先老人從心之年會下英材肩摩踵接當不讓古大
溈其時吾侄在眾中恂恂然規行矩步深自韜晦似
不能言者今日觀之其逞雄心爭長技者皆漸澌沒
而臨人天嗣先老人之響者皆昔日似不能言之士
嗚呼天之造就人何奇幻如此耶古語云三年不鳴
鳴則驚人三年不飛飛則沖天彼世間法尚然況續
慧命繼法位其可以剛戾之氣一例冒取乎殆不然
矣求之于吾侄處眾住山出世則衲子知所勸矣初
入太白諸事糾纏未遑過慈一談夙昔數行先至晤
面之期有待于春也。


與超果破顏法侄



初入山中諸事冗冗不及與吾侄從容一敘法喜錄
[005-0573b]
曾略閱之賞心快目但不妥處略一裁削其語意圓
滿處用硃筆圈出既受心托直筆想知我也外所欲
言朽與令先師親近先老人無不年深歲久而受記
囑即吾侄亦然人所共知也今若後生晚進雖少有
機致必亦使之深根固蒂則可不然恐摘時太生欲
其味厚香飄則不能也不辭附致幸原之。


與徐心韋侍御



叨供入山忽踰月矣緬想維摩老人以眾生病而病
然眾生界本如幻如夢病性亦安在乎眾生既本空
寂則病病者當不必醫藥體平而神固矣第室中一
榻不免繫我山林之思歲將暮矣山中承庇俱安然
望移玉一過泉石更覺蒙光想在春風芳艸時乎。


與江寧劉覺岸居士留心祖道在金陵著有如來紀略以攝同事



千里神交一回覿面原來是家裏人所談皆家裏話
不覺喜慰生心耳佛祖頂𩕳一著非般若夙薰信根
成熟莫能趨向幸保任之津梁末法何莫非黃面老
子兒孫覺方其袍圓其顱者為拘拘矣天寒人寒時
臨長至尊寓能有地爐煨黃獨紫芋如山中受用乎。


與詹曰至



貧衲衰敗之年筋力無能遠遊相看兩不厭只有敬
亭山輸卻居士一籌矣乃客秋又被業風吹入天童
真所謂祖禰不了殃及兒孫今冬期告圓子禪在左
右欲為眾歸里持缽斯亦後生宜行之行也便中特
草八行附訊。


寄祁驥超居士



山陰道上冒雨驅馳未得信宿高齋細談闊況飽飯
即行耿耿至今也開歲佳聞名卉生機萌動幅巾宴
坐禪觀自深未審寶掌山主曾來相對否謹托數行
遙為問訊住持之縛一時莫解冀得少暇圖造山廬
以領幽趣。
[005-0573c]


寄倪伯屏司李



禾吳甚近圖晤雖切往來每左掀髯談笑于今三年
溯洄之思何能已已客秋事出意外疲駑之足復驅
長途撫鏡覽形自笑將來作何收拾門下聞之亦必
垂愍茲因平巖出山特附數行。


寄報恩浮石和尚



客歲蒙遣書梅溪之上拜領大貺遂爾渡江未及告
行有罪有罪山中祖席體局既大勉力應酬幸一冬
帖然過去病態日增將來之緣難定月日如行長途
盡力而休耳開歲艸木欣欣因時觸物有懷道體緘
書遙訊彼此衰老更覺含情北望依然臨風神注。


復黎太沖居士



將老鶴林復主太白倦飛知還人不如鳥真無奈何
也得教知高年體氣亦畏動喜靜況春時寒暄不定
室中正宜攝養尊媼臨行從容自在信佛之驗矣。


復吳北海文學



自舍極樂神情日衰念及高誼腸九迴也天童義不
能辭隨緣一住不過了先老人公案投老一枝想依
鶴林楊子相隔不遠其時晤言又想便耳尊翁護法
聞賜瑤章至今未到想念想念令公子從福慧中來
雪竇老人既名曰超鼎今字之曰慈立二慈之祐必
成立也。


