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h0039 四書通旨-元-朱公遷 (master)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四書通㫖卷一     元 朱公遷 撰


  天


  維天之命於穆不已蓋曰天之所以為天也中庸二十六章
上天之載無聲無臭中庸卒章 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
生焉天何言哉陽貨


  右以理言在天之天也


  愚謂於穆不已與無聲無臭是指其本體言聖人
[001-1b]
之徳與之相配者如此四時行百物生是即其功
化言聖人之教與之相似者如此穆之一字即是
天何言即是無聲無臭形容天道之妙皆有為而
發也 又案在天之天天人相對質諸鬼神而無
疑知天也其所知者亦在天之天也


  浩浩其天中庸三十二章


  右以理言在人之天也天人相合


  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憲問 知其性則知天矣存
[001-2a]
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盡心上 思知人不可以不知
中庸二十章


  右以理言事物所以然之故也亦曰在人之天天人相貫
愚謂此與命以理言者相貫乃衆理之緫原萬殊
之一本即造化而在造化即人心而在人心即事
物而在事物在聖人則與之渾然而為一在君子
則知天屬乎知致知求以明乎此也事天屬乎行
力行求以合乎此也


[001-2b]
  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八佾 樂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
梁恵王下 順天者存逆天者亡離婁下


  右以理言事物所當然之則也


  莫之為而為者天也 非人之所能為也天也並萬章上
富貴在天顔淵若夫成功則天也梁恵王下 吾之不遇魯
侯天也梁恵王下


  右以分定言


  愚謂此亦在天之天雖以理言而實兼乎氣者也
[001-3a]
故與命以氣言者相貫餘凢所謂不怨天與此類


  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篤焉故栽者培之傾者覆之
中庸十七章 舜有天下也孰與之曰天與之 天與賢則
與賢天與子則與子 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
並萬章上


  右以主宰言


  愚謂凢自天意而言者皆以主宰言孔子重言天
[001-3b]
厭之及天生徳天未喪斯文孟子言天位天職天
祿天未欲平治天下及引詩書所言天作孽畏天
威皆是此類此與命以福祚言者相貫


  惟天為大惟堯則之泰伯 髙明配
中庸二十六章 溥博如天中庸三十一章 凢有血氣者莫不尊親故曰配天同上
右兼形體與理言


  愚案所指之天以形體言而聖人與之相凖相配
相似者以理言蓋理之天未嘗離乎形體之天也
[001-4a]
餘有專以形體言者易辨此不錄


  天地


  建諸天地而不悖中庸二十九章


  右以理言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髙也明也悠也久也今夫天斯昭
昭之多及其無窮也日月星辰繫焉萬物覆焉今夫地
一撮土之多及其廣厚載華嶽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洩
[001-4b]
萬物載焉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廣大草木生之禽
獸居之寶藏興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測黿鼍蛟
龍魚鱉生焉貨財殖焉中庸二十六章 萬物並育而不相害
道並行而不相悖小徳川流大徳敦化此天地之所以
為大也中庸三十章


  右以功化言


  愚案二章皆因論聖人而以天地之道明之但前
章因至誠無息而言故以流行不息者為體發育
[001-5a]
之盛多者為用後章因小徳大徳而言故以發育
流行之各有條理者為用發育流行之渾浩無窮
者為體也 又案自天地之道言之則其道為至
極故曰此天地之所以為大也自道之全體言之
則雖天地亦有不能盡故曰天地之大人猶有所
憾也 餘有専以形體言者易辨此不錄


  命


  維天之命於穆不已中庸二十六章 五十而知天命為政
[001-5b]
右以理言指其命之在天者而言也


  顧諟天之明命大學傳首章 畏天命季氏


  右以理言自其命之於人者而言也


  愚謂顧之則無間斷聖人之事也畏之則無怠慢
君子之事也


  天命之謂性中庸首章 子罕言利與命與仁子罕


  右以理言通貫天人而言也


  愚謂中庸正言理而氣在其中語則約舉其槩也


[001-6a]
  莫之致而至者命也萬章上 孟子曰莫非命也順受其
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巖牆之下盡其道而死者正命
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盡心上 君子行法以俟命而已
盡心下 君子居易以俟命中庸十四章 不知命無以為
君子也堯曰


  右以氣言兼言氣之長短厚薄不齊者


  死生有命顔淵 不幸短命死矣 亡之命矣夫並雍也
右以氣言専言氣之長短不齊者


[001-6b]
  愚謂顔淵蚤死是得氣之短者伯牛惡疾是又於
氣之短者之中得其乖戾不和者皆於莫之致而
言命若桓魋作亂而果得死則死於桎梏而非正
命矣子夏亦引夫子之説而以命言固非聖言之
本㫖也


