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135 徐霞客遊記-明-徐宏祖 (master)


[002-1a]
欽定四庫全書
 徐霞客遊記卷二上
            明 徐宏祖 撰
  西南遊日記一浙江/ 江西/
余乆擬西南遊遷延二載老至不能待遂以崇禎九年
九月十九日爲萬里遐征計束裝未就適杜若叔至飲
至子夜乘醉放舟天未明抵錫邑同行者爲靜聞師
十月初二日舟至餘杭登陸沿苕溪北岸行二十里度
[002-1b]
馬橋爲餘杭臨安界其北可達徑山西十七里至石錦
亭亭北西去於潛徽郡道也余從臨安道於亭南西去
二里抵臨安西出闗過皇潭循山西南行共十六里爲
下圩橋橋南可直新嶺間道二十里抵新城新嶺甚險
無托宿處乃從迂道逾橋溯溪西上二里宿全張之白
玉庵僧意餘杭人也聞余負游癖深夜篝燈瀹茗爲談
游日本事甚悉
初四日西二里過一橋折而南六里上乾塢嶺嶺甚坦
[002-2a]
東西各崇山峻嶺獨此峽中夷南北流分入苕與浙其
山過東忽矗天而起曰五尖山循其西麓西南十二里
石梁跨澗曰趙安橋由橋北西溯澗沿三九山北麓入
后葉塢又西十三里爲鉢盂橋水西自龍門龕出橋下
龕有四仙傳道嶺在橋西四里乃於濳境從橋北轉東
南里餘東即三九洞山峙其西環塢一區皆石峰嶙峋
黒逾點漆丹楓翠竹間如錯綺水穿壁而下濯石爲雪
時凌寒絶溜而黒崖白峽處處如著懸瀑二里度橋至
[002-2b]
洞山東麓洞山者自龍門龕南迤邐東來其石稜銳紋
疊東南山半開二洞正瞰橋下予同靜聞西向躡山沿
小澗而上石皆峽蹲壑透清流潄之淙淙有聲夾澗兩
旁石片踴出田畦中竹樹穿石而出再上忽一大石當
澗立方重不作透漏態而細紋宻縐智索鏤工竹林有
庵曰靈隱庵后危壁空起聳翠成疊屏屏南即明洞如
軒斯啟外五柱穿列正如四明分窓但四明石色劣下
不能若此列柱連卷也中一柱上不至簷簷垂一石欲
[002-3a]
下而下不及柱相對不接者不及尺柱旁一樹高撐至
簷端輒遜而反曲翠色拂簷而上再南即幽洞兩洞並
啟爲石壁所介壁輕紅若桃花入幽洞洞口高懸内若
浮橋之覆空其中空洞無底人呼輒傳響不絶二十丈
之後忽南北洞分水陸陸者拾級而北如登閣殿入三
十丈轉南又闢一小閣其水洞南入一轉即仙田成畦
塍界分明水滿其中初無涸溢從塍上曲折入約二十
丈忽水聲潺潺乃透入小門見一溪南來至此下墜宛
[002-3b]
轉無底又過一峽透小門旁無緣徑短衣去襪溯水躡
流又三十丈石俱倒垂若蓮花平沙隘門忽束忽敞正
如荆溪入則石洞既盡滙水一方又不知滙者何來墜
者何出也出洞溯南來之溪二里止太平橋祠中
初五日南二里上馬嶺里許達其巔嶺以北屬新城水
亦出新城嶺南則屬於潜縣在其西北五十里水由應
渚埠出分水縣下馬嶺南十里過兊口橋岐分南北北
達於潜可四十里南則應渚埠道也兊口之水源於於
[002-4a]
濳馬嶺之水東來合而南出路隨之八里過板橋橋下
水自西塢來與前水合溯水西走路可達於濳及昌化
又南八里止於唐家拱南去應渚埠尚二里原無市肆
擔夫以應渚舟下桐廬必北曲經此遂上溪畔乆之得
桐廬舟盖應渚埠爲於濳南界溪之南即𨽻分水於濳
之水北經玉澗橋昌化之水西自麻㲼埠俱㑹於應渚
而水勢始大顧玉澗橋而上已不勝舟麻㲼埠而上小
舟直抵昌化於潜水固不敵昌化也下舟東南行十里
[002-4b]
爲分水縣縣在溪之西分水原止一水東南去其西山
陸行八十里通淳安予初欲從陸爲王奴遁去乃就水
道反向東南焉
初八日抵蘭溪與靜聞爲金華三洞遊金華之山横峙
東西陽臨郡城浦江在北西垂盡處爲蘭溪東則義烏
也婺水東南從永康經郡之南門而西北抵蘭溪與衢
江合予將登陸行見溪中一舟溯流而東遂附之水流
沙岸中四山俱逺丹楓踈宻映疊尤佳仰瞻北山兀突
[002-5a]
天表若負扆立顧背之東南行問三洞何在曰在北始
悟三洞不必至郡若陸行便可中道入也六十里抵金
華西門外
初九日即循城西北行高下隴岡十里至羅店主人悉
具北山之半爲鹿田寺其東下者南峙爲芙蓉峰西下
者南結三洞洞之西即蘭溪界予欲由三洞返蘭溪恐
東有别勝遂望芙蓉峰而趨自店東北五里得智者寺
寺在芙蓉峰西北山南麓首刹也今已凋落殿中止餘
[002-5b]
一碑乃宋陸務觀爲智大師建殿撰字即其手書碑隂
又鐫務觀與大師手牘数首楷碑行牘具有風致恨無
榻工不能得一通爲快寺東庵曰芙蓉有路可登芙蓉
峰見峰高不及北山半舍之仍由寺西北登嶺升陟五
里得清隱庵由北塢登楊家山遶其西山峽中北透而
上則北山絶頂上倚於后前列楊家山中開平塢竹石
充隙者朱淮督山墅也東北石纍纍蹲伏平莽中曰石
浪爲黄初平叱石處石上即鹿田寺鬬雞岩在其東二
[002-6a]
里過山橋東下一里兩峰夾澗峰石片片排空作雞冠
怒起狀溪流奔躍其下聞岩東下數里爲赤松宮乃郡
城東門所入道芙蓉峰東坑也巖北即北山頂頂有棋
盤石扳榛莽而上約二里始到石前有平臺疊塊後聳
中列室一楹有澗泠泠從山頂下溯流再躋則石硤成
門水從門出門上更得平壑所稱西玉壺也聞其東尚
有東玉壺皆山頭出水之壑西玉壺之水南下者歴棋
盤石而潜溢三洞北下則從裏水源出蘭溪北東玉壺
[002-6b]
之南下者水由赤松宮出金華東下者出義烏北下者
出浦江凡一郡分流此其脊矣玉壺一名盤泉分聳於
上者稱三望尖文之曰金星峰總所謂北山也下返鹿
田寺僧以乆不至方分路遥呼山谷響應入寺浴而卧
初十日拉寺僧束炬從朱墅後西行一里北登嶺約里
許一石聳出峰頭由石畔循山而東可達玉壺踰峰而
北即朝眞洞洞開高峰之上西向穹然下臨深壑壑中
廬舍歴落即下雙龍洞外居人也葢北山自玉壺西來
[002-7a]
中支至此而盡後復生一支西走蘭溪其層分而南者
一環爲龍洞塢再環爲講堂塢三環爲玲瓏巖塢而金
華之界於是乎盡玲瓏巖之西又一環而爲鈕坑再環
爲白坑三環爲水源洞而崇崖巨壑亦於是乎盡後支
層遶中支中支西盡頽然下墜初闢爲朝真中墜爲氷
壺最下及谷底爲雙龍所謂三洞也洞門俱西向層累
而下各去里許山勢嶄絶俯瞰仰眺各不相及而洞中
水實層注朝眞洞門軒豁内洞稍窪而下秉炬深入左
[002-7b]
有一隙如夾室宛轉隨之夾窮有水滴瀝不休而隙㡳
仍燥不知水從何去也出夾室直窮洞㡳則巨石高下
仰眺愈窮扳石隙下墜復得巨夾忽有光一縷自天而
下洞頂高盤千尺石隙一規宛如半月出内洞其左復
有兩洞下洞所入無幾上洞宛轉亦如夾室右有懸穴
下窺想即内洞深邃處出洞仍從突石峰頭南下折而
西北得冰壺洞洞門仰如張吻先投杖垂炬而下不見
其㡳乃扳隙倚空入忽聞水聲轟然秉炬從之則洞之
[002-8a]
中央一瀑從空下墜冰花玉雪從黒暗處耀成潔采水
穴石中莫稔所去乃依炬四窮其深陷逾朝真而屈曲
少遜出洞直下里許則爲雙龍洞洞闢兩門一南向一
西向俱爲外洞軒曠宏塏如穹厦高搴閶闔四啟非復
曲房夾室觀流水自洞後穿内門西出徑外洞去俯水
所出處低覆僅一尺五寸余借一浴盆於洞口潘姥家
解衣赤身伏盆中推盆而進進隘五六丈穹然高廣一
石板平架洞中離地數尺大數十丈薄僅寸左則石乳
[002-8b]
下垂綺窓翠幙横列洞中溯水再進水竇愈伏無容入
矣循溪南出羅店踰嶺歴塢北入東轉去雙龍約五里
又上山半里爲講堂洞亦有二門一西北向一西南向
軒爽高潔可居可憩其澗涸而不流渡澗西踰第二嶺
塢逼嶺下而澗中有水淙淙北來又渡而西循嶺北上
外隘中轉是名玲瓏巖去講堂西又六里矣轉而西踰
其嶺爲蘭溪界下嶺爲鈕坑又踰一嶺曰思山祠去玲
瓏巖又六里日已將入問洞源寺道曰十里或曰五里
[002-9a]
亟下嶺循澗南趨五里至白坑又西踰石塔嶺嶺後高
峰之北即洞源寺從此嶺穿逕而上僅里許而正道在
山前下洞旁葢此地亦有三洞下水洞中紫雲上曰上
洞其地總以水源名故一寺而或名水源或名上洞而
寺與水源洞異地時昏黒不辨山路竟循大道下山徑
路分錯乆不得寺遥望一燈隱隱急投之則水舂也其
人曰此地即水源由此北過洪橋循右嶺而上可三里
即上洞寺依其言得至强寄宿焉
[002-9b]
十一日不及晨餐與靜聞從寺後躡磴北上覓白雲洞
踰嶺而北嶺凹忽下窪如盂磬披莽從之一洞岈然下
墜深黒疑即白雲仰問樵者曰此洞窓也白雲在北乃
復上北行兩山夾中又環成一窪大且百丈深數十丈
螺旋而下中無滴水倘置水其中即仙遊鯉湖矣然山
頂四環無一隙瀉者僅見此又下從峽西轉則爲白雲
洞洞門北向門頂一石横裂梁架於上入洞仰窺所稱
鵲橋者非耶轉而左漸下漸黒有門穹然内似甚深外
[002-10a]
有石屛遥峙黒暗中以杖探地而入數十歩洞倍寛廣
第無燈炬四顧無所睹返步出抵穹門初入黒甚者至
是歴歴可見乃轉屏出洞踰嶺還飯而出寺循舊路西
下二里至洪橋未度從橋左居人後上紫雲洞門西向
中垂柱四五界爲數重瓊窓翠幄處處皆是亦敞亦奥
膚色俱勝洞北一奥宛轉邃深亦以無炬返下度洪橋
循澗而東越石梁水源洞即在其側洞門南向正跨澗
上洞口垂石繽紛中一柱自下属上若擎之而起其上
[002-10b]
嵌空紛綸復闢一竇幻作海蜃狀洞中上下分二層下
即澗水所出隘束之上層由洞門躡磴上入漸下下則
空廣愈無極但聞水聲亦以無炬不及窮出坐洞口擎
柱内觀石態古幻始與靜聞别洞源而去循西嶺出塢
又西南十五里達蘭溪南闗飯而登舟刺行五里泊横
山頭
十五日西入常山溪口過花椒山懸帆正拂赭崖自時
兩山緑橘丹楓珍苞映日雖霜旦嚴辰有同暄藻
[002-11a]
十六日午抵常山縣登岸募夫
十七日五十餘里至東津橋其水自北山南流山高聳
在玉山縣北三十里外葢自草坪北渡即西峙此曰三
清山度橋西五里由玉山東門入而東津橋之水遶南
而西至此已勝舟時已下午無長舟可附得小舠至府
二十里而暮榜人乗月鼓棹八十里泊廣信之南門郡
西二十里有石橋瀕流下流又有九股松一本九分參
霄競秀俱不及覽
[002-11b]
十八日至鉛山河口初擬由廣信北游靈山且聞其地
北山寺叢林甚盛阻病創而止西南下三十里有峰圓
亘曰仙來山舟過時卧未起及經二十里潭至馬鞍山
下迴望見之已不及登矣自仙來至雷打石凡二十里
石山介溪左右俱如伏牛覆釡不特形絶崆峒並無波
縐文至纎土寸莖亦不能受或山斷沙迴霜痕樹色出
村廬石隙中又二十里過旁羅南望鵝峰峭削天際此
予昔年假道分水闗趨幔亭處又二十里抵河口一水
[002-12a]
自東南分水闗經鉛山縣至此入大溪兩溪合始通大

十九日下貴溪舟二十里西至叫岩瀕溪石崖盤突下
挿深潭竇横開其上迴亘峰腰穿穴内徹如行廓閣道
窓楞户牖都辦崖上大書漁翁隱次云崖右循磴而上
列石縦横穿石隙而遶其後一徑成蹊衆峰環亘壑迴
峯易居人多截塢爲池種魚鱗鱗投問之地已屬興安
其前對之山圓亘而起曰團雞石嶺嶺前即叫岩寺也
[002-12b]
叫岩前臨大溪漁隱崖當岩左突出又一崖翼其右右
崖之前一圓峰兀立溪中曰印山寺後岩石中虚兩旁
迴突庋以一軒爲叫岩岩爲寺蔽景之佳曠在漁隱不
在此也西十里抵弋陽界有山方峙溪右若列屏而整
上有梵宇惜以棹急失之又三十里西南望孤峰揷犬
際心艷之又十里至弋陽遂以行李托靜聞督舟去予
與顧僕留旅舍爲明日龜岩之行
二十日雨中過西南門遇一龜岩人欲歸依之三里渡
[002-13a]
大溪俱從山岡行淋漓十里望龜岩杳不可睹忽路左
一峰疑即夜來挿天際者詢之爲羊角嶠去龜峰尚五
里比至遥望一峰中剖如門已而門之南忽岐出片石
如圭即天柱峰也及抵其處路復南去轉而東入先過
一堰堰南滙水曰放生池池水兩浸崖足循池北崖鑿
石成棧即展旗峯也上危壁而下澄潭潭盡竹色樹嵐
掩映一壑兩崖飛瀑交注既入忽見南崖最高處一竅
通明若耳之附顱疑白雲所凝最近而知爲石隙時雨
[002-13b]
甚濕衣抵方丈貫心上人急解衣代更爇火就炙
二十一日雨漸收衆峯俱出惟東南絶頂尚有雲氣貫
心出方丈中庭指㸃諸勝正南獨高者爲寨頂頂石如
鸚口名鸚口峯又名老人峯上特出一圓頂從下望之
如老僧南向袈娑宛然名爲老人者以此上振衣臺平
視則其峰漸分爲二由雙劒下窺則頂若一葉綴起其
北下之脊一起而爲羅漢再起爲鸚鵡三起為浄瓶為北
下最高脊四起最北爲觀音峰亦峭此爲中支北與展
[002-14a]
旗峰對楠木殿因之從南頂而西最峭削者爲龜峰三
石攢立峰頭與雙劒並峙峰下裂隙分南北者爲一線
天東西者爲摩尼洞其後即爲四聲谷從其側一呼則
聲傳宛轉凡四葢以峯東水簾谷石崖迴環其上故也
峯東最高者即寨頂西之最近者爲含龜峰其下即寨
頂含龜分脊處而龜峯雙劒峭於上爲含龜所掩故其
隙或顯或合合則并成一障時亦陡露空明昨疑爲白
雲耳又西爲雙劒峯與龜峯並立分脊之西南龜峯三
[002-14b]
剖其下而上併雙劒同本而兩岐其頂其南大書壁立
萬仞四字欵氏剥落相傳朱晦庵也此二峯爲西南過
脊之中東北與香合峯爲對而舊寺之向因之從西而
北聨障於左者即含龜峯峰下即振衣臺平石中懸屏
下乃道登摩尼一線天者也次爲明星峯北接雙鰲南
聨含龜在正西峯爲最高又次爲雙鰲峯峯北下挿澄
潭即入谷所經放生池南涯也此三峯環峙谷西而寨
頂之脉西北盡此從南頂而東最迴環者爲城垜峯圍
[002-15a]
屏峯此爲東南層遶之后西北與雙鰲爲對從東而北
嶙嶙右列爲轎頂峰象牙峯獅子峯比肩谷東而寨頂
之脉東北轉於此乃又從北而駢立爲案平列者香合
幻起者靈芝即方丈靜室所向最高而欹張者展旗峯
東昂西下南北壁立南挿澄潭即入谷之鑿棧於下者
此三峯排拱谷北而寨頂之脉東北盡於此此皆谷之
内者也展旗北爲天柱峯即昨遥望開岐如圭者旁爲
犬子峯獅子南爲卓筆峰圍屏峰南深壑中有棋盤石
[002-15b]
寨頂東南有朝㡌峰峯獨高孤立寨頂後予從弋陽東
舟中遥見者即此近爲諸峯所掩又寨頂朝㡌間則有
