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c0019 勝天王般若波羅蜜經-陳-月婆首那 (master)





《勝天王般若波羅蜜經》卷第五


陳優禪尼國王子月婆首那譯


無所得品第八



爾時,眾中有一菩薩摩訶薩,名須真胝,白勝
天王言:「如來為大王授記乎?」


勝天王答善思
惟菩薩言:「善男子!我授記如夢相。」


又問:「大
王!如此授記當得何法?」


答曰:「善男子!佛授
我記,竟無所得。」


又問:「無所得者為是何法?」答
曰:「不得眾生、壽者、人、養育,陰,界,入悉無所得。
若善不善,若染若淨,若有漏若無漏,若世間
若出世間,若有為若無為,若生死若涅槃,悉
無所得。」又問:「若無所得,用受記為?」


答曰:「善
男子!無所得故則得受記。」


又問:「若如大王所
說義者,則有二智:一、無所得,二、得受記。」


答曰:
「若有二者則無授記。何以故?佛智無二。諸佛
世尊以不二智受菩薩記。」


又問:「若智不二,
云何而有授記、得記?」答曰:「得記、授記,其際不
[005-0711c]
二。」


又問:「不二際者,云何有記?」


答曰:「通達不
二際即是受記。」


又問:「大王住何際中而得
授記?」


答曰:「住我際得授記,住眾生際、壽命
際、人際得授記。」


又問:「我際當於何求?」答曰:
「當於如來解脫際求。」


又問:「如來解脫際復於
何求?」


答曰:「當於無明有愛際求。」


又問:「無明
有愛當於何求?」


答曰:「當於畢竟不生際求。」


又問:「畢竟不生際當於何求?」


答曰:「當於無
知際求。」


又問:「無知者為無所知,云何於此
際求?」


答曰:「若有所知,求不可得,以無知故
於此際求。」


又問:「此際無言,云何可求?」


答曰:
「以言語斷,是故可求。」


又問:「云何言語斷?」答
曰:「諸法依義不依語。」


又問:「云何依義?」答曰:
「不見義相。」


又問:「云何不見?」


答曰:「不生分別
義是可依,我為能依,無此二事故名通達。」



問:「若不見義,此何所求?」


答曰:「不見不取,故
名為求。」


又問:「若法可求,即是有求。」


答曰:「不
爾!夫求法者是無所求。何以故?若是可求則
為非法。」


又問:「何者是法?」


答曰:「法無文字亦
離言語。」


又問:「離文言中,何者是法?」


答曰:「文
言性離,心行處滅,是名為法。一切諸法皆不
可說,其不可說亦不可說。善男子!若有所
說,即是虛妄,中無實法。」


又問:「諸佛菩薩常
有言說,皆虛妄乎?」


答曰:「諸佛菩薩從始至終
不說一字,云何虛妄?」


又問:「若有所說,云何
過咎?」


答曰:「謂言語過。」


又問:「言語何咎?」



曰:「謂思量過。」


又問:「何法無咎?」


答曰:「無說
所說,不見二相,是則無咎。」


又問:「過何為本?」


答曰:「能執為本。」


又問:「執何為本?」


答曰:「著心
[005-0712a]
為本。」


又問:「著何為本?」


答曰:「虛妄分別。」


又問:
「虛妄分別以何為本?」


答曰:「攀緣為本。」


又問:
「何所攀緣?」


答曰:「緣色、聲、香、味、觸、法。」


又問:「云何
不緣?」


答曰:「若離愛、取則無所緣。以是義故,
如來常說諸法平等。」


說此法門時,眾中五千
比丘得遠塵離垢法眼淨,一萬二千菩薩得
無生法忍,無量無邊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心。


爾時,勝天王即從座起,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合掌向佛頭面作禮,而白佛言:「世
尊!善男子、善女人,聞是般若波羅蜜,云何
未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即能發心,
皆悉成就得不退轉,行常勝進而無墮落?」



