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e0083 文毅集-明-解縉 (master)


[007-1a]
欽定四庫全書
 文毅集巻七
             明 解縉 撰
  序
   廖自勤文集序
充充乎文哉詩書六藝之文禮樂法度之文與凡立言
埀訓之文堪以載道者皆可謂之經天緯地之文也所
以維持人心扶植世教事事物物各有條理非茍為是
[007-1b]
無用之具而已故皆自聖人發之後世學焉譬諸由道
以入國所由入者正大深逺而不可測則其出也無窮
昔者仲尼於詩書六藝禮樂法度立言垂訓皆由下學
上達以入於文王周公之道以至乎堯舜集其大成吐
辭為經尚懼夫天下後世學者不知所從入也删詩書
定禮樂贊周易修春秋以為學文者所歸往舎是而他
求者非惟不足經天緯地而且有害焉莊周之學入於
遯世其出也荒唐而已申韓之學入於刑名其出也慘
[007-2a]
刻而已蘇張之學入於利害其出也縱横而已其為天
下之害可勝言哉莊周簧鼓老氏之説因以起虛無之
教而賈誼亦學申韓之文觀其鵩賦已深有釋氏之微
意豈非人心世教之害至於今尤烈歟若夫學聖人之
文者沛然而莫能禦粹然而入於正鄒孟氏而已耳其
他所入者可量則其出也有限駁而無以議為也譬諸
商人身歴逺方珍怪之所象犀珠貝之物知之不密得
之不多其出有限而應無窮則又假雜贋以欺人耳目
[007-2b]
非其文之善為雜也由其學之淺少無以應人之求也
近世為文者尤甚患此反從事史漢戰國百家方外之
書剽竊竒漏縱横腐敗神鬼荒忽極其鐫巧形容以為
此古文也論及性理則以時文鄙之援及詩書則以經
生目之是將為天地人心世教之害有不勝言者此予
之所甚憂也吾友廖君自勤迺祖及其尊君其叔父其
季昆與予連世為道誼之交講性理之學予與自勤少
之所習耳之所聞惟六經聖人之訓雖傳註訓詁長而
[007-3a]
後能誦之也是以出諸其口而筆之於書為文辭所謂
荒唐慘刻縱横駁雜之説不惟有所擇而取亦無所聞
而不能焉予厥後稍喜觀歐曽之文得其優游峻潔其
原固出於六經於予心溉乎其有合也自勤之家法尤
嚴目不覩非聖之書其先祖常舉為訓是以自勤之文
得於鄒孟氏為多養氣以直故充塞兩間而奔放渾灝
知言有要故明辨切實而引喻曲當不矜談天雕龍之
巧絶無怪竒隱僻之説即其事之體而措之用語其理
[007-3b]
之常而盡其變未甞或昧於仁義道徳外經史而别為
之辭也間甞得其近稿觀之多所改定蓋微近於荒唐
輒改之微近於慘刻縱横駁雜輒改之所謂沛乎其不
可禦粹然而出於正者其幾矣且其於文不憚改如此
其學之所至心之所得有不可測者為何如哉若文之
淳龐駁雜過其目如辨黑白昭乎其不可惑也與之言
理益辨而詞益謙學益進而心益下聽之而不厭誦之
而不能已於予心益溉乎其有合而所憂者不必憂也
[007-4a]
其將息邪説正人心樹世教以進乎經天緯地之文也
予何足以知之
   周僉憲彦竒文集序
永樂庚寅春予自交廣入朝道經虎頭城下雲南僉憲
周君彦竒奉表行在驛舟夜呼相見歡甚出其文一編
示予詰朝别去自贑至吉五百餘里晝夜觀之幾忘寢
食鄉山在望不暇應接忽焉泊舟文江至家而尚在手
賔客皆傳觀之共歎君之仕日顯而文與之俱進也蓋
[007-4b]
君生名家自少穎敏為學官宣城宣城名郡君不以為
人師自侈也來試禁中問五經百史時務如古所謂宏
詞科一揮萬言百解更端辭義俱偉廷中莫不嘆服尋
除國博不拜擢刑科給事中日與左右司豪辨昌言力
爭百辟皆靡遂超擢今官當方面之寄而奠夷夏之交
勲舊宿將相與共事較之他方面實為難能人有日不
暇給者而君乃從容於文章若是其富也非不恃其敏
而益勤學能如是乎及今又得其全而觀之葢其所經
[007-5a]
歴山川之雄偉又有以豁其氣識暢其志趣而煦以發
之也慨予平生所履與君有小異者甞登華嶽窮河源
而觀於周秦漢唐宋之所經營亦頗有以豁其氣焉然
不若君之所歴者逺且大也君之示予蓋甚幸焉雖然
昔孔子惟南至楚西至河予與君之所歴者皆聖人之
所未甞覩也而聖人之文存者可見議論有易大傳叙
事有春秋其答問言行有論語是豈有待於外哉周君
以為然乎
[007-5b]
   顧太常謹中詩集序
臣縉少侍髙皇帝蚤暮載筆墨楮以侍聖情尤喜為詩
歌睿思英發神文勃興雷轟電逐頃刻間御製沛然數
千百言一息無滯臣縉輒草書連幅筆不及成㸃畫即
