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i0261 佛說伅真陀羅所問如來三昧經-後漢-支婁迦讖 (master)





《佛〔說〕-【元】說說伅真陀羅所問如來三昧經》卷下


後漢月氏三藏支婁迦讖譯


伅真陀羅諸子聞是法得歡喜信忍,各各解
身上珍寶以供養上佛,各各說言:「今用吾等
故以是所有上佛,今還得聞諸法。」各各
白佛:「甚可奇。是伎樂之音乃作是問,諸坐
化菩薩悉決其難,其在會者皆無狐疑,為我
等開無央數冥而令得明。是者誰之所致,令
諸伎樂音乃作是難問,諸坐化菩薩而皆
發遣,悉為解之?」


佛言:「皆怛薩阿竭之所致。若
我欲令空而作音聲常可致,何況伎樂及諸
樹?以是故,怛薩阿竭所作不可計。」


伅真陀羅
諸子皆言:「令一切人皆如怛薩阿竭。」


及伅真
陀羅八萬四千夫人,各各持天珠而奉上佛,
則時散佛頭上,便化作八萬四千交露帳。其
中悉有床,具足皆珍寶,皆布天繒以為綩綖。
諸交露帳中悉有坐佛,其佛皆三十二相、諸
種好悉具。八萬四千夫人見是變化莫不歡
喜,皆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提心,皆踊躍
合作一音,而嘆:「怛薩阿竭已自淨復淨他人,
悉去諸垢,無所著、無所污,其明甚好,其眼如
[003-0361a]
優鉢華。今自歸明若如月


「其歡者莫若如
見佛,佛為一切莫不斷其罪,所語其聞者
莫不歡悅,常愛樂於廬野,以眾寶而合成,
悉覽持法寶藏。今自歸無所不度者


「若度
水以到岸,却外道、伏諸邪,其淨於蓮華,以
空率化、以諦教道。今自歸歡喜者


「度四
竇,已四諦而率人,於世間行與人眼,足下
輪有千好。今自歸音安好


「其身過於人,
為一切而說之。其有力無與佛等。今自歸
十種力


「而斷欲,有所得而不喜、無所得不
已憂。於世間開盲者如冥中然燈火


「已伏
心致十種力而施與,自娛樂身已伏寂而度。
今自歸而無何


「其相者而甚尊,在於一切
為之上,為一切示現,莫不得其本。其忍及
慈已自娛樂。今自歸為尊所敬


「若船師無
所不度,佛者是即尊。燒三毒、壞絕眾冥,一
切愚闇皆蒙其恩莫不來供。今自歸寂諸惡
已盡


「光而七尺,色若如金,其音甚大,聲而
清淨,於人之上是則為尊。今自歸為一切而
作本者


「貢高諸冥已悉除去,度於一切,自守
如道,為眾作導,所語悉諦而無有異。今自歸
於冥而作明十一


「其祠祀而甚大,故名字而悉
聞其法。說如所言,其所聞莫不遍。今自歸歡
十二


「大已住其處,降伏貢高自用者,於一
切而無所著,故知而極尊。今自歸脫人之欲
十三


「其聲甚好,音聞梵天。悉知罪福,去人之
垢。曉知五陰,所作得重莫能等者。今自歸去
諸穢垢十四


「其心悉等,將護一切,已率其意,其知
無所不曉。已住於道,所作悉正、所教皆諦,莫
不得脫。今自歸所知而時十五


「為人示導。其德
[003-0361b]
軟好,其聞音者莫不解釋。眾魔甚多,莫不而
伏。一切悉過自用、諸所貢高。今自歸已去眾
十六


「諸有附者莫不隨教,皆而來敬,莫不供
者。其佛難值,所入微妙,其來問者,莫不喜悅。
今自歸其德無輩十七


「其意己力無所不曉,於
好、於醜其心適等,已堅住其處,莫能動者。今
自歸已總諸力十八


「其手足而有網、足下有輪,
脫諸生老死,常勝一切。今自歸其德如天無
所不蓋十九。」


則時伅真陀羅夫人讚嘆已竟,各
各復問:「雖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難以
母人自致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提二十。」


佛言:
「以一事離於母人,疾得男子,至阿耨多羅三
耶三菩提。何謂一事?以發薩芸,若作無央數
功德而不忘,是為一事。


「復有二事,母人疾
得男子,自致阿耨多羅。何謂二事?所作如所
語,不事諸天,但歸於佛;所作如正,不信於邪,
是為二事。


「復有三事,母人疾得男子,自致阿
耨多羅。何謂三事?護身三事而淨、護口四事、
護意三事,是為三事。


「復有四事,母人疾得男
子,自致阿耨多羅。何謂四事?所施與不諛諂、
於戒而不諛諂、常自守護亦不諛諂、聽聞其
法亦不諛諂,是為四事。


「復有五事,母人疾得
男子,自致阿耨多羅。何謂五事?用法故、所
作如法、聞法而直住、不樂於母人、常念作
男子,是為五事。


「復有六事,母人疾得男子,自
致阿耨多羅。何謂六事?不懈怠、所作不忘、其
心柔軟、質朴而不諛諂、亦無姿態、所作至
誠,是為六事。


「復有七事,母人疾得男子,自致
阿耨多羅。何謂七事?常念佛得法身、常念法
[003-0361c]
得佛慧、常念僧欲令來屬、常念戒欲淨之所
求、常念施與去諸垢、常念天上欲令如菩薩
心、常念人欲度生死故,是為七事。


