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148 易翼宗-清-晏斯盛 (master)


[006-1a]
欽定四庫全書
 易翼宗卷六
          湖北巡撫晏斯盛撰
  下經

句/句/震來句/&KR0658&KR0658句/笑言啞啞句/震驚百里句/
喪匕鬯震歸藏作釐&KR0658&KR0658荀爽作愬愬毛西河曰吳澄/以震來以下八字係初九爻詞竟以已意刪去
季本四同從之/何無忌憚至此
[006-1b]
傳震亨震來&KR0658&KR0658恐致福也笑言啞啞後有則也震驚
百里驚逺而懼邇也出可以守宗廟社稷以為祭主也
大象洊雷震君子以恐懼修省説卦雷風相薄雷以動
之帝出乎震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動萬物者莫疾乎
雷震動也震為雷震為足震一索而得男故謂之長男
震為雷為龍為𤣥黃為旉為大塗為長子為決躁為蒼
筤竹為萑葦其於馬也為善鳴為馵足為作足為的顙
其於稼也為反生其究為健為蕃鮮序卦主器者莫若
[006-2a]
長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動也雜卦震起也
 以八卦言則乾交於坤之初以六十四卦言則於艮
 為覆推陽動於下故名震陽動則嘉故亨震來兩震
 相重震而又震即大象所為洊雷也&KR0658&KR0658恐懼貌敬
 也啞啞赤子之初聲又讀如戹鎮定之至一笑一言
 有常度也百里侯國之地凡雷之動聞於百里聲之
 所至境内皆震也執匕薦鬯主祭者之事即所謂主
 器也震為長子而初爻剛正故繼體出治臨事變而
[006-2b]
 守不失也敬以主之徳足長人矣
 &KR0658&KR0658敬也非眩也啞啞有則也非放也不喪匕鬯有
 則之實也不忘所有事也居處恭執事敬其常也不
 必其震來然臨事而懼不疑所行亦並行不悖矣
 胡氏炳文曰震驚百里以震雷取象不喪匕鬯以長
 子主器取象
 
初九句/震來句/&KR0658&KR0658句/句/笑言啞啞句/
[006-3a]
傳震來&KR0658&KR0658恐致福也笑言啞啞後有則也
 此爻成卦之主以故全用彖辭止加一後字以明之
 而直斷其吉言此即彖所謂震來&KR0658&KR0658笑言啞啞者
 然必敬謹之至而後言笑有則&KR0658&KR0658者主於中而後
 啞啞者形於外也
 
六二句/震來句/句/億喪貝躋於九陵句/勿逐句/七日
億偽古本/作噫謬
[006-3b]
傳震來厲乘剛也
 震來震之初來也厲危也陽方震動六二廹而乘之
 危地也億多也六五象傳訓大是也喪貝躋於九陵
 失其所有至於最逺之地也九陽數之極也陵林木
 叢薈之處震之為也勿逐能自守也以六二之柔順
 而中正也敬天之怒無敢馳驅也七日少陽之數剛
 退而柔安故失者可得也處震之道莫善於敬二雖
 不如五之无喪有事然亦能自守而有得
[006-4a]
 
六三句/震蘇蘇句/震行句/无眚
傳震蘇蘇位不當也
 六三以柔處下卦之極不中不正故震之一終而遂
 蘇蘇然不甚驚懼也與&KR0658&KR0658者異矣震行對震來震
 往而言此爻震之一終如雷聲之已行也凡雷之震
 既已發聲則其勢愈盛更當自省其身使无一眚不
 得蘇蘇然少釋其恐懼也
[006-4b]
 
九四句/震遂句/
傳震遂泥未光也
 内震已成則遂矣至九四而陽䧟于上下羣隂之中
 則泥而不通是失震之所為亨者
 胡氏炳文曰初與四皆震之所以為震者然震之用
 在下四溺于隂柔之中故震之亨在初而不在四
[006-5a]
六五句/震往來厲句/億无喪有事
傳震往來厲危行也其事在中大无喪也
 往謂内卦來謂九四六五得震之最中往者已然來
 者同體逺鑒近察皆為震地葢無時無處不自厲也
 然震而得中敬以直内中有所主故不喪其所有事
 五之所事至大也故曰億无喪有事而傳釋之曰大
 无喪也彖所謂不喪匕鬯彖傳所謂出可以守宗廟
 社稷為祭主是也
[006-5b]
 震之往來當在四而四泥矣不若五之光也震之不
 喪匕鬯當在初也而五則出而守宗廟社稷矣初者
 震之主爻五者震之正位合初與五觀之而彖義始
 備震來虩虩恐致福即往來厲之心也笑言啞啞後
 有則即億无喪有事守宗廟社稷以為祭主之本也
 虞氏翻曰可以守宗廟社稷為祭主故无喪有事也
 熊氏良輔曰震往亦厲來亦厲皆以危懼待之故能
 无喪有事葢不失其所有也此卦辭所謂不喪匕鬯
[006-6a]
 能主器以君天下者與
 
上六句/震索索句/視矍矍句/征凶句/震不于其躬句/
其鄰句/无咎句/婚媾有言
傳震索索中未得也雖凶无咎畏鄰戒也
 震極矣索索然志氣之消沮也故其視矍矍然神貌
 之閃鑠也上六隂柔之至中無所主故也志先亂矣
 行將何之凶道也然沮喪者固敗行而儆戒者可無
[006-6b]
 虞也當震之未及其身方及其鄰之時而早圖之則
 修省生于恐懼雖未能致福亦可寡過也故无咎鄰
 比近于身者謂六五六五震往來厲不敢康寜如彼
 上六當觀此而知戒也上六變而成離長男中女有
 婚媾之象又為噬嗑故有言而連類及之見不可徒
 震也
 趙氏光大曰隂處震極故當震之來志氣消沮瞻視
 傍偟驚懼之甚也以是而行其志先亂凶也所以然
[006-7a]
 者不能圖之於早也若未及身而方及鄰之時豫為
 圖之則无索索矍矍之咎矣

艮其背句/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句/无咎
傳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静不失其時其道
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敵應不相與也是以不獲
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无咎也大象兼山艮君子以思
不出其位説卦山澤通氣艮以止之成言乎艮艮東北
[006-7b]
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終萬
物始萬物者莫盛乎艮艮止也艮為狗艮為手艮三索
而得男故謂之少男艮為山為徑路為小石為門闕為
果蓏為閽寺為指為狗為鼠為黔喙之屬其於木也為
堅多節序卦物不可以終動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
也雜卦艮止也
 周子曰艮其背背非見也靜則止止非為也為不止
 矣其義也深乎
[006-8a]
 以八卦言則乾交於坤之三以六十四卦言則與震
 相覆推陽止於上陽外隂内各止其所而彼此敵應
 若有所限者然故名艮一陽二隂卦象如人之背艮
 文如身之反故曰艮其背凡人見其前不見其後背
 者人所不見之地也艮其背則身不可得而跡矣身
 不可得而跡識葢居天下之先矣識居天下之先其
 行實不處天下之後將跡其行乎當于其庭而行其
 庭已不見其人矣其行固在衆行之先矣是其行也
[006-8b]
 即其止也豈復有人之見哉事物紛紜動矣然各止
 其所而不亂則亦静也所謂動亦静也此艮之大義
 也艮為門闕故言庭
 玩傳艮其背一句是主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
 三句相連中著是以二字更明總是靜為之主則動
 亦静不滯於行斯止之極也道理十分圓相先儒以
 艮其背行其庭平對者皆失之千里蔡氏清曰天有
 四時冬不用地有四方北不用人有四體背不用一
[006-9a]
 理也葢體立而後用有以行此理若充得盡即是定
 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静陳氏琛曰背者北也人之一
 心静之所養有淺深則𤼵之所中有多寡而於静全
 無得者一步不可行也二説得之
 
初六句/艮其趾句/无咎句/利永貞趾荀作/止通字
傳艮其趾未失正也
 艮取象於身則初即其趾也凡人之行其趾先動六
[006-9b]
 柔得止之正故曰艮其趾艮其趾則不妄行矣故无
 咎然趾易動者也六柔貞也即正也必永其貞斯不
 失艮之初意也不然趾不自禁而能為艮乎
 
六二句/艮其腓句/不拯其隨句/其心不快拯陸/作承
傳不拯其隨未退聽也
 上下敵應五雖同徳而隂必從陽故六二舍五而比
 三隂陽有相與之象欲止而不能自主者也凡卦從
[006-10a]
 上者進從下者退比三而不從初故傳曰未退聽取
 象于身在限之下趾之上則腓也腓足肚也不動者
 也然隨足而動其必然之勢不能止也是違心而動
 也故不快
 咸二曰咸其腓此曰艮其腓象之同也皆艮之下體
 也三曰咸其股執其隨往吝義之同也咸隨四而此
 隨三也隂陽之相牽也
 
[006-10b]
九三句/艮其限句/列其夤句/厲薰心夤鄭作&KR1569説文/作胂荀作腎
傳艮其限危薰心也
 限上下體之交腰際也夤夾脊骨也薰蒸動也沖也
 猶言憂心沖沖也止其所而後為艮人之一身上下
 運動皆在其限則限非可止之所也而九三以剛居
 之堅確之甚止其所不當止若艮其限者然艮於其
 限則其間之骨節堅强不可運動又若橫列其夤矣
 危道也身危則心不安故厲薰心此所謂氣壹動志
[006-11a]
 者也
 楊氏唘新曰此爻惡動以為静而反至于動心者葢
 心之與物本相連屬時止而止時行而行則事應于
 心而心常泰然有意絶物則物終不可絶而心終不
 可静矣
 
六四句/艮其身句/无咎
傳艮其身止諸躬也
[006-11b]
 限以上身之正體一止則無不止矣然艮之為道艮
 其背必不獲其身也而四之為止僅在其身是能止
 於有形而未能止於無形也免咎而已守身而安非
 復艮限列夤之厲亦無艮腓不快之憂
 胡氏瑗曰人之體統而言之則謂之一身分而言之
 則腰足以上謂之身六四出下體之上在上體之下
 是身之象也夫人患不能自止其身令能止之得其
 道使四肢不妄動故无咎也
[006-12a]
 
