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d0481 定宇集-元-陳櫟 (master)


[004-1a]
欽定四庫全書
 定宇集卷四       元 陳櫟 撰
  考 辨 論
   中星考
堯典中星與月令中星候之必於正南午位則同而其
象與星宿不同所以不同之由有四焉曰古畧而後漸
詳一也堯典以中氣月令以月本而不専以中氣二也
歳差三也昬刻之難定四也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
[004-1b]
度之一其形之員如彈丸其覆地之形如覆盂其旋繞
也如轉轂天半覆地上半包地下二十八宿亦半隠半
見隨天而旋焉天左旋一日繞地一周而過一度日亦
左旋一日繞地一周而比天為不及一度積一期三百
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而日與天㑹故占天者於節氣
初昬之時候某星中於正午之位以審作厯之差否古
今一律特詳畧不同爾不必拘於南面聽治視時授事
之說今術家欲辨方位必先定子午針以為凖亦其遺
[004-2a]
法中星無刻無之特白日不見他時無凖惟於節氣初
昬之時候之正午為便爾是故中星二字始見於孔傳
厯象日月星辰之下前是未見也堯典候中星之法歴
一月而中星移次歴三月而中星移方地之四方一定
不易而天之四象十二次二十八宿運轉不停惟春分
星鳥南星昴西星虚北星火東天位與地位合春而夏
則鳥轉而西火轉而南虛轉而東昴轉而北矣所謂中
星移方者如此倣此而推他皆可見堯典中星惟虚昴
[004-2b]
以二十八宿言星鳥取四象星火取十二次互相備也
子午卯酉四正之位四星匀停降而求之月令又降而
求之漢晉志三統元嘉等厯分至中星不皆相對聞之
先覺曰堯即位於甲辰其二十一年為甲子甲子冬至
日在虚一度而昬昴中盛矣哉此天地間貞元㑹合之
運曠數千載而一遇者也月令視堯典則漸詳矣其果
精宻與否未可知也堯惟舉四仲初昬之中星月令則
十二月備舉之堯典中星舉四象十二次月令専舉二
[004-3a]
十八宿且患井斗度濶而别舉弧建以審細求之堯典
惟求之初昬月令則併求之旦而必考日行所在以見
中星去日逺近之度焉朱子嘗曰天無體只二十八宿
便是天體以是知中星之轉移即天體之轉移也定一
嵗之運實本於日之行度春秋分百度冬夏至一百一
十八度率一氣差三度分至之相距必六度故增減每
十八度此法之由来必已久矣堯典雖畧然賔出日餞
納日夏至致日行之惟謹且星鳥星火星昴星虚必冠
[004-3b]
之以日中日永日短焉非求日之所在以定中星乎月
令四仲月中星春昬弧中夏昬亢中秋昬牽牛中冬昬
東壁中鄭氏曰吕令與堯典異舉月本也漢志亦引月
令章句謂中星當中而不中或不當中而中進在節初
自然契合且又有一證三統厯後晉志冬至中星皆在
奎度宋元嘉厯方退至壁八度爾豈有吕令時仲冬已
昬壁中而漢晉乃反在奎之理月令仲冬惟舉月本也
此所以昬東壁中也然唐孔氏曰月令十二月日之所
[004-4a]
在或舉月初或舉月末皆據大畧不細與厯齊同其昬
明中星亦皆如此昬明中星在一月之内有中者皆得
載之二十八宿其星體有廣狹相去有逺近或月節月
中之日昬明之時前星已過於午後星未至正南又星