「復有八事,
母人疾得男子,自致阿耨多羅。何謂八事?
不以飲食而自樂、亦不華、亦不香、亦不眾
好雜色、亦不至戲觀之廬、亦不倡伎而為樂、
亦不歌、舞,是為八事。


「復有九事,母人疾得男
子,自致阿耨多羅。何謂為九?亦無所斷、亦無
所著、亦不念有我、亦不念有人、亦不念有壽、
亦不念有命、亦不念有所生、亦不念無所生、
而信因緣,是為九事。


「復有十事,母人疾得男
子,自致阿耨多羅。何謂為十?為一切而有慈、
不貪利、一切物亦不念他、男子身命盡而不
欺眾、不兩舌而憙罵、亦不妄語、其有作倡
伎樂其心不以為樂、亦不起意、亦無所恨而
正住、不以邪罪福事而索知,是為十事,母人
可得為男子,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母
人有施心、有法心,視諸色若水中之聚沫,自
於色不貢高。於安、於苦,視若雨中之泡,若得
安不以為愛、若得痛而不怒。於安隱亦不
喜、於痛亦不憂,視而知思想若野馬。其心亦
不在男、亦不在女。生死譬如芭蕉,知生死
無有可,於生死亦不念有、亦不念無。其識譬
如幻,視其心意若幻無有異。於諸法無有著,
以四大——地、水、火、風——而知一切。若舍以三事而
得成——有草、有土、有木。人者,亦無吾、無我、無命
所作,如所為無崖閡,是則本。眼已自然而有
所視。眼者,如水中泡,但怙以肉而裏空,本
空而淨;耳、鼻、口、身、意亦爾。視其身若如影、其
[003-0362a]
聲者譬若嚮、知其心如幻,其作是者,疾離
母人而得男子,自致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說是時,諸夫人皆歡喜,已頭面著佛足。


應時佛笑,無央數色光明而從口出,遍十方
還,繞身三匝還從頂入。阿難從坐起,正衣服,
長跪已,讚嘆而問:「面明如月,其光甚尊,其色
如火中之金。今笑,願聞其緣,今欲所問


「總
持尊慧,為一切悉作本,其因地之者莫不供
事。屬之所笑會有歡者,今欲而問


「已法施
自樂、已清淨之戒、忍辱之力,屬之所笑是誰
之本,今欲所問


「精進而根得成之力,以
禪惟務以自娛樂,其慧若天,無所不遍。屬之
所笑而為誰本,今欲所問


「常若有慈,加
之於哀護,壽適平而無奇特。屬之所笑,誰
當得本?今欲所問


「已斷三毒而有三眼,所
語法譬若甘露。屬之所笑,誰當值本?今欲
所問


「降伏眾魔,却於外道,已四諦而教。屬
之所笑,誰當致本?今欲所問


「尊於十力,決
斷眾疑,其德無數。屬之所笑,誰當得本?今欲
所問。」


佛語阿難:「乃見伅真陀羅諸夫人眷
屬為我作禮者不?」


阿難白言:「已見。」


佛謂阿難:
「諸夫人因是歡喜為我作禮,而自發心合會
功德。壽終已後離於母人,當得男子,便生兜
術天上,當與彌勒相見,講議菩薩之事。彌勒
佛時皆當供養,是波羅劫其當作佛者皆悉
來而供養,稍稍於是劫中當成菩薩行。伅真
陀羅自致至成佛,是諸夫人皆當生彼佛剎,
悉作菩薩道。」


伅真陀羅白佛:「今吾等所作已若如佛,生死
[003-0362b]
已盡,但住於天及人,已住於佛道。今已具法
藏、已住其慧地、已治於功德、已現於諦道、
已說漚惒拘舍羅、已造菩薩心,開決眾法說
所說而得、依歡喜而聞法。」


時眾會及諸菩薩各
各有念:「伅真陀羅能至久如而成佛,號字云
何?及其剎土有眾菩薩及其所有?」


佛應時悉
知諸菩薩所念,便呼阿難,謂:「伅真陀羅王却
後七萬四千八百劫當為佛,號字群那羅耶
波披沙漢曰=言【元】【明】曰德王明曰德王明,其剎土名栴陀惟摩羅漢言
日月明,其劫名羅陀那三披漢言寶等有。其地平等,悉白

