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b0008 禹貢指南-宋-毛晃 (master)


[004-1a]
欽定四庫全書
 禹貢指南卷四
             宋 毛晃 撰
嶓冢導漾東流為漢又東為滄浪之水過三澨至于大
别南入于江東匯澤為彭蠡東為北江入于海
 漾水 解在梁州 水經漾水出隴西氐道縣嶓冢
 山東至武都沮縣為漢水注云華陽國記曰漢水有
 二源東源出武都氐道縣漾山為漾水禹貢導漾東
[004-1b]
 流為漢是也西源出隴西嶓冢山會泉逕葭萌入漢
 始源曰沔案沔水出東狼谷逕沮縣入漢漢中記曰
 嶓冢以東水皆東流嶓冡以西水皆西流即其地勢
 源流所歸故俗以嶓冢為分水嶺即此推之沔無西
 入之理劉澄之云有水從沔陽縣南至梓潼漢壽入
 大穴暗通罡山郭璞亦言是矣罡山穴小本不容水
 水成大澤而流與漢合 漢地理志注師古曰漾水
 出隴西氐道東流過武闗山南為漢禹治漾水自嶓
[004-2a]
 冢始
 漢水 滄浪之水 水經注曰武當縣西北四十里
 漢水中有洲名滄浪洲庾仲雍漢記謂之千齡洲非
 也是世俗訛音與字變也地説曰水出荆山東南流
 為滄浪之水是近楚都故漁父歌曰滄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又云余案
 禹貢言導漾水東流為漢又東為滄浪之水不言過
 而言為者明非他水決入也蓋漢沔水自下有滄浪
[004-2b]
 通稱耳地連紀郢咸楚都也武當今均州
 三澨 沔水東行過三澨流觸大别山馬融鄭康成
 王肅孔安國等咸以為三澨水名也許叔重云水邊
 上人所止也在江夏竟陵縣竟陵今復州玉沙縣是
 也一説竟陵有滲滲水即三澨水也
 彭蠡 今南康軍湖 孔安國曰匯澤也鄭康成曰
 匯囘也漢與江鬭轉東成其澤矣 顔師古曰匯廻
 也又東廻而為彭蠡澤也 經言漢江東匯澤為彭
[004-3a]
 蠡岷江東迤北㑹于匯則是彭蠡在岷江之東北今
 諸家多以江州湖口之湖為彭蠡乃在岷江之南未
 詳其實然今所謂彭蠡澤自江州湖口縣南跨南康
 饒州之境以接于隆興府之北其源東自饒徽信州
 建昌南自章貢南安西自𡊮瑞以至分寧方數千里
 之水皆㑹焉北過南康揚瀾左蠡遂東北流以趨湖
 口而入于江 山海經廬江山三天子都都一/作鄣入江
 彭澤西郭璞注云彭澤今彭蠡也在鄱陽彭澤縣漢
[004-3b]
 地理志廬江出陵陽東北入江陵陽者丹陽屬縣今
 宣城旌徳有陵陽山而三天子都在徽饒之境廬江
 出其東南而西北流㑹于彭蠡而入江又云彭蠡澤
 在豫章彭蠡縣西水入湖漢者八謂鄱陽鄱水餘干
 餘水艾修水塗淦水南城盱水建成蜀水宜春南水
 南埜彭水入大江者一贑豫章水湖漢即彭蠡出雩
 都自雩都東至彭澤縣入江所謂三天子都者蓋古
 三苗國也其水自彭澤西入江是其地在彭蠡西洞
[004-4a]
 庭東自南面北言之則洞庭在其左彭蠡在其右所
 謂左洞庭右彭蠡負固不服自稱天子故其民呼為
 三天子都也
 北江 水經北江在毗陵北界東入于海又曰沔水
 與江合流又東過彭蠡澤又東出居巢縣南又東過
 牛渚縣南又東至石城縣分為二其一東北流其一
 又過毗陵縣北為北江
