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c0074 道德真經註(三)--蘇轍 (master)


[003-001a]
道德眞經註卷之三得九
    眉山蘇轍註
   上德不德章第三十八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聖人縱心所欲不逾矩非有意於德而德
 自足其下知德之貴勉强以求不失蓋僅
 自完耳而何德之有
上德無爲而無以爲下德爲之而有以爲
 無爲而有以爲之則猶有爲也唯無爲而
 無以爲之者可謂無爲矣其下非爲不成
[003-001b]
 猶有以爲之非徒作而無術者也
上仁爲之而無以爲上義爲之而有以爲
 仁義皆不免於爲之矣其所以異者仁以
 無以爲爲勝義以有以爲爲功耳德有上
 下而仁義有上無下何也下德在仁義之
 間而仁義之下者不足復言故也
上禮爲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仍之
 自德以降而至於禮聖人之所以齊民者
 極矣故爲之而不應則至於攘臂而强之
 强之而又不應於是刑罰興而甲兵起則
[003-002a]
 徒作而無術矣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
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忠信而無禮則忠信不見禮立而忠信之
 美發越於外君臣父子之間夫婦朋友之
 際其外粲然而其中無餘矣故順之則治
 違之則亂治亂之相去其間不能以髮故
 曰亂之首也
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
 聖人玄覽萬物是非得失畢陳於前如鑑
[003-002b]
 之照形無所不見而孰爲前後世人視止
 於目聽止於耳思止於心冥行於萬物之
 間役智以求識而偶有見焉雖自以爲明
 而不知至愚之自是始也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居其實不居
其華故去彼取此
 世之鄙夫樂其有得於下而忘其上故喜
 薄而遺厚采華而棄實非大丈夫孰能去
 彼取此
   昔之得一章第三十九
[003-003a]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
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
一以爲天下貞
 一道也物之所以得爲物者皆道也天下
 之人見物而忘道天知其清而已地知其
 寧而已神知其靈而已谷知其盈而已萬
 物知其生而已侯王知其爲天下貞而已
 不知其所以得此者皆道存焉耳
其致之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發
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
[003-003b]
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貴高將恐蹶
 致之言極也天不得一未遽裂也地不得
 一未遽發也神不得一未遽歇也谷不得
 一未遽竭也萬物不得一未遽滅也侯王
 不得一未遽蹶也然其極必至於此耳
故貴以賤爲本高以下爲基
 天地之大侯王之貴皆一之致夫一果何
 物也視之不見執之不得則亦天下之至
 微也此所謂賤且下也
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穀此其以賤爲本耶
[003-004a]
非乎
 昔之爲此稱者亦舉其本而遺其末耳
故致數輿無輿不欲碌碌如玉落落如石
 輪輻蓋軫衡軛轂轊會而爲車物物可數
 而車不可數然後知無有之爲車所謂無
 之以爲用者也然則天地將以大爲天地
 耶侯王將以貴爲侯王耶大與貴之中有
 一存焉此其所以爲天地侯王者而或莫
 知之耳故一處貴而非貴處賤而非賤非
 若玉之碌碌貴而不能賤石之落落賤而
[003-004b]
 不能貴也
    反者道之動章第四十
反者道之動
復性則靜矣然其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
 下之故則動之所自起也
弱者道之用
 道無形無聲天下之弱者莫如道然而天
 下之至强莫加焉此其所以能用萬物也
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世不知靜之爲動弱之爲强故告之以物
[003-005a]
 之所自生者蓋天下之物聞有以母制子
 而未聞有以子制母者也
   上士聞道章第四十一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
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爲道
 道非形不可見非聲不可聞不先知萬物
 之妄廓然無蔽卓然有見未免於不信也
 故下士聞道以爲荒唐謬悠而笑之中士
 聞道與之存亡出没而疑之惟了然見之
