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d0017 周禮註疏刪翼-明-王志長 (master)


[014-1a]
欽定四庫全書
 周禮註疏刪翼卷十四
            明 王志長 撰
大司樂掌成均之灋以治建國之學政而合國之子弟
焉註鄭司農云均調也樂師主調其音大司樂主受此
成事已調之樂董仲舒云成均五帝之學成均之灋其
遺禮可灋者國之子弟公卿大夫之子弟當學者謂之
國子文王世子曰於成均以及取爵於上尊則周人立
[014-1b]
此學之宫
 疏建立也周人以成均之舊式立國之學政而合聚
 國之子弟將以此教之○又云按王制王太子王子
 公卿大夫元士之適子國之俊選皆造焉此不言王
 太子王子與元士之子及俊選者引文不具云弟者
 則王子是也自公以下皆適子乃得入引文王世子
 者彼鄭注云董仲舒曰五帝名大學曰成均則虞庠
 近是也天子飲酒於虞庠則郊人亦得酌於上尊以
[014-2a]
 相旅○又云堯以上當代學亦各有名無文可知但
 五帝總名成均當代則各有别稱謂若三代天子學
 總曰辟雍當代各有異名也○易氏曰成者成其行
 之虧均者均其習之偏○三禮義宗云自虞至周凡
 四代之學虞夏及殷各立其學周則兼而立之有虞
 大學為上庠小學為下庠夏后氏大學為東序小學
 為西序殷大學為右學小學為左學周大學為東膠
 小學為虞庠○文王世子注周立三代之學學書於
[014-2b]
 有虞氏之學典謨之教所由興也學舞於夏后氏之
 學文武中也學禮樂於殷之學功成治定與已同也
 ○王制疏云學名異者四代相變或上西或上東或
 貴在國或貴在郊○雜説周禮全不言太子惟諸子
 職及一語其他但言國子庶子子弟蓋古者太子入
 學則以齒論大司樂便是教太子官○雜説先王思
 慮最逺國子弟與國家相終始既與其父兄共維持
 當時天下到子孫時其弟子亦與共效維持之力子
[014-3a]
 弟善見得後日子孫天下必治反是則可慮者在國
 家矣血脉闗節常相聫絡不可不深長思也○文王
 世子曰行一物而三善皆得者唯世子而已其齒於
 學之謂也故世子齒於學國人觀之曰將君我而與
 我齒讓何也曰有父在則禮然然而衆知父子之道
 矣其二曰將君我而與我齒讓何也曰有君在則禮
 然然而衆著於君臣之義矣其三曰將君我而與我
 齒讓何也曰長長也然而衆知長幼之節矣故父在
[014-3b]
 斯為子君在斯為臣居子與臣之節所以尊君親親
 也故學之為父子焉學之為君臣焉學之為長幼焉
 父子君臣長幼之道得而國治語曰樂正司業父師
 司成一有元良萬國以貞世子之謂也
凡有道者有徳者使教焉死則以為樂祖祭於瞽宗註
道多才藝者徳能躬行者若舜命䕫典樂教胄子是也死
則以為樂之祖神而祭之鄭司農云瞽樂人樂人所共
宗也或曰祭於瞽宗祭於廟中明堂位曰瞽宗殷學也
[014-4a]
泮宫周學也以此觀之祭於學宫中
 疏文王世子云禮在瞽宗書在上庠鄭注云學禮樂
 於殷之學功成治定與已同則學禮樂在瞽宗祭禮
 先師亦在瞽宗矣若然則書在上庠書之先師亦祭
 於上庠其詩則春誦夏絃在東序則祭亦在東序也
 故鄭注文王世子云禮有高堂生樂有制氏詩有毛
 公書有伏生是皆有先師當祭可知○王氏曰周官
 三百六十無云死以祭者重道之極也○東莱吕氏
[014-4b]
 曰大司樂既掌學政教國之子弟有餘矣猶退然不
 敢自足延請有道徳者敬事之使之教國之子弟以
 此見古人心至公義理之無窮規模之無疆界大抵
 設教受教當知無窮意思死則配食樂祖祭於學校
 不特尊師敬長之義由是慎終追逺民徳歸厚亦是
 當時有道徳者教之大抵周官叙事之法簡而有餘
 死為樂祖祭於瞽宗其選擇之精可知○陳氏禮書
 曰四代之學虞則上庠下庠夏則東序西序商則右
[014-5a]
 學左學周則東膠虞庠而周又有辟雍成均瞽宗之
 名則上庠東庠右學虞庠大學也故國老於之養焉
 下庠西序左學虞庠小學也故庶老於之養焉記曰
 天子設四學蓋周制也周之辟雍則成均也東膠則
 東序也瞽宗則右學也蓋辟明也雍和也所以明和
 天下以其明之以法和之以道則曰辟雍以其成其
 虧均其過不及則曰成均以習射事則曰序以糾徳
 行則曰膠以樂祖在焉則曰瞽宗以居右焉則曰右
[014-5b]
 學夫諸侯之學小學在内大學在外故王制言小學
 在公宫南之左大學在郊以其選士由内以升於外
 然後達於京故也天子之學小學居外大學居内故
 文王世子言凡語於郊然後於成均取爵於上尊以
 其選士由外以升於内然後達於朝故也○長樂劉
 氏曰周有天下立四代之學虞庠則以舜為先聖夏
 學則以禹為先聖殷學則以湯為先聖東膠則以文
 王為先聖各取當時左右四聖成其徳業者為之先
[014-6a]
 師以配享焉此天子立學之法也○陳氏禮書曰王
 制命鄉簡不率教者至於四不變然後屏之小樂正
 簡國子之不率教止於二不變則屏之者先王以匹
 庶之家為易治膏梁之性為難化以其易治故鄉遂
 之所攷常在三年大比之時以其難化故國子之出
 學常在九年大成之後三年而攷故必四不變然後
 屏之九年而簡則雖二不變屏之可也古之學政其
 輕者有鞭撻其重者不過屏斥而已若夫萬民之不
[014-6b]
 服教其附於刑者歸於士○愚按古者設師保等官
 教國子而世子亦齒焉是時王子與公卿大夫士之
 子幼則同學長則同事其同學也有朋友麗澤之益
 其同事也有明良翼贊之功故周禮一書不載儲宫
 之官蓋人未有生而貴者王子之入學也一國子而
 已矣秦漢已来始加置詹事中庻子等官而王子之
 學與國子迥然不侔朱子語録稱唐六典載東宫官
 制甚詳如一小朝廷宋東宫官屬極苟簡左右春坊
[014-7a]
 不進賢徳每用武弁之小有才者贊善大夫諸官又
 但為階官非實有職業儲教之不古若有由然
 矣
以樂徳教國子中和祗庸孝友註祗敬庸有常也
 公羊注八音者徳之華也歌者徳之言也舞者徳之容也
以樂語教國子興道諷誦言語註興者以善物喻善事
道讀曰導導者言古以剴今也倍文曰諷以聲節之曰
誦發端曰言答述曰語
[014-7b]
 疏言古剴今謂若詩陳古以刺幽厲王之類倍文曰
 諷謂不開讀之以聲節之為誦者亦是倍文但諷是
 宣言之無吟咏誦則為吟咏以聲節之為異○潛谿
 鄧氏曰興者托物興事道者依古剴今皆博喻無指
 斥諷者㣲言寓意誦者咏歎達情皆委婉無直致以
 興道諷誦為言語中和之徳言也○愚按人身唯詞
 氣不可强為苟非中正和樂之徳積中發外則剛柔
 疾徐必有乖戾不中節者此古人所以有樂語之教
[014-8a]
 也總之樂徳盡之矣語其徳之聲舞其徳之象歟
以樂舞教國子舞雲門大卷大咸大㲈大夏大濩大武
註此周所存六代之樂黄帝曰雲門大卷言其徳如雲
之所出民得以有族類大咸咸池堯樂也堯能殫均刑
灋以儀民言其徳無所不施大㲈舜樂言其徳能紹堯
之道也大夏禹樂禹治水傅土言其徳能大中國也大
濩湯樂湯以寛治民而除其邪言其徳能使天下得其
所也大武武王樂言其徳能成武功
[014-8b]
 疏卷者卷聚之義即族類也咸皆也池施也徳無不
 施解咸池之義○陳氏樂書曰莊周嘗謂黄帝之咸
 池又謂黄帝張咸池樂於洞庭之野吕氏春秋漢志
 白虎通亦謂黄帝作咸池則咸池為黄帝樂信矣鄭
 氏溺於世次先後之説耳咸池雖作於黄帝而堯亦
 修而用之雲門大卷大章所以表堯之體天道也咸
 池所以大堯之體地道也○玉海樂記大章章之也
 注堯樂名言堯徳之章明也周禮缺文或作大卷言
[014-9a]
 濩者即救䕶也按元命包云文王時民樂其興師征
 伐故曰武又詩云文王受命有此武功則武者文王
 樂名武王卒其功伐故周公作樂以為武王樂也○
 又云此大司樂所教是大舞樂師所教者是小舞按
 内則云十三舞勺成童舞象舞象謂戈皆小舞又云
 二十舞大夏即此六舞也特云大夏者鄭云樂之文
 武中其實六舞皆學也保氏云教之六樂二官共教
 者彼教以書此教以舞故共其職也○陳氏曰大夏
[014-9b]
 以上其執以羽籥文舞也大濩以下其執以干戚武
 舞也○夾漈鄭氏曰古有六舞後世所用者韶武二
 舞而已後世之舞亦隨代皆有制作每室各有形容
 然究其所常用及其制作之宜不離是文武二舞也
 臣疑三代之前雖有六舞之名往往其所用者亦無
 非文武二舞故孔子謂韶盡美又盡善武盡美矣未
 盡善不及其他誠以舞者聲音之形容也形容之所
 感發惟二端而已自古制治不同而治具亦不離文
[014-10a]
 武之事也然雲門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凡六舞
 之名南陔白華華黍崇丘由庚由儀凡六笙之名當
 時皆無辭故簡籍不傳惟師工以譜奏相授耳古之
 樂惟歌詩則有辭笙舞皆無辭故大武之舞秦始皇
 改曰五行之舞漢髙帝改曰文始之舞魏文帝復文
 始曰大韶舞五行舞曰大武舞竝有譜無辭雖東平
 王蒼有武徳舞之歌未必用之大抵漢魏之世舞詩
 無聞至晉武帝泰始九年荀朂曾典樂更文舞曰正
[014-10b]
 徳武舞曰大象使郭夏宋識為其舞節而張華為之
 樂章自此以来舞始有辭而有辭失古道矣○薛氏
 圖云周所以用六代之樂者存三恪與二代也三恪
 謂黄帝堯舜之後二代夏商之後樂記曰封黄帝之
 後於薊以下是也周人既法其法故兼用其樂也○
 伊川程氏曰樂舞所以舒其性情也古人為學自入
 小學以至大學舞勺舞象有絃歌以養其耳有干羽
 以養其血氣有禮義以養其心如此則非僻之心無
[014-11a]
 自而入○浚儀王氏曰書言舞干羽則先干而後羽
 樂記言干戚羽旄謂之樂則先干戚而後羽旄郊特
 牲明堂位祭統皆先大武而後大夏詩簡兮先萬舞
 而後籥翟漢樂先武徳而後文始唐樂亦先七徳而
 後九功然則古人之舞皆先武而後文蓋曰平難常
 在於先守成常在於後○陳氏曰周之時干戈羽籥
 在東序絃誦與禮在瞽宗書在上庠以言學者之事
 始於書立於禮成於樂而舞又樂之成焉故大司樂
[014-11b]
 言樂徳樂語而終於樂舞樂師言樂成告備而終於
 臯舞孟子仁義智禮樂之實而終於不知手之舞之
 記曰詩言志歌咏聲而終於舞動容春秋時季札歴
 觀樂歌然後及於象武韶夏之舞舞之始也發於所
 樂之極其用也常在諸樂之後此舞所以爲樂之成
 也由小學之書以進於瞽宗之禮樂由瞽宗之禮樂
 而成之以東序之舞則周之教法可知矣○文獻通
 攷先公曰西漢博士隸太常有周成均隸宗伯之意
[014-12a]
 州有博士郡有文學椽五經之師儒宫之官長吏辟
 置布列郡國亦有黨庠遂序之意然有二失鄉里學
 校人不升於太學而補弟子員者自一項人公卿弟
 子不養於太學而任子盡隸光禄勲自有四科考試
 殊塗異方下之心術分裂不一上之攷察馳騖不
 精○東萊吕氏曰唐虞三代設教與後世學校不同
 即學官一事可見在舜時命䕫典學教胄子在周時大
 司樂掌成均之法教國之子弟何故皆是掌樂之官
[014-12b]
 掌教蓋其優逰涵養鼓舞動盪有以深入人心處却
 不是設一箇官司秦漢以後誤作官司故與唐虞三
 代題目自别雖足以善人之形而不足以善人之心
 周禮一書若師氏保氏大司樂大胥小胥之類所教
 者不過國子當時鄉遂所以興賢能未嘗見其設教
 之官蓋學校事大體重非有司簿書期㑹之可領此
 學者所當深思也然舜之時雖國子外不見有掌教
 之官而庶頑讒説若不在時侯以明之撻以記之書
[014-13a]
 用識哉欲竝生哉工以納言時而颺之如此之備周
 人學官雖不領於一屬然而比年入學中年考校一
 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羣五年視博習親師
 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九年知類通達强立而
 不反謂之大成終始備具至於不率教者屏之逺方
 終身不齒又見先王未嘗有理無事有體無用本末
 亦是備見○愚按蒙之二爻大司樂之職也周公繫
 辭特廢國而言家廢臣而言子蓋養中養才直父兄
[014-13b]
 養子弟之事非官司臨百姓之事吕氏之言洵可以
 相發明矣
以六律六同五聲八音六舞大合樂以致鬼神示以和
邦國以諧萬民以安賓客以説逺人以作動物註六律
合陽聲者也六同合陰聲者也○按黄鍾大簇姑洗㽔
賔夷則無射為六陽大吕應鍾南吕林鍾仲吕夾鍾為
六陰此十二者以銅為管轉而相生黄鍾為首其長九寸
各因而三分之上生者益一分下生者去一焉國語曰
[014-14a]
律所以立均出度也古之神瞽攷中聲而量之以制度
律均鍾言以中應定律以律立鍾之均大合樂者謂徧
作六代之樂以冬日至作之致天神人鬼以夏日至作
之致地祗物鬽動物羽臝之屬虞書云䕫曰戛擊鳴球
摶拊琴瑟以詠祖考来格虞賔在位羣后徳讓下管鼗
鼔合止柷敔笙鏞以間鳥獸蹌蹌簫韶九成鳳凰来儀
䕫又曰於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庶尹允諧此其於宗
廟九奏效應
[014-14b]
 疏轉而相生已下據律歴志而言子午已東為上生
 子午已西為下生上生為陽陽主息故三分益一下
 生為陰陰主減故三分去一按律歴志黄鍾為天統
 律長九寸林鍾為地統律長六寸太簇為人統律長
 八寸又云十二管相生皆八八上生下生盡於仲吕
 陰陽生於黄鍾始於左旋八八為位者假令黄鍾生
 林鍾是歴八辰自此以下皆然是八八為位蓋象八
 風也中聲謂上生下生定律之長短均即是應律長
[014-15a]
