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o0099 大宗地玄文本論略註-清-楊文會 (master)



大宗地玄文本論略註卷第三
馬鳴菩薩 造
陳 真諦三藏 譯
清 楊文會 略註


○不可思議不可稱量俱俱微塵本大山王大決


擇分第十二


如是巳說無盡無窮塵塵數量道路大決擇分。次當
說不可思議不可稱量俱俱微塵本大山王大決擇
分。其相云何。偈曰。


「 不思議海中
 則有三種法
 謂三重倍故
 配釋應了知」



論曰。就不可思議本大山王體性中。則有三種。云何
為三。一者法寶數量倍。二者僧寶數量倍。三者佛寶
數量倍。是名為三。增幾數量作倍義耶。謂增益億億
十方世界之微塵數量三寶海故。如其次第。依道路
[003-0186a]
十增一種倍。應審觀察前分廣說因果。位位有佛出興。此分說三寶數量倍。依道
路十。增一種倍。前分之末說萬億。此分說億億。即是十倍也。如偈不思議海中。則

有三種法。謂三重倍故。配釋應了知故。末末三倍。依
本家說五十一位為本。增益數量為末。三倍者即前之三種法。倍而又倍。故稱末末也。應廣
通達引經第二十二。心地脩多羅中作如是說。俱塵無上不
可思議根本性海分中。具足圓滿億億大方三德大
海。以大方分建立大方。乃至廣說故。


○不可思議俱俱微塵一切山王道路大決擇分


第十三


如是巳說不可思議不可稱量俱俱微塵本大山王
大決擇分。次當說不可思議俱俱微塵一切山王道
路大決擇分。其相云何。偈曰。


「 微塵道路中
 有十方界量
 五十一本位
 名與前說等
 一五十一中
 一一皆各各
 有十方界量
 障治三寶海
 如一餘亦爾
 配此應了知」



論曰。就俱俱微塵道路中。則有一十方世界之數量
五十一根本位。其名字量與前說等無有差別。如偈
微塵道路中。有十方界量。五十一本位。名與前說等
故。就一五十一種位中。一一各各有十方世界之數
量。煩惱大海。對治大海。僧寶大海。法寶大海。佛寶大
海。具足轉故。如偈一五十一中。一一皆各各。有十方
界量。障治三寶海故。如說一五十一種位。餘一切位
亦復如是。如偈如一餘亦爾。配此應了知故。如是巳
[003-0186b]
說現示本體安立門。次當說現示上末轉相門。其相
云何。偈曰。


「 今此道路佛
 出興小無量
 法及化大海
 第二轉覺者
 出興中無量
 法及化大海
 第三轉覺者
 出興大無量
 法及化大海
 後後諸轉中
 如次第無超
 漸漸增數量」



論曰。依一本信出興覺者。總有一十方世界之數量。
其中一佛成道巳訖。則便出興小無量十方世界之
微塵數量無礙自在化身大海。如是數量信心大海。
如偈今此道路佛。出興小無量。法及化大海故。依此
佛身出興化身。總有小無量十方世界之微塵數量。
其中一佛出興巳訖。則便出興中無量十方世界之
微塵數量無礙自在化身大海。如是數量信地大海。
如偈第二轉覺者。出興中無量。法及化大海故。依此
化身出興化身。總有中無量十方世界之微塵數量。
其中一佛出興巳訖。則便出興大無量十方世界之
微塵數量無礙自在化身大海。如是數量信地大海。
如偈第三轉覺者。出興大無量。法及化大海故。如是
如是。隨隨如如。後諸轉中。如次無超。漸漸增數。如偈
後後諸轉中。如次第無超。漸漸增數量故。舉此一隅。
應廣通達三重無量。皆說信地大海。是則舉一信位。例五十一位也。第一信位。即能出興無量
化佛。故名金剛信心。俱是門中。亦依次第無超漸漸增進。雖云漸轉。而信位無有窮盡。與一切位皆無窮盡也
○引經第二十三。本品足地智脩多羅中作如是說。大地微

塵譬喻大海履行無住法門。第一轉中。小無量大方
[003-0186c]
微塵之數品。第二轉中。中無量品。第三轉中。大無量
品。第四轉中。無邊無量品。第五轉中。無數無量品。第
六轉中。無量無量品。第七轉中。不可計量無量品。第
八轉中。具足無量品。第九轉中。不可說無量品。第十
轉中。不可思議無量品。乃至廣說故。


