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148 易翼宗-清-晏斯盛 (master)


[005-1a]
欽定四庫全書
 易翼宗卷五
           湖北巡撫晏斯盛撰
  下經

句/有孚元吉无咎句/可貞句/利有攸往句/曷之用句/
二簋可用享簋蜀才/作軌誤
傳損損下益上其道上行損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貞利
[005-1b]
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應有時損剛益柔有
時損益盈虚與時偕行大象山下有澤損君子以懲忿
窒欲繫辭損德之修也損先難而後易損以逺害序卦
緩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損雜卦損益盛衰之始也
 子夏傳孔子讀書至損益喟然而嘆子夏避席而問
 答曰自損者益自益者缺是以嘆也又淮南子引孔
 子讀易至損益喟然而嘆曰或利之適足以害之或
 害之適足以利之利害禍福之間不可不察
[005-2a]
 三陽三隂乾坤否泰之分際與益相反覆而本卦上
 下又自相對待上卦隂多下卦陽多隂主文陽主質
 當減下卦之陽以補上卦乃不至隂多於陽文浮于
 質故傳曰其道上行此卦之所以名損也上下卦陽
 皆應隂故有孚孚則以陽益隂元陽為之主矣故元
 吉彼此相濟隂陽不愆故无咎正道也苟可貞道在
 上行故利有攸往夫以陽益隂尚質之道也以質為
 文而彼此取稱足以徴信則質也者孚之實也不必
[005-2b]
 繁縟之多儀而神明可鑒故又申之曰此尚質之道
 果何如乎如享祀之禮固將潔粢豐盛備物致敬然
 與其敬不至而物有餘毋寜物不及而敬至也雖二
 簋可也審其為可損之善物也故傳曰應有時
 先儒皆據六三爻辭三人行則損一人謂乾九三升
 于坤上為損之主非也每卦反覆相推之中又有隂
 陽對待大分當從其大者觀之上經乾坤之後閱十
 卦而至泰否下經咸恒之後閱十卦而至損益泰否
[005-3a]
 小乾坤也兩卦相對待而本卦亦相對待也損益類
 咸恒也澤山為咸而山澤則損雷風為恒而風雷則
 益亦兩卦相對待而本卦自相對待也葢泰之下損
 一陽以益上則為損否之上損一陽以益下則為益
 其實山澤風雷自相對待本卦之損合兩體觀之則
 上卦隂多下卦陽多而陽當損以益隂從泰之損下
 一陽成損之象以為之綱也是故初爻曰已事遄往
 又曰酌損之是初固損以益四也二爻曰弗損益之
[005-3b]
 之指五而言益之則損在其中若夫三之三人行則
 損一人以泰之乾去其三之一也一人行以下卦止
 一隂孤行而上得損乾之一陽為艮之上以為益也
 四之損疾因初之遄往而見五之或益因上為損以
 益下之主而言上九弗損益之以乾一上行故不見
 其損而實已益若専以三為成損之主則初之酌損
 之謂之何且卦爻之變皆自下而上無獨從三起者
 來氏知兩卦之覆推然其所謂三行上而居四者幾
[005-4a]
 成以隂益隂西河知泰否之推移而亦以三為損之
 實皆失之傳曰損下益上下謂乾初上謂坤六各爻
 損益皆酌盈劑虚損陽益隂
 
初九句/已事遄往句/无咎句/酌損之已虞翻作祀遄/荀爽作顓俱誤
傳已事遄往尚合志也
 已事已然之事當損者也而時值其初上應于四彼
 正須陽遄往速以益之也彼須益而我益之何咎之
[005-4b]
 有因其事之相須而住則已稱量乎時之宜矣故曰
 酌損之絀華式靡初以為質也遄往于事後則酌損己
 在其中故傳不重釋
 
九二句/利貞句/征凶句/弗損句/益之
傳九二利貞中以為志也
 隂陽進退適中而已損也者損其多以益少中也得
 中而復損之則嗇矣是故弗損乃所以為益九二得
[005-5a]
 中正也故利貞不當復有所往往失正矣故凶夫所
 謂利貞者守己之道也尚質之事也人心風俗由此
 而淳是弗損乃所以為益也傳專言九二利貞則弗
 損之益已見矣
 
六三句/三人行句/則損一人句/一人行句/則得其友
傳一人行三則疑也繋辭天地絪緼萬物化醇男女構
精萬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
[005-5b]
言致一也
 三人乾本三陽也損一人減一陽以居上也一人行
 坤之一隂獨行于内也友上剛之應也葢就乾三陽
 觀之則已損其三之一矣就坤三隂觀之則分一隂
 以行於下而其乾所損之一陽實為益之主而相與
 為應損之為益如是皆以隂陽配偶之精而言故繫
 辭傳復就天地男女言之致一亦即本傳所謂不疑
 者也
[005-6a]
 
