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e0215 震川集-明-歸有光 (master)


[001-1a]
震川先生集卷之一
 經解
  易圖論上
易圖非伏羲之書也此邵子之學也昔者庖羲氏之
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
文與地之宜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
物之情葢以八卦盡天地萬物之理宇宙之間洪纖
巨細往來升降生死消息之故悉著之於象矣後之
人苟以一說求之無所不通故雖隂陽小數納甲飛
伏坎離塡補下數隻偶之類人人盡自以爲易而要
[001-1b]
之皆可以易言也吾甞論之以爲易不離乎象數而
象數之變至於不可窮然而有正焉有變焉卦之所
明白而較著者爲正旁推而衍之者爲變卦之所明
白而較著者此聖者之作也執其無端以冒乎天下
旁推而衍之是明者之述也由其一方以達於聖人
伏羲之作止於八卦因重之如是而巳矣初無一定
之法亦無一定之書而剛柔之上下陰陽之變態極
矣夏爲連山商爲歸藏周爲周易經别之卦其數皆
同雖三代異名而伏羲之易即連山而在連山即歸
藏而在歸藏即周易而在周易未甞别有所謂伏羲
[001-2a]
之易也後之求之者即其散見於周易之六十四卦
者是巳今世所謂圖學者以此爲周之易而非伏羲
之易别出横圗於前又左右分析之以象天氣謂之
圜圖於其中交加八宫以象地類謂之方圖夫易之
於天氣地類葢詳矣奚俟夫圖而後見也且謂其必
出於伏羲既規横以爲圜又塡圜以爲方前列六十
四於横圖後列一百二十八於圜圖太古無言之教
何如是之紛紛耶諸經遭秦火之厄易獨以卜筮存
漢儒傳授甚明雖於大義無所發越而保殘守缺惟
恐散失不應此圖交疊環布遠出姬孔之前乃棄而
[001-2b]
不論而獨流落於方士之家此豈可據以爲信乎大
傳曰神無方易無體夫卦散於六十四可圜可方一
入於圜方之形必有曲而不該者故散圗以爲卦而
卦全紐卦以爲圖而卦局邵子以歩算之法衍爲皇
極經世之書有分杪直事之術其自謂先天之學固
以此要其㫖不叛於聖人然不可以爲作易之本故
曰推而衍之者變也此邵子之學也
  易圖論下
或曰自孔子賛易今世所傳易大傳者雖不必盡出
於孔氏而豈無一二微言於其間子之不信夫易圖
[001-3a]
以爲邵子之學則然矣而邵子之所據者大傳之文
也不曰易有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
八卦乎此其所謂横圖者也又不曰天地定位山澤
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乎此其所謂伏羲卦位
者也又不曰帝出乎震齊乎㢲相見乎離致役乎坤
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乎此其所謂文
王卦位者也曰此非大傳之意也邵子謂之云耳夫
易之法自一而兩兩而四四而八其相生之序則然
也八卦之象莫著於八物而天地也山澤也雷風也
水火也是八者不求爲偶而不能不爲偶者也帝之
[001-3b]


出入傳固巳詳之矣以八卦配四時夫以爲四時焉
則東南西北繄是焉定非文王易置之而有此位也
葢說卦廣論易之象數自三才以至於八物四時人
身之衆體與天地間之萬物何所不取所謂推而衍
之者也此孰辯其爲伏羲文王之别哉雖圖與傳無
乖剌然必因傳而爲此圖不當謂傳爲圖說也且邵
子謂先天之㫖在卦氣傳何爲舍而曰天地定位後
天之㫖在八用傳何爲舍而曰帝出乎震傳言卦爻
象變詳矣而未甞一言及於圖所可指以爲近似者
又不過如此自漢以來說易者今雖不多見然王弼
[001-4a]
韓康伯之書尚在其解前所稱諸章無有以圖爲說
者葢以圖說易自邵子始吾怪夫儒者不敢以文王
之易爲伏羲之易而乃以伏羲之易爲邵子之易也
不可以不論
  易圖論後
或曰子以易圖爲非伏羲之舊固巳明矣若夫河以
通乾出天苞洛以流坤出地符所謂河圖洛書可廢
耶葢宋儒朱子之說甚詳掲中五之要明主客君臣
之位順五行生剋之序辨體用常變之殊合卦範兼
通之妙縱横曲直無不相值可謂精矣曰此愚所以
[001-4b]
恐其說之過於精也夫事有出於聖人而在學者有
不必精求者河圗洛書是也聖人聰明睿智德通於
天符瑞之生出於世之所創見而竒偶法象之妙足
以爲作易之本理亦有然者然曰河圗洛書聖人則
之者此大傳之所有也通乾流坤天苞地符之文五
行生成戴九履一之數非大傳之所有也以彼之名
合此之迹以此之迹符彼之名不與大易同行不藏
於博士學官而千載之下山人野士持盈尺之書而
曰古之圗書者如是此其付受固巳沉淪詭秘而爲
學者之所疑矣雖其說自以爲無所不通然此理在
[001-5a]
人仁者知者皆能見之龍虎之經金石草木之卜軌
&KR4627占算之術隨其所自爲說而亦無不合豈必皆聖
人之爲之乎大傳日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
於天俯則觀法於地夫天地之間何往非圖而何物
非書也哉掲圖而示之日孰爲上下孰爲左右孰爲
乾兌離震孰爲㢲坎艮坤天之告人也何其凟因其
上下以爲上下因其左右以爲左右因其乾兌離震
以爲乾兌離震因其㢲坎艮坤以爲㢲坎艮坤聖人
之效天也何其拘且彼所謂效變化則垂象者毫而
析之又何所當也使二圖者果在如今所傳然其所
[001-5b]
謂精藴者聖人問巳取而歸之易矣求圖書之說於
易可也子產日天道遠人道邇天者聖人之所獨得
而入者聖人之所以告人者也告人以天人則駭而
惑告人以人人則樂而從故聖人之作易凡所謂深
微悠忽之理舉皆推之於庸言庸行之間而卦爻之
象吉凶悔吝之詞不亦深切而著明也哉聖人見轉
蓬而造車觀鳥跡而製字世之人求爲車之說與夫
書之義則有矣而必轉蓬鳥跡之求愚未見其然也
孔子賛易删連山歸藏而取周易始於乾而終於未
濟則圖書之列粲然者莫是過矣今夫冶之所貴者
[001-6a]
範而用者不求範而求器也耕之所資者耒而食者
不求耒而求粟也有圖書而後有易有易則無圖書
可也故論語河不出圖與鳳鳥同瑞而巳顧命河圖
在東序與兌弓和矢同寳而巳是故圖書不可以精
精於易者精於圖書者也惟其不知其不可精而欲
精之是以測度摹擬無所不至故有九宫之法有八
分井文之畫有坎離交流之卦與夫孔安國歆向楊
雄班固劉牧魏華父朱子發張文饒諸儒之論或九
或十或合或分紛紛不定亦何足辯也儒朱子之說/舊刻直云宋
又何物非書也哉之下常熟刻本有賣兎之書未必/詳矣無掲中王之要以下四十餘字今從抄本𥙷入
[001-6b]
車製字之喻又有冶範耕耒之喻此復有魚兎之說/起于兎觀魚之樂未必出于魚十八字按后叚有造
刻删去者是定本今從崑本曾孫莊識/似設喻太多疑常熟刻是初本而崑山
  大衍解
大衍者何也所以求卦也卦必衍之而後成也衍法
因蓍而起蓍之半故爲五十也其衍以四十八進退
離合成隂陽老少之畫與其初掛之一亦不盡五十
故用四十九也衍之變自分二而定也其掛其揲其
扐所以衍之也等之四十八而巳矣分而掛掛而揲
揲而歸竒乃所以不齊也歸竒者何也四十九之䇿
若得老陽之九除初掛必有十二之餘若得少隂之
[001-7a]
八必有十六之餘若得少陽之七必有二十之餘若
得老隂之六必有二十四之餘其所餘之數不揲而
歸之扐者此所謂治數之法舉其要也九具於揲則
三奇見於餘六具於揲則三偶見於餘七具於揲則
二偶一奇見於餘八具於揲則二竒一偶見於餘不
必反觀其在揲之數而巳舉其要此所以爲營之終
也其曰乾之䇿二百一十有六坤之䇿百四十有四
二篇之䇿萬有一千五百二十何也此揲之以四之
數也掛扐雖舉其要而七八九六之數仍以在揲之
䇿爲正掛扐十二無當於太陽之九而揲四之三十
[001-7b]
六則九也掛扐十六無當於少陰之八而揲四之三
十二則八也掛扐二十無當於少陽之七而揲四之
二十八則七也至於太陰之六雖其數相當而以前
三者爲比亦必揲數之二十四而爲六也故七八九
六者自揲之以四而取也陽道盈而主進太陽進之
極而數最多極則退矣故爲少陰之三十二陰道乏
而主退太陰退之極而數最少極則進矣故爲少陽
之二十八若掛扐之䇿因過揲而見者也故陽本進
而反見其退而數之少至干十二陰本退而反見其
進而數之多至于二十四此曆家逆行之術也故曰
[001-8a]
揲之以四以象四時又曰當期之日而歸竒以象閏
也閏也者時與日之餘也
  洪範傳
洪範之書起於禹而箕子傳之聖人神明斯道垂治
世之大法此必天佑於㝠㝠之中而有以啓其衷者
故箕子以爲傳之禹而禹得之天漢儒說經多用緯
候之書遂以爲天實有以畀禹故以洛書爲九疇者
孔安國之說以初一至六極六十五字爲洛書者二
劉之說以戴九履一爲洛書者闗朗之說闗朗之說
儒者用之箕子所言錫禹洪範九疇何甞言其出於
[001-8b]


洛書禹所第不過言天人之大法有此九章從一而
數之至於九特其條目之數五行何取於一而福極
何取於九也就如儒者說洛書之數縱横變化其理
甚妙禹顧不用而姑取自一至九之名其亦必不然
矣夫易之道甚明而儒者以河圖亂之洪範之義甚
明而儒者以洛書亂之其始起於緯書而晚出於養
生之家非聖人語常而不語怪之㫖也洪範之書以
天道治人聖人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不過
行所無事少有私智於其間即鯀之汨陳其五行也
讀洪範者當知天人渾合一理吾之所爲即天之道
[001-9a]
天之變化昭彰皆吾之所爲宇宙之間充滿辟塞莫
非是氣而後知儒者位天地育萬物之功初不在吾
性之外天陰隲下民天錫禹洪範九疇與五紀之天
稽疑之天庻徴之天五福六極之天其天一也九疇
並陳若無綂紀而義實聯絡通貫皇極居中而以前
四疇㑹爲皇極後四疇皆皇極之所出五行天道之
常敬之於五事所以修巳厚之於八政所以治人叶
之於五紀所以欽天皇極之道盡之於是而後以五
事施八政而時用其鼓舞之權則謂之三德謀及乃
心卿士庶人而命龜諏筮則謂之稽疑察肅乂哲謀
[001-9b]


