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q0212 牧雲和尚嬾齋別集-明-通明 (master)


牧雲和尚嬾齋別集卷之三
東吳 毛晉子晉 編閱
鄂州 記室智時 較訂


丙一





廣陵同人禪師傳



同人化公者等慈老師之高足也等師為雲棲弟子
族居苕上擅名詞壇世稱為錢叔達晚好清淨歸林
下宗伯錢牧翁延居虞之拂水山房化公之剃染蓋
於斯也化公族在廣陵其父有俠氣寓生賣漿揮千
金而不惜有二子莫知其意皆使之出家長曰時中
次即化公也化公出家未幾其父亦陡然出塵歸依
瓶密聞谷大師號無礙雖在緇儔行止莫測旦在此
而暮又在他處素習如是後不知所終化公間嘗為
余言今忘其姓氏化公少倜儻余曾侍雪柏老人謁
等師其時化公一小沙彌耳便有氣岸不妄下人蓋
等師平日以高尚自處化公有見而然等師化去化
公乃依鶴林法師於藤谿習經論法師又雲棲孫為
土橋門人與化公本昆仲化公師事之得經論大旨
又聽講華嚴玄談于蘇州華山時余亦在焉由是與
公漸成相識公又聽講諸處皆推為英俊先是等師
在拂水復有一弟子捨應入禪從婁江來等師嘉其
志而年長於公故班公於次等師歿遊方聽講挈公
與俱即今雪竇石奇和尚也公性闊略每遇不可意
事遂拂衣他往雪竇和尚嘗勸掖之居無何雪竇和
尚慮習經論未能了生死大事乃走參金粟公年亦
漸長在鶴法師座下勵精勤學無少懈於是虞之縉
紳先生與夫諸方講壇義虎皆知有同人名公亦愛
與高明者游語合則彌月留連不合雖承事盡恭未
肯少屈也其視外物甚輕即有遺之古玩雖賞鑒不
[003-0554b]
置設有須者脫手無吝其在藤谿閱經之暇日獨行
山中拾松子置案下雞鳴而起取火吹爐盥沐端坐
吐辭琅琅未知者竊聽戶外疑公侵早為人演法及
穴隙窺之見公向壁展經如臨海眾究竟旁無一人
始異之以此知公求法猛利蓋其性然也天啟丁卯
鶴法師移席拂水石奇和尚偕余休夏藤谿禁足百
日公或浹旬一來或四五日時綠陰滿庭藤花覆澗
當夕陽西流紫綠交眩公坐石笑傲忘暮至相對室
中余與石奇和尚談及宗門事公則仰天不言若不
介意者一日余因讀法華作壽量品一頌適公來見
之愕然自失曰此經中奧旨甚深甚深我輩聽經者
竭其思慮知者十不能一吾兄未嘗聽講何以知之
余微笑不答由是公歸不以禪為戲論不數日遂寄
余數行訂參金粟蓋公資性最利余二人皆不及之
所慮深入教綱未即灑然以故石奇和尚亦略不從
臾皆先之而行觀其志也及期公果掃落文字泛扁
舟飄然而來石奇和尚言於余皆不勝喜是冬金粟
龍象駢集至無以容公雖入堂而無單旦暮席地危
坐面壁不解帶不交言志加奮會老人一日陞堂顧
視左右垂語未終公忽有省喜見顏色走向余曰非
公我幾不得此余始實語勉諭之公一志投誠老人
及歲暮大雪爨薪絕執事者買山去寺十餘里外樵
採眾畏寒以難運告老人即去長服易短褐曳杖先
之眾無敢怠踴躍隨後公平日艱辛未嘗至是亦隨
眾跣足往返足始僵巳而盡龜流血眾息同息莫肯
少休此皆公能變其習為法輕身人之難能也老人
入閩鶴法師以衣授公公受而不辭隨就蘇州北禪
寺闡楞嚴十卷見不負法師疇昔教誨然不以是為
歸宿高人達士趨蹌執經質疑座下咸服公辯慧老
人歸自閩赴明州育王山開堂公隨侍日與龍象頡
[003-0554c]
頒游戲而向之經義仍置之度外不知為何物矣老
人入天童之明年取材于閩開古殿基率作興事考
鐘伐鼓旦夕惟以艸鞋竹箕麻索木桁示眾出一坡
動幾十里數里者為近山嶺險深虎狼出沒較前金
粟艱辛特其萬一諸講下學人有來參者率惡勞喜
逸見普請牌多望崖而退公能律身日就勞苦每至
西澗抬石愈愛其大者雖其力不勝亦見公勇為不
群安於百丈規繩而所其無逸稍暇又與鹽梅空林
高源諸同參研幾法奧作頌古就正老人老人之於
公極其提獎第察公有耿介之骨闕含忍之度稟高
明資性不知微細人情欲深其歲月以柔克之然公
有自知處甚明嘗曰石奇老偈頌意甚好而語似不
逮某也意未足而語恒過之向余曰若兄者語意適
稱故公凡有所作亦就余參酌其言儘有高妙處獨
脈常散此公或未知也壬申秋余病偕公出山至吳
門余就藥餌寓無量寺將二載公復往來山中石奇
和尚每以緣幹出山外其時公交少濫有以用之則
行無待龍天所推動公公守為之一變乙亥會老人
從心之年四方緇素畢集公時在山拜手稱壽春即
下吳門計尊尼文學請之苕上及秋聞潛庵禪師訃
出山潛庵禪師者崑山諸明甫文學也中歲好道入
緇習三觀之旨與公舊敦法誼因出山弔之其嗣字
千如亦慕竺乾法在苫塊推先人之誼留公於放生
池率文社諸君子執弟子禮朝夕問道公提向上事
向頂門錐劄皆歡喜信受後復之苕上丁丑夏同圓
證寺僧入山省覲老人命列侍司又命典客厭繁劇
尋出山遊江陰黃介老聞公自天童來留住乾明寺
亦甚相得過婁江歐沖谷文學館於齊中此皆余之
所知是後公或之武林或游會稽或棲孤峰或投僻
塢恍惚不定余不得其詳矣蓋公自以緣不稱志故
[003-0555a]
人中有據曲彔為人師者皆不屑往又未肯少低眉
宇以合時宜時中其手足也契闊相見有若吳越雪
竇其法昆也相見則水乳共住則又水火此公出山
後氣性比先時愈覺寡合同參愧莫能慰之乙酉鼎
革余阻明州明年歸禾杳不得公消息有傳公在虞
山者余信之以等師靈骨󰢍破山高僧墓也公嘗入
山稽首墓下徘徊久之撫松柏曰我後當擇片地樹
一塔遷過我師使唐宋尊宿自成局面非後流所當
為之事耶余心然之意公盤桓於虞者或以此然公
初在虞也人無不知至是得孫非臺王兆吉兩檀越
維護孫之先君惺如氏識公於早故非臺公盡知公
之履歷深愛公之卓犖兆吉老與公道契亦深知公
初延於東塔蘭若再館於北郊園亭公上拂水鶴法
師塔院供瞻靡闕能隨公意指揮或者曰青山白雲
飛泉怪石公棲遲固多娛矣而忽得疾寢臥床褥余
歸里隨趨視之公見余告以病苦語真無客氣身固
倦猶呼童子具餅餌余就榻為撫摩踰時而別時丁
亥四月將晦也意公未死可再視偶苕上僧來邀公
歸舊隱公從之兆吉老殊不欲公意確乃為辦舟及
行李囑其徒大成送之抵山而寂噫公之交廣矣兆
吉老乃竟為最後檀越也歟苕上僧茶毗之奉其骨
安普同未知月日傳記如是數公世壽得四十有三
焉公初名大化避父諱降曰智化在天童復易通化
公之兄時中出家閩之黃檗山胸次亦灑落習詩所
至與士大夫善曾與余聚首吳門後住杭州靈隱寺
西石筍峰余又訪之公歿時未知聞否嗚呼人之生
也幸而緇鮮有向上公能向上而不得果熟香飄豈
非天乎老氏曰銳其志強其骨和其光同其塵能相
應之庶為完人公何憾焉哀哉。


