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j0734 大日經義釋-唐-一行 (master)



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義釋卷第十一
沙門 一行 述記


字輪品第十



佛復告金剛手者前者金剛手所問佛巳次第答之
前文有所未周者今更為說故告令諦聽也有法門
名遍一切處彼菩薩字位住處住此字一切所作諸
事皆得成就者即此字輪法門是遍一切處法門也
菩薩若住此字輪法門者始從初發妙菩提心乃至
成佛於是中間所有一切自利利佗種種事業由入
此法門故一切皆得成就無有罣礙也又上來所說
阿闍棃住於佛地者義由未了謂此中字門即是也
最初阿字即是菩提之心若觀此字而與相應即是
[011-0442a]
同於毗盧遮那法身之體也謂觀此阿字之輪是猶
如孔雀尾輪光明圍繞行者而住其中即是住於佛
位也更問此字輪當作三重於中而置阿字餘字眷屬
在外也又此阿字有五種又每字輪初
先有三重歸命三寶真言之心謂阿字娑上字嚩字
即是顯三部義也阿字是如來部娑字是蓮華部嚩
字是金剛部每三部隨五字輪而轉隨義相應也前
言漫荼羅今云輪者即是漫荼羅義前者壇法中心
是大日如來即同此中阿字北邊置蓮華及諸眷屬
皆在一處即是此中之娑字南邊置執金剛及諸眷
屬即是此中之嚩字也今從阿字而更生四字即是
大悲胎藏之葉也從一字轉生多字故名為輪也行
者巳發第一阿字即是菩提心體次有
迦佉誐伽仰等五音皆取四字各除第五聲次又取也
乃至乞灑〔二合〕皆是男聲悉入阿字輪也行者巳發菩
提心當進修如來之行故次明阿去聲字輪是行也其
三部者謂三字是也次迦字乃至乞叉
亦皆傍角加點用為阿〔去引〕字輪也既巳具足如來
之行則成菩提故次明暗字輪也此三部
也此阿上有點是大空義由此菩提之心離一切諸
相即名諸佛是成菩提也此迦字乃至乞灑皆
上加一點為暗字輪也巳成菩提當至何所謂大涅
槃故次而明噁字輪也三部也如迦乃至
乞叉皆傍加二點即涅槃輪也其惡引字一字是
[011-0442b]
方便輪所以此中無也此是釋迦佛輪也羯磨部遍入一切輪
故無別壇瑜伽云爾凡字輪大為三分初阿字即為一分次迦

字乃至二十字為第二分也次也字乃至訶字為第
三分除去乞叉字由此字巳重故也謂有迦娑二聲故重也
上皆是智慧字也次有伊上伊〔去〕鄔上烏
翳愛惡奧八字加此八字即成就三昧皆
是三昧聲也亦隨五輪而轉其義可知次有誐魚可
反若而可反吒囊上莫慕可反此字遍一切處
謂遍於定慧中也然此五字亦隨五輪而轉謂加傍
畫加上圓點或加傍二點等此五皆成五字也所謂
字輪者從此輪轉而生諸字也輪是生義如从阿字
一字即轉生四字謂阿是菩提心阿長引是行
暗是成菩提噁是大寂涅槃噁引是方便如阿
字者當知迦字亦有五字乃至佉等凡
二十字當知亦爾次有十二字謂伊上伊鄔
烏嚕留盧留翳去愛烏奧十
二字即同字上之畫謂三昧也仰壤拏曩
莽亦各五字即同上頭之點也其也等八字即
同字傍之點是除義也當知此字輪即遍一切真言
之中若見阿字當知說菩提心義若見長阿字
當知顯如來行若見暗字當知顯三菩提若見
噁字當知顯大涅槃若見長噁字當知顯方便力
也若見迦等二十字亦隨義類而演說之當知此諸
字等皆是慧也若見囉等八字當知即同傍點亦是
[011-0442c]
隨類相應也謂囉字是無垢等也若見伊等當知即顯三昧也
若見仰等五字當知即顯大空之點也大空離一切
諸相即是成佛義也若行者如是了達即能入一切
陀羅尼義旋轉無礙故名為字輪也。


如是祕密主字道門善法真言道住次第諸佛神力
加持三藐三佛陀道善菩薩行儛者經云如是即指
上字輪也如上來所說定慧空等即是佛道之門能
成正覺之道也若了知字義即能住於真言之道其
中次第法則證入之相階位差別亦悉曉知明達通
塞無有疑滯也然此悉曇字母乃至世間童子亦常
修習何能頓辨如是事耶然此諸字皆是如來以加
持神力從如來內證體性而流出之故能有是不思
議業用若人明解此中意趣方便即是通達三菩提
道也若能通者謂達一切眾生諸根性欲當知以何
法而得入道當從何門而得曉悟如是等無量無邊
皆能了知而隨眾生授與妙法皆令得至如來之地
也儛者如世儛兒於大眾中顯種種身業屈申俯仰
又出種種微妙巧便之音曲隨眾生之所欲樂令彼
[011-0443a]
大眾或令歡喜或令悲思或令恐怖以一身口所出
方便令諸眾生所益不同由彼善知去就能順眾生
心故菩薩亦爾現種種威儀無不成印出種種妙法
皆是真言圓應無方皆得大利故名菩薩儛也。


三世如來皆作此說巳說今說當說者如是字門真
言淨道十方三世諸佛道同皆如是普現色身以種
種門開示佛道同彼儛伎曲順人情也無彼我者我
以佛眼遍觀三世一切佛剎同說此門一切佛與我
無異一切佛與彼諸如來亦復如是無有異說故云
無彼我也此即一切佛教應當如是修之若異此者
方便即不具也以是故者是如來結成彼義而告金
剛手若告金剛手當知即是告一切大會也謂彼真
言行菩薩若欲逮得古佛之法者應當修學如是遍
一切處法門勤心聽聞思惟修習由此之故或能一
生之中得同一切如來種種儛戲歌詠而悅眾生也
初中後相加者謂阿等五字為初迦等二十字為中
囉等八字皆是傍點伊等十二字皆是上畵仰等五
字皆是上點此諸字皆是助成字義故名後別也凡
迦遮吒多波等皆屬阿字門阿字是菩
提心此中初中後相加者如阿字單是菩提心若傍
角加畫即是行阿〔去引〕此是菩提心并也行若上加點
者暗即是菩提心并大空離一切相成菩提也若阿
字傍加二點即是菩提心并除一切障得涅槃也佗
皆倣此而轉相加或但一義或二義或三義可知也
[011-0443b]
或有阿字上雖無點而其次有字是重字有其仰壤
拏曩莽等聲以此連前即是暗字也所以爾者此仰
等是點用加於前即阿字成暗音也或阿字無點其
次有重字有也如迦佉伽伽重加四字用
仰字為點遮車闍社字用壤字為點也
佗倣此囉等聲以配於前即成噁字所以然者也囉
等皆是傍二點令以連前阿字即成噁聲也更宷問
法體無言離諸分別戲論然一切如來以自在加持
神力故成此字輪故能作如來事利益群品也迦遮
吒哆跛三昧品證菩提心行佛授與并涅槃此等說
字等相加有真言教初中後俱此是經文巳釋文竟


如是知隨意持誦者決意一一句用之知覺識授與
句無上殊勝者如是知者知即是一切智智名之差
別若行者如是了知字輪之義即能隨彼所欲皆得
成就以要言之所謂一切皆隨意成者謂成如來一
切智智也若成此者即是同於法王於一切法中而
得自在亦得隨本所願為一切眾生開淨知見令得
佛慧也何人得此利益謂如理具緣善持誦者故次
云持誦者也又誰得此決定意耶謂有智慧之人善
覺了識知字輪義故隨於阿等諸字一一字門隨所
修行決定皆成菩提之果勿生疑惑也此中覺知何
法謂如阿字是菩提心加點即是菩提行加於大空
即是成佛也若菩提心清淨除一切葢障即是大般
涅槃更無佗義也如是等一一通達了知即是受得
[011-0443c]
無上殊勝之句無上句即是成菩提也此無上菩提
之心即是諸佛自然之智實無有能授與之者但行
者方便具足善知字輪之義自然得之即是授與無
上菩提也。


