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b0008 禹貢指南-宋-毛晃 (master)


[002-1a]
欽定四庫全書
 禹貢指南卷二
             宋 毛晃 撰
荆及衡陽惟荆州
 荆州 爾雅漢南曰荆州注云自漢南至衡山之陽
 李廵曰荆州其氣燥剛禀性彊梁故曰荆荆彊也秦
 為南郡即郢都之渚宫楚之故都也 周禮職方氏
 正南曰荆州其山鎮曰衡山其澤藪曰雲夢其川江
[002-1b]
 漢其浸潁湛注衡山在湘南雲夢在華容潁出陽城
 宜屬豫州在此非也湛未聞 晉地理志引春秋元
 命苞云軫星散為荆州荆彊也言其氣燥彊亦曰警
 也言南蠻數為寇逆其人有道後服無道先叛易警
 備也又云取名于荆山荆取名于荆山其義最近荆
 者小木名亦曰楚故春秋書楚為荆
江漢朝宗于海
 江水 出岷山 水經江水自天彭闕東逕汶闗而
[002-2a]
 厯氐道縣北酈注云益州記曰自白馬嶺迴行二千
 餘里至龍涸又八十里至西陵縣又南下六十里至
 石鏡又六十餘里而至蜀郡北部始百許步又西百
 二十餘里至汶山故郡乃廣二百餘步又西南百八
 十里至濕坂江稍大矣故其精則井絡纒曜江漢昞
 靈河圖括地象曰岷山之精上為井絡帝以㑹昌神
 以建福故禹貢曰岷山導江泉流深逺盛為四瀆之
 首廣雅曰江貢也風俗通曰出珍物可貢獻釋名曰
[002-2b]
 江共也小水流入其中所公共也
 漢水 漢出嶓冢之漾漾水東南流為沔至漢中東
 行為漢 水經注云山海經漢出鮒嵎山東北流得
 獻水口庾仲雍曰是水南至闗城合西漢水漢水又
 東北合沮口同為漢水之源也故如淳曰北方人謂
 漢為沔水孔安國謂漾水東流為沔蓋與沔合也至
 漢中為漢水是互相通稱也又云沔水一名沮水闞
 駰曰以其初出沮洳然故曰沮水也 水經沔水出
[002-3a]
 武都沮縣東狼谷中因水名縣楚昭王所謂江漢沮
 漳楚之望也酈注引庾仲雍言漢水自武遂川南入
 蔓葛谷越野牛逕至闗城合西漢水故諸言漢者多
 言西漢水至葭萌縣入漢又曰始源曰沔是以經云
 漾水出氐道縣東至沮縣為漢水東南至廣魏白水
 診其沿注似與三説相符而未極西漢之源矣然東
 西兩川俱受沔水之名義或在兹班固地理志司馬
 彪𡊮山松郡國志並言漢有二源東出氐道西出隴
[002-3b]
 西縣之嶓冢山闞駰云漾或為洋洋水出崐崙西北
 隅至氐道重源顯發而為漾又言隴西縣嶓冢山在
 西西漢水所出南入廣魏白水又云漾水出獂道東
 至武都入漢許叔重吕忱並言漾水出隴西獂道東
 至武都為漢水不言氐道然獂道在冀之西北又隔
 諸川無水南入疑出獂道之為謬矣山海經曰嶓冢
 之山漢水出焉而東南流注于江然則東西兩川俱
 出嶓冢而同為漢水者也孔安國曰泉始出為漾其
[002-4a]
 猶𪷟耳而常璩華陽國記專為漾山漾水者是作者
 附而為山水之殊目耳
九江孔殷
 賈耽所記江有八洲與江為九非經意也 孔安國
 曰江于此州界分為九道甚得地𫝑之中 張須元
 縁江圖云一曰三里江二曰五州江三曰嘉靡江四
 曰烏土江五曰白蚌江六曰白烏江七曰箘江八曰
 沙提江九曰廪江參差隨水長短或百里或五十里
[002-4b]
 始于鄂陵終于江口㑹于桑落洲 水經九江在長
