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g0016 涅槃經會疏-隋-灌頂 (master)



南本大般涅槃經會疏卷第八


【涅槃經疏卷第六


頂法師 撰


天台沙門湛然再治】


「大般涅槃經如來性品第十二卷第八


北凉 天竺三藏 曇無讖 譯


晉 沙門 慧嚴 慧觀
 謝靈運 重治」
[008-0443a]


【如來性品


此題不標佛而言如來者允同三世三世諸佛皆
初號如來又舉初以標後又如名不異破諸異計
又如來即佛佛即如來故言如來性品四悉檀
又如來是極果之勝號性是至理之本名非但

極果名曰如來眾生本性亦名如來又如來擬果
性擬於因雖因果雙列意在於因故言如來性品
又果之本性性隱難辨舉顯以目隱故言如來性
品又性理含藏備種種性善惡三乘舉勝棄劣故
言如來性品又如來名通夫有心者悉未來如來
四依開士猶如如來十方諸佛同稱如來就一佛
之上有化應報法皆稱如來今文中正辨如來藏
之如來二十五有悉皆有我以我同故故名如以
如示人故言來常不可壞名之為性從此立名名
如來性品當知此如來藏即佛性也諸師解藏義
不同論師言佛果在當即時未有故名為藏又言
佛性眾生心神心神自能避苦求樂即是心神開
善云六法是佛性義皆不然此品以如來自性不
以心神不以六法又如來藏隱心神六法皆顯又
如來藏常心神六法遷變無常與如來性全不相
關今皆不用地人云惑覆於理名之為藏是義不
然私謂非無一邊但不與此品題合彼以惑與理
異故惑能覆理今依經一切諸法中悉有安樂性
那得無性之惑覆無惑之性不會經旨故不用也
[008-0443b]
私謂非但惑性相即一切何所不收涅槃何法不
在一切眾生即涅槃相一切國土即涅槃相云云
又論人云當果為性此即在外六法為性此即在
內地人云惑覆黎耶此亦是內興皇云非內非外
偏據正性地人偏據本有論人偏據緣了復據當
果果性果果性悉為經呵如盲觸象不會玄旨今
明四句平等清淨無諍故名為如以四悉檀巧示
眾生故名為來常不變易故名為性豈獨一法為
藏性耶又人執云如來藏者不得不有是義不然
佛性非有非無非亦有亦無非非有非無那得獨
言是有雖非此四有因緣時於一門中作四悉說
故言如來藏者不得不有以有接斷以有破常以
有令悟悟佛性時佛性非有三門亦爾云何執有
而害三門如人問橋多諍何益今明佛性其意若
此若得此意亦在本性中間極果亦隱亦顯亦外
亦內如經舍內金藏大小不知善能掘出宗仰是
人即其義也問藏性理三云何同異答只是一義
若欲分別理惑合論名之為藏全不論惑稱之為
理不可改變稱之為性云云有師生起五譬初問
二十五有有我不耶佛舉貧女藏答明其有我但
隱而不顯若爾何不早說佛舉毒塗譬之由常病
未歇不得洗乳前後兩病就眾生論隱顯塗洗就
佛教論若爾眾生等有何故六道區分昇沈碩異
佛舉因鬪失珠致有悲喜不等若爾何故鬪耶佛
[008-0443c]
舉甜藥真正停留在山寡德所招流乎醎酢若爾
真昧不變誰能毀傷若叵毀傷則無殺罪佛舉利
钁能穿石砂不損金剛如佛不可害興心逆罪性
不可毀毀陰得罪然一答可解何故聯翩只為佛
性難明須萬斧躃樹生起五譬是彼之巧思故今
存之云云然此一品答上兩問初答云何作善業
次答能只難見性此兩相成只由善業能見於性
性由善業業始性終從終題品論人解善業義者
假名行人能御善惡御善則洮練心神得成正覺
中論人問生死中有假人此人是佛性不彼答不
得是佛性即竝亦不得是我既其無我誰御善業
又汝明假者是不自在我是自在二事相害地人
明法界之體有善惡用體用具足在妄惑內如土
覆金無能沮壞妄惑若爾此用無用何能作業今
明此義如經金藏不可見者是時不能作於善業
掘出藏巳何須善業耘除草穢小乘運作非是善
業異人方便示子金藏於舍掘之正是能作善業
之義若約六位初位不能後位不須中間四位是
作業位若約四句隱不能顯不須亦隱亦顯正能
作業就答善業又二一明佛性為善業作緣二明
佛性正起善業初為善業作緣又二一明業緣二
論義初業緣中復有問答。】


「迦葉白佛言世尊二十五有有我不邪。」


【問近從四倒品生一切世間雖說有我不名佛性
[008-0444a]
出世真我名為佛性是故興問二十五有若定有
我有則非有若定無我誰作善業故言二十五有
有我不耶。


佛以兩譬答之初譬則明本有不可見次譬不即
得說以釋疑初譬中有法譬合法說為兩一本有
二不可見。】


「佛言善男子我者即是如來藏義一切眾生悉有佛
性即是我義。


如是我義從本巳來常為無量煩惱所覆是故眾生
不能得見。」


【然佛性非本非當為緣說之。


次譬文為四一譬本有二譬不可見三譬緣感四
譬顯說。】


「善男子如貧女人舍內多有真金之藏。」


【初文意者窘乏緣了故為貧有能生力故言女栖
託五陰故言舍有正佛性故言金此性包含故言
藏此性廣博故言多。】


「家人大小無有知者。」


【次家人大小不知者舊解四果聖人為大三界凡
夫為小此皆不知中論人云但菩薩為大但聲聞
為小亦皆不知今明人天為小析空二乘為大析
空二乘為小體空二乘為大但空聲聞為小但空
菩薩為大但空菩薩為小出假菩薩為大皆亦不
知。
[008-0444b]


三時有異人去譬緣感。】


「時有異人善知方便語貧女言我今雇汝汝可為我
耘除草穢女人答言我今不能汝若能示我子金藏
然後乃當速為汝作是人答言我知方便能云汝子
女人復言我家大小尚自不知況汝能知是人答言
我今審能女人復言我亦欲見并可示我。」


【於中問答先以小道逗之故言耘除草穢緣不肎
受故言不能若示子金緣為化力欲先於人我亦
欲見即是後巳。


四是人即去顯說。】


「是人即於其家掘出金藏女人見巳心生歡喜起奇
特想宗仰是人。」


【三合譬有二先合次帖合可見。】


「善男子眾生佛性亦復如是。


一切眾生不能得見如彼寶藏貧人不知善男子我
今普示一切眾生所有佛性為諸煩惱之所覆蔽如
彼貧人有真金藏不能得見如來今日普示眾生諸
覺寶藏所謂佛性一切眾生見是事巳心生歡喜歸
仰如來善方便者即是如來貧女人者即是一切無
量眾生真金藏者即佛性也。」


【第二譬為二先譬次合初譬為四一明起有我病
二說無我藥三邪我病息四真我教興。】


「復次善男子譬如女人生育一子嬰孩得病。」


【意同哀歎彼譬顯此譬隱舊解女人良醫凡四師
[008-0444c]
說一云女譬法身醫譬應身二云女譬實智醫譬
權智三云女譬前佛醫譬後佛四云女譬佛智醫
譬機緣上文貧女譬眾生身此女既不言貧用譬
佛智應勝生育一子譬於眾生稟教生解以解微
故故言嬰孩孩著邪常故言得病。


次是女愁惱下譬說無我之藥又三一佛智觀機
二得機設化三斷邪我初文者。】


「是女愁惱求覓良醫。」


【權智起悲故言愁惱覓無我機故言求醫。


次良醫既至即得機施化。】


「良醫既至合三種藥酥乳石蜜與之令服。」


【設三種藥譬無常三修。


三因告女人下斷邪我教。】


「因告女人兒服藥巳且莫與乳須藥消巳爾乃與之
是時女人即以苦味用塗其乳語其兒言我乳毒塗
不可復觸。」


【此中乳譬真我真我非時故言莫與苦味塗乳者
譬以無我覆於真我如苦與甜其性相違前合三
[008-0445a]
藥中何故復有乳此亦是無我苦味與常相違。


三其兒渴乏下譬邪我病息。】


「其兒渴之欲得母乳聞乳毒氣便遠捨去至其藥消。」


【先明病息次明藥消真我緣起故言渴乏我無我
相違故言毒氣無我治邪邪消藥息故言藥消。


四母乃洗乳譬真我教興又四一為說二違情三
重說四受行可見。】


「母乃洗乳喚子與之。


是時小兒雖復饑渴先聞毒氣是故不來。


母復語言為汝服藥故以毒塗汝藥巳消我巳洗竟
汝便可來飲乳無苦。


其兒聞巳漸漸還飲。」


【次如來亦爾者合譬也。】


「善男子如來亦爾為度一切教諸眾生修無我法如
是修巳永斷我心入於涅槃為除世間諸妄見故示
現出過世間法故復示世間計我虗妄非真實故修
無我法清淨身故譬如女人為其子故以苦味塗乳
如來亦爾為修空故說言諸法悉無有我。


如彼女人淨洗乳巳而喚其子欲令還飲我今亦爾
說如來藏是故比丘不應生怖如彼小兒聞母喚巳
漸還飲乳比丘亦爾應自分別如來祕藏不得不有。」


【但合二藥不合二病本意疑於我無我異是故合
藥治病是傍是故不合哀歎亦爾問隱名如來藏
我是佛性者一切眾生有我性耶答一切眾生皆
[008-0445b]
悉有性未即是佛是故有我未是我德何者人別
法通法通故有性有我人別故非佛非德問法是
人法昔既無別人法是誰法解云法屬法性云云


迦葉白佛下第二論義問答初問者前明二十五
有有我今難此義初總唱無。】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實無有我。」


【次何以故下別作十二難合為四意初四難約果
次兩難約因三四難又約果四兩難難處初為兩
雙謂始生終沒差別勝負可見。】


「何以故嬰兒生時無所知曉若有我者即生之日尋
應有知以是義故定知無我若定有我受生巳後應
無終沒。


若使一切皆有佛性是常住者應無壞相若無壞相
云何而有剎利婆羅門毗舍首陀及旃陀羅畜生差
別今見業緣種種不同諸趣各異若定有我一切眾
生應無勝負以是義故定知佛性非是常法。」


【次因難又兩十惡等是約惡因酒後是約惡緣可
見。】


「若言佛性定是常者何緣復說有殺盜淫兩舌惡口
妄言綺語貪恚邪見。


若我性常何故酒後荒醉迷亂。」


【三重約果四難者一據苦果二據苦緣三據忘失
四據憶念。】


「若我性常盲應見色聾應聞聲瘂應能語拘躄能行。
[008-0445c]


