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o0099 大宗地玄文本論略註-清-楊文會 (master)



大宗地玄文本論略註卷第四
馬鳴菩薩 造
陳 真諦三藏 譯
清 楊文會 略註


○繫縛地地品類不吉祥道路大決擇分第二十



此就生滅門中雜染分說。重言地地者。表雜染無盡也。一繫縛。一切繫縛。即是同品同類。統名
不吉祥道路。因位修行。莫不由此而求出離

○或疑二十四分既名離惡品藏。二十五分既名非患
道路何故此分復名不吉祥道路耶。答曰。自第七分以。來。詳示五位行相。而未明次第漸轉之功。故
從此分以下說修證階差。以收前文對治之效耳


如是巳說摩訶寶輪王廣大圓滿無上地地大決擇
分。次當說繫縛地地品類不吉祥道路大決擇分。其
[004-0192b]
相云何。偈曰。


「 繫縛道路中
 亦有金剛位
 依位立轉相
 則有四種法
 謂能所障果
 如是四種法
 皆悉有為量
 如法應觀察」



論曰。就繫縛地地品類不吉祥道路分中。亦有五十
一金剛位。依此諸位。建立轉相。有四種法。云何為四。
一者能證智法。二者所證理法。三者障礙事法。四者
證得果法。是名為四。如是四法。皆有為量。應審思擇。
如偈繫縛道路中。亦有金剛位。依位立轉相。則有四
種法。謂能所障果。如是四種法。皆悉有為量。如法應
觀察故此從凡位入信位之初。說對治法門。有斷有證。與第七分名異義同。皆是漸轉門中最初
方便也。如是四法各有幾數。其轉形相當如何耶。偈曰。


「 各有二種法
 謂本始體相
 生滅及增減
 轉相唯上上」



發始因地。唯有上轉。而無下轉橫轉


論曰。四種法中。各有二種。云何二智。一者本古性德
智。二者始今起德智。是名為二。云何二理。一者體有
實理。二者相有實理。是名為二。云何二障。一者本生
本生障。二者本滅本滅障。是名為二。云何二果。一者
增長功德果。二者損減過患果。是名為二。如偈各有
二種法。謂本始體相。生滅及增減故。修行轉相唯上
上故。如偈轉相唯上上故。障治證果。對量差別。形相
如何。偈曰。


「 本生體增對
 始滅相減對
 從多亦通了
 如法應觀察」


[004-0192c]


論曰。本古性德智。斷除本生本生障。證得體有實理。
成就增長功德果。如偈本生體增對故。始今起德智。
斷除本滅本滅障。證得相有實理。成就損減過患果。
如偈始滅相減對故。如是四法。五十一種真金位中
皆悉具足。應審思擇繫縛地中。具有五十一金剛位。所謂染無自性。全體即真也。故
四種法中。以智理二法。斷除生滅二障。證得二果。本古性德者。性淨本覺也。本生障者。生相無明也。體有實理
者。不從修得也。增長功德果者。稱性功德。修而後顯也。始起德智者。始覺修德也。本滅障者。滅相。無明也。相有
實理者。萬行莊嚴也。損減過患果者。煩惱漸薄。歷位修證也。生住異滅四相。以住相攝入生相。以異相攝入滅
相。本生本生者。生生不巳也。本滅本滅者。滅滅無窮也。皆言本者。莫不依真而起也。生相極細。滅相極麤。皆是
染法。故名繫縛地也。就繫縛地。智。理。事。果。皆名有為。以從修證而得果也。至三十一分出離繫縛地。則十空十
有皆名無為矣。唯一向轉。俱種轉耶上問下答。俱種轉故。如偈從

多亦通了。如法應觀察故。生滅二障。業用差別。形相
如何。偈曰。


「 本主生滅時
 勝生勝滅故」



論曰。功德善根出興對治。轉勝出興。轉勝對滅。作逆
事故。如偈本主生滅時。勝生勝滅故故本古性德智。稱之為本主。
本主原無生滅從對治法上言其生滅。生善滅惡。皆能勝他。對障礙法而作逆事。是不屈撓行也○引經第三
十六。大金剛山寶海會眾脩多羅中作如是說。復次文