琉璃;其地之明,譬若如日;其地甚淨,無有塵
垢。在於虛空而有交露之帳,皆悉眾寶,諸菩
薩悉坐其中。所行徑處,諸菩薩各見佛,見已
便念:『我之所見若如是。』化諸菩薩所疑,所見
佛則當開解其疑,皆當得無所從生法樂忍。


「爾時,剎土無有城郭、丘聚、縣邑、王者之土,一切
人皆在交露帳中,不見母人、亦不聞母人,其
往生者皆悉而化在蓮華師子之座。眾菩薩
以禪為樂、以法歡喜為食。亦無異道,不聞異
道一切,但有眾菩薩悉摩訶衍。無有邪道、不
信佛者,亦無眾魔、亦無魔民。亦無求者、亦無
苦者,以好之藏、以空印而封。彼聞諸天及
人等無異,但有名字。


「其佛壽十小劫,當以無
央數眾菩薩以為僧,悉當得不可議惟務。是
佛欲般泥洹時,先當授菩薩決。其菩薩名曰
漚多惟授,後當作佛,號字摩訶惟授漢言大嚴,是
劫羅陀羅三披——於佛、於法、於僧無有盡時,
故名曰羅陀那三披。」


伅真陀羅於佛前受決,
即時歡喜踊躍,飛上去地百四十丈而住——欲
[003-0362c]
令一切在會者而歡喜。自用功德、因佛威神
而說嘆:「諸法本淨若空,自然無有,自然故無
垢。其知是者,則佛之上子


「若夢之所見不
可得,故不可持,若如虛空。其知諸法如夢,不
以死生為勤苦


「如幻師有所現,於其中無
所得。其五陰,若如幻


「其色本,若水中之沫;痛
痒者,若水中之泡;而自然思想者,若野馬、如
芭蕉,無所得。生死無所得。心意所知,但有
字。」


佛言:「若如幻,知五陰本如空,於生死不已
等已四大,等如稱,所已等如毒故


「六衰者
如空野,已如法持佛威神


「自伏者乃施與,
為是者即之安;其已淨,是即戒;想已盡,則忍
辱;能自制而寂為精進。所作而無異,是
則之為禪;如所緣無所礙,故慧;持是學則波
羅蜜


「無我、無人則善慈,清淨者是為哀,其
寂者若護,等作是行上梵天。以四事雜施
與受佛。忍以不怒,貪已無,過所有。無我、壽
命亦爾,六衰空而悉寂。其知者則菩薩十一。菩
薩者不希望,不想有人、無人,亦不想有我、無
我,其心不二,故無所著十二


「法無所有、而無所
依,去無所至、來無所從,住法身無所閡。怛
薩者與佛等十三。亦不有、亦不無,因法緣所因
便有。若電現則滅,心者亦爾十四。於生死而有
行,其心不可見。心者如風,無所著。


「其心者為
本淨,已知心本淨,於生死無所沾污十五


「若垣
壁牆,因土、草木而得成,其身無知。譬若石本
之淨,身者無所希望十六


「若風不可得,其聲亦
爾。若山中有妓樂之響,其知是聲之亦淨,於
是響亦不作欲十七


「若虛空而不墮,無所住、無
[003-0363a]
有處;盡知諸法若虛空,無所住、無所止,如是
知者已為等住十八


「若有大火,不能焦燒其虛空;
其知諸法淨若空,若異方剎土而有大火,往
到彼間,其火亦不能害。已知是法,不已須彌、
遮迦和山之為礙;其知是者,能遍諸剎土。其
四大——地、水、火、風——悉平等,用空故。其知是者,能
到億億剎土十九


「於三界而有聲——上、中、下——於百億
劫而有聲,無有竟,本自然故二十


「佛色心等如
稱而微妙,用淨故。諸佛平等若稱二十一


「菩薩行
已,合會無央數之功德。已知善心諸法悉平
等,後能便受其決二十二


「菩薩者,自己界於法身
而甚淨。其知是者,後乃受決二十三


「於色不想、於
想亦不想,於痛痒、思想、生死、識亦不想,以法
故而受決。受決者不以陰四大故,空者盡平
若稱,已知是者為無所從生,後乃受決二十四


「盡者,不能自知;不盡者,不能知盡;已向盡者,
諸法忍後乃受決。無想者,若直之道;有想者,
若入邪道;於諸法無所著,已過三世,其知是
者乃得決二十五


「自知我而自然,諸法悉自然;
無我而自然,用空故而自然;空者自然無所
有,其知三蓋心等而空,是故曰自然。其知
受決者,不當作是知,為有希望故。其知不心、
不意受決者,是則為受決二十六。」