岷山導江東别為沱又東至于澧過九江至于東陵東
[004-4b]
迤北㑹于匯東為中江入于海
 江水 解在荆州
 岷山 解在梁州
 沱水 解在荆州 顔師古曰别而出也江東南流
 沱東行 案地理志南郡枝江縣江沱在西北荆州
 之沱也蜀郡郫縣江沱在西北此梁州之沱也凡江
 水别出皆名為沱此言東别為沱繼于岷山導江之
 下是江始出而别流者則當在梁州詩言江有沱其
[004-5a]
 荆州之沱歟
 澧水 解在荆州 楚辭云遺予佩兮澧浦澧音禮
 今澧州澧水在焉澧字从水从豊水𨽻變作氵豊音
 禮豆登之屬與豐字不同漢地理志作醴 鄭氏以
 為陵名即今長沙澧陵非也
 九江 解在荆州 九江蓋今洞庭也攷之前志沅
 水漸水潕水辰水叙水酉水澧水湘水資水皆合洞
 庭中東入于江江則過之而已 胡秘監旦晁參政
[004-5b]
 説之皆以九江為洞庭以巴陵為東陵巴陵在洞庭
 東或謂殷盛也言諸水所㑹其勢壯盛荆州叙次繼
 此而後及沱潛雲夢則非江州之下流明矣諸家多
 謂九江即今之江州殊不知漢九江郡本在江北今
 所謂江州者實武昌之柴桑縣後以江北之尋陽并
 柴桑而立九江郡又自江北徙治江南故江南得尋
 陽之名後又改為江州實非古九江也蓋尋陽亦作
 潯陽水北曰陽潯亦江之一名地在江北故曰尋陽
[004-6a]
 也案水經九江地在長沙下雋縣西北又案長沙志
 潭州長沙郡漢長沙國𨽻荆州刺史部縣十三第十
 下雋至晋省下雋入蒲圻蒲圻今屬鄂州宋元嘉中
 割下雋巴陵益以南郡監利州陵置巴陵郡歸蒲圻
 于江夏郡湘中記自湘之外所述水凡十五湖嶺之
 内湘水貫之凡水皆㑹焉湘視衆水為大故其脉絡
 雖與他水合流而能不雜湘水入江為江所蕩翕而
 舉從之矣洞庭之水瀦為七百里君山在今巴陵黄
[004-6b]
 帝所登湘山是也自湘至洞庭其水其溪其江餘五
 十皆有所自發其餘小水支浦不與焉湘水出于零
 陵始安縣陽海山過醴陵又東北過匯湘州潭在焉
 又東北逕潭州城下北逕湘陰縣注于洞庭之湖廣
 圓五百里中有君山編山又北至巴丘山入于江然
 則九江實今洞庭而非江州明矣巴陵今岳州漢志
 雋音字兗反
 東陵 水經東陵地在廬江金蘭縣西北江水又東
[004-7a]
 迤北會于彭蠡澤又曰江水又東左得青林口注云
 即水出廬江之東陵鄉江夏有西陵縣故此言東西
 南流水積為湖湖西有青林山一説巴陵與夷陵相
 為東西夷陵一曰西陵則巴陵為東陵可知凡山之
 坡陁可涉者曰陵詩如岡如陵則陵非平地也 顔
 師古曰迤溢也東溢分流北㑹彭蠡説文迤邪行也
 中江 水經中江在丹陽蕪湖縣南東至㑹稽陽羡
 縣入于海顔師古曰亦自彭蠡出 蘇東坡曰今金
[004-7b]
 山少北取中泠水味既殊絶稱之輕重亦異蓋蜀江
 所為也丹陽今潤州蕪湖今屬太平州陽羡今常州
 宜興江在漢南漢在江北漢折而南入于江乃東而
 匯于彭蠡澤漢折而北乃㑹于匯共入彭蠡澤也不
 言匯于彭蠡而曰㑹于匯者蒙上文且明江與漢合
 也然後由彭蠡出海為北江江為中江是合而復分
 也但言北江中江而不言南江既言同㑹于匯澤而
 實未嘗入彭蠡既分中北二江而今合一而不復分
[004-8a]
 據今攷古卒不可辨則諸家以南康軍湖為彭蠡蘇
 氏以廬江為南江以三泠别中北者皆未必得古人
 所紀之實也
