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d0019 周禮述註-清-李光坡 (master)


[006-1a]
欽定四庫全書
 周禮述註卷六
            安溪李光坡撰
  地官司徒第二
   坡聞之兄曰地者民也司徒所司者民之事故
   曰地官徒衆也即民也司徒掌乂民之食擾民
   之性所謂盡制度品節之詳極裁成輔相之道
   也
[006-1b]
惟王建國辨方正位體國經野設官分職以為民極乃
立地官司徒使帥其屬而掌邦教以佐王安擾邦國
 註曰敎所以親百姓訓五品有虞氏五而周十有二
 焉擾亦安也言饒衍之
敎官之屬大司徒卿一人小司徒中大夫二人鄉師下
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
人府六人史十有二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註曰師長也司徒掌六鄉鄉師分而治之二人者共
[006-2a]
 三鄉之事相左右也
鄉老二鄉則公一人鄉大夫每鄉卿一人州長毎州中
大夫一人黨正每黨下大夫一人族師每族上士一人
閭胥每閭中士一人比長五家下士一人
 註曰老尊稱也王置六鄉則公有三人也三公者内
 與王論道中參六官之事外與六鄉之敎其要為民
 是以屬之鄉焉州黨族閭比鄉之屬别正師胥皆長
 也正之言政也師之言帥也胥有才知之稱載師職
[006-2b]
 曰以官田牛田賞田牧田任逺郊之地司勲職曰掌
 六鄉之賞地六鄉地在逺郊之内則居四同鄭司農
 云百里内為六鄉外為六遂 何氏曰鄉遂雖有官
 而非在職之選也何以明之一鄉不過萬二千五百
 家比長以下士為之一鄉則二千五百下士矣閭胥
 以中士為之一鄉則五百中士矣族師以上士為之
 一鄉則一百二十五上士矣黨正以下大夫一鄉則
 有二十五下大夫也州長中大夫一鄉又有五中大
[006-3a]
 夫也而鄉大夫則卿之秩也合一鄉之官巳有三千
 一百五十五人矣六鄉不過七萬五千家而官則有
 一萬八千餘也又以禄言之下士視上農禄食九人
 是五家則官賦一上家之食也中士倍下士禄食十
 八人是二十五家而復賦七上家之食也上士倍中
 士禄食三十六人是百家復賦其三十二上家之食
 也推此言之積而至于一鄉又積而至于畿内又以
 共朝廷之百需又以共王之九賦是在官之禄反倍
[006-3b]
 于在民之耕則服南畝者其家皆不衣不食悉以共
 上猶為不足矣盖攷司徒之職設官府以治鄉遂者
 惟鄉師遂師以治六鄉六遂載師閭師則居鄉遂之
 中縣師則居于都鄙而専治焉故鄉遂之中惟此四
 官各有府史胥徒為操刑政之權以治民事之正官
 自鄉大夫至比長自遂大夫至鄰長無官府之設無
 府史胥徒之役皆鄉遂之民使為保伍使相敎治異
 其爵秩别其貴賤謂之教官謂之鄉吏不操刑政之
[006-4a]
 權者也然則其禄何如比長雖綂五家即上農也閭
 胥受二家之田也為二十五家之長族師雖綂百家
 亦受四家之田又有士田以益之也此皆農人之中
 徳行才能足兼五人二十五人百人之上者為其田
 以處之為其秩以等之所謂下士即上農中士倍之
 上士又倍者亦合其子弟授之士田令其自耕以共
 一家之衣食耳固不如在職之上中下士食民賦税
 以為治也黨正州長鄉大夫則已嘗為大夫者其家
[006-4b]
 既受田矣别有宅田士田以賦其禄或又有賞田以
 益之乎賢者以次而升不賢者以次而降升者加其
 爵秩益其田禄降者下之減之此小司徒所以攷屬
 官之治而誅賞鄉師攷六鄉之治以詔廢置以詔誅
 賞是也 比毗志反與音預
封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六人徒六
十人
 註曰聚土曰封謂壝堳埒及小封疆也 疏曰封人
[006-5a]
 與大司徒設社稷之壝相左右故在地官為職首胥
 徒多者以畿封事廣故也
○鼓人中士六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舞師下士二人胥四人舞徒四十人
 註曰舞徒給繇役能舞者以為之 坡謂鼓人舞師
 二職在此無屬當在春官鏄師之下韎師之上
○牧人下士六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六十人
 註曰牧人養牲于田野者
[006-5b]
○牛人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十人
徒二百人
 註曰主牧公家之牛者詩云誰謂爾無牛九十其犉
 犉者九十其餘多矣
○充人下士二人史二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註曰充猶肥也養繫牲而肥之 堳音眉埒音劣繇
 音遙鏄音博犉而純反音眴
  或問移鼓人舞師二官何也曰太師所掌之樂鐘
[006-6a]
  磬笙鎛莫不有師若鼓者五聲不得不和安無専
  職今以次之鎛師職下則金奏鼔鼜之掌適與相
  類而且其官皆中士也韎樂散樂夷樂猶設韎師
  旄人以敎豈山川等祀之舞舞之正者而獨缺此
  今以首之韎師職上則敎舞之掌適與相類而且
  其官皆下士也況乎上封人之職有掌祭祀諸禮
  牛牲與牧人牛人充人諸官為類間此二職實為
  錯綜舉而歸之各得其從庶或可歟 鼜音戚
[006-6b]
載師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六人徒六
十人
 註曰載之言事也事民而税之載師者閭師縣師遺
 人均人官之長
○閭師中士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註曰鄉官有州黨族閭比正言閭者徴民之税宜督
 其親民者凡其賦貢入大府穀入倉人
○縣師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八人徒
[006-7a]
八十人
 註曰主天下土地人民已下之數徴野賦貢也名曰
 縣師者自六鄉以至邦國縣居中焉鄭司農云四百
 里曰縣 坡謂載師徴九賦者閭師徴九貢者縣師
 徴野之賦所以左右載師也徴野之貢者閭師惟掌
 鄉貢故縣師職野焉
○遺人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
四十人
[006-7b]
 註曰遺謂以物有所饋遺
○均人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
四十人
 註曰均猶平也主平土地之力政者 薛平仲曰取
 之于民而不知所以予之則施報之義乖予之于民
 而不知所以均之則公平之義泯遺人在此者所以
 示施報之義均人繼之者所以示公平之義
師氏中大夫一人上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十有二
[006-8a]
人徒百有二十人
 註曰師敎人以道者之稱也保氏司諫司救官之長
  陳及之曰徒百二十人者盖居虎門之左司王朝
