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c0150 般若心經略疏顯正記-唐-法藏 (master)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略疏顯正記卷中



「【經】觀自在菩薩。


自下第五解文者此既心經是以無序及流通也。」


【五中疏二初總分經三初牒章指略此既心經等
者意謂三分具足巳彰廣部今搜彼要成此略文
故喻人身心藏為主由是此經無序及流通也然
序分有無詒謀鈔中具有會釋避煩不引。】
[002-0751b]


「文中分二初明顯了般若後即說呪曰下明祕密般
若。」


【文中下二總分經文。】


「所以辯此二者。」


【所以下三顯分文意二初牒難或曰說一般若顯
祕奚為。】


「謂顯了明說令生慧解滅煩惱障以呪密語令誦生
福滅罪業障為滅二障成二嚴故說此二分。」


【謂顯下二釋通謂顯等者此明初段說顯了意大
聖至慈顯說法義欲令有情發生妙慧解空斷惑
聖意在此故云令生慧解等以呪等者此明次節
說祕密意夫言祕呪唯佛能知不通他解既不通
解無由發慧故但誦持獲無漏福福源既達何有
有漏業塵而不蕩乎故云生福滅罪等然此二段
福慧互通以同是聖言俱名般若若明傍正於義
無違學者思之冀無偏執為滅下顯益也惑業既
滅福慧現前嚴本法身成三德果故云為滅等也。】


「就前文中亦二初略標綱要分二從舍利子色不異
空下廣陳實義分。」


【二別科釋二初顯了般若疏三就前下初分經就
前等者即指顯了般若一段經文也綱是網上大
繩能總眾網故曰要欲舒網目須先舉綱以喻欲
廣義門須先略示故有略廣二段經也。】


「以義非頓顯故先略標非略能具故次廣釋又前是
[002-0751c]
據行略標後即就解廣陳。」


【以義下二顯意以義等者準向思之又前等者略
標中云行深般若即是據行廣陳一段顯諸法空
意令生解也又此二段若更委明初段但舉行證
次節具明解行斷證故亦名略標及廣陳也具如
下記。】


「前中有四一能觀人二所行行三觀行境四明觀行
利益此初段也。」


【三隨釋二初略標綱要分經疏三前中下初分科。】


「觀自在菩薩者是能觀人也謂於理事無閡之境觀
達自在故立此名。」


【二隨釋一中疏二初釋別名經觀自在者別名也
揀非文殊等故觀即能觀之智自在即兼境智也
亦名觀世音觀亦能觀智世音即所觀境皆從境
智為名也疏二初約二行別明二初約自行理事
等者理即真如門是真諦境事即生滅門是俗諦
境真即俗故理不閡事俗即真故事不閡理如此
觀達圓融無閡唯是一心故自在矣此即自行也。】


「又觀機往救自在無閡故以為名焉。」


【又觀下二約化他遇有緣機以無緣力現身說法
而救度之隨所見聞無不獲益故云自在無閡妙
經云應以佛身得度者即現佛身而為說法等即
此化他也。】


「前釋就智後釋就悲。」
[002-0752a]


【前釋下二約悲智總結前自行即上求屬智次化
他即下化屬悲悲智二心是萬行本約斯二義以
立別名也。】


「菩謂菩提此謂之覺薩者薩埵此曰眾生。」


【二釋通名經菩薩者即通名也以文殊等皆得名
故疏二初翻名菩謂菩提等者意謂若具足梵語
須云菩提薩埵此云覺有情疏云眾生即有情也
以此方好略故除提埵二字但云菩薩也。】


「謂此人以智上求菩提用悲下救眾生從境得名故。」


【謂此下二釋義以智及悲是能求能救之心覺及
眾生是所求所救之境以能從所故云從境等然
釋菩薩具有多義恐繁不敘。】


「【經】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二明所行之行謂般若妙行有其二種一淺即人空
般若二深即法空般若今簡淺辯深故云行深般若。」


【二中疏二初約二空簡顯釋行深人空者亦名我
空了人我見畢竟無有名為人空此慧現前但證
偏真故名為淺法空者照蘊等法緣生無性名為
法空此慧若顯能至菩提故名為深今簡人空慧
之淺以顯法空慧之深由是經文特云行深般若
也。】


「言時者謂此菩薩有時亦同二乘入人空觀故法華
云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聲聞身等今非彼時故
云行深時也。」
[002-0752b]