殊師利。汝前所問云何名為諸法無常一道一種第
一轉門者。以四無常故。我作如是唱。云何為四。一者
智無常。二者理無常。三者無常無常。四者上果無常。
是名為四。文殊師利。言智無常者。斷煩惱故。言理無
常者。智所證故。言無常無常者。被斷除故。言果無常
者。待因力故。乃至廣說故在無常法中第一轉門。法法皆名無常。言無常無常
[004-0193a]
者。即前文障礙事法也


○繫縛地地自然本王摩訶𦅂品大決擇分第二


十八
繫縛地中。本王自在。故有為無為二法齊轉。所謂染淨同源。縛脫無二也。𦅂。子為切。
考字典。𦅂字䌥字之𦅂。縫衣相著為䌥。可以意會


如是巳說繫縛地地品類不吉祥道路大決擇分。次
當說繫縛地地自然本王摩訶𦅂品大決擇分。其相
云何。偈曰。


「 自然本王中
 有為無為法
 具足圓滿轉
 此中具上下」



論曰。就自然本王摩訶𦅂品分中。則有二轉。云何為
二。一者有為轉。二者無為轉。是名為二。如偈自然本
王中。有為無為法。具足圓滿轉故。亦有二轉。云何為
二。一者上轉。二者下轉。是名為二。如偈此中具上下
此是第二轉門。應是住位。故有為無為並行。上轉下轉齊運。有為無為各有幾
數。上下轉相當如何耶。偈曰。


「 無為唯有一
 有為有二種
 如次實本始
 上下無為主
 出生二有為
 轉勝廣大轉」



論曰。無為有一。有為有二。一謂有實故。二謂本始故。
如偈無為唯有一。有為有二種。如次實本始故依真際說。
唯一實理。故言無為唯有一。依世俗說。權分本始。故言有為有二種。如是三法。五十一

種金剛位中。亦上亦下增長功德。轉相云何。謂上時
中。一一位位無為法主。皆悉各各出生增長一萬本
始清妙覺慧。其下時中。一一位位皆悉各各二億本
始清妙覺慧。具足圓滿出生增長。如是如是。如如上
[004-0193b]
下至小無量。如說本存。眷屬亦爾。如偈上下無為主。
出生二有為。轉勝廣大轉故。如其次第增數應知引經
第三十七。品地經論脩多羅中作如是說。世間藏地本王

海中。無常功德眾多無數。常住功德其數微少。是故
說言世間藏地。乃至廣說故世間藏地。是雜染門。本王海中。是清淨門。雜染
未盡。淨業未純。故功德多屬無常。而常住功德甚微少也


○自然本王廣大轉地無障無礙俱行道路大决


擇分第二十九


如是巳說繫縛地地自然本王摩訶𦅂品大决擇分。
次當說自然本王廣大轉地無障無礙俱行道路大
决擇分。其相云何。偈曰。


「 本王道路中
 依位漸漸轉
 一主生二伴
 至中無量故
 數變皆悉通
 如法應觀察」



論曰。就自然本王廣大轉地無障無礙俱行道路分
中。依五十一位。如其次第亦上亦下漸漸轉行。無為
法主生二有為。若上若下。增中無量數。至中無量變
故。如偈本王道路中。依位漸漸轉。一主生二伴。至中
無量故。數變皆悉通。如法應觀察故引經第三十八。部宗花
品脩多羅中作如是說。行藏海中。有一常德。其數無
量。行藏海中。有二無常功德品類。其數無量。亦昇亦
𢩹胡雅切。其數無量。乃至廣說故此是第三轉門。應是行位。行藏海中。與前
世間藏地本王海中。大不相同。所以常德與無常德。皆是無量。昇進之功。思之可見


○最極廣大俱行山王無盡海海大決擇分第三



[004-0193c]


如是巳說自然本王廣大轉地無障無礙俱行道路
大決擇分。次當說最極廣大俱行山王無盡海海大
決擇分。其相云何。偈曰。


「 無盡海海中
 依位漸漸轉
 一主生二伴
 至大無量故
 數及變例前
 應廣通達焉」



論曰。就無盡海海藏中。依五十一位。如其次第亦上
亦下。無為法主出生增長二有為法。增大無量數。至
大無量變故。如偈無盡海海中。依位漸漸轉。一主生
二伴。至大無量故。數及變例前。應廣通達焉故引經第三
十九。彼脩多羅中作如是說。行常山王海中。有三種大