復屠闇伯



自入山中碧天紅日忽生忽落桃花流水又復杳然
想君子之儀未能即覯忡忡不自安豈如懸旌搖搖
而無情乎深感遠慰益我遐思梅溪竹院不知何日
之緣再同箕踞耳。


復鄭子康



法緣久聚情想隨之情之所在即道之所在也第當
因情而念法未可忘法而趨情法乎了生死也空所
[005-0574a]
有也入正見也公學佛既勤時中宜加精進與法相
應去古不遠矣不必以形骸為累告而不得緇其服
也即使桑榆晚景愈當以法為念知命一偈南行時
失稿今當續刻聞而興起或有人焉。


復范子遵甫



不揣衰病領大住持惟我故人知纏縛之苦矣懸崖
來近況半得之于彼口慰慰所寄新什何真切而婉
麗耶聊爾步韻自感且傷溪上梅花春風不肯留住
奈何奈何近脩忽遭喪變愁苦之懷知莫解矣然死
生之關非設一日覷破亦只平常良友當以此語之
庶幾一解。


簡孫孝若護法



念別已久積想日深客歲在禾忽聞春雷動地不覺
舞蹈生歡蓋金湯明良會合之時即苾芻泉石依憑
之日忻慰之情有不期然而然也但以萍跡無恒道
途脩阻趨候為艱因草數行謹命禪子遠詣毗耶用
展心素懸懸之私惟冀台亮。


寄嚴髻珠居士



辛卯一晤于今三年冷觀世間真如夢幻道座種性
既相鄰于佛祖情誼又篤切于山林知至至之知終
終之則今世之楊李也興亡治亂寄之浩歌成敗利
鈍付之流水是所望焉前月上已登四明巔晤雪竇
老拳拳以道座為念適于案頭見所惠圖章古法勁
筆殊未見也自思忝主庚亦冀得此以開眼目敢
乞齋中得暇入游戲三昧以滿所願感之甚也。


答陸葆翁



一葉海東故鄉千里每念及諸親舊心忡忡也蓋近
則忘遠則思人情所必然非游方外而不能棄世間
所習耳喜吾丈年高氣旺為學不倦貧同原憲樂過
顏曾宜大人君子愛且敬矣不佞未及甲子齒墮眼
[005-0574b]
昏大剎諒難如期終役倘得弛肩旋歸故里與吾丈
把手濠梁敘四十年知誼亦快事也。


復芸居玄若老友



弟入天童山事冗冗無古宿之大福大德以御龍象
雖寄托一枝又無鷦鷯飛控之適徒備員法社兩無
當也承遠為存念感愧感愧坐思三十年前芸窗竹
榻靜夜清秋促膝談笑佳境未移浮生皆老造物小
兒變弄歲月真無奈渠何欲奉教言自不知在何時
敬老居士道誼殷殷雖不出戶而山中雲水飽餐香
積咸受其賜具有維摩神力矣世譜一序神衰筆陋
黽勉草草第不敢違尊命耳。


復顧敬修居士



三佛之地向稱甬東況太白插雲清關隔世誠別一
寰區也滿目青山間啼黃鳥憶在葑溪蒲團相對正
此時耶何良晤之不多得也神往神往西來一事本
自明現苟用志不分求方不雜便容易入手道座信
根非一佛二佛所種宜于此生千了百當然當留心
返觀動成兩橛時幸勿自畫奮然著力水窮山盡方
知甕裏未嘗走卻鱉也望之望之。


復泯岩空林大師



弟之太白也出於無奈衰慵之軀勉強應命諸事甚
繁兼之時荒世變廚庫空虛檀信寡助容眾為艱不
過隨緣而住充一時焚掃之役若云主大剎繼先宗
光祖庭則慚恧無地矣彼此衰老每念舊交零落無
幾在近惟雪竇兄然既受住持之縛又土木經營已
當暮年求作閒人殆不可得如吾兄者白雲清風頭
頭自在此弟恒思聚首促膝而又不能得徒寤寐轉
側而已二友傳蒙巳入覽同參之誼略見於此達兄
竟成古人增我哀惋自舊冬至今未嘗不詢問素所
相識及在奉之法屬皆云莫知其蹤跡其徒四散惟
[005-0574c]
庭柏在求其骸骨乃不能得為庭之心應即于師子
林買幾塊磚設一小穴藏其生平語句爪髮衣履外
立一小石表以法字此庭所宜為倘到兄所幸明告
之在弟力雖微數金之助必為設處此不獨安達兄
之靈亦所以安庭柏之心慰同參之念耳長夏山中
綠陰黃鳥深望把臂數日又恐鹿城初還更加跋踄
尊履不便未敢擅啟或足力稍健乘興欲再登先師
廬墓即乞脫略入業林格式從者五六人一杖一笠
翩然過山弟亦不敢以叢林禮數日夕煩瀆但得偕
行清關並坐隱蓋同上玲瓏開襟談笑倚松啜茗坡
公所謂與子成三老來往亦風流亦希有之樂也。