如是一輪輪轉字輪知持誦者常明世間如世尊毗
盧遮那轉輪者如世間之輪若旋運之時不可知是
終始之際無有邊際不可窮盡當知此一一字輪亦
復如是從阿字旋轉出生諸字此字輪即遍一切真
言名字之中回轉總持無有邊際不可盡原遍一切
處即是百千萬億旋轉陀羅尼也行者若能如是了
知字輪之義則能以此常明而照世間常住之明即
是大日如來之體同彼毗盧遮那而轉法輪也此中
常明即是大慧日也此日即是菩提心阿字之體無
生無作無有變易非由造成如是常住實相之慧故
名常明也若行者勤功久修無有懈退者決定得之
也然如上來所說漫荼羅方軌法用散華灌頂乃至
及或授以明鏡如以金錍決其眼瞙如是等皆為創
發菩提心者以方便加持次第法用成彼堅固之心
[011-0444a]
作入佛法之階漸然此中祕旨在於字輪也所以者
何若行者為人作阿闍棃欲造立漫荼羅者先須住
於世尊之位謂以此諸字門而合集成身即是同於
佛也謂瑜伽阿闍棃觀行成就隨心所作任運皆成
觀此字輪遍布身分猶明見故即同於佛與佛同位
也然布字時當分為四分即是四重漫荼羅也頭為
初分是阿字菩提心位從迦等乃至奢
凡是第一聲者皆屬菩提之心也當從行者眉間
白毫相處而觀迦字從佉以下當右旋逐日而轉以
次一帀布之令環轉相接次從咽以下為第二分屬
長阿字門亦當中與白毫上下相直右行布之一
帀相接此是菩提行也次從心以下為第三分屬暗
字亦從心上布於暗字以次右旋一帀相接次從
臍以下屬噁字門是大涅槃亦從中而置噁字以
次右旋一帀令遍也頭為上分咽心為中分臍為後
私謂發菩提心為初行果為中大寂為後也其第五噁引字遍一切
處隨意所作皆得也此在身外如佛身光隨意而用
不在身內布字之位也迦字亦爾與阿同也師
既如是成身巳其漫荼羅亦如是布之亦當想弟子
令如是作之三事皆成是名祕密漫荼羅也若不了
達此中意趣雖依前事法而作不名善作虗費功夫
亦無所成也又此布字之法是祕密漫荼羅自非久
習真明之行堪傳授者方以意相傳不可以文載也
故師以口相授經所不說但云如毗盧遮那輪轉也。
[011-0444b]


復次行者須知諸字之色謂初阿字及迦等二十五
字及也囉乃至訶字皆屬於阿作其黃色所謂金剛
色也第二阿字轉作黃白色所謂寂靜色也阿字
體黃三昧為白二色合故黃白也第三加點者亦作
黃白色暗字也阿字黃大空白故黃白也惡字第四
次惡字輪作黃黑色阿字黃二點涅槃色黑故黃黑
也亦可二點是降伏義猶如涅槃壞滅摧破一切障
法此亦如是故二點作黑也惡引字第五惡引
字者阿字體黃上角點即白傍即黑當知即有種種
雜色也凡布漫荼羅亦為三重第一重迦字乃至訶
周帀內重名為金剛輪也此金剛輪持一切法猶如
世中金剛之輪持於世界也即是行者最初菩提心
輪謂欲堅固菩提心故先作內重也次第二輪謂此
是長阿引及暗二輪同是中分若用字為輪
即不須置字輪若用字為輪即不須用字輪
私謂是行是因是證是果也次第三輪用噁字輪亦從中
如上布之令環合也其伊等十二字在外散布猶如
光焰也此即是三轉法輪之義也如是布巳持誦者
即成持明之身猶如大日如來神力加持等無有異
此輪亦名因緣輪也師及弟子并漫荼羅輪皆作如
是祕密之輪又此諸字即是真言之輪故凡有四種
輪也又字輪者梵音云噁剎囉輪噁剎
囉是不動義不動者所謂是阿字菩提心也如毗
盧遮那住於菩提心體性種種示現普門利益種種
[011-0444c]
變現無量無邊雖如是垂迹無窮無盡然實常住不
動亦無起滅之相猶如車輪雖復運轉無窮而樞中
未甞動搖由不動故能制群動而無窮極也此阿字
亦復如是以無生故即無動無退而生一切字輪轉
無窮是故名不動輪也若行者能了達如是不動之
輪而布諸明以其字體自然身有所表無非密印口
有所說皆是真言凡有見聞觸知之者皆必定於無
上菩提所成福利真實不虗也若能如是即同毗盧
遮那而作佛事常照世間也凡行者持誦時當觀字
輪或為句輪所謂句輪者觀本尊心心上有圓明而
布真言之字輪轉相接令明了現前持誦時觀此字
猶如白乳次第流注入行者口或注其頂相續不絕
遍滿其身乃至遍於支分其圓明中字常明了如常
流水而無有盡如是持誦疲極巳即但住於寂心謂
觀種子字也其觀法如上巳具說之若得見種子字
巳即從種子字中而現本尊也如是成巳即能遍布
字輪轉而成持明之體方堪作諸事業也如阿字是
不動義是金剛體凡欲令事堅固不動或令若自若
[011-0445a]
佗道心不動等皆用阿字加之餘一切字亦隨事相
應用之也。


祕密漫荼羅品第十一



爾時毗盧遮那世尊復次入一切法界如來眼界觀
法界藏奮迅如來平等莊嚴藏三摩地證現證也法界
無盡莊嚴現故以是真言行門無餘眾生界度本願
滿足故者上來巳說字輪品竟由祕密故凡有所說
皆是如來加持神力若離如來加持神力則不可表
示故名神力加持字輪品也餘一切品皆如是釋之巳說此字
輪品了次欲成就此字輪故復入三昧此中經所云
者是出三昧名也一切法界者即是無相法界以佛
眼等視如是法界也又祕釋者如上字輪即是諸佛
法界以佛眼觀此法界當知此佛眼即是如來加持
之力若離加持則不可說也法界藏者此藏梵音云
俱舍是鞘義也猶如世間之刀在於鞘中此藏亦爾
故以義翻也故此中云法界藏者即是如來所出之
處謂一切如來處在其中也奮迅是流出義是流溢
義如師子王在深窟中安住不動有時出穴頻申奮
動即是其身本不動今則離其常處而動故也佛亦
如是安住如來甚深密藏之中若非如來加持神力
則微妙寂絕不可得示今乃示現無盡身口意種種
形聲遍滿法界即是諸佛奮迅也示現如來平等莊
嚴藏者此是胎藏之藏也入此法中十方三世一切
如來身口意皆悉平等平等佛佛道同故名等也嚴
[011-0445b]
謂莊嚴其身也即以無量佛道之門而用莊嚴法身
以度眾生也即以平等法界莊嚴法身故名嚴也猶
如世間眾軍之處有大幢相名之為嚴此三昧亦爾
由此三昧能表示如來祕密之事故以為名也此中
藏者梵音名揭訶即是流出無盡莊嚴奮迅示
現不可窮竭猶如大寶之藏此平等法界藏即是如
來藏義也以法界莊嚴不可窮盡猶如字輪旋轉不
可窮盡故名無盡莊嚴也如來何故處此三昧然亦
非無因緣正謂開示如來甚深祕要之事也故次經
云以是真言門度無餘眾生界滿足本願故佛本行
菩薩道時立大誓願悉令一切眾生同入如來法界
之藏今者所願滿足大悲故奮迅示現而度眾生如
法界莊嚴藏不可窮盡眾生界亦爾不可窮盡今欲
普以真言行門平等利益咸令開淨知見究竟無餘
即是所願而得滿足故云滿本願也。


復次前法未具猶未具故修真言行者不得速成無
上道今更決擇悉令顯現故入此定也次在定者謂
佛住于三昧而現希有之事普利群生也於此定中
現何等希有之事謂無餘眾生界聲門等如其意業
生成就受諸果報色顯形音道果隨心說種種各各
一切眾生喜令一切毛孔等法界增身出者此聲梵
音亦是吼也猶如大龍出現雷音震吼一切皆悉聞
之無所不遍如來吼亦如是遍於無餘有情之界此
界無量聲亦普聞非如世龍則有限量也眾生界中
[011-0445c]
上中下品隨以何業而得果報故云業生成熟也猶
如世人受得食而未啖猶固未名為受若領受喫巳
乃名受彼食供也今異熟受報亦爾若稱先因而受
彼果形顯色等差別萬殊音說不同意樂信解各復
殊異佛以一平等妙音普稱彼心如其志意隨彼語
言而示悟之發彼思覺方便開誘咸得歡喜即是三
昧中未曾有瑞相也此中說種種者如聲論中義假
令三音和合共表一義若義未圓則更加字令滿若
四音共表一義令用三音其義巳周則除一字如是
隨宜加減之今此中亦如是但以一阿字門具一切
義於事無不周圓故名為說非同說法之說也梵音
有異更問之法界增身出者平等法界究竟寂滅無
有出入之相以如來神力加持故而出無盡色身謂
從佛一一毛孔中現如前吼聲又出種種形故云法
界增身也其實從緣而起無生無性如是實相即同
法界之體何有增加生滅耶雖緣起法體常如相然
以如來加持力故從一一毛孔各現吼聲或以愞言
或以麤語或深或淺稱彼心機如大海潮不過常限
[011-0446a]
其身亦爾或大或小或忿怒形或以行六度或以威
伏差別萬差所度有情無有錯謬也前示字輪今從
法界輪中而現形聲也。


出巳虗空等同世界中一音聲法界表如來生偈說
者如虗空無有邊際此聲亦爾等同於虗空表謂表
示也即是如來語表之業謂表現一切眾生皆令解
悟平等法界也以此妙音而表示法界故云法界表
也一音即是阿字之門輪轉無窮等虗空滿法界也
三世諸佛皆從如是妙偈中生故名如來生也今佛
從此一音之門而說妙偈普令無餘世界平等聞知
隨類得解故以為名也如上所說字輪欲表如來功
德也故佛於一一毛孔出妙音聲遍於法界說是字
輪甚深之義所謂能生諸佛之偈也若有眾生了知
如是字輪之義即成菩提故云一切諸佛從是生也
然諸佛法身離於生滅若於如來有生即是著相夫
著相者尚不能出離生死況能成大菩提今言生者
是真實離相之生也以清淨法身雖離一切相然佛
以加持力故用此字輪開示如來祕密內證之德由
佛自在神力所加持故因此有相方便能生無相之
相也猶彼未覺了時因此字輪以為方便漸能了達
觀察阿字之門以入阿字門故即能究竟自在法身
也。