速上進稍定句韻間或不易一字上惟喜誦古人鏗鍧
炳烺之作凡遇咿喑鄙陋以為衰世之製不足觀故天
下之士為詩鮮有能得上意者有詩僧宗泐甞進所精
思而刻苦以為最得意之作百餘篇髙皇一覽不竟日
[007-6a]
盡和其韻雄深濶偉下視泐韻大明之於爝火也蓋如
泐者之不足以當聖意聖凡度量相越固如是耶近奉
侍内廷獲覩先皇所御書籍見其題曰顧録詩集二編
蓋先皇所甞置諸左右深有得於聖情者臣縉亟取而
讀之見其有髙一世之懐而謂人莫己知洞萬古之志
而謂聖賢可及謂麒麟鳳凰可馴狎而九天可安行帝
所可趨而進也謂億千百年為須臾而日月可撫弄星
辰可擠擲也謂風雲可嘘吸雷電可奔走造化鬼神可
[007-6b]
叱咤而使令也其所以自持者蓋將與金石常存而為
三不朽之一也此所以上合髙皇帝喜其詩不置而天
下之知者以為雲行水流與物無競而不知者以為狂
為愚也此皆不足以知之惟髙皇帝知之臣縉知之於
今而後世復有知之而將嘆其不可及矣謹中松江人
初以太學生典太常簿髙皇帝郊祀有執事之榮後以
才名數為人所排毁髙皇帝憐而保全之今上嗣位擢
為蜀王府教授重以啓沃親藩之任予素相知而未相
[007-7a]
識也時年五十餘矣一見如平生歡傾情洽且以其詩
集示予因序其意如右云
   西遊集後序
余友康君以寧吉之永新人也洪武甲子舉進士為太
平府推官謫居横浦二十餘年毎嵗集其迎送序述悲
喜離合與夫玩物適情之作以較其今昔學問所進與
友朋往來嵗時事物之代謝取以備閒居之覽而非有
所刻削求工以夸多而鬭靡狥外而為人也前序為范
[007-7b]
君仲綸作稱廬陵文章自歐陽後世有傳續其論當矣
特未知吾廬陵詩學之源流也葢自周末有避秦者九
人隠於玉笥多為四言詩刻之石間郡人往往效之而
廬陵四言詩始盛漢封安成王長沙王而淮南王賔客
多往來荒祠古冢鑱文猶存至晉許遜郭璞殷仲文輩
皆遊廬陵而五七言復盛唐初杜審言為吉州司户始
大興詩學而廬陵之律詩尤盛此吉州詩人堂之作由
是肇也南唐劉洞夏寶松擅名家宋盛時彭應求稱南
[007-8a]
國詩人江西詩派葛敏修擅其雄諸體偹矣至元初而
范徳機受學於楊學睡而學睡之子又從師徳機即邵
菴虞公所謂得范公之骨者而廬陵之歌行太盛不可
悉數矣康君年未老所作當益富他日歸鄉相與拜詩
人堂而重論焉屈伸榮辱進退萬變而性情之樂易如
一日雷電風雨晦㝠萬狀而日月之光華常新也康君
其有以恵教我乎
   王孟揚太史虚舟集序
[007-8b]
永樂初勅修金匱石室之書繼是復有大典之命内外
儒臣及四方韋布士集闕下者數千人求其博洽幽明
洞貫古今學博而思深如吾太史三山王君孟揚者不
一二見孟揚之為人也眼空四海壁立千仭視餘子瑣
瑣者不啻卧之地下以是名雖日彰謗亦隨之余每擬
薦以自代不果且孟揚視功名泊如每有抗浮雲之志
期在息機與物無競故其集以虚舟名亦可見其志焉
余第其人品當在蘇長公之列文之竒偉灝瀚亦相類
[007-9a]
至於詩則追逐漢唐眉山見之未必不擊節嘆賞思避
竈而煬此余之論孟揚者如是他人未必知也孟揚在
翰林越三年不欲示其長於人然一遇知己與論古今
成敗人物賢否政事得失治道升降則目如曙光辨如
懸河真若超千古而立於獨者孟揚固不欲專以文名
也越石父有言士絀於不知已而伸於知己余其有負
於孟揚哉予其有負於孟揚哉握手都門出其集徴余
言遂敬書以復之
[007-9b]
   黄仲聚同聲集序
盛唐詩人江右不多見其下如鄭谷盧綸輩不足上擬
髙岑何作者之寂寥也至元之盛而范揭二君子卓然
起於千載之後雄視一世作者繼起至今復大盛豈非
嗇於前而豐於後理固然歟予遍讀近代與當時作者
之詩於鄉里冀其復可雄視一世者得兩人焉鳳儀李
君仲聚黄君也予甞欲與二君作詩集序因循不果者
二十年今南歸偶得與黄君相見扁舟遡文江一日盡
[007-10a]
得其所謂同聲集讀之終日而不厭如逺行客過故鄉
山水之華室居之麗耆舊之逢迎應接不暇何其快也
何其快也予之所欲追蹤古人者君輒能髙步優入予
之所欲出新意稍自凌厲者君輒能脱穎而出吁何其
先得予心之所同然歟此猶未足以知君深造之妙也
君壯遊湖海學窮髙厚而遁跡山林不涉塵累超然逺
覽殆陶彭澤初年之所未能及也又豈若盛唐諸君子
工於為藝而後至於斯歟他日予亦將乞身於朝歸而
[007-10b]
與君謳歌擊壤取三百篇而和之使范揭二君子亦有
光焉是又區區之志也鳳儀詩嚮讀而韙之他日倘示
全集予亦樂為之序焉