答鍾雪緣文學



道座信根甚深淺淺淤泥何能礙蓮花之芳潔古云
百千法門非信莫入既具信根當隨此信直前時不
待人當乘此時勇猛道味既濃俗緣自淡正不必委
以他日耳托在道愛不覺書及幸諒。


答呂幼安文學



梅溪往返常汎木蘭太白棲遲不離竹杖水山既異
勞逸相分老居士當惜我暮年之苦擔耳邇來道況
知動止平安為慰梅溪分太白之燈不但嗣山朽而
先嘗老和尚法乳然自先師入土塔上未到世教尊
親法門祖禰一體無間似不宜置之度外日下痰症
或不能行可行不可諉也晤時乞一言之。


柬道臺王念尼



僧無恒產糊口四方雲行鳥飛無所累也雖然孑身
則可居大剎臨廣眾則未便也有產而差役之擾不
時應點方袍圓頂出入公庭此又未便也寺中有田
蒙台護念此立自運碑德澤與香火千年永永矣今
因大造填圖三百畝為一戶寺眾聞之憂慮遑遑仰
乞台護審役乃一邑之公或念天童山為歷朝祖庭
[005-0575a]
不入此例使雲水僧眾安心泉石不以差役而亂禪
定垂庇之恩真莫大焉臨楮惶悚萬祈台亮。


答蓮花峰了源法侄



太白一脈雖支分派別然總之先老和尚兒孫本一
宗祖本一門庭奚有間耶但願荷法門擔子孤孤迥
迥使一切人瞻仰有分倚傍無門不詢世俗隨波逐
浪此不獨令師和尚而先老和尚猶在也種田博飯
正古人家風巳及農時寧不料理蓮花比用侄雲山
路近秋成後可來新塔上一觀從來住山人兩手空
空但要行即行不必念入叢林用多少供費以在同
脈不作容語幸原之。


與孫非臺



法運日衰病骨日嬾得讀乎教如坐鶯囀谷中對春
風耳令郎恂恂君子天奪之年古人天顏冉禍夷齊
之疑真莫解矣然性空緣會攝盡世出世法觀性空
解脫固非牽戀了緣會牽戀具有解脫傷悼之念即
歸根之旨也辱叨下問敢此奉唁諸保愛為禱。


柬陸哉生



久不奉誨懷念殊切珂禪人來述道駕當春風和煦
欲南渡錢塘東遊太白忽復春暮佇望加殷令兄平
老竟作古人世相無常聖賢莫度不無感且哀也所
喜菩提種子深培固養遨遊眾香國定矣獨念道中
失此知交為恨。


復耿玉齊道臺



庚寅歲在禾聞檀越蒞浙東大作佛事即念曰黃面
老子付囑有在矣茲備員天童擬草數行奉屈輿從
復念檀越作津梁開度門處處為不請友今未即過
山中者必政事有未暇也茲辱頒大惠敬領敬謝所
喻唯此一事實乃釋迦老子徹底為人句藥山云皮
膚脫落盡唯有一真實蓋本此也苟不知見盡命根
[005-0575b]
斷脫盡廉纖卒難相應靈巖曰但參話頭然參話頭
古人雖有成說而所謂話頭初不泥竹篦子狗子無
麻三斤乾矢橛也道峰云古德患學者將心湊泊用
意搏量將個沒義味話塞斷渠情思解路此亦古人
方便解說就此而論只此二句便是情思解路何為
沒義味話耶要知靈巖發藥不中檀越病處道峰注
解固欲引檀越跳出醬缸不覺又推入醋甕若只倚
墻靠壁去要得脫灑得大休歇誠為難矣今山埜亦
不教檀越參話頭也不教檀越絕義路但自思惟種
種公案種種道理說得解得因甚此事未得灑然胸
中有礙但如此自審自問退步推究當推究時不必
去計賊計子計如何是法身如何是轉身但隱然憤
然要求個倒斷暢快此便是直切真正相為舍此別
無相為也待倒斷時乞示一倒斷消息山野再進言
耳信筆奉覆深祈炤察不備。