靈巖戒雷法師傳


[003-0555b]


戒雷震公者梁谿人也其父治生於金閶童子時捨
公於靈巖山玉庵師者出家山為吳中勝道場宋元
時圓照本了庵欲二宗師皆弘法於此相傳有智積
菩薩一齒骨類古銅色徑二寸許山中供養巳久莫
知所自又有吳王夫差遺址琴臺石非響屧廊西施
洞名流賦詩者多及之公少時出塵鮮窺章句玉庵
師者曾行腳少林善武事山巔平衍酒闌月上每以
此誘公習公骨臞而性穎手眼快利遂亦擅其家聲
稍長落髮知學詩捐去舊習清宵白月靜几孤燈恒
不寐吟詠自適到山之士皆以詩知公樂與公游或
欲攜之詩酒場中公不屑也遂之報國寺茂林和尚
處受具極其慎重路途往來衣缽必俱天啟三年冬
余初行腳過郡尋宿天宮寺與芸居玄若機公有契
逗留齋中機公亦好吟坐必稱曰靈巖山有無聽志
大而能詩且句意新絕不落時習口吻余曰公能記
一二否機公隨誦響尚傅殘葉秋疑未出崖之句余
躍然心喜其時公蓋號無聽也次日機公偕余走胥
關覓小舟訪公于靈巖公見余如夙契晤對數日為
余道山中古蹟復同登堯峰絕頂觀寶雲泉時一雨
法師將講華嚴玄談於華山公亦將執經座下期余
同聽因導余先見法師見法師巳余同機公轉芸居
公獨回靈巖有問公自山來尋余一衲飄然氣味若
不異余因初心欲參博山遂別公次年春余尋前約
從江西返吳門即趨山中時玄談巳講過半公深為
余惜期畢公復偕余入城留連芸居與機公相對累
日公之臨平聽唯識余入洞庭休夏且欲覓巖棲究
巳躬事布帆秋風會機公渡湖尋余言花山可進道
公亦從武林還復聚首支公講堂公時閱論侵晨興
中夜而寢飛塵滿案不暇拭也余在堂亦隨公閱論
為灑掃之深夜放參空山寂靜余獨坐禪其時同堂
[003-0555c]
皆有志之士寸陰是惜從旦至暮與梵夾相對動靜
出入絕不交言偶觸物起興始拈韻分題公必默坐
搆思余則為炊爐瀹茗詩成共觀鬨堂舞蹈然必推
公詩為長公時有母甘旨闕如而花山主人戒堂老
師一號咸默為設法供贍俾公一志習經同侶義之
開歲春光撩人公拉余看梅山下會有禪者自金粟
來投偈余與公隨而和之禪者愕曰二公之資皆不
凡也何滯此余因其從臾遂問金粟路腰包下山公
屹不為動及秋聞湛然和尚講法華於會稽顯聖寺
公偕四五友渡錢塘焉冬坐禪於天華會稽舊習諸
剎坐禪皆曰不語或村徒眾營供多遂職首座無論
道眼公鄙之乃曰若此也我老牧何樂參禪為棄而
之金粟為余道禪不足參莫若同聽經去余訝之詢
其故公以不語禪告余曰公但見不語之禪而未見
有語之禪也姑俟之會夜參金粟老人拈一棒入堂
問者雲興老人隨棒隨答公罔測厥旨有頃余又攜
公巡堂見皆苦寒參學之士非飽暖庸瑣之流公始
自失遂入方丈參禮老人愛其英發不假辭色方將
大成之公掛搭一月緣省母復歸吳門公意必欲一
探教乘始放心參禪於是焚膏繼晷出入賢首天台
間究六相十玄四悉三觀異同之旨有得於心絕不
自衒然吳下皆知有公花山龍樹貝葉芸居乃其最
相知處久寓之所特未肯歸本山莫知公意也公性
甚孤硬有不可憶事每自蹙頞而口絕不談所以雖
雅度君子無是過也其去花山時會有侮公者公不
與較寄意於詩曰青天落落高雲孤我不得意將何
圖又曰而今欲去深深塢但畏人心不畏虎一日從
靈巖回有詩曰峰頭儻亦如人面兩眼何能復敢開
其排悶蓋如此也又甚豪宕當夜坐愛秉大燭或懸
小燈眉宇為之不暢知公者每從公所欲嘗曰世間
[003-0556a]
大樂秪三件一了生脫死二登甲傳臚三縱橫梁山
其語本謔聞者皆絕倒然即此可以窺公之氣矣或
者曰戒探教也牧參禪也所趨異途何其誼甚篤不
知公雖探教無一毫綿軟態純是衲子骨氣於學務
日新於禪特未甘冷湫湫地去爾不若余拌一生做
個癡獃漢也設公肯棄文字依憑宗宿冷灰豆爆其
機辯當過余十倍余能忘情於公哉公初在靈巖寓
意詩酒酒酣則歌或持竿起舞婆娑月下未知所謂
律儀梵行也一日清晨山眾俱出公獨在有老僧龐
眉雪頂若所盡阿羅漢者扶杖而來公驚而迓之入
室安坐奉以盃茗老僧誡公曰子非無根器者何從
事詩酒而不習佛法公尋常絕不肯下人受教逮見
老僧道容軒然意非凡士弗敢以抗遂禮拜唯唯受
命老僧喜而出徐步戶外公又送之至百步階老僧
顧公曰止遂不見百步階昔有圓照禪師塔焉眾歸
公語之爭奇其事然不知所謂公獨默喻從是受具
聽講一變其習識者曰此祖師為公示身也公在龍
樹有禪者欲難公相見時卒以二豆置卓上曰誰為