○一切虗空一切微塵數量高王大決擇分第十四



如是巳說不可思議俱俱微塵一切山王道路大決
擇分。次當說一切虗空一切微塵數量高王大決擇
分。其相云何。偈曰。


「 虗空微塵中
 則有十方量
 十方塵空量
 五十一本位
 一五十一中
 一一皆各各
 有如前說量
 障治三寶海」



論曰。就一切虗空一切微塵數量高王分中。則有十
方世界之塵量。十方世界之塵量。五十一種根本位。
十方世界之塵量。十方虗空之塵量。五十一種根本
位。如偈虗空微塵中。則有十方量。十方塵空量。五十
一本位故。就一五十一種根本位中。一一各各有十
方世界之塵量。十方世界之塵量。十方世界之塵量。
十方虗空之塵量。煩惱大海。對治大海。僧寶大海。法
寶大海。佛寶大海。具足轉故。如偈一五十一中。一一
皆各各。有如前說量。障治三寶海故。如是巳說現示
本體安立門。次當說現示上末轉相門。其相云何偈
曰。


「 此本王覺者
 前數倍十重
 興化宣說法
[003-0187a]
 大總明能了
 後後諸轉中
 如次第無超
 漸漸增數量
 轉勝廣大轉」



論曰。今此門中為明何義。為欲現示依一本信出興
覺者。其中一佛譬喻譬喻之數量增益十重。出興變
化宣說信地既云依一本信。又云宣說信地。可知以初位例後位。與前分同意也。後後
轉中。漸漸增數百千萬億。乃至無量無窮盡故。如偈
此本王覺者。前數倍十重。興化宣說法。大聰明能了。
後後諸轉中。如次第無超。漸漸增數量。轉勝廣大轉
引經第二十四。地智脩多羅中作如是說。可一總持大周
徧王之自體轉相。無量無邊譬喻量說。轉化時中。漸
增數量。滿玄數量。乃至廣說故


以上四分。應屬一切諸法俱是位。十一分中說十種因果法門。參差錯落。千變萬化。非通途教義所
能該攝。十二分說三寶增益數量。十三分說煩惱對治大海。三寶大海。十四分即就障治三寶轉增
數量。皆屬有門。且四分命名。一則曰塵塵數量。二三均云俱俱微塵。四則曰虗空微塵。夫微塵為有
形之原始。極而至於觸目皆是。無非微塵所成。故此四分。判屬俱是位也


○獨地非亂一定一定道路大決擇分第十五


各住
自位名為獨地。不相淆混。故稱非亂。一定一定者。上一本一有定位也


如是巳說一切虗空一切微塵數量高王大決擇分。
次當說獨地非亂一定一定道路大決擇分。其相云
何。偈曰。


「 非亂道路中
 亦有金剛位
 一一位各各
 有本存一故
 一百二數成
 位依立轉相
 則有五種重
 謂上一本一
 俱轉及不雜
 圓滿具足位」


[003-0187b]


論曰。就獨地非亂一定一定道路分中。亦有五十一
種真金剛位。一一位位。皆悉各各有本存一。以此義
故。一百二數成立而巳位位有上一本一。故成一百二數。如偈非亂
道路中。亦有金剛位。一一位各各。有本存一故。一百
二數成故。依如是位。建立轉相。則有五種。云何為五。
一者上上一一轉相門。二者本本一一轉相門。三者
俱行不離轉相門。四者區區不雜轉相門。五者圓滿
具足轉相門。是名為五。如偈依位立轉相。則有五種
重。謂上一本一。俱轉及不雜。圓滿具足位故。


第一轉
相形相如何。偈曰。


「 五十一種位
 一各攝五十
 一時一處轉
 然不可合一」



論曰。云何名為上一一門。所謂五十一種位。一一位
位。各攝五十。一時處轉。若爾。合集應作一體。各別一
轉。不可合一。如偈五十一種位。一各攝五十。一時一
處轉。然不可合一故。


如是巳說上上一一轉相門。次
當說本本一一轉相門。其相云何。偈曰。


「 五十一本一
 一各攝五十
 一時一處轉
 然不可合一」



論曰。云何名為本一一門。所謂五十一種本一。一種
本一。各攝五十。一時處轉。若爾。合集應作一體。各別
一轉。不可合一。如偈五十一本一。一各攝五十。一時
一處轉。然不可合一故。


