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b0039 皇清開國方略-清-阿桂 (master)


[010-1a]
 欽定四庫全書
皇清開國方略巻十
太宗文皇帝天聰元年丁/正月至六月
  天聰元年春正月丙子發兵征朝鮮
   己巳朔
太宗詣
堂子拜
天還
[010-1b]
御殿諸貝勒暨羣臣朝見各按旗序行三跪九叩頭禮大
   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以兄行
命列坐左右不令下坐凡朝㑹處悉如之
  國制每于除夕元旦備陳樂舞設大宴時以
太祖喪悉停止丙子
命貝勒阿敏濟爾哈朗阿濟格杜度岳託碩託統兵
授以方略征朝鮮並𠞰明將毛文龍
諭曰朝鮮屢世獲罪我國理宜聲討然此行非專伐朝鮮
[010-2a]
也明毛文龍近彼海島倚恃之以披猖納我叛民故整
旅徂征爾等可兩圖之
 二月戊戍朔發兵往守新克朝鮮義州
  貝勒阿敏等自軍中奏言正月辛巳入明哨地總
  兵官楞額哩偕葉臣雅遜蒙安率兵八十人乗夜
  襲其哨卒盡獲之六哨無一脱者壬午夜薄朝鮮
  義州城樹雲梯攻之巴圖魯愛湍率八旗精鋭先
  登楞額哩偕阿山葉臣率八十人繼之諸軍奮勇
[010-2b]
  齊進遂克其城斬府尹李筦等判官崔鳴亮自盡
  我軍盡殱城中兵卒俘其居民是夜分兵搗毛文
  龍所居鐵山亦朝鮮境毛文/龍屯種于此斬明兵無算文龍遁
  入島中未獲癸未留大臣八員兵千人守義州大
  軍進攻朝鮮定州斬宣川副使竒協獲定州牧使
  金搢盡降其民丙戌招郭山城不降攻克之獲郡
  守朴由健殱其兵卒我軍未傷一人生擒守道一
  員㕘将一員遊擊三員丁亥留大臣四員兵五百
[010-3a]
   守郭山城大軍自定州渡嘉山江駐營將向朝鮮
   王舊居平壤進發此後路逺馳報稽遲望
上無以為慮俟至平壤遣人偵探朝鮮王所居之地若機
   會可乗即日前進今恐兵力不敷乞
敕賢能大臣統領蒙古兵于冰未解時速來義州防守糧
   食户口俾得調取現留之兵前進
太宗報曰蒙
天眷佑爾出師諸貝勒所至克㨗朕聞之不勝嘉悦前進
[010-3b]
 事宜爾等詳加審酌可行則行如不可亦勿强行爾等
 在行間宜仰承
天佑保惜聲名凡事相機圖之有當請命者公同議定遣
 使來奏朕據所奏裁決焉遂
命發在外遊牧及在内分管蒙古兵往駐義州先是有生
   員岳起鸞疏言我國征朝鮮大兵尚未渡江潜住
   鳳凰城何益宜速撤回倘京城有警路逺難以猝
   至其誰與守又言宜與明國議和不和恐我國人
[010-4a]
   民散亡殆盡若與明和應将漢人速行放還否則
   亦當歸其紳士不可遲疑
太宗曰明人若遣使來聘問以禮歸我逃民則脩好有名
 自可許和至俘獲士民
天之所與豈可復還敵國耶傳
諭漢官等議衆皆怒請誅之
太宗曰爾等欲殺之良是但恐殺此人後無復有敢言者
   至是羣臣力請曰此等蓄謀便利敵國之人不可
[010-4b]
   不誅乃從之
  三月乙酉令朝鮮降衆還國留兵守鎮江城
   先是正月戊子征朝鮮軍至安州城下招降不從
   己丑黎明進攻不移時克之斬郡守張犜副使全
   尚毅縣令宋圖南等安州牧使金浚兵使南以興
   赴火死城中居民及守兵各令安業駐軍秣馬四
   日乃進征甲午至平壤城中文武官及兵民皆遁
   走我軍既渡大同江次中和遣人以
[010-5a]
書聲其罪曰向者我軍征瓦爾喀時爾國無端出境與我
 軍相拒罪一也烏拉貝勒布占泰屢侵爾國爾以其屬
 我姻戚求我勸諭得以息兵爾曽無一好言相報罪二
 也我兩國原無讐怨爾于己未年發兵助明圖我幸蒙
天鑒明兵敗衂爾之帥卒為我陣擒我不忘舊好故不加
 誅戮且贍養之爾不遣一介來謝罪三也
天以遼東賜我遼東之民我民也爾容毛文龍潛據海島
 致我遼東百姓被其侵擾聴其引誘我曽令爾縳送毛
[010-5b]