若我性常不應避於火坑大水毒藥刀劒惡人禽獸。


若我常者本所更事不應忘失若不忘失何緣復言
我曾何處見是人耶。


若我常者則不應有老少盛衰憶念往事。」


【四責處兩難初難別在何處次難徧在身耶。】


「若我常者止住何處為在涕唾青黃赤白諸色中耶。


若我常者應徧身中如胡麻油間無空處若斷身時
我亦應斷。」


【或可但作六雙為十二難或可十難難現用二難
難處所云云


二佛告下答也還酬十二難初舉兩譬答覓現用
後利钁譬答覓處所言現用者其難真我若常應
無生滅次差別勝負難佛答意實有真我為瞋癡
所覆不能得見故有終沒昇沈前譬得而失後譬
失而得但此妙解凡夫未得那忽言失此是理數
之言應得不得故言得而復失得無別得還得於
失失無別失還失於得得無所得失亦無失云云
於初二譬中初譬三意謂譬合結譬為四一本有
[008-0446a]
性理二遇緣起惑三根緣扣召四聖應破惑。】


「佛告迦葉善男子譬如王家有大力士其人眉間有
金剛珠。」


【初文中言王家者佛所統處力士者譬眾生有能
降魔制外之用故言力士眉間者中道也金剛珠
者或言理或言解或言理解圓淨不可破壞如金
剛珠。


次與餘力士者即遇緣起惑失本有理又二一起
惑二失理。】


「與餘力士角力相撲而彼力士以頭觸之。」


【初文餘力士者天魔外道諸惡知識云云捔力相
撲者斷常乖於正觀正觀破於斷常故言相撲以
頭觸之者乃以身見觸中道解。


次其頟上珠下明失正理。】


「其額上珠尋沒膚中都不自知是珠所在。」


【沒在斷常邪見身中。


三其處有瘡即是機緣感苦。】


「其處有瘡即命良醫欲自療治時有明醫善知方藥
即知是瘡因珠入體是珠入皮即便停住。」


【二見傷正解為瘡舊云感生死苦果為瘡即命良
醫機召於佛時有明醫即聖智達知失理招苦即
便停住者明失非失。


四是時良醫下說法破惑又二初譬偏說次譬圓
說初偏說者。】
[008-0446b]


「是時良醫尋問力士卿額上珠為何所在力士驚答
大師醫王我額上珠乃無去耶是珠今者為何所在
將非幻化憂愁啼哭。」


【無我撿邪如就覓珠力士驚答譬稟教作於無我
之觀從迷得解故言驚答將非幻化即無我觀為
何所在即無常觀憂愁啼哭即是苦觀此為說偏
教。


次是時良醫下譬說圓教又為四一為說二不受
三重說四即受譬說佛性一往不受也。】


「是時良醫慰喻力士汝今不應生大愁苦汝因鬬時
寶珠入體今在皮裏影現於外汝等鬬時瞋恚毒盛
珠陷入體故不自知。」


【初文中言皮裏者隱斷常中影現外者舊云當果
在當興皇云佛智默照今明性理虗通徧一切處
是影現於外。


次是時力士下是眾生不受。】


「是時力士不信醫言若在皮裏膿血不淨何緣不出
若在筋裏不應可見汝今云何欺誑於我。」


【舊云皮裏譬現在筋裏譬未來若在現在何不破
惑而出若在未來不應可見興皇云惑輕曰皮惑
重曰筋。


三時醫執鏡去是如來重說。】


「時醫執鏡以照其面珠在鏡中明了顯現。」


【鏡譬圓經照信心面文明理顯信諦明了。
[008-0446c]


四力士見巳即是信受。】


「力士見巳心懷驚怪生奇特想。」


【次善男子下合譬伹合三不合第一初合第二遇
緣起惑。】


「善男子一切眾生亦復如是不能親近善知識故雖
有佛性皆不能見而為貪淫瞋恚愚癡之所覆蔽。」


【譬中有二今但合一起惑合相撲。


次故墮地獄下合第三招苦感召。】


「故墮地獄畜生餓鬼阿脩羅旃陀羅剎利婆羅門毗
舍首陀生如是等種種家中因心所起種種業緣雖
受人身聾盲瘖瘂拘躄癃跛於二十五有受諸果報
貪淫瞋恚愚癡覆心不知佛性。」


【此中併得通答前十難。


三如彼力士下合第四聖應說法初合偏說前有
佛說眾生作無我觀今但合後意又二先合作觀
後明不知。】


「如彼力士寶珠在體謂呼失去眾生亦爾不知親近
善知識故不識如來微密寶藏修學無我。」
[008-0447a]


【中有牒譬正合也。】


「譬如非聖雖說有我亦復不知我之真性我諸弟子
亦復如是不知親近善知識故修學無我亦復不知
無我之處尚自不知無我真性況復能知有我真性。」


【譬如非聖下是雖觀無我亦不能解何者若解真
我方識無我既不解我所以無我不成先牒譬後
合也。


次如來如是下合為說圓前譬有四但合後二此
初合第三如來重說。】


「善男子如來如是說諸眾生皆有佛性譬如良醫示
彼力士金剛寶珠。」


【是諸眾生下合第四信受先合後舉譬帖正合中
先明有惑時不信。】


「是諸眾生為無量億諸煩惱等之所覆蔽不識佛性。」


【後明除惑時信受。】


「若盡煩惱爾時乃得證知明了。


如彼力士於淨鏡中見其寶珠。」


【第三結歎不思議。】


「善男子如來祕藏如是無量不可思議。」


【次復次善男子下雪山甘草譬舊云助答上問觀
師云譬失而復得開譬合譬開為四一失二得三
重失四重得初明失中二初理性次辨失初文者。】


「復次善男子譬如雪山有一味藥名曰樂味其味極
甜。」
[008-0447b]


【雪山譬眾生身一味藥譬中道不二故云一味此
理能除倒惑故名藥名曰樂味其味極甜者教理
相稱即是教樂理甜也。】


「在深叢下人無能見。」


【次在深叢下者明煩惱覆所以失理煩惱深䆳倒
惑交加致使不見。


次有人聞香下是第二明得又二先少分得後具
足得。】


「有人聞香即知其地當有是藥。」


【初分得中云聞香者一云依經信知故言聞香二
云十住菩薩見未明了故言聞香。


過去世中下第二明具足得。】


「過去世中有轉輪王於彼雪山為此藥故在在處處
造作木筩以接是藥是藥熟時從地流出集木筩中
其味真正。」


【即是前佛巳證此理造作木筩者即是說教譬十
地了因以因承果故言接藥在在處處者過去生
生修十地因從地流出集木筩中者因果相應了
因尅正故言流出。


三王既沒巳下重明失。】


「王既沒巳其後是藥或酢或鹹或甜或苦或辛或淡
如是一味隨其流處有種種異是藥真味停留在山
猶如滿月凡人薄福雖以掘鑿加功苦至而不能得。」


【即是前佛去世眾生縱逸搆諸煩惱致使失之六
[008-0447c]
味譬六道本味真正從起惑後流入六道或酢或
鹹是藥真味停留在山譬眾生身正性不異隨六
道流是故有異凡人薄福加功不得者譬有著心
苦行禪慧求覓真理而不可得亦譬種種掘鑿欲
覓性理了不相關。


四復有聖王下重得。】


「復有聖王出現於世以福因緣即得是藥真性之味。」


【即是今佛復證此理。


善男子下第二合譬但合兩失不合兩得此初合
有理而失。】


「善男子如來祕藏其味亦爾為諸煩惱叢林所覆無
明眾生不能得見一味者譬如佛性。」


【前云在深叢下今合為煩惱叢林所覆前次譬云
人無見者今合云無明眾生不見。


以煩惱下合第三重明失。】


「以煩惱故出種種味所謂地獄畜生餓鬼天人男女
非男非女剎利婆羅門毗舍首陀。」


【即是或酢或鹹正酬前勝負差別之問。
[008-0448a]


佛性雄猛下第二答前十二中後二責覓處所之
問也前有別總之責今正答總問雖約五陰論有
此性而身可毀性不可毀身是性之住處身家之
性即是佛性性家之身無非佛性又二初正說次
論義初正說為三初牒不可壞次廣辨三總結。】


「佛性雄猛難可毀壞。


是故無有能殺害者若有殺者則斷佛性如是佛性
終不可斷性若可斷無有是處如我性者即是如來
祕密之藏如是祕藏一切無能毀壞燒滅雖不可壞
然不可見若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爾乃證
知。


以是因緣無能殺者。」


【迦葉白佛下二論義有問有答問者。】


「迦葉菩薩復白佛言世尊若無殺者應當無有不善
之業。」


【前云佛性雄猛不壞應無殺生之罪。


次佛答為二先法次譬初法為四一云五陰可殺
故成惡事。】


「佛告迦葉實有殺生何以故善男子眾生佛性住五
陰中若壞五陰名曰殺生若有殺生即墮惡趣。」


【所言住五陰中者他用六法以為佛性非解此文
六法只是五陰何容五陰住五陰中眾生還住眾
生之中若用心神為佛性者心是四陰是則心神
還住心神他解當果為佛性者當果繼屬眾生故
[008-0448b]
言住五陰中當果若有復非當果當果若無何所
繼屬地人以棃耶為佛性為惑所覆釋此乃便復
當前難若有佛性即生之日便應有知今用下文
釋之佛性不即六法不離六法不即故不如諸師
所解不離故言住五陰中實理言之佛性豈應有
住不住特是為緣作此異說若定執此妨前後文
畢竟清淨寧有內外當之與現住不住耶私謂此
說終窮又五陰中者約五陰論得有此性不約草
木私云作此說者仍挾方便。


次以業因緣下釋疑。】


「以業因緣而有剎利婆羅門等毗舍首陀及旃陀羅
若男若女非男非女二十五有差別之相流轉生死。」


【疑云或謂唯應殺墮地獄那復得有二十五有故
今釋云業緣不同致諸趣異。


三非聖之人下簡諸外道。】


「非聖之人橫計於我大小諸相猶如稗子或如米豆
乃至拇指如是種種妄生憶想妄想之相無有真實。」


【自謂得聖計我不同。


四出世我相下明正我相。】


「出世我相名為佛性如是計我是名最善。」


【二復次善男子下譬也又二先譬次合初譬為二
先為五陰可毀作譬後為佛性不可毀作譬。】


「復次善男子譬如有人善知伏藏即取利钁掘地直
下磐石沙礫直過無難。」
[008-0448c]


【初譬中云善知伏藏者譬能殺人利钁譬殺具多
殺於磐石砂鹵等。


次唯至金剛下為佛性不可毀作譬可見。】


「唯至金剛不能穿徹夫金剛者所有刀斧不能破壞。」


【次合中唯合不壞。】


「善男子眾生佛性亦復如是一切論者天魔波旬及
諸人天所不能壞五陰之相即是起作起作之相猶
如石砂可穿可壞佛性真我譬如金剛不可毀壞以
是義故壞五陰者名為殺生善男子必定當知佛法
如是不可思議。」


【從善男子方等經者下是第二章正明佛性能起
善業文為二初明作善業次論義初文者。】


「善男子方等經者猶如甘露亦如毒藥。」


【有人云佛性能起起於正道所作善業今觀前譬
佛性但為善業之緣今文明以佛性教作善惡之
業故喻喻之。


從迦葉復白佛去二論義初雙問甘毒如文。】


「迦葉菩薩復白佛言如來何緣說方等經譬如甘露
[008-0449a]
亦如毒藥。」


【次佛答為三一明愚智二人次明一體三寶三明
中道圓觀妙解次第相生由智不惑教識一體三
寶妙觀得成能作善業愚者反此善業不成初約
愚智中三先佛更徵問。】


「佛言善男子汝今欲知如來祕藏真實義不。」


【次迦葉答。】


「迦葉白言我今實欲得知如來祕藏之義。」


【三佛為釋釋中初有七行半偈又二前四行半雙
辨愚智次三行偏明智者初文兩譬兩合前一行
同服甘露有夭有壽次半偈同服毒藥有死有生。】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 或有服甘露
 傷命而早夭
 或復服甘露
 壽命得長存
 或有服毒生
 有緣服毒死」



