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n0015 瑜伽師地論義演-唐-清素 (master)


瑜伽師地論義演卷第四十計四十四帋        史
覺山明教院沙門 澄淨 述


「論攝事頌曰契經事菩提分法擇攝第四之一。


論如是巳說至我今當說。」
【演曰四釋菩提分法擇
文中分二一結前生後二依生正釋此初也。】

論揔
嗢柁至證淨為後。」
【演曰二依生正釋文中分二一釋
揔頌二釋別頌此初也揔頌有十一念住二正斷三
神足四根五力六覺七道八息念九學十證淨正斷神
足二合為一故於別頌即成九叚。】

論別嗢柁南至超
二染為後。」
【演曰二釋別頌文中分九一有四頌釋
揔中第一念住二有半頌釋揔中第二正斷第三神
足三有一頌釋揔中第四根四有一頌釋揔中第五力
五有一頌釋揔中第六覺六有一頌釋揔中第七道七
有一頌釋揔中第八息念八有一頌釋揔中第九學
[040-0160a]
九有一頌釋揔中第十證淨初中分四一釋第一頌
二釋第二頌三釋第三頌四釋第四頌初中分二一以
頌揔列二長行別釋此初也。】

論依四念住至一切
皆空。」
【演曰二長行別釋文中分八一釋沙門二釋
沙門義三釋喜樂四釋一切法五釋梵行六釋數取
趣七釋超八釋二染初中分二一揔標二別釋此初也。】


「論云何名為四種因緣。」
【演曰二別釋文中分二一揔二
別初中分二一釋四種因緣二釋內法沙門等初中分
二一徵二釋此初也。】

論一者依止至不同品類故。」


【演曰二釋。】

論云何名為內法沙門。」
【演曰二釋內法
沙門等文中分三一釋內法沙門二釋內法道三釋內
法究竟初中分三一徵二釋三指此初也。】

論謂諸沙
門略有四種。」
【演曰二釋文中分二一標二釋此初也。】
[040-0160b]


「論一者勝道至汙道沙門。」
【演曰二釋。】

論是四沙
門至巳辯其相。」
【演曰三指如二十九說。】

論內法
道者云何為道。」
【演曰二釋內法道文中分二一徵二
釋此初也。】

論謂八支聖至究竟者。」
【演曰二釋。】


「論云何究竟。」
【演曰三釋內法究竟文中分二一徵二
釋此初也。】

論謂斷諸取至無復相續。」
【演曰二釋。】


「論云何名為至得四證智。」
【演曰二別文中分四一釋依
止四處得四證智二釋解脫四種隨煩𢚰三釋內法弟
子與外道弟子不同品類四釋內法大師與外道師
不同品類初中分二一徵二釋此初申二問也。】

論謂
四處者至有隨行處。」
【演曰二釋文中分二一釋依
止四處二釋得四證智此初也四處者一三結永斷
得初果穌息處二既證初果得至無退墮法勢力處
[040-0161a]
三既無退墮得至決定趣求菩提種類處四初果聖
人極多生者人天七反方證應果少者二生一生及不
經生亦能證也此四中前一是滅諦後三是道諦於
滅諦中得法戒二種證淨於道諦中兼得佛僧謂
於尒時兼於成佛諸無學法是道諦攝緣彼起信
名佛證淨成聲聞僧學無學法亦道諦攝緣彼起
信名僧證淨故俱舍頌云。