賓誰為主師何不道公即拈一顆在手指卓上豆曰
此是賓此是主子試道看禪者語塞公大笑公又晤
一宗匠請公截斷葛藤公曰何為葛藤宗匠曰佛說
三藏十二部公進曰如何無葛藤宗匠曰喚作竹篦
則觸不喚作竹篦則背公又大笑曰道觸道背非葛
藤乎宗匠亦語塞公乃曰要知法無定相了得底人
漁歌牧唱皆非葛藤況佛三藏十二部乎故公雖不
參禪其機致甚敏非夙有根器能如是乎老僧之言
為足徵也蓋公神明內斂而外恂恂然若不足不知
者每易之公當暮秋從武林還同舟百人夜半盜至
大驚計無所之公在船尾向眾曰無譁吾衛汝乃拈
一短竹獨立見盜登舟公撥之盜隨仆水如是者撥
[003-0556b]
數人盜畏乃急剌船而去其時同舟人但聞水中有
聲不知盜半仆水矣盜去始奇公天明悉禮謝而去
而沈子壁甫公久交也會崇煥袁公督遼陽辟沈為
幕賓欲得公偕行一觀塞外且欲以功名策公公辭
謝雲間陳眉公先生海內重望也游靈巖見公詩而
愛之期公屢往公置度外絕不趨走其高蹈之行有
如此新安儒者汪浩生放言不羈眼空文席與公契
一日攜汪遠去不知所向余遍覓乃見於陳墓破道
士院汪則不冠不履圖書滿床公則敝衣垢襪憑倚
筆硯既見余以公能隱為奇汪與公又謂余能尋為
奇相顧大笑莫逆於心汪讀書每中夜而起公亦如
之余為聚首數日他日又尋公於道士院汪適他去
獨留一蒼頭給公時巳仲冬窗牖無紙空室皆風公
夜讀必三鼓一夕寒甚與公共榻公內衣猶絺綌焉
余因憐公解衣授之公傲然自若顧公生平于財貨
服玩絕不留意即窮途困轍興致高遠未肯苟干於
人即甚相知亦不以告其固窮之品又如此公曩曾
參金粟老人愛臨濟宗直截痛快庚午冬老人過蘇
州北禪將之南嶽公忽斬絕所學毅然求侍老人喜
而攝之尋為同學遮留而止識者曰公具有向上根
器特未有決定志仁者先難而後獲公又欲速證此
雖公之長亦公之所短也善哉古宿云參禪須如調
絃之法急則絃斷緩則不鳴緩急得中禪可參矣公
其微有差乃不得為河北烜赫兒孫滿其初志歟後
數年余在明州蹤跡與公疏而意氣無間凡過吳門
必一晤公公聞余寓處亦必趨來劇談竟日詼諧叫
笑慷慨淋漓間有異客在座臭味不投公即俛首如
木此其嘗也公於夸誕之禪皆不信而獨信余所尚
論他人之詩無胸襟而獨愛余詩此則謂公不具眼
不知余可乎余聞靈巖當萬曆間住山無人採石者
[003-0556c]
眾山漸剝落樵牧上下古樹斬伐山孤甚矣所謂玉
庵師者適遊方過吳見山而憐之自誓扞樵牧拒採
石重興古宗師道場然山巳半屬武弁家遣眾來斲
石庵斥之武弁聞而怒知庵是少林來遂以計要庵
將困之也投剌請宴庵亦心知是計孑身赴之酒行
門󱯝僮僕數十環列左右皆目庵庵從容曰俟小利
武弁意其在籠中無翼飛也庵步於階聳身遂登屋
騰踏而出不與角武弁驚愕追之弗及既而聞於官
拘庵於公庭命膂力者百人嘯聚於外將縛庵而撻
之庵出見稠人如向聳身從人頂踏去莫知所向從
是武弁畏之攜酒請盟讓山焉則靈巖至今能全面
目者庵為之金湯也是後山中習以為嘗遊屐一登
酒腥莫禁自公受具後之俊流知學詩習律參學向
上則靈巖於今重唱佛法者公為之儀的也公豈無
補於山哉公能滿庵初願於庵剃染之恩亦既酬矣
孰謂公忘情於山也乎公作詩有異想古風高曠多
憤慨近體清新婉麗所作甚多公但取以適興寫懷
未嘗欲著名而授梓并稿亦不甚留故公詩多散逸
公之孤風豈不高世耶今猶記之其在花山懷友有
曰念君心搖搖扶笻出門外溪邊春風早梅蕊忽吹
大過臨平見樵者有曰向暮束半擔高低出紅樹野
貌無寒溫世心多向背暮秋詩曰葉聲齊告晚霜樹
半居紅此皆天啟丁丙巳前之詩是後諸什入以佛
法大意若不類于詩然在靈巖老僧誠公勿從事詩
酒至是公酒習盡祛獨不能忘情於詩豈詩癖比他
習有難去耶戊寅余住銅井公作秋夜有懷書扇頭
相寄余復兩過龍樹公時念日月逝矣以四十無聞
為畏故其居止莊重略無昔時兒戲態期各努力行
志之所當為余深然之庚辰秋余過禾中開法公從
汰法師闡法華於白下公首眾法師授以法任付僧
[003-0557a]
伽黎未幾得疾歸吳門就醫遂終於龍樹茶毗慈築
基公雨法師高弟也與公交亦久不忍置公骨乃函
之歸石盂山余不及往視有媿於中公諱道震號戒
雷俗姓楊少余二歲其歿時正四十焉嗚呼莊生有
言曰用志不分乃凝於神公不樂小就踽踽涼涼苦
二十年之心於詩於書於賢首於天台皆分用其志
逮晚成而一病遂殂其命也夫念登彼砠乃如之人
兮今也則亡。


