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n0015 瑜伽師地論義演-唐-清素 (master)



【上闕三十行】




論云何菩薩至乃至建立。」
【演曰四一切門文
分為二先徵後釋釋中有四一勸生淨信二令戒圓
滿三引生正慧四勸修行施。】

論云何菩薩至慈心
勸導。」
【演曰五善士門分之為二先徵後釋釋中有
五一勸修涅槃真實義處二應時物冝以為開誘三
於引攝無漏義中勸行妙行四心行調柔不生剛
強五懷慈愍意無害物心如此勸修方名善士。】


云何菩薩一切種利行。」
【演曰六一切種門文分為二
先徵後辯此初也。】

論當知此行至十三種。」
【演曰後辯
分二先標後釋此初標舉六及七也。】

論云何六種至
令得解脫。」
【演曰後釋分二先六後七六中有二先徵
後辯辯中分二初二惣標攝受調伏後四顯相離惡進
[017-0516a]
善如文可知。】

論云何七種至而正安處。」
【演曰後辯七
中文亦為二先徵後辯辯中分二初五是行後二是果初
中五者一謂資糧令初修者善歸資糧守護不失一分
之言目堪化者言出離者明長養意為出離故守護
長養二遠離者明其具戒戒防諸惡名為遠離三心一
境性而明定也四清淨諸障明其慧也慧能斷染名
淨諸障五修作意意可知也正安之言該前諸行及後
二果初小後大文顯可知。】

論云何菩薩至令離彼纏。」


【演曰七還求門文分為二先徵後釋釋中有八謂八纏
也夫修習者本祈進善為由纏故障善不生今以開解
令悉斷除復本所希名遂求也。】

論云何菩薩至瞋恚
邪見。」
【演曰八二世利行門文分為二初徵後釋釋中有
九身語各四意合為一是為九也窣羅若者米酒也迷
離耶者藥酒也未陁者蒲桃酒也問何理意三而不開
[017-0516b]
顯荅對化三乘身語別說意地唯本故合明之通別既
殊明亦異也。】

論云何菩薩清淨利行。」
【演曰九清淨門
文分為二先徵後辯此初也。】

論當知此行至有五利行。」


【演曰後辯分三一標二釋三惣結之此摽外內二利行也
所化能化如次名為外及內也。】

論云何菩薩如應利行。」


【演曰二釋分二先明外行後明內行初中有四一徵二列
三釋四結此初二也。】

論謂諸菩薩至無罪利行。」
【演曰
三釋分五一明無罪二明不轉三明漸次四辯遍行五辯
如應初明無罪據其文勢而有五類分之為二初四所
化第五安處名為能化初所化中初二在家離惡行者
雜善行惡者凡所施為以惡為先後二出家一犯篇罪
二有邪命者思之可知。】

論又諸菩薩至不轉利行。」


【演曰二明不轉不令捨彼真解淨定求非真解及不
[017-0517a]
淨定故名不轉。】

論又諸菩薩至漸次利行。」
【演曰三明
漸次隨何乘性皆有三品漸隨彼化名漸次行。】

論又
諸菩薩至遍行利行。」
【演曰四辯遍行於𠛴帝等四種
姓中隨己力能而行勸導名遍行利行。】

論又諸菩薩至
如應利行。」
【演曰五辯如應文有二節一各於自乘三善
開化二於方便門隨根勸示令作不淨及慈等觀名
如應也。】

論是名菩薩至五種利行。」
【演曰四結之也。】


「論云何菩薩至五種利行。」
【演曰後明內行文分為三
段一徵二釋三惣結之此初也。】

論謂諸菩薩至五種利
行。」
【演曰二釋之中文分為五一起悲意樂二無勞倦心
三位滿能謙四心無染汙五慈無退轉結文可知。】

論如
是依於至清淨利行。」
【演曰三惣結之。】

論云何菩薩
同事。」
【演曰三明同事文分為二初問後荅此初也。】


「論謂諸菩薩至故名同事。」
【演曰後荅分三一正明同事
[017-0517b]
二辯同事因三四句分別此初也義謂義理大小乘義淺
深別也根謂信等五根勸他習定自亦學修自他同事
名為同事餘准知也。】

論所化有情至自現行者。」


【演曰二辯同事因文分為二一令無退轉二辯非詰難
初中有三辯徵釋也。】

論非諸菩薩至教誡。」
【演曰二辯
非詰難同事行成。】

論有諸菩薩至與他同事。」
【演
曰三四句分別文分為二先列後釋此先標列句有四
也。】

論第一句者至功德威力。」
【演曰後釋分四此初句
也師與所作功德雖高不顯為師及有功力但潛密
化令得利安名是他同事非他同。】

論第二句者至同
分中生。」
【演曰二非他同事與他同者非與所化事業
行同而生彼中現為同類漸為調伏息除灾患名非他
同與他同也。】

論第三句者至或增。」
【演曰三是他同事
與他同者見聽聞者心有動搖菩薩共聽解與彼齊
[017-0518a]
或過於彼引令不退名或等或增。】

論第四句者至棄
捨他事。」
【演曰四非同不同謂放逸者闕利他事無與
彼等名曰不同。】

論如是巳說至善法作業。」
【演曰二惣
結釋成熟佛法有情二行。】

論又如前說至應知
清淨。」
【演曰二辯二三因文分三段一摽二釋三惣結之
此初也。】

論謂由身語至應知現行。」
【演曰二釋之中文
分三段一辯現行二明最勝三明清淨此初也謂由三
業表知二行皆現行也。】

論彼諸善法至亦名不共。」


【演曰二明最勝分之為三一標二釋三惣結之此初也。】


「論當知此中至常行無替。」
【演曰二釋分二一彰其廣
大二明無雜染廣大分二先摽後釋釋中有三一有情
無別二彰事無別三辯時無別如文可知。】

論當知此
中至名無雜染。」
【演曰二明無雜染文分三段謂標釋
[017-0518b]
結釋中有四一心無憂悔二不行惡行三見寶功德
四不求世果由如是下惣結之也。】

論由熾然故至應
知清淨。」
【演曰三明清淨文分為二一標二釋此初摽
舉有三法也。】

論若諸菩薩至熾然無動。」
【演曰二釋
分二先明初二後辯第三初中復二先摽後釋此雙摽
也初地巳上名淨意樂。】

論言熾然者至熾盛現前。」


【演曰後釋之中文分為二初辯熾然後明無動此熾然
也初地巳去無漏智火極炎猛故名為熾然。】

論言無動
者至唯增無減。」
【演曰後明無動謂八地後相用不轉故
名無動一切煩𢙉永不行故法駃流中任運轉故於諸
行中起諸行故𠛴那𠛴那倍增進故故同明分漸漸
明增而無減矣。】

論若諸菩薩至勝淨法故。」
【演曰後
辯第三意善清淨謂住究竟十地滿心或是一生及最
[017-0519a]
後者一向純淨者名勝淨法。】

論如是施等至應知清
淨。」
【演曰三惣結之。】

論此中所有至極清淨果。」
【演
曰大段第二明二行果文分為二一究竟果二因位果初
中有八二切果二難行果三一切門果四善士果五一切
種果六遂求果七二世果八清淨果八中各言多修等
者顯三劫修有差別也不辯初門自性果者自性為
體餘門為用舉用彰體通於餘門不別明也。】

論如
是菩薩至無罪勝果。」
【演曰二因位果此等九門非唯
獨招無上極果亦能招感因隨順中十王等果增修
行矣。】


論卷第四十四 論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 初持瑜伽處


供養親近無量品第十六
【演曰上來七品別明成熟佛
法有情次下二品通明諸行分之為二初之一品彰供養
行後之一品明菩提行今即初文提彼所彰以立品号
[017-0519b]
名供養等品。】

論云何菩薩
分為二











。」


【原經卷殘缺一版】
[017-0520a]


「至自作供養。」
【演曰三分為二先明供養
後明得果初中有三一唯自供養二自他俱修三唯勸他
作此唯自也。】

論若諸菩薩至咸共供養。」
【演曰二自
他俱修二供養事。】

論若諸菩薩至他設供養。」
【演曰三
唯勸他作。】

論此中菩薩至為無有上。」
【演曰後明得果
有三類別因既不同果亦異也。】

論若諸菩薩至財敬
供養。」
【演曰四大財離染對文分為二一辯三供養二明
財有無初中有三一明財敬二明廣大三明無染此初也
衣服花鬘及珍寶等為財供養敬問禮拜五輪歸命
及歌讚等為敬供養璩印者巨於反字書云玉名也在
耳為璩在臂為印。】

論若諸菩薩至廣大供養。」
【演曰
二明廣大文中有三一摽二釋三惣結之釋中有七一若
多二若妙三現前四不現前五自作六教他七心淨其
中義別分為三種前二物廣次四事廣淨心巳下明其
[017-0520b]
心廣迴求菩提釋廣大義結文可知。】

論若諸菩薩至
無染供養。」
【演曰三彰無染文中有二先辯後結辯中有
六供養字者即為六故一自手供養二令他供養三不
放逸等四不輕棄等五不詐施設六不雌黃等塗灌
等也雌黃體臭不以塗像酥膩成垢不得洗像𡱈崛
羅香燒之即臭似此閒燒膠氣也遏迦花者即臭花
也大如人手色赤如宍此等香花束土所無故不識譯
前之五種離心雜染第六遠離物體雜染故說六種
皆名無染結文可知。】

論又諸菩薩至種種供養。」
【演
曰二明財有無文復分二一以財供養二非財供養初文
有二一辯三財供二重彰自在此初分三前二通凡後一
唯聖如法華云妙音來時先於靈山作化蓮華及諸
供事皆是眾具自在菩薩供養事也。】

