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c0170 猶龍傳--賈善翔 (master)


[004-001a]
猶龍傳卷之四敬八
    左銜都監同僉書教門公事/崇德悟眞大師賈善翔編
   青羊
按混元本紀云太上以甲寅年昇天至乙卯
分身潜降於蜀託孕大官之家丁巳尹喜方
至蜀本無青羊肆太上在太微時先勅青帝
之青童降成都化爲青羊尹喜於市肆見人
牽之自解云既有青羊復在其肆老君所約
此當是也因問云此羊乃誰家者答曰我家
夫人誕一子啼聲不止投於水火皆不能害
[004-001b]
有道人言得青羊乳與之啼即止故市此羊
喜囑曰爲我告夫人之子云關令尹喜至於
是具以白即從懹抱振衣而起言曰令喜來
前既入太上或長丈餘身作金色項負圓光
建七曜之冠披九色之帔舉家見之皆惶恐
太上曰吾太微是宅眞一爲身太和降粹耀
魄爲人主容相因何乃怪也尹喜稽首而言
曰不謂慶幸復奉天顔未審慈尊出無入有
起居安不老君怡然告曰與子别後何得何
喪汝存道守一還有益邪喜曰自奉祕要粗
[004-002a]
得其妙濟度之恩遠過天地老君曰吾昔留
子以居世清齋千日故待子於此今子保形
鍊炁已造冥妙而心結紫絡面有圓明金名
表於眞圖玉札係於紫房炁參太微解形合
眞矣言訖三界聖眞千乗萬騎浮空而至因
授喜紫芙蓉冠飛青羽裙丹禓緑袖交帶霓
裳羅文黄綬拜爲文始先生賜任無上眞人
從此乃得參侍龍車遠遊天下青羊記云勑
青帝之青童化羊蜀郡乗紫雲於紫府降瑞
氣於王宫將停不嗄之聲須及來斯之乳俄
[004-002b]
聞喜至頓止嬰啼爰從赤子之身却變白頭
之士頃刻而身渝數丈須臾而面放五光頭
建七曜玲瓏之冠肩垂九色離羅之帔衛士
踰億從仙成羣者正謂此耳太上昇座爲其
母說元陽經今肆在成都西南數百步中和
二年獲靈塼之所詔建青羊宫是也又有降
生臺元陽臺遺址存焉又化身與喜遊天水
靈山重演道要即今秦州啓靈山是也有西
昇臺及聖容殿在巖下又輿喜潜遊四海先
到東海日窟常陽之山扶桑碧海東井湯谷
[004-003a]
祖州芝田蓬萊方丈之宫次南登鳳山青丘
長離赤津太丹之宫絳山朱陵炎崗之鄉次
西入龜山玉闕人鳥鳳山騫林麟洲金門玉
池昆吾白帝之城次北入空濛洞陰元丘廣
寒鍾山無間之野又昇中嶽崑崙眞圃瓊華
之宫仙人禮侍天衆來迎傳道叙德隨問授
之次遊九天初至第一天見波利天帝乗九
靈玄雲之輿蔭七元交晨之蓋建五色攝魔
之節從官及玉童玉女九萬人迎老君入大
有宫請問自然之道次遊第二天見摩夷天
[004-003b]
帝駕碧霞飛雲之輿蔭五色鳳文之蓋建七
映命龍之節從官及玉童玉女五萬人迎老
君入鳳城玉臺請問無上之道次遊第三天
見梵寳天帝乗泰靈流雲之輿蔭七光飛晨
之蓋建五色招靈之節從官及玉童玉女八
萬人迎老君入陽明朱宫請問虚無之道次
遊第四天見化應天帝駕黄雲七映之輿蔭
五明錦文之蓋建七色命靈之節從官及玉
童玉女六萬人迎老君入七寳上宫請問玄
妙之道次遊第五天見不驕樂天帝控青雲
[004-004a]
九靈之輿蔭飛光霜精之蓋建五色制魔之
節從官及玉童玉女七萬人迎老君入九層
玉臺請問太玄之道次遊第六天見兜術天
帝御流精丹雲之輿蔭七映飛霄之蓋建五
色命神之節從官及玉童玉女六萬人迎老
君入朱靈之宫請問至眞之道次遊第七天
見須延天帝乗飛景紫雲之輿蔭五色羅文
之蓋建七色招眞之節從官及仙童玉女九
萬人迎老君入太玄都請問眞一之道次遊
第八天見禪善天帝駕緑霞飛雲之輿蔭八
[004-004b]
色瓊暉之蓋建九光洞靈之節從官及仙童
玉女七萬人迎老君入珠林玉圃請問帝一
之道次遊第九天見鬱單天帝榮蒼霞流雲
之輿蔭九光寳耀之蓋建飛龍通神之節從
官及仙童玉女九萬人迎老君入玄臺紫房
請問希微之道所到天宫皆設瓊英玉實月
液雲槳碧醴流薰蘭羞八徹靈芝妙果光華
映席于時天樂繁會靈唱妙絶不可勝言見
諸天帝眞仙皆項負圓明各禮拜老君請問