【古來三解一云同稟大乘有得有失後譬同稟小
乘有得有失二云約師弟師說大乘無得之教弟
子解者為壽迷者為夭小乘師說有得之教弟子
作大解為生守小教為死三者只是一大乘經於
其得者作甘露名於彼失者作毒藥名又只作一
甘露名說其稟行者有得有失只作一毒藥名說
諸有稟者有生有死反覆相成今明於其失者俱
名甘露及以毒藥保愛染著名為甘露傷段破壞
故名毒藥於其得者俱名甘露亦名毒藥入理生
[008-0449b]
善故名甘露顯體破惡故名毒藥具此二義名善
業教。】


「 無閡智甘露
 所謂大乘典
 如是大乘典
 亦名雜毒藥
 如酥醍醐等
 及以諸石蜜
 服消則為藥
 不消則為毒
 方等亦如是
 智者為甘露
 愚不知佛性
 服之則成毒」



【諸文之下各有合譬尋之可見譬如癩人服鴆病
差解藥還醒譬學無常苦空斷惑知是大方便即
入摩訶衍。


從聲聞及緣覺下偏明智者。】


「 聲聞及緣覺
 大乘為甘露
 猶如諸味中
 乳最為第一
 如是勤進者
 依因於大乘
 得至於涅槃
 成人中象王
 眾生知佛性
 猶如迦葉等
 無上甘露味
 不生亦不死」



【皆約人辨初約二乘次約菩薩後約眾生似約三
諦而作善業菩薩即中增進善業二乘即空而中
以作善業眾生即假而中便作善業故舉三人意
或在此。


從迦葉汝今當去第二辨一體三寶然昔初教舉
非顯是破邪歸正明別體三寶此義易知前長壽
中明護法舉法歸依諸佛巳成一體三寶不許歸
別歸別體者歸戒不具今文勸歸巳身當成一體
三寶顯於自體成善業故又免魔縛各有所據就
文為三一勸二論義三領解初文中云善分別者
[008-0449c]
勸令分別巳身之中一體三寶先勸次釋初如文。】


「 迦葉汝今當
 善分別三歸
 如是三歸性
 則是我之性」



【次若能諦觀者釋勸也。】


「 若能諦觀察
 我性有佛性
 當知如是人
 得入祕密藏
 知我及我所
 是人巳出世
 佛法三寶性
 無上第一尊
 如我所說偈
 其性義如是」



【得入祕藏者即生理善甘露之義是人巳出世者
即是破惡毒藥之義二俱有得即此明文又知我
者是佛寶我所者是法僧二寶雖無異體義說為
三又佛覺法不覺僧和合於一佛性說此三義。


二爾時迦葉下論義有二番問答初併不受後併
歸依佛皆不許初問有十偈為四前一行半唱不
知次兩行問昔別體三四行半問今一體四兩行
結問請答就初總云不知。】


爾時迦葉復說偈言。


「 我今都不知
 歸依三寶處
[008-0450a]
 云何當歸趣
 無上無所畏
 不知三寶處
 云何作無我」



【次無上者別不知歸佛無畏者不知歸僧云何作
無我者不知歸法。


次云何歸佛者兩偈問昔別體為三此半偈問佛
寶。】


「 云何歸佛者
 而得於安慰」



【得安慰者如前四相中說。


次一行問法。】


「 云何歸依法
 唯願為我說
 云何得自在
 云何不自在」



【三半行問僧。】


「 云何歸依僧
 轉得無上利」



【轉得無上利者如前波闍波提供僧得佛法功德
僧是傳法之人故言轉得無上利。


三云何真實說下四行半問今一體中又四初一
行半法說。】


「 云何真實說
 未來成佛道
 未來若不成
 云何歸三寶
 我今無預知
 當行次第依」



【未來若不成去巳身中隱三寶未來當成可得歸
依若其不成為可依不不如次第依於別體無預
知者無預約自照次第約從他。


次云何未懷妊一行三句是譬說。】


「 云何未懷妊
 而作生子想
 若必在胎中
[008-0450b]
 則名為有子
 子若在胎中
 定當生不久
 是名為子義」



【懷子譬解懷子必十月十月譬十地若有解者十
地若滿可得成佛若無解者徒自萬月亦不成佛。


三眾生業亦然一句合譬。】


「眾生業亦然。」


【四如佛之所說下一行難佛不定說。】


「 如佛之所說
 愚者不能知
 以其不知故
 輪回生死獄」



【或令歸現或令歸當致令愚者輪回墮苦。


四假名下二行結問請答初一行明我不知結請
次一行明佛知故請答。】


「 假名優婆塞
 不知真實義
 唯願廣分別
 除斷我疑網
 如來大智慧
 唯垂哀分別
 願說於如來
 祕密之寶藏」



【二迦葉汝當知下佛答還酬四問從後為次初一
行許斷疑酬其請答如文。】


「 迦葉汝當知
 我今當為汝
 善開微密藏
 令汝疑得斷」



【次一偈酬問一體。】


「 今當至心聽
 汝於諸菩薩
 則與第七佛
 同其一名號」



【前舉懷妊據了因作問佛以中道正因為答明諸
[008-0450c]
菩薩與佛不異那得云無十地胞胎不可歸依於
諸菩薩者舊有三釋一是及字即是汝及諸菩薩
等於第七佛偈文迮不安及字二改於為及三不
須改明諸菩薩皆同是佛賢劫則第四若七佛數
即第七佛佛是覺義能覺佛性與佛義同云云


三兩行酬其別體之問。】


「 歸依於佛者
 真名優婆塞
 終不更歸依
 其餘諸天神
 歸依於法者
 則離於殺害
 歸依聖僧者
 不求於外道」



【翻邪入正故須歸依邪者天神為佛寶殺法呪羊
云是婆藪殺汝而得生天即是法寶能殺之人即
是僧寶翻此三邪歸於三正問昔以正三翻於邪
三何不以正我翻於邪我若以無我翻邪我者何
不以無三寶翻邪三寶答對治之法略有二種一
用有門為對治者立正破邪二用空門為對治者
故用無我破於邪我各有便宜三寶是境歸憑有
在宜用有門邪我是內慧宜以無虗之云云


四如是下半偈酬前唱不知。】
[008-0451a]


「 如是歸三寶
 則得無所畏」



【今言能知得無所畏不應不知。


迦葉白佛下第二問答初問中意者併欲歸依三
種三寶皆是佛說何所取捨初一行欲依昔別體。】


「 迦葉白佛言
 我亦歸三寶
 是名為正路
 諸佛之境界」



【別既翻邪即是正路。


次兩行欲依自隱時一體。】


「 三寶平等相
 常有大智性
 我性及佛性
 無二無差別
 是道佛所讚
 正進安止處
 亦名正徧知
 故為佛所稱」



【後一行欲依他顯時一體。】


「 我亦趣善逝
 所讚無上道
 是最為甘露
 諸有所無有」



【既出生死巳成正覺故言諸有所無有又解諸有
有現成佛無有無二十五有。


二爾時佛告下佛答佛欲更為分別不得妄依文
為三初昔之別體有依不依二顯時一體有依不
依三隱時一體正是所勸一向須依初文依不依
者為二先明今不須依次明昔則須依初又二初
別體既是昔時為緣今不須依。】


「爾時佛告迦葉菩薩善男子汝今不應如諸聲聞凡
夫之人分別三寶於此大乘無有三歸分別之相。」


【昔依時翻邪昔日須依。
[008-0451b]


次所以者何去更釋不依之意。】


「所以者何於佛性中即有法僧。」


【於佛性中有法僧二寶者非伹巳成之佛佛性之
中具有法僧只當成佛性亦具二性即佛法法佛
不二即是僧寶身巳具三何須依於別體三寶。


次須依又二初為欲化度下明昔則須依。】


「為欲化度聲聞凡夫故分別說三寶異相。」


【次若欲隨順下更釋須依之意。】


「善男子若欲隨順世間法者則應分別有三歸依。」


【興皇明四假理緣就緣對緣因緣昔即是對邪明
正是故須依若依龍樹四悉即對治意云云


次從菩薩應作下明顯時一體又二有依不依不
依文為二初明不依。】


「善男子菩薩應作如是思惟我今此身歸依於佛若
即此身得成佛道既成佛巳不當恭敬禮拜供養於
諸佛世尊。」


【文云我今此身歸依佛者即自是歸巳身佛寶豈
敬他佛。


次何以故下更釋不依之意。】


「何以故諸佛平等等為眾生作歸依故。」


【然我與他佛既無異何須依他。


次若欲尊重去明依者復有依義為相尊重是故
須依又二先正明後解釋初正明者。】


「若欲尊重法身舍利便應禮敬諸佛塔廟。」
[008-0451c]


【法身是本地舍利是應身。】


「所以者何為欲化度諸眾生故。」


【欲令眾生敬我意者為欲化眾生生善。


三從亦令眾生去明今之所勸隱時一體一向須
依文有三法譬合初法中為五一分別一體有三
此初文則自身有佛寶也。】


「亦令眾生於我身中起塔廟想禮拜供養如是眾生
以我法身為歸依處。」


【一切眾生皆依下即是自身有於法寶。】


「一切眾生皆依非真邪偽之法我當次第為說真法。」


【又有歸依非真下即自身僧寶。】


「又有歸依非真僧者我當為作依真僧處。」


【問身有法僧可爾何為有佛答身中佛性佛性即
是法身佛寶能說此法即是法寶能受持者即是
僧寶他尚歸依我身三寶我今豈可不自歸耶問
會三乘歸一乘名一乘者亦應會三寶歸一寶名
為一寶若會三乘歸一乘無三乘異會三寶歸一
寶亦無三寶之異論師數師不敢為例觀師例之
[008-0452a]
會三寶歸一寶上義說佛法僧異亦如會三乘為
一乘義說三乘異故法華云真是聲聞真阿羅漢
云云


從若有分別下次為他作一體三寶。】


「若有分別三歸依者我當為作一歸依處無三差別。」


【舉體是佛佛是覺義舉體是法法是不覺舉體是
僧覺與不覺而不相違。


從於生盲下三結別體。】


「於生盲眾為作眼目。」


【為生盲凡夫作此分別。


復當為諸下四結一體。】


「復當為諸聲聞緣覺作真歸處。」


【為二乘得聖之人說我身有一禮三寶。


如是菩薩下五雙結兩義。】


「善男子如是菩薩為無量惡諸眾生等及諸智者而
作佛事。」


【為惡眾生而作佛事則結自身說於別體為諸智
者而作佛事亦結自身說於一體。


次譬說為三一大將二太子三大臣所以舉三譬
者大將譬了因太子譬正因大臣譬緣因亦譬三
寶太子譬法寶大將譬佛寶大臣譬僧寶。】


「善男子譬如有人臨陣戰時即生心念我於是中最
為第一一切兵眾悉依恃我。」


【大將建意有三一臨陣敵制二我最第一三諸兵
[008-0452b]
依我諸兵依我譬緣制勝譬了第一譬正。】


「亦如太子如是思惟我當調伏其餘王子紹繼大王
帝王之業而得自在令諸王子悉見歸依是故不應
生下劣心。」


【太子亦爾紹繼覇業譬正調伏王子譬了餘王子
依譬緣。】


「如王王子大臣亦爾。」


【如王如先王成前譬王子大臣者王子即屬大臣
譬也。


三菩薩亦爾合譬中二先正合後結勸初合者。】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作是思惟云何三事
與我一體善男子我示三事即是涅槃。」