有明暗見有早晚明者昬早見而旦晚沒暗者昬晚見
而旦早沒所以昬明星不可正依厯法但舉大畧爾長
樂陳氏亦曰月令中星或舉朔氣或舉中氣互見也以
此二家說言之則月令中星亦未可斷以為盡舉月本
[004-4b]
也兼之嵗差之說尤所當知而經解家之所鮮知漢唐
二孔皆不及此至三山林氏朱子蔡氏始引差法以論
經盖天度於零分而有餘嵗日於零分而不足天度常
平運而舒日道常内轉而縮天漸差而西嵗漸差而東
此嵗差之由古厯簡易未立差法但隨時遷改以合其
變至東晉虞喜宋祖沖之隋張胄𤣥始用差法率五十
年退一度何承天倍之為百年皇極厯酌二家中數為
七十五年雖近之未精宻也唐李淳風不主差法一行
[004-5a]
力辨其非謂自周迄春秋季日已差八度漢四百餘年
日亦差五度矣今又恭之大衍厯及近世景佑新書又
謂八十三年日差一度近年叙㑹天厯者又謂今不及
六十年輒差一度雖嵗差年數難以一說定之而嵗之
必差可知矣况古今昬刻又自不同日長至六十刻短
至四十刻古也後乃謂日未出二刻半而明日既入二
刻半而昬一刻之間中星常過三度半强而昬明之刻
乃爭五度使分至之日或天氣有隂晴明晦之殊則星
[004-5b]
之出沒必有遲速難凖之異乃欲拘拘以辨千古中星
同異難矣哉且是說也一行常慮之矣其說曰何承天
以月蝕衡&KR0461日所在又驗以中星漏刻不定漢世課昬
明中星為法已淺今候夜半星以求日衡雖近於宻而
水有清濁壺有增減或積塵所壅則漏有遲暮臣等頻
夜候中星而前後相差或至三度愚讀唐書至此未嘗
不喟然嘆曰嗟乎以昬難求而求之夜半夜半有刻漏
可憑若可定矣而又病於水也壺也積塵也以至於三
[004-6a]
度之差夫三度之差㡬一刻之差也厯家用心至此
亦良苦矣厯家有厯書有渾儀且世掌天官從事專
且久而候中星之難尚如此今吾儕僅據諸經史而
以方寸之天想象圓穹之天乃欲定千古中星之同
異信難矣哉革卦之大象傳曰君子以治厯明時厯
之必不容不革尚矣唐二百九十年厯凡八改近世
率二三十年厯必一改惟不免於差也是以不免改
革以與天合使古厯可膠固守之則何取於治厯何
[004-6b]
足以明時哉由是言之則吕令上距堯時㡬二千年
仲冬日自虚宿而退至斗中星自昴宿而退至壁無
怪也其不能不異者不特難辨亦不必辨也抑又有
感焉堯甲子嵗冬至日在虚一度昬昴中歴三代秦
漢唐迄今日愈益退今大徳乙巳距堯甲子三千六
百四十有二年而冬至日在箕昬營室中日在虚
退至箕凡渉五宿中星自昴退至室亦渉六宿以嵗
差中數七十五年差一度約之則二萬餘年後冬至
[004-7a]
中星始又退至昴宿而與堯時合矣而誰其見之論
至此豈不曰俛仰終宇宙哉豈可不遐思而永慨也

   河圖洛書辨
夫圖書何物也易範之原也圖數十故易有天一至地
十之文書數九故範有初一至次九之疇此說自漢以
来未之有改也獨劉牧自出意見無所祖述妄從而易
置之先儒辨之非不明也今人盡排諸儒之說而力仍
[004-7b]
劉牧之誤何歟詳今人立說之由必因見河圖之火數
南水數北木數東金數西適與後天之離南坎北震東
兌西者合遂從而苦索之又見圖書聖人則之之文以
為圖書皆為易之原此聖人字乃指羲文謂夫子不應
說易而及範不應舎文王而及禹也遂掲大傳之說為
之主而以先天後天之相配者證成之其論亦巧矣然
不可以洛書先河圖也遂不得不易置之雖有諸儒之
說亦盡排之而不顧而吾就其說推之有大不可者一