 短者○按國語注均者均鍾木長七尺有絃繫之以
 均鍾者度鍾大小清濁也○張衡賦攷理亂於律均
 注樂叶圖徴曰聖人承天以立均宋均注均長八尺
 施絃以調五聲六律○貴與馬氏曰按古人言律為
 萬事本度量衡皆由焉律以和聲度以審度量以嘉
 量衡以權衡度有長短量有大小衡有輕重雖庸愚
 之人皆能知之至律之於聲其或雅或淫或和或乖
 則雖賢哲之士不能遽曉蓋四者之中議律為難度
[014-15b]
 或長或短量或小或大衡或輕或重三物皆生民日
 用不可闕者然以四海九州觀之未有千里而同一
 度量衡者也以古往今来觀之未有千里而同一度
 量衡者也葢隨世立法隨地従宜取其適於用而初
 無害於事固不必盡同也至律則差之絲忽不能以
 諧聲聲不諧不足以為樂樂不和不足以致治葢四
 者之中制律為尤難是以古人之於律或求之於絲
 竹伶倫之管京房之凖是也或求之於金石編鐘編
[014-16a]
 磬鏄鐘簴磬之屬是也雖曰假器物以求之然心之
 精㣲口不能授性所解悟筆不能書假如有人與后
 䕫伶倫竝世而生亦豈能盡得其依律和聲之法乎
 後之儒者病樂之不和議欲更律而更律之法或取
 之纍黍或求之古之度量然纍黍之法漢制特以較
 度量衡所謂黄鍾之長黄鍾之龠黄鍾之重云者特
 以明三物之與律相表裏耳未嘗専言纍黍以為律
 也至於古之度與量則周鬴漢斛與魏晉以来尺十
[014-16b]
 有五種相去且千年其流傳至於今者是乎非乎不
 可得而詳也倘其果為古器則不知造此器之時其
 與虞朝之同律度量衡周王之攷制度果無纎毫之
 差乎亦不可得而詳也而方倀倀然於千百載之後
 搜求古雅之器於荒丘古墓之中而自以為得之蓋
 亦疎矣蓋律度量衡雖曰相為表裏然至易曉者度
 量衡也至難知者律也隨時而變易屢易而無害於
 事者度量衡也一定而不易易則害於樂者律也今
[014-17a]
 失其難者而反取則於其易者失其不可易者而反
 取則於其屢易者何哉竊以為必欲製律必如杜䕫
 荀朂阮咸張文收之徒自有宿悟神解而後可以語
 此如其不然或専求之於纍黍或専求之於周鬴漢
 斛魏尺之屬毋異刻舟而尋劔也李照胡瑗房庶之
 説皆以黍求律者也范蜀公力主房庶之説以為照
 以縱黍纍尺管空徑三分容黍十七百三十則太長
 瑗以横黍纍尺管容黍一千二百而空徑三分四釐
[014-17b]
 六毫則太短皆以尺生律不合古法今庶所言實千二
 二百黍於管以為黄鍾之長就三分則為空徑則無
 容受不合之差校前二説為是累千百言大要不過
 如此愚請得而詰之夫古人之制律管皆有分寸如
 十二律管皆徑三分圍九分黄鍾之管長九寸自大
 吕以下以次降殺是也然則欲制律必先定分寸而
 古今之分寸不可攷矣是以隋書因漢制之説以一
 黍為一分則是十黍為一寸分寸既定然後管之徑
[014-18a]
 圍可定管之徑圍既定然後律之長短可定瑗與照
 雖有縱横之異然以黍定分以黍之分定管之徑圍
 則一也今庶既盡闢縱横之説而欲以是千二百黍
 亂實之管中隨其短長斷之以為黄鍾九寸之管取
 三分以度空徑則不知庶之所謂空徑三分之管既
 非縱黍之分復非横黍之分則何以為分乎未有分
 寸不先定而可以制律者如庶之所謂分既非縱黍
 復非横黍則必别有一物為度以起分倘别有一物
[014-18b]
 為度以起分則只須以其三分為徑以九十分其長
 為黄鍾之管為律本不因於黍矣何煩實黍於管又
 何煩於漢書中増益八字以求合千二百黍之數乎
 此愚所以未敢以為通論也古律以竹為管然竹有
 大小其大者容千二百不能以寸其小者不及千二
 百黍而盈尺矣故必先以黍為分度之三分為徑然
 後實以千二百黍則九十分其長為黄鍾之管矣愚
 雖不能曉鍾律切意古人以黍定律其灋如此○陳
[014-19a]
 氏集説疏曰陽生陰曰下陰生陽曰上黄鍾三分損
 一下生林鍾三分林鍾益一上生太簇三分太簇損
 一下生南吕三分南吕益一上生姑洗三分姑洗損
 一下生應鍾三分應鍾益一上生㽔賔三分㽔賔損
 一下生大吕三分大吕益一上生夷則三分夷則損
 一下生夾鍾三分夾鍾益一上生無射三分無射損
 一下生中吕陰陽相生自黄鍾始也○續志五行生
 於陰陽分為十二律轉生六十所以紀斗氣效物類
[014-19b]
 也天效以景地效以響即律也陰陽和則景至律氣
 應則灰除是故天子常以日冬夏至御前殿合八能
 之士陳八音聽樂均度晷景候鍾律權土灰放陰陽
 冬至陽氣應則樂均清景長極黄鍾通土灰輕而衡
 仰夏至陰氣應則樂均濁景短極㽔賔通土灰重而
 衡低進退於先後五日之中八能各以候狀聞太史
 封上效則和否則占候氣之灋為室三重户閉塗釁必
 周密布緹縵室中以木為案每律各一内庳外高從
[014-20a]
 其方位加律其上以葭莩灰抑其内端案歴而候
 之一氣至者灰去王伯厚曰月令章句曰古之為鍾
 律者以耳齊其聲後不能則假數以正其度度數正
 則音亦正矣鍾以斤兩尺寸中所容受升斗之數為
 灋律以分寸長短為度○晉志楊泉記云取𢎞農宜
 陽縣金門山竹為管河内葭莩為灰或云以律置室
 中隨十二辰埋之上與地平以竹莩灰入律中以羅
 縠覆律吕氣至吹灰動縠小動為和大動君弱臣强
[014-20b]
 不動君嚴㬥之應○俊卿章氏曰律候氣之管以銅
 為之律中者中猶應也孟春氣到則太簇之律應應
 謂吹灰也正義云角是春時之音律審正月之氣音
 由氣成以其音氣相須故角律同節其太簇夾鍾六
 律六吕等皆是候氣管名又計太簇管數倍而更半
 鑄之為鐘名曰太簇之鐘元生於太簇之律是律在
 於前鐘生於後故律歴志云黄帝制十二筩以聽鳯
 凰之鳴其雄鳴為六律雌鳴為六吕是律生在前蔡
[014-21a]
 氏以為太簇鍾名先有其鍾後有其律非也陽管為
 律陰管為吕又陰律為同言與陽同也總而言之陰
 陽皆稱律故十有二月皆稱律中也○劉氏曰日者
 太陽之精凡天之氣以日為主月者太陰之精凡地
 之氣以月為主日行遲三百六十有六日乃一周天
 月行疾二十有九日强半乃一周天月一周天常與
 日㑹所㑹之次在天則為十二舎在地則為十二辰
 故日月㑹於上則陰陽合於下上下交合者十有二
[014-21b]
 而嵗功成焉四時備焉萬物生焉此陰陽㑹行日月
 交㑹以定寒暑而成變化者也小雪之節日㑹於娵
 訾在地為亥其氣之合曰應鍾也冬至之節日月㑹
 於𤣥枵在地為子其氣之合曰黄鍾也大寒之節日
 月㑹於星紀在地為丑其氣之合曰太吕也雨水之
 節日月㑹於析木之津在地曰寅其氣之合曰太簇
 也春分之節日月㑹於大火在地為卯其氣之合曰
 圜鍾也榖雨之節日月㑹於夀星在地曰辰其氣之
[014-22a]
 合曰姑洗也小滿之節日月㑹於鶉尾在地為巳其
 氣之合曰仲吕也夏至之節日月㑹於鶉火在地為
 午其氣之合曰㽔賔也大暑之節日月㑹於鶉首在
 地為未其氣之合曰函鍾也處暑之節日月㑹於實
 沈在地為申其氣之合曰夷則也秋分之節日月㑹
 於大梁在地為酉其氣之合曰南吕也霜降之節日
 月㑹於降婁在地為戌其氣之合曰無射也所謂氣
 之合者冬至之節陽氣在地中始生而上長也陰氣
[014-22b]
 在上而始入於地其深九寸乃與陽合而陽長上通
 焉故葭灰未動黄鍾之管九寸中空皆陰氣也冬至
 而陽生上實於九寸之空而葭灰動焉夏至之節陰
 氣自地中始生而上長也陽氣自上而始入於地其
 深六寸三分二釐强半乃與陰合而陰長上通焉故
 葭灰未動㽔賔之管六寸三分二釐中空皆陽氣也
 夏至而陰生上實於六寸三分二釐之空而葭灰動
 焉自陰生至於冬至凡六管之長短者皆陽氣入地
[014-23a]
 之深淺而始與陰合也陰合於陽上進而葭灰飛動
 者皆其月之中氣也陽生至於夏至凡六管之長短
 者皆陰氣入地之深淺而始與陽合也陽合於陰上
 進而葭灰飛動者皆其月之中氣也故日月交㑹於
 上以成次則陰陽交合於下以成時取其管以為聲
 天地之中聲也取其律以候氣陰陽之和氣也非聖
 人其孰能與於此乎○朱子語録文蔚問國語云律
 者立均出度韋昭註云均謂均鍾水長七尺係之以
[014-23b]
 弦不知其制如何曰均只是七均如以黄鍾為宫便
 以林鍾為徴太簇為啇南吕為羽姑洗為角應鍾為
 變宫㽔賔為變徴這七律只是一均其聲自相諧應
 古人要合聲先須吹律便衆聲皆合律方可用後来
 人想不解去逐律吹得京房始有律凖乃是先做了
 一箇母子調得正了後来只依此為凖國語謂之均
 梁武帝謂之通其制十二弦一弦是全律黄鍾只是
 散聲又自黄鍾起至應鍾有十二弦要取甚聲用柱
[014-24a]
 子来逐弦分寸上柱定取聲立均之意本是如是○
 又曰十二律自黄鍾而生黄鍾是最濁之聲其餘漸
 清若定得黄鍾是入得樂○鄧氏曰律言述也述天
 地元陽之氣宣之樂也同為律偶同於陽旅助之也
 ○愚按太史公志律以黄鍾為九寸後因其説而不
 變朱子遂以黄鍾為聲之最濁吕氏春秋載黄帝命
 伶倫取嶰谷之竹斷兩節間三寸九分而吹之為黄
 鍾之宮後又有祖是説者以為黄鍾當子之中一陽
[014-24b]
 初動於卦為復則三寸九分者陽之始也故宫聲最
 清吕氏春秋之書未必可據然二氣初分清者居上
 陽為清陰為濁此不待智者而後辨也陽之初生純
 粹以精其為清中之清又不待智者而後辨也漢志亦
 曰黄鍾不復與他律為役者至尊無與竝也故曰宫
 聲為君豈有至尊至貴者而為天下之至濁者乎○
 經總言三祀大祭但天地大祭效應無文所引尚書唯
 有宗廟故指宗廟而言也○俊儀王氏曰三禮
[014-25a]
 義宗周公制禮用六代之樂四時祭祀分而用之祭
 之尊卑凡有六等故用六代之樂以六代之樂配十
 二調而作之一代之樂則用二調逺取黄帝者以舞
 樂之始興於黄帝奏者謂堂下四垂鍾聲之調歌者
 謂堂上琴瑟之音但一祭之中皆自為二調庭奏者
 常以陽聲為調升歌者常以陰吕為聲周人用六代
 之樂祭天雲門地以咸池宗廟以大㲈不用時王之
 樂以三樂其道最美故三祭用之宗廟加九德之歌
[014-25b]
 彰明先祖之徳也大蜡盡天時四方之神而祭之其
 樂亦盡用四時之調凡四方十二辰則有十二律陰
 陽相配二調共作一代之樂故為六樂大蜡之祭則
 盡用之合天地四方之神合六代之樂故終不過六
乃分樂而序之以祭以享以祀註分謂各用一代之樂
 疏分此六代之舞尊者用前代卑者用後代使尊卑
 有序故云序○介甫王氏曰謂分律而序之自黄鍾
 至無射分同而序之自大吕至夾鍾分舞而序之自
[014-26a]
 雲門至大舞以祭地示以享人鬼以祀天神焉○易
 氏曰大合樂謂求神之後合六代之樂以致之分樂
 而序之謂薦神之際各有其序而六代之樂各以類
 舉○又云六律以左旋為序六同以右轉為序六舞
 以歴代先後為序○夾漈鄭氏曰有宗廟之樂有天
 地之樂有君臣之樂尊親異制不可以不分幽明異
 位不可以無别按漢叔孫通始定廟樂有降神納爼
 登歌薦祼等曲武帝始定郊祀之樂有十九章之歌
[014-26b]
 明帝始定黄門歌吹之樂天子所以宴羣臣也嗚呼
 風雅頌三者不同聲天地宗廟君臣三者不同禮自
 漢之失合雅而風合頌而雅其樂已失而其禮猶存
 至梁武十二曲成則郊廟明堂三朝之禮展轉用之
 天地君臣宗廟之事同其事矣此禮之所以亡也雖
 曰本周九夏而為十二雅然九夏自是樂奏亦如九
 淵九莖可以播之絲竹有譜無辭而非雅頌之流也
乃奏黄鍾歌大吕舞雲門以祀天神註以黄鍾之鍾大
[014-27a]
吕之聲為均者黄鍾陽聲之首大吕為之合奏之以祀
天神尊之也天神謂五帝及日月星辰也王者又各以
夏正月祀其所受命之帝於南郊尊之也孝經説曰祭
天南郊就陽位是也
 疏合者據十二辰之斗建與日辰相配合皆以陽律
 為主陰吕合之黄鍾子之氣也十一月建焉而辰在
 星紀大吕丑之氣也十二月建焉而辰在𤣥枵是其
 斗與辰合也
[014-27b]
乃奏大簇歌應鍾舞咸池以祭地示註大簇陽聲第二
應鍾為之合咸池大咸也地示所祭於北郊謂神州之
神及社稷
 疏黄鍾之初九下生林鍾之初六林鍾之初六上生
 太簇之九二是陽聲之第二也太簇寅之氣也正月
 建焉而辰在娵訾應鍾亥之氣也十月建焉而辰在
 析木是應鍾為之合也○信齋楊氏曰愚按大司樂
 奏大簇歌應鍾舞咸池以祭地示鄭注云地示所祭
[014-28a]
 於北郊及社稷夫祭地惟有夏至北郊方澤之禮此
 外則有社祭亦祭地也鄭氏亦既知之矣及注曰禮
 天子祭天地大宗伯黄琮禮地典瑞兩圭祀地又曰
 地神有二嵗有二祭夏至祭崑崙之神於方澤夏正
 祭神州之神於北郊何也蓋祭地唯北郊及社稷此
 三代之正禮而釋經之正説鄭氏所不能違也有崑
 崙又有神州有方澤又有北郊析一事以為二事此
 則惑於緯書而牽合聖經以文之也知有正禮而又
[014-28b]
 汨之以緯書甚矣其惑也○貴與馬氏曰按鄭氏解
 經於天地之祀皆分而為二是有二天二地矣然古
 人祀天郊與明堂本二處所配之祖又不同則因宗
 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一語而指其帝為五精之
 帝感生之帝猶云可也至於祭地則經文所載惟方
 澤而已乃以為此所祀者崑崙而又有神州則祭之
 於北郊蓋北郊之名亦出緯書禮經所不載於是又
 因祭灋有泰圻之語而以為泰圻即北郊又非方澤
[014-29a]
 也其支離不通彌甚矣○浚儀王氏曰曲禮疏地祗
 有二嵗有二祭夏至之日祭崑崙之神於方澤一也
 夏正之月祭神州地祗於北郊二也或曰建申之月
 祭之與郊天相對○又曰通典王者父天母地故庖
 犧氏俯而觀灋焉顓帝乃命火正黎司地以屬人夏
 以五月祭地祗殷以六月祭周制夏日至禮地祗於