偈云能生隨類形諸法之法相者謂入阿字門故即
是平等法身由此無相法身故即能隨緣感應普現
[011-0446b]
色身隨彼種種類形以所喜見之身而為開示如來
智慧也。


偈云諸佛聲聞及諸緣覺救世菩薩勇進如佛亦然
者由此無生無相之身故一切諸佛皆從是生非直
諸佛從此而生一切聲聞緣覺菩薩種種行位乃至
一生補處之位皆由此阿字之理而生也非直生一
切聖賢之果乃至一切有情世間及器世間種種差
別次第增長皆亦由此阿字義而生也故此中生者
略有三種上品生者謂生如來真淨法身常住之果
體次生諸佛菩薩二乘隨在何地而除彼障下品生
者即有情及器世間皆亦從此法門而得成立也。


生住等法諸所生常者然此中所說不同外道斷常
之見諸法雖從因生而生因無相雖從緣生而此緣
無相雖從緣起而法本不生雖從緣起滅而無生住
之相是故為常非同外道之見故說生滅斷常也。


偈云具智方便兼離不慧疑者了達阿字之輪義諸
法畢竟空無所有寂滅無相之體從本不生是為慧
也真言身印瑜伽等能令行人成大利益入於佛慧
是方便也若依方便而無慧但有智慧而無方便終
不能成不可思議自在之用要用方便及智慧具足
方得入於字輪之祕藏也離不慧疑者若離如是二
法當知是人為不慧人由不慧故當處處生疑不能
進趣也又行者若智慧方便兼具自然離於無慧不
生邪疑也。
[011-0446c]


偈云觀此道諸佛所說者非但我如是說以一切等
正覺皆如是說無有差別也由十方三世佛同於此
道孱然無差一相一味無異路也。


爾時法界生如來身一切法界自身表化雲遍滿毗
盧遮那心自在諸毛孔中佛生展轉者此中法界生
身即是毗盧遮那法身也以從法界真實而生故名
為法界生也一切法界自身表者表謂能令一切悉
知見也謂於一切法界中自身表化雲皆遍滿也謂
如來身表普現色身如彼大雲遍于法界雲是遍滿
義也言此化身之雲遍滿法界遍於十方世界不可
限量也此中心自在者以義翻也正義云心纔謂纔
斂念之頃不用功力即能如是廣大彌滿也此即顯
於心得自在也諸毛孔中佛生展轉加持者猶如來
纔入三昧即時頓現如是奇希之事即是如來加持
神力也展轉者互相涉入也從佛身毛孔流出諸佛
復從彼佛身而流出如來本尊身展轉相入一一身
皆現如上神力化而復化無有窮盡也此等義當更
詳之展轉加持者謂以佛自在神力之所加持此即
[011-0447a]
是如上所說法界性字輪之所加持也從佛自身一
一毛孔出種種身雲隨其上中下分謂頭為內胎心
巳上為第一院臍以上為第二院臍以下為第三院
即配前圓壇四位隨彼左右前後上中下分而現本
尊之身各依本位而出於世界中施作佛事從一一
身展轉出作諸佛事故云展轉也時執金剛亦知佛
意今佛世尊現於未曾有事非無因緣必將更說深
祕之法謂如上所說有所未了遺闕者必將說之誠
心希仰而住故。


佛即更告言祕密主有造漫荼羅聖尊位分并種子
作標記諦聽善哉極善作意思念吾為汝說者時佛
為執金剛等現如上分位巳時諸尊等既作種種佛
事還從本位而入毗盧遮那如來之身亦如出時位
次無異故彼經云復入法界宮也尊分位種子者如
上諸尊皆是如來內證之德各從一一而表如來所
顯法界甚深之趣今若有阿闍棃欲作壇是先須住
於瑜伽如彼從佛身出一一位次如其形色觀巳於
彼心上作圓明於圓明中而觀彼種子如是一一安
置方成作法若不如是者終不能加持建立彼諸法
弟子亦不得阿闍棃名也如前所言煩惱種子斷巳
次生法界性種子即是一切有情平等種子也此平
等法界性種子即是如來一切智地之所生長如世
間種種艸木種種隨其性分各各差別皆依大地而
得生長根莖枝葉種種不同增長大小性分各異然
[011-0447b]
皆是大地之性從地而生雖種種差別畢竟皆歸於
地但因緣合故而有生長然實無有自性無生無起
也若眾生既蒙安立如是種子即是同於如來之位
由此種子從法界性生能生法界故名法界生種子
法界生者即是如來自性身也標幟者如世間種子
各各差別若見小艸種子有智觀之雖未成長然巳
知彼性分大小所極之勢也若見眾生行如是如是
因位種子亦皆如是然今種子乃是法界性之種子
當知彼性必定能生如來平等智身是故名為標幟
也又此漫荼羅一一分位各有種子用標記彼差別
法界之門當知一一入於阿字見於內證之標即知
如來內證之德故名標記也隨彼四重分位從佛出
者即是佛之標幟或從菩薩分位而出或從二乘分
位而出或從天龍八部分位而出當知階降差別各
各差次不同也時佛告祕密主巳。


金剛手白佛言願樂欲聞者欲為普利益一切眾生
故流傳演布普為未來一切眾生亦為利益諸大眾
會故請佛演說也上來雖說漫荼羅法尚未說色及
種子祕要之藏故一心聽願佛演說也。


次佛告意者凡阿闍棃欲建立大悲胎藏建立弟子
時當先住於瑜伽而觀自身從臍以下當作金剛輪
其色黃而堅次從臍以上至心當作水輪其色白次
從心以上至咽當作火輪其色赤次從咽以上至頂
當作風輪其色黑復次地輪正方水輪圓火輪三角
[011-0447c]
風輪半月輪形最上虗空作一點具種種色在於頂
十字縫上置也此是輪形正與身分相稱也
此五位者即是前說五字方中置阿字圓中置
[金*离-禸+ㄆ]字三角中置囕字半月中置憾字點中置
欠字當更撿前卷中也師既自觀其身次第如是方
色加持自身并觀置種子字巳次觀壇地即翻倒置
之最上作金剛輪金剛輪下作水輪水輪下作火輪
火輪下作風輪風輪下即空輪也所以者何以一切
世界皆是五輪之所依持世界成時先從空中而起
風輪風上起火火上起水水上起地即是漫荼羅安
立次第也壞時地種先壞乃至但有空在即是師自
加持次第也更問今行人修道亦與此相類最初發信
心次菩提心次乃至大空也更問其阿闍棃既如是加
持巳即當安置諸尊如其位次一一以瑜伽觀之如
其方色形相於其心上置於圓明圓明中有種子字
一一令明了無障能如是作者即是法界胎藏漫荼
羅分位能令一切如來同共加持一切尊等皆悉集
會共加行人建立弟子畢竟不退於菩提不然虗費
功力而無益也又此瑜伽之座其黃金剛方輪即是
金剛之座也方是息災圓是增益三角是降伏半月
是攝召點是成辦一切事此虗空輪但用心念作之
不以形相故也世界壞時亦先從風輪壞地而生於
火火竟次風更問如是作五輪當知上下皆有虗空輪
也以從空輪而生於風火水地又從地輪漸上乃至
[011-0448a]
於空故上下有空也作漫荼羅時師應自觀其身及
地又觀所度弟子亦當如是而安立之準於師法若
不如是不名如法也。


時金剛手入毗盧遮那如來身語意地界昇法界平
等觀者由此菩薩能知如來身口意密故名祕密主
也如來意密之法唯佛與佛乃能究了如意者當知
身口亦如是今此菩薩亦能知之當知是位同大覺
為欲度眾生故示為菩薩而相起發也此中身密者
即是諸印如四重大漫荼羅一一本尊各有身印若
觀此身印即知此尊所表祕密之德隨類上中下差
別有無量種也語密者即是諸尊所有真言聞此真
言即知此尊內證之德也意密者即是本尊瑜伽之
觀也亦隨四重方位各各不同與此相應即入如來
意密之藏也此中身語意密上從佛菩薩位及二乘
諸天八部無量差別廣而論之乃至十世界微塵數
各各不同略而言之如此經中所表之位皆表如來
身語意祕密之德若能如實了知即同於祕密主也
今祕密主菩薩住於法界平等觀為念未來眾生普
令一切裂大疑網故即於佛前而說大真言王如文
可知也。


真言曰。


南謨三曼多佛陀歸命普遍諸佛也阿娑摩
引補多無盡達磨駄都法界竭帝竭
多南超越〔也〕無盡法界超越者即是歎於如來祕密身語意之德也薩嚩
謂於一切十方三世一〔切〕所超越無盡法界而能普門利益一切也暗欠
[011-0448b]
暗噁