生緣傳



厥初生民卑高以陳窺之以第一義其生了不可得
乃若順之以緣會則水源木根大家細族各有所本
從是言之世出世法蓋相須哉故即先佛應化不降
虛空必有父母宗族姓氏使人歷歷可稽不至傳為
誕妄況其下者又可漠然不明其所自乎抑余生於
今遑知其他詩云侯誰在矣張仲孝友則吾宗之彰
巳于周宣王之世所從來亦遠矣其間支分派別散
之六合視之茫茫又何知焉所聞高祖居海虞之錢
家倉曾祖遷于城祖遂居城中密邇坊橋吾祖所生
惟先君先君生二人余其次也初曾祖生三人伯仲
季季即吾祖也伯祖生三人仲祖生一人伯祖所生
三人者一為伯二三為叔仲祖所生一人者亦為伯
先亡余不及識先亡之伯生二人長伯生二人二叔
始無所生立三叔所生第二人後二叔又生一人三
叔生四人皆兄弟也是則伯叔有三而兄弟共十一
人焉皆居坊橋左右而錢家倉從高祖所分者又自
為一族吾祖為順親公吾父為澄宇公自五世以來
無貴顯亦無敗類為里中清白之家吾母趙氏祖稱
吳山公為邑庠生文望極著從之受經者甚多稱宋
室南渡之後吳山公生三人長曰孟吳仲曰少吳季
曰季吳孟吳公余不及見少吳公即余外祖亦不及
[003-0557b]
見其亡時吾母及吾舅俱未長皆季吳公教育之吾
母長於吾舅吾母歸先君乃季吳公納采焉故吾母
事季吳公有父道余兄弟見季吳公稱外祖云吾舅
氏一益所其字也亦賴季吳公成立季吳公生一子
入邑庠字君平長余數歲余入其書室見吳山公遺
書一一皆有大宋後裔圖章此吾父母宗族姓氏余
生身之所本也吾先君少時讀書及長事酒以彭澤
劉伶為古友以青山綠水為酒場資生之術素不習
也余兄弟幼時撫育於吾祖飲食坐寢恒在祖邊先
君則早出而暮歸必酣乃其常然而先君冶生最疏
教兒極嚴余兄長六歲先就學余七歲始隨兄入館
晚歸先君必課所讀書觀所寫字或不當意色厲加
責語侵館師以教之不力既而試對或引故事不侔
或聯義不雅即書於簡使館師見以故館師頗畏先
君非若待他蒙學之父也余初從啟蒙之師為同姓
所謂寺前張乃洪所先生姪也教亦甚嚴先君喜之
余兄弟唯畏甫三年又從一師姓沈氏住北郭外沈
矩範稍寬余學遂弛余兄猶樸懋余有童心出館間
與群兒嬉先君見之大加責當其鞭朴時吾祖憐之
雖欲庇護弗能為解余哭有聲吾母從壁後窺亦少
勸沮然卒不能解俟其怒定而巳以故余兄弟嚴憚
先君出入端步不同里中兒狎暱戲笑里中稱余兄
弟老成皆先君之教也余長十歲吾祖歿廢學時先
君之年三十有奇矣在衰絰中索逋盈門四壁徒立
無如之何有頃見先君貧能立身忘憂戚絕僥倖一
樽當前撚鬚忘世胸中泰然不若他輩可加抑逼皆
自定久之宗族皆憂先君之貧親友皆重先君之守
見則以言慰先君索逋者乃若相忘而先君灑然總
若弗之知也里中異之先君之於里中絕不較長短
爭尺寸泛愛虛受高者不親卑者不疏嘗獨立不苟
[003-0557c]
交以故里中皆愛先君計先君之齒不甚長未為鄉
長者然而里中凡宴會必延先君不延先君樽斝無
色宗族凡節臘必速先君先君不在長幼無序故先
君每當綠楊三月楓葉深秋雖杖頭無錢嘗醉於山
館或醉於親友家余兄弟無覓處酩酊乃親友必掖
送而歸亦其嘗也有時閒居無親朋招飲則枕而觀
群書好閱野史多識異物偶一談之聽者無厭即余
兄弟每亦忘飲食也然先君甚奇平時雖不言佛所
謂如夢幻泡影其視世之炎炎赫赫皆不為意亦不
言富貴浮雲每以東方朔辨劫灰事言於人意者滄
桑易變世局無常先君乃大觀故不屑屑於人間事
耶不然何余自少至長但覺其胸中自有其樂而世
相若不能動者又或居家無宴集心無片事每清晨
由戶出不坐市尾則立橋畔袖手不言熟視往來碌
碌者及暮入戶獨舉一觴陶然自得酒盡斯寢初不
作明日計或當臘月嚴寒則興致有加必簪梅於瓶
燈前顧影秉壺自斟霜落忘睡酒冷再暖復冷又大
呼暖之口齒沉吟不置或笑時事或數古賢或嫚罵
不可意人余兄弟莫測其意無敢先睡亦無敢不侍
嗚呼余何以知先君哉人之言曰張澄宇絕好人只
為一酒家業無成不知先君脫落世故高曠自怡真
情妙境正在一酒人何以知先君哉憶余初發心出
家慮先君弗允乃走遁山寺先書數語於案頭以見
志且以安先君先君見之曰此子胡為有此念遂覓
余呼歸余不敢違居數日復懇先君曰出家高尚事
能底於成毋貽吾羞庶幾余唯唯受教尋擇師使余
出家以此觀先君日在醉鄉教誡凜然又何嘗醉耶
余既出家投興福先君以余依雪柏老人為得所余
銜先君訓莫敢少懈間嘗歸家隆冬無絮先君見之
絕不為念所相識有投他寺剃染者身盡輕暖於其
[003-0558a]
父母時有餽遺先君薄之余或袖雪柏老人偈語歸
先君誦之喜時取觀焉當室如懸磬略不向余問有
無即余兄處家年巳長習資生囊中有錢先君不問
竟取而去余兄見無錢亦不問或時絕米薪先君但
高臥翹足未嘗以不任甘旨責兄處貧安貧素位自
得先君又或有焉故長年屢空父子之間不聞怨言
親族閭里以是賢余父兄嘗口歎不置比鄰或有以
慈孝責難者鄉評曰胡不若張家父子耶此皆先君
生平實狀也先君盛年尚酒時更深路黑方醉酒在
外醉而歸每狂叫擊人舉家靡寧親友伯叔皆不悅
恒勸不聽即吾祖在亦莫能遏逮余出家四年後忽
杜門不出日訓里中童子數人親朋宴集悉不赴芳
艸春風亦不遊向吾母曰吾昔飲酒無節今不如是
取歡而巳何必多亦何必醉旦暮聊取數盃與吾母