如是巳說本本一一轉相門。
次當說俱行不離轉相門。其相云何。偈曰。
[003-0187c]


「 本一及上一
 互各攝諸位
 俱轉不捨離
 然不可合一」



論曰。云何名為俱行轉門。所謂本一五十一法。一一
各各攝上一五十一法。上一五十一法。亦能攝彼本。
俱行俱轉。不相離故。然各別別一時處轉。不可合一。
如偈本一及上一。互各攝諸位。俱轉不捨離。然不可
合一故。


如是巳說俱行不離轉相門。次當說區區不
雜轉相門。其相云何。偈曰。


「 本上一切位
 一一皆各各
 安住自家中
 不攝他法故」



論曰。云何名為區不雜門。所謂所有一切種種本上
諸位。一一各各唯安住自家中。亦不移轉。亦不出入。
亦不攝他。亦不定常。常恒具足。徧廣大故。如偈本上
一切位。一一皆各各。安住自家中。不攝他法故故。


以上
四門。皆說各住自位。不可合一之法如是巳說區區不雜轉相門。次當

說具足圓滿轉相門。其相云何。偈曰。


「 前所說四門
 一切時處等
 無礙自在轉
 名具足圓滿」



論曰。云何名為具足轉門。所謂如前所說四門。一時
轉。一處轉。異時轉。異處轉。一轉離轉。總轉別轉。無礙
自在故。如偈前所說四門。一切時處等。無礙自在轉。
名具足圓滿故。


上文既言不可合一。此言具足圓滿。仍不雜亂也○引經第二十五
訶衍大陀羅尼金剛神呪脩多羅中作如是說。一一
各住自位。一切一切位位各攝五十位。離雜有無。一稱一量。法藏
[003-0188a]
門海中。總有二法。云何為二。一者是總。二者是別。言
別者。四種俱輪地故。言總者。四種俱輪自在轉故。乃
至廣說故。


○獨地獨天一種廣大無二山王大決擇分第十



獨地者自性門也。獨天者本本門也


如是巳說獨地非亂一定一定道路大決擇分。次當
說獨地獨天一種廣大無二山王大決擇分。其相云
何。偈曰。


「 此山王體中
 則有二種門
 謂自性本本
 如次應觀察」



論曰。就此獨地獨天一種廣大無二山王體中。則有
二門。云何為二。一者本一自性位地門。二者本一之
本位地門。是名為二。如其次第。應審觀察。如偈此山
王體中。則有二種門。謂自性本本。如次應觀察故。



性位地形相如何。偈曰。


「 彼本一法中
 不待他自然
 有五十一位
 是名自性位
 如是五十一
 一一皆各各
 有五百法門
 周徧廣大轉」



論曰。云何名為自性位地。所謂如前所說五十一種
本一法中。一一各各不待他力。自然自性有五十一
真金剛位。是故說言自性位地不待他力。自然各有五十一位。即是自性
本具。為此分獨地法門。如偈彼本一法中。不待他自然有五十

一位。是名自性位故。如是各各五十一位。一一各各
有五百法門之大海。亦周徧轉。亦廣大轉。如偈如是
[003-0188b]
五十一。一一皆各各。有五百法門。周徧廣大轉故。於
此位中。亦如前說五種大門。具足具足。圓滿圓滿。應
審思擇。


如是巳說本一自性位地門。次當說本一之
本位地門。其相云何。偈曰。


「 五十一本法
 亦各有本法
 名空空空一
 此中亦有位」



論曰。本一所依空空空一中。亦有諸位。一一位位。皆
悉各各十萬法門。具足圓滿無闕失轉空空空一。為本一所依。即
是獨天法門。前門各有五百法門。稱之為地。此門各有十萬法門。故稱為天。於此位中。亦

有前說五種大門。具足具足。圓滿圓滿。應審思擇引經
第二十六。品論脩多羅中作如是說。禪定摩訶衍體中。則

有三大門。云何為三。一者上地安立廣大海會門。二
者宗本有有有一門。三者根本空空空一門。如是三
門。皆有諸位。具足圓滿。同轉異轉等。乃至廣說故上地
者位位超勝也。宗本者本一自性也。根本者本一之本也