此四字即是如上四輪也第一字為地金剛輪第二
字為水輪第三火輪第四風輪也阿此字本體是
金剛界體次水輪者長聲是行行即白色故名為
水輪也別本文互故記之火輪上有點即空輪以為
莊嚴也。


次水輪者佉是空義亦有長聲是行有點為空即
大空也次暗字為火者梵音阿竭喃是火也
是涅槃性黑即風也此巳下文合在水用巳下
風火水地如上阿字有四字謂長
聲有上點及傍二點短聲故亦有上點及傍點二字
為四今此娑等當知亦爾皆有四字今但舉其短聲
合有長聲二字在於短聲之前準上而說也。


復次
虗空無色而能含受一切色像今此佉字有行有
點即是具一切色像夫大空者亦如虗空具一切色
像也此空即是成辦一切事是故欠字得作水用
〔更問餘皆倣此此是也〕又總而論之阿字是佛部娑字是
蓮華部嚩字是金剛部風火遍三部用也更問如蓮
華部中自有地水火風若息災即須金剛方輪若增
益即須水輪降伏即須火輪等隨類用之當知此
阿娑訶囉嚩五門即同上之五字輪隨一
輪中自有四輪也如金剛部嚩字有四輪隨作息災
增益降伏各隨類用也若讀餘真言隨其部類有此
等字者即知彼所應用處各有所應最為宗轄也〔此
[011-0448c]
段未明了更問之〕


更有三道真言。


吽引囕𡀩此身真言也紇𡀩二合郝此語真言也
藍𡀩此意真言也


此三道真言即攝如來身語意平等法門然此三真
言若著莎訶字亦得若不著亦得行者得意時自著
方便也又復此真言由最勝故號之為王如上說雖
各有四字然此中相含但名為十二字真言王也此
中四種輪合隨彼地水火風輪而加持阿闍棃身即
得自在之用其身語意真言亦合加持自身身語意
業也此事未明了更問之〔又云前是布字法今此中用別計合是〕隨五種事相
應字即攝彼中之用更問之


時金剛手如是說大真言王竟時一切如來十方世
界住舒右手摩執金剛菩薩頂稱歎言善哉善哉善
男子佛子汝毗盧遮那身語意地越遍一切真言道
平等住為欲作諸菩薩照明故說此真言王者今此
中摩頂非是十方佛舒手就此土摩其頂也然此祕
密主當於佛前說此真言王時即以真言王故普於
十方一切世界一一如來前以平等遍滿聲一時而
[011-0449a]
說是故一切如來各各申手而摩其頂也越者超入
之義也如毗盧遮那於阿迦尼吒天坐於道場以此
真言王故得身語意畢竟平等自在之用汝今亦得
超入如是身口意平等之地等於毗盧遮那即是一
切如來歎其實德也言汝巳得如是平等之地為欲
普門利益一切眾生故為欲照明修真言行菩薩除
其暗冥是故說此真言王也此真言王能裂一切法
界疑網疑即是暗能斷一切疑惑即是為作照明也
何以故毗盧遮那世尊應正等覺坐菩提座觀十二
字真言四魔降伏此法界現生三處出罪魔降者謂
大日如來坐道場時平等觀於法界而說此十二句
真言王即以此力能降四魔除其罪垢也然四種魔
中三魔無色是佛於阿迦尼吒天時巳降伏之唯天
魔有相為欲令世界中知自在力故復於此土而現
伏天魔也三處者謂如上所說佛身上分出一切諸
如來中分從心至臍出一切菩薩下分從臍至足出
一切八部天神等皆從如來平等三業普門示現大
漫荼羅胎藏莊嚴之位即是本尊真言及印也當知
佛從於內證之德現如是事時即時普伏四魔無有
遺餘阿闍棃欲造漫荼羅時亦須想於自身一同毗
盧遮那即得自在之力亦同彼佛能伏四魔也。


次世尊身語意平等德量同虗空得如是身語意獲
如是智一切法得自在者謂佛坐於金剛道場纔念
此三道真言謂如所說身語意三真言也當如是念
[011-0449b]
時即得身語意平等之地身及語意皆是法界之體
無有邊際猶如虗空即以如是之力而伏四魔也前
所云三道者有一釋云此三道真言身語意自在平
等之力即是從佛身出也由此身語意三道真言故
如來得超入三平等地隨上中下類普門示現種種
本尊之身種種真言種種印法等同虗空無有分限
普周法界而度群生究竟皆令同得超入如是三平
等地也身具無量功德猶如虗空不可知其限量語
意亦爾由觀此真言故得如是功德同於如來也由
三業無盡故若應以身度人即普現種種色身若應
以語度人即普門示現種種語言隨宜導示令得入
於佛之知見若應以意度人亦如是種種感通不可
窮盡也非直身語意無有限量具足一切功德猶如
虗空當知智慧亦復如是無有限量猶如虗空也若
得如是無礙妙智即是於一切法中而得自在同於
世尊也所云自在者謂於一切不得自在中而得自
在也一切眾生之類由未究竟清淨法界故皆為業
煩惱之所樊籠繫屬生死不能得自在之力今如來
於彼生死大海之中以種種法門宣示如來深密之
法要為一大事因緣故種種方便而成就之皆令到
於一切智地即是於一切法中得自在義也以證如
是法於法自在以自在故即能無礙演說曲成眾機
也如來所以得如是自在之用皆由觀此十二字輪
法門當知此十二字法門即是法界之體性也時十
[011-0449c]
方佛見金剛手說此真言同於古佛之道我等一切
如來亦由觀此十二字門而成究極妙身未來諸世
尊亦復當如是是故大歡喜而為摩菩薩頂而告之
言一切諸佛以於法自在故為一大事因緣故以身
語意平等而說此法門汝今亦復能說之即是亦證
此法同於如來也然金剛藏雖未即究竟一切種智
同於妙覺世尊但以十方諸佛神力共所加故亦於
此會中亦如如來所證相同等若離神力加持即亦
未得究竟與如來等也。


汝善男子毗盧遮那身語意平等證一切佛如是知
者知是覺之別名由知諸如來普門無盡之行證於
如來三種平等謂知如來身密之藏亦知語意微密
之藏也若證知此法者即是同於如來也如是歎印
竟今復更請如來所以者何如是深密之藏唯佛與
佛乃能究了故一切菩薩莫有能發問者今十方佛
同以神力加金剛手為利益一切眾生故今乘諸佛
神力而問大日如來也此中問何事耶為先所說之
事所有深密之義尚未周備故今更問其樞要也一
[011-0450a]
切智成者即是大日如來薄伽梵義如六義中說前
巳解也毗盧遮那者如日出于世間能除暗冥能成
就一切眾生所有事業大地所生之類無不蒙益此
實相自然大慧之日亦復如是若有眾生了知自證
如猛風吹雲日月出現亦有如是功力普於法界之
中而作大利如日光顯而照世間也主者以於諸法
得自在故名為主也今諸佛令金剛手問此大日如
來真言行句祕密之事也殊勝說自教則廣者由於
一字法門達一切法證得十方三世如來平等身語
意不可究盡故名為勝也教則者即是法則之別名
法是軌則之義也。


以是我往昔發菩提無上菩提宣說我一切法涅槃
至現在世界諸佛世尊證知者言我等往昔行菩薩
道時亦由如是真言門故成自然智慧復為一切眾
生如是演說咸令得至大涅槃也我今此語緣起甚
深一切有心者尚不能發問何況能信解唯有十方
一切如來同至此法可以為證終不虗也汝今巳得
我等所行之迹故宜更問如來也。


時執金剛具德者猶手所持如來智印是具足一切
諸佛種種功德皆同一味所謂如來解脫之味以彼
智印同於如來故言具德者也時彼菩薩由諸如來
共所加持心大歡喜即得深知如來之語亦知如來
之心先所不逮而未能問者今皆自在能問如來無
有疑難也今欲問如來先歎法界之德而說偈言〔此偈
[011-0450b]
非文有經意〕


「 是法無盡相
 亦無有自性
 盡為有始終
 生滅起盡法
 平等法界性
 本無有盡相
 無動無變易
 亦無有住處
 彼阿賴耶藏
 即有盛受義
 平等法無受
 故無有住處
 一切法無性
 常自寂滅相
 入此不思議
 即同諸佛位
 甚深寂滅法
 非名言可喻
 佛佛所同證
 故言同正覺
 若非畢竟空
 則無有三乘
 無三乘聖眾
 此墮所滅見
 證此畢竟空
 不能利一切
 如來大悲者
 甚深方便智
 於無相法中
 方便而顯示
 能滿一切願
 方便力如是
 此法無人授
 亦不由佗悟
 於道場自覺
 證實無師智」