六五句/艮其輔句/言有序句/悔亡輔虞翻李/鼎祚作孚
傳艮其輔以中正也
 六五得中中則無不中於理者而於人身若口輔然
 口容止止非黙也言中倫倫序也序則其止也斯所
 謂止其所之一端矣夫駟不及舌悔也言之无序也
 詩曰莫捫朕舌捫則艮矣故艮其輔而後无悔也
 龔氏煥曰艮其輔非不言也言而有序所以為艮也
[006-12b]
 谷氏家杰曰止在言前非出言方思止也然有序為
 止亦非緘黙之謂也
 
上九句/敦艮句/
傳敦艮之吉以厚終也
 敦厚也以陽止隂之謂艮而本爻在重艮之上當艮
 之終要艮之成止之極也定且静而物不能搖也是
 之謂厚艮其背不獲其身之究竟也艮背體之神敦
[006-13a]
 艮用之實主静者必自得之
 胡氏炳文曰敦臨敦復皆取坤土象艮山乃坤土而
 隆其上者也其厚也彌固故其象為敦其占曰吉艮
 之在上體者凡八而皆吉

句/女歸吉句/利貞
傳漸之進也女歸吉也進得位往有功也進以正可以
正邦也其位剛得中也止而㢲動不窮也大象山上有
[006-13b]
木漸君子以居賢徳善俗序卦物不可以終止故受之
以漸漸者進也雜卦漸女歸待男行也
 漸歸妹與咸恒似以四卦皆乾坤之子女而剛柔内
 外有相交之理故取象於夫婦嫁娶之事咸曰取女
 此曰女歸彼少男少女之相感此少男長女之中應
 也漸辭曰女歸下卦曰歸妹彼少女長男之相從此
 少男長女之相訂也本卦與歸妹覆推故雜卦曰漸
 女歸待男行也歸妹女之終也義尤顯切漸者禮之
[006-14a]
 始也禮始于謹夫婦女之歸最為有漸納采問名納
 吉納徴請期親迎六禮備而後成婚是漸莫如女之
 歸也艮止于下而㢲進于上是止以為進亦漸也漸
 本進而有序之文女歸則漸之義矣吉得其義也利
 貞爻之中也以歸妹覆推則下卦之兑上進為㢲而
 九二居於九五位既尊而有功陽剛得中又正而可
 以正人貞之道也故利貞
 
[006-14b]
初六句/鴻漸于干句/小子厲句/有言句/无咎
傳小子之厲義无咎也
 鴻之賔也隨陽南北而其行有序卦體隂陽相次乙
 乙徐徐亦似雁行故爻俱取鴻象婚禮用雁義亦然
 也干水涯也初六漸之最初柔弱處下而不進若舍
 磐之安而不有者似危也故無識者疑之是厲也因
 厲而有言言誚讓也此亦小子則然耳然以漸之義
 揆之則正愼始安身之道故无咎用柔所以不躁而
[006-15a]
 能漸也觀晉初之摧如可知同一難進之義矣若升
 之初六曰衆允則以其為卦主也義自不同
 
六二句/鴻漸于磐句/飲食衎衎句/磐史記漢武紀引/作般註云水涯堆
也/
傳飲食衎衎不素飽也
 磐大石也廣澤大阿之間有之水鳥栖息之所衎衎
 從容而不競也必于磐而後得飲食之衎衎則前乎
[006-15b]
 此者有漸也飲食衎衎以圖進則後乎此者有漸也
 蓋鴻之為物秋南春北未嘗寜處故飲食衎衎非終
 安乎此也傳曰不素飽其義精矣漸之最中正者也
 又有應于五也
 胡氏炳文曰艮為石則有磐象鴻食則呼衆飲食衎
 衎和鳴也初之小子厲有言危而傷也二飲食衎衎
 安且樂矣時使之然也
[006-16a]
九三句/鴻漸于陸句/夫征不復句/婦孕不育凶利禦㓂
孕荀作/乘誤
傳夫征不復離羣醜也婦孕不育失其道也利用禦㓂
順相保也
 以剛而處危地失所為漸者也陸路也如南陸北陸
 之陸鴻之為物木落南翔氷泮北歸此隨日之南北
 陸以為行也即漸也而九三過剛又無應與秋未立
 而遽南春未立而遽北其去也獨行無侣非上九漸
[006-16b]
 陸之義惟一往不返耳九陽爻故稱夫將遽進而以
 㢲女為婦耶隂陽相比似可以孕矣然少男長女時
 未至也非夫婦之道不可以生育凶可知矣其剛急
 之性將何所用哉惟宼之至也禦之以健捷則退所
 謂漸不可長者此則其利也内卦艮象止也于義為
 順故可以相保
 
六四句/鴻漸于木句/或得其桷句/无咎
[006-17a]
傳或得其桷順以㢲也
 㢲為木六四柔而下乘故為桷桷柯也鴻本不木栖
 而當漸之交又㢲之下體適漸于此未可托也然柯
 尚可容足不至顛墜得柔順之道不失漸之義故无
 咎進近九五四多懼而以柔處之故安也以隂從陽
 亦順事也
 房氏喬謂上附于五可也其謂五為桷則不可也九
 五尊而髙非足履之象惟以本爻之柔為平柯而托
[006-17b]
 乎其間以附五斯得之君臣之義夫婦之道也
 
九五句/鴻漸于陵句/婦三歳不孕句/終莫之勝句/
傳終莫之勝吉得所願也
 鴻或南陸北陸以為飲食之所耳磐則其所也于陵
 則已逺矣然九五得中于陸為儀即在其上無所間
 也豈至於九三之失道孕而不育哉以婦道言之亦
 不過三歳不孕而已漸之貞也本卦歸妹之反故兼
[006-18a]
 以婦道為象即彖之女歸同一意也
 
上九句/鴻漸于陸句/其羽可用為儀句/
傳其羽可用為儀吉不可亂也
 陸胡氏程氏本皆云當作逵朱子謂以韻讀之良是
 至范諤昌吳澄季本直改作逵皆非也朱氏震來氏
 知徳毛氏竒齡知陸之不可改為逵而朱氏據虞翻
 以九三為陸謂上所往進也所反亦進也漸至九五
[006-18b]
 極矣是以上反而之三來氏謂九三之中爻水在山
 上故自干而陸此爻變坎又水在山上故又有鴻漸
 于陸之象毛氏謂上與三為表裏上㢲極即三止極
 故復漸于此亦非也陸字漢隋以後竝無訛誤隋盧
 思道孤鴻賦序云大易稱鴻漸于陸羽儀盛也是其
 傳已久若以韻證則逵儀不叶顧氏炎武曰古人讀
 儀為俄不與逵為韻足破前誤至謂上復漸于三又
 大失爻理不知陸之為路不必其為逵也不知漸之
[006-19a]
 各異不得以為三也日行南陸則鴻漸而南日行北
 陸則鴻漸而北三未極而漸陸故離羣而失道上已
 極而漸陸則羣飛翺翔行列整齊故其羽可用為儀
 儀也者徐徐然有次第也乙乙然相聨屬也傳曰不
 可亂正以其行列言也為異説者當細玩之

歸妹句/句/句/无攸利
傳歸妹天地之大義也天地不交而萬物不興歸妹人
[006-19b]
之終始也説以動所歸妹也征凶位不當也无攸利柔
乘剛也大象澤上有雷歸妹君子以永終知敝序卦進
必有所歸故受之以歸妹雜卦歸妹女之終也
 歸妹漸之覆推與咸恒悖㢲反為兑為少女妹象也
 艮反為震為長男而兊女下之歸也然女先而男後
 女説而男以動是女為之主故不曰妹歸而曰歸妹
 也婦人謂嫁曰歸嫁娶之道男先于女六禮行而後
 成婚此咸之所以取女吉漸之所以女歸吉也今不
[006-20a]
 以漸而歸者妹非咸之正失恒之道者其體則隂爻
 皆外而陽居内其象則女先而男後行之悖理凶可
 知矣不特此也二剛而三乘之四剛而五乘之是婦
 將制其夫矣復何所利哉不善如此總之此為漸之
 反而大逺於咸恒者是故士女之行禮為大失禮者
 凶必隨之
 
初九句/歸妹以娣句/跛能履句/征吉
[006-20b]
傳歸妹以娣以恒也跛能履吉相承也
 爾雅女子同出謂後生為娣曲禮世婦姪娣是娣者
 女弟從嫁者也兊本少女而初又居其下則娣象矣
 人之四肢下者為足兊體為毁折又變坎為陷為曳
 是跛也然有陽剛之徳而尚可支撐中饋是能履也
 居下而承上可也雖不及逺其分為善以是而行亦
 吉也女歸不待男非禮也亦失時也初為娣則從嫁
 之媵於禮未失扵時可待也卦征凶而爻征吉其分
[006-21a]
 異也
 
九二句/眇能視句/利幽人之貞
傳利幽人之貞未變常也
 歸妹隂陽之相應者惟二與五而以陽承隂近與六
 三相比正當兑之上缺是眇也然本體剛而得中則
 目未盡盲也故能視而其為剛中也為隂所掩則幽
 隱之地矣苐不為三所比眤而自守以中是即貞也
[006-21b]
 婦人之常道也則其利矣不然非剛明在中得無變
 節乎
 胡氏一桂曰初二跛眇兊毁折象履卦六三亦兑體
 故取象同
 
六三句/歸妹以須句/反歸以娣須荀爽陸/績作繻誤
傳歸妹以須未當也
 須女之賤者天文織女貴須女賤志曰須女四星賤
[006-22a]
 妾之稱六三不中不正居長男少女之間是婢妾之
 類而居卦下之上是又與妹為同體則娣矣長男在
 上尚非配也須不當也娣愈不當也取女之吉何有
 焉彖所謂无攸利者也
 
九四句/歸妹愆期句/遲歸有時
傳愆期之志有待而行也
 剛而失中又處可懼之地未成其為歸妹也故曰愆
[006-22b]
 期愆期則非歸妹之征凶矣彼有取女之吉此有女
 歸之漸故曰遲歸有時傳稱其志者剛而實也
 