 者然後勤行服膺而不怠孔子曰語之而
[003-005b]
 不惰者其回也與斯所謂上士也哉
建言有之
 建立也古之立言者有是說而老子取之
 下之所陳者是也
明道若昧
 無所不照而非察也
進道若退
 若止不行而天下之速者莫之或先也
夷道若類
 或夷或類所至則平而未嘗削也
[003-006a]
上德若谷
 上德不德如谷之虚也
大白若辱
 使白而不受汗此則不潔不屑之士而非
 聖人也
廣德若不足
 廣大而不可復加則止於此而已非廣也
建德若偷
 因物之自然而無所立者外若偷惰而實
 建也
[003-006b]
質眞若渝
 體性抱神隨物變化而不失其眞者外若
 渝也
大方無隅
 全其大方不小立圭角也
大器晩成
 器大不可近用也
大音希聲
 非耳之所得聞也
大象無形
[003-007a]
 非目之所得見也
道隱無名夫惟道善貸且成
 道之所遇無所不見凡此十二者皆道之
 見於事者也而道之大全則隱於無名惟
 其所遇推其有餘以貸不足物之賴之以
 成者如此
   道生一章第四十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
而抱陽沖氣以爲和
 夫道非一非二及其與物爲偶道一而物
[003-007b]
 不一故以一名道然而道則非一也一與
 一爲二二與一爲三自是以往而萬物生
 雖有萬不同而莫不負陰抱陽沖氣以爲
 和者蓋物生於三而三生於一理之自然
 也
人之所惡惟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爲稱
 世之人不知萬物之所自生莫不賤寡小
 而貴衆大然王公之尊而自稱孤寡不穀
 古之達者蓋已知之矣
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之所教亦我
[003-008a]
義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爲教父
 世以柔弱爲損强梁爲益不知其非也故
 將使天下之教者皆以此教之曰不見强
 梁者之不得其死乎强梁妄之極也人知
 强梁之不免於死則知妄之不可爲知妄
 之不可爲而後可與語道矣故曰吾將以
 爲教父
   天下之至柔章第四十三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於無
間吾是以知無爲之有益
[003-008b]
 以堅御堅不折則碎以柔御堅柔亦不糜
 堅亦不病求之於物則水是也以有入有
 捍不相受以無入有無未嘗勞有未嘗覺
 求之於物則鬼神是也是以聖人唯能無
 爲故能役使衆强出入群有
不言之教無爲之益天下希及之
   名與身章第四十四
名與身執親身與貨孰多
 先身而後名貴身而賤貨猶未爲忘我也
 夫忘我者身且不有而況於名與貨乎然
[003-009a]
 貴以身爲天下非忘我不能故使天下知
 名之不足親貨之不足多而後知貴身知
 貴身而後知忘我此老子之意也
得與亡孰病
 不得者以亡爲病及其既得而患失則病
 又有甚於亡者惟齊有無均得喪而後無
 病也
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愛之甚則凡可以求之者無所不爲能無
 費乎藏之多則攻之者必衆能無亡乎
[003-009b]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乆
   大成若缺章第四十五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
 天下以不缺爲成故成必有弊以不虚爲
 盈故盈必有窮聖人要於大成而不卹其
 缺期於大盈而不惡其沖是以成而不弊
 盈而不窮也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直而不屈其直必折循理而行雖曲而直
 巧而不拙其巧必勞付物自然雖拙而巧
[003-010a]
 辯而不訥其辯必窮因理而言雖訥而辯
躁勝寒靜勝熱清淨爲天下正
 成而不缺盈而不沖直而不屈巧而不拙
 辯而不訥譬如躁之不能靜靜之不能躁
 耳夫躁能勝寒而不能勝熱靜能勝熱而
 不能勝寒皆滯於一偏而非其正也唯泊
 然清淨不染於一非成非缺非盈非沖非
 直非屈非巧非拙非辯非訥而後無所不
 勝可以爲天下正矣
   天下有道章第四十六
[003-010b]
天下有道却走馬以糞
 天下各安其分則不爭而自治故却走馬
 而糞田
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罪莫大於可欲禍莫
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以其可欲者示人固有罪矣而不足其足
 者其禍又甚所欲必得者其咎最大匹夫
 有一於身患必及之侯王而爲是則戎馬
 之所自起也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003-011a]
 知足者所遇而足故無不足也
   不出户章第四十七
不出户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
知彌少