論已得眾具至
[017-0521a]
及以制多。」
【演曰二重彰自在文分為二一辯所化相二
明其所属初中有四一化多身二化多手三化多聲四
化供具此等眾具三地勝定雖能化作未能殊勝八
地自在方能化之所變珠寶及變國土種種等相隨意
而成名自在化。】

論如是等類至皆属自心。」
【演曰二明
所属文復為二一辯所歸属二明不希求此初也此
等變化皆是神通定境從心變故属於心不從於人自
舉也。】

論如是菩薩至皆無礙故。」
【演曰二明不希求文
中三節摽徵釋也不退地者第八地也。】

論又諸菩薩至
當勤修學。」
【演曰二非財供養文分為四一辯無財二
彰隨喜三明廣大四結勸修。】

論若諸菩薩至正勤修
學。」
【演曰五明第十自修無別對文分為二初明供養
後彰勝劣初中分二先辯後結此初辯中惣有八行
[017-0521b]
一四無量行二四法印行三修隨念行四住無相行五
修三學行六菩提分行七波羅蜜行八四攝事行。】


「論是名菩薩至最妙無上。」
【演曰後結無上。】

論如是供
養至尼殺曇倍。」
【演曰後彰勝劣。】

論由此十相至供養
如來。」
【演曰三惣結釋。】

論如供養佛至當知亦尒。」
【演
曰二供法僧亦如佛也。】

論如是菩薩至何况其多。」


【演曰二明供養意文中有二一明其意樂二舉少况多
初中有二先標後釋釋中有六一緣諸如來功德增
上二恩德增上三尊勝增上四難遇增上五獨出增上
六義依增上於難過中鄔曇花者西域有樹常時無
花枝間有子若輪王現而花乃生此閒所無故不飜譯
或有說云此云瑞應花應輪王故。】

論復次至不作異意。」


【演曰二彰求善友門文分為二初問後荅問中七句分
二初之四句問善友相後之三句明求友相。】

論當知菩
[017-0522a]
薩至言詞辯了。」
【演曰後荅之中文分為二先明善友
荅前四問後明求相荅後三問初中有四一能為善友
二辯不虛成三辯為依處四彰善友事初中有二先標
後釋釋有八句類分為二初之三句內德成就後之五
句利他圓滿第二句中多聞即聞慧覺謂慧也餘可
知之。】

論若諸菩薩至心無偏黨。」
【演曰二辯不虛成文
分為二先摽後釋釋中有五如文可知。】

論若諸菩薩至
隨得隨捨。」
【演曰三辯為依處文分為二先摽後釋釋
中有五一妙威儀揀外道等塗灰持杖諸鄙劣者三千
等具名為圓滿離跳行等名為寂靜言具一切無躁動
者釋後二也敦謂厚也肅謂戒敬也餘文可知儲者說
文云偫也。】

論善友菩薩至種姓品。」
【演曰四彰善友事
文分三段摽列及指列中有五如指應知。】

論當知菩薩
[017-0522b]
至請問聽受。」
【演曰後明求相荅後三問文分三段一明
親近二明聽法三無異意初中有二一摽二釋釋中有四
一於善友發生愛敬二修和敬業三四事供養四恭敬聽
受若合若離者謂所依止師說法若與舊同名合若
別名離或依經論次第名合若別出見不依經等名
離並如法之見也隨師自在而不傾動又自性名合差
別名離奉行聽受名求友相。】

論若諸菩薩至因性義
故。」
【演曰二明聽受文分為二先摽後釋釋中有五一為
寶想以法難得類同寶也二眼想者眼謂妙慧聞法
為因能生妙慧因從果稱故名為眼三明想者大慧能
照所知之義目之為明聞法是彼明之因故從果立稱
名為明也四果想者得大果故五無罪者離惡極恱名
無罪也。】

論若諸菩薩至退失勝慧。」
【演曰三明無異
意文分為二一彰無異意二辯異意過初中有三謂摽
[017-0523a]
釋結釋中有五文顯可知。】

論云何至慈悲喜捨。」
【演
曰三辯修無量門文分為二初問後荅此初也言無量
者緣無量境生無量福引無量果名為無量言慈等
者哀憐名慈側愴名悲廩物名喜亡懷為捨此四體
者無瞋不害不嫉善捨如次為性故唯識云為顯慈悲
二種別故故立不害不嫉亦即依無瞋也嫉既依嗔飜
立不嫉是無嗔故善捨平等離貪嗔癡故性如次即
無嗔等。】

論謂諸菩薩至無緣無量。」
【演曰後荅之中文
分為二一廣明四體二惣明勝利初中有二一通明四相
二別明悲體初中又二一辯三無量二釋差別名初中有
二先列後釋此列三種四無量也問此三無量其體
是何荅初二後得後通證智故佛地論第五說云如實
義者亦緣有情但無分別平等行相了知一切假立有
[017-0523b]
情性平等故緣生等法性平等故無我真如性平等
故名平等智既緣有情及緣生法故知後一體通二智
其實平等但證智也。】

論若諸菩薩至有苦有樂。」
【演
曰後釋之中文分為二初辯三緣後別分別初中有二
先標利境後辯修心此初也言三聚者一無苦樂聚二
有苦聚三有樂聚三界五趣皆攝在三聚之中盡是菩
薩所行利處故先摽舉以辯四心。】

論於其最初至有
情緣慈。」
【演曰後辯修心文分為二一辯修慈二悲喜
捨初中有三一有情緣慈二法緣慈三無緣慈此初也
謂有情緣慈緣求樂者無倒與樂名有情緣慈於初聚
中雖無苦樂以無苦故無求遠離但無其樂故以求之菩
薩慈心觀求樂者真是眾生非非情等等心與樂名
住無倒有情緣慈。】

論若諸菩薩至名法緣慈。」
【演曰
二辯法緣慈了知無我但有色心緣生法體緣法起慈
[017-0524a]
名法緣慈。】

論若諸菩薩至名無緣慈。」
【演曰三無緣
慈復緣法體不見其相但觀無為等心與樂名無緣
慈故佛地云不緣有情及諸法故但緣法界無有分
別名無緣慈有義亦緣有情及法但無分別平等行相
了知眾生有所求故不緣有情者何所濟耶。】

論如有
情緣至當知亦尒。」
【演曰二辯悲喜捨文分為二初例
前同後彰別義此初也三緣行相皆與慈同名為亦尒。】


「論若諸菩薩至是名為悲。」
【演曰後彰別中文分三段
初悲次喜後彰捨相此初也悲能拔苦故緣苦境而起
悲心。】

論若諸菩薩至是名為喜。」
【演曰次辯喜心於
有樂者不生蛆嫉發生喜意名喜無量。】

論若諸菩薩
至是名為捨。」
【演曰後彰捨相謂無苦等二聚有情多分
如此起癡嗔貪菩薩如次令彼得離名捨無量。】

論此
[017-0524b]
中菩薩至及諸外道。」
【演曰後別分別門分為二一內外
通𢩁門二利益安樂門此初也所言外道小乘共者據
作有情及作法解少分相似名之為共非是起心所度
等同名為共也然於菩薩初中後位修習不同亦有差
別略故不明故佛地云初發心位諸菩薩等多分修習有
情緣慈多是有漏世俗有情為境界故修正行位諸
菩薩等多分修習法緣之慈亦多有漏大乘教法為
境界故得無生忍諸菩薩等多分修習無緣之慈雖有
所緣緣法界故無有分別名曰無緣釋曰在十信位名
初發心位十行已去名修正行位入地巳徃名無生忍。】


「論又諸菩薩至是謂為捨。」
【演曰二安樂利益門四種
無量義分為二初三安樂得離苦故後一利益除三毒
故。】

論如是菩薩至故名哀愍者。」
【演曰二釋差別名非
但唯名慈悲喜捨亦得名為具哀愍者以能哀愍諸
[017-0525a]
有情故。】

論此中菩薩至脩悲無量。」
【演曰二別明悲
相文分為二初摽後釋此初也。】

論何等名為百一十
苦。」
【演曰後釋分三一辯悲境二辯大悲三明悲德初
文有三一徵二釋三惣結釋此初也。】

論謂有一苦至流
轉苦故。」
【演曰二釋分二一十門辯相二九門離釋
初辯相中門增有十一增一分別門唯明流轉一苦相
也。】

論復有二苦至及心箭受。」
【演曰二二苦分別門文
分為二先標後辯辯中有二一者欲苦為樂境壞所
生之苦二癡異熟苦謂異熟果身體受重病及刀杖
治罸等苦猛利所觸謂由迷內異熟苦故計為我我
故於自體被治罸處生摼怨嗟受二箭苦名癡異熟若
因異熟及癡生故。】

論復有三苦至三壞苦。」
【演曰三三苦分
別門三苦行相理如常說故不云也。】

論復有四苦至五
[017-0525b]
取蘊苦。」
【演曰四四苦分別門文分為二初標後釋釋中
有四一愛別離苦二斷壞苦身及外境皆斷壞故三
相續苦死生之苦無斷絕故四畢竟苦無姓有情苦無
盡日名為畢竟。】

論復有五苦至疑纏緣苦。」
【演曰五五
苦分別門謂此五盖與脩習者善道相違說為苦也。】


「論復有六苦至惣說為苦。」
【演曰六六苦分別門文分
為二先標後辯辯中有六文顯可知。】

論復有七苦至
不得苦。」
【演曰七七苦分別門義如常釋。】

論復有八苦
至多時住苦。」
【演曰八八苦分別門文分為二先摽後釋
釋中有八前五可知六自逼者無慚外道自餓投巖臥
荊𣗥等自招苦也七苦可知八多時者謂有一類長翹
一足長坐不臥及長臥等多時誓約故生其苦。】