 文龍復成兩國之好爾竟不從罪四也辛酉年我軍攻
 𠞰毛文龍惟明人是問亦望爾恵顧前好不以一矢相
 加爾究無一好言相報罪五也毛文龍係明國之将爾
 乃與以土地導其耕種資之糗糧贍其軍實罪六也我
皇考上賓明方與我為敵尚遣使來弔爾竟不遣一使罪
 七也爾如此負恩搆怨難以悉數我用是聲罪致討越
   一日朝鮮二使齎書來迎其使即前此大軍收降
   朝鮮元帥姜功烈㕘將朴蘭英之子也時功烈蘭
[010-6a]
  英俱在軍中諸貝勒令二使各與其父相見作答
  書如前聲罪之文詰其果否尚欲與我為敵抑悔
  禍抒誠申盟脩好姑留師五日以待如逾期則我
  軍必前進矣遣官二員齎答書偕二使往是日我
  遊兵入昌城其副使金時若遁走追擒殺之貝勒
  阿敏以前書有未罄者復遣備禦扎努巴克什科
  貝再以書往言爾來書云國有倭難明曽助兵恩
  不可負故亦以兵助明獨不思烏拉布占泰之以
[010-6b]
  兵侵爾國也我曾勸解息兵可不謂恩乎又云兩國
  素相和好何無故興兵夫兩國固素相和好也乃
  爾以兵助明侵我豈有故耶又云毛文龍是明朝
  将官義不可逐夫毛文龍不見信于其主弗給糧
  餉爾獨何為信之深代籌贍養以爾土地與之耕
  種耶又云貴國兵來追毛文龍時不曽擾我民間
  一物故毛文龍侵擾遼東並未以兵相助夫毛文
  龍之得據海島惟爾庇之其沿江屯劄也一抵昌
[010-7a]
   城一抵安州皆屬爾境隄防偵探惟爾教之爾之
   助惡不已多乎又云遼東之民乃毛文龍招誘我
   國不知夫爾既容留毛文龍致我土地人民屢被
   招誘爾尚得謂不知乎又云疆域阻隔未及聞喪
   來弔夫明與蒙古雖道里迢逺皆聞喪而來弔矣
   爾與我國接壤獨懵然而不聞乎凡此積怨啓釁
   職汝之由若引咎自責以圖寧居可速遣親信大
   臣來負罪請和盟誓
[010-7b]
天地我即旋師我非為土地人民興師至此也二月壬寅
   進征黄州城中逃散無一人我軍留駐癸邜朝鮮
   國王李倧别遣兩使臣同姜功烈朴蘭英之子隨
   扎努至告曰我王得貝勒之書已遣親信大臣來
   矣令我先來馳告時李倧已攜妻子遁往江華島
   長子李&KR1261遁往全州其都城人民悉潰竄貝勒阿
   敏欲征都城衆貝勒謂宜待其大臣至總兵官李
   永芳曰我等奉
[010-8a]
上命秉義而行前與朝鮮書已言遣大臣盟誓即旋師若
   背前言不義阿敏以何得多言叱退之于是大軍
   仍進征甲辰遇李倧所遣進昌君令隨至瑞興駐
   營詰旦進昌君叩見諸貝勒請駐兵定議曰吾王
   自願認罪敝國貧瘠願悉索土産以獻吾王聞兵
   至恐懼已棄城避于海島矣城中府庫財物倉皇
   散失若以兵前進轉難定議也貝勒阿敏曰若然
   爾當指與我駐兵秣馬之地使者因指三屯每屯
[010-8b]
   約三四百户衆貝勒以為可阿敏仍令吹角進征
   岳託察其情未易勸止䇿馬往邀濟爾哈朗至營
   共議濟爾哈朗曰吾等不宜深入距此三十里有
   平山城可往駐兵以待和議之成遂率軍往駐平
   山城是日留進昌君于營遣副将劉興祚率十人
   乗舟往江華島見李倧李倧端坐不出一言興祚
   怒曰汝何物作此土偶状耶李倧色赧無以答乃
   曰我因母喪未終故耳興祚曰爾惟好自尊大狂
[010-9a]
   悖無禮國中百姓致罹兵禍不為不甚矣今日之
   事成敗在于俄頃爾欲脩好議和可遣親子弟一
   人往盟諸
天地汝國所産財物每年循禮貢獻自定額數事竣我軍
   即還李倧猶豫未決曰城下之盟春秋恥之汝國
   果行大義盍退兵而後議和興祚曰汝尚以支辭
   抵飾耶遲一日則汝民受一日之害恐旦夕不能
   以相保矣吾今此言實為爾民可即遣爾弟行無
[010-9b]
   遲也李倧遂遣其弟原昌君李覺並侍郎等官五
   員隨興祚來平山時八旗諸將齊列貝勒阿敏中
   坐濟爾哈朗阿濟格杜度岳託碩託左右坐令李
   覺從角門進行一叩頭抱膝相見禮李覺進馬百