   吉文水西十老宴集詩序
蕭侍御楊忠襄文節之里至本朝之初有十老者道存
先生為之倡和而隨之者蕭之良曰與善樂善楊氏則
思忠思文道濟廷璋彦璋彦敬劉氏子通合而命之曰
庄溪十老相與月為一㑹㑹必飲飲必賦詩循環然亦
[007-11a]
時有嘉客若歐陽師尹孫廷望廷璧家季父元禄雞魚
蔬笋取具隨時而文字之歡樂近所未有也且孰無老
者田農草坐未足與此樂也孰無宴者膻圍妓狎未足
與此樂也孰無詩者孤嚶寂詠未足與此樂也陶淵明
而得十人者其必不為虎溪之遊也矣若此十人者偶
聚一堂偶為一㑹猶足為後來者之美談而況皆賢皆
文皆夀連㑹而連嵗也哉蘭亭數篇猶或以傳而況此
盈帙者乎予平生亦甞叙論天下而是編也僅於吾吉
[007-11b]
見之且十老今皆有後賢能文令子仲素輩求予序則
十老者又前顯後賢也難矣哉仲素諸賢勉之老而繼
焉予時謝事又將繼予季父為嘉客也
   柏臺思親詩序
江西道學之士自陸夫子務以力行為先故今之學者
皆恥為文藻浮華其於世教非小補也夫其學為衆人
所慕而興起尚如此而況於其子孫乎家君以洪武辛
亥主考江西鄉試得臨川陸先生昂夫薦之而知其為
[007-12a]
文安世家也歴官華陽衛輝歸老而令子以賢人君子
舉守沂州既沒而廣平以太學生為監察御史於衛輝
公為嫡孫沂州公為冢子三世繼承仕而益顯是衛輝
公以過八望九之年致引夀考所以教育廣平如其父
母之存也衛輝公見廣平之成立亦若沂州之存也是
其處也不能無思也今廣平之出而仕也祖孫之情相
望千里又安能無所思乎此柏臺思親之詩諸君子所
以為廣平作也廣平之思親也出亦思處亦思其思殆
[007-12b]
非尋常之可比思昔沂州之情豈料其先父而隕伉儷
俱逝遺孤孑然以累其父而父乃能俾其子以仕顯此
豈非人情之所至願而孝子之所不忍聞固將銜哀罔
極而抱恨於九原者哉衛輝公之情固不料其子之先
亡也又豈料其享有多夀而及見廣平之成立至於今
日如是之盛耶是沂州有餘未盡之孝在廣平之所思
也衛輝公有餘未盡之慶在廣平之所思也廣平之思
豈尋常之比焉然則固非徒思之為尚也思如文安公
[007-13a]
之道學修明然後為能不墜其家聲也柏臺之思又宜
乎其思也文安公在當時政事卓然有聲而仕不至於
柏臺也有材而無時也衛輝公沂州既不媿其先而仕
不至於柏臺也遇於時而無命也歴世沖和萃於廣平
思所以稱柏臺之任必求無媿其家學也可
   風木圖詩集序
風木圖詩集前後皆有序為筠陽蕭君世英作世英父
為開國將臣以武徳將軍出鎮海南卒於官英䕶喪渡
[007-13b]
海歸葬筠陽當襲職赴官故崇文熊某之子所望為此
圖而翰林學士三吾劉公國子祭酒季安胡公為前後
序送之以詩者則瓊山學官趙君考古給事王君彦舉
翰林丁君顯與一時名士大夫也嗟夫木欲靜而風不
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此仁人孝子深悲疾痛之辭而凡
有是心者莫不為之撫巻流涕而不能自已也而諸君
子所以慰勉蕭君者何其至耶蓋以親在致其養親殁
致其思非徒思之為尚必思所以顯揚為孝之大也蕭
[007-14a]
君有文武才可以立功立事諸君子所以相期待者為
何如且二十年來諸君子皆已物故君亦歴涉四方馳
射伊吾之北搴旗瀚海之南矣今方有事征伐宜乗時
大奮出其素藴佐元戎入典樞機出擁旄節樹勲建徳
與古名將等然後相期江鄉之上賁恩泉壤衣錦山林
同歌風木之詩庻有以慰親於九泉而不負諸君子之
所以期待者予之言庻乎其可傳信於後歟
   李氏孝節堂詩序
[007-14b]
古藤李伯方氏有女性至孝元季伯方仕為貴賀兩州
幕官女常隨侍賀之僚朱仕敏有子名童伯方許以適
之將嫁而童死女為之服喪三年畢見世方大亂父母
年老遂不他適養父母終身撫諸弟成立年六十七迺
卒人皆以孝節稱之予來藤其弟瓊具言圖為之顯揚
又云其先世家於藤髙祖瑤曽祖震叟在宋元皆舉進
士祖文載有隱徳伯方元季以文學出身入國朝以賢
良徴辭老不仕卒於京瓊負遺骸歸李氏哀毁幾絶事
[007-15a]
母廖加謹刺繡織絍以供甘㫖未甞乏絶母氏之喪棺
槨衣衾之美封樹之固尤為逺邇欽羨嗟夫藤為縣嶺
海之間孝節之士能與中州抗衡嫓美已足為難而況
李氏女子二美兼備豈不尤難乎且未嫁而守節雖若
過中然以世變親老即其所處以諒其所用心則庻幾
能權而合道又女子之絶無而僅有者也余甞奉詔纂
修古今烈女傳有真定一女子與李氏事正相類蓋彼