○獨一無二山王自在道路大決擇分第十七


從獨
地獨天法門所得之果。名為獨一無二山王


如是巳說獨地獨天一種廣大無二山王大決擇分。
次當說獨一無二山王自在道路大決擇分。其相云
何。偈曰。


「 自在道路中
 總有千重轉
 謂本上一中
 各各五百故」



論曰。就此無二山王自在道路分中。總有千重差別
轉相。所謂本上中。各各五百故。如偈自在道路中。總
[003-0188c]
有千重轉。謂本上一中。各各五百故故。本轉形相當
如何耶。偈曰。


「 向本一下轉
 一空一有轉
 乃至第五百
 餘位亦如是」



論曰。今此偈中為明何義。為欲現示依本一門。向下
下轉。有一金剛。空一金剛。如其次第。一一現前。漸漸
轉入。乃至第五百。如是亦復餘諸位中。漸漸轉入。乃
至第五百。無有窮盡。無有邊際。無有始終。具足具足。
圓滿廣大。常恒轉故。如偈向本一下轉。一空一有轉
乃至第五百。餘位亦如是故。上轉形相例此應知一空
一有向下下轉至五百重。向上上轉至五百重。則成千重轉相○引經第二十七。因明性應

脩多羅中作如是說。無二一天。父子法藏本一自性。子也。本一
之本。父也。上上轉去。有其始終。無有窮盡。下下轉入。有其

始終。無有窮盡。有始終者。從信等位起。至五百量故。
無窮盡者。法藏之海。極廣大故。乃至廣說故。


○摩訶無二山王最勝高頂一地大決擇分第十八



如是巳說獨一無二山王自在道路大決擇分。次當
說摩訶無二山王最勝高頂一地大決擇分。其相云
何。偈曰。


「 本上無窮盡
 建立如是名
 所餘一切位
 亦如是應知」



論曰。今此偈中為明何義。為欲現示本本無窮。上上
無窮。本上無窮。上本無窮。一一無窮。多多無窮。同同
無窮。異異無窮。等等無窮。別別無窮。有窮無窮。無窮
[003-0189a]
無窮。周徧廣大。具足圓滿故。如偈本上無窮盡建立
如是名。所餘一切位。亦如是應知故引經第二十八。摩訶衍
海脩多羅中作如是說。禪定摩訶衍海中。一千二百
無窮盡品。具足俱轉。乃至廣說故說十二無窮。引經一千二百無窮盡
品。以為四分歸宿。金剛經云。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亦此義也。所云有窮無窮者。如
東坡言。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苟知此義。則無一
法而有窮盡矣


以上四分。覈其文義。應屬。一切諸法俱非位。或疑俱非位無可演說。何故四分之中重重闡揚五十
一位。極而至於各各五百各各十萬法門。與俱非義云何得通。答曰。第六分云。五位之中各具五位。
位位各有根本五十一位。則知俱非位中具餘五位。位位亦有五十一位。依此義判。於理無違。且以
獨地獨天命名。中間屢說不可合一之語。既云本一白性。復云本一之本。玄而又玄。故知屬於俱非
位也


○[王/王*日*日/屾]𣅍陀尸梵迦諾道路大決擇分第十九


[王/王*日*日/屾]丙英切。
𣅍方膺切。[王/王*日*日/屾]等七字。梵語未翻


如是巳說摩訶無二山王最勝高頂一地大決擇分。
次當說[王/王*日*日/屾]𣅍陀尸梵迦諾道路大決擇分。其相云何。
偈曰。


「 [王/王*日*日/屾]𣅍道路中
 七變對修行
 以為道路量
 無有餘行相」



論曰。今此偈中為明何義。為欲現示[王/王*日*日/屾]𣅍道路中。唯
以七變對為其界量。無餘相故。如偈[王/王*日*日/屾]𣅍道路中。七
變對修行。以為道路量。無有餘行相故。云何名為七
變修行。形相如何。偈曰。


「 七變有三種
 功德過患等
 五十一位中
[003-0189b]
 上下七變轉
 增長功德品
 及諸煩惱海」



論曰。七變修行總有幾數。有三種故。云何為三。一者
功德七變。二者過患七變。三者等量七變。是名為三。
如偈七變有三種。功德過患等故。言變相者。五十一
種金剛位中。向上上轉。向下下轉。具足七變。增長功
德。增長過患。廣大轉故。如偈五十一位中。上下七變
轉。增長功德品。及諸煩惱海故。