告勝天王言:「大王!諦聽,善思念之,當為王
說。善男子、善女人,聞般若波羅蜜,行得勝進,
無有退墮。」勝天王言:「善哉,世尊!唯然願聞。」


佛告勝天王言:「大王!若善男子、善女人,聞
般若波羅蜜,以清淨意發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心,具足正信、親近賢聖、樂聞正法,遠離
嫉妬,無有慳悋,常修寂靜,好行布施,心無隔
礙恒離穢濁,正信業果,心不疑惑知黑白報,
設為身命,不應作者終不為之。大王!善男子、
善女人,如是行般若波羅蜜,則遠離殺生、不
與取、邪婬、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瞋、邪見,心
常繫念此十善法。


「大王!善男子、善女人行般
若波羅蜜,以方便力,若見沙門、婆羅門,正
行精進戒品清潔,多聞解義常起正念,心性
調伏寂靜不散,口恒愛語遠離諸惡不善之
法,修習眾善,不自矜高於他不下,不作惡
口及無義語,不捨念處其心調直,能斷有流,
[005-0712b]
善拔毒箭,捨離重擔,超出有難已度後有。大
王!善男子、善女人行般若波羅蜜,若見如是
菩薩摩訶薩,則應親近依止是人為善知
識。菩薩摩訶薩以方便力而為說法:『善男
子!施得大富,持戒生天,聽法大智。』又復告言:
『此是布施,此是施報;此是嫉妬,是嫉妬
報;此是忍辱,是忍辱報;此是精進,是精進
報;此是禪定,是禪定報;此是般若,是般若
報;此是愚癡,是愚癡報;是身善業,身善業
報;是身惡業,身惡業報;是口善業,口善業報,
是口惡業,口惡業報;是意善業,意善業報;是
意惡業,意惡業報。諸善男子、善女人,此法應
作,此不應作,若如是修致長夜樂,不如是作
得長夜苦。』


「大王!善男子、善女人,以方便力
親近善知識,得聞如是次第說法。菩薩摩訶
薩若知彼人是法器者,則應為說甚深般若
波羅蜜,所謂空、無相、無願、無作,無生無滅,無
我、無眾生、無命、無人,而說甚深因緣法——因
此法彼法生,此法滅彼法滅——所謂無明緣
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
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
生緣老死憂悲苦惱;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
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六入
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
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
憂悲苦惱滅。


「大王!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
蜜,以方便力作如是說,於真實中無有一法可
生可滅。何以故?世間諸法皆因緣生,無我、作
者,因緣和合,無一實法受生滅者;虛妄分別,
[005-0712c]
於三界中但有假名,隨業煩惱而受果報。若
以般若波羅蜜如實觀察一切諸法,無生無
滅,無作、受者,若法無作是亦無行,則於諸法
心無所著,謂不著色、受、想、行、識,不著眼色識,
不著意法識。大王!菩薩摩訶薩作如是說,一
切諸法自性空離,不取不著。善男子、善女人,
因如是說則無退失。


「大王!菩薩摩訶薩行般
若波羅蜜,樂見諸佛,樂聞正法,不墮卑賤,在
所生處不離見佛,聽受正法,供養眾僧,面見
諸佛,勇猛精進志求正法,不著有為,妻子、僕
隷、生生所資,悉不貪著不染諸欲。常依正教
憶念諸佛,離俗出家如聞修行,轉為他說心
無求望,見聽法眾常生大慈,一切眾生而起
大悲,多聞廣學不惜身命,少欲知足常樂遠
離,但採義理不滯言辭,說法修行不為自身,
唯化眾生得無上樂——所謂佛智。