  得之不得曰有命萬章上求之有道得之有命盡心上
道之將行也與命也道之將廢也與命也公伯寮其如
命何憲問 賜不受命先進


[001-7a]
  右以氣言専言氣之厚薄不齊者


  愚案賜不受命則専自貧富而言餘三條則通自
窮通得喪而言大同小異也


  仁之於父子也義之於君臣也禮之於賔主也智之於
賢者也聖人之於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謂命也
盡心下


  右以氣言兼言氣之清濁厚薄不齊者


  口之於味也目之於色也耳之於聲也鼻之於臭也四
[001-7b]
肢之於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謂性也盡心下 殀
夀不貳脩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盡心上


  右兼理氣言


  愚謂貧賤而知有分則是氣富貴而知有品節則
是理此性也有命之説不狥私以滅理是命於理
者我能立之不縱欲以傷生是命於氣者我能立
之此修身立命之説二章皆以理御氣皆以理制
欲也 又案知命以知言俟命以行言立命兼知
[001-8a]
行言行法以徳行言居易以事理言殀夀不貳即
是知命修身俟之即是俟命合知命俟命即是立
命知命俟命則命在天立命則命在我


  故大徳者必受命中庸十七章 天命靡常離婁上 周雖舊
邦其命維新大學傳二章 武王末受命中庸十八章 峻命不
易 惟命不于常並大學傳十章


  右以福祚言


  愚謂此與天以主宰言者相資天心之所嚮即天
[001-8b]
命之所在也若永言配命則又略兼天理而言之
故配命二字與求福對 餘有軀命辭命命令之
命不具


  性


  夫子之言性與天道公冶 君子所性雖大行不加焉雖
窮居不損焉分定故也君子所性仁義禮智根於心其
生色也睟然見於面盎於背施於四體四體不言而喻
盡心上 成已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徳也中庸二十五章 盡其
[001-9a]
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
事天也盡心上 君子尊徳性而道問學中庸二十七章 仁之
於父子也義之於君臣也禮之於賔主也智之於賢者
也聖人之於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謂命也盡心下
右言性自理而言非専論性正言人心之理而事物
之理在其中也


  愚案子貢舉夫子所言之大凡則汎以人心之理
言之也孟子以性之全體言故謂仁義禮智根於
[001-9b]
心子思即誠之體用言故以仁知皆為性之徳謂
之徳性者本其得於天而言也謂之性之徳者自
其藴諸我而言也尊之則為存心之事知之養之
則為知行兼盡之事知其有性而不謂之命則為
以理御氣之事


  天下之言性也則故而已矣故者以利為本所惡於智
者為其鑿也如智者若禹之行水也則無惡於智矣禹
之行水也行其所無事也如智者亦行其所無事則智
[001-10a]
亦大矣天之髙也星辰之逺也苟求其故千嵗之日至
可坐而致也離婁下


  右言性自理而言非專論性通言事物之理而人心
之理在其中也


  形色天性也惟聖人然後可以踐形盡心上


  右言性自理而言非專論性專主吾身之理言之也


  好人之所惡惡人之所好是謂拂人之性大學傳十章
右言性自理非專論性自其所𤼵而言之也


[001-10b]
  愚謂此本是情而謂之性者情近乎私故以性言
之亦以見情之根乎性而非二物也


  口之於味也目之於色也耳之於聲也鼻之於臭也四
肢之於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謂性也盡心下 動
心忍性告子下


  右言性自氣禀食色而言非專論性


  愚謂不謂性兼為富貴貧賤者言之動心忍性專
為困窮患難者言之


[001-11a]
  以上皆非特地論性而推其語意脈絡則所謂性
者各有所指也


  孟子道性善滕文公上 告子曰生之謂性孟子曰生之謂
性也猶白之謂白與曰然白羽之白也猶白雪之白白
雪之白猶白玉之白與曰然然則犬之性猶牛之性牛
之性猶人之性與 性猶杞栁也義猶桮棬也以人性
為仁義猶以把栁為桮棬孟子曰子能順把栁之性而
以為桮棬乎將戕賊把栁而後以為桮棬也如將戕賊
[001-11b]
把栁而以為桮棬則亦將戕賊人以為仁義與率天下
之人而禍仁義者必子之言夫 性猶湍水也決諸東
方則東流決諸西方則西流人性之無分於善不善也
猶水之無分於東西也孟子曰水信無分於東西無分
於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
無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躍之可使過顙激而行之可使
在山是豈水之性哉其勢則然也人之可使為不善其
性亦猶是也 性無善無不善也或曰性可以為善可
[001-12a]
以為不善是故文武興則民好善幽厲興則民好暴或
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堯為君而有象以瞽瞍為
父而有舜以紂為兄之子且以為君而有微子啟王子
比干今曰性善然則彼皆非與孟子曰乃若其情則可
以為善矣乃所謂善也若夫為不善非才之罪也惻隱
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
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
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
[001-12b]
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或
相倍蓰而無筭者不能盡其才者也詩曰天生蒸民有
物有則民之秉夷好是懿徳孔子曰為此詩者其知道
乎故有物必有則民之秉夷也故好是懿徳並告子上
右孟子論性専以理言告子之徒論性専以氣言
論性