六四句/損其疾句/使遄有喜句/无咎
傳損其疾亦可喜也
 天下之當損者孰如疾哉今有痿羸者于此忽得補
 劑以益之則霍然起矣雖疾可藥也視无妄之勿藥
 若異而視恒之貞疾已逺故亦可喜即咎之所以无
 也四柔甚而初九應故有此象
 楊氏萬里曰六四以柔居四得初九之陽以為應損其疾
[005-6b]
 者也初言遄住四言使遄葢初之遄實四有以使之也
 
六五句/或益之句/十朋之龜弗克違句/元吉
傳六五元吉自上祐也
 乾損一陽以益上此損之由名傳曰其道上行上蓋
 卦之主也損之所以為益也六五虚中居尊比近相
 承謙而能受傳曰自上祐謂上九也乾之一陽上升
 者正為我助其益也洊至而疊來不一而足也故曰
[005-7a]
 或益之或者衆辭也多辭也十朋之龜大龜也弗克
 違言卜之而從也張子所謂龜弗違言受益之可必
 信然不疑者是也人事天道交相應也得乾元之助
 本然至善者也故元吉
 楊氏時曰柔得尊位虚己而下人則謙受益時乃天
 道天且不違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宜其益之者至
 矣故曰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元吉
 郭氏雍曰益之至豈獨人事而已雖元龜之靈弗能
[005-7b]
 違此其所以元吉也洪範曰汝則從龜從筮從卿士
 從庶民從是之謂大同六五之元吉猶洪範之大同
 也
 
上九句/弗損句/益之句/无咎句/貞吉句/利有攸往句/
臣无家
傳弗損益之大得志也
 損下益上其道大行上固損以為益者也故明揭之
[005-8a]
 曰損而弗損也直益之矣此卦之主爻故无咎貞吉
 與卦辭同旡咎云者損而弗損无所為咎也貞吉云
 者損而為益正所以為吉也利有攸往道上行也得
 臣无家益之大者貞吉之至也以陽助隂損有餘以
 補不足成艮虚而有光統衆隂以效順故傳曰大得
 志大謂陽
 王氏肅曰處損之極損極則益故曰弗損益之得臣
 則萬方一軌故无家也
[005-8b]

句/利有攸往句/利涉大川
傳益損上益下民説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
往中正有慶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動而巽日進无疆
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與時偕行大象風雷益
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繫辭包犧氏殁神農氏作
斵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敎天下葢取諸益益
徳之裕也益長裕而不設益以興利序卦損而不已必
[005-9a]
益故受之以益
 三陽三隂損之覆推艮剛下為震兊柔上為巽陽與
 隂交陽益隂也而㢲震又自相對待陽與隂配亦陽
 益陰也益之所以名也陽君隂民損上益下象即事
 也上之損而實以益下二五中正為益之主無少屯
 滯四海䝉休被潤澤而大豐美民之説即道之光也
 道之光即慶之所以集也何往不利而又言利涉大
 川者以卦之兩質言也㢲震皆木而虚其中有舟象
[005-9b]
 焉渙與中孚之似也故其辭同震動㢲入進而无疆
 舟之利也卦之徳也要皆隂陽施生之理時行不息
 之道也
 
初九句/利用為大作句/元吉无咎
傳元吉无咎下不厚事也
 作工作也大作如四所謂為依遷國建城郭宫室之
 事也初自損之上而下下為益之始六四相應民心
[005-10a]
 樂赴靈臺之詩曰經始靈臺經之營之庶民攻之不
 日成之經始勿亟庶民子來利用之也傳曰下不厚
 事猶所謂不以為泰者言不惜其力自忘其勞也此
 本然至善之事何過之有故无咎
 
六二句/或益之句/十朋之龜弗克違句/永貞吉句/王用
享于帝吉
傳或益之自外來也
[005-10b]
 本爻即損之五而六二中正九五正應受五之益志
 同道合益之最盛者其曰或者不一而足之詞此事
 之必然無疑者也又曰永貞者二得坤貞亦屬臣道
 必如是而後吉以此享帝天亦降之福其益更不可
 勝言也傳曰自外來謂五也
 郭氏雍曰或益之人益之也十朋之龜弗克違鬼神
 益之也王用享于帝言天益之也天且弗違况于人
 與鬼神乎
[005-11a]
 