   虎豹皮百綿紬苧布四百布萬五千遂設宴宴畢
   李覺出岳託謂阿敏曰吾等俱來此國中
御前禁軍甚少蒙古與明皆是敵國或有邊疆之事當思
   豫備况我軍中俘獲亦已多矣宜令朝鮮王盟誓
[010-10a]
  即可班師阿敏曰吾嘗慕明朝皇帝及朝鮮國王
  所居城郭宫殿無因得見今既至此何不一見而
  歸乎當至彼近地再議如不從則屯種以居衆貝
  勒因令八旗大臣議之惟阿敏本旗固三泰穆克
  坦舒賽議仍進征各旗大臣納穆泰和碩圖托博
  輝達爾漢徹爾格喀克篤哩博爾晉等均議如岳
  託言乃遣劉興祚同巴克什庫爾禪往既至江華
  島李倧令其議政判書等官議盟誓中事三日不
[010-10b]
  决李倧延二使近其所居往來共議誓詞乃定三
  月庚午刑白馬烏牛焚香設酒肉骨血土各一器
  偕盟焚誓詞畢李倧餽我使臣皮帛等物餞送渡
  海辛未還營壬申貝勒等遣庫爾禪率二十人還
  瀋陽奏㨗阿敏令凱旋軍士分路自取貲糧衆貝
  勒言已與朝鮮盟不可掠取其物阿敏以己未預
  盟縱掠三日至平壤城駐營乃與朝鮮王弟李覺
  及同來侍郎復申盟誓諸貝勒偕諸将俱躬擐甲
[010-11a]
   胄九拜
天地自此由大路出朝鮮境秋毫無擾初庫爾禪率二十
   人自平山還朝鮮外臣不知其王已請和也兩以
   兵邀阻害從者六人又平壤步騎千人躡追庫爾
   禪殿後斬三人馳行六十里追者尚有騎兵三百
   庫爾禪令從者十人伏于隘處俟敵近發矢奮戰
   殪其官四員兵五十獲馬百令七人馭之徐行自
   率七人先馳辛巳至遼河奏捷
[010-11b]
太宗時以城中兵少欲張兵威
親率貝勒等巡邊故
駐蹕遼河岸乙酉
命庫爾禪仍赴阿敏軍中𫝊
諭曰朝鮮既經和好其歸順之民毋得秋毫擾害仍留彼
 處俾各寧居臨陣俘獲者賞給被傷士卒區處攜回可
 作書與朝鮮王言歸順之民俱已放還也義州留滿洲
 兵一千䝉古兵二千派每旗下滿洲官二員䝉古官
[010-12a]
 一員以一大臣統之駐防鎮江城留滿洲兵三百䝉
 古兵一千派滿洲官四員䝉古官四員以一大臣統
 之駐防所留滿洲兵須令各備禦官以精壯堪用非
 疲弱貧乏者具保更當選良矢給之其統領大臣令
 各屯駐城上加意巡防毋為奸細窺伺效我攻取之
 方江濱船艘慎加看守勿致疎失所給駐防兵丁糧
 餉務須寛裕俾勿往來搜索擾累滋事義州貯積之
 糧充餉若有餘或他處有餘糧並察數遣員來奏以
[010-12b]
 便撥運曏在我國之朝鮮官員仍令偕來與朝鮮王
 書内可再言我所以駐兵義州者原為防毛文龍耳
 爾若不容毛文龍在島我兵亦不駐義州矣庫爾禪
   齎
諭往遇貝勒阿敏于安州江付之
  夏四月甲辰遣明使還寧逺
   先是天命十一年十月明巡撫袁崇煥自寧逺遣
   都司傅有爵田成等同李喇嘛至十一月
[010-13a]
太宗遣官方吉納温塔什送之還與袁崇煥
書曰爾停息干戈遣李喇嘛等來弔喪并賀新君即位既
 以禮來我亦當以禮往故遣官致謝至兩國和好之事
 前者
皇考至寧逺時曽致璽書令爾轉達尚未見答爾主如答
 前書欲兩國和好當以誠信為先爾亦無事支飾方吉
   納温塔什歸述袁崇煥言書中
  大滿洲國與大明國並寫不便入奏仍付齎回天聰
[010-13b]
   元年正月
太宗復遣方吉納温塔什往致
書曰吾兩國所以搆兵者因昔日爾遼東廣寧守臣髙視
 爾主如在天上自視其身如在霄漢俾
天生諸國之君莫得自主欺藐陵轢難以容忍是用昭告
 于
天興師致討惟
天不論國之大小止論理之是非我國循理而行故仰蒙
[010-14a]
鑒佑爾國違理之處非止一端可為爾言之如癸未年爾
 國無故興兵害我
二祖一也癸巳年葉赫哈達烏拉輝發與蒙古會兵侵我
 爾國並未我援後哈達復來侵我爾國又不以一旅相
 助己亥年我出師報哈達
天遂以哈達畀我爾國乃庇䕶哈達逼我釋還其人民及
 己釋還復為葉赫掠去爾國則置若罔聞爾既稱為中
 國宜秉公持平乃於我國則不援于哈達則援之于葉
