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e0018 覆瓿集-明-朱同 (master)


[005-1a]
  欽定四庫全書


  覆瓿集巻五       明 朱同 撰


  記


  聽泉樓記


  石門為歙南之竒觀其山之髙而雄者則有方吳危峰
嵯峨突兀出其上峻而竒者則有寳金峰砂子嶺森羅
環列立其傍其水之岀也則羣峰攢立擁蔽周迴百折
繞其後其中則平原曠野阡陌縱横烟樹桑麻鬱然而
[005-1b]
青盎然而春不知有山之髙源之深也陳氏世居焉以
樓名者曰此山曰環翠曰先月曰臨清其他齋閣池亭
不可歴舉伯仁陳君又構小樓於大坑上有年矣而未
有名之者柔兆敦牂之歲延其從子彦珍課童䝉於其
上因遣其子耘夫求名於余余七年前嘗宿是樓展巻
披吟終宵不寐聽夫泉之過樓下者其聲泠泠歴歴鏘
鏘琅琅如羽衣仙客環珮丁東深有可樂焉者於是名
之曰聽泉在易之蒙彖辭曰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象
[005-2a]
傳之辭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山腹之下初
出之泉清瑩香潔不汙不滑有類乎童蒙之本心艮少
男也故曰童蒙又坎為耳耳者聽之司也然則伯仁以
斯樓課蒙童而余以是名之得無意乎夫泉之出於山
也蓊然雲根罅然石隙泓乎其出於中涓涓滴滴不息
不竭激於石也則金石其聲滙於坎也則圭璧其形津
津源源以達於江海之茫洋浩蕩而人不能窺其涯際
者此泉之本也聽者於此有契焉則有以知夫此心之
[005-2b]
靈虛明洞徹静則主於敬以養育其所得動則勇於義
以果敢其所行孳孳不息以至德被生民功加後世者
即此童蒙之心而非有假於外也雖然不可以概論也
迨夫春霖驟至羣潦畢集則斯水也自髙而注勢如建
瓴西射東衝而束於兩岸之隘不得逞其欲於是滂浡
激怒聲如奔雷咫尺之間驚心駭目若是者乃溝渠之
㬥漲雨後之洪流而非泉之本然者也善聽者於斯則
必有所擇矣旣以名樓遂書而記之


[005-3a]
  石門讀書圖記


  閼逢執徐之歲端木孝友孝思侍其尊人以善公官於
新安受業於先子以怡怡之情兼切偲之道資敏而志
堅學勤而行篤方將交相贊勉而期其底於有成也俄
而先子歲受朝命往來在道繼而入翰林知制誥不得
卒其講授之業於家而孝友孝思亦且從其尊人之官
江右矣屠維作噩先子始得請而歸明年以疾終於正
寢又明年僕不能辭郡邑之貢斬焉衰絰而來京師獲
[005-3b]
會其尊人於朝餘而訪孝友于書室慰問惻怛之誠琢
磨懇到之意溢乎言表於是有以見其志愈堅行彌篤而
誠無負乎師友期待之意也居無何㒒得終䘮之請歸
且有日孝友别於客邸謂僕曰頃自侍親江右繼居浙
右於今七載雖道里悠逺音問濶疎然教誨諄勤言猶
在耳石門書樓環山帶水講授之所几案之間未嘗不
日接於目而存諸心然猶慮夫不克卒業以墜家聲而
負先師遺訓是懼子能為某圖而記之俾日見而猛省
[005-4a]
焉是亦庶乎為學之一助與僕於文固所不能而於畫
尤非素習加以哀感熏心奔馳少暇豈有心乎筆硯者
然義不得辭因其長兄孝芳訪僕林下而書以寄焉夫
學者窮理致知以為修已治人之本也天地萬物之理
具乎性分茍非學以究之亦何由周知其説以為力行
之地哉故旣博學於文矣必約之於踐履之實焉非徒
操觚弄筆抽黄對白而已也子之尊人以其問學文章
措諸行事踐履端方歴練周悉遐邇咸知於過庭之際
[005-4b]
講之明而守之素矣又何待於他人言乎昔子貢以文
辭稱夫子教以一貫之道及其方人則自以為不暇斯
言也先聖之遺訓而子之家學也敢舉是説以為贈
孝芳以其二弟修習之勤而尊人居官屢乏也不暇問
學而往來經紀其家斯誠得為學之本與