[004-8a]
有不可通者六聖人之精畫卦以示聖人之藴因卦以
發夫子之十翼因卦以發易之餘藴凡可以推廣證驗
者皆及之非拘拘於卦畫而已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
之云者亦泛言聖人之作易範其原皆出於天而非出
於人盖因易而推說及範非専指易也詳觀此處上文
如定吉㐫成亹亹者莫大乎蓍龜豈易中亦有龜之法
乎天生神物聖人則之亦泛言蓍龜圖書之類耳又如
以卜筮者尚其占與易道四之一豈易中亦有卜之法
[004-8b]
乎易有蓍筮而無龜卜則河圖而未及洛書今夫子因
蓍筮而泛及龜卜因河圖之易而泛及洛書之範庸何
傷乎又况先儒明言書亦可以為易圖亦可以為範伏
羲但據河圖以作易不必預見洛書而已逆與之合大
禹但據洛書以作範不必追考河圖而已暗與之符是
河圖固易之原而洛書亦未始不可與易合也今人但
以河圖洛書與先天後天之易有可相分配也何不可
之有亦何必易置圖書而後為愜乎大傳曰天數五地
[004-9a]
數五至而行鬼神也晦翁以為此一節夫子發明河圖
之數也今人亦易置之是以此為發明洛書數矣如此
則是羲本河圖以畫卦夫子反無一言發明之而獨累
數十言發明洛書之數毋乃論易而昧其原乎孔安國
謂龍馬負圖出於河羲本之以畫卦神龜負書出於洛
禹本之以叙疇此說與大傳之說未見其相悖前漢去
古未逺其說必有所受晦翁豈輕祖述之未易此言也
劉歆經緯表裏之說甚精且妙班固不過述之豈飾為
[004-9b]
經緯之說乎十為圖九為書自闗子明邵堯夫朱晦翁
蔡西山諸儒言之詳辨之精確乎不可易也劉牧之說
托言於希夷亦猶麻衣道者自附於希夷之類耳豈足
信乎不特此也晦翁慶元丁巳春書閣皂山河圖洛書
後云因讀大戴禮又得一證其明堂篇有二九四七五
三一八之語鄭氏注云法龜文也然則漢人固以此九
數為洛書文矣是又九為洛書之一大證驗也今人其
亦聞之乎凡今人之為說易置圖書乃其受病之根也
[004-10a]
大不可者一也伏羲之則河圖以作易盖虚其中之五
與十而不用者太極也竒數二十偶數二十者兩儀也
以一二三四為五六七八者四象也析四方之合以為
乾坤離坎補四隅之空以為兌震巽艮者八卦也若夫
先天八卦圓圖之方位不過以八卦横圖中分而圖之
耳一分為二二分為四四分為八以其自然之序言之
則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是也即此
横圖中分而圓之則乾一兌二離三震四自南而東巽
[004-10b]
五坎六艮七坤八自西而北是也此乃三爻之圓圖若
又因而重之為六十四卦之圓圖則可以知六陽六隂
之消長天根月窟之徃来啟蒙所列諸圖莫妙於此其
所以畫先天八卦之圓圖亦以見六十四卦之圓圖之
所從出且亦以對後天八卦之圓圖耳非必伏羲之有
意於則河圖以為此圖也使伏羲之畫卦作易不過如
今人之說䂓䂓然則九數之洛書勾加生受以為圖不
亦淺乎此其不通者一也自康節以来皆謂十數為圓
[004-11a]
者為河圖九數為方者為洛書今人易置之乃以十數
者為方九數者為圓殊不知河圖有四方而無四隅其
體所以圓洛書有四方而且有四隅其體所以方但河
圖虚中而不用其數偶體雖圓而用則方洛書用中以
為主其數竒體雖方而用則圓今人専以十數者為方
九數者為圓豈不見古詩之云乎安得雙車輪一夜生