[010-14b]
 赫則聴之偏私至此二也爾國雖啟釁我猶欲脩好故
 于戊申年勒碑邊界刑白馬烏牛誓告
天地云兩國之人毋越疆圉違者殛之乃癸丑年爾國以
 衛助葉赫發兵出邊三也又曽誓云凡有越邊者見而
 不殺殃必及之後爾國之人潜出邊境擾我疆圉我遵
 前誓誅之爾乃謂我擅殺縲繫我使臣綱古哩方吉納
 索我十人殺之邊境以逞報復四也爾以兵衛助葉赫
 俾我國已聘葉赫之女改適蒙古五也爾又發兵焚我
[010-15a]
 累世守邊廬舎擾我耕耨不令收穫且移置界碑于沿
 邊三十里外奪我疆土其間人葠貂皮五穀財用産焉
 我民所頼以為生者攘而有之六也甲寅年爾國聴信
 葉赫之言遣使遺書種種惡言肆行侮慢七也我之大
 恨有此七端至于小忿何可悉數陵逼已甚用是興師
 今爾若以我為是欲脩兩國之好當以黄金十萬兩白
 金百萬兩縀百萬疋布千萬疋為和好之禮既和之後
 兩國往來通使每嵗我國以東珠十顆貂皮千張人葠
[010-15b]
 千斤饋爾爾國以黄金一萬兩白金十萬兩縀十萬疋
 布三十萬疋報我兩國誠如約脩好則當誓諸
天地永矢勿渝爾即以此言轉達爾主不然是爾仍願兵
 戈之事也三月壬申方吉納温塔什還自寧逺偕明使
   臣杜明忠等齎袁崇煥及李喇嘛書各一函至袁/崇
   煥書云再辱書教知漸息兵戈以休養部落即此/一念好生天自鑒之将來所以佑
汗而昌大之者尚無量也往事七宗漠但追思徃事窮究/汗家抱為長恨者不佞寧忍聴之漠
汗家之根因我之邉境細人與端作孽之人即逭人刑難/ 部落口舌争競致起禍
[010-16a]
汗亦所逃天怒不佞不必枚舉而難問之九原不佞非但/ 必知也今欲一一辨晰恐
汗共忘欲我國家忘之且欲/ 之也然
汗家十年苦戰皆為此七宗不佞可無一言乎今南關北/ 關安在遼河東西死者寧止十人仳離者寧止一
   老女遼瀋界内之人民已不能保寧問田禾此極/慘極痛之事我國家所難消受而
汗家之雪怨固已滿志快心者也今若修好則城池地/ 方作何退出官生男婦作何送還是在
汗之仁明慈恵敬天愛人耳天道無私人情忌滿是非曲/ 直原自昭然各有良心偏私不得一念殺機起世
   上無窮刼運一念生機開後來許多吉祥不佞又/願
汗熟思之來書中所開諸物以我國家之財用廣大亦寧/ 靳此然往牒不載多取違天又
[010-16b]
汗所當酌裁也方以一介往來又稱兵于朝鮮何故我文/ 武官屬遂疑
汗之言不由衷也兵末回即撤回已回勿再往以明札無/汗之盛徳息止刀兵将前後事情講析明白往來書
汗堅意取動氣之言恐不便奏聞朝廷惟邊情有邊疆之/ 脩好再通信使則凛簡書以料理
汗美意臣在寧或虛李喇嘛書云自幼演習秘密朝禮名/ 壅于上聞乎
   山惟上報四恩風調雨順天下太平乃我僧家之/本願也上年袁巡撫念
先汗盛徳遣我上紙承並贈禮物又遣官逺送我銘刻五/汗及各王子供養美饌
   内至寧逺備述袁廵撫甚喜因書函外面字様未/經開看至第三次換來見書中有仍願兵戈一語
汗及各恐朝廷不喜未曽轉奏想我佛教慈悲為體方便/ 王子具有福智心地明白
[010-17a]
   為用湏要救濟衆生消除嗔恨以成正果我佛家/弟子難行處能行難忍處能忍解度為體勸化為
   用我佛祖留下法門有歡喜無煩惱只有慈悲活/人更無嗔恨損物若
汗説七宗惱恨固是往因然天道不爽再一説明便可放/ 下袁巡撫是活佛出世有理没理他心下自分明
汗當斟所説河東地方人民諸事我與王喇嘛在此隨緣/ 酌良辰易遇善人難遇有
汗與各解説事到不差願了難捨者亦捨将來佛説苦海/ 王子放得下放下
   無邊回頭是岸干戈早息即是極樂種種/譬喻無非演我如來大乗慈悲至教也四月甲
   辰
太宗遣杜明忠還與袁崇煥
[010-17b]
書曰觀來書以事屬既往欲我消釋七恨爾先世君臣欺
 陵我國召怨積釁致起干戈我念戰争不息生民何辜
 故遣使同李喇嘛致書于爾使兩國是非曉然以脩和
 好我若猶懐七恨欲相攻伐則前此遣使亦何為哉來
 書乃云今若脩好則城池地方作何退出官生男婦作