 沙下雋西北楚地記曰巴陵瀟湘之淵在九江之間
 今岳州巴陵縣即楚之巴陵漢之下雋也洞庭正在
 其西北則洞庭之為九江審矣
沱潛既道
 沱水 水經沱水在南郡枝江縣西南其一在郫縣
 西南皆還入江荆州記沱水在南郡枝江縣三澨地
 之南卭縣之北
[002-5a]
 潛水 潛水出天柱山天柱山亦名霍山 孔安國
 梁州下注云沱潛發源梁州入荆州 水經注庾仲
 雍云墊江有别江出長壽縣即潛水也其南源取巴
 西是西漢水也 爾雅曰水自江出為沱自漢出為
 潛
雲土夢作乂
 爾雅楚有雲夢郭注今南郡華容縣東南巴邱湖是
 也 案春秋𫝊昭公三年鄭伯如楚子産相既享子
[002-5b]
 産備田具以田江南之夢定公四年呉入郢楚子涉
 睢濟江入于雲中則雲與夢二土名杜預曰枝江縣
 安陸縣有雲夢蓋跨川亘隰兼包𫝑廣今徳安府有
 雲夢縣 晉武帝太康五年立監利縣土卑下澤多
 陂池西南自州陵東界逕于雲杜沌陽為雲夢之藪
  陸徳明釋文夢音莫紅切 漢髙帝紀偽遊雲夢
 韋昭曰雲夢在南郡華容縣顔師古曰夢讀如本字
 又音莫紅切 司馬相如賦吞若雲夢者八九 九
[002-6a]
 域志安州今徳安府安陸縣雲夢鎮昔為縣熙寧三
 年省縣為鎮入安陸周禮職方氏注雲夢在華容鄭
 氏據後漢時封域言之今華容為岳州支邑與雲夢
 隔逺 沈括曰舊尚書禹貢云雲夢土作乂至太宗
 皇帝時得古本尚書作雲土夢作乂詔改禹貢從古
 本予按孔安國注雲夢之澤在江南不然也據左𫝊
 呉人入郢楚子涉睢濟江入于雲中王寢盗攻之以
 戈擊王王奔鄖楚子自郢西走涉睢則當出于江南
[002-6b]
 其後涉江入于雲中遂奔鄖鄖則今之安州濟江而
 後至雲入雲而後至鄖則雲在江北也左傳曰鄭伯
 如楚王以田江南之夢杜預曰楚之雲夢跨江南北
 曰江南之夢則雲在江北明矣元豐中予自隨州道
 安陸入于漢口有竟陵主簿郭思者能言漢沔間地
 理亦以謂江南為夢北為雲予以左𫝊審之思之説
 信然江南則今之公安石首建寧等縣江北則玉沙
 監利竟陵等縣乃水所委其地最下江南水所出地
[002-7a]
 稍髙雲方土而夢已作乂矣此古本之為允也
厥貢羽毛齒革礪砥砮丹
 漢地理志礪作厲羽毛作羽旄
三邦底貢厥名
 三邦 荆州之域有蠻荆楚三國皆貢箘簵楛顔師
 古曰箘簵竹名楛木名皆可為矢言此州界本有三
 國致貢斯物其名稱美也 案春秋書荆人來聘即
 楚人也詩稱因時百蠻蠻非一國之名謂蠻荆楚為
[002-7b]
 三邦恐非經意攷工記云才之美者有妢胡之笴鄭
 注胡子之國在楚旁豈三邦之𩔖歟
浮于江沱潛漢逾于洛至于南河
 漢地理志潛作灊顔師古曰浮以舟渡也逾越也言
 渡四水而越洛乃至南河也南河在冀州南江漢去
 洛逺而不相通越陸跨洛故曰逾
荆河惟豫州
 豫州 爾雅河南曰豫州注云自南河至漢李廵曰
[002-8a]
 河南其氣著密厥性安舒故曰豫豫舒也 周禮職
 方氏河南曰豫州其山鎮曰華山其澤藪曰圃田其
 川榮雒其浸波溠注波讀為播春秋𫝊曰楚子除道
 梁溠營軍臨隨則溠宜屬荆州在此非也當攷 釋
 名曰豫州在九州中京師東常安豫也秦為三川郡
 漢為河南郡後魏置司州又改為豫州 晉地理志
 豫州按禹貢為荆河之地豫者舒也言稟中和之氣
 性理安舒也春秋元命苞云鉤鈐星别為豫州地界
[002-8b]