【謂此下二約三乘簡顯釋時字有時等者謂此菩
薩或時遇有聲聞緣覺小乘機時即權現彼身示
同彼證人空淺智為彼說法也故法華下引證上
義亦兼緣覺故云等也今非下顯今經說非入人
空淺智之時是入法空深智之時故經云行深般
若時也。】


「【經】照見五蘊皆空。


三明觀行境謂達見五蘊自性皆空即二空理深慧
所見也。」


【三中經照見二字即前深智之用也五蘊如下釋
疏達見等者由前智用通達照了色等五蘊本不
曾生今亦無滅既無生滅自體元無故曰皆空即
二空等者此顯經中空字總含人法二空之理也
深慧下釋照見二字謂此二空理即是二空深慧
照見也淺不至深故前揀非入人空智深必該淺
故今是二空智照二空理也故云即二空理深慧
所見。】


「【經】度一切苦厄。


四明觀行利益謂證見真空苦惱斯盡當得遠離分
段變易二種生死證得菩提涅槃究竟樂果故云度
一切苦厄也。」


【四中疏謂證見真空者是躡前經文為今度苦之
由也謂菩薩行深般若照五蘊空觀行成時現量
親見真如空理所以得度一切苦厄故次云苦惱
[002-0752c]
斯盡也此二句是標當得下正釋此句經文也當
得遠離者是釋度字分段下二句正出所度苦厄
之相亦是釋標中次句也一切苦厄二死收盡言
分段者三界凡夫由因緣力壽有分限身有形段
死此生彼名分段生死變易者地上菩薩由悲願
力變麤身為細質易短壽為長年體是生滅名變
易生死具如唯識論說證菩提等者預取下文以
成今義二死之苦既度二果之樂必證故下經云
依般若故得菩提涅槃等此釋標中初句既見真
空必得二果也故云下結意歸經。】


「上來略標竟。」


【上來下三總結可知。】


「【經】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自下第二明廣陳實義分於中有五一拂外疑二顯
法體三明所離四辯所得五結歎勝能初段文有四
釋一正去小乘疑二兼釋菩薩疑三便顯正義四就
觀行釋。」


【二廣陳實義分疏二自下下初標章分科此五生
起者疑情若除方顯法體法體所離唯三科等既
盡所離必有所得皆由般若須歎勝能。】


「初中言舍利子者舉疑人也舍利是鳥名此翻為鶖
鷺鳥以其人母聰悟迅疾如彼鳥眼因立其名是彼
之子連母為號故曰鶖子是則母因鳥名子連母號
[002-0753a]
聰慧第一標為上首故對之釋疑也。」


【二隨科釋義五一中二初舉疑人經舍利子者舍
利是母名子之一字正屬尊者是舍利之子故云
舍利子疏初翻名以其下乃至因立其名是名尊
者之母得名鶖名鷺之由也以此子之母聰慧悟
解辭辯無滯似彼鳥眼動轉分明故立茲號是彼
下釋子之一字文亦可見故曰鶖子者是鶖之子
也又此人母身形美好眼珠分明故有翻為身子
珠子聰慧等者佛弟子中智慧無雙故對之以釋
疑也。】


「彼疑云我小乘中於有餘位見蘊無人亦云法空與
此何別。」


【二拂所疑經色受想等即是五蘊也意謂幻色體
空故色不異空真空現色故空不異色雖云不異
二相猶存恐滯執情故須重遣云色即是空等也
色外無空故色即是空空外無色故空即是色色
空俱泯唯是一心色蘊既然餘四亦爾故云受想
等亦如是也如是了者方今經解行之境疏四初
中三初約有餘位疑釋初二句二初舉疑初二句
總別標章彼疑下出舉疑也言有餘者未能灰身
滅智巳前有餘身在故曰有餘疑意云我小乘宗
雖未灰滅見蘊法中無我無人亦名法空與此大
乘法空何別。】


「今釋云汝宗蘊中無人名蘊空非蘊自空是則蘊異
[002-0753b]
於空。」


【今釋下二釋遣二初正顯彼過汝宗但見五蘊法
中無我無人名蘊法空非解五蘊自性本空是則
蘊法與空有異故云蘊中無人等。】


「今明諸蘊自性本空而不同彼故云色不異空等。」


【今明下二以經釋遣今此大乘了斯蘊法皆從緣
生本性自空非同汝宗蘊與空異故經遣云色不
異空兼次句經故云等也。】


「又疑云我小乘中入無餘位身智俱盡亦空無色等
與此何別。」


【又疑下二明無餘位疑釋次二句二初舉疑言無
餘者灰滅身智無苦依餘故曰無餘疑意云我小
乘宗入此位時身智俱滅蘊法滅後亦名法空與
此大乘法空何別。】


「釋云汝宗即色非空滅色方空。」


【釋云下二釋遣二初正顯彼過汝宗之中空須滅
色未滅不空。】


「今則不爾色即是空非色滅空故不同彼。」


【今則下二以經釋遣大乘不爾蘊體即空不須待
滅故經遣云色即是空等。】


「以二乘疑不出此二故就釋之。」


【以二下三總結文顯可知。】


「二兼釋菩薩疑者依寶性論云空亂意菩薩有三種
疑。」
[002-0753c]