聖之應則謂之庶徴以皇極歛福則有福而無極前
四疇責之於巳治天下之根本要㑹後四疇取之於
外治天下之枝葉緒餘箕子於皇極而言五福於庻
徴而言五事此其可見之端也敬農協建乂明念嚮
威各以一字該一疇之義下文不過敘其目而演之
要無出此九字之中矣敬者一心之主宰敬則五事
之則見而爲肅爲乂爲哲爲謀爲聖不敬則五事之
則失而爲狂爲僣爲豫爲急爲䝉敬之用非在外也
得其恭從明聰睿之則而巳八政者所以厚民也爲
之飲食爲之貨賄爲之祭報爲之居室爲之交好所
[001-10a]
以厚之也至於斬伐咸劉陳於原野肆之朝市亦所
以厚之也期於胥匡以生而巳矣人主不達乎厚用
之意則建官立政漫無可據此官方之所以錯亂也
五紀者以歲之數協月之數以月之數協日之數以
日月之數協星辰之數以歲日月星辰之數協曆之
數治曆明時隨時占候期於協而巳矣建用皇極者
天於兆庶之中獨命皇以治之則皇之一身固斯世
之取則既爲斯世之所取則不可無道以觀示之而
所謂道者又皆斯世之所同然特彼拘於氣稟狃於
習尚遂不知所以自立而皇亦不必屑屑焉求治於
[001-10b]
天下而惟自盡其所同然者以立於此而風動之則
天下靡然知所嚮方矣建者立於此而則於彼之謂
也乂用三德者正直剛柔弛張變化當正直而正直
當剛而剛當柔而柔視物之所宜而無取必於其間
此乂用之道也稽疑者有所疑而不明故稽以明之
事之明者無待於稽事之疑者聖人亦不能不取决
於神汝則有大疑而卿士庶民羣言並興將誰適從
此卜筮之建聖人所以齋戒以神明其德者也人之
於天其精氣相感㨗若影響况人主爲天地立心一
念之善喜見於天而和氣應之一念之惡謫見於天
[001-11a]
而沴氣應之故欲觀巳之善惡當觀天之所以爲應
者以驗之雨暘燠寒風之時則知其爲肅乂哲謀聖
之應雨暘燠寒風之恒則知其爲狂僣豫急䝉之應
驗之爲言如孝子事親日候其顔色以爲憂喜此人
主事天之誠也嚮用五福嚮之而惟恐民之不得乎
壽富康寜攸好德考終命之福威用六極畏之而惟
恐民之或罹於凶短折疾憂貧惡弱之極世之人主
知棄極取福矣孰能嚮而威之堯舜在上比屋可封
民無凶荒天札者此嚮威之實也潤下炎上曲直從
革稼穡聖人察五行之性如此醎苦酸辛甘聖人察
[001-11b]


五行之變化而無所不在如此聖人之治天下不過
因其下而爲之下因其上而爲之上因其從革曲直
爲之從革曲直因其稼穡而爲之稼穡是以天不失
時地不失利物不失性以五事則敬以五紀則協以
皇極則建以三德則乂明於稽疑則有吉而無凶驗
於庶徴則得雨暘燠寒風之時嚮於五福則有壽富
康寧攸好德考終命之應八疇言用而五行不言用
直言其爲五行者如此而聖人之用可見矣禹貢一
篇不過水曰潤下之一語而箕子以爲&KR0595倫之攸敘
者此也人在天地之間有此身即有貌言視聽思之
[001-12a]
五事貌之體本恭而可以作肅言之體本從而可以
作乂視之體本明而可以作哲聽之體本聰而可以
作謀思之體本睿而可以作聖故五事之言恭從明
聰睿者猶水之言潤下也此所謂有物必有則形色
天性也能敬用此五事則聰明睿知由此而出篤恭
而天下平矣所謂皇極雖兼總八疇而其綱又在乎
五事之一疇也八政唐虞則屬之九官禹則有六府
三事周家則謂之六典即此八政離合不同治内之
政六而司冦最後治外之政二而師居末葢食之居
之教之如是而後麗於刑則刑之可以無憾邦交之
[001-12b]
禮不失撫字之恩常洽如是而不順則侵伐不爲黷
此順施之序五紀雖五總之實曆數之一紀此亦王
者之政不序於八政之中所以尊天葢人主繼天以
子兆民俯察民情而爲之政仰觀天運而為之紀以
此與八政相對故不列於八政之中堯命四子舜在
璿璣玉衡以齊七政虞夏之間羲和之職最重故胤
征以俶擾天紀誓師周官歸之保章氏後世益輕太
史公以爲近乎卜祝之間也皇極一疇言錫福何也
富壽安逸人主所欲致之於民而不能得之於天惟
其使民作善而期於囘天地之氣此其錫福之微者
[001-13a]
也福者天下之所共欲顧昏迷於行不知所則效顛
倒悖謬以自取戾八君建極以示之使知所則效而
爲善以日圖致福之道是乃聚歛衆福以敷錫於民
也庶民得于觀感之間皆於汝之極保守不敢失墜
以應汝而錫汝保極矣凡天下之無有淫朋比德者
皆皇之化也夫皇之化斯民惟是立之則以示之使
之順治於不識不知之中而無假於聲色之末此皇
建其極之本㫖然而鼓舞振作長育成就之功亦時
行於其間於以扶掖引誘以發其攸好德之心于其
有爲有猷有守者則愛念之而不忘不協于極而不
[001-13b]


罹于咎者亦受之而康而色而不拒所以發其攸好
德之心民曰予攸好德則錫之福而知歸于極矣虐
煢獨而畏高明政之不平而人心之所由以不服皆
起於此皇極之君必無虐煢獨而畏高明又于其有
能者與之以官使羞其行展其材猷以昌吾之國又
能厚其禄使之好于而家亦所以發其攸好德之心
葢人而無攸好德之心則雖欲錫之福而彼不受徒
爲汝之咎矣攸好德者人之良心動而歸極之機也
人主作成一世之人在於發其攸好德之心而巳攸
好德之福錫而五福皆錫也曰皇建其有極歛時五
[001-14a]
福明以建極爲錫福之本曰予攸好德明以攸好德
爲五福之綱遵道遵路即可以見蕩蕩平平之體言
皇極之化大普於世利用出入莫非是道之昭著也
皇極之道其所以致民之化如此是皆天之理天之
訓而人主無絲毫智力於其間知所謂蕩蕩平平正
直者則知所謂帝之訓矣凡厥庶民是訓是行天子
之光如日月之照被日近日親而日尊也近天子之
光萬物熙熙之景象也歸極之民葢如此平康之世
以正直治之強梗之世以剛治之和柔之世以柔治
之隨世而爲輕重易之所以有小過大過也然一代
[001-14b]


之習尚多從人主性之所近高明者多於用剛沉潜
者多於用柔此治體之所以不純故在矯而克之強
弗友爕友稱其物之所感此剛克柔克也高明沉潜
制其性之所偏亦剛克柔克也威福玉食之柄不移
於下則正直剛柔之權在於上矣古者尊天而重神
不敢自信而待於卜筮以取決而至誠無私之德常
與神明通是以鬼神應之各極其理之所至而無毫
髪之爽故卜筮必可信而禹以爲治天下之一疇擇
建立卜筮人而命之卜筮葢其重也如此卜之體色
墨折有雨霽䝉驛克之五兆占之變化往來有貞悔
[001-15a]
之二體於其差忒不齊之中而衍之以觀其從違金
縢卜三龜大誥朕卜并吉士喪禮卜塟卜者三人古
者卜筮皆用三人葢吾之所甚嚴而信之者僅取衷
於一人時或不能與神明㑹故詳以求之龜從筮從
葢卜筮兼舉而龜筮協從大事先筮而後卜晉侯得
阪泉之兆趙鞅遇水適火又筮之是也又有獨用之
者卜稽如台夢協朕卜卜河朔黎水予得吉卜卜筮
不相襲是也龜筮共違於人雖於卿士庶民有不恤
夫既謂之大疑則固有人所不及知而天知之者蓍
龜之理微矣雨暘燠寒風者天地慘舒之氣而繫于
[001-15b]


人主視聽言貌之間葢天人相感之機有不可誣者
故箕子以意類明之五者來備各以其敘所謂時也
極備極無所謂恒也雨暘燠寒風之時不同其爲休
之徴同也故以五事之修類屬之以爲其當如是而
巳矣求其所以肅之必爲雨乂之必爲暘哲之必爲
燠謀之必爲寒聖之必爲風者不可得也雨暘燠寒
風之恒不同其爲咎之徴同也故以五事之不修類
屬之以爲其當如是而巳矣求其所以狂之必爲雨
僣之必爲暘豫之必爲燠急之必爲寒䝉之必爲風
者亦不可得也漢儒不原箕子之意規規然務離而
[001-16a]
析之所以流爲災異之學庶徴以天道人事相推較
故又借嵗月日星爲王與卿士師尹庶民之喻葢旁
衍及之非本疇之正傳嵗以統月月以綂日嵗與日
月運行不息而成生物之功王以綂卿士卿士綂師
尹王與卿士師尹勤職不懈而致天下之治積日成
月散月于日而月不見積月成嵗散嵗于月而嵗不
見君臣上下小大繁簡之致見矣嵗月日時無易者
王卿士師尹不失其職此百糓之所以成乂之所以
明俊民之所以章家之所以平康而爲治之徵也日
月嵗時既易者王卿士師尹失其職此百糓之所以
[001-16b]


不成乂之所以昏俊民之所以微家之所以不寧而
爲亂之徴也治與亂存乎其職之失與不失而巳矣
王卿士師尹以職言庶民之可言者情也如星有好
風好雨有所好者庶民之情也庶民不能自致則固
卿士師尹之責耳日月之行而有冬夏月之從星而
有風雨上之舉動繫乎民之休戚者如此也月入箕
則多風離畢則多雨宿軫則雨宿井則風風雨以其
氣相感故謂星之有好風好雨也福極天之所命者
而人主制其權故養之而可以使之壽厚之而可以
使之富節其力而可以使之康寜敎之而可以使之
[001-17a]
攸好德不傷之而可以使之考終命然有養之厚之
節之教之不傷之所不能及者故必有潜移黙奪於
㝠冥之中此所以爲位育之極功而居九疇之終也
 昔王荆公曾文定公皆有洪範傳其論精美遠出
 二劉二孔之上然予以爲先儒之說亦時有不可
 廢者因頗折衷之復爲此傳若皇極言予攸好德
 即五福之攸好徳而所謂錫福者錫此而巳箕子
 丁寧反覆之意最爲深切古今注家未之及也不
 敢自謂有得箕子之心於千載之下然世之君子
 因文求義必於予言有取焉矣
[001-17b]


