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b0008 禹貢指南-宋-毛晃 (master)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禹貢指南卷一
             宋 毛晃 撰
冀州
 爾雅兩河間曰冀州郭璞注曰自東河至西河李廵
 注曰兩河間其氣清厥性相近故曰冀冀近也 周
 禮職方氏河内曰冀州謂其在三河之内蓋東河之
 西西河之東南河之北也 案禹貢導河積石自積
[001-1b]
 石而下南流謂之西河至于華陰折而東經厎柱山
 又東逕孟津東過洛水之北皆東流謂之南河至于
 大伾山折而北流過降水至于大陸又北播為九河
 同為逆河入于海謂之東河爾雅言兩河間者舉其
 二則三可知也 晉地理志春秋元命苞云昴畢散
 爲冀州亂則冀安弱則冀强荒則冀豐 孔安國曰
 舜分冀州之域為幽州并州孔穎達曰據職方氏幽
 并山川皆冀州之域故安國知之 杜牧罪言禹畫
[001-2a]
 九土一曰冀州程其水土與河南等常重十一二以
 其恃强不循理冀其必破弱雖已破冀其復强大因
 以為名
旣載壺口
 九域志河東隆徳府潞州上黨郡上黨縣壺口山在
 上黨東太行山在上黨南 漢地理志在河東郡北
 屈縣東南今隰州吉鄉縣也
治梁及岐
[001-2b]
 梁山 在左馮翊夏陽縣西北 水經河水南逕梁
 山原東酈道元注自原山東南至河晉之望也穀梁
 傳成公五年梁山崩遏河水三日不流晉侯以問伯
 宗即是處也 九域志今永興縣即同州馮翊郡定
 國軍有梁山山在龍門之南
 岐山 水經在右扶風美陽縣西北梁岐二山在雍
 州今于冀州言之者豈當時河患上及梁岐乎禹導
 厎柱則壺口平而梁岐自治因河而言非以二山為
[001-3a]
 冀州之地也
既修太原至于岳陽
 太原晉陽也今并州之地髙平曰原此又原之大者
  太岳導山序壺口雷首至于太岳水經太嶽山在
 河東永安縣南職方氏冀州山鎮曰霍山案霍山有
 二在冀州者又謂之太岳在荆州者又謂之天柱山
 灊水出焉漢地理志作岳陽注在太原西南
覃懷底績至于衡漳
[001-3b]
 覃懷 九域志今河北西路懷州河内郡即其地
 濁漳水一名降水導河序北過降水至于大陸是也
  顔師古注漢地理志衡漳謂漳水横流而入河也
  水經清漳水出上黨沾縣西北少山大黽谷南過
 縣西又從縣南屈東過涉縣西屈從縣南東至武安
 縣南黍窖邑入于濁漳酈注淮南子曰清漳出揭戾
 山髙誘云在沾縣漢分沾縣為樂平郡治沾縣晉太
 康地記曰樂平縣舊名清漳涉縣魏郡之屬縣也
[001-4a]
 九域志河北東路冀州信都郡定武軍有昌亭城
 水經云漳水東北至昌亭今滹沱衡漳水今長蘆河
 則其故瀆也
厥賦惟上上錯厥田惟中中
 諸州雜賦 冀上上錯揚下上上錯豫錯上中梁下
 中三錯
 諸州田賦 雍田上上徐田上中青田上下豫田中
 上冀田中中兗田中下梁田下上荆田下中揚田下
[001-4b]
 下冀賦上上豫賦雜出亦上上冀賦雜出上中豫賦
 亦上中荆賦上下青賦中上徐賦中中兗雍之賦中
 下揚賦雜出亦中下揚賦下上梁賦雜出亦下上梁
 賦下中梁賦雜出又下下雍青徐以上地出中賦冀
 以中地出上賦
恒衞既從大陸既作
 恒水 出常山上曲陽東入滱水 水經滱水出代
 郡靈邱縣髙氏山南過廣昌縣南又東南過中山上
[001-5a]
 曲陽縣北恒水從西來注之注滱水兼納恒川之通