六三句/益之句/用凶事句/无咎句/有孚句/中行告公句/
用圭王肅本圭字/上有恒字謬
傳益用凶事固有之也
 六三受益之位也故曰益之然危地也震極也故其
 用為凶事如水火眚囏之類及患難非常之事六三
 虚而能受上九應之不失其為益故无咎然曰凶事
 則國之大事矣未信而動可乎隂陽相含有中孚之
[005-11b]
 象焉㢲在前也如是可以行矣中行行人之官也告
 公告行於公也用圭行人之幣也皆用凶事之所有
 事
 朱子語類益之用凶事猶書言用降我凶徳嘉績于
 朕邦蔡氏清曰當益之時概當得益而居下之上乃
 危地也故為益之以凶事之象雖凶事亦益之也所
 謂苦其心志行拂亂其所為動心忍性曾益所不能
 也
[005-12a]
 
六四句/中行告公句/句/利用為依遷國
傳告公從以益志也
 中行告公因上文而言從者㢲初近五又有初九之
 應也利用為依遷國因初九之應利用為大作而言
 六四承五志在益下念切民依遷國大事詢謀僉同
 此其所以利也程傳曰自古國邑民不安其居則遷
 遷者順下而動也
[005-12b]
 
九五句/有孚惠心句/勿問句/元吉句/有孚句/惠我徳
傳有孚惠心勿問之矣惠我徳大得志也
 五陽剛得中居尊益下之主六二以中正弗違者應
 之隂陽相得孚甚矣惠者益之實心者惠之本孚惠
 心惠由於其心也勿問無計功謀利之見益道之大
 善也惠我徳由我出之人皆利之也有孚惠者其心
 自勿問而元吉然有孚惠如是人亦徳我自然之應
[005-13a]
 也
 吕氏祖謙曰人君但誠心惠民不須問民之感如此
 然後元吉民皆交孚而惠君之徳也苟惠民而先問
 民之感不感是計功謀利非誠心惠民者也安能使
 民之樂應乎
 
上九句/莫益之句/或擊之句/立心勿恒句/
傳莫益之偏辭也或擊之自外來也繋辭子曰君子安
[005-13b]
其身而後動易其心而後語定其交而後求君子修此
三者故全也危以動則民不與也懼以語則民不應也
无交而求則民不與也莫之與則傷之者至矣易曰莫
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恒凶
 以陽剛而居益之極極則益盡而不可復益矣不但
 莫益之也且或將擊之矣所以然者益之為道日進
 无疆與時偕行而上九器盈不可復益已失其道是
 其心之不恒取敗之道也故凶
[005-14a]

句/揚于王庭句/孚號有厲句/告自邑句/不利即戎句/
利有攸往
傳夬決也剛決柔也健而説決而和揚于王庭柔乘五
剛也孚號有厲其危乃光也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
窮也利有攸往剛長乃終也大象澤上于天夬君子以
施禄及下居徳則忌繋辭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
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蓋取諸夬序卦益而不
[005-14b]
已必決故受之以夬夬者決也雜卦夬決也剛決柔也
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
 五陽一隂與姤覆推當剛長之時而一柔掩于其上
 勢在必決者也故名夬上切近五而乘之以柔聲其
 罪而去之可也故曰揚于王庭五剛相連是衆孚而
 羣號也亦共危之也而相示以為不可忽孚號之心
 也故傳曰其危乃光是以先治其内而後可以攘外
 邑近邑也告謀議周詳訓飭愼宻也隂敢自肆而驟
[005-15a]
 以武勇勝之彼將大逞其技以為亂所傷者必多矣
 故不利即戎而惟是羣陽以漸而進則衆正滿朝隂
 邪自消矣卦之為徳内健外説即為去惡之道也
 先儒孚號斷句有厲又句是孚號而有厲矣非也有
 厲即孚號之心也傳所謂其危乃光也
 胡氏炳文曰以五陽去一隂而彖為警戒危懼之辭
 不一葢必揚于王庭使小人之罪明以至誠呼號其
 衆使君子之類合不可以小人之衰而遂其肆也有
[005-15b]
 危道焉不可以君子之盛而事威武也有自治之道
 焉復利往往而為臨為泰為夬也夬利往往而為乾
 也葢隂之勢雖㣲蔓或可滋窮而為敵君子固無時
 不戒懼尤不可于小人道衰之時忘戒懼也
 
初九句/壯于前趾句/往不勝句/為咎趾荀氏/作止
傳不勝而往咎也
 當夬之初任壯而動非孚號有厲之心也前趾謂初
[005-16a]
 體剛而動故壯壯于前趾則竟往矣往必不勝不勝
 則小人得志而君子之勢失其過不可補矣故為咎
 蘇氏軾曰大壯之長則為夬故夬之初九與大壯之
 初九無異
 朱子語類曰壯于前趾與大壯初爻同此卦大率似
 大壯只爭一畫
 