  尚書敘録
余少讀尚書即疑今文古文之說後見吳文正公敘
錄忻然以爲有當於心掲曼石稱其綱明目張如禹
之治水信矣自是數訪其書未得也己亥之嵗讀書
於鄧尉山中頗得深究書之文義益信呉公所著爲
不刋之典因念聖人之書存者年代久遠多爲諸儒
所亂其可賴以别其真偽惟其文辭格制之不同後
之人雖悉力摸擬終無以得其萬一之似學者由其
辭可以逹於聖人而不惑於異說今伏生書與孔壁
所傳其辭之不同固不待於别白而可知昔班固志
[001-18a]
藝文有尚書二十九篇古經十六卷古經漢世之偽
書别於經不以相混葢當時儒者之愼重如此而唐
之諸臣不能深考猥以晚晉雜亂之書定為義䟽而
漢魏專門之學遂以廢絶夫書之厄巳至矣伏生掇
拾於流亡之餘以篤老之年厪厪垂如綫之緒于其
女子之口千萬世之下因是可以稍見唐虞三代之
遺而可不知所愛惜哉朱子葢有所不安而未及是
正吴公寔有以成之而今列于學官者既有著令薦
紳先生莫知廣石渠白虎之異義學者蹈常習故漫
不復有所尋省以數百年雜亂之書表章於一代大
[001-18b]


儒之手而世亦莫能以尊信之可歎也巳余未見吳
公書乃依髣其意釐爲今文如左而存其敘録於前
以俟他日得公書參考焉
  考定武成
惟一月壬辰旁死魄越翼日癸巳王朝歩自周於征
伐商王若曰嗚呼羣后惟先王建邦啓土公劉克篤
前烈至於太王肇基王迹王季其勤王家我文考文
王克成厥勲誕膺天命以撫方夏大邦畏其力小邦
懷其德惟九年大綂未集予小子其承厥志底商之
罪告於皇天后土所過名山大川曰惟有道曾孫周
[001-19a]
王發将有大正于商今商王受無道暴殄天物害虐
蒸民為天下逋逃主萃淵藪予小子既獲仁人敢祇
承上帝以遏亂畧華夏蠻貊罔不率俾恭天成命肆
予東征綏厥士女惟其士女匪厥玄黄昭我周王天
休震動用附我大邑周惟爾有神尚克相予以濟兆
民無作神羞既戊午師渡孟津癸亥陳於商郊俟天
休命甲子昧爽受率其旅若林㑹於牧野罔有敵於
我師前徒倒戈攻於後以北血流標杵一戎衣天下
大定乃反商政政由舊釋箕子囚封比干墓式商容
閭散鹿臺之財發鉅橋之粟大賚於四海而萬姓悅
[001-19b]


服厥四月哉生明王来自商至於豐乃偃武修文歸
馬於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丁未
祀於周廟邦甸侯衛駿奔走執豆籩越三日庚戌柴
望大告武成既生魄庶邦冡君暨百工受命於周列
爵惟五分土惟三建官惟賢位事惟能重民五教惟
食喪祭惇信明義崇德報功垂拱而天下治
 余所考定如此只移得厥四月以下一叚文勢既
 順亦無闕文矣汪玉卿甞疑甲子失序葢先儒以
 漢志推此年置閏在二月故四月有丁未庚戌本
 無可疑也
[001-20a]
  孝經敘錄
孝經一篇十八章河間顔芝所藏芝子貞出之孝經
古孔氏一篇二十二章孔氏壁中所藏魯三老獻之
漢世傳孝經有長孫氏江氏后氏翼氏四家而古文
絶無師授至劉向校定并除卒以十八章爲定魏晋
以後王肅韋昭謝萬徐整之徒注者無慮百家莫有
言古文者葢古文并於十八章而孔氏之别出者廢
已久矣隋劉炫始自離析增衍以合二十二章之數
著稽疑一篇當時遂以爲孔傳復出而儒者固巳譁
然謂炫自作炫又偽造連山魯史等百卷則炫之書
[001-20b]
又可信哉故甞以古文孝經與古文尚書俱自孔氏
而廢興隱見於漢隋之際其迹畧同而其可疑一也
晉穆帝永和十一年及孝武太元元年再聚羣臣共
論經義荀昶撰進孝經諸說以鄭氏爲宗其後陸澄
謂爲非玄所注唐開元七年詔羣臣集議史官劉子
玄遂請行孔廢鄭夫子玄以爲非鄭之注可矣因欲
以廢經而用劉炫之古文豈不過哉當是時儒者盡
非子玄天子卒自注定從十八章仍八分御札勒於
石碑世謂之石臺孝經宋咸平中詔邢昺杜鎬等依
以爲講義而司馬温公指解猶尊用古文其意詆今
[001-21a]
文爲他國疏遠之僞書葢見新羅日本之别序而近
忘京兆之石臺也元吳文正公始斥古文之僞因朱
子刋誤多所更定今予一從石本獨其章名乃梁博
士皇偘之所標非漢時之所傳故悉去之予又著其
說曰大哉孝之道非聖人莫之知也昔孔子甞不對
或人之問禘矣其言明王之以孝治天下至于刑四
海事天地言大而理約豈非極萬殊一本之義意其
所以告曾子者如此哉雖然其書非孔氏之舊也宋
元大儒固卓然獨見於千載之下以破諸儒之惑矣
然其所去者是矣而所存者又未必純乎孔氏之舊
[001-21b]
也則莫若俱存之自秦火之後諸儒區區掇拾而文
藝之全者尠矣非孔子復生莫之能復也今世所存
如孝經家語大小戴之記要以爲有聖人之微言故
莫若俱存之而待學者之自擇也作皇甫侃誤也/皇侃見梁書舊刻
  荀子序録從錢牧齋先生編人經解後/荀子非經也今以無所附麗姑
荀子三十二篇唐大理評事楊倞常移易其篇第而
今篇中亦多有失倫次者余欲重加釐整而憚于紛
更苐别其章條或句爲之㫁長短皆有意焉而時有
蕪謬取韓子削其不合者附于聖人之籍之意與其
他脱文衍字並爲識别讀者可以一覽而知也當戰
[001-22a]
國時諸子紛紛著書惑亂天下荀卿獨能明仲尼之
道與孟子並馳顧其爲書者之體務富于文辭引物
連類蔓衍夸多故其間不能無疵至其精造則孟子
不能過也自楊雄韓愈皆推尊之以配孟子迨宋儒
頗加詆黜今世遂不復知有荀氏矣悲夫學者之于
古人之書能不惑于流俗而求自得于心者蓋少也
震川先生集卷之一 龍門後學董正位訂
[001-22b]
[001-1a]
震川先生别集卷之一
 應制論
  士立朝以正直忠厚爲本課試作/以下諸生
天下之治繫乎人臣之有其徳而才不與焉夫天下
之才未嘗無也所賴以致至治者非其才之難而所
以用其才者難也能用其才係乎人臣之有其徳而
已矣所謂徳者必其資性之純而心術之正是故其
氣剛以毅出于正直而必不至于佞其心寛以恕出
于忠厚而必不至于薄如此可謂有其德矣而後以
其才用之故天下服其正直之氣而樂其忠厚之化
[001-1b]
而人心世道實係之夫才者行於一時則固一時之
善而已也行于一事則固一事之善而已也惟正直
忠厚之道其用為不窮士之立朝而不以此則餘無
可取矣善乎豫章羅氏之言士立朝之道不為驚世
可喜燁然赫然以為人臣之偉節惟以正直忠厚為
本儒者之論何其切近而篤實也夫所謂本者言士
之用世其所施為措置葢未暇論而不可窮之業實
根底于此也夫木之有本本既撥則枝葉無所寄託
矣士之有徳徳既隳則才猷無所附麗矣葢有其徳
而後其才可以成天下之事無其徳則才之所用適
[001-2a]
足以僨天下之事而已矣夫人君治四海之衆一人
不能獨為而與海内之士共之士之欲行其志者輻
輳並進而歸命天子三公九卿百司庶府設官分職
如此其衆也天下之才惟天子所以使之葢自一命
以上無虚位也無乏人也則人人盡其才因其職以
自效舉目前之事則既能辦飭矣夫正直也忠厚也
士無此二者皆能任天下之事皆能治天下之民皆
能建天下之功皆能興天下之業然有利焉不勝其
害也有得焉不勝其失也天下幸而無事人臣安享
禄位以為才如是足矣不知其俗之漸靡積習而不
[001-2b]


可挽也故士必本之以正直忠厚其大者固已磊落
卓犖自立于世然後隨其所受之職皆能不違于道
是故與之任天下之事而事必集與之治天下之民
而民必安與之建天下之功興天下之業功成業廣
而後無患嗚呼此正直忠厚之道所以為本也且所
謂正直者何也氣之剛以毅也其質近乎義而心術
之正必不苟爲佞天子欲有所為而不敢以或阿羣
臣皆以為然而不肯以或同天子有失必規羣臣有
姦必發事有庇于民益于國爭之而必行有病于民
害于國爭之而必不行可與為善而不可與為不善
[001-3a]
可與為義而不可與為不義萬鈞之重不為懾雷霆
之威不為怵諤諤乎無所隱也蹇蹇乎無所避也侃
侃乎無所撓也亹亹乎必致之也人主為之改容姦
萌為之弭息四■聞之而不敢窺伺此正直之臣也
其在于古若排闥折檻引裾壊麻之類皆可以言正
直也其大者如汲黯蕭望之李固宋璟張九齡陸贄
李沆范仲淹李綱之徒是也所謂忠厚者何也心之
寛以恕也其質近于仁而心術之厚必不苟為薄輔
天子而以寛仁與羣臣處而不求為異天子有過而
非心逸志為之潛消而不知人臣有失務包容其小
[001-3b]


而愛惜其才可以禆國而不便于民不行可以取名
而無益于國不舉如泰山之安而不搖如深淵之靜
而莫測休休乎其無所不容也粥粥乎若無所能也
渾渾乎若無辨也與與乎其可即也君德賴以培養
生民賴以滋息社稷賴以鎮定此忠厚之臣也其在
于古若償金脱驂翻羮唾面之類皆可以言忠厚也
其大者則如曹參周勃丙吉狄仁傑郭子儀裴度吕
端王旦韓琦之徒是也或者曰正直近于伉厲容有
激天下之變是固有之然刓方爲圓以規世好君子
終不避伉厲之譏而出于此也忠厚近于無能容有
[001-4a]
以養天下之弊是固有之然鍥厚為薄以索人情君
子終不避不能之誚而出于此也大抵由于質性之
美而原于心術之正則正直而不至於伉厲忠厚而
不至于無能此自然之理故士而舎此欲以委隨變
化而謂之通凌誶盡察而謂之能此則天下之所謂
才而非士之所貴也唐虞之盛其臣皆有神聖之姿
其功與天地並若非人之所能為者也然君臣之相
勉戒不過曰直清曰弼直曰予違汝弼汝無面從退
有後言曰臨下以簡御衆以寛何其近于人情也古
之聖賢所以佐其君者不過如此而已矣廸知忱恂
[001-4b]