論復有
九苦至九後法苦。」
【演曰九九苦分別門五無病者先無
有病後被病衰名病衰損六戒衰損戒被犯故七見衰
[017-0526a]
損見生異故。】

論復有十苦至匱乏苦。」
【演曰十十苦分
別門相可知矣巳上惣有五十五苦思可知之。】

論當知
後有至一切種苦。」
【演曰二九門離釋文分為二初惣
標列後別離釋此初摽列有九門也。】

論一切苦中至
現緣所生苦。」
【演曰後別釋中九門分別一一切苦受門
文分為二先摽後釋釋中有二一者宿因二者現緣眾
苦雖多皆此二攝名一切也。】

論廣大苦至無間苦。」
【演
曰二廣大苦受門文分為二先摽後釋釋中有四約增
解者初二第四三惡趣苦第三雜類通人天趣及鬼畜
中雜受苦也若不然者何名大苦。】

論一切門苦至所攝
苦。」
【演曰三眾苦所逼門一切苦起不離五趣故依趣說
名一切門善趣即謂人天二也。】

論邪行苦至諸惡趣苦。」


【演曰四邪行發起門苦因邪行之所發起名邪行苦
[017-0526b]
於中有五如文可知。】

論流轉苦中至後摼貧賤。」
【演
曰五流轉苦逼門文有三節謂標列釋尋之可知。】


「論不隨欲苦至而生大苦。」
【演曰六不隨欲苦門文分
為二先摽後釋釋中有七義分為二第六求智餘皆
求福所求不遂即八苦中求不得苦。】

論違害苦中至
逼𢙉生苦。」
【演曰七違害苦𢙉門文分為二先摽後釋
釋中有八由違害緣苦受生起名違害苦。】

論隨逐苦
中至名隨逐苦。」
【演曰八苦受隨逐門文分三段先標
次辯後惣結之辯中有九且如內身因緣所生理有生
老病死敗壞及滅盡法之所隨逐至時皆苦名壞盡
苦。】

論一切種苦中至一切種苦。」
【演曰九一切種類門
文分三段一標二釋三惣結之釋中十苦分之為二初五
五樂所對治後五違緣逼𢙉故苦對樂分別如應當知
結文可悉。】

論前五十五至修習圓滿。」
【演曰三惣結釋
[017-0527a]
悲所緣境百一十苦計筭可知。】

論又諸菩薩至發起
大悲。」
【演曰二辯大悲文分為二一彰大悲境二明大悲
心初中有三標徵及列此初標也。】

論何等名為至麤
重苦。」
【演曰徵及列也初之八種前增門中而巳分別後
之十一後離門中亦巳辯明此等相增故以摽之餘非
猛盛故不說之。】

論由四緣故至如來清淨。」
【演曰二明
大悲心文分為二先標後釋釋中有四一緣甚細微變
易身苦二長時熏習三祇修故三猛利意棄捨身命
濟有情故四最極清淨因果二中皆到極故。】

論又
諸菩薩至有堪能心。」
【演曰三明悲德文分三段一明
悲勝利二辯悲優劣三建立菩提此初勝利而有八
種一普習悲心二證淨悲意謂入初地三得親厚心四
極愛念心五欲作恩心六無猒倦心七代受苦心八有
[017-0527b]
堪能心。】

論諸聖聲聞至極大苦蘊。」
【演曰二辯悲
優劣。】

論菩薩如是至悲所建立。」
【演曰三建立菩提
文分為二初明六度悲之所生後辯菩提悲所建立
菩薩之行實謂無邊悲濟為先故獨標舉。】

論如前
所說至一切大苦。」
【演曰第二大段惣明勝利文中有二
先惣歎德後別顯示四種勝利一得法樂住二攝受
資糧三菩提堅固四堪能忍受。】


「菩提品第十七。」
【演曰大文第二而有兩品通明諸行前
來巳明四無量等今當第二辯菩提品品中所明十五
門義一一皆是菩提行分故品題云菩提分也。】

論云何
菩薩菩提分法。」
【演曰判釋品中文分為二先徵後釋
此初也。】

論嗢拕南曰至嗢拕南四。」
【演曰後釋之中文
分為二初頌標舉後別釋之此頌標中義分十五一明
慚愧二堅固性三心無猒四善知論五明世智六辯正依
[017-0528a]
七無礙解八辯資糧九菩提分十明止觀十一巧便十二
惣持十三正願十四三摩地十五嗢拕南。】

論云何名
為菩薩慙愧。」
【演曰後別釋中如標所明十五門釋
一辯生慚愧門文分為二先問後荅此初也。】

論當知
慚愧至二者依處。」
【演曰後荅分二初惣標列後別釋
之此初摽列有二也。】

論言自性者至慚愧自性。」
【演曰
後別釋中文分為二初明自性後明依處此初文三
牒釋及結謂慚愧相而有二種一者別相二者通相崇
重賢善輕拒暴惡如次名為慚愧別相羞耻過惡是二
通相今隱別相而不開顯舉其通相以明二者為對自
他羞耻過增而偏說故具如唯識廣明相也。】

論言依
處者至慚愧依處。」
【演曰後明依處分之為三謂牒釋
結釋中有四一於所作善不隨順立而起羞耻二於不
[017-0528b]
應作不善法中雖隨順作而懷耻意三覆自作罪而
懷羞耻四於自所生惡作等者謂由第三作惡巳悔
悔巳復作後作依前作故名有依於此有依而起悔愧名
為依處結文可知。】

論云何菩薩堅力持性。」
【演曰二堅
持自性門文分為二先徵後釋此初也。】

論當知此性
至二者依處。」
【演曰後釋之中文分為二先惣摽列後別
解之此初也。】

論言自性者持性自性。」
【演曰後別解中文
分為二先明自性後明依處初中有三謂牒釋結釋有
六句禁制等四辯堅力用性勇等二顯堅力性性勇謂
勤思擇謂慧勤慧二種為堅力性故唯識云後五波羅
皆慧為性對異論等必慧能故持即力用能持自行
不為他動是為持也。】

論如是菩薩至性依處。」
【演曰後
明依處文分三段謂牒釋結釋中有五謂大苦等是
持力性所依境界名所依處。】

論云何菩薩心無猒倦。」
[017-0529a]


【演曰三心無猒倦門文分為二初徵後釋此初也。】

論當
知菩薩至故無猒倦。」
【演曰後釋分二初標後辯辯中
有五初二辯體後三辯因辯因三者一謂勤精進二為成
妙慧三懷悲濟心由此三因故無倦也。】

論云何菩薩善
知諸論。」
【演曰四善知異論門文分為二先徵後釋此初
也。】

論謂諸菩薩至無有顛倒。」
【演曰後釋分二釋及
結也釋中有四一於五明下明初聞慧二即於如下辯
生思慧三如是知下彰無忘失四又為了下辯其成熟
成熟聞思轉增勝妙非於異論而起進修故於修慧
而不開顯。】

論云何菩薩善知世間。」
【演曰五善了世間
門文分為二先徵後釋此初也。】

論謂諸菩薩至不
如實知。」
【演曰後釋之中文分為二一各別釋二惣
結之釋中有二一辯知世間二辯隨世轉初中分二一各
別釋二惣結前別中有四一了世有情二了知器界三了
[017-0529b]
世因果四知世假名初中有三一略解釋二廣分別
三惣結之此初也謂知世閒嶮難愚闇先摽後釋文
顯可知。】

論又諸菩薩至濁世滅時。」
【演曰二廣分別
文分三段初標次列後隨標釋此初標舉知有濁時
及清時也。】

論謂依五濁至五者劫濁。」
【演曰次列名也
濁謂混濁可猒汙義謂惡有情及壽短等深可猒
汙立以濁名。】

論如於今時至名壽濁。」
【演曰後別釋
中文分為五一明壽濁二有情濁三煩𢙉濁四明見
濁五明劫濁此壽濁也壽謂命根阿賴耶識見分種
子任持色心不斷功能為命根體人命短促不過百年
不同增時故名為濁餘准此知。】

論如於今時至名有
情濁。」
【演曰二有情濁言不識父母沙門以不信為性
若婆羅門以憍𢢔為體不畏今後世罪以無明為體
[017-0530a]
不修惠施等以慳及懈怠為體即以六法為有情濁
體謂不信憍𢢔無明慳懈怠也若同時五蘊者通五
蘊為體作義利者利有情也作所作者作善事也。】


「論如於今時至名煩𢙉濁。」
【演曰三煩𢙉濁謂除見
及前六餘貪及謟誑為此濁體以因貪等發生無量
邪惡法故。】

論如於今時至是名見濁。」
【演曰四明見濁
體即五見看下文意異取內道妄見即不正知。】


如於今時至是名刼濁。」
【演曰五明刼濁於滅刼中如
次人壽三十二十十嵗之時三灾正起今將漸近名為
趣入飢病如次二觸為體眷属同時五蘊為性刀兵殺
業行蘊中思及業同時五蘊為性也。】

論是名菩薩至
有情世間。」
【演曰三惣結之問於何界具斯五濁荅欲
界人中贍部減刼故此文云如於今時昔時不尒明唯南
[017-0530b]
洲有餘問荅如順正理三十二辯。】