接引峯寨頂西又有畫筆峯葢寨頂北下者既爲羅漢
諸峯其南迴西遶列成屏嶂反出龜峯之後者此是也
岩上有泉名水簾洞此則谷之外者也其谷四靣峯攢
自成洞窟惟西向一峽兩崖壁立水從中出路亦從之
其南從龜峯之下東從獅子峯之側北從香合天柱間
皆踰峰躋隙而後得度眞霄壤中一靈勝哉谷中觀音
[002-16a]
峯一支自寨頂北墜谷分爲兩西則方丈靜室所托最
後爲摩尼洞振衣臺之路東則榛莽深翳予曳杖披棘
而入直抵圍屏城垜之下仰視虎搏羊諸石使芟夷蕪
蔓道置級益進必有深美奈何任亂石茂棘阻絶奥區
出循獅子峯北踰嶺南轉所謂轎頂象牙諸峰從其外
西向視之中懸一峰如卓筆不經此不見也衆峰之麓
俱石岡高亘其東又有石峰一支自寨頂環而西北與
轎頂象牙諸峰又環成一谷予從石岡直南徹谷底復
[002-16b]
阻石棘而出因西踰象牙獅子間脊欹削幾不容足迴
瞰内谷眞别有天地矣此谷東第一外谷也復循外嶺
東行南轉二里爲棋盤石一大石穹立谷中平如砥其
西南即朝㡌峰西北即寨頂葢圍屏峰之後也其外峰
一支又成一谷但其山參差環立不復如内俱石崖削
成者此第二之東外谷也寨頂朝㡌之度脊處一石高
數十丈南向立即接引峰也予於棋盤石頫見從此可
躋絶頂披棘直窮嶺下則懸削無階仍從故道至獅子
[002-17a]
峯轉經香合峯登靈芝峰望天柱犬子兩峯植立北谷
中葢展旗峰獨峙於北又環成一谷此北外谷也從展
旗西南直東上其頂東南眺朝帽峰左又分立一石有同
接引而接引則蔽不可見南靣龜峰雙劒俱成一壁迴
環無復寸隙下峰從夾棧西出循放生池南行出雙鰲
明星含龜後東視三峰背俱垂土可升舍之南東入即
水簾徑踰龜峰雙劒爲下振衣谷中道又舍而南有路
東上知爲登寨頂道從之上二里西視龜峰雙劒已在
[002-17b]
足下始知已出水簾上下視谷中三靣迴環如玦惟北
靣正對龜峰雙劒其西有隙可通然掩映不見所從此
第一南外谷也循崖端再上已而舍北從南見東南岡
上亂石湧起有若雙芝駢發盤大莖斂下復並蒂中穿
孔其上飛舞變幻賞不周接又上一里登一頂復舍南
從北穿石隙而上轉而東南行其頂更穹然也其東北
復起一頂兩頂夾而成峽東南自過脊始而西北溢於
水簾山遂中斷爲兩而過脊之度其東南者一石如梁
[002-18a]
横兩頂間梁盡而雄崖削起决無登理踞脊上迴瞰南
谷崩隤直下深不見底但見東西對崖懸嵐倒翠不知
何途之入此第二南外谷也乆之覓路欲返忽見峽北
頂有級下達自峽中直上者因諦審峽南石上復有級
同之始知其道不從脊而從峽也想寨爲昔人盤踞故
梯險鑿空今路爲草沒而石蹟未泐遂循級北下峽底
復自峽扳級北上一里東登最高處竟與朝㡌接引連
袂比肩朝㡌四靣孤懸必無可登而接引之界於其中
[002-18b]
者已立懸脊之上兩旁俱突石錯塊不特下不能上上
亦不可下其北下之脊即棋盤石南下之谷當朝㡌南
來山脉所環而成者亦不知入自何途此爲第三南外
谷也獨西外無谷乃絶頂之北東分爲圍屏城垜西分
爲鸚口然其異下仰則穹然見竒上瞰反窅絶難盡也
時日暮急返予已目勞懐竭飛騰而下不自知其足之
前也四里下山東向入至雙劒龜峰下有徑可入水簾
昏黒難辨遂踰嶺息方丈
[002-19a]
二十二日踰振衣臺上至龜峰下再穿一線天而東北
過四聲谷谷壁一隙東南向内皆大石累庋可西北出
其西北爲摩尼洞正下窺方丈平揖觀音諸峰遂下嶺
西南循外谷入水簾洞其處三靣環崖迴亘自天北對
龜劒二峯泉從崖東飄洒下墜爲此中絶勝葢龜峰巒
嶂之竒雁宕所無但詘水觀耳此谷獨飛珠捲雪在深
谷尤異但其洞雖泉對而窪伏崖末爲恨顧其危崖四
合已可名洞不必以一窟標舉也時朔風舞泉游漾乘
[002-19b]
空聲影俱異霽色忽開日采耀崖射水光麗鑠眸低徊
不能去久之飯於寺而别仍從崖棧西出十里排前又
西二十里至留口暮涉其溪溪西即貴溪境自排前至
留口迴望龜岩祇見朝㡌峰作一羊角挿天與弋陽東
向望不纎毫差别苐此見一石人旁立亭亭爲異
二十三日西行八里將至貴溪城忽見溪南一橋架兩
山間問之爲仙人橋隔溪不可至西趨二里入城覓靜
聞於逆旅同出西南門經張真人墓碑乃趙松雪奉勅
[002-20a]
撰書者一里越小橋東向溪溪流直逼五靣峯下此溪
發源江湖山自花橋而下即通舟楫西北六十里至羅
塘又二十里至此入溪爲通閩間道其所北輸皆楮炭
適有炭舟艤溪畔呼之渡渡溪東一里由五靣峯西北
入其山俱石崖盤峙中剖而開並夾而起逺近離立不
一抵穹岩下拾級而上得一臺綴兩崖如掌其南下級
直垂澗底其西上則山巔予先扳磴里許至絶頂則南
瞰西華東瞰夾壁西瞰南溪北瞰城邑皆在指顧間以
[002-20b]
山雨忽來急下山従前磴南下一線天即従峰頂中剖
而下者是爲直峽峽至中間忽轉而東穿復得横峽上
下壁立東盡出塢而南望兩崖穹崖盤竇往往而是直
抵西華予已從五靣峰穩視舍之仍轉出一線天北踰
嶺二里東轉入小隱岩岩上穹下遜裂成平竅東西環
轉南連北豁可廬而憩岩後有宋洪駒父宣和年間書
予乆知有徐仙岩遍問不可得聞有峩眉山在小隱東
南三里遂由羅塘大道過一嶺北轉入山竹樹深蒨岩
[002-21a]
石高穹雨大至飯於岩中問仙橋道曰間道循山而東
穿塢北去四里可至從之路甚荒忽乆之踰一山忽見
䂬然高駕者甚近及下谷茫不可得既直抵其下一石
高跨峯凹上環如卷中闢成門靣平整如臺予先至橋
下仰視頂高穹不啻數十丈及登步其上修廣平直駕
虹役鵲之巧不逮也従其西二里將抵象山問徐仙
岩終不可得忽一老翁曰屋後南入即是舊稱徐岩今
爲朝真宮路荒沒非明晨不可覓予以明晨將發遂強
[002-21b]
靜聞南望山峽而入始猶有徑入漸滅兩崖深極不顧
莽棘直窮其㡳石峽盡處隘不容足乃象山東第三塢
望其西又有一塢入不得路問知路尚在西乃得入則
高崖盤亘中有深岩外垂飛瀑乃象山東第二谷即徐
仙岩也循暗路出南登象山兩崖前突中塢不深而峻
從崖右登仰止亭亭高懸崖際嵌空環映仰危峯而俯
幽壑令人徙倚忘返守祠者以昏黒恐無舟渡遂扶予
二里至中坊渡隔溪呼舟俟既渡乃别里餘入南闗抵
[002-22a]
肆宿
二十四日仍渡西南門大溪南十里新田舖山勢漸開
正値西華山之南迴望諸岩兀突俱併成一山祗有高
下無復剖裂痕三十里過馬鞍山復入山谷四里踰嶺
下宿申命地爲上清入山始境主人爲予言南去上清
二十五里西去仙岩止二十里不若即此向仙岩而後
上清便又言仙岩之西十五里有馬祖岩不若竟赴馬
祖轉而由仙岩扺龍虎以盡上清爲更便予善其計分
[002-22b]
靜聞待於上清而予與顧僕西去
二十五日趨而西二十里過香爐峰峰危亘三疊南靣
直剖下中一凹佛廬其上雨不及登其西即安仁界於
是又涉饒郡地八里過新岩足不知岩之在上也從東
峽穿而北入有岩横亘於西飛瀑交洒於上復探其南
南岩有户掩竹間出躋其上高敞盤亘但無宛轉穿漏
致此即新岩非舊岩也西趨下山一里入山峽峽口巨
石磊落高下盤峙深樹古籐宻䝉其上其内崖東西並
[002-23a]
峙北連南豁豁即峽口連者其底也馬祖岩在東崖之
半即新岩背予由岩下仰視欄栅憑虚以爲殊勝及冐
雨登岩則穢息不可近葢爲業僧畜塒所且拒客不納
時衣已雨透强栖右龕側
二十六日仍從北連處下轉上西崖直趨而南路斷處
即來時峽口上也崖壁峻立不可下瞰忽有洞透腹西
出既越洞分兩道一道循崖而北兩崖並夾遂成一線
一線中東崖下復裂而爲岩清幽可托岩外之崖與對
[002-23b]
崖下墜百仞上挿千尺不合者盈咫而中亦横裂邃若
重樓惟極北豁然以爲可通外境而豁處天光上闢懸
險愈深削崖穹壁阻絶上下復還至洞門分道處仰見
上層飛石平出然高不可扳従其南道轉峯側而上則
飛閣危懸又闢一境覓路下不得仍穿洞出崖端覓路
下峽口又不得仍循崖抵北連處下出峽口四里過南
嶺遥望東靣亂山洒翠駢聳其北者爲排衙石欹側其
南者爲仙岩最秀而近瞰嶺下一石尖挿平疇四靣削
[002-24a]
起者爲碣石下嶺即見大溪自東來直逼嶺足其溪發
源瀘溪由上清而下乃従溪北溯流東南行四里至碣
石下仰望穹然雖漸展而濶然削立愈甚有孤柱分霄
狀下有碣石村是爲安仁東南界渡溪南爲瀝水山復
𨽻貴溪矣又東五里直抵排衙石西爲魚塘地東臨大
下脫遊仙岩上/清記約一頁
二十七日蔡坊渡溪東一里龍虎觀觀後一里水簾洞
南出山十七里曰石岡山金谿縣東界也入撫州境又
[002-24b]
八里宿孔坊
二十八日五十里下一嶺爲五里橋東南入金谿城南
十里至大塘山
二十九日西南七十里扺建昌東門
十一月初二日出建昌南城西二十里至麻姑山足上
二里半山亭又一里噴雪亭麻姑以水勝而詘於峯巒
半山亭之上有水横騫如卧龍蜿蜒上至噴雪則懸瀑
落峰間一若疋練下垂一若玉筋分瀉分瀉者交瀠石
[002-25a]
隙珠絡縱横亦不止於兩但逺眺則成兩瀑耳既墜仍
合爲一復如臥龍斜騫出峽去但上之懸墜止二百尺
不能與雁宕匡廬爭勝再上五級連注可名五泄五泄
各不相見各自爭竒其中兩潭甚深螺轉環連雪英四
出此可一目而盡爲少遜耳再半里上至龍門橋兩崖
夾立泉搗中堅不敢下視架橋俯瞰於上又變容與爲
雄壯觀龍門而上溪平山遶自成洞天不復知身在高
山上也又半里爲麻姑壇仙都觀左有大夫松已死右
[002-25b]
有通海井西上嶺十里逾篾竹嶺爲丹霞洞又上一里
王仙嶺最高西下左坳中宿華嚴庵
初三日仍出篾竹嶺由西坳中南上越兩山東南共五
里爲飛爐峰南爲軍峰北接麻姑東瞰盱江西極芙蓉
葢在五老峯西陽華峰西北云
初四日東出建昌過太平橋南循溪五六里西折出從
姑南上天柱峯山頂兩石並起如雙髻北向登其岩前
曰飛鰲峰其後飛突而出下有方池曰玉冷泉従東上
[002-26a]
天際亭亭後鑿石梯而上一洞口隘如斗蛇伏乃入中
高穹而寛天柱之南隅也仍下石級西沿崖登天柱鼇
峯間有臺一掌上眺層崖下臨絶壁竹拂石門樹懸崖
隙爲雲臺岩従其上西穿峰峽架木崖間曰雙玉樓再
西一石欲墮未墮兩峽並起上下離立曰一線天此鼇
峯北隅也一線既盡峽轉而北有平石二片方圓各異
&KR0869峽内曰趺跏石此二峯者従天柱西鼇峯北又起
二峯高殺於鼇峯天柱而以麗得竒者也其東一峯即
[002-26b]
南與鼇峯夾成一線又與西峯夾庋趺跏者西峯之西
又有片石横架成臺其東西俱可趺跏云従趺跏石北
踐一動石梯東峯而上其頂南架梁於一線出鼇峯巔
東鑿級以躋遂凌天柱之表北瞰郡城西瞻麻嶠時天
霽氣清縷烟纎雲游目盡徹従趺跏峽中北下天柱之
北穹崖下臨片石夾立天柱北裂一隙上有懸臺可躡
曰滴水岩東下又得穹崖一重爲竹影庵從其南扳石
而登曰梅花岩石隙東向則天柱東隅下層也飛鼇之
[002-27a]
西有斗母閣閣側有一石曰蟾蜍下嵌成窩而上突爲
臺則又鼇峯西隅下層也
初五日東南四十里爲硝石南溪東溪至此合南來者
爲新城溪舟扺新城尚六十里東溪四十里至五福又
陸三十里至杉闗爲江閩分界度東溪橋而南爲鐵仙
岩山俱純石北半嶄削爲崖屏立田疇間由崖隙而上
兩崖間瀦水成溪崖挿溪底鑿棧以入又一水自東來
注亦純石挿底隘不容足架梁南渡又轉一橋西渡大
[002-27b]
溪遂躡山峽而上則飛岩高穹東向而出僧憑岩結閣
種竹於外頗幽敞出度峽橋見有石級西上因躡之盤
旋山頂兩度過脊皆深壑斷峽迴亘縱横下山二里仍
宿硝石東溪橋之南
初六日聞覺海寺勝南趨二里則南溪之左也寺亦
古其前即銕仙岩以西之第二重也盖自硝石來其山
皆塊石堆簇南則交互盤錯斬若截堵峰峰皆然以
銕仙為中西則突而峙於南溪之左東則兩突而止
[002-28a]
於止止岩之東再東則山轉而南矣入覺海見山
在其前乃循崖以登崖之西下瞰南溪涓涓北流時
有小舟自新城來既南行崖盡有峽東下葢南北兩崖
對峙成峽其度脊處反在西瀕溪之上予見其峽深沈
遂躡山級東南直登其巓東西兩臺最高自西而東路
盡莫前下瞰亂壑縦横峽形屈曲枝分滙水成潭分曹
疊瀉疑即所云金龜湖也而二峯東下無路但見東峽
有水有徑疑即銕仙仍従舊路下至溪東兩崖對峽處
[002-28b]
即従崖下東入峽中漸下漸濕遂東北三里至小港口
水自韓公橋而來渡之入山東北三里大石岩五里韓
公橋三里雙同槽南二里紫雲岩西一里渡溪爲夫子
岩返出紫雲一里至響石岩又登嶺一里至竺岫
初七日東南六十里與南溪遇東爲觀音崖西爲山居
院兩崖束溪門以内澄潭甚深三里入新城北門出而
西西南二十五里宿石瓶岡下脫一日/
初九日従草堂左循崖南下路甚微削伏深草中直下
[002-29a]
三里東南一溪自簫曲峯後與外層巨山夾而成峽巨
山即閩界其東北度而爲簫曲西北度而爲應感峯㑹
仙峯兩腋溪流夾而西去簫曲南溪之上爲板舖渡溪
東南上嶺一里則平轉山腰又南二里直上山頂二里
南下而東上至應感岩岩西向巨壑矗削環成一窩置
室於中自下望之直憑虚綴壁也従崖側躡登里許至
岩頂以爲諸峯莫高於此既登而后知㑹仙岧岧更上
也應感二峯連起東属於大山過脊甚峭脊北之水出
[002-29b]
板舖脊南之水即西出㑹仙峯北自應感登㑹仙岩南
下三里過脊南水復南上則㑹仙北属大山脊也脊東
之水西出㑹仙之南其南又有大山東北入於感應後
之大山夾此水西去其中塢落爲九坊乃新城五十一
都地對㑹仙之山名迷陽洞山南即邵武建寜縣其大
山東南爲泰寧其西南爲建昌之廣昌自過脊至㑹仙
望之甚近而連踰四峯皆峭削四下四上又四里而登
㑹仙絶頂則東界大山俱出其下無論簫曲應感矣自
[002-30a]
㑹仙西至南豐百里東南抵建寧縣亦百里其界有側
家斜在迷陽洞南爲大山寥絶處
初十日由㑹仙岩西下十里過溪即應感西南來溪也
又十里爲下埔應感溪自東而西㑹仙溪自南而北俱
㑹於下埔北去自下埔而上懸崖瀑布隨處而是亦俱
㑹於下埔西南十里至章村山始大開有水自南而北