九二句/句/句/莫夜有戎勿恤惕苟爽翟元/俱作錫謬
[005-16b]
傳有戎勿恤得中道也
 惕内敬號外誡彖所謂孚號有厲者也九二剛而得
 中夬之善道故與彖辭同莫夜有戎隂警也恤憂也
 勿憂素備無虞也此則彖所謂其危乃光者矣張子
 曰警懼申號能孚號而有厲也以必勝之剛決至危
 之柔能自危厲雖有戎何恤
 
九三句/壯于頄句/有凶句/君子夬夬句/獨行遇雨若濡
[005-17a]
有愠句/无咎頄鄭元作䪻云夾面也蜀才作讐字聲/之誤明張氏晉王本作尻後人謬改
傳君子夬夬終无咎也
 九三當剛勝之時居偏危之地恐其過也而上六正
 應隂陽相合疑于汚也故分别言之以盡其情以善
 其道頄音逵顴也壯于頄猶言發怒見于詞色者也
 衆剛同欲決隂而上六正應反若引以為援能無怒
 乎怒則過矣非決而和之道凶也君子處此惟有夬
 之又夬不為六移應與之間雖獨有因縁而當之若
[005-17b]
 凂獨行遇雨而身已若濡但愠于心而不遽形于色
 則孚號有厲夬而和者即在是吾志已定小人終去
 可補過矣故无咎王允之于董卓温嶠之于王敦事
 有類此者
 辭之分别爻情本自較然而先儒以為差錯胡安定
 移其文曰壯于頄有凶獨行遇雨若濡有愠君子夬
 夬无咎程子移其文曰壯于頄征凶獨行遇雨君子
 夬夬若濡有愠无咎皆不安葢未嘗將壯頄有愠分
[005-18a]
 别本爻應爻而深玩之也
 陸氏希聲曰當君子之世而應小人故外有沾汚之
 累内有愠恨之心然後獲无咎者志有存焉
 
九四句/臀无膚句/其行次且句/牽羊句/悔亡句/聞言不
次説文及鄭本俱作趑一作&KR3027且馬云助/語一作趄李鼎祚作趑趄牽子夏傳作掔
傳其行次且位不當也聞言不信聰不明也
 兑上體之下而居後故為臀變坎則䧟故无膚次且
[005-18b]
 與趑趄同九四當羣剛決柔之際而剛在兊悦之初
 懷疑不進悔之道也兊為羊牽制也牽制于兊不變
 為坎可以亡悔不失為夬而兑變坎為耳為聞言其位
 不中不正則内無所主故為不信乾為言告自邑者
 也九四雖近而聞之而柔靡居心面從而實背之此
 行所以次且也利有攸往而不能往也此君子中之
 小人視九三之夬夬者逺矣當夬之時其何恃哉
 方氏疑本義讓羊使前而隨其後則羊乃衆君子之
[005-19a]
 象而以謂就兑羊之象言之則羊還是九四是矣至
 謂羊性善觸不至羸角不已聖人敎以自牽其羊抑
 其很性可以亡悔亦壯頄有凶之意則與傳所謂位
 不當者不合聞言不信雖分釋而位不當則本爻之
 大旨也
 
九五句/莧陸夬夬句/中行无咎陸蜀才/作睦誤
傳中行无咎中未光也
[005-19b]
 莧陸二草名朱子語類曰莧陸是兩物莧者馬齒莧
 陸者草陸一名商陸者是也二草繁生以喻小人之
 滋蔓九五切近上六為夬之主故夬之又夬然懼其
 過也而九五中正故因其廹而怒之深勿以其細而
 發之易斯揚于王庭孚號有厲之心行之得中故无
 咎彖傳曰其危乃光也本爻傳曰中未光謂中之夬
 夬有輕視上六之志必不過激而後可以无咎也三
 應六故重夬夬五近六故重中行觀傳發明可見
[005-20a]
 
上六句/无號句/終有凶
傳无號之凶終不可長也
 夬已盡矣隂至消極可無所用其孚號矣然隂之端
 倪結于兊體因其柔説而忽之將有破裂而不可收
 者故凶傳曰終不可長文義甚明猶然其危乃光之
 意也兊説六柔無號矣凶之道也本義謂小人居窮
 極之時黨類已盡無所呼號終必有凶程傳謂无用
[005-20b]
 號咷畏懼終必有凶蔣氏悌生謂傳義似為小人謀
 俱未解傳意