  愚謂此皆特地論性者然於告子生之謂性則折
之性猶杞栁則責之皆引而未發之辭也湍水之
[001-13a]
説則略加辨明發其端矣猶未盡其藴也及公都
子連引三説以質其疑然後究言之而向之所以
語告子者其㫖益明蓋告子不求諸心故孟子之
言略公都子篤信孟子故孟子之言詳也食色一
章亦皆折之之語但其意則専辨義外之非故與
此四章不同


  性相近也習相逺也陽貨


  右兼氣質言


[001-13b]
  天命之謂性中庸一章 惟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
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中庸二十二章
右兼人物言


  愚謂對相近之性而言則天命之性為天地之性
對性善之性而言則天命之性以理言而氣在其
中蓋率性謂道是理之同也修道謂教以氣之同
也至誠盡性章以己之性對人物之性而言之則
性之本雖同而氣禀則有不可得而同者矣


[001-14a]
  自誠明謂之性中庸二十一章 堯舜性之也盡心上 堯舜性
者也盡心下


  右以天理自然而言


  愚謂此性字非指性而言乃所以性其性也但性
之性者是性其性誠明謂性是性其誠指其人而
言曰性者自其率性而言曰性之


  仁


  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盡心下 仁者人也親親為
[001-14b]
中庸二十章


  右以天理言仁者人身之天理也


  愚謂子思以生理言孟子以所以為人之理言子
思欲人推之而有序孟子欲人體之而不違生理
即天地生物之心所以為人之理即器中之道物
中之則也 又案脩道以仁以仁之全體言仁者
人也以仁之名義言親親為大以仁之事實言


  仁人心也告子上


[001-15a]
  右以徳性言仁者本心之全徳也北溪陳氏謂此以理言䨇峰饒氏謂
此以性言


  餘如巧言令色鮮矣仁是儆戒學者之辭我欲仁
斯仁至矣是勉進學者之辭而所謂仁者皆以徳
性言也 又如尊爵安宅之語亦是就徳性而形
容之若論其章㫖則矢人豈不仁一章是汎以仁
道言不得謂之專以徳性言也


  若聖與仁則吾豈敢述而 囘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
[001-15b]
則日月至焉而已矣雍也 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
禦人以口給屢憎於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孟武伯問
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問子曰由也千乗之國可使
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
百乗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
赤也束帶立於朝可使與賔客言也不知其仁也並公冶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為仁矣子曰可以為難矣仁


  則吾不知也憲問


[001-16a]
  右以成徳言仁者心徳之全也陳氏謂此以心言饒氏謂此以徳言又謂
此以盡性言


  愚承先君子之教曰仁之一字以成徳言者不易
言蓋無所不體而自然不息者聖人也能全體之
而不免有息者亞聖者也體之未必能全而息之
之時又多者仲弓子路以下是也若原憲之克伐
怨欲不行而遽以為仁則非惟未加不息之功而
實不知全體之妙矣斯義也雙峰饒子發其端云
[001-16b]
又案指仁之全體而言則為自然之徳性自人


  能全體不息之而言則為體道之成徳此皆専言
之仁皆可謂之以徳言也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雍也


  右以其愛之所存而言


  朱子曰克己復禮是心之徳立人達人是愛之理
愚謂此自仁者之心主乎愛之理而形容之非指
愛之見於外者故集註以為狀仁之體意與子貢
[001-17a]
無加諸人者同皆是以己及人之仁但夫子是順
言其所欲子貢是反言其所不欲


  惻隱之心仁之端也公孫丑上 惻隱之心仁也告子上
右指其愛之所𤼵而言亦曰以用言


  餘如肫肫其仁亦是此類是則偏言之仁也若孟
子言人皆有所不忍達之於其所忍仁也此又因
其所𤼵主乎擴充之功而言也


  親親仁也盡心上又告子下 仁之實事親是也離婁上 仁者
[001-17b]
人也親親為大中庸二十章 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學而
樊遲問仁子曰愛人顔淵 君子之於物也愛之而弗


  仁於民也仁之而弗親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盡心上
右以其愛之所及而言亦曰以用言亦曰以道言亦曰以事實言
愚謂愛親是愛之所由立愛人愛物是愛之所由
施皆偏言之仁也 彭氏名圭字孟圭曰親親仁也與
仁之實是指良心之著見而言之其餘則自推行
仁道而言之