 何送還是在汗之仁明慈恵敬
天愛人夫理直在我蒙
天垂佑賜與城池官民今曰退還是不願講和有意激我
[010-18a]
 之怒也我國敬
天愛人久為逺近稔悉爾國土地人民歸我之後悉已奠
 定安集若舉以還爾是違
天而棄人矣又云方以一介往來又稱兵于朝鮮何故遂
 疑汗之言不由中也夫我豈無故而征朝鮮乎庚子年
 我兵東征收我邊境屬國師旋時朝鮮以兵阻我我軍
 擊敗之殱其将卒然亦未嘗因此宿怨也其後烏拉貝
 勒布占泰伐取其城邑朝鮮以布占泰屬我姻戚遣使
[010-18b]
 來告求為勸阻我遂喻令罷兵乃朝鮮忘我大徳于己
 未嵗無故稱兵來犯旋即敗去所俘将卒我不忍誅留
 之豢養尋亦釋還冀仍脩好而朝鮮無一好言相報反
 自尊大肆言輕我又納我逃亡之人自始至終與我為
 難我猶遲之數年彼卒不悔罪求和我乃興師致討惟
天意是我而非朝鮮故我軍所至克㨗今
天誘其𠂻已和好矣然自李喇嘛通使以來我亦未嘗有
 不征朝鮮之説也有何言不由中而爾疑之爾詭言脩
[010-19a]
 好仍遣哨卒偵視我地收納逃亡偪處近界脩葺城堡
 是爾之言不由中也我國将帥實以此疑爾矣又云息
 止刀兵将前後事情講析明白此言是也乃又云往來
 書札無取動氣之言恐不便奏聞夫是與非必明為剖析
 而後和好可成故前書歴叙原委詳悉事機使爾國君
 臣信我坦白若徒以無取動氣之言相抑則匿其意而
 不言難于議和矣似此欺慢之詞與前遼東廣寧碌碌
 諸臣何異哉爾洞察前後熟諳機宜若果和好未有不
[010-19b]
 誓諸
天地者人或可欺
天可欺乎來書云先開諸物所當酌裁夫講信脩睦藉金
 帛等物以成禮耳我豈貪多而利此者設爾國力有不
 支則初和之禮可酌減其半我國亦以東珠人葠貂狐
 皮等物酌報之既和以後兩國往來之禮則仍如前議
 若如此定約脩好永息兵争兩國之福也至爾等于我
 實漸加輕慢前來書尊爾皇帝如天李喇嘛書中以我
[010-20a]
 隣國之君列于爾國諸臣之下如此尊卑倒置皆爾等
 私心夫人君者代天理物上天之子也人臣者生殺予
 奪聴命於君者也今以小加大賤妨貴于分安乎我揆
 以義酌以禮書中将爾明國皇帝下天一字書我下爾
 明國皇帝一字書爾明國諸臣下我一字書以後爾凡
 有書來當照此式寫若爾國諸臣與我並書我必不受
 也又與李喇嘛
書曰觀來書以佛門弟子為介紹之人欲成兩國和好爾
[010-20b]
 喇嘛博通理道明哲人也我兩國是非洞然明白曲在
 我則規我曲在彼則規彼宜無偏袒之心故我以衷言
 相告自古以來或興或廢何代無之焉可枚舉如大遼
 天祚無故欲害金太祖而兵起大金章宗無故欲害元
 太祖而兵起萬厯無故侵陵我國偏䕶葉赫而我兩國
 之兵起我師既克廣寧諸貝勒将帥咸請進山海關我
皇考以昔日遼金元不居其國入處漢地易世以後皆成
 漢俗因欲聴漢人居山海關以西我仍居遼河以東滿
[010-21a]
 漢各自為國故未入關引軍而返彼時意漢人或來議
 和也遲之四載明人乗間脩葺寧逺伺隙搆兵我因出
 師以攻寧逺時適嚴寒兵士勞苦用即班師及
皇考升遐爾喇嘛來弔意謂此
天欲我兩國和好時矣故具書議和遣官偕往又以書式
 不合封還至再今爾喇嘛又云有仍願兵戈一語難以
 轉奏夫我以衷言致書明國皇帝亦以書報彼此通達
 明析則和好可成若順從彼意不使直吐𠂻情欲議和
[010-21b]
 好得乎袁巡撫來書欲将
天賜我之城池官民退還爾喇嘛亦輕聴其語勸我捨而
 還之又将袁巡撫書于上隣國之君書于下强相陵制
 是不欲成兩國之好也爾來書云良辰易遇善人難逢
 我因爾喇嘛以脩好來其意甚善即遣使相報若不以
 爾為善人何遣使往來不憚煩乎又云苦海無邊回頭
 是岸此言是也然向我言之亦當向明國皇帝言之若
 肯回頭共臻極樂豈不甚善爾喇嘛既深通佛教明達
[010-22a]
 道理何獨向我喋喋耶從前遼東廣寧諸臣妄肆欺陵
 啟釁召兵自貽伊戚今猶未鑒前車而不自醒悟乎語
 云人相敬則争心息若徒事欺陵不惟新好難成即舊
 好必敗爾喇嘛豈不知之