伅真陀羅謂
諸會者:「若等悉住在地,而我在虛空。其知在
地、於虛空,心適等,遍於三世而無所著二十
。」


伅真陀羅讚歎說是,從虛空來下,前到佛
所而白曰:「今佛者用我故於世而有,佛盡
為我說。吾之願已從無央數阿僧祇劫而行
菩薩道,不忘功德,今悉得聞。」


時會諸菩薩各
[003-0363b]
有是念:「伅真陀羅已從本何過去佛而發心?」


佛則知諸菩薩所念,欲決其疑,故喚提無離
菩薩言:「過去不可勝數阿僧祇劫,
爾時有佛號字羅陀那吱頭漢言為寶英,其剎
土名曰首呵首呵者,漢言曰為淨貌,其劫名波羅林波羅林者,清淨貌。爾時,怛薩阿竭有十二億菩薩,皆精進、
悉得忍、皆阿惟越致。其佛壽六十億歲。其剎
土莊嚴,無所不辦。其地悉琉璃,無種諸穀者。
其有飢渴,名美飲食盡悉在前。其土者無有
異道,皆悉摩訶衍。


「爾時之世有遮迦越羅,名
曰尼彌陀羅,而主四方。是遮迦越羅供養佛、
六十億菩薩至千億萬歲,所作功德而無央
數。及夫人八萬四千,及子千人,及官屬八萬
四千人與俱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提心,發
心復供事佛至億萬歲。却後以太子——名曰
和陀波利林——代而立為王,棄國行作沙門。其
太子立為王者亦供養佛如前數已,復立其
子而為王,便棄國行作沙門。如是展轉相傳
如前法,乃至盡于佛壽。其佛般泥洹已。最後
末王而制持法。」


佛語提無離菩薩:「汝乃知時
遮迦越羅尼彌陀羅不?今現伅真陀羅是。」



無離則言:「善哉,善哉。佛之智以不可計盡久
遠悉知而說之。」


佛言:「是智不足言。所以故?
能知一切人已過去、當來、今現在心所行,有
所因、無所因,有功德、無功德,是故怛薩阿竭
智無所罣礙。」


佛說無所罣礙時,八萬四千人
悉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提心。


伅真陀羅與宮
室眷屬供養佛七日已,便持所有國土悉奉
上佛:「是者皆怛薩阿竭所有。時時抂尊來到
[003-0363c]
是間,當用哀一切故。」


伅真陀羅太子——名曰遺
摩羅涅——以摩尼珠交露以奉上佛,白言:「今吾
伅真陀羅者於伎樂而有大欲,唯願佛以法
教照吾等,令於伎樂而無欲心。」


佛言:「從今
已去我為若心作護,有伎樂之音時,令若聞
六十四法聲當所向。何謂六十四法?但聞無
常聲、苦聲、空聲、無我聲、寂聲、清淨聲、無生
死聲、本淨聲、無所從生聲、如其本聲、本際聲、
本無聲、法身聲、怛薩阿竭聲、無人聲、無壽
聲、無命聲、無來聲、無當來聲、無過去聲、無
現在聲、無處所聲、無所得聲、無所上聲、布
施聲、淨戒聲、忍辱聲、精進聲、一心聲、智慧
聲、慈聲、哀聲、護聲、等聲、佛聲、法聲、僧聲、不
忘菩薩聲、意止聲、意斷聲、神足聲、根聲、力
聲、覺意聲、道所入聲、響聲、觀聲、漚和拘舍
羅聲、四事雜布施聲、教一切聲、護法聲、降伏
魔聲、幻聲、夢所見聲、若日明聲、若響聲、若
水中影聲、不壞法身聲、十種力聲、四無所
畏聲、十八法不共聲、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提
聲、阿惟越致聲、莊嚴國土聲,是為六十四事。
諸所伎樂以佛威神但聞法聲,已入是者便
得三十七品。」


時會者莫不歡喜,皆以頭面著
地,各各悉言:「菩薩甚尊,已住法者皆為佛所
護。」


佛語:「諸會者!如若之言:『菩薩已住法者,皆
為佛所護。』所以者何?以護菩薩者,為護一切
人。所以者何?菩薩發心用一切故,所以為僧
那,將護愚冥脫於生死,皆至泥洹。」


佛言:「其知
護菩薩者,是人已為護一切人。以其有、以鉢、
震越衣被所當得者而與菩薩已,為施與一
[003-0364a]
切已。所以者何?菩薩出息、入息而得生活。譬
若如人有出息、入息,因是而得住足,欲饒益
一切故。」


一切眾會諸欲天子、諸色天子、清淨
天子、真陀羅、揵陀羅、摩休勒,皆讚歎勸助佛
之所言,皆持眾華而散佛上。


伅真陀羅自念:
「諸比丘、菩薩、上至佛,皆當還去。」


欲令因伅真
陀羅神足而還,便化作交露車,縱廣三百里,
皆悉眾寶,無央數寶以為諸樹。為怛薩阿竭
作師子座,高四丈九尺,以天繒、無央數色有
綩綖布其諸座,令諸比丘、菩薩各各就坐。為
諸帝釋、四梵天王作座如天座,則已成辦,
白佛:「已加哀,當就之。」