妙道多論天地否泰劫運延促行業善惡先
[004-005a]
後宿命報應之理大道之原也
   流沙化八十一國九十六種外道
老氏立清靜無爲謙冲之教在諸夏而後西
入流沙以夷狄之人恃犬馬之輕捷而侈好
殺之心於是不辭異欲之狠戾道路之修阻
區區而至彼化之以慈愛庶幾遠惡而趨善
故無擇焉孔子所謂有教無類者是也爾時
老君行化至于闐國即放九色神光徧照西
方塵沙國界光所及處無有遠近俄頃之間
毗摩城中自然以諸金寳布宫闕地建大法
[004-005b]
座莊嚴暐曄三界聖眞及諸龍神乗雲控鶴
而至于闐國王與諸胡王凡八十一國睹兹
光相妙麗希有晝夜瞻仰懽悦讚歎太上運
妙有神通悉皆攝受彼國王於一念中雲集
道前老君廼升寳座相好端嚴燒香散花奏
鈞天樂時于闐國王與所來者朱俱半王渴
叛陁王護蜜多王大月氏王骨咄陁王俱蜜
國王解蘇國王枝汗那王乆越得健王悒恒
國王烏拉喝王失範延王護時健王多勒建
王罽賔國王訶達羅支王波斯國王疏勒國
[004-006a]
王碎葉國王龜兹國王拂林國王大石國王
殖賦國王數漫國王怚没國王俱藥國王嵯
骨國王曇陵國王高昌國王焉耆國王弓月
國王瑟匿國王康國王史國王米國王似没
盤國王曹國王何國王大小安國王穆國王
烏那葛國王尋勿國王火尋國王西女國王
大秦國王舍衛國王波羅奈國王帝那忽國
王伽摩路國王乾陁羅國王烏萇國王迦葉
彌羅國王迦羅國王不路羅國王泥婆羅國
王熱吒國王師子國王拘尸那揭羅國王毗
[004-006b]
舍離國王劫比他國王室羅伐國王瞻波羅
國王三摩詛吒國王嗚茶國王蘇剌吒國王
信度國王烏剌尸國王扈利國王狗頭國王
伽栗國王漫吐漫國王泥拔國王越底延國
王奢彌國王小人國王軒渠國王陁羅伊羅
王狼揭羅王石國王五天竺國王如是八十
餘國王及其妃后與諸眷屬圍遶瞻仰願聽
法音老君告諸胡王汝等肆五毒心唯嗜血
肉殺害無厭斷衆生命我今爲汝說浮屠經
所謂浮屠即佛陁也於汝言之浮者一切萬
[004-007a]
有非實屠者勿復割害生靈不能戒者可食
自死肉而汝須髮拳鞠身體羶腥至于氈裘
積諸垢穢當祝須髮洗滌身心常習慈悲以
滅煩惱依我立齋月日及所說戒律常須持
齋奉戒絶諸邪想歸依大道今隨我化汝者
是我第一弟子無上眞人尹喜與汝爲師身
作金色備諸相好演說浮屠善巧方便面常
東嚮示不忘本以我東來故顯斯狀令有見
者發慈悲心汝等國王禮拜供養不得退轉
自獲成果又有外道九十六種亦皆化之使
[004-007b]
入正道所言九十六種者鬱遮羅外道差法
智男富外道倮形外道熱灰身外道少子騫
外道賔頭廬外道遮護神外道到見外道信
行外道邊見外道見到外道空見外道虚空
外道不遮護外道首羅外道空亂音外道梵
鉢賒外道洪照外道普安外道張世外道無
相外道眞諦外道梵音外道宗明外道大拔
外道廣學外道清修外道講論外道顯極外
道阿修羅外道舍依師子王外道神憩駕女
外道慧意外道鳩摩毱那外道梵摩闍羅外
[004-008a]
道綱旃陁羅外道那羅延外道千炭外道毱
拔摩外道睒摩外道摩𨢘首羅外道跋折羅
科外道拔闍羅外道遮文茶外道尼藍外道
商揭羅外道央拘施外道摩利支外道阿吒
薄俱外道彌施訶外道摩底外道那俱跋羅
外道趙神鬼外道鉢健提外道鳩留伽闍外
道光照外道威嚴外道洪廣外道迴向外道
毗曇修多羅外道振威外道蕆揚自外道自
在廣博嚴淨外道伎毱道外道求那拔那外
道依眞外道得爽外道明鍊外道葛壞衣外
[004-008b]
道尼利外道高望提外道阿求那外道騰空
道畏外道佛沙莫沙外道那健陁外道婆摩
智那外道尼連旃外道頗梨頗外道道利道
外道阿扇旃帝外道空解大道外道妬神外
道道堅外道到行外道梵意外道大豐外道
超空外道善女天外道元通太虚外道我角
外道曠賢外道燈分化外道阿羅囉吒外道
阿慮至外道照明五瞿外道殷阿旃陁利外
道此諸外道凡九十六種或男或女若人非
人能爲魔事亦祝須髮烏衣跣足說種種三
[004-009a]