【所言三事與一體者別說於三即是一體一體之
上義說於三如涅槃中具有三點實非別異。


次如來下結勸又二先勸捨昔別體之三次勸取
今一體之三初捨中又二先出昔三寶後乃勸捨。】


「如來者名無上士譬如人身頭最為上非餘肢節手
足等也佛亦如是最為尊上非法僧也為欲化度諸
世間故種種示現差別之相如彼梯隥。」


【昔別體中舉頭譬佛寶頭最為上支節手足譬法
僧為化眾生示此梯隥。


次是故汝今下勸捨。】


「是故汝今不應受持如凡愚人所知三歸差別之相。」


【次汝於大乘下結勸取自身中一體。】
[008-0452c]


「汝於大乘猛利決斷應如剛刀。」


【如大將大臣於自身中建決定意不取別體及他
巳成。


迦葉白佛下第三領解文為四一領解二佛勸持
三稱歎四佛述成初文又三一發迹二自領解三
誓化他可尋。】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我知故問非為不知我為菩
薩大勇猛者問於無垢清淨行處欲令如來為諸菩
薩廣宣分別奇特之事稱揚大乘方等經典如來大
悲今巳善說。


我亦如是安住其中所說菩薩清淨行處即是宣說
大涅槃經。


世尊我今亦當廣為眾生顯揚如是如來祕藏亦當
證知真三歸處若有眾生能信如是大涅槃經其人
則能自然了達三歸依處何以故如來祕藏有佛性
故其有宣說是經典者皆言身中盡有佛性如是之
人則不遠求三歸依處何以故於未來世我身則當
成就三寶是故聲聞緣覺之人及餘眾生皆依於我
[008-0453a]
恭敬禮拜。」


【善男子下第二佛勸持。】


「善男子以是義故應當正學大乘經典。」


【還只勸前自解化他自解即是高昇祕藏化他即
是下度愚迷云云


迦葉復言下第三稱歎。】


「迦葉復言佛性如是不可思議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亦不可思議。」


【稱歎佛性即是隱時一體相好等即是顯時一體。


爾時佛讚下第四述成。】


「爾時佛讚迦葉菩薩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巳成就深
利智慧。」


【從我今當更為汝下是第三明中道圓觀文為三
初許說次正說三歎教。】


「我今當更善為汝說入如來藏。」


【初中云入如來藏者入藏由觀非觀不入。


次若我住下是正說文為二初略後廣略又為三
一標中道二明乖中之惑三辨破惑之觀。】


「若我住者即是常法不離於苦若無我者修行淨行
無所利益。」


【初標中道即明非有非無若我住者明非有我住
在身中即是常法不離於苦常即是我身即是苦
此即是有此有非道若無我者明非無若定是無
則無修因趣果亦無父母世間善法此無非道既
[008-0453b]
作有無兩責不得有無即非有無名中道說。


次若言諸法下是明乖中之惑又二初明惑次結
惑。】


「若言諸法皆無有我是即斷見若言我住即是常見
若言一切行無常者即是斷見諸行常者復是常見
若言苦者即是斷見若言樂者復是常見。」


【初明惑中有六句三雙相對三句計常三句計斷
於生死中自作此計障理不明故名為惑若開善
云生死一向是苦無樂光宅云生死之中有定實
樂莊嚴云生死之中有虗妄樂虗妄樂乃為行苦
所逼故非實樂然三師所說皆為此呵開善云生
死是苦即是此中斷見光宅云一向是樂即是此
中常見莊嚴云妄樂又為行苦所逼即是此中亦
常亦斷亦應有第四句計不知是誰。


次從修一切法常下結惑又三謂法譬合。】


「修一切法常者墮於斷見修一切法斷者墮於常見。」


【初法中言修一切法常墮斷見者解有二意一云
本自執常他將斷難常義不立便執於斷本自執
斷他將常難斷義不立更執於常二云兩見相因
見修斷過即自修常見修常過即自修斷。


如步屈蟲下譬。】


「如步屈蟲要因前脚得移後足。」


【六卷云折腰蟲周易云尺蠖之屈以求申也時俗
云桑枝變作未必全爾桑根為蟬腐草為螢其例
[008-0453c]
亦然此蟲腰折。


修常斷者合譬。】


「修常斷者亦復如是要因斷常。」


【明斷因常生常因斷生故有此譬。


以是義故下第三明破惑之觀又二初正明次結
解。】


「以是義故修餘法苦者皆名不善修餘法樂者則名
為善修餘法無我者是諸煩惱分修餘法常者是則
名曰如來祕藏所謂涅槃無有窟宅修餘無常法者
即是財物修餘常法者謂佛法僧及正解脫。」


【初亦有三雙六句對前無我只應言我而經中言
常者有二解一云誤二云常是通名我等是別佛
果萬德通得名常言餘法者中道之外皆名餘法
常樂我淨即指如來祕藏佛法僧正解脫等當知
中道只是真法二邊為餘。


當知如是下是結解又二先法後譬。】


「當知如是佛法中道遠雕二邊而說真法凡夫愚人
於中無疑。」
[008-0454a]


【初法中云愚人無疑者有二解疑為解津愚既無
解所以不疑二云中道分明顯然易解愚尚不疑
何況智者依文似如後解為勝。


如羸病人下譬說。】


「如羸病人服食酥巳氣力輕便。」


【還喻前二解若依或意則愚人分別而生諸見如
服酥輕便若依後解酥是好藥健人服者本來自
好羸人服者亦得輕便譬中道法愚人亦解六卷
云服巳迷悶即是不解迷惑意也。


有無之法下第二廣明中道又二初約諸法有無
顯中道二約諸法不二顯中道初文者夫有無者
不可定邪取說有為無說無為有有是無有無是
有無於無上說有有不定有於有上說無無不定
無不有不無即是中道次言不二者無二異不二
無不二異二二不二不可得乃是非二非不二是
名中道初文有無中有法有譬。】


「有無之法體性不定。」


【初法說極略唯此一句直標有無其性不定若他
明三無為定無不可為有三聚定有不可為無此
非不定不名中道。


譬如四大下次舉譬先譬次合。】


「譬如四大其性不同各自違反良醫善知隨其偏發
而消息之。」


【初譬中欲明有無不定如佛赴緣若執有者破有
[008-0454b]
說無若執無者破無說有四大亦爾如善醫師別
知諸病若水病者以火藥治若火病者以水藥治
地風亦爾不善醫師不別病相妄授於藥。


次善男子下合譬初總合次別合初可見。】


「善男子如來亦爾於諸眾生猶如良醫知諸煩惱體
相差別而為除斷開示如來祕密之藏清淨佛性常
住不變。」


【次若言下別合又二先舉有無為合後舉常無常
例合初又二先別破有無後總結為誡。】


「若言有者智不應染若言無者即是妄語若言有者
不應默然。」


【初文三句初句云智不應染者有二解一云智聞
佛說佛性是有不應染著愚便責其現用處所或
六根中或徧身中若聞佛性是有應知佛意不定
專在於有有即表無無即妄語者是第二句破無
亦二意一云道理不無定無乖理故是妄語二云
佛性雖有未有現用故言是無汝有智人不應云
妄若言有者是第三句為執有情多故更重破不
應默然者若有佛性應能現瑞何以默然二云若
定有者就汝推撿何以默然。


次亦復不應下結不許諍論。】


「亦復不應戲論諍訟伹求了知諸法真性凡夫之人
戲論諍訟不解如來微密藏故。」


【言有言無乃至四句竝是戲論。
[008-0454c]


若說於苦下第二舉苦無常等例合復有五一約
苦二約無常三約我無我四約空寂五約幻化皆
解惑對辨可見。】


「若說於苦愚人便謂身是無常說一切苦復不能知
身有樂性。


說無常者凡夫之人計一切身皆是無常譬如瓦坏
有智之人應當分別不應盡言一切無常何以故我
身即有佛性種子。


若說無我凡夫當謂一切佛法悉無有我智者應當
分別無我假名不實如是知巳不應生疑。


若言如來祕藏空寂凡夫聞之生斷滅見有智之人
應當分別如來是常無有變易。


若言解脫譬如幻化凡夫當謂得解脫者即是磨滅
有智之人應當分別人中師子雖有去來常住無變。」


【文云雖有去來而常住無變者此是即去來不去
來即動而寂。


從若言無明下是第二約不二不異明中道亦有
法譬法說為三一約因緣明不二二約觀行明不
[008-0455a]
二三總結明不二因緣是境觀是智照總結是境
智初十二因緣明不二又三先舉無明。】


「若言無明因緣諸行凡夫之人聞巳分別生二法想
明與無明智者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實性。」


【次舉行識。】


「若言諸行因緣識者凡夫謂二行之與識智者了達
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實性。」


【三舉善惡。】


「若言十善十惡可作不可作善道惡道白法黑法凡
夫謂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實性。」


【舊解無明是惑明即是解又云無明行是過去識
等是現在三世分別此不會經經呵云明與無明
行識等異是愚人法智者了達其性無二。


若言應修下第二約觀行明不二又三一苦。】


「若言應修一切法苦凡夫謂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
無二之性即是實性。」


【二無常。】


「若言一切行無常如來祕藏亦是無常凡夫謂二智
者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實性。」


【三無我。】


「若言一切法無我如來祕藏亦無有我凡夫謂二智
者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實性。」


【我與無我下第三總結不二又三一結歎二結勸
三結會結歎又二先結佛所歎。】
[008-0455b]


「我與無我性無有二如來祕藏其義如是不可稱計
無量無邊諸佛所讚。」


【後結說巳。】


「我今於是一切功德成就經中皆悉說巳。」


【結勸又二初勸持不二法。】


「善男子我與無我性相無二汝應如是受持頂戴。」


【二勸持不二經。】


「善男子汝亦應當堅持憶念如是經典。」


【如我下三結會。】


「如我先於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中說我無我無有二
相。」


【懸指般若舊云引深奧品中燈炷喻或云大品度
不盡外國本經應有此文或言大品雖不的當而
不二之義無差又云諸有二者名有所得無有二
者名無所得又二是眼識識內了別眼外見色此
則是二眼識無二乃是智者了達諸法亦爾。