念其夫家父母老無以養而此見世亂己之父母老將
[007-15b]
為扶持其設心操行同符合轍不計其利害而為之也
彼幸得朝廷旌之史官著之此不幸未及旌異而人傳
頌之有弟圖顯揚之予為史官將歸朝序述當世遺逸
必大書特書不至使李氏落寞也況其家世儒者瓊亦
年踰六十為鄉先生其後必有興者將來藤之人士節
孝相望而起未必不由李氏之風激勸之也其於世教
豈曰小補之哉
   王氏節孝堂詩序
[007-16a]
海寧王氏女嫁朱士賢早死王氏年纔二十六一子始
生舅姑憫其年少強使他適王氏以死節自誓未幾舅
姑沒鬻其奩中物以葬之其父母亦無子紡績織絍以
養無所缺乏母病籲天刲股和藥潛以進母病遂愈人
皆以為孝感王氏雖經紀兩家而不動其夫所為一物
以待其子之成立今其子明善既長尤盡孝道新其居
為華堂以奉母而鄉人遂以節孝名其堂焉翰林曹景
輝來請記曰俾有勸也余職太史焉能已於言哉王氏
[007-16b]
以一女子不為欲動情勝毅然自處難矣而又能使兩
家咸得其所是能以義報夫以正事其舅姑孝事其父
母而以身教其子有若明善之賢而克世其家也豈不
尤難乎哉庻幾可謂全徳其節孝又不待言而其才不
亦可羨哉世有好為膠固不通之論者恒曰婦徳無非
無儀有才非婦人也有善非婦人也不論常變而拘以
一律夫豈可哉蓋婦人處人倫之常閨門之内上有賢
夫下有才子而強務家政者雖不得謂賢可也若處人
[007-17a]
倫之變夫死子幼舅姑死父母無子孫如王氏者而其
才不足以經紀兩家則亦何足道哉若有其才而不用
則亦將何以全其節孝哉故若王氏者宜傳之以勸俾
人家之絶而復續危而後安者將多有賴焉則豈徒以
誦王氏之才其有功於世道為不少矣
   具慶堂序
予鄉於新淦舊邑為同郡由淦而上幾百里由吉而下
幾百里蕭峽之東山川清華漢武梅福郭季倫彭真
[007-17b]
逸袁景立杜曇蕭子雲之遺跡在焉又有太白覆箱芙
蓉赤松金柱雲臺瑞蓮紫虛之峯大秀郁水之洞白蓮
金井流杯碧玉之泉金英碧茸水晶月華芝草之祥黄
氏居其間踞其地之靈勝兹非其慶歟憲文憲武與予
厚善甞自蕭峽而東舍舟而上白沙翠竹溪橋嘉樹之
隂有堂巋然髙明爽塏山川之勝奄而有之顧瞻顔署
天官主事周君文瞻之篆曰具慶如玉樹交柯珊瑚碎
網宏大壯毅與堂稱焉夫饛饋而牢醴具甘㫖孝順而
[007-18a]
敬恭具和悦且兄弟具其怡子孫具其儀賔客具其宴
喜矣而其尊君蒼顔白髮讀書談道内而母慈閨範具其
婉娩娣姒妯娌雍雍如也此其曰具慶宜也視他人有
賢父母或子孫有不如意者外和而内乖外親而内疎
烏可同日而道哉且憲武讀書郡庠明倫講學推以事
親其又必有度越尋常者愛日之誠油然而生而一切
外欲澹如也是蓋以父母之存為慶之具而於世所謂
福慶若富貴權勢之類而日求其具焉者非憲武兄弟
[007-18b]
之所為具慶也何也父母具存外内怡悦此天理之具足
者也求具他福豈理也哉舜被袗衣鼔琴正南面而不
與惟以事其親為悦斯純天理則篤其慶也憲武兄弟
亦惟懽顔朝夕敬恭和悦以順乎親慶無不具者矣其
他福慶之具不具無容心焉而亦未甞不具也己彼夫
攀柏而傷讀書而戚歌廬而歎者聞斯堂也寧不戚然
而有感乎
   北齋詩序
[007-19a]
𤣥氏與赤氏為友周流南北赤氏之居南郊也詫之曰
天光赫曦萬物潔齊向景而夷明燭無蔽不慄斯以拘
寒每熙夷而傲睨振衣千仭濯足滄涯其人不為隩宻
疏通易知渴飲不厭清饑食不畏凝飲氷茹蘖無所僵
抑子之居殆不如是矣𤣥氏瞿然而笑戚然而悲曰吾
與子行日中子曰暍而清冷之求也求之於外不若居
於内吾雖與子身南交而心予所居也𤣥冥寂淨冰堅
雪凝不以日熱不以火盛不隨燄以奔馳守吾𤣥而自
[007-19b]
怡不覺暑之切肌而莊生所謂入水不濡入火不熱者
非其幾歟然吾未甞專其固而居之懐也吾可以南而
子不可以北也子且之吾北齋而觀焉於是赤氏奮目
舉頤赬吻庚眉勃然曰我且適之𤣥氏不之拒也乃未
至乎朔漠之境而已愁於燕易之方盱衡於凌層墮指
而慄脛曰予不能為此行也心服𤣥氏獨與道俱不慄
不熱猶不磷淄也予聞此乆矣前年西昌尚仁蕭先生
與觀夫羅氏孟昭之北齋予舉以詰焉先生喔然笑曰
[007-20a]
有是哉孟昭從予遊今其子又從予遊予甞謂道無不
在也其信然乎今北齋之景士君子能言者歌之咏之
無所不至矣不知他日孟昭與其子出是北齋而南也
東西行也能忘其日與蕭公遊而讀書談道如在北齋時