六五句/帝乙歸妹句/其君之袂句/不如其娣之袂良句/
月幾望句/幾荀作/既誤
傳帝乙歸妹不如其娣之袂良也其位在中以貴行也
 君即所歸之妹也如諸侯妻稱小君後世稱縣君之
 類對娣媵言此則君矣本爻位尊而柔順得中下應
[006-23a]
 九二是天子之妹下嫁于諸侯之象貴盛其所自有
 謙而不居故服飾其所自有儉而不奢也是以娣之
 袂反覺美焉衣之飾在袂故特舉之月與日相對謂
 之望月受日之光者也六五下應九二正相對也曰
 幾者不自滿也此爻得泰之六五故其辭同而于歸
 妹之義則于禮獨合何也凡婚禮男家主之而王姬
 下嫁之禮則女家主之在彖自凶而此爻自吉觀㑹
 通以行典禮此其顯者
[006-23b]
 
上六句/女承筐无實句/士刲羊无血句/无攸利
傳上六无實承虚筐也筐鄭作匡/古通字
 上六歸妹之究竟而本爻隂虚處外且承應皆隂將
 何所承乎是婦終不成其為婦也不成其為婦則夫
 無以祀先故刲羊亦无血此彖所謂征凶无攸利者
 也故以全體觀則兑女也震虚筐也震又男也兊之
 不配則无血之羊也象之所以為辭也
[006-24a]
 程子曰上六女歸之終而无應女歸之无終者也婦
 者夫所以承先祖奉祭祀不能奉祭祀則不可以為
 婦矣筐篚之實婦職所供也古者房中之爼菹&KR2228
 類后夫人職之諸侯之祭親割牲卿大夫士皆然割
 取血以祭禮云血祭盛氣也女當承事筐篚而无實
 无實則無以祭謂不能奉祭祀也夫婦共承宗廟婦
 不能奉祭祀乃夫不能承祭祀也故刲羊而无血亦
 无以祭也謂不可以承祭祀也婦不能奉祭祀則當
[006-24b]
 離絶矣是夫婦之无終者也何所往而利哉此傳相
 承而下正得聖傳専釋承筐无實之旨朱子本義未
 協

句/句/王假之句/勿憂句/宜日中
傳豐大也明以動故豐王假之尚大也勿憂宜日中宜
照天下也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虚與時消息而
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大象雷電皆至豐君子以折獄
[006-25a]
致刑序卦得其所歸者必大故受之以豐豐者大也雜
卦豐多故也
 豐旅之覆推離明震動天地功用之大者明而動則
 百昌時遂百為交作百物俱備嘉之會也故亨假大
 也傳曰尚大言方大也勿憂憂也方豐大之時即為
 消落之漸能勿憂乎然日中者憂其昃惟常守其中
 則持盈保泰而豐者不至于嗇矣何也豐多故非明
 不足以照之物豐則明易蔽也惟中則物不足以蔽
[006-25b]
 之六五由艮内而為外震得中居尊為豐之主與離
 二同徳相應皆中虚而不自滿也明也豐之主故稱
 王應離即宜日中爻辭來章之吉正發此旨
 胡氏炳文曰豐之大有亨道焉大則必通也亦有憂
 道焉大則可憂也不必過于憂如日之中斯可矣泰
 晉夬家人升皆曰勿恤此曰勿憂皆極盛之時常人
 所不憂而聖人所深憂其辭曰勿憂深切之辭非謂
 無憂也
[006-26a]
 
初九句/遇其配主句/雖旬无咎句/往有尚
傳雖旬无咎過旬災也配鄭作妃旬荀作均/劉&KR3574作鈞俱古通字
 彖曰宜日中離日也六二離之主而隂與陽配初九
 六二一陽一隂故曰配主相比故曰遇旬十日也十
 日之内猶然日中離明下照故无咎然時不可失也
 日中幾何往則速遇故有尚言尚往也傳曰過旬災
 見日中之為宜也
[006-26b]
 先儒俱以四為配主然兩陽非配亦非豐主又與宜
 日中之義不合不知離中為日之主也
 來氏知徳曰因宜日中爻辭皆以日言文王象豐以
 一日象之故曰勿憂宜日中周公象豐以十日象之
 以一月論已一旬也正豐之時也
 
六二句/豐其蔀句/日中見斗句/往得疑疾句/有孚發若
句/蔀鄭元薛仁貴本作/菩斗孟喜本作主
[006-27a]
傳有孚發若信以發志也
 離日也日以虚而明以實而蔽又火日内暗而蔀者
 日積之數漢書律厯志七十六歳為蔀首又蔀日二
 萬七千七百五十九蔀豐則交食日食甚則斗晝見
 又蔀鄣也豐二離體上有重剛既實而多蔽又質隂
 而無光故有此象往進也謂比三四蔽之者也故疑
 孚合也謂應五虚相照也二有中徳與五相信去其
 所蔽則志共見矣故曰發若
[006-27b]
 蔀鄣也蔽也鄣蔽之至則日中而斗見本爻離中而
 兩剛相比不得驟與六五相應故有疑象疑者以重
 剛之蔽也先儒俱以上應六五為柔暗之君故疑非
 也六五本有來章之慶何謂柔暗蔀當作虚活字或
 以為草名皆别義如鄭元薛仁貴本作菩註云小席
 廣雅云&KR2783蔀魚薺也俱與象義無涉且作實字則後
 所稱蔀其家者難通也
[006-28a]
九三句/豐其沛句/日中見沬句/折其右肱句/无咎沛一/作斾
子夏傳作芾沬漢書及字林子夏傳/鄭元馬融本俱作昧肱姚信本作股
傳豐其沛不可大事也折其右肱終不可用也
 沛當作斾王弼以為幡幔者是也蔀如步鄣之蔽斾
 則幄幔之施更切近矣沬斗杓後星最小難見日中
 見沬如日食之更甚而小星皆見也服䖍謂日中而
 昏者是也離體隂陽切近無光故有此象卦例上右
 下左三為離上爻折半則折其右肱矣居下卦之上
[006-28b]
 當豐大之時任大事者也然日中而昏不明之甚豈
 所以為豐哉偏暗無為故傳曰不可大事蓋昏而不
 明其體已虧何所用之如人之運動惟在右肱而傷
 折其半終不可以任事也无咎云者言無所歸咎也
 
九四句/豐其蔀句/日中見斗句/遇其夷主句/
傳豐其蔀位不當也日中見斗幽不明也遇其夷主吉
 行也
[006-29a]
 離為日本爻與日不相對照不能受光故豐蔀見斗
 與六二同傳曰位不當謂陽處偏僻亦不當日故幽
 而不明但六五柔中為豐之主九四承之則剛柔相
 遇亦相資也故吉夷正也大也善也詩曰降福孔夷
 不盡訓平也六五居尊故曰夷主六二離為下卦之
 主故曰配主先儒以初為夷主不知四有近君之義
 六五有居尊得中之慶也且主而又曰等夷亦不成
 文義于彖辭宜日中之義亦全無關照又傳曰行也
[006-29b]
 是行而遇五也若遇初則反而退矣豈可謂之行
 
六五句/來章句/有慶譽句/
傳六五之吉有慶也
 此所謂宜日中照天下者也兩虚相含離明照耀正
 豐而得中者無盈昃之慮也六五柔中居尊下有離
 中文明之徳為之應則章之來也方未有已而豫大
 之慶美盛之譽其所自有此豐之最善而无憂者故
[006-30a]
 吉
 
上六句/豐其屋句/蔀其家句/闚其户句/闃其无人句/
歳不覿句/豐説文作豊闚姚信本/作窺闃孟喜本作窒
傳豐其屋天際翔也闚其户闃其无人自藏也
 宜日中宜照天下而此則位處豐極在于天上不富
 天下而僅有其家者也豐其屋豐之極也蔀其家以
 自蔽也兩隂居中幽隱在内故窺其户而闃寂無人
[006-30b]
 蔽之深也三歳不覿蔽之久也去日已逺不明之甚
 盈且昃也故凶

句/小亨句/旅貞吉
傳旅小亨柔得中乎外而順乎剛止而麗乎明是以小
亨旅貞吉也旅之時義大矣哉大象山上有火旅君子
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獄序卦窮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
以旅雜卦親寡旅也
[006-31a]
 旅豐之覆推離外而艮内離柔而艮剛家在外而止
 之若寄寓然豐内之離為旅之外卦而六五得中惟
 中故順而兩剛比近彼此相資又艮止離明而柔麗
 乎其中亨道也是所以亨者柔中為之也陽大隂小
 故曰小亨以徳言之則止者不窮于所往明者不昧
 于所止皆正道也故曰旅貞吉不然行不知止必窮
 于行止而不明必失其所是亨雖小而義則大矣故
 曰道不可須臾離造次顚沛必於是也
[006-31b]
 胡氏炳文曰在旅而亨亨之小者也然事有小大道
 無不在大亨固利于貞不可以亨之小而失其貞也
 正道果可須臾離哉
 
初六句/旅瑣瑣句/句/其所取災斯郭京作㒋據王本/改之者失古文意
傳旅瑣瑣志窮災也
 瑣瑣鄙細貌斯賤役其所取災猶言自辱也本爻隂
 柔不中處于最下觀其行止之鄙細是斯役之為也
[006-32a]
 以此處旅失路誰悲人以為行之窮也而實其志之
 窮也李斯見鼠而嘆以為安可如鼠顧其自處何如
 而不知其志之早失終如鼠也其所取災辨之可不
 早乎
 王氏應麟曰旅初六斯其所取災王輔嗣注云為斯
 賤之役唐郭京謂斯合作㒋愚按後漢左雄傳職斯
 禄薄注云斯賤也不必改㒋
 
[006-32b]
六二句/旅即次句/懷其資句/得童僕句/九家易李鼎/祚本童作僮
通/字
傳得童僕貞終无尤也
 次旅舍之所卽就也資與齎同聘禮所謂幾月之齎
 是也旅次所恃者資資之所恃者童僕倘其不貞則
 挾資而走或耗敗不貲旅次其能安乎六二柔順中
 正在艮之中則已止矣故為次隂爻為矣利故懷資
 艮為少男而得其中以臨下故為童僕貞雖無六五
[006-33a]
 之譽已逺初六之災矣九三九四喪童得資均不如
 者知柔中之善處旅也
 