四角無角則圓而行有角則方而止此特文義之小小
者耳從来畫圖書者於洛書則列四竒於四方列四偶
[004-11b]
於四隅而方之體自見今乃規而圓之於河圖則列一
六二七三八四九相得之數於四方而缺其四隅而圓
之體自形今乃以隂陽變化等字補而方之是不顧理
數之是非而惟傅㑹於筆墨之牽補耳此其不通者二
也自諸儒以来皆謂河圖為體洛書為用今人雖易置
之而體用之說不易然謂圖數四十五體數乏書數五
十五用數贏竊謂體數無乏之理用數無贏之理體者
全體之謂不全豈可以言體是體數不可乏也特用數
[004-12a]
或可乏耳體以立其常用以達其變體數贏者其常也
用數乏者其變也大衍之數五十非體數贏乎其用四
十有九非用數乏乎譬之人有四體不可缺一是體不
可不全也及其用是四體也手既持足或可以不必履
足既履手或可以不必持是用可以不必拘於全也今
人既易置圖書故不得不以體數乏飾四十五之少用
數贏飾五十五之多耳此其不通者三也自諸儒以来
皆以河圖為相生之五行洛書為相克之五行今人相
[004-12b]
生相克之說不殊但易置圖書遂謂伏羲則其相克者
以為先天之易文王則其相生者以為後天之易竊謂
先天未入用後天始入用耳先天立其體後天逹其用
先天著其常後天通其變有體而後有用有常而後有
變有相生之五行而後有相克之五行無縁伏羲反取
相克者以為先天之易文王反取相生者以為後天之
易何先後體用常變之顛錯乎羲本河圖之相生以作
易故易明言生生之謂易天一至地十易明列之未嘗
[004-13a]
及相克之五行也禹本洛書之相克者以作範而六府
明言水火金木土五行相克之序惟禹言之外此未之
見也此又一大證驗也今人惟易置圖書故其誤也如
此此其不通者四也五位相得啟䝉釋之甚明不過以
一六二七三八四九五十之五位相得未及乎畫卦也
今人取以分配乃謂震巽相得而東兌乾相得而西而
於坎則謂自得而北也於離則謂自得而南也於坤艮
則又横貫於中何經皆言相得而今人乃杜撰自得之
[004-13b]
說此其不通者五也九數之洛書戴九右七六八其足
也今人取以配先天之卦位九居上與戴九合七居右
與右七合而六居下是移右足之六而居履一之地八
居左是進左足之八而居左三之位毋乃進退改移之
不均乎此其不通者六也凡今人所辛苦而僅得之者
雖不無竒巧之可喜而多有牽合之可非不若不必易
置圖書不必獨出洪範但謂後天之卦位適與河圖之
數合先天之卦位以四象言亦與洛書之數依稀有合
[004-14a]
者以見圖書與易經緯表裏㑹合之妙如此乃先儒所
未提掇者則其有功於圖書與易亦不小矣何必犯此
大不韙闢倒集諸儒大成之晦翁乎羲則圖作易禹則
書作範此圖書正說也圖亦可為範書亦可為易與夫
今人分配等說此圖書衍說也今人因衍說之一二可
通者而遂廢正說之無徃不通者其失之逺矣易有地
十何說而謂羲之易非出於十數之圖乎疇無次十何
說而謂禹之範非出於九數之書乎古今道理之秘自
[004-14b]
晦翁出何㣲不顯何幽不闡矣劉牧生乎晦翁之前而
為此論無責也今人生乎晦翁之後而為此論欲免其
責難矣哉今人之說惟其有前之一不可是以有後之
六不通使賈長沙聞之寧不又曰可為痛哭者一可為
長太息者六哉
   置閏辨
講閏之法大約以一嵗之氣盈朔虚言之至於一月之
氣盈朔虚一日之氣盈朔虚或者畧言焉殊不知積分
[004-15a]
