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a0113 雙橋隨筆-清-周召 (master)


[004-1a]
欽定四庫全書
 雙橋隨筆卷四
            鳯縣知縣周召撰
俗忌正五九三月不可赴任王勉夫曰張敞為山陽太
守奏曰臣以地節三年五月視事其言如此則知前漢
之俗未嘗忌五月也然敞在山陽其責甚難卒以無事
其後徴為膠東相亦不聞有凶横之說又漢朔方太守
碑云延嘉四年九月乙酉詔書遷衙令五年正月到官
[004-1b]
乃知拘忌之說起於兩漢之後又獨孤及集有為舒州
到任表曰九月到州訖乃知唐人亦有不忌九月者因
考諸州唐人題名見不避正五九處亦多云云大凡拘
忌時日者多不甚明理之人耳吾輩以身任事吉凶禍
福原不可必亦盡其在我以聽於命可矣休與咎豈時
日所能致乎余嘗堅執此說而一時多竊笑者觀王公
此論似有同心不獨余之執抝也
盜亦有道明正徳間大盜趙鐩亂河南行剽至鈞州以
[004-2a]
尚書馬文升家在捨弗攻破泌陽前大學士焦芳已逃
匿毁其家發芳箧取其衣冠縛葦若人者而屠裂之曰
恨不為天下殺此賊今之盜但知剽掠耳誰能力辨賢
奸痛快人心若此
明楊文襄號為智嚢其學博才雄善調停應變濟務曉
暢邊事羽檄旁午一夕十疏口占指授悉中機宜亦由
其用心勤敏故也其在靈州每諭諸將曰無事常如有
事時隄防有事常如無事時安静惟其能隄防故能安
[004-2b]
静耳今人當有事時尚然泄泄况於無事乎而欲其不
至張皇失措於事故紛紜之際何可得矣
西門豹性急佩韋以自緩董安于性緩佩弦以自急人
生氣質不能無偏要在陶鎔變化之耳乃余又謂兩者
交病而與其緩也寜急所以云急非躁卞鹵莽一往用
壮之謂也惟以需者事之賊貴於克赴事機勿失其㑹
而已而利用推行之力則當預養於平時以待事之變
自古迄今寜有因循委靡之人而可以有為者哉盖余
[004-3a]
性病於急而兒輩則又緩余老矣尚思自治少壮之人
何可以勿藥故不禁為之饒舌耳
五祀門行户竈中霤亦古人報功之意眉公羣碎錄以
為竈神姓張名禪字子郭又名隗鄭𤣥則以竈神為老
婦皆無此理又以為己丑日夘時上天白人罪過此日
祭之得福若然則竈神者可以口腹之奉使之掩惡以
為善其欺上帝也甚矣故孔子曰獲罪於天無所禱也
是當時不善之人多有欲藉行媚以祈免者故明天道
[004-3b]
以儆之耳又云竈神名吉利夫人姓王名搏頭又云五
行書云五月辰日猪頭祭竈治生萬倍此又好事者造
為此言以歆動奉神邀福之輩似非眉公語也
酉陽雜俎竈神名隗状如美女又姓張名禪字子郭夫
人字卿忌有六女皆名察治常以月晦上天白人罪状
天帝督使下為地精己丑日出夘時上天禺中下行署
此日祭得福其屬神有天帝嬌孫天帝大夫天帝長兄
等語荒唐尤甚
[004-4a]
偶畜二鵞一雌一雄離鷇未久然出入相傍飲唼以時
甚馴也一夕雌者為野貍所囓而斃其雄哀鳴不食雖
抱置之水草間或以飯實其嗉吐弗納而鳴如故盖三
日矣余憐之㡬欲墮淚嗟乎一禽耳而痛其偶若是彼
稱為人類而無其情與性者不亦可愧也哉
制臺李公之見客也以散衙為期侍衛皆撤旁無一人
惟捧茶者遥伺階下從容顧問談笑藹然雖軍務旁午
後磚影已昃略無倦容見者如坐春風中也昔胡梅林
[004-4b]
督兵兩浙極事威嚴介胄之士膝語蛇行不敢舉頭公
擁滿漢兵外挫强敵軍威振赫尤過於胡而麾盖所臨
被難之民擁道而控公駐馬諦聽絶無呵殿聲使人辟
易盖衢人身罹剥膚之慘非公嘔心區畫生死而肉骨
焉孑遺之羣寧有噍類公軀幹魁梧修髯玉立宏慈端
偉之度溢于眉宇間望而知為東南福曜云
二十九日未時風雨大作一鄉民之寓彭溪者與其兄