書既繕又與袁崇煥
書曰頃報爾之書已經繕畢方欲遣使會爾國兩次有人
 逃來言爾脩築塔山大凌河錦州等城又察哈爾使臣
 至所云亦然因是停止遣使即将報書付爾使者杜明
[010-22b]
 忠齎回兹因築城之故再為爾言之若果兩國議和先
 湏分定疆域以何地為爾國界何地為我國界各自料
 理今爾遣使議和又脩葺城垣潜圖侵逼得毋以前寧
 逺城凍攻之未墮自以為得志詐稱和好乗間葺城為
 戰守計乎不願太平而願争戰恐非善事爾縱能保守
 一二城他處之城及田畆禾黍能盡保耶倘戰争不息
 蒙
天眷佑我師長驅而入
[010-23a]
天以燕京與我爾主南奔身敗名裂為何如也自古以來
 爾等文臣往往如婦女之在閨中徒好大言以致喪師
 殃民社稷傾覆從前爾國任用非人故河東河西之地
 盡失兵将俱亡今尚以為未足戒而欲動兵戈耶
  乙邜陞賞征克朝鮮将士
   先是
命巴克什庫爾禪齎
諭赴軍營之後二旬越一日丙午征朝鮮貝勒阿敏等遣
[010-23b]
   官青嘉努至以凱旋大軍于四月初八日渡江告
   辛亥阿敏遣官覺羅龍什至奏請
上無逺迎見
上時唐古特喇嘛察哈爾使臣俱集
上宜端坐受拜用昭國體
太宗諭曰
天佑我國平服朝鮮聲名宣播今與兄貝勒互行拜見之
 禮外國聞之愈彰其美若使兄跪拜而端坐受之豈反
[010-24a]
 足以播美名哉癸丑
駕出城次于武靖營之野甲寅設行幄于
御營一里外
太宗率諸貝勒踰行幄數武駐馬以待凱旋諸貝勒䇿馬
   馳至遂同下馬依次排立樹纛拜

御行幄凱旋諸貝勒復排立阿敏前謁
太宗出位迎之阿敏叩首
[010-24b]
太宗答禮抱見乃復坐代善莽古爾泰左右坐阿敏回班
   次坐凱旋衆貝勒羣臣行跪拜禮
太宗命巴克什達海傳
㫖問兄貝勒及諸弟姪行間安否阿敏令庫爾禪奏曰荷
天眷佑暨我
皇上威福平服朝鮮其國王之弟今已偕來一軍俱無恙
   次諸貝勒行抱見禮次總兵官揚古利蒙古貝勒
   巴克扎嚕特部見天/命八年正月諤勒哲依圖達賚布延岱多
[010-25a]
   爾濟以上四人俱烏嚕特/部見天命七年二月相繼至行禮如諸貝勒
   班次稍後大臣托博輝達爾漢和碩圖固三泰徹
   爾格納穆泰喀克篤哩武訥格李永芳康古哩與
   蒙古台吉朝見禮同朝鮮王弟李覺與我國諸貝
   勒禮同見畢
賜阿敏御衣一襲濟爾哈朗阿濟格杜度岳託碩託馬各
   一匹遂祭纛祭畢
御行幄代善阿敏莽古爾泰左右列坐令李覺坐阿敏下
[010-25b]
   諸貝勒分翼坐設筵宴乙邜叙功行賞楞額哩身
   先士卒遇敵哨兵驅斬無脱襲義州時以兵潛入
   者三又于行間悉遵
上方略克佐成功由三等總兵官擢為一等總兵官即今/一等
   子/先登義州城之葉臣由遊擊擢參将即今二等/輕車都尉
   世/職雅遜鍚翰愛湍由備禦擢遊擊即今三等輕/車都尉世職
   安由閒散擢備禦即今騎都/尉世職勞翰故贈備禦薩木
   哈納亦故贈千總仍各賞給人口及馬牛阿山穆
[010-26a]
   克坦邦遜武巴海科新等繼進登城俱
賜人口及馬匹其餘俘獲分給未出征諸臣
  五月辛未征明錦州
   時明人脩築錦州大凌河小凌河等城辛未
太宗親統師征明出撫近門謁
堂子西發由上榆林至遼河駐營甲戍至廣寧舊邊選精
   鋭為前哨擊敵捉生察訊明兵虛實仍分兵三隊
   以貝勒徳格類濟爾哈朗阿濟格岳託薩哈璘豪
[010-26b]
   格率兵為前隊攻城諸将率兵攜雲梯挨牌等物
   為後隊
太宗與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統大
   軍居中乙亥入白土場邊晚至廣寧乗夜進發前
   隊兵執明哨卒至訊之知右屯衛以兵百人防守
   小凌河大凌河脩城未竣亦以兵駐防錦州城繕
   脩已畢馬步卒凡三萬人丙子
太宗率兩黄旗兩白旗兵直趨大凌河明守城兵棄城遁
[010-27a]
   我前鋒兵二十人馳擊之并敗其哨卒追至錦州