論又諸菩薩至差
別而知。」
【演曰二了知器界成住壞空各二十刼舉知
成壞影顯住空皆亦知也。】

論又諸菩薩至皆如實
知。」
【演曰三了世因果文有八句分之為三初之三句辯
世生滅次之二句明世趣行後之三句辯過出離初三
句中初句苦諦次句集諦後句滅諦次句趣行中初
句集諦後句道諦後出離中愛味苦諦過患集諦
出離滅諦影彰道諦趣出離行亦名出離思可知之。】


「論又諸菩薩至成士夫身唯有尒所假名人性。」
【演
曰四知世假名了無我義文中分二一觀無我想
二辯假所因此初也知三界假合所成離六根四大之
餘實無可得名假人也。】

論於中所有至此唯有想。」


【演曰二辯所因文分為二初明想假後明言假此初也
妄作有情及我等想離想之外無實有情名想假
[017-0531a]
也。】

論於中所有至自号言說。」
【演曰後明言假文三一惣
略釋二別解之三揔結之此初也謂外所執我見等言亦
皆虛妄離言之外無實能見言亦皆假也。】

論於中
所有至世俗言說。」
【演曰後別解之文易可悉。】

論菩薩
於此皆如實知。」
【演曰後惣結之。】

論由諸菩薩至善
知世間。」
【演曰後惣結前四種義也四義以文配前可悉。】


「論復次菩薩至令心退沒。」
【演曰二辯隨世轉文分為二
先辯後結辯中有二一明護他心二彰自勝行初中有
二一明勸敬二明隨順初文有二一隨根敬勸二不生
輕薎此初分三一於勝者修和敬業二於等者談論
語言三於卑者勸修勝德格量者蒼頡篇云量度也。】


「論知有希求至不[篾-戍+冗-几+伐]退榮。」
【演曰二不生輕[篾-戍+冗-几+伐]見求財
法皆隨意願不生輕[篾-戍+冗-几+伐]令耻退還益諸有情不捨悲
[017-0531b]
故。】

論於是一切至無不隨順。」
【演曰二明隨順文分三
叚一惣明攝受二別明依怙三顯能含忍此初有三一於
劣等勝三類情中慰問修施二不生憍慠三起隨順心。】


「論若識不識至無怨無隟。」
【演曰二別明依怙文復分三
一等為善友二普作依持三稱理宣說此為友也。】


於無依怙至住不安樂。」
【演曰二普作依持。】

論若有因
緣至不[后-口+十]其諱。」
【演曰三稱理宣說。】

論若復為他至不
譴於他。」
【演曰三顯能含忍譴者廣雅云怒也訶也。】


「論其心安靜至起必審詳。」
【演曰二彰自勝行文分為
四一心無躁擾二離諸垢業三具修正行四如法治世此初
也心無躁故所起三業而能沉審及安詳也。】

論普能遠
離至契經中說。」
【演曰二離諸垢業文中有四一離垢
業二隱六方三遠惡友四攝善友初離垢業有十四者
長阿含經第十四說垢業別分為三結行有四處行有
[017-0532a]
四損財有六結行四者佛告長者子云四結行者謂殺
盜[婬-壬+工/山]妄四處行者謂欲恚怖癡損財六者一謂耽酒二
者愽戲三者放逸四耽伎樂五隨惡友六多懈怠是
謂十四二隱六方者即彼經云善生積世傳禮六方問
佛有不佛荅言有與汝不同父母為東方師長為南方
妻子為西方親友為北方僕使為下方沙門為上方三
遠四惡友者即彼經云一者畏伏二者美言三者敬順四
者惡友四攝四善友者又彼經云一止非友二慈愍友三
利人友四同事友尸佉絡迦者唐云頂髻持頂上持髻
名頂髻持復言善生是別名也。】

論或為現法至非為
不善。」
【演曰三具修正行文顯可知。】

論若為帝王至問
荅不知。」
【演曰四如法治世文中有二為帝王等依俗
治也若御眾等依真化也成八語者顯化德也。】

論菩
[017-0532b]
薩成就至皆如實知。」
【演曰後惣結前所明義也。】


「論是故名為善知世間。」
【演曰二惣結之。】


論卷第四十五



「論云何菩薩修正四依。」
【演曰六修正四依門文分三段
一徵二釋三結勝利此初也。】

論謂諸菩薩至恭敬聽
受。」
【演曰二釋之中文分為四一明依義二明依理三依
了義四依於智此初依義不依文也義若真正常流
之言亦以頂受義有乖角縱有詞飾亦不依從不能
令得世出世故。】

論又諸菩薩至以理為依。」
【演曰二明
依理不依於人文分為二一者正辯二非易奪初中有
二一彰依理二不依人此依理也理謂道理外道言教
無明所起名為闇說如來正教大智所生名為大說了
知此巳捨妄歸真名依正理。】

論不由𦒿長至補特伽
羅。」
【演曰二辯不依人文中有二先辯後結何故不依佛
[017-0533a]
僧人耶荅魔等能變為佛僧故如為遷至說第五諦
故人叵依。】

論如是菩薩至他緣匪𡙸。」
【演曰二辯非易
𡙸由理為依物莫傾動即彼遷至不說魔化斯之謂也。】


「論又諸菩薩至非不了義。」
【演曰三依了義不依不了文
分為二先摽後辯此初也約人所明從初發心至資糧滿
名植正信起信之初多外門轉但有植者無淨等稱至
加行位而依內門能伏諸惑得清淨名見道巳後得不
壞信名為證淨。】

論了義經典至不可引𡙸。」
【演曰後辯
分二先明依了後明不了此依了也由依了義不可引
𡙸故令依之。】

論何以故。」
【演曰後明不了文分為二先
徵後釋此初徵云有何所以不依不了。】

論以佛所說至
猶可引𡙸。」
【演曰後釋本性義者法本性也佛隨所冝
於此本性或說為有或說皆空或讚修成或毀非益
[017-0533b]
或即說言逆害於父母王及二多聞誅國及隨行是人
說清淨等所說義未盡皆名不了。】

論又諸菩薩至
見為真實。」
【演曰四明依智不依於識文分為二先明依
智後明得益初中復二先明智識真非真實二彰智
識所了不同初中復二一明智真實二明識非實此初
明智是真實也真證智者修慧等也。】

論非於聞思至
非真證智。」
【演曰二明識非實聞思俱心雖識法義
未能决斷但與識名不同於修能擇是非名為智也。】


「論是諸菩薩至所能了達。」
【演曰二彰智識所了不同
如文可悉。】

論如實知巳至終不誹毀。」
【演曰後明得益
文易可知。】

論是名菩薩修正四依。」
【演曰三結勝利文
分為二初結四依後彰勝利初中復二先結後顯此結
也。】

論依正四依至真實證智。」
【演曰後顯四量所說義
者初依義也言正理者二依理也言大師者三了義也
[017-0534a]
佛所說者是了義故舉人顯也修所成等第四依也。】


又諸菩薩至無有迷惑。」
【演曰後彰勝利文中有四一發
勤精進二正生加行三開示正道四無有迷惑。】

論云何
菩薩至四無礙解。」
【演曰七四無礙解門文分為二初問
後荅此初問也。】

論謂諸菩薩至法無礙解。」
【演曰後
荅分二一別明無礙二惣彰勝利初中有四一法無礙解
二義無礙解三詞無礙解四辯無礙解此法無礙文中
有二初境後心謂於境中一切法教一切異門曲宣分
別名句差別盡所有性一切事相俗諦法也如所有
性一切理法真諦法也修慧了時無有滯礙名法無
礙解揀異聞思名修慧也散位聞思未通達故。】

論又
諸菩薩至義無礙解。」
【演曰二義無礙解文中有二初
境後心謂於境中一切義法一切異相者謂世及出世
[017-0534b]
色心等異真俗有無盡所有等依修所成無漏勝智達
諸義時無有滯礙名無礙解。】

論又諸菩薩至詞無礙
解。」
【演曰三詞無礙解一切法者即彼真俗所訓釋法
言釋詞者能訓釋詞詞謂言音應彼諸方訓釋言
音詞句差別名之為詞詞即所緣從境為名名詞無
礙解餘同前也。】

論又諸菩薩至辯無礙解。」
【演曰四辯無
礙解文中有二先境後心境中又二法及人也以一切法
對一切根談說真俗盡所有等智無滯礙名辯無礙解。】


「論若諸菩薩至非處善巧。」
【演曰後惣彰勝利文分為
二一獲五善巧二得自他利此初也。】

論菩薩由此至無
倒開示。」
【演曰二得自他利上謂過上此無礙上更無有
法自現正覺為他開示故知二利皆由四行方建立
故。】

論云何菩薩菩提資糧。」
【演曰八覺行資糧門文
分為二先問後荅此初也。】

論當知如是至應知其相。」
[017-0535a]


【演曰後荅文分為二一明福智行二辯三品修此初福智
前巳數明。】

論又此福德至應知名上。」
【演曰二辯三品
修地位既殊修亦別也。】

論云何菩薩至精勤修習。」
【演
曰九菩提分法門文分為二先徵後釋此初也。】

論謂諸
菩薩至而不作證。」
【演曰後釋分二一辯修起因二明
解通達此初起因揀異小也菩薩為伏二乘者𢢔及修
遍智所以習之非將究竟故不為證釋迦菩薩菩提
樹下三十四心成正覺者示同小聖非是大乘成報佛
時用此行也。】

論是諸菩薩至皆如實知。」
【演曰二明
解通達文分為二初惣標列後別解之此初也。】

論於
聲聞乘至一切應知。」
【演曰後別解中文分為二先辯
聲聞後明菩薩此辯聲聞修覺分者如前巳明故不
重辯。】

論云何菩薩至如實了知。」
【演曰後明菩薩文
[017-0535b]
分為二先問後荅此初也。】

論謂諸菩薩至如實了知。」


【演曰後荅之中文分為二一明念住二明諦法初中有二
一別明身住二惣例於餘初中又二一依勝義二依俗理
初中復二先辯後結此辯念觀不觀於身有及無性但
觀勝義離言法性為修身觀。】