且過患七變。形相如
何耶。偈曰。


「 最第一變中
 上各增百數
 下各增千數
 各障一二德
 後六變如次
 增倍倍數轉」



論曰。第一變中。增幾數轉。障幾淨法。謂上轉時中。一
一位位各增百數煩惱品類。障一淨法。若下轉時中。
一一位位各增千數煩惱品類。障二淨法。如偈最第
一變中。上各增百數。下各增千數。各障一二德故。後
六變中功德過患。如其次第增倍數故。如偈後六變
如次。增倍倍數轉故。


如是巳說現示過患七變門。次
當說現示功德七變門。其相云何。偈曰。


「 最第一變中
 上各增一億
 下各增二億
 漸漸次第轉
 後六變如次
 增倍倍數轉
 不壞患數量
 為功德變作」



論曰。第一變中。增幾數轉。謂上轉時中。一一位位各
增一億數功德品類漸漸而轉。若下轉時中。一一位
位各增二億數功德品類漸漸轉故。如偈最第一變
中。上各增一億。下各增二億。漸漸次第轉故。後六變
[003-0189c]
中。如其次第。增倍數故。如偈後六變如次。增倍倍數
轉故。如是功德煩惱品類。為斷不斷上問下答。唯變作轉。
不動壞故。如偈不壞患數量。為功德變作故。


如是巳
說現示功德七變門。次當說現示等量七變門。其相
云何偈曰。


「 最第一變中
 各上增一千
 各下增二萬
 等數量漸轉
 後六變如次
 增倍倍數轉
 無斷障差別
 唯對量建立」



論曰。第一變中。增幾數轉。謂上轉時中。一一位位各
增一千如次第轉。若下轉時中。一一位位各增二萬
如次第轉。如偈最第一變中。各上增一千。各下增二
萬故。其數量品。有增減不上問下答。唯平等量。非差別量。
如偈等數量漸轉故。後六變中。如其次第。增倍數轉。
謂一倍故。如偈後六變如次。增倍倍數轉故。如是七
變。亦無照相。亦無覆相。唯平等量。分分建立。如偈無
斷障差別。唯對量建立故。此中次第功德七變以為
其終。應審觀察引經第二十九。甚深種子脩多羅中作如是
說。明達裏藏中。唯有三變。以七為量。不增不減。譬如
七步蛇。七葉樹。法爾道理。初唯染品。中染淨俱。後唯
淨品。乃至廣說故三種變相。由染品轉成淨品。七變之後。照相覆相俱無。泯同法性矣


○[王/王*日*日/屾]𣅍陀尸梵迦諾本王本地大決擇分第二十



如是巳說[王/王*日*日/屾]𣅍陀尸梵迦諾道路大決擇分。次當說
[王/王*日*日/屾]𣅍陀尸梵迦諾本王本地大決擇分其。相云何偈。曰。


「 此本王體中
 有三種百變
 名次第如前
[003-0190a]
 等無有差別」



論曰。就此本王體中。則有三種百變修行。名及次第
如前所說。如偈此本王體中。有三種百變。名次第如
前。等無有差別故。如是三變形相如何。偈曰。


「 如是三變中
 初各如次第
 十千百億數
 後九十九變
 如次增倍數
 漸漸次第轉」



論曰。就過患百變門中。上及并下第一變中。增十億
數次第漸轉。就功德百變門中。上及并下第一變中。
增千億數次第漸轉。就等量百變門中。上并及下第
一變中。增百億數次第漸轉。如偈如是三變中。初各
如次第。十千百億數故。後九十九變中。皆悉各各如
其次第增倍數轉。如偈後九十九變。如次增倍數。漸
漸次第轉故引經第三十。大海山王地地品類脩多羅中
作如是說。如來藏體中。有三流轉品。以百數為量。無
超次第漸漸轉去。如是三中。初功德少。其過患多。中
數量等。後唯功德。乃至廣說故經中稱為流轉品。順流而趨薩婆若海故