夏之所以有室大競也惟兹有陳商之所以格于皇
天也秉徳廸知周之所以怙冒聞于上帝也夫其正
直如此忠厚如此故能循道履信而功業所至乃與
天地並成王之命君陳曰予曰辟爾惟勿辟予曰宥
爾惟勿宥此告之以正直也曰無忿疾于頑無求備
於一人必有忍乃有濟有容徳乃大此告之以忠厚
也天下之勢欲其直常趨于佞欲其厚常趨于薄世
道之不可挽如此是以不惟士之所貴者如此而有
國家者務培養之以伸抗直之氣而全忠厚之體孔
子生于周末褒史魚之直惡祝鮀之佞思史之闕文
[001-5a]
而稱周公之訓其所感者深矣夫相噓以成風相吹
而成俗隆沍之時一人噓之不能為熱也炎赫之景
一人吹之不能為寒也天下有一正直者崇奬之而
不抑之以伉厲若文帝之信申屠嘉也有一忠厚者
敦尚之而不嗤之以無能若光武之封卓茂也如此
則天下知所慕效矣此在天子與公卿大臣之事誠
如此則百僚師師皆忱恂于九徳之行而羔羊之正
直行葦之忠厚可以逺追于成周之盛也謹論
  太極在先天範圍之内
天下之道不可以象求也以象求道則道局于象而
[001-5b]


有所不該以言求象則象滯于言而有所不盡嗟夫
古之聖賢本以天下之道不著而以象該天下之道
本以天下之象不詳而以言盡天下之象卒之象立
言設而反有所不該不盡則聖賢之心于是乎窮雖
然聖賢固非逞奇眩異苟為制作以駭于天下則其
始之為象也將謂其足以該道也其後之為言也將
謂其足以盡象也象有不該之道而言有不盡之象
則聖賢不輕以為之名由此言之則天下之道不可
無聖賢之象而天下之象不可無聖賢之言先天之
圖伏羲之象也太極之圖與説周子之言也天下無
[001-6a]
異道則無異象無異象則無異言奮乎千百世之上
而常符于千百世之下奮乎千百世之下而常符于
千百世之上是先天之與太極也豈可以先後大小
而區别之耶然謂太極在先天範圍之内者何也天
下之道太極而已矣太極之動靜隂陽而已矣隂陽
之變合五行而已矣五行之化生男女善惡萬物萬
事而已矣聖人愚人君子小人之别動靜修違之間
而已矣而太極圖者為數言以括之而未始遺也則
夫先天雖上古聖人之作寧能有以加乎周子之書
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周還布列寧有出于太極
[001-6b]


隂陽五行男女善惡萬事萬物聖人君子小人之外
而曰範圍焉者固非以不該不盡為周子病而獨為
夫周子之未離乎言也未離乎言則固不若先天之
籠統包括淵涵渾淪于忘言之天也聖賢之始為說
于天下固謂可以盡象而該道而明言曉告以振斯
世之聾瞶孰知夫象之所不該者象不能盡而言之
所不盡者非言之所喻也上古之初文字未立易之
道渾渾焉流行於天地之間俯仰逺近巨細髙卑往
來升降浮沉飛躍有目者皆得之而為象天下未嘗
有易而為易者未嘗亡迨夫羲皇有作始為先天之
[001-7a]
圖天下之道一切寓之于方圓奇偶之間如明鑑設
而妍媸形淵水澄而毛髪燭然而失之者猶不免狥
象之病則天下固已恨其未能歸于無象之天而孰
謂其生于聖遠言湮之後建圗属書嘵嘵然指其何
者為太極為陰陽為五行為男女善惡萬物萬事為
聖人君子小人其言如此之詳也而可同于無言之
教耶故曰圗雖無文終日言之而不盡也噫惟其無
文故言之而不盡而言之所可盡者有言故也故自
先天之易羲皇未嘗以一言告天下而千古聖人紛
紛有作舉莫出其範圍以艮為首夏之連山也而不
[001-7b]


能易先天之艮也以坤為首商之歸藏也而不能易
先天之坤也取八卦而更置之周之周易也而不能
易先天之八卦也暢皇極而衍大法而有取夫表裏
之説觀璿璣以察時變而有取夫順逆之數作經法
天而必始于文字之祖備物制用立成器以為天下
利而必尚夫十三卦之象未始為聲音也而言律吕
者推之未始為曆象也而言十二辰十六㑹三千六
百年者推之未始為寒暑晝夜風雨露雷也而言天
地之變化者推之未始為性情形體走飛草木也而
言萬物之感應者推之未始為元㑹運世嵗月日辰
[001-8a]
也而言天地之始終者推之未始為皇帝王伯易書
詩春秋也而言聖賢之事業者推之形器已具而其
理無朕則太極之立也剛柔相摩八卦相盪則動靜
之機也乾兌離震居左而為天卦㢲坎艮坤居右而
為地卦所以分隂分陽而立兩儀也乾坤亥已天地
之户隂陽所以互藏其宅也否泰寅申人鬼之方天
地相交生生之所以不息也以消長求之而動靜見
以淑慝求之而聖人君子小人分先天未嘗言太極
也而太極無所不該太極言太極則亦太極之説耳
是故無言者不暇言以傳而有以盡天下之所不言
[001-8b]
有言者待言以明而不能盡天下之言自羲皇而下
所以敷衍先天之說者愈詳而卒不能自為一説自
立一義以出六十四卦之外譬之子孫雖多而皆本
于祖宗之一體故太極者先天之子孫也雖然有先
天則太極可以無作而周子豈若斯之贅也葢天下
不知道聖賢不得不托于象天下不知象聖賢不得
不詳于言于是始抉天地之秘以洩之自文王已不
能無言而易有太極孔子亦不能自默于韋編三絶
之餘矣大饗尚玄酒而醴酒之用也食先黍稷而稻
粱之飯也祭先太羮而庶羞之飽也嗚呼亦其勢之
[001-9a]
所趨也
  泰伯至德
聖人者能盡乎天下之至情者也夫以物與人情之
所安則必受受之而安焉情之所不安則必不受雖
受之而必不慊焉人之喜怒發于心不待聲色笑貌
而喻而意之所在有望而知者故受物于人不在乎
與不與之迹而在于安與不安之間此天下之情也
天下之情天下之所同而濡滯迂緩貪昧隱忍將有
不得盡其情者惟聖人之心爲至公而無累故有以
盡乎天下之至情論語之書不以譲訓天下而言譲
[001-9b]
者二伯夷稱賢人泰伯稱至徳是已夫譲非聖人之
所貴也苟以異于頑鈍無恥之徒而已矣而好名喜
異人之所同患使天下相率慕之而為琦魁之行則
天下將有不勝其弊者春秋之時魯隱宋穆親挈其
國以與人而弑衂之禍不在其身則在其子國内大
亂者再世吳延陵季子可謂行義不顧者矣然親見
王僚之弑卒不能出一計以定其禍身死之後僅三
十年而吴國為沼以延陵季子而猶不能無憾者故
譲之而不得其情其禍甚于爭苟得其情則武王之
爭可以同于伯夷故聖人之貴得其情也伯夷叔齊
[001-10a]
天下之義士也伯夷順其父之志而以國與其弟然
終於叔齊之不敢受而父之志終不遂矣夫家人父
子之間豈無幾微見于顔色必待君終無嫡嗣之日
相與褰裳而去之異乎民無得而稱者矣故聖人以
為賢人而已葢至于泰伯而後為天下之至德也古
今之譲未有如泰伯之曲盡其情者葢有伯夷之心
而無伯夷之迹有泰伯之事而後可以遂伯夷之心
故泰伯之徳不可及矣自太史公好為異論以為太
王有翦商之心將遂傳季歴以及文王鄭康成何晏
之徒祖而述之世之説者遂以為雖以國譲而實以
[001-10b]


天下譲不以其盡父子之情而以其全君臣之義故
孔子大之夫湯武之所以為聖人者以其無私於天
下天下歸之而不辭也使其家宻相付授隂謀傾奪
雖世嗣亦以是定則何以異于曹操司馬懿之徒也
太王迫于戎■奔亡救敗之餘又當武丁朝諸侯之
世雖欲狡焉以窺大物其志亦無由萌矣就使泰伯
逆覩百年未至之兆而舉他人之物為譲此亦好名
不情之甚亦非孔子之所取聖人無意必固我之私
須臾之間常不能以預定而曰百年之必至于此不
幾于怪誕而不經耶葢翦商之事先儒嘗以辨之而
[001-11a]
論語之注釐革之未盡者也說者徒以太王溺愛少
子而有此此晉獻公漢髙祖中人以下之所為而太
王必不至于是故以傳歴及昌為有天下之大計殊
不知兒女之情賢者之所不免也簒逆之惡中人之
所不為也詩云爰及姜女來朝走馬孟子以為太王
之好色也詩人之意未必然而孟子之言亦不為過
太王固不勝其區區之私以與其季子泰伯能順而
成之此泰伯所以為能譲也泰伯之去不于傳位之
日而于採藥之時此泰伯之譲所以無得而稱也使
太王有其意而吾與之並立于此太王賢者亦終勝
[001-11b]
其邪心以與我也吾于是明言而公譲之則太王終
于不忍言而其弟終于不忍受是亦如夷齊之終不
遂其父之志而已矣張子房敎四皓以羽翼太子其
事近正而終于傷父之心申生徘徊不去其心則恭
而陷父于殺嫡之罪故成而為惠帝不成而為申生
皆非也惟泰伯不可及矣孔子所謂以天下譲者國
與天下常言之通稱也苟得其譲奚辨于國與天下
也苟盡其道奚擇于君臣父子也譲其自有之國則
不信而求其譲于所未有之天下舎家庭父子之愛
勦百年以後君臣之事而為之說是孤竹不為賢而
[001-12a]
必箕穎以為大歴山不為孝而必首陽以為髙諸儒
之論之謬也夫先意承志孝子之至也泰伯能得之
故泰伯之所為廼匹夫匹婦之所為當然者夫惟匹
夫匹婦以為當然是天下之至情也
  忠恕違道不遠
天下不求道於有而求道于無求道於無而道始荒
矣求道于有而道始存矣求道者非求其無也求其
無者非求也葢道根諸心心所自有奚庸之他故求
道於有者求諸心之謂也自堯舜禹湯之迹遠文武
周公之學荒世之論道者不勝其説而求道者不勝
[001-12b]