【二中三初引論舉疑人疑空之念惑亂意根名空
亂意然此菩薩位在十信毛心未決猶豫多端亦
是鈍根利者巳信必無此疑。】


「一疑空異色取色外空。」


【一疑下二牒疑對經斷三初疑空異色對前二句
二初舉疑辭空相虗通色相質閡名義既別故取
色外空也。】


「今明色不異空以斷彼疑。」


【今明下二以經斷疏中雖指初句經文意兼次句
以義無別故也。】


「二疑空滅色取斷滅空。」


【二疑下二疑空滅色對第三句二初舉疑辭滅色
等者此疑色不是空滅色方空義若然者與小何
別故云取斷滅空也。】


「今明色即是空非色滅空以斷彼疑。」


【今明下二以經斷既疑滅色是空故經斷云色即
是空不復待滅也。】


「三疑空是物取空為有。」


【三疑下三疑空是物對第四句二初舉疑辭此疑
色外別有實物是真空體故疏云是物及為有等。】


「今明空即是色不可以空取空以斷彼疑。」


【今明下二以經斷色外無物別是於空故經斷云
空即是色也不可以空取空者所執之物實體元
無即上空字空即無也若以所執元無之物為真
[002-0754a]
空者即是以無取真空也決無此理故云不可等。】


「三疑既盡真空自顯也。」


【三疑下三結斷疑利益前記云疑情若除方顯法
體者意在於此。】


「三便顯正義者但色空相望有其三義。」


【三中二初泛以三義通釋色空二初牒章總示顯
正義者疏有四科前二斷疑後一約行正釋經文
色空無閡自在之義唯是此段故云顯正義也言
但色空等者但即泛指之辭也意云但是色空互
相影望法爾有此相違等三義由此三義為下別
釋經文廢巳成他等四義之張本也下記自配。】


「一相違義下文云空中無色等以空害色故準此應
云色中無空以色違空故若以互存必互亡故。」


【一相下二正明三義三一中下文空中無色等者
以經證成空色相違義也由下經云是故空中無
色聲香等此文正是空違色義以空害色者既云
空中無色是知空能害色令色相隱如冰成水水
害冰相也準此等者空既害色色亦害空經雖無
文意乃含有若以等者空現色亡色在空隱故云
互存等以互存亡故成相違也。】


「二不相閡義謂以色是幻色必不閡空以空是真空
必不妨色。」


【二中二初順明色既如幻全體是空故不閡空空
既是真空非異幻色故不閡色。】
[002-0754b]


「若閡於色即是斷空非真空故若閡於空即是實色
非幻色故。」


【若閡下二反顯空若閡色是滅色空故云斷空色
若閡空是實有色故云實色反顯上文是幻色真
空故不相閡也。】


「三明相作義謂若此幻色舉體非空不成幻色是故
由色即空方得有色。」


【三中二初廣明色作空二初反順以明謂若下先
反明色不作空也色若不空即知此色不名幻色
是故下順明色能作空也以色如幻全是真空色
既本空方名幻色。】


「故大品云若諸法不空即無道無果等中論云以有
空義故一切法得成故。」


【故大下二引證上義先引經證上反明色不作空
次引論證上順明色能作空文皆可見。】


「真空亦爾準上應知。」


【真空下二略例空作色意謂空能作色亦同上文
色能作空故云準上以真空隨緣能作色故。】


「是故真空通有四義。」


【是故下二成今四義別釋經文二初別明四義二
初牒前起後言是故者牒前也故者是所以義意
謂是前泛明相違等三種之義廣顯色空無閡自
在所以成今空色色空互相影望成廢等兩重四
義也由前相違成今初二次不相閡成今第三後
[002-0754c]
相作義成今第四既互相作必互相亡對文可見
真空通有四義者此且以空望色以成四義別釋
經文。】