「 證淨有四種
 謂佛法僧戒
 見三得法戒
 見道兼佛僧」



法謂三諦全菩薩獨覺道信戒二為體四皆唯無漏。】


「論依此四處至得證淨智。」
【演曰二釋得四證智。】


云何名為至外隨煩𢚰。」
【演曰二釋解脫四種隨煩𢚰
文中分四一徵二列三釋四結此初也。】

論一者解脫至外
隨煩𢚰。」
【演曰二列。】

論當知此中至發起愚癡。」


【演曰三釋文中分四一釋現法外隨煩𢚰二釋後法外
[040-0161b]
隨煩𢚰三釋第三外隨煩𢚰四釋第四外隨煩𢚰初
中分二一釋二結此初也。】

論如是名為至外隨煩𢚰。」


【演曰二結。】

論彼由如是至積集增長。」
【演曰二釋後
法外隨煩𢚰文中分二一釋二結此初也。】

論如是名
為至外隨煩𢚰。」
【演曰二結。】

論又諸外道至㸦相違
戾。」
【演曰三釋第三外隨煩𢚰文中分二一釋二結此
初也。】

論是名第三外隨煩𢚰。」
【演曰二結。】

論又諸
外道至隨無明趣。」
【演曰四釋第四外隨煩𢚰文中分
二一釋二結此初也。】

論是名第四外隨煩𢚰。」
【演曰
二結。】

論住內法者至不同品類。」
【演曰三釋內法
弟子與外道弟子不同品類文中分二一徵二釋此
初也。】

論謂外道弟子至遠離二邊。」
【演曰二釋。】


「論云何內法至不同品類。」
【演曰四釋內法大師與外道
[040-0162a]
師不同品類文中分二一徵二釋此初也。】

論謂外道
師至悉皆共有。」
【演曰二釋文中分二一釋外法二釋
內法初中有兩番釋初中分二一釋二結此初也。】

論是
故外道至斷遍知論。」
【演曰二結問外道既能分捨諸
取何故言外法決定無沙門道亦無究竟。】

論又彼雖
能至不得究竟。」
【演曰後番釋有釋及結如文可知。】


「論內法大師至與上相違。」
【演曰二釋內法文中分二
一釋二結此初也。】

論如是應知至不同品類。」
【演曰
二結。】

論復次依四至諸沙門義。」
【演曰二釋沙門
義文中分三一揔標舉數二隨標別列三依列別釋
此初也。】

論云何三處。」
【演曰二隨摽別列文中分
三一列三處二列三地三列三種補特伽羅初中分
二一徵二列此初也。】

論一境二智三證。」
【演曰二列。】


「論云何三地。」
【演曰二列三地文中分二一徵二列
[040-0162b]
此初也。】

論一正加行至三無學地。」
【演曰二列。】


「論云何三種補特伽羅。」
【演曰三列三種補特伽羅
文中分二一徵二列此初也。】

論一正加行至補特伽
羅。」
【演曰二列。】

論云何名境。」
【演曰三依列別釋文
中分三一釋三處二釋三地三釋三種補特伽羅初
中分三一釋境二釋智三釋證初中分二一徵二釋此
初也。】

論謂地等六界至能雜染心。」
【演曰二釋與六
觸處者即眼等六觸所生受處故俱舍頌云。


「 從此生六受
 五属身餘心」



長行釋云從前六觸生於六受謂眼觸所生受至意
觸所生受六中前五說為身受依色根故意觸所生說
為心受但依心故此六觸受與十八意行為所依體者
此第六意觸處心受與十八意行為所依體故俱
[040-0163a]
舍頌云。
「 此復成十八
 由意近行異」



長行釋云於前略說一心受中由意近行異復分成十
八應知此復聲顯乘前起後此意近行十八云何謂喜
憂捨各六近行此復何緣立為十八若由自性應但有三
喜憂捨三自性異故若由相應應唯有一一切皆與意
相應故若由所緣應但有六色等六境為所緣故此成
十八具足由三於中十五色等近行名不雜緣境各
別故三法近行皆通二種意近行名為目何義傳說
喜等意為近緣於諸境中數遊行故有說喜等能為
近緣令意於境數遊行故如何身受非意近行非唯
依意故不名近由無分別故亦非行。】