 稱
 衞水 出常山靈壽縣東北入滹沱河
 大陸 在鉅鹿縣北爾雅晉有大陸注今鉅鹿北廣
 河澤是也大陸之野一名朝歌商紂之所都也 水
 經注引應劭曰麓者林之大也尚書曰尭將禪舜納
 之大麓之野烈風雷雨不迷致之以昭華之玉而縣
 取目焉秦始皇二十年滅趙以為鉅鹿郡漢景帝中
[001-5b]
 元元年為廣平郡武帝征和三年為廣平侯國光武
 中興更為鉅鹿今屬邢州汲郡修武縣亦有大陸
島夷皮服
 島夷 漢地理志作鳥夷顔師古曰東北夷搏取禽
 獸食其肉衣其皮也一説居海島被服容止皆象鳥
 作島謂居海島也
夾右碣石入于河
 碣石山 在海畔右北平驪城縣西南河自碣石山
[001-6a]
 南渤海之北入海夾右夾音挾自海入河逆流而西
 右顧碣石如在挾掖也 水經碣石山在遼西臨渝
 縣南水中注大禹鑿其石右夾而納河秦始皇漢武
 帝皆嘗登之海水西侵嵗月逾甚而苞其山故言水
 中也 水經河水東北過甲下邑濟水從西來注之
 又東北入于海又東分為二水枝津東逕甲下城南
 東南厯常沇注濟注經言濟水注河自枝津東北流
 逕甲下邑東北流入于海淮南子曰河九折注為海
[001-6b]
 而流不絶者崑崙之輸也禹貢曰夾右碣石入于河
 山海經曰碣石之山繩水出焉東流注于河河之入
 海舊在碣石今川流所導非禹瀆也周定王五年河
 徙故瀆故班固曰商竭周移也 顔師古曰言禹夾
 行此山之右而入于河逆上也孔𫝊同 凡九州末
 言由諸水入河者皆通舟楫漕運以達京師也
濟河惟兗州
 東南據濟西北距河河濟之間相去不逺兗州之界
[001-7a]
 止于濟也 爾雅濟河間曰兗州注自河東至濟
 周禮職方氏河東曰兗州 武王封周公子伯禽于
 曲阜為魯侯秦為薛郡後魏置南兗州于譙城置西
 兗州于定陶城隋改爲魯州唐武徳初平徐圓朗復
 為兗州 晉地理志兖州濟河地舜置十二牧則其
 一也春秋元命苞云五星流為兗州兗端也信也又
 曰蓋取兗水以為名焉
九河既道
[001-7b]
 徒駭 郭璞曰今在成平縣義未聞
 太史 郭璞曰今所在未詳
 馬頰 郭璞曰河勢上廣下狹狀如馬頰案原本缺/太史馬頰
 二河今/𥙷入
 覆鬴 郭璞曰水中可居徃徃而有狀案今本爾雅/注作水中可
 居住而/有狀如覆釜
 胡蘇 郭璞曰東莞縣今有胡蘇亭其義未詳
 簡 郭璞曰水道簡易
[001-8a]
 絜 郭璞曰水多約絜
 鉤盤 郭璞曰水曲如鉤流盤桓也
 鬲津 郭璞曰水多阨狹可隔以為津而横渡
 爾雅九河皆禹所名 正義曰河自大陸以北敷為
 九河謂大陸在冀州嫌九河亦在冀州故云在此州
 界也河從大陸東畔北行而東北入海冀州之東境
 至河之西畔水分大河東為九道故知在兗州界平
 原以北是也李廵曰徒駭禹疏九河以徒衆起故云
[001-8b]
 徒駭太史禹大使徒衆通其水道故云太史馬頰河
 勢上廣下狹狀如馬頰也覆釜水中多渚徃徃而處
 形如覆鬴胡蘇其水下流故曰胡蘇胡下也蘇流也
 簡大也河水深而大也絜言河水多山石治之苦絜
 絜苦也鉤盤言河水曲如鉤屈折如盤也鬲津河水
 狹小可鬲以為津也孫炎曰徒駭禹疏九河用功雖
 廣衆懼不成故曰徒駭胡蘇水流多散胡蘇然其餘
 同李廵 導河篇云濟水故渠今在冀州西界大陸
[001-9a]
 今在徳州徳平縣經滄州清池縣西北太史今在徳
 州安徳縣東南經滄州臨津縣西馬頰在徳州北平
 縣經安徳縣西南恩州漳南縣東棣州商河縣北覆
 鬴今在永静軍阜城縣東經東光縣西北胡蘇今在