  休寧縣重建皷樓記


  會稽杜君貫道宰海陽之明年政平廢舉民旣悦服迺
即其故址重建皷樓於官署前其邑民某等具述公重
[005-5a]
創之故與夫經營施設之方徴文刻石以志永久僕嘗
稽之周官挈壺氏軍事縣壺以叙柝則司馬掌之鼓人
軍旅夜鼓鼜則司徒掌之二者俱施之軍旅者也至司
寤氏掌夜時禦晨行禁宵行夜遊而屬之司㓂是則王
城之官意者當時侯國亦必有是而後世凡城若邑必
有壺漏之水五夜之皷樓於署前以總之者葢本是職
復兼二者而有之歟夫明時聴政禁暴禦奸一視聴齊
衆庶者王政之先務也重黎分司羲和分職聖人所以
[005-5b]
順天時授人事不為不重矣後世乃視為不急之察亦
獨何哉此公所以構樓之意也楹之數若干髙若干延
若干袤若干因故趾仍舊制不華飭以美觀不因循以
就圯此公構斯樓之宏規也考民之趨事而等其殿最明
約束罰怠頑以供瓦木百工之費不動編民不糜國用
政舉而勸懲立樓成而民不知一舉而兩得焉此又公
設施經營之有道也左游仙右靈鳥松羅拱其北顔公峙
其南前乎此未嘗見也今始奮峻起伏吞吐雲烟圍平野
[005-6a]
接霄漢若將環繞峙立以聴命於斯樓者闤闠之集蜂
房蟻陣凭欄一覽萬狀呈露此樓成之勝概也斯樓也
固足以見公為政之大端矣彼食焉而怠若事吏胥之
弊不革貧富之役不均一有所徴事未集而民已病視
公之事寧不忸怩於中乎斯樓之毁者屢矣歲乙酉前
朝吳興唐子華來宰是邑遂鼎新之不幾載而復毁至
今始遇公焉二公俱浙産也斯樓之遭豈偶然也耶昔
子游宰武城以得澹臺滅明為喜僕於是邑為桑梓之
[005-6b]
鄉於公固所敬慕然竊取昔人遺意非公事未嘗一見
又公善政之施民有頌聲上有大比亦非僕固陋所能
悉書第此一舉亦足見公之為政之先務得設施之良
法且因邑民之請不可以莫之記也於是乎書


  練溪閒居記


  中菴余公信卿承世胄之貴秉鈞要之權亦旣有年洪
武六年以老得請奉㫖居新安新安練溪大源即揚之
水也出績溪縣大尖山澎湃湍激曲折東流繞郡城西
[005-7a]
會四水南流以入新安江郡城之立跨山依水以為固
公之居在城之西偏南面水陰之山曰城陽唐方外許
宣平隠所也逺望喬松數本在山巔之凹遺址存焉重
岡疊嶂枝聫秀拔踴躍後先以列乎前古寺樓觀林隂
塔影嵐光翠靄入户侵簷不知有城郭之隔市㕓之囂
也公平居無事則圖書在几披吟紬繹以養性情而消
永日客至則整冠對坐談今古論人物道典故鏘金戛
玉足以廣見聞聳觀聴令人傾耳不倦毎風日佳好則
[005-7b]
幅巾野服杖履逍遥與二三友士俯練溪之清流登水
西之梵刹探城陽故趾以求方外之遺蹤陟紫陽髙巔
以訪考亭之餘蘊或據怪石或坐長林唱和吟嘯日暮
忘返人逺而望之但見其形超興逸若寫神仙於圖畫
而其中所存之洒然者固不得而知之也僕間嘗造其
居公輙接納談笑或置酒雖不自嗜飲而酬酢不厭其
寛和接物類如此殆忘軒冕之貴而尚道義之髙者歟
時劉時中素慕公髙風因令邑士邵某圖其閒居之趣
[005-8a]
與文士歌咏之而公又俾僕記其概僕惟襄陽公舊鎮
也峴山髙陽池昔人遊觀之勝豈特倍蓰於練溪而公
獨眷戀於是者何哉葢襄陽形勢之地英雄之所必争
是以南北有事往往則為名藩重鎮實扼巴蜀之門户
控江漢之領袖而規中原之咽喉也昔闗公乗勝據有
而孟德幾欲遷避羊祜卧皷不戰而吳人已為寒心此
豪傑之士割據覬覦之雄圖騷人墨客感今懷古之壯
觀而非端居嘉遯之所也徽之為郡介乎萬山僻在一
[005-8b]
隅豪傑之所不屑而山秀水環泉清石潔足以清心娛
目全身避世是以黄山之嵯峨紫陽問政之宏衍多為
仙逸棲逰之地公見先斷果勇退急流在易所謂見幾而
作不俟終日者視功名富貴何如也然則孰使其盤桓
眷戀於斯而忘故土之勝者其必以是也夫旣為記已
又從而歌之歌曰練之溪揚之水源淙淙流瀰瀰結茅
屋臨清泚泛余舟兮漁梁振余袂兮城之陽望峴首兮
慎無懷乎故鄉