論云何名智。」


【演曰二釋智文中分二一徵二釋此初也。】

論謂心
清淨增上慧依處。」
【演曰二釋。】

論云何名證。」
【演曰
三釋文中分三一徵二釋三結此初也。】

論謂即慧依
[040-0163b]
至若寂依處。」
【演曰二釋文中分四一揔摽二別釋三
揔結四料簡此初也。】

論云何慧依處。」
【演曰二別
釋文中分四一釋慧依處二釋諦依處三釋捨依處四
釋寂依處初中分二一徵二釋此初也。】

論謂慧為
依至諸世間慧。」
【演曰二釋。】

論云何諦依處。」
【演曰二
釋諦依處文中分二一徵二釋此初也。】

論謂巳獲
得至名諦依處。」
【演曰二釋。】

論云何捨依處。」
【演曰
三釋捨依處文中分二一徵二釋此初也。】

論謂斷彼
事至現法樂住。」
【演曰二釋。】

論云何寂依處。」
【演曰
四釋寂依處文中分二一徵二釋此初也。】

論謂為斷
滅至能捨無餘。」
【演曰二釋。】

論如是一切至及與
事斷。」
【演曰三揔結。】

論此中一種至第四能滿。」
【演
曰四料簡。】

論如是一切至防未得退。」
【演曰三結。】
[040-0164a]


「論此中云何至證所應證。」
【演曰二釋三地三釋三種
補特伽羅二文合中復分為二一徵二釋此初也。】


謂正加行至餘如前說。」
【演曰二釋文中分三一釋正加
行攝異生地正加行異生補特伽羅二釋有學地有
學補特伽羅三釋無學地無學補特伽羅此初也
由內外別觀察五界者即地水火風空五界也。】

論如
是彼於至有者無者。」
【演曰二釋有學地有學補特
伽羅。】

論彼由如是至成就第一。」
【演曰三釋無學地
無學補特伽羅文中分二一正釋其義二因申問荅此
初也。】

論問至及有學位。」
【演曰二因申問荅文中
分二一問二荅此初也。】

論荅至少可知有。」
【演曰二
荅文中分二一正荅二釋妨此初也。】

論此中何等名為
淋漏。」
【演曰二釋妨文中分二一徵二釋此初也。】


應知如前至最極寂靜。」
【演曰二釋文有三番此初
[040-0164b]
番釋。】

論又巳永害至永寂靜故。」
【演曰二番釋四種
貪愛者一利二譽三稱四樂四種瞋恚者一衰二毀三
譏四苦。】

論又於住時至永寂止故。」
【演曰三番釋。】


「論復次依修至七種正法。」
【演曰三釋喜樂文中分二
一由七因緣立七正法二修七善法得二勝利初中
分四一標二徵三列四釋此初也。】

論何等為七。」


【演曰二徵。】

論一聞所成至無失壞故。」
【演曰三列。】


「論此中依諸至巳辯其相。」
【演曰四釋文中分七一釋
聞所成作意所緣故立知法二釋思所成及修所成
作意所緣故立知義三釋即此三種作意加行時差別
故立知時四釋於受用財遍受用財善通達故立知
量五釋受用財法於時時間從他得故立知眾六釋
於究竟時內離上𢢔無失壞故立自知七釋亦於他所
[040-0165a]
離增上𢢔無失壞故立知尊卑此初三也一聞所成作
意所緣故立知法者此論第十一云緣法作意者謂
聞所成慧相應作意二思所成及修所成作意所緣
故立知義者論云緣義作意者謂思修所成慧相
應作意三即此三種作意加行時差別故立知時者前
二易故不釋第三理隱故論指云此中依諸止舉捨
相修習知時如前三十一說。】

論食飲等義至應知
差別。」
【演曰四釋於受用財遍受用財善通達故立
知量食飲者二十一說謂彼如是守諸根巳以正思擇
食於所食不為倡蕩不為憍逸不為飾好不為端嚴食
於所食然食所食為身安住為蹔支持為除飢渴為攝梵
行為斷故受為令新受當不更生為當存養力樂無罪
安隱而住如是名為於食知量等者等持僧伽胝及以衣
鉢正知而住。】

論又於此中至長者等眾。」
【演曰五釋
[040-0165b]
受用財法於時時閒從他得故立知眾文中分二一釋
剎帝利等眾二釋沙門眾此初也立知眾者知是王臣
長者沙門等眾也。】