   城下城門閉明潰兵不得入越錦州城而逃復遇
   我前隊兵盡殺之代善阿敏同貝勒碩託率正紅
   鑲紅鑲藍旗兵直趨錦州遂圍其城莽古爾泰率
   正藍旗兵直趨右屯衛各路兵並攜所俘獲會于
   錦州距城一里駐營有堡臺二千餘人來降
命縱赴山海關聴其所往又縱四百人令赴錦州守城者
   不納復來歸亦令俱赴山海關丁丑明太監紀用
[010-27b]
   同總兵趙率教遣守備一千總一至
諭之曰爾等欲降則降欲戰則戰爾太監可出城面陳𠂻
 曲我每以爾國邊臣平日欺我之情無由自白欲見爾
 太監言之俾轉達爾主即攻抜爾城亦决不誅爾太監
 或恐我兵誤加傷害可自立號記别居他所遂
命二使還與以
書曰曩者爾等遣李喇嘛講和并議書中髙下行欵我已
 從爾言将爾主髙寫一字又謂議和之禮物過多求我
[010-28a]
裁減我亦從爾言減之及遣杜明忠齎書來将我書于
爾寧逺邊臣之下我獨非鄰國之君乎何侮慢若斯之
甚也夫兩國和好宜先議定疆界某地屬爾某地屬我
疆界既定方得彼此寧輯若以力相争必至搆兵不已
况爾國兵力已屢經較量矣豈猶不自知耶乃侈然以
退還遼東土地人民為言是有意激怒我願事争戰矣
我故諭杜明忠有嗣後兩國仍為敵國我亦不復遣使
之語今董率三軍親至城下爾等坐困孤城外援莫至
[010-28b]
将待勢窮力屈俯首就戮耶抑事識幾先束身歸命耶
夫講信脩睦共享太平豈不甚美乃既不能相敵而又
願事戰争是徒驅爾生靈斃之鋒鏑也于心奚忍哉我
為敵國見爾民死傷者衆心猶惻然昨者将二千餘人
盡已釋還乃爾等不以朝廷為念不憫百姓死亡樂事
兵争不思和好而固執此妄謬之辭我甚不解也今或以
城降或以禮議和惟爾等酌而行之耳太監為朝廷近
臣雖在城中不親戰禦可出觀我軍威以一人住我
[010-29a]
 行營以一人往奏爾主責爾邊臣遵我裁定禮物誠心
 議和我豈有不從者乎倘猶遲疑觀望我蒙
天眷佑一鼓而下此城則山海關以西非復爾國有矣此
 皆爾國文臣貽誤爾主以致喪師失地非我之佳兵也
   是日整理攻具午刻攻錦州城西隅垂克明三面
   守城兵來援火礮矢石齊下我軍遂退五里而營
太宗遣官調取瀋陽兵庚辰
諭明太監紀用來議和遣使三往其使乃來言欲我國一
[010-29b]
   人往彼面議遂
命巴克什綏占同副将劉興祚之弟興治行錦州閉城不
   納翼日城中遣守備一千總一至言昨因夜晦未
   便開城今可于日間來議所需之物自當先與至
   和好之事俟退兵後奏知朝廷再議于是復
命綏占劉興治往又不令入城總兵趙率教立城上言曰
   勝敗豈有常乎總之聴天而已仍令其守備千總
   同綏占劉興治來
[010-30a]
太宗因其使
諭答之曰爾敢援天出大言乎我惟
上天所命是以瀋陽遼東廣寧三處俱屬于我若爾果勇
 猛何不出城决戰乃如野獾入穴蔵匿首尾狂嘷自得
 以為莫能誰何不知獵人鍬钁一加如探囊中物耳想
 爾聞有援兵故出此大言夫援兵之來豈惟爾等知之
 我亦聞之矣我今駐軍于此豈僅為圍此一城正欲俟
 爾國援兵皆至聚而殱之不煩再舉耳今與爾約爾出
[010-30b]
 千人我以十人敵之我與爾憑軾而觀孰勝孰負湏臾
 可決爾若自審力不能支則當棄城而去城内人民我
 悉縱還不戮一人也時袁崇煥遣二人齎書潛赴錦州
   為我哨兵所獲殺一人擒一人至其書乃與太監
   紀用者内有調集水師援兵六七萬将至山海薊/州宣府兵亦至前屯沙河中後所兵俱至
   寧逺各處蒙古兵已至臺樓山我即日進兵錦州/城中火器俱備兵馬甚多如加意防守何能攻克
   等/語于是盡得其援兵之信
命貝勒莽古爾泰濟爾哈朗阿濟格岳託薩哈璘豪格率
[010-31a]
   偏師往衛塔山運糧士卒前軍八十人遇明兵二
   萬人擊敗之明兵盡棄其馬匹甲胄分路而逃壬
   午移
御營距錦州城二里是日釋所獲漢人蒙古人歸錦州癸
   未
命繫書于矢射入錦州城中
諭曰爾城内一應官吏軍民等與其饑困而死不如縋而