從如因乳生酪下第二譬成因緣不二之義如五
味相生無自他性即是因緣因緣即是中道其意
顯然文為三初列五味二廣破自他三結因緣義
初列五味者。】


「如因乳生酪因酪得生酥因生酥得熟酥因熟酥得
醍醐。」


【五味相生成前不二。


次如是酪性下廣破自他先立章門後解釋初章
[008-0455c]
門中說酪從乳生為章門次例四味就初又兩初
從乳生酪即是章門。】


「如是酪性為從乳生。」


【次從自生他生竝是非門。】


「為從自生從他生邪。


乃至醍醐亦復如是。」


【次若從他生下第二釋二章門先釋非門次釋是
章門初非門中先釋不從他生次釋不從自生初
破他生可見。】


「若從他生即是他作非是乳生若非乳生乳無所為。


若自生者不應相似相續而生若相續生則不俱生
若不俱生五種之味則不一時。」


【破自生中云不應相似相續自生是一往將誰相
似相續而今見續乳後有酪等味故知不從自生
自生應五味一時既前後相續豈得一時。


雖不一時下釋是章門。】


「雖不一時定復不從餘處來也當知乳中先有酪相
甘味多故不能自變乃至醍醐亦復如是。」
[008-0456a]


【破自他之後因緣假說云酪從乳生而不自不他
而言先有者亦是因緣甘味多故不能自變者乳
味即甜酪味即酢下論義難此。


是牛食噉下第三結是因緣先譬次合。】


「是牛食啖水草因緣血脈轉變而得成乳若食甘草
其乳則甜若食苦草乳則苦味雪山有草名曰肥膩
牛若食者純得醍醐無有青黃赤白黑色穀草因緣
其乳則有色味之異。」


【初譬中食水草譬稟經教血變成乳譬變惡為善
若食甘草譬稟大教若食苦草譬稟小教雪山譬
此經肥膩譬佛性牛若食者譬眾生醍醐譬佛果
能依此經修行得無上佛果無有青黃赤白等色
譬依教而修無聲聞人天之果純得醍醐涅槃果
也此中六位文義宛然云云


是諸眾生下第二合譬中二先合次論義初合中
先合二後合不二。】


「是諸眾生以明無明業因緣故生於二相。


若無明轉則變為明一切諸法善不善等亦復如是
無有二相。」


【不二中云無明轉變為明者他經復云明起斷無
明舊三解一云只斷是變變是斷文兩義一二云
變語就體斷語就用一心體上有善惡兩義只巳
心上變善為惡變惡為善心即不變次就用者須
斷無明只得於明不斷不得即莊嚴師解開善嫌
[008-0456b]
莊嚴淺近就修習緣了兩緣釋之從迦葉下第二
論義從前乳中先有酪性生文為二先難次答難
中又二先定。】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乳中有酪是義云
何。」


【次難難中二先難定有次難定無難定有為三一
正難。】


「世尊若言乳中定有酪相以微細故不可見者云何
說言從乳因緣而生於酪。」


【乳中有酪者即是巳有云何言生夫生義者先無
而有乃名為生。


次法若本無下釋難。】


「法若本無則名為生如其巳有云何言生。」


【若言乳中下三竝難。】


「若言乳中定有酪相百草之中亦應有乳如是乳中
亦應有草。」


【若乳是酪因草亦乳因云云又倒竝若草為乳因
亦應乳為草果草為乳因草中得有乳者乳為草
果乳中亦應有草乳酪因果亦例此竝文中但舉
一耳。


若言乳中下二難定無者。】


「若言乳中定無酪者云何因乳而得生酪若法本無
而後生者何故乳中不生於草。」


【只應難有不應難無恐佛轉計度入無中是故逆
[008-0456c]
遮而難無也。


善男子下二佛答文為三初研譬二重為合譬三
結譬意初又三一非定執二以理解三結非定執
初非執中先作三章門後次第釋破。】


「善男子不可定言乳中有酪乳中無酪亦不可說從
他而生。」


【一定有門二定無門三他生門。


釋三門者初釋不得定有。】


「若言乳中定有酪者云何而得體味各異是故不可
說言乳中定有酪性。」


【云乳中有酪者何乳白酪黃乳甘酪酢色味既異
何得定有。


次釋乳中不得定無酪者。】


「若言乳中定無酪者乳中何故不生兔角置毒乳中
酪則殺人是故不可說言乳中定無酪性。」


【文云置毒乳中酪即殺人先時置毒於乳後時乳
變成酪飲此酪者毒猶殺人何得言乳定無酪。】


「若言是酪從他生者何故水中不生於酪是故不可
[008-0457a]
說言酪從他生。」


【是牛食噉下第二以理解釋又二先明乳從草生
還因緣假說後明酪從乳生亦是因緣假說兩文
各二初二者先云從緣而有後結是因緣。】


「善男子是牛食啖草因緣故血則變白草血滅巳眾
生福力變而成乳。」


【眾生福力者有三義一牸牛之福欲飲子時血變
作乳二犢子之福令母有乳三𤚼人之福人若無
福子尚不足況得充人。】


「是乳雖從草血而出不得言二唯得名為從因緣生
酪至醍醐亦復如是以是義故得名牛味。」


【是乳滅巳下二明酪從乳生又二初明緣生從結
因緣。】


「是乳滅巳因緣成酪何等因緣若醪若煗。」


【醪是以物攪之煗是火氣經本或作酢字而今酉
邊著翏者非以物攪字亦非酒名酒名應酉邊作
孝蓋書者謬。】


「是故得名從因緣有乃至醍醐亦復如是。」


【是故不得定言下第三結非定執。】


「是故不得定言乳中無有酪相從他生者離乳而有
無有是處。」


【善男子明與無明下第二重為合譬。】


「善男子明與無明亦復如是若與煩惱諸結俱者名
為無明若與一切善法俱者名之為明是故我言無
[008-0457b]
有二相。」


【此中開轉斷義如前釋云云


以是因緣下第三結譬意。】


「以是因緣我上說言雪山有草名曰肥膩牛若食者
即成醍醐佛性亦爾。」


【善男子眾生薄福下第三歎教勸持又二先歎佛
性理次歎教歎理為二先舉忍草。】


「善男子眾生薄福不見是草佛性亦爾煩惱覆故眾
生不見。」


【後牒兩譬於中先牒兩譬。】


「譬如大海雖同一鹹其中亦有上妙之水味同於乳
譬如雪山雖復成就種種功德多生諸藥亦有毒草。」


【次諸眾生下總合兩譬。】


「諸眾生身亦復如是雖有四大毒蛇之種其中亦有
妙藥大王所謂佛性非是作法但為煩惱客塵所覆
若剎利婆羅門毗舍首陀能斷除者即見佛性成無
上道。」


【次從譬如虗空下是歎教又二先歎經後勸信初
文有譬有合。】


「譬如虗空震雷起雲一切象牙上皆生華若無雷震
華則不生亦無名字。」


【虗空譬法身雷震譬說法起雲譬慈悲象牙譬眾
生華譬佛性有三解一云別有象牙草聞雷生華
二云是象牙生華經云四象優鉢羅等聞天雷時
[008-0457c]
牙上有華三云此象牙非別生華直是牙上有文
彩如華。


眾生佛性下合譬有三番合之可尋。】


「眾生佛性亦復如是常為一切煩惱所覆不可得見
是故我說眾生無我若得聞是大般涅槃微妙經典
則見佛性如象牙華雖聞契經一切三昧不聞是經
不知如來微妙之相如無雷時象牙上華不可得見
聞是經巳即知一切如來所說祕藏佛性譬如天雷
見象牙華聞是經巳即知一切無量眾生皆有佛性
以是義故說大涅槃名為如來秘密之藏增長法身
猶如雷時象牙上華以能長養如是大義故得名為
大般涅槃。」


【若有善男子下是第二結今勸信。】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有能習學是大涅槃微妙經典
當知是人能報佛恩真佛弟子。」


【從迦葉白佛下品中第二答能見難見性文有四
問答初兩番辨深行證見後兩番明淺行聞見聞
見酬其能見證見酬其難見於證見中總有二番
[008-0458a]
初番可見。】


「迦葉菩薩白佛言甚奇世尊所言佛性甚深甚深難
見難入聲聞緣覺所不能服。


佛言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歎不違我說。」


【次番中有問有答。】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佛性者云何甚深難見難入。」


【答中總舉十譬。】


「佛言善男子如百盲人為治目故造詣良醫是時良
醫即以金錍決其眼膜以一指示問言見不盲人答
言我猶未見復以二指三指示之乃言少見。」


【初以百盲通譬一切眾生百是一數之圓例如世
姓甚多而言百姓求解見性譬如治目造詣良醫
者根緣感佛是時良醫譬佛垂應金錍四解一云
譬此經一指三指譬昔三乘教亦云金錍譬佛方
便慧一指三指譬根緣悟道除瞙譬斷無明煩惱
二云三指譬三慧三云初教一指般若至法華二
指涅槃三指四云譬三忍信順無生解三忍為二
一云十信信忍三十心順忍十地無生忍又初地
至三地是信忍四地至六地是順忍七地至十地
是無生忍今明不然經合佛性豈可餘釋一指示
之答云不見者譬入真諦則不見性二指不見者
譬空假二諦亦不見性三指示之答言少見此譬
一諦三諦即空假中名為佛性初住初地則能分
見故言少耳。
[008-0458b]


善男子下合譬又二前正合次況聲聞初文者。】


「善男子是大涅槃微妙經典如來未說亦復如是無
量菩薩雖具足行諸波羅蜜乃至十住猶未能見所
有佛性如來既說即便少見是菩薩摩訶薩既得見
巳咸作是言甚奇世尊我等流轉無量生死常為無
我之所惑亂。」


【若尋合文金錍譬涅槃教三指譬佛性即是三德
三諦等也文云無我惑亂者即是不了昔教惑於
無我故不見性今教真我乃見佛性。】


「善男子如是菩薩位階十地尚不明了知見佛性何
況聲聞緣覺之人能得見耶。」


【次九譬可尋也。】


「復次善男子譬如遠觀虗空鵝鴈為是虗空為是鵝
鴈諦觀不巳彷彿見之十住菩薩於如來性知見少
分亦復如是況復聲聞緣覺之人而能知見。


善男子譬如醉人欲涉遠路朦朧見道十住菩薩於
如來性知見少分亦復如是。


善男子譬如渴人行於曠野是人渴逼徧行求水見
有叢樹樹有白鶴是人迷悶不能分別是樹是水諦
觀不巳乃見白鶴及以叢樹善男子十住菩薩於如
來性知見少分亦復如是。


善男子譬如有人在大海中乃至無量百千由旬遠
望大舶樓櫓堂閣即作是念彼是樓櫓為是虗空久
視乃生必定之心知是樓櫓十住菩薩於自身中見
[008-0458c]
如來性亦復如是。


善男子譬如王子身極愞弱通夜遊戲至明清旦目
視一切悉不明了十住菩薩雖於巳身見如來性亦
復如是不大明了。


復次善男子譬如臣吏王事所拘逼夜還家電明暫
發因見牛聚即作是念為是牛羣為雲為舍是人久
視雖生牛想猶不審定十住菩薩雖於巳身見如來
性未能審定亦復如是。


復次善男子如持戒比丘觀無蟲水而見蟲相即作
是念此中動者為是蟲耶是塵土耶久視不巳雖知
是塵亦不明了十住菩薩於巳身中見如來性亦復
如是不大明了。


復次善男子譬如有人於陰闇中遠見小兒即作是
念彼為是牛為人為鳥耶久視不巳雖見小兒猶不
明了十住菩薩於巳身中見如來性亦復如是不大
明了。


復次善男子譬如有人於夜闇中見畫菩薩即作是
念是菩薩像自在天像大梵天像成染衣耶是人久
[008-0459a]
觀雖復意謂是菩薩像亦不明了十住菩薩於巳身
中見如來性亦復如是不大明了善男子所有佛性
如是甚深難得知見唯佛能知非聲聞緣覺所及善
男子智者應作如是分別知如來性。」