暨姪鋤麥於野奔避大樹下雷火追擊之死焉自肩及
[004-5a]
胯以下凡四創皆鑿痕而膚盡黒詢之里人則一農夫
耳無他罪惡也余于是愕然訝愀然悲而又為之太息
也曰嗟乎當今之人有易死者十焉死于冦死于兵死
于飢與凍憊與病死于旱與澇賦與役而兹又死于雷
乎或曰夫夫也必有其隠慝者也不然則生前之不善
受報于今日者也又不然則其命與數所犯而適罹其
災者也余皆以為不然聞之賞罰之權人所司而禍福
之理天為政天道福善而禍滛所以助人賞罰之所不
[004-5b]
能及而雷霆者固天授之以斧鉞而示其威以警人世
者也上天之倚任既甚重而下民之性命非可輕則其
誅惡也應以魁行有期而不至于誤必無索瘢于菜傭
有罪而故延其罰及以命與數殺人之事今之死者以
為其罪未彰歟則非窮凶極惡之人可知也以為前世
之愆歟則漏網於當日者何故且人又無再生之理也
若夫數與命皆天也吾又未聞天之殺人不以罪而聽
其死於命與數也昔人之志於除惡也曰豺狼當道安
[004-6a]
問狐狸今之探丸斬木䲭張蜮射者豈僅豺狼而已哉
吾願天威震怒日取大憝巨惡而擊之以儆夫世之敢
為不善者庶㡬無告之衆得以全其生嗟乎余之不知
自量而妄於持論者徒以憫人耳豈敢輒議天哉
余疑鄉民之為雷所擊久而不知其故也一日偶與衆
談及而其兄適至焉遂聚而問之其人汪然出涕曰甚
矣吾弟之堪憐也惟去嵗之某日因以失物忤吾母吾
母呼天而誓且拜焉吾弟亦呼而拜焉其犯天刑者或
[004-6b]
以是不意已踰數月而仍受其罰也余曰噫有是哉余
固知夫天道之無誤也盖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于
不孝稽之史𫝊雷之所殛無非若人者余固知夫天道
之無誤也雖然不孝之罪誠大矣不可赦矣然而家法
可治也官法可治也國法可治也今有人焉視理法為
弁髦父母妻子不顧也弄兵于萑苻之内殺人如麻而
眼不少眨焉此豈不足以千天怒乎胡為至今不殺也
今之遺黎苦極矣尫然者僅支皮骨耳而以城社為蠆
[004-7a]
尾持牒撼人門而朘其膏與血者胡不稍懲之而聽其
昻眉怒目于道也余是以終不能無望于天也盖不善
之人可以欺人而不可以欺天天威之所加雖挟權與
術者不能遁殛其尤而與之類者無不懼但須一撃之
力耳天心如厭亂乎此用重典時也請除亂臣賊子不
赦外更為塗毒生靈之輩鑄刑書焉
明嘉靖間御史楊公爵給事周公怡工部員外劉公魁
皆以言事下錦衣衛劉公年已五十有六矣當封嚢時
[004-7b]
取俸金三兩與家人治後事比廷杖入獄日與楊周二
公誦書講學諸校傍聞其語嘖嘖感動己因神降於箕
乞宥三諫臣得㫖釋放為民是時世廟方從道教箕神
之請其所深信豈非一時左右三公者假為神語以動
九重之聽歟此與韓厥復趙後事同
楊升菴云廣文選中山王文木賦乃以文為中山王名
而題作木賦宋王微詠賦乃誤王為玉而題云微詠賦
下書宋玉之名不知王微乃南宋人史具有姓名阮步
[004-8a]
兵碑乃東平太守嵇叔良而妄作叔夜不知叔夜之死
先於阮也凡前人之著述如此類者甚多宜加考正不
應草草看過
王守溪震澤長語云閱載籍有得則録之觀物理有得
則録之有關治體則録之有禆聞見則録之
明顧東江丁艱回日錢鶴灘以修撰去官家居一日来
作享不同諸士大夫惟約舊朋友四五人其一人姓張
以染作為業學雖不逮諸公然好賢常館榖諸公者人
[004-8b]
持銀一錢買三牲祭物其猪首一枚不能掩豆鵞一魚
一及香楮等物而已祭文亦自鶴灘来東江家以片紙
起草取紙書之者祭畢鶴灘坐待令主人持福物来共
食東江出語云不得陪諸公坐遂進去諸人食畢而散
前輩舉動真率如此真可師也
明陳公良謨云余承太宰魚石唐翁所知赴閩臬任過