昧種種觀法等不等法作諸變怪種種形像
令人墮落邪道無有休息老君謂尹眞人及
諸弟子曰吾去之後此外道徧行於世至于
東夏所行之法亦復如前轉更干人利養甚
同邪淫使人捨身命財及諸男女云過去未
來得諸果報復令國王帝主傾心信向迷悮
政事不歸清靜著此外道則生我慢矯誑百
諯惑亂大道汝宜於此化以浮屠令入不二
法門斷除邪障而後外道悉來稽首懇請眞
訓不復爲幻術其始末自有經傳文繁不具
[004-009b]

   孔子間禮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
且夫有生知之性非聖人其誰宜當之老聃
之與孔子其爲聖一也然孔子涉世之道靡
不盡之矣至于離名數超遥乎獨見之妙必
期於參同故自魯而適周見聃而退有猶龍
之歎斯聖人推崇於道而有授受之迹起教
之端莫大于此而况世之學者涉獵剽竊以
自多不亦媿歟孔子家語云孔子謂南官敬
[004-010a]
叔曰吾聞老聃博古知今通禮樂之原明道
德之歸則吾師也今將往矣對曰謹受命遂
言於魯君曰臣受先臣之命云孔子聖人之
後也滅於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國而受厲公
及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慈益恭故其鼎銘
曰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墻而走
亦莫余敢侮饘於是粥於是以餬其口其恭
儉也若此臧孫紇有言聖人之後若不當世
則必有明若而達者焉孔子少而好禮其將
在矣屬臣汝必師之今孔子將適周觀先王
[004-010b]
之遺制考禮樂之所極期大業也君盍以乗
資之臣請與往公曰諾與孔子車一乗馬二
疋童子侍御敬叔與俱至周問禮於老聃訪
樂於萇弘歷郊社之所考明堂之制察廟朝
之度於是喟然曰吾乃今知周公之聖與周
之所以王也及去周老子送之曰吾聞富貴
者送人以財仁者送人以言吾雖不能富貴
而竊仁者之號請送子以言乎凡當今之士
聰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譏議人者也博辯
宏達而危其身好發人之惡者也無以有己
[004-011a]
爲人子者爲以惡己爲人臣者孔子曰敬奉
教自周反魯道彌尊矣遠方弟子之進蓋三
千焉史記云孔子問禮於老子老子曰子所
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君子
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吾聞之
良賈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
驕炁與多欲態色與淫志是皆無益於子之
身吾所以告子者若是而已孔子去謂弟子
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
能走走者可以爲網游者可以爲綸飛者可
[004-011b]
以爲矰至其龍吾不能知其乗風雲而上天
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南華眞經云孔子
西藏書於周室子路謀曰由聞周之守藏史
有老聃者免而歸居夫子欲藏書則試往因
焉孔子曰善往見老聃而老聃不許於是繙
十二經以說老聃中其說曰太謾願聞其要
孔子曰要在仁義老聃曰請問仁義人之性
邪孔子曰然君子不仁則不成不義則不生
仁義眞人之性也又將奚爲矣老聃曰請問
何謂仁義孔子曰中心物愷兼愛無私仁義
[004-012a]
之情也老聃曰意幾乎後言夫兼愛不亦迂
乎無私焉乃私也夫子若欲使天下無失其