 西自華山東至于淮北自濟南界荆山
伊洛瀍澗既入于河
 伊水 水經伊水出南陽縣西蔓渠山東北過郭落
 山又東北過陸渾縣南又東北過新城縣南又東北
 過伊闕中又東北至洛陽縣南北入于洛酈注曰山
 海經蔓渠之山伊水出焉淮南子曰伊水出上魏山
 地理志曰伊水出熊耳山即麓大同陵巒互别耳昔
 有莘氏女採桑於伊川得嬰兒於空桑中長有賢徳
[002-9a]
 殷以為尹曰伊尹
 洛水 水經洛水出京兆讙舉山東尸水注之又東
 得乳水又東㑹于龍餘之水又東門水出焉又東逕
 熊耳山北禹貢所謂導洛自此始山海經曰出上洛
 西山又曰讙舉之山洛水出焉又曰陽虚之山臨于
 元扈之水是為洛汭注陽虚鹿蹄以至元扈凡九山
 通與讙舉為九故山海經曰此二山者洛間也又博
 物志曰洛水出熊耳蓋開其源者是也 漢志洛作
[002-9b]
 雒魏畧曰魏文帝詔以漢火行也火忌水故洛去水
 而加隹魏于行次為土土水之牡也水得土而乃流
 土得水而柔故除隹加水變雒為洛按字書雒本鳥
 名一名鳥&KR1410故從各從隹各聲隹形隹小鳥也漢人
 忌水借用雒字以代洛字魏復水名本字耳非創變
 也
 瀍水 水經瀍水出河南穀城縣北山東與千金渠
 合又東過洛陽縣南又東過偃師縣又東入于洛
[002-10a]
 澗水 水經澗水出新安縣南白石山東南入于洛
 注云山海經白石之山惠水出其陽東南注于洛澗
 水出其陰北流注于榖 孔安國曰澗水出澠池山
 今新安縣北有一水北出澠池界東南流逕新安縣
 而東南流入于榖安國所言當斯水也然穀水出澠
 池下合澗水得其通稱或亦指為澗水也澠池屬西
 京亦作黽
滎波既豬
[002-10b]
 滎波 今滎陽在河南春秋衞狄戰于滎陽當在河
 北孔穎達謂此澤跨河南北也禹貢不曰滎澤而曰
 滎波者堯時滎澤常波今始豬也 或説爾雅曰洛
 為波洛受瀍水澗水又伊水之所出其為泛溢滋甚
 今始豬也 水經注亦曰滎播又引風俗通曰河播
 也謂沇水東流為濟入于河溢為滎則滎波亦謂之
 滎播可也又曰穀水又東坡水注之山海經曰瞻諸
 山西三十里婁涿之山無草木多金玉波水出于其
[002-11a]
 陰謂之北答水北流注于穀水經又曰濟水入河與
 河合流又東過成臯縣北又東過滎陽縣北注引釋
 名曰濟濟也源出河北濟河而南也晉地理志曰濟
 自大伾入河與水鬭南泆為滎澤闞駰曰滎波嶓澤
 名也故吕忱云嶓水在滎陽謂是水也昔禹塞其淫
 水而于滎陽下引河東南以通淮泗濟水分河東南
 流 滎周禮詩正義左𫝊皆作熒
導菏澤被孟豬
[002-11b]
 渮澤 沇水東出于陶邱北又東為渮澤在濟陰定
 陶縣東渮音柯亦作苛 漢志渮澤在湖陵盟豬在
 渮澤之東
 孟豬 在梁國睢陽縣東北渮澤之水流溢覆被之
 也 爾雅宋有孟諸郭注在今梁國睢陽縣東北案
 梁國今大梁汴州睢陽今宋州大梁之大音泰非小
 大之大魏有少梁對大梁立名大梁唐為宣武節鎮
 五代至本朝為京師 杜預曰孟諸澤在梁國睢陽
[002-12a]
 縣東北逕卭城縣故城南案地理志曰山陽郡山陽縣
 也王莽更為郜城春秋之郜國也此山陽非楚州之山
 陽 水經明都澤在梁郡睢陽縣東北即孟豬也周禮
 職方氏青州其澤藪曰望諸漢志作盟豬史記作明都
 案釋文都音豬則明與盟同盟津之盟音孟此亦當音孟
華陽黒水惟梁州