 出降必縱爾歸令與爾父母妻子相見也昨我軍到臺
[010-31b]
 堡降衆二千餘人悉令縱還想爾等亦聞之矣今我豈
 肯舎此垂陷之城而去俟我攻城軍士雲梯挨牌棉甲
 一到即行攻取玉石俱焚噬臍何及曷若于未攻之前
 縋城出降我必使爾室家完聚有官職者自當優叙恩
 養丙戍
命大臣蘇納選八旗蒙古士馬精壮者悉統領之截守塔
   山西路丁亥蘇納遇明兵二千人進擊敗之乗勝
   逐殺獲馬百五十餘即以所俘人口及馬
[010-32a]
賜隨征蒙古諸貝勒将士庚寅大臣博爾晉圖爾格自瀋
   陽率兵至行營
  癸巳擊敗明兵于寧逺
   時明兵自山海關援錦州相繼至寧逺
太宗率貝勒代善阿敏莽古爾泰濟爾哈朗阿濟格薩哈
   璘等分錦州行營每旗副將一員及䕶軍驍騎蒙
   古兵三千往寧逺迎擊敵兵壬辰邜刻起行癸巳
   黎明至寧逺城北岡明遊擊二員率步兵千二百
[010-32b]
   餘人掘壕以車為營列火噐守禦
太宗率諸貝勒将士面城列陣令我兵攻其步卒不移時
   盡殱之明總兵滿桂之兵及密雲兵出寧逺城東
   二里列陣于南沿城環列鎗礮
太宗諭諸貝勒曰此地逼近城垣若即進攻難以盡力縱
 擊可稍退以觀動静于是退軍踰山岡既而環視明兵
   仍堅壘不動
太宗欲進擊阿濟格請從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皆以距城
[010-33a]
   近不可攻勸阻甚力
太宗命近御諸将及侍衛等皆冠兜鍪
諭曰昔
皇考攻寧逺不克今我攻錦州又未克若遇此野戰之兵
 尚不能勝其何以張我國威耶于是
親率貝勒阿濟格與諸将侍衛及䕶軍等疾馳進擊明前
   隊騎兵敗走追至寧逺城下盡殪之屍填壕塹諸
   貝勒皆愧奮不及胄亦馳而進分擊明步卒濟爾
[010-33b]
   哈朗薩哈璘及瓦克達大貝勒代/善第四子俱被創仍力戰
   明兵大敗委棄甲仗于路其死傷者無算我軍乃
   還駐雙樹舖乙未至錦州
命向城舉礮鳴角躍馬而前軍士大噪三次乃入營
  六月庚子罷攻錦州班師
   先是明錦州兵乗我移軍攻寧逺時出城窺視我
   軍迎擊之復遁入城我遊擊覺羅拜山備禦巴希
   争先衝擊殁于陣
[010-34a]
太宗自寧逺還錦州各
賜人口及牛馬以䘏之六月丙申朔以擊敗明滿桂兵及
   密雲兵于寧逺刲牛八祭纛籍所俘獲人口馬匹
   分䘏陣亡将士
親臨拜山及巴希喪酹酒哭之後贈授拜山三等男/巴希二等輕車都尉戊戌
   列八旗梯牌及一切攻具并相視形勢為進攻計
   己亥攻錦州城南隅因城壕深濶難以驟抜時值
   溽暑天氣炎蒸
[010-34b]
太宗憫念士卒勞苦又留守瀋陽諸貝勒以蒙古敖漢柰
   曼諸部長率衆來附奏
聞庚子自錦州班師丁未還瀋陽
  戊午發帑賑饑
   時大饑斗米價銀八兩國中銀雖多無處貿易是
   以銀賤而諸物騰貴良馬一銀三百兩牛一銀百
   兩蟒縀一銀百五十兩布一疋銀九兩盗賊繁興
   竊馬牛或行刦殺
[010-35a]
諭八旗大臣曰各旗所屬之人勤惰不齊貧富亦異夫務
 農積貯為足食之本而有無相恤實弭盗之原爾諸大
 臣務加詳察若力不能耕種而無糧贍養者有兄弟則
 令與兄弟相依無兄弟則令殷實有糧者養之其為諸
 貝勒素知才能之人有不能耕種而無糧贍養者須詳
 察其情告知諸貝勒設法贍養毋俾失所近聞盗賊蜂
 起乗馬刦殺若管堡官不脩葺堡牆不稽察盗賊牧馬
 之人不察收馬匹縱賊竊乗及守門人役不盤詰出入
[010-35b]
 之人均治罪弗貸管堡官有斂民食物餽送巡察官者
 與受並罪之是日大臣等入奏曰盗賊若不按律嚴懲
   恐不能止息
太宗惻然諭曰今嵗國中因年饑乏食致民不得已而行
 竊耳緝獲者鞭而釋之可也遂
詔是嵗讞獄姑從寛典仍大發帑金散賑饑民
 
皇清開國方略巻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