【迦葉白佛下是第二有兩番明淺行聞見初番問
可尋。】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佛性如是微細難知云何肉
眼而能得見。」


【佛答有四一譬二合三勸四褒貶。】


「佛告迦葉善男子如非想非非想天亦非二乘所能
得知隨順契經以信故知。」


【初譬中云非想非非想天者三有四空之頂無身
而有識無相而有想此事難知佛性亦爾非二乘
所了。


二合等三文可見。】


「善男子聲聞緣覺信順如是大涅槃經自知巳身有
如來性亦復如是。


善男子是故應當精勤修習大涅槃經。


善男子如是佛性唯佛能知非諸聲聞緣覺所及。」


【迦葉白佛非聖凡夫下第二番問答。】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非聖凡夫有眾生性皆說有
我。」


【初問中云非聖凡夫者即外道也其自稱聖如來
奪之故言非聖若理內凡夫即聖凡夫內道外道
[008-0459b]
俱云有我有我之性兩事云何。


佛舉貧富二人譬有三初譬次合三結成譬為三
初菩薩施化二聲聞施化三如來施化初菩薩施
化又為四一說教二稟受三捨應四起惑。】


「佛言譬如二人共為親友一是王子一是貧賤如是
二人互相往反。」


【共為親友者能化所化化道交通義言親友王子
富於法財真我顯現故言富眾生邪我在身具足
諸見故言貧人互相往反者感應相關。


是時貧人下是第二眾生稟受。】


「是時貧人見是王子有一好刀淨妙第一心中貪著。」


【見王子刀者非是證見聞菩薩說真我佛性好刀
譬中道佛性真我心中貪著者愛樂此法。


王子後時下第三菩薩捨應。】


「王子後時執持是刀逃至他國。」


【持真我去故言持刀機感事密是故言逃更化餘
處故言他國。


貧人於後是第四凡夫起惑。】


「貧人於後寄宿他家即於眠中寱言刀刀。」


【菩薩捨應眾生流轉受五陰身故言寄宿眠是闇
時譬無明昏自號有我故喻囈言古本曰讇言寱
者典誥囈字。


傍人聞下第二聲聞施化。】


「傍人聞之收至王所時王問言汝言刀者可以示我
[008-0459c]
是人具以上事答王王今設使屠割臣身分裂手足
欲得刀者實不可得臣與王子素為親厚先共一處
雖曾眼見乃至不敢以手掁觸況當故取王復問言
卿所見刀相貌何類答言大王我所見者如羖羊角
王聞是巳欣然而笑語言汝今隨意所至莫生憂怖
我庫藏中都無是刀況汝乃於王子邊見時王即問
諸羣臣言汝等曾見如是刀不言巳便崩尋立餘子
紹繼王位復問羣臣汝等曾於宦庫藏中見是刀不
諸臣答言臣等曾見又復問言其狀何似答言大王
如羖羊角王言我庫藏中何緣當有如是相刀次第
四王皆悉撿挍求索不得。」


【應具論四果文略闕第三王初王是初果私謂餘
子之言可兼二三舊即傍人譬機機將是人是感
初果故言收之興皇云傍人是五方便似解王是
初果真解似伏真斷破彼我見言至王所眾生對
初果義言君臣屠割者譬分析五眾求我叵得曾
稟此法故言素為親厚能化所化既非異轍故言
一處眼見譬聞慧手觸譬思慧取譬修慧竝不得
[008-0460a]
思修故言不敢手觸況當故取羊角者邪曲計我
欣笑譬悲怪未欲破此邪計故言隨意去尋立餘
子即二果施化次第四王即四果。


却後下是第三如來施化。】


「却後數時先逃王子從他國還歸其本土復得為王
既登王位復問諸臣汝見刀不答言大王臣等皆見
又復問言其狀何似答言大王其色清淨如優鉢羅
華復有答言形如羊角復有答言其色紅赤猶如火
聚復有答言猶如黑蛇時王大笑卿等皆悉不見我
刀真實之相。」


【但是前逃菩薩今還成佛數時者數耳唯明無我
不言真我者望下文合中應有說我教也優鉢羅
華者婆羅門計神白色羊角者剎利神色黃火聚
者毗舍神赤黑蛇者首陀神黑。


善男子合譬還合三譬。】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出現於世說我真相
說巳捨去譬如王子持淨妙刀逃至他國凡夫愚人
說言一切有我有我如彼貧人止宿他舍寱言刀刀。」


【譬云有一好刀合云說我真相譬云持是淨刀逃
至他國合云說巳捨去。


聲聞緣覺下合前第二四果施化。】


「聲聞緣覺問諸眾生我有何相答言我見我相大如
拇指或言如米或如稗子有言我相住在心中熾然
如日如是眾生不知我相譬如諸臣不知刀相菩薩
[008-0460b]
如是說於我法凡夫不知種種分別妄作我相如問
刀相答似羊角是諸凡夫次第相續而起邪見。」


【為斷如是下合第三如來施化又二先明無我教
正是合前。】


「為斷如是諸邪見故如來示現說於無我譬如王子
語諸臣言我庫藏中無如是刀。」


【善男子下第二更明真我之教。】


「善男子今日如來所說真我名曰佛性如是佛性我
佛法中譬如淨刀。」


【前譬中無但有其義。


善男子若有凡夫下第三結成答意在文可見
。】


「善男子若有凡夫能善說者即是隨順無上佛法若
有善能分別隨順宣說是者當知即是菩薩相貌。」


「大般涅槃經文字品第十三」


【文字品


此品意有四一次第者上性品明字下之理此品
明理上之字答上問云何解滿字及與半字義前
品名字功德正論此經專解出世上上滿字今品
通論眾教若半若滿世間出世間上上等文字開
密者他解無常為半常為滿興皇彈云如樝棃兩
片是半邊之滿他又解昔說無常不名為滿今教
具說常與無常是故名滿又彈若以常足無常者
一片棃足半片樝應為一果者此是𧂐足滿興皇
[008-0460c]
解涅槃佛性之體非常非無常常無常具足故名
為滿今明彼家彈舊或為半邊或為𧂐足滿自說
非常非無常常無常為滿者此亦是樝棃柿栗四
片合為一果今依此品開一切字悉是滿字文云
如來出世能滅半字是故汝今應離半字隨逐滿
字於一切法無礙無著本對半明滿既無有半亦
復無滿當知字非字以無字為滿字文云半字是
諸經書記論文章根本又半字是煩惱言說根本
又云滿字是善法根本一切善法言論根本異論
呪術一切文字悉是佛說非外道說當知佛所說
者悉是內道正法此以正法而為滿字又云若解
文字能令眾生口業清淨佛性不爾不假文字然
後清淨佛性自淨當知諸字悉是佛性佛性非字
非非字而能字能非字故稱滿字雖有三義勿作
三解即字無字無字即字亦即非字非不字具足
無缺不縱不橫爾乃名滿譬如金銀種種等寶同
入爐冶俱成一器而種種不失亦名種種亦名於
一一即種種種種即一亦復非一非種種而一而
種種開一一字悉是佛性法性法界亦復如是包
一切字不得一字一切字而具一字一切字豈隔
半邊而非滿字是則名為開祕說滿從此立名名
文字品文中為三一略標字本二廣明字義三領
解述成。】


「佛復告迦葉所有種種異論呪術言語文字皆是佛
[008-0461a]
說非外道說。」


【初文先總標異論呪術皆是佛說有二解一云根
本皆在佛法之中三寶四諦涅槃四德悉是佛法
名教長者去後劫掠羣牛外道偷之安其巳典二
云是佛方便之說如清淨法行經云迦葉為老子
儒童為顏回光淨為孔子若如前解佛則認歸若
如後解方便施與若開一切文字皆佛正法則非
認非與云云


迦葉白下第二廣明字義有二番問答初問如文。】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云何如來說字根本。」


【佛言下如來重答為三初明文理之本。】


「佛言善男子初說半字以為根本。」


【持諸記論下二別明字本。】


「持諸記論呪術文章諸陰實法。」


【凡夫人下三明學半得悟滿法。】


「凡夫之人學是字本然後能知是法非法。」


【迦葉復白下第二番騰問請答問如文。】


「迦葉菩薩復白佛言世尊所言字者其義云何。」


【善男子十四音下如來答為三一通明諸字二別
釋半滿三結得失亦是明無字之義初又四一以
音隨字即是明音二以字隨音即是明字三音字
所因四音字利益。】


「善男子有十四音名為字義所言字者名曰涅槃常
故不流若不流者則為無盡夫無盡者即是如來金
[008-0461b]
剛之身是十四音名曰字本阿〔短〕者不破壞故不破
壞者名曰三寶譬如金剛又復阿者不流故不流者
即是如來如來九孔無所流故是故不流又無九孔
是故不流不流即常常即如來如來無作是故不流
又復阿者名為功德功德者即是三寶是故名阿次
者名阿闍黎阿闍黎者義何謂耶於世間中得
名聖者何謂為聖聖名無著少欲知足亦名清淨能
度眾生於三有流生死大海是名為聖又復阿者名
曰制度修持淨戒隨順威儀又復阿者名依聖人應
學威儀進止舉動供養恭敬禮拜三尊孝養父母及
學大乘善男女等具持禁戒及諸菩薩摩訶薩等是
名聖人又復阿者名曰教誨如言汝來如是應作如
是莫作若有能遮非威儀法是名聖人是故名阿伊
者即是佛法梵行廣大清淨無垢譬如滿月汝等
如是應作不作是義非義此是佛說此是魔說是故
名伊伊者佛法微妙甚深難得如自在天大梵天
王法名自在若能持者則名護法又自在者名四護
世是四自在則能攝護大涅槃經亦能自在敷揚宣
說又復伊者能為眾生自在說法復次伊者為自在
故說何等是耶所謂修習方等經典復次伊者為斷
嫉妒如除稗穢皆悉能令變成吉祥是故名伊憂
者於諸經中最上最勝增長上上謂大涅槃復次憂
者如來之性聲聞緣覺所未曾聞如一切處北鬱單
越最為殊勝菩薩若能聽受是經得名最上最勝是
[008-0461c]
故名憂憂者譬如牛乳諸味中上如來之性亦復
如是於諸經中最尊最上若有誹謗當知是人與牛
無別復次憂者是人名為無慧正念誹謗如來微密
祕藏當知是人甚可憐憫遠離如來祕密之藏說無
我法是故名憂[嘌-示+土]者即是諸佛法性涅槃是故名[嘌-示+土]
黳者謂如來義復次黳者如來進止屈伸舉動無不
利益一切眾生是故名黳烏者名煩惱義煩惱者名
曰諸漏如來永斷一切煩惱是故名烏炮者謂大乘
義於十四音是究竟義大乘經典亦復如是於諸經
論最為究竟是故名炮菴者能遮一切諸不淨物於
佛法中能捨一切金銀寶物是故名菴痾者名勝乘
義何以故此大乘典大涅槃經於諸經中最為殊勝
是故名痾安餓反