無量。云何為三。一者常大無量。二者無常大無量。三
者轉變大無量。乃至廣說故此是第四轉門。應是迴向位。迴向妙果。名為行
常山王。常與無常并及轉變。皆大無量。巳稱法界性矣


○出離繫縛地清白解脫道路大決擇分第三十




如是巳說最極廣大俱行山王無盡海海大決擇分。
次當說出離繫縛地清白解脫道路大決擇分。其相
云何。偈曰。


「 解脫道路中
 有二十無為
 謂十空十有
 如是諸無為
 五十一位中
 皆悉具足有
 依法位立轉
 有二重重超」



論曰。就出離繫縛地清白解脫道路分中。則有二十
無為常法。所謂十空十有無為各差別故此是第五轉門。位在
地上。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名為離繫縛地。故十空十有皆是無為。金剛經云。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004-0194a]
即此論中所說五十一位具足二十無為差別而轉也。云何名為十空無為。一

者廣大虗空自然常住離造作空無為。二者大虗空
影空無為。三者虗空影影空無為。四者破影無所有
空無為。五者空空俱非空無為。六者離言絕說空無
為。七者絕離未畢空無為。八者絕離心解空無為。九
者絕離窮窮空無為。十者無障無礙大空大空空無
為。是名為十。云何名為十有無為。一者一切言說決
定常住無破非空無為。二者一切心識決定常住無
破非空無為。三者一切大種決定常住無破非空無
為。四者一切俱非決定常住無破非空無為。五者一
切有實決定常住無破非空無為。六者一切性火決
定常住無破非空無為。七者一切今光決定常住無
破非空無為。八者一切有名決定常住無破非空無
為。九者一切無名決定常住無破非空無為。十者廣
大圓滿自性本有一切種有決定常住無破非空無
為。是名為十。如偈解脫道路中。有二十無為。謂十空
十有故。如是二十種無為法。五十一種金剛位中。具
足圓滿無闕失轉。如偈如是諸無為。五十一位中。皆
悉具足有故。依如是等二十無為。五十一位建立轉
相。則有二種。云何為二。一者重重該攝無障礙門。二
者次第亂轉超過門。是名為二。如偈依法位立轉。有
二重重超故。且重重該攝無障礙門形相如何。偈曰。


「 二十法一一
 各攝後二十
 五十一種位
 一一皆各各
 攝五十一位
 亦此相違攝
[004-0194b]
 以此因緣故
 建立重重名」



論曰。云何名為重重門相。謂該攝故。云何該攝。謂二
十種無為常法信心具足。一一各各攝後諸位各二
十種無為法故。如說信心。餘位亦爾。如偈二十法一
一各攝後二十故。五十一種位。各攝五十一。亦無障
礙。如偈五十一種位。一一皆各各。攝五十一位故。亦
一一法攝一切位。一一位位攝一切法。亦無障礙。如
偈亦此相違攝故。以如是二種該攝門故。立重重名。
如偈以因此緣故。建立重重名故。


如是巳說重重該
攝無障礙門。次當說次第亂轉超過門。其相云何。偈
曰。


「 五十一位中
 隨一經五十
 漸漸增法數
 周徧廣大轉」



論曰。今此偈中為明何義。為欲現示五十一種金剛
位中。以信為初。經五十位。以發心住而為其初。經五
十位。乃至以最極地而為其初。經五十位。若第一轉。
增四十一百數法位轉。若第二轉。增八十二百數法
位轉。乃至最後地故。如偈五十一位中。隨一經五十。
漸漸增法數。周徧廣大轉故引經第四十。蘊高山王品類
脩多羅中作如是說。無破地地門中。有寂靜寶。其數
眾多。空寂靜寶。其數眾多。若有行者入此門中。通達
諸法無為大道。無所障礙。無所疑畏。其心自在決定
常住大安樂。漸漸增長常功德海。乃至廣說故世人伹知
空寂靜寶。而不知有寂靜寶。有若喧動。則違於空。空有相違。即是凡夫外道之法。若知二門皆寂。則真常性德
[004-0194c]
無雜無障矣