句/女壯句/勿用取女姤鄭本作遘馮椅云王洙改今/文為姤毛西河云雜卦傳石經
亦作遘張氏明晉王本作媾義同取陸/徳明作娶又郭京本無女字俱妄改
傳姤遇也柔遇剛也勿用取女不可與長也天地相遇
品物咸章也剛遇中正天下大行也姤之時義大矣哉
大象天下有風姤后以施命誥四方序卦決必有所遇
[005-21a]
故受之以姤姤者遇也雜卦姤遇也柔遇剛也
 一隂五陽夬之覆推不期而會曰遇姤之為遇羣剛
 之下柔忽然來也柔之初進其幾甚㣲然浸長之勢
 從此而始是隂為之主以此取女未必能貞為其近
 羣陽而㢲以入之也㢲長女亦壯之象幽王之得褒
 姒髙宗之立昭儀明皇之立貴妃歴代女禍皆不謹
 始之貽不爽之應
 馮氏椅曰古文姤作遘遇也亦婚媾也以女遇男為
[005-21b]
 象王洙易改為今文為姤雜卦猶是古文鄭本同按
 今文先於古文改遘誤也姤雖今文實則初本
 
初六句/繫于金柅句/貞吉句/有攸往見凶句/羸豕孚蹢
柅子夏傳作鑈蒼頡篇作檷王/肅本作柅蜀才本作尼俱誤
傳繫于金柅柔道牽也
 金柅本義謂所以止車以金為之來氏謂柅者収絲
 之具金者篗上之孔毛西河謂金柅弱木實如黎而
[005-22a]
 黄未見定義然朱子本程傳程傳本漢儒舊解義較
 長仍從之柅以止車而繫之則不行可知初六一隂
 而遇羣陽在方進之時猶可及止也止則不自失其
 身貞道也故吉不然貪于所遇而有所往則喪其所
 守女禍滋張必見凶矣如羸豕之初孚而蹢躅跳擾
 也夫狐媚惑人入宫見疾可醜之態其端已露可不
 謹哉
 
[005-22b]
九二句/包有魚句/无咎句/不利賔包荀爽本作肥明/晉王本作庖俱非
傳包有魚義不及賔也
 初姤之主質隂下翔魚象也九二切近相比所居得
 中足以制初故曰包有魚包而有之其義専一不可
 有二是故初與四應則四固賔也而二以比近相遇
 物有所主故无與于賓若四起而爭之則犯義矣其
 何利哉
 李氏開曰剝之貫魚姤之包有魚皆能制隂者也
[005-23a]
 胡氏炳文曰包如包苴之包容之于内而制之使不
 得逸于外也
 
九三句/臀无膚句/其行次且句/句/无大咎
傳其行次且行未牽也
 三在下體之上亦臀也姤三即夬四故辭略同而彼
 以位言此以勢言貪初柔之遇而二間之次且欲進
 至於危厲剛動之故也然剛居下體不牽連于四不
[005-23b]
 應于初終不犯體仍無大咎則又其位之善于夬四
 者矣
 
九四句/包无魚句/起凶
傳无魚之凶逺民也
 四與初為正應當遇者也而已遇于二矣是初隂本
 已所當有之物而不為己有則其居于四也僅擁虚
 位而于正應也亦抱虚名論隂陽之義則如夫之不
[005-24a]
 能有其婦論上下尊卑之分則如君之不能有其民
 其事已出常情之外其變必在蕭牆之内凶雖未見
 然由此而起矣隂陽之禍非一朝一夕之故也或曰
 魚之无非四之罪然四之所以遇此者槩可知也且
 四終不能忘情于初也欲无凶得乎
 
九五句/以杞包𤓰句/含章句/有隕自天以子夏傳作作/郭京作似包子
夏傳作/匏俱謬
[005-24b]
傳九五含章中正也有隕自天志不舍命也
 陽剛居尊得中而正制姤之主又于初隂不比不應
 其下視之如杞之髙而下以包𤓰絶不相與者然而
 變而為雜有文明之象故曰含章以至尊之位中正
 之徳不邇不殖天徳内藴則制隂之任在已所謂勿
 用取女者天運可自我回也至姤轉為復雖曰天命
 豈非人事哉傳曰志不舍命亦于其中正而知之也
[005-25a]
上九句/姤其角句/句/无咎
傳姤其角上窮吝也
 姤者一隂之生也九二而外諸陽之所忌無取乎遇
 也九三為二所間不相遇也故厲而无咎上九則其
 去初隂為益逺矣尚何咎哉但感遇者又忌其窮九
 以剛居上堅不可移物之角象之是終不求遇者亦
 終無所遇矣人至于無所遇遺世違衆行何之乎吝
 矣
[005-25b]
 徐氏幾曰上九處姤之窮與初無遇雖吝亦无咎隂
 不必遇也