以為日積日以為月此一月一日之氣盈朔虚皆不可
得而畧也月得三十日嵗得三百六十日以嵗數均之
氣節分至所由生以月分之朔望弦晦所由生也日一
嵗而與天㑹月一月而與日㑹則是月一嵗之間十二
㑹也以月之㑹約嵗之數故嵗有十二月節一節之數
以三十日約之而有餘此氣之盈也一㑹之數以三十
日約之而不足此朔之虚也日與天㑹而過三百六十
月與日㑹而不及三百六十合之而一嵗之閏生焉是
[004-15b]
故積月成嵗積日成月在厯為日在天為度而日者積
餘而成之度者積分而成之此古閏法之大畧也請詳
言之天體至圓周圍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每一
度九百四十分度之一者二百三十五分也周天之度
以分計之得三十四萬三千三百三十五分以此數析
為二十四為一嵗之間二十四氣每一氣得一萬四千
三百五分六釐以日之九百四十分計之得十五日餘
二百五分六釐二毫又以餘分分入十五日之中每一
[004-16a]
日得零數十三分七釐八絲三忽是為一日之氣盈也
積六十有八日得九百三十二分一釐六毫此兩月之
間近乎盈了一日所欠者七分八釐三毫是為每月之
氣盈一嵗之間所盈五日零餘分二百三十五月每日
行十三度九分度之七其十三度九分度之七計三百
四十六分三釐一毫五絲七忽積月之行以分言之該
一日行一萬二千五百六十六分三釐以二十九日四
百九十九分計之得二萬七千七百五十九分以此均
[004-16b]
作三十分每九百四十分中間虚了四百四十一分不
能成一日將所虚四百四十一分分入三十日之中每
一日虚一十四分七釐是為一日之朔虚也積六十三
日摠虚九百二十六分一釐以九百四十分為一日只
欠十三分九釐而已此兩月之間近乎虚了一日是為
每月之朔虚一嵗之間所虛五日零五百九十二分合
一嵗之氣盈朔虚得十日八百二十七分三嵗一閏之
外多三日一百二分五嵗再閏之外欠四日六百二十
[004-17a]
三分八嵗三閏欠一日五百二十一分十一嵗四閏多
一日五百二十一分十四嵗五閏多四日六百二十三
分十七嵗六閏多七日七百二十五分十九嵗七閏得
二十九日四百九十九分若三年不置閏則春之一月
入於夏而時不定矣子之一月入于丑而嵗漸不成矣
故帝堯之有天下也拳拳以閏法為羲和告而曰以閏
月定四時成嵗允釐百工庶績咸熈其㫖甚深矣夫
   辨素問祝由
[004-17b]
按素問移精變氣論古之治病惟移精變氣可祝由而
已註云移移易變改變皆使邪不傷正精神復强而内
守也精神内守病安從来是以移精變氣無假毒藥祝
說病由不勞鍼石而已新校正本按全元起云祝由南
方神愚謂以祝由為南方神似祝融聲轉為祝由固為
缺文碍理以祝為說亦於理不通書泰誓篇曰祝降時
喪孔氏註祝斷也今以祝訓斷謂當斷絶其受病之由
足矣引書註以釋素問頗自為得一醫者聞而不然之
[004-18a]
謂醫家自有祝由科如後世廟祝之類以祝為禱祝詛
祝之祝其義若通然禱祝詛祝自是素問之大禁如曰
拘於鬼神者不可與言至徳惡於鍼石者不可與言至
巧註云志意邪則好祈禱又曰是祈禱禱祝何所施於
醫療之際孔子曰某之禱久矣古人疾病行禱五祀乃
臣子迫切之至情豈醫家事耶借使有祝由科如符水
之類亦是無知者之所為妄引祝說病由之句以文其
奸偽耳註素問者不審啟此等之繆妄何足信哉祝斷
[004-18b]
受病之由正與上文移精變氣相照應轉移自已之精