復次若言法界無盡無始終者即是於斷滅不能為
眾生作諸利益何以故巳於生死作分限故然是塵
勞之儔是如來種若一切無生無生亦無住處何能
普應世間作諸佛事耶然諸菩薩有二事故不墮斷
滅中謂大悲及方便由有此故能自開發也此中云
開發者謂菩提心自然開發也若以言說表示因佗
教語而能得如是自然無師之慧者無有是處所以
者何但因行者如實自覺如實自觀無盡法界故得
如是實相之慧非由佗悟也經意云法相如是故云
如是相也既得如是實相之法即以此法大悲方便
而為眾生開示顯說然實不由佗悟不從佗傳得也
[011-0450c]
如有盲人問佗乳色何似乃至聞乳色如雪便生冷
想聞色如鶴便生動想聞色如貝便生堅想乃至以
種種喻方便表示終不能解徒增心數妄計而巳何
以故由彼自無明目故第一義諦亦爾若不能如實
自了知設佗種種開導終無得理若人自不開發如
是內證之法而為人說欲令佗悟亦無有是處何以
故如有無足之人呼召眾人作如是言我當負汝而
登妙高山上當知此人必為智者之所嗤笑何以故
若自無足者尚不能自登如是妙高山王少分高處
云何能負一切而登彼頂耶又如有人自未能渡大
海波浪而謂佗言我當渡汝令達彼岸當知亦如是
無有得理也行人亦如是若自未覺無師之慧而欲
[011-0451a]
令佗聞法得悟必無此理也。


時金剛手祕密主以此偈歎如來巳次復說優陀那
偈而以問佛烏陀那是總攝義也以一偈之義而攝
無盡法界離相之法無量法義故言攝也歎說偈巳
念彼未來世眾生修真言行者於此大悲藏生漫荼
羅有所闕故不得疾成無上菩提故次第問佛祕要
方便也斷一切疑者若不能普斷眾生種種疑網則
不名一切智人以於一切法中自離疑網方能斷佗
也今佛既自斷一切疑網是故我今請問願為斷疑
也離熱惱者言以永斷三毒根也今為一切眾生故
請問導師以於一切法中而能引導令至佛慧故名
大導師也。


次即以偈頌次第問佛今次列之未結偈句也漫荼
羅何者先作謂漫荼羅有多種事當先作何者也謂先作何事阿闍棃有幾
亦說之也弟子復有幾種大牟尼亦說云何知地勢謂好地惡地上
中下成就所用等也云何簡擇地既擇巳云何作淨准有三問作淨

巳云何安住雖作淨了恐〔復〕為障者所惱故問云何而得安住也準有三問更問
云何為弟子作淨願佛說前問有幾種弟子今既得弟子巳問先為作何事也
淨巳之相復云何此中間師問地問弟子三事為三句問也結護灑持等
有多義問用何護地作護復云何亦問師自作護及護地護弟子有三
加持地復云何結護灑持等有多義亦問三事云何初

作用謂治地護淨竟緣壇所應作事此中所作事有二種外所作事謂緣造壇眾事內所作事謂師自觀
其身如大日如來等種種瑜伽之法也〔用何真言等法也為先作護為先淨除即問前事先後也此二事是作
用也〕線有幾種量地復云何謂用線〔量〕用線作界分也供養復有幾

[011-0451b]
云何華香等此中更有塗香燈等及寶網寶樓樹等種種獻供之物皆準例而作所以言等等者
〔多〕聲也問獻香華為何方法華合奉獻誰謂華有若干所應獻之尊
亦有差別也獻佛用何華菩薩天等用何也香等亦然準華
而說奉獻華時復云何以何法而獻謂須有真言加持等也以何法用獻

也香等亦然準華而說云何獻食等食〔中〕有上中下差別也護摩云
何作〔問獻佛及護摩有何次第列法則即是次第此是名通也〕云何奉諸尊座〔佛菩
薩八部等座合坐何物云何獻也法教法則方法次第軌則皆得〕顯形色等顯謂諸尊青黃赤白
等形謂坐立大小之事色相貌也謂喜笑忿怒寂住之類〔此三問也願次第說不與法則同也〕諸尊

印及以自座謂自常念誦之座也謂茅席〔等〕願導師說也印復從何處生
說此印復作何用如世作印為王等令佗信用不疑真偽故今如來印復云何耶
印名號復云何何故名為印灌頂有幾種欲得知解也
昧耶有幾種持誦者劑幾時持誦者勤修真言行得
成菩薩道一切智者願說也幾時應見諦謂於真言門得如實知見也義合問
〔時〕也悉地有幾種欲得解幾時悉地生及說悉地時云何

昇得步虗空云何身祕密云何不捨此身而得成天
仙身成就巳種種變化云何生謂一切事隨念皆得成從何處得生此耶
從自心耶從佗耶種種諸變化誰〔生〕彼復從何生也日月火方執曜時分等諸

不祥云何除日月為變成火災或方所有怪宿是二十八宿星〔謂〕眾星也別及生死受苦彼
起者云何悉令除滅也不有是除義云何行者常與諸佛同會一處護

摩有幾種此中問護摩時須用幾種火也欲得知也火中增威復有幾是增
益法也〔增〕威如華等一切處用也尊異類諸尊性謂佛菩薩八部形及性類〔須識本性
忿怒寂喜等願導師說也〕無餘世界及與出世間果量有幾其數

如何出世謂佛菩薩世間謂八部等得成就時量及果及數皆云何有六問也問世間出
世三昧云何也謂有殊勝定并前為八作業成就在
[011-0451c]
何處〔問成就受果在何方所其未成者亦如是問〕不成就復云何時能離
業生果在何得解脫。


時金剛藏乘十方佛威神說偈問佛故彼真言行菩
薩道有所闕少法要方便未周備故時一切智毗盧
遮那世尊離眾惱者聞彼所問祕要之事而歎之言
善哉善哉勤勇大心〔是一切時中大也大心大願大行等〕祕密曼荼羅
配尊位決者謂決定安列〔諸〕聖者坐位等也祕密者即是如來祕奧
之藏久默斯要如優曇華時乃說之苟非其人則不
虗授不同顯露常教也漫荼羅是具種種德義即是
如來祕密之德如蓮華開敷而自莊嚴配尊位決决
是決擇義也如是蓮華祕密之藏分別種種分位所
應作事皆決擇之也決謂决定說也大悲根原從大悲根本生發大
[011-0452a]
乘無上諸佛最祕者謂此漫荼羅即是無上大乘根
原也謂此菩提之心以大悲而為根本亦如胎藏故
言根本也謂大乘者謂真言行菩薩由具足方便故
行大直道一向無留難得至於真實猶如乘調良之
乘行大直道至於大城此即是諸佛最上祕要之法
若廣說者盡未來劫亦不可盡今但以方便而略說
之今於一言亦具一切義味故名略說也諸佛密事汝能問之
我當略說〔也〕


時佛巳先歎法許為略說次即就彼所問次第答之
也佛告金剛手諦聽大力漫荼羅十二支句生明王
大力漫荼羅初業先答也先當作之者此即如上所說十二支
句生從十二支持句生此大力明王十二句法界體
彼應最初作明王也由此明王悉攝一切世間出世
間所有真言悉於中攝盡故初作壇應先住彼明王三昧王者只是大日也
此謂心中置十二字中最初字以持身也欲作漫荼羅要須先誦也謂將

造漫荼羅時要須先誦然後即住瑜伽瑜伽即是此
明王應理之行也既住瑜伽當正觀察今此所作宜
以何事謂隨五部如上所說五字差別之用或方或
圓三角半月等類於上中下壇宜作何用弟子根性
云何如是等種種皆知方可作也然此事中於真言
王中分別種種差別之事猶未明了更問之復次先
知即有二種一者由是見諦之師能於如是真言王
中見一切根緣通達無障礙若未見諦師即須依教
及於師所所傳旨趣而觀察之亦其次也既觀察知
[011-0452b]
巳隨所應作事而為作之故先須此真言王也以本
三昧持身巳先知識瑜伽道然後隨意作諸事也然
以祕釋之此十二真言王即是金剛三昧也必菩薩
坐道場入於金剛界故則蒙十方諸佛同時灌頂所
共加持得入佛位入佛位者即是成就大悲藏生大
漫荼羅究竟義也金剛手由入此真言王故亦於此
經中得蒙十方佛同所加持今更決擇大悲之藏若
不如是何能得諸佛灌頂同如來法王之位耶然造
漫荼羅法先須阿闍棃故次答也應知師有二種凡
師位者須具解真言及印本尊之相於中一一了達
無疑了知上中下法差別之相然彼復二種〔二分者〕分
為二也一者解深祕二者通顯略所謂深者能了知深

廣也謂得真言行中三昧之行善知理趣廣解大乘
堪受付屬此中堪付屬者謂善知時宜了解根性堪
受者則為不請之友令其不失大事因緣未堪者則
當將護其意更於餘深法中示教利喜由此名為堪
委付也當知此即佛長子由見諦故見法謂見現世果報也
不取諸法相離於心量分別之境故名離也謂離現世利慧
等求佛道也當知此師即是蒙十方佛現前各申右手而

摩其頂以法灌頂而付法藏也第二師者但得世間
成就之益即現法中利也〔廣〕句中加有緣念〔也〕為彼而造壇也然亦具
解造漫荼羅等種種方便無有錯謬蒙師灌頂得阿
闍棃位亦名佛所印可也由彼於漫荼羅中親對諸
尊而受灌頂師位故名印可也灌頂巳下是重說深
[011-0452c]
行師也當知此中蒙佛灌頂者為深祕之師蒙世間
人師之所授者為顯略阿闍棃也金剛藏所問皆是
緣漫荼羅所須佛亦次第以偈答之此偈今未斷句
後當飾文也。