蘭溪特進謁焉臨别翁曰吾欲造君舟一拜奈有足瘍
不能步行當遣兒子汝楫代之来予曰小子何敢勞翁
[004-9a]
但翁官居八座年過七旬天下大老也孔子嘗從大夫
之後不可徒行翁學孔子者而顧欲過之耶翁曰固然
苐吾楓山先生歸祇是步行未嘗乗轎及姪朴菴公竹
澗潘公俱守此禮吾其敢違吁浙有楓山猶魯有泰岱
遺矩巋然而諸公皆能率履弗越如此視近時少年纔
登一第還鄉遂乗軒擁盖揚揚過閭里者果何如耶噫
陳公之所不滿者猶少年登第人耳至今日則貲郎滿
道氣燄薰蒸有過于金湯鍍了之人者使楓山諸先生
[004-9b]
見之能無掩口
淮南潘子素純作輥卦平江蔡宗魯衛作吝卦扶風馬
文璧琬作諞卦睦州邵𤣥同桂子作忍黙恕退四卦四
明屠豳&KR1621作傖謔讒諂四卦皆得風刺之㫖而邵以保
身慎言推心知止為戒于以䂓世也尤正至于詞之勁
而文戲而不謔則輥卦為最令人解頤邵之韓信胯下
張公九世等語未免俚淺之極不堪咀嚼矣
明平江侯陳公豫鎮守臨清日館舎作詩有簷前絡緯
[004-10a]
啼之句侯謂草蟲不可言啼遂踈之不知絡緯啼李太
白已道之矣客終無以自明二人盖未嘗讀李詩故也
成化間有吏間言時事禮科給事中忌之以激厲風俗
之厲不從力叅送法司問罪不知厲本古字漢書嘗云
風厲勉厲皆不從力此吏亦不能自明二人盖未嘗讀
漢書故也兵部給事中閱兵部題本以使不從女呼吏
笞之翌旦有不平者令受笞吏執韻書以進乃赧顔慰
遣之此盖識俗字不識古字故也
[004-10b]
張子韶年十四逰郡庠閉閣終日寒折膠暑鑠金不越
户限比舎生穴隙窺之則斂膝危坐對寘大編若與神
明伍乃相驚服而尊師之晚年謫居談經自樂手不停
披嵗久庭磚足跡依然乃題其柱曰予生平嗜書老来
目病執卷就明于此者十四年矣倚立積久雙趺隠然
可一笑也
廉希憲布嚕哈雅子也世祖為皇弟時希憲年十九得
入侍一日讀孟子以性善義利仁暴之㫖對世祖嘉之
[004-11a]
目曰廉孟子取鄂州時命希憲入籍府庫希憲引儒生
百餘拜伏軍門言王師渡江凡軍中俘獲士人宜官購
遣還以廣異恩世祖嘉納之還者五百餘人時方尊禮
國師命希憲受戒對曰臣受孔子戒矣帝曰孔子亦有
戒乎對曰為臣當忠為子當孝孔子之戒也此公臨機
制變膽略俱優所録三事皆于名教有關而為臣為子
之言義簡而盡尤足令士大夫喜尊二氏者對之顔赤
世祖稱為真男子不虚也
[004-11b]
左𫝊雖好語怪然其云妖由人興也此語極妙凡妖之
見於夢或聲影恍惚之間皆由心之所慕與畏與疑而
後生而實未嘗有所謂妖也婦女兒童村市中人之所
見不能認理無端自惑轉相𫝊說漸以為真而妖之言
語状貌于是乎無所不至矣昔石普好殺人以為娛未
嘗暫悔也醉中縳一奴使其指使投之于河指使哀而
縱之既醒而悔指使畏其暴不敢以實告居久之普病
見奴為祟自以必死指使呼奴示之祟不復出普亦愈
[004-12a]
此妖從疑畏而生者也田蚡司馬景王姚萇沈約劉悟
趙普仇鸞之事亦然然數人所為應致九原茹恨使之
為祟之理又不可謂之盡無尚令奸邪險譎之人不知
畏人而畏鬼
眉公先生書孫樵書何易于事曰古来如何君賢令者
不少矣無樵等記述㡬與草木同腐即如白樂天秦中
吟十詩其立碑篇云我聞望江縣麵令撫&KR1103嫠在官有
仁義名不聞京師身殁欲歸葬百姓遮路岐攀轅不得
[004-12b]
去留葬此江湄至今道其名男女涕皆垂無人立碑碣
惟有邑人知每一讀之為憮然歎者良久盖從古及今
何易于麺令常有而孫樵白樂天不常有易于得樵而
書其事麺令得樂天而咏以詩復得眉公為之表出兩
人軼事遂堪不朽雖為善者無意于人知以視夫撫字
心勞之吏僅載口碑而無所聞於後世者可不謂之厚
幸乎哉
先賢講學之舉所以尊經衛道繼往開来其有禆于人