佛與比丘僧、諸菩薩悉
就伅真陀羅車,則時因伅真陀羅神足去地
百四十丈,其車行於虛空,八千天子、其諸
伅真陀羅、揵陀羅皆共隨從。伅真陀羅以金
為繩,與眷屬俱挽交露車適當向道。佛放光
明,悉照三千大千剎土。


王阿闍世及諸群臣、
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見光明,知佛當
來,悉持繒、蓋幡、花香出羅閱城,皆出而行
迎。


伅真陀羅八萬四千伎樂皆作倡伎,鼓琴
瑟而行,其音先聞,伅真陀羅與子及眷屬挽
車送佛。至耆闍崛山中已到,佛從車已下自
就其座,諸比丘、菩薩皆在前而住。阿闍貰
王、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諸一一尊者、
及散王屬阿闍貰者,皆持繒蓋、華香,悉以供
養佛作禮,各各問言怛薩阿竭。


提無離菩薩
問佛:「伅真陀羅與諸眷屬以車送佛到是,當
得何功德?」


佛言:「伅真陀羅及眷屬其發阿耨
多羅三耶三菩心者,因是功德皆當得五旬,
[003-0364b]
乃至成佛而不忘。從一剎到一剎供養諸佛,
聞其法亦供。視諸比丘僧皆當知宿命,悉當
成無極之大哀,常當護法、常當教化一切
人。」


王阿闍貰語伅真陀羅:「善哉,仁者!為佛所
譽。」阿闍貰復報語伅真陀羅:「仁所作功德,願
分我少所,令我得其功德。」


伅真陀羅則答言:
「若可意者,持是功德而相與及一切人。何以
故?菩薩諸所作功德皆為一切故,不於中
有所貪。諸所作功德不念獨是我所作,一切
人許;菩薩有所作,為一切當蒙其福祐。何以
故?菩薩者是一切之因緣,稍而自習故能
益於人。」


伅真陀羅謂阿闍貰:「善哉,仁者!而得
二加羅蜜:一者、是佛,二者、是文殊尸利。蒙
是恩,所作非法其狐疑悉得解除。」


阿闍貰王
言:「菩薩所作甚善,已意作法器,諸所聞法其
心不疑、亦不念、亦不忘。」


提無離菩薩問佛:「何
謂菩薩能作法器?」


佛言:「以三十二事為法器。
何謂三十二事?菩薩堅住為佛所護,是為法
;其意不諂,所語無異,於功德有信,是為
法器;以習菩薩事,是為法器;所聞用意,
是為法器;已入意稍欲至道,是為法器;入
知諸本,是為法器;布施得尊,是為法器;淨
戒具足所願,是為法器;忍辱者致三十二
相,是為法器;精進者一切諸佛法,是為
法器;一心者療治其病,是為法器十一;智慧
者無所罣礙,是為法器十二;慈者為一切人而
等,是為法器十三;其哀者護一切貧窮,是為法
十四;其護者為哀一切人,是為法器十五;等心者
為一切其心無有異,是為法器十六;為人〔作〕-【元】【明】作作
[003-0364c]
迦羅蜜,是為一切功德之法器十七;所聞不厭足,
是為般若波羅蜜法器十八;作沙門,雖離父母親
屬,其心不已為勤苦,是為法器十九;樂在山間,
而自獨處其心專一,是為法器二十;能忍空閑,可
得禪旬,是為法器二十一;其無者,己所有而與
之,便教導人,是為法器二十二;護諸法,使盲冥
而得明,是則為法器二十三;知陀隣尼,曉了
其事能開導人,是為法器二十四;在所欲為一切
人能決其疑,是為法器二十五;其念佛者疾得見
佛,是為法器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兩法諸本並皆闕;其無瞋怒、其
心不恨,其功德不知盡,是為法器+(二十七)夾註【三】器+(二十七)夾註【宋】【元】【明】器;已知空事=事空【三】空事=事空【宋】【元】【明】空事,不慕所有,是為法器+(二十八)夾註【三】器+(二十八)夾註【宋】【元】【明】器器;已知
空事,不慕所有,是為法器;曉了十二因緣
過著,斷上而去,是為法器二十九;已得法忍者,是
為法器三十;今受決不久,是為法器三十一;於阿惟
越致前其力故不動轉,是為法器三十二。是為
三十二事菩薩法器。」


說是時,萬人皆發阿耨
多羅三耶三菩心,皆舉言:「令一切悉得是法
器,令吾等逮得如佛所說法器。」


佛謂伅真陀
羅:「可還處所,勿令人勤勞。」


伅真陀羅言:「其心
念勞者,是非菩薩;其不念勞者,是為菩薩。」



真陀羅復問佛:「何所菩薩念勞?何所菩薩而
不念勞?」


佛言:「菩薩以四事可知有勞。何謂四
事可知有勞?聞無央數人,其心恐怖,是為一
勞;聞不可度生死,其心恐怖,是為二勞;聞不
可限諸佛智,其心恐怖,是為三勞;聞無央數
功德而成一相,其心恐怖,是為四事知而有
勞。