源自建寧縣邱家嶺去章村南十五里又五十五里始
抵建寧云由章村西南三十里宿梅源
[002-30b]
十一日西五里至漈上塢平疇一環四山繞壑以爲平
地矣已而流忽下墜循級愈下遂成一瀑名漈山竈又
五十里抵南豐出其西盱江自西南遶城東北而北下
西五里一溪自北來度其橋軍峯溪自西來溯之行數
家列溪上曰三江口
十二日渡軍峯溪従左路上路漸微六七里入山口越
二嶺約三里詢知正道在南従三江渡溪已悞也葢其
嶺西北爲呉坑東南爲東坑去三江已十里乃南轉下
[002-31a]
一坑復得土人指上嶺共五里止後阿上二里一小廟
當道岐出廟西北平循山半陰崖行又二里至一山過
脊處南北俱有道西向登嶺道獨仄躡之登一峯即轉
入山峽峽有溪自西而東東口破壁下綰口一峯西南
半壁直傾至底石骨如削鐵路在其對崖循峽陰西入
自過脊至此共二千七百步一石飛突南崖俯瞰溪日
光溪影俱爲浮動溪中大石屹立西盡峽兩崖逼束成
門水従門中墜壁下瀠洄大石而出葢軍峯東溪源也
[002-31b]
飛突崖下架一橋渡澗而北登嶺半里山迴水聚得岐
路入龍塘庵西有龍潭路棘不可入庵左渡小溪直上
嶺六百步循崖而西屢有飛澗従山巔墜下路横越澗
流者五六次下復成一溪又九百步得横木棧崖又二
里直轉軍峯北仰望峯頂猶天外一石澗自峯頂懸而
下此北溪之源也渡溪二百步上一嶺始與北來大路
合自此西上一里至北嶺度脊處其西下爲宜黄道東
即所來大道也自此南上鑿磴疊級次第問出蹈空而
[002-32a]
上道極修廣愈上愈高風氣寒厲與㑹仙異自分道處
至絶頂悉直上無曲墜共四千三百步抵軍峰巔下望
五六尖峯自西南片片來乃閩中來源也其南圓亘者
爲著棋峯亭亭削刻非他峯所及葢自南豐來従車盤
嶺南靣上不及北道之闢然經著棋峯棧石轉崖度西
峽中躡磴扳隙路甚竒險予従此道望見之恨不親歴
十三日北下十里至嶺脊岐路處舍東北二道従西下
里半得混元觀則軍峯北下觀也地已屬撫郡宜黄縣
[002-32b]
聞山南車盤來道亦有下觀云循山北下兩山排列水
瀉其中五里至澗底軍峯直北水也又一水自西南來
乃軍峯西壑水至此㑹循水東北五里過袈裟石石綰
兩澗口聚落在其外曰墟上又魚牙山之水亦自西南
來㑹與大溪合西轉下宜黄墟上即東北岐溯一小溪
十里至東源東上三里登板嶺嶺水西流入宜東南流
入豐東北流亦入宜葢軍峯北下脊也度嶺東竟塢一
里水東出峽下墜深坑従北岐一徑五里至下村又北
[002-33a]
二里水入山谷中兩山隘束路縈山半曰十八排即七
星坑也凡十里水破峽而出又一里山開水轉度小橋
而西曰楓林
十四日即従小橋溯小溪北上五里入南灣坳逾分水
嶺爲南源即小溪源也五里至八角庄有水東下北二
里登黄沙嶺下巾兒漈水亦東下北溯一小水三里上
欄門平行李家嶺一里始下一里爲磁龜又東北踰嶺
下溪自東南下深坑路不能従東下三里山少開東逾
[002-33b]
一嶺二里曰乘龍坳水亦南下復東上二里曰鵝腰嶺
平行二里下一里曰鉏原先是下磁龜以爲平地至此
歴級東下共十里至歪排始知磁龜猶在衆山上也歪
排以上多墜峽奔崖之流但爲居民造楮濯水成滓失
飛練懸珠之勢然鉏原小水已如此不知磁龜以東諸
東南注壑者其竒勝更當何如也出歪排其南山塢始
開水亦南下又東十三里則盱江自南而北日方下午
不得舟
[002-34a]
十五日右江左山北行三十六里則從姑在望入郡之
南門
十八日西循麻姑故道三十里逾朱君嶺復循山半行
深竹宻樹彌山布谷紅葉朱英綴映沈綠中曰鞋山五
里入石坪山環一谷隨水峽而入復登嶺五里踏嶺頭
即芙蓉峯東過脊也脊二重南下六七里有龍潭古刹
在深坑中道小不及下度脊而西即芙蓉山自南而北
高亘衆山之上循山東北上里許山開一塢東北向是
[002-34b]
爲芙蓉庵
十九日従庵左小徑直躋一里出峯上又平行一里登
三仙石爲芙蓉最高處東眺黄仙峯已不能比肩南眺
軍峯直欲競峻芙蓉之南冇陳峯山在十里内高殺於
芙蓉峭削似之憑眺逾時從峯北小徑西下里許與石
坪西來大道合下五里北轉始有高篁叢木西下上四
里登揭燭尖西南下二里爲南坑有澗自東南來圍山
繞谷平滙一壑隨水數轉出里許一水自北至二水合
[002-35a]
而南出路因之西九里高峯逼西又合一南來水與俱
北遂渡港口橋循左麓而北五里抵上坪水注北去路
西折上杉木嶺二十里宿車上
二十日乗月西行即與大溪遇想即墟上之溪自南而
北者發源軍峯經坑隂至此已而溪復西南下路折西
北山中十里則大溪復自東南來渡之東行五里又一
溪自西南循宜黄城東而北軍峯溪與之㑹再北又一
小溪自城北來入三水合經獅子岩下遂北下臨川云
[002-35b]
乃與靜聞出宜黄北過豐樂橋上獅子岩岩迴盤兩層
兀立三溪合流處又西北二里入山得仙岩高峙錦屏
上穹下通其西垂忽透壁爲門穿石而入則衆山内閟
若另一世界是岩甚薄南靣壁立北靣穹覆其穿透多
隙正如䖍之通天岩岩之最竒者乃返出縣南循南來
溪西南行二十里過玉泉山下山屏立路右若負扆乂
南隨大溪三里一小溪自西來注即石䂬下流也始舍
大溪溯小溪西折入三里得石䂬寺寺北有矗崖立溪
[002-36a]
上半自山頂平剖下南峯尤突兀與之對峙爲門石䂬
嶺正中懸其間寺倚嶺東麓仰望之祗見峯頂立石巍
然不知其中空也是晩宿寺中
二十一日急登䂬是峯東西横跨若飛梁天半較貴溪
石橋軒大三倍從寺西眺祗得其端由寺北轉入峽中
南向登仰見竹影浮颺一峯中穿高度雲末透石入南
瞰亂峯攅挺溪聲山色另作光響非復人世出橋南還
眺飛梁之上石痕横疊疑有綴廬嵌室無路可登正徘
[002-36b]
徊間一山鶴冲飛而去響傳疎竹間益令人留戀是橋
之南其内石裂兩層自下而上離合尺許由隙扳躋欲
達其上層而従上垂綆可引入中層云下䂬由小路五
里抵玉泉山下山甚峻屏立溪西北上半俱削壁僧疊
級鑿崖架廬峰側一峰懸上三靣憑空後復下隔深峽
離大山之右崖丈許登眺乆之返抵北門旅次已昏黒
二十二日西北三十里至陳坊北度小木橋沿小溪入
五里由迴龍洞入山隘抵曹山寺環峯四闢平疇一圍
[002-37a]
水流其間亦此中一洞天也
二十三日西四十里至朱碧街去樂安尚三十里
二十四日西南三十里至大坪寺東轉入華葢山二里
爲一天門又躡級上一里爲舊一天門有二小溪合於
石屋之上従此行峻坂中七里至二天門兩度脊東北
遶三峯之隂共七里而登華葢頂謁三仙焉華葢三峯
並列而中峯稍遜西爲著棋東爲華葢路由西峯而登
其陽甚削故取道於此華葢之上諸道房簇遶仙殿無
[002-37b]
餘地可舒眺登著棋縦目四覽其北正與相山對西南
則中華山與頡頏東與南各翼以崇嶂然皆不能與華
葢抗也是山在崇仁南一百二十里東去宜黄亦一百
二十里西去樂安三十里西南一百里至永豐東南至
寧都則二百里焉余自建昌宜取道磁龜則直西而至
自宜黄則取道石䂬従雲封寺亦直西而至今由朱碧
則迂而北環而西轉東向入山取道雖迂五十里而得
北游曹山洞石可無憾矣仍下三天門西南十二里出
[002-38a]
大陂溪中亂石平鋪水碎飛其上望之如冰玉
二十五日爲長至日早寒殊甚西南十五里溪邊一横
石臨流與靜聞踞其上不知溪流之即在其下及起回
顧溪流汨汨透石出始知爲架壑石也予道樂安聞城
西十里有天生橋欣然欲往今路已南不及西向幸得
此石雖溪石庳細已見天生石梁一班南十五里抵流
坑又西八里宿烏江溪南之茶園
二十六日候舟逆旅度溪橋北上㑹仙峰其峯在大溪
[002-38b]
北黄漠溪之西葢兩溪交㑹是山獨峙其下流與雪華
山東西夾黄漠溪之口者高聳兀突倍於雪華南靣石
骨嶙峋於此中獨爲峻拔其西南則豁然溪流放注永
豐境由溪北従東小徑西上五里至㑹仙峯更西北上
一里石尤巑岏上多鵑花紅艶但不甚高亦冬深殊景
也下山舟尚不行復止宿予自常山來所經縣治無不
通舟惟金谿樂安通舟之流俱在四五十里外
二十七日舟發烏江經永豐出吉水恩江
[002-39a]
十二月初二日抵吉安郡
初十日登中華山上下俱十里
十一日游洞雲
十二日循中華而南十里登分水嶺逾嶺東五里爲帯
源由帶源隨水東行出水口峽水東去路南入山六里
過羅源橋復與帶水遇葢其水出峽東行循山南轉至
此度橋而北山始大開又五里宿水北
十五日由水北五里度瀘溪橋爲夏朗滯張氏西園數
[002-39b]

十八日由夏朗西西華山之東小徑北五里西轉循西
華北十里至永和其北涯有道可徑往青原登山隨山
東北行五里入兩山間又一里有溪轉峽而出渡溪南
轉石山當户清澗抱壑青原寺西向而峙初入時不過
東西兩山夾也至北塢轉入而南始覺水石清逈岩壑
瀠泗及登塔院下瞰寺基更覺中洋開整四山凑合其
塢内外兩重外建書院内峙香阜若天造地設者是寺
[002-40a]
乆爲書院僧本寂竭力興復改院爲寺鄒南臯郭青螺
欲兩存之本寂力持不可始遷書院於外塢寂爲予言
如此寺前一溪由寺東南深壑中來前滙翠屏下翠屏
爲水所蝕山骨嶙峋層疊聳出老樹懸綴其上浸影清流
景色萬狀寺左循流上峽甚峻而塢曲曲折入十里扺黄
鮎嶺入口迴鎻極隘但知有寺不知寺後有此深塢也
余自翠屏下循流扳磵宛轉其間莫測所極覺水舂菜
圃種種俱有異致日漸西乃登山由五笑亭返寺出山
[002-40b]
度溪橋従山南五里越而西西北十五里度贑江暮烟
横渚不辨江城燈火又三里宿郡北白鷺洲
二十五日入永新舟
二十六日十里至神岡山下乃西入小江又西二十五
里曰三江口安福江自西北來而西南來者永新江也
舟溯西南行至是始有灘又十五里泊横江渡去吉安
郡五十里
二十七日二十里廖仙岩至是始有山南岸爲泰和界
[002-41a]
北俱廬陵境也自此舟轉北行十里永陽廬陵大市也
在江之北然江之南岸猶十里而始屬泰和以舟曲而
北耳又三十里泊止陽渡
二十八日二十里至敖城始南轉揚帆五里上黄壩灘
復北折入兩山間五里枕頭石轉而西三里上黄牛灘
十八灘従此始灘之上爲分絲潭潭水深碧崖束如門
至此始有夾峙之崖激湍之石又十七里經畫角灘抵
坪上則廬陵永新交壤處
[002-41b]
二十九日二十五里至還古望溪南大山横亘下有二
小峯拔地起問舟人大曰義山無竒小曰梅田有洞在
山麓予夙慕梅田之勝急登岸令僕隨舟候於永新予
同靜聞由還古南行五里至梅田山下峯皆叢石聳疊
無纎土䝉翳其間真亭亭出水蓮也東向者三洞北向
者一洞惟東北一角山石完善東南洞盡處與西北諸
靣俱爲燼灰者銕削火淬大喪玲瓏之質東向第一洞
在穹崖下一突石障洞側洞門穹然髙可十數丈入洞
[002-42a]
後頂忽盤空起四圍俱削壁下垂如懸帛萬丈牽綃迴
幄上復嵌空成閣中仰一竅直徹山頂恨無十丈梯凌
空置身其間也由此北入左右俱有旋室透門伏獸垂
幢不可枚舉而正洞垂門五重第三重有柱中擎界門
爲兩正門在西偏直透洞光東偏則旁門暗中由别隙
入至第四門而合再進扺第五門約已半里而洞門穹
直光猶遥矚至此路忽轉西向入入一門幽黒漫無所
睹但聞傳響鏗鍧比明處更𢎞逺欲出索炬燭之既返
[002-42b]
步所睹比入時更顯垂乳列柱繽然滿前矣洞之南不
十步又得一洞亦直北入最後左轉亦幽暗其瑰異宏
麗少遜第一洞既出見洞之西壁一隙岈然側身入門
高五六尺濶僅尺半上下方正如從繩絜矩而檻桔成
形宛然琢削其内石色與外洞較異圓竇側隙曲折玲
瓏悉可蝸旋猿掛入有風蓬蓬然出自内深室中而昏
黒無所見乃蛇退而出出洞又南不十步再得第三洞
則穹然兩門一東向一南向中皆穹朗初直北入既而
[002-43a]
轉右轉處一石柱潔白如削玉上垂爲寳葢綃圍珠絡
形多瑰異従此東折漸昏黒兩旁壁益狹上甚高惜無
炬不能燭其頂下則伏者漸低不容身而出自是而南
凌空之石俱厄於大斧烈熖乃從山下轉而北見聳削
之勝四顧都無徑路過東東北折而西遇一人引入後
洞洞在山北甫入亦有一竅上透山頂入其内高穹明
敞當洞之中一石柱斜騫作槎枒狀曰石樹下有石棋
盤最内西轉云可通前洞而出時連游四洞日已下舂
[002-43b]
既不及覔炬再入而洞外石片嶙峋覺空中浮動益無
暇俯抉幽閟遂與靜聞由石瓣中踏隙上上至半下瞰
諸懸石若削若綴度日暮無覔炊處亟下山山之西北
隅慘受焚削與東西同歎西過一澗十里至大道西嶺
角西南行五里扺永新東闗時予舟逆流上且多迂迴
尚未至縣乃入游城中抵暮出舟適泊浮橋下永新東
二十里高山曰義山横亘而南爲泰和龍泉界西四十
里高山曰禾山爲茶陵州界南嶺最高者曰七溪嶺去
[002-44a]
城五十里乃通永寧龍泉道永新之溪西自麻田來麻
田去城二十里一水自路江南向至一水自永新北向
至合於麻田
三十日出城南溯溪行七里小溪南自七溪嶺來入又
西三里大溪西南破壁去道自西北沿山入三里越草
墅嶺爲楓樹復與大溪遇西北越合口嶺八里至黄楊
山境始大開溯溪而西七里宿李田山鄉寒寂徹曉不
聞一爆竹聲北望岩嶠甚壯問之即禾山也聞其地西
[002-44b]
去路江二十里北由禾山趨武功一百二十里計令靜
聞先待於路江
丁丑正月初一日余直北入山升陟五里越一小溪又
五里北抵後堂寺越小嶺始見平疇水田漠漠隨東流
北行五里西北轉溯溪入山溪乃禾山東北流聚甚大
余自永城西行未見有大水南入溪者當由東入永新
下流也北過青堂嶺西下復得平疇一塢曰十二都西
都溯溪入龍門坑溪水従山峽中破石崖下搗連泄三
[002-45a]
四潭最下一潭深碧如黛其上兩崖石俱飛突相向入
其内復得平疇是爲禾山寺寺南對禾山之五老峯背
倚者乃禾山兆支復起之山也葢禾山乃寺西主山而
五老其南起之峯最爲聳特兩山夾凹中有羅漢洞予
急於武功不及爲羅漢五老遊遂北登十里坳越嶺北
下山復成塢曰鐵徑復從其北越一嶺下五里更得平
疇曰嚴堂五里上雞公坳一名雙頂嶺甚高嶺南之水
出鐵徑北水則出陳山雞公以北即安福境下嶺五里