句/句/王假有廟句/利見大人句/句/利貞句/用大
牲吉句/利有攸往項氏安世曰卦名下元無亨字獨王/肅有王弼遂用其説孔子彖辭初不
及此字按馬鄭註/虞本俱無此字
傳萃聚也順以説剛中而應故聚也王假有廟致孝享
也利見大人亨聚以正也用大牲吉利有攸往順天命
[005-26a]
也觀其所聚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大象澤上于地
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序卦物相遇而後聚故受之
以萃萃者聚也雜卦萃聚而升不來也
 二陽四隂與升覆推與比相似六十四卦中二陽相
 連者五小過在互中名義故别至二陽在初二曰臨
 二陽在二三曰升名相近似至二陽在四五曰萃二
 陽在五上曰觀名既相近而觀之彖曰盥而不薦萃
 之彖曰王假有廟皆以祭起義葢艮為宗廟兊為巫
[005-26b]
 坤為衆為土而陽涖于五上故曰觀上有一隂以二
 陽在坤上而中含故曰萃凡觀之盛莫盛於灌將之
 際萃之䖍莫䖍於假廟之日以萃言之坤順兊説五
 剛得中有應于下萃之實也王者合萬國以享先至
 順且説精之所萃昭格誠至坤户兊巫有廟象焉故
 曰王假有廟九五位尊大人也九四相比羣隂相協
 而應故利見孝治天下君臣皆會典也禮也故亨且
 貞大祭必用牢故用大牲又坤為牛亦牲象坤順應
[005-27a]
 五故利有攸往物之所聚即情之所向天地萬物無
 有二致
 趙氏汝騰曰陽居五而五隂從之為比陽居五與四
 而四隂從之為萃二卦相似然比者衆隂始附之初
 聖人作而萬物睹之時也萃者二陽相比羣萃而歸
 之君臣同徳萬物盛多之時也
 何氏楷曰用大牲吉承王假有廟言利有攸往承利
 見大人言
[005-27b]
 
初六句/有孚不終句/乃亂乃萃句/若號句/一握為笑句/
勿恤句/往无咎握傅氏作渥/鄭氏亦讀屋
傳乃亂乃萃其志亂也
 初也而慮其不終以四五皆隂之萃也視比之一陽
 當五終來有他吉者異矣將萃四乎而五為萃主將
 萃五乎而四為正應雖孚于四而其志亂矣則甚矣
 專一之為貴也若專號乎五則一握手而為笑矣勿
[005-28a]
 徒憂恤惟往萃五斯无咎耳如是者所以定志也言
 此以足亂萃之意玩傳可見
 錢氏曰萃與比同所異者多九四一陽耳比初無應
 曰有孚者一于五也萃初與四應曰有孚不終者有
 二陽焉不終于四也及此時而號以求萃可以破涕
 為笑同人先號咷而後笑者是也
 
六二句/引吉无咎句/孚乃利用禴禴蜀才作躍劉/瓛作□俱謬
[005-28b]
傳引吉无咎中未變也
 六二中正應五當翕萃之時有汲引之吉故无過咎
 其所為萃者二五相孚皆以樸誠無事繁文故利用
 禴禴祭之薄者是彖所謂利見大人亨利貞也
 王氏家傳曰彖以用大牲為吉而六二以用禴為利
 何也備物者王者所以隨其時有孚者人臣所以通
 乎上
[005-29a]
六三句/萃如嗟如句/无攸利句/往无咎小吝
傳往无咎上㢲也
 六三隂柔不中與二陽相承固萃如矣而上與五隔
 夫萃之主則又嗟如與利見大人者異矣然而上承
 九四可因以萃五故无咎其无咎之嗟亦小吝耳无
 咎是本分嗟如小吝是餘意玩傳可見
 吳氏澄曰與二隂萃于下而上無應故嗟嘆不得志
 雖無應而近九四之陽苟能往而上求九四之陽則
[005-29b]
 可无咎
 
九四句/大吉无咎
傳大吉无咎位不當也
 九四不中近五比隂是大臣之近君得衆者危地也
 危事也在此位者非合羣下以奉一尊之大善難當
 此萃矣傳曰不當位非君位也處萃之難地也
 項氏安世曰無尊位而得衆心故必大吉而後可以
[005-30a]
 无咎胡氏炳文曰比卦五隂皆比五之一陽萃四隂
 皆萃五與四而五曰萃有位以見四之萃非有位也
 無尊位而得衆心非大吉安得无咎
 
九五句/萃有位句/无咎句/匪孚句/元永貞句/悔亡
傳萃有位志未光也
 有位九五也萃所當萃也匪孚九四也各有所萃也
 貞正也五正其位四不能分也彖所謂亨利貞也萃
[005-30b]
 二陽上一隂而下四隂轉若四之萃者多也故傳曰
 未光
 來氏知徳曰九五當天下之尊為萃之主臣民皆萃
 可以无咎矣然四分其萃未免匪孚上溺隂私未免
 有悔故必反已自修俾元善中正之徳長永貞固斯
 悔亡而人孚矣
 