○解脫山王根本地地無礙自在大決擇分第三


十二


如是巳說出離繫縛地清白解脫道路大決擇分。次
當說解脫山王根本地地無礙自在大決擇分。其相
云何。偈曰。


「 根本山王中
 空有互相生
 諸位相生故
 轉勝廣大轉」



論曰。今此偈中為明何義。為欲現示十空無為。一一
各各出生十有無為常法。十有無為。一一各各出生
十空無為常法空生有。有生空。故名空有互相生。五十一位。一一各
各出生五十。依重重等門。圓滿廣大轉故。如偈根本
山王中。空有互相生。諸位相生故。轉勝廣大轉故引經
第四十一。摩訶衍海脩多羅中作如是說。解脫海中。亦有

空有。亦有有空。其數眾多。如是空有。唯是常滅真常寂滅
非無常量。唯是功德。非過患品菩薩盡地。求纖毫過患不可得。是故
說言解脫藏海。乃至廣說故。


○解脫山王大道路大決擇分第三十三



如是巳說解脫山王根本地地無礙自在大決擇分。
次當說解脫山王大道路大決擇分。其相云何。偈曰。


「 山王道路中
 前所說量中
 增空空有有
 位位轉勝生」



論曰。就解脫山王大道路分中。則有三轉。云何為三。
一者空空轉。十空無為。一一各各生十空故。二者有
[004-0195a]
有轉。十有無為。一一各各生十有故。三者位位轉。五
十一位。一一各各生五十故。是名為三。取自相生。非
他相故空生空。有生有。位生位。皆自相生也。前分空有互生。此分空有自生故不同耳。如偈
山王道路中。前所說量中。增空空有有。位位轉勝生
故。餘種種門。轉轉增數。應廣通達。


○廣大無盡解脫海海摩訶山王大決擇分第三


十四


如是巳說解脫山王大道路大決擇分。次當說廣大
無盡解脫海海摩訶山王大決擇分。其相云何。偈曰。


「 前所說諸轉
 無有窮盡故」



論曰。今此偈中為明何義。為欲現示空生自空。無有
窮盡。空生異空。無有窮盡。空生諸有。無有窮盡。有亦
如是。無有窮盡。位亦如是。無有窮盡。重重無窮。亂轉
無窮。無其邊際。無其始終。甚深甚深。周徧周徧。廣大
轉行。則是解脫海海山王無礙自在體相用故空有二門。
統攝世間出世間一切諸法。重重亂轉二門。統攝次第非次第一切諸位。以無邊際無始終。總括體相用三大。
至於究竟圓極果海。無餘蘊矣。如偈前所說諸轉。無有窮盡故故。


○摩訶空塵海藏王道路大決擇分第三十五



如是巳說廣大無盡解脫海海摩訶山王大決擇分。
次當說摩訶空塵海藏王道路大決擇分。其相云何。
偈曰。


「 海王道路中
 具足百自在
 以此因緣故
 建立海王名」



論曰。今此偈中為明何義。為欲現示海王藏中。無有
[004-0195b]
別法。唯有自在故。有幾自在。謂百種故。云何為百。一
者時自在。三十二法。亦一時轉。亦異時轉。亦轉時中
不轉。亦不轉時中轉。亦遠時轉。亦近時轉。乃至無量
故。二者處自在。一異等處轉。乃至無量故。三者物自
在。為同異等用。乃至無量故。四者周徧自在。無所不
通等。乃至無量故。五者大小自在。極重極微等。乃至
無量故。六者有無自在。亦現亦隱等。乃至無量故。七
者寂動自在。亦定亦散等。乃至無量故。八者甚深自
在。不可思議等事。乃至無量故。九者不自在自在。以
逆等事。乃至無量故。十者無礙自在。以逆順事等。乃
至無量故。乃至第百自在自在。無盡自在等皆悉自
在。乃至無量故。如前所說三十二法。如是自在。具足
圓滿。無闕失轉。以此義故。立海王名。應審思擇自第三分
至此。巳說三十二法。今說百種自在。以顯無量法門莫不自在也。第九不自在自在。即一切世間極惡趣中。無
非自在。提婆達多在阿鼻地獄。如處三禪天樂。是真能證此道者矣。如偈海王道路中。