牧乎則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辰
固有列矣禽獸固有羣矣植木固有立矣夫
子亦放德而行循道而趨已至矣又何偈偈
乎揭仁義若擊鼓而求亡子焉意夫子亂人
之性也夫子問于老聃曰有人治道若相放
可不可然不然辯者有言曰離堅白若縣寓
若是則可謂聖人乎老聃曰是胥易枝係勞
形怵心者也執狸之狗成思猨狙之便自山
[004-012b]
林來丘予告若而所不能聞與而所不能言
與有首有趾無心無耳者衆有形者與無形
無狀而皆存者盡無其動止也其生死也其
廢起也此又非其所以也有治在人忘乎物
忘乎天其名爲忘己忘己之人是之謂入於
天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聞道乃南之沛
見老聃老聃曰子來乎吾聞子北方之賢者
也子亦得道乎孔子曰未得也老子曰子惡
乎求之哉曰吾求之於度數五年而未得老
子曰子又惡乎求之哉曰吾求於陰陽十有
[004-013a]
二年而未得老子曰然使道而可獻則人莫
不獻之於其君使道而可進則人莫不進之
於其親使道而可以告人則人莫不告其兄
弟使道而可以與人則人莫不與其子孫然
而不可者無他也中無主而不止外無正而
不行由中出者不受於外聖人不出由外入
者無主於中聖人不隱孔子見老聃而語仁
義老聃曰夫播糠眯目則天地四方易位矣
蚊蝱噆膚則通夕不寐矣夫仁義憯然乃憤
吾心亂莫大焉吾子使天下無失其朴吾子
[004-013b]
亦放風而動總德而立矣又奚傑然若負建
鼓而求亡子者邪夫鵠不日浴而白鳥不日
黔而黑黑白之朴不足以爲辯名譽之觀不
足以爲廣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
濡以沫不若相忘於江湖孔子見老聃歸三
日不談弟子問曰夫子見老聃亦將何規哉
孔子曰吾乃今於是乎見龍龍合而成體散
而成章乗乎云氣而養乎陰陽予口張而不
能嗋予又何規老聃哉子貢曰然則人固有
尸居而龍見雷聲而淵默發動如天地者乎
[004-014a]
賜亦可得而觀乎遂以孔子聲見老聃老聃
方將倨堂而應微曰予年運而往矣子將何
以戒我乎子貢曰夫三王五帝之治天下不
同其係聲名一也而先生獨以爲非聖人如
何哉老聃曰小子少進子何以謂不同對曰
堯授舜舜授禹禹用力而湯用兵文王順紂
而不敢逆武王逆紂而不肯順故曰不同老
聃曰小子少進余語汝三皇五帝之治天下
黄帝之治天下使民心一民有其親死不哭
而民不非也堯之治天下使民心親民有爲
[004-014b]
其親殺其殺而民不非也舜之治天下使民
心競民孕婦十月生子子生五月而能言不
至乎孩而始誰則人始有夭矣禹之治天下
使民心變人有心而兵有順殺盜非殺人自
爲種而天下耳是以天下大駭儒墨皆起其
作始有倫而今乎婦女何言哉余語汝三皇
五帝之治天下名曰治之而亂莫甚焉三皇
之知上悖日月之明下暌山川之精中墮四
時之施其知憯於𧓽蠆之尾鮮規之獸莫得
安其性命之情者而猶自以爲聖人不可恥
[004-015a]
乎其無恥也子貢磳蹴然立不安孔子謂老
聃曰丘治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自以爲乆
矣孰知其故矣以奸者七十二君論先王之
道而明周召之迹一君無所鈎用甚矣夫人
之難說也道之難明邪老子曰幸矣子之不
遇治世之君也夫六經先王之陳迹也豈其
所以迹哉今子之所言猶迹也夫迹履之所
出而迹豈履哉夫白鶂之相視眸子不運而
風化蟲雄鳴於上風雌應於下風而風化類
自爲雌雄故風化性不可易命不可變時不
[004-015b]
可止道不可壅苟得於道無自而不可失焉
者無自而可孔子不出三月復見曰丘得之
矣烏鵲孺魚傳沫細要者化有弟而兄啼乆
矣夫丘不與化爲人不與化爲人安能化人
老子曰可丘得之矣冲虚經云商太宰見孔
子曰丘聖者歟孔子曰聖則丘何敢然則丘
博學多識者也商太宰曰三王聖者歟孔子