[001-18a]
  伯夷叔齊何人也曰古之賢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
仁又何怨述而 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孔
子曰殷有三仁焉微子 三子者不同道其趨一也一者
何也曰仁也告子下


  右以事言


  愚案孔子許三仁夷齊是就其處事處許之以仁
孟子許三子是就其存心處許之以仁孔子是因
其處事而知其心之仁孟子是因論出處而引三
[001-18b]
子之事以明仁人之心也然夷齊三子迹無可疑
三仁之事則似反乎仁而實得乎仁故集註之說
各不同


  子罕言利與命與仁子罕 為人君止於仁大學傳三章 苟
志於仁矣無惡也 觀過斯知仁矣 仁者安仁知者
利仁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並里仁上 志士仁人無求生
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衛靈公 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
未有小人而仁者也憲問 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
[001-19a]
如樂何八佾 不仁而得國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未
之有也盡心下


  右兼人心事理言亦曰汎以仁道言


  愚案子罕言仁是汎舉其大㮣若殺身成仁則就
死生患難而言之安仁利仁君子去仁則就富貴
貧賤而言之此皆即其處事言而存心在其中其
餘六條則自存心言而處事在其中皆専言之仁


[001-19b]
  剛毅木訥近仁子路


  右以質言


  顔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
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顔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
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顔淵曰回雖不
敏請事斯語矣 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賔使民
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仲
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並淵顔 能近取譬可謂仁
[001-20a]
之方也已雍也 樊遲問仁子曰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雖之夷狄不可棄也子路 問仁子曰仁者先難而後獲
可謂仁矣雍也 子張問仁於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於
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寛信敏惠恭則不侮寛則得
衆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恵則足以使人陽貨 仁者其
言也訒曰其言也訒斯謂之仁矣乎子曰為之難言之
得無訒乎顔淵


  右以學言亦曰以用功言各因其人而言之也
[001-20b]
愚謂告顔冉者使之全其心之徳告子貢者使之
充其愛之理於樊遲子張則兼人心事理而言之
於司馬牛則即其徳之一端而言之蓋資質有不
同所以教之亦不同而皆徹上徹下之道也 又
案顔冉之所聞者為仁之道其餘四子之所聞者
求仁之方若子貢問為仁夫子告以事賢友仁則
又為為仁之資與此不同蓋此類欲人反求諸己
彼則從其求輔於人也


[001-21a]
  士不可以不𢎞毅任重而道逺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後已不亦逺乎㤗伯依於仁述而 君子無終食之
閒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里仁 强恕而行求仁
莫近焉盡心上 力行近乎仁中庸二十章 博學而篤志切
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張


  右以學言亦曰以用功言汎為學者而言之也
愚案依於仁與造次顛沛必於仁是欲其不息之
也仁為己任死而後已是旣欲其全體之又欲其
[001-21b]
不息之也力行强恕則由此而可體夫天理之公
博學篤志切問近思則自可不失其本心之徳所
以至之者雖不同及其至焉則一也


  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子路 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
泰伯 一家仁一國興仁大學傳九章 民焉有不仁者乎盡心


  右以民俗言


  愚謂此皆在上位者化民成俗之事而功效有遲
[001-22a]
速氣象有小大不同菽粟如水火則富之之功其
餘則皆教之之功也里仁為美亦以民俗言而其
意則専言在下位者擇鄉之事故與此類不同


  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衆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於
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雍也為天下得人者謂之
滕文公上


  右以功用言亦曰以事功言極其大者而言之也
愚謂博施濟衆者聖人之所病為天下得人者聖
[001-22b]
人之所能故曰堯舜之仁不徧愛人急親賢也


  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
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
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
吾其被髮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於溝
瀆而莫之知也並憲問


  右以功用言亦曰以事功言因其所至而許之也
[001-23a]
愚謂子路疑管仲之未仁正在不死夫子許其仁
則可以無死之意在其中子貢疑管仲非仁者雖
輕在不死而重在又相之畢竟兩有疑焉故夫子
稱其功以明相桓之有益不責其死以明不死之
無害是兩釋子貢之疑而重許管仲之仁也但管
仲之仁未嘗有本領工夫故與聖門之仁不同


  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顔淵 仁不可為衆也夫國
君好仁天下無敵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
[001-23b]
壙也並離婁下 一家仁一國興仁大學傳九章未有上好仁
而下不好義者也大學傳十章