○[玨/覞]尸梵語本王道路大決擇分第二十一


覆甘火切。
覆等四字。梵語未翻


如是巳說[王/王*日*日/屾]𣅍陀尸梵迦諾本王本地大決擇分。次
當說[玨/覞]尸梵諾本王道路大決擇分。其相云何。偈曰。


「 本王道路中
 有三種千變
 名如前說量
 各初變如次
 增百千萬億
 各後一切變
 如次倍數轉
 住心應觀察」



論曰。就[玨/覞]尸梵諾本王道路分中。則有三種千變修
[003-0190b]
行。其名次第同前所說。如偈本王道路中。有三種千
變。名如前說量故。如是三種第一變中。如其次第增
百億千億萬億數。上下一量漸漸轉故。如偈各初變
如次。增百千萬億故。各後諸變。如其次第增倍數轉。
應審思擇。如偈各後一切變。如次倍數轉。住心應觀
察故引經第三十一。則脩多羅中作如是說。如來藏佛上下
門中。有三種修行數。以十為量。如是三品。以多億轉。
出生增長廣大周徧法門海藏。乃至廣說故。


○摩訶[玨/覞]尸梵諾母原主天王大決擇分第二十二



如是巳說[玨/覞]尸梵諾本王道路大決擇分。次當說摩
訶[玨/覞]尸梵諾母原主天王大決擇其。分相云何。偈曰。


「 摩訶天王中
 有三種億變
 名次第如前
 各初變如次
 一二三十方
 世界數量轉
 所餘一切變
 如次倍數轉」



論曰。就摩訶主天王體中。則有三種億變修行。名字
次第同前所說。如偈摩訶天王中。有三種億變。名次
第如前故。如是三種第一變中。如其次第增一十方
二十方三十方數轉。如偈各初變如次。一二三十方
世界數量轉故。餘一切變。如其次第倍數轉故。如偈
所餘一切變。如次倍數轉故引經第三十二。總字法轉大輪
脩多羅中作如說是。佛陀摩訶本藏王即原主天王地地
中。則有三行。云何為三。一者下億轉行。二者中億轉
行。三者上億轉行。初行出生一大方界量下眷屬海。
中行出生二大方界量等俱轉海。後行出生三大方
[003-0190c]
界量上眷屬海。乃至廣說故


上來四分。以意揆之。應屬無餘究竟總持位。蓋此四分中。唯以變對為修行。即是總持法門也。偈云
無有餘行相。即是無餘究竟也。但論文變相。甚難領會。准楞伽經中。有不思議熏不思議變之語。乃
真如內熏之力。能令無明妄心變成智慧德相。始從七變以至百變千變億變。極而至於妙覺果海。
皆從熏變而成也。更有灌頂部內即身成佛之義。亦此位攝


○一種功德純純無雜大圓滿地道路大決擇分


第二十三


如是巳說摩訶[玨/覞]尸梵諾母原主天王大決擇分。次
當說一種功德純純無雜大圓滿地道路大決擇分。
其相云何。偈曰。


「 功德道路中
 有二千五百
 五十法門海
 五十一位中
 一一皆各各
 具五十位故
 亦一一位中
 有性相本末
 一萬二百數
 脩多羅中說
 總一萬二千
 七百五十數
 取彼總本數
 如法應觀察
 以如是數量
 為道路分界」



論曰。就一種功德純純無雜大圓滿地道路分中。總
有二千五百五十法門大海。甚深甚深。廣大廣大。如
偈功德道路中。有二千五百五十法門海故。以何義
故。數如是成。應可了知。所謂五十一種位中。一一各
各具五十故。此義云何。所謂五十信心。五十念心。乃
至五十如來地各差別故。如偈五十一位中。一一皆
各各。具五十位故故。亦一一位位。各各具足性相本
末之四法故。一萬二百數成立而巳。如是四事云何
[003-0191a]
差別。謂如其次第。不可思議說故。明了現覺說故
。能生長因說故。所生長果說故。如偈亦一一
位中。有性相本末。一萬二百數故無量法門。不出性相本末四事。故以
四事為方說也。若爾。此方說文云何通耶引經第三十三。謂金剛等

地一行三昧脩多羅中作如是說。無雜無亂一一同
同非惡非患吉祥地地軌則門中。總有一萬二千七
百五十法門。彼脩多羅中如是說者。總別總故二千五百
五十法門為總。一萬二百法門為別。總與別合而計之。共有一萬二千七百五十法門。如偈脩

多羅中說。總一萬二千七百五十數。取彼總本數。如
法應觀察故。今此道路以之為量。有別法門道路無量。法門
亦無量。唯以此數為其極量。無別法門以此數量總括一切。無欠無餘