簡道臺王念尼



恭惟大護法現宰官身為如來使藤蘿之下塊石枕
頭受庇多矣茲聞榮擢行旌有期憶想光儀不勝戀
戀所仰慈願弘深神力自在垂文殊臂過一百一十
城則海山一帶祖庭猶在天眼中仗為振刷也。


答玉峰玄佩二法孫



久不得信自恒忽來乃知在大陽山結茅也得月既
多虎狼出入不便汝師之塔移出亦可舊冬既到紹
興寧波近矣該入山一次雖有疾不可中路返也一
瓢在山雖志無他想當思汝師囑託之意非僅僅單
守靈骨而巳念此可不大發勇猛操履巳躬下事他
日钁頭邊覓一箇半箇以答其意耶。


簡韋海梁剌史



古人學佛無不先以四弘誓如道座一片篤護天童
之心此大願王當于文殊普賢大人境界中求汎汎
[005-0575c]
者不可同日而語也憶嶽降在邇緣入秋脾氣不佳
旬五之期弗克果耳西堂圓子特命代訊棕扇一偈
寄三令郎為他年之徵鑒入為荷。


簡耿玉齊道臺



秋霖洗炎山窗兀坐念老檀越在西冷渡樹精進幢
研佛法要同此時節道體必臥安覺安耳老檀越智
種夙深願門今大現宰官身當不啻一佛二佛為授
記也因緣時至此事驀地相應尤山野所望日用應
酬乞猛提撕剷去所知直期撒手至禱至禱。


與李明遠文學



山中兀坐歲月粗遣恒念道履知平安為慰人之生
世耳目對待不出五倫待必有道各中其節世間法
也出塵一著須向有生巳前討箇分曉出世事也然
不可盡絕世緣走向虛空然後為超耳但世緣姑隨
順之實知其種種皆幻相未生巳前一段光景必要
親知灼見尋見根蒂日用應緣時斷不忘卻所謂居
塵而出塵也然又不得以道理心性註疏之一註疏
便無交涉矣。


與朱養明



春間聞令叔母之變知懷抱鬱然意謂有闇伯遵甫
晤對可以稍解愁慮茲忽得遵甫之信不覺頓足扼
腕舌噤而不能語情塞而不忍思在我尚然知公悽
咽必倍矣人固有死第心契者天忽奪之斯為可悲
耳欲作一輓詩心思怔忡一時恨無頭緒太白棲息
忽巳踰歲以列祖之光檀施奔走日供粗給所不容
行坐自得者宰官出入耆舊安頓田稅經心執事進
退苦無精神應接過此一冬切思退步梅里住久道
情之所鍾或另覓數椽并謝古南一席庶幾閒雲野
鶴煙水扁舟晚景可以優游耳公其以為然乎。


柬屠闇伯


[005-0576a]


孤蹤南來與木石俱倏爾涼風改候玄燕舍巢不無
引領懷舊之思況頒翰教心彌忡忡矣遵甫竟作古
人念其生平學飽而數奇茲又奪之年造物小兒真
無面目何忍何忍聞相知皆為痛傷舉有賻贈且路
人亦為欷歔善惡之天又若有定也人生無常飄若
陌塵自古英雄俊傑透此網子不得作有情癡某念
及此拊膺長歎曷能己巳一竿一櫂來往溪頭常與
知心者接晚年樂事無過此也遵甫今舍我而去社
中少此一人能不悲夫。


復李端維李武曾昆仲



憶與賢昆仲作別南行不覺又秋風落木矣垂老之
年不應復肩重擔第以祖父創業為後者義不容辭
盡其心焉而緣之久近不可必也。


寄松陵包孝廉



敬啟甬東為三佛之地太白為五山之雄贏病枝棲
衲子雲赴愚侍子生為眾發心持缽貴里承門下一
見而心許之不惜鼎言唱為領袖此枵腹苾芻所仰
望維摩神力移香積于剎那際也惟是秋霖驟作禾
穗如僵種福其誰不願破慳未免有辭更冀妙用隨
時德音沃眾知足行內豈敢定疏冊之短長如來藏
中秪欲成施心之終始眾流成海簣土成山白粲乞
轉朱提恐道途之難致香飯用作佛事欣法喜之遍
充謹布衷言遙訊函丈統祈道炤不備。