否乎如常以是為心不炎之附而寒之慄也則先生所
謂道無不在之言審矣今年先生沒孟昭出其詩凡若
干首叙以弁之
   墨氏終南書舍詩序
[007-20b]
終南山述於禹貢與惇物鳥䑕積石諸山延袤千數百
里禹道雍州往來經此故表識雍州之望而漢晉以來
文人之歌咏侈矣至唐極盛韓退之作終南百有二韻
形容可謂備矣少時每一誦之欲往造其間而不可得
後來京師與長安諸君子交遊聞其勝槩則又為之深
羨慕焉嵗戊寅冬西遷河源過終南山下時大雪十日
循山而至於積石窮愁羇旅之中遇瓌偉絶特之觀亦
稍償其宿願而訪問往時故人皆無在者於是亦付之
[007-21a]
慨嘆而已明年冬歸又迫於星期倍道兼行但見烟雲
縹緲欲往遊焉而不可得悵然者乆之墨君某終南山
人也早嵗讀書郡庠洪武甲子舉於鄉來仕柏臺與余
同官因語余昔甞讀書山中今書猶在而此心不能一
日忘此山也爰求善畫者繪於圖士大夫咸贈以詩子
其為我記之美哉墨君之不忘舊也自昔與吾語終南
之勝者若馬君金任君礪崔君敬謝君謙趙君節郭君
文等十數人二十年來或在或亡各天一方今相見者
[007-21b]
惟余暨墨君情誼與此山往來無少異也山未始有異
書之所藏未始有缺墨君與山為體則其鎮靜亦一終
南山也仕與學理同而事異焉墨君嘉言懿行甞接乎
目每警乎心此心無一日不在終南書舍也所謂出處
一致者豈非墨君之謂與他日懸車還第予亦得相從
擊壤一覩終南之勝詠歌太平之休必有期也且俾詩
之流傳人或有忘其舊者讀之未必不惕然而有感焉
   舒嘯軒序
[007-22a]
聲之動也未有不由所感也雷霆之砰訇風水之震蕩
聲之出於自然也鐘鼓之鏗鏘瓠匏之激越笙磬之擊
發聲之出於使然也假於器以出是聲也人之歌呼悲
號笑嘻哭咷噫嚶呻吟慨然而太息劃然而長嘯者假
於口吻喉舌鼻嚏噏呼轉運動定以出是聲也聲有萬
不齊感有萬不齊齊之以不齊而自然者出於器矣器
虛而感生焉虚實相形動靜相摩也孰為有形氣為之
感孰為無心理為之主彼有無虚實動靜皆賔來而予
[007-22b]
從此之謂齊之以不齊也淦人毛仲鼎兄弟即山林之
清逸無市朝之紛挐主於靜也而以舒嘯名其軒豈七
聲體備乃獨有適於嘯乎登髙而望逺感物而興懐雷
霆風水自然之聲日變其前而不能動其嘯之靜也舉
足而近涉覩物而匱煩感人而匱應浩然思安而劃然
之意塊然其中不實其虛也然則其主也固無時而非
恬淡沖漠之地其感也固無往而非清和㑹適之天也
得於嘯不泥於嘯非若成公之賦蓋拘拘也歌呼悲號
[007-23a]
笑嘻哭咷噫嚶呻吟喜未甞不嘯怒亦未甞不嘯也嘯
以舒其志意之所觸所傷亦必舒而後能嘯也何也山
鳴谷應風起水湧此何如其感也仲鼎知使然之聲不
異於自然之聲也天地萬物固一體也則一軒一嘯也
心齋坐忘無以異也不然則春蚓秋蛩嚶嗄灌莽之中
皆有聲也彼且何所感也此非知道者不足辨焉仲鼎
兄弟與吾友子寧練君善既已求其記他日以予言告
之則聲感動靜之妙必有相契於㣲者焉諸大夫喜為
[007-23b]
舒嘯軒詩因以此弁之
   隨所寓詩序
余鄉蘭溪曽氏有諱三聘者朱子門人也奉使金朝死
王事封忠節公弟三復三異亦皆有大名三異之後有
諱師道者仕元為桂林尹其猶子從之家焉今孟鼎其從
孫也署其居曰隨所寓而士大夫皆為之詩豈非有見
於隨時之義者乎程子曰君子之道為衆所隨與己隨
於人及臨事擇所隨者皆隨也人君之從善臣下之從
[007-24a]
命學者之從師臨事而從義者皆隨也而豈同流合汚
之謂哉至於所寓則凡有形者皆寓也豈獨以桂林為
寓哉孟鼎不忘故鄉常語予曰他日諸子稍長將遣歸
拜先墓復求故居是果能不徒以桂林為寓而又將以
隨時之義遺其子也孟鼎真達士哉詩曰
太虛堪輿理氣同寓人寓其間方以類聚下士拘拘窘
歩室廬達人大觀仁體寰區忠信篤敬蠻貊可居有如
反此莫處州閭隨寓而安載歌考槃考祥元吉視履其旋
[007-24b]
   卓清約詩序
卓君逸民自號清約得翰林學士承㫖宋公所為二篆
字遒勁偉麗古意森然觀者目動神悚當是時公之子
仲珩代書十數年已不多見矣況卓君節行㢘介時豈
多有哉卓君善篆喜為詩奉母隠居絶意聲利居山之
乆景趣漸涵時時見於翰墨之間竒峭深特自視米南
宫父子以下不倫也然未甞可少屈雖甚權勢一語不
合輒白眼相視近以能書入翰林膺聖天子寵待甚厚
[007-25a]
而君之志惟在清約曰此吾之所從入道也間以語予
予謂語稱陳文子之清與虞仲夷逸朱張之清使君處