具足百自在。以此因緣故。建立海王名故引經第四十二。覺
華脩多羅中作如是說。第一廣分大海門中。若廣說
有一十方世界之塵量自在。若略說有一百自在。乃
至廣說故。


○大不可思議重重不可稱量阿說本王大決擇


分第三十六


如是巳說摩訶空塵海藏王道路大決擇分。次當說
大不可思議重重不可稱量阿說本王大決擇分。其
相云何。偈曰。
[004-0195c]


「 阿說本王中
 有十方塵量
 十方空塵量
 三十三法海」



論曰。今此偈中為明何義。為欲現示阿說海中。具足
圓滿十方世界之塵數十方世界之塵數三十三法
海。十方世界之塵數十方虗空之塵數三十三法海
故。如偈阿說本王中。有十方塵量。十方空塵量。三十
三法海故引經第四十三。本王脩多羅中作如是說。爾時世
尊告大眾言。我以三達智。通達一切法。無所障礙。無
所闕失。而有一海。不可思議不可思議不能窮了。謂
空塵本王性德圓滿自在自在無盡藏海。乃至廣說
上文三十三法。統攝無量法門。不可窮盡。如來以無量智。照無量法。智無量。法亦無量。若能窮了。即
是有量。故說此分。為三十四法之終。猶周易之終於未濟也


或問自二十七分以來。文中無信住行向地之名。何故以五位釋之。答曰。二十七分在繫縛地。有第
一轉門之語。智理事果皆屬有為。非信位而何。二十八分繫縛地中本王出現。有為無為二法齊轉。
無常眾多。常住微少。非住位而何。二十九分常無常德。皆無量數。且有行薩海中之語。非行位而何。
三十分內常與無常并轉變法皆大無量。以迴向三處稱法界性。非迴向而何三十一分出離繫縛
清白解脫。十空十有皆是無為常法。非地上而何。以次四分盡三十四。皆是地上菩薩行相。至三十
五分及三十六分。明因圓果滿無法可說。祇引經中性德圓滿自在自在之語結之。賢首所謂因位
可說果位不可說者此也。自二十七以下八分。詳示無超次第漸轉位。末後二分融歸果海。如是。則
三十四法無欠無餘矣