[002-45b]
扺陳山東西俱崇山峻嶺夾峙上則虧蔽天日下則奔
墜峭削深奥非復人境
初二日北向行南來之水従東破山去又有北來水合
而東路即溯流北上五里宛轉至嶺上東轉北度嶺脊
曰常衝嶺西一峯爲喬家山石勢嵯峨頂有若屏列若
人立者諸山之中此爲翹楚北下三里一石崖兀突溪
左上皆純石横竪水從峯根墜空而下者數十丈但路
右行崖畔叢茅䝉茸不能下窺徒聞搗空振谷聲下此
[002-46a]
始見山峽中田塍環壑又二里抵盧子壠一溪自西南
一溪自東南山峽與常衝之溪合而北壠北一岡横障
溪使西走溪乃環岡復北遂西北流路始舍溪北過岡
又五里下至平疇山始大開成南北兩界而盧子壠之
溪復自西轉而東遂成大溪東由洋溪與平田之溪合
乃渡溪北行三里至妙山復入山峽三里至泥坡嶺麓
五里北越嶺而下又得平疇一壑曰十八都又二里有
大溪亦自西而東乃源従錢山洞北至此者平田橋跨
[002-46b]
之度橋北上相公嶺従此迢遥直上五里有路從東來
合又直上十里盤陟嶺頭日炙如釡渇不得水乆之聞
路下淙淙聲覓莽間一竇出泉掬飲之山凹得居落爲
門家坊坊西一峯甚峻即相公嶺所望而登者正東北
與香爐峯對峙爲武功南案
初三日坊北三里轉而西復循山向北始東見大溪來
自香爐峯麓是爲湘吉灣下嶺連越兩山脊二里抵何
家坊路従西塢下者乃錢山之道路従北凹上者乃九
[002-47a]
龍之道而正道則溯大溪東従夾中行二里渡溪循南
崖一里三仙行宮在溪北從此漸陟崇崖二里直造香
爐峰麓其崖坳時有細流懸掛北下大溪去仰見峯頭
雲影漸朗亟上躋忽零雨飄灑三里至集岩雨遂沾衣
乃入集雲觀少憩觀南倚香爐北向武功前則大溪由
東塢來西經湘吉灣而去雨少止倩一道流送至山頂
冒雨半里度老水橋復循武功南麓行上牛心嶺五里
過棋盤石雨漸大道流還所畀送資棄行囊去葢棋盤
[002-47b]
有道直北上五里經石柱風洞又五里徑達山頂此集
雲登山大道也由小徑循深壑而東乃觀音崖道余欲
兼而收之直従山頂小徑趨九龍而道流欲仍下集雲
從何家坊大道上故不合而去予遂従小徑冒雨東行
山支直従山頂隤壑而下凸者爲岡凹者爲峽路循其
腰遇岡則躋其上遇峽則俯而下由棋盤經第二峽一
石高十餘丈竪峯側勢態娉婷其内峽突石叢樹望之
甚異而石滑草塞無可著足循路東過峽者三其岡下
[002-48a]
由澗底横度而南直接香爐之東水遂分東西流西由
集雲出平田東即觀音崖下江口皆安福東北溪也于
是又過兩峽北望峽内樹木䝉茸石崖竒詭時見崖上
白練如瀑而怪無飛動之勢審視之俱僵凍成冰也共
五里抵觀音崖一名白法庵在武功東南隅其地幽僻
深奥初爲山牛野獸窩僧白雲鼎建禪廬其徒隱之擴
大之殿前廣池一方亦高山所難覯者前有尖峰曰箕
山乃香爐東又起一尖也庵前後竹樹甚盛前大路直
[002-48b]
下江口後即登山東路也雨止由庵東躋其後直上五
里抵山頂茅庵三石卷殿即在其上而濃露彌漫咫尺
不辨道者引入叩禮返宿茅庵武功山東西横若列屏
正南爲香爐峰香爐西即門家坊尖峯東即箕峯三峰
俱峭削而香爐高懸獨聳並列武功南若櫺門然其頂
有路四達由正南者自風洞石柱下至棋盤集雲經相
公嶺出平田十八都爲大道余所従入山者也由東南
者自觀音崖下至江口達安福由東北者二里出雷打
[002-49a]
石又一里即爲萍鄉界下至山口達萍鄉由西北者自
九龍抵攸縣由西南者自九龍下錢山抵茶陵州爲四
境云
初四日霧影忽開忽合従正道下覓風洞石柱直下者
三里逺見香爐峯時出時沒半山猶濃霧如故遂乗未
雨返山頂先往九龍沿山脊西行初猶彌漫已漸開三
里下度一脊忽沈霧中望見中峯北矗崖嶄柱直下挿
谷底號曰千丈崖百崖聳峙迴環高下不一隤而北下
[002-49b]
爲門爲閾爲嶂爲臺皆宻樹平鋪霧猶時時籠罩身至
其側輒復開朗標異葢武功屛立東西與中共起三峯
而中峯最高純石南靣僅見突兀而北則極懸崖迴崿
之竒使不由此而由正道幾謂武功無竒勝矣西三里
過中峯之西連度二脊狹僅尺五至是南北俱石崖而
北猶嶄削環突多竒脊上雙崖重剖如門下隤至重壑
由此通道而下可盡北崖諸勝惜山高路絶無能至者
又西復下而上爲西峯峰與東峯無異而石骨嶙嶒則
[002-50a]
少遜中峯又五里過野猪窪西峯盡處石崖突出下容
四五人曰二仙洞聞其上尚有金雞洞未入於是山分
兩攴路行其中西下四里至九龍寺寺當武功之西垂
崇山至此忽開塢成圍中有平壑水西出峽橋墜崖而
下乃神廟時與觀音崖東西並建觀音開爽下臨九龍
幽奥中敞形勝固不若九龍端宻也若以地勢論九龍
雖下於頂其高反在觀音崖之上出寺西越溪口橋溪
従南下西越一嶺又過一小溪二溪合而南墜谷中溪
[002-50b]
墜於東路墜於西俱垂南直下五里爲紫竹林僧寮倚
危湍修竹間幽爽兼得亦精藍之最精者從山上北望
猶在重霧中漸下漸開破壁飛流倒峽懸湍十里而至
靈臺或従溪左或従溪右屢循流揭渡總在轟雷倒雪
中行但澗崖危聳竹樹翳宻懸墜不能下窺及下而渡
澗又復平流處矣出峽抵盧臺始有平疇一壑亂流交
湧畦間芒鞋沾濕夾溪四五家環堵離立遂托宿
初五日東南越嶺行五里下至平疇是爲大陂居民數
[002-51a]
家自成一壑一小溪自東北來乃何家坊之流也盧臺
之溪自北來又有沙盤頭之溪自西北來合而南出陳
錢口兩山如門路亦隨之出口即十八都平田東向大
洋也大陂之水自北而出陳錢上陂之水自西而至車
江二水合而東經錢山下平田者也路由車江循西溪
五里至上陂復入仙渡溪南上門樓嶺五里越嶺復與
溪㑹過平塢二里一峯當溪之中南北各有一溪瀠峯
前而合是爲月溪上流路従峯之南溪入南有石蘭衝
[002-51b]
頗突兀又三里登祝高嶺平行二里東南下二里過洞
北西南登一小山石色潤而形巉由石隙下窺一窟四
環有門當隙中内爲庵後爲石城洞洞外石崖四亘崖
有隙東向庵即倚之庵北向洞在其左門東北向循級
而下頗似陽羨張公洞門而大過之洞中高穹與張公
並而深廣倍之其中一岡横間内外分兩重外重有巨
石分列門口如臺當臺之中兩石笋聳立而起其左右
列者北崖有巨柱矗立大倍於笋而色甚古樸従石底
[002-52a]
高擎上屬洞頂旁有隙可環柱轉柱根湧起處有石環
捧若植之盤中者其旁有攴洞曲而北再進又有一大
柱下若蓮花圍疊成柱上如寳幢擎葢屬頂旁亦有隙
可循轉柱之左另環一竅支洞益穹因索炬不可得遂

初六日由洞門南越一嶺可五里其處西爲西雲山東
爲佛子嶺之西垂望見東靣一山中剖如門意路且南
向無由得一迫視又二里至樹林忽度橋轉而東一里
[002-52b]
正取道斷山間乃即東向洋溪大道也葢自祝高嶺而
南山分東西兩界中開大洋直南抵湯渡自斷山之東
山又分南北二界中開大洋東抵洋溪而武功南靣與
石門山之北彼此相對中又横界祝高至兒坡一層遂
分南北二大洋北洋西自上陂合陳錢口之水由錢山
平田㑹於洋溪南洋西自斷山至路口水始東下合石
門東麓盧子壠之水由塘前而㑹於洋溪二溪合流曰
洋坌始勝舟而入安福初望斷山甚逼削及入之無竒
[002-53a]
也是名錯了坳入坳東南三里至午口南上嶺山峽片
石森立色黒質秀如英石又二里一小峰特立而尖土
人號曰夫子地東逾一嶺五里爲銅坑坑南直上黒霧
中五里忽聞溪聲喧沸已循危崖峭壁上行霧中下瞰
皆峭石駢立溪上沈黒逼仄不能詳也已而竹影當前
犬聲出户遂得石門寺問石門之竒尚在山頂五里而
遥㑹雨大作因留寺
初七日天雖霽露未晞日高乃上山迨下山日已過午
[002-53b]
以不及至梁上遂由舊路下至銅坑北向十里宿路口
劉氏宅
初八日西南向石門西北麓行即向所入夫子地處也
五里小流自銅坑北麓西北注山峽間忽亂石蜿蜒中
一石横澗上流淙淙透其下玲瓏若雲片偃卧但流微
梁伏似園亭中物巧而不鉅耳又五里逾岡而得大澗
一峯兀立澗北爲洞仙岩踰澗南循西麓行其西即祝
高南下之大洋也南爲永新界五里與大路合又五里
[002-54a]
一大澗東自牢芳坳來坳在禾山純頂西北與石門南
來之峯連列者渡之而南即爲梁上復南五里連踰東
來二澗過青塘墅又二里宿西塘
初九日復南行西踰一北來之澗即前東來之澗轉而
南者七里至湯渡始與大溪遇此溪發源祝高南合南
下所經諸澗盤旋西山麓至此東轉始勝舟又五里至
橋上其處有元陽觀元陽洞洞外列三門内可深入以
不知竟失之道左渡溪踰山十里隨大溪東入峽又二
[002-54b]
里爲龍山數家倚溪上循溪東去崖石飛突如蹲獅跳
虎高瞰其上路出其下灘石激湧殊爲壯觀三里峽漸
開出峽南北廓然又二里溪轉而南高穹獨出與除夕
李田所望無異始知牢芳嶺之東又分一支起爲禾山
而禾山又西環一支至高石坳也禾山西南有溪南下
至此與龍江大溪合而南去路亦隨之五里渡龍田溪
循溪南岸東向行又六里至路江與靜聞㑹
初十日由路江循西來小水二十里爲橋頭分兩道直
[002-55a]
西向者往茶陵道也渡溪西南向則艻子樹下道于是
從西南道十里至界頭嶺爲分界處盖崇山南自崖子
壠東峙爲午家山東行者分永寧永新南北界北轉者
至月嶺伏爲塘石爲茶陵永新界下嶺水即西流聞黄
雩仙在其南遂迂道南入山十里南越一溪即黄雩下
流也踰仙宮嶺下五里望南山高挿天際者即午家山
乃永寧茶陵界也北與仙宮夾而成塢中一峯自西而
來至此始卓立下即黄雩廟廟南有澗奔湧不見上流
[002-55b]
察之則一竅伏卓峯之下亂波沸湧流出遂成滔滔之
勢遊竟仍北出仙宮嶺十里與界頭之道合又一溪自
西而東發源崖子壠在黄雩西北重山中渡溪北五里
復得一溪亦向東去渡溪橋即爲艻子樹下始見大溪
自東南注西北小舟鱗次其下至高壠而更大艻子樹
名昔有之今無矣
 
 徐霞客遊記卷二上
[002-56a]
欽定四庫全書
 徐霞客遊記卷二下
            明 徐宏祖 撰
  西南遊日記二湖廣/
十一日分靜聞舟従艻子樹順流至衡州期以衡之青
草橋塔下予同顧僕従陸探茶陵攸縣之勝順流西行
八里越兩岡至蟠龍庵庵前道分爲兩一小溪北自龍
頭山來過溪直西去是爲巫江乃茶陵大道隨山順流
[002-56b]
轉南去是爲小江口乃雲嶁山道小江口即蟠龍巫江
二溪北自龍頭至此南入黄雩大溪者雲嶁山在茶陵
東五十里沙江之上其山深峭神廟中僧孤舟開山建
刹孤舟故虎來寺攫僧去僧徒星㪚豺虎晝遊人無入
者每従人問津俱戒莫入且雨霧沈霾莫爲引道予不
爲阻従蟠龍小路南沿小溪二里復與大溪遇渡溪南
入山雨沈沈益甚西南三里大溪復自北來直逼山下
盤曲山峽兩旁石崖水嚙成磯沿大溪二里至沙江即
[002-57a]
雲嵝溪入大溪處道遇一人持葢將逺出見問雲嵝道
即曰入此山非多人不可予爲君前驅因隨抵其家爲
余覓三人各持械具火冐雨入初循溪口東入一里一
小溪自西峽透隙出望其石崖層亘外束如門導者曰
此虎窟也樵採従未有入者遂溯雲嶁大溪宛轉二里
溪底石峙如平臺中剖一道水由石間下甚爲麗觀于
是上山轉山嘴而下得平疇一壑曰和尚園四靣重峯
環合平疇盡約一里復踰一小山循前溪上流曲折峽
[002-57b]
中一里抵雲嶁寺山深霧黒絶無一人而大雨促行遂
同𨗳者出至溪口遇一舟附之順流下時衣履沾濕得
舟甚適買薪炊粥炙衣無暇遑問兩旁崖石也山溪迂
曲下午登舟四十里暮舟子宵征三十餘里泊東江口
十二日聞靈岩在茶陵南十五里乃出城南渡酃水東
南行陂陀上下五里得平疇曰歐江有溪東南來溯之
行霧中望東山石甚兀突心異之又五里抵沙陂溪上
亘圓頂如疊磨其内穹崖裂洞曰學堂岩再東山峽盤
[002-58a]
亘中曰石梁梁在㑹仙寨東谷其谷亂崖分亘攅列成
塢兩轉而石梁東西横列下開一竇由梁下北望别有
天地透梁入梁上復開崖一層由東坡上直透梁中止
登之如踐重樓又東一里乃北峽中一里得碧泉岩對
獅岩俱南向又東踰嶺下北轉則爲靈岩岩東向深數
十丈高四丈自㑹仙岩至此山皆不甚高俱石崖盤亘
堆環成壑爲玦爲門爲岩爲洞往往而是但石質粗而
色赤無通漏潤澤觀惟石梁横跨下復穹然此中八景
[002-58b]
爲第一
十三日返至茶陵南闗外經大西門尋紫雲雲陽諸勝
西向九里抵山麓曰沙江舖大江至此直逼山下舖西
爲攸縣安仁大道南登紫雲山上一里山半真武殿上
則觀音庵俱北瞰來水詢雲陽道庵僧曰雲陽山西去
此十里頂爲老君岩雲陽仙在其東峰腋去頂三里雲
陽仙之麓爲赤松壇去雲陽仙亦三里紫雲乃雲陽東
北盡處而赤松爲雲陽正東麓由紫雲之北西順江岸
[002-59a]
三里爲洪山廟乃登頂北道由紫雲南循山麓西四里
即赤松壇則登頂東道也去頂各十里而近今觀音庵
側西小徑二里可達羅漢洞庵亦有間道登頂不必下
紫雲也予從之由真武殿側西北度兩小坳一澗從西
北來則紫雲與羅漢後山夾成者水北入大江紫雲爲
所界斷渡澗即羅漢庵庵東向余急於登頂從庵後西
向登山濃霧翳山半不顧扳躋直上三里踰峯脊兩重
霧漸開又上二里則峯脊冰塊盈柯大小依枝遇風雨
[002-59b]
輒墜時嵐霧悉消山之南與東二靣歴歴可睹酃江自
東南黄雩江自西北盤曲甚逺始知雲陽之峯俱自西
南走東北排列數重紫雲其北第一重也羅漢庵後予
所由躋者第二重也雲陽仙第三重也老君岩在其上
爲絶頂所謂七十一峯第一峯也頂峯在南余所登峯
在北徑路迷絶西南望峯頂中隔一塢絶頂尚霾沈霧
中俯瞰過脊處在峯足里許其上隔山竹樹一壑兩乳
迴環掩映疑即雲陽仙雖無徑急直墜下度脊上二里
[002-60a]
踰一小坳入雲陽仙庵庵北向登頂道由左畔上可五
里至老君岩庵後有大石飛累駕空竹樹懸綴石間五
雷池澄碧迥異層岩上突無可扳陟且黒霧宻翳其上
辨晰甚難葢余所登道當風無樹故冰僅隨枝堆積此
庵中山峯環夾竹樹䝉茸縈霧成冰玲瓏滿樹每朔風
一振鏗然傾地如頹玉山有積高二三尺者途爲之阻
通頂處更難登陟因問赤松壇而僧楚音訛爲石洞予