 性之爲體充遍宇宙無遠近古今之異古
 之聖人其所以不出户牖而無所不知者
 特其性全故耳世之人爲物所蔽性分於
 耳目内爲身心之所紛亂外爲山河之所
 障塞見不出視聞不出聽户牖之微能蔽
 而絶之不知聖人復性而足乃欲出而求
[003-011b]
 之是以彌遠而彌少也
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爲而成
 性之所及非特能知能名而已蓋可以因
 物之自然不勞而成之矣
   爲學曰益章第四十八
爲學曰益
 不知道而務學聞見日多而無以一之未
 免爲學者也孔子曰多聞擇其善者而從
 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
爲道日損
[003-012a]
 苟一日知道顧視萬物無一非妄去妄以
 求復性而性實無幾孔子謂子貢曰賜也
 女以予爲多學而識之者歟曰然非歟曰
 非也子一以貫之
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爲無爲而無不爲
 去妄以求復性可謂損矣而去妄之心猶
 存及其兼忘此心純性而無餘然後無所
 不爲而不失於無爲矣
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人皆有欲取天下之心故造事而求之心
[003-012b]
 見於外而物惡之故終不可得聖人無爲
 故無事其心見於外而物安之雖不取天
 下而天下歸之矣
   聖人無常心章第四十九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爲心善者吾善之不
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
吾亦信之德信矣
 虚空無形因萬物之形以爲形在方爲方
 在圓爲圓如使空自有形則何以形萬物
 哉是以聖人無心因百姓之心以爲心無
[003-013a]
 善不善皆善之無信不信皆信之善不善
 在彼而吾之所以善之者未嘗渝也可謂
 德善矣信不信在彼而吾之所以信之者
 未嘗變也可謂德信矣不然善善而棄不
 善信信而棄不信豈所謂常善救人故無
 棄人哉
聖人之在天下惵惵爲天下渾其心百姓皆
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天下善惡信僞方各自是以相非相賊不
 知所定聖人憂之故惵惵爲天下渾其心
[003-013b]
 無善惡無信僞皆以一待之彼方注其耳
 目以觀聖人之予奪而吾一以嬰兒遇之
 於善無所喜於惡無所嫉夫是以善者不
 矜惡者不愠釋然皆化而天下始定矣
   岀生入死章第五十
出生入死
 性無生死出則爲生入則爲死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
死地十有三
 用物取精以自滋養者生之徒也聲色臭
[003-014a]
 味以自戕賊者死之徒也二者既分生死
 之道矣吾又知作而不知休知言而不知
 默知思而不知忘以趣於盡則所謂動而
 之死地者也生死之道以十言之三者各
 居其三矣豈非生死之道九而不生不死
 之道一而已乎不生不死則易所謂寂然
 不動者也老子言其九不言其一使人自
 得之以寄無思無爲之妙也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有生則有死故生之徒則死之徒也人之
[003-014b]
 所賴於生者厚則死之道常十九
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
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
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至人常在不生不死中生地且無焉有死
 地哉
   道生之章第五十一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
 道者萬物之母故生萬物者道也及其運
 而爲德牧養群衆而不辭故畜萬物者德
[003-015a]
 也然而道德則不能自形因物而後形見
 物則不能自成遠近相取剛柔相交積而
 爲勢而後興亡治亂之變成矣
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形雖由物成雖由勢而非道不生非德不
 畜是以尊道而貴德尊如父兄貴如侯王
 道無位而德有名故也
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爵而常自然
 恃爵而後尊貴者非實尊貴也
故道生之畜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之覆
[003-015b]
之生而不有爲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天下有始章第五十二
天下有始以爲天下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道方無名