 梁州 爾雅無梁青有幽營徐蓋爾雅九州商之制
 也商時梁州或并于雍也周禮職方氏無徐梁有幽
[002-12b]
 并蓋周亦併梁歸于雍也周之西南不置州自坤維
 以西綂于雍以南綂于荆漢武帝改雍曰凉改梁曰
 益 梁之東北雍之東南以華為畿 晉太康地記
 云梁者言西方金剛之氣彊梁故因名之秦為漢中
 郡後其地入蜀魏末蜀分廣漢三巴涪陵以北七郡
 為梁州梁武帝大同中復移在南鄭 晉地理志春
 秋元命苞云參伐流為益州益之為言阨也言其所
 在之地險阨也亦曰疆壤益大故以名焉又曰梁者
[002-13a]
 言西方金剛之氣彊梁故因名焉
岷嶓既藝
 岷山 水經岷山在蜀郡湔氐道西注云漢書以為
 瀆山者是也江水出自岷山岷山在成都湔氐道西
 徼外江水所出東南至江都入海又云岷山在蜀郡
 氐道縣大江所出東南過其縣北注岷山即瀆山也
 水曰瀆水又謂之汶阜山在徼外江水所導也益州
 記曰大江泉源即今所聞始發羊膊嶺下縁崖散漫
[002-13b]
 小大百數殆未濫觴東南下百餘里至白馬嶺而厯
 天彭闕亦謂為天谷秦昭王以李氷為蜀守氷見氐
 道縣有天彭山兩山相對其形如闕謂之天彭門亦
 曰天彭闕江水自此以上至㣲細所謂發源濫觴者
 也漢延平中岷山崩壅江水三日不流揚雄反離騷
 自岷山投諸江流以弔屈原
 嶓冢山 水經嶓冢山在𢎞農盧氏縣南注是山也
 穀氷出其北林又云嶓冢山在隴西氐道縣之南注
[002-14a]
 南條山也禹貢漾水導自嶓冢山在隴西是也在𢎞
 農名偶同耳
沱潛既道
 沱潛二水 沱出于江潛出于漢二水發源此州而
 復出于荆州故于荆州云沱潛既道而于末又云浮
 于江沱潛漢
蔡蒙旅平
 蔡山 書正義蔡山不知所在鄭氏云在漢嘉一説
[002-14b]
 在雅州
 䝉山 在蜀郡青衣縣其上出茶俗呼䝉頂茶
和夷底績
 和夷 西南夷
厥土青黎
 顔師古曰色青而細疏
厥貢璆鐡銀鏤砮磬熊羆狐貍織皮
 貢璆鐵銀鏤砮磬熊羆狐貍織皮以罽曰織以裘曰
[002-15a]
 皮 孔安國曰璆玉名鏤剛鐵貢四獸之皮織金罽
  織皮上疑脱厥篚二字 顔師古曰織皮謂罽也
 言貢四獸之皮又貢雜罽也
西傾因桓是來浮于潛逾于沔入于渭亂于河
 西傾山 在隴西臨洮縣西南在今洮州桓水出焉
  漢地理志作西頃音傾顔師古曰西頃山在臨洮
 西南是為中條山
 桓水 桓水入潛潛入沔
[002-15b]
 沔水 出嶓冢山為漾水東南流為沔沔至漢中東
 行為漢詩沔水𫝊沔水流滿也詩雖汎言流水此沔
 之名義則同 顔師古曰漢上曰沔正絶流曰亂言
 渡潛越沔得入于渭遂横流濟河也或疑禹貢言西
 傾因桓是來繼言浮于潛逾于沔入于渭意謂自桓
 入潛自潛入沔自沔入渭非也蓋沔在梁州山南渭
 在雍州山北無入渭之道經言逾者逾越也自沔越
 陸而入渭其不相通可知顔師古謂越沔得入于渭
[002-16a]
 是也 蘇氏曰雍州之達帝都必自西傾自西傾因
 桓水而來浮潛而逾沔至渭陸行百餘里然後逾渭
 以亂于河亂者絶流之義也蓋自西傾因桓至亂于
 河皆是此州達于帝都之道
黑水西河惟雍州
 雍州 爾雅河西曰雍州注云自西河至黑水李廵
 曰河西其氣蔽塞厥性急凶故曰雍雍壅也 周禮
 職方氏正西曰雍州其山鎮曰嶽山其藪澤曰弦蒲
[002-16b]