「大王!菩薩
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如是修行,遠離放逸
攝護諸根,若眼見色不著色相,如實觀察此
色過患,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亦爾。若縱
諸根名為放逸,若能攝護名不放逸。菩薩摩
訶薩行般若波羅蜜,調伏自心、將護他意,名
不放逸;遠離貪欲,心順善法,覺觀瞋癡不善
根本,身惡口惡及以邪念,一切不善皆悉遠
離名不放逸。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心
常正念,名不放逸。


「大王。菩薩摩訶薩行般若
波羅蜜,一切諸法信為其首,正信之人不生
惡趣,心不行惡,聖人所讚。大王!菩薩摩訶薩
行般若波羅蜜,如法修行,在在生處常得值
佛,遠離二乘安住正道,得大自在成就大事——
[005-0713a]
如來正智。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欲求
安樂,當勤隨順薩婆若路。


「大王!今此大眾得
聞深般若波羅蜜,已於過去無量百千萬劫,
供養諸佛,修習善根,是故應當勤加精進,勿
令退失。大王!若天若人,能制諸根不著五欲,
遠離世間常修出世,三業清淨習助道法,名
不放逸。大王!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正
信具足心不放逸,勤修精進令得勝法,名不
放逸。大王!菩薩摩訶薩欲具正信,心不放逸,
精進正念,當學般若波羅蜜。因是念智,能速
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


「大王!菩薩摩
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具足正信,心不放逸,勤
修精進即得正念,用是念智知有知無。云何
有無?若修正行得正解脫,是名為有;若修邪
行得正解脫,是名為無。眼、耳、鼻、舌、身、意,世
諦為有;真實中無。菩薩摩訶薩勤修精進能
得菩提,是名為有;懶惰菩薩得菩提者,是
名為無。若說五陰皆從虛妄顛倒而生,是名
為有;若謂世法不從因緣自然生者,是名為
無。色是無常、苦、敗壞法,是名為有;若言常
樂、非敗壞法,是名為無。受、想、行、識亦復如
是。無明緣行,是名為有;若離無明而行生
者,是名為無。行緣識乃至生緣老死憂悲苦
惱皆亦如是。施得大富,是名為有;施得貧
窮,是名為無。清淨持戒得生善道,是名為
有;若生惡趣,是名為無。乃至般若波羅蜜
能得成聖,是名為有;修行般若波羅蜜作凡
夫者,是名為無。若修多聞能得大智,是名
為有;得愚癡者,是名為無。若修正念能得
[005-0713b]
出離,是名為有;不得為無。若行邪念不得
出離,是名為有;得者為無。無我、我所能得
解脫,是名為有;有我、我所而得解脫,是名為
無。若言虛空遍一切處,是名為有;五陰中
我,是名為無。如實修智能得解脫,是名為
有;若著邪智而得解脫,是名為無。若離我
見、眾生見、壽者見、人見能得空智,是名為有,
著我、眾生、壽者、人見能得空智,是名為無。大
王!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如是知世有
無,能修平等,了知諸法因緣而生,世諦故有
不起常見,知因緣法本性自空不生斷見,於
諸佛教如實通達。


「大王。諸佛如來略為菩薩
說是四法:世間沙門、婆羅門及長壽天心皆
著常,為破此執說行無常;有諸天、人多貪著
樂,為破此計說一切苦;外道邪見著身中我,
為破此執而說無我;又復為破增上慢人,是
故而說涅槃寂靜。說無常者,令其志求究竟
之法;為說苦者,令離願求;說無我者,為顯空
門;說寂靜者,令達無相。大王!菩薩摩訶薩
行般若波羅蜜,如是修學,於諸善法終無退
墮,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勝天王
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修
何等行擁護正法?」


佛告勝天王言:「大王!菩
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行不違言,敬重尊
長隨順正法,心行調直諸根寂靜,遠離眾惡
不善之法,修習善根,名護正法。大王!菩薩摩
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修身業慈悲、口業慈悲、
意業慈悲,不求名利,持戒清白遠離諸見,名
護正法。大王!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不
[005-0713c]
隨愛行、不隨瞋行、不隨癡行、不隨畏行,名
護正法。大王!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修
習慚愧,名護正法。大王!菩薩摩訶薩行般
若波羅蜜,說法修行悉如所聞,名護正法。大
王!三世諸佛為護正法,是故擁護天王、人王,
令法久住,說是陀羅尼:


「『多姪他 阿吼羅理我反,下悉同吼羅婆蒲我反,下悉同都履反,下
悉同厚羅拏弩假反,下悉同莎臼茶杜假反 柘柘柘柘柘 禰

寧履反,下悉同富拏簉多覩餓反,下悉同叉多 叉延多叉也莎
暮舸反,下悉同 奢摩禰柯羅甌樓甌樓婆底
枯履反羅婆底金季侵反 阿毘彭履反奢底禰莎羅
禰𥝟闍𥝟𥝟摩底 阿婆柂禰婆柂跋多
跋多羺莎履裒多羺悉蜜履底 提婆多羺
悉蜜履底』


「若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
羅伽,一切眾生皆得安隱。大王!此大神呪,三
世諸佛為護正法,擁護天王、人王,宜應誦
持,怨賊惡難魔障正法皆悉消滅。諸佛如來
為令正法久住世故,護天、人王,使其護法。」



是般若波羅蜜神呪法門時,一切天宮、大地、
諸山、大海皆悉震動,眾中八萬眾生發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爾時,勝天王以七寶網
彌覆佛上,而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行
般若波羅蜜,修何等法,於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心不移動?」


佛告勝天王言:「大王!菩薩
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修無礙大慈、無厭大
悲,成辦大事。勤加精進學空三昧、修平等智,
以方便力則能通達清淨大智,明了如實三
[005-0714a]
世平等無有障礙,履三世佛所行之道。大王!
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修如是法於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移動。」


勝天王白佛
言:「世尊!菩薩摩訶薩云何行般若波羅蜜,聞
佛不思議事,不怖不畏、不驚不悔?」


佛告勝天
王言:「大王!菩薩宜應具足般若、具足闍那,近
善知識,樂聞深法,了知諸法皆悉如幻,悟世
非常,心不住著猶如虛空,知一切法生必有
滅。大王!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修如
是法,聞佛不思議事,不怖不畏、不驚不悔。」



天王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行般若
波羅蜜,於一切處而得自在?」佛告勝天王言:
「大王!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修五神通,
具足無礙諸解脫門、四禪、四無量心、方便般
若波羅蜜,於一切處而得自在。」


勝天王白佛
言:「世尊!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得何等
門?」


佛告勝天王言:「大王!菩薩摩訶薩行般若
波羅蜜,得闍那門,能入眾生諸根利鈍;得
般若門,分別句義;得陀羅尼門,總知一切語
言音聲;得無礙門,說法不盡。大王!是名菩
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得是諸門。」


勝天王
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得
何等力?」


佛告勝天王言:「大王!得寂靜力,成
就大悲故;得精進力,成就阿鞞跋致故;得
多聞力,成就大智故;得信樂力,成就解脫
故;得修行力,成就出離故;得忍辱力,愛護
眾生故;得菩提心力,斷除我見故;得大
悲力,教化眾生故;得無生忍力,成就十力
故。大王!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成就
[005-0714b]
如是等力。」


說是法門時,眾中五百菩薩得無
生法忍,八千天子得阿鞞跋致,一萬二千天
子得遠塵離垢法眼淨,四萬人天發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心。