  右以效驗言


  餘如夫子告仲弓以邦家無怨告子張以恭則不
侮以下五者及孟子言仁者無敵仁人無敵於天
下皆是此類


  惟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里仁 此謂惟仁人為能愛人能
惡人大學傳十章 仁者必有勇憲問 仁者其言也訒顔淵
[001-24a]
仁者以財𤼵身大學傳十章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
殺身以成仁衞靈公 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焉其從之
也子曰何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
可罔也雍也


  右以仁者言


  餘如夫子言而親仁又言友士之仁皆是指仁人
而言又案宰我専指愛為仁故其蔽也愚夫子指
成徳而言則仁之中未嘗無知也 又案専言仁
[001-24b]
者則成徳之人也若以仁者對知者勇者則又有
不同以一人之身而兼有其徳則姑就其一體而
以仁者目之也以其人質有所似徳有所成而稱
之為仁人則因其所有而得仁者之名也餘見仁
知及仁知勇類


  仁逺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 民之於仁也甚於水
火水火吾見蹈而死者矣未見蹈仁而死者也衞靈公
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
[001-25a]
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於
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里仁
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國之所以
廢興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
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今
惡死亡而樂不仁是猶惡醉而强酒 不仁者可與言
哉安其危而利其菑樂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與言則
何亡國敗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
[001-25b]
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聽之清
斯濯纓濁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
之家必自毁而後人毁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太甲
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謂也並離婁上
右勉人為仁之辭通乎上下為不知為仁者而言也
愚謂仁逺乎哉以徳言其餘汎以仁道言


  當仁不讓於師衞靈公 仁之勝不仁也猶水勝火今之
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不熄則謂之水
[001-26a]
不勝火此又與於不仁之甚者也亦終必亡而已矣
五榖者種之美者也苟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
熟之而已矣並告子上


  右勉人為仁之辭汎以仁道言通乎上下為為仁不
至者而言也


  仁則榮不仁則辱今惡辱而居不仁是猶惡濕而居下
也如惡之莫如貴徳而尊士賢者在位能者在職國家
閒暇及是時明其政刑雖大國必畏之矣詩云迨天之
[001-26b]
未隂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孔子
曰為此詩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國家誰敢侮之今國家
閒暇及是時般樂怠敖是自求禍也禍福無不自已求
之者詩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
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謂也 矢人豈不仁於函人哉矢
人惟恐不傷人函人惟恐傷人巫匠亦然故術不可不
慎也孔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智夫仁天之尊
爵也人之安宅也莫之禦而不仁是不智也不仁不智
[001-27a]
無禮無義人役也人役而恥為役由弓人而恥為弓矢
人而恥為矢也如恥之莫如為仁仁者如射射者正已
而後𤼵𤼵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並公孫丑


  右勉人為仁之辭汎以仁道言専為治民者而言也
餘如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章天下有道小徳
役大徳章桀紂之失天下章規矩方圓之至也章
與此類同 以上凡十章有激勸之辭有儆戒之
[001-27b]
辭有歎息之辭語意雖不同皆勉人之為仁也


  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禦人以口給屢憎於人不
知其仁焉用佞 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
問子曰由也千乗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求
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乗之家可使為之宰也
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帶立於朝可使與
賔客言也不知其仁也並公冶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
為仁矣子曰可以為難矣仁則吾不知也憲問 我不欲
[001-28a]
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子曰賜也非爾所及
公冶 吾友張也為難能也然而未仁 堂堂乎張也
難與並為仁矣並子張 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
三已之無愠色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
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齊君陳文子有
馬十乗棄而違之至於他邦則曰猶吾大夫崔子也違
之之一邦則又曰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何如子曰清
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公冶


[001-28b]
  右不許人以仁之辭


  愚案不知其仁仁則吾不知以成徳言也未知焉
得仁以一事言也難與為仁以資質言也此剛毅
木訥之反然而未仁兼徳行言也非爾所及主乎

愛之理而言也


  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
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陽貨
不仁哉梁恵王也仁者以其所愛及其所不愛不仁者
[001-29a]
以其所不愛及其所愛公孫丑曰何謂也梁恵王以土
地之故糜爛其民而戰之大敗將復之恐不能勝故驅
其所愛子弟以殉之是之謂以其所不愛及其所愛也
盡心下


  右斥其不仁之辭


  愚案予之不仁是因其所𤼵而知其所存恵王不
仁是因其所行而知其所藴二章皆以事言也


[001-29b]
  羞惡之心義之端也公孫丑上 羞惡之心義也告子上
右指其所𤼵者而言之


  餘如人皆有所不為達之於其所為義也此又指
其所𤼵主乎學力而言也


  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里仁 君子
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衛靈公
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離婁下 君子


  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
[001-30a]
陽貨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公孫丑上 見義
不為無勇也為政