「一廢巳成他義以空即色故即色現空隱也。」


【一廢下二以義釋經二初以空望色俱明四義四
一中真空為巳幻色為他下三準此以空下指第
四句經即色下正釋此句是廢巳成他義既云空
即是色顯是廢巳真空成他幻色故云即色現等。】


「二泯他顯巳義以色是空故即色盡空顯也。」


【二中以色下指第三句經即色下正釋此句是泯
他顯巳義既云色即是空顯是泯他幻色顯巳真
空故云即色盡等。】


「三自佗俱存義以隱顯無二是真空故謂色不異空
為幻色色存也空不異色名真空空顯也以互不相
閡二俱存也。」


【三中以隱顯等者由茲空色存沒同時故云無二
以無二故方曰真空謂不下指初二句經正是自
他俱存義也初至色存指第一句經是色存義次
不異至空顯指次句經是空存義顯亦存也以互
下明色空俱存所以準向可見。】


「四自他俱泯義以舉體相即全奪兩亡絕二邊故。」


【四中舉體相即者還指第三第四句經亦是自他
俱泯義既云色即是空是空奪色也空即是色是
色奪空也既互相奪二相不存故曰兩亡色空即
[002-0755a]
是空有二邊亡故曰絕亡絕皆泯義也然上四義
別釋經者意令易解若其法體常自一心非自非
他誰分隱顯講聽之士宜委思之下文通結圓融
意在茲矣又上四義即是四門一即有門二即空
門俱存兩亦俱泯雙非對上可見若依此解能通
實相故約此四以消經文。】


「色望於空亦有四義一隱自顯他二隱他顯自三俱
存四俱泯竝準前思之。」


【色望下二以色望空列名指同準前思之者但前
以空望色今以色望空前巳是空他是色今巳是
色他是空以此為異隱顯等四與上成廢四義大
同也然以經文對此四者第三第四二句如次對
初二義俱存俱泯經同上配又此四義對四門者
初即空門次即有門兩亦雙非配亦同前。】


「是則幻色存亡無閡真空隱顯自在合為一味圓通
無寄是其法也。」


【則是下三總結圓融幻色存亡者初四義中一三
是存二四是亡真空隱顯者一四是隱二三是顯
次四義中對文小異意亦大同是知色空隱顯存
亡圓回無閡唯一實相何寄托之有哉故云一味
圓通等色蘊既爾餘四亦然故經云受想行色亦
復如是。】


「四就觀行釋者有三。」


【四中二初總標。】
[002-0755b]


「一觀色即空以成止行觀空即色以成觀行空色無
二一念頓現即止觀俱行方為究竟也。」


【二別釋三一觀下初約止觀釋觀色下指第三句
經是依真如門修止義也觀色無性即真如空故
經云色即是空真如無相向即心絕故疏云成止
行也觀空下指第四句經是依生滅門修觀義也
觀真如空隨緣成色故經云空即是色微細照了
性相分明故疏云成觀行也空色下指初二句經
是止觀同時義也言無二者即經云不異也以即
觀修止知色元空故經云色不異空即止修觀了
空即色故經云空不異色色空無二止觀雙修非
後非前方成正行故云一念頓現乃至云方為究
竟也委明此三如起信論。】


「二見色即空成大智而不住生死見空即色成大悲
而不住涅槃以色空境不二悲智念不殊成無住處
行。」


【二見下二約悲智釋見色下釋第三句經也愚執
色有是生死根智了色空是菩提本既了色空故
成大智由成智故不同凡愚常居生死也見空下
釋第四句經也若永住空與小何別今了真空隨
緣現色故須四攝以順物機救彼有情令超苦趣
既能拔苦故成大悲由成悲故不同彼小永住涅
槃也以色下釋初二句經也由悲即智故不住生
死智即悲故不住涅槃悲智雙修色空無閡俱亡
[002-0755c]
生涅故云無住處行。】


「三智者大師依瓔珞經立一心三觀義。」


【三智下三約他義釋二初舉別標圓此師依瓔珞
經立次第三觀依大釋論立一心三觀今舉次第
而標一心者以一心三觀三一互融難陳行相故
用瓔珞次第三觀以顯一心圓融之義彼宗亦云
以次第顯不次第今文亦爾不須多惑。】


「一從假入空觀謂色即空故二從空入假觀謂空即
色故三空假平等觀謂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空無
異故。」


【一從下二以別顯圓彼文假即俗諦即今經色字
空即真諦即今經空字今第三句經既云色即是
空即同彼云從假入空觀也以第四句經對彼第
二從空入假觀以初二句經對彼第三平等觀經
云不異即彼平等義故疏云色空無異無不也對
經可解然此三觀一念圓修既不縱橫亦非前後
請修觀者宜善彼意。】