導沇水東流為濟入于河溢為滎東出于陶丘北又東
至于菏又東北㑹于汶又北東入于海
 沇水 沇惟沔反亦作渷 水經濟水出河東垣縣
 王屋山為沇水又東至温縣西北為濟水注引山海
 經曰聨水出焉西北流注于秦澤郭璞云聨沇聲相
[004-8b]
 近即沇水也潛行地下至共山南復出于東丘 春
 秋説題辭曰濟齊也齊度也直也漢地理志河東郡
 垣縣王屋山在東北沇水所出東南至武徳入河軼
 出滎陽北地中又東至琅槐入海槐音囘
 濟水 水經濟水出河東垣縣王屋山為沇東流為
 濟東南至河内武徳縣入河並流而南截河又並流
 溢出乃為滎澤也漢地理志濟作泲顔師古曰泉出
 王屋山為渷流去乃為泲泲音姊一云古濟字滎澤
[004-9a]
 在鄭州
 滎水 解在豫州 一云在敖倉東南即成臯縣北
 也
 陶丘 在濟陰定陶縣西南有陶丘亭 爾雅山再
 成曰陶丘水經注陶丘丘再成也漢志同方十里曰
 成左傳少康有田一成是也
 渮水 水經渮水在山陽湖陵縣南 説文在濟陰
 定陶縣 水經又曰濟水又東至乘氏縣西分為二
[004-9b]
 南為渮水北為濟瀆渮水又東入于泗水過彭城縣
 北淮水從西來注之 顔師古曰即渮澤也
 汶水 解在青州 九域志今襲慶府兗州萊蕪縣
 汶水所出其流至密州又至濰州
導淮自桐柏東㑹于泗沂東入于海
 淮水 解在徐州 漢地理志南陽郡平氏縣注禹
 貢桐柏大復山在東南淮水所出東南至淮陵入海
 過郡四行三千二百四十里
[004-10a]
 泗水 出濟陰乘氏縣至臨淮睢陵縣入淮沂水先
 入泗泗入淮也 水經泗水出魯卞縣北山西南逕
 魯縣北又西過瑕丘縣東屈從縣東南流注曰地理
 志出濟陰乘氏縣又云出卞縣北經言北山皆為非
 矣山海經曰泗水出魯東山卞縣東南桃虚俗呼陶
 虚有澤澤西際阜俗謂之媯亭山連岡通阜四十餘
 里即泗水之源博物志謂泗出陪尾是也 九域志
 襲慶府兗州泗水之所出一云出兗州泗水縣西/至魚臺縣南與菏水合
[004-10b]
 沂水 解在徐州 水經注沂水出魯城東南尼丘
 山西北其末流南過下邳縣西南入于泗 正義曰
 地里志云沂水出泰山蓋縣南至下邳入泗
導渭自鳥鼠同穴東㑹于灃又東㑹于涇又東過漆沮
入于河
 渭水 水經渭水出隴西首陽縣渭首亭南鳥鼠山
 注渭水出首陽縣首陽山渭首亭南谷山在鳥鼠山
 西北此縣有髙城嶺嶺上有城號渭源城渭水出焉
[004-11a]
 三川合注東北流逕首陽縣西與别源合水出南鳥
 鼠山渭水出谷禹貢所謂渭出鳥鼠者也又曰渭水
 東過長安縣北注云渭水東分為二水廣雅曰水自
 渭出為澩由河之有灉也此瀆東北流 九域志今
 渭州有渭水屬秦鳯路 地理志云隴西首陽西南
 有鳥鼠同穴山渭水所出至京兆北船司空縣入河
 過郡四行千八百七十里
 灃水 涇水 漆水 沮水 四水並解在雍州
[004-11b]
 經言東㑹于灃又東㑹于涇又東過漆沮入于河此
 渭水自西而東之次也雍州所云涇屬渭汭者涇屬
 渭北澧屬渭南又曰漆沮既從灃水攸同者散言境
 内之水非東㑹之次也詩云自土漆沮乃豳地非此
 漆沮也沮七余反廣韻注云水名出房陵所謂江漢
 沮漳楚之望也亦云漆沮既從並在此地與兗州灉
 沮不同亦恐非此漆沮之沮也
導洛自熊耳東北㑹于澗瀍又東㑹于伊又東北入于
[004-12a]