九三句/旅焚其次句/喪其童僕句/貞厲
傳旅焚其次亦以傷矣以旅與下其義喪也
 旅小亨惟柔得之九三剛而不中是不能安於旅者
 旅以外為家而上逼離火則焚次之象以止下者為
 童僕而相隔重隂則喪失之義以剛居危當旅之界
[006-33b]
 故雖貞亦厲
 丘氏富曰九三爻辭全與二反二即次而三焚二得
 童僕而三喪二之貞无尤而三之貞則厲者二柔順
 得中三過剛不中也過剛豈處旅之道哉
 
九四句/旅于處句/得其資斧我心不快資子夏傳及衆/家並作齊葢齎
字之/訛
傳旅于處未得位也得其資斧心未快也
[006-34a]
 處詩曰于時處處是也四多懼而以剛乘剛非可處
 之地也非可處之地而處焉是旅而處者也失其所
 矣非所以安身也雖上近六五下應初六而得其資
 斧心終未快身未安故心未安也資財貨斧器用六
 五有美在中資也有資則必有斧

六五句/射雉一矢亡句/終以譽命
傳終以譽命上逮也
[006-34b]
 人君無旅而五居尊位亦未可以等常視也火地之
 晉也曰康侯火山之旅也其諸應得國之亡人乎如
 公子重耳之在外十九年終反國而受天子之命是
 也若夫少康之居有仍宣王之依周召光武之在南
 陽未嘗非旅也一舉而光舊物亦未嘗不與爻辭合
 也要之艮手離弓射象也離又文明則雉之象矣中
 虚亡矢之象譽美名命詞誥皆文事離之光也六五
 柔中而居尊位當旅之時有事戎行然一舉而可得
[006-35a]
 也一矢亡言亡一矢而獲之賈誼稱無亡矢遺鏃之
 患言不戰也此曰一矢亡則一戰而克也終以譽命
 則以文告終也傳曰上逮云者本卦與豐覆推離本
 豐之下卦今離為上卦則自二而居五是上及也
 程傳曰射雉謂取則于文明之道而必合如射雉一
 矢而亡之𤼵無不中則終能致譽命也朱子語類曰
 亡字如秦無亡矢遺鏃之亡不是如伊川之説然程
 子以亡屬雉固覺未合而以亡一矢若因雉而失之
[006-35b]
 亦非文意不知一矢亡言僅需一矢也
 
上九句/鳥焚其巢句/旅人先笑後號咷句/喪牛于易
句/
傳以旅在上其義焚也喪牛于易終莫之聞也
 離為火火炎上上九剛&KR0997處旅之極又為科上槁故
 有鳥焚其巢之象笑剛上自以為得意快志也後號
 咷遇災而悲也易埸通牛離象變震為大塗又變小
[006-36a]
 過故有此象如處牧地而不自保致其所有者而失
 之凶可知矣前傳曰以旅與下此傳曰以旅在上義
 正相對下謂初與則九三之過剛自是不察其情之
 暌若棄所有而與之者然上即本爻故曰在以上之
 過髙自喜不知其禍之至若適當有此者至喪牛于
 易則又知其終莫之救亦莫之悔矣
 先儒専以喪牛于易為致凶之道上下文義隔絶然
 此爻旅之極過髙自任罹災而終不知救者也傳曰
[006-36b]
 終莫之聞猶言人莫以告告亦不能聽也

句/小亨句/利有攸往句/利見大人
傳重㢲以申命剛㢲乎中正而志行柔皆順乎剛是以
小亨利有攸往利見大人大象隨風㢲君子以申命行
事繫辭㢲徳之制也㢲稱而隱㢲以行權説卦雷風相
薄風以散之齊乎㢲㢲東南也齊也者言萬物之潔齊
也橈萬物者莫疾乎風㢲入也㢲為雞㢲為股㢲一索
[006-37a]
而得女故謂之長女㢲為木為風為長女為繩直為工
為白為長為髙為進退為不果為臭其于人也為寡髮
為廣顙為多白眼為近利市三倍其究為躁卦序卦旅
而无所容故受之以㢲㢲者入也雜卦見兊
 以八卦言則坤交于乾之初以六十四卦言則與兊
 相覆推隂伏入于陽之下故名㢲以兩㢲相重觀之
 則九二九五剛在㢲中而五尤得正中正以行令則
 風流而令行初六六四柔在剛下順而承之承順以
[006-37b]
 善下則風從而行逺以柔下剛言是隂之為也陽大
 隂小故曰小亨以其行之順而言則一往無阻故曰
 利有攸往以九五剛中居尊言則大人之位故曰利
 見大人
 張子曰隂在内陽在外故周旋不舍而為風是隂陽
 相㢲也而隂為之内于義尤備朱子語類曰㢲有入
 之義㢲為風如風之入物只為㢲便能入義理之中
 無細不入此見㢲之性情
[006-38a]
 
初六句/進退句/利武人之貞
傳進退志疑也利武人之貞志治也
 六隂柔初㢲下是以進退不決疑貳而趄趦也夫㢲
 以申命而命方初下每懷遲疑將格而不行矣惟斷
 以定謀勇以作氣如軍令然有進無退斯克濟也此
 㢲初之利也
 王氏弼曰處令之初未能服令者也故進退也成令
[006-38b]
 齊邪莫善武人故利武人以整之
 
九二句/㢲在牀下句/用史巫紛若句/吉无咎
傳紛若之吉得中也
 㢲以申命牀坐而下令之所杜甫詩曰去歳茲辰捧
 御牀又王建宫詞曰柘黃新帕御牀髙又如庾亮之
 據牀談詠王道之指牀呼坐是牀固所以坐而言也
 五出令者也二行令者也初則奉令者也下而最親
[006-39a]
 又㢲之所由名初固㢲也以二視之則在牀下矣令
 由中出不少遲留或卜吉征凶而付之史或祭祀祓
 禳而付之巫紛紛若若承之者順也惟其令之自中
 出也故吉且无咎非下之進退者可比也
 令之善者言之而有與為聽紛紛若若聽之者衆也
 二能用下也上之㢲在四雖同在牀下而隔五不為
 上用故凶
 周禮太史讀禮協事司巫祝以孝告嘏以慈告又周
[006-39b]
 官史掌卜筮巫掌祓禳卜筮占吉凶祓禳除災害
 毛西河曰禮王前巫而後史前後記告紛紛若若註
 云若多也史綬若若
 荀爽謂史以書勲巫以告廟征伐既畢史巫竝用此
 承武人専以用兵言牽合未當
 
九三句/頻㢲句/
傳頻㢲之吝志窮也
[006-40a]
 當上下兩㢲之間故曰頻㢲㢲為風風之恒也為咎
 徴㢲以申命命之煩也為亂政上無應下無與將比
 四乎又從五而不從三窮矣處頻㢲之地則然吝道
 也頻復者徳之虧頻㢲者命之亂也
 毛西河曰三當下㢲之終而接上㢲之始以㢲承㢲
 㢲之頻者也夫下㢲至三而㢲窮上㢲至上而㢲又
 窮雖三在過㢲上在不㢲而其㢲之窮則一也按此
 頻㢲甚協其曰過㢲則非也爻剛亦不㢲也
[006-40b]
 
六四句/悔亡句/田獲三品
傳田獲三品有功也
 柔爻本致㢲主象初之進退而疑者柔之穉也四之
 悔亡而有功者柔承五也九五本剛正之君而六四
 為柔正之臣近而相得往必有功㢲風之動春田之
 時又為利三倍故所獲必多三品一為乾豆二為賔
 客三充君庖備舉之言其多也○四似初疑于悔矣
[006-41a]
 然上得九五與初不應則悔固亡之矣是四之善以
 柔而得五為功也故傳専及下句然言有功則悔之
 亡亦可知矣
 郭氏雍曰六四近君志決于進無初六之疑則悔亡
 矣是以有田獲三品之功也六四至柔不應有田獵
 之功而以此順乎剛得之由是觀之則㢲之為道豈
 柔弱畏懦之謂哉
 
[006-41b]
九五句/貞吉句/悔亡句/无不利句/无初有終句/先庚三
日後庚三日吉
傳九五之吉位正中也
 五為申命之主以九居五正所謂剛㢲乎中正而志
 行者故貞吉九二不應前命之阻也而以九五之剛
 正者更之則悔亡矣彖所謂大人為㢲所利見故无
 不利此當兩㢲之中是申命而非初也故曰无初命
 至重申則震動恪恭日新又新矣故有終前漢書厯
[006-42a]
 律志曰斂更于庚是更之為言更也言事至此而當
 更也更則申命于先也又必申命于後也初已往矣
 凡所以申命者皆為終計也先庚三日後庚三日則
 為終事計者周矣此所以有終也
 程子曰先庚三日後庚三日出命更改之道當如是
 也甲者事之端也庚者變更之始也十干戊己為中
 過中則變故謂之庚事之改更當原始要終如先甲
 後甲之義如是則吉也胡氏炳文曰蠱者事之壞先
[006-42b]
 甲後甲者飭之使復興起㢲者事之權先庚後庚者
 行之使適變通張氏清子曰甲者十干之首事之端
 也故謂之終則有始庚者十干之過中事之當更者
 也故謂之无初有終况㢲九五乃蠱六五之變以造
 事言之故取諸甲以更事言之故取諸庚易于甲庚
 皆曰先後三日者葢聖人謹其始終之意也按此皆
 得先庚後庚正義而朱子本義以為先庚三日丁也
 後庚三日癸也説本鄭元而于義未當漢律厯志曰
[006-43a]
 火盛于丁未嘗解為丁寜也陳揆于癸未嘗専為揆
 度也至毛西河以先庚三日為丁戊巳後庚三日為
 辛壬癸謂以庚為主木為金所克則去木之柔而用
 金之剛甲乙為木㢲方所屬行㢲令者必去之甚為
 鑿謬大易一書只道隂陽並無納甲生克消洩之義
 知潔浄精㣲之敎者必識之
 