迦者於諸眾生起大慈悲生於子想如羅睺羅作妙
善義是故名迦呿者名非善友非善友者名為雜穢
不信如來祕密之藏是故名呿伽者名藏藏者即是
如來祕藏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是故名伽伽重音
如來常音何等名為如來常音所謂如來常住不變
[008-0462a]
是故名伽俄者一切諸行破壞之相是故名俄遮者
即是修義調伏一切諸眾生故名為修義是故名遮
車者如來覆蔭一切眾生譬如大蓋是故名車闍者
是正解脫無有老相是故名闍闍重音者煩惱繁茂
譬如稠林是故名闍若者是智慧義知真法性是故
名若吒者於閻浮提示現半身而演說法譬如半月
是故名吒侘者法身具足譬如滿月是故名侘土家反
荼者是愚癡僧不知常與無常譬如小兒是故名荼
重音者不知師恩譬如羝羊是故名荼拏者非是
聖義譬如外道是故名拏多者如來於彼告諸比丘
宜離驚畏當為汝等說微妙法是故名多他者名愚
癡義眾生流轉生死自纏如蠶蛣𧏙是故名他陀者
名曰大施所謂大乘是故名陀陀重音者稱讚功德
所謂三寶如須彌山高峻廣大無有傾倒是故名陀
那者三寶安住無有傾動譬如門閫是故名那波者
名顛倒義若言三寶悉皆滅盡當知是人為自疑惑
是故名波頗者是世間災若言世間災起之時三寶
亦盡當知是人愚癡無智違失聖旨是故名頗婆者
名佛十力是故名婆婆重音者名為重擔堪任荷負
無上正法當知是人是大菩薩是故名婆摩者是諸
菩薩嚴峻制度所謂大乘大般涅槃是故名摩耶者
是諸菩薩在在處處為諸眾生說大乘法是故名耶
囉者能壞貪欲瞋恚愚癡說真實法是故說囉羅輕
者名聲聞乘動轉不住大乘安固無有傾動捨聲聞
[008-0462b]
乘精勤修習無上大乘是故名羅和者如來世尊為
諸眾生雨大法雨所謂世間呪術經書是故名和賖
者遠離三箭是故名賖沙者名具足義若能聽是大
涅槃經則為巳得聞持一切大乘經典是故名沙娑
者為諸眾生演說正法令心歡喜是故名娑訶者名
心歡喜奇哉世尊離一切行怪哉如來入般涅槃是
故名訶羅者名曰魔義無量諸魔不能毀壞如來祕
藏是故名羅來〔家〕復次羅者乃至示現隨順世間有父
母妻子是故名羅魯流盧樓如是四字說有四義謂
佛法僧及以對法言對法者隨順世間如提婆達示
現壞僧化作種種形貌色像為制戒故智者了達不
應於此而生畏怖是名隨順世間之行以是故名魯
流盧樓。」


【初文音隨字者十四音也是十四音去是也古來
六解大為二途前四解單後二解複一宗師云書
缺二字師不能通故無兩音止有十二二招提足
悉曇二字三梁武足涅槃二字引經云所言字者
名曰涅槃四開善云於十二字中止取十字除後
菴痾謂是餘聲故經釋炮音便云於十四音是究
竟義更取下魯留盧樓四音足為十四插著中心
謂阿阿伊伊憂憂魯留盧樓[嘌-示+土]𪐭等五莊嚴複解
前十二為六音後五五相隨又取後三三相對中
四字耶囉和賖足前五成六足上成十二取羅沙
娑呵羅來家反為一遲音魯留盧樓為一速音是為
[008-0462c]
十四六冶城云前兩兩相隨有六次五五相隨有
五後三三相隨有三合成十四音觀師云古來六
解次第彈之初云書缺二字者外道師不解反啟
問太子太子自知今說涅槃豈不安二字猶云書
缺彈招提者悉曇通是外國十四音之總名豈得
將總足別彈梁武者涅槃亦云槃利涅𨽻槃那此
則六字亦云般涅槃那此則四字何故止取兩字
足之彈開善者除菴痾兩字足魯留盧樓四字若
魯留盧樓是音者何不在音次第而在字後安之
彈莊嚴者經文現云十四音何時云以字足音音
字兩異何得相渾莊嚴不成冶城亦壞又河西以
前十二即是十二音取後四字合為二音古經本
云黎樓黎樓即是四字為二音足前為十四又梵
本言字不言音今十二字或十六字隨世所用又
一解云初十二是音後迦佉下是字又一解云初
十二字有三事一字二語三音因此字以為言論
端首然後方及餘字故言字本初半字者世法名
半字佛性名滿字又以九部為半字大乘為滿字
又云梵本無半滿之言但以事未成為半成就為
滿興皇有半邊相足無牽申等滿云云河西云十
二字喻之如飯後二十五字喻之如羮後九字攝
持諸句如守門人亦如瓔珞後九字亦字亦音魯
留下之二字童朦所不習學。


吸氣舌根是第三明諸字所因。】
[008-0463a]


「吸氣舌根隨鼻之聲長短超聲隨音解義皆因舌齒
而有差別。」


【皆有差別故迦佉等是舌本聲多他等是舌上聲
吒咤等是舌頭聲波頗等是脣間聲遮車等是齒
間聲故言皆因舌齒差別。


如是字義下第四明字之利益。】


「如是字義能令眾生口業清淨眾生佛性則不如是
假於文字然後清淨何以故性本淨故雖復處在陰
界入中而亦不同陰界入也是故眾生悉應歸依諸
菩薩等以佛性故等視眾生無有差別是故半字於
諸經書記論文章而為根本。」


【前舉字義後明佛性云不如是。


又半字下第二別釋半滿為三先法次譬三合。】


「又半字義皆是煩惱言說之本故名半字滿字者乃
是一切善法言說之根本也。


譬如世間為惡行者名為半人修善行者名為滿人。


如是一切經書記論皆因半字而為根本若言如來
及正解脫入於半字是事不然何以故離文字故是
故如來於一切法無閡無著真得解脫何等名為解
了字義有知如來出現於世能滅半字是故名為解
了字義若有隨逐半字義者是人不知如來之性。」


【何等名下第三更明無字之義亦是得失。】


「何等名為無字義耶親近修習不善法者是名無字
又無字者雖能親近修習善法不知如來常與無常
[008-0463b]
恒與非恒及法僧二寶律與非律經與非經魔說佛
說若有不能如是分別是名隨逐無字義也我今巳
說如是隨逐無字之義善男子是故汝今應離半字
善解滿字。」


【後番領解述成如文。】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我等應當善學字數今我值
遇無上之師巳受如來殷勤誨敕。


佛讚迦葉善哉善哉樂正法者應如是學。」


「大般涅槃經鳥喻品第十四」


【鳥喻品


河西云文字鳥月三品同明真應文字半滿只是
鳥喻常無常常無常只是月喻隱顯因字識理達
常無常能隱能顯今更次之如來常依二諦三諦
說法故知文字是佛教即文字達三諦具足一教
一切教欲顯圓滿修多羅故題文字品次鳥喻者
依教立行即雙流行二行竝觀一行一切行下文
云復有一行是如來行次文字之後明二鳥共行
故成次第亦是依教生智智望於教教即成境由
境發智由智立行教轉成境智轉成行故為次第
此品答云何共聖行娑羅迦鄰提此還舉鳥以況
於行以為答問能喻是娑羅迦鄰提所喻是雙流
共行舊解不同或言娑羅是雙迦鄰是鳥然娑羅
翻為堅固何得言雙或言娑羅是一隻鄰提是一
隻此乃兩類不得是雙或言娑羅一雙迦鄰提一
[008-0463c]
雙引下文云鳥有二種一名鴛鴦二名鄰提此乃
兩類為兩雙或言娑羅翻為鴛鴦問中問娑羅答
中答鴛鴦類異義同乃以鴛鴦替於娑羅或言鄰
提無翻或翻為天鶴引六卷云鴈鶴舍利然漢不
善梵音只增諍競意在況喻取其雌雄共俱飛息
不離以況一中無量無量中一非一非無量而一
而無量呼為雙流乃名共行問為凡與凡共行聖
與聖共行凡與聖共行他解云觀生死無常不識
涅槃常觀涅槃常不識生死無常二解不明如但
識金不識鍮但識鍮不識金若精識二物乃是雙
觀苦樂我無我亦如是聖如是行凡亦如是故言
共行此不應爾與譬相違譬明二鳥俱遊如汝所
釋一鳥窮下之生死一鳥窮高之涅槃昇沈碩乖
雙遊不顯假令二鳥但雙遊下不雙遊高遊高不
遊下雙遊不成又一家引半滿約一法雙遊約二
法若取生死無常佛果是常共為滿者兩物各異
棃柰體別安得是滿夫雙遊者觀生死中有常無
常觀佛果中亦常無常取生死涅槃兩常為一雙
滿取生死涅槃兩無常為一雙半即是兩法共起
乃曰雙遊今明義皆不爾兩常俱起乃是二雄俱
飛兩無常起乃是二雌竝飛與譬相背雙遊不成
今言雙遊者生死具常無常涅槃亦爾在下在高
雙飛雙息即事而理即理而事二諦即中中即二
諦非二中而二中是則雙遊義成雌雄亦成事理
[008-0464a]
雙遊其義既成名字觀行乃至究竟雙遊皆成橫
豎具足無有缺減此中備有凡凡共行凡聖共行
非凡非聖共行約人法分別俱成以是義故故云
鳥喻品文為二先總次別總又二初略後論義略
中先譬後合。】


「佛復告迦葉善男子鳥有二種一名迦鄰提二名鴛
鴦遊止共俱不相捨離。


是苦無常無我等法亦復如是不得相離。」


【初譬中舉二鳥譬常無常而合文以苦無我合者
但是略耳私謂又顯義同是故互出具論應六。


次論義中先問。】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云何是苦無常無我如彼鴛
鴦迦鄰提鳥。」


【後答答中先法後譬。】


「佛言善男子異法是苦異法是樂異法是常異法無
常異法是我異法無我。」


【初法中言異法是苦是樂者舊云生死異涅槃涅
槃異生死故言苦樂觀師言前多斥倒約豎以論
常與無常今品一時明常無常只生死中有異法
而說苦有異法而說樂乃至我無我亦如是。】


「譬如稻米異於麻麥麻麥復異豆粟甘蔗。」


【後譬五穀各異成前異意下別譬中云華葉無常
而果是常者非常住常言華葉不定故無常果巳
定故是常借此以顯無常成常。
[008-0464b]


從如是諸種去別說共行又二初別說次論義初
別說為三一就生死明無常二就涅槃明無我三
雙就生死涅槃以明苦樂然前兩是橫後一是豎
理應備論但文互現初文又二初正明二行次結
章初正明中舉五譬初譬又二先譬次合譬又三
一譬二論義三領解。】