上六句/齎咨涕洟无咎咨虞翻李鼎祚俱作/資又曰咨同俱誤
[005-31a]
傳齎咨涕洟未安上也
 上六萃之極不得萃矣四方歸附而一人向隅能無
 泣乎其臲卼不安形為齎咨至于涕洟怨艾之深尚
 可免咎視比之後夫又稍異矣

句/元亨句/用見大人勿恤句/南征吉升鄭/作昇
傳柔以時升㢲而順剛中而應是以大亨用見大人勿
恤有慶也南征吉志行也大象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順
[005-31b]
徳積小以髙大序卦聚而上者謂之升故受之以升
 四隂二陽萃之覆推萃坤下兑上而此則坤上㢲下
 六得進而居五衆隂因風而上故名升内㢲而外順
 九二得中六五應之攸此合徳而上下相須大亨之
 道也以剛中之徳遇虚中之主見且恨晚何恤之有
 征行也由㢲而坤皆行南方升象在焉行之而順志
 无不得故吉
[005-32a]
初六句/允升句/大吉
傳允升大吉上合志也
 允信也柔以時升坤也初六柔爻與坤同體坤之所
 以升即初之所以升也上與四合即與坤之全體俱
 合其心甚孚故曰允方升之初志可知矣大吉之道
 也
 來氏知徳曰本卦原是坤土上升初與四皆坤故允
 升
[005-32b]
 
九二句/句/乃利用禴句/无咎
傳九二之孚有喜也
 剛健得中上應六五之主此彖所謂剛中而應者相
 信之深不假外物語曰苟有明信要之以禮澗溪沼
 沚之毛蘋蘩蕰藻之菜筐筥錡&KR1690之器潢汙行潦之
 水可以薦於神明可以羞於王公則利用禴之謂矣
 何咎之有傳曰有喜益知其无咎矣禴時享祭之薄
[005-33a]
 者祭薄而誠至也㢲為臭上與五孚有升歆之象故
 以杞言詩曰上帝居歆胡臭亶時毛西河譏禴為薄
 祭之無理然以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禴祭實受其
 福觀之則禴之為薄祭亦明矣以時享視郊禘故薄
 也
 
九三句/升虚邑
傳升虚邑無所疑也
[005-33b]
 上坤有城邑之象陽實隂虚坤純隂故曰虚邑九三
 當上升之際以剛正之才臨至順之境一往莫禦傳
 曰无疑亦卦情也
 
六四句/王用亨于岐山吉无咎亨享/通
傳王用亨于岐山順事也
 柔以時升五其主也四近五疑于廹矣而以六居之
 則在坤體柔順之初不為躁進有土者祀其所祀而
[005-34a]
 神明享文王三分有二以服事殷祀其封内用此道
 也順之至也故傳曰順事
 
六五句/句/句/升階
傳貞吉升階大得志也
 六五當升之時居尊位以柔中之徳下應九二其升
 甚大而從容有序彖所謂柔以時升者也貞正也即
 中正而應也吉之道也階拾級而登順且易也故曰
[005-34b]
 升階
 熊氏良輔曰以順而升如歴階然
 
上六句/𡨕升句/利于不息之貞
傳𡨕升在上消不富也
 𡨕昧也上六隂昧升已極矣而猶不知止故曰𡨕不
 息之貞止也消退而不敢據也坤變艮則止矣此與
 豫上正同彼樂極而不知返此進極而不知退故皆
[005-35a]
 曰𡨕彼變離為明故有渝而无咎者此變艮為止故
 利于不息之貞又與晉上之義通彼當晉極之剛故
 曰角此當升極之柔故曰𡨕然皆有不己之心可以
 自治彼剛故維用伐邑此柔故利于不息之貞
 石氏介曰已在升極是昧于進升之理若能知時消
 息但自消退不更求進乃利也

句/句/句/大人吉句/无咎句/有言不信
[005-35b]
傳困剛揜也險以説困而不失其所亨其惟君子乎貞
大人吉以剛中也有言不信尚口乃窮也大象澤无水
困君子以致命遂志繫辭困徳之辨也困窮而通困以
寡怨序卦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
 三隂三陽與井覆推坎剛而兊柔二五剛而三上柔
 皆壓乎剛而不得舒傳曰剛揜而困之名義顯矣坎
 險兑説有可亨之理以九二九五之剛中也貞也大
 人也吉之道也又言无咎者以當困之時似不免咎
[005-36a]
 矣而剛中貞吉實所以亨困之道故无咎然而兑説
 于外言語之象柔美無實失所為貞無可亨之道矣
 故曰尚口乃窮
 
初六句/臀困于株木句/入于幽谷句/三歳不覿木陸徳/明作术
謬/
傳入于幽谷幽不明也
 困而在于初初而又為六是困之最深而隂暗之至
[005-36b]
 不能自振者也株木身猶言椿木如所謂株守者也
 凡人坐則臀居下臀困子株木則坐困之象也幽谷
 隂僻之地坎象也坎初六曰入于坎窞是矣三歳不
 覿困之久而不可見也離為明坎者離之反故傳曰
 不明葢愚陋之甚所以坐困之深也
 