 滄州南皮縣東光縣北經滄州無棣縣西北絜今在
 滄州南皮縣經滄州臨津縣鉤盤今在徳州徳平縣
 西經滄州樂陵縣東棣州陽信縣北滄州樂陵縣西
 南鬲津在徳州平原縣東經滄州臨津縣東樂陵縣
[001-9b]
 西饒安無棣縣南並在徳州平原以北惟簡河亡焉
 同為逆河入于海今大名府石奔故瀆在焉
雷夏既澤
 雷夏澤 在濟陰成陽西北 水經注云雷澤西南
 十許里有小山山北有小阜南屬池澤之東北有陶
 墟郭縁生言舜陶所在墟阜聨屬濱帶瓠河也一云
 舜所漁處本名夏澤
灉沮㑹同
[001-10a]
 灉水 灉於用切爾雅水自河出為灉又云河有灉
 又云灉反入郭注河水決出復還入者河之有灉猶
 江之有沱 漢地理志作雍沮沮水出常山元氏縣
 入河雍水不言出入
 沮水 沮七餘切案沮水與雍州沮水不同荆州沮
 水在房陵左𫝊所謂江漢沮漳楚之望也導川云漆
 沮既從即雍州之沮也今此沮水自會同于雷夏之
 間非雍州之沮也水經不著所出或云沮水出北地
[001-10b]
 直路縣入洛洛非河南洛水也
厥土黒墳
 土黒墳 墳扶粉切土脉墳起也
厥田惟中下厥賦貞
 田中下第六
 賦貞賦與田相當
厥篚織文
 篚織文 漢地理志篚字作棐顔師古曰棐與篚同
[001-11a]
 竹器筐屬織文錦綺之𩔖 冀州不言貢篚貢者下
 以職供之謂也冀州帝都所在無所效其臣職故也
浮于濟漯達于河
 濟水 沇水東流為濟 爾雅濟為濋濋音楚濟水
 出河東垣縣王屋山東南至河内武徳縣入河並流
 而南截河又並流溢出乃為滎澤也 水經濟水出
 河東垣縣東王屋山為沇水又東至温縣西北為濟
 水又南當鞏縣北南入于河與河合流而東過滎陽
[001-11b]
 縣北 漢地理志濟作泲州末言浮于濟漯達于河
 顔師古曰浮以舟渡也達通也因水入水曰通 又
 解在導川沇水濟水下
 漯水 出東郡東武陽縣至樂安千乘縣入海 水
 經漯水東出于髙唐縣大河右迤東注漯水酈道元
 注曰桑欽地理志曰漯水出髙唐余案竹書穆天子
 𫝊稱丁卯天子自五鹿東征釣于漯水是日祭丘已
 已東征食馬于漯水之上尋其沿厯逕趣不得近髙
[001-12a]
 唐也桑氏所言蓋津流出次于其間也 地理風俗
 記曰漯水東北至千乘入海河盛則通津委海水耗
 則㣲消絶流
海岱惟青州
 東北據海西南距岱
 青州 東北跨海及遼東舜分青為營州即遼東也
 漢末公孫度據遼東自號青州刺史爾雅齊曰營州
 郭注自岱東至海此蓋商制無青州并青于徐周制
[001-12b]
 有青無徐并徐于青故職方氏正東曰青州其山鎮
 曰沂山其澤藪曰望諸其川淮泗其浸沂沭 晉地
 理志青州蓋取土居少陽其色為青故以名也春秋
 元命苞云虚危流為青州
嵎夷既畧
 嵎夷 堯命羲仲所宅處以其在東日所出故曰暘
 谷
濰淄其道
[001-13a]
 濰水 出琅邪箕屋山北至都昌縣入海 水經濰
 水出琅邪箕縣東北過武城縣西又北過平昌縣東
 又北過髙密縣西又北過淳于縣東又東北逕都昌
 縣東又東北入于海注云濰水導源濰山許叔重吕
 忱云濰水出箕屋山淮南子曰濰水出覆舟山蓋廣
 異名也
 淄水 出泰山萊蕪縣原山東北至千乘博昌縣入
 海 水經淄水與汶水同出泰山萊蕪縣原山東北
[001-13b]
 又東北過臨淄縣東又東過利縣東又東北入于海
  漢地理志濰淄作惟甾顔師古曰濰淄惟甾古今
 通用道讀曰導導治也一說水復故道音上聲一音
 導謂遵道而流也
海濱廣斥
 斥滷地也漢志海濱作海瀕廣斥作廣潟注瀕音頻