佛答師巳次答弟子之相所以然者雖但有師而無
弟子則闕傳法之緣令佛種不得相續故次分別弟
子之相有其四種也一者持念誦弟子二者非時三
者時非時俱四者時非時俱非此謂四也所謂時者
如弟子等求阿闍棃而請真言行法師若是見諦者
自當照彼境緣知其堪任某事授其行法令作念誦
限若干時當得成就更作成就方便若世間師者雖
不見鑒前機但依教而作令弟子念誦祈境界交感
之相師亦自念誦若相應者弟子得境界許受法時
師亦自當知之既得相應授其法行亦令如上念誦
此亦具有方軌也更問非時者亦如前法令修真言之
行當於其時而得成就也然時法驗不成須作加行
故名非時也時非時俱者雖如上受師言教然未得
如法依行未至成就之時此不在時亦不在非時如
[011-0453a]
在學地故名俱句也俱非者但發心歸依然都未有
次第師雖巳攝取之然待時待緣有所未具未得與
彼真言法要故名俱非也。


復次具足諸相者相有二種一者外相謂支分等無
有闕減如前當廣說之二內相者謂具菩提心堪為
法器等具有慚愧聞師所教一一能如法修行如佛
教敕不敢違逆如是等是內相也佛敕者當知即是師教以師順佛教
作〔故〕此四人皆在修學之地未滿足也既有弟子最初

知地相心地教此教當次說也所謂心地應造漫荼
羅造漫荼羅先須擇地故次明擇地也所謂地者即
是菩提之心先淨此心即是先淨其地也作淨巳先
說謂八葉等如前作之也如前所說淨菩提心方便
謂觀八葉蓮華於華臺上而觀阿字乃至當頂而置
暗字眼亦安囉字而觀其心其咽勿令太低太直之
類此等皆是淨其心地之方便也既淨心地次安囕
字於其兩目而以觀之即是擇得心地而更除遣諸
穢也此方便前巳具說當如前作之耳。


若離過心地得無畏者以能淨菩提心心離於相是
則能離諸過謂離煩惱隨煩惱等見愛之惑故名離
諸過巳離如是煩惱險畏惡道種種不安穩故而得
安穩之性故言無畏也〔當得清淨時離一切過也〕當得一切淨者
由離諸過心無所畏故能究竟淨菩提心也若巳至
如是處當堅住其中謂巳得離一切過不為雜染分
別所污當守之不動勿令退失必定能至無上菩提
[011-0453b]
也但見如是淨菩提心究竟無餘即是成一切智智
也堅固住於淨地即得見三菩提知謂如是知也如
是知即見佛也異此非能淨地若分別住非淨地者
〔若異於此者非能淨其地〕言阿闍棃若不如是而自淨其大悲胎
藏漫荼羅地則非名淨擇其地也以不能離於妄想
分別故恒時諸過之中未能得免怖畏衰惱云何得
名善淨漫荼羅地耶是故經云若持誦者住在分別
之中則非淨地也〔行者住分別若作淨地者非淨祕密主離菩提心故二種師皆須住
菩提心也〔法〕師雖治地亦未成仍須少時住菩提心離此不成也〕如前造壇中說齊

一肘以來穿去惡土擇去沙礫毛髮瓦石之類若細
微之惡無由能一一遍簡又復一肘之內雖淨然過
一肘設有種種穢物是亦不能擇之云何令此漫荼
羅而得究竟清淨是故當知若能淨此菩提之心捨
離一切分別戲論之糞而淨其自覺之地當知乃名
善修其地也若人師如文取解但依前言次第法用
隨事而作當知此人在愚夫地不能了達祕密之用
也當知作如是解即非一切智人之所說也所以然
者若不能淨此心地由有分別妄想則未能捨離苦
因是故非是等正覺者之所說也內外由心心淨故
地淨是故應捨分別淨除一切地緣地事總答了既
淨菩提心竟當以大悲胎藏而長養之所說諸壇我
次第廣說此次第謂依法也彼不依先所應作事愚癡故不
解但問果上中下不知住心地也若不住心而求出
世間無上之佛無有是處亦非名為一切智也乃至
[011-0453c]
不能捨是等分別之苦因也為淨菩提心為者是所
作事也勸弟子如是發心是住菩提心也恐其退沒
故須結護故。


經次云以不動尊而守護即是不動明王也當取不
動真言之心當護弟子謂不動也即是憾字門也訶
字是因義言此淨菩提心先住菩提心師弟子俱住
之然後以此二尊護之也即是一切智智之因也傍
有長阿是行上有圓點是證是大空義以此妙因而
起正行行等於空用此三法而護其心令其畢竟不
可移奪也若不用不動護者用三世明王亦得世謂
三毒猶彼降伏三毒而於世間得大自在故名三世
勝也此亦有方便更問若弟子能成此事者非癡所
攝癡是執著也有執則不能住離癡即是不動也有
所執有所得皆是癡也謂不為妄執之所動也必定
成於無上菩提清淨無垢同於虗空無能動搖廣大
無際而能含容一切色像當知一切智心亦復如是
也。


次又加持地者謂阿字門當用阿字而加持之此是
[011-0454a]
諸佛之教也一切如來昔因此門而成正覺以此護
心或加暗於頂及加囕於眼等是堅固菩提心
是故得成自在之業若異於此者不得心自在也故
云非餘非餘者言一切如來成佛無有異路唯此一
門也初加持地依於佛教佛謂阿字也第二心自在
謂安點也此點即是三昧定慧等故一切自在也更
不應異此教也初依佛發心即阿字後即成佛等於
佛即暗字也菩提心依佛而起是故一切分別除雖
未成佛即是無緣之種子也前巳問答加持地了既
加持地次須用綖而定漫荼羅位綖者梵音名蘇
去怛囕是連持義連持眾德令其不散故名綖也
線說有四種白黃赤黑等更加一種謂虗空色也念
此念謂應念持也虗空能含一切色像即是具一切
色若但依顯色即是淺青之色如草木葉色也白是
信義黃是精進赤是念黑是定定色同於涅槃色也
慧者即是大空大空具一切相而無有相故為一切
色也凡合線時若一一依法者當別造漫荼羅安置
寶缾香華塗香燈等及諸飲食作種種供養更問方法
後令童女合之當先為受八戒著新淨衣香水澡浴
使內外清淨坐於壇中而合之合線之法先預作細
絲令極均調大小緩急皆令得所又不得中間斷續
連接之也又合時以帛掩口也每一色絲來去襵牒
使成九絲然後合為一縷其絲但有一頭而屈襵之中間不得接一縷
一色凡五色合為一繩也若合繩緩急麤細不調又
[011-0454b]
不盡心作之則生障法損師亦損弟子或令其發狂
亂等不可不慎也私謂童女是三昧也由三昧極均
等調停得成五力五根由此根力即能連持眾行也
更問虗空中等持者別本虗空等持等是普遍也持謂
應如是作也作謂知大小也先定空也等位均等也
第二以線置漫荼羅地此有二種若是深行阿闍棃
欲作壇時既淨菩提心之地竟於瑜伽中為度弟子
故正觀胎藏大漫荼羅加持之位作謂知大小也先
定之也一切分位宛然明了如對目前空中等持等
是普遍也作謂應如是作也等謂均等也第二以線
置漫荼羅地然為度人順世諦故以此方位加於壇
地然後於上用五色線等而定方位也若是淺行阿
闍棃者亦須先用此線而定方位竟當一一用心而
布置之亦令所有方位如對目前或可別用紙筆鈔
之臨時案用不得臨事疑誤也此云空中等者即是
如上所說先共弟子對引其線而定方位且勿令著
地先於空中對引各令當心如其次第令得周帀若
未有具法弟子未堪共造壇者亦可置橛於弟子處
而作也既如是定竟即運心布定位次然後得絣繩
畫之若瑜伽阿闍棃者亦於此中而作方位見諸佛
菩薩天神等宛然位定方順世間法亦絣線案位案
其形色而表出之當知此為最上之位也。


一切諸佛子諸智者一切諸〔佛〕智者〔諸佛子歎菩薩具智慧也〕蓮華悅意
勝吉祥世稱者謂世所歎以為吉祥也此次答座位
[011-0454c]
表像也如世人以蓮華為吉祥清淨能悅可眾心今
祕藏中亦以大悲胎藏妙法蓮華為最深祕吉祥一
切加持法門之身坐此華臺也然世間蓮亦有無量
差降所謂大小開合色相淺深各各不同如是心地
華臺亦有權實開合等異也故名云智者當知也若
是佛位當作八葉芬陀利華白蓮華其華令開敷四
布若是菩薩亦作此華坐而令華半敷勿令極開
〔其華或白或黃或作寶蓮華皆得但赤色者是世間華在下也〕若緣覺聲聞當坐
於華葉之上或坐俱勿頭華葉〔淺識傳謂〔世〕所傳以為一邊之智〕
此是青蓮華也此但是青色之蓮然更別有青蓮華
種非此類也坐蓮荷青蓮葉也從蓮所生葉也若淨
居諸天乃至初禪梵天等〔世間立號為梵天〕皆坐赤蓮華
中其色純赤世稱為坐王若欲界天及地居等各隨其位
而用表之如帝釋像即畫須彌山王山神坐山上水
神坐水上樹神坐樹城神坐城如是甚多可以意得
〔以下諸天但分地為坐謂欲界等天或坐草或乾葉等也念〔為〕思念〔憶持不忘也〕三藏
說西方蓮華有多種一者鉢頭摩〔復有二種一者赤色即今此問蓮華
也二者白色今此間有白蓮是也非芬陀利也〕優鉢羅亦有赤白二色又有不赤不白者形似泥
[011-0455a]
盧鉢羅華也俱勿頭有赤及青二種又云俱勿頭是蓮華青色者泥盧鉢羅〔此奉
從牛糞種生極香是文殊所執者目如青蓮華亦是此也更有蘇健地迦華亦相似而小華〕分荼