論當知名依至修習念
住。」
【演曰後結可知。】

論若諸菩薩至修習念住。」
【演曰
二依俗理辯修身觀文分為二初辯後結辯中隨順無
量理者隨順俗理觀身內外種種不淨名無量也。】


如於其身至當知亦尒。」
【演曰二惣例於餘受心及法根
力勤足覺支道支亦依勝義及俗諦理為所修也。】


如是菩薩至緣諦修習。」
【演曰二明諦法文分為二先
真後俗初中復二釋及結也釋中又二一不分別四諦
差別二者了知四諦真性謂於身等都不分別苦集
等者加行智中取真如境雖尋於四而不差別名勝
[017-0536a]
義觀又即於下離言性中非安立諦正智觀也結文
可知。】

論若諸菩薩至緣諦修習。」
【演曰後俗諦也謂
依四諦觀身念住及根力等無量相等當知是俗諦說
也以作因果染淨相故。】

論此中菩薩至當知名觀。」
【演曰
十止觀修證門文分三段初惣略釋次別分別後惣結
之此初也定能攝心定諸動亂名無分別專注一想名
之為止舉用以彰定體性也慧能觀察真勝義理及
能安立俗諦法門說名為觀。】

論此中菩薩至當知名
止。」
【演曰次別分別文分為二先明止後辯觀初中有三
初標次釋後結勝利此初標舉有四行也。】

論一勝義
世俗智前行。」
【演曰次釋分四一辯前行二明智果三
無功用四趣實性此初也本後二智名勝義世俗定能
引發名曰前行。】

論二勝義世俗智果。」
【演曰二明智果
[017-0536b]
聞思所生名智果也。】

論三普於一切至無功用轉。」
【演
曰三無功用無漏正智俱時之定能離戲論名無功用
轉轉猶起也。】

論四即於如是至一味實性。」
【演曰四趣
實性謂由加行相應定體無分別故遂能趣向真證
所證平等如性名趣實性。】

論由此四行至智見圓滿。」


【演曰三結勝利。】

論此中菩薩至當知名觀。」
【演曰後辯
觀中文分三段初摽次釋後結勝利此初也。】

論謂即
四行至理趣妙觀。」
【演曰次釋有二先標後辯辯四行
者止道前行為第一離增益執為第二離損減執為
第三及隨順下為第四止道前行者加行智名道相
應定名止聞思觀品能引名二前行。】

論由此四行至
智見圓滿。」
【演曰三結勝利。】

論是名略說菩薩止觀。」


【演曰後惣結之。】

論云何菩薩方便善巧。」
【演曰十一方
便善巧門文分為三先徵次辯後惣結之此初也。】

論當
[017-0537a]
知略說至亦有六種。」
【演曰次辯之中文分為二先標後
釋此先標有十二也。】

論云何依內至方便善巧。」
【演曰
後釋之中文分為二先明內行後明外行初中有三謂
徵釋結釋中有六一悲心[厂@既-旡-日+口*頁]戀深念眾生心二遍知諸
行猒離有為心三欣樂妙智求菩提心四不捨生死懷
悲濟心五心無染著無我所心六熾然精進無懈怠心
問內證佛法即自利行云何得言[厂@既-旡-日+口*頁]有情等荅[厂@既-旡-日+口*頁]有
情等者顯有悲心具悲智二方為自行若不然者何
名大行自熏習耶結文可悉。】

論云何依外至方便善
巧。」
【演曰後明外行成熟有情文中有二先徵後釋此初
也。】

論一者菩薩至令得解脫。」
【演曰後釋之中文分為
二初列後辯此列方便有六名也。】

論云何菩薩至感無
量果。」
【演曰後辯之中文分三段一彰第一二明第二三
[017-0537b]
釋後四此初復二先問後荅此初問也。】

論謂諸菩薩
至感無量果。」
【演曰後荅如文。】

論云何菩薩至無量善
根。」
【演曰二明第二文分三段初徵次釋後惣結之此初
也。】

論謂諸菩薩至况其相續。」
【演曰次釋之中文有
十二類別不同復分為二初之四種勸人捨邪而歸於
正後八自行勸物同修此初四種文即為四一令捨邪
戒學正尸羅二令捨苦行入其中道三令捨邪求說
真靜慮四勸捨邪呪習真法教真法教中復分為二
初勸受持後令生信吠地迦者此云明呪。】

論又諸菩薩
至作此修習。」
【演曰後八自行勸物同修文即為八一明
供養二修六念三行禮敬四生隨喜五興大願六悔諸非
七現神通八生四等。】

論如是菩薩至諸勝妙果。」
【演曰
後惣結也問後六成他何兼自行荅修自行者只為
成他如四攝中同事行等自若不修物焉從習。】

論云
[017-0538a]
何菩薩至令得解脫。」
【演曰三釋後四文分為二先問
後荅此先合問四種行也。】

論謂諸菩薩至方便善
巧。」
【演曰後荅文分為四一標二列三釋四結此初二也
問六行成四為通別耶荅惣以六行通成四法非要
次第而別配之故下結云由六成四不言別也。】

論云何
菩薩至方便善巧。」
【演曰三釋之中文分為六一隨順
會通二共立要契三異分意樂四逼迫所生五施恩
報恩六究竟清淨初中有三先徵次釋後惣結之此初
也。】

論謂諸菩薩至於法起樂。」
【演曰次釋分二初明隨順
後顯會通初中又二先明隨樂後宣正法初中有五一
現輭身語二近施隨轉近謂親近轉謂順也隨順物
情名施隨轉三除彼恚𢙉四令生愛敬五於法起樂。】


「論然後為其宣說正法。」
【演曰後宣正法文中有二初
[017-0538b]
標後說此初標舉隨根所說利鈍不同所宣正法淺
深亦異。】

論所說正法至堪任難擊。」
【演曰後說分
三一明法契根二辯調伏法三明漸誘進此初契中
復有八種一順物冝二令易解三謂應時四須漸次
五無倒說六引義利七有堪任八難擊動難破壞也。】


「論於彼有情至皆悉調伏。」
【演曰二辯調伏法謂自
及他欲於有情作調伏事及欲廣行饒益事中最殊
勝者莫過為現神通記心教誡輪也通等如次神通
記心教誡輪故。】

論若引義利至施其問難。」
【演曰三明
漸誘進文中又二一順冝廣略二漸進開陳此初也謂
隨所樂開合應冝不得依文定廣定略故有教云極廣
令智退極略智不生故我處中說莊嚴義文故。】


彼既於法至令修利行。」
【演曰二漸進開陳文中有
二一進開法義二進習定門隨樂勸修皆名利行。】
[017-0539a]


「論若諸有情至密意義趣。」
【演曰後顯會通文分為二
一彰彼迷意二辯為會通初中有三一辯所迷經二明所
愚法三怖心起謗此初也謂聞破相空教大乘不解如
來密意宣說遍計之性法我為空便於言中依文取
義而生毀謗名迷經也。】

論於此經中至皆如幻夢。」


【演曰二明所愚法文中有五一無自性二無有事三無生
滅四等虛空五如幻夢意亦同前。】

論彼聞是巳至言
非佛說。」
【演曰三怖心起謗謂佛滅後諸小乘云九部
之法是佛所宣大乘契經是魔所說若非魔者何說
諸法一切皆空法既皆空何有斷除故知是妄非是
佛言諸有智人不應隨順。】

論菩薩至攝彼有情。」
【演
曰二辯會通文分為二先標會意後明正會此標會意
令正解生攝益情也。】

論菩薩如是至皆無自性。」
【演
曰後明正會文中有五一會無性二會無事三會生滅
四會如空五會幻夢此初會經無自性者而經不說一
[017-0539b]
切諸法三性都無但言遍計法我自性都無有故名無
自性。】

論雖有一切至皆無有事。」
【演曰二會無事言
雖有者有依圓也言依止等顯有所以由依依圓言說
方轉若無所詮能詮詮何而得生起言然彼等顯所
無事據第一義諸法離言言不迨法今者說彼言所
詮法而無體事非說離言體事亦無。】

論一切諸法至
無生無滅。」
【演曰三會生滅言自性者即初遍計所執
自性及次第二可說自性性既體無誰生誰滅。】

論譬
如空中至屈申等事。」
【演曰四會如空文分三叚初
喻次合後惣結之喻中有二一容受色業喻二離色
相彰喻此初有二先摽後釋情與非情悉名為色若
往來等說為色業真如如空依他遍計如色色業空
[017-0540a]
能含色及業往來真如容受有及無也。】

論若於尒
時至其相顯現。」
【演曰二離色相彰喻由有色故障
礙於空色相遣時空相自現依他遍計實障圓成
染妄除時真亦自現。】

論如是即於至似色業轉。」


【演曰次合分二一合容受色業喻二合離色相彰喻初
復有二一合有色二合容受此初也離言說事名似
虛空言說分別及隨戲論名似色業。】

論又即如是至
之所容受。」
【演曰二合容受謂於真如離言說中強起
名言及邪分別并戲論事一如於空皆悉含容名所
容受。】

論若時菩薩至隨戲論著。」
【演曰二合離色
相彰喻文分為二初合離色後合相彰此離色也除
染依他所言說事遣彼遍計妄分別心名離色也。】


「論尒時菩薩至應更尋求。」
【演曰後合相彰初地巳
證得離言真法性時染妄皆除猶若虛空色業盡
[017-0540b]
時名相顯現。】

論是故宣說至皆等虛空。」
【演曰後惣
結之。】

論又如幻夢至都無所有。」
【演曰五會幻夢文
中有三初喻次合後惣結之此初也謂如幻者結繫手
巾為兔等時非如實兔顯現是有亦非兔質巾等皆
無今者依他因緣而生非如遍計𡨋性等生顯現是
有亦非業感心色皆無離有離無名如幻也夢等准知。】