其塗汶汶紛紛孔氏之門辭而闢之日不足也而為
之説曰忠恕則足以近道夫天下方苦于道之難求
其說宏遠恣肆窮天極地嘵嘵焉唯恐其言之不詳
萃其終身之力白首有不得其源者而孔氏之徒一
言以蔽之何其言之簡而功之徑也嗟乎道固然也
非孔氏之徒為之也天下之患在于不知道知其物
而后能取之知其途而後能由之知其的而后能射
之夫然後取之而獲由之而至射之而中也不知其
道而求之何怪其言愈多力愈勤而愈不至也嗟乎
亦取之心而已謂道為遠人而心亦逺人乎天命之
[001-13a]
謂性率是性而為道心即道也舎心以言道則為荒
逺荒遠非道舎道以言心則為形軀形軀非心道也
者無所不盡而心者道之舎也故曰天聰天明照知
四方天精天粹萬物作類可以為堯舜禹湯文武可
以作禮樂可以齊萬物可以一天地日月四時鬼神
前之而莫測其所以始後之而莫既其所以終游乎
無窮而莫知其方此心之所以為心者也心以㑹道
而私或漓之心以通道而私或間之心失其所以為
心故道失其所以為道詩曰視爾不臧我思不遠嗚
呼亦反之心而已矣忠恕者反諸其心淳漓去間之
[001-13b]


道也性者則無事乎此矣下焉者可勉也匹夫懷千
金之璧途而失之烏得不從其途而求之也物我之
未融形骸之未化不能與天地萬物爲一體融而化
之體烏有不一乎故自聖人以下未嘗不勉勉于兹
也爲人子者以父之心爲心則何患乎不孝爲人臣
者以君之心爲心則何患乎不忠居乎前後左右者
而以前後左右之心爲心則何患乎上下四方之不
均故忠恕非有所增益之也求吾之心也翳去而目
明垢去而鑑明私去而心明心明而道在是矣故曰
心之精神是謂聖故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故曰
[001-14a]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神而明之言此心也愚智之障
去而聖賢可為中和之性流而禮樂可作形骸之窒
通而萬物可育天人之界徹而天地日月四時鬼神
可一孔氏之學何其簡而易徑而要也抑此所謂忠
恕者先儒以為學者之忠恕耳嘗試推之程子之言
曰充拓之則天地變化草木蕃天地萬物一也宇宙
㑹合由忠恕之故宇宙澆漓由不忠恕之故秦漢以
來上下之分嚴君臣之情塞失均于貧富奔命于征
求駢死于誅罰匹夫匹婦不獲自盡者多矣長人者
可無意于斯乎
[001-14b]


  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
道散于天下而君子㑹諸心而猶有待于外者理一
故也夫心無待于外者也待于外非心也何者勢有
心迹之判而理無内外之殊道通天下之故而心極
宇宙之量天下信心而疑耳目其說是内而非外自
謂其心之大也而不知心之大而拒于其外則有所
不包天下狥耳目而遺心其說則狥象而拘迹自謂
其用之妙也而不知用之妙而沮于其内則有所不
達合外以為内而後知心之大也由内以為外而後
知用之妙也子思子曰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學者
[001-15a]
疑之以為德性所以為内也問學所以為外也事于
外則苦于支離之弊專于内則馳于玄妙之歸大者
窮極髙虚而無所㡳止小者役役焉汨没以終身外
之于内若是其相戾也徳性之與問學若是其相悖
也尊德性之與道問學若是其不相侔也嗟乎夫孰
知子思之言合内外而一其散于天下者而㑹諸其
心乎今夫人之所以為人者何為者也苟徒形骸而
已耳飲食動作而已耳則與夫翾飛蠕動者奚以異
也而乃超然異于羣生為萬物之靈而天下之尊莫
尊于人則以其德性之尊而已二五搆精造化萬有
[001-15b]


皆同于天而㑹其精于人人而㑹其精于心至清而
不滓也至純而不瑕也至貴而不敵也至富而不倫
也得之而為徳生之而為性徳性之有貫乎天地矣
冒乎羣生矣紀乎萬用矣磅礴乎無端無紀而周流
乎至靜至正矣故謂之降衷謂之明命謂之受中謂
之立極皆取尊名焉尊于天而賤于人與之者之重
而受之者之輕是横奇寳于道而委珪組以逐屠沽
也折枝之命受之者不敢委抱關之位居之者不敢
懈而况吾受諸天而不偶然者而褻天棄天而甘心
焉謂之何哉故君子欲以盡其為人者其道在于尊
[001-16a]
徳性而其所以致其德性之尊者其詳在于問學而
已尊德性者非以專于内而不兼乎外而道問學者
非以徒騖乎外而忘其内也徳性不離于事物則尊
之者不離于問學矣散于天下而一于心尊吾心則
天下之理㑹不出乎一心而不外乎天下道問學則
天下之理熟萬者熟而后一者純也易曰惟深也故
能通天下之志惟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書曰安汝
止惟幾惟康聖人以為深于志止于心足以已矣而
必幾焉康焉硏審而不遺思惟而不怠誠以辨于務
而深可達審于幾康而止可安也使百九十二之爻
[001-16b]
無用于揲則所謂受命如響者果何物而一日二日
之幾不兢兢焉而堯舜之道或幾乎息矣故知者徳
性之通也通天地萬物與人焉盡精微焉知新焉所
以通之也行者徳性之體也而體天地萬物與人焉
道中庸焉崇禮焉所以體之也雖其戒謹恐懼以立
天下之大本者固不待于物感事變之交然而知崇
禮卑窮理踐實要之亦不失吾髙明廣大之體以究
其温故敦厚之功而已矣故曰智周萬物而道濟天
下周物而不過乎性之智濟世而不外乎性之仁天
下之理無出于德性之外而道問學所以盡尊德性
[001-17a]
之功射藝之游非拳㨗之逞也洒掃之末固精義之
學也徐行之微固堯舜之道也經史之業非亡羊之
路也本末源流一以貫之矣舜之命曰惟精惟一虺
之誥曰制事制心孔之教曰博文約禮精以歸一義
以全禮博以致約千聖相傳之秘其在兹乎吳文正
以為道問學之功有六而尊德性之功一而已矣斯
言可謂發越無餘矣由是而言則知外徳性以為問
學者狥知化物世之所謂博洽之學雕蟲之技傳經
之家若司馬遷劉向鄭玄王弼之流也外學問而為
尊徳性者馳空入幻世之所謂頓悟之習玄牝之學
[001-17b]
明心之説若關尹老𣆀瞿曇鳩摩之屬也自漢以來
出彼入此吾道不墮如髮至關洛數子者出得子思
之緒于殘篇亦已燦然指世之迷途矣然議者猶謂
新安金谿之異㫖徳性問學之專門徒泥鵞湖是非
之辨而不知相里勤五侯各立門户之非嗚呼徳性
吾所有也學問我所事也爲之而自知之矣不知論
此而徒欲起大儒于九原辨聚訟于兩家乃所謂道
在邇而求諸遠也噫疑有脱誤/此首第一行
  六言六蔽
天下之理盡于學矣而天之所與者不可恃也何也
[001-18a]
限于氣也限于氣則有所偏狥其偏而不求至其中
則往往遂其性之所近其偏者日以重而其不能者
終懵焉而莫之知卒以自䧟于偏詖邪遁之歸而不
適乎大中至正之矩其美也祗所以為蔽也天之所
與果可恃也哉故夫求至于中者莫如學也疏之則
通拭之則明矯之則直砥勵之則精密培養之則成
遂夫物則亦有然也而况于人乎况于學乎學也者
以明理也理明則德全徳全則氣不能為之限夫是
之謂能成其天故氣質之用小而學問之功大糠粃
眯目則天地為之易位彼美質之為尤物也豈直糠
[001-18b]


粃之謂哉今夫仁智信直勇剛是六者世之所美也
夫人而能好之則固可以謂之君子而世之所指稱
者若是焉亦足矣聖人曰是六者皆有蔽惟好學為
無蔽非六者之足恃而好學者之足恃也夫豈以六
者之不美哉天以是理全畀于人固不以人人殊也
是故有温良慈愛之懿有辨别剖析之明有真實無
妄之誠有順理無罔之心有强毅果敢之氣殘忍之
不足以勝吾仁眩瞀之不足以勝吾智詐偽之不足
以勝吾信囘互之不足以勝吾直懦怯之不足以勝
吾剛勇其性則然也然而氣之參錯不齊而五行之
[001-19a]
分數有多寡則 其偏重者而勝焉偏而好好而不
學則蔽蔽于有餘而不能以自裒蔽于不足而不能
以自益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信者以
執滯用直者以攻訐用剛勇者以强戾用彼固以沾
沾自喜而不知去道也日遠矣是以聖人不恃乎天
而求備于人不恃乎天所以去其蔽求備于人所以
全其美臯陶言九德皆以其氣質之性而濟之變化
進修之學而䕫之典樂亦不外乎直温寛栗之數語
晏嬰曰以水濟水誰能食之琴瑟之專壹誰能聽之
馬或奔踶而致千里謂其能偃然以就吾之鞭策也
[001-19b]
調習之不訓泛駕之不止則百里之不致昔夫子之
門固皆天下之英也參之魯可以謂之確柴之愚可
以謂之厚師之辟可以謂之文由之喭可以謂之直
而夫子則謂之魯焉而已矣愚焉而已矣辟且喭焉
而已矣畧其所美而稽其所蔽美者不足恃而其蔽
者深可憂也是以君子知天之所以畀吾者恐恐焉
若有所負也汲汲焉不能自已也退退焉不敢自謂
已足也我惟理之求而已于是有探索考䆒之學于
是有沉潛黙識之功于是有省察克治之力于是有
去偏救弊之術于是有深造極詣之方于是有消融
[001-20a]
渾化之妙過者以損不及者以益夫然後有以得其
理而無所蔽愛人仁也而惡不肖亦仁也不可罔智
也而可欺亦智也踐言信也而變通亦信也無隱直
也而委曲亦直也無所不伸無所不為剛勇也而有
所不伸有所不為亦剛勇也惟好學故仁惟仁故智
而信直剛勇皆舉之矣若一元而司四氣之運若中
央而觀四方之至有六者之用而無六者之蔽是六
者性而我無加焉是六者質也而矯克振勵之功為
不少矣大哉學之道乎夫子與子路葢每每言之而
伉直自用卒無改于冠鷄起舞之習去就不明汶汶
[001-20b]