利迦〔華可有百葉許葉葉相承圓整可愛最外葉極白漸向內色漸微黃乃至最在內者與蕊色相
近也此華又極香也昔琉璃王害釋女大迦葉於阿耨達池取此華裹八功德水灑之諸女身心得安樂命終
生天因女投華於池遂成種至今猶有之華太可徑一尺餘尤可愛也此法華所引申者是是漫荼羅八葉者
也〕


次答供養義然此中答或不依問次然皆依所問義
於理不失也當知供養略有四種一是供養香華
〔及塗香燈等乃至飲食此是世間供養也但以物獻也〕二者合掌謂禮敬也此是印也
慈悲四運心謂想香華滿法界運心巳即用合掌印
也并合掌慈悲三事皆運心也然經中不言香華等
於義必當有之也華手發生此是却牒合掌印也此華〔從〕手發生也
一切佛結一切支分印觀菩提心者華手發生謂作
印作印巳即運心供養也此一切支分生印者前巳
有真言而云未有印也當撿之如是以印加持巳當
念菩提心想見此華從手出也以此為供養也各各
一切諸佛生此運心也及彼所生子等殷勤以是無
過華美香光顯法界為樹王供養想樹遍法界生
華供養也以真言加持勝妙復多大雲法界中生從
彼雨華諸佛前等者謂從諸佛菩薩乃至二乘八部
各各依本真言及印用加持所供養物而供養之也
行者供養香華時當以真言及印加持如供養華即
用華真言等也心若不住定何由得然云三昧自在
轉也然後運心此華香美無諸過惡願生勝妙其多
[011-0455b]
猶如大雲從法界中生也從彼而雨華從法界生也常生
種種光明遍諸佛前又以此華等遍周法界為一大
樹如天意樹無異雨種種華雲香幡葢等及飲食物
無量無邊不可窮盡普遍一切如來之前種種供養
令一一周遍如是運心即以真言加持之謂一一尊
所供養各以本真言及印加持也次卑於此者謂八
部等亦各隨其本類用真言及印也然此諸尊又卑
此諸天神今次說諸天或經中有真言如本瑜伽謂
各各相應謂與本尊相應也如忿怒用赤等如華者
塗香等亦如理相應想念也然此諸尊或經中有真
言及印或有闕無者別有一普通吉祥之印當以空
水二指頭相捻餘三指皆舒散之用此印加持諸物
及其壇中一切供養之具悉用加之皆得成也設本
尊自有本印臨時忘者亦用普通印加之亦得也其
香華等真言即是以前品中香華燈等真言各隨類
用也如般若經所說若欲以一華普供養一切諸佛
者當修是般若波羅蜜即是此中但運心以一華香
以加持及三昧故即普能供養一切賢聖遍於法界
令此善根不可窮盡是也若不作普通吉祥印者更
有金剛拳印或蓮華印〔及觀音印但以右手作也〔唯〕地居天合左手作然恐左手
有所執作等右手作用加〔物〕亦得也〕然供養時先用印加巳即當捧之

標心奉獻方置諸尊之所若是塗香者或用塗彼尊
身香亦隨所應莊嚴處置之或但置其前也其捧華
等時亦有高下之別若是佛當高齊其身頭頂菩薩
[011-0455c]
在心巳下二乘在臍巳上佛菩薩持在心世天當臍
此定也淨居等天在臍下結印巳引向空中獻佛也
巳次而下乃至地居等令轉下也如上有四等諸尊
從佛身出今獻華高下亦準前齊下以配當漫荼羅
位也然有二種師若瑜伽成者但用三昧心自在故
巳得通達真言門故隨心所作便成不必待於事法
亦得成也若第二世間師必須依於事法用真言及
印加持之乃可成也。


次答護摩義應知護摩有二種一內二外所謂內外
界界即別註也護摩是燒義也由內護摩能燒除諸
業以一切眾生皆從業生由生轉業輪迴無巳以業
除故生亦得除即是得解脫也若能燒業者名曰內
[011-0456a]
護摩也從於何處得解脫耶謂從煩惱業苦而得解
脫也既離世間即生種子所謂白淨菩提心也如世
間之火若燒物巳但成灰燼今則不爾既燒一切煩
惱如劫燒火無有遺餘而亦即從此中得有牙生所
謂菩提牙也此中能燒即是智也如前所說觀於囕
字周帀火鬘今想此周遍其身其身又持刀及索以
此囉字門故得盡諸業淨除諸障諸業障淨巳得生
白淨種子是故次觀菩提之心當知約菩提心得生
種子也如此觀時當想嚩字遍於一切身分於毛孔
中流出白色甘露周遍十方以灑一切眾生之身以
此因緣能令種子漸次滋長故名內護摩也。


次釋
外護摩者有其三種一本尊二真言三印〔麤本尊也為供養故
置之隨所宗之門而置之或可是漫荼羅位也更問麤爐置火處也此即真言也火中有麤印也即是阿闍棃
座處也自身即是印〕當作外護摩時今此三位正相當也此三亦

是淨三業義三位謂身鑪本尊三位各有三謂本尊
真言印也淨三業成三事也謂息災等也註淨三業
者本尊是意業真言是口業師身之印是身業由此
因緣能淨三業成三事謂息災增益降伏也三業道
者道是會義言與理同同故會也汝等所行是菩薩
道即是三道同歸一致也又三事觀字各異若作息
災觀囕字當上加點而作白色增益想囉字黃降伏
想字或黑或赤如字者本尊及自身色亦如是三
事相應即成也就中復有上中下差別謂息災為上
增益為中降伏為下也如是作者名外護摩當知此
[011-0456b]
內外護摩皆名殊勝若不與此相應徒作無益也由
作外護摩故能令引入內護摩中然內外之理本無
差別為求世間成就者作此分別令作外護摩耳若
異此者謂不依所說方軌當知此人無所知解唐捐
其功無有果報也由離於真言之智隨巳無明之心
而妄作之終不能得世出世間悉地之果故云不得
果也。


次答色及形類然大略有三部毗盧遮那是佛部即
是如來法界之身一向白色次觀世音即是阿彌陀
佛也其身黃色次金剛藏即是釋迦牟尼其身赤黃
即雜色也


佛說諸真言及諸佛所說者上言佛是舉
佛部下言諸作是佛所說真言謂毗盧遮那所說也
如來部中諸真言部謂從佛所生乃至諸神佛所許
可皆是佛部也下云諸佛者直是諸佛所說不通菩
薩以下也此二種皆具二種色謂白黃也此但云應
當知以白黃和合也謂不太黃不太白也雜色謂具
五色也。


次第應當知金剛手雜類觀自在諸真言
自事分者謂隨事分別而用之也佛部一向是息災
用其色當白自事業分觀音純白然其部中則隨事
業變轉也蓮華部一向是增益用其色黃金剛部一
向是降伏用其色雜雜色謂具五色也亦隨一部中
自有三事分別如佛部中自有息災增益降伏也若
息災即依本法而作白色若佛部作增益時但依此
法而作黃色若佛部中降伏者但依此法轉作雜色
[011-0456c]
即是也如佛部者當知蓮華部金剛部類可解也自
事分者謂隨色類而分其事也觀自在諸真言者此
中諸聲即是舉蓮華以例佛及金剛部也。


次說漫荼羅形計合息災在前今隨聲便事便增益
在前也諸增益事漫荼羅方□而中黃色息災壇圓
○而中白色降伏壇三角△其中黑色攝召壇半月
其中雜色攝召謂雜取物呼召等也經云四方普
者是舉一例諸也如中壇方者乃至外院皆方若中
圓者乃至外院次第皆圓壇中方謂方則普皆方若
圓亦如是次第也三角等亦然護摩作鑪亦爾若壇
方火壇亦方也餘皆例知耳。


次明色類謂形像也應以相皃為正義也亦可謂色
像也偈云色像初應知初謂我今說也然諸尊色類
種種不同大而言之略有二種謂男及女男是智慧
故名為首女是三昧為次之也或一切處隨顯形色
者如此經中或復餘經尊形或隨一切處顯形色謂
應物示形不定故名不思議也各各不同然以類判
之若言作白色即是息災用黃色即增益餘可解也
[011-0457a]
見彼男女之殊及色貌即知所用處矣不思議智生
者如本尊合作白色然須作增益事隨行者心觀作
黃色即有增益之用隨心而轉然所作事皆實不虗
由不思議智故得然也今謂法界之色於一色中即
是一切色能觀之智亦與境相攝故得如是自在而
用也為除無智故有種種智生雖知無量智其實是
一智前云智是一切智也以一智現一切智也。