貪石洞之竒遂舍登頂東下山路側澗流瀉石間僧指
[002-60b]
爲子房煉丹池仙人指跡諸勝余笑頷之直下三里抵
赤松壇始知赤松非石洞殿前特古松一株無他勝
十四日濃霧四合無復登頂望循山麓北行踰小澗二
重共四里過紫雲麓又六里抵洪山廟風雨暴至市薪
煨榾柮者竟日廟後有大道南登絶頂時廟下泊數艘
俱苦石尤不能順流下屢招予爲明日行予猶不能恝
然雲陽頂也
十五日泊舟將放招予速下舟予見四山霧舒雲泄遂
[002-61a]
决䇿登山由廟後南向登三里一高峯北峙道分兩岐
予初岐東南疑由羅漢峽向雲陽仙非徑造老君岩者
乃復轉西南岐不一里陟高峯西峽顧僕南見峽頂若
石梁東西架予瞻眺不及及西上嶺側大江已環其西
大道乃西北下者遂望嶺頭南躋上嶺頭冰葉紛披雖
無徑著迹予意得石梁勝亦可以少慰升嶺遍覓無有
飛架石苐見是嶺脊東南横屬高頂其爲登頂道無疑
遂東南度脊仰首直上又一里再踰脊下瞰脊南雲陽
[002-61b]
仙已在屐底葢是脊東西横亘西爲絶頂北盡境東即
屬前登雲陽第二重嶺也于是始得道更南向上冰雪
峰接行冰花玉樹中一里連過兩峯始陟最高頂従峯
脊南下又一里復過兩峯有十字微路界峯坳南上復
登山頂東西俱由山半下然脊北頂雖極高純土無石
脊南峯較下而東靣石崖高穹峯笋森立乃従南嶺東
扳崖踞石瞰塢中茅龕意即老君岩靜室因上已盡勝
不必下時欲探秦人洞乃従西路行山隂冰棘縈阻舉
[002-62a]
足甚艱不二里道絶四顧皆茅茨僵凍舉首投足上下
觸困兼茅中時有偃宕疑爲虎穴山下復重霧四沈瞰
眺莫燭計難再下復望山巔上凍滑草附隨躋輒墮念
嶺峻草開可脫虎口益鼔勇直上二里復得頂北望前
所西下脊又隔二峯矣又南一里再下二峯忽亂石排
空片片攅刃交㦸霧盛風急従中溜足直下强扳崖踞
坐益自豪既下石峰坳中復得十字路西向下嶺二里
草叢中時有細路又二里路微而石樹䝉翳又二里則
[002-62b]
石懸樹宻路益絶葢始路踰嶺而西聞茶陵人自東來
燒木爲炭至此輒返過此崖窮樹深上者不能下下者
亦不復上遂與顧僕掛石投崖懸藤倒柯墜空者數層
漸聞水聲終不識去人境逺近已而露影一閃露出層
峯夾谷樹色深茂又見谷口兩重外平塢可矚乃益撥
叢歴級既而下一懸崖忽得枯澗可踐石行澗翳草中
不辨水石爲力甚艱三里下一瀑崖微見路影時隱現
草間又一里澗従崖間破峽出兩峽劈峙北尤斗峭始
[002-63a]
得道従南崖踰嶺出又一里遇北來大道一村居曰窰
裏葢雲陽西塢也其地東北轉洪山廟五里而遥南去
秦人洞十五里遂南循山峽行踰一小嶺五里上棗核
嶺嶺俱雲陽西向度而北轉成峽者十一里渡澗澗乃
南自龍頭嶺下出上清洞依西麓溯澗南上半里爲絡
絲潭深碧無底兩崖多疊石又半里復渡澗依東麓登
山是處東爲雲陽之南峯西爲大嶺大嶺高並雲陽龍
頭嶺其過脊也其東南盡西嶺東北抵麻葉洞西北峙
[002-63b]
五鳳樓西南爲古爽冲一溪自大嶺東北來者乃洪碧
山之水一溪自龍頭嶺北下者乃大嶺雲陽過脊之水
二水合北出把匕龍頭嶺水南下者合秦人洞水出大
羅埠越龍頭二里得平疇曰東嶺塢塢内水田平衍村
居稠宻東即雲陽西即大嶺北即龍頭嶺過脊南爲東
嶺迴環余始至以爲平地及下東嶺而後知在衆山上
也循塢東一里宿新庵
十六日南行一里登東嶺即従嶺上西行嶺頭多漩窩
[002-64a]
成潭如釡之仰釡底俱有穴直下爲井深或不見底是
爲九十九井山下俱石骨崆峒上透一竅輒水搗成井
井雖枯眢無水然亦以九十九竒也又西一里西南谷
中四山環遶亦成仰釡釡底有澗澗東西皆秦人洞也
灌莽中直下二里至其處澗由西洞出入東洞澗横界
釡中東西長半里中流先搗入一穴旋透穴東出即自
石峽中行峽南北俱石崖壁立夾成横槽水由槽中抵
東洞南向倒入洞口洞有兩門北向水先分入小門透
[002-64b]
峽下傾人不能従稍東南入大門者従衆石中漫流勢
較平但洞内水滙成潭深浸洞兩崖旁無餘隙可入循
崖則路斷従水則苦無浮槎惟小門水入峽後亦旁通
大洞流可揭厲入其隙宛轉分徹如軒楞别啟返矚倒
入之勢甚竒西洞洞門東穹按東高少殺水由洞後東
向出亦較淺可涉入洞五六丈上嵌圓頂四圍飛石架
空兩重如&KR0869懸閣得二丈梯可度上其下再入水亦成
潭深並東洞不能入出西洞踰嶺二里南抵塢下東洞
[002-65a]
水東向湧出山麓亦如黄雩之出石下也土人環石爲
陂壅成巨潭以灌山塍水南流出谷路從其東北上嶺
共三里仍達東嶺塢
十七日仍由新庵北下龍頭嶺共五里至絡絲潭下先
是余按志有秦人三洞上洞惟石門不可入予既得東
西兩洞無従覓所謂上洞者土人曰絡絲潭北有上清
潭門甚隘水由中出人不能入入即有竒勝此洞與麻
葉洞俱神龍蟄處非惟難入亦不敢入也余聞之益喜
[002-65b]
甚既過絡絲潭不渡澗即依西麓下葢渡澗爲東麓雲
陽之西也棗核故道不渡澗爲西麓大嶺洪碧之東也
出把匕道北半里至上清潭洞即在路之下澗之上門
東向夾如合掌水由洞出有三派自洞後者滙而不流
由洞左者乃洞南旁竇出甚急逾洞左急流即當伏水
入導者止供炬無肯爲前驅者余解衣伏水蛇行以進
石隙低而隘水沒大半必身伏水中手擎炬平出水上
乃得入西入二丈隙始高裂丈餘南北横裂者亦三丈
[002-66a]
然都無入處惟直西一竇濶一尺五寸高二尺水沒其
中者如所濶隙餘水靣僅得尺之半計匐匍水中必口
鼻俱濡水且以炬探之貼隙頂入猶半爲水漬時顧僕
守衣洞外若泅水入誰爲遞炬者身可由水炬豈能由
水耶况秦人洞水雖沒股膝温然可近此水獨寒而洞
當風口颼颼尤厲風兼水逼火復阻道舍之出爇火洞
門乆之復循西麓隨水北已在棗核嶺西矣去上清三
里得麻葉洞洞在麻葉灣西大嶺南洪碧東即雲陽棗
[002-66b]
核之支北則棗核西垂也大嶺東轉正束澗下流夾峙
如門當門一石峯聳突曰將軍嶺澗搗其西而棗核一
支西至此盡澗西有石崖南向東瞰澗中大嶺一支亦
東至此盡迴崖之下開一隙淺不能入崖前有小溪自
西而東入大澗循小溪至崖西亂石間水窮於下竅啟
於上即麻葉洞洞口南向僅斗大在石隙中轉折數級
下初覓導亦俱以炬應無敢導者且曰此中有神龍竒
鬼非符術不能服最後以重資覓一人將脫衣問余乃
[002-67a]
儒者非法士驚出曰余以爲大師故縦胆入豈能身狥
汝耶余乃寄行李前村與顧僕各持數炬入村民隨至
洞口者數十人皆莫能従予兩人乃以足先入歴級轉
竇遞炬下數轉達洞㡳洞稍寛可側身舒首乃以炬前
向其東西裂隙俱無入處其北一穴低僅尺濶等下甚
平燥先以炬後蛇伏進背腹摩貼足後聳乃度此内洞
第一闗内裂隙既高東西横亘然亦無入處又度第二
闗低隘與前齊規進法亦如之既入内層亦横裂西南
[002-67b]
裂者不甚深其東北裂處上一石坳忽又縦裂起上穹
下狹高不見頂至此石坳殊形膚理頓易片竅俱欲生
動其西北之峽漸入漸束内夾一縫不能容炬轉従東
南峽仍下一坳其底砂石平鋪如澗底潔溜乾燥鮮水
峽東南盡處亂石矗駕疊成樓臺由其隙皆可扳躋上
其上石竇一縷直徹洞頂光由隙中下射宛如鉤月澗
底南通覆石低壓高僅尺許此必前通洞外澗所従入
者由層石下北循澗底入隘低甚與外二闗相似稍従
[002-68a]
其西攀上一石隙北轉而東若度鞍歴嶠兩壁石色石
質光瑩欲滴垂柱倒蓮紋同雕刻東下一級復値澗底
已轉入隘闗内闢成一衖濶二丈高殺其五尺覆石平
如布幄北池坦底半里許下有一石&KR0869出爲榻楞邊明
辨上則蓮英下垂連接成幃四圍垂幔大與榻並中圓
透盤空上穹爲頂其後西壁玉柱圓竪大小不一而色
皆瑩素紋絶刻鏤衖中第一竒也又直北半里洞分上
下兩層澗底東北去上洞登自西北時所齎火炬已去
[002-68b]
其七恐迷歸路遂割竒返抵透光處炬裁盡洞外守視
者又増數十人見予兩人皆額禮稱異且曰乆待不出
疑墮異吻余各謝之然此洞入處多隘其中美勝予所
見洞俱莫及不知土人何畏入乃爾乃取行李前村隨
澗北十里抵大道又西十里宿黄石舖去茶陵西已四
十里舖南即大嶺北峙峰石俱嶙峋挿空西南一峯尤
甚名五鳳樓去十里而近即安仁道余早臥不及詢明
發登途知已無及黄石西北三十里爲高暑山又有小
[002-69a]
暑山俱在攸縣東疑即司空山也二山之西高峯漸伏
茶陵江北曲經高暑南麓而西攸水在山北是山界茶
攸兩江云
十八日西北五十里抵攸縣
十九日西南四十五里下太平寺嶺則大江在其下隔
江即芒洲也候舟不得宿泊舟間
二十日上午始得舟順流西北向山峽行二十五里大
鵝灘十五里過下埠下四鄉灘險甚過此山始開江乃
[002-69b]
西向二十五里北下横道灘又十五里宿宿子坪民舍
二十一日四鼓舟人乗月促下舟二十里雷家埠出湘
江又東北十五里抵衡山縣出望岳門三里越桐木嶺
始有大松立路側又二里石陂橋松始夾道五里過九
龍泉又五里師姑橋夾路松盡山隴始開乃見祝融峯
北峙五里入山復得松又五里路北有子抱母松又五
里過司馬橋入謁岳廟問水簾洞在山東北隅非逐山
道遂東出岳市東北三里有小溪自岳東高峯來入小
[002-70a]
徑三里上山峽即望見水簾布石崖下二里造其處乃
瀑之瀉於澗者非洞也下山又東北二里登山循峽踰
一隘中峯迴水繞爲九眞洞亦山峽間瀑也在紫葢峯
下踰山而北尚有洞亦山塢漸近湘潭境余見日將暮
遂出山十里宿岳廟
二十二日力疾登山由岳廟西渡將軍橋岳廟東西皆
澗北入山一里爲紫雲洞亦無洞山前一岡當户環成
耳由此上嶺一里大石後度一脊里許路南有鐵佛寺
[002-70b]
寺後躋級一里路兩旁俱細竹䝉茸上嶺得丹霞寺從
寺側北上由絡絲潭北下一嶺又循絡絲上流之澗一
里爲寳善堂其處澗従東西兩壑來堂有大石如壁西
澗環石下出玉板橋與東澗合而南寳善界兩澗之中
去岳廟已五里堂後躡磴一里又循西澗嶺東平行二
里爲半雲庵庵後渡澗西躡級直上二里上一峯爲茶
庵又直上三里踰一峯得半山庵路甚峻由半山庵丹
霞側北上竹樹交映青翠滴衣竹中聞泉聲淙淙自半
[002-71a]
雲踰澗全不與水遇以爲山高無水至是聞之殊快時
欲登頂過諸寺俱不入由丹霞上三里爲湘南寺又二
里南天門平行東向二里分路南一里飛來船講經臺
轉至舊路又東下半里北度脊西北上三里抵上封寺
寺東有虎跑泉西有卓錫泉凡住寺三日
二十六日至觀音崖再上祝融㑹仙橋由不語崖西下
八里路分南北北二里九龍坪仍轉路口南一里茅坪
東南由山半行四里渡亂澗至大坪分路東南上南天
[002-71b]
門道予乃従西南小路直上四里爲老龍池在嶺坳嶺
外多净室西南至側刀之西雷祖之東東二里上側刀
峯平行頂上二里下山頂度脊甚狹行赤帝峰北一里
遶其東乃南由坳中東行一里轉出天柱東遂南下五
里過獅子山與大路合由岐路西入福嚴寺
二十七日由寺西循天柱南一里又西上二里越南分
脊北轉循天柱西一里上西來脊遂由脊上西南行循
華葢東轉出其南麓西三里復循華葢西北下風雨大
[002-72a]
至北過一小坪復上嶺共一里轉西行嶺脊上連度三
脊或循嶺北或循嶺南共三里復上嶺直上二里爲觀
音峯峰北樹中行三里雨始止沈霧益甚西南下一里
得觀音庵又下一里爲羅漢臺有路自北塢至者即南
溝來道復南上三里度二脊既踰高頂南下一里得叢
木一丘曰雲霧堂又南下一里爲東來大路遂西下又
一里半至澗度橋而西至方廣寺葢大嶺之南石廩峰
分支西下爲蓮花諸峯北則雲霧頂分支西下爲泉室
[002-72b]
天台諸峯夾而成塢寺居其中水口西去環鎻甚隘亦
一勝地也寺西有洗衲池補衣石在澗旁度水口橋即
北上山三里得三台寺葢泉室峯又西起高頂突爲天
台峰西垂一支環轉而南若大尾之掉幾東接其南下
之支南靣水僅成峽内環一塢如玦在高原之上與方
廣方稱上下二竒仍返宿方廣
二十八日出補衲臺沿澗西行五里石樹瀠溪岩影溪
聲澄滌胸目又二里隔溪前山有峽自東南來與方廣
[002-73a]
水合流西去路遂北向登崖崖下石樹愈宻澗在深壑
中有黒白黄三龍潭兩崖峭削路折而上聞聲而已不
能見也已平行山半共三里過鵝公嘴得龍潭寺寺天
台西峯下南爲雙髻峰葢天台雙髻夾而西來以成龍
潭潭北上即寺寺西爲獅子峯尖削特立天台以西峯
至此盡其南隔溪即雙髻峯而蓮花以西峯亦至此盡
過九龍猶平行山半五里自獅子峯南遶其西下山又
五里爲跡橋而衡岳西面之山始盡橋東去龍潭十里
[002-73b]
西去湘鄉界四十里西北去白高三十里南至衡陽界
孟公坳五里自馬跡橋南渡一澗澗即方廣九龍水去
白高者東南行四里又越小橋一里上一低坳不知其
界頭也過坳五里有水自東北山間懸崖下高數十仞
曰小響水塘亦衡岳餘波也又二里有水自北山懸崖
飛瀉爲大響水塘濶大過前崖而水分兩級轉下峽間
初見上級後見下級故覺其不及前崖飛流直下也前
即寧水南出沙河下衡郡草橋由寧水橋五里過國清
[002-74a]
亭踰小嶺爲穆家洞洞迴環圓整水自東南環東北乃
石廩峯西南峽中水山環如水而東附於衡山之西經
洞二里復南踰一嶺二里爲陶朱下洞洞甚隘水直西
出路又南入峽二里復踰嶺爲陶朱中洞水亦西出又
南二里上嶺坳甚隘爲陶朱三洞敞於前二洞而不及
穆洞之迴環二里又踰嶺爲界江江之西曰大海嶺溯
水南行一里上一坳至傍塘即隨水東南行五里抵黒
山又五里水口兩山逼凑水由其内破壁入一里水始
[002-74b]
出峽路亦夷又一里爲横口傍塘黒山之水南下岣嶁
之水西南來至此合北望岣嶁白石諸峯甚近南去衡
郡五十里
二十九日沿溪南行踰大小犂坪共五里復與溪遇循
溪東南下十里越溪又五里入排衝排衝者山岡自黑
山西之談碧嶺東南至青山分爲兩支俱西北轉兩岡
排列夾爲長塢至青山坳凡五里塢始窮乃踰坳而南
十里下望日坳至黄沙灣則蒸江自西南來路隨江東
[002-75a]
南下又五里抵衡郡之草橋覓靜聞暮得之緑竹庵瑞