對啜且曰薄酒蔬飯福也人生能幾何日理舊帙無
聲色於是親族閭里又以是異先君余歸吾母竊謂
余曰父今不為酒亂我無憂矣如是者踰年以疾而
終得壽四十八歲先君生於萬曆四年丙子三月初
七日歿於天啟三年癸亥四月廿六日也余兄撫棺
而慟隨葬於北山近五丈石之祖塋嗚呼余何能述
先君聊記大概用以想見其音容耳吾母之事先君
以先君不治家拮据勞苦長年無逸余兄弟自吾祖
歿後無衣母衣無食母食母嘗中夜織紡余兄弟則
鼾睡憶余十一二時過外祖季吳公家外祖母黃氏
撫余曰兒兒汝父好酒家業拋廢若無汝母汝兄弟
不知飄流何處矣言訖潸然泣下余亦泣是知母氏
劬勞有不忍言者然其時人皆知先君無家不知先
君有教余童子又何知哉自今思之先父母之德實
同昊天殆非偶然之作合也蓋先君不知貧母氏善
居貧家中有無比鄰初不聞時為余兄弟澣濯敝衣
[003-0558b]
如新里中見余兄弟咸知吾母之勤而尊吾母之賢
及余出家余兄在母側負薪汲水余兄年十六乃廢
書初亦習資生不獲後得館會見雪柏老人老人以
出世法勗之遂不婚母嘗望余兄弟成立重創家業
隆張氏所以勤勞靡替心嘗忽忽不樂一日余自山
中歸省母忽向余商製道服定志以修持為日課余
莫知其然時年巳五十餘矣初禮佛茹齋遂不務鍼
指既而習經母初不識字余兄略指之俱能記憶初
習往生一咒既而大悲楞嚴與夫十小咒皆能之初
習金剛一經既而彌陀觀音藥師皆能之既而能學
法華曾謂余曰法華唯火宅喻難字多兩個然我皆
記得矣初勤家時有鄰嫗相過嘗喜自禮佛後談及
世事輒不樂嫗去即曰說許多閒話妨我許多佛見
有持缽者必將米投缽中見有乞者減食與之旦夕
心嘗歡喜面亦嘗帶喜色非若舊時之鬱鬱矣余固
莫知其然但私心竊喜之時巳出興福行腳在外歲
或一歸母從頂至足細觀余服余知母意憐余乃製
一新衣及帽履寄道侶家歸里則易以見母惟其疾
之憂聖言蓋不謬也他日又歸或持錢百文或買果
少許以遺母母取果供佛供佛巳余或他往偶有緇
侶訪余隨食之自不食有問之答曰此吾師父所遺
者我食之恐難消故以供僧也錢則貯瓶中仍買香
供佛不取他用余時參天童一出定千里暫歸隨欲
出余恐母不忍當其開懷歡喜時緩言之以觀母心
母曰人多言汝在外能學佛法是好事當去莫繫念
我家中有汝兄在無事余乃低徊而別余心知母或
有所不忍然絕無眷戀不捨之俗情則余參學又母
成余之志也吾母詎不為賢耶昔慈明禪師初未行
腳其母有賢行使之游方慈明後將銀盤為母壽母
擲於地曰汝以我為地獄滓耶慈明從是奮策為一
[003-0558c]
代法王嗚呼慈明有母如是方之吾母亦何今古耶
第余有媿于古人無以答母耳母如是精修十五年
餘皆余兄承事余在外不能奉甘旨余兄雖在館時
歸省視問母安否至於歲時祭享祖塋灑掃禮皆不
廢宗族或以無後言勸兄娶兄曰母年高矣而清心
事佛設有婦賢良能承順母志不茹葷酒主其食饌
母得安坐於堂固所願也其或少有不順母頤不解
我在館將如何況聞貧家之婦有愉色者少以是終
母世卒不娶余行腳在外不計春秋者以余兄善事
吾母故也甲戌秋母氏六旬初度緇友相與走祝為
立壽木庚辰閏正月余歸命匠氏斲成之飾以丹漆
吾母見之曰吾知汝此度冒寒歸來為此也然吾有
此老骨臨時收拾不至愴忙取辦百念安矣汝今出
去亦可安心幹辦汝事無以我為懷余聞之飲泣母
當垂老之年策余如是豈常情可擬耶是歲中夏余
辭母上銅井山秋過盛澤冬入禾中開法古南母尚
無恙次年辛巳母淹淹有疾春夏禾中大荒余羈院
事遣僧問訊僧以他事不即過虞亦不還院母疾有
加余弗知也中秋八月忽得余兄書乃知母疾篤隨
覓舟歸里見母呻吟床簣巳不飲食余悔無及余未
至時母每問兄曾寄信與弟否兄曰寄去矣想不日
至乃不見余歸遂自淨髮圓頂且曰轉報誓為僧隨
謂兄曰弟今不比前何能即歸不歸亦可譬如人家
做官在任上隔卻千百里豈能歸耶母臨生死之際
猶賢明達事如此及余歸兄就耳曰弟歸矣母乃點
首索飲余擣藕湯進之飲少分向余曰身痛余曰若
念佛可止母復點首移時瞑目而逝時年六十有六
歲先慈生於萬曆三年乙亥八月初二日歿於崇禎
十四年辛巳八月廿二日申刻母先時遺命井然余
與兄無敢或違遂加道服入木奠靈於几晨夕哀痛
[003-0559a]
兄就几傍出兩磁瓶泣示余曰母所持經咒在茲余
觀之蓋香也每一香上皆有經咒或百卷或千遍蓋
先慈平日誦持訖命余兄所記而不知積有如是香
也以此知先慈事佛之勤誦法之廣矣癸未春世運
將革邑中大家有柩例皆吉服送於山原慮不測也
余兄效之思欲舉柩夢先慈曰母待弟來余時方在
天童奉先老人全身入塔未能歸里後邑中果無事
秋七月朔余兄復謀舉柩仍恐余事阻又夢先慈曰
母忙弟必來因又待余一夕復夢先慈告曰弟來矣
且見其顏有喜色次日余果至因同卜吉從母志集
緇侶陳法儀引柩至北山祖塋合葬先君之兆時八
月望後一日也嗚呼古有言樹欲靜而風不寧子欲
養而親不在孰非人子何恨如之此世之同情也維
摩詰經又云生死可畏菩薩當何所依所幸我先慈
晚年一捐塵勞遂明佛行莊嚴後有少慰長思先君
雖未嘗佞佛然其生平巳輕世相出塵階漸或在於
斯醉鄉沉湎特其寓乎余惟六尺在天地恩斯勤斯
教之誨之豈無所從來者耶是立先父母傳見一期
緣會始終團圞非偶然也要皆得佛法分影響世間
以行慈攝余雖辭塵割愛夙興夜寐能無忝於所生
歟。