[004-13a]
心世故非小然竊意宜以實理實學實行實事為主盖
自堯舜以来六經四子中義無不備有不待後人之别
生枝莭者孔子不云乎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吾輩幸生
鄒魯之後但奉其已立之言而發明之而不墮於盲風
怪霧中使千人亦見萬人亦見斯已耳自揚雄撰太𤣥
務為險要之語以示奇後人尤而效之而先聖之道為
之愈晦迨宋儒疊起日朗天清矣乃朱陸之異又以徳
性問學别户分門而王陽明專主良知亦不免於偽學
[004-13b]
之議要其羽翼聖經之心固未嘗或異也惟隆萬以後
諸公喜談𤣥妙遂使二氐之毒中於膏肓在朝在野俱
無實學問實經濟之人浸淫至于人心國是大壊不可
復救而後已當是時亦有歸咎于講學之無用者此非
講學者之罪而講學而騖於虚無浮誕毫無實際者之
罪也吕明徳先生明季之講學者也其言曰有問知其
說者莭還是治天下還是關係大馮少墟以為俱通得
只是仁孝誠敬便無難處之事先生曰非也余幼讀書
[004-14a]
毎書向自身及實事上體貼通者半不通者半妄謂聖
人之言半虚說也乃今細細體認覺其義日新無言不
可體認到實事上如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今只言禘是
祭祀及帝所自出之祖等語與天下何涉即言仁孝誠
敬何以通之天下聖人之說不虚而㒺實乎不知聖人
原有深意言之於天下便知禘是有天下事魯當禘乎
不當禘乎且魯僣用禘及凡類此甚多而大夫便八佾
便雍徹陪臣便執國命一國如此天下如此所以難處
[004-14b]
果能明此說便兜底一清魯不曽有天下自然不應用
禘如此之類盡還之周天子大夫陪臣自然不敢僣亂
天下有天子諸侯大夫陪臣各安其分而不治乎尚有
何難處之事是夫子有反正之意非徒為魯諱也如此
體貼方有實據凡書必看到此地方見聖人言言實事
非虚談也又如明乎郊社之禮有謂與此不同不知聖
人之言豈有二理彼亦只是實事只将前面宗廟之禮
一節作註解自明豈有親親賢賢序事序爵逮賤敬老
[004-15a]
而天下有不治乎與問禘之說節同作實事看便豁然
矣先生又曰如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時說多言
吾心之天地位萬物育似精實粗似深實淺凡看書落
此窠臼多矣盖聖人無虚言實實有此理實實有此事
然萬物育焉以親親仁民愛物之說通之人猶易曉惟
天地位恰似荒唐不知能致中和自然天清地寜如紂
時山崩水竭宇宙黯慘光景至文武而一清足徴矣即
如冦賊變亂風霾愁慘天地為昏誰非人為所致豈不
[004-15b]
是天地不位之徴安得以為非實事乎嗟乎凡先生所
論皆實理實事也兼本末該内外為體為用一以貫之
惟期皆合于身心意知天下國家之實理實事而後止
盖實之為義發明于孟子易之旡妄也書之執中也詩
之無邪中庸之前定不貳忠恕以及于至誠皆是物也
立天之道曰隂與陽實運也故知大始立地之道曰柔
與剛實體也故作成物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實徳也故
能裁成而輔相焉盖實者真也不實則虚虚則假矣天
[004-16a]
地間未有實而不成虚而不毁者邵二泉曰願為真士
夫不願為假道學余亦曰願為實性情實事業不願為
虚學問虚文章
明楊升菴才髙學博以元輔之子魁天下播盛名宜其
發為論議駘宕不羈而乃切實著明異于一時談空說
妙之輩其論道學也曰或問何謂道學曰天下之達道
五能行五者於天下而又推類以盡其餘道學盡于是