前問本尊形量大小今次答之然佛普門示現皆為
應赴群機機既萬差當知垂應亦大小無定也至論
一一本尊之形莫不量同法界無有邊際及與始終
由智有淺深量有大小故所見身各各差別是故當
知所觀本尊隨行者心大小無有定量也當明密迹經三密事
所云證智者即是佛也以無盡之智而證無盡之境
如函大葢亦大也。


前問尊形量中兼問坐及印今亦答之身既無有定
量當知座及印亦如是乃至心能廣座亦稱彼量也印亦如是其次第謂隨其大
小也〔令〕尊與座相稱


次答此印從何生者〔又次第者從佛至天亦是〕
言如佛所生處印亦如是從於彼生也所以者何一
切如來皆從佛性種子菩提心生當知一切印亦從
菩提心生也印從法界生而印弟子如王以印印之
一切信受今以一切法界生印印之即法印也即是
大人相印也。


次答此印作何用者以此法界生印
印於弟子也印是不可違越義由自及佗皆不違越
故謂始從菩提心乃至究極佛慧於是中間不退不
[011-0457b]
轉是故世間號之為菩提薩埵由此印故住菩提心
更不退轉故名不違越也當知此印即是印生死門
開法界路略而言之此印量同法界由以此法界之
印印之即令彼人以有法界之標幟同法界普門之
身故名印於弟子也以法界印為略謂以一法印之
也若廣不可稱數此即大人之標相也。


前問灌頂有幾種今次答之佛子善聽者準梵本正
語當具言慇懃諦聽何以上來諸問不言善聽至此
方說耶然餘法若不善聽致有忘失其過猶小若灌
頂不成則不合聞真言及印等是皆不得作此過尤
大故殷勤誡之也譬如世間剎利之種謂欲紹其繼
嗣令王種不斷子故為其嫡子而作灌頂取四大河
水以四寶缾盛之種種嚴飾又嚴飾子身眾物咸備
又飾大象於象背上持缾令太子坐於壇中所統畢
集於象牙上瀉水令流注太子之頂灌此水巳大聲
三唱汝等當知太子巳受位竟自今巳後所有教敕
皆當奉行今如來法王亦復如是為令佛種不斷故
以甘露法水而灌佛子之頂令佛種永不斷故為順
世法故有此方便印持之法從此以後一切聖眾咸
所敬仰亦知是人畢竟不退於無上菩提定紹法王
之位諸有所作真言身印瑜伽等業皆不敢違越也
然灌頂有三種一者但以印法作之離諸作業此是
入祕密漫荼羅謂有弟子誠心殷重深樂真言之行
志求大乘然資力乏少若令一一具求眾事反當於
[011-0457c]
道有礙如是之人師當深起慈心觀彼心行而攝引
之然但得為此一人而作之不得多為人作何以故
恐彼資力能辦者生怠慢心而不盡心植眾德本故
作時隨力令辦少供供養三寶此第一最勝謂本尊
身語意三合為一三俱淨故以此印印之此最勝也
師祕受其真言手印之類也初但以手印二具足法事三在三昧灌頂也
二者以作事業而灌頂者即是師及弟子皆先作事
業也謂先令弟子七日以來誠心禮悔之類也師亦
於七日以來為其持誦祕求感應及令辦諸供物香
華之類緣壇所須一一令作然此之灌頂與前者不
殊但以有資力故令盡其所有力於諸佛海會之中
而作無盡供養由此因緣福施之果不可窮盡故須
灌頂勸彼令具作也三者但以心而作灌頂如是灌
頂不擇時不擇方謂向東設位或向南等皆得也由此弟子巳修真
言之行於祕密藏中有所堪任令師心悅此又最勝
也師弟俱得瑜伽以心灌頂猶如摩頂授記也又能
盡心承奉其師於種種善事無有違越以是因緣令
尊歡喜故為作心想灌頂也其灌頂法瑜伽阿闍棃
[011-0458a]
先入淨室而住三昧如前所說以身四分作四重漫
荼羅位亦如毗盧遮那所現之方位一一無異如是
作巳以祕密加持故令彼弟子先在門外而待命者
自然而得金剛手威神加持引之令入亦自然而解
作印等一一如法既入室巳以金剛手所加持故現
覩漫荼羅諸尊之位宛然現前一一本尊之形及印
字等亦悉明了爾時行者復以加持力故手中自然
蒙授妙華而以供養大眾隨所墮本尊之處其尊即
起以妙音聲而安慰之為作攝授爾時本尊即取一
一大會諸尊處甘露三昧之水而為彼弟子現前灌
頂爾時阿闍棃但坐一處而入三昧寂然不動而能
成就如是勝事也令尊歡喜相應謂承事本尊本尊
歡喜以行者現前而為灌頂以遍數及行具作故也
承事念誦令尊歡喜現前說法如所說作之也準前
例之如弟子能事師令歡喜師為灌頂教授也。


次答三昧耶有幾種者今世尊答略有五種也三昧
耶者如有人於眾多國王大臣所尊重集會之處而
自發言作大要誓我今如是之事永當不作如是之
事依行之以自對可信之人而發誠言若有所違即
得重罪是故三昧耶者即是不可違越義也略而言
之即是戒義也此中五種者第一但得遙見漫荼羅
謂如造漫荼羅時謂見具足漫荼羅也忽有諸人善
心隨喜欲求禮拜供養爾時阿闍棃聽令引入於壇
外遙令禮拜以華香等遙散道場而作供養以得見
[011-0458b]
如是法會故無量辠業皆得滅除然未合授彼真言
及印是第一也第二見漫荼羅坐位謂引彼入於壇
中禮拜供養投華散於本位師告彼汝華墮某尊位
上為說本尊名號并得入壇門內悉見諸位也此人
說名為第二三昧耶也若請真言及印亦得隨所應
者授之第三見漫荼羅及印位并作諸事者謂阿闍
棃從首至末為此人而作漫荼羅乃至諸尊及印等
一一告示又授真言手印一一行法皆教授之此是
第三也第四者巳能依隨行法修真言門所有法則
一一通解具知緣壇所須方便眾藝堪在師位悅可
師意師即為作傳教漫荼羅告言汝自今以後亦如
我無異造漫荼羅度諸弟子令法久住佛種不斷故
此第四也第五即是祕密三昧耶如教所說印壇配
位皆見若不經入此壇祕密智不生也是故當於祕
密壇中如法作灌頂是名第五智者應知也若異此
者不名三昧耶也即前所說第三灌頂時所入也若
異此五事不名善作三昧耶然祕密漫荼羅復自有
五種第一謂於師所授得真言印法依教修行與瑜
伽相應得於定中見諸尊大會然未蒙引入此例如第一人
次第二人巳蒙引入祕密壇中得巡禮供養而未蒙
聖尊現為灌頂等第三既蒙引入大聖眾中從初至
末一一祕密之行皆蒙聖者方便告示如第三人也
第四者巳善修行祕要之道現蒙諸尊為作祕密傳
教三昧耶即為如來所使行如來事也第五巳具前
[011-0458c]
事又見巳身於大會中自作阿闍棃師即是入地人
也此人纔入三昧即見一切佛會乃至十世界微塵
大會悉能集之而於其中同彼尊位也若觀察於意
善住告金剛也覺其心不得於三處真言者得菩薩名謂
以義得名也由自有覺不著三處謂自身所觀法及
成時若著此三不名覺心以於此三無所得名菩薩
也前說菩薩義依法相說今此以義得名也。


金剛手前問劑幾時得菩薩名者今次答之若觀意
心覺善住三處不得持誦者說名觀謂始從師處受
瑜伽法略有三事謂心觀本尊口有真言身有法印
汝當如是觀之既受法巳如聞修行得了了明徹猶
如鏡中而覩面像是為觀也覺者覺了自心境界真
實之法也善住者即指金剛手佛說法次號名而告
之也或可同彼修行之人猶覺了自心故得無所住
而住故名善住也既得如是與法相應得見本尊無
量境界廣博嚴淨不可思議行者爾時以無所得而
為方便以智慧觀察如是之法從內生耶從外來耶
從內外合生耶行者於自身心即名為內本尊境界
[011-0459a]
是所對境名之為外是二合緣名為中間如是觀察
了知此法種種不思議境不從內出不從外來亦非
內外和合中間而有當知本來清淨畢竟無所得無
所生也外境內身以心觀〔察〕為中間此三事悉除即是本來清淨
一相平等也所以者何以行者內心外境及心緣和
合正觀察時此三事和合即有不思議觀境現前以
三事和合從緣起故當知即是無生無性不可得也
復次行者身有祕印口有真言心有本尊境界之觀
以三事畢竟無生故即是三輪清淨一相平等也由
行者離於三執淨於三輪而離四相劑此以來即得
菩薩名也四相謂我人眾生壽者如金剛經中分別也
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義釋卷第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