巳上正宗分竟巳下流通分


○校量功德讚歎信行現示利益大決擇分第三


十七


如是巳說大不可思議重重不可稱量阿說本王大
[004-0196a]
決擇分。次當說校量功德讚歎信行現示利益大決
擇分。其相云何。偈曰。


「 譬如盛火聚
 雖在極遠處
 以光明勢力
 能破遠方闇一喻
 此玄文本論
 亦復如如是
 若有眾生類
 同世界共住
 雖未得見學
 此論火光明
 能破遠眾生
 心相不覺闇
 令得覺知明
 隨分伏其染法合
 譬如盛火聚
 轉勝近其處
 光明漸漸了
 能破闇更增二喻
 此玄文本論
 亦復如如是
 若有眾生類
 同一國共住
 雖未得見學
 此論火光明
 除眾生無知
 轉轉令分明法合
 譬如盛火聚
 轉轉近其處
 光明耀更增三喻
 此玄文本論
 亦復如如是
 若有眾生類
 同一城共住
 雖未得見學
 此論火光明
 除眾生無知
 轉轉更分明法合
 譬如盛火聚
 更轉近其處
 光明重重增
 煗氣溫其身四喻
 此玄文本論
 亦復如如是
 若有眾生類
 同一家共住
 雖未得見學
 此論火光明
 除心惑護身
 轉轉增長故法合
 譬如有一人
 得彼大火聚
 此人則便得
 六種大利益
 謂能塞寒氣
 能成熟資具
 不入毒蟲等
 破闇常明了
 隨請人普施
 焚燒穢糞等五喻
 此玄文本論
 亦復如如是
 若有眾生類
 得此玄文論
 此人即便得
 六種大利益
 謂禁煩惱軍
[004-0196b]
 成就功德品
 不入邪魔眾
 破無明品類
 般若慧現前
 貧窮佛法財
 來乞求眾生
 隨順普施與
 燒滅煩惱糞法合
 比如有妙華
 [絹/立]水深池中
 名曰青蓮華
 有人剎那中
 見此蓮華相
 一百七日中
 其眼根清白
 終日無晦濁六喻
 此玄文本論
 亦復如如是
 若有眾生類
 雖不知此論
 文義之大海
 而目見此論
 其眼根清淨
 見三世諸佛
 有作方便目法合
 比如有天鼓
 懸圓生樹頂
 名曰妙聲覺
 無量天女子
 聞此鼓音巳
 二千七日中
 其耳根清速
 無塞隔之事七喻
 此玄文本論
 亦復如如是
 若有眾生類
 雖不知文義
 而耳聞此論
 其耳根清淨
 聞諸佛梵響
 有作方便耳法合
 比如有妙藥
 生雪山之頂
 名曰上味常
 有人取此藥
 著其舌之原
 身香極芬芬
 不承用飲食
 其命極長遠
 亦飛騰虗空八喻
 此玄文本論
 亦復如如是
 若有眾生類
 此論中一字
 一句若一行
 若一決擇分
 若一卷之量
 以舌經讀誦
 雖不知義理
 而獲得一切
 諸脩多羅海
 經讀誦功德法合
 比如有菩薩
 名曰不思議
 大力解脫者
 此菩薩大士
 神通自在故
 於一切所作
 皆無所障礙
 隨應悉現前九喻
 此玄文本論
 亦復如如是
[004-0196c]
 若有諸眾生
 觀達其義理
 覺悟文下詮
 通達一切法
 皆無所障礙
 一一覺分明法合
 比如有神王
 名曰大安樂
 有人須小具
 祀祠此神王
 出興七寶藏
 令得大安樂十喻
 此玄文本論
 亦復如如是
 若有一男女
 此玄文本論
 勒受持讀誦
 有人須小具
 專心供此人
 即得無窮盡
 福德智慧寶
 無所疑畏心法合
 比如有妙香
 名曰芬滿布
 有人持此香
 遊行於遠方
 其經過處處
 七七日中間
 有香氣不盡十一喻
 此玄文本論
 亦復如如是
 若有一男女
 荷擔此論部
 遊行於遠方
 若度大海水
 所有諸眾生
 皆得大利益
 若度山野等
 所有諸眾生
 亦得大利益法合
 譬如有妙珠
 名曰如意寶
 隨此珠住處
 無量眷屬玉
 徧周帀圍繞十二喻
 此玄文本論
 亦復如如是
 隨其住止處
 有十方世界
 塵量大神王
 一一大神王
 各率十方界
 塵數眷屬神
 守護此論珠
 若滅正法時
 作微塵散壞
 所有諸神王
 發大聲哭涕
 隨塵所住處
 往詣常守護
 受持此論者
 如是數量神
 若生若死後
 常不離守護法合
 功德雖無量
 而略說如是」