「論如是諸法至都無所有。」
【演曰次合分二先合非有
後明無二此初也如是依他從緣生故非如愚夫執從
自然神我等有亦非一切業之所感蘊等皆無勝
義道理說為有故。】

論由此方便至其性無二。」
【演曰後
明無二非有非無名為無二。】

論是故宣說至皆如幻
夢。」
【演曰後惣結之。】

論如是菩薩至如是開示。」
【演
曰後惣結中文分為二一辯能開示二結順會通初中
[017-0541a]
又二一辯所知二明開示不取少分者不取遍計不捨
少分者不捨依圓不作損減不撥為空不作增益不
執為有不失中道名無失壞依圓實有遍計實無
稱其所知如理為說名善開示。】

論當知是名至方便
善巧。」
【演曰二結順會通。】

論云何至方便善巧。」
【演曰
二共立要契分之為三一徵二釋三惣結之此初徵也。】


「論謂諸菩薩至令得安樂。」
【演曰二釋之中文分為二初
明立契二辯奉行初中有六一求資什類二求田等類
三求拔苦類四求脫怖類五求會離類六求愈疾類
對斯六類各立契約彼若依從方行濟救名立要契闤
闠者說文云市門也撾珍𦬔反者聲類云捶也捶拙靡反
者說文云以杖擊也。】

論彼諸有情至遂其所願。」


【演曰二辯奉行人能從命依契奉行菩薩不違皆隨
給與。】

論當知是名至方便善巧。」
【演曰三惣結也。】

論云
[017-0541b]
何至方便善巧。」
【演曰三異分意樂文分三段一徵二釋
三惣結之此初也外似相違內懷攝益意與外異名
異分意。】

論謂諸菩薩至權時棄捨。」
【演曰二釋之中
文分為二一明現分意二彰異分意初中有二一辯有
求二辯無求此於有求現於異分見不依行皆不施
與何以然者為益彼徒免虛受故希後斷修再思過
故不行與者彼無愧心過轉增故。】

論若諸有情至
非損意樂。」
【演曰二辯無求現異分意文顯可知。】

論如
是菩薩至漸修諸善。」
【演曰二彰異分意意令有情
起修斷故。】

論是故菩薩至方便善巧。」
【演曰三惣結
也。】

論云何菩薩至方便善巧。」
【演曰四逼迫所生文分
三段謂徵釋結此初徵也。】

論謂諸菩薩至常令伺
察。」
【演曰次釋分二先明逼迫後明逼意此初也。】

論由
[017-0542a]
是因故至強逼令修。」
【演曰後明逼意意令有情起
斷修故。】

論是故名為至方便善巧。」
【演曰後惣結之。】


「論云何菩薩至方便善巧。」
【演曰五施恩報恩文分三
叚一徵二釋三惣結之此初也。】

論謂諸菩薩至大報
恩德。」
【演曰二釋文二初知恩欲報二勸令修善。】

論菩
薩至方便善巧。」
【演曰三惣結中文復為二初結報恩
後彰勸意。】

論云何菩薩至方便善巧。」
【演曰六究竟
清淨文分三段一徵二釋三惣結之此初也。】

論謂諸菩
薩至制立學處。」
【演曰二釋之中其相有七一徃生知足
相二降入母胎相三清淨出家相四難行苦行相五自
證菩提相六梵天請說相七正轉法輪相與諸八相名
數不同略彰清淨文不具也。】

論是名菩薩至究竟清
淨。」
【演曰三惣結也。】

論如是菩薩至若過若增。」
【演曰
[017-0542b]
第三合釋後四之中第四結也。】

論是名菩薩方便善
巧。」
【演曰第三惣結。】

論云何菩薩妙陁羅尼。」
【演曰
十二妙善惣持門文中有二初問後荅此初也陁羅
尼者譯云惣持。】

論當知如是至忍陁羅尼。」
【演曰後
荅文中分二一辯四惣持二辯得所因初中分二先惣
標列後別解之此初也。】

論云何菩薩至法陁羅尼。」


【演曰後別解中文分為四一法二義三呪四忍此法之
中文復有三謂徵釋結法謂能詮名句文等持謂任
持體即念慧從境得名名法力持。】

論云何菩薩至
義陁羅尼。」
【演曰二辯義持文分三叚徵釋及結言如
前者體同法持此差別者顯境有異以詮義故亦從
境名名義持也。】

論云何菩薩至呪陁羅尼。」
【演曰三辯
呪持文分三叚一徵二釋三結呪持持體即定以禪定
力加被諸呪令有神驗從境得名名呪持也。】

論云何
[017-0543a]
菩薩至忍陁羅尼。」
【演曰四辯忍持文分三叚初徵次
釋後惣結之此初徵也。】

論謂諸菩薩至具足妙慧。」


【演曰次釋之中文分為二一辯能持德二明所得忍
初中有二一示方便二明修相初中又二一明方便智
二示方便處此初也謂此妙慧與方便有不由功用
名曰自然能引忍持名為因行問此忍持者其體是
何荅依頓悟者所得忍體有漏勝慧能得即是陁羅
尼中呪名句也修四善根位所得勝忍名之為忍由陁
羅尼所引發故陁羅尼者是名能得如此文云得此
忍故不久當得淨勝意樂若據後起勝位所論亦通
十地及無漏也今據初修故在地前及無漏言也。】


獨處空閑至多𥧝。」
【演曰二示方便處文有九句一處
空閑二無言說三無有物顯無資什四見路行彰無
[017-0543b]
夜徃五食知量六無雜食食無醒穢七食一類離貪多
種八常靜慮思習惣持九少睡眠顯修𥧝觀。】

論於
佛所說至佛諦思惟。」
【演曰二明修相文分三段初標思
法次舉所思後彰思察此初令於忍章句中而思察
也。】

論其呪詞曰至莎訶。」
【演曰次舉所思忍章句也。】


「論即於如是至餘義可求。」
【演曰後彰思察文分為
二初思惟呪後類思餘此初有二一通達有義二了法
自性都無義者了彼呪上諸計所執而皆無故名都
無義是圓成實者顯所了呪是圓成性唯無義者即
圓成實知此章句體唯成實計執所無了名無義成
實法外無勝可求名過不求能妙通達名能得也。】


「論由於此義至菩薩勝忍。」
【演曰二明所得忍文中有
二先辯地前後明地上此明地前有漏忍也。】

論得此
忍故至淨勝意樂。」
【演曰後明地上無漏忍也此無漏
[017-0544a]
忍入地必得故舉地明顯有漏忍因能起故云得此
不久當得。】

論巳依上品至勝忍而轉。」
【演曰後結分
二一結前所明二明定不定初中有二一結勝解忍二結
菩薩忍此初也巳依初修辯所得者故在地前勝忍
而說登地已去義准而知故不明也。】

論當知是名至忍
陁羅尼。」
【演曰二結菩薩忍。】

論此中菩薩至即如是
得。」
【演曰二明定不定文分為二初辯前三後明第四
初中復二先彰法義後例呪持言所得者得前二也
從此巳下者從此初地巳下即地前也謂入初地所得
法義悉皆决定不同地前巳下所得而不定也前二既
尒第三義同故名亦尒。】

論若諸菩薩至深心愛樂。」


【演曰二辯得所因文分三叚初摽次徵後別釋之釋中
有四文顯可知。】

論云何菩薩所修正願。」
【演曰十三所
[017-0544b]
修正願門文分為二先問後荅此初也。】

論當知此願
至五者大願。」
【演曰後荅分二初惣摽列後別解之此
初也。】

論若諸菩薩至名發心願。」
【演曰後別解中文
分為五一辯發心二辯受生三所行願四明正願五彰
大願此初心也謂於大果發證願心名發心願。】

論若
諸菩薩至名受生願。」
【演曰二辯受生願生人天善趣
中化名受生願問何不隨順生惡趣荅謂於人天有所
識知堪能修斷故生饒益惡趣不尒故不生之生無益
故故顯揚十六頌云極慼非惡趣極欣非上二唯欲界
人天佛出世現觀。】

論若諸菩薩至名所行願。」
【演曰
三所行願於所應行先起其願名所行願。】

論若諸菩
薩至是名正願。」
【演曰四明正願願攝眾善及諸功德
揀異於耶名正願也。】

論菩薩大願至此復十種。」
【演曰
五彰大願文分為二先標後釋此先標舉願所出處
[017-0545a]
及數名也。】

論若諸菩薩至第一大願。」
【演曰後釋之
中文分為十一供養願願供養故。】

論若諸菩薩至第
二正願。」
【演曰二攝法願文中有三二願攝受正法令自
及他具修證故二願防護防護修行勿今惡魔有毀
壞故三願傳持傳揚法教持令不斷發生他解名
法眼也。】

論若諸菩薩至第三大願。」
【演曰三成道願
願以八相而成道故。】

論若諸菩薩至第四大願。」
【演
曰四正行願願行正行故正行謂即四依菩薩所行
行也。】

論若諸菩薩至五大願。」
【演曰五利他願。】


若諸菩薩至六大願。」
【演曰六示現願願於法界為物
示現成道化生及變化事。】

論若諸菩薩至七大願。」


【演曰七淨修願願淨修治佛土故。】

論若諸菩薩至八
大願。」
【演曰八同趣願願同一意入大乘故。】

論若諸菩
[017-0545b]
薩至九大願。」
【演曰九無倒願願於一切行不虛棄。】


「論若諸菩薩至十大願。」
【演曰十悕證願願證菩提故
此十大願如十地經四十七論一一具明應對明也。】


云何菩薩空三摩地。」
【演曰十四三摩地義門文分
為二先徵後辯此初也。】

論謂諸菩薩至三摩地。」


【演曰後辯之中文分為二一辯等持二明修學初中
有二一彰三觀二明增減初中有三一明空觀二明無
願三彰無相此初也一切事者依他事也遠離等者
離計所執法說為空也謂於空中觀蘊色心自性
離言空無所得名空三摩地。】