上九句/㢲在牀下句/喪其資斧句/貞凶
[006-43b]
傳㢲在牀下上窮也喪其資斧正乎凶也
 外卦之所以為㢲者四也以上視之亦在牀下然上
 處卦外无位者也將以四為本卦㢲入之資乎而五
 方尊臨在中惟命之從上不可得而有也是失其所
 資之象也故曰喪其資斧其喪也上自致之資斧非
 其所能有也故正乎凶傳意相承而下言喪其資斧
 正其窮之為也
 向來牀俱以為卧榻不知古人坐卧皆牀也禮父母
[006-44a]
 舅姑將袵長者奉席請何鄉少者執牀與坐則亦不
 竟稱卧也

兌亨句/利貞
傳兌説也剛中而柔外説以利貞是以順乎天而應乎
人説以先民民忘其勞説以犯難民忘其死説之大民
勸矣哉大象麗澤兌君子以朋友講習説卦山澤通氣
兌以説之説言乎兌兌正秋也萬物之所説也故曰説
[006-44b]
言乎兌説萬物者莫說乎澤兌説也兌為羊兌為口兌
三索而得女故謂之少女兌為澤為少女為巫為口舌
為毁折為附決其于地也為剛鹵為妾為羊序卦入而
後説之故受之以兑兑者説也雜卦兑見而㢲伏也
 以八卦言則坤交于乾之三以六十四卦言則為㢲
 之覆推二陽一隂陽内隂外如水之内渚而潤外溢
 如草木百果鳥獸之内堅實而鮮潔外著故于水為
 澤而于時為秋自爻觀之則初二四五剛皆在内三
[006-45a]
 上兩爻柔皆在外剛中正者説之實柔外見者説之
 著說則人情相協事必亨通故直指之曰兊亨也是
 其説也皆以剛健中正者主之也故利貞傳剛中而
 柔外正以説之實而言惟説故亨是其説本中正之
 為也故傳曰説以利貞明其非驩虞小喜之所為也
 推之至于順天應人而使忘勞忘死非中正而能之
 乎不中正而能為説乎向來以剛中釋亨柔外釋利
 貞未知聖傳之精即未知彖辭直指兊亨之義亦未
[006-45b]
 審兑説之真也此以全體觀説不必破碎分晰也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則一隂二陽俱宜隂為之主矣
 然自其既成女觀之則坤道也而其最初則仍是陽
 施而隂受葢效法之謂坤此三女之用所以異三男
 也故兌㢲雖隂體而仍以陽為之主也
 
初九句/和兌句/
傳和兌之吉行未疑也
[006-46a]
 爻剛無比在兑説之初赤子之性啼笑皆真禮所謂
 不妄説人者也不妄説人則發皆中節故謂之和亦
 和而不同矣私不得而干利不得而誘故吉本卦二
 三四五上皆隂陽相比比則暱暱則同而不和不和
 則疑即在所説之中矣惟初未與物牽行其心之所
 安雖違衆亦不害其為和也故傳曰未疑
 
九二句/孚兌句/句/悔亡
[006-46b]
傳孚兌之吉信志也
 二比三孚矣然三方來兌易致非道之説似未免于
 悔然二剛而居中徳足乎已而人信之來兌者亦不
 得而亂之故吉且悔亡
 孚徳足以孚之也以我為主非來與引者之務在説
 人也
 
六三句/來兑句/
[006-47a]
傳來兌之凶位不當也
 重兊交接之地以柔居之上下兩剛皆有可説一兑
 方成又來一兑故曰來兑左右逢迎巧言令色何所
 不至哉妄説人者辱及其身而莫之悟也故凶
 來兑與頻㢲相似謂居兩兌之間致説者來而不已
 也不中不正諧媚之心有感皆説人情見可欲而動
 其幾亦豈在逺哉
 
[006-47b]
九四句/商兑未寜句/介疾句/有喜
傳九四之喜有慶也
 九四下比三上承五三隂柔而可説五剛正而當説
 將説三乎則違五將説五乎則失三兩相商而未安
 也然三本柔邪疾也五則剛中居尊有得君之象喜
 也而三在下體非我同類五為同體實我尊親如田
 之有界不可苟同也惟以三為疾而介不相亂則専
 于承五而喜起一心矣情雖可商而分有定屬故傳
[006-48a]
 亦専釋喜
 來氏知徳曰四與三上下兩體猶疆介然故以介言
 之比乎五者公也故不敢舎公而從私比乎三者私
 也故不敢割情而就理此其所以商度未寜也商者
 四介者九
 
九五句/孚于剝句/有厲
傳孚于剥位正當也
[006-48b]
 剝隂剝陽也謂上六而九與之比則孚于剥矣有厲
 者危之也九五陽剛中正而擬其孚慮其危者當兊
 之尊位容悦者衆而六以兌極相引志在剝陽近而
 易入勢有可危然不至咎凶者剛中正者為之也惟
 其為剛中正也故其孚也尚懸擬之其厲也亦若為
 或有之見其實可以自主也彖所謂説以利貞者也
 履之九五健體皆因其位而象之錢氏一本曰兊五
 説體與履五健體不同履五健體恐其和之難危在
[006-49a]
 夬兌五説體不覺其説之易危在孚故皆有厲之象
 
上六句/引兌
傳上六引兌未光也
 上六重兊之所由成説之極而不自已引而長之不
 知所終故曰引兊而傳曰未光言其隂柔而暗昧也
 毛氏璞曰所以為兊者三與上也三為内卦故曰來
 上為外卦故曰引
[006-49b]
 來氏知徳曰不言吉凶者五已有危厲之戒也

句/句/王假有廟句/利涉大川句/利貞
傳渙亨剛來而不窮柔得位乎外而上同王假有廟王
乃在中也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大象風行水上渙先
王以享于帝立廟説卦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
以濟不通致逺以利天下葢取諸渙序卦説而後散之
故受之以渙渙者離也雜卦渙離也
[006-50a]
 三陽三隂陽上隂下散而不居坎䧟而㢲入水流而
 風行故名渙其定體則節之覆推也坎來居内則剛
 來居二仍得其中兊往居外則柔位乎四上同乎五
 此其所以亨也節苦而渙亨亦其對也王假有廟九
 五剛中以聚渙也萃之王假有廟九五剛中能致萃
 也㢲木坎水以水乘木舟楫之象故為涉川而二五
 剛中㢲行坎上故利惟九五剛正乃克有濟也故又
 利貞
[006-50b]
 
初六句/用拯句/馬壯吉拯子夏/傳作抍
傳初六之吉順也
 當渙之初勢猶未敗則猶可及止也然稍緩則不及
 故必馬壯乃吉用渙初之用也拯救也馬壯九二也
 坎為亟心之馬而九二得中初六相承相比隂陽相
 濟于以收將散之人心資涉川之大利成假廟之膚
 功不難也傳所謂順言其勢也
[006-51a]
 來氏知徳曰初六當渙之初未至離披之甚猶易于
 拯者也但初六隂柔才不足以濟之幸九二剛中有
 能濟之具者初能順之托以濟難而得壯馬也○又
 曰陳平交歡太尉而易吕為劉仁傑潛授五龍而反
 周為唐皆拯急難而得馬壯者也
 
九二句/句/奔其机句/悔亡
傳渙奔其机得願也
[006-51b]
 机几也周禮五几通作机左傳設机而不倚是机即
 几也易舊註机依據之物宋禮部韻引此爻辭註云
 承物者是也二則已渙矣然坎自節之外而來此爻
 正彖所謂剛來而不窮者是九來居二坎為勞卦得
 其所安而初六比近相承有几象焉故曰奔其机奔
 則疑有悔矣而得其几則勞而得逸危而得安也故
 悔亡傳曰得願謂剛而得中也
 郭氏雍曰九二之剛自外來而得中得去危就安之
[006-52a]
 義故有奔机之象惟得中就安彖傳所以言不窮也
 
六三句/渙其躬句/无悔
傳渙其躬志在外也
 渙至于三則已及其身矣而有應于上以隂從陽義
 也藉以濟渙宜也忘其身以從上亦不至于自失也
 隂柔處危有志于時得陽剛為之應則心之所向専
 一不知有其身矣隂柔悔也應剛故无悔
[006-52b]
 
六四句/渙其羣句/元吉句/渙有丘句/匪夷所思丘姚作/近誤夷
荀作/弟誤
傳渙其羣元吉光大也
 此爻即彖所謂柔得位而上同者以柔下剛正位也
 近承九五上同也虚而守正一心奉君其本立矣九
 五而外旁無比應人臣義無私交公也忠也本然之
 善也天下之渙皆起于人自為羣渙其羣則無所為
[006-53a]
 渙矣正本清源莫大乎是以視初之拯馬壯二之奔
 其机三之渙其躬者徑庭也故元吉夫渙而聚之人
 所知也至即渙以為聚人所不知也孔安國書序曰
 丘聚也渙有丘則是渙之中即有聚之道焉莫之致
 而致不期然而然公忠之感善類將盈庭矣豈平常
 思慮之所及哉言其用之神也
 胡氏瑗曰天下之渙起于衆心乖離人自為羣六四
 上承九五當濟渙之任而居隂得正下無私應是大
[006-53b]
 臣秉大公之道使天下之羣盡散則天下之心不至
 于乖散而兼得以萃聚故得盡善元大之吉也
 先儒謂此能散小羣以成大羣按此有語病凡羣皆
 私也黨也無小大之分故渙羣乃所以為聚
 
九五句/渙汗句/其大號句/句/王居无咎
傳王居无咎正位也
 此彖所謂王假有廟利涉大川利貞者也去患如去
[006-54a]
 疾然有寒疾者必汗之有深患者必渙之此其渙之
 當如汗之也非大聲疾呼曷克有濟其大號則如汗
 之渙矣㢲為風有呼號之象故曰大號凡此皆王之
 為也九五陽剛中正能正其位足以𤼵號施令取羣
 邪而渙之乃合九有而奉一尊矣此王之居為无咎
 也以承先言則曰王假有廟以御衆言則曰王居无
 咎至出納王命者則六四也故曰柔得位而上同
 