 帥四夷之隸守王門其徒不得不多也 程子曰古
 者自天子達于庶人必須師氏以成其徳業故舜禹
 文武之聖亦皆有所從學後世師傅之職不修友臣
 之義未著所以尊徳樂道之風未成於天下
○保氏下大夫一人中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六人
[006-8b]
徒六十人
 註曰保安也以道安人者也
○司諫中士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註曰諫猶正也以道正人行 邱氏曰司諫即今之
 提學官將以扶植正學而維持公論者也
○司救中士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註曰救猶禁也以禮防禁人之過者也 鄭剛中曰
 王者處心自一身而達天下巳之徳己成而無過亦
[006-9a]
 欲天下之民有徳行而無過惡為民設司諫猶已有
 詔媺之師為民設司救猶已有諫惡之保
○調人下士二人史二人徒十人
 註曰調猶和合也
○媒氏下士二人史二人徒十人
 註曰媒之言謀也謀合異類使和成者今齊人名麴
 &KR2592曰媒 王氏曰調人和難敎睦媒氏陰禮敎親故
 屬師保氏 朝直遙反媺音美後同麴起六反&KR2592
[006-9b]
 列反難去聲
司市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
府四人史八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註曰司市市官之長 薛平仲曰男女人之大欲存
 焉其次則財利之所交先王既為之設媒氏以遂人
 之大欲矣而就利之心容可不致其規畫哉故次以
 司市等官
○質人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
[006-10a]
二十人
 註曰質平也主平定物價者
○廛人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
二十人
 註曰廛民居區域之稱
○胥師二十肆則一人皆二史賈師二十肆則一人皆
二史司虣十肆則一人司稽五肆則一人胥二肆則一
人肆長毎肆則一人
[006-10b]
 註曰自胥師以及司稽皆司市所自辟除也胥及肆
 長市中給繇役者胥師領羣胥賈師定物價司虣禁
 㬥亂司稽察留連不時去者
○泉府上士四人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
八人賈八人徒八十人
 註曰鄭司農云故書泉或作錢 賈音古虣音㬥辟
 必亦反
司門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
[006-11a]
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每門下士二人府一
人史二人徒四人
 註曰司門若今城門校尉主王城十二門 疏曰以
 其掌貨賄與司市相連故在此
○司闗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八人徒
八十人毎闗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四人
 註曰闗界上之門 疏曰王畿千里王城在中面有
 五百里界首面置三闗則亦十二闗其職掌國貨之
[006-11b]
 節以聨門市故在此
○掌節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
二十人
 註曰節猶信也行者所執之信 疏曰節連于門市
 故亦連類在此
遂人中大夫二人遂師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
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府四人史十有二人胥十
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006-12a]
 註曰遂人主六遂若司徒之于六鄉也六遂之地自
 逺郊以達于畿中有公邑家邑小都大都焉鄭司農
 云遂謂王國百里外 劉執中曰遂大夫各居其遂
 以施政敎遂師則贊遂人居司徒之府以治六遂之
 政令猶鄉師贊小司徒居于内以治六鄉
○遂大夫每遂中大夫一人縣正毎縣下大夫一人鄙
師毎鄙上士一人酇長毎酇中士一人里宰毎里下士
一人鄰長五家則一人
[006-12b]
 註曰縣鄙酇里鄰遂之屬别也
○旅師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八人徒
八十人
 註曰主斂縣師所徴野之賦穀者也旅猶處也六遂
 之官里宰之師也正用里宰者亦斂民之税宜督其
 親民 坡謂賦穀不入倉人而在此者倉人所謂餘
 灋用是也
○稍人下士四人史二人徒十有二人
[006-13a]
 註曰主為縣師令都鄙丘甸之政也距王城三百里
 曰稍家邑小都大都自稍以出焉
○委人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四十人
 註曰主斂甸稍芻薪之賦以共委積者也
○土均上士二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
胥四人徒四十人
 註曰均猶平也主平土地之政令者也 酇作管反
草人下士四人史二人徒十有二人
[006-13b]
 註曰草除草
○稻人上士二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
胥十人徒百人
 薛平仲曰均一之政既行則斯民之從事于耕稼者
 是雖有地利之難致且將為之致力所謂土化之灋
 下地之稼孰不各興其事而使地之無遺利哉此固
 草人稻人列于土均之後也
○土訓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史二人徒八人
[006-14a]
 註曰訓謂能訓説土地善惡之勢
○誦訓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史二人徒八人
 註曰能訓説四方所誦習及人所作為久時事 薛
 平仲曰遂自草人稻人之官設而治地之事舉矣土
 訓之地圖誦訓之方志凡其載九州之所有土物之
 所生風氣之所宜於是乎為王訓之然後制其賦而
 各因其有施其教而不易其俗其所關葢甚大也
山虞毎大山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八
[006-14b]
人徒八十人中山下士六人史二人胥六人徒六十人
小山下士二人史一人徒二十人
 註曰虞度也度知山之大小及所生者
○林衡毎大林麓下士十有二人史四人胥十有二人
徒百有二十人中林麓如中山之虞小林麓如小山之