光上人處庵在北門外華嚴松羅諸庵間八庵聯絡俱
幽靜明潔唄誦之聲相聞乃桂藩焚修地
二月初一日由庵東南踰小嶺至湘江溯江至蒸水入
湘處渡江登東岸東南行六里復西五里従丁家渡渡
江已在郡南門外登崖上回雁峯峰不甚高東臨湘水
北瞰郡城俱在足下雁峯寺籠罩峰頂無餘隙仍出北
門登石鼓山山在臨蒸驛後湘江流其南蒸江北遶山
[002-75b]
由其間東突成峰前有禹碑亭後爲崇業堂再上宣聖
殿中峙焉殿後高閣甚暢曰大觀樓平視衡城與回雁
南北相對蒸湘夾其左右俯出窓楞下近而萬家烟市
三水帆檣逺極於岳雲嶺木亦爲披映雖書院宏偉不
及吉安白鷺乃地爲名賢樂育之區兼滕王黄鶴諸勝
非白鷺所得侔矣樓後爲七賢祠最後爲生生閣閣東
向下瞰蒸湘合流於前未水北入二里外與大觀東西
易向大觀踞山頂收南北西三靣之竒此則東盡二江
[002-76a]
合流之勝者也又東爲合江亭址稍下臨流愈近下樓
過青草橋東北二里入緑竹庵來雁塔者衡州下流第
二重水口山也石鼔従郡城東北特起垂江爲第一重
雁塔又峙於蒸水東耒水北爲第二重南瀕江與石鼓
夾峙蒸水左右
初二日至初六日俱阻雨庵中
初七日靜聞同顧僕定永州船予循麓東入桂花園乃
桂藩新構慶桂堂地前列丹桂三株皆聳幹參天接隂
[002-76b]
蔽日其北寳珠茶五株高大亞之鬱森殊匹又東爲桃
花源西自華嚴天母二庵來南北俱高岡夾峙中層疊
爲池池兩傍依岡分塢皆梵宮紺宇諸藩閹亭榭錯出
其間桃花源上即桃花冲乃嶺坳也其南最高處結亭
曰停雲従亭北逾桃花冲坳東復岡夾成池越池而上
即來雁塔塔前爲雙練塘西對石鼓返眺蒸湘交㑹亦
甚勝因促僧登塔歴五層四眺諸峯北惟衡岳最高次
則西之雨母山又次則西北大海嶺餘皆岡壟高下無
[002-77a]
甚崢嶸而東南二靣豁然無際湘水自回雁北注城東
至石鼔合蒸東轉經塔下東合耒水北去三水曲折不
及長江一望無盡而紆迴殊足戀也歸庵晤靜聞知舟
行期二日後
初八日入郡出城南一里由回雁麓一里入花藥山山
不甚高即回雁西轉迴環下府城者諸峯如開翅舒翼
四拱成塢有寺當其中若在城郭内𢎞敞爲一方冠
初九日移行李舟中雨不止舟泊不行
[002-77b]
初十日僅行舟五里泊水府廟
十一日二十五里南上鈎欄灘衡南首灘也西二十五
里爲車江折而東南二十里爲新塘站又二里泊新塘
上流之對涯二鼔中盗囊洗僅脫身顧僕被重創
十二日頼靜聞於㷊餘中拔得衣被數件體得蔽時劫
舟已沈鍋具焚沒無餘靜聞沒水取得一鐵銚漉取江
底濕米煮粥遍食諸難者余三人因附土人舟返衡府
舟頗大篙師僅一人抵鐵樓門已五鼔
[002-78a]
十三日入城投金祥甫欲假遊資於桂藩金其書記也
日復一日竟不得要領
二十日出步柴埠門外途遇折寳珠茶者花大瓣宻其
紅映日又見千葉緋桃含包大如鐘皆桃花冲物也余
擬往觀之
二十二日同靜聞出瞻岳門越草橋過緑竹庵桃花歴
亂入桂花園則寳珠盛放花巨如盤殷紅宻瓣萬朶浮
圍翠之上眞大觀不復知身在窘難中也望隔溪塢内
[002-78b]
桃花竹色映帶生姿中有閣臨流亭新其巓循級入登
山踞亭爲之憮然
二十六日金鬮㑹得百金貸予二十金㑹桂藩復有所
捐助靜聞不能無望予議先往道州留靜聞候坐郡中
待余還同西行
三月初三日下午風雨作舟子遷延晩始移泊南門埠
初四日下午過汊江抵雲集潭去前日被盗處不逺
初五日平明發舟風頗利十里過前日畏途沈舟猶在
[002-79a]
也四里過香爐山上有灘頗高又二十五里過桂陽河
口桂陽河自南岸入湘舂水出道州舂陵山巋水出寧
逺九疑山經桂陽西境合流至此入湘爲常寧縣界由
河口入抵桂陽尚三百里又四里止瓦洲夾
初六日二十里過白坊驛又西南三十里爲常寧水口
水從東岸入湘亦如桂陽河口水較小常寧縣治猶在
江之東南也西十五里泊粮船埠
初七日西南十五里至河洲驛此地湘江東岸爲常寧
[002-79b]
界西岸爲永之祁陽界皆平陵擴然岡阜逺疊三十里
過大舖兩岸俱祁陽屬上九州灘又三十里至歸陽驛
初八日西七十五里泊石壩裏
初九日五十餘里下午抵祁陽余病不能登昨予將至
白水驛力疾西望一横山如列屏至是舟溯流而西又
北轉已出是山之陽葢祁山也山在湘江北縣在湘江
西祁水南相距十五里上流則湘自南來循城東抵山
南轉祁水西自邵陽來東入湘遂並東曲去
[002-80a]
初十日舟以候客未發余念浯溪勝不可不登乃沿江
南五里渡之東已在浯溪下溪由東西入湘流甚細溪
北三崖駢峙西臨湘江中崖最高顔魯公所書中興頌
高䥴崖壁前有亭下臨湘水崖巓巉石簇立如芙蓉叢
萼余病怯不能登臥崖邊石上仰觀乆之舟至又行二
十里過新婦塘江北岸一石娉婷立岩端矯首作西望
狀下有小鮮曰竹魚極腴八九月重一二斤他處所無
又十里泊舟滴水崖崖在江南岸危岩亘空
[002-80b]
十一日六十五里扺七里灘
十二日二十里過冷水灘舟循東岸行隔江聚落俱在
石崖上瀕江石骨嶙峋直挿水底闤闠之址以石不以
土人従崖隙拾級以登眞山水中窟宅也忽南風大作
薄暮稍殺舟乃行五里已暮乘月行五里抵區河
十三日四十里至湘口闗湘江自西南瀟江自東南合
於其前予舟由瀟入十里爲永郡西門之浮橋已一舟
従後來予移附其中葢以明日向道州者下午舟過浮
[002-81a]
橋泊小西門隔江望西岸石甚森幻中一溪自西來注
石梁跨其上心異之循城而北西越浮橋則浮橋西岸
異石張吸土人問愚溪橋即浮橋南畔溪上跨石者是
鉆鉧潭則直西半里路旁嵌溪者是始知潭即愚溪上
流潭従西橋従南也乃遵通衢直西去路左人家隙中
時見小溪流石間半里過桞子祠祠南向臨溪再西抵
茶庵溪自南來沿石東轉轉處石勢尤森特但亦溪灣
一曲耳無所謂潭也求小丘小石潭俱無能識者是水
[002-81b]
發源永州南百里之鴉山有冉染二名桞子易之以愚
按文求小丘當即茶庵也庵去潭西數十步叢丘之上
爲此中鼎刹求西山亦無知者後讀芝山碑謂芝山即
西山亦非也芝山逺在北當即柳子祠後圓峯高頂今
爲䕶珠庵者是聞庵間有柳子崖則爲西山信矣余覓
道其間西北登山崖已蕪竟不得道乃西南遶茶庵前
復東返桞子祠前渡溪南越一岡東轉出愚溪橋橋兩
端架瀟江之上即前所望異石也因捜踞石窟上下穿
[002-82a]
眺尤幻橋内一庵曰圓通北向俯溪有竹木勝時舟在
隔江城下以舟子遲待予乃返
十四日晨過浮橋西見一長者叩以永州最勝曰溯江
南二里瀕江爲朝陽岩北隨江轉入山岡亦二里爲芝
山岩無得而三也予乃先北趨芝山循江西岸半里至
劉侍御山房由其側北入山越一嶺又北踰山岡登其
山見山之西北湘水在北稍逺近則一小水従西來東
南則瀟水在其東瀟江東岸有塔臨江與此山夾瀟爲
[002-82b]
永水口葢此即西山北走之支北盡瀟湘合流處當即
桞子所記萬石山郡人則稱爲芝山云越嶺北從嶺上
東轉前望樹色合隂石崖矗奮知異境到矣即下崖脚
仰望有庵倚之路遶其北而上乃舍庵上趨則崖石聳
透固竒而兩旁亂石森立上下起伏如蓮萼芝房中房
外簇隨地而是小徑由其間上至崖頂穿一石闗入有
室南向遶其南西穿石隙而入仍従西峽下至崖脚一
路竹木扶疎玉蘭鋪雪入崖下庵庵北一小閣可憩南
[002-83a]
結精廬倚之門在其左僧従内啟扉入小庭側竇穿臥
隙而上崖石穿然一亭綴石末四窓空明花籜間發若
置身盆石窈窕中出返至浮橋聞直西四十里有寺曰
石門山最勝渴登朝陽岩不及往分令顧僕從橋東溯
湘放舟南上予従橋西仍過愚溪橋溯瀟西岸南行一
里大道西南折道州道也由岐徑東南一里則一山怒
而𥪡石奔與江鬬踰其上東俯入石闗内飛石浮雲旁
下瞰瀟水即朝陽岩矣岩後通前豁上覆重崖絶壑臨
[002-83b]
其下憩倚於中烟帆逺近與溪雲山鳥相出沒遊目所
及勝常迭供甫定而山谷傳響舟人已放舟於下促下
舟余不顧崖北有石磴直下縁江急従之磴西倚危崖
澄江東逼盡處忽有洞岈然高濶共四丈亦東靣江溪
流自中噴玉出水洞也洞口少入即南轉平整軒潔大
江當其門内界流泉與上岩高下擅竒入五六丈即滙
流滿洞洞西轉而黑計可揭進無炬乃出其北更有一
岩覆結竒雲踵挿淵黛土人横棧架板若閣道仍従石
[002-84a]
磴透出岩後凌絶頂佛廬挿其上舟人促不已乃下舟
溯江漸東折七里至香爐山尖銳若髻石骨攅簇獨峙
江西岸時見佳植綴揺下午過金牛灘上有金牛嶺嶺
北峯尖削南則横突三峯江流直搗其脇至是舟始南
泊廟下舟行已五十里陸路止二十里先是聞永州南
二十里有澹岩不意舟㠶竟日岩猶在前也計明晨過
其下舟人執不肯待余念陸近水逺不若聽舟去従陸
躡之
[002-84b]
十五日五里至岩北亟登涯期舟於雙牌雙牌者郡南
五十里舖也郡南二十五里爲岩北陸至此與江合陸
即南入山又二十五里至雙牌水道則東迂溯江至雙
牌又六十里計舟一日僅抵此余不難負病追躡也岩
背東北臨江従其南二里西向入山岩俱怒湧作攫人
狀已望見西峯前突西峯聳石尤異及登之官舍半頽
先是西峯之陽望見洞門高張至是路従其側出上見
石崖攅舞環玦東向下則中空成岩容數百人下平上
[002-85a]
穹明奥幽爽無逼仄昏昧苦北洞底亦有垂石環轉覆
楞分内外者巨石磊砢界道石上多宋人題刻黄山谷
最愛此丘謂爲此中第一岩東穿腋竅上有門上通叢
石間東瞰官舍後迴谷岩西南又闢一門踰門出其右
石壁穹然僧寮倚之西眺山下平疇桑麻布壤中有進
賢江發源自龍洞洞去永城西南七十里江東來直逼
山麓北入瀟江側又有水洞去此二里秉炬可深入従
僧寮循岩南東行過前所望洞門高張處門雖峻中夾
[002-85b]
不廣内亦不能上達後岩也仍冐雨東出臨江江迢迢
在數里外澹山南即崇山排亘支分東走故江道東曲
避之乃舍江南行七里至木排舖又南踰小嶺三里爲
陽江江不能勝舟西南自大小葉江來至此二十餘里
東注瀟其北則西嶺横亘南則曹祖山張家冲諸峯駢
立於前又南七里直抵張家冲東麓曰陳皮舖又南三
里踰嶺望西山層墜下時見石骨標異舉竒已復靈凑
一區衆竅併幻亟西披之則片石層層盡若雞距龍爪
[002-86a]
下蹲於地又如絲𤓰之囊筋縷外貫而中悉透空但上
下爲蔓棘阻纒無従扳躋隨之南見旁有隙土新薙者
輒捫入然每至純石即復不薙問之路旁荷鋤者曰是
乃和尚嶺皆石山也其西大山曰七十雷因指路隅一
庵後更勝従之則大道直出石壁下忽石屏挿起上多
透明隙形備生躍清泉一泓下穿雲根出有庵在其南
問之僧則出水崖也仰見崖後石勢駢&KR1244側有路一線
皆其薙地徑也賈勇従之其上石皆如臥龍翥鳳出水
[002-86b]
青蓮萼&KR1244瓣裂轉至出水崖後覺茹吐一區包裹&KR1244
而窈窕無竟葢其處西亘七十二雷大山叢嶺南列惟
東北下臨官道又出水崖障其東北復屏和尚嶺四靣
外同錯綺其中怪石層朋采艶奪目余乃透數峽進東
北屏崖之巔有石高䂬若天門上開不可慰即䂬石西
南即出水崖内壑一潭澄石隙中三靣削壁下嵌不見
其底若爬梳沙蔓令石與水接武陵漁當爲移棹余歴
選山棲佳勝此爲第一而九疑尤溪村口稍次云捜剔
[002-87a]
乆之始下由庵側南二里得大道一溪自西南山凹來
過溪東南一里復與瀟江遇溯江西南三里抵雙牌舟
適至下舟西南豁然若可逺達舟反向南山入瀧葢瀟
水南自青口合沲水即入山峽中是曰瀧口北行七十
里皆連山駢峽虧蔽天日且水傾瀉直中下所謂瀧也
中瀧有麻潭驛南四十里屬道北三十里屬零陵時風
色甚利薄暮乘風驅舟舟灘捲浪如雷五里入瀧又五
里泊横口自永州至雙牌陸五十里水倍之雙牌至道
[002-87b]
州水陸俱由瀧中行無他道故瀧中七十里止有順逆
分無水陸異出瀧至道州又陸徑水曲矣
十六日二十里爲麻潭驛零陵界盡南即道州境自入
瀧來山勢逼來石灘懸亘山鵑盛開皆在水涯岸側不
作漫山布谷觀映碧流丹尤覺有異二十里至吳壘舖
西南山稍遜舟反東轉又五里復南又十里山勢愈逼
束爲瀧口又五里泊將軍灘灘有峯立瀧口若當闗然
溯流出瀧劃然另闢區宇是夜明月徹夕入春僅見
[002-88a]
十七日山開水曲五里至青口一水東自山峽出寧逺
道也此水最大即瀟水一水平曠中南來者即道州道
也此爲沲水水小弱乃舍瀟南溯沲又五里爲泥江口
水西通營陽舟上羅坪三日程當即營水矣又三十里
抵道州登南城迴眺州城南憑江水東南西三門俱瀕
江葢沱水自江華掩遨二水自永明俱合於州西南十
五里外東北抵城西南隅遶南門至東門復東南去若
彎弓而城臨其背
[002-88b]
十八日過城東半里有小橋即涍泉入江處泉流甚㣲
橋側有石突立江濱狀如永州愚溪橋透漏聳削過之
分岐空腹隙可穿竇入所謂五如石也中一石擊之幽
亮爲響石按元次山道州詩題石有五如窊樽而窊樽
莫覔屢詢於人有云在報恩寺舍之出州西門南折過
翼雲橋有二岐従西二十五里爲濓溪祠又十里爲月
岩從南爲十里舖又六十里爲永明縣十里舖側有華
岩岩下間道可出濓溪祠余欲兼収之遂従南行大道
[002-89a]
兩旁分植喬松如南岳道中密過之有松自下分柯五
六枝&KR1244挺競秀此中特見他處所無也聞自州至永明
松夾道者且七十里州西南皆岡坡高下道因之四顧
崇山開逺惟西北一山最高較近則月岩後所倚大山
也至十里舖東従小徑北半里爲華岩洞門北向小水
自洞下出由洞入止聞水聲東轉三丈餘復南下則穹
然深暗聞其内一炬可盡行急不及覓炬遂北向小徑
行山俱小而峭或孤峙或兩或三石骨嶙峋草木揺颺
[002-89b]
其上曲折升降如在崩雲頽浪中而西北崇峯時従山
隙瞻一靣五里横過山蹊四五重度一小石橋又踰嶺
得西道從之二里又北入小徑共四里轉出平疇則道
州西來大道也前一里扺濓溪祠祠北向環山不臨水
前擴然容萬馬乃元公所生也濓溪則自祠西豸山麓
北注乃西一里過豸山北渡濓溪溪自月岩來至此爲
豸山東障乃北走又東至州西入沱水従溪北西溯五