《勝天王般若波羅蜜經》證勸品第九



爾時,佛告勝天王言:「過去之世阿僧祇阿僧
祇劫,不可數不可思量,此時有佛,名功德
寶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
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國名寶莊嚴,
劫名善觀。時世豐樂無諸疾惱,人天往來不
相隔礙,地平如掌,無有山陵堆阜荊蕀;生
諸細草,柔軟青紺如孔雀毛,長可四寸,下足
則靡、舉步隨昇;種種名花,須摩那花、薝蔔
伽花,及餘軟草皆悉周遍。不寒不熱,四時調
和。純青琉璃以成其地。世界眾生,心性柔
和,善伏三毒,不隨之行。時功德寶王佛,有聲
聞眾一萬二千那由他人,菩薩摩訶薩眾六十
二億人,時人壽命三十六億那由他歲,無復
中夭。有一國土名無垢莊嚴,其城南北廣一
百二十八由旬,東西八十由旬,十千園苑以
為嚴飾,十千小國周遍圍繞。轉輪聖王名曰
治世,七寶具足王四天下,已曾供養無量諸
佛,深種善根,不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有四園苑,妙花莊嚴功德悅意,孔雀遊戲四
時適樂。城壁厚十六由旬,門堞樓觀悉用七
寶。有四大池皆廣半由旬,七寶為岸,閻浮檀
金以成階道,底布金沙,池中之水具八功德,
生寶蓮華,鳧、鴈、鵝、鶴、鴛鴦、猩猩遊戲其中。
岸列諸樹——白檀、赤檀、尸梨沙等——上有鸚鵡、舍
[005-0714c]
利、迦鳥翔集遊戲。王之內宮七十千人,相貌
端正承事寶女,咸悉發心向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王有千子,大力勇健能摧怨敵,具
二十八大丈夫相莊嚴其身,悉已發心向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功德寶王如來,與
無量天、龍、夜叉、揵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
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前後圍繞,入無垢莊
嚴大城。治世聖王即與七寶千子、宮人奉迎
世尊,施設種種微妙供養。


「爾時,世尊及諸大
眾,受供養已,還歸本處。王與七寶千子、內人,
出城奉送亦即還宮。時治世王忽自歎曰:『人
身無常,富貴如夢,諸根不缺正信甚難,值佛
聞法如優曇華。』時彼千子知其父王戀仰世
尊,樂聞正法,即為營造牛頭栴檀七寶莊嚴
妙臺——其香一兩直閻浮提——此臺東西廣十由
旬,南北十三由旬,四角大柱眾寶莊嚴。一
千寶輪諸子將送奉獻聖王。時王受已而讚
歎曰:『善哉,諸子!我欲詣佛聽受正法。』


「爾時,
千子於此臺中造師子座,安處聖王及諸宮
人,其臺四邊懸繒幡蓋,覆七寶網角垂金鈴,
種種諸華——薝蔔伽華、須摩那華、優鉢羅
華、拘勿頭華、分陀利華、迦摩羅華——而散
臺上。燒無價香,泥香塗之,末香以散。爾時,
千子共捧此臺,人各一輪,飛騰虛空猶如鵝
王,往詣佛所安詳不搖,至地徐下即到佛
前。頭頂禮足,右遶世尊及諸大眾凡七匝
已,退立一面。爾時,聖王及諸宮人從寶臺下,
王脫寶冠,各脫革屣,至世尊前頂禮佛足,右
繞世尊及諸大眾凡七匝已,退坐一面。


「爾時,
[005-0715a]
寶莊嚴王佛即告之言:『聖王!今來聽正法
乎?』


「爾時,治世聖王即從座起,齊整衣服,頭頂
禮足,而白佛言:『世尊!所說正法,何者是乎?』


「爾
時,世尊讚治世王言:『善哉,善哉!能為利益無
量天人作是深問。如來、應供、正遍知當為大
王分別解說。』


「治世聖王即白佛言:『世尊!唯
然願聞。』


「爾時,佛告治世聖王言:『大王!菩薩
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通達一切法,名為正
法。所謂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
七覺分、八聖道分,空,無相,無願,通達平等,名
為正法。』


「治世聖王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
云何行般若波羅蜜,於大乘中恒得勝進而
不退墮?』