  右主乎事理而言之


  愚謂此或汎以處事言或則専自言行而言 餘
凡以人路名之者及訓事理之宜者皆是此類


  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義外也非内也孟子曰何以
謂仁内義外也曰彼長而我長之非有長於我也猶彼
白而我白之從其白於外也故謂之外也曰異於白馬
[001-30b]
之白也無以異於白人之白也不識長馬之長也無以
異於長人之長與且謂長者義乎長之者義乎曰吾弟
則愛之秦人之弟則不愛也是以我為悦者也故謂之
内長楚人之長亦長吾之長是以長為悦者也故謂之
外也曰耆秦人之炙無以異於耆吾炙夫物則亦有然
者也然則耆炙亦有外與 何以謂義内也曰行吾敬
故謂之内也鄉人長於伯兄一嵗則誰敬曰敬兄酌則
誰先曰先酌鄉人所敬在此所長在彼果在外非由内
[001-31a]
也公都子不能答以告孟子孟子曰敬叔父乎敬弟乎
彼將曰敬叔父曰弟為尸則誰敬彼將曰敬弟子曰惡
在其敬叔父也彼將曰在位故也子亦曰在位故也庸
敬在兄斯須之敬在鄉人季子聞之曰敬叔父則敬敬
弟則敬果在外非由内也公都子曰冬日則飲湯夏日
則飲水然則飲食亦在外也並告子上


  右即事理之中主乎行敬而言之


  愚謂以仁義禮智並言之則敬屬禮以仁義自然
[001-31b]
對而言之則愛屬仁而行吾敬者屬乎義也儀文
之𤼵見屬乎禮敬所當敬屬乎義餘凡從兄敬長
尊賢皆此類也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
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
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
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
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
[001-32a]
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
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
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
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一簞食一
豆羮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嘑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
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鍾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萬
鍾於我何加焉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
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宫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
[001-32b]
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
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
本心告子上


  右即事理之中主乎羞惡之心而言之


  愚案此章之兩節前以死生之大節言後以口體
之小節言


  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敬子路


  右以效驗而言之


[001-33a]
  禮


  辭讓之心禮之端也公孫丑上 恭敬之心禮也告子上
右指其所𤼵者言之


  愚謂恭敬切於心辭讓切於事合而言之辭讓又
在恭敬之中矣


  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學而


  右主乎事理専以禮之用而言之


[001-33b]
  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寜儉喪與其
易也寜戚八佾


  右主乎事理専以禮之本而言之


  餘如子夏以禮後乎對夫子繪事後素之説亦是
此意但此則質重於文彼則質先於文此為稍不
同耳


  禮儀三百威儀三千待其人而後行中庸二十七章 動容周
旋中禮者盛徳之至也盡心下 顔淵問仁子曰克己復
[001-34a]
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
乎哉顔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
勿言非禮勿動顔淵曰囬雖不敏請事斯語矣顔淵
右主乎事理即其全體而言之


  愚謂三千三百所以為禮之全體也動容周旋中
禮者聖人之所以盡其全體也視聽言動皆以禮
則於全體也幾矣餘有自為學用功而言曰約之
以禮自為學成功而言曰立於禮為未知學禮者
[001-34b]
而言曰不學禮無以立其言雖不同而皆即禮之
全體以教人也 又如敦厚崇禮自為學而言約
我以禮自施教而言凡不能悉舉者以類推可也


  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
禮則絞泰伯 禮之實節文斯二者是也離婁上 親親之
殺尊賢之等禮所生也中庸二十章 子入太廟毎事問或
曰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入太廟毎事問子聞之曰是
禮也 然則管仲知禮乎曰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
[001-35a]
門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
禮孰不知禮並八佾 麻冕禮也今也純儉吾從衆拜下
禮也今拜乎上泰也雖違衆吾從下子罕 禮與食孰重
曰禮重色與禮孰重曰禮重曰以禮食則飢而死不以
禮食則得食必以禮乎親迎則不得妻不親迎則得妻
必親迎乎屋廬子不能對明日之鄒以告孟子孟子曰
於答是也何有不揣其本而齊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髙
於岑樓金重於羽者豈謂一鉤金與一輿羽之謂哉取
[001-35b]
食之重者與禮之輕者而比之奚翅食重取色之重者
與禮之輕者而比之奚翅色重往應之曰紾兄之臂而
奪之食則得食不紾則不得食則將紾之乎踰東家牆
而摟其處子則得妻不摟則不得妻則將摟之乎告子下
陳司敗問昭公知禮乎孔子曰知禮孔子退揖巫馬


  期而進之曰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君取於吳為
同姓謂之吳孟子君而知禮孰不知禮巫馬期以告子
曰丘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述而 男女授受不親禮與
[001-36a]
孟子曰禮也曰嫂溺則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
狼也男女授受不親禮也離婁上