「菩薩以四事知而不勞。何謂四事?欲度一
切人皆令至泥洹,是為一事不以為勞;欲自
護無央數生死蓋,欲作功德,其心不恐,是
[003-0365a]
則不為勞;聞無央數佛智,欲悉具足,其心不
恐,是則不難;聞無央數功德而成一相,其心
不恐,續作功德不以為難,是為四事知菩薩
而不為勤勞。


「復有四事知而計勤勞。何謂四
事?中間中間愛樂聲聞之事而往附覲;中間
中間樂辟支佛法而往親近;諸法欲盡時而
不用意,亦無有護;亦不教人發菩薩心。是為
四事知菩薩而計勤勞。


「復有四事不可計有
勞。何謂四事?不於羅漢、辟支佛法而自娛樂;
聽亡身命不離其法;若聞有好人可發菩薩
心,故往教不避大遠。是為四事知菩薩而不
為勞。


「復有四事可知有勞。何謂四事?若沙門、
婆羅門、貧窮乞丐者,如有所求輒瞋怒向之;
但憂食飲臥起得安,而不念餘人;不念學問;
我當多知,時時所聞慧急去而不欲教人向。
是為四事知菩薩而計有勞。


「復有四事知而
不計勞。何謂四事?其乞丐者有所求則而施
與,視之如迦羅蜜,其心柔軟,好顏向一切;不
自念身安,但欲安他人;於學不以厭足;如所
聞教化一切人,無所希望。是為四事知菩薩
不計有勞。


「復有四事菩薩計而有勞。何謂
四事?不求波羅蜜道;不以四事而有所施;於
一切人不精進而欲教其趣;可所聞念已為
足,不念菩薩道。是為四事知計有勞。


「復有四
事可知菩薩不計有勞。何謂四事?若身被火
不已為劇,求諸波羅蜜亦如是不以懈怠;以
四事施與常以備足,不逆求者;以精進欲於
人歡喜;欲具諸功德,知而不厭。是為四事菩
薩知不計勞。」


佛謂阿闍貰:「聞菩薩而不計勞?」
[003-0365b]


則答言:「已聞。」


佛言:「已聞者,從今已去,其有
行菩薩者,所作勿厭,極而計勞。」


王阿闍貰問
佛:「何謂菩薩行?」


佛則於伅真陀羅、揵陀羅諸
會中而言:「各各得所。其阿闍貰聞佛所說菩
薩行,如所行聞法則作行,於菩薩不計勤苦
而行。於一切等心行、堅固行、諦行,其意所
作而淨行,於菩薩法而不諂行。布施行、與行、
所有無所惜行。其作菩薩行、不作有所依淨
戒行。寂行、身口意淨行,菩薩已心常念而行
忍辱行,棄捨眾恨而行。其作菩薩行者,不起
其意精進行。有所致行,於生死不以勤劇而
行,其作菩薩行其心不怯弱。禪行、知行、安
身心而行,其作菩薩行心而不亂。菩薩者,以
智慧行當如法行,其行菩薩不計有所得。慈
行、柔心行、常作哀行、菩薩所作行無有恚
行,空行、以意行、無有想清淨行,其菩薩行
無所願,菩薩行是當行,具足意智慧行。


「菩薩
所行,無所礙信行、精進行、用意安三昧行。其
菩薩行無所斷神足行、惟務行、以五旬行。菩
薩所作而不罪行,平實行、乘法行、欲教一
切而行。其如菩薩行所作而不藉因緣行、
如作行、斷絕眾冥行。於菩薩所作而不錯淨
行、清淨行、脫眾垢行,菩薩其作是行。無有悔
安行、護一切令無畏行,菩薩其作是行,為
悉具足所欲。如日行、如月行、如蓮花不污行,
菩薩作是行,為諸天一切之所敬。如釋行、
如梵行、具足道行,菩薩其作是行眾魔悉恐。


「持行、尊行、盡婬怒癡行,菩薩作是行者,無央
數諸天皆讚歎之。


「所行、久長行、智慧眼清淨
[003-0365c]
行,菩薩作是行者無所希望。


「寂行、肅行、於
名色無所著行,菩薩其作是行無有罪。菩薩
所作如是行,為諸天所歎。


「所語柔軟行、如
平等行、捨邪道行,菩薩之所行。以慧為本
行、勇猛行、動眾魔行、會當坐佛樹無有異
行,得陀隣尼行者,菩薩在所作而不厭行。


「山
間行、能忍行、常愛樂欲作沙門行,菩薩所行。
如所因欲脫行而心行、於一切而尊行、菩薩
所緣所而不失辯行、漚和拘舍羅行、於禪旬
而不希望行、其作菩薩無所法行、於俗行、非
俗行、欲色無色行,菩薩作是行無所畏,一切
無所不行,盡知一切人行。