 又音濱潟音昔
厥田惟上下厥賦中上厥貢鹽絺海物惟錯岱畎絲枲
[001-14a]
鉛松怪石萊夷作牧厥篚檿絲
 田上下第三
 賦中上第四
 貢鹽絺海物絲枲鉛松怪石篚檿絲 顔師古曰檿
 桑也食檿之蠶絲可以絃琴瑟或曰檿山柘也蠶食
 柘葉者絲黄而韌可以為絃
 萊夷 春秋夾谷之會萊人以兵刦魯定公孔子曰
 兩君合好而夷裔之俘以兵亂之是知古者東萊之
[001-14b]
 有夷也夾音刦 應劭十三州記曰泰山萊蕪縣魯
 之萊柞邑也左傳與之無山及萊柞案左𫝊本作辭/以無山與之萊
 柞/是也齊靈公滅萊萊民稍流此谷邑落荒蕪故曰
 萊蕪漢髙祖置縣萊山之夷周曰萊子國漢曰東萊
浮于汶達于濟
 汶水 爾雅汶為灛灛音闡 水經汶水出泰山萊
 蕪縣原山西南過嬴縣南又東南過奉髙縣北屈從
 縣西南流過博縣西北又西南過蛇邱縣南又西南
[001-15a]
 過岡縣北又西南過平章縣南又西南過無鹽縣南
 又西南過壽張縣北又西南至安民亭入于濟注萊
 蕪縣在齊城西南原山又在縣西南六十里許地理
 志汶水與淄水俱出原山西南入泲故不得過其縣
 南也從征記曰汶水出縣西南流 淮南子汶水出
 朱虚弗其山乃東汶水非此也 諸州之末皆記入
 河水道以堯都在冀而河行于冀也青州雖不言河
 而曰達于濟則因濟達河也 地理志州末言浮于
[001-15b]
 汶達于泲顔師古曰言渡汶水西達于泲也青州不
 言河由兗而見也兗州之末言浮于濟漯達于河謂
 渡濟漯而通河也青州次兖故言達于濟達通也因
 水入水曰通渡汶通濟則渡濟可以通河矣
海岱及淮惟徐州
 徐州 爾雅濟東曰徐州注云自濟東至海李廵注
 曰淮海間其氣寛舒禀性安徐故曰徐徐舒也 周
 禮職方氏無徐州正義曰以徐州合之于青州青州
[001-16a]
 分為幽并 晉地理志徐州于周入青州之域春秋
 元命苞云天氐流為徐州蓋取舒緩之義或曰因徐
 邱以立名
淮沂其乂
 淮水 出桐柏山其源逺矣于此言之者淮水至此
 而大為害尤甚喜其治故于此紀之 淮水出胎簪
 山東北過桐柏胎簪蓋桐柏之旁小山也 水經淮
 水東至廣陵淮浦縣入于海 顔師古注漢地理志
[001-16b]
 淮水出大復山 九域志壽春府有淮瀆 胎簪山
 在南陽平氏縣
 沂水 水經注沂水出尼邱山西北經魯之雩門曽
 㸃浴乎沂者非禹貢沂水也
蒙羽其藝
 蒙山 水經注云禹貢有兩蒙山在徐州者在泰山
 蒙陰縣西南在梁州者在蜀郡青衣縣今曰蒙頂
 羽山 水經注在東海祝其縣南山西有羽淵禹父
[001-17a]
 之所化其神為黄能入于羽淵 山海經曰洪水滔
 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
 鯀于羽郊 漢地理志藝作蓺
大野既豬
 爾雅魯有大野郭璞注今髙平鉅野縣東北大澤是
 也 鉅野縣今屬濟州 漢地理志作大埜 春秋
 左氏𫝊哀公十四年春西狩于大野叔孫氏之車子
 鉏商𫉬麟杜預曰大野在東平鉅野縣東北大澤是
[001-17b]
 也 周禮職方氏大野屬兗州澤藪
東原厎平
 東原 今東平郡鄆州在魯之西𫉬麟之地
羽畎夏翟嶧陽孤桐泗濱浮磬淮夷蠙珠暨魚厥篚𤣥
纖縞
 漢地理志夏翟作夏狄泗濱作泗瀕暨魚作臮魚
 篚元纖縞 言獻黑細繒及鮮支也或謂纖言質之
 細而元之與縞其色也以纖該于元縞之中則色雖
[001-18a]
 不同皆纖質也此乃古史立言之法猶雲土夢然耳
  禮記注云元與縞謂之纖一曰白經黑緯曰纖詩