與錢福先民部



恭惟門下桑梓同鄉雲泥異路猥身林下幸聞旄節
南來翹首江干未遂尺書北訊然不佞憶在破山時
辱令先尊眷顧叨上府供億則門下乃不佞之世護
法舊檀越也侍僧乎巖貿紙印經乃蒙批示渡江無
阻推仁念舊之德曷能忘耶謹勒八行布謝。


與朱近修


[005-0576b]


客歲雨雪何太多耶山中榾柮火雖餘重寒逼人腹
痢頓作至今未瘳公之近況想平安耳古存老馬不
取長途天童長途也疲足何能久馳驟耶。


復南澗曉庵法侄



入春多痢體恒不佳毓之禪人持扎來知不忘二十
年前舊情也閱刊錄二冊孤硬穩實第週致人情宜
略為帶過不可太湊泊恐向上文字漸成俗套忝在
衰長故作此言想知我也。


與理融禪人



來書云在老和尚會下默默有所得但發揮不出耳
今欲發揮當放下茶湯進山來。


柬韋聲玉剌史



春光忽徂綠陰滿徑聞駕蒞治顒望入山話疇昔也
而不意僧來候遲寶舟旋發懸懸之情直隨南風而
渡錢塘雖然谿山兩地雲月一家祖庭既嘗在護念
中則西湖太白未嘗隔一線道也。


柬耿玉齊道臺



嵒棲雲臥隔斷紅塵恭惟老檀越頂肩宗社津梁世
學同塵而出塵即世而超世每以為懷耳桃花流水
已逐春風綠樹黃鸝時宣妙句山中受用對觸良多
杖履幅巾惠臨幸甚。


復五磊穎姪



昨從白雲回聞吾姪耑人來訊開緘知令師應請于
齊令行吳越古人自北而南今自南而北法運其有
時乎河汾之道新于旦夕也。


復王言遠



不佞衰且病矣復備員天童出于不得巳也承注念
何以言謝惟願于援濟之暇擴此大事因緣真維摩
之身如來之使所謂曹源涸而復漲覺樹枯而再榮
其在大權菩薩彈指間矣世出世間一鎚打就豈隈
[005-0576c]
巖傍壑自了漢所可云喻耶時節因緣最為難值期
勿失之遙望遙望古南耆舊零落不佞衰敗無取欲
振刷之尚俟清光重為炤攝庶幾刱業之勞不墜于
地尊意當必念及于此柯守備初亦寡言喜于此道
勇猛信入遂覺有歡喜處此愚柔明強之驗也拙刻
四冊以備禪喜之樂其一致柯以見遠懷。


復朱近脩



春間感痢之後自顧形影大非故吾而住持之縛一
時難解然夢想巳不在千巖萬壑而在一橈一艇矣
公之念我誠得我心作意山中有早禾可以安眾涼
風秋月可不愆期相對于桂香叢菊之畔談衷話舊
耳惜遵甫不及見闇伯不遽回寥寥蓮社可勝惋然
言遠在遠慰我好音知彼無恙差足為喜人生去住
固其命耶。


復柯敬明居士



自前年得書知于此道有信人歡喜處詩偈天然乃
知學佛種子植來巳深不覺遇緣而發耳今又承遠
惠香儀言受教不忘發願世世在叢林掃地烹茶好
即好也只是柯道人太煞討便宜一笑。


柬楊九春府尊



春服既成水流花謝恭惟道體游衍天和福祉勝常
也某卑棲山中恒頌仁德茲具拙刻用呈郢正伏乞
慈覽。


復白雲鹿門大師



數年闊悰到山一罄為快所論一回相見一回老能
得幾時為弟兄此中不覺惕然非出于至情何以及
此吾兄高年宜頤養深雲弟若在近再當奉教。


柬馬培元護法



荒院促膝不覺五稔想念光儀如在天際客冬承惠
晶章明貞之德感佩而不忘也茲以恒慈禪友便附
[005-0577a]
楮遙訊涼風屆節萬山秋色倘駕有意于乳峰則太
白在咫尺耳。