[005-9a]
  横洲書堂記


  孔子稱子賤之賢曰魯無君子者斯焉取斯又曰里仁
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甚矣學之不可無父兄師友鄉
黨閭里之助也自吾鄉晦庵夫子紹周程道統之傳時
則有金華東萊呂先生道同德合天不假年厥後文定
何公受業於晦庵髙弟文肅黄公以至文憲王公仁山
金公相繼而起而許栁黄公前後相望若景星卿雲他
郡所不敢企及雖曰間氣所生而父兄師友鄉黨閭里
[005-9b]
之傳受原委的的乎不可誣也應君叔原亦金華之蘭溪人
洪武四年擢貳徽之休寧時民凋瘵於徭役已久時之
為守若令者求事之速集則假嚴刑以立威求民之歸
已則行小惠以沽譽事雖少快於一時然利己而病人
者於人心天理之公果無愧乎君之為治則不然刑不
能不施而不倚以立威惠不可不布而不假以沽譽守
儒素推至誠平易近民始雖無赫赫名久而誠意相孚
有不忍舍而去者固有知其必得鄉黨師友之助矣暇
[005-10a]
日以其横洲書堂求記於僕曰某之曽祖諱湘字深之
居蘭溪縣南十有五里曰横洲常第進士以處州酒庫
提幹秩滿致政歸隠於家時稱曰横洲先生若張子厚
之横渠然構堂面洲以為訓子弟之所因以是名洲水
之溢涸天時之晴雨汀蘋岸草列岫叢林與烟雲相吞
吐萬變而不窮有足觀者鄉先生自然何先生景實朱
先生皆為品題今百餘年矣墨跡尚新兵火之禍所不
能免而斯堂巋然如舊日曽孫二十餘輩亦多知向方
[005-10b]
某不敏際時休明佐治於兹凡所以律己治人不敢妄
有所設施者皆祖父遺訓猶恐後人不知祖宗積累之
勤流慶之逺而無以遵守也子盍為某記之於是又知
其非徒有得乎鄉黨師友之助而家學之所由來逺矣
僕自幼讀父書蒙過庭遺訓已聞金華師友講授之盛
如彼無替先人早世遺書未能盡讀老成凋謝霜木晨
星朋友舊遊天涯地角自恐孤陋寡聞而卒為庸人之
歸今乃聞是堂子孫相承不替復如此則斯郡文學之
[005-11a]
盛如吾横洲者猶必有其人而未盡聞於世也安得躬
親執經問難於其間乎是以不復辭而書其景慕之私
以為記


  退思軒記


  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天下之定理也然為君父者豈必
待臣子之忠孝而後仁且慈為臣子者豈必待君父之
仁慈而後始盡忠孝之道哉斯又各盡其職之定分也
昔舜之於瞽瞍號泣於旻天必至底豫不格姦而後已
[005-11b]
以為不若是不足以盡夫人子之職分秣陵施君孟文
佐戎幕於新安以不合於時罷去杜門讀書反躬自咎
因名其燕居之所曰退思而求文以為記僕以忠孝雖二
事而實一原聖人教人以孝事君則忠故曰臣子事上
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將順其美匡救其惡忠也過也由
乎已故當思盡之補之美也惡也本乎君故當將順而
匡救之四者咸已之責也而退思為尤焉何則忠有所
不盡美有所不將而惡有所不救俱非己之過乎是以
[005-12a]
審旣往以勵方來而盡夫臣子之職者俱退思之事也
若夫任用之輕重恩遇之淺深事幾之利害他人事也
於我何有哉惟自思補己之過而已噫彼食君之禄惟
恐其不厚冀君之爵惟恐其不髙尸君之位惟恐其不
久且固聖人所謂無所不至者斯固不足言矣上焉者
才矣而惟恐不盡其用功矣而惟恐不酧其勞言聽計
從矣而惟恐勛名之不已彰事違身退矣而惟恐是非
之不已白斯韓信楊惲輩之所以不能免者又其上者
[005-12b]
以直沽譽而無忠君之誠以退為髙而無憂世之慮其
於退思之義何如哉是豈徒斯人之不幸而要非國家
之福也若施君名軒之義其庶幾乎欲盡臣子之職者
歟雖然臣子之自處者固當如此矣天之所以生斯人
而用之者夫豈無意於其間哉草木之質必飽風霜烈
日之苦而後堅其材聖賢之生必備艱難困苦之嘗而
後成其德昔人以少年登髙科席父兄之勢為美官有
髙才能文辭為三不幸者實以鋭其進驕其志恃其才而
[005-13a]
滿其量不能致逺大之業也然則孟軻氏所謂動心忍
性増益其所不能者不在斯人歟不在斯人歟此余所
以喜其退思之名而樂為之記也