以沒悲夫美之為蔽乃至于此自昔聰明絶異者為
不少而卒自叛于道而為天下之罪人者其始皆由
于質之美葢以其聰明絶異之資而自信其不該不
偏之見以成其偏倚詭僻之行則將何所不至故曰
老子有見于屈無見于伸慎子有見于後無見于先
宋子有見于少無見于多墨子有見于齊無見于畸
莊子有見于天無見于人有所見而有所不見此美
之所以為蔽也由是言之椎魯朴鈍非學者之患也
聰明絶異學者之深患也
  聖人之心公天下
[001-21a]
聖人能順諸天下之理而已矣天下之理不容于偏
故聖人之心亦不容以有偏夫惟不容以有偏而後
足以盡天下之理大哉聖人之心乎人皆曰聖人之
心有是非吾則曰聖人之心無是非人皆曰聖人之
心有好惡吾則曰聖人之心無好惡人皆曰聖人之
心有褒貶吾則曰聖人之心無褒貶因物而有是非
是非者聖人之明因明而有好惡好惡者聖人之情
因情而有褒貶褒貶者聖人之言言生于情情生于
明明固緣諸物而已天下之物固有可是非之理固
有可好惡之理固有可褒貶之理取而進之不加増
[001-21b]


抑而退之不加損稱之為善而非譽訾之為惡而非
毀聖人順因其理無所于是無所于非無所于好無
所于惡無所于褒無所于貶遷移變化進退伸縮惟
其所遇不可端倪曰是非好惡褒貶云者吾姑以是
觀聖人之心之著而已非以為聖人之心泥于是也
何者順因諸理也理故一一故無所不公而彼區區
有為之應迹固其所謂塵垢粃糠糟粕煨燼云者而
奚足以芥蔕于聖人之心也哉今夫理之散于天下
其是非曲直可否輕重隨物而在無不分明其遇于
情而偏之也天下之物于是而始不得其平天下之
[001-22a]
心至是而始不得其公專而不咸隘而不宏藏匿而
不化膠固而不解紛擾焉而不釋日以其情與天下
相角執其先以應其後舉乎彼以該乎此攻其瑕而
忘其堅愛而不知其惡憎而不知其美强立而不返
終其身焉其于愛憎取舎若枘鑿焉不相易也是何
也以情勝也情勝則有我而無物其不能公天下之
心固也夫天下之物以天下之理處之而已而曷容
有我于其間哉故惟無我而後爲聖人而後其心能
公天下嗟乎聖人之心猶天也陽舒而陰慘旦明而
暮晦生長肅殺不一其職風雨露雷不一其施而萬
[001-22b]
物之巨者細者髙者下者栽者傾者成遂者夭閼者
變易者流遷者枯偃而憔悴者壯盛而猥大者仆而
起者息而消者彼固以隨乎氣之所至在萬物為適
當耳造物者則何所私哉是故聖人順因天下之理
不累于有我之情天下之人所謂聰明仁聖德充而
業完者固未可以人人求也而人又什百千萬之不
可以一律齊也固有能于此而不能通于彼失于早
而圖之于末百不可觀而一有可取世之所謂小人
者猶有所長而賢者或難于十全也故聖人亦以天
下之情與天下而已矣故曰孔子大管仲之功而小
[001-23a]
其器聖人之心公天下也夫獨管仲乎哉管仲者固
其一事也言天者無端也指其昭昭之多曰天之大
若是而已矣言聖人者無象也指其稱管仲之事曰
聖人之公若是而已矣故此一管仲也世之汨溺者
孰不艶慕之其德與學固可畧也至于鄙賤之甚者
則擯絶之不以入于耳而奚功之足云聖人曰管仲
之器小哉又曰管仲人也如其仁如其仁方其稱也
不知其貶也方其貶也不知其稱也管仲之所為若
二人焉聖人亦曰若二人焉是非在仲也好惡在仲
也褒貶在仲也聖人不知也是故羽山之放百揆之
[001-23b]
宅鯀出禹入不以爲疑鹿臺之誅三監之設紂滅庚
封不以爲忌故使鯀能自變司空之職可復紂能改
創孟津之師無舉聖人固未甞有怒也朝而放諸野
夕而升諸朝罪大者不以議其功罪輕者不以葢其
善順諸其理而何有于我也彼世之瞽者刖者宫者
莫不以爲棄人也聖人曰吾使汝爲樂吾使汝爲閽
吾使汝爲守嗚呼聖人之心之公固如是也春秋之
書嚴于大一統而王之出狩不容于無貶明于尊有
爵而諸侯或稱人重于辨華■而■狄或有稱子書
載二帝三王之文而秦穆公何人者也乃以厠之篇
[001-24a]
末吾于是真見聖人之心如天也使夫人之有過者
不容以自阻而小善者亦有以自遂見容于聖人者
不敢不勉而得罪于聖人者惴惴焉不敢自安是又
聖人之教之也嗚呼聖人之功大矣
  史稱安隗素行何如
將以圗天下之變而所以自治者不可不嚴也夫士
君子以其身任天下之事而適當其潰敗决裂之際
而天下之事之變不可以急返而力拯之也天下之
小人方乗時肆志逞其所欲而其氣之薰灼熾豔凌
轢震盪勃焉有不可遏之勢而君子者以其弱植之
[001-24b]


身惴惴焉而日與之角以吾之衰敵彼之强以吾之
寡敵彼之衆以吾之明白踈濶洞然無防閑之設立
彼閃忽詭詐之中機智陷穽之區斯時也勢不足恃
也恃吾之有道而已夫道有時而不能勝勢然而循
理以須其未定之天而或勝焉或不勝焉猶足以持
之也設使吾之所自立者已自陷于頗僻則小人之
投間抵巇其將何所不至哉吾既無所恃而吾之所
恃又亡而輕試于小人之鋒卒之名隳業墮而身與
之俱斃焉由是言之小人得志于天下非盡小人之
罪也君子亦與有責焉耳矣愚讀漢史未嘗不嘆安
[001-25a]
隗所處之真善而又以嘉范曄之知言也夫不曰小
人之不加害于君子而特曰安隗素行髙亦未有以
害之誠有以見君子得持勝之道也甞謂天下之所
以稱為君子小人者非生而有是名也蹈道而行之
謂之君子背道而行之謂之小人所謂蹈道而行者
素行必嚴嚴者非為小人而設也以其君子之道固
然也背道而行者則淫佚放縱無所不為矣夫其淫
逸放縱者亦非為害君子而設也以其小人之道固
然也此淑慝之大分自古邪正之所以相軋而世道
之所以升降者係此也小人固挾其所以為小人者
[001-25b]


以恣其惡而君子者不知其所以為君子而制之則
君子小人之分吾亦無以定其極矣而又安能取勝
負于其間哉是故君子所以成功者勢也所以定勢
者道也勢有所待于外而不可必道固吾之所挾以
常伸者易言隂陽之義備矣消長進退損益盈虚每
以時運為之變化而辭亦因之屢遷而至其所謂道
者則無往而不著其然以明君子之所行者有常而
不易至一而無二立乎是非利害之途而獨守其貞
不以消而亡不以長而存不以進而滿不以退而缺
不以損而隕不以益而茁不以盈而耀不以虚而約
[001-26a]
一之于天而已天者君子所以定其極也而物何與
焉小人何與焉小人之能害與不能害何與焉天道
當揫歛肅殺之候其所以為生生者宜剝盡而不存
矣而完聚凝固不至于陰之盛而喪其所以生生者
故卒之太和囘斡勃焉盎焉變而為朱明長嬴之氣
君子當小人之時亦唯無喪其所以為君子者而已
矣無喪其所以為君子者亦唯無喪其素行而已矣
素行嚴則守不放守不放則節無毁節無毁則道常
伸如兩敵對壘雖未得殄滅之㑹而所以禦其游兵
防其鈔掠者不可一息而弛也不然則移晷瞬目之
[001-26b]


間而彼已伺其便而乗其隙矣故曰不恃敵之可勝
而恃吾有以勝之勝之者非求勝于彼也勝于所以
為我者而已矣怒眥裂目非君子之勇也擐甲厲兵
非王者之師也冠帶佩劒而髙談仁義是所以化强
暴之術東漢之世外戚宦豎之禍纏綿糾結而不可
解一時賢人君子相與勞心焦思感慨發憤正色于
巖廊清議于田野求其有以少紓一旦之禍適足以
磨虎之牙更相枕籍駢首而死者不可勝計然而考
其素行非其過于忤物則其失于防閑者也陳竇一
代之英以身排難而至于貪天之功親戚子弟帶&KR0807
[001-27a]
裂土布在有位内不足以逺權勢外不足以孚人心
張奐北州之豪士猶不能使之相信而為羣閹所賣
吁亦可悲矣名為天下之君子而以其不純乎君子
者而與羣小較力是所以齎宼兵而助之攻也是以
君子有危言之時而無毁行之日所以持天下邪正
相軋之機而直以道勝之耳故曰春秋之義以貴治
賤以賢治不肖不以亂治亂也召陵之師不足以折
水濱之對文王之道不足以救於泓之敗而楚圍之
討不能不反慶封之辭自漢以來任人國家如向猛
之制于恭顯訓注之因于仇王二李之逓為出入五
[001-27b]


王之自相魚肉欲以去小八而失于持勝者多矣君
子所以重有取于安隗也雖然二子亦自守焉而已
耳葢無益于天下之變也豈非其節有餘而權不足
囘斡大運撥亂反正之才有所短耶抑光武奪三公
之權崇階美號徒擁虚器政權一無所關二子亦無
能為力矣吾獨惜夫撫天下之權而行不足以自守
才不足以經世而反以激天下之變此吾所以歎息
于二公也
  孟子敘道統而不及周公顔子
古之聖賢有遺言而無遺意得聖賢之意則可以知
[001-28a]
聖賢之言知聖賢之言則可以明道統之説夫其有
詳有畧也而非有去取也有先有後也而非有抵牾
也論其人焉論其世焉合其異焉㑹其同焉此所謂
意也苟狥其辭執其一以求其紛紜異同之論則聖
賢之言將有所不達故以言觀言則有遺言以意觀
言則無遺意雖然亦謂之無遺言可也愚于是知周
公顔子無異道而孔子孟子無異説矣今夫斯道之
流行其用在天下其傳在聖賢由堯舜以至于孟軻
中更數千載可指而數者如斯而已矣闕文/疑有則已若
比肩矣其不與者聖賢不得而與也其與焉者聖賢
[001-28b]
不得而廢也堯不得以與丹朱而瞽瞍不得奪諸舜
者葢謂此也聖賢之論至孔子而定繼孔子者孟子
也孔孟親有之而親見之者也後之學者當據之以
為定而豈可因之以為疑哉當文王之時周公以元
聖而受緝熙之傳制禮作樂有身致太平之功達而
在上使聖人之道大行于天下者周公其人也是以
東周之夢為之惓惓而易詩書春秋禮樂之删述葢
自以為得繼于周公而忻慕之者亦至矣夫何孟子
獨得而不與之當孔子之時顔子以大賢之才而承
博約之訓墮體黜聰示不違如愚之教窮而在下使
[001-29a]
聖賢之道大明于天下者顔子其人也是以孔子喪
予之嘆痛惜尤深而殆庶之稱葢真以其得聞乎斯
道而許與之者亦深矣夫何孟子獨得而輕廢之嗚
呼此孟子所以爲與之者也太公望散宜生可以爲
見知則周公不居其下矣孟子以此自任則顔子不
在其後矣純佑作德而修和之所由賴敬怠義欲而
戒書之所由作吕散謂之見知非過也然而虎踞鷹
揚視夫欣欣休休之氣象何如也其不敘周公者夫
亦以文王言之則周公之所師卽敬止之家學其視
文王若一人焉父子一道舉乎此可以該乎彼矣易
[001-29b]