其地而充其操或能無愧者與而孔門自顔子之約禮
與曽子之守約皆由博而反之約也而君之入道遽以
約無乃固而有所不通歟君曰不然人之多言也吾約
之則寡過人之多慾也吾約之則寡悔處身以約則易
安處家以約則易足應事接物以約則易從也且凡事
有清濁彼利欲者世之所謂濁也㢘潔者世之所謂清
[007-25b]
也至於讀書綴文登山臨水彈琴奕棋焚香煮茗之類
世俗皆以為清事吾未能忘情焉則於清事中而約之
讀書不求甚解也綴文不求甚工也山水之樂不至於
為癖也若夫彈琴奕棋焚香煮茗之事有則舉之無其
具未甞求之不因之勞神苦形務以悦人而又或絶世
以為髙也此吾之所謂清亦庻幾約於禮者乎予曰廣
矣哉書之以為清約詩序
   劉濟川詩序
[007-26a]
余親劉君彦濟故元義士知吉州劉公明道之孫士琛
之子也少有峻才幹蠱用譽屹如成人未幾而士琛卒
於外彦濟千里歸其喪營葬甚治未幾復喪母家難頻
仍彦濟應機接物酬酢萬變人皆以為難初士琛之少
也鞠於嫂徐徐無子士琛奉之如母士琛既沒彦濟尤
能致孝今徐且年踰八十康強愉悦無嘆息之聲予尤
深喜彦濟之能繼其父志為尤難也於是南耕許先生
甞曰彦濟當家難方殷衆為之危而彦濟生長綺紈迺
[007-26b]
能卓立濟難處有條理其在於易有渉川之才因其字
彦濟也更字之曰濟川以美之且以為人子弟勸也予
聞而善焉今年來京師得名士大夫所為詩若干首而
請予序余惟昔義士公之在元也百戰以拒賊屹然為東
南保障至嵗乙巳仗節而死此濟川之祖大有功於世
道不可磨滅者也若彦濟年少總理家政事長慈幼舉
盡其道又豈劉氏所可少者哉是於世道亦不可謂無
補者也予甞見舟人之濟川也檣傾柁危風急水駛舟
[007-27a]
中之人相視失色獨賴善操舟者凝神定志心無一息
稍怠目無一息不存而後指揮轉移之間風力水勢輕
重疾徐如六轡在手而使泛駕之足馴然聽命其未濟
也無懼色既濟也無矜色而後舟之人賴以為安彼其
恐懼失當者固不足道既濟而有矜大之色亦無取焉
蓋此心須臾之或怠則未能無失者彦濟勉之哉庻幾
斯名之稱情也
   蘭所序
[007-27b]
竊甞讀劉肇慶梅南集觀其自序歴官嶺海位列諸侯
未甞一日安朝廷之上而不怨也保身明哲卒老以終
是以愛君憂國之誠往往聲之言詠使人讀而感焉其
清足以勵百世之濁其貞足以愧百世之邪諒哉其有
似於梅也梅芳有歇譽芳益遐諒哉其又嘉於梅也梅
南吾未與之晉接今見蘭所蓋其嗣也讀其文如縞鶴
逸羣疏翎欲舉飄然有摩天蹍嶽之意老氣横秋不可
嬉狎諒哉梅蘭同芳父子一致也竊甞觀於蘭矣有春
[007-28a]
蘭春風不能使其艷有秋蘭秋霜不能使其葳或懸空
而益茂處困而能亨也或無人而自芳居幽而自貞也
或與芝草同則善人之室無愧或與椒桂伍則侈樂之
宫不汚握之事君不拂其情也夢感而兆不爽其應也
若脆而堅知柔知剛清真而雅潔宜乎與君子同芳也
且人之情未有不好善而惡惡喜馨芬而惡羶臭者惟
其陷溺於蕕汚也是以求潔與芳而莫適其所也蘭無
所不用其芳君子無所不用其善蘭以芳為所君子以
[007-28b]
善為所蘭止於芳人止於善各止於其所而已曽以出
處造次顛沛而離其所哉正如水之必涼火之必熱騶
虞之不殺竊脂之不榖雖強而變之不能也君子之不
能變而為惡蘭之不能變而為蕕也即撅而紉之焚而
漚之終莫能變而移之其天定矣予甞謂不知蘭所之
芳而善人之為蘭所蓋乆而與之化也而姑謂其然也
蘭所字作吉壯遊嶺海中丁亂離搶攘四十年所謂撅
拔而焚紉之餘本根固在貞性不虧春風秋霜郁郁然
[007-29a]
而芳未有艾也人皆稱之曰蘭所其宜也夫其宜也夫
是為序
   李士鼎盤谷圖序
唐李愿隠居太行之盤谷其後子孫碩大以蕃散而居
四方者不可勝計今文水城東李氏亦其裔也有曰士
鼎者讀書尚文克世其家多藏古器名畫一日示余以
先世所傳盤谷圖且慨然曰過殷墟而悲離黍瞻周道
而傷茂草蓋滄桑變遷之餘人亡而事益以逺前日之
[007-29b]
盤谷不可得而復有前人之流風餘韻不可復覩矣其
所賴者昌黎韓子之文幸傳於今不冺吾之斯圖藏雖
已乆詎能保其長存不至朽且壊乎今文章鉅筆子宜
無愧盍亦嘉恵一言以昭來兹庻圖不虛作而前人益
有賴焉余感其言展圖而玩之隠然盤谷之在目乃指
而告之曰兹其為太行之陽耶維谷之口維山之阿短
橋匹馬琴劍自隨者非愿之歸隠乎環乎兩山深窈有
容樹林隠翳亭搆翼然者非其盤旋之區乎至若泉出
[007-30a]
山間泓澄涓潔衍之為陂池者其可濯可沿之所也域