  罷釣軒記


  由新安郡城西南行可三十里有市曰嚴鎮其地衍沃
其川清徹可耕可釣其民智巧善技藝凡有所為必精
絶過人其水由黄山三十六峯縣瀑奔淙湍激澎湃至
是則湧為平川汪洋漣淪白砂青石與疎篁茅屋相隠
[005-13b]
顯誠好道君子之所樂也友人吕德昭氏世居之德昭
居汪溪之西先世祖墓之側瓦屋可十許楹中蓄書史
圖籍屋之東編短籬藝菊數十本日翫其間自號東籬
生周環繞以幽篁古木參錯庭户間每隆冬積雪萬竿
低亞青白交加於是又額是軒曰蒼雪是皆善掇軒中
之勝以自樂者此外又以罷釣軒巻不逺千里求余記
其梗概豈以其東籬蒼雪猶未足以盡其軒之勝耶余
因思四年前常道過其居當盛暑中剖𤓰行酒與其鄉
[005-14a]
老二三輩道漁樵田里間事遂醉臥是軒中及覺則庭户
寂然月影穿林清輝散布枕席間林外人聲咿啞因露
跣出行溪上見籠鮮鱗以歸者即之乃德昭也曰漁翁
晚釣呼取得之斗酒未盡其半當烹是再飲於是携酒
與魚復釣溪上於時波光浸山林隂翳月藉草而坐飛
觴交錯盡歡乃罷不知清雲之滿身也旣歸即欲為文
以紀之而未果今德昭復以是求余記余竊有疑焉夫
釣隠者之事也德昭以茂才擢用郡庠教誨之職有年
[005-14b]
矣躬講授親燈火督課童蒙日不暇給間有家事日晡
而歸戴星而往豈復有唐詩人之所云者哉然則罷釣
云者政以見其無復有曩時之事也古之君子學則優
於有為守則甘於窮困其未遇也版築魚鹽賤𨽻之役
固所不讓有莘之夫渭川之叟葢可徴已方今大明中
天照臨萬國搜隠剔陋野無遺才斯有志之士激昻補
報之秋也然則德昭之欲罷其釣者其亦有見於出處
之大義歟德昭自幼以文學稱詩尤清麗不茍吾又以
[005-15a]
知是地不獨技藝者之精絶過人也於是不辭而書昔
所經歴者以記之洪武十有六年歲在昭陽大淵獻七
月旣望嘉義大夫禮部侍郎朱同書