矣何謂心學曰道之行也存主于内無一念而非道發
[004-16b]
達於外無一事而非心表裏貫徹無載爾偽心學盡於
是矣故道學心學理一名殊明明白白平平正正中庸
而已更無髙逺𤣥妙之說至易而行難内外一者也彼
外之所行顛倒錯亂于人倫事理大處顧異巾詭服濶
論髙談飾虚文美觀而曰吾道學吾心學使人領㑹于
𣺌茫恍惚之間而無可捉摸以求所謂禪悟此其賊道
喪心已甚乃欺人之行亂民之儔聖王之所必誅而不
以赦者也何道學心學之有其論禪學俗學也曰騖于
[004-17a]
髙逺則有躐等憑虚之憂専于考索則有遺本溺心之
患故曰君子尊徳性而道問學凡髙逺之弊其究也以
六經為註脚以空索為一貫謂形器法度皆芻狗之餘
視聽言動非性命之理所謂其髙過于大學而無濟世
之實禪學以之考索之弊其究也涉獵記誦以雜博相
髙割裂装綴以華靡相勝如華藻之繪明星伎兒之鳴
訝鼔所謂其功倍於小學而無用世之力俗學以之以
上議論皆中明季講學者之病惜當時無力闡其義以
[004-17b]
告天下者遂至入于膏肓不可救藥而世道人心至於
大壊也
顧東江清致仕還家日處西園中課僮僕蒔蔬其農桑
輯要一書塗抹刪改細書于行間及額上皆滿人見其
以藥瓢貯各色菜子懸之梁棟間不下數十種夫以侍
郎家居絶足不與外事閉門閒適學為老圃若将終身
焉其風韻過人逺矣又周北野以郎中致仕其子輿解
元登第為編修兩世通顯居北郭有田不上數頃室廬
[004-18a]
荒敝常閉門不與外事父子皆善詩有周氏世鳴集兩
公事俱見四友齋叢說
宋孝宗小年極鈍髙宗一日出對廷臣云夜来不得睡
或問何故云看小兒讀書念不得甚以為憂某人進云
帝王之學止要知興亡治亂初不在記誦帝意方少解
時藝至今日秉經酌雅前此油腔熟套淘汰盡矣但不
知其存心而見於行者亦與其文不相剌謬否耳朱子
曰専做時文的人他說的都是聖賢說話且如說廉他
[004-18b]
也㑹說得好說義他也㑹說得好待他身自做處只是
不廉只是不義縁他将許多話只是就紙上廉是題目
上合說廉義是題目上合說義都不關自家身上些子
事此言最中人病痛有志於聖賢之道不可不反躬自
責也
北溪陳氏曰聖賢學問未嘗有妨於科舉之文理義明
則文字議論益有精神光彩躬行心得者有素則形之
商訂時事敷陳治體莫非溢中肆外之餘自有以當人
[004-19a]
情中物理藹然仁義道徳之言一一皆可用之實也
饒雙峰曰義理與舉業初無相妨若一日之間上半日
将經𫝊討論義理下半日理㑹舉業亦何不可况舉業
之文未有不自義理中出者若講明通透則識見髙明
行文條暢舉業當益精若不通義理則識見凡下議論
淺近言語鄙俗文字中十病九痛不自知覺何縁做得
好舉業雖没世窮年從事於此亦無益也
魯齋許氏曰閱子史必須有所折衷六經語孟乃子史
[004-19b]
之折衷也譬如法家之有律令格式賞功罰罪合於律
令格式者為當不合于律令格式者為不當諸子百家
之言合于六經語孟者為是不合于六經語孟者為非
以此夷考古之人而去取之鮮有失矣乃余以為不但
此也盖六經語孟者又萬事萬理之折衷也大之而修
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細之而持躬行己待人接物安常
處變議禮考文閑邪反正移風易俗之類合于六經語
孟者為是不合于六經語孟者為非以是變化而推行
[004-20a]
之豈復有所失哉嗟乎六經之書不能盡讀讀亦不能
盡解其不能以之折衷猶可言也學庸語孟當出就外
傅時便有師授矣其不能以之折衷且相悖焉不可言
也此最明白最真實之理人人可曉奈何不從此出入
而喜墮枳棘叢中自處挂礙乎余頭顱若此稍有秉燭
之明既老而好亦復何益
朱子讀書法曰讀書先讀大學以定其規模次讀論語