作于羲文周孔而班固曰易更三聖至于談之與遷
同稱太史彪之與固同號班書葢昔人之恒辭也苟
執其辭焉則武王何以不舉乎他日稱三王而繼之
以思兼孟子之意可知也性善時中之論義利王伯
之辨孟子之自任以道非僣也然而泰山巖巖視夫
和風慶雲之氣象何如也其不敘顔子者夫亦以在
我者言之則孟子之私淑葢自附于及門其視顔子
猶儕軰焉彼此一道方自論則不暇于及人矣周有
亂臣十人而君奭曰惟兹四人至于序大孝則稱曽
子論好學則獨予顔淵葢昔人之專辭也苟執其辭
[001-30a]
焉則曽子子思又何以不舉乎他日論禹稷而歸之
于同道孟子之意可知也雖然周公無敵矣論顔子
者往往有異説焉則以其年之不永遺言之不見造
詣之未極也殊不知䕫益稷臯初無文字而禹湯文
武分量亦有不同者先儒謂顔子發聖人之藴而優
于湯武此定論也事有當于吾心則自吾可以起千
古之議論而况古人之已發者哉世之人惟不敢以
顔子自處故不敢以聖人處顏子云耳厥後宋儒周
子黙契道統得不傳之正而世猶以中庸序明道墓
表不及為疑意亦類此大抵古人之言多濶畧而後
[001-30b]
世之辭多謹嚴以此之心求彼之説其相戾者固多
而論説之紛紜亦無怪也嗚呼道統之傳自孟子之
後得宋儒而愈白自宋儒之沒而愈晦矣章縫之士
耳剽目采孰不曰周孔孰不曰顔孟言之日似行之
日逺斯道之眞亡滅壞爛幾于不振此則有志者之
所深恥也主張斯文者所以為深憂也
  乞醯十歳作
天下之理自然而已無容于矯何者理無矯也無容
于有待矣有所謂乞者斯矯矣有待矣夫我所無而
求人謂之乞求人而望其與謂之乞理者天下之人
[001-31a]
所有天下之人所不相及者也當取當與各全其天
而何乞之云彼醯可乞也直可乞乎直者天地生人
之至理也奈之何以微生之直亂天地生人之直乎
彼天地生人之直何如也在父則慈在子則孝在臣
則忠在弟則敬在交友則信葢天下之直而非吾之
直吾之直而非人之直也是者是之非者非之有者
有之無者無之如斯而已何有于我苟有我焉則物
本非而是之是我是而非物是也物本無而有之是
我有而非物有也既有我于其間而必因物以成乎
我使必得是物而後我之理始得焉嗚呼理之云乎
[001-31b]


若是其勞矣乎彼勞也非直也髙之意則以為苟可
以得直雖勞無辭也方其人之乞醯髙果有也可以
為惠不幸而無髙之心已恨不能以及人于是而乞
諸其鄰不與之以無而與之以有使彼受者曰髙可
謂天下之直矣無且如此况于有耶小且如此况于
大耶是一事之微可以納交也可以為惠也可以使
人稱我也髙為是矯險之事而不知天下無矯險之
直因是事而為是直亦愚矣彼意夫直之猶醯也醯
尚可以乞人為已有直亦可以假物為已名也獨不
因其自然而思之彼醯固有也非我之醯也鄰之醯
[001-32a]
也彼乞我而非乞鄰也我與人而非鄰與人也我以
其我鄰以其鄰惡用是假借哉猶幸魯人所求者醯
也假使求于髙曰汝與我千駟萬鍾髙何以待之又
有求于髙者曰汝與吾以天下又何以待之髙將曰
有耶無耶亦將乞諸其鄰耶吁至是而髙之直窮矣
故天下之理求之于我恒不窮求之于物恒有盡順
之以天恆有餘矯之以人恆不足葢理在我而不在
物理有天而無人也是以奪人之物則為盗取人之
有則為襲假無而有則為偽盗乎襲乎偽乎高之謂
也從髙之道則天下之為善者亦艱矣夫與人必待
[001-32b]


于物則一介不與伊其吝矣推之至于待富而孝則
簞食瓢飲顏其餒矣待功而後為忠則身死功墜孔
明其窮矣夫其必物也必富也必功也則伊必至于
取人之有顏必至于奪人之財孔明必生而不死而
後可也信如是是使天下父不得而慈子不得而孝
臣不得而忠弟不得而敬交友不得而信事事乞于
于人物物乞于人有如醯者乃克有濟則何時得盡
吾人道哉是其人道輕而醯重也未乞醯之時本無
直也旣乞醯之後而始有直也鄰無醯則我無直矣
則直之于醯有得矣由是以為奇為髙則竊父之逃
[001-33a]
不如證攘之直厯山之耕不如割股之孝首陽之餓
不如於陵之廉而天地生人之直果不如微生之直
矣誰謂直者如此哉彼之求直在于此而吾謂之不
直亦在于此不知彼之為是勞者欲直耶欲不直耶
雖然髙猶幸也世方謂髙為直而奔慕之夫子獨曰
孰謂微生髙直使矯飾止于髙而天下必直天下必
不為矯飾亦無有曰其如此者是髙之流禍也嗚呼
髙于是不與楊墨同為害矣此謂髙幸而遇夫子
  聖人之心無窮嘉靖庚戍會試
聖人之所以治天下者心也而天下之不能盡歸于
[001-33b]
聖人之治者勢也聖人之治天下不能不因于天下
之勢勢之所不能則吾治病矣而聖人之心于是乎
窮夫以聖人之心運天下之治而吾心果為勢之所
窮囂囂然自得曰吾治如是足矣聖人果如是耶葢
有時而窮者勢也不可得而窮者心也勢不能勝乎
心而心不窮于勢謂聖人之世無不得所之民者非
聖人之心也以有窮之心量聖人者也謂聖人之世
有不得所之民者此聖人之心也聖人之心所以無
窮者也書曰惟天生民有欲無主乃亂惟天生聰明
時乂又曰亶聰明作元后元后作民父母又曰天子
[001-34a]
作民父母為天下王葢聖人以其身為億兆生民之
主自謂天之所以命我而天下之人皆寄命于我其
無所辭于天下如此則其以天下為心誠有不得已
者矣而憂天下之心如之何而能釋也雖然天下之
不治吾憂之天下已治矣而聖人之憂終不能一日
而釋則非有所深憂過計而亦天下之勢有不得不
然者聖人果不能必其無一民一物之不得其所也
則天下已治矣聖人之心何嘗一日自以為天下之
治惟其未嘗見天下之治而其憂愈無窮者此聖人
之心也且其始天下之民不得其所者多矣聖人為
[001-34b]


之焦思于廊廟之上殫其心慮竭其耳目修其法制
陳其軌則導其善利而除其菑害其所以仁之者固
已勤矣亦期于使天下無一物不得其所而已矣然
四海之廣兆民之衆風氣之異嗜好之不同剛柔善
惡之殊性其勢有不能盡一者聖人亦且奈之何哉
為人父母者為其赤子慮其飢餓而乳哺之或不能
盡得其所欲况周天下之人而欲人人而衣之食之
而教之求其無一人之不食不衣而不至于敗度而
斁倫者聖人果可以自必耶故不可必者天下之勢
也不容已者聖人之心也以其所不容已而思其不
[001-35a]
可必則聖人之心何時而窮也堯舜禹湯文武之際
何其盛也協和萬邦矣而驩兠共工之屬猶在明良
之列也率舞百獸矣而有苗宗膾胥敖之屬則猶盭
干羽之化也敷于四海矣而下車而泣之囚猶迷象
刑之治也十一征無敵矣而舎我穡事之徒猶勤畏
帝之誥也順帝之則矣猶迄崇墉之師也垂拱而天
下治矣而大誥康誥酒誥之訓保釐之命淮夷三監
之征再世未巳也是以聖人相與咨嗟于一堂之上
一則曰疇咨二則曰疇咨曰思日孜孜曰予畏上帝
曰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曰不敢康夙夜基命
[001-35b]


宥密可以見聖人之心矣葢政也者聖人所以致天
下之治者也心也者聖人所以運天下之政者也静
處于大庭之中而周流于寰海之外端拱于深宮之
中而昭徹于宇宙之表培養于瞬息之頃而繼續于
千萬世之逺丘甸井牧里居以安其生矣而勞民勸
相之未巳也瞽宗廪米詩書絃誦以時其教矣而格
懲庸威之未巳也六典八法八則九貢九賦九式與
夫祭祀喪紀師田行役下至登魚取龜擉鱉繪畫刮
摩之屬以盡其制矣而維清緝熈之未巳也其無所
不及無所不達者政也不能無所不及無所不達者
[001-36a]
勢也憂其勢盡其政者心也苟心自以為無不及則
有所不及矣以為無不達則有所不達矣心有一息
之間政必有所不盡而天下之治荒矣或者曰聖人
之治天下必無一人之不得其所而其所以如此者
特其不自滿足之心耳嗟乎此不惟不知天下之勢
而亦不達聖人之心者也使天下果無一人之不得
其所聖人亦何為是無窮之憂也哉天地之大也猶
有所憾而聖人亦有所不能聖人惟深知其如此故
一日二幾萬幾惟幾惟康與天同其不息也大抵聖
人之心與天同運天之道氣以噓之萬物以生窮于
[001-36b]
午矣而未嘗已也而隂已生矣氣以吸之萬物以成
窮于子矣而未嘗已也而陽已生矣故天道運而不
窮以生萬物聖心運而不息以生萬民然天亦烏能
使萬物之皆得其所哉殰者殈者夭閼者枯槁者大
造之内何所不有此亦勢也惟夫不以其勢之所窮
而使吾心之有窮此所以為聖人之心也
  王天下有三重嘉靖癸丑會試
天下之法非聖人不能制也聖人所以能制天下之
法者謂其能盡夫法之理也法之制出于聖人之心
而法之理在天下葢其理如是而吾之為法者不得
[001-37a]
不如是而後知夫法者道之所不能已也聖人以道
重天下故不得不重夫法也道在則法治道不在則
法亡有法則道行無法則道廢故聖人之于天下非
能强率之以就吾法而所謂法者又未嘗以吾之意
為之有見夫天下之理有固然者從而條理區畫于
其間而盡其精微之至者也則夫聖人之法豈曰區
區于後世繁文靡飾過制曲防苟簡闊畧而不由夫
道者乎故王者之法即道也後之人徒見夫繁文靡
飾過制曲防苟簡踈畧之為法也因以疑王者亦何
重于此而不知王者之法非後世之所謂法也惟天
[001-37b]