 注亦作綅
浮于淮泗達于河
 漢地理志州末言浮于淮泗入于河顔師古曰渡二
 水而入于河
 汴河 右自淮泗入河必道于汴世謂隋煬帝始通
 汴入泗禹時無此水道以疑禹貢之言此特學者攷
[001-18b]
 之不詳而已案前漢書項羽與漢約中分天下割鴻
 溝以西為漢以東為楚文穎注云于滎陽下引河東
 南為鴻溝以通宋鄭陳蔡曹衞與濟汝淮泗會于楚
 即今官渡水也魏曹操與𡊮紹相持于官渡乃楚漢
 分裂之處蓋自秦漢以來有此安知非禹跡也禹貢
 九州之末皆記入河水道而淮泗獨不能入河帝都
 所在理不應爾意其必開此道以通之其後或為鴻
 溝或為官渡或為汴上下百餘里間不可必然皆引
[001-19a]
 河水而注之淮泗也故王濬伐呉杜預與之書曰足
 下既摧其西藩當徑取秣陵討累世之逋宼釋呉人
 于塗炭自江入淮逾于泗汴泝河而上振旅還都亦
 曠世一事也王濬舟師之盛古今絶倫而自汴水泝
 河可以班師則汴水之大小當不減于今又足以見
 秦漢魏晉皆有此水道非煬帝創開也自唐以前汴
 泗㑹于彭城之東北然後東南入淮近嵗汴水直達
 于淮不復入泗矣呉王夫差開溝通水與晉㑹黄池
[001-19b]
 而江始有入淮之道禹時則無之故禹貢曰沿于江
 海達于淮泗明非自海入淮則江無通淮之道今徐
 州之末直云浮于淮泗達于河不言自海則鴻溝官
 渡汴水之𩔖自禹以來有之明矣特濬堙不常故晉
 劉裕王仲徳開鉅鹿入河則泗水不由汴入河其後
 鉅野道塞故汴至彭城東北入泗又東南入淮又其
 後不復入泗直達于淮鉅野道復開由彭城出東平
 而入河汴水不復治矣煬帝豈復濬之乎雖江淮亦
[001-20a]
 有可疑者以孟子排淮泗而注之江之言攷之則其
 道尚矣夫差亦復濬之爾
淮海惟揚州
 爾雅江南曰揚州注云自江南至海 李廵注曰江
 南其氣燥勁厥性輕揚故曰揚揚輕也 周禮職方
 氏東南曰揚州其山鎮曰會稽其澤藪曰具區其川
 三江其浸五湖 晉地理志引春秋元命苞云牽牛
 流為揚州分為越國以為江南之氣燥勁厥性輕揚
[001-20b]
 亦曰州界多水水波揚也于古則荒服之國戰國時
 其地為楚分
彭蠡既豬
 彭蠡 漢水南入于江東滙澤為彭蠡在彭澤西北
 今南康軍湖是也
陽鳥攸居
 陽鳥 漢地理志陽鳥攸居作逌居 孔叢子小爾
 雅廣鳥篇去陰就陽者謂之陽烏鴻鴈是也今曰陽
[001-21a]
 鳥豈誤寫烏字作鳥邪抑亦通稱也邪
三江既入
 三江 水經南江東北為長瀆厯河口東南注于具
 區謂之五湖口東則松江出焉江水竒分謂之三江
 口酈道元注曰呉越春秋稱范蠡去越乘舟出江之
 口入五湖之中也此亦别為三江 庾仲初揚都賦
 注曰今太湖東注為松江下七十里有水口分流東
 北入海為婁江東南入海為東江與松江而三也
[001-21b]
 水經又云三江口之水又東至會稽餘姚縣東入于
 海注云謝靈運云具區在餘姚然則餘暨是餘姚之
 别名也今餘暨之南餘姚西北浙江與浦陽江㑹同
 歸海但水名已殊非班固所謂南江者也郭璞曰三
 江者浙江松江岷江也然浙江出南蠻中不與岷江
 同作者述誌多言江水至山陰為浙江今南江枝分
 厯烏程縣南通餘杭縣則與浙江合故闞駰十三州
 志曰江水至會稽與浙江合浙江自臨平湖南通浦
[001-22a]
 陽江又于餘暨東通浦陽江自秦望分派東至餘姚
 縣又為江也 顔師古注漢地理志曰三江謂北江
 中江南江也 韋昭注史記曰三江謂呉松江錢塘
 江浦陽江也 蘇東坡曰三江之入古今皆不明予