「【經】舍利子是諸法空相。


第二顯法體於中有二先總後別今初也言是諸法
空相者謂蘊等非一故云諸法顯此空狀故云空相。」


【總顯經疏二初釋經謂蘊等者蘊即五蘊等下處
界及餘三門故云非一顯此下釋經相字相即相
狀故云空狀。】


「中邊論云無二有此無是二名空相言無二者無能
[002-0756a]
取所取有有此無者有能取所取無是二不二名為
空相。」


【中邊下二引證初二句引論標文言無下至所取
無是標釋初句也初標上二字無能下釋也謂無
有能所之有故云無能取所取有也有此下牒次
三字有能下釋也謂有無能所之無故云有能取
所取無也是二下牒釋次句也是二者是前能所
之二也不二者能所既寂唯一真空也能所即心
境心境既亡真空理顯故向云有能取所取無無
即空也故總結云名為空相。】


「【經】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二別顯中有三對六不然有三釋。」


【二別顯經生滅等三對皆由相待而立其名真空
絕待故云不生不滅等疏二初總指。】


「一就位釋二就法釋三就觀行釋初就位釋者一不
生不滅者在道前凡位謂諸凡夫死此生彼流轉長
劫是生滅位真空離此故云不生不滅也。」


【一就下二別釋三一中二初正對三位三初生滅
對凡夫道前凡位者三賢十信是內外凡亦兼異
生通名凡位俱在初地證真道前故云道前謂諸
下順顯凡位正屬生滅真空離此者反顯真空性
非生滅也故云下結意歸經下二準此。】


「二不垢不淨者在道中菩薩等位謂諸菩薩障染未
盡淨行巳修名垢淨位真空離此故云不垢不淨也。」
[002-0756b]


【二垢淨對菩薩道中者十地位在凡夫位後極聖
位前故曰道中謂諸下順顯此位正屬垢淨分破
所知故云未盡稱真起行故云巳修真空下反顯
結意皆同前解。】


「三不增不減者在道後佛果位中生死惑障昔未盡
而今盡是減也修生萬德昔未圓而今圓是增也真
空離此故云不增不減。」


【三增減對果佛道後者十地菩薩皆證真道佛位
最極故名道後生死下順明此位正屬增減生死
是報惑即煩惱亦兼業也三障永除故云今盡因
行既滿果德具彰故云修生等真空下亦準上知。】


「又佛性論中立三種佛性一道前名自性住佛性二
道中名引出佛性三道後名至得果佛性佛性唯一
就位分三今真空無異亦就位分異。」


【又佛下二引論證成二初引佛性論彼論佛性即
今經真空故得引證自性住者在纏真如體不失
故既云道前即前凡位也引出者無漏智引分顯
真空故既云道中即前十地也至德果者從因到
果此性圓彰故既云道後即前佛位也佛性下位
自分三真元無別彼論既爾今經亦然故云今真
空等。】


「又法界無差別論中初名染位次名染淨位後名純
淨位皆同此也。」


【又法下二引法界論惑障全在名染位同前凡夫
[002-0756c]
分破分證名染淨位同前十地障盡德圓名純淨
位同前果佛此文亦爾顯人自有差理乃不殊故
云皆同也。】


「二就法釋者謂此真空雖即色等然色從緣起真空
不生色從緣謝真空不滅又隨流不染出障非淨又
障盡非減德滿不增。」


【二中二初正釋六不就法者對前約人故今是法
也謂此真空等者意顯真空隨緣成色故前文云
空即是色也然色下謂緣會故色生緣離故色滅
起謝即生滅也真空非爾故經云不生不滅又隨
下謂迷故順無明名染染即垢也悟故超惑障名
淨真空非爾故經云不垢不淨又障下謂證果時
二障永除名減三德圓顯名增真空非爾故經云
不增不減。】


「此生滅等是有為法相翻此以顯真空之相故云空
相也。」


【此生下二結顯真空是有為法相者如向所說生
滅約色垢淨約迷悟增減唯約悟色及迷悟皆有
為作故曰有為翻此者翻猶轉也謂若了色及迷
悟等皆從因緣相待而立本無自性者斯則轉此
諸法唯是真空故云翻此以顯真空也楞嚴云若
能轉物即同如來故前下證成上義以前文云是
諸法空相故。】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略疏顯正記卷中
[002-0757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