「佛告治世聖王言:『大王!菩薩摩訶
薩行般若波羅蜜,因正信故而得勝進。何者
正信?知一切法,不生不滅自性寂靜,常能親
近正行之人,不應作法終不造作,心離散亂
聽受正法,不見說者不見我聽,勤修精進令
得神通,身心輕舉教化眾生,不見我有神通
能化、眾生受化。何以故?大王!菩薩摩訶薩
行般若波羅蜜,不見我、不見眾生,二處平等,
則得勝進而不退墮。大王!菩薩摩訶薩行般
若波羅蜜,攝護諸根不令取著,一切資生起
無常想,知法寂靜,命如假借。大王!菩薩摩
訶薩如是行般若波羅蜜,於大乘中心不放
逸。大王!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於其
夢中尚不忘失菩提之心!教化眾生令修佛
道!一切善根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見
佛神力歡喜讚歎。大王!菩薩摩訶薩如是
行般若波羅蜜,則能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
[005-0715b]
菩提。是故,大王!當勤精進,莫生放逸。菩薩
摩訶薩欲求法者,勿著五欲。大王!一切凡
夫於欲無厭,得聖智者則能捨棄。人身無常
壽命短促。是故,大王!應離世間求出世道。大
王今者供養如來所得善根,應作如是四種
迴向:自在無盡、法無盡、智無盡、辯才無盡。
此四迴向,與般若波羅蜜同,皆悉無盡。大王!
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應淨身、口、意戒。
何以故?為聞思修故,以方便力教化眾生,
以般若力降伏諸魔,願力成就行不違言。』


「爾
時,治世轉輪聖王聞佛所說甚深般若波羅
蜜,心生歡喜,得未曾有。即取寶冠,自解纓絡,
供養如來,捨四天下皆以奉佛,作如是願:『常
修梵行,學此甚深般若波羅蜜,以決定心趣
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王宮女人聞佛說
法,皆生歡喜,發菩提心,脫上分衣及寶纓絡,
供養如來。治世聖王即捨寶臺以奉上佛,而
求出家。


「爾時,功德莊嚴王佛讚治世轉輪聖
王言:『善哉,善哉!大王!今日所行,不違昔願。
大王善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過
去諸佛已修此法得成佛道,未來諸佛亦修
此法當得成佛。』


「爾時,治世聖王白佛言:『世尊!
菩薩摩訶薩修行布施,為與般若波羅蜜異
不?』


「佛告治世聖王言:『大王!夫布施者,若無
般若波羅蜜,但名為檀,非波羅蜜。以般若波
羅蜜故,乃得名為檀波羅蜜。持戒、忍辱、精進、
禪定、智慧,亦復如是。何以故?般若波羅蜜性
平等故,功德莊嚴故。』


「佛說是法時,治世聖
王得無生法忍。」


佛告勝天王言:「菩薩摩訶薩
[005-0715c]
行般若波羅蜜,應如彼王。爾時治世轉輪聖
王,即然燈佛是;其王千子,賢劫千佛是。」


爾時,
勝天王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行般
若波羅蜜,修學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道?」佛告勝天王言:「大王!菩薩摩訶薩行般
若波羅蜜,修習大慈,於諸眾生不起惱心,具
足勤行諸波羅蜜,及以四攝、四無量心助菩
提法,修學神通了達優波憍舍羅,一切善法
無不修滿,如是行者則能速成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大王!菩提道者,所謂信心、清淨
心、離諂曲心、行平等心、施無畏心,令諸眾
生咸悉親附,勤行布施果報不盡,堅持淨戒
而無障礙,修行忍辱離諸瞋惱,勤加精進修
行則易,以有禪定不起散亂,具足般若能善
通達,有大悲故終無退轉,有大喜故能悅彼
心,修行大捨不起分別,無三毒故離諸棘
刺,不著色、聲、香、味、觸故滅諸戲論,無煩惱故
遠離怨敵,捨二乘念其心廣大,具一切智能
出眾寶。大王!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如
是學者,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勝
天王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
蜜,現何色貌教化眾生?」