[006-54b]
上九句/渙其血句/句/逖出句/无咎
傳渙其血逺害也
 汗則汗之而已血則針灸也亦去疾之事語曰去疾
 莫如盡渙血則疾之根可拔也言其象也又變坎為
 血卦故有此象可舍而去之逖逺也出如出亡之出
 謂去之外境言逺去也此言其事當渙之極位處卦
 外有陽剛變柔之質見人心之離已極而豫逺之禍
 不及也故无咎此言其占
[006-55a]
 小畜六四血去惕出謂憂恤去而惕傷可出四字為
 句此渙其血與渙汗對三字為句各不相蒙本義謂
 逖當作惕與小畜六四同者誤至云渙其血則去渙
 其逖則出文義亦未安
 朱氏震曰逖逺也去逖出一本作惕出然象曰逺害
 當從逖矣
 錢氏一本曰去不復來逖不復近出不復入其于坎
 血逺而又逺何咎之有
[006-55b]

句/句/苦節不可貞
傳節亨剛柔分而剛得中苦節不可貞其道窮也説以
行險當位以節中正以通天地節而四時成節以制度
不傷財不害民大象澤上有水節君子以制數度議徳
行序卦物不可以終離故受之以節雜卦節止也
 此與渙覆推渙㢲上坎下故柔得位而上同此坎上
 兑下坎剛兑柔故剛柔分而剛得中得中謂坎之剛
[006-56a]
 得九五也毛西河引盧氏之説曰此本泰卦分乾九
 三上升坤五分坤六五下處乾三是剛柔分而剛得
 中不知雜卦反覆相推之法更不假此而前後渾合
 也澤上有水恐其過也故節之卦之取名言當節也
 唯剛得中故能節能節故亨傳説以行險之下皆節
 之所以亨也節以制度皆法天地四時以為節節即
 禮也其在性則發而皆中節也禮以嘉天下之會節
 之大者故亨此可貞之常道也若過其節則苦矣禮
[006-56b]
 盛則離豈常道哉故傳曰其道窮言非節之本然也
 程傳不可固守以為常本義不可守以為貞俱未協
 觀初九之不出户庭九二之不出門庭一為无咎一
 為凶此可知節之為道非拘苦執一之謂矣豈獨上
 九為貞之窮哉
 
初九句/不出户庭句/无咎
傳不出户庭知通塞也繋辭不出户庭无咎子曰亂之
[006-57a]
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
機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止水之流為澤坎塞其下為兑故初九為節之基當
 節之初時不可出知此而安貧守道無與于世黙足
 以容道固然也初無所苦何咎之有户庭户内之庭
 不出内藏也宻也
 王氏申子曰陽剛在下居得其正當節之初知其時
 未可行故謹言慎行至于不出户外之庭是知節而
[006-57b]
 能止者故无咎
 
九二句/不出門庭句/
傳不出門庭凶失時極也
 門庭門外之庭出而見人之所二已非遺人離世之
 地而仍不出焉過矣陽剛固守不與五應失時之宜
 即失節之道與節亨者異矣故凶
 錢氏立志曰澤所以鍾水也水始至則增其防以瀦
[006-58a]
 之初九是也水漸盛則啓其竇以洩之九二是也二
 與初同道則失其節矣
 
六三句/不節若句/則嗟若句/无咎
傳不節之嗟又誰咎也
 節也者中也正也六三偏暗處危即不節也不節而
 自昧之終無補過之日矣如其嗟若則由侈泰而敦
 禮數自悔深切修已誠至人終不得而咎之傳曰不
[006-58b]
 節之嗟是自嗟其不節也自知之明猶在也如初之
 知通塞二之失時極皆明不明之辨故嗟若者有補
 過之道焉
 李氏彦章曰臨之六三失臨之道而既憂之節之六
 三失節之道而嗟若皆得无咎易以補過為善者也
 
六四句/安節句/
傳安節之亨承上道也
[006-59a]
 澤為鍾水之區節也六四承九五之中滿而流通之
 下歸于澤是安節之象也以其位言之則六居乎四
 上承九五秉禮奉法所謂安汝止者也上下相與其
 志大行故亨
 
九五句/甘節句/句/往有尚
傳甘節之吉居位中也
 坎為水水有源而流通者必甘故美泉曰甘泉無源
[006-59b]
 而涸竭者苦故死水曰苦水是故甘也者美在中也
 中也者禮也中節也和也九五居中得正為節之主
 有常不溢斯其所以為甘乎順天地而協四時其吉
 可知行而中節即嘉會之合故有尚尚嘉也彖所謂
 當位以節中正以通者也
 朱子語類曰甘便對那苦甘節與禮之用和為貴相
 似
[006-60a]
上六句/苦節貞句/句/悔亡
傳苦節貞凶其道窮也
 居節之極窮無所之苦矣苦節不可貞而貞焉得無
 凶乎以之處已則固以之處世則逆悖天則而失人
 情凶之道也即所謂不可貞也傳曰道窮猶言行不
 去也悔亡言無不節之悔而已尚不能无咎也故傳
 止釋貞凶先儒以寜儉寜固釋悔亡亦未得節字之
 義文理亦費周折
[006-60b]
 苦節不可貞故凶至不節之悔則亡之

中孚句/豚魚吉句/利渉大川句/利貞
傳中孚柔在内而剛得中説而㢲孚乃化邦也豚魚吉
信及豚魚也利渉大川乘木舟虚也中孚以利貞乃應
乎天也大象澤上有風中孚君子以議獄緩死序卦節
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雜卦中孚信也
 中孚與小過對待相推六三六四兩柔在内九二九
[006-61a]
 五兩剛得中柔内則虚而無一私之間剛中則實而
 有至誠之契此中孚之所以名也卵化為孚生生之
 真也豚魚江豚也天將風則出拜至信不爽生大澤
 之中卦體上風下澤故象及之信如豚魚無所作為
 出于本然則孚之至矣孚則無有不感者故吉至信
 自可以涉險而澤上乘木中虚有舟象焉故利渉也
 然孚之所以吉者惟其中也即正也九二九五鶴鳴
 子和有孚攣如何所不利苟其不貞重然諾矜期許
[006-61b]
 男女相私盜賊相救孚亦何取焉
 豚魚先儒皆分二物取象坎㢲惟來氏知徳以為江
 豚取義風澤更覺切合從之
 蘇氏軾曰中孚信也而謂之中孚者如羽蟲之孚有
 諸中而後能化也内無陽不生故能剛得中然後為
 中孚也語亦親切
 
初九句/句/句/有他句/不燕
[006-62a]
傳初九虞吉志未變也
 虞娛通易虞與憂對言安樂也又魏相傳云君安虞
 而民和睦娛義也非虞度之謂故傳曰志未變初九
 當孚之始守已自安則吉然有應于四懼其貳也貳
 則不安矣故曰有他不燕他謂四也不慮四之必貳
 者孚初不變之義為重
 荀氏爽曰虞安也初應于四宜自安虞無意于四則
 吉故曰虞吉也有意于四則不安故曰有他不燕也
[006-62b]
 
九二句/鳴鶴在隂句/其子和之句/我有好爵句/吾與爾
靡之靡埤官作縻陸績/作䌕京房作劘
傳其子和之中心願也繫辭鳴鶴在隂其子和之我有
好爵吾與爾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
之外應之况其邇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
外違之况其邇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𤼵乎邇見乎
逺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
[006-63a]
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愼乎
 鶴當秋而鳴兌正秋也又為口故取象鶴鳴九陽也
 而居下卦之中故曰在隂其子謂㢲也㢲兑之反禽
 類而九五同徳六四含虚彼此相對故和彖曰柔在
 内而剛得中爻傳曰中心願正謂二五之合也二五
 實而含三四之虚非和鳴之致乎隂美而利好爵也
 上下共之靡縻通繫而不解共天位食天禄彼此相
 維爾我無間五非二誰與共此乎故曰我有爾靡此
[006-63b]
 曰縻五曰攣其理正同
 言行應違皆由中出繋辭之義一也兑口出言㢲風
 申命亦有象焉
 
六三句/得敵句/或鼓或罷句/或泣或歌
傳或鼓或罷位不當也
 孚者惟中而六三處偏危之地將從二乎則已過之
 將從五乎則又不及有應者上九耳本爻不中不正
[006-64a]
 上九亦然故曰敵隂陽協應故曰得有應于上則中
 益不孚何者情相牽也又當中孚之界上下卦交接
 之地情牽于外若將鼓矣而失其所孚則又或罷失
 所孚則或泣矣而不正之投則又或歌此中孚之所
 以不貴應也既無初九虞安之吉而有他不燕則此
 爻専之
 來氏知徳曰六三隂柔不正而上九應之此為悦之
 極彼為信之窮皆相敵矣是以或鼓或罷而作止不
[006-64b]
 定或泣或歌而哀樂無常其象如此占者不能孚信
 可知矣
 
六四句/月幾望句/馬匹亡无咎幾京房作近/荀爽作既
傳馬匹亡絶類上也
 隂受陽光四與五近如月之將望五孚之主萬邦作
 孚不可以二而六四比三稍有繋累咎必隨之然以
 隂從陽地位親切三雖同類不相及也坤牝馬故柔
[006-65a]
 爻亦稱馬同類故稱匹亡舍之而從五也如是則孚
 者専矣故无咎初九有他不燕六四馬匹亡无咎知
 孚之貴専也
 
九五句/有孚攣如句/无咎
傳有孚攣如位正當也
 九五孚之主也剛健中正與九二同徳相與中含二
 隂臣民之際渾然天合綢繆固結上下一致有若攣
[006-65b]
 然孚之至也彖所謂孚乃化邦者也貞以應天者也
 然僅曰无咎云者人君以天下之心為心一有不孚
 則暌且否矣咎可勝言哉緝熙敬止烈假不瑕不聞
 亦式不諫亦入斯所謂无咎非盛徳未易臻此也二
 曰靡五曰攣卦情可想見矣
 來氏知徳曰攣如即鶴鳴子和我爵爾靡也靡與攣
 字皆有固結而不可解之意靡者繋戀也攣者相連
 也如與九二合成一體包二隂以成中孚故有此象
[006-66a]
 无咎者上下交而徳業成也
 