 以所見攷之自豫章而下入于彭蠡而東至海為南
 江自蜀岷山至于九江彭蠡以入于海為中江自嶓
 冡導漾東流為漢過三澨大别以入于江滙為彭蠡
 以入于海為北江此三江自彭蠡以上為二自夏口
[001-22b]
 以上為三江漢合于夏口與豫章之江皆滙于彭蠡
 則三江為一過秣陵京口以入于海不復三矣然禹
 貢猶有三江之名曰北曰中者以味别也蓋以三水
 性不相入江雖合而水味異故至于今而有三泠之
 説古今稱唐陸羽知水味三泠相雜而不能欺不可
 誣也予又以禹貢之言攷之若合符節書之叙漢水
 也曰嶓冢導漾東流為漢又東為滄浪之水過三澨
 至于大别南入于江東滙澤為彭蠡東為北江入于
[001-23a]
 海夫漢既已入江且滙為彭蠡矣安能復出為北江
 以入于海乎知其以味别也書之叙江水也曰岷山
 導江東别為沱又東至于澧過九江至于東陵東迤
 北會于滙東為中江入于海夫江既已與漢合且滙
 為彭蠡矣安能自别為中江以入于海乎知其以味
 别也漢為北江岷山之江為中江則豫章之江為南
 江不言可知矣禹以味别信乎曰濟水既入于河而
 溢為滎禹不以味别安知滎之為濟也歟堯水之未
[001-23b]
 治也東南皆海豈復有呉越哉及彭蠡既豬三江入
 海則呉越始有可宅之土水之所鍾獨震澤而已故
 曰三江既入震澤底定孔安國以為自彭蠡江分為
 三入震澤為北江入于海疏矣蓋安國未嘗南遊案
 經文以意度之不知三江距震澤逺甚決無入理而
 震澤之大小決不足以受三江也班固曰南江從㑹
 稽呉縣南入海中江從丹陽蕪湖縣西東至㑹稽陽
 羡東入海北江從㑹稽毗陵縣北東入海㑹稽丹陽
[001-24a]
 容有此三江然皆是東南枝流小水自相派别而入
 海者禹貢所謂中江北江自彭蠡出者也徒見禹貢
 有三江中北江之名而不悟一江三泠合流而異味
 也故雜取枝流小水以應三江之數若使此三者為
 三江則是與今京口入海之江為四矣京口之江視
 此三者猶畎澮禹獨遺大而數小何邪此蘇氏之説
 也予謂三江之説古今諸儒互相矛盾學者徒取北
 江中江以為三江之目而不知禹貢中無南江之目
[001-24b]
 是未免乎牽合也蘇氏味别之説尤為難據且江漢
 之水皆滙為彭蠡以入海而不三出矣安有中北之
 辨乎况三江距震澤為逺禹貢言三江既入然後震
 澤之水有所洩而底定明知揚州之地自有三江非
 江漢中江之江也案水經有三江口五湖口疑禹貢
 所謂三江者即三江口也蓋言三江口水入海則震
 澤之水有所洩而底定此理甚明其文連屬震澤而
 設非謂南江中江北江與義興毗陵呉縣之江也故
[001-25a]
 導川叙江與漢雖言中江北江而不言三江是知三
 江為三江口也猶言五湖然虞翻曰太湖有五湖曰
 滆湖曰洮湖曰射湖曰貴湖與太湖而五並太湖之
 小支俱連太湖兼得五湖之名在今湖州東即水經
 所謂南江東北為長瀆厯河口東南注于具區謂之
 五湖口東則松江出焉江水竒分謂之三江口呉越
 春秋稱范蠡去越乘舟出三江之口入五湖之中是
 也非謂洞庭番陽青草之五湖也蘇氏以岷山之江
[001-25b]
 為中江漢水為北江豫章之江為南江不知豫章之
 江何從出哉使豫章之江同入于匯澤而入海則書
 當叙豫章之江北入中江如滄浪南入于江之𩔖可
 也今則不聞是亦未免牽合也以書攷之其曰東迤
 北㑹于匯東為中江入于海孔氏𫝊曰迤溢也東溢
 分流北㑹彭蠡舉其説謂岷山之江本不匯于彭蠡
 但迤溢分流為二其支北匯于彭蠡出為中江其本
 為南故漢江為北而王荆公以謂一江自義興一江