 澤中之方丘其丘在國之北禮神之玉以黄琮牲用
 黄犢幣用黄繒王及尸同服大裘配以后稷其神州
[014-29b]
 地祗謂王者所卜居吉土五千里之内地名也玉用
 兩圭有邸牲用黝犢幣用黒繒其壇於北郊築土為
 壇名曰太圻配亦以后稷其樂奏太簇歌應鍾舞咸
 池備五齊七獻席槀秸蒲越及雞人呼晨司樂宿垂
 掌次設次大宗伯攝亞獻竝如圜丘王每獻酒皆作
 樂一終○又曰元符中太常少卿宇文昌齡議曰天
 地之勢以高卑則異位以禮制則異宜以樂則異數
 至於衣服之章器用之具日至之時皆有辨而不亂
[014-30a]
 夫祀者自有以感於無自實以通於虗必以類應類
 以氣合氣然後可以得而親可以冀其格今祭地圜
 丘以氣非所合以類非所應而求高厚来享不亦難
 乎
乃奏姑洗歌南吕舞大磬以祀四望註姑洗陽聲第三
南吕為之合四望五嶽四鎮四瀆此言祀者司中司命
風師雨師或亦用此樂與
 疏南吕上生姑洗之九三是陽聲第三也姑洗辰之
[014-30b]
 氣也三月建焉而辰在大梁南吕酉之氣也八月建
 焉而辰在夀星是南吕為之合也○陳氏禮書曰天
 子四望達於四方魯三望泰山河海而已書曰海岱
 及淮維徐州諸侯之望皆其境内之名山大川也望
 雖以名山大川為主而其實兼上下之神故詩於柴
 望言懷柔百神及河喬嶽周禮於望皆言祀而不言
 祭又典瑞四望與山川異玉大司樂四望與山川異
 樂左氏曰望郊之細也又曰望郊之屬也公羊曰方
[014-31a]
 望之事無所不通則望兼上下之神可知矣鄭司農
 釋大宗伯曰四望日月星海杜預釋左傳曰望祀分
 野之星及封内山川許慎曰四望日月星辰河海大
 山其説蓋有所受之也鄭康成釋大宗伯曰四望五嶽四
 瀆釋大司樂又兼之以司中司命風伯雨師釋舞師
 又以四望為四方其言異同不可攷也望之禮有二
 而其用不一男巫掌望祀望衍鄭氏讀衍為
 延為望祀有牲與粢盛望衍用幣致神而已然鄭
[014-31b]
 氏於大祝衍祭亦以為延祭禮文殘缺不可攷也望
 祀或設於郊天之後或設於廵狩之方或旅於大
 故之時則望有常有不常之祀也崔靈恩謂四望之祭
 嵗各有四不知何據然也望祀其兆四郊其牲各放其方
 之色其樂姑洗南吕大㲈其玉兩圭有邸其服毳冕
 其位苑以辨之而植表於其中周禮所謂旁招以茒
 晉語所謂苑蕝設表望是也白虎通謂周公祭泰山
 以召公為尸其言無所經見○楊氏曰愚按四望之
[014-32a]
 説惟鄭氏注小宗伯云四望五嶽四鎮四瀆其説為
 是蓋言望祭天下之名山大川也所謂懐柔百神者
 言合祭四方名山大川之神故云百神非必兼上下
 之神也舜即位類於上帝禋於六宗望於山川徧於
 羣神類也禋也望也各是一事非望兼上下之神可
 知也
乃奏㽔賔歌函鍾舞大夏以祭山川註㽔賔陽聲第四
函鍾為之合函鍾一名林鍾
[014-32b]
 疏應鍾之六三上生㽔賔之九四是陽聲第四也函
 鍾為之合者㽔賔午之氣也五月建焉而辰在鶉首
 函鍾未之氣也六月建焉而辰在鶉火是函鍾為之
 合也
乃奏夷則歌小吕舞大濩以享先妣註夷則陽聲第五
小吕為之合小吕一名中吕先妣姜嫄也姜嫄履大人
跡感神靈而生后稷是周之先母也周立廟自后稷
為始祖姜嫄無所妃是以特立廟而祭之謂之閟宫閟神
[014-33a]

 疏大吕之六四下生夷則之九五是陽聲第五也小
 吕巳之氣也四月建焉而辰在實沈夷則申之氣也
 七月建焉而辰在鶉尾是其合也
乃奏無射歌夾鍾舞大武以享先祖註無射陽聲之下
也夾鍾為之合夾鍾一名圜鍾先祖謂先王先公
 疏夾鍾之六五下生無射之上九是陽聲之下也夾
 鍾夘之氣也二月建焉而辰在降婁無射戌之氣也
[014-33b]
 九月建焉而辰在大火是其合也○白虎通歌在堂
 上舞在堂下歌者象徳舞者象功君子上徳而
 下功
凡六樂者文之以五聲播之以八音註六者言其均皆
待五聲八音乃成也播之言被也
 疏劉氏曰六代之樂雖不同而皆用五聲旋相為宫
 以成其文也假此八物之音以播旋相之文則樂成
 矣○陳氏曰子合於丑寅合於亥辰合於酉午合於未
[014-34a]
 申合於巳戌合於夘此皆即其所合者用之也○王
 先生曰乃分樂而序之以下天地人之次祭也
凡六樂者一變而致羽物及川澤之示再變而致臝物
及山林之示三變而致鱗物及丘陵之示四變而致毛
物及墳衍之示五變而致介物及上示六變而致象物
及天神註變猶更也樂成則更奏也此謂大蜡索鬼神
而致百物六樂奏而禮畢東方之祭則用太簇姑洗南
方之祭則用㽔賔西方之祭則用夷則無射北方之祭
[014-34b]
則用黄鍾為均焉每奏有所感致和以来之象物有象
在天所謂四靈者天地之神四靈之知非徳至和則不
至禮運曰何謂四靈麟鳯龜龍謂之四靈龍以為畜故
魚鮪不淰鳯以為畜故鳥不矞麟以為畜故獸不狘龜
以為畜故人情不失
 疏郊特牲曰八蜡以記四方又云四方年不順成八
 蜡不通順成之方其蜡乃通是四方合有八蜡故
 知四方用樂各别也禮運注云淰之言閃也閃畏人
[014-35a]
 也矞一作獝獝狘飛走之貌一變至六變不同者據
 難致易致前後而言○王先生曰此一節謂四方百
 物之祭也○臨川王氏曰羽物輕疾故致之易介物
 遲重故致之難象物恍惚無形則其致之尤難川澤
 虗故致之易墳衍實故致之難天神逺人而尊則其
 致之尤難其餘所致先後大畧如此○何氏曰致者
 聲樂奏於此神物應於彼本無一變二變之拘槩言
 感通之妙耳讀者不以詞害意可也○郝氏曰象物
[014-35b]
 魍魉之屬一變至六變極言作樂之盛羽物川澤等
 極言感通之逺鄭氏以蜡祭非也○愚按象物成象
 於天者日月星辰之類是也天神即昊天上帝及五帝并
 無象之可言矣麟鳳龜龍雖為四靈然不離羽鱗毛
 介何以獨為象物乎
凡樂圜鍾為宫黄鍾為角太簇為徴姑洗為羽靁鼓靁
鼗孤竹之管雲和之琴瑟雲門之舞冬日至於地上之
圜丘奏之若樂六變則天神皆降可得而禮矣凡樂函
[014-36a]
鍾為宫太簇為角姑洗為徴南吕為羽靈鼓靈鼗孫竹
之管空桑之琴瑟咸池之舞夏日至於澤中之方丘奏
之若樂八變則地示皆出可得而禮矣凡樂黄鍾為宫
大吕為角太簇為徴應鍾為羽路鼓路鼗陰竹之管龍
門之琴瑟九徳之歌九㲈之舞於宗廟之中奏之若樂
九變則人鬼可得而禮矣註此三者皆禘大祭也先奏
是樂以致其神禮之以玉而祼焉乃後合樂而祭之大
傳曰王者必禘其祖之所自出祭灋曰周人禘嚳而郊
[014-36b]
稷謂此祭天圜丘以嚳配之圜鍾夾鍾也夾鍾生於房
心之氣房心為大辰天帝之明堂函鍾林鍾也林鍾生
於未之氣未坤之位或曰天社在東井輿鬼之外天社
地神也黄鍾生於虗危之氣虗危為宗廟以此三者為
宫用聲類求之天宫夾鍾陰聲其相生從陽數其陽無
射無射上生中吕中吕與地宫同位不用也中吕上生
黄鍾黄鍾下生林鍾林鍾地宫又不用林鍾上生大簇
大簇下生南吕南吕與無射同位又不用南吕上生姑
[014-37a]
洗地宫林鍾林鍾上生太簇大簇下生南吕南吕上生姑
洗人宫黄鍾黄鍾下生林鍾林鍾地宫又辟之林鍾上
生大簇大簇下生南吕南吕與天宫之陽同位又辟之
南吕上生姑洗姑洗南吕之合又辟之姑洗下生應鍾
應鍾上生㽔賔㽔賔地宫林鍾之陽也又辟之㽔賔上
生大吕凡五聲宫之所生濁者為角清者為徴羽此
樂無商者祭尚柔商堅剛也鄭司農云九徳之歌春秋
傳所謂水火金木土榖謂之六府正徳利用厚生謂之
[014-37b]
三事六府三事謂之九功九功之徳皆可歌也𤣥謂靁
鼓靁鼗八面靈鼓靈鼗六面路鼓路鼗四面孤竹竹特
生者孫竹竹枝根之末生者陰竹生於山北者雲和空
桑龍門皆山名九㲈當為大韶字之誤也
 疏禮之以玉據天地而祼焉據宗廟天地不祼宗廟
 無禮神之玉也王者皆以建寅之月郊所感生帝還
 以感生祖配之若周郊以后稷配之也引大𫝊者證
 郊與圜丘俱是祭天之禘郊之禘以后稷配圜丘禘
[014-38a]
 以嚳配○楊氏曰愚按大司樂冬至圜丘一章與禘
 祭絶不相闗而注妄稱圜丘為禘祭灋禘祖宗三條
 分明説宗廟之祭惟郊一條謂郊祀以祖配天爾而
 注皆指為祀天太傳禮不王不禘一章言王者禘其
 祖之所自出諸侯只及其太祖大夫惟有功始祫其
 髙祖所論宗廟之祭降殺逺近爾於祀天乎何與而
 注妄指為祀感生帝竊嘗疑鄭康成博洽大儒解釋
 他經最為有功及注此三章則同歸於誤其病果安
[014-38b]
 在乎蓋讀祭灋不熟而失之也夫祭灋歴叙四代禘
 郊祖宗之禮禘文皆在郊上蓋謂郊止於稷而禘上
 及乎嚳禘之所及者最逺故先言之耳鄭氏不察謂
 禘又郊之大者於是以祭灋之禘為祀天圜丘以嚳
 配之以大傳之禘為正月祀感生帝於南郊以稷配
 之且祭灋之禘與大傳之禘其義則一皆禘其祖之
 所自出也鄭氏强析之而為祀天兩義遂分圜丘與
 郊為兩處昊天上帝與感生帝為兩祀嚳配天與稷
[014-39a]
 配天為兩事隨意穿鑿展轉枝蔓何其謬耶又以祀
 五帝五神於明堂而以文王武王配之謂之祖宗夫
 孝經所云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此嚴父之義
 也抗五神於五帝之列而以文王竝配於理自不通
 矣況祖宗乃二廟不毁之名於配食明堂何闗焉夫
 因讀祭灋一章之誤而三章皆誤不惟三章之誤而
 已又推此説以釋他經者不一而止疏家從而和之
 凡燔柴升煙樂舞酒齊之類皆分昊天與感生帝為
[014-39b]
 兩等馴至隋唐之際昊天上帝與感生帝二祀常竝
 行而不廢唐世大儒杜佑作通典惑於鄭注大傳之
 説亦以感生帝與昊天上帝竝列而為二是又讀大
 傳本文不熟而失之也明堂襲鄭氏祖宗之義而以
 二帝配侑或三帝竝配者蓋有之矣幸而王肅諸儒
 力爭之於前趙伯循與近世大儒辨正之於後大義明
 白炳如日星而周公制作精微之意可以復見不然
 則終於晦蝕而不明矣可勝歎哉○貴與馬氏曰按
[014-40a]
 竝配之制始於唐自鄭康成有六天之説魏晉以
 來多遵用之以為曜魄寳亦天也感生帝亦天也均
 之為天則配天之祖其尊一也至唐人始以為曜魄
 寳五帝皆星象之屬當從祀南郊而不當以事天之
 禮事之善矣然感帝之祠既罷旋復雖復其祠而以
 為有天帝之分尊卑之别遂於郊與明堂所配之祖
 不無厚薄之疑乃至每祭竝配而後得為嚴父之理
 然則周公亦豈厚於后稷而薄於文王乎則曷若一
[014-40b]
 遵初議若郊若明堂皆専祀昊天各以一祖配之而
 感帝之屬則從祀於天於禮意人情為兩得乎○浚
 儀王氏曰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故冬至祭天而祖
 配之氣至之始也萬物成形於帝而人成形於父故
 季秋享帝而父配之物成之時也○朱子曰古者祭天
 於圜丘埽地而行事器用陶匏牲用犢其禮極簡聖
 人之意以為未足以盡其意之委曲故於季秋之
 月有大享之禮焉天即帝也郊而曰天所以尊之也
[014-41a]
 故以后稷配后稷逺矣配稷於郊亦所以尊稷也明
 堂而曰帝所以親之也故以文王配焉文王親也祀
 文王於明堂亦以親文王也尊尊親親周道備矣然
 則郊者古禮而明堂者周制也周公以義起之也○
 林氏曰郊祀從簡為報本反始以稷配明堂從備為
 大饗報成以文王配稷王業所始文王王業所成從
 其類也祭於郊曰天於明堂曰上帝天言兆朕帝言
 主宰也故嵗祭天者四郊於冬至明堂於秋季祈榖
[014-41b]
 於孟春大雩於龍見是也嵗祭五帝者五周禮所謂
 祀五帝亦如之是也先言祀上帝次言祀五帝亦如
 之蓋言祀青帝赤帝皆如之不可詳數故但曰祀五
 帝亦如之亦如之者謂大臣之贊相有司之備具至
 其圭幣則各有方色未嘗與上帝混而同也周禮曰
 禮東方禮南方月令云四立迎氣故曰嵗之祀上帝
 者四而祀五帝者五若有故而旅則不在此矣○王
 氏曰孝經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鄭疏以祭灋有周
[014-42a]
 人禘嚳之文遂變郊為祀感生帝王肅著論駮之馬
 昭抗章固執敕博士張融質之融稱周人祀昊天於
 郊以后稷配周禮圜丘則孝經之郊聖人因尊事天
 因下事地安能復得祀帝嚳於圜丘配祀稷於蒼帝
 之禮乎且周頌思文后稷配天昊天有成命郊祀天
 地則郊非蒼帝肅説為長○又曰按聖證論王肅與
 馬昭之徒或云祭天用冬至之日或云用冬至之月
 據周禮似用冬至之日禮記郊日用辛似用冬至之
[014-42b]
 月○又曰隋志儒者各守所見一云祀天之數終嵗
 有九祭地之數一嵗有二圜丘方澤一年二行若丘
 澤之年祭天有九祭地有二若天不通圜丘之祭終
 嵗有八地不通方澤之祭終嵗有一此則鄭學所宗
 也一云唯有昊天無五精之帝而一天嵗二祭壇位
 唯一圜丘之祭即是南郊日南至祭天春又一祭祈
 農事謂之二祭無别天也五時迎氣皆祭五行之人
 帝太皥之屬非祭天也文武配祭明堂皆祭人帝此
[014-43a]
 則王學所宗也梁陳迄隋議者各宗所師故郊丘互
 有變易○元豐元年置局詳定郊廟禮文陳襄言謹
 按周禮大司樂以圜鍾為宫冬日至於圜丘奏之六
 變以祀天神以函鍾為宫夏日至於方丘奏之八變
 以祀地示夫祀必以冬日至者以陽氣来復於上天
 之始也故宫用夾鍾於震之宫以帝出乎震也而謂
 圜鍾者取其形以象天也祭必以夏日至者以陰氣
 潛萌乎下地之始也故宫用林鍾於坤之宫以萬物
[014-43b]
 致養乎坤也而謂函鍾者取其容以象地也漢元始
 中姦臣妄議附㑹周官大合樂之説謂當合祭平帝
 從之天地共犢禮之失自此始由漢迄唐以五月親
 祠北郊者唯四帝而已如魏文帝太和周武帝建徳