平以曠土沃而肥原田之膴膴者其可稼可穡之處也
洎乎彼丘之高可升而望此樹之茂可坐而憩彼山有
美可採而茹此水有鮮可釣而食者又其無適不安無
往不樂之地也嗟乎俛仰之間其景象形勝數百年猶
一日何斯圖之臻妙若是也雖然使求之於其圖孰若
求之於其人求於其人則韓子之文得之苐縁文考蹟
思所以善繼善述引之勿替則今日之城東猶昔日之
[007-30b]
盤谷又何拘拘於太行之陽徒食其舊徳虛勤其景仰

   送黄叔昭往汝寧序
今嵗夏暑倍於常年山中靜人事有泉石據依猶困匱
廢弦誦兒童至忘飲食酣寢藂薄之間飛走喘暍思惟
道途行役舟車鬰煬其為煩苦尤人所不能堪也黄君
叔昭來别余去視弟季岳汝寧將觸熱二千里逺舟行
出彭蠡亂九江迺自陽邏登陸歩走又數百里而始達
[007-31a]
季岳膺天子命寵美才處佚地巍然擁臯比夏楚治羣
弟子而享其尊奉宣聖人之道而裨造化之機非有急
難須持維也叔昭誠愛弟自三月得報即乗鄉人便舟
輒往視之行李粗足懽欣無地士友勸之姑緩不可初
若不知炎暑之煩苦也謂非天理人情於是為至耶季
岳筮仕年甚少父母鍾愛之太夫人惟其疾之憂致齋
祈神翼其體往年歸覲省將别屏坐不忍視其出門季
岳曽與余言未甞不終夜感切也其前日過湖口纔三
[007-31b]
四日程不可一至家太夫人聞之曷勝思念而季岳望
慕之情當何如哉想其徙倚篷牕之間風颿雲駛瞬息
過之見匡廬之蒼蒼彭蠡之洋洋俯仰興懐未有不盱
衡而悵望也夫彼此思慕如此其不容己非叔昭之行
無以慰之也則是行亦太夫人志也人情天理於是為
至也想其至也怡愉接見之頃汝寧之人之觀感將有
甚於昔時服櫜鞬而拜道左者何也學校所以明倫季
岳能得愛於父母兄弟如此其至者豈徒以情怩之私
[007-32a]
哉是天理至情之所感也夫天理至情人所同然汝寧
之人有不相觀而化者乎叔昭行矣
   送蕭觀復省兄安慶序
唐書史官有曰蕭氏有功徳於民餘祉在其子孫至唐
八葉宰相名徳相望世家之盛古未有也吾觀宋史郡
乗言宋真宗皇帝甞大書其殿柱曰彭齊之文章楊丕
之清謹蕭定基之政事可為江西三瑞夫以江西三瑞
而皆在吾鄉指顧之間兹非大宛之渥洼崑崙之元圃
[007-32b]
歟宜其至於今尚賢而競學令後人有可親而仰聞其
風也余甞從觀復得定基蕭侯畫像而拜之凛乎可敬
而藹乎可親畫且猶然矧在當時而聞議論乎又得宋
君臣天章奎畫昭耳瑩心温厚和平從容不迫君臣之
間肝膽照應忠孝淪浹故家文物此其所以可貴而況
觀復之念先啓後兢兢恂恂以家世自持令人安得不
悠然而感仰而歎耶唐史臣但知八葉宰相在當時以
為古所未有之盛又安知今日子孫尚能守其先徳令
[007-33a]
人有所興起耶蓋定基系在唐丞相復之後見於誠齋
楊文節公所考據甚可信觀復去定基公纔十四世耳
予甞謂世有不言而化之師表有不道而進之學校吾
鄉節行文章多出於三瑞之後則三瑞有以倡之於前
其功徳益以逺矣而況子孫乎就蕭氏論之或以政事
以文章以孝行以武功以貞節班班類相頡頏凡為故
家賢者之後莫不欣然思有以襲其榮而蹈其軌轍焉
況若觀復一門為其子孫者寧不以仕止隠顯念之深
[007-33b]
而持之重乎觀復之兄儀復仕於皖城牧民奉法亦惟
先世為之師表觀復不逺千里而往省之告别於予觀
復以弟省兄固常事也以賢而仕又蕭氏之常事姑於
觀復之行以念深持重朂之而能言者亦以此而歌之

   送習賢良赴河州序
國朝初置陜西行都司於河州控西夷數萬里跨崑崙
通天竺西南巨川入於南海元勲大臣先後至其處軍
[007-34a]
衛既肅夷戎率服通道置驛烟火相望迺罷行都司革
河州寧河等府縣設軍民指揮司治之與中原郡縣等
而善馬之出布於天下先是民商夷虜利相售易或相
殺害而外夷之貨馬貴中國之貨以荈茗為上蓋夷人
肥羶潼則羣聚穹廬中置金煮荈茗調以童酪而濟其
肉食如中國之用酒視酒醴反若荈茗者其俗非一日
矣予前年謫居履其山川訪其圖誌神禹之導河積石
實自此始而積石西去河州數千里宋置積石軍固唐
[007-34b]
虞三代之舊治周衰而擯於夷至今數千年而復其舊
則其飲食嗜慾宜稍近於中國而先太祖髙皇帝因其
利而利之也置茶馬司河州嵗運巴陜之茶於司官茶
而民得以馬易之夷人亦知有法禁忌畏殺害之風怗
息而茶之粗惡亦少數年之間河州之馬如雞豚之畜
而夷人亦往來慕知識效信義有仕為臣者不但茶馬
之供於利而已習君寅賔新淦之玉笥人初為廣德倉