  自得軒記


  余畏友江君彦功構軒於南溪居後扁曰自得背倚長
江面撫方池中之延袤可方丈不華不飭而明潔可愛
名卉假山列乎池上圖籍書畫秩其座隅而又䕃之以
屏繚之以垣方盛暑中流金爍石一入是軒則嘉種旁
[005-15b]
羅竒峰髙挺清隂蒼翠鱗鮮泳游若身游乎天台廬阜
太華岱宗扳香爐倚日觀而上青天也若枕清溪坐長
林嘯傲乎白石清泉而不知有人間世也且逕街幽邃
非佳賓不得入余嘗屢過而喜之因求文以為記余諗
之曰世傳軒轅夢遊華胥而怡然自得卒以登遐子殆
有意於方外者耶荘生之自得自適釋氏之冷煖自知
皆其自有悟入而不可以告人者子其有得於是耶曰
否僕之少也葢嘗有志乎學矣中遭世變播蕩流離數
[005-16a]
年而歸故址則先人弊廬已為蓁蕪瓦礫之墟乃闢荆
棘芟蓬蒿築室耕稼給公上奉甘㫖處鄉鄰和上下里
役之劇日用之繁莫不身歴而審處之晨出夜歸不遑
暇食然猶慮夫有所疎略而不得盡吾心者况復能從
事於經席乎乃構斯軒以為息肩弛擔之所葢夙有志
乎雲臥林居而不得也故為是以當夫神遊惡知方外
釋氏之説哉雖然方其應接紛紜神昏目眩而憩乎此
澄心息念危坐反觀則萬慮氷消乾坤定位豁然若有
[005-16b]
所得者然後審既往測方來髙下淺深必期曲當是以
酬酢萬變鮮或獲戾此僕自有得於是軒而因以名之
他固不知其説余聞而歎曰是固庖丁之善刀達摩之
面壁而吾儒之所謂尚絅非潛心乎聖學而旁通乎釋
老者不能也子乃欲踐其實而逃其名乎夫學無精粗
事無巨細積力之久俱自有得是物也臣不能獻之君
父不能傳之子孔聖之上達顔氏之卓爾輸扁之斵輪
不其信乎然則可以為教者文為制度人之所同不可
[005-17a]
以傳者黙識心通已之所獨故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
道欲其自得之也葢深造以道所以教其為學之功欲
其自得不能授以獨知之妙惟造之深是以自得後之學
者未嘗盡下學之功而驟謂得上達之理吾考亭夫子
力排而深救之至訓自得為自然而得其矯當時之弊
也深則其釋本文之㫖也畧勢固不能以兩得歟君子
之於學無適無莫期於是而已矣余旣嘉彦功之能達
是理又文義之不可以不究聖學之不可以不明也故
[005-17b]
書是為記以貽之


  永慕亭記


  汪氏之盛於新安由來尚矣支分𣲖别各有攸宗其始
居黟之黄陂者謂之黄陂汪氏傳四世而又有下宅中
巷中宅上宅之分焉枝繁則勢分理固然也中巷有大公
者始居休寧之潛溪子孫蕃衍尤盛他族其十六世孫
有曰桂字煥章者懼其世愈逺而愈疎也於是遡其源
以譜之又倣老泉親其所自出之義率其族之勇於義
[005-18a]
者於其六世祖諱某墓前構亭曰永慕裒田以畝計者
若干春以拜掃秋以薦新而寓其時思之意於是尊祖
敬宗之義庶幾乎備矣猶恐其後無以遵守也命工立
石徴余文以記之余謂古無墓祭惟宗子在他國庶子
無爵而居者有望墓為壇而祭焉由其不敢祭於家也
送形而往迎精而返時祭之外薦新之屬無月無之而
時思之義至矣又何假於墓祭乎世教日衰禮法寖廢
為孝子順孫者旣不能稽諸典禮以盡夫追逺之誠則
[005-18b]
於其中有不能自已者於是乎有假釋老之教而立所
謂庵若觀者於墓旁而附祭焉雖非先王制禮之經而
秉彜之極天罔墜者於此亦可見矣况乎宗法久弛姓
氏混淆徳位匪兼禮樂疇作甚者誶語箕箒徳色耰鋤
而父子天倫壞亂極矣奚俟親盡然後為途人乎此余
於煥章之事不能不重有感也君子創業埀統以為可
繼為子若孫者誠能以祖父之心為心而遵行弗弛則
俗易風移民德歸厚於世教之補非細故矣又豈獨一
[005-19a]
族一鄉而已耶故為記其梗概於右而繫以詩詩曰


  新安之汪十姓居九功崇徳深克昌厥後清泉同源喬
木分支因地立名有曰黄陂繼遷休寧潛溪之上族處
尤繁並敦義讓有孫曰桂懼迷厥初周爰咨詢作譜畫
圖復謀同宗親所自出僉曰義舉事奚敢忽我裒我田
我築我亭木立是崇惟祖之寧春雨旣霽桑柘斯柔率我
同宗祭於故丘七月流火嘉榖旣登薦其時食潔我粢
盛黍稷非馨惟德之馨庶或饗之鑒我微忱漸江湯湯
[005-19b]
東馳千里孰濬其源以達於委目眎耳聴總總林林釋
其本原彼獨何心無源無流身從何生百爾君子視兹
墓亭






  覆瓿集巻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