曹雲海傳



人有順其親而妻孥則之皆順有之乎曰有之人莫
不愛其子乃不忍人之子愈於巳之子有之乎曰或
有之第罕見耳曹君字雲海海虞人也經營為業少
時未甚讀書順其親天性然也家庭之間親有不悅
即跪而俯親色未解則呼妻孥齊跪向親膝至親色
喜然後起一日從城上行見初生兒在荊棘中莫知
誰棄亟持歸喻其室曰汝須分乳此兒若生汝子勿
憂死室如喻乳之棘中兒幸得生其子果亦不死愕
[003-0559b]
叟曰奇哉世之人立於世讀萬卷書欲作奇男子然
考其素能順父母憫他子等自子者絕少若曹君者
亦何必讀書亦何必多奇節多異行秪此兩事可稱
仁人孝子無愧於兩間矣蓋其初見棘中兒取以歸
者發乎惻隱也惻隱仁也未有仁人而不順其親者
至自順其親致妻孥咸順先活他子後乳巳子此又
仁人君子所難能斯人也後宜昌乎君復有同母弟
垂髫貞不字屏絕世好求出塵法刻勵自苦有年果
有所獲又女身而明佛智者向余語其實余信其言
不辭筆其事以風世且言其兄亦慕出塵法將摳衣
天童訊余以疾不果行歿年五十六繪此影時方三
十八也贊曰。


人有秉彝懿德是好聖賢之域君子所造市廛紛紛
良知則耀惜赤子不失而玄言未問苟天假之年其
必進於佛祖之道也耶。


塔銘



達澄禪師道行塔銘



達澄禪師不測入也先老人住金粟時師從明州來
參值余海鹽舟次遂偕入山相見時老人即以臨濟
種艸因之從是與余友善既而為堂司綱維眾務老
人陞堂凡有扣擊橫機無讓時龍象頗眾靡不憚其
鋒與余最稱契然尋嘗披對辭氣矜嚴蓋性然也老
人主育王衲子以千計命師職西堂分座應機迅捷
宿學咸服然氣甚勝雖深服膺老人一語不合徑去
入九峰山老人登太白重闢祖庭師廬四明山中自
題曰師子林語謂眼空佛祖口蓋乾坤誠肖之也鋤
荒種芋優游泉石間亦來山手執果蓏一訊老人信
宿即行儕輩挽之莫得老人示寂後姚中丞益城公
為金湯請開法永明闔宅皈依次遷普濟倔強衲子
其初在老人會中者無不景從未幾忽棄去莫測其
[003-0559c]
意或祈寒履冰或深夜陟巘或俗其頂或民其衣嘗
獨語咄咄不休或對相識談鬼幻事聞者疑駭遇徒
眾環拜視如路人輒麾去曰我不識汝或反拜之庚
辛之交林野和尚住天童迎之入山館於丈室後山
眾禮訊加恭坐少頃所有床座一時擊碎擲階下眾
愕不知所謂更為陳設師即掩戶不語二時粥飯從
牖入徒眾每隔戶稱名禮拜師曰去我無徒侶竟不
內尋獨邁不知所之其徒遍覓經二載不得余曰汝
師蓋不測人也汝將焉求之但留一塔于舊所住處
󰢍其法錄道具如奉全身識汝思慕可矣其徒曰諾
師諱受昭生緣通州長余一歲不談姓氏聞其出俗
時一行腳僧攜至海上時東曙法師方開講席行腳
僧曰子宜止此吾行矣遂去師因是窺經義台之學
人素忌他宗師閱台衡又閱賢首即難其學旋難其
師皆窘于對師初隨法師講法太白執役爨下服貌
窶陋主事每易之一夕夢伽藍神曰某者此山祖師
再來何易之主事覺與結友數津濟之師怪問主事
笑不言尋語于人眾始知也居恒矩範自律晨晡必
跏趺中宵危坐食不重味住山即甚約朔望必潔伊
蒲薦佛祖所有檀施不妄費其住普濟因少資欲所
莊嚴示俗弟子曰好持去吾將以新頹殿偶俗弟子
歿遂與羽化乃蹙額曰僧伽藍物俗人不知失去地
獄我累之矣或曰師因是得狂疾行止無度又曰因
求通余謂師得大受用法逆行順行無入而不自得
生平阿佛罵祖莫肯樂小乘所為況其他耶不見其
法而外議其跡吁亦倒之甚矣師初不習章句後說
法文旨明密偈語多峭絕曾過一書院值諸儒講學
師即拈中庸首句問曰天命之謂性此性在人平等
不曰等有生即具不曰具何以云受之於天曰先聖
賢皆如此說師曰既平等先聖賢知之公等亦宜自
[003-0560a]
知之不合因先聖賢說也曰先聖賢無物欲今人有
物欲師曰公等初生時尚不解名自巳父母此時無
甚物欲何亦不知眾皆面赤師大笑拂袖而出其於
契經世典設疑問難概如此乃若與同道機鋒相觸
拳𡎺腳應不顧危亡如雷雨驟至有以利害言者斥
曰衲僧擔荷個事若此顧忌何能了生死方其用處
蓋古定上座之流惜時輩鮮知之顧師亦安取知於
世也余念與師交最久深知其所存而泯岩空公大
師皆同參密契亦念師生平孤峻超卓法中傑出逮
乎末後混俗藏鋒密施作用輕名位絕徒侶佯狂忍
垢至於獨邁尤為希有是不可以無述屢囑其徒曰
汝欲表師道行非天童牧和尚則不真余實知師其
何敢辭空公非特知師亦知余者因次余所見聞之
實授其徒使質於公銘曰。