 則物之所資始也及其有名則物之所資
 生也故謂之始又謂之母其子則萬物也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没
身不殆
 聖人體道以周物譬如以母知子了然無
 不察也雖其智能周之然而未嘗以物忘
[003-016a]
 道故終守其母也
塞其兊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兊濟其事終
身不救
 天下皆具此道然常患忘道而徇物目悦
 於色耳悦於聲開其悦之之心而以其事
 濟之是以終身陷溺而不能救夫聖人之
 所以終身不勤者唯塞而閉之未嘗出而
 徇之也
見小曰明
 悦之爲害始小而浸大知小之將大而閉
[003-016b]
 之可謂明矣
守柔曰强
 趨其所悦而不顧自以爲强而非强也唯
 見悦而知畏之者可謂强矣
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身殃是謂襲常
 世人開其所悦以身徇物往而不反聖人
 塞而閉之非絶物也以神應物用其光而
 已身不與也夫耳之能聽目之能視鼻之
 能嗅口之能嘗身之能觸心之能思皆所
 謂光也蓋光與物接物有去而明無損是
[003-017a]
 以應萬變而不窮殃不及於其身故其常
 性湛然相襲而不絶矣
   使我介然章第五十三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
 體道者無知無行無所施設而物自化今
 介然有知而行於大道則無所施設建立
 非其自然有足畏者矣
大道甚夷民甚好徑
 大道夷易無有險阻世之不知者以爲迂
 緩而好徑以求捷故凡舍其自然而有所
[003-017b]
 施設者皆欲速者也
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虚服文采帶利劍厭飲
食貨財有餘是謂盜夸非道也哉
 俗人昭昭我獨若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豈復飾末廢本以施設爲事夸以誨盜哉
   善建不拔章第五十四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孫祭祀不輟
 世豈有建而不拔抱而不脱者乎惟聖人
 知性之眞審物之妄捐物而脩身其德充
 積實無所立而其建有不可拔者實無所
[003-018a]
 執而其抱有不可脱者故至其子孫猶以
 祭祀不輟也
修之身其德乃眞修之家其德乃餘修之鄉
其德乃長修之國其德乃豐修之天下其德
乃普
 身既修推其餘以及外雖至於治天下可
 也
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國觀國
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天地外者世俗所不見矣然其理可推而
[003-018b]
 知也修身之至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
 觀鄉以國觀國皆吾之所及知也然安知
 聖人以天下觀天下不若吾之以身觀身
 乎豈身可以身觀而天下獨不可以天下
 觀乎故曰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言
 亦以身知之耳
   含德之厚章第五十五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
 老子之言道德每以嬰兒況之者皆言其
 體而已未及其用也今夫嬰兒泊然無欲
[003-019a]
 其體之者至矣然而物來而不知應故未
 可以言用也
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
 道無形體物莫得而見也況可得而傷之
 乎人之所以至於有形者由其有心也故
 有心而後有形有形而後有敵敵立而傷
 之者至矣無心之人物無與敵者而曷由
 傷之夫赤子之所以至此者唯無心也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䘒作精
之至
[003-019b]
 無執而自握無欲而自作是以知其精有
 餘而非心也
終曰號而不嗄和之至
 心動則氣傷氣傷則號而嗄終日號而不
 嗄是以知其心不動而氣和也
知和曰常
 和者不以外傷内也復命曰常遇物而知
 反其本者也知和曰常得本以應萬物者
 也其實一道也故皆謂之常
知常曰明益生曰祥
[003-020a]
 生不可益而欲益之則非其正矣祥妖也
心使氣曰强
 氣惡妄作而又以心使之則强梁甚矣
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益生使氣不能聽其自然日入於剛强而
 老從之則失其赤子之性矣
   知者不言章第五十六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兊閉其門挫其銳
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
 道非言說亦不離言說然能知者未必言