 其川涇汭其浸渭洛洛在渭北非/河南洛水 地理風俗記曰
 漢武帝元朔三年改雍曰涼州以其金行土地寒涼
 故也 後漢獻帝以武帝改雍曰涼又分渭川河西
 郡為雍州至建安十八年復改為涼州 晉地理志
 雍州以其四山之地故以雍名焉亦謂西北之位陽
 所不及陰陽氣雍閼也 釋名曰雍翳也東崤西漢
 南商北居庸四山之所擁翳也
弱水既西
[002-17a]
 弱水 鴻毛不載至酒泉合黎張掖郡居延縣東北
 居延澤即流沙河也合黎山水經謂之合離在酒泉
 㑹水縣東北注云即合黎山也地志弱水出刪丹縣
 亦謂之張掖河
涇屬渭汭
 渭水 導出鳥鼠山會四水然後入河詳見導川卷
 内
 涇水 渭清涇濁漢溝洫志涇水一石其泥數斗
[002-17b]
 九域志今涇州有涇水屬秦鳳路 鄭氏謂涇水出
 洛陽指渭北洛水之陽陽水北也
漆沮既從
 漆水 渭水東過漆沮入于河 水經漆水出扶風
 杜陽縣俞山東北入于渭注云山海經羭次之山漆
 水出焉北流注于渭蓋自北而南矣史記夏本紀引
 禹貢導渭水東北至涇又東過漆沮入于河孔安國
 曰漆沮二水名亦曰洛水也出馮翊北周太王去邠
[002-18a]
 度漆逾梁山止岐下故詩云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又
 曰率西水滸至于岐下是符禹貢本紀之説許愼説
 文穪漆水出右扶風杜陽縣岐山東入渭從水黍聲
 又云一曰漆城池也潘岳闗中記曰闗中有涇渭灞
 滻酆鄗漆沮之水酆鄗漆沮四水在長安西南鄠縣
 皆注于渭
 沮水 水經沮水出北地直路縣東過馮翊祋祤縣
 北東入于洛注云地理志沮水出畿縣西東入洛鄭
[002-18b]
 渠在漢太上皇陵東南濁水入焉俗謂之漆水又謂
 之漆沮其水東入洛孔安國謂漆沮一名洛水此言
 漆沮東入洛非漆沮即洛水也長安志洛水在渭北
 東南流入渭蓋漆沮入洛故俗呼漆沮為洛耳漢地
 理志漆水出漆縣西闞駰十三州志云漆水出漆縣
 西北岐山東入渭顔師古曰漆沮即馮翊之洛水也
 灃水出鄠之南山言漆沮既從入渭澧水亦來同也
 又漢五行志引史記周幽王二年三川皆震師古曰
[002-19a]
 涇渭洛也洛即漆沮也水經注又引闞駰十三州志
 曰馮翊萬年縣西有涇渭北有小河謂漆水也其水
 西南逕郭&KR1668城西與白渠枝渠合又南入于渭水其
 一水東出即沮水也沮水又自沮直絶注濁水至白
 渠合焉故濁水得漆沮之名也
澧水攸同
 澧水 出扶風鄠縣東南北過漢上林苑入渭澧音
 豐 水經渭水又東澧水從南來注之注云地説曰
[002-19b]
 渭水又東與澧水㑹于短陰山内水㑹無他髙山異
 巒所有唯原阜石激而已水上舊有便門橋漢武帝
 建元三年造如淳曰去長安四十里 漢地理志澧
 作豐
荆岐既旅終南惇物至于鳥鼠
 荆山 在馮翊懷徳縣南 荆山有二一在南郡臨
 沮縣東北在梁州者謂之南條在雍州者謂之北條
 西傾山在隴西臨洮縣西南謂之中條 左𫝊昭公
[002-20a]
 四年晉大夫司馬侯曰四嶽三塗陽城大室荆山中
 南九州之險也杜預曰荆山在新城沛鄉縣南沛音
 市鄉音向 漢地理志注荆山在岐東
 岐山 水經曰在扶風美陽縣西北 左𫝊椒舉曰
 成王有岐陽之蒐 山海經曰其上多白金其下多
 鐵減水出焉東南流注于江 顏師古漢書注曰岐