上九句/翰音登于天句/貞凶
傳翰音登于天何可長也
 髙亢不中孚之窮而失實者也以九五之盛徳而矯
 而出之以為不足信以九二之忠摯則疎而逺之以
 為不足與所應者惟有六三而不中不正未足以為
 孚也張其文貌純盜虚聲務外不情不為鶴之鳴而
[006-66b]
 為飛鳥之遺音不在隂而于天其勢不可久居終窮
 之道也故凶彖曰利貞而此曰貞凶者彼九五應乎
 天而此之登于天者出乎天位之外也
 胡氏瑗曰翰者鳥羽之髙飛也上九在一卦之上居
 窮極之地是無純誠之心篤實之道徒務其虚聲外
 飾以矯偽為尚如鳥之飛登于天徒聞其虚聲而已
 蘇氏軾曰翰者飛且鳴者也處外而居上非中孚之
 道飛而求顯鳴而求信者也故曰翰音登于天九二
[006-67a]
 在隂而子和上九飛鳴而登天其道蓋相反也
 來氏知徳曰禮記雞曰翰音而此亦曰翰音者以㢲
 為雞也因錯小過飛鳥遺之音故九二曰鶴鳴而此
 曰翰音也雞信物天將明則鳴有中孚之意㢲為髙
 天之象又居天位亦登天之象也登升也言雞之聲
 登聞于天也九二上孚于五在隂而子和上九不下
 孚于三翰音反登天其道蓋相反矣中孚與小過相
 為對待孚盡則為小過矣翰音登于天借小過彖辭
[006-67b]
 飛鳥遺之音為辭良有以也本義及來氏皆據禮文
 以翰音為雞葢取其信也豚魚也鶴也雞也皆信物
 故有所取爾也雞不于塒而于天必無之事斯所謂
 信窮而妄者歟

小過句/亨利貞句/可小事句/不可大事句/飛鳥遺之音
句/不宜上句/宜下句/大吉
傳小過小者過而亨也過以利貞與時行也柔得中是
[006-68a]
以小事吉也剛失位而不中是以不可大事也有飛鳥
之象焉飛鳥遺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上逆而下順也
大象山上有雷小過君子以行過乎恭喪過乎哀用過
乎儉繋辭斷木為杵掘地為臼臼杵之利萬民以濟葢
取諸小過序卦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過雜卦
小過過也
 中孚之對待也二陽四隂陽大隂小隂多于陽故曰
 小過剛柔偏勝皆過也然過柔尚可以自處故有亨
[006-68b]
 通之道而其亨亦必柔正不然則㢲懦不可為矣故
 利貞二五之中即正也以處小事何所不利三四偏
 邪剛不如柔矣故不可大事陽内連而隂分列若鳥
 羽然故有飛鳥之象兩羽方張其過迅疾故僅有遺
 音二五皆中而二為尤正故宜下不宜上上謂五下
 謂二是何也六五之詞曰已上也大吉得適中之道
 又不僅小事之吉已也大事關乎天下國家小事日
 用常行
[006-69a]
 王氏弼曰飛鳥遺其音聲哀以求處上愈無所適下
 則得所安愈上則愈窮莫若飛鳥也按此上下之義
 亦活
 
初六句/飛鳥以凶
傳飛鳥以凶不可如何也
 小過之初尚未過也下也彖曰宜下則當吉矣然過
 之幾浸浸乎動又有應于四不安于下以隂居初不
[006-69b]
 安于小偏妄之萌往而不返雖欲止之鳥乎止之六
 爻惟初與上擬以飛鳥與彖同象葢四隂排列如鳥
 之翼初上如羽之張故直象之曰飛鳥也以凶云者
 謂自取也
 孔氏穎達曰小過之義上逆下順而初應在上卦進
 而之逆同于飛鳥之無所措足故曰飛鳥以凶
 項氏安世曰初六在艮之下當止而反飛以飛致凶
 上六居震之極其飛已髙則麗于綱罟
[006-70a]
 龔氏煥曰大過卦辭以棟為象而初上兩爻亦以鳥
 言大過陽過于中而三四又陽之中也小過隂過于
 外初上又隂之外也
 
六二句/過其祖句/遇其妣句/不及其君句/遇其臣句/

傳不及其君臣不可過也
 妣祖姑也孫婦祔于祖姑禮也六二柔中越兩陽而
[006-70b]
 與六五相應若孫婦之祔祖姑彼此同徳故相遇也
 陽隂之君也越兩陽而同五疑若過之然陽不相應
 而二有中徳非相抗也故曰不及五雖尊位然隂坤
 也臣道也彼此同心而未嘗失君臣之大分故曰遇
 其臣要之六二中正得隂之純雖處過之時而自守
 以道故不過也彖所謂貞也下也吉之道也无咎則
 小過之大吉也
 周易觀彖曰此爻與五兩隂相應有妣婦之配無君
[006-71a]
 臣之交故其越四應五是過祖而遇妣也無正應于
 上而居下位是不及君而自得其臣也竊按小過中
 孚隂陽之大分本卦以隂之過乎陽故曰小過也陽
 大隂小陽君隂臣同一二五之應不得謂臣妣有異
 遇也傳曰臣不可過正謂不及其君與過其祖之文
 稍異耳不與陽應故不及也六五則未嘗不同徳相
 遇也
 
[006-71b]
九三句/弗過句/防之句/句/或戕之句/
傳從或戕之凶如何也
 本卦陽少隂多是陽不能過乎隂也三四陽爻故皆
 曰弗過陽不能過乎隂則隂欲害陽者也本爻雖有
 應于上正所當防而九三偏危之地未免少智是不
 能防人者不防則甚且以隂為美矣得無溺而從之
 乎從之則上且挾其已過之勢因戕之矣戕害也覆
 敗死喪皆不防之致凶何可言
[006-72a]
 來氏知徳曰弗過者陽不能過乎隂也兩字絶句本
 卦隂過乎陽故二陽皆稱弗過防之者當備懼防乎
 其隂也
 
九四句/无咎句/弗過句/遇之句/往厲必戒句/勿用永貞
傳弗過遇之位不當也往厲必戒終不可長也
 九四承五以剛自勝可无咎也陽少于隂亦弗過矣
 然不中不正近承六五不能不相遇也所處之位則
[006-72b]
 然也其遇之而往也有危道焉隂盛而五為之主四
 又多懼故也不可不戒所戒者永長而固守也小過
 之時為之也彖之利貞為六二言爻之勿用永貞為
 九四言也
 
六五句/密雲不雨句/自我西郊句/公弋句/取彼在穴
傳密雲不雨已上也
 隂陽和而後雨澤降小畜隂畜陽一隂主之小過隂
[006-73a]
 勝陽六五主之故本卦爻辭與小畜彖辭同一不雨
 自西之象隂盛為雲雲升則不雨震動而艮止亦不
 雨也震變兌為澤又西方也六五隂過乎陽而居尊
 其事已大其勢已上六二不相與也其將何所取哉
 深求于上其類窮矣所取甚㣲非公狩所有事也已
 上之勢難乎為尊此彖所謂不宜上也不可大事也
 震張弓之象上六木杪巢穴之象又卦象飛鳥飛之
 窮者則在穴之象先儒謂下應六二為取穴之義未
[006-73b]
 知小過之時六五已上與下不交傳止釋宻雲不雨
 曰已上則知下文皆同義矣非謂上文不雨而下文
 又别有所取也翼義顯然明盡惜乎味之者少也
 
上六句/弗遇句/過之句/飛鳥離之句/句/是謂災𤯝
傳弗遇過之已亢也
 宜下不宜上上則窮矣當其在下猶相遇也上則隂
 陽離絶竟不遇矣所謂小過者此則竟過之矣鳥飛
[006-74a]
 而不止至于離其羣而不復棲未有不入于網羅者
 其凶可知彖曰飛鳥遺之音此且不聞其音矣以人
 事言之所謂凶者外災内𤯝不一端也復之上曰迷
 復凶有災𤯝此曰弗遇過之飛鳥離之凶是謂災𤯝
 彼陽復之窮此隂過之窮也

既濟亨句/句/利貞句/初吉終亂
傳既濟亨小者亨也利貞剛柔正而位當也初吉柔得
[006-74b]
中也終止則亂其道窮也大象水在火上既濟君子以
思患而豫防之序卦有過物者必濟故受之以既濟雜
卦既濟定也
 既未濟兩卦對待相推六十四卦中泰否天地之合
 既未濟泰否之雜坎離之交水火之資天地之用故
 以終篇實時事往復之幾也天地之無終無始者也
 本卦水上火下其用交故曰既濟此如泰然然泰為
 天地之交既濟則水火之交故泰曰吉亨而此曰亨
[006-75a]
 又曰小也既濟言亨則已小矣然莫非亨也即思患
 豫防之義又既濟當用柔剛大柔小故曰亨又曰小
 也九五六二剛外柔内皆得正而當位是其利且貞
 也既濟之初猶未濟也内卦離體柔而得中虚已以
 上交審幾而度務此小者之所以亨也故吉既濟之
 終未嘗非小而窮隂在上偏暗不中不能永終以持
 其蔽亂矣上六曰濡首厲傳曰何可久此濟之所以
 難為終也
[006-75b]
 
初九句/曳其輪句/濡其尾无咎
傳曳其輪義无咎也
 卦之初多稱尾初剛離體不遽進者故有曳輪濡尾
 之象又坎為輿輿下則輪也輪車之所恃以行者方
 既濟之始初九剛明是時方濟而不敢自恃者車之
 行恃乎輪曳輪則行者止矣濡尾有應于險能止險
 善補過也故无咎
[006-76a]
 周易觀彖曰既濟之初可以濟而猶未可輕濟也初
 居下當濟時有濡尾之象然有剛正之徳故能曳其
 輪而不進則雖濡其尾而无咎矣蓋欲進而即止臨
 事而懼者也故无咎
 先儒因下小狐濡尾遂以本句亦取狐象上下文義
 兩端未貫傳曰曳其輪義无咎也上句是主甚為明
 顯惟周易觀彖深得翼義
 