以定其根本次讀孟子以觀其發越次讀中庸以求古
[004-20b]
人之微妙處大學一篇有等級次第摠作處易曉宜先
看論語確實但言語散見初看亦難孟子有感激興發
人心處中庸亦難讀看三書後方宜讀之又曰中庸工
夫宻規模大讀書且從易曉易解處去讀四書道理燦
然只是不去看若理㑹此四書何書不可讀何理不可
究何事不可處又曰學者於學庸論孟四書果然下工
夫句句字字涵泳切己看得透徹一生受用不盡只怕
人不下工夫雖多讀古人書無益書只是明得道理却
[004-21a]
要人做出書中所說聖賢工夫来若果看此數書他書
可一見而决矣又曰六經語孟皆聖賢遺書皆當讀但
初學且須知緩急大學語孟是聖賢為人切要處然語
孟却是隨事答問難見要領惟大學是曾子述孔子說
古人為學之大方門人又𫝊述以明其㫖體統都具玩
味此書知得古人為學所向讀論語便易入後面工夫
雖多而大體已立矣又曰凡讀書先讀語孟然後觀史
則如明鏡在此而妍醜不可逃若未讀徹中庸語孟便
[004-21b]
去看史胸中無一個權衡多為所惑又曰讀史之法先
讀史記及左氏却看西漢東漢及三國志次看通鑑温
公初作編年起於威烈王復又添至共和後又作稽古
録始自上古然共和以上之年已不能推矣獨邵康節
却推至帝堯元年皇極經世書中可見温公又作大事
紀若欲看本朝事須看長編若精力不繼當看國紀國
紀只有長編十分之二耳
明儒講學之弊多尚𤣥虚如禪家機鋒相難語茫無實
[004-22a]
際邇来撫軍玉峰趙公倡道於杭其所梓武林㑹語一
字一句皆從人身與心體騐而出有如布帛菽粟食則
知飽衣則知温與鏤塵畫鬼者相去甚逺其論喜怒哀
樂也問喜怒哀樂何以未發發而中節似對人言曰不
必說對人言喜怒哀樂情也正說遇境而發便是此時
吾輩講學相對之頃有喜否曰無有有哀樂否曰無有
既云無有即是未發也未發則無着處不着在一處何
偏之有故謂中此時講畢而出遇可喜可怒可哀可樂
[004-22b]
即是發矣至中節則難非慎獨君子安能得不乖戾學
者但從事於戒慎恐懼則未發之氣象與中節之妙用
可以静觀而黙識矣非是任情而發便可言中節其論
致中和一節也問致中和何以便天地位萬物育曰向
日曾有人問過余曾講過今不必論堯舜止就八口之
家論人若不中不和便偏倚乖戾了便暴怒發狂胡行
亂做父母抵觸起来兄弟爭毆起来家中雞犬也不得
安了這不是天翻地覆萬物不得其所氣象人若不偏
[004-23a]
倚不乖戾一家中父慈子孝夫倡婦隨兄友弟恭全是
一團和氣貓兒狗兒飽飯熟睡這不是天清地寜鳥獸
魚龞咸若氣象况堯舜之盛業乎極平常無難事其論
學庸之為一致也曰中庸言性即是大學言明徳中庸
言教即是大學言學中庸言天地萬物即是大學言家
國天下中庸言慎獨即是大學言誠意中庸言位育即
是大學言齊治平但中庸言性故從天命說起是本體
慎獨則工夫也大學言學故從在明說起即繼明徳即
[004-23b]
工夫即本體也其論止至善也曰至善即精一之中中
節之節復禮之禮總在此心之安與不安處認取件件
有至善事事有至善即案前一桌有至善一几亦有至
善不髙不低平平穏穏坐下可以作字讀書理琴可以
飲食這不是至善這不是中是節是禮的天然界限若
過髙過低不平不穏一無用處安所謂善下邊止仁止
敬止孝止慈即止善註疏也以上數段中之語真切著
明似卑邇却甚髙逺似淺近却甚精微真所謂千人亦見
[004-24a]
萬人亦見者視彼好談空說妙者真同囈語耳
 
 
 
 
 
 
 
[004-24b]
 
 
 
 
 
 
 
  雙橋隨筆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