 山在今岐山縣其山兩岐俗呼為箭栝嶺
 終南山 扶風武功縣東有太一山即終南山也
[002-20b]
 左𫝊司馬侯所言中南杜預注曰在始平武功縣南
  漢地理志右扶風武功縣注大壹山古文以為終
 南垂山古文以為敦物二山皆在縣東
 惇物山 扶風武功縣東有垂山即惇物山也 水
 經華山為西嶽在𢎞農華陽縣西南注云即古文之
 惇物山也
 鳥鼠山 水經鳥鼠同穴山在隴西首陽縣西南注
 曰鄭康成云鳥鼠之山有鳥焉與鼠飛行而處之又
[002-21a]
 有止而同穴之山焉是二山也鳥名為鵌似鵽而黄
 黑色鼠如家鼠而短尾穿地而共處鼠内而鳥外孔
 安國曰共為雌雄杜亮威曰同穴止宿養子互相哺
 食長大乃止張晏言不為牝牡故因以名山爾雅其
 鳥為鵌其鼠為鼵
原隰底績至于豬野
 豬野 豳地武威縣東有休屠澤即豬野也休屠音
 朽儲水經都野澤在武威縣東北注云縣在姑臧城
[002-21b]
 北三百里東北即休屠澤也古文以為豬野其水上
 承姑臧武始澤澤水二源東北流為一水姑臧縣故
 城西東北流
三危既宅三苗丕叙
 三危山 水經三危山在燉煌縣南燉煌音屯皇注
 云山海經三危之山三青鳥居之是山也廣員百里
 在鳥鼠山西即書所謂竄三苗于三危也杜林曰燉
 煌古𤓰州也州之貢物地出好𤓰民因名之自漢武
[002-22a]
 帝後元年分酒泉置南七里有鳴沙山故亦曰沙州
 也 左𫝊云先王居檮杌于四裔故允姓之姦居于
 𤓰州杜預曰允姓之祖與三苗俱放于三危𤓰州今
 燉煌也
厥田惟上上厥賦中下
 右九州之田雍青徐為上豫冀兗為中揚梁荆為下
 蓋河之末流在兗江之末流在揚二州多水患梁地
 多山兗賦居最下等尤輕于揚故兗賦為正梁之賦
[002-22b]
 輕于揚重于兗故言三錯兗之田下冀一等而賦下
 冀八等以山澤多河為大患也梁下冀一等而賦下
 冀五等以山林多江為大患也荆田下中賦上下則
 以其宜稻雍田上上徐田上中青田上下地勢雖髙
 然皆依于川故其旱乾又有灌溉之利故青州上下
 之田也而賦中上徐州上中之田也而賦中中雍州
 上上之田也而賦中下皆以上地出中賦然地彌髙
 者賦彌薄以其髙則有旱乾之虞冀田中中則其高
[002-23a]
 可以備水溢卑可以無旱乾故其賦第一鄭康成曰
 冀州入穀不貢下云五百里甸服𫝊云為天子服治
 其田是田入穀故不獻貢篚差異于餘州也甸服止
 方千里冀之北土境界甚遥逺都之國必有貢篚此
 舉其大畧而言也豫州之田中上則髙于冀一等故
 其賦上中則下于冀一等冀賦上上錯則雜出與豫
 等豫賦錯上中則雜出與冀等二州之田與賦相去
 亦不逺矣若荆之田髙于揚一等而已其土又與揚
[002-23b]
 同而賦加揚四等何也荆揚下地于穀宜稻荆少髙
 焉則水有所洩異於揚矣
 右九州之賦唯出正賦而無雜賦者五州兗青徐荆
 雍也有雜賦者四州冀揚豫梁也冀州言賦上上錯
 蓋上上多而上中時少多者為正少者為雜言上上
 錯者雜在正下故言上上而後言錯豫州言錯上中
 者雜在正上故先言錯而後言上中揚州言下上上
 錯不言錯下上者以本設九等分三品為之上中下
[002-24a]
 下上本是異品故變言耳梁言下中三錯者梁州賦
 有三等其出下中時多故下中為正上有下上下有
 下下三等故言三錯明雜出有下上下下可知也
浮于積石至于龍門西河㑹于渭汭