佛告勝天王言:「菩
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示現色形無有定
相。何以故?隨諸眾生心之所樂,即見菩薩
色貌如是,或現金色、或現銀色,或頗梨色、
或琉璃色、或馬瑙色、或車𤦲𤦲色、或真珠
色、青色、黃色、赤色、白色,或日月色、火色、焰
色,帝釋色、梵王色,霜色,雌黃色,朱色,薝
蔔伽色、須摩那色、婆利師迦色、波頭摩色、
[005-0716a]
拘勿頭色、分陀利色、功德天色、鵝色、孔雀
色、珊瑚色、如意珠色、虛空色;天見是天,人
見是人。大王!十方恒河沙世界中,一切眾
生色形相貌,菩薩摩訶薩悉現如是。何以故?
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不捨一眾生故,
遍能攝取。何以故?一切眾生心各不同,是
故菩薩種種示現。何以故?菩薩摩訶薩過
去世中有大願力,隨諸眾生心所樂見而受
化者,即為示現所欲見身。大王!如淨明鏡
本無影像,隨諸外色若好若醜種種悉現,亦
不分別我體明淨、能現眾色。菩薩摩訶薩行
般若波羅蜜亦復如是,無功用心隨眾生樂,
種種示現悉令悅彼,而不分別我能現身。大
王!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於一座中隨
諸聽眾,或見菩薩說法、或見佛說法、或見
辟支佛說法、或見聲聞說法,或見帝釋、或見
梵王、或見摩醯首羅、或見圍紐天、或見四
天王、或見轉輪聖王,或見沙門、或見婆羅
門、或見剎利、或見毘舍首陀、或見居士、或見
長者,或見坐寶臺中、或見坐蓮華上、或見
行在地上、或見飛騰虛空,或見說法、或入
三昧。大王!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為度
眾生,無一形相及一威儀不示現者。大王!般
若波羅蜜無形無相,猶如虛空遍一切處,
譬如虛空無諸戲論,般若波羅蜜亦復如是,
過諸語言。又如虛空世所受用,般若波羅蜜
亦復如是,一切凡聖之所受用。又如虛空無
有分別,般若波羅蜜亦復如是,無分別心。譬
如虛空容受眾色,般若波羅蜜亦能容受一
[005-0716b]
切佛法。譬如虛空能現眾色,般若波羅蜜亦
復能現一切佛法。譬如空中,一切草木眾藥
華果依之增長,般若波羅蜜亦復如是,一切
善根依之增長。譬如虛空非常無常、非言語
法,般若波羅蜜亦復如是,非常無常,悉離言
語。大王!世間沙門、婆羅門,若釋若梵,無能
思量般若波羅蜜者。大王!般若波羅蜜無有
一法可為譬喻,若善男子、善女人,信受般若
波羅蜜者,所獲功德不可思量。若此功德有
色形者,空界不容。何以故?般若波羅蜜出生
世間及出世間一切善法,若人若天,若天、人
王,若須陀洹向、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向、阿
羅漢果,辟支佛道,菩薩十地,十波羅蜜,諸
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一切種智,十力、四
無畏、十八不共法,皆從般若波羅蜜生。」



是法門時,眾中五萬菩薩摩訶薩得不退轉,
一萬五千天子得無生法忍,一萬二千天人
得遠塵離垢得法眼淨,恒河沙數眾生發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諸天空中作眾伎
樂不鼓自鳴,散眾天華供養如來般若波羅
蜜,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
摩睺羅伽、人非人等,散種種華及諸寶物,供
養世尊般若波羅蜜,異口同音一時讚曰:「善
哉,善哉!世尊!快說般若波羅蜜。」
《勝天王般若波羅蜜經》卷第五
[005-0716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