 隋髙祖開皇唐睿宗先天皆希闊一時之舉也○三
 者各於本宫上相生為角徴羽或先生後用或後生先
 用故云聲類求之也凡言不用者卑之凡言辟之者
 尊之○信齋楊氏曰愚按禮家或謂郊祀上帝則百
[014-44a]
 神從祀然乎曰郊之祭也大報天而主日配以月傳
 記屢言之竊意垂象著明莫大乎日月日月之明即
 天之明也故祭天而主日配以月非必百神悉從祀
 也月令仲春大雩帝大雩之後乃命百縣雩祀百辟
 卿士季秋大饗帝大饗之後乃使有司嘗羣神告備
 於天子先後輕重固有節文矣以此類推之祀天之
 後乃祭百神蓋可知也莫尊於天莫重於郊祀精一
 以享猶恐誠意之不至豈容混以百神之祀乎舜之
[014-44b]
 嗣位也肆類于上帝而後禋於六宗望於山川徧於
 羣神非類於上帝之時合祀六宗百神也告祭之禮
 簡矣猶有先後之序況郊祀大禮乎大司樂言樂六
 變則天神皆降者至和感召融液貫通上帝降鑒而
 百神皆降猶鸞輿順動而千官景從者理也禋祀則
 専主乎昊天上帝不容混也按三正記曰郊後必有
 望又凡以神仕者以冬至日祭天神人鬼注云致神
 鬼於祖廟蓋用祭天之明日恐百神亦然也後之言
[014-45a]
 禮者失於講明後漢建武元年采用前漢元始中合
 祭天地六宗羣神從祀二年正月制郊兆於雒陽城
 南七里泰壇之上至一千五百一十四神不亦䙝乎
 晉賀循巳疑其非古人埽地而祭之意此固君子之
 所不取也○又曰古者祭天地有正祭有告祭禮雖
 不同義各有當冬至一陽生祀天於圜丘夏至一陰
 生祭地於方澤所謂正祭也舜之嗣位類於上帝望
 於山川嵗二月東廵狩則柴於岱宗望秩於山川武
[014-45b]
 王之伐商也底商之罪告於皇天后土又柴望竝舉
 大告武成成王之營洛也丁巳用牲於郊翌日戊午
 乃社於新邑凡因事竝告天地有同日而舉有繼日
 而舉者此告祭也所謂禮雖不同義各有當者此也
 自漢以来分冬至夏至二祀為南北郊然後之人主
 未聞以南郊為難而常以北郊為難則諸儒謬誤之
  説惑之也按司服王祀昊天上帝則服大裘而冕祀
  五帝亦如之唯祀地之服經無明文鄭注亦未嘗及
[014-46a]
 之賈公彦始為之疏曰崑崙神州亦服大裘可知夫
 公彦一時率爾之言未嘗深攷其故豈有夏至陽極
 之月而可服大裘哉而崔靈恩孔頴達與杜佑通典
 亦為是説於是祀天地之服不問寒暑必服大裘而
 北郊遂為不可行之禮至本朝元祐中議北郊禮論
 者猶以大裘不可服為言於是始有請於冬至南郊
 而合祭天地者矣若顧臨等所言是也有援虞周告
 祭之禮以證祀地之正祭者矣如蘇軾之言是也因
[014-46b]
 諸儒一時謬誤之言而欲廢祀地之大典可不惜哉
 或曰正祭告祭之禮不同而人主父事天母事地之
 心則一也告祭不拘其時不擇其位而可以對越天
 地則正祭不拘其時不擇其位奚為不可以對越天
 地乎曰因天道之始而祀天因地道之始而祀地以
 類求類此報本之祭也當天道之始而祀地於義何
 居周公制禮冬至祀天夏至祀地其義不可易矣周
 公豈欺我哉○貴與馬氏曰按北郊之議始於元豐
[014-47a]
 初至元豐六年始罷合祭元祐七年復合祭紹聖以
 後復罷之政和四年始親祀地祗於方澤蓋自元豐
 六年至宣和之末共四十二年凡十一郊唯元祐七
 年一次合祭及政和四年以後四次親祀方澤而已
 其餘六郊則遂廢地祗之祀矣夫本以合祭為非禮
 分祭為禮至分合之議不決則廢親祠而權以上公
 攝事者且二十年蓋病其非禮而反至於廢禮以為
 不當祀於圜丘而終不能親祀於方澤則固不若一
[014-47b]
 遵祖宗之灋三嵗竝祀南郊之為愈也要之周禮冬
 至圜丘夏至方澤其禮甚正亦無難行者諸儒議論
 所以不能以時决者其拘牽有二禮文煩縟則憚勞
 賞齎優渥則憚費如陳古靈之説每遇親郊之嵗一
 日宿大廟以告一日宿兆郊以祭地一日宿南郊以
 祀天是欲以二祀并在一時則不至倍費矣而執禮
 之勞加甚如曽曲阜之説親郊之嵗依古禮以夏至
 親祠方澤一如郊禮至冬至則舉圜丘之祀是以二
[014-48a]
 祀分在二時則不至甚勞而賞齎倍費然禮文乃百
 王相承之大典不可損畧而賞齎乃五季姑息之敝
 政何難更損則如政和三年之詔以郊天後一嵗祭
 地方澤應奉支賜務從簡省母使有偏而不舉之失
 乃為至論但恐當時方倡豐豫之説煩費未必能省
 所以中興之後國勢倥偬則不復能遵而行之也○
 潛溪鄧氏曰圜鍾夾鍾也夾鍾生於房心之氣房心
 天帝明堂又帝所出之方致大神以為宫不曰夾曰
[014-48b]
 圜以天體言之也天體始於黄鍾終於姑洗以木火
 土金水為序則宫聲當在太簇徴之後姑洗羽之前
 當以圜鍾為宫角物生之始黄鍾子天氣始於子徴
 者物之成太簇寅天之功成於寅羽者物之終姑洗
 辰天之功畢於辰三者皆陽律相繼天之道也林鍾
 生於未天社在東井輿鬼之外西南坤方致地示以
 為宫不曰林曰函以地徳言也地氣始於大簇終於
 南吕以木土火金水為序宫聲自當在姑洗徴之後
[014-49a]
 南吕羽之前故函鍾為宫地之功見於正月成
 於三月終於八月林鍾上生太簇太簇下生南
 吕南吕上生姑洗相生者地之功也黄鍾生於
 虗危之氣虗危為宗廟致人鬼以為宫大吕丑
 幽陰之所成太簇幽陰之魄出東方與人接應
 鍾亥復歸於幽陰羽聲獨逺於他均者他樂天
 地嵗事之一終鬼道無窮非若嵗事有卒故
 盡十二律也子丑寅亥天地始合人受中以生
[014-49b]
 歸其宅也三者律之相合相合者人之情故以祀人黄鍾
 屬子自子至申其數九故九變也人鬼不曰至孝子之心
 神之無不至也此各以其聲類求之然樂亡久矣説
 者各以其意言之非深於樂親其用不能及也○
 朱子語類曰黄問周禮祀天地人何以無商音曰五
 音無一則不成樂非無商音但無商調先儒謂商調
 是殺聲鬼神畏商調○六變八變九變者謂在天地
 及廟庭立四表舞人從南表向第二表為一
[014-50a]
 成一成則一變從第二至第三第四為三成從北向
 南表次第亦然○王氏曰書簫韶九成鳯凰来儀注
 韶舜樂名言簫見細器之備備樂九奏疏經言九成
 傳言九奏周禮九變其實一也○三禮義宗樂九變
 者舞九終八變者舞八終六變者舞六終終成也○
 陳氏樂書曰先王之制管所以通達陰陽之聲然陽
 竒而孤陰偶而羣陽大而寡陰小而衆陽顯而明陰
 幽而晦孤竹之管與圜鍾之宫合以之降天神取其
[014-50b]
 竒而孤也孫竹之管與函鍾之宫合以之出地示取
 其小而衆也陰竹之管與黄鍾之宫合以之禮人鬼
 取其幽而晦也易曰方以類聚物以羣分於斯見矣
 ○王先生曰此一節天地人之大祭祀下神之樂也
 下神之樂用一代薦神之樂用六代所謂大合樂○
 薛氏圖云周人制禮吉灋之中大祭有三一曰祭天
 圜丘二曰祭地方澤三曰禘祫宗廟三祭既殊則其
 樂亦異然此三祭皆謂大禘之祀也此樂是致神之
[014-51a]
 樂故云作之六變八變九變然後神示鬼皆出降可
 得而禮也故鄭注先奏是樂以致其神禮之以玉而
 祼焉然後合樂而祭之明祭時始用六代之樂也○
 陳氏曰圜鍾為宫黄鍾為角太簇為徴姑洗為羽此
 律之相次者也函鍾為宫太簇為角姑洗為徴南吕
 為羽此律之相生者也黄鍾為宫大吕為角太簇為
 徴應鍾為羽此律之相合者也王先生曰圜鍾為陽
 律之大太簇為陽律之二姑洗為陽律之三相繼者
[014-51b]
 天之道故於天言之太簇下生南吕南吕上生姑洗
 然先姑洗而後南吕者以相生為言也相生者地之
 功故於地言之大吕與黄鍾合子丑也應鍾與太簇
 合寅亥也相合者人之情故於人言之○薛氏圖云
 凡樂之變數皆用其宫之本數為終黄鍾為宫者黄
 鍾在子子數九故九變而終夾鍾為宫者夾鍾在夘
 夘數六故六變而畢林鍾為宫者林鍾在未未數八
 故八變而止皆用其數為終也然則凡十二調而作
[014-52a]
 者各用本數爲樂終非獨本數為三也○雜說夫樂
 天地之和也鐘鼓筦絃羽籥干戚蓋其器耳屈伸綴
 兆疾徐其文耳以天地之和寓諸器形諸文以是而
 祭天則天神可使降以是而祭地則地示可使出以
 是而祭宗廟則人鬼可禮吾豈聞其聲見其形哉得
 於想象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然後禮行焉易慢之
 心不起鄙詐之心不作而鬼神享之矣所謂一變致
 羽物之類亦言其可以感動如百獸率舞鳥獸蹌蹌
[014-52b]
 鵲巢可俯而窺之耳胡宏疑之過矣○何氏曰六變
 八變九變先儒之說不同劉原父曰雲門之樂六變
 而終咸池之樂八變而終箾韶之樂九變而終其說
 最為有理
凡樂事大祭祀宿縣遂以聲展之註叩聽其聲具陳次
之以知完否
 疏宿縣謂於前宿豫縣之大祭祀舉重者而言實中
 小祭祀饗燕賔客有樂事皆然
[014-53a]
王出入則令奏王夏尸出入則令奏肆夏牲出入則令
奏昭夏註三夏皆樂章名
 疏王出入謂出入廟門
帥國子而舞註當用舞者帥以往
 疏凡興舞皆使國之子弟為之且國子人多當逓代
 而去故選當用者帥以往也
大饗不入牲其他皆如祭祀註大饗饗賓客也不入牲牲不
入亦不奏昭夏也其他謂王出入賓客出入亦奏王夏肆夏
[014-53b]
 疏大饗有三郊特牲云郊血大饗腥鄭云大饗祫祭
 先王一也彼又云大饗尚腶脩謂饗諸侯來朝者二
 也曲禮下云大饗不問卜謂總饗五帝於明堂三也
 此經云大饗與大饗尚腶修為一物祭祀則君牽牲入
 饗諸侯雖在廟其牲則殺於廟門外因即享之升鼎
 乃入故云饗賔客不入牲也○又云鄉飲酒賔醉而
 出奏陔夏大饗諸侯左傳曰饗以訓恭儉几設而不
 倚爵盈而不飲獻依命數賔無醉理故賔出入奏肆
[014-54a]
 夏與尸出入同也
大射王出入令奏王夏及射令奏騶虞註騶虞樂章名
在召南之卒章王射以騶虞為節
詔諸侯以弓矢舞註舞謂執弓挾矢揖讓進退之儀
 疏諸侯來朝將助祭預天子大射則司樂詔以射之
 舞節按大射云命三耦取弓矢於次三耦皆次第各
 與其耦執弓搢三挾一个向西階前當階揖升揖當
 物揖射訖降揖如升射之儀是其舞節也○王氏曰
[014-54b]
 天子之射其節比於樂而諸侯之耦王射者亦以舞
 所以應王也
王大食三宥皆令奏鐘鼓註大食朔月月半以樂宥食
時也宥猶勸也
 疏按玉藻天子諸侯皆有朔月加牲體之事又知月
 半者此無正文約士喪禮月半不殷奠則大夫已上
 有月半殷奠灋則知生人亦有月半大食灋常食亦
 以樂宥但大司樂不令奏鐘鼓爾
[014-55a]
王師大獻則令奏愷樂註大獻獻㨗於祖愷樂獻功之
樂鄭司農說以春秋晉文公敗楚於城濮傳曰振旅愷
以入於晉
 疏大司馬云師有功則愷樂獻於社宗伯主宗廟之
 禮故大司樂獻㨗於祖也○浚儀王氏曰後漢志短
 簫鐃歌軍樂也軍樂黄帝使岐伯作以勸戰士即周
 愷樂愷歌也○愚按古者出兵受成於學及其反也
 釋奠於學而以訊馘告泮水云矯矯虎臣在泮獻馘
[014-55b]
 是也然則司樂之大獻其即獻於樂祖歟古人十三
 舞勺所以學文成童舞象所以學武二十舞大夏則
 六舞備而文武一之矣先王之教無文事武事之分
 如此後世二之世道所由以升降也
凡日月食四鎮五嶽崩大傀異烖諸侯薨令去樂註四
鎮山之重大者謂揚州之㑹稽青州之沂山幽州之醫
無閭冀州之霍山五嶽岱在兖州衡在荆州華在豫州
嵩在雍州恒在并州傀猶怪也大怪異烖謂天地竒變
[014-56a]
若星辰奔霣及震裂為害者去樂藏之也春秋傳曰壬
午猶繹萬入去籥萬言入則去者不入藏之可知
 疏宣八年左氏云辛巳有事於太廟仲遂卒於垂壬
 午猶繹萬入去籥但卿佐卒輕於正祭故辛巳日不
 廢正祭重於繹祭當廢之宣公不廢繹故加猶以尤
 之籥有聲者不入用是以公羊傳曰去其有聲廢其
 無聲鄭答趙商曰於去者為廢是去者不用廢者入
 用即萬入是也
[014-56b]
大札大凶大烖大臣死凡國之大憂令弛縣註弛釋下

凡建國禁其滛聲過聲凶聲慢聲註淫聲若鄭衛也過
聲失哀樂之節凶聲亡國之聲若桑間濮上慢聲惰慢
不恭
 疏亡國之聲若桑間濮上者樂記文彼注云濮水之
 上地有桑間者亡國之音於此之水出也又引史記
 昔武王伐紂師延東走自沉於濮水衛靈公朝晉過
[014-57a]
 焉夜聞使師涓寫之至晉晉侯燕之謂晉平公曰寡
 人聞新聲為公鼓之遂使師涓鼓之晉侯使師曠坐
 而聽之撫而止之曰昔紂使師延作靡靡之樂武王
 伐紂師延東走自沉於濮水此滛聲非新聲是其義
 也○王氏曰凡建國禁滛過凶慢之聲者所以尚中
 正也滛聲則不正過聲則不中凶聲則不善慢聲則
 不肅顔淵問為邦孔子告以放鄭聲者此也○仲輿
 郝氏曰暴戾曰凶流散曰慢
[014-57b]
大喪涖廞樂器註涖臨也廞興也臨笙師鏄師之屬興
謂作之也
及葬藏樂器亦如之
 疏其氏曰謂明器也藏之壙中者檀弓云琴瑟張而
 不平笙竽備而不和是也○愚按大司樂掌成均之
 灋以樂德樂語樂舞教國之子弟其職重矣三大祭
 之外若大射大食大獻去樂弛縣之事何必俱辱國
 師耶君子曰三代以上無道藝之分也天官之屬如
[014-58a]
 亨人宫人所掌極微細猥褻皆以士人為之此設官
 深意蓋學術之浮薄皆倡於髙談性命而鄙斥日用
 之徒性命之說𤣥穆虚逺易於藏拙至於天下國家
 之務實係斯民休戚利病者輒曰器形而下我何知
 焉然則萬民之命託於何人乎不得不轉而寄於庸
 俗之士甚而寄於胥吏之手大人鉅儒竟為天下不
 相關涉之人而性命之學自三代以下遂為無用噫
 然則天下何由而治乎大射以助祭大食以養王和
[014-58b]
 大獻以愷恱祖去樂弛縣凡以敬天怒恤民烖司樂
 儼然以國師之尊周旋其間涖其進退之儀舞蹈之
 節絶不敢以幾㣲不屑之心處之則於是尊性命斥