曹滿陞茶馬使於河州故備述其事以送之且知是司
[007-35a]
也中外之交義利之辨寅賓尚忠信而篤敬河州故唐
虞三代之邦也且以告予内兄髙君焉
   送葛維彰歸廬陵序
宋太史黄庭堅仕吾廬陵時葛敏修先生實從之遊後
太史與蘇東坡同知貢舉得敏修文相賀以為異人由
是名起雖敏修之才學有過人者而非二公亦不能如
是之傳也今太常丞清隠敏修之後人也其兄維彰在
太祖時有以其名薦者今年始赴京師以老得歸清隠
[007-35b]
求予一言贈之曰使他日有傳也予曰君兄弟固無愧
於先人矣若予者豈不有愧於庭堅與東坡而何敢妄
為君傳也哉雖然維彰歸而教其鄉人子弟已修其徳
而又使人皆成其徳自有不可冺者而何慮其不傳也
哉而又何假他人以傳哉
   送高仲仁赴官瑞昌序
先外大父在翁高封州有弟曰觀翁博古善篆籀從封
州官都下獨屛一室澹如也封州仕有名宗族多依從
[007-36a]
學有寸長同列上下官慕封州輒爭舉辟為屬為教官
觀翁不屑也後家居食貧或勸之出為學者師曰禮聞
來學未聞往教竟以隠終子汝檝少從先太史公真我
學於縣齋遊學隆興益貧甚遇亂三十年無所屈家君
素嚴正客少輕狎余幼時但見汝檝來家君未甞不迎
門懽笑也歐陽可逺素清倨甞謂終元朝無一人得其
意獨為汝檝飲連日汝檝去輒不辭永豐劉倩玉春秋
學專門學士大夫踵門請授恐不得獨於汝檝仲子徳
[007-36b]
教之數年曰吾甞以吾受師春秋學今老矣恐自我遂
不得傳他今徳也可吾無憾矣徳字仲仁又貧似其父
然酒後耳熱嘐嘐然論説古今作文章琅然自歌自喜
了不知王公貴人在側也仲仁最善交余友申之兄弟
每與予坐頃刻未甞不慨然思吾仲仁也申之向又同
在翰林暇日輒矯首南望曰東山何在安得見仲仁哉
仲仁所居東山故云仲仁事母孝而不幸貧且病尊君
沒後貧病逾甚二十年來郡縣多方辟之不起今天子
[007-37a]
龍飛遂以瑞昌訓導之舉來試文章禁中對策直言慷
慨殊不覺其貧病人也於是仲仁之貧守三世矣隠徳
亦三世矣瑞昌在廬山下有濂溪周子之風在焉願無
愧於濂溪以無負於三世無負乎師友也
   送永豐令趙君季通序
古者百里之地為千乗之國後之大縣倍之而自漢至
今稱善治邑民戴之如父母者寥寥載於簡書何其少
也予甞疑後之人不如古之人矣然觀載籍以來畫州
[007-37b]
分國其間賢諸侯與賢大夫則亦寥寥乎不見其甚多
而又豈謂後之人不如古哉仲尼之門聰明才質亦多
矣獨冉有季路為政事稱首季路之言曰千乗之國攝
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
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以季路之才當繁劇之間
催科煩擾公私困逼猶待三年之乆而後功可期也然
則大國之未必善而當有以事之師旅之興不得已而
當有以濟之饑饉之灾不可測而當有以備之不可以
[007-38a]
緩弛廢又不可以急迫理譬之治亂繩解棼絲抽刀而
斷之非不快意也而無全繩矣故不可以急迫理也坐
視而置之非不安且逸也而尺寸之功無所期又不可
以緩弛廢也惟定其心而不期急迫之效於其政而日
新漸漬之功使其撫摩告誡熟乎人之耳目誠信惻怛
入於民之心志而後率以事上也如子弟之事父兄用以
濟師旅備饑饉如同舟之遇風家人之救災無難色無
私計而事無不理民無不安也故甞觀聖門師弟子之
[007-38b]
問答皆實理之可行非若後世之喜為髙大而無實也
吉有永豐縣自宋致和中析吉水所置方二百里猶古
千乗之國也比吉水為小介於大府督責所萃今時方
艱難師旅之興飛輓之勞幸未有饑饉之困而素以狹
小之地彫敝之餘催徴者每欲與廬吉齊科而取具於
旦夕兹即以季路之善政者尚以為難而天台趙君季
通涖政三年民皆悦之趙君惟其民是恤不計其身之
利為之也是以撫摩告誡熟乎人之耳目誠信惻怛入
[007-39a]
於民之心髓而永豐之人士君子至於細民稱道君如
一辭也而余同郡之民亦稱之無間言趙君初以學官
起家讀書有得季路見之於言志而君果有以行其志
者也而又遇其難也尚日試之不已則吾見其稱於當
時而傳於後世也簡書之紀豈得而遺之哉
 
 
 
[007-39b]
 
 
 
 
 
 
 
 文毅集巻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