論云何菩薩至無願
三摩地。」
【演曰二明無願文中有二初問後荅謂觀依
他離言性中不願更生煩𢙉苦果及染汙失名無願
定。】

論云何菩薩至無相三摩地。」
【演曰三彰無相文分
為二先徵後辯觀圓成上因事所生分別戲論眾相
[017-0546a]
都盡名無相觀。】

論問何故至無過無增。」
【演曰二明
增減文中有二先徵後釋此先徵也。】

論荅法有二種
至名為非有。」
【演曰後釋之中文分為二一辯法有無
二彰無增減此初也。】

論於有為中至空三摩地。」


【演曰二彰無增減謂法有三故為三觀離三無體故
不開之。】

論如是菩薩至如實了知。」
【演曰二明修學
文中有二初勸大乘後令小習此初也謂勸大乘勤修
三觀於餘小行亦應了知。】

論謂於其中至及圓滿
證。」
【演曰後令小習大小雖異三觀義齊故令小乘
亦以修習。】


論卷第四十六 菩提分品第十七之三



「論復有四種至清淨故說。」
【演曰十五嗢拕南義門文
分為二初辯體相後明修習初中有四一標二徵三列
四釋此初標舉佛說意也。】

論何等為四至法嗢拕南。」
[017-0546b]


【演曰二徵三列。】

論諸佛菩薩至嗢拕南。」
【演曰四釋名
義義有三別一名相應為說無常及苦等四如次與彼
有為等法理相順故名曰相應即以相應名嗢拕南
二名寂靜寂靜之義名嗢拕南三名行迹迹謂足迹是
能行者之所徃處名行迹色頂天上十地受報名曰大
生非想最高名第一有依斯四行能趣能出名行迹
也亦云集施集諸法義施有情故曩者爾雅云久也。】


「論云何菩薩至皆是無常。」
【演曰後明修習文分為四一
觀無常二觀其苦三觀無我四觀涅槃初中有三一徵
二釋三惣結之此初也。】

論謂諸菩薩至故名無常。」


【演曰二釋分二一遍計無常二依他無常此遍計也言
說性者遍計性也性常無故名曰無常。】

論又即觀彼
至故名無常。」
【演曰二依他無常文分為二初惣後別此
[017-0547a]
惣釋中離言事者依他起也言詮不及名曰離言如
呼火時不得性故由不了知真實無為圓成性故迷真
起妄生滅遂生生滅生時名無常故。】

論又諸菩薩至
而無自性。」
【演曰後別釋中文分為二初觀三世生死
無常後觀四相𠛴那生滅初中有三先明過去因果巳無
次彰現在有果無因後辯未來有因無果三世因果有
無不定皆是生滅故是無常問大乘因果現在俱有何
乃得言有果無因荅謂依異熟造時受時二別說故
又隨經部因果異時說故。】

論菩薩如是至有為之相。」


【演曰後觀四相𠛴那生滅文分為二初觀四相後破異
宗初中有二一正觀察二依分顯初中有三一觀三世
皆具四相二別分別四相有無三明四相離行無有
此初也謂觀生住異相等中前三表有俱依現立後
一表無故在過去𠛴那後者即過去後也。】

論即於此
[017-0547b]
中至正觀為滅。」
【演曰二別分別四相有無非先行者
後起之法體非前法名非先行即後起法於一𠛴那
義分三種初起名生未壞名住異前名異落入過去
正滅名滅問如前後念自類心法𠛴那生滅何得說
言非先行起荅雖同法體前後有殊况有諸心三
性閒起故後起者必非有於前別異心而更生也問何
故不云能引後果名之為住變壞名異荅若引後果
羅漢後心應不名住不引果故變異名異即異與生
不得同念由斯但云未壞名住異前名異此據兼說無
學後心若除後心亦得說言異前後也故唯識云住別
前後復立異名問滅相至理依何世立荅依二世立
謂滅有二一者將滅謂依現在表法後無名之為滅
據此𠛴那而言具四故唯識云滅表有法後是無二
[017-0548a]
者巳滅謂依過去假立滅相故此文云有為諸行皆
有三種於𠛴那後有第四相故唯識云後一是無故
在過去故此𠛴那而無四也問過去體無云何為依
荅無與無為依因明許故。】

論菩薩觀此至無別有
性。」
【演曰三明四相離行無有依行施設離行體無
不同有宗許為實也。】

論如是四種至有為之相。」


【演曰二依分顯文中有二初依二分後依三分依二分
者依有立生依無辯滅依三分者住異俱有合立第
三若更開之即名四也住異合者顯住有異故合明
也。】

論此中菩薩至生住老滅。」
【演曰二破異宗文分
為二初彰自見後破他非初中分三標徵釋也蘊等
諸行生巳即滅名生等相離蘊等法更無生等故說
生等無實生等。】

論又諸菩薩至不可得者。」
【演曰後
破他非文分為二一者惣推二者別破此惣以理推
[017-0548b]
求生等實不可得。】

論謂若離彼至二者生生。」
【演曰
二者別破文分為二一例法有生破二心境相違破初
中有二一破生相二例破餘初復分二先𤗊後破此𤗊
有宗計實生等有二生者一者行生彼名大生二者生
生彼名小生能生彼行名曰行生復生行生故名生生
依主釋。】

論如是行生至為一為異。」
【演曰後破文二先
徵後破此雙徵云大生小生為一為異。】

論若言一者
至不應道理。」
【演曰後破之中文分為二先破體一後
破體異此破體一云小生若與大生一者計有大生是
實物有即為唐捐所以者何大生生色法離色別有
生小生生大生應亦別有體小生生大生二生即言一
大生生色法與生亦是一故言別有生是實物有即
為唐捐不應道理。】

論若言異者至不應道理。」
【演曰
[017-0549a]
後破體異也非行生生即小生也是行生生即大生也
汝若言大生小生異者即應小生亦似大生應能生色
法大生生色法亦能生小生小生生大生應亦生色法
故小生非行生生能生色法應是大生行生生故
二生異不應道理。】

論如說生相至當知亦尒。」
【演曰二
例破餘文分為二初惣例餘非後別破滅相此初也。】


「論謂若滅法至是實成就。」
【演曰後別破滅相文中有
三一𤗊二破三惣結之此𤗊有宗滅有體也。】

論即應
此滅有生有滅。」
【演曰二破分二初審問定後別破
之此初也。】

論若滅生時至一切皆滅。」
【演曰後別破
中文分為二一難滅生二難滅滅初中有二先法後
喻量云汝一相續一滅生時餘心心所皆應同滅許
以自心等滅相生故如汝入滅定彼不許有第七八識
故無不定揀餘色法云心滅也。】

論若滅滅時至以滅
[017-0549b]
無故。」
【演曰二難滅滅法若滅時本為滅生故滅滅
既滅巳諸行應生無能違故。】

論是故言滅至不應
道理。」
【演曰三惣結之故知法無即名為滅執法之外
別有滅體復有生滅故不應理。】

論又善男子至是
應道理。」
【演曰二心境相違破文中有二初辯相違後
明應理若一切法皆是實者法觀行人不應觀法為
空無我生滅無常不順於境違法相故以空無我既
不違法故知諸法及生滅等皆無自性可順正理心境
相應無違返故。】

論由此行相至皆是無常。」
【演曰三
惣結前無常行也。】

論又諸菩薩至皆悉是苦。」
【演
曰二觀其苦文有三節先舉苦依次列三苦後結皆苦
如文可知。】

論又諸菩薩至皆無有我。」
【演曰三觀無我
文分為三一標二釋三惣結之文可知矣。】

論又諸菩薩
[017-0550a]
至說名涅槃。」
【演曰四觀涅槃文分為二先法後喻法
中有三一者釋名二者辯體三彰位次此釋名也先因
滅者惑業無也後無餘者苦果無也如次顯得有餘無
餘二涅槃也。】

論當知涅槃至究竟滅故。」
【演曰二辯體
性真如體上苦及煩𢙉果因俱亡名體寂靜即以真如
圓滿寂靜以立涅槃即圓寂也。】

論如是未得至如
理作意。」
【演曰三明位次三乘修行未見諦前雖於涅
槃起樂勝解未能修證見諦理後無學位處方證涅
槃因中雖有證獲無為但名擇滅未是涅槃苦集未
除未圓證故大乘初地無住分證有餘無餘亦未得也
况初三果豈能證哉故唯識云二乘無學容有前三唯
我世尊可言具四。】

論譬如王子至長者室內。」
【演曰後
喻况中文分為二一思真起證喻二猒苦求醫喻初中
有二先喻後合喻中有四一創生欣樂喻二漸修圓寂喻
[017-0550b]
三聞實懷疑喻四知真捨妄喻初喻初發心位次二如
次喻資糧加行第四通喻見修無學識巳漸修後圓證
故此初喻中王子長者如次於大乘小乘初發心位有
差別也為前三喻並在凡時未出生死故如內室入見
巳去生死分除故喻遠遊出宮室也以宮室等喻生死
故。】