  右主乎事理即其一事而言之


  愚謂此則因論一事而及於禮即一事之中而有
天理之節文是即所謂禮也 又案此有持身自
約之禮事親事長之禮有宗廟朝廷之禮有飲食
男女之禮禮無不同隨事而著此其言之所以異
也其餘可以類推


[001-36b]
  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里仁
上好禮則民易使也憲問 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子路
右以效驗而言之


  愚案言禮讓則重在讓字言好禮則重在好字能
好禮則有禮讓矣


  智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公孫丑上 是非之心智也告子上
右指其所𤼵而言


[001-37a]
  惟天下至聖為能聰明睿知足以有臨也中庸三十一章 苟
不固聰明聖知達天徳者其孰能知之中庸三十二章


  右以質言


  愚謂睿知聖知以質言仁義禮智以性言睿知聖
知是生知之質若知者過之則是氣質之偏又如
臧武仲之知亦由資禀而得之知雖可稱而未必
天理之純全也


  天下之言性也則故而已矣故者以利為本所惡於智
[001-37b]
者為其鑿也如智者若禹之行水也則無惡於智矣禹
之行水也行其所無事也如智者亦行其所無事則智
亦大矣天之髙也星辰之逺也苟求其故千歳之日至
可坐而致也離婁下


  右以事理言


  好學近乎知中庸二十章


  右以用功言


  餘如好知不好學亦是勉子路以用功之辭而其
[001-38a]
語意與此相反對蓋凡好學則近乎知好知而不
好學則昧於理而失其所以為知以此見學之為
可貴也


  智之實知斯二者弗去是也離婁上 樊遲問知子曰務
民之義敬鬼神而逺之可謂知矣雍也 問知子曰知人
顔淵


  右主乎一事而以用功言


  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
[001-38b]
兩端用其中於民其斯以為舜乎中庸六章 人皆曰予知
驅而納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
擇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中庸七章 里仁為美擇不處
仁焉得知里仁


  右以事言


  餘如孔孟所論臧文仲寗武子百里奚之事皆此


  信


[001-39a]
  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顔淵


  右以徳言亦曰固有之信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
以行之哉為政


  右兼人心事理言亦曰以實之信


  餘如敬事而信言而有信及止於信之類皆是


  君子信而後勞其民未信則以為厲己也信而後諫未
信則以為謗己也子張


[001-39b]
  右以心言亦曰交孚之信


  餘如民信之矣朋友有信之類皆是


  愚謂指其秉夷之徳而言為固有之信即其言動
之間而言為以實之信自其彼此相與而言為交
孚之信三者之義本自相隨但其語意各有所主


  謹而信學而


  右以學言


[001-40a]
  愚案此與有諸己之謂信相對但此以用功言信
之見於言者以實之謂也彼以成功言信之存於
中者無自欺之謂也 餘有約信之信易辨今不


  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子路 信則人任焉堯曰


  右以效驗言


  仁義禮智


  君子所性仁義禮智根於心盡心上


[001-40b]
  右以性言


  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
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
四體也公孫丑上 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
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
有之也告子上


  右兼性情言


  愚謂前章因不忍人心而言重在四端字後章因
[001-41a]
論性善而言重在仁義禮智四字


  寛裕温柔足以有容也𤼵强剛毅足以有執也齊莊中
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中庸三十一章


  右以德言


  愚謂孟子惻隱以下是衆人之所同中庸寛裕温
柔以下乃聖人之所獨


  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智之實知斯二者
弗去是也禮之實節文斯二者是也樂之實樂斯二者
[001-41b]
樂則生矣生則惡可已也惡可已則不知足之蹈之手
之舞之離婁上 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
大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也中庸二十章


  右以事理言


  李氏曰人性之目仁義禮智不可紊也然孟子
之言有不同者主乎事親從兄而言曰仁義曰智
禮而且以樂終言之即其命於氣者而言曰仁義
禮智而别以聖人天道對言之兼徳行而言曰仁
[001-42a]
義曰忠信而必以樂善不倦總言之此皆非指性
之目而言其序其目各有所當也曅字日華


  準軒吳先生曰吾聞之饒子仁義禮智性之徳也
然考之聖賢之説仁智多就心言義禮多就事言
雖合内外之道而實各有所主也是故人品之中
有仁者智者而無曰禮者義者焉斯亦可以為見
先生名中行字直卿饒之樂平人


  仁義


[001-42b]
  由仁義行非行仁義也離婁下 亦有仁義而已矣梁恵王上
右兼體用言亦曰汎以仁義之道言


  愚謂仁之與義其體根於心其用見諸事二者皆
合内外之道也凡以仁義相貫言之而不分體用
者皆此類


  仁人心也義人路也告子上 仁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
路也離婁上 居惡在仁是也路惡在義是也盡心上
右分體用言