論受用法者謂於沙門眾。」
【演曰
二釋沙門眾文中分二一標二釋此初也。】

論我應如
是至善住正念。」
【演曰二釋文中分四一釋行二釋住
三釋坐四釋語此初也。】

論應如是住至則不應入。」


【演曰二釋住。】

論或得入巳至乃至廣說。」
【演曰三釋坐。】


「論應如是語者謂五種語。」
【演曰四釋語文中分三一標
二列三釋此初也。】

論一應時語至五正直語。」
【演曰
二列文中分二一正列語二兼釋嘿此初也。】

論應如是
嘿至應當宴嘿。」
【演曰二兼釋默文中分三一標二
釋三結此初也。】

論謂或紛擾至或談論故。」
【演曰
二釋。】

論為待言終所以宴默。」
【演曰三結。】

論云何
[040-0166a]
應時語。」
【演曰三釋文中分五一釋應時語二釋應理
語三釋應量語四釋寂靜語五釋正直語初中分三
一徵二釋三結此初也。】

論謂非紛擾至名應時語。」


【演曰二釋三結。】

論云何應理語。」
【演曰二釋應理語
文中分三一徵二釋三結此初也。】

論謂依四道至名應
理語。」
【演曰二釋三結。】

論云何應量語。」
【演曰三釋應
量語文中分三一徵二釋三結此初也。】

論謂文句周
至名應量語。」
【演曰二釋三結。】

論云何寂靜語。」


【演曰四釋寂靜語文中分三一徵二釋三結此初也。】


「論謂言不高至名寂靜語。」
【演曰二釋三結。】

論云何
正直語。」
【演曰五釋正直語文中分三一徵二釋三結此
初也。】

論謂言無詭至名正直語。」
【演曰二釋三結。】


「論於巳所無至故名自知。」
【演曰六釋於究竟時內離
上𢢔無失壞故立自知。】

論又信為先至證如實智。」
[040-0166b]


【演曰七釋亦於他所離增上𢢔無失壞故立知尊卑
文中分三一釋五法二釋四緣三釋尊卑此初也五法
者一持戒二多聞三捨過無戀四得定五證智。】

論如是
五法至善男子故。」
【演曰二釋四緣。】

論略有二至分別
二種。」
【演曰三釋尊卑雙標二種者雙標尊卑二種分
別二種者分別尊卑二種如分別言此補特伽羅是尊
彼補特伽羅是卑。】

論此二為勝至得二勝利。」
【演曰
二修七善法得二勝利文中分二一標二釋此初也。】

論謂
現法中至多住喜樂。」
【演曰二釋文中分二一得住喜
樂二得漏永盡此初也。】

論安住是巳至諸漏永盡。」


【演曰二得漏永盡。】

論復次依修至攝一切法。」
【演曰
四釋一切法文中分二一釋學及學果攝一切法二釋
學及學果能證資粮治八過患修集九想初中分三一
[040-0167a]
揔標二別釋三揔結此初也。】

論云何諸學。」
【演曰二別
釋文中分三一釋諸學二釋學果三釋一切法初中分
二一徵二釋此初也。】

論謂三種學至三增上慧。」
【演曰
二釋。】

論云何學果。」
【演曰二釋學果文中分二一徵二
釋此初也。】

論謂有餘依至二涅盤果。」
【演曰二釋。】


「論當知此中一切法者。」
【演曰三釋一切法文中分二一
揔標牒二別解釋此初也。】

論謂善法欲至欲為根本。」


【演曰二別解釋文中分二一釋諸法功用名殊二皆攝
歸學及學果初中分九一釋欲二釋觸三釋受四釋作
意五釋念六釋定七釋慧八釋堅固九釋涅槃後際
此初也。】

論又依淨戒至以為觸集。」
【演曰二釋觸。】


「論又彼皆為至為受流趣。」
【演曰三釋受。】

論又彼為
求至為作意生。」
【演曰四釋作意。】

論又於尒時至念
為增上。」
【演曰五釋念。】

論又念增上至定為上首。」
[040-0167b]