論王及長者至象想。」
【演曰二漸修圓寂喻文分為
二一父假言陳二子起實想謂四車等如次喻於四涅槃
也故下合云先假作者喻為宣說涅槃麤想。】

論後於
一時至四種車耶。」
【演曰三聞實懷疑喻文亦為二一父
談真實二子懷猶疑至加行位漸勝於前名長大等
雖聞說勝心變相緣妄謂真性。】

論復於後時至追
起羞愧。」
【演曰四知真捨妄喻文分為二一辯真實二
明捨妄問四種涅槃見道未得如何車喻四種涅槃
[017-0551a]
荅但言見道識真四車不云巳得要無學中方能證
入。】

論如是宮室至如實勝解。」
【演曰後合說中文分為
四一合宮室於先生死二合幼子未證聖時三合佛等如
父如王四合涅槃喻車真假與前喻說開合不同義無
異也。】

論又如病者至先病除愈。」
【演曰二猒苦求譬喻
文分為二初喻後合喻中有二一順意常修喻二違情
起猒喻此初也謂有凡夫聲聞菩薩三乘性者隨其
所應有三塗等惑苦未遣為有病者於佛等處學修
人天二乘等行名求順藥因行離苦名病除愈。】

論復
起餘病至良醫所言。」
【演曰二違情起猒喻但喻人天
無姓者也雖除眾難之苦人天復起名後病生設聞
無漏三乘妙法以心愚故無由生信豈修證哉。】

論如
是病者至喻諸如來。」
【演曰後合說中文分為二先合初
喻後合後喻此初也人天菩薩及聲聞乘合前有病
[017-0551b]
希聞藥也。】

論其良藥等至無所稽留。」
【演曰後合後
喻文中有二初合餘藥後合不信初三句中謂上等者
如次人天聲聞大乘三種教也佛說人天三歸五戒十
善等教世間所無名之為上聲聞四諦轉復勝前名
為上勝大乘之教復勝小乘名為上極除此更無有上
法故第二第三二種三句亦准於前如次人天四諦大
乘三種教也但以教法中上深勝極讚有別故分之
為三非是三中義有別故以分三也法教等者一一教
中皆有法教等四句別也合不信中文復有二初合
迷人不生信受後彰所解而起修行。】


「論菩薩功德品第十八。」


【演曰品來意者初瑜伽持有十八品分之為二初十七
品廣前種姓三種持訖第十八品讚菩薩德勸物欣
[017-0552a]
修故文來也言功德者功謂功用德謂業也久施功
用德業成就名為功德此品明之名功德品。】

論云
何菩薩所有功德。」
【演曰品文分二初問後荅此初問
云前來廣明種姓發心修行三行必有所成勝妙之德
未審勝德其體是何。】

論嗢拕南曰至加行性。」
【演
曰後荅勝德有五類分為四一明初頌二明第二三辯
第三四明四五初中有二先摽後釋此初頌摽義有
七也一辯希奇二不希奇三心平等四明饒益五辯
報恩六欣讚德七不虛行。】

論謂諸菩薩至餘有情
共。」
【演曰後釋如摽七門分別初希奇中文復有四一
摽二徵三釋四結釋中有五如文可知。】

論又諸菩薩
至甚希奇法。」
【演曰二不希奇文分三段謂標徵釋
釋中有五一利他苦為已樂者利他有苦名不希奇
即為巳樂是希奇也為於苦中而有樂故餘可知
[017-0552b]
也。】

論又諸菩薩至其心平等。」
【演曰三心行平等門
文分為四一摽二徵三釋四結釋中有五一發心平等
二哀愍平等三一子平等四法性平等五利行平等。】


「論又諸菩薩至以為饒益。」
【演曰四普生饒益門文分
三段謂摽徵釋釋中有五前四隨俗第五隨真各稱
所冝行饒益行也。】

論又諸菩薩至書寫供養。」
【演
曰五酬恩報德門文分三節謂標徵釋釋中有五文
顯可知。】

論又諸菩薩至常和無諍。」
【演曰六欣逢讚
遇門文亦有三謂標徵釋釋亦有五思之可知。】


又諸菩薩至應知其相。」
【演曰七不虛饒益門文中有
三謂摽徵釋釋中有五如前四十四卷中說。】

論復次嗢
拕南曰至調伏有情。」
【演曰二明第二頌文分為二先以
頌標後別解釋此初頌摽義有六種一無倒行二彰退
[017-0553a]
墮三明勝進四彰相似五明實德六明調伏。】

論謂諸
菩薩至决定加行。」
【演曰後別解中如標所明六門分
別一無倒加行門曲分三段初惣摽列次別解之後
結無倒此初摽列而有五也。】

論云何菩薩隨護加行。」


【演曰次別解中文分為五一明隨護二彰無罪三思
擇力四淨意樂五隨决定初中有二先徵後釋此初
也。】

論當知此復至正隨轉故。」
【演曰後釋之中文分為
二先標後辯辯中有五五隨護者念慧為體初三如
次護聞思修言速疾者顯所護得謂由生德護方便
故。】

論云何菩薩至迴向菩提。」
【演曰二彰無罪罪謂
惡法今明勝善名無罪也文分為二謂徵及釋釋中有
五一無倒加行非求世樂為圓寂故二熾然加行猛利
精勤無休息故三無量加行万行欣修非隨一故四
無間加行所修眾行無間斷故五迴向加行迴求菩提
[017-0553b]
願成佛故。】

論云何菩薩至應知其相。」
【演曰三思擇
力文分為二徵及釋也謂此能為無漏加行近因思
擇力強名思擇力。】

論云何菩薩至正行地應知其
相。」
【演曰四淨意樂始從初地終至七地俱得無漏淨
勝妙法名淨意樂。】

論云何菩薩至究竟地應知其
相。」
【演曰五墮决定八九十地决定義通俱名决定决
定及行并其究竟如次別属八九十地。】

論如是至無
倒加行。」
【演曰後結無倒。】

論又諸菩薩至起增上𢢔。」


【演曰二隨順退墮門文中有三謂摽徵釋釋中有五
文顯可知。】

論又諸菩薩至應知其相。」
【演曰三順修
勝進門文分三段謂摽徵釋。】

論又諸菩薩至廣令
流布。」
【演曰四功德過失門文分三段初摽次徵後釋
釋中有五一見有惡犯不起愍心如法諫舉令出不
[017-0554a]
善致善法中返生治罸致非冝處名不饒益餘四行
相如文可知。】

論又諸菩薩至像似正法。」
【演曰五真實
功德門文分三段標徵及釋釋中有五翻前五似對
釋可知。】

論又諸菩薩至諸麤重處。」
【演曰六善知調
伏門文分三段謂標徵釋釋中有十一離惡處且明下
位但於善等處而調伏之十地聖人亦能惡處為調
伏故餘准此知。】

論復次嗢拕南曰至最為後。」
【演曰
功德品中惣有五頌前二明訖次辯第三文分為二
先摽後釋此頌摽舉義有五門一明授記二墮决定
三明定作四常應作五為最勝。】

論謂諸菩薩至授
與記別。」
【演曰後釋如標五門分別一得授記別門文
分為二先標後辯此初也。】

論何等為六至而與授記。」


【演曰後辯之中文分為二先徵後釋釋中有六合為三
對一未發發心對二現前非現對三定時非定對然
[017-0554b]
後成佛必假先因故依性習與初二記二現非現前者
對佛面前而得記別名現前記如法華經鶖子對
佛親得記故不現前者亦如法華不在會中而傳記也
三定非定者如涅槃云未來有王名曰儴伽當於是世
得成正覺名阿逸多是定時也與目揵連及善現等
授記作佛時功德懸遠不定時限名不定也。】

論又諸
菩薩至墮於决定。」
【演曰二墮三决定門文分為二初
摽後辯此初也。】

論何等為三至墮於决定。」
【演曰後
辯之中文分為三一徵二列三釋此即初二也。】

論安
住種姓至墮决定記。」
【演曰三釋之中文分為二初明二
定後彰記位初中有三謂十信巳前種姓位未發心故
十信巳上名發心位現超趣故初地巳上名不虛行用功
之時而相順故亦知决定證佛菩提故唯識云生如來
[017-0555a]
家住極喜地自知不久證大菩提能盡未來利樂一
切有義地前惣名種姓未起現行無漏心故初地巳
上名曰發心證發心故八地巳上名不虛行以能任運
趣菩提故故般若云若有所得然燈佛即不與我授
記以無得故便得記別逢然燈佛時即八地也故此文
云依後定位得授佛記前解雖通後解順文理亦長
故任情取捨。】

論又諸菩薩至無有猒倦。」
【演曰三
定所應作門文分三段標徵及釋釋中有五文顯可
知。】

論又諸菩薩至常所應作。」
【演曰四常應所作門
文分為四標徵釋結釋中有五第一三四明其自行
第二他行第五心首通自他也。】

論又諸菩薩至最
為殊勝。」
【演曰五最勝建立門具摽徵釋釋中有
十一種姓勝五乘姓中最為第一五乘不一号為諸也
[017-0555b]
二正願勝初發心時雖有多意求佛之願最為第一
三勤智勝勤能遍筞智為導首四愛語勝利他行中
雖通四攝最殊勝者莫過愛語以於怨親等能攝
故餘勝可知。】


瑜伽師地論義演卷第十七
[017-0557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