「 達人邂逅兮初於海濱
 達人高蹈兮杳隔秋春
 逆行順行兮拋撒家珍
 南北東西兮其誰與倫
 全機大用兮重想風神
 生死同條兮末句何新
 四明山深兮千古嶙峋
 片石磨礱兮以昭後人」



弔祭



弔蘇州寶光寺筠亭石林隱蓮三長老文寺係漢鬱林太



守陸績捨宅績為守時極廉歸之日唯一石與俱鄉人稱為應石石在寺鬱林堂堂蓋祀公像者 國初有楚蘭馨公住持于斯曾被召
對以老終焉是後寺漸圯筠謀葺而二師相繼新之皆吳郡人


惟吳寶光古勝道場耆德代作為世舟航某生也晚
於二尊宿一僅識顏面一但聞令名然知無間然之
志咸欲扶法苑之棟梁乃於身而未舉待繼述於後
芳惟隱蓮師來生其家剃除鬚髮爰披袈裟眷先人
之遺志撫廉石而興嗟與同心兮殫力學童于兮聚
沙乞長者兮布地忘寒暑兮交加庶心乃格樂成厥
臧傑樓雄殿翬飛翼張庭楹殖殖丹碧煌煌俾懷橘
之檀靈在天兮復悅字筠之祖願于今兮得償若斯
[003-0560b]
人之幹蠱合享臘於無疆何火薪之相禪並舟壑之
難藏遽攜隻履而長蹈遠從兩宿兮雲翔時維夏月
山陰蒼蒼三翕欲舉長路茫茫聞見弗懌嗣續涕滂
如慕如疑神留空岡吁靈兮何忍遞棄兮故鄉世相
兮嘗住哲人兮胡亡抑哲人兮大觀悟常體於無常
順世波兮游戲示生死兮無方願鬱林兮是顧庶瞻
蘭德兮永香。


告靈溪師文



嗚呼靈師靈其在龕靈其在龕聽余所陳聞師少時
鑷髮依僧負志自立卓為緇英乃參老宿南行百城
云于曹溪坐中有惺如貧獲寶其樂欣欣從是南還
探律窮經舌遂解說筆始有文歷二十年金鏡錄成
援世之溺持巳之衡中非棒喝語勢硜硜余閱是書
矍然起驚見師所見茫乎未清惜師所學博而不純
痛師無根造謗法門正如獅蟲自食獅身斷佛慧命
引眾迷坑其罪其福孰重孰輕於是當仁辯詰縱橫
實言為師肝膽相傾何師之昧作是非評不觀于射
君子無爭胡論佛法而有我人師錯仇余余辜何申
報之及師余慮實殷尚圖久久轉師固情何期未幾
俄有訃聞中心滋戚寤寐靡寧歸山登叩寂然戶庭
白雲在几清泉在瓶恐師前論究也未明疏衷再瀆
罄竭余誠師其格思疾自反心自心若反是法等乖
山青水綠鵲噪鴉鳴寒來暑往女織男耕唾罵戲笑
坐臥經行何彼何此誰疏誰親塵說剎說自古至今
師其格思祈善保任寂場安坐轉正法輪。


祭考澄宇公文



嗚呼吾父逝世彈指不覺巳逾十載靈其在天為復
何邁捐我二男踽踽涼涼靡瞻靡賴一為立俗一為
入緇誰復訓誡永懷父德生我撫我實同昊天胡為
頂戴男聞佛言人各有靈細而無倪大而無外有生
[003-0560c]
即具炳煥靈明不從人貸去來坐立談笑詠歌靡不
由斯迥無遮蓋如金剛王體性堅凝生本固存死亦
無壞故知父靈雖曰陟天實無不在云何使男側耳
諦聽不聞謦欬云何使男瞠目諦觀莫睹色彩嗚呼
哀哉又聞佛言人之靈也與佛平等無偏無背惟人
昧之轆轤四生改形易態惟人悟之立地成佛高出
三界縱歷世間游戲而已死生無礙因思吾父疇昔
生時有見於此故治生居業不計成敗一廛容膝貧
而能樂人所不逮一杯寓意青山白雲人所不解優
哉游哉聊以卒歲抑何風概彼不知者宛如蜣蜋逐
逐世故反以父為怪曷知大人浮雲視世雖轗軻苦
辛而胸中常泰嗚呼哀哉惟我二男幼於膝下出入
嬉戲惟恃憐愛長而無知未能竭力薪水少代矧知
吾父任性樂天終身困窮不易其介今也痛思風木
徒悲蓼莪增愾欲報父德進退迴遑不知所屆設遵
世禮無益死生報亦未能籌之有再是於清秋八月
之朔拂拭精廬灑掃庭內向十方佛宣啟法門名曰
懺悔節以鼓鐘和以梵唄緇侶蹌蹌行道禮拜同願
吾父承佛神力在天之靈赫降法會如佛所言罪滅
心亡徹悟巳靈得不動一塵而高出三界庶幾二男
得致孝思於心為快今於父前長跽陳詞涕隕無奈
吾父生平樂此旨酒男故陳之侑以藻菜願父視男
屬毛離裏為骨肉緣莞爾笑受是為大賚勿以男之
不肖弗垂眄睞嗚呼哀哉伏惟尚饗。