 日用之浮習無敢萌諸心即有虚偽之士厭薄下學
 倡為渺論衆共指為竒衺而不足貴而一切天下國
 家之務莫不各以性命視之此三代學術所以體用
 本末兼備而當時民生皆得沐浴於君子道術之中
 也
[014-59a]
樂師掌國學之政以教國子小舞註内則曰十三舞勺
成童舞象二十舞大夏
 疏勺周頌酌序云酌告成大武也言能酌先祖之道
 以養天下也象舞者周頌序云維清奏象舞象用兵
 時刺伐之舞武王制焉此二者皆小舞二十加冠成
 人而舞大夏其實雲門已下皆學○劉氏曰掌國學
 之政以教國子小舞者謂小學也古者國子之在懐
 抱也能食則教以右手能言則教男唯女俞六年教
[014-59b]
 之數與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門
 戸及即席飲食必後長者九年教之數日之甲子十
 年出就外傅居宿於外學書計衣不帛襦袴禮帥初
 朝夕學幼儀請肄簡諒十有三年學樂誦詩舞勺成
 童舞象學射御
凡舞有帗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干舞有人舞註
鄭司農云帗舞者全羽羽舞者析羽旄舞者氂牛之尾
干舞者兵舞人舞者手舞社稷以帗宗廟以羽四方以
[014-60a]
皇辟廱以旄兵事以干星辰以人𤣥謂帗析五采繪皇
雜五采羽如鳳皇色持以舞人舞無所執以手袖為威
儀四方以羽宗廟以人山川以干旱暵以皇
 疏按山海經云潘侯之山有獸如牛而節有毛其名
 曰旄牛○此六舞者即小舞也若天地宗廟正祭用
 雲門以下六舞為大舞即上分樂序之是也○通考
 曰帗之為言祓也社稷及百物之神皆為民祓除故
 以帗舞也皇隂類而為其類之長隂中之陽也旱暵
[014-60b]
 則欲達隂中之陽故以皇舞也干者自衛之兵山川
 有阻固扞蔽之功故以干也○陳氏樂書曰古之於
 大祭祀有備樂必有備舞春秋書有事於大廟萬舍
 籥則宗廟用干與羽矣若夫散而用之則有所不備
 故山川以干社稷以帗四方以羽旱暵以皇二鄭之
 論疎矣大司樂曰舞咸池以祭地示則社稷不特帗
 舞大夏以祭山川則山川不特兵舞也於咸池之類
 言其章不言其器於帗舞之類言其器不言其章互
[014-61a]
 備也書言舞干羽於兩階樂記此音而樂之及干戚
 羽旄謂之樂郊特牲明堂位祭統皆言朱干玉戚以
 舞大武皮弁素積以舞大夏簡兮之詩言碩人俁俁
 公庭萬舞繼之左手執籥右手秉翟要皆先武後文
 者蓋堯舜揖遜其舞先干後羽以苖民逆命故也湯
 武征伐其舞先武後文者以有武功為大故也○貴
 與馬氏曰按正義以雲門大卷大咸大夏大濩大武
 為大舞以帗舞羽舞皇舞旄舞干舞人舞為小舞然
[014-61b]
 以愚觀之雲門以下舞之名也若帗若羽若皇若旄
 若干若人則舞之具也有此六者之具然後可以舞
 此六代之舞非於小舞之外别有所謂大舞也蓋六
 代之舞其名雖異而所用之具則同然必謂之帗舞
 羽舞云者以其或施之社稷或施之山川旱暵之屬
 其用各有不同耳舞師所教是各指其所習而言故
 謂之帗舞羽舞大司樂所教是通指其集大成而言
 故謂之雲門大咸譬之為學帗羽皇旄干人則誦詩
[014-62a]
 讀書是也雲門至大武則作文是也而誦詩讀書固
 所以作文也樂書互相備之說得之
教樂儀行以肆夏趨以采薺車亦如之環拜以鐘鼓爲
節註教樂儀教王以樂出入於大寢朝廷之儀鄭司農
云肆夏采薺皆樂名或曰皆逸詩謂人君行步以肆夏
為節趨疾於步則以采薺為節若今時行禮於大學罷
出以鼓陔為節𤣥謂行者謂於大寢之中趨謂於朝廷
爾雅曰堂上謂之行門外謂之趨然則王出既服至堂
[014-62b]
而肆夏作出路門而采薺作其反入至應門路門亦如
之此謂步迎賔客王如有車出之事登車於大寢西階
之前反降於阼階之前尚書傳曰天子將出撞黄鍾之
鐘右五鐘皆應入則撞㽔賔之鐘左五鐘皆應大師於
是奏樂
 仲輿郝氏曰教國子容儀比於樂以奉王出入也
 疏若春夏受贄於朝無迎灋受享於廟則迎之若秋
 冬一受之於廟竝無迎灋若饗食在廟燕在寢則皆
[014-63a]
 迎此注據大寢言則是燕時若饗食在廟則與此大
 寢同也○黄鍾陽聲之首陽主動出則撞之右五鐘
 謂林鍾至應鍾右上靜恐王大動故動以告靜也㽔
 賓在午隂生之月隂主靜入則撞之左五鍾謂大呂
 至仲呂左陽主動入靜以告動也大師奏樂謂王出
 入之時則大師奏采薺肆夏也○王氏曰盛德之至
 非特動容周旋中於禮而其節又比於樂焉所謂禮
 樂不可斯須去身也則王之進退有可觀之客可則
[014-63b]
 之象矣然則樂師之所教者教作樂者也鐘師以鐘
 鼓奏九夏是已夫行則緩緩則有直而自遂之義故
 奏肆夏趨則疾疾則欲齊而整肅焉故奏采薺玉藻
 曰趨以采齊行以肆夏先趨而後行者據以外而入
 内也○黄氏曰四肢之於安佚人之情也樂徇其情
 惡勞其形不能非禮勿動而使乗安佚以出之則無
 所不至矣而况於王乎天下視儀而動聽唱而應者
 也先王制禮視有旒聽有纊言有記動有佩堂上之
[014-64a]
 行門外之趨為之樂儀以防其肆使聽其聲而其意
 以誠使顧其體而其氣以正周旋中規折旋中矩進
 揖退揚而後鏘鳴之佩左中角徴右中宫羽君民事
 物之意在其中焉非僻之心無自而入是故祭祀朝
 㑹師甸封建之時王在五路則其步趨之節責大馭
 焉五路之上王安佚矣然而顧車之行而聞肆夏之
 聲則由吾於堂中顧車之趨而聞采薺之聲則由吾
 於門外王之言動造次無非禮者樂師之所教大馭
[014-64b]
 之所馭與有力焉○陳氏曰夫王食則以樂侑之言
 則以樂歌之行則以肆夏采薺節之登車則有鸞和
 以和之然則王之所以言語飲食行趨登車之際無
 非禮樂也樂以樂之禮以節之則純和之志不内散
 而非僻之心無自入焉所謂禮樂不可斯須去身者
 此也○王氏曰環拜以鐘鼓為節此賔拜之儀也環
 拜謂旋列而拜以拜者非一也鼓以作之鐘以止之
 作止應於鐘鼓則其儀不忒矣
[014-65a]
凡射王以騶虞為節諸侯以貍首為節大夫以采蘋為
節士以采蘩為節註騶虞采蘋采蘩皆樂章名在國風
召南貍首在樂記射義曰騶虞者樂官備也貍首者樂
㑹時也采蘋者樂循灋也采蘩者樂不失職也是故天
子以備官為節諸侯以時㑹為節大夫以循灋為節士
以不失職為節鄭司農說以大射禮曰樂正命大師曰
奏貍首間若一大師不興許諾樂正反位奏貍首以射
貍首曽孫
[014-65b]
 疏無問尊卑人皆四矢射節則不同故射人云天子
 九節諸侯七節大夫士五節尊卑皆以四節為乗矢
 拾發其餘天子五節諸侯三節大夫士一節皆以為
 先以聽優尊者故射前節多也○又云先鄭引大射
 者證大師用樂節之事云間若一者謂七節五節之
 間緩急稀稠如一彼諸侯禮故樂正命大師此天子
 禮故樂師命大師也云貍首曾孫者貍首是篇名曽
 孫章頭即射義所云是也○禮記射義曰貍首之詩
[014-66a]
 曰曽孫侯氏四正具舉大夫君子凡以庻士小大莫
 處御於君所以燕以射則燕則譽言君臣相與盡志
 於射以習禮樂則安則譽也是以天子制之而諸侯
 務焉此天子之所以養諸侯而兵不用諸侯自為正
 之具也○芸閣呂氏曰王者之仁及鳥獸草木皆如
 騶虞則王道成也以此為節言天子繼天當推天地
 好生之德也貍首之詩亡矣記有原壤所歌之辭曰
 貍首之斑然執女手之拳然貍首田之所獲物之至
[014-66b]
 尊者執女手者所以道舊結歡也言君臣相與習禮
 結歡奉天子以修朝事故諸侯之射以是為節所以
 樂其㑹時也○王氏曰騶虞之詩言蒐田以時仁如
 騶虞則王道成王以騶虞為節者樂仁而殺以時也
 ○按歐陽氏曰賈誼新書騶者文王囿名虞者囿之
 司獸或曰騶廏官虞山澤之官二職皆不失人則官
 備可知毛氏曰騶虞義獸白虎黒文不食生物故小
 序云仁如騶虞則王道成也
[014-67a]
凡樂掌其序事治其樂政註序事次序用樂之事
 疏謂陳列樂器及作之次第皆序之使不錯謬治其
 樂政者謂治理樂聲使得其正不淫放也
凡國之小事用樂者令奏鐘鼓註小事小祭祀之事
 疏小祭有鐘鼓但無舞舞師云小祭祀不興舞是也
凡樂成則告備註成謂所奏一竟書曰簫韶九成燕禮
曰大師告於樂正曰正歌備
 疏彼據燕禮此據祭禮事節相當故引為證也
[014-67b]
詔來瞽臯舞註詔來瞽詔視瞭扶瞽者來入也臯之言
號告國子當舞者舞
及徹帥學士而歌徹註學士國子也徹者歌雍
 疏王氏曰徹祭必歌雍者其詩曰有來雍雍至止肅
 肅相維辟公天子穆穆取其和而敬故也人之情樂
 於始者或倦於終篤於暫者或怠於久於祭之終猶
 不失其和與敬此誠之至也
令相註令視瞭扶工鄭司農云告當相瞽師者言當罷
[014-68a]

饗食諸侯序其樂事令奏鐘鼓令相如祭之儀
 疏其中詔來瞽歌徹等皆如之
燕射帥射夫以弓矢舞註射夫衆耦也
樂出入令奏鐘鼓註樂出入謂笙歌舞者及其器
 疏劉氏曰奏鐘鼓以聲其出入警其當執事者以為
 禮之大節也○郝氏曰樂人及樂器出入亦奏鐘鼓
 者重之也樂以和神亦如牲出入者奏昭夏也
[014-68b]
凡軍大獻教愷歌遂倡之註鄭司農云樂師主倡也
凡喪陳樂器則帥樂官註帥樂官往陳之
 疏喪言凡者王家有大小喪皆有明器之樂器若檀
 弓云木不成斲瓦不成味琴瑟張而不平笙竽備而
 不和是也往陳之者既夕禮陳器於祖廟之前庭及
 壙道東者也
及序哭亦如之註哭此樂器亦帥之
 疏小宗伯云及執事眂葬獻明器之材又獻素獻成
[014-69a]
 皆於殯門外王不親哭有官代之今文承陳樂器之
 下謂持器向壙及入壙時序哭之也
凡樂官掌其政令聽其治訟
 疏凡樂官謂大胥至司干
大胥掌學士之版以待致諸子註鄭司農云學士謂卿
大夫諸子學舞者版籍也大胥主此籍以待當召聚學
舞者則按此以召之漢大樂律曰卑者之子不得舞宗
廟之酎除吏二千石到六百石及關内侯到五大夫子
[014-69b]
先取適子高七尺已上年二十到年三十顔色和順身
體修治者以為舞人與古用卿大夫子同義
 疏按月令四月天子與羣臣飲酎鄭注云酎之言醇
 謂重釀之酒春酒至此始成祭宗廟用之○王氏曰
 公卿大夫士之子其父兄有爵列於國也故謂之國
 子以其衆言之則謂之諸子以其教於學也則謂之
 學士其實一也○季氏曰觀大司樂禁滛過凶慢之
 聲而舞人又取卿大夫子有中和祗庸孝友之德者
[014-70a]
 是聲與人無不正也聲與人無不正則見之聞之者
 焉得不正乎
春入學舍采合舞註春始以學士入學宫而學之合舞
等其進退使應節奏鄭司農云舍采謂舞者皆持芬香
之采或曰古者士見於君以雉為摯見於師以菜為摯
采直謂疏食菜羹之菜或曰學者皆人君卿大夫之子
衣服采飾舍采者損釋盛服以下其師也𤣥謂舍即釋
也采讀為菜始入學必釋菜禮先師也菜蘋蘩之屬
[014-70b]
 疏學子始入學釋菜禮輕故不及先聖也先師者鄭
 注文王世子云若漢禮有高堂生樂有制氏詩有毛
 公書有伏生○藍田呂氏曰釋采禮之至簡者也不
 在多品貴其誠也其用有三毎歲春合舞則行之月
 令云仲春命樂正合舞舍菜是也始入學則行之文
 王世子云既興器用幣然後舍菜是也始入大學則
 行之學記云大學始教皮弁祭菜示其敬道也○臨
 邛魏氏曰古者民以君為師仁夀夭鄙君實司之而
[014-71a]
 臣則輔相人君以師表萬民者也自孔子已前曰聖
 曰賢有道有德則未有不生都顯位沒祭大烝者此
 非諸生所得祠也自君師之職不修學校廢井牧壞
 民散而無所係於是始有師弟子羣居以相講授者
 所謂各祭其先師疑秦漢已來始有之而詩書禮樂
 各立師不能以相通則秦漢以來為士者斷不若是
 之隘也此亦可見世變日降君師之職下移而先王
 之道分裂矣然而春秋戰國之亂猶有聖賢為之師
[014-71b]
 秦漢以來猶有專門為之師故所在郡國尚存先師
 之號奠祠於學故記人識於禮而傳者又即其所聞
 見以明之也○陳氏禮書曰釋菜之禮猶摯也婦見
 舅姑其摯也棗栗腶脩若沒而廟見則釋菜弟子見
 師其摯也束脩若禮於先師則釋菜大胥釋菜合舞
 而文王世子釋菜不舞不授器者以釋奠既舞故也
 士喪禮君視斂釋菜入門喪大記大夫士既殯而君
 往焉釋菜於門内占夢季冬乃舍萌於四方舍萌釋
[014-72a]
 菜也則釋菜之禮豈特子弟之見先師婦之見廟而
 已哉㛰禮有奠菜儀弟子之見先師其儀蓋此類歟
 鄭氏謂㛰禮奠菜蓋用菫入學釋菜蘋藻之屬始立
 學釋菜芹藻之屬蓋以泮宫有芹藻子事父母有菫
 萱故有是說也菜之為摯則菜而已采蘋教成之祭
 毛氏謂牲用魚芼之用蘋藻則詩所謂湘之者芼之
 也與釋菜異矣
秋頒學合聲註春使之學秋頒其才藝所為合聲亦等
[014-72b]
其曲折使應節奏
 疏頒分也分其才藝髙下○介甫王氏曰以春始入
 學未知其分藝之所宜至秋而可知也於是分授以
 所學
以六樂之㑹正舞位註大同六樂之節奏正其位使相
應也言為大合樂習之
 疏謂六代之舞一一作之使節奏大同而無錯謬
以序出入舞者註以長幼次之使出入不紕錯
[014-73a]
比樂官展樂器註比猶校也杜子春云次比樂官也鄭
大夫讀比為庀庀具也録具樂官展謂陳數之
凡祭祀之用樂者以鼓徴學士註擊鼓以召之文王世
子曰大昕鼓徴所以警衆
 疏小祭祀不興舞則亦不徴學士也
序宫中之事
 王氏曰謂序王宫之中國子之宿衛而學道藝者
 春秋之所學各有其序如大胥之所掌是也宫正言
[014-73b]
 比宫中之衆寡㑹其什伍而教之道藝則大胥序宫
 中之事者如此也
小胥掌學士之徴令而比之觵其不敬者註比猶校也
不敬謂慢期不時至也觵罰爵也詩云兕觵其觩
 王氏曰大胥掌學士之版以待致諸子小胥校比