 洛水 水經洛水東逕熊耳山北又東北過盧氏縣
 南逕陽渠闗北又東逕盧氏縣故城南東與髙門水
 合洛水又東松楊溪水注之又東庫谷水注之又東
 北過蠡城邑之南又東過陽市邑南又東北過于父
 邑之南洛水又東逕渠谷又東北過宜陽縣南又東
 逕宜陽縣故城南又東北出散闗南又東枝瀆左出
 焉又東北過河南縣南又東過洛陽縣南伊水從西
[004-12b]
 來注之又東過偃師縣南又東北過鞏縣東又東北
 入于河山海經曰洛水至成臯西入河是也 漢地
 理志𢎞農郡上雒縣注禹貢雒水出冢嶺山東北至
 鞏縣入河過郡二行千七十里熊耳山在縣東北盧
 氏縣注熊耳山在東郊祀志齊桓公登熊耳山以望
 江漢師古曰熊耳山在順陽北益陽縣東北禹貢所
 云導洛自熊耳者也其山兩峰狀若熊耳因以名之
 漢無順陽益陽縣順陽意即上雒歟
[004-13a]
 澗水 水經注引山海經曰婁涿山四十里曰白石
 之山澗水出焉北流至于穀自下通謂之澗水為穀
 水之通稱焉故禹貢曰伊洛瀍澗既入于河而無穀
 水之目是名亦通稱矣劉澄之云新安有澗水源出
 北縣又有淵水未知其源攷諸地記並無淵水但淵
 澗字相近時有字錯為淵也故闞駰地理志曰禹貢
 之淵水以是知傳寫果誤也 案漢地理志𢎞農郡
 黽池縣注穀水出穀陽谷東北至穀城入雒新安縣
[004-13b]
 注禹貢澗水在東南入雒二水異縣各源同入洛則
 水經謂穀澗通稱未必然也孔安國謂澗水出黽池
 又新安有一水出澠池界流逕新安而入穀與漢志
 不合亦難攷信
 瀍水 一説瀍水出河南地山又云出西京新安縣
 穀城山案漢地理志河南郡穀城縣注禹貢瀍水出
 朁亭北東南入雒師古曰即今新安朁音潛𢎞農郡
 新安縣注禹貢澗水在東南入雒然則師古所謂今
[004-14a]
 新安乃唐河南新安縣即漢之穀城縣也漢之新安
 在𢎞農郡乃澗水所出非瀍水也
 伊水 歐陽文忠公曰伊水出陸渾畧河之南絶山
 而下東以會河山夾水東西北直國門當雙闕故稱
 伊闕隋煬帝營宫洛陽登邙山南望曰此豈非龍門
 邪世因謂之龍門
 右凡九州之水曰浮曰達曰入曰沿曰逾曰至曰亂
 曰匯曰迤曰溢曰流曰别曰道曰被曰會曰過曰同
[004-14b]
 者以舟而渡則曰浮自此通彼則曰達水自上之下
 自小之大則曰入順流而下則曰沿逾言所越也至
 言所到也亂言横流而濟也水勢不可以盡洩則匯
 以澤之東匯澤為彭蠡是也水勢不可以徑行則迤
 而流之東迤北會于匯是也水勢有所赴而不能客
 則縱其溢而舒之溢為滎是也水由地中順理而行
 謂之流東流為漢為濟是也同出而枝分謂之别東
 别為沱是也横流之初失其故道今皆復焉而稱曰
[004-15a]
 道九河既道是也流溢旁覆覃及下流而稱曰被渮
 澤被孟豬是也水出異源自彼合此為會東會于泗
 沂會于灃于涇之類是已小水合大水大水衡流而
 行為過東過洛汭東過漆沮之類是已枝分派别復
 合其所歸為同灉沮會同同為逆河之類是已九州
 之澤曰豬曰澤者昔焉泛濫于是乎渟滀而不溢故
 彭蠡滎波皆曰既豬昔焉漂流于是乎鍾聚而不散
 故雷夏曰既澤九州之土昔焉淪没不可種殖水患
[004-15b]
 既平其地復治則曰淮沂其乂雲土夢作乂九州之
 山祭之而水患平則曰蔡䝉旅平已平而徧祭之則
 曰荆岐既旅終南惇物至于鳥鼠非特水患平而已
 又可施種殖之功則曰蒙羽其藝總叙衆山始隨而
 刋之終祭而報之則曰九山刋旅叙百川之濬導則
 曰九川滌源叙諸澤之涵浸則曰九澤既陂唐虞史
 官紀載之工簡明嚴備昭垂萬代燦若日星後世書
 志雖欲效之弗可及已
[004-16a]
 
 
 
 
 
 
 
 
[004-16b]
 
 
 
 
 
 
 
 禹貢指南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