 顔師古曰積石山在金城西南龍門山在河東之西
 界皆河水所經逆流曰㑹自渭北涯逆水西上也
織皮崑崙析支渠摉西戎即叙
 織皮崑崙析支渠摉 織皮上疑簡編脱厥篚二字
[002-24b]
 不然則是史變文耳禹貢之篚皆在貢後立文而青
 徐揚三州皆萊夷淮夷島夷所篚獨梁州不言篚而
 云熊羆狐狸織皮雍州不言篚而云織皮崑崙析支
 渠摉西戎即叙織皮云者以罽曰織以裘曰皮言西
 戎即叙而後崑崙析支渠摉三國篚織皮以獻但古
 語有顛倒詳畧耳三國在荒服之外流沙之内𦍑髳
 之屬皆就次叙美禹之功被戎狄也文當在厥貢球
 琳琅玕下簡脱在末也漢地理志渠摉作渠叟崑崙
[002-25a]
 作昆崙
 右九州之名因革不同案周公職録云黄帝受命風
 后受圖割地布九州鄹子曰中國為赤縣赤縣之内
 有九州春秋説題辭曰州之言殊也爾雅釋水云水
 中可居曰洲李廵曰四方有水中央髙獨可居故曰
 洲天地之勢四邊有水鄒衍書説九州之外有瀛海
 環之是九州居水内故以洲為名共在一洲之上分
 之為九耳漢地理志堯遭洪水懷山襄陵天下分為
[002-25b]
 十二州使禹治之水土既平更制九州由是觀之九
 州原缺/二字當堯之時九年之水疆理錯亂故禹復治而
 别之至原缺/四字盛肇十有二州分冀為幽并分青為營
 更三代復原缺/十字爾雅兩河間曰冀州河南曰豫州河
 西曰雝州漢南曰荆州江南曰揚州濟河間曰兗州
 濟東曰徐州燕曰幽州齊曰營州郭璞注曰此蓋商
 制周禮職方氏東南曰揚州正南曰荆州河南曰豫
 州正東曰青州河東曰兗州正西曰雍州東北曰幽
[002-26a]
 州河内曰冀州正北曰并州原缺/八字帝都所在天傾西
 北地不滿東南治水自下始故由冀而東南次兗由
 兗而東南次青由青而東次徐由徐而南次揚由揚
 而西次荆由荆而北次豫由豫而西次梁由梁而北
 次雍此先後始終之序也職方氏先揚次荆先南方
 蓋取尊其陽方也後漢獻帝建安十八年春正月庚
 寅復禹貢九州又獻帝春秋曰時省幽并州以其郡
 國并于冀州省司隸校尉及涼州以其郡國并為雍
[002-26b]
 州省交州并為荆州益州于是有兗豫青徐荆揚冀
 益雍也九數雖同而禹貢無益州有梁州然梁益均
 此地也又職方氏注云此州界揚荆豫兗雍冀與禹
 貢畧同青州則徐州地也幽并則青冀之北也無徐
 梁漢時兩河屬司州蓋屬京師司隸校尉所部故曰
 司州昭帝始元元年有司請河内屬冀州河東屬并
 州 凡九州之末皆言由諸水入河如冀兗徐荆豫
 梁雍州各自言河惟青揚二州不言河耳兗州云浮
[002-27a]
 于濟漯達于河故青州直云達于濟徐州云浮于淮
 泗達于河故揚州云達于淮泗皆記禹入河之道也
 孔安國以為禹治水畢還白于帝所以治其道由此
 鄭康成以為治水既畢更復行之觀地肥瘠定貢賦
 上下王肅云凡州之下説諸治水者也功主于治水
 故詳記其所治之州徃還所乘涉之水名三説皆未
 通惟近世周希聖以為天子之都必求舟楫之所可
 至使諸侯之朝貢商賈之貿易雖其地逺而轉輸甚
[002-27b]
 易此説為長禹貢上言田賦貢篚之事而下言所以
 達都之道則九州賦入視貢篚為尤重此蓋轉輸之
 大者也九州惟梁雍二州西境與羌戎連接地界闊
 逺與七州不同荆揚雖地接百越然界以五嶺諸山
 連亘自川蜀至明越山之北水皆北流其南皆南流