柬雪竇和尚



涼風徐來山氣晴爽遙想法體必然清快弟為夏間
亢旱日夕鬱鬱倦亦隨之喜無大病耳有魏太生居
士極道氣以醫術行于郡其鍼法更熟為弟去數年
頤間之風勝于服藥久念千丈妙高名勝欲來禮足
因與作數字或山中有體中不佳者亦可一診視其
藥可嘗也有僧自杭來見幢公渡錢塘與之對語片
時而別乃六月二十五正古音在山時未審知此消
息否并聞。


復與麼時書記



病態日增衰相可憫幸其生恐非福也山中得雨後
神情略安深思遑遑汲汲作粥飯主何有了日法運
之降頑怠成習向之說西來大意云乎哉中夜徬徨
深怪脫此窠臼之無方也秋冬之交楓葉如花將作
雁山之行一看龍鼻水是後當收視返聽長揖保社
課西方佛了我餘生聞之想當二笑也。




休庵回山知休夏處即定光古佛現跡之所他山之
泉堇之美者必飽飲矣戶事若得中尊果如復周畏
翁之言海眾之幸當即與執事商而行之秋風凄清
草木變序想西湖之勝腳跟搖搖公即西行相會必
在杭蘇之間耳。


示石隱珍徒



今秋忍可入山得十月十六日書知此書乃舊冬所
作也其間宣城風景大概見之但又住一新庵刀耕
火種正古人行履宜耐久忍守便自不同流俗法運
日衰浮囂成習時誡門下人不許著紅履拈白拂出
入市廛搖搖擺擺見笑明眼若不遵訓非我弟子汝
[005-0577b]
亦合知凡百謹慎則千里之外如在我側也囑囑。


示西華瑋首座



閱字知兩年山境人情古塚幸平佛宮宜復第不須
以丈尺輪奐誇如雲栖小小幾楹不惟念時世之艱
亦稱此山之局此當以吾言為準勿惑于他言可也
佛智祖塔亦宜豫擇左右一片土安之今日之所以
有道場而不至泯沒者先宗之道力所持也吾衰矣
匡眾固非久策語錄刻完紙價甚貴印寄一部當好
藏之後印恐不繼耳。


示睿能上人



破山一聚屈指七年知參學之志未去于心也但人
生有涯世路無盡何不趁色力強健作個猛烈男子
一決生死之疑以快平生乎因恐可還吳直筆附規
後生可畏望之望之。


示印象知客



兩三年來聞在法華山結苑不喚汝入山者恐汝住
處初搆而中止也然住靜本非快活事乃埋頭操履
巳躬一著使長養成就也古人木食澗飲幾十年煨
折腳鐺乃是標榜今人不知每每過求稱意要富足
要徒眾要人知我尊我此不若不住靜也即住亦不
安穩今聞數椽可蔽風雨當勵志耐性甘淡薄待巳
要嚴處人要和見人要謙便是安穩舟方也。


示法平書記



六月中有此山戒子還吳手書一字曾到庵面會否
法運日衰保社多事有意思人正宜埋頭過日冷看
好事走名者真如渴鹿奔馬罔知休歇想念古風最
堪悲痛此等流不若三家村裡念一句實頭佛耳于
禪何取哉。


與詹曰至



忍子之來貴郡也虞其人境生疏佳山佳水或難駐
[005-0577c]
足乃承道炤四五年頭竟成一住庵人茲來太白極
道賢昆仲護持之深雅誼之篤感激感激禪風日弊
世波日下石隱又不知作何狀也嗚呼溪山千里衰
病一身陟敬亭晤同道未卜何時。


與徐心韋侍御



得依道炤灑掃祖庭宜久處其席矣竊以人之稟賦
允有分限孟公綽不能為藤薛大夫殆非虛語也茲
衰病日增炤理隻身未暇常住事繁何能料理乎坐
是自當出山更擇賢者則在老師兄出手眼而巳謹
命執事持情上聞不及走候者濡滯之間即致葛藤。


留簡報恩浮石和尚



闊別甚久思得一面因鶴林促去故不能在河千候
蘭舫耳山中事巳囑諸子微細開陳不煩過慮但叢
席久經廢弛必先攝之以威使頑怠者不敢作蠹濟
之以慈則善良者皆效力矣即此是入門一訣惟留
意焉。