【演曰六釋定。】

論又於聖諦至慧為最勝。」
【演曰七釋慧。】


「論又由一切至以為堅固。」
【演曰八釋堅固。】

論又彼如
是至為其後際。」
【演曰九釋涅槃後際。】

論應如此中
至第二學果。」
【演曰二皆攝歸學及學果。】

論如是
略說至攝一切法。」
【演曰三揔結。】

論又此諸學至
修集九想。」
【演曰二釋學及學果能證資粮治八過
患修集九想文中分二一揔標舉數二隨標別釋此初也。】


「論云何名為八種過患。」
【演曰二隨標別釋文中分二
一釋八種過患二釋修集九想初中分二一徵二釋此
初也。】

論所謂躭著至修習梵行。」
【演曰二釋八過患
者一躭著利養恭敬二愛藏一切後有諸行三懈怠懶
墮四薩迦耶見五貪著美味六於諸世間種種妙
事忻欲貪愛七依止放逸惡行方便八依止邪願修習
[040-0168a]
梵行。】

論云何名為修集九想。」
【演曰二釋修集九想
文中分三一徵二列三釋此初也。】

論一者修集至出
離想。」
【演曰二列。】

論應知此中至名不平等。」
【演曰
三釋文中分二一釋第八世間平等不平等想二釋第
九有無出沒過患等想此初也。】

論又住於此至巳廣
分別。」
【演曰二釋第九有無出沒過患等想。】

論復次
諸至不如實知。」
【演曰五釋梵行文中分二一釋外道
修梵行不名最極究竟二釋內法修梵行得名最極
究竟初中分二一釋六處二相不如實知二釋所修梵
行非極究竟初中分二一釋六處不如實知二釋二相不
如實知初中分二一正釋二料簡初中分二一釋前
三處二釋後三處此初也。】

論於是三處至不如實知。」


【演曰二釋後三處。】

論此中前五至不如實知。」
【演曰二
料簡。】

論又即於此至不如實知。」
【演曰二釋二相不
[040-0168b]
如實知文中分三一標二列三釋此初也。】

論一雜染故
二清淨故。」
【演曰二列。】

論此中雜染至果差別故。」


【演曰三釋文中分二一釋雜染二釋清淨此初也。】


此中清淨至二趣滅行。」
【演曰二釋清淨。】

論彼於
如是至不盡漏故。」
【演曰二釋所修梵行非極究竟。】


「論住內法者至盡諸漏故。」
【演曰二釋內法修梵行得
名最極究竟。】

論復次於其至生起智轉。」
【演曰六釋
數取趣文中分二一揔標二別釋此初也。】

論云何名六
補特伽羅。」
【演曰二別釋文中分二一釋六種補特伽
羅依染淨法二釋如來隨應染淨如實了知初中分
二一徵二釋此初也。】

論謂有一類至得正直見。」
【演
曰二釋文中分二一釋前三補特伽羅二釋後三補特
伽羅初中分三一正釋二料簡三揔結初中分三一釋
[040-0169a]
第一補特伽羅二釋第二補特伽羅三釋第三補特
伽羅初中分三一標二釋三結此初也。】

論彼於今生
至成清淨法。」
【演曰二釋。】

論是名第一補特伽羅。」


【演曰三結。】

論復有一類至及不善法。」
【演曰二釋
第二補特伽羅文中分二一標二釋此初也。】

論彼於
今生至成清淨法。」
【演曰二釋。】

論復有一類至惡趣
決定。」
【演曰三釋第三補特伽羅文中分二一釋二結
此初也。】

論是名第三補特伽羅。」
【演曰二結。】

論如
是三種至多行放逸。」
【演曰二料簡。】

論如是三種補
特伽羅。」
【演曰二揔結。】

論復有餘三至應知其相。」


【演曰二釋後三補特伽羅文中分二一揔標二別釋此
初也。】

論此中第一至後行放逸。」
【演曰二別釋文中
分三一釋第一補特伽羅二釋第二補特伽羅三釋
第三補特伽羅此初也。】

論第二補特至專行放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