以上五十一行偈。有十二喻。讚歎論之德用○[絹/立]尺良切


○校量過患訶責誹謗現示罪業大決擇分第三


[004-0197a]
十八


如是巳說校量功德讚歎信行現示利益大決擇分。
次當說校量過患訶責誹謗現示罪業大決擇分。其
相云何。偈曰。


「 譬如有一山
 名曰寶輪上
 此山具七寶
 更無有窮盡
 貧窮求寶類
 無量無邊數
 有珠能禁寶
 名曰頂玻瓈
 若人有此珠
 則能取七寶
 遠離貧窮苦
 獲得大安樂
 若人無此珠
 不能寶禁故
 終日不能得
 問所以者何
 若無珠人詣
 唯見虎狼熊
 及赤蛇青蛇
 種種雜毒蟲
 終不見珍寶
 以見毒類故
 其心極疑怖
 狂亂而馳走
 乃至於死滅
 珍寶自然有
 而彼求珍人
 福薄罪重故
 終不能見得
 眾生亦如是
 善根甚深人
 捧堅固信珠
 入大乘深海
 取功德之寶
 出生死苦輪
 善根微薄人
 得見甚深論
 無實信心故
 依正作邪解
 受苦輪無期
 譬如生盲人
 得妙莊嚴具
 無有歡樂事
 癡人亦如是
 雖得甚深論
 其愚破極故
 不覺出世寶
 無有學習心
 譬如居井龍
 從流水至海
 大迷大亂故
 謗海而命終
 癡人亦如是
 自所習堅執
 定一不移轉
 聞未曾有法
 大迷大亂故
 誹謗其廣大
 墮落惡道中
 無有出離期」


[004-0197b]


以上十五偈。說三種喻。訶斥愚迷


「 若有眾生類
 見聞斯論教
 不信心誹謗
 此人則誹謗
 三世一切佛
 三世諸法藏
 三世諸僧海
 此人所得罪
 無量無量數
 不能知邊際
 十方界塵量
 諸佛大菩薩
 一時悉出現
 宣說如是量
 法門之大海
 專教化此人
 經過無量劫
 終不能教化
 問所以者何
 唯宣說此法
 無餘別道故
 如是眾生類
 十方界塵量
 諸佛大菩薩
 以大神通力
 向未來遠劫
 觀察其限界
 無覺道之期
 問所以者何
 不學三十四
 大金剛軌則
 到大涅槃岸
 無有是處故
 是故諸行者
 以勤修方便
 應觀其法海
 不能達其原
 妄生誹謗心
 墮落惡道中
 無有出離期」