與倪伯屏司理



夏間聞尊體違和弛卻天童擔子便思過候不意山
中尚有餘事纏綿遂不果行與平巖咨嗟者久之殫
公聞亦患疾人生壯年一去血氣不充諸病來尋使
人不知不覺無常之相難逃釋迦老子所言可慨可
慨二大士之慧眼必先鑑燭矣山野之病屢屢增出
不止一種古云同病相憐不知維摩大士何以教我。


復金子乾居士



酉戌之歲兩晤道範嗣後孤蹤萍梗不接玄論者久
矣所諭萬壽山事有始無終固房僧之習山野謂止
瀾既作法門中人自可拂衣始見高尚若立兩爭之
地與房僧何異然萬壽古剎也道座之執杵摧魔宜
如此止瀾或陵人傲物不宜如此道座如此正見護
法之切止瀾如此不無招眾之怨承道座護持止瀾
[005-0578a]
山野自宜歸德而止瀾叨道座之庇肆無法品山野
其能忘言而不一誡之哉三諷來諭善者好不善者
惡固美也乃若因善者之好與不善者爭又非美也
不若佩善者之好使不善者安之為愈也是故長善
者之好遠不善者之惡斯佛祖無諍法門也道人腳
下本天空海闊其戀戀於此與人爭席欲山野耳無
聞口無見豈弟子所以安師長之心乎然道座為止
瀾即所以為山野更望諒山野即所以成止瀾也蓋
佛祖之求人也以其法也一瓢一缽行乞四方於法
無損苟貪著居處飲食俾惡名流布法何在焉所以
山野不得不教誡之教誡之而不悛不得不繼之以
斥逐也此係法化所關非私心偏惡惟道座矜念苦
衷勿謂直以粗詞唐突則法門幸甚。


與錢聖月居士



歲暮接寄札知歸休老園不復四方春回禾中青士
為余言錢子以艱歲少事貨殖且中饋久無主近復
續此緣人之學道世途齟齬事與心違奈何應之曰
無傷也道之機正在履艱難險阻而始生非於宴安
可得且錢子甚慧其貨殖直遊戲耳中饋之緣惡知
不以團圞而話無生乎青士為之二笑所論書歸來
問及贅三詩二月間即了此公案矣道途難行屢寄
屢阻茲朗姪登太白聞素相識故托致。


復周貞可



自古聖賢生于憂患故君子處困而亨處窮而固正
操履得力時也即足下以憂患而進仁術非乎孔子
嘗為委吏乘田于道無損蓋君子心存濟世之功亦
不可無資生之術兩者相須道在其中矣所謂鬧中
取靜此則須有其方足下久於禪者何不于正鬧時
試究此一大機軸應用紜紜轆轆而轉從何處起耶
但許恁麼看不許恁麼會所謂作心會性會主人公
[005-0578b]
會本來面目會并不許作周居士自巳會無名無字
會但放下諸念冷地自看不可性懆如人斫樹今日
也斫明日也斫斫到根上便瓦解冰消始可稱達道
人隨類自在而不分鬧與靜矣。


復翠微漢萍大師翠微精舍在燕都西山時萍于都城外覓得笑巖師翁塔以近牧場欲遷西山書來畣此



自先師化後同門法昆皆天南地北每念昔時山中
聚首語笑之樂不再得為恨茲承三千里外以祖塔
見商足徵不棄感何如之遂私心揣摩使鄰義塚歲
月不免侵蝕或為遷舉鋤掘又恐傷元氣蓋塔錐其
表也元氣其本也祖生平不徇時緣痛自韜晦及三
世而天童先師法化彌布寰宇未必非祖塔之應以
是推之其名雖義塚其脈固吉穴也寧修而勿遷于
策為上且聞智化寺先德皆瘞于左右祖蓋示寂智
化則此基穴必寺中之先德重祖尊法有以擇之不
苟苟也今願此寺僧徒繩繩相繼有隆而無衰何莫
非塔之維護或不至泯沒等于牧場也管見若此更
乞裁酌紀事錄領訖餘意竹孫能道彼在梅谿時會
下住過者今喜其為金粟孫不以拈槌豎拂為急遍
禮祖塔為務行履超過人一頭也草狀不悉。


與達本長老



憶老僧入天童掃塔長老別去巳經十年多矣杳不
聞音信今金粟法孫竹庵來說在都中亦有緇素歸
依但行事須老實本分不可強求緣法老僧之囑也
但求得一個半個續佛慧命為要。






嬾齋別集卷五
[005-0578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