[006-76b]
六二句/婦喪其茀句/勿逐句/七日得茀子夏傳作髴荀/爽作紱董遇作弗
傳七日得以中道也
 六二柔順至中當既濟之時而不苟于濟者彖所謂
 小者之亨初之所以吉也有慎儀守禮時不克違之
 象爻柔故稱婦婦行必有蔽茀蔽也喪其蔽則儀弗
 修禮不備勿逐不急索之也不行也有待也五本正
 應而三隔之四間之不能遽合也至七日則陽數一
 周而自復儀無弗修禮無弗備斯濟之至善者矣傳
[006-77a]
 曰得中道以二之徳盛也非僅得其所喪之謂
 茀虞仲翔曰謂鬒髪也王輔嗣亦曰首飾也子夏傳
 亦作髴毛西河據此謂先儒不當解為車茀是不觀
 二之為婦柔中得位貴也其為翟茀亦可知矣不必
 以蒲藻為類也茀笰通
 
九三句/髙宗伐鬼方句/三年克之句/小人勿用
傳三年克之憊也
[006-77b]
 三當既濟之半是濟之將過者九三剛危之地又離
 為兵戈故有克敵之象上承六四坎體隂爻本卦水
 火之交離東坎西鬼方西戎也三年爻數也以三剛
 伐六四之隂期在必克故至三年三年則師勞力竭
 財用殫耗矣夫以國家之全勢必三年而後克之則
 濟之難可見克伐至于鬼方濟之盛亦可見也然其
 時已將過矣又承坎險小人之象而上六正應柔悦
 藏奸不可不慎故戒勿用師之上六曰開國承家小
[006-78a]
 人勿用葢事平之後當定規模非偏長制勝所能為
 亦非懷安溺志者所能與也其以髙宗當之者易之
 時幾也殷道屢興至武丁之世中興之後不復再興
 正既濟將過之時也象以此爻當之而又曰小人勿
 用者殆與文王同一憂時之心乎西羌傳云殷室中
 衰諸侯皆叛至髙宗征西戎三年乃克是其事也
 
六四句/句/有衣袽句/終日戒繻釋文作襦子夏王廙/本作□説文作需王弼
[006-78b]
云繻當/作濡
傳終日戒有所疑也
 繻之為濡王輔嗣説也葢舟漏之謂袽敗絮塞舟漏
 之物與帤同徐鍇云帤帛臭書盤庚篇云若乘舟汝
 勿濟臭厥載則袽之足備舟漏自古有然矣六四既
 濟坎體故有漸濡之象而以柔居之不敢自恃其濟
 者故既有衣袽以補罅漏至終日戒嚴而不稍懈弛
 上有九五之君下有重剛之乘應是不安其所居者
[006-79a]
 也四本多懼此又甚焉故傳曰有所疑
 古者削帛為繻關門符信也故舊説有以終日戒為
 關防戒備者毛西河謂不當以漢制解周易良是然
 漢制近古符信在身而衣敗絮不敢出以示人葢亦
 疑懼之時為之也存之以見本字之義
 張氏清子曰六四出離入坎此濟道將革之時也濟
 道將革則罅漏必生四坎體也故取漏舟為戒終日
 戒者自朝至夕不忘戒備常若坐敝舟而水驟至焉
[006-79b]
 斯可以免覆溺之患
 
九五句/東鄰殺牛句/不如西鄰之禴祭句/實受其福禴/漢
書作/瀹
傳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時也實受其福吉大來也
 九五既濟之君盛已極矣然六二為其正應是猶有
 尚儉之意焉殺牛祭之豐者禴祭之薄者東西彼此
 之辭言彼之豐不如此之儉葢郊用太牢在冬而禴
[006-80a]
 祭在夏祭得其時宗廟用享故受福也此亦亨小之
 意離坎本東西之卦而離有牛象坎得中内實有致
 誠尚實之象致誠尚實時之大者故祭則受福
 潘氏士藻曰五以陽剛中正當物久豐盛之時故借
 東鄰祭禮以示警懼夫祭時為大時苟得矣則明徳
 馨而黍稷可薦明信昭而沼毛可羞是以東鄰殺牛
 不如西鄰之禴祭實受其福在于合時不在物豐也
 東西彼此之詞不以二五對言
[006-80b]
 姚氏舜牧曰人君當既濟時享治之盛驕奢易萌而
 誠敬必不足故聖人借兩鄰以為訓若曰東鄰殺牛
 何其盛也西鄰禴祭何其薄也然神無常享享于克
 誠彼殺牛者反不如禴祭者之實受其福信乎享神
 者在誠不在物保治者以實不以文此葢敎以祈天
 保命之道
 
上六句/濡其首句/
[006-81a]
傳濡其首厲何可久也
 當既濟之終柔暗之甚而居坎險之極故有濡首之
 象厲危也傳曰何可久言濟極而衰也此彖所謂終
 亂者也
 薛氏温其曰濡其尾者有後顧之義濡其首者不慮
 前也恃以為濟遂致陷沒沒而至首其尾可知歴險
 而不虞患故曰亂者有其治者也既濟終亂其義見
 矣
[006-81b]
 朱氏震曰以畫卦言之初為始為本上為終為末以
 成卦言之上為首為前初為尾為後
䷿
未濟句/句/小狐汔濟句/濡其尾无攸利史記引本狐/渉水濡其尾
傳未濟亨柔得中也小狐汔濟未出中也濡其尾无攸
利不續終也雖不當位剛柔應也大象火在水上未濟
君子以慎辨物居方序卦物不可窮也故受之以未濟
終焉雜卦未濟男之窮也
[006-82a]
 與既濟覆推亦相對待水火不交故曰未濟否之似
 也然未濟有當濟之理離往居外則六居五而得中
 是能審度時勢而不失緩急之宜者濟之主也所以
 亨之才也坎來居内則九居二而未出中亦幾幾乎
 濟矣然險而難恃也故又有濡尾之戒言當慎始斯
 有終也
 汔幾也幾幾乎濟也九二之才也而又言濡尾無利
 者懼其陷于險不終濟也坎之中也下二句本戒辭
[006-82b]
 而非九二之實象也傳曰小狐汔濟未出中也已了
 九二之事矣而于濡尾无利作一句解之曰不續終
 也是别有可慮之意故又合通體而結言之曰雖不
 當位剛柔應也則亨且濟之意居多矣先儒俱未全
 繹傳義
 胡氏炳文曰天地不交為否否不曰亨否不通也水
 火不交為未濟非不濟也未焉爾故曰未濟亨
[006-83a]
初六句/濡其尾句/
傳濡其尾亦不知極也
 未濟之初柔邪偏暗又有九四為之應則喜于援上
 而不安其居故昧焉一往不知其所終極以此言濟
 羞不免矣濡尾猶言失始也濡尾即濡首之漸既濟
 之濡尾无咎而此則吝者才為之也時與變為之也
 既濟之初才甚剛正事方濟而能止未濟之初則才
 甚柔邪急于濟而犯險此其所以異也
[006-83b]
 
九二句/曳其輪句/貞吉
傳九二貞吉中以行正也
 九陽爻才剛與五相應似勇於濟者而二有中徳則
 不敢輕濟矣故亦有曳輪之象貞吉者得中即所以
 為正也故傳曰中以行正也
 
六三句/未濟征凶句/利涉大川
[006-84a]
傳未濟征凶位不當也
 征凶不濟也利涉大川則又竟齊矣是何也爻當上
 下卦之間火水不交之地故直提卦名曰此未濟者
 也以柔居危㢲懦觀望不離于險征行固凶然于斯
 時也未濟已半坎難將盡必勇于濟而後離者合也
 下出坎險上應陽剛則未濟者濟矣此又為三勉也
 
九四句/句/吉悔亡句/句/用伐鬼方三年句/有賞于
[006-84b]
大國
傳貞吉悔亡志行也
 九四出險近君有志于濟而有濟之才當濟之任者
 以剛濟柔正也吉之道也多懼之地雖若有悔而剛
 以濟柔實亡悔也是剛豈非未濟求濟之要哉以髙
 宗之時觀之可見矣殷道中衰諸侯不朝人心離散
 非大加振作其何能濟則所以震疊其聲靈者先伐
 而後賞駿厲嚴肅之遺猶可睹也故用伐久叛之逺
[006-85a]
 國至于三年之久必克之而後已于是大國之効命
 者賞錫之典行焉一伐一賞所以為震者至矣此所
 謂貞吉而悔亡者也傳曰志行以濟為志即以志為
 貞也
 來氏知徳曰未濟與既濟相綜未濟九四即既濟九
 三故爻辭同亦如損益相綜損之六五即益之六二
 夬姤相綜夬之九四即姤之九三所以爻辭相同
 
[006-85b]
六五句/貞吉句/无悔句/君子之光句/有孚吉
傳君子之光其暉吉也
 柔而得中即所以為正亦无所為悔也六五位尊而
 離明故曰君子之光又虚中而應九二上下相資故
 有孚以爻之柔而得中言則貞而吉矣以爻之虚而
 有應言則有孚而吉也未濟而適能濟其善不勝言
 也
 貞吉悔亡咸大壯及本卦之九四也皆以時義為貞
[006-86a]
 而亡其所悔至此爻連屬而言貞吉无悔則中徳之
 盛為之又有異于他爻者矣
 
上九句/有孚于飲酒句/无咎句/濡其首句/有孚失是
傳飲酒濡首亦不知節也
 未濟之極則將濟矣水火交而飲食衎衎所以需時
 也故无咎時乎時乎不可失也若溺于其中不復求
 濟則失之矣養其身以有為惟知節者能之
[006-86b]
 丘氏富國曰既言飲酒之无咎復言飲酒濡首之失
 何也葢飲酒可也耽酒而至于濡首則昔之有孚者
 今失于是矣
 李氏簡曰未濟之終甫及既濟而復以濡首戒之懼
 以終始其要无咎此之謂易之道也
 
 
 易翼宗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