如偈以如是數量。為道路分界故。


○一種功德摩訶本地明白離惡品藏大決擇分


第二十四


如是巳說一種功德純純無雜大圓滿地道路大決
擇分。次當說一種功德摩訶本地明白離惡品藏大
決擇分。其相云何。偈曰以下本地品藏中起。至二十五分一者橫轉徧到止。共三
百二十九字。明藏闕。今從麗藏增補完全


「 本地品藏中
 有六億三萬
 七千五百數
 廣大法門海
 前說諸位中
 一一皆各各
 攝別五十位
 法門如是廣
 性相本末四
 例此廣通達」



六億。麗藏誤作一億。今改正。下同


論曰。就一種功德摩訶本地明白離惡品藏中。總有
六億三萬七千五百數廣大法門海。甚深甚深。周徧
[003-0191b]
周徧。如偈本地品藏中。有六億三萬七千五百數。廣
大法門海故。以何義故。數如是成。如前所說一切位
中。一一各各攝差別轉五十位故。法門之海如是廣
大。如偈前說諸位中。一一皆各各。攝別五十位。法門
如是廣故前文總有一萬二千七百五十法門。各各攝別五十位。則成六億三萬七千五百法
。性相本末四種事中。以例配當。更復增數。轉勝廣

大。應審思擇。如偈性相本末四。例此廣通達故。


○摩訶本地具足品藏非患道路大決擇分第二


十五


如是巳說一種功德摩訶本地明白離惡品藏大決
擇分。次當說摩訶本地具足品藏非患道路大決擇
分。其相云何。偈曰。


「 本地道路中
 則有二種門
 謂橫轉豎轉
 以之為門量」



論曰。就摩訶本地具足品藏非患道路分中。則有二
門。云何為二。一者橫轉徧到俱行門。二者豎轉無雜
一路門。是名為二。如是二門以為門量。如偈本地道
路中。則有二種門。謂橫轉豎轉。以之為門量故。


且橫
轉門形相如何。偈曰。


「 四種事位中
 有總及別中
 各增十重轉
 無前後一時
 其法門數量
 例前應了知」



論曰。今此偈中為明何義。為欲現示性相本末四種
事中。各各有總別之位中。一一位位皆悉各各增十
重數。無前無後一時俱轉。則是橫轉徧到俱行門形
[003-0191c]
相故一乘教中圓融法。如偈四種事位中。有總及別中。各增
十重轉。無前後一時故。此中數量。亦復轉勝。超過前
量。配例應了。如偈其法門數量。例前應了知故。


如是
巳說橫轉徧到俱行門。次當說豎轉無雜一路門。其
相云何。偈曰。


「 前說諸位中
 如次不超過
 各增十重轉
 一明究竟故」



論曰。今此偈中為明何義。為欲現示如前所說總別
位中。如其次第無有超過。一一各各增十重轉。一事
明了。一事究竟。亦無雜亂。亦無合集。一向明轉豎轉
無雜一路門形相故一乘教中行布法。如偈前說諸位中。如
次不超過。各增十重轉。一明究竟故故引經第三十四。大金
剛寶王法界印藏脩多羅中作如是說。復次文殊師
利。寶王道品者。以二事轉。云何為二。一者一區轉。二
者具面轉。言一區者。道雖廣多。先一道量永究竟故
豎轉門。言具面者。所有諸道一時行故橫轉門。乃至廣說
故。


○摩訶寶輪王廣大圓滿無上地地大決擇分第


二十六


如是巳說摩訶本地具足品藏非患道路大決擇分。
次當說摩訶寶輪王廣大圓滿無上地地大決擇分。
其相云何。偈曰。


「 總別無盡故
 建立本法體」



論曰。今此偈中為明何義。為欲現示本法體中。以總
[003-0192a]
攝別。以別攝總。以總攝總。以別攝別。能攝所攝無有
窮盡。法門大海甚深廣大。義理詮趣周徧圓滿究竟
自在故。如偈總別無盡故。建立本法體故引經第三十五。摩
訶衍地藏無上極說不可思議心地品論脩多羅中
作如是說。寶山海中。同類無盡。別類無盡。具足圓滿。
無有窮盡。無有始終。無有邊際。無有分界。亦廣大相。
亦小狹相。乃至廣說故此分攝前總別諸法。無有窮盡也


以上四分。與華嚴經義相同。即是周徧圓滿廣大位。文義甚顯。不煩詮釋


大宗地玄文本論略註卷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