 其多寡之數凡以贊大胥之事而已
巡舞列而撻其怠慢者註撻猶抶也抶以荆扑
 陳氏樂書曰周官大胥以六樂之㑹正舞位小胥
[014-74a]
 巡舞列經曰行其綴兆行列得正焉蓋位則酇也所
 以為綴列則佾也所以為行正之以辨其序巡之以
 肅其慢則治民勞者酇逺而佾寡其德殺故也治民
 逸者酇短而佾多其德盛故也非故不同凡各稱德
 而已天子之於諸侯生則旌以舞沒則表以諡觀舞
 之行綴足以知臨民之德聞諡之異同足以知為治
 之行然則為諸侯者孰不敏德崇行以法天下後世
 為哉今之舞者不列於庭而列於堂下其退文進武
[014-74b]
 不復有出入之序非古人所謂八佾舞於庭序出入
 舞者之意也至於進退疾徐之際又不復盡筋骨之
 力以要鐘鼓拊㑹之節非古人所謂文以揖遜武以
 擊刺之意也講而習之正今日急務也
正樂縣之位王宫縣諸侯軒縣卿大夫判縣士特縣辨
其聲註樂縣謂鐘磬之屬縣於筍虡者鄭司農云宫縣
四面縣軒縣去其一面判縣又去其一面特縣又去其
一面四面象宫室四面有牆故謂之宫縣軒縣三面其
[014-75a]
形曲故春秋傳曰請曲縣繁纓以朝諸侯禮也𤣥請軒
縣去南面辟王也判縣左右之合又空北面特縣縣於
東方或於階間而已
凡縣鐘磬半為堵全為肆註鐘磬者編縣之二八十六
枚而在一虡謂之堵鐘一堵磬一堵謂之肆半之者謂
諸侯之卿大夫士也諸侯之卿大夫半天子之卿大夫
西縣鐘東縣磬士亦半天子之士縣磬而已鄭司農云
春秋傳曰歌鐘二肆
[014-75b]
 疏按左氏隱五年考仲子之宫初獻六羽衆仲云夫
 舞所以節八音而行八風故以八為數樂縣之法取
 數於此又倍之為十六若漏刻四十八箭亦倍十二
 月二十四氣故以十六為數也是以淮南子云樂生
 於風是亦取數於八風之義也○陳氏樂書曰樂縣
 之制自夏商而上未有聞焉自夏商而下其畧始見
 於尚書大傳其詳備於周禮春官以書大傳推之自
 古天子將出撞黄鐘右五鐘皆應黄鐘在陽陽主動
[014-76a]
 君出則以動告靜而靜者皆和故馬鳴中律步者有
 容駕者有文御者有數周旋中規折旋中矩立則磬
 折拱則抱鼓然後奏登車告出也入撞㽔賔右五鐘
 皆應㽔賓在陰隂主靜君入則以靜告動而動皆和
 故狗吠彘鳴及倮介之蟲莫不延頸以聽在内者皆
 玉色在外者皆金聲然後少師奏登堂就席告入也
 然則十二鍾在縣之制權輿於此歟以周禮春官推
 之大司樂凡樂事大祭祀宿縣遂以聲展之小胥之
[014-76b]
 職正縣樂之位王宫縣諸侯軒縣卿大夫判縣士特
 縣辨其聲凡縣鐘磬半為堵全為肆蓋縣鐘十二為
 一堵如牆堵然二堵為一肆春秋襄十年鄭人賂晉
 侯歌鐘二肆是也宫縣四面象宫室王以四方為家
 故也軒縣缺其南避王南面故也判縣東西之象卿
 大夫左右王也特縣則一肆而已象士之特立獨行
 也郊特牲譏諸侯宫縣漢武帝髙張四縣晉元帝備
 四箱金玉豈王宫縣歟春秋譏衞仲叔於奚請曲縣
[014-77a]
 後光武賜東海恭王鐘簨之樂豈諸侯軒縣歟禮大
 夫無故不徹縣楚子享郤至為地室而縣焉田蚡前
 庭羅鐘鼓立曲旃豈大夫判縣歟鄉射笙入於縣中
 西面東縣磬而已鄉飲磬階縮霤笙入磬南則縮縣
 而已豈士特縣歟通禮義纂曰軒縣三面歌鐘三肆
 判縣兩面歌鐘二肆特縣一面惟磬而已其說是也
 然則鄉射有卿大夫詢衆庻之事鄉飲酒乃卿大夫
 之禮皆特縣者也以詢衆庻賔賢能非為己也故皆
[014-77b]
 從士制燕禮諸侯之禮而工止四人以從大夫之制
 意亦類此以儀禮考之大射樂人宿縣於阼階東笙
 磬西面其南笙鐘其南鎛皆南陳建鼓在阼階西南
 鼓應鼙在其東南鼓西階之西頌磬東面其南鐘其
 南鎛皆南陳一建鼓在其南東鼓朔鼙在其北一建
 鼓在西階之東南面簜在建鼓之間鼗倚於頌磬西
 紘由是觀之宫縣四面軒縣三面皆鐘磬鎛也判縣
 有鐘磬而無鎛特縣有磬而無鐘以王制論之則然
[014-78a]
 以侯制論之又半於王制矣王制卿大夫判縣東西
 各一肆則諸侯之卿大夫東西各一堵王之士特縣
 南一肆則諸侯之士一堵可知矣鄭康成曰鐘磬十
 六在一虡為一堵杜預曰縣鐘十六為一肆後世四
 清之聲興焉是亦傅㑹漢得石磬十六遷就而為之
 志也服虔一縣十九鐘之說不亦詭哉○又曰堂上
 之階自階而左為阼自階而右為西笙磬在阼階之
 東而面西頌磬在西階之西而面東由笙磬而南鐘
[014-78b]
 鎛所以應笙者也由頌磬而南鐘鎛所以應歌者也
 階雖分乎東西其鐘鎛南陳一也自阼階堂下言之
 一建鼓在其階之南而面東朔鼙在其北而亦面東
 焉一建鼓在其階之東面南蕩在建鼓之間鼗倚於
 頌磬之西紘蓋諸侯之樂備三面以為軒縣大射之
 儀東西有鐘磬之縣推之則天子宫縣堂上之階笙
 磬頌磬各十二縣堂下阼階面南特鐘特鎛亦各十
 二縣西階面南編鐘編鎛亦各十二縣天數也○仲
[014-79a]
 輿郝氏曰凡鐘磬編縣以八為全每縣各八為堵二
 八為肆堵者立如堵牆肆者列行成肆天子之卿大
 夫士以肆為軒判特諸侯之卿大夫士以堵為軒判
 特也○又曰按樂縣不止鐘磬而編縣唯鐘磬故有
 半堵全肆之殊詩云應田縣鼓是大鼓小鼓皆縣也
 又云簴業惟樅賁鼓惟鏞是大鐘大鼓皆縣也諸侯
 以下縣雖不得四面而衆樂皆備則同鄭解鄉射謂
 士唯縣磬是以士特縣為不得有鐘鼓矣何以成樂
[014-79b]
大師掌六律六同以合隂陽之聲陽聲黄鍾大蔟姑洗
㽔賓夷則無射隂聲大呂應鍾南呂函鍾小呂夾鍾皆
文之以五聲宫商角徵羽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絲
木匏竹註以合隂陽之聲者聲之隂陽各有合黄鍾子
之氣也十一月建焉而辰在星紀大呂丑之氣也十二
月建焉而辰在𤣥枵大蔟寅之氣也正月建焉而辰在
娵訾應鍾亥之氣也十月建焉而辰在析木姑洗辰之
氣也三月建焉而辰在大梁南呂酉之氣也八月建焉
[014-80a]
而辰在壽星㽔賔午之氣也五月建焉而辰在鶉首林
鍾未之氣也六月建焉而辰在鶉火夷則申之氣也七
月建焉而辰在鶉尾中呂巳之氣也四月建焉而辰在
實沈無射戌之氣也九月建焉而辰在大火夾鍾卯之
氣也二月建焉而辰在降婁辰與建交錯貿處如表裏
然是其合也其相生則以隂陽六體為之黄鍾初九也
下生林鍾之初六林鍾又上生大蔟之九二大蔟又下
生南呂之六二南呂又上生姑洗之九三姑洗又下生
[014-80b]
應鍾之六三應鍾又上生㽔賔之九四㽔賔又上生大
呂之六四大呂又下生夷則之九五夷則又上生夾鍾
之六五夾鍾又下生無射之上九無射又上生中呂之
上六同位者象夫妻異位者象子母所謂律取妻而呂
生子也黄鍾長九寸其實一籥下生者三分去一上生
者三分益一五下六上乃一終矣大呂長八寸二百四
十三分寸之一百四大蔟長八寸夾鍾長七寸二千一
百八十七分寸之千七十五姑洗長七寸九分寸之一
[014-81a]
中呂長六寸萬九千六百八十三分寸之萬二千九百
七十四蕤賓長六寸八十一分寸之二十六林鍾長六
寸夷則長五寸七百二十七分寸之四百五十一南呂
長五寸三分寸之一無射長四寸六千五百六十一分
寸之六千五百二十四應鍾長四寸二十七分寸之二
十文之者以調五聲使之相次如錦繡之有文章播猶
揚也揚之以八音乃可得而觀之矣金鐘鎛也石磬也
土塤也革鼓鼗也絲琴瑟也木柷敔也匏笙也竹管簫
[014-81b]

 疏六律為陽六同為隂兩兩相合十二律為六合陽
 聲黄鍾大蔟等據左旋而言隂聲大呂應鍾等據右
 旋而言同位象夫妻異位象子母者同位謂若黄鍾
 之初九下生林鍾之初六俱是初之第一夫婦一體
 是象夫婦也異位謂若林鍾上生大蔟之九二二於
 第一為異位象母子但律所生者為夫婦呂所生者
 為母子十二律呂律所生者常同位呂所生者常異
[014-82a]
 位故云律取妻而呂生子也○浚儀王氏曰後漢律
 志京房曰十二律之變至於六十猶八卦之變至於
 六十四也宓羲作易紀陽氣之初以為律灋建日冬
 至之聲以黄鍾為宫太蔟為商姑洗為角林鍾為祉
 南宫為羽應鍾為變宫㽔賔為變祉此聲氣之元五
 音之正也故各終一日其餘以次運行當日者各自
 為宫而商祉以類從焉禮運篇曰五聲六律十二管
 還相為宫此之謂也○又曰史記生黄鍾術曰音始
[014-82b]
 於宫數始於一神生於無形成於有形然後數形而
 成聲○又曰劉歆三統歴曰黄鍾初九律之首陽之
 變林鍾初六呂之首隂之變參天兩地之灋也○又
 曰五代㑹要王朴曰樂作於人心而聲成於物物聲
 既成復能感人之心昔黄帝吹九寸之管得黄鍾之
 聲為樂之端半之為清聲倍之為緩聲三分損益之
 以生十二律十二律旋相為宫以生七調為一均凡
 十二均八十四調而大備○又曰張昭等議月律有
[014-83a]
 旋宫之法備於大師之職漢初制氏所調唯存鼓舞
 旋宫十二均更用之灋世莫得聞漢元帝時京房善
 易别音探求古義以周官均灋毎月更用五音乃立
 准調旋相為宫成六十調又以日灋析為三百六十
 傳於樂府而編垂復舊律呂無差○又曰陸績注太
 𤣥其說謂陽生於子隂生於午從子至巳陽生隂退
 故律生呂言下生呂生律言上生從午至亥隂升陽
 退故律生呂言上生呂生律言下生至午而變故㽔
[014-83b]
 賓重上生○國語泠州鳩曰琴瑟尚宫鍾尚羽石尚
 角匏竹利制大不踰宫細不過羽夫宫音之主也第
 以及羽聲以龢樂律以平聲金石以動之絲竹以行
 之詩以道之歌以詠之匏以宣之瓦以贊之革木以
 節之鑄之金磨之石繫之絲木越之匏竹鼓而行之
 以遂八風於是氣無滯隂亦無散陽伶人告龢○管
 子曰凡聽徵如負猪豕覺而駭凡聽羽如鳴鳥在樹
 凡聽宫如牛鳴窌中凡聽商如離羣羊凡聽角如雉
[014-84a]
 登木以鳴音疾以清凡將起五音凡首先王一而三
 之四開以合九九以是生黄鍾小素之首以成宫三
 分而益之以一為百有八為徵有三而去其乗適足
 以是生商有三分而復於其所以是成羽有三分而
 去乘適足以是成角○爾雅釋樂云宫謂之重商謂
 之敏角謂之經祉謂之迭羽謂之栁劉歆云宫者中
 也君也為四音之綱其聲重厚如君之德而為重商
 者章也臣也其聲敏疾如臣之節而為敏角者觸也
[014-84b]
 民也其聲圓長經貫清濁如民之象而為經祉者祉
 也事也其聲抑揚逓續其音如事之緒而為迭羽者
 宇也物也其聲低平掩映自下而髙五音備成如物
 之聚而為栁也言旋宫之灋以律經辰互生七音各
 為綱紀故五音以宫聲為首律呂以黄鍾為元言一
 律五音倫比無間加之二變義若循環故曰一宫二
 商三角四變祉五祉六羽七變宫其聲從濁至清為
 一均○太史公曰音樂者所以動盪血脈通流精神
[014-85a]
 而和正心也故宫動脾而和正聖商動肺而和正義
 角動肝而和正仁徵動心而和正禮羽動腎而和正
 智故聞宫音使人温舒而廣大聞商音使人方正而
 好義聞角音使人惻隱而愛人聞徵音使人樂善而
 好施聞羽音使人整齊而好禮○春秋正義服虔云
 乾音石其風不周坎音革其風廣莫艮音匏其風融
 震音竹其風明庻㢲音木其風清明離音絲其風景
 坤音土其風凉兌音金其風閶闔舂楊傑曰金聲&KR2734
[014-85b]
 容失之則重石聲温潤失之則輕土聲函胡失之則
 下竹聲清越失之則高絲聲纎微失之則細革聲隆
 大失之則洪匏聲叢聚失之則長木聲無餘失之則
 短人稟中和之氣有中和之聲足以權量八音○朱
 子鍾律篇曰黄帝使泠倫自大夏之西崑崙之隂取
 竹於嶰谿之谷以生而空竅厚薄均者斷兩節間而
 吹之以為黄鍾之宫制十二筩以聽鳳凰之鳴其雄
 鳴為六雌鳴亦六以比黄鍾之宫而皆可以生之故
[014-86a]
 曰黄鍾律呂之本其雄鳴者為六律曰黄鍾大蔟姑
 洗㽔賔夷則無射其雌鳴者為六呂曰犬呂夾鍾中
 呂林鍾南呂應鍾於是文之以五聲曰宫商角徵羽
 播之以八音曰金石土革絲木匏竹而大樂和矣以
 之候氣則埋之密室尚與地平實以葭灰覆以緹素
 以候十有二月之中氣冬至氣至則黄鍾之管飛灰
 衝素大寒以下各以其月隨而應焉而時序正矣以
 之審度則以子穀秬黍中者九十度黄鍾之長而以
[014-86b]
 一黍之廣為一分十分為寸十寸為尺十尺為丈十
 丈為引而五度審矣以之嘉量則以子穀秬黍中者
 千有二百實其龠以井水凖其槩合龠為合十合為
 升十升為斗十斗為斛而五量嘉矣以之謹權衡則
 以黄鍾一龠千二百黍之重為十二銖兩之得二十
 四銖而為兩十六兩為斤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而
 五權謹矣舜典曰協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此之謂
 也○陳氏樂書曰天有六氣降生五味天有六甲地
[014-87a]
 有五子故六律六呂而成天道所以宣揚六氣九德
 究極中和順天地之體合鬼神之德通五行之性遂
 萬物之情者也是故上古聖人本隂陽别風聲審清
 濁鑄金作鍾主十二月之聲效升降之氣立和適之
 音然鍾難分别又截竹為管謂之律者聲之清濁率
 灋以長短為制故也黄帝以聽為之逺取諸物也夏
 禹以聲為之近取諸身也今夫王者制事立灋物度
 軌則一本於六律六律為萬事根本雖灋存形器而
[014-87b]
 道契精微探賾索隱鈎深致逺窮天下之妙者莫不
 凖焉豈非八音之管轄五聲之喉矜也京房欲益中
 呂一分且合黄鍾九寸是使周元之度六甲無遷移
 歸餘之灋五歲無再閏之期失隂陽之大紀乖律呂
 之本原也○俊卿章氏曰夫五音相生而獨宮祉有
 變聲何也宮為君商為臣角為民祉為事羽為物君
 者灋度號令之所自出也宫故生祉灋度號令所以