 註曰衡平也平林麓之大小及所生者竹木生平地
 曰林山足曰麓 疏曰胥徒多于山虞者以林麓在
[006-15a]
 平地盜竊材木者多故須巡行者衆
○川衡毎大川下士十有二人史四人胥十有二人徒
百有二十人中川下士六人史二人胥六人徒六十人
小川下士二人史一人徒二十人
 註曰川流水也禹貢曰九川滌源 疏曰官及胥徒
 多者以其川路長逺巡行勞役故也 易氏曰林衡
 正于山虞川衡正于澤虞然林列于山後川列于澤
 前者以山林川澤為序也
[006-15b]
○澤虞毎大澤大藪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
人胥八人徒八十人中澤中藪如中川之衡小澤小藪
如小川之衡
 註曰澤水所鍾也水希曰藪禹貢曰九澤既陂爾雅
 有八藪 薛平仲曰山澤天地之藏財用之淵國家
 之所資者厚民生之所賴者衆如使括而歸之于上
 適以開斯民競利之心縱而委之于下重以啟斯民
 忘本之念是以為之虞以嚴其灋為之衡以平其政
[006-16a]
 使民知利之為可資而不知利之為可餌則土物愛
 而厥心臧皆教化也
○迹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史二人徒四十人
 註曰迹之言跡知禽獸處
○卝人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註曰卝之言礦也金玉未成器曰礦 麓音禄卝音
 礦虢猛反度徒洛反陂彼宜反藏才浪反
角人下士二人府一人徒八人
[006-16b]
○羽人下士二人府一人徒八人
○掌葛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掌染草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八人
 註曰染草藍蒨象斗之屬
○掌炭下士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掌荼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徒二十人
 註曰荼茅莠
○掌蜃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徒八人
[006-17a]
 註曰蜃大蛤月令孟冬雉入大水為蜃
○囿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註曰囿今之苑
○場人毎場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徒二十人
 註曰場築地為墠季秋除圃中為之詩云九月築場
 圃十月納禾稼 疏曰言毎場者以其九穀别場故
 言毎以殊之 荼音徒蒨千見反墠音善
廩人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
[006-17b]
府八人史十有六人胥三十人徒三百人
 註曰藏米曰廩廩人舍人倉人司禄官之長
○舍人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
四十人
 註曰舍猶宫也主平宫中用穀者也
○倉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
四十人
○司祿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四十人
[006-18a]
 註曰主班禄
○司稼下士八人史四人徒四十人
 註曰種穀曰稼如嫁女以有所生 坡謂廪人倉人
 入之舍人司禄出之廪人將以歲之上下數邦用以
 節其斂𤼵故次司稼
舂人奄二人女舂抭二人奚五人
 註曰女舂抭女奴能舂與抭者抭抒臼也詩云或舂
 或抭
[006-18b]
○饎人奄二人女饎八人奚四十人
 註曰鄭司農云饎人主炊官也特牲饋食禮曰主婦
 視饎爨故書饎作&KR1066 疏曰案其職凡祭祀共盛共
 王及后六食賓客共簠簋不在天官而在此者以其
 因舂人又因地道之成故在此
○槀人奄八人女槀毎奄二人奚五人
 註曰鄭司農云槀讀為犒師之犒主冗食者故謂之
 犒 舂書中反抭音由饎音熾槀註音犒同苦報反
[006-19a]
 抒時女反&KR1066饎同爨七亂反
 
 
 
 
 
 
 
[006-19b]
 
 
 
 
 
 
 
 周禮述註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