[003-020b]
 能言者未必知唯塞兊閉門以杜其外挫
 銳解紛和光同塵以治其内者默然不言
 而與道同矣
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
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爲天
下貴
 可得而親則可得而疏可得而利則可得
 而害可得而貴則可得而賤體道者均覆
 萬物而孰爲親疎等觀逆順而孰爲利害
 不知榮辱而孰爲貴賤情計之所不及此
[003-021a]
 所以天下貴也
   以正治國章第五十七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
 古之聖人柔遠能邇無意於用兵唯不得
 已然後有征伐之事故以治國爲正以用
 兵爲奇雖然此亦未足以取天下天下神
 器不可爲也爲者敗之執者失之唯體道
 者廓然無事雖不取天下而天下歸之矣
吾何以知其然哉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
 人主多忌諱下情不上達則民貧而無告
[003-021b]
 矣
民多利器國家滋昏
 利器權謀也明君在上常使民無知無欲
 民多權謀則其上眩而昏矣
人多伎巧奇物滋起
 人不敦本業而趨末伎則非常無益之物
 作矣
法令滋章盜賊多有
 患人之詐僞而多爲法令以勝之民無所
 措手足則日入於盜賊矣
[003-022a]
 聖人云我無爲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
 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其政悶悶章第五十八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禍
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邪
正復爲奇善復爲妖民之迷其日固乆
 天地之大世俗之見有所眩而不知也蓋
 福倚於禍禍伏於福譬如晝夜寒暑之相
 代正之爲奇善之爲妖譬如老稚生死之
 相繼未始有正而迷者不知也夫惟聖人
[003-022b]
 出於萬物之表而覽其終始得其大全而
 遺其小察視之悶悶若無所明而其民淳
 淳各全其性矣若夫世人不知道之全體
 以耳目之所知爲至矣彼方且自以爲福
 而不知禍之伏於其後方且自以爲善而
 不知妖之起於其中區區以察爲明至於
 察甚傷物而不悟其非也可不哀哉
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
而不耀
 知小察之不能盡物是以雖能方能廉能
[003-023a]
 直能光而不用其能恐其陷於一偏而不
 反也此則世俗所謂悶悶也
   治人事天章第五十九
治人事天莫若嗇夫惟嗇是謂早服早服謂
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
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

 凡物方則割廉則劌直則肆光則耀唯聖
 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
 耀此所謂嗇也夫嗇者有而不用者也世
[003-023b]
 患無以服人苟誠有而能嗇雖未嘗與物
 較而物知其非不能也則其服之早矣物
 既已服歛藏其用至於没身而終不試則
 德重積矣德積既厚雖天下之剛强無不
 能克則物莫測其量矣如此而後可以有
 國彼世之小人有尺寸之柄而輕用之一
 試不服天下測知其深淺而爭犯之雖欲
 保其國家而不可得也吾是以知嗇之可
 以有國可以有國則有國之母也
是謂深根固蒂長生乆視之道
[003-024a]
 孟子曰盡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以嗇
 治人則可以有國者是也以嗇事天則深
 根固蒂者是也古之聖人保其性命之常
 不以外耗内則根深而不可拔蒂固而不
 可脱雖以長生乆視可也蓋治人事天雖
 有内外之異而莫若嗇則一也
 治大國章第六十
治大國若烹小鮮
 烹小鮮者不可撓治大國者不可煩煩則
 人勞撓則魚爛
[003-024b]
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
 聖人無爲使人各安其自然外無所求内
 無所畏則物莫能侵雖鬼無所用神矣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聖
人亦不傷人
 非其鬼之不神亦有神而不傷人耳非神
 之不傷人聖人未嘗傷人故鬼無能爲耳
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人鬼之所以不相傷者由上有聖人耳故
 德交歸之
[003-025a]


道德眞經註卷之三








               
[003-02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