曰三王善任智勇者聖則丘不知曰五帝聖
者歟孔子曰善任仁義者聖則丘弗知曰三
皇聖者歟孔子曰三皇善任因時者聖則丘
[004-016a]
弗知商太宰大駭曰然則孰者爲聖孔子動
容有間曰西方之人有聖者焉不治而不亂
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蕩蕩乎民無能名
焉所謂聖者老聃是也
   號河上公
聖人神變之迹或出或處故無常也世傳河
上公太上之化身莫知其然否逮考之載籍
而得其詳雖怪力亂神孔子所不語然其不
至于譎怪則無害於政教也傳云孝文帝及
竇太后好黄老之術勑天下如不通老子者
[004-016b]
不注官帝讀五千言而有所未曉混元乃化
身示跡號河上公居陜河之濱常諷道德二
經帝遣使問其義公曰道尊德貴非可遥問
帝即命駕詣之公踞菴中不起帝謂曰普天
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賔莫非王臣子雖有
道猶朕民也不能自屈何乃高乎朕能使人
富貴貧賤在須臾耳公拊掌跳躍冉冉升虚
去地數丈而止於太虚俛而答曰余上不至
天中不累人下不居地何民之有陛下焉能
令余富貴貧賤乎帝乃悟以其神人方下輦
[004-017a]
稽首禮謝因授帝上下章句希微之㫖今河
上公所居建廟于陜州之北並文帝望仙臺
並存焉至孝武帝好神仙之道太上遣九天
侍郞東方朔以輔之又遣西王母上元夫人
賜帝白銀像五軀謂帝曰此則太上老君之
像也及上清經五嶽眞形圖帝拜而受之後
帝登封中嶽聞呼萬歲者三乃以行宫爲萬
歲觀并前後别館三十餘所悉捨爲道觀每
觀度道士七人一如周穆王故事延熹八年
桓帝夢太上降帝庭詔於渦水再新祠宇勑
[004-017b]
邊韶撰碑至今猶存
   授干吉太平經
大丞相蘇公嘗謂蓬丘子曰凡述作文章不
用故事人之所難也余讀太平經而觀其命
意布辭未嘗採摘前聖之陳迹而自成一家
體此其難也按此經有云干吉撰或云得之
於水上而内傳所載即在孝成帝河平年混
元分身下遊琅邪郡曲陽泉授北海人干吉
太平經一百七十卷其要曰且人之生也天
付之以神地付之以精中付之以炁人能保
[004-018a]
精愛神護炁内則致身長生外則致國太平
孝章帝元和二年太上復過琅邪授吉一百
八十戒以助諸祭酒保身修眞謂吉曰往古
聖賢皆從此戒得道道本無戒從師得成道
不可廢師不可輕吉稽首作禮謹受命至順
帝時琅邪人宫崇詣闕進太平經表云親受
於干吉言吉親受於太上也今於正經外又
有複文一卷稱後聖君撰凡二千一百二十
三字似篆而非篆有序冠于篇首其文隱而
難解又有太平鈔十卷不著撰人名氏大略
[004-018b]
發明本經篇目又有太平祕旨一卷稱上相
青童君受論守一之法又有宗師傳一卷不
著撰人名氏載西城王君帛和干吉三傳合
爲一卷至大唐之季有閭丘方遠者宿松人
通經史頗辯惠嘗師香林左元澤一日謂方
遠曰子不聞老氏云吾有大患爲吾有身蓋
身從無爲而生有爲今却反本是曰無爲夫
無爲者言無即著空言有即成礙執有無即
成滯但能有無一致泯然無心則庶幾乎道
且釋氏以之爲禪宗孔子以之爲坐忘易云
[004-019a]
無思也無爲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
故其歸一揆經云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
其後是何物也子若默契神證又何求焉此
生不悟即浩劫茫然若得之豈有迷悟之異
哉何須空山之中長松之下所惜者子之才
器高邈足可爲眞門之標表也方遠稽首致
謝而去居常慕葛稚川陶正白之爲人食炁
鍊形之外尤精此太平經因詮爲三十篇而
盡樞要也
猶龍傳卷之四
[004-01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