 授臣臣所以奉承者也祉故生商君臣一德以康諸
[014-88a]
 務則萬物得所民遂其生矣故商生羽羽生角也然
 臣有常職民有常業物有常形不可以遷遷則失其
 常矣商羽角三聲此其所以無變也君總萬務不可
 執以一方事通萬務不可滯於一隅故宫祉二聲必
 有變也○陳氏曰國語曰景王將鑄無射問律於伶
 州鳩對曰律所以立均出度也古之神瞽考中聲而
 量之以制度律均鍾百官軌儀紀之以三平之以六
 成於十二天之道也夫六中之色也故名之黄鍾所
[014-88b]
 以宣養六氣九德也由是第之二曰太蔟所以金奏
 贊陽出滯也三曰姑洗所以修潔百物考神納賔也
 四曰㽔賔所以安靖神人獻酬交酢也五曰夷則所
 以詠歌九則平民無貳也六曰無射所以宣布哲人
 之令德示民軌儀也為之六間以楊沈伏而黜散越
 也元間大吕助宣物也二間夾鍾出四隙之細也三
 間中呂宣中氣也四間林鍾和展百事俾莫不任肅
 純恪也五間南呂贊陽秀也六間應鍾均利器用俾
[014-89a]
 應復也律呂不易無姦物也細鈞有鐘無鎛昭其大
 也大鈞有鎛無鐘甚大無鎛鳴其細也大昭小鳴和
 之道也和平則久久固則純純明則終終則復樂所
 以成政也觀此則十二律之名義畧可見矣○陳氏
 樂書曰金生於土而别於土其卦則兌其方則西其
 時則秋其風閶闔其聲尚羽其音則鏗立秋之氣先
 王作樂用之以為金奏焉周官鐘師掌金奏鎛師掌
 金奏之鼓鼓人掌四金之聲音孟子曰金聲是也金
[014-89b]
 奏之樂未嘗不用鼓特謂之金者以金為主故也禮
 曰内金示和也又曰入門而金作示情也國語曰金
 奏肆夏莊子曰金石有聲不考不鳴則奏金而鳴之
 内以示情外以示和也音之實也○又曰石之為物
 堅實而不動其卦則乾其時則秋冬之交其方則西
 北之維其風不周其聲尚角其音則辨立冬之氣也
 先王作樂擊之以為磬之屬焉蓋金石之樂其聲未
 嘗不相應莊子曰金石有聲不攷不鳴國語曰金石
[014-90a]
 以動之唐李真以木鐸而得徵音之石則其相應可
 知三代之樂既壞於秦漢漢至成帝尚未有金石之
 樂及晉武破苻堅之後而四廂金石始備焉後世復
 以泗濵石其聲下而不和而以華原所出者易之信
 乎審一以定和難哉○又曰土則埏埴以成器而冲
 氣出焉其卦則坤其方則西南之維其時則秋夏之
 交其風則凉其聲尚宫其音則濁立秋之氣也先王
 作樂用之以為塤之屬焉蓋塤箎之樂未嘗不相應
[014-90b]
 詩曰伯氏吹塤仲氏吹箎又曰如塤如箎樂記以塤
 箎為德音之音周官笙師并掌而教之則其聲相應
 信矣○又曰革去故以為器而羣音首焉其卦則坎
 其方則北其時則冬其風廣莫其律黄鍾其聲一其
 音讙冬至之氣也先王作樂用以為鼓之屬焉蓋鞉
 所以兆奏鼓者也二者以同聲相應故祀天神以雷
 鼓雷鼗祭地祗以靈鼓靈鼗享人鬼以路鼓路鼗按
 樂記亦以鼗鼓合而為德音周官少師亦以鞉鼓并
[014-91a]
 而鼓之也○又曰絲飾物而成聲其卦則離其方則
 南其時則夏其聲尚宫其律㽔賔其風景其音哀夏
 至之氣也先王作樂絃之以為琴瑟之屬焉蓋琴瑟
 之樂君子所常御其大小雖不同而其聲應一也故
 均列之堂上焉○又曰木者所以合止樂之器其卦
 則巽其方東南之維其時春夏之交其風清明其律
 夾鍾其聲一其音直立夏之氣也先王作樂斲之以
 為敔柷之屬焉樂記曰作為椌楬德音之音柷敔以
[014-91b]
 椌楬為用椌楬以柷敔為體二者之聲一合一止未
 嘗不相待也○又曰匏之為物其性輕而浮其中虗
 而通笙則以匏為母象植物之生焉其卦則艮其方
 東北之維其時春冬之交其聲尚議其律大呂太蔟
 其風融其音啾立春之氣也先王作樂以之為笙竽
 之屬焉記曰歌者在上匏竹在下國語曰匏竹利制
 蓋匏竹相合而成聲得清濁之適故也○又曰竹之
 為物其節直而有制其心虗而能通而利制之音所
[014-92a]
 由出也其卦則震其方則東其時則春其聲尚議其
 律姑洗其風明庻其音濫春分之氣也先王作樂竅
 之以為簫管之屬焉
教六詩曰風曰賦曰比曰興曰雅曰頌註教教瞽矇也
風言賢聖治道之遺化也賦之言鋪直鋪陳今之政教
善惡比見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類以言之興見今之
美嫌於媚諛取善事以喩勸之雅正也言今之正者以
為後世法頌之言誦也容也誦今之德廣以美之鄭司
[014-92b]
農云古而自有風雅頌之名故延陵季子觀樂於魯時
孔子尚幼未定詩書而曰為之歌邶鄘衛曰是其衛風
乎又為之歌小雅大雅又為之歌頌論語曰吾自衞反
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時禮樂自諸侯出頗有謬
亂不正孔子正之曰比曰興比者比方於物也興者託
事於物
 王氏曰一國之事繫一人之本謂之風言天下之
 事形四方之風謂之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
[014-93a]
 於神明謂之頌三者詩之體也直述其事而陳之謂
 之賦以其所類而況之謂之比以其所感發而比之
 謂之興三者詩之用也故詩有六義焉○貴與馬氏
 曰蓋嘗以為詩之體有三曰風曰雅曰頌風雅雖有
 一國天下之不同然大槩風者閭閻之間民庶之所
 吟諷所謂陳詩以觀民風是也雅者朝廷之上君臣
 之所詠歌所謂王政所由廢興是也其詩則施之於
 宴享頌者美盛德告成功者也其詩則施之於祭祀
[014-93b]
 然未有三百五篇之前如康衢如擊壤則風之祖也
 如九歌如喜起如南風則雅之祖也如五子之歌則
 又變風變雅之祖若頌者獨無所祖書曰八音克諧
 神人以和又曰搏拊琴瑟以詠祖考來格則祭祀亦
 必有詩歌而無可考者意者太古之時詩之體未備
 和氣所感和聲所播形為詩歌被之金石管絃施之
 燕享祭祀均此詩也未嘗不可通用初不必歌功頌
 德極揄揚贊歎之盛而後謂之頌也至周之時風雅
[014-94a]
 頌之别始截然周室既東而詩樂亦頗殘缺失次必
 孔子之聖周流四方參互考訂然後能知其說所謂
 吾自衞反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是也然肆夏
 繁遏渠本頌也而叔孫穆子以為天子享元侯之詩
 豈周人雅頌亦通用耶或叔孫穆子之時未經夫子
 釐正故簡編失次遂誤以頌為雅耶
以六德為之本註所教詩必有知仁聖義中和之道然
後可教以樂歌
[014-94b]
 疏雜說以德為之本以此知樂乃出於聖人心術之
 妙○陳氏樂書曰六樂復於後周而後周無成王之
 治後庭作於大唐而大唐無煬帝之亂此無他樂在
 人和不在音聲故也
以六律為之音註以律視其人為之音知其宜何歌子
貢見師乙而問曰賜也聞樂歌各有宜若賜者宜何歌
此問人性也本人之性莫善於律
 王氏曰六徳中和祗庸孝友也君子之學詩豈徒
[014-95a]
 誦其空言哉要本之於德而已蓋六德本於性情所
 以正於中六律稽諸度數所以正於外以六德為之
 本故雖變猶止乎禮義以六律為之音則書所謂聲
 依永律和聲
大祭祀帥瞽登歌令奏擊拊註擊拊瞽乃歌也鄭司農
云登歌歌者在堂也樂或當擊或當拊登歌下管貴人
聲也𤣥謂拊形如鼓以韋為之著之以穅
 疏按尚書云擊石對石擊拊皆作用之名拊非樂器
[014-95b]
 此司農之義白虎通引尚書大傳云拊革裝之以穅
 此後鄭之義後鄭以擊拊若下文鼓&KR0615及擊應鼙之
 類故知拊亦樂器也
下管播樂器令奏鼓&KR0615註鼓&KR0615管乃作也特言管者貴
人氣也鄭司農云下管吹管者在堂下&KR0615小鼓也先擊
小鼓乃擊大鼓小鼓為大鼓先引故曰&KR0615&KR0615讀為導引
之引𤣥謂鼓&KR0615猶言擊&KR0615詩云應&KR0615縣鼓
 疏樂器笙簫之屬播謂播揚其聲以歌者在上對匏
[014-96a]
 竹在下故先鄭曰貴人聲以匏竹在堂下對鐘鼓在
 庭又有上下之别故後鄭曰貴人氣○陳氏樂書曰
 古者治定制禮功成作樂舜之為樂戛擊鳴球搏拊
 琴瑟以詠堂上之樂也以象朝廟之治故繼之祖考
 來格虞賓在位羣后德讓下管鼗鼓合止柷敔笙鏞
 以間堂下之樂也以象萬物之治故繼之鳥獸蹌蹌
 禮記文王世子曰登歌清廟下管象武郊特牲曰歌
 者在上匏竹在下貴人聲也仲尼燕居曰升歌清廟
[014-96b]
 示德也下而管象示事也祭義曰昔周公有勲勞於
 天下成王賜之重祭升歌清廟下而管象燕禮大射
 曰升歌鹿鳴四牡皇皇者華下管新宮由此觀之周
 之聲歌不過清廟鹿鳴四牡皇皇者華下管不過象
 武新宫則舜升歌下管之詩雖無經見要之歌以示
 德管以示事一也德成於上歌詠於堂上事成於下
 管吹於堂下豈非無所因為上有所待為下耶極而
 論之堂上之樂以詠為主堂下之樂以間為主則律
[014-97a]
 和聲也兩者並用然後上合奏而不失中和之紀矣
 然則樂之張陳戛擊必於堂上柷敔必於堂下何耶
 曰柷敔器也戛擊所以作器也器則卑而在下作器
 者尊而在上貴賤之等也荀卿曰縣一鍾而尚拊大
 戴禮曰縣一磬而尚拊為堂上之樂則一鍾一磬尚
 拊亦堂上之樂也蓋古者歌詩搏拊而縣興故一鍾
 黄鍾之特鍾也一磬黄鍾之特磬也方其工之升歌
 也搏拊而鍾磬作焉黄鍾之鍾鳴於堂上而堂下之
[014-97b]
 編鍾應之黄鍾之磬鳴於堂上而堂下之編磬應之
 所以節歌者之句也豈非以歌中聲之詩必假中聲
 之鍾磬以發其音耶宋朝堂上之樂不設一鍾一磬
 而尚拊臣恐未合先王之制神瞽攷中聲之意也
大饗亦如之大射帥瞽而歌射節註射節王歌騶虞
 疏騶虞九節貍首七節采蘋采蘩五節之類則大師
 為之歌
大師執同律以聽軍聲而詔吉凶註大師大起軍師兵
[014-98a]
書曰王者行師出軍之日授將弓矢士卒振旅將張弓
大呼大師吹律合音商則戰勝軍士彊角則軍擾多變
失士心宫則軍和士卒同心徴則將急數怒軍士勞羽
則兵弱少威明鄭司農說以師曠曰吾驟歌北風又歌
南風南風不競多死聲楚必無功
 疏商屬西方金主剛斷故東方木木主曲直故
 中央土土主生長又載四行故南方火火主熛怒
 故北方水水主柔弱又主幽闇故○臨川王氏曰
[014-98b]
 詔吉凶使知所戒一體之盈虚通於天地應於物類
 故占之以寢卜眂之以祲象聽之以同律皆得其祥
 焉
大喪帥瞽而廞作匶諡註廞興也興言王之行謂諷誦
其治功之詩故書廞作淫鄭司農云淫陳也陳其生時
行迹為作諡
 臨川王氏曰史序事王行見於事故太史讀誄瞽
 掌樂王德成於樂故太師作諡諡成德之名也○仲
[014-99a]
 輿郝氏曰德成於樂功歌於頌諡由瞽作也
凡國之瞽矇正焉註從大師之政教
小師掌教鼓鼗柷敔塤簫管絃歌註教教瞽矇也出音
曰鼓鼗如鼓而小持其柄摇之旁耳還自擊塤燒土為
之大如鴈卵簫編小竹管絃謂琴瑟也歌依詠詩也鄭
司農云柷如漆筩中有椎敔木虎也塤六空管如箎六
空𤣥謂管如篴而小併兩而吹之
 王氏曰鼗塤管簫堂下之樂也絃歌堂上之樂也
[014-99b]
 柷以合樂敔以止樂上下各有之以樂不可無作止
 之節故也書曰戛擊鳴球搏拊琴瑟以詠戛擊柷敔
 也此用之於堂上也又曰下管鼗鼓合止柷敔此用
 之於堂下也
大祭祀登歌擊拊下管擊應鼔註應鼙也應與&KR0615及朔
皆小鼓也
 陳氏曰詩云應田縣鼓爾雅曰大鼓謂之鼖小鼓
 謂之應大射禮有朔鼙應鼙朔鼙乃所謂&KR0615
[014-100a]
徹歌註於有司徹而歌雍
大饗亦如之
 疏大饗諸侯徹器亦歌雍若諸侯自相饗徹器則歌
 振鷺也○陳氏樂書曰作樂及其小者所以為備也
 大祭祀大師擊拊鼓朄亦此意歟當堂上擊拊之時
 則堂下擊應鼓&KR0615以應之然後播鼗而鼓施應於擊
 拊又施於歌徹其樂之終始歟
大喪與廞註從大師
[014-100b]
凡小祭祀小樂事鼓&KR0615掌六樂聲音之節與其和註和
錞于
 疏鼓人云金錞和鼓故知和是錞于也○馬氏曰國
 語曰戰以錞于儆其民也又黄池之㑹呉王親鳴鐘
 鼓錞于振鐸則錞之和鼓以節聲樂和軍旅其來尚
 矣○王氏曰六樂之作先後曲直則有節而小大清
 濁相應而不相陵則和矣
瞽矇掌播鼗柷敔塤簫管絃歌註播謂發揚其音
[014-101a]
 王氏曰小師教之瞽矇播之
諷誦詩世奠繫鼓琴瑟註諷誦詩謂闇讀之不依詠也
故書奠或為帝鄭司農云諷誦詩主誦詩以刺君過故
國語曰瞍賦矇誦謂詩也杜子春云奠讀為定世奠繫
謂帝繫諸侯卿大夫世本之屬是也小史主次序先王
之世昭穆之繫述其德行瞽矇主誦詩并誦世繫以戒
勸人君也故國語曰教之世而為之昭明德而廢幽昬
焉以怵懼其動𤣥謂諷誦詩主為廞作柩諡時也諷誦
[014-101b]
王治功之詩以為謚世之而定其繫謂書於世本也雖
不歌猶鼓琴瑟以播其音美之
 國語晉司空季子曰黄帝之子二十五人其同姓
 者二人而已唯青陽與夷鼓皆為己姓青陽方䨓氏
 之甥也夷鼓彤魚氏之甥也其同生而異姓四母之
 子别為十二姓凡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
 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巳滕葴任荀僖姞儇依是也
 唯青陽與蒼林氏同於黄帝故皆為姬姓同德之難
[014-102a]
 也如是○史記注鄭康成駁異義曰天子賜姓命氏
 諸侯命族族者氏之别名也姓者所以綂繫百世使
 不别也氏者别子孫之所出故世本之篇言姓則在
 上言氏則在下也劉向曰世本古史官明於古事者