[001-26a]
 自毗陵一江自呉縣義興古之陽羡毗陵今之丹徒
 春秋謂之延陵季札所居之地呉縣今之呉江三江
 介于常潤蘇三州之間而震澤瞰乎三州之界尾通
 呉興苕霅之水出焉此言殆與班固相表裏然雖詳
 而無統槩之禹貢之文不若孔氏之𫝊為稍長亦未
 允也
震澤底定
 震澤 爾雅呉越之間有具區郭注今呉縣南太湖
[001-26b]
 即震澤是也 國語越伐呉而戰于五湖又云范蠡
 滅呉返至五湖而辭越斯乃太湖之通稱也虞翻曰
 是湖有五道故曰五湖韋昭曰今太湖是也尚書謂
 之震澤爾雅以為具區方圓五百里 水經震澤在
 呉縣南五十里又曰中江在丹陽蕪湖縣南東至㑹
 稽陽羡縣入于海北江在毗陵北界東入于海注云
 地理志曰江水自石城東出逕呉國南為南江江水
 自石城東入為貴口東逕石城縣北 水經南江又
[001-27a]
 東與貴長池水合又南逕宣城之臨城縣南又東與
 桐水合又東逕寧國縣南又東北為長瀆厯河口東
 南注于具區東則松江出焉江水竒分謂之三江口
  顔師古曰五湖在呉 越絶書曰太湖周三萬六
 千頃 沈括曰司馬相如上林賦叙上林諸水曰丹
 水紫淵灞滻涇渭八川分流相背而異態灝溔潢漾
 東注太湖八川自入大河大河去太湖數千里中間
 隔大山及淮濟大江何縁與太湖相涉郭璞江賦云
[001-27b]
 注五湖以漫漭灌三江而漰沛墨子曰禹治天下南
 為江漢淮汝東流注之五湖孔安國曰自彭蠡江分
 為三入于震澤復為北江而入于海此皆未詳攷地
 理江漢至五湖自隔山其末乃繞出五湖之下流徑
 入于海何縁入于五湖淮汝自逕徐州入海全無交
 涉禹貢曰彭蠡既豬陽鳥攸居三江既入震澤底定
 以對文言則彭蠡水之所豬三江水之所入非入于
 震澤也震澤之源皆山環之了無大川震澤之委則
[001-28a]
 多大川亦莫知孰為三江者蓋三江之水無所入則
 震澤壅而為害三江之水有所入然後震澤底定此
 水之理也沈氏論上林賦及孔安國之誤明矣然以
 為彭蠡水之所豬三江水之所入是水豬于彭蠡入
 于三江也豬于彭蠡者江漢之所匯是也入于三江
 者果何水乎且經言三江既入乃謂三江之水既入
 于海非謂水入三江也沈氏又云三江之水無所入
 則震澤壅而為害三江之水有所入然後震澤底定
[001-28b]
 乃是三江水入海而非水入三江也若以為三江水
 有所入然後震澤底定則是三江與震澤相通而非
 岷江漢江也通震澤者惟松江則水經所謂三江口
 者近之矣然禹貢所言三江既入震澤底定蓋總記
 揚州水患既平三江之水已入于海無汎濫之患震
 澤之水亦底于静定有涵浸之潤灌溉之功未必謂
 二者相通此有所入而後彼有所定也
瑶琨篠簜
[001-29a]
 瑤琨 漢地理志琨作瑻
島夷卉服厥篚織貝
 島夷 南海島夷織草木為服如今棘貝蕉葛之屬
 棘貝閩俗呼為木棉 漢地里志作鳥夷顔師古曰
 鳥夷東南之夷善捕鳥者也卉服絺葛之屬
 篚織貝 顔師古曰織謂細布也貝水蟲也古以為
 貨
沿于江海達于淮泗
[001-29b]
 漢地理志作均江海通于淮泗顔師古曰均平也通
 淮泗而入海故云平 揚州不言河因徐州而見也
 徐州之末言浮于淮泗達于河謂渡淮泗而入河揚
 州次徐故言達于淮泗順流而下曰沿沿江海以通
 淮泗則浮淮泗可以通河矣 左傳沿漢泝江杜預
 曰沿順流泝逆流
 
 禹貢指南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