生民有欲無主乃亂天生聰明時乂天祐下民作之
君作之師惟曰其助上帝寵之四方葢王者之責其
重如此其所以上承天命之重下思四海生民之衆
求其所以順天之理遂民之生有一日不能自寜者
矣夫天之生是人也其相與羣然而生也生之所存
者性也性之所禀者命也發乎其心著乎其動作而
施于相與羣然之際而道之大用無所不著惟夫由
之而不能自知知之而不能盡于是乎血氣心知勝
而道幾乎晦聖人受天下之重思以生之治之教之
而法之設于是乎不容已故法者凡所以觀天下之
[001-38a]
所為而制之而已矣觀天下之所為而制之者出乎
道而已矣是故道形于事不可以無禮于是乎禮重
道形于禮不可以無度于是乎度重道形于禮度無
書文字性靈不通于是乎文重是三者天地之所生
也生人之所立也萬物之所紀也一不重則道斁二
不重則道悖三不重則道弊葢自上古之時其民吁
吁怡怡莫不愛其所以生我者尊其所以長我者樂
其所以與我者是其禮然也有老者則處其安焉有
尊者則處其多焉是其度然也人之所存發于其聲
聲之所出而音韻自成是又其文然也此皆夫人所
[001-38b]


能也然非王者不能知天下之自然者而為之法王
者有法以行其道俾天下自行其禮自遵其度自識
其文而後知王者之制所以通萬世而無弊者皆其
道之所不能自已者也使王者恃其崇髙之勢徒以
其勢力法制謂天下可以就我之範圍而率已之意
以為之則亦何取于王者之法是故朝覲以明君臣
之義聘問以使諸侯相敬喪祭以明臣子之恩鄉飲
酒以明長㓜之序婚姻以明男女之别天下不可一
日無禮也雕鏤文章黼黻裘帶鼎爼豕腊宗廟居節
衣服宮室天下不可一日無度也明其約契正其㑹
[001-39a]
要定其時日通其言語達其情志天下不可一日無
文也故卑而不可不因者民也賤而不可不任者物
也匿而不可不為者事也麤而不可不陳者法也聖
人通于天下之情而知其理達于萬物之變而知其
時精之至也故度長短者不失毫厘量多少者不失
圭撮權輕重者不失累黍吾心之禮與天下之禮一
也而禮出焉故自子事父母朝諸侯于明堂至于冠
婚喪祭燕射士相見之禮可得而議也所以周旋裼
襲升降俯仰者聖人能議之而不能為之也吾心之
度與天下之度一也而度出焉故自天子七廟諸侯
[001-39b]


五大夫三士二至于龍衮黼黻玄衣纁裳冕朱緑藻
十有二旒之度可得而制也所以多寡輕重隆殺大
小者聖人能制之而不能爲之也吾心之文與天下
之文一也而文出焉故自天府之所藏象魏之所懸
與夫達之四方同書文字可得而考也所以横斜曲
直平正倒仄開發呼歛清濁髙下者聖人能考之而
不能爲之也故曰聖法道道法天君子之道所以考
三王而不謬建天地而不悖質鬼神而無疑俟後聖
而不惑者此也不然以相接則不得其體亦緹縵之
禮而已何重于王者之禮以相臨則不得其分亦凌
[001-40a]
悖之度而已何重于王者之度以相諭則不得其志
亦寄象鞮譯之音而已何重于王者之文故曰王者
制事立法一禀于律繼天順地序氣成物統八卦調
八風理八政正八節諧八音舞八佾監八方被八荒
以終天地之功所謂律者即天下之理也其理本然
如以規應圎以矩應方而莫之易也是王者之律也
故曰大禮必易大樂必簡以天産作隂德以中禮防
之以地産作陽德以和樂防之以禮樂合天地之化
百物之産以事鬼神以諧萬民以致百物豈非作者
之聖歟或曰王者之制如此宜萬世不可易而何孔
[001-40b]


子論禮則曰夏禮吾能言之𣏌不足徴也殷禮吾能
言之宋不足徴也吾學周禮記禮者則謂有虞氏之
旂夏后氏之綏殷之太白周之太赤母追夏后氏之
冠如周弁殷冔夏收其不同如此若夫書文自河流
天苞洛出地符之後世傳又有龍書鳥書龜書魚書
蟲穗之書自蒼頡至于史籕又不知凡幾變也豈以
聖人之制猶有所未盡耶葢天下之變無窮而王者
有隨時制作之義孔子葢曰所損益可知矣理之在
天下可變耶後世不達其意妄取先王之法而盡廢
之自朝廷以至于閭閻皆為一切之政無非衰世苟
[001-41a]
且之習民之所以養生送死者無一能盡其道世之
君子又從而附㑹之曰五帝不相襲禮三王不相沿
樂嗟夫所謂禮樂果何在也吾獨怪夫文武周公之
法至秦而遂絶而李斯程邈謬妄之制至于今更數
千載而不能易也
  明君恭已而成功嘉靖乙丑會試
天下之任至不易也明主獨能致天下之治者亦惟
得人以任之而已矣以天下之大而責于人主之一
身是故不可以一息而自暇自逸者而明主獨能恭
已以致之是豈有他道哉誠以天下之任之不易而
[001-41b]
吾以一人之身而為之其明必有所不周其勢必有
所不給將必舉天下之事皆萃于吾身是以吾身與
天下日戰于擾擾之中而聰明智慮與之俱困是知
天下而欲以一人為之固無是理也故明主致天下
之治非得人不可也葢以天下之事與天下之賢者
共之是所以獨操其要以御其機而非苟樂于優游
無為也以天下之賢者任天下之事使各竭其力以
周其務而明主端委以責成焉此固天下之勢也今
夫有器于此一人之力足以舉之矣以其器輕也其
有重于此者其舉之必數人焉又有重于此者其舉
[001-42a]
之必數百人焉其器愈重其舉之者愈衆夫以衆人
任之故雖千鈞之重可不勞而移也大器非一人任
也使一人者自恃其力而欲以專百人之任其亦必
無是理也天下大器也非一人之為也世之人主亦
有恃一已之智力而欲以攬天下之權而天下之事
日以紛然葢自以其術足以持之盡天下之人無有
出于我者舉其人皆不可以任吾之事必吾之身一
一自為之葢前世人主有其術出于此者未有不至
于亂也故明主者豈樂于暇逸者哉夫亦深見夫治
天下之道未有以易于此者也人之耳能聽而目能
[001-42b]


視其視聽不出帷墻之外有蔽之矣任天下之耳則
聰無所不聞任天下之目則明無所不見以天下之
耳為耳以天下之目為目故四海之外莫不照徹焉
夫一人之身其分固有限矣夫以天下付之人主盡
一世之人而制命焉其聰明神智必有以兼乎天下
之人者固宜其一身而為之可也所謂聰明神智者
亦以能用乎天下而已矣所以用乎天下者非苟自
暇逸之謂也葢其聰明神智所以運乎天下者也運
吾聰明神智于天下是以朝廷公卿百司庶府其命
之必得其任其任之必得其人得其人以為之不必
[001-43a]
吾之侵其官而天下之官皆人主之為也謂其自暇
逸不可也當堯之時天下之故多矣洪水方割矣民
未粒食而阻飢矣五品不遜矣五刑未明矣草木鳥
獸未若矣禮樂未興矣共工驩兜之徒猶在朝也而
堯首命羲和欽若昊天而已堯豈為是迂緩不切之
謀哉誠以人主之所當為者獨有事天之責使天道
少有不順而愆忒或見于上吾心所以悚惕者當無
敢少寧者矣是以舜遵行其道而在璇璣玉衡以齊
七政以窺察天道而觀其意之順與否也若乃其時
天下誠有未得其安者而堯咨之不過一二言而已
[001-43b]


至于得舜而其事已矣舜從而任之九官十二牧而
天下之務無不翕然悉舉故孔子稱之曰大哉堯之
為君又曰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恭已正南面而已
矣嗚呼此堯舜所以恭已而成功者也夫以堯舜之
聖如此其至堯舜之治天下如此其無為而當時急
于得人而任之葢其所以無為者也吾以見聖人之
心有不自暇逸者矣非宴然恭已而已也堯之所以
經天下之慮在于得舜舜之所以經天下之慮在于
任九官十二牧吾于是知古之聖人無為之道也公
卿大夫賛襄于上百官有司奔走于下人主垂衣搢
[001-44a]
笏不動聲色端居于九重之上公卿大臣日宣其謨
也百官有司日靖其務也六卿日率其屬以倡九牧
也其微至于鄉遂都鄙之吏其遠至于荒徼之外人
主罔不致其人以為之治焉要之明主之所謂恭已
者其事一無所為而其神運而以天隨者亦無時而
無所不為如天之運其神無不在也神故不息不息
故無為故公卿大臣宣矣明主之神在公卿大臣也
百官有司靖矣明主之神在百官有司也六卿倡九
牧矣明主之神在六卿九牧也神者無為而無不為
也人主之神一不至天下之務息矣故神無一日不
[001-44b]


運于天下故天下之賢才任而天下之庶務成淵蜎
蠖伏之中深宮宥密之地俯仰之間而撫四海之外
豈其疲智慮于一人之耳目哉故人主恭已無為所
以養其神也人主任天下之賢所以成其功也不能
恭已不能任天下之賢不能養其神不能成其功故
天子之車大路越席所以養其體也側載臭&KR0581所以
養其鼻也前有錯衡所以養其目也和鸞之聲步中
采齊行中肆夏所以養其耳也龍旂九旒所以養其
性也寢兕持虎鮫韅彌龍所以養其威也凡以天下
之大以養之不欲累之以天下之故所以尊之也其
[001-45a]
養之尊之所以得以神運天下也故曰大樂必易大
禮必簡易故不怨簡故不爭四海之内莫不係統故
能帝也雖然人主亦何以得賢才以任之其成功如
此之逸哉其養之必有其道其求之必有其方其任
之必有其宜養之不以其道則才不成求之不以其
方則才不至任之不以其宜則無以使之効其用嗚
呼欲得天下之賢而任之而又其難如此然後知明
主之所以成功者非苟然也
震川先生别集卷之一
[001-4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