又祭考文


嗚呼痛哉我父謝世屈指廿載逝暑如斯抑何速也
墓木拱矣風其寧歟霜露零矣蒸嘗時歟藐然之孤
其何恃歟辛已之秋增哀戚也母氏劬勞復奄化也
掩卷蓼莪不可讀也父兮母兮畜我不卒瓶罄罍恥
徒悲傷也今者八月卜葬祖塋合之兆也長夜漫漫
[003-0561a]
同窀穸也九原棲神神斯安也翩翩魂氣無不之也
自古自今恒不磨也屬毛離裏承休蔭也陵谷滄桑
願無移也大德沙門營法事也調御丈夫被神力也
我父之靈爰其在也撫我恤我伏惟鑒也嗚呼哀哉。


祭母文



嗚呼痛哉我母示終歲二週也靈柩在堂未歸土也
惟我二男心忍安乎為緇為素恒悽愴也同哀擇吉
無諸礙也北山祖塋太陽向也欲扶靈柩歸此塋也
從穆安葬合父兆也先期梵侶用修法事遵遺志也
願母如在聽男告也懺悔禮拜淨夙障也躬誦華嚴
明法界也極談妙法彰佛性也上資我母生於佛前
得授記莂解脫塵勞早成佛也舍家登舟為度苦也
舍舟登陸超彼岸也旛影翩翩為前引也大德沙門
來光送也歸于祖塋咸欣悅也一門宗親永相聚也
寒月凄風不孤冷也松柏蒼蒼冬不凋也闃寂閒靜
非塵凡也水鳥樹林念佛法也丹楹刻桷無此勝也
天高地厚同悠久也而今而後可以安也生前劬勞
不忍述也男之思慕悲無窮也嗚呼哀哉。


祭祖文



嗚呼惟木有本惟水有源有生茫茫人孰無本縱浪
大化人孰無歸念我顯妣某氏孺人於辛巳秋以疾
終於正寢今者卜於斯辰合葬顯考某府君宅兆之
右以安神魂禮也惟我曾祖考洎在塋之靈儼然如
在上慈下悌百世同居左昭右穆一門相慶願孝友
之脈源遠而流長宴寢之區竹苞而松茂綿綿瓜瓞
佑啟後人惟祖有靈來歆來格。


祭兄伯澄公文



嗚呼惟靈之生弟有其兄千里百里不隔至情惟靈
之逝兄何舍弟上尋下覓秪見天地弟出遠遊屈指
多秋西風歸里相見油油老態蒼顏步履斯艱以弟
[003-0561b]
之故出山入山臨澗觀魚挑燈檢書言笑晏晏臥起
月餘兄忽得病弟舟尚近天胡余阻不得候省兄病
在館無家坦坦左右者誰相其寒暖兄心出塵以法
為親絕無罣礙超彼常人兄柩何之碧山之陲先人
之隴歸此曰宜兄柩北瘞弟舟南回靈其有知翩然
來思清明之候禁煙之辰擷蔬烹茗告此芳春芳春
如昔花紅滿陌轉眼遂空我兄試覿哀哉。


葬兄祭文



嗚呼哀哉夫人之生也靡有逃于五倫處兄弟而怡
怡也竊嘗聞於聖人惟我兄之天性也誠篤著于里
鄰雖弟之圓頂方袍也形有乖而愛無泯當二親之
在堂也家業墜而年尊兄能竭力甘旨也愉色承順
于昏晨俾弟遊方之外也不復任以水薪弟得安然
行腳也實累兄之艱辛微兄之歲寒不凋也弟亦何
顏以立身兄之終身慕其親也言孝可以稱純此兄
生平之至行痛臨風而泣陳嗚呼哀哉若兄之無家
也非無家也其志在乎出塵兄之無後也非無後也
畏好逑之沉淪兄之無弟也匪無弟也猶萍梗之泛
泛殆將問諸水濱嗚呼哀哉兄今在荒草間也暮巳
久矣望蒼蒼之松柏也邈無人矣雪霜狐狸之不仁
蓋難言矣宜歸此深土肉骨安矣在父母側心知慰
矣泉臺杳杳為長別矣苟魂氣之無不之適彼樂土
超惡世矣山有榛隰有苓云誰之思西方美人靈其
有知勿替初因嗚呼哀哉。


告祖文



嗚呼粵稽古初兩儀既判始有生人歷世漸遠宗支
蕃變姓氏雜陳遠者罔聞近者可悉依以為親而于
其間養生送死民志甚淳爰溯張氏上世茫茫莫譜
誰始獨我曾祖及我祖父乃葬于此惟某曰孫以出
家故遙去桑梓而兄某者歲時伏臘以承祭祀今忽
[003-0561c]
考終欲承乎先悲無其後客冬在途蹔掩兄棺涕泣
珠走今當臘月欲安兄土相此巖岫毋擇新壤曰依
先隴慎終歸厚水源木本懿德天倫宜無別就父子
祖孫歸藏不遠團圞相覯是乎蘋蘩告我先宗昭左
穆右靈其格思尊尊親親臨此木豆某雖遠遊念茲
在茲實忝厥胄墓門蒼蒼有柏有松山靈所守夜臺
如春真人不死萬古如晝永言孝思山高水長鍾靈
產秀願我宗祖后土安身丘原同壽。


嬾齋別集卷三
[003-056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