神變改其所感受隂陽風雨晦明之六氣而斷絶其受
病之由則其病自已如病由於寒則斷其寒而煖之病
由於熱則斷其熱而凉之祝斷其由所謂㧞其本塞其
源意義豈不顯然明白乎
    論滅沒
古者以中氣所盈之日為沒沒分皆盡者為滅開元厯
以中分所盈為沒朔分所虚為滅總終嵗沒分謂之策
[004-19a]
餘終嵗滅分謂之用差皆歸於揲易再扐而後掛也愚
謂月得三十日嵗得三百六十日以嵗數均之氣節分
至所由生以月分之朔望弦晦所由生日一嵗而與天
㑹月一月而與日㑹則是月一嵗而十二㑹也以月之
㑹約嵗之數故嵗有十二節一節之數以三十日約之
而有餘為氣盈一㑹之數以三十日約之而不足為朔
虚其盈積而成沒其虚盡而成滅而一月之閏生焉一
嵗之沒率積五日而有餘一嵗之滅亦率積五日而有
[004-19b]
餘以三百六十約之則沒者日與天㑹而過三百六十
之數也滅者月與日㑹而不及三百六十之數也合之
而一嵗之閏生焉是故積月成嵗積日成月在厯為日
在天為度而日者積餘成之度者積分成之治厯者莫
先於調日法也日法既調然後日月㑹合可得而審氣
朔盈虚可得而定大抵六十三日逢滅六十九日逢沒
東坡韓公碑詩云滅沒倒影不可望不過只作連綿字
用耳謂韓子文章道徳之尊滅沒于日月倒影之上不
[004-20a]
可得而仰望耳與厯所謂滅沒不相闗也
   論詩歌聲音律
樂之生成純乎天難以出於帝世者望後世也夫樂由
天作者也所謂天者何也樂之生原於人心之天而樂
之成恊於造化之天也本於性情則謂之詩詩實出於
人心之天歌也聲也皆其發舒而不容己者而稽之度
數則謂之律律為生氣之元造化生生不窮之天寓焉
由斯而播於音則樂之生也斯成矣詩出於心聲萌動
[004-20b]
之天而律根乎陽氣萌動之天皆自然而然而非人為
之使然故曰天也此有虞以樂教命后䕫所為純乎天
而獨盡善也後世亦知樂原於詩而當恊於律矣奈之
何所謂詩者已不古而所以求之律者尤非古其想望
虞帝之樂以為何如也班固志漢禮樂而援虞廷命䕫
之辭固為知所宗者然帝世純乎天之樂則豈漢之敢
望哉愚觀詩為樂之所由生而歌與聲形焉律為樂之
所自成而音諧焉當時之詩如上而喜起明良之歌下
[004-21a]
而九功之歌康衢之謡皆是也而其詳不可得聞已當
時之律則律度量衡之同六律五聲八音之聞如是而
止其詳亦不可得聞已然樂生於詩之天而成於律之
天則命夔之辭精宻該備萬世之下言樂者其誰能外
之帝世之人心志一於正理之天詩之吟詠性情皆天
也情動於中而形于言言而既形矣言之不足不容不
永歌之歌而永也必有長短之節其聲亦有髙下清濁
之殊而宫商角徴羽之聲依歌之永而形焉故歌聲之
[004-21b]
長而濁者為宫以漸清且短則為商也角也徴也羽也
斯時也歌者詩之歌聲者歌之聲此樂所由生而本之
性情之天者未可以樂言也必由人聲而播於樂聲散
於金石至草木之音斯可以樂言矣然叶人聲而使之
和豈人力所能與於斯曰是有稽之度數之律焉乃聲
氣之元而純乎造化之天者也律之起自伏羲黄帝以
来尚矣以隂陽分則陽律隂吕以陽統隂言則均之為
律律雖十二也然黄鐘一律實為律本吹以考聲列以
[004-22a]
候氣吹之而氣和候之而氣應以定黄鐘之長三分損
一隔八取之律娶妻吕生子生生不窮而十二律俱定
焉是黄鐘者陽生之始陽氣之動為聲氣之元而下生
上生乎十二律者也雖有十二律之不同實一黄鐘而