「菩薩所行譬若如
天,無所不覆三十二。」


佛說菩薩行時,五百菩薩
皆得無所從生法樂忍。


於眾會八千人皆
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心,悉對佛言:「吾等悉
當奉行菩薩行,如所行。」


佛作瑞應,欲令伅真
陀羅還歸其處。時伅真陀羅宮室眷屬遶佛
三匝,前長跪而辭,放身光明,皆作伎樂,鼓於
琴瑟,地六反為震動而雨天華,便還處所
歸其宮室。


釋提桓因白佛言:「今伅真陀羅
供養佛、及法、比丘僧、諸菩薩,其功德已出我
上。」


佛語釋提桓因:「不獨過若上,其德已過
三千大千剎土諸釋梵四天王、諸聲聞、辟支佛
上。所以過者何?菩薩一發心過諸聲聞、辟
支佛、一切人,當因其法得度脫故。


「菩薩勝於
一切,莫能有勝於佛者,故知無能勝菩薩者。
所以者何?佛因菩薩心而自致成,諸聲聞悉
因佛法而得成。」


佛說是語,釋提桓因則自
泣淚出,白佛:「今我有損,本不發菩薩心。」



[003-0366a]
座中有天子名曰懼或,謂釋提桓因:「佛法
而普天莫不發菩薩心。今若之悔,當復何
益?所以者何?焦燒菩薩種故,已不在菩薩法
器。」


懼或說是語時,五百忉利天子皆發阿
耨多羅三耶三菩心。


懼或天子白佛:「我見
佛從本行、菩薩從提和竭佛受決得無所從
生法忍,時今怛薩阿竭如所得法樂忍,惟
願說之,今吾等聞佛。」


佛言:「無功德菩薩不
能得聞無所從生法樂忍。」


佛語懼或:「菩薩以
四事得無所從生法忍。何謂四事?等知諸佛
以過去當來今現在無有、於諸法等無有
、等諸剎土、等一切人,是為四事。


「復
有四事。何謂四事?樂空而知四禪、以無極
哀樂於三活、以漚和拘舍羅樂六波羅蜜
、以智慧樂於五旬,是為四事。


「復有四事。
何謂四事?於五陰求菩薩道,菩薩知五陰
而自然;於四大求菩薩以自然;信四大,
於六衰求菩薩,視六衰而自然;於諸法求
菩薩,於諸法自然而不疑。是為四事。


「復有
四事。何謂四事?以住於本際而知諸法;已
住怛薩阿竭,於法無所不入,於三世而等
入於法身,悉知諸法其相若空不可壞;視
諸法悉等無有異。是為四事。菩薩得無所從
生法樂忍。」


說是時,五百菩薩悉得無所從生
法樂,懼或天子得法忍不疑。


說是欲竟時,
佛呼阿難:「若悉得伅真陀羅所問不?」


阿難白
言:「悉得,甚善。是法快哉無比,甚深微妙如
本所說。以是而知本,曉了諸法。」


阿難白佛:「如
本所聞法,今聞是者可悉曉了。今我聲聞聞
[003-0366b]
是,悉曉了是法,何況菩薩其智無極,其心
若海,無所不受;其智甚廣,無所不苞。於諸法
無所不總、於眾寶而為大器、於一切無倩者
而為作倩,若視厚其慧不可度。」


阿難復問
佛:「其後聞是者,當得向法明?」


佛言:「今怛薩
阿竭一毛光明悉覆三千大千日月之明,如
怛薩阿竭舉身毛光明,不如得是法明,其決
無所不過。所以者何?諸明者皆因智慧而得。
法明者而知一切人,故尊而無蓋者一。其後
聞是者皆得慧明,便持、諷、誦、讀、教人,為其
法智不離菩薩,用一切故,於無極哀以為
摩呵僧那僧涅,以慈而為鎧以降伏眾魔,稍
近佛樹下。」


阿難白言:「今我承佛威神而持是
法,其諷、誦、讀、為一切人廣說,其福云何?」



言:「若有人以七寶滿三千大千剎土,施與須
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上至佛,
所作功德至千歲。」佛問阿難:「其德甚多不?」



難白言:「甚多,甚多。天中天!」


佛言:「不如男子、
女人奉行菩薩事而晝夜各三諷、誦、讀。若為
人說是法中事,其德出彼上,何況說如是法
者?何以故?菩薩以經中四事為人說解中
義,是故為法施——眾施中之尊——於是為極上
之恩,法施者是為極上之護。何以故?其法施
者,聞聽心垢則除,便得脫。其所有物而施與,
但長養於生死,其欲度於生死者,當以法而
施與。是為隨佛教法施者,一切人因是中而
得德。