以上十偈說誹謗得罪


「 決定不應作
 決定不應作
 罪業雖無量
 而略說如是」



末後一偈。丁寧誥誡


○現示本因決定證成除疑生信大決擇分第三


十九


如是巳說校量過患訶責誹謗現示罪業大決擇分。
次當說現示本因決定證成除疑生信大決擇分。其
相云何。偈曰。


「 我於往昔無量劫
 隨世尊修菩薩行
 一時世尊王家奴
 國名金水其王名
[004-0197c]
 寶金輪藏此大王
 有三十億奴婢類
 有六十億大白馬
 金銀等寶亦無盡
 有最下奴名常信
 於中大王告常信
 汝受此六十億馬
 不離守護令無傷
 爾時彼奴受諸馬
 常恒不離無傷護
 如是六十億白馬
 經一日食百兩金
 時常信作如是念
 我身唯一馬眾多
 難哉難哉無傷畜
 此諸馬惡馳難禁
 今何方便能護持
 常信作是念巳訖
 則便依師學術方
 術力變作萬白馬
 六十億白馬中中
 [〦/日*山/大][〦/日*山/大][打-丁+咒][打-丁+咒]立化馬
 發大聲作如是唱
 馬皆馬悉作禮拜
 爾時有中中化馬
 皆悉先前作禮拜
 餘諸馬皆隨禮拜
 作如是事巳訖後
 化馬責小咎皆殺
 諸馬更皆伏從化
 常信所願悉成就
 都無所憂怪之心
 常信更復作是念
 此諸馬皆後我化
 除其為資具黃金
 造作善業易穢報
 告諸馬作如是唱
 諦聽諦聽諸畜生
 我身并及汝等身
 於過去世心負悔
 具作一切惡業障
 亦奴亦馬生此處
 恒一切時不自在
 病苦所逼飢寒亂
 一時不得其安樂
 若此生中不作善
 後世亦受如是報
 去去無有出離期
[004-0198a]
 如宜汝等諸畜生
 除自資具供德處
 須臾飢渴感長樂
 我人有思心欲修
 無其閑閑空過時
 况汝等畜生之身
 形穢心濁修何時
 如宜從我化無逆
 其國中有殊勝鳥
 名曰雅音聲覺悟
 此鳥聲不可思議
 人聞其音大悲慨
 爾時彼六十億馬
 聞常信所語巳訖
 一時發大聲悲哭
 至十日量無休息
 如是諸馬其聲響
 與雅音聲覺悟鳥
 平等平等無差別
 爾時常信馬皆喜
 百兩金分為二分
 一分以為生長具
 一分以為福田分
 福田分五十兩金
 造作一金剛佛像
 總有六十億佛像
 最上第一大白馬
 名曰長嚴雜色見
 常信及諸馬皆死
 第二生中皆悉人
 同一眷屬不相離
 出家學道勤修行
 彼六十億出家人
 皆名馬鳴無別名
 從過去立名字故
 過去常信今釋迦
 彼時六十億白馬
 今時六十億馬鳴
 最第一馬雜色見
 今時中我身而巳
 第三生中亦人身
 隨世尊行菩薩行
 第四生中亦得人
 隨世尊習忍辱行
 轉轉經過五百生
 次生中瞋因緣故
 得重蛇身受大苦
 次生中受大魚身
[004-0198b]
 次生中亦得蛇身
 以蛇身詣世尊所
 投體懺悔發慚愧
 以偈表意發大心
 次生中得人同分
 隨世尊發願繫屬
 則世尊作如是願
 我若成覺道圓滿
 宣說百億脩多羅
 普利益廣略眾生
 我則作如是誓願
 造作一百釋明論
 分利益廣略眾生
 如次後後經多生
 世尊滿足行因海
 安住法界山王位
 我亦漸漸修因行
 證入第八不動地
 我則往詣世尊所
 稽首頂禮立一面
 爾時世尊告我言
 我念往昔無量劫
 汝我同住一處中
 發願作繫屬因緣
 如宜汝造作論教
 我滅度後興正法
 我則更頂禮和南
 向世尊作如是白
 我今不知作論法
 雅闇都無所覺達
 唯願世尊為迷子
 開曉造作論教法
 爾時世尊告我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
 諦聽諦聽善思念
 我當為汝分別說
 善男子諸佛法藏
 無量無邊不說劫
 無窮盡亦無分界
 如是無量法藏海
 若廣說論若略說
 皆通該攝無餘持
 是名造作論教法
 我亦重疑更作請
 法門海無量無邊
 我今未滿福智海
 居學位中未究竟
 皆攝無餘持何得
[004-0198c]
 爾時世尊告我言
 法門大海雖無量
 有攝無量宗本法
 若具攝此宗本法
 是名說攝諸法藏
 我亦更作如是白
 云何名為宗本法
 其數幾有可知不
 爾時世尊告我言
 所言宗本法體者
 謂三十四法大海
 若有論者具此法
 名言圓滿大海論
 若有論者不具者
 名言一分小智論
 以如是大要因緣
 我今依三十四法
 該攝安立無餘說
 因緣品類雖無量
 而總言略說如是」



釋迦因地為王家奴。菩薩道中行權方便。不擇貴賤也。化作萬馬。教化羣馬造福脫苦。度生妙用。無
分人畜也。第一大馬名雜色見者即論主馬鳴是。後以瞋因。受蛇身魚身。一念懺悔。得生人中。隨佛
發願。乃造論之緣起也。百部論中。此為宗本。三十四法。該攝無餘。學者其可不盡心乎○[〦/日*山/大]職雉切。
[打-丁+咒]職救切


○勸持流通發大願海大決擇分第四十



如是巳說現示本因決定證成除疑生信大決擇分。
次當說勸持流通發大願海大決擇分。其相云何。偈
曰。


「 願此圓滿大海論
 徧不思議塵剎中
 出生無量般若日
 消除無邊無明闇
 轉作三寶之大海
 無非法雨功德藏
 非請感周徧相應
 非勸䇿自然成就」



論主大願。畢現於茲


仁山氏略註既成。歎曰。佛法之妙。有如是耶。夫佛法何以妙。心法之妙也。心法何以妙。自性本具也。自性
[004-0199a]
雖具。非修莫顯。經中每云。佛神力故。法如是故。佛神力者修德也。法如是者性德也。諸佛正徧知海。入一
切眾生心想中。是故眾生修因契果。皆佛加持之力也。此論為佛法宗本。窮徹極奧。故稱玄文。老子云。玄
之又玄。眾妙之門。欲知玄妙法門。請觀此論


大宗地玄文本論略註卷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