己未和以律則為依永之聲既和以律則為成文不亂
之聲如黄鐘為宫則太蔟為商姑洗為角林鍾為徴南
吕為羽大不過宫小不過羽長短清濁無毫髪差由是
以此五聲被之八音音無不諧而樂無不成矣聲之未
[004-22b]
和以律則原於人心聲詩之天聲之既和以律則恊於
造化聲氣之天此舜樂之生成所為純乎天也此韶所
以盡善而魯論一書夫子所以於韶三致意也重華往
矣樂備於周六詩之教六律六同之奏見於周官其得
命䕫遺意則不與重華俱徃也詩亡春秋作而樂始壞
頼孔子興詩成樂之教使雅頌得所而後樂復正正之
未㡬而摯齊干楚魯樂又非矣漢興謂無意於樂不可
髙祖大風之歌孝武秋風之辭悲壯慷慨視古詩已有
[004-23a]
愧况房中之楚聲樂府之滛靡抑又可知詩既如此律
尤非矣張蒼雖云定律實補綴未詳也孝武置恊律郎
官以李延年為都尉頗著新聲然未逹音律之原律豈
如是其易恊哉元帝以知律自命劉歆亦號研精孟堅
漢志皆歆手出也而律終莫之定詩非古之詩降而蘇
武李陵又降而建安七子而詩之歌與聲不可和於律
律非古之律晉氏以下求之金石之尺梁隋以来参之
累黍之數尺之互有短長也黍之地力不齊而大小難
[004-23b]
凖也而鐘律不定終不可諧於音遂使生成純乎天之
樂與重華一去而不可復得焉徒以重君子懷古之嘆
而已愚故曰難以出於帝世者望之後世也抑又疑之
劉昭之補後漢志也謂伏羲作易紀陽氣之初以為律
法審然則易律一也易之隂陽如環無端而律之相生
窮於仲吕何也意者易以道隂陽故終則有始律以陽
統隂於隂則不書故終不復始歟易盡天下之變善與
惡無不備也律致中和之用止於至善而已易無不備
[004-24a]
則十二律六十調無過黄鐘一聲而已故仲吕有十二
律之窮反生惟得八寸七分為竒所以為變律之首而
不成黄鐘之正聲若黄鐘正聲則常為君而不復為衆
律役焉是理也在聲為中聲在氣為中氣在人為未發
之中與發而中節之和焉吁詩本於性情而為中和之
聲律稽之度數而為中和之音則樂其天矣誰謂帝世
之樂果不可復也哉
   論地羅四卦
[004-24b]
地羅二十四向十二支即日月所㑹之十二辰嫌其定
向未親切也倍之為二十四十干戊己屬中央土不可
列於方隅只得但取八千而以艮巽坤乾補其四隅合
於後天八卦之齊乎巽居巽於東南致役乎坤居坤於
西南戰乎乾居乾於西北成言乎艮居艮於東北可謂
巧而當矣因是卯即震午即離兊即酉坎即子何必沒
子午卯酉四支之古而以震離兌坎易之乎至於納甲
之法乾納甲壬坤納乙癸震納庚巽納辛艮納丙兊納
[004-25a]
丁皆有定位而坎納戊離納已無定位葢六卦之隂陽
即坎離中爻之周流升降朱子之註参同契曾言之矣
今有謂坎納癸申辰震納庚亥未離納壬寅戌兌納丁
己丑恐未必然也若夫五行以質而語其生之序則曰
水火木金土而水木陽也火金隂也以氣而語其行之
序則曰木火土金水而火木陽也金水隂也水隂根陽
天一生之故也火陽根隂地二生之故也今有謂天一
生水水為陽故後天壬癸之水屬焉壬癸之水可自為
[004-25b]
陽否乎地二生火火為隂故後天丙丁之火屬焉丙丁
之火可自為隂否乎後天以隂可易乃以巽為隂坎為
陽艮為隂坤為陽巽隂坎陽當然也謂艮為隂坤為陽
乾陽物也坤可為陽乾亦隂物也耶
 
 
 
 定宇集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