[001-43a]
  愚謂仁存諸心義形諸事是仁為體而義為用也
然指仁義而名之則以人心人路言就仁義而形
容之則以安宅正路言


  親親仁也敬長義也盡心上 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義者
宜也尊賢為大中庸二十章 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
義而後其君者也梁惠王上 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
取之非義也盡心上


  右以事實言又見仁義禮智類


[001-43b]
  人皆有所不忍達之於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為達
之於其所為義也人能充無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勝
用也人能充無穿踰之心而義不可勝用也人能充無
受爾汝之實無所往而不為義也士未可以言而言是
以言餂之也可以言而不言是以不言餂之也是皆穿
窬之類也盡心下


  右充其良心主乎學力而言


  愚案仁人心也章末専言仁人皆有所不忍章末
[001-44a]
専言義蓋仁體統大不違仁則義在其中義頭緒
多不為非義而後仁可得而存體用本相須而用
功則有不同也


  仁知


  學不厭知也教不倦仁也公孫丑上 成已仁也成物知也
中庸二十章


  右以徳言


  吕氏曰不厭不倦以入徳而言也成已成物以成
[001-44b]
徳而言也朱子曰子貢之言主於知子思之言主
於行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静知者樂仁者夀雍也
右以質言


  愚案先儒以曽子之徒為仁者子貢之徒為知者
蓋所禀有不同故徳之所成亦不同也


  智者無不知也當務之為急仁者無不愛也急親賢之
為務堯舜之知而不徧物急先務也堯舜之仁不徧愛
[001-45a]
人急親賢也不能三年之喪而緦小功之察放飯流歠
而問無齒決是之謂不知務盡心上 惟仁者為能以大
事小是故湯事葛文王事昆夷惟知者為能以小事大
故大王事獯鬻句踐事吳梁恵王下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里仁


  右以事言


  愚案急先務親賢是治天下之道事大事小是交
鄰國之道安仁利仁是處富貴貧賤之道此各因
[001-45b]
一事而言者也


  樊遲問知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逺之可謂知矣問
仁曰仁者先難而後獲可謂仁矣雍也 問仁子曰愛人
問知子曰知人樊遲未達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
直樊遲退見子夏曰鄉也吾見於夫子而問知子曰舉
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何謂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
天下選於衆舉臯陶不仁者逺矣湯有天下選於衆舉
伊尹不仁者逺矣顔淵


[001-46a]
  右主乎事理而以用功言


  愚聞之先君子曰聖賢之稱仁者知者蓋有不同
自一人之心兼仁知而言則為全體之聖各就其
一體指其仁知而言則為成徳之人若學者之為
學則當兼致其力以變化氣質之偏以擴充全體
之極也


  愚謂自其資禀各有所偏而言則仁者自仁知者
自知自其成徳之淺深而言則仁足以兼乎知知
[001-46b]
不足以兼乎仁也


  禮義


  非禮之禮非義之義大人弗為離婁上


  右汎以事理言


  夫義路也禮門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門也萬章下
孔子進以禮退以義萬章上 萬鍾則不辨禮義而受


  之告子上 無禮義則上下亂盡心下


  右主乎一事而言


[001-47a]
  愚謂禮主辭譲義主斷制故出處去就以禮義言
禮有節文義有分限故居上臨下辭受取予以禮
義言


  知仁禮附仁禮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
不莊以涖之則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涖之動
之不以禮未善也衛靈公


  右兼修己治人而言


[001-47b]
  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
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有人於此其待我以横
逆則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無禮也此物奚宜
至哉離婁下 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
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
歸之離婁上


  右専以反身修省而言


  愚謂一章自為學者言一章自為政者言


[001-48a]
  又案知及仁守仁以徳言専言之仁也仁者愛人
愛人不親反其仁仁以愛言偏言之仁也


  知仁勇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徳也中庸二十章


  右自本然之徳言之


  愚謂達徳之目亦因入徳而言故以知為首


  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二十章 知者
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子罕


[001-48b]
  右自入徳之序言之


  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子貢曰夫子自道也憲問


  右自成徳之序言之


  愚案論語兩章雖有入徳成徳之殊而皆自一人
之身合此三者言之非各指其人之謂也中庸三
知三行章句以為知仁勇之事以分言者正自一
人之身合而言之聖人全此知仁勇其次當兼知
[001-49a]
仁勇也以等言者各因氣質分髙下而言之勇者
用力然後及乎仁仁者用力乃能及乎知也然則
入徳之序知居仁之先成徳之序仁居知之首氣
質之等知在仁之上此其所以縱横錯綜而不同




[001-49b]



















  四書通㫖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