里抵達村西南入山路旁一峯甚圓銳出其南従此亂
[002-90a]
峯漸多爲錐爲指爲列屏俱環映大山東牽引成蔓五
里南轉入亂山腋又三里西越嶺望見正西一山白烟
一抹横其腰即月岩上層透空處也葢高山西立若齊
天不可階東下三級得此山中空上䂬下闢重門光徹
前巒遥睇之如白雲浮動耳又二里抵月岩山下從東
麓拾級上先入下岩岩東向中空上合高環成梁下望
如於菟張吻目光牙血宛然令人畏栗復従岩上徧歴
諸勝即月岩宿
[002-90b]
十九日仍過所望岩如白烟處分岐東南行穿小石山
腋宛轉羣隊中八里出山渡大溪東南十里至武田再
東半里即永明大道横過大道南一里半大溪湯湯介
於前爲永明掩遨二水渡江東南行六里得板道甚大
南隨板道十里止板寮
二十日東南従小徑一里出江華大道南爲火燒舖在
州南三十里而逺又五里爲營上則中江華道州設營
兵以守者後有小尖峰倚之東數里外高峯屼起爲楊
[002-91a]
桞塘屏亘而南九疑當在其東矣南八里有溪自西而
東石巉然横臥澗中清流潄之不减包園石壑南十二
里至伽祐舖去江華十里由舖南直下一徑可通浪石
寺東南轉従嶺上行共七里至江華城西出城南東南
一里爲麻拐岩又名回龍庵由庵沿江岸南行半里水
分二道來一自東山谷中者其水較大即沲水也一自
南來者可通小舟發源自上武堡堡南即爲廣西賀縣
界大小二江合於麻拐岩之南大江東源錦田所澗流
[002-91b]
二百餘里舟行三四日可至小江南自上武堡舟溯流
僅到白馬營可五十里然入江之口即積石爲方堰置
中流横遏江舟不得上下堰内另置小舟外有橋横板
以渡白馬營東大山曰吳望山有秦洞甚竒惜未至又
南始至上武堡堡東大山曰冬冷山二山之水合出白
馬營爲小江上流乃沿南來小江岸西行三里宿浪石

二十一日欲往蓮花洞候引導者乆之得一人由寺西
[002-92a]
遵大路行南去山盡即上武堡西踰大佛凹爲富川道
凹去江華西十里聞踰凹西二十里爲崇栢即永明界
又西二十五里過枇杷所在永明東南三十里爲廣西
富川界更西南三十里即富川縣治云遂七里直抵大
佛嶺下先是南路一岩若雲楞嵌垂予意蓮花在是而
岩尚在路北大嶺麓乃従北岐小徑入不半里至洞下
導者取枯竹一大捆縛爲六大炬分肩以入出復探路
左洞披棘以進還飯浪石已過午乃循舊路抵麻拐岩
[002-92b]
西合江口南渡小江堰外橋東南三里至重元觀寺南
里許入獅子洞出返麻拐岩北登嶺直北行已過東門
外矣又北踰嶺渡沲水北宿江渡
二十二日循東山東北行十里爲蠟樹營由此漸循山
東轉五里過鼇頭北麓又十里過馬岡原自鼇頭至是
皆循山北東向行山南悉猺人居東十里逾虎版石爲
分村東渡兩大溪共十里於是東登嶺先抵南靣崇山
至是北亦有山横列路遂東向兩山間升陟岡坳十里
[002-93a]
抵孟坳橋西彭家村
二十三日東一里南列山已盡轉而西列路循之南轉
五里抵塘村坳其東又有峯卓錐立㦸亦自南趨北與
西靣之山若排闥直南遥望處中𥪡一峯如當門之標
望之神動惟恐道不出其下南七里東度一橋小溪甚
急踰橋則大溪南自九疑北出青口即瀟水上流也北
望小溪入江口有衆舟艤其側渡大溪東南十二里直
逼東界亂峯下南六里至掩口營始與寧逺南來之道
[002-93b]
合北去寧逺三十里掩口之南東西排岫横障至此凑
合成門向所望當門之標已列其東岫首而西障東垂
亦𥪡一峯若挿屏若攅指若亘垣與東岫競勝二里出
凑門之下水亦従中南出其下平疇擴然東西成壑路
從西峯南轉西向行又三里至路亭
二十四日西五里爲太平營由此西北入山多亂峯環
岫葢掩口東峰排列爲劒㦸此處諸岫如攅隊合圍中
環成洞穿一隙入如另闢城垣山不甚高而窈窕迴合
[002-94a]
夾道皆宛轉之洞卓立之峯崆峒之石噴雪驚濤之初
漲如是十里至聖殿聖殿者舜陵也予初從岐路望之
見頽垣一二楹路復蕪沒竟從其東踰嶺北北二里問
耕夫已過聖殿抵斜岩矣遂西靣登山則穹岩東向高
張甚宏敞洞門石峯中峙門界爲兩飛泉傾布其上岩
右垂石縦横岩底有泉懸空下或従石端直注或依石
竇斜噴衆隙亂流顧盼交射更一竒也下復開一岩深
下亦極宏峻然不能逺透岩之左上層復開一岩圓整
[002-94b]
高朗若樓閣乘虚正對洞門中峙峯兩瀑懸簾其前爲
外岩最麗處下有池瀦水一方不見所出復無盈溢池
北一門復開即左岩下層也由其内墜級下爲深入道
明宗上人曰此間勝迹君當先了書字飛龍二岩惟三
分石逺不可到還以餘晷入洞爲秉炬遊不妨深夜也
予乃先探二岩明宗爲導出斜岩稍北折而南下馬蹄
石其隂巉石嵯峨疊雲聳翠益南過永福寺故址礎石
猶偉已犁爲田又南過一溪即瀟江上流西轉共三里
[002-95a]
入書字岩岩不甚深後有垂石夭矯岩外鐫玉琯岩三
𨽻字宋人李挺祖筆岩右鐫九疑山三大字爲宋嘉定
六年知道州軍事莆田方信儒筆側又𨽻刻漢蔡邕九
疑山銘乃宋淳祐六年郡守潼川李襲之屬郡人李挺
祖書襲之既新其宮因鐫銘於側以存曩蹟後人固鄙
執岩有巨書遂以書字名岩反失玉琯之實葢此地爲
九疑中峯故鐫題於此余坐玉琯中因求導人往三分
石者土人謂去此五十里俱猺窟中必且得猺人爲導
[002-95b]
然中無障棲攜火露宿乃可已而重購得一人乃平地
猺劉姓者期以晴爽乃往遂返過馬蹄石東入飛龍岩
岩従山半陷下内亦寛廣如斜岩外層之南岩中有石
坡中懸但無宛轉致返斜岩明宗出七火炬與顧僕分
攜爇火前導始由岩左下層循隙歴磴下水自岩頂飛
注與人爭級級盡路舒水亦無有東向入洞忽平廣既
而石田鱗次水滿其中従塍上行下遂墜成深壑石田
上有石池由池涉水乃楊梅洞道舍之仍下洞底涉一
[002-96a]
溪水自西而東流入洞内截流之後循洞右行路復平
曠洞愈宏濶有巨柱端𥪡中央直近洞頂東復有一小
石侍立其側又東爲弔空石一柱自頂下垂空半止其
端反卷而大又東有天柱石蓮花于是過爛泥河即前
涉下流河底泥靡陷深及膝步少緩沈不得拔乃循洞
左行左壁崖片楞垂上飛爲葢下&KR0869爲臺中凹爲牀爲
龕南眺一方柱自洞底屏列上躋其東亦一柱與之並
起更高巨端有一石旁坐石蓮上爲大士座由此西下
[002-96b]
可北遶大士座後前爛泥河水亦遶大士座下西來至
此南折去洞亦南轉愈極宏崇水深艱渡遊者至此例
止余强明宗渡水水深逾膝然無爛泥河濘甚既渡南
向行水流於東水循其西四顧石柱參差高者千尺低
亦丈許以數十紀俱光耀如凝脂曰雪洞又前曰風洞
前又當南下渡河明宗謂従無抵此者故前過大士座
輒抽炬篁挿路爲誌若再入前逼深潭後迷岐竇寧不
爲歸途慟耶時余不借已爲蕢跣一足行先令顧僕攜
[002-97a]
一䩫備壊者以渡河水深竟私置大士座下遂不能前
返約所入已三里餘聞其水潛出廣東連州恐亦臆論
大抵入瀟之流然所進周通正無底也還過初渡第一
河上石田北入楊梅洞先由石田涉石地地兩崖石峽
如門池水滿浸涉亦逾膝然其下石底坦齊旁無寸土
入峽門大石横其隘透隘入復得平洞寛夷豐博北皆
飛石平鋪若樓閣有隙下窺則石僅板薄下復穹然成
洞水從下層奔注入即爛泥諸河上源也洞中産彈丸
[002-97b]
圓石四靣紋痕蝟毛起楊梅之名以此此洞所入水即
岩外四山窪注地中者此塢東爲簫韶峰西即斜岩南
爲聖殿西嶺北爲馬蹄石皆廓高裏降有同釡底四靣
水俱潜注苐不見所入隙耳出洞已薄暮臥岩中終夜
瀑雨宣聲兩不能辨詰朝起視則隂雨霏霏也
二十五日靜息岩中寒甚閒出觀瀑亟反煨榾柮以竟
日此岩之瀑非若他處懸崖下俱従覆石之底穿竇下
注懸於左岩上洞前者二瀑最壯其右崖窪洞上者一
[002-98a]
瀑數竅小於左瀑出自懸石之端者一出石底之竇欹
噴者二
二十六日雨仍不止下午往聖殿仍由來道逾嶺稍東
轉出簫韶峯北簫韶自南而北屏峙斜岩前上分兩岐
北盡爲舜陵陵前環遶數峯正中者上岐爲三稍西者
頂有石獨聳陵有二大樹夾道大四人圍廟僧呼爲珠
樹結實大如指去殻可食兩旁巨杉亦有大四人圍者
㝷丈以上即分岐高聳冐雨返斜岩
[002-98b]
二十七日雨止急飯踰馬蹄石嶺抵玉琯岩南覓所期
劉猺猺以雲霧未盡已他往同居一人於山中甚熟諳
惜患創不能導爲余言由此東行五十里有三石參天
水分三處俗呼舜公石即三分石也路已湮由此南行
三十里有孤崖如髻盤突山頂俗謂之舜毋石有徑可
達下即爲蒲江過嶺即爲麻江麻江口舟可達錦田且
以所摘新茗獻返過永福故址址南溪流甚急雖西下
瀟江而東南北三靣皆予所經尚未覩來處乃溯流㝷
[002-99a]
之則故址之南石崖側懸水由下出崖不及水者三尺
其下甚深不能入也是日仍觀瀑炙薪岩中雲氣漸開
心目舒逸因爲永南諸洞殿最道州月岩第一九疑斜
岩第二江華蓮花洞第三獅岩第四永州朝陽岩第五
澹岩第六江華大佛嶺側岩第七九疑玉琯岩第八道
州華岩第九月岩南嶺水洞第十九疑飛龍岩第十一
又聞道州長田有中朗洞勝不及到
二十八日仍過玉琯南覓導猺肩火炬前行東上楊子
[002-99b]
嶺二里上有石人立而起山皆盤突東南折行嶺坳中
三里曰茅窩皆竒石下深窩有石崖嵌削千尺四靣交
流搗入岩洞是名九龜進岩岩西向疑永福南透崖出
者即此水也又東南二里越嶺爲蟠龍洞水口又登嶺
一里爲清水潭其東下嶺韭菜原道也余東南二里渡
牛頭江江水東自紫金原來江兩崖路俱峭削上下扳
援甚艱渡江即東南上半邊山其東北高山爲紫金原
山外即藍山縣境其西南高山爲空寮原空寮原前山
[002-100a]
有白石痕一幅上自山頂下至山麓若懸帛然再南爲
香爐山山在玉琯岩南三十里三分石西北二十里高
亞三分石頂有澄潭廣三畝中石筍兩枝亭亭出水靣
三丈餘疑志所稱天湖也由半邊山頂行五里屢度山
脊下少上多共東南五里出鼇頭山先是沈霧不開半
邊鼇頭諸山亦近望不及身至始出至是南眺三分石
不知所在頃之雲忽澄明瞥然閃影高峯頂與江山縣
江郎山相似一爲浙源一爲瀟源但江郎高矗山半此
[002-100b]
懸萬峯絶頂爲異耳半邊鼇頭兩山東北與紫金夾牛
頭江西南與空寮香爐夾爲瀟源江乃兩水中脊二水
合於玉琯東南西下魯觀與蒲江合始勝如葉舟出大
洋焉沿鼇頭東嶺半行二里始下三里下至瀾泥河始
得水野炊已下午其瀾泥河東五里踰嶺下三里爲高
梁原𨽻藍山西境嶺乃藍山寧逺分界處在三分石東
予往三分石下瀾泥河即與高梁原分道折而西南行
又上一嶺山花紅紫鬭色余於鼇頭山始見山鵑蘭花
[002-101a]
至是又有紫花二種一種大花如山茶小者與山鵑等
艶色可愛枯樹間蒸菌黄白厚大如盤予袖摘夜至三
分石穿箐烘之香正如香菌又山木干霄有獨木最貴
楠次之又有壽杉葉扁同側栢栢儔也巨者圍可五人
高約數十丈瀟源水畔渡河處倒横一楠修可齊眉長
可三四十步凡上下嶺共五里抵瀟源水水東南従三
分石來經香爐山東北出魯觀者乃絶流南渡即上三
分石嶺麓嶺削不容足細徑伏深箐中俯首穿箐上即
[002-101b]
兩手挽之以移足時箐猶宿霧淋漓首不得舒又不能
平行其下惟垂空繘練資如是八里路漸平又南行嶺
上五里濃雲仍翳望頂莫辨而晩色漸合遂除箐依松
得掌大地山高無水有火不成炊命導猺砍大木積焚
之箘箐圍火爲度宵計既暝吼風大作飛火星舞空中
火焰流徙倐忽奔突數丈初謂竒觀既而雨勢乘風傘
不能蔽幸火威猛烈足以敵之五鼓雨盛火亦奪魄矣
二十九日天明漸霽仰見三分石露影在咫尺間憑饑
[002-102a]
冲濕而南又下山二里始知尚隔一峯也度坳中脊復
南上三里始有巨石盤崖昨升降處皆峻土無塊石爲
導猺誤出其南南一里東眺矗頂已可周摩之爲霧所
埋對靣無所睹道窮磴絶忽山雨大注頂踵莫不沾濡
乃返過巨石崖始見有線道俱伏箐中大雨不可上遂
返至夜來依火處擬從直北舊路下就溪炊米又誤出
其西竟失道乆之得微磵炊澗中已當午下抵磵則五
澗縦横交㑹一處葢皆三分石西南北三靣水也向所
[002-102b]
渡東來一溪尚在最北溯流東一里至來時所渡處始
涉而北人謂三分石下水一出廣東一出廣西一下九
疑爲瀟水出湖廣予至此乃知爲石分三岐耳其東北
合北與西諸水即五澗交㑹處出大洋爲瀟江源直東
者自高梁原爲白田江東十五里經臨江所又東二十
里至藍山縣治爲巋水源東南者自高梁原東南十五
里之大橋下錦田西至江華爲沲水源而三分石水初
不出兩粤也且其南有錦田水横流爲楚越界聞錦田
[002-103a]
東有石魚嶺爲廣東連州水至此始東南流入東粤耳
乃從舊道下至牛頭江日已暮命導猺従間道趨韭菜
原以自此而南絶無一寮而此原有高山猺居也初升
猶土山既東下聞水聲出深壑中暗捫危級下又一里
過兩獨木橋見火光熒熒伏畦旁乃猺人捕蛙者已而
茅寮在前呼之一人秉炬出迎歸托宿焉
三十日平明行始見所謂韭菜原在高山底若釡西越
一山二里出清水潭遂循故道返斜岩仍出宿路亭是
[002-103b]
夕始睹落照
四月初一日從路亭東北岐隨簫韶水西岸行三里西
望掩口東兩山峽已出其下平疇矣于是東山漸豁路
因溪東轉溪兩旁石盤錯競敵水奔束其中隘處如門
即架木其上以度度而循溪南岸行共七里抵下觀下
觀西有溪自南遶下觀而東石梁鎻其下流水出橋下
東合簫韶水其南一溪又自應龍橋來㑹三水合勝舟
北可二十里至寧逺過下觀始與簫韶水别路轉東南
[002-104a]
向南望下觀後千峯萬巘亭亭若竹竿玉立中有最高
銳者名吳尖山下有岩窈窕當不減斜岩内有尤村洞
外有東角潭俱此中甚竒處恨未滯杖履其中捜剔竒
閟也東南二里大溪南自尤村洞來橋跨其上即應龍
橋也亦稱通濟橋已度橋遂南入亂峯中乃吳尖東派
二里上地寳坪坳四際皆竒峯曲折獅象龍蛇之石夾
路起與人爭道共六里飯山口峒名雖山口實瑶房錦
幄桃源鹿門不辦此幽竒邃詭也南出山口踰嶺共三
[002-104b]
里忽兩峯夾道競險爭高刻摹詭態極其變幻峯下小