 以入南海亦不甚逺並為中國故山川地理灼然可
 攷若梁雍之西隔以羌戎諸國去西海逺甚多與中
 國不通故禹貢叙二州西境皆以黑水為界故雍州
[002-28a]
 首言弱水既西而導川亦止言餘波入于流沙而不
 竟其所歸二州雖以黑水為界而不叙黑水濬導經
 厯之曲折導川亦止導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夫
 自雍至梁自梁至南海其逺可知而載之甚畧豈非
 以其闊逺而不勝紀乎抑其無與中國生民之休戚
 而畧之乎史志及諸家言黑水弱水互有異同率多
 牴牾姑撮其梗概辨其誤而闕其疑以俟博達君子
 而折衷焉
[002-28b]
 弱水 漢志云在西王母石室近酒泉崑崙山又云
 弱水出條支漢西域傳媯水自于闐之西逕大夏西
 流至條支入西海或以此為弱水水經刪丹弱水出
 酒泉合黎以居延澤為流沙河在東合黎在西班固
 許叔重同此説若東入居延澤又西入合黎是分流
 非餘波入流沙亦非既西也與經恐不合廣韻云弱
 水出龍道山隋志弱水在張掖又别有弱水在扶州
 唐史弱水在甘州城北張掖郡名張掖河亦名副援
[002-29a]
 河又云甘峻山賈耽同此説唐史又云小勃律娑夷
 河東女康延川是弱水娑夷河在天竺東于闐南不
 西流康延川南流亦不西流樊綽蠻書蘭蒼江源出
 大雪山下莎川又云康延川南流其國東接茂州東
 南接雅州皆在益州西非雍州境或以為此乃黒水
 亦與經不合
 黑水 水經云出張掖雞川南流至燉煌過三危入
 于南海或謂張掖在甘肅二州界隔大河不能至南
[002-29b]
 海漢志犍為南廣縣有符黑水向北流入江言北流
 入江非經之黑水明矣杜佑謂此黑水逕沙州三危
 山過南溪而入南海犍為即唐戎州沙州與戎州隔
 大河又隔金城南山及西南夷山亦不能入南海隋
 志黑水在扶州李吉甫元和郡縣志漢武通西南夷
 分雍之南置益州益州本滇王國因滇池立名黑水
 祠在其地孔穎達以為有祠無水則滇池亦非黑水
 也樊綽蠻書黑水一名麗水出三危山之南過邏些
[002-30a]
 城蒼望城蒼王道勿川合彌諾江經驃國入西海之
 南邏些城在蜀西非雍州界經言導黑水至于三危
 是在三危北南流過三危今言麗水出三危南與經
 不合或謂漢志勞水出徼外㑹葉榆水入南海疑葉
 榆是黑水然葉榆澤在嶲州南界益州葉榆縣西南
 流過滇池縣西珥河㑹勞水南流入南海水經葉榆
 水出益州入牂牁西過交趾分為五水復合為三東
 入海樊綽蠻書葉榆西流過點蒼山至兩江口與摩
[002-30b]
 耶江合又云浪穹河巴嶠河劍河三水俱入黄塘江
 過西珥河為摩耶江乃與葉榆江合然則葉榆江與
 西珥河自是兩派又與漢志相牴牾况葉榆水在蜀
 之正西西行又東流入海去雍州逺甚亦與經不合
 觀先儒所刋禹迹圖黑水在雍州西北而西南流至
 雲南之西南乃有黑水口東南流而入南海中間地
 理闊逺不復圖其所經蓋亦古人略而不詳之遺意
 抑以諸家之説各有闕失難以攷信不容以臆説𫝊
[002-31a]
 會歟
 
 
 
 
 
 
 
[002-31b]
 
 
 
 
 
 
 
 禹貢指南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