「菩薩法施時,得三十二事。何謂三十
二事?用意安;所作安;於行安;於愛欲
;於怒尠;癡亦爾;自就脫復脫人
[003-0366c]
度生死;為人所愛;為諸天所歎;為龍、閱
叉、犍陀羅所護;因所作而分越十一;便得衣鉢、
震越、床臥具、病瘦醫藥十二;名聲遠近莫不聞
者,終不為邪之所得十三;為諸佛之所讚,便
能行護法十四;因是而得法身,不畏於惡道十五
於諸天及人不以為難十六;所生不離諸佛法十七
所生便知宿命十八;所生愛十九;身而不缺減二十
便逮得三十二相二十一;得陀隣尼所破壞欲
二十二;而知諸因緣以禪自養二十三;以大慧治道
二十四;於冥疾明二十五;其心不邪念二十六;俗事之
所施與而過上二十七;於法藏不可盡在所欲二十
八少,二十九至三十二四法,諸本皆闕,是為三十二。」


釋提桓因白
佛:「我奉行持是法。若佛般泥洹以後,其有人
應法器者,我當擁護,令得聞是法。所以者何?
如是經中所說功德,用功德歡喜故。」


佛言:「善
哉,善哉。釋提桓因!於我前而勇猛若師子,說
後當護是法。用是功德故,若阿須倫欲以兵
而來,不敢當若。所以者何?是法要無能得者。
而若欲護之,其有所畏者所見不邪故。於法
無所希望,是故為護。」


梵天白佛:「其有郡國、縣
邑、聚落其說是法,吾等自當捨其處所,當往
擁護。所以故?聲聞、辟支佛、釋、梵因是法而得
自成致。」


四天王白佛:「吾等是佛弟子,皆當
奉行是法,當擁護之,令得久住。其吾等所部
主不信佛法者,若龍、閱叉、犍陀羅、真陀羅、摩
[003-0367a]
休勒,其有不信者,我當令信。」則皆言:「隨其
習俗,說呪曰:


「多錍唵錍阿獵錍婆少獵錍
休晏摩休晏伊晏牽晏阿和𡄷惟越𡄷波利
眄陀那尼蚊眄波袈散那吚和吚和惟
利頞眄妲眄妲摩羅伊陀


「悉當令信向佛法。
其有邪意者,皆令正心;其有閱叉自用者,皆
不自貢高,皆當令讚歎佛而擁護法。是要,佛
之所說。」


四天王呪是言:「其有求人短者,皆
得不勝。」


佛語彌勒、提無離菩薩:「我從阿僧
祇劫而行菩薩道,今以法而相屬,累令得久
住。」


彌勒菩薩謂提無離菩薩:「佛般泥洹已後,
吾等當護是法,當教告人,廣說其事。後世若
有菩薩有功德者,當逮得是經卷,我等當勸
助而擁護之。若後世其逮得是經者,有書、諷、
誦、讀皆得安隱,當知彌勒、提無離菩薩之所
擁護。」


時於會中魔來而白佛:「佛為聲聞說
法時,我不恐懼、亦無所憂。佛今所說菩薩
印、住怛薩阿竭、稍近菩薩道、為一切作護,
我今聞是愁憂。譬若如老,今以羸極,若欲
躄地,惟怛薩阿竭加哀而哀。所以者何?
聞是甚愁、甚憂,從今已去莫復說是。」


佛謂:「魔
莫復啼哭、亦勿致愁,今若伴者亦甚眾多。
其有不聞是法者悉是其伴,信樂者少少
耳。」


佛以取土著爪甲上:「其有信向是法,其數
若爪上之土;其有不信者之數,譬若地之土。
如地土之數,不信者悉若之侶也,用是故且
自歡喜。」


無央數一切人界,說是法時悉發阿
耨多羅三耶三菩提心,九萬二千菩薩皆得
無所從生法忍,八萬四千人皆得須陀洹道,
[003-0367b]
八千比丘皆得阿羅漢。


爾時,三千大千剎土
而為六反震動,其光明無所不照,普雨於天
華,其琴瑟倡伎樂不鼓而自鳴。諸天無央數
輩在虛空中,皆言:「善哉,善哉。吾等於閻浮
利再見法輪而轉。如怛薩阿竭於波羅那
界轉於法輪多得安隱,不如今之所說復
增加轉倍。其有持、諷、誦、讀是經者,所說以為
助法輪轉。」


彌勒、提無離菩薩及阿難問佛:
「是法為何等?當云何行?」


佛言:「是名『伅真陀羅
所問諸波羅蜜解諸法寶品』。」


佛說是經,彌勒、
提無離菩薩、比丘僧、諸天、人、犍陀羅、鬼神、龍,
莫不歡喜,前為佛作禮而去。
《佛說伅真陀羅經》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