「如是諸種從其萌芽乃至華葉皆是無常果實成熟
人受用時乃名為常何以故性真實故。」


【初中萌牙譬生死中無常熟時譬生死中常。


次論義二先問次答。】


「迦葉白佛言世尊如是等物若是常者同如來耶。


佛言善男子汝今不應作如是說何以故若言如來
如須彌山劫壞之時須彌崩倒如來爾時豈同壞耶。


善男子汝今不應受持是義善男子一切諸法唯除
涅槃更無一法而是常者直以世諦言果實常。」


【答中明生死常與如來常異。


三迦葉下領解又二先領解次述成等皆可見
。】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善哉善哉如佛所說。


佛告迦葉如是如是。」


【善男子雖修一切下二合譬。】


「善男子雖修一切契經諸定乃至未聞大般涅槃皆
言一切悉是無常聞是經巳雖有煩惱如無煩惱即
能利益一切人天何以故曉了巳身有佛性故是名
[008-0464c]
為常。」


【未聞是經皆言無常聞是經巳皆云是常豈非生
死中具常無常契經諸定者修多羅翻名為契經
又是定藏故言諸定後四譬皆有合。】


「復次善男子如菴羅樹其華始敷名無常相若成果
實多所利益乃名為常。


如是善男子雖修一切契經諸定未聞如是大涅槃
時咸言一切悉是無常聞是經巳雖有煩惱如無煩
惱即能利益一切人天何以故曉了巳身有佛性故
是名為常。


復次善男子譬如金礦消鎔之時是無常相鎔巳成
金多所利益乃名為常。」


【次譬云金卝者玉未理者名璞金未理者亦名卄
此有木邊王邊之異金未治亦名礦礦者黃金名
云云招提呼為朴音觀師呼為礦音然卄字兩
云云。】


「如是善男子雖修一切契經諸定未聞如是大涅槃
時咸言一切悉是無常聞是經巳雖有煩惱如無煩
[008-0465a]
惱即能利益一切人天何以故曉了巳身有佛性故
是名為常。


復次善男子譬如胡麻未被壓時名曰無常既壓成
油多有利益乃名為常。


善男子雖修一切契經諸定未聞如是大涅槃時咸
言一切悉是無常聞是經巳雖有煩惱如無煩惱即
能利益一切人天何以故曉了巳身有佛性故是名
為常。


復次善男子譬如眾流皆歸於海。


一切契經諸定三昧皆歸大乘大涅槃經何以故究
竟善說有佛性故。」


【是故我言下第二結章。】


「善男子是故我言異法是常異法無常乃至無我亦
復如是。」


【正應明常無常而復結言無我欲明例爾。


迦葉白佛下第二就涅槃以明無我我二行無憂
悲即有我有憂悲即無我文為二先問後答問為
二正問結問。】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來巳離憂悲毒箭憂悲者
名為天如來非天憂悲者名為人如來非人憂悲者
二十五有如來非二十五有。


是故如來無有憂悲何故稱言如來憂悲。」


【一往謂是無端之問然佛說涅槃亦有無常無常
是有為有為即憂悲今問憂悲是問涅槃有無常
[008-0465b]
不。


佛答為四一釋問二歎理三重釋問四重歎理初
文二先譬後合譬中三先正作譬次更為譬作譬
三還以譬合譬初云無想天者是譬。】


「善男子無想天者名為無想若無想者則無壽命若
無壽命云何而有陰界諸入以是義故無想天壽不
可說言有所住處。」


【次更舉樹神譬顯無想譬即是為譬作譬。】


「善男子譬如樹神依樹而住不得定言依枝依節依
莖依葉雖無定所不得言無。


無想天壽亦復如是。」


【佛法亦爾下以譬合譬。】


「善男子佛法亦爾甚深難解如來實無憂悲苦惱而
於眾生起大慈悲現有憂悲視諸眾生如羅睺羅。」


【二復次善男子無想天下歎理甚深先譬次合。】


「復次善男子無想天中所有壽命唯佛能知非餘所
及乃至非想非非想處亦復如是。


迦葉如來之性清淨無染猶如化身云何當有憂悲
苦惱若言如來無憂悲者云何能利一切眾生弘廣
佛法若言無者云何而言等視眾生如羅睺羅若不
等視如羅睺羅如是之言則為虗妄以是義故善男
子佛不可思議法不可思議眾生性不可思議無想
天壽不可思議如來有憂及以無憂是佛境界非諸
聲聞緣覺所知。」
[008-0465c]


【如來實無憂悲但於無中說有眾生有苦未得脫
難見佛有苦既其有苦即有憂悲佛斷苦因受第
一樂復無憂悲有憂即無我無憂即有我若應物
云如來有憂實理即無今問既示有悲亦應有苦
如來心地不念眾生應是無苦問如來實無憂喜
汝何以云如來實喜今亦反問佛無憂喜何以定
云如來無憂我說如來實非憂喜義說憂悲此是
不定之言。


三譬如空中下重釋問兩譬先舉舍住譬次舉幻
師譬皆先譬次合初譬中有二前為法作譬。】


「善男子譬如空中舍宅微塵不可住立若言舍宅不
因空住無有是處以是義故不可說舍住於虗空不
住虗空凡夫之人雖復說言舍住虗空而是虗空實
無所住何以故性無住故。」


【心亦如是下即為譬作譬。】


「善男子心亦如是不可說言住陰界入及以不住無
想天壽亦復如是。」


【後復舉無想天壽亦為譬作譬。
[008-0466a]


如來憂悲下正合。】


「如來憂悲亦復如是若無憂悲云何說言等視眾生
如羅睺羅若言有者復云何言性同虗空。」


【譬如幻師下次譬二譬合。】


「善男子譬如幻師雖復化作種種宮殿殺生長養繫
縛放捨及作金銀瑠璃寶物叢林樹木都無實性。


如來亦爾隨順世間示現憂悲無有真實善男子如
來巳入大般涅槃云何當有憂悲苦惱若謂如來入
於涅槃是無常者當知是人則有憂悲若謂如來不
入涅槃常住不變當知是人無有憂悲。」


【四如來有憂及以無憂下重歎理又四一法二譬
三合四結此即法說。】


「如來有憂及以無憂無能知者。」


【譬如下人下第二譬說。】


「復次善男子譬如下人能知下法不知中上中者知
中不知於上上者知上及知中下。」


【若依毗曇有三種度義一人度二根度三地度下
果不知上果上果能知下即是人度鈍根不知中
上中上能知下即是根度初禪不知上禪上禪能
知下禪即是地度成論不爾互有知義明獼猴尚
見佛心豈有鈍根不能知利今亦有少分故知亦
得言知不能具足知故亦言不知。


三合譬四結可尋。】


「聲聞緣覺亦復如是齊知自地如來不爾悉知自地
[008-0466b]
及以他地是故如來名無閡智示現幻化隨順世間
凡夫肉眼謂是真實而欲盡知如來無閡無上智者。


無有是處有憂無憂唯佛能知。


以是因緣異法有我異法無我是名鴛鴦迦鄰提鳥。」


【復次善男子下第三雙就生死涅槃以明苦樂即
是豎論文中有二先釋後論義就初釋中三謂譬
合結此即譬說。】


「復次善男子佛法猶如鴛鴦共行是迦鄰提及鴛鴦
鳥盛夏水長選擇高原安處其子為長養故然後隨
本安隱而遊。」


【二鳥喻法身子譬眾生盛夏水漲譬起倒選擇高
原者病無常即須常藥常為高原病常即無常為
藥以無常為高原即是非常非無常常無常具足
能離諸倒為長養者譬令其解常無常理然後隨
本安穩而遊譬如來度訖然後遊諸覺華。


如來出世下第二合譬。】


「如來出世亦復如是化無量眾令住正法如彼鴛鴦
迦鄰提鳥選擇高原安置其子如來亦爾令諸眾生
所作辦巳即便入於大般涅槃。」


【是名異法下第三結成。】


「善男子是名異法是苦異法是樂諸行是苦涅槃是
樂第一微妙壞諸行故。」


【迦葉白佛下第二論義三番問答具簡六行此初
番又二先問次答問可見。】
[008-0466c]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云何眾生得涅槃者名第一
樂。」


【此中又兼常無常我無我等。


佛言下第二如來答又四先舉二偈為答次長行
解釋初中又二初偈明生死涅槃二果次偈明生
生涅槃二因初偈上半明涅槃果下半明生死果
次偈亦爾可見。】


佛言善男子如我所說諸行和合名為老死。


「 謹慎無放逸
 是處名甘露
 放逸不謹慎
 是名為死句
 若不放逸者
 則得不死處
 如其放逸者
 常趣於死路」



【次長行從若放逸者下具釋上兩偈如文。】


「若放逸者名有為法是有為法為第一苦不放逸者
則名涅槃彼涅槃者名為甘露第一最樂若趣諸行
是名死處受第一苦若至涅槃則名不死受最妙樂
若不放逸雖習諸行是亦名為常樂不死不破壞身
云何放逸云何不放逸非聖凡夫是名放逸常死之
[008-0467a]
法出世聖人是不放逸無有老死何以故入於第一
常樂涅槃以是義故異法是苦異法是樂異法是我
異法無我。」


【三如人在地下明下不知上以明於苦亦二先譬
後合。】


「如人在地仰觀虗空不見鳥迹。」


【初譬中明不見鳥迹者欲明空中鳥飛無行地迹
亦有毛羽氣息當其飛處亦有此迹伹非地下人
之所見。】


「善男子眾生亦爾無有天眼在煩惱中而不自見有
如來性是故我說無我密教所以者何無天眼者不
知真我橫計我故因諸煩惱所造有為即是無常是
故我說異法是常異法無常。」


【合如文。


四精勤勇進下明上能知下以明於樂又二初舉
兩偈正是解釋此初偈明人。】


「 精勤勇健者
 若處於山頂
 平地及曠野
 常見諸凡夫」



【後偈明法。】


「 昇大智慧殿
 無上微妙臺
 既自除憂患
 亦見眾生憂」



【次少長行通釋二偈。】


「如來悉斷無量煩惱住智慧山見諸眾生常在無量
億煩惱中。」
[008-0467b]


【迦葉白佛下第二番先問次答問中二先非佛說
次則難。】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如偈所說是義不然。


何以故入涅槃者無憂無喜云何得昇智慧臺殿復
當云何住在山頂而見眾生。」


【難意既無憂無喜云何復言昇智慧臺。】


「佛言善男子智慧殿者即名涅槃無憂患者謂如來
也有憂患者名凡夫人以凡夫憂故如來無憂須彌
山頂者謂正解脫勤精進者譬須彌山無有動轉地
謂有為行也是諸凡夫安住是地造作諸行其智慧
者則名正覺離有常住故名如來如來憫念無量眾
生常為諸有毒箭所中是故名為如來有憂。」


【佛答以凡夫有憂故云如來無憂正是對治之義
又正念眾生故言有憂如淨名說眾生病故菩薩
亦病。


第三番亦先問後答皆可尋也。】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若使如來有憂悲者則不得
稱為等正覺。


佛告迦葉皆有因緣隨有眾生應受化處如來於中
示現受生雖現受生而實無生是故如來名常住法
如迦鄰提鴛鴦等鳥。


大般涅槃經卷第八」


日東 天台沙門本鈍 分會
南本大般涅槃經會疏卷第八
[008-0467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