溪南向憩溪橋遇儒冠者王璇峯家尤村内欲挽予還
其處爲吳尖主人予期以異日過峽南始有容土負塊
山又五里踰嶺抵大吉墅石峯復夾道起路東一峯下
嵌空玲瓏逆懸嵌裂蜃雲不足喻其巧余望之神怦怦
動亟分荆入皆竇空通漏上盤腋轉莫可窮詰西峯懸
削不少雌遜路出兩峯中透隘南始豁然山開曰路園
下石峰至是始盡東西俱盤坂崇巒南二里出大道又
[002-105a]
南五里宿界頭舖爲寧逺藍山界其西大山曰滿雲山
當是紫金原之背其攴東北行界遂因之
初二日東南行問所謂石柱山俱莫知所在共五里過
嶺至總管廟遥望正東有聳尖卓立者不辨爲樹爲石
又東南五里至顔家橋始辨爲石峰也橋下水東北流
去過橋東南踰一小嶺大道南十五里至藍山予東折
取臨武道五里過寳林寺讀寺前䕶龍橋碑云寳林山
脈由北柱來乃悟向所望疑樹峰即志稱石柱碑所指
[002-105b]
北柱也東過䕶龍橋橋下水南流洶湧即顔家橋溪委
曲至者隨溪東走北瞻石柱峯倩削如碧玉簮兩旁石
崖兀突露竒然較之尤溪山口峯此裁得其一體耳又
二里至下灣田大樹峙路隅上枝分聳下盤曲偃蹇大
七圍旋窩錯節間俱受水若洗頭盆亦妖也又東路出
臥石中溪始折南向藍山路乃東二里一横道自西南
貫東北即藍山趨桂陽道又東沿白帝山南十里抵雷
家嶺
[002-106a]
初三日大溪自藍山曲而東至循溪東行已而溪南折
路舍溪東踰嶺共五里大溪復自南來曰許家渡渡而
東一里溪北向入峽路南入山十五里至心田舖舖南
徑道開闢小溪來自朱禾舖北向去自此路西大山由
藍山南南向排列澄溪帶之路東石峯聳秀亦南向排
列喬松䕃其上置道於中三里一亭供倦旅憩臥二十
里飯朱禾舖爲藍山臨武界一里度永濟橋水東流抵
東山麓折而北入巋水又南四里爲江山嶺則南龍大
[002-106b]
脊水遂分楚粤云嶺西十五里曰水頭志謂武水出西
山下鸕鷀石當即其處過脊即東南循水行四里至東
村東南一里踰嶺下行塢中路旁喬松合抱夾立三里
出兩石山口又四里達墊江舖南去臨武尚十里
初四日聞墊江東北十五里有龍洞甚竒遂由小徑行
四里出臨武北向桂陽舟大道一里即渡溪越捱岡嶺
復従小徑西北入山共五里抵石門蔣氏蔣氏居後洞
在山半翠微間洞門東南向一入即見百柱千門懸列
[002-107a]
其中俯窪以下則洞外層也從東上穿入列柱復迴環
成洞如委房深閣無不徹明達隙八窓掩映従所歴洞
無此開望宏麗屈折殫工者時蔣氏導遊還取火炬余
貪竒獨先至意炬入處當在下洞外層後及炬至導者
従左洞後穿隙西入連入石門數重已轉出外洞之後
下層之上乃北踰石限穿隘進即下石池中水澄明不
流兩崖俱穹壁列柱池水深三四尺中有石梗臥水底
水浮其上僅尺許踐梗行褰裳可涉十步之外臥梗又
[002-107b]
横若限限外池益大水益深水底白石龍首頂横脊尾
拖池中逼崖側又前二三步圓石大如斗㟧挿水中不
出水者亦尺許宻依龍側真頷下物也珠旁又一石大
倍珠中凹如臼靣平水曰珠盤然與珠並列未嘗盛珠
也由此而前水深五六尺無梗絶涉西望水洞宏廣若
五畝池四旁石崖攅突參錯而下泥水不得去洵異境
也其西北似有隙更深恨無槎可航還從舊路出經左
洞下迴望窪洞外層紛綸窈窕乃獨下洞底環洞四旁
[002-108a]
轉出列柱後洞雖不深通而芝田蓮帷上下重布既無
内二洞亦自成一竒也此洞品第固當在月岩上下山
返墊江南十里抵臨武
初五日出臨武南三里過迎榜橋橋南即掛榜山余初
過不之覺従其南東上嶺共七里過深井坪又南二里
路従右下是謂鳳頭岩即宋王淮錫稱秀岩者洞門東
北向度橋以入出洞下抵石溪溪流自橋即伏流石間
復透隙瀠崖破洞東入此洞即王記所云下渡溪水其
[002-108b]
入無窮處也苐王所記從上洞而下此則水更由外崖
入予抵水洞口深不能渡聞隨水入洞二丈即見天光
五丈即透壁出山之東是山如天生橋水達其下僅三
五丈往連州大道正度其上但高廣度者不覺耳予登
巔東瞰深壑下環峽流東注近俱峭石森立灌莽翳之
不特不能下亦不能窺王記所云其入無窮者臆說也
還度迎榜橋迴瞻掛榜處石壁一幃色黄白成章剖峯
平列但少方整耳遂宿臨武生祠中
[002-109a]
初六日出東門東南四十里至鳳集舖爲臨武宜章東
西界又二十里抵梅田白沙巡司
初七日司東渡武溪東北三十里爲芹菜坪南有石峯
分突下層崖承之色班赭雜黑極似武夷一體此處四
山俱青崿巉岏獨此有異又五里過隘口循塔山北垂
覓小徑轉入山坳曰艮岩寺向西南岩向西北岩口有
池一方僧鳳岩所煮金剛笋供粥下午至宜章城南三
星橋過橋則市肆夾道商旅雜遝爲南下廣東之大道
[002-109b]
路循城而東已乃北十里牛觔洞在青岑山東北麓更
北一里至野石舖其北石峯嵌空層踞路左即爲野石
岩投宿岩下村家欲従舍後上岩須自其中舍後門出
予乃從南畔亂石中扳崖踰石入先登一岩其門岈然
内有透頂隙不甚深仰視門左有磴埋草間亟披棘上
西南行石徑中復得石門如合掌内雖隘稍深右裂旁
竅上亦透天光而東壁半一圓竅透光如鏡出峽門西
北隨磴上則穹崖削立上有疊石分霄下成展嶂以薄
[002-110a]
暮乃下聞中室牖内有呼客聲謂客探岩曽見仙詩否
余以所歴對曰未也穹崖之東峽門之上尚有路可登
明日當再窮之且爲予言高雲山乃衆山頂路由黄岑
嶺而上宜章八景有黄岑滴翠白水流虹二勝在其下
不可失也
初八日復登岩上由穹崖東叢鬱之下果得路上數步
亂石縦横路復莫辨乃扳踰石㟧上俱嵌空决裂有大
石高聳於外夾成石坪掩映愈勝還至失道處見一石
[002-110b]
穴即在所踰石下匍匐入其内㟏岈起裂列穴旁通宛
轉透石坪下皆明朗可穿前越其上兹又達其底然終
不得洞中詩下岩南従舊路抵牛觔洞北西越山峽出
峽共五里循青岑南麓行西三里轉一岡始與南來大
道合北上曲折嶺二里直躋嶺坳西即白水流虹章水
上源也水自高雲山南經黄岑峒由此出峽布流懸石
下土人即稱此嶺曰黄岑然黄岑山尚北峙此其南下
支踰嶺西北半里即溯白水上流行黄岑山危峙東北
[002-111a]
陽環成洞大溪横貫之溯溪西行三里仍北轉溯溪一
里乃舍溪登嶺溪在嶺南聞溯行三十里可抵黄茅嶺
乃北上一里西下塢中是爲藏經樓高山四遶小澗瀠
門寺甚整潔昔爲貯藏所近被賊焚刼經移高雲矣由
寺左登坪頭嶺直上二里踰嶺塢甚幽山幃疊翠衆壑
爭流修篁一丘叢木交映中一靜室出焉半里塢窮復
溯澗北上嶺里許嶺已及巔水仍不絶此坪頭而上第
二嶺也水自上塢透峽下路循峽入平行半里渡澗東
[002-111b]
北上嶺澗東自黄岑山後來平流塢中石坪殷紅清泉
素潤色侔濯錦出峽下瀉珠鳴玉韻重木翳之杳不可
窺於是遶靜室西南下注出藏經嶺南爲大章之源也
嶺不甚高半里漸盤出黄岑北山鵑鮮麗光彩耀人此
坪頭第三嶺也過一坪又東北上第四嶺里許踰其脊
嶺西石峯突如獅踞爲將軍山踰嶺北下行深樹中共
二里得高雲寺寺倚翠微猶踞萬峯頂上也以憊極日
未暮止焉
[002-112a]
初九日東北&KR1244木中下山五里抵山麓坦山村村側北
上虎頭嶺嶺東坳中澗水瀉大石崖下懸簾曳布亦此
中僅見踰坳溯流北行塢中踰嶺下共四里有溪自西
而東渡之又一溪自北來入溯溪北行峽中二里爲大
竹峒水自西來想爲黄茅嶺餘波也東踰大竹嶺嶺爲
大竹山南下脊上少下多東向直下二里爲吳溪東一
里度橋北上小分嶺亦上少下多二里下至仙人場有
水頗大北自山峒透峽而東一峯當闗扼之水激石南
[002-112b]
折峰剖其西巖巖矗扆以爲下必有洞壑可憩絶流以
渡竟無人居東北十二里出良田又北十里至萬嵗橋
初十日二十里至郴州州東百餘里山下有泉方圓十
餘里其旁石壁峭立泉深莫測是爲鈷鉧潭不稱大觀
柳子厚有愛斯名移稱永郡耳
十一日午後下小舟東北由蘇仙橋下順流西北去六
十里達郴口則郴江自東南耒水自正東二水合流勢
始大耒水出桂陽縣南五里耒山下西北至興寧縣勝
[002-113a]
小舟又三十里至江東市勝大舟又五十里乃至此江
口諸峯俱石崖盤立寸土絶麗志稱曹王寨山極險峻
暮不及登舟人夜鼓棹三十里抵黄泥舖雨至而泊予
従篷底窺之外若橋門心異之因起視則一大石室下
也寛踰數間屋下滙爲潭四舟俱泊其内岩外雨聲山
色不意夢中多此竒境四鼓雨止乃行昧爽達程口
十二日晨炊程口肆中程口者志所稱程鄉水也地屬
興寧水發源茶陵酃縣界舟溯入皆興寧西境進有鐘
[002-113b]
原山土人誇爲名山又進則小舟尚可三日程踰高脚
嶺則茶陵道矣程鄉水西入未江時煤炭大舟鱗次水
淺不能發上午得小煤船附之行程口西北重岩若剖
夾立江岸兩涯純石盤亘錯突色間赭黑環轉一如武
夷如此四十里又二十里過永興縣十五里爲觀音岩
岩在江北岸西南下瞰江中石崖騰空上覆下裂如剖
半𤓰其足疊閣兩層閣前有洞臨流中容數人由閣西
懸梯直上上接崖頂透隙上一龕嵌覆頂下中祠大士
[002-114a]
岩下一石獅横臥江心下舟又五里至森口大溪自南
來乃桂陽州龍渡以東諸水東北合白豹水至此入耒
江又北五里泊桞州灘永興以北山始無迴崖突石觀
十三日六十五里過上堡市地爲耒陽境北過江登直
釣岩岩前有真武殿觀音閣東向迎江洞門瞰江南向
當門石柱中垂界爲二若連環然其内空濶平整右隅
裂一竅歴磴上别有邃室左隅由大洞深入石竅忽盤
空起東迸一竅欹納天光内又盤空起透頂直上天光
[002-114b]
一圓下徹其中直是井底窺天也下午九十里抵耒陽
縣江經城東直北去山至此盡開
十四日順流北一百二十里至新城市爲耒陽衡陽分
界乘月隨流六十里泊相公灘
十五日一百二十里至前溪渡陸路抵府止三十里水
倍之渡西岸遂登陸西行十二里已暮
十六日二十里渡湘江已在衡州南闗外抵金寓靜聞
宿花藥未歸及歸桂藩助金事尚未就
[002-115a]
十七日定廣右舟
十八日舟人以同伴未至改期二十日早發
十九日靜聞同祥甫齎王所助遊資來
二十日冐雨登舟靜聞往謝桂藩追至南闗外别祥甫
舟即行三十里泊東陽渡江漲濁湘流又作一觀
二十一日五十里將抵松栢忽衡友劉明宇使使追予
晤别乃與靜聞登涯逆之而劉不至宿山頂茅庵
二十二日聞劉已舟往松栢匍匐雨中二十里别劉松
[002-115b]
栢肆中時所附廣右舟計竟日力當止於常寧河口乃
遍覔漁舟爲夜抵白坊計二鼔雨止月出已抵白坊驛
念再行三十里可及舟適見二舟泊下流余漫呼顧行
得應聲始知舟猶待予於此也乃過舟
二十三日北行二十里過大魚塘見兩舟被刼哭甚哀
于是同行兩舫人謝予曰昨不同君暮亦當至此始舟
子以候予故大爲衆詬至是甚見德色共六十里泊河
州驛
[002-116a]
二十四日歸陽驛
二十五日小河口
二十六日觀音灘
二十七日祁陽縣余乃同靜聞出祁陽東北一里憩甘
泉寺泉一方當寺前坡下味極淡冽似惠泉殿前有吾
郡宋鄒浩甘泉銘碑張南軒従郡中蔣氏得之跋而鐫
此鄒大書張小楷可稱二絶寺前山第二層之東盤成
一窩則九蓮庵也邑人陳尚書重建藏經閣中供高皇
[002-116b]
帝像唐包巾丹窄衣眉如臥蠶中不斷疎鬚傑張陳氏
得之内府者九蓮庵山南盡前有大池乃甘泉南下東
遶注於湘入湘處爲瀟湘橋橋北一峯突起竒石靈幻
湘江欲南至此東折去祁江従北至此南向入湘乃三
水交㑹中也峯頂曰瀟湘廟廟後崿裂瓣簇石態多竒
二十八日水漲舟泊竟不成行
二十九日昧爽放舟曉色蒸霞層嵐開藻既而火輪湧
出金光騰耀中直従舟尾射予枕隙泰岳日觀不謂得之
[002-117a]
臥遊也過二十四磯泊黄陽舖
閏四月初一日冷水灣
初二日湘口闗自冷水灣來山開天曠界大騁江兩岸
瞰水之石出沒屢變但有所遇靡不霽心綴目葢入祁
陽境石質竒石色潤過祁陽突兀之勢以次漸露至此
隨地湧立及入湘口則聳突盤亘者變爲峭𥪡迴翔矣
初三日放舟入湘口于是别瀟專向湘瀟即予前入永
州道與湘交㑹此二水一東南一西南界其中者為芝
[002-117b]
山北盡兩流夾之尖若龍尾下垂因其脊無石中砥故
挫之必銳而後已由湘口上多西北之曲灘聲愈多石
崖愈竒凡四十里有駢立東岸者與江左平剖之崖夾
江對峙如五老比肩愈見竒峭西轉五里過軍家埠又
南轉一山中剖平挿江右其下雲根蒼黯倒浸重波時
落日正銜山外舟過江東忽峯間片穴通明若鈎月與
日並懸旋即隱蔽乃去軍家埠五里泊
初四日東過掛榜岩岩平削江北下嵌水靣其上石若
[002-118a]
磨崖色間黄白逺逾臨武南行三十里抵石溪驛已屬
東安界有東江自南北注湘石梁跨其口水發源零陵
南舟由橋下南溯十五里爲零陵境又二十五里爲東
江橋上有小河三支通筏而已按志永水出永山在永
州西南九十里北入湘即此水無疑也石溪之西有山
突兀石崖下挿江中一隙北向如重門懸峽山之後頂
爲獅子洞洞門東南向不甚高敞穿石窟下一里可透
出臨江門峽惜時方水溢臨江處既沒浸中洞復無炬
[002-118b]
入遂返又五里泊白沙洲其對岸石壁臨江黄白粲然
充壁崖北山巔又起一崖西北向有庵倚之隔江不能
往也
初五日十五里上磨盤灘兩岸山始峻峭崖突北岸者
飛瀑掛其腋間雖以雨壯觀要爲不斷之流又五里爲
兵書峽西岰亦有瀑如練又五里爲沈香崖崖斜疊成
紋高迥處疊紋忽裂中吐兩枝望之木形黝色上有大
樹一株正當崖頂更有上崖一重内峙庵嵌其間層峰
[002-119a]
聳翠下挈遥江眞異境也過崖泊羅埠
初六日江漲纔掛㠶行五里
初七日西六里兩山門裂遂分楚粤界又南三十里上
金華灘灘東石崖當衝轟流嶄壁高下兩絶險勝一時
又西十里止廟頭
初八日放舟南行二十里爲黄沙舖粤舟可直抵桂林
余欲盡全州諸山遂止此従陸爲粤遊始
 
[002-119b]
 
 
 
 
 
 
 
 徐霞客遊記卷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