 所記錄黄顓以來至春秋時王侯諸國世卿大夫名
 字號○介甫王氏曰世奠繫當從故書世帝繫古書
 有謂之帝繫者○王氏曰誦詩則以知民風之厚薄
 誦世帝繫則以知前世之興衰小史奠世繫則定之
[014-102b]
 而已非誦之也鼓琴瑟者誦詩及世帝繫也則鼓琴
 瑟以合而和之○王氏曰琴瑟是至正之音三者皆
 以警戒也○左傳醫和曰先王之樂所以節百事也
 故有五節遲速本末以相及中聲以降五降之後不
 容憚矣於是乎有煩手淫聲慆堙心耳君子弗聽也
 物亦如之至於煩乃舍也已無以生疾君子之近琴
 瑟以儀節也非以慆心也天有六氣降生五味發為
 五色徵為五聲淫生六疾
[014-103a]
掌九德六詩之歌以役大師註役為之使
 按九徳見大司樂六詩見大師○夾漈鄭氏曰古
 之達禮三一曰燕二曰享三曰祀所謂吉凶軍賔嘉
 皆主此三者以成禮古之達樂三一曰風二曰雅三
 曰頌所謂金石絲竹匏土革木皆主此三者以成樂
 禮樂相須以為用禮非樂不行樂非禮不舉自后夔
 以來樂以詩為本詩以聲為用八音六律為之羽翼
 耳仲尼編詩為燕享祀之時用以歌而非用以說義
[014-103b]
 也古之詩今之詞曲也若不能歌之但能誦其文而
 說其義可乎不幸腐儒之說起齊魯韓毛四家各為
 序訓而以說相高漢朝又立之學官以義理相受遂
 使聲歌之音湮沒無聞然當漢之初去三代未逺雖
 經生學者不識詩而太樂氏以聲歌肄業往往仲尼
 三百篇瞽史之徒例能歌也奈義禮之說日勝則聲
 歌之學日微東漢之末禮樂蕭然雖東觀石渠議論
 紛紜無補於事曹孟德平劉表而得漢雅樂郎杜夔
[014-104a]
 夔老乆矣不肄習所得於三百篇者惟鹿鳴騶虞伐
 檀文王四篇而已餘聲不傳大和末又失其三左延
 年新得惟鹿鳴一篇每正旦大㑹太尉奉璧羣臣行
 禮東廂雅樂常作者是也古者歌鹿鳴必歌四牡皇
 皇者華三詩同節故曰工歌鹿鳴之三而用南陔白
 華華黍三笙以贊之然後首尾相承節奏有屬今得
 一詩而如此用可乎應知古詩之聲為可貴也至晉
 室鹿鳴一篇又無傳矣自鹿鳴一篇絶後世不復聞
[014-104b]
 詩矣然詩者人心之樂也不以世之汚隆而存亡豈
 三代之時人有是心心有是樂三代之後無是心心
 無是樂乎繼三代之作者樂府也樂府之作宛同風
 雅但其聲散佚無所紀系所以不得嗣續風雅而為
 流通也按三百篇在成周之時亦無所紀系有季札
 之賢而不别國風所在有仲尼之聖而不知雅頌之
 分仲尼為此患故自衞返也問於太師氏然後取而
 正焉列十五國風以明風土之音不同分大小二雅
[014-105a]
 以明朝廷之音有間陳周魯商三頌之音所以侑祭
 也定南陔白華華黍崇丘由庚由儀六笙之音所以
 叶歌也得詩而得聲者三百篇則系於風雅頌得詩
 而不得聲者則置之謂之逸詩如河水祈招之類無
 所系也今樂府之行於世者章句雖存聲樂無用崔
 豹之徒以義說名呉兢之徒以事解目蓋聲失則義
 起其與齊魯韓毛言詩無以異也樂府之道或幾乎
 息矣○又曰三代既沒漢魏嗣興禮樂之來陵夷有
[014-105b]
 漸始則風雅不分次則雅頌無别次則頌亡次則禮
 亡按上之囘聖人出君子之作也雅也艾如張雉子
 班野人之作也風也合而為鼓吹曲燕歌行其音本
 幽薊則列國之風也煌煌京洛行其音本京華則都
 人之雅也合而為相和歌風者鄉人之用雅者朝廷
 之用合而用之是為風雅不分然享大禮也燕私禮
 也享則上兼用下樂燕則不得用上樂是則風雅之
 音雖異燕饗之用則通及明帝定四品一曰大予樂
[014-106a]
 郊廟上陵用之二曰雅頌樂辟雍享射用之三曰黄
 門鼓吹樂天子宴羣臣用之四曰短簫鐃歌樂軍中
 用之古者雅用於人頌用於神武帝之立樂府采詩
 雖不辨風雅至於郊祀房中之章未嘗用於人事以
 明神人不可以同事也今辟雍享射雅頌無分應用
 頌者而改用大予應用雅者而改用黄門不知黄門
 大予於古為何樂乎風雅通歌猶可以通也雅頌通
 歌不可以通也曹魏準鹿鳴作於赫篇以祀武帝準
[014-106b]
 騶虞作巍巍篇以祀文帝準文王作洋洋篇以祀明
 帝且清廟祀文王執競祀武王莫非頌聲今魏家三
 廟純用風雅此頌之所以亡也頌亡則樂亡矣是時
 樂雖亡禮猶存宗廟之禮不用之天明有尊親也鬼
 神之禮不用於人知有幽明也梁武帝作十二雅郊
 廟明堂三朝之禮展轉用之天地之事宗廟之事君
 臣之事同其事矣樂之失也自漢武始其亡也自魏
 始禮之失也自漢明始其亡也自梁始禮樂淪亡之
[014-107a]
 所由不可不知也○貴與馬氏曰按太史公言詩三
 百五篇孔子皆絃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頌之音今觀
 季子請觀周樂而魯人為之歌諸詩二南以下十五
 國風二雅三頌皆係焉則此三百五篇者皆被之絃
 歌掌之司樂工師以時肄習之所謂雅樂也蓋非始
 於夫子而晦菴辨桑中詩序其說曰雅者二雅是也
 鄭者緇衣以下三十一篇是也衞者邶鄘三十九篇
 是也桑間衛之一篇桑中之詩是也二南雅頌祭祀
[014-107b]
 朝享之所用也鄭衛桑濮里巷狹邪之所歌也今不
 察此乃欲為之諱其鄭衛桑濮之實而文之以雅樂
 之名又欲從而奏之宗廟之中朝廷之上則未知其
 將以薦之何等之鬼神用之何等之賔客乎蓋鄭衛
 國風如桑中溱洧諸篇所言皆淫奔謔浪之辭序者
 以為刺奔而晦菴盡斥序說以為淫奔之人所自賦
 之詩故疑其非雅樂也愚以為未然蓋季子所觀樂
 者周樂也使鄭衛諸詩為里巷狹邪所用則周樂安
[014-108a]
 得有之而魯之樂工亦安能歌異國淫邪之詩乎然
 嘗因是考之詩之被於絃歌也不過以為宴享賔客
 祭祀鬼神之用但求之三百五篇惟周頌三十一篇
 商頌五篇為祭祀之詩小雅鹿鳴以下彤弓以上諸
 篇為宴享之詩此皆其經文明白而復有序說可證
 者也至於周南以下十五國風小雅自六月而下大
 雅自文王而下以至魯頌之四篇則序者以為美刺
 之詞蓋但能言其文義之所主而不能明其聲樂之
[014-108b]
 所用矣左傳所載列國諸侯大夫聘享賦詩大率多
 斷章取義以寓己意如秦穆公將納晉文公宴之而
 賦六月季武子譽韓宣子嘉樹宴之而賦甘棠蓋借
 二詩以明贊誦之意又如荀林父送先蔑而為賦版
 之卒章叔孫豹食慶封而為賦相鼠蓋借二詩以明
 箴規之意它若是者不一而足皆是因事寓意非曰
 此宴必合賦此詩也獨儀禮所載鄉飲酒禮燕禮射
 禮工歌間歌合樂之節及穆叔所言天子享元侯與
[014-109a]
 兩君相見之禮則專有其詩然考其歌詩合樂之意
 蓋有不可曉者夫關雎鵲巢閨門之事后妃夫人之
 詩也何預於鄉宴而鄉飲酒燕禮歌之采蘋采蘩夫
 人大夫妻能主祭之詩也何預於射而射禮用之肆
 夏繁遏渠宗廟配天之詩也何預於宴飲而天子享
 元侯用之文王大明緜文王興周之詩也何預於交
 鄰而兩君相見歌之以是觀之其歌詩之用與詩人
 作詩之本意蓋有判然而不相合者不知其何說晉
[014-109b]
 荀偃曰歌詩必類而今如儀禮及穆叔所言則類者
 少不類者多若必就其文詞之相類則鄉飲酒所歌
 必伐木行葦之屬射禮所歌騶虞而下必車攻吉日
 之屬天子享元侯所歌必蓼蕭湛露彤弓之屬方為
 合宜
眂瞭掌凡樂事播鼗擊頌磬笙磬註眂瞭播鼗又擊磬
磬在東方曰笙笙生也在西方曰頌頌或作庸庸功也
大射禮曰樂人宿縣於阼階東笙磬西面其南笙鍾其
[014-110a]
南鎛皆南陳又曰西階之西頌磬東面其南鍾其南鎛
皆南陳
 疏眂瞭以扶工也亦兼使作樂云掌凡樂事則播鼗
 已下至職未皆是也東為生長之方故曰生西為
 成功之方故曰頌頌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
 於神明也○頌衆家不音當依字或音容○浚儀王
 氏曰歌磬編十六枚郊祀設於壇上宗廟設於堂上
 皆次歌鍾之西以節登歌之句謂之歌磬即周禮頌
[014-110b]
 磬也
掌大師之縣註大師當縣則為之
凡樂事相瞽註相謂扶工
大喪廞樂器大旅亦如之註旅非常祭於時乃興造其
樂器
 王氏曰大旅大故而祭亦如大喪陳樂器而不作
 也
賓射皆奏其鍾鼓註擊&KR0615以奏之其登歌大師自奏之
[014-111a]
 王氏曰賓射王與諸侯射奏鍾鼓以為之節焉
鼜愷獻亦如之註愷獻獻功愷樂也社子春讀鼜為憂
戚之戚謂戒守鼓也擊鼓聲疾數故曰鼜
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以辨天地四方隂陽之聲以為
樂器註陽聲屬天隂聲屬地天地之聲布於四方為作
也故書同作銅鄭司農云陽律以竹為管隂律以銅為
管竹陽也銅隂也各順其性凡十二律故大師職曰執
同律以聽軍聲𤣥謂律述氣者也同助陽宣氣與之同
[014-111b]
皆以銅為之
 疏陽聲屬天隂聲屬地天地之聲布於四方者此典
 同既云掌六律六同即覆云以辨天地四方隂陽之
 聲明天地四方隂陽之聲還是六律六同也十二辰
 在陽辰為律屬天在隂辰為同屬地此即大師所云
 六律左旋六同右轉隂陽相合者也○永嘉陳氏曰
 律呂之灋起於黄帝氏律呂之說定於太史公知黄
 帝氏之灋而不知太史公之說則難與制律知太史
[014-112a]
 公之說而未知黄帝氏之灋則雖未能制律而不害
 其為律矣何者黄帝使伶倫取嶰谷之竹制十二之
 管吹陽律以候鳳吹隂律以擬凰而十二律之灋由
 是而定信乎起於黄帝氏者也黄帝氏之灋雖存而
 太史公之說未出則天下之人雖知律之不可闕於
 樂而不知所以制律之本雖知律之不可廢於度量
 衡而不達所以制律之意本不知而意不達則雖斷
 竹鑄鍾定形穴竅區區用上黨之黍分其短長而較
[014-112b]
 其合否窮日夜之力以為之未見其能定也然則太
 史公之説果安在哉蓋太史公之為律書也其始不
 言律而言兵不言兵之用而言兵之偃及言兵之偃
 而於漢之文帝尤加詳焉既曰陳武請伐朝鮮而文
 帝以謂願且堅邊設候結和通使由是而天下富庻
 雞鳴狗吠煙火萬里可謂和樂者矣又曰文帝之時
 能不擾亂由是而百姓遂安耆老之人不至市㕓逰
 敖嬉戲如小兒狀嗚呼若太史公者可謂知律呂之
[014-113a]
 時而達制律之意者也何則當文帝時偃兵息民結
 和通使而天下安樂則民氣歡洽隂陽協和而天地
 之氣亦隨以正苟制度以候之其氣之相應自然知
 吾律之為是其氣之不合自然知吾律之為非因天
 地之正氣以定一代之正律律有不可定者乎古人
 所謂天地之氣合以生風天地之風氣正而十二律
 定殆謂是歟然則律呂之説豈非定於太史公者○
 雜說太師主和聲故合隂陽之聲典同主於制器故
[014-113b]
 辨天地四方隂陽之序惟太史既合其聲然後付之
 典同制器故典同曰掌六律六同之和○介甫王氏
 曰天地四方各有隂陽之聲是為十有二聲辨十有
 二聲雜比而和之取中聲焉以為樂器○俊卿章氏
 曰按歴律志量者籥合升本之黄鍾之籥而五量加
 之其灋皆用銅聲中黄鍾以此凖之故知用銅也司
 農云陽律以竹隂律以銅非也○按上古用竹黄帝
 使伶倫取竹於崐崘之隂是也至後世用銅
[014-114a]
凡聲髙聲䃂正聲緩下聲肆陂聲散險聲斂達聲贏微
聲韽囘聲衍侈聲筰弇聲鬱薄聲甄厚聲石註𤣥謂高
鍾形大上上大也髙則聲上藏袞然旋如裏正謂上下
直正則聲緩無所動下謂鍾形大下下大也下則聲出
去放肆陂謂偏侈陂則聲離散也險謂偏弇也險則聲
斂不越也達謂其形微大也達則聲有餘若大放也微
謂其形微小也韽讀為飛鉆涅韽之韽韽聲小不成也
囘謂其形微圜也囘則其聲滛衍無鴻殺也侈謂中央
[014-114b]
約也侈則聲迫筰出去疾也弇謂中央寛也弇則聲鬱
勃不出也甄猶掉也鍾微薄則聲掉大厚則如石叩之
無聲
 王氏曰此鳬氏所謂鍾小而長小而長則形高○
 王氏曰此鳬氏所謂鍾大而短大而短則其形下○
 鬼谷子有飛鉗揣摩之篇皆言縱横辨說之術飛鉗
 者言察是非語飛而鉗持之飛鉗涅韽使之不語鍾
 聲小不成類之○王氏曰凡聲生於形形異則聲異
[014-115a]
 ○郎氏曰鍾宮聲五聲之首故舉鍾以槩其餘
凡為樂器以十有二律為之數度以十有二聲為之齊
量註數度廣長也齊量侈弇之所容
 疏律歴志云古之神瞽度律均鍾以律計倍半假令
 黄鍾之管長九十倍半為二尺二寸半以為鍾口之
 徑及上下之數自外十一辰皆以管長短計之可知
 故云數度廣長也廣則口徑長則上下也侈弇雖鍾
 病所容多少則依灋故舉侈弇見文而言也○唐禮
[014-115b]
 樂志聲無形而樂有器古之作樂者懼器失而聲亡
 多為之灋以著之故始求聲者以律而造律者以黍
 一黍之廣積為分寸一黍之多積為龠合一黍之量
 積為銖兩此造律之本也為長短多少輕重之灋著
 於度量權衡三物亦有時而敝又總其灋著於數使
 其分寸龠合銖兩皆起於黄鍾使得律者可以制度
 量衡因度量衡亦可以制律不幸皆亡則推灋數而
 制之四者既同而聲必至聲至而後樂可作矣○范
[014-116a]
 鎮曰樂者天地之和氣也發和氣者聲音也聲音之
 生生於無形聖人以有形之物寓其灋數與尺量權
 衡也然皆生於律而復用以定律○玉海古者因鳳
 鳴而有律有律而後能備數備數而後能和聲○又
 曰黄鍾萬事根本舜同律度量衡謂使尺量衡一稟
 於律也
凡和樂亦如之註和謂調其故器也
 
[014-116b]
 
 
 
 
 
 
 
 周禮註疏刪翼卷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