九二句/困于酒食朱紱方來利用享祀句/征凶句/无咎
紱鄭/作韍
[005-37a]
傳困于酒食中有慶也
 本爻剛而得中與五同徳貞也有大人之吉者然身
 在困中惟安於日用之常且飲且食所謂困而不失
 其所者至於九五同志則誠而奉之可也貞吉之理
 也亨矣不然處困之時而急急于征行則失所為貞
 故凶謂有中徳而知悔僅可无咎而已困于酒食與
 征字對貞與不貞之别也朱紱方來利用享杞九五
 應而九二從也凶无咎拂九五之剛中而二當補過
[005-37b]
 也
 
六三句/困于石句/據于蒺藜句/入于其宫不見其妻句/

傳據于蒺藜乘剛也入于其宫不見其妻不祥也繋辭
易曰困于石據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見其妻凶子曰非
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據而據焉身必危既辱且危
死期將至妻其可得見邪
[005-38a]
 隂極乘剛石也困而不可轉也本為揜剛之主據非
 其地而邪不敵正側足切膚如負芒刺又終不能自
 脱至于死而後已凶之甚也困人者之自困如此初
 六坐困不覿而止六三則妄行而困傷于外者必反
 其家而剛柔相悖非其妻矣家將安歸
 
九四句/來徐徐困于金車吝句/有終徐徐子夏傳作荼/荼翟元本同王肅
本作/余余
[005-38b]
傳來徐徐志在下也雖不當位有與也
 自内而外曰往自外而内曰來九四以初六為正應
 隂陽相得志之所在故徐徐而來而體剛不中際困
 之位乘坎車之上不免于困也故吝然九五剛中亨
 困之主地分親切君臣相與以漸而合故有終蓋困
 之所以亨惟剛中為能有之大人之吉九二有焉四
 亦近之
[005-39a]
九五句/劓刖困于赤紱句/乃徐有説句/利用祭祀劓荀/爽王
肅陸績本俱作臲刖荀陸王俱作&KR1142京房本作/劊鄭云劓刖當作倪㐳無據祭陸作享亦無據
傳劓刖志未得也乃徐有説以中直也利用祭祀受福

 截鼻曰劓去足曰刖上下皆柔揜乎剛者齷齪刑餘
 之人也赤紱貴者之服即九二方來之朱紱謂九五
 也以剛中之尊而上有上六下有六四為其所揜是
 以小人而困君子其初必有不遂之志至以中體觀
[005-39b]
 之則兑本從容和説而剛中之徳誠敬之至足以交
 於神明而况于人乎九二同徳必同志矣此困之所
 以亨也貞也大人之吉也誠以奉祭祀而實用祭祀
 之誠以用人也祭天神祀地示尊者之事故屬五享
 人鬼臣下之事故屬二
 
上六句/困于葛藟句/于臲卼曰動悔句/有悔征句/臲/説
文作㓷薛本同卼説/文作&KR1896薛本作杌
[005-40a]
傳困于葛藟未當也動悔有悔吉行也
 葛纒累之物藟亦葛類上六隂柔揜剛而處困終似
 之困人者人恒困之而况九五乎况當困之已極乎
 于此而危促不安曰動輒得悔此固困于葛藟之時
 之心緒也然當此困之已極而猶不知變計則甘受
 撓累何能出困惟其有悔心而即決然以行則困極
 而亨此其時也故吉上六變乾健行者也故曰征征
 則出困矣
[005-40b]
 九二征凶而此征吉何也曰彼亨困貴貞而此出困
 尚變也
 或曰動悔有悔吉傳連而分句不連何也曰動悔連
 于臲卼有悔連征吉字故另解其意曰行也是省括
 之句也

句/改邑不改井无喪无得往來井井句/汔至句/亦未
繘井羸其瓶句/羸蜀才/作累
[005-41a]
傳㢲乎水而上水井井養而不窮也改邑不改井乃以
剛中也汔至亦未繘井未有功也羸其瓶是以凶也大
象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勞民勸相繋辭井徳之地也井
居其所而遷井以辨義序卦困于上者必反乎下故受
之以井雜卦井通而困相遇也
 困之覆推兑反為㢲而來坎下坎往而居㢲上是㢲
 下入而水上行有井象焉卦之所以名也夫古之耕
 田而食者皆鑿井而飲是以八家為井四井為邑皆
[005-41b]
 養道也然雨公之奉不皆世及邑可改也而鄉田同
 井則仍不改其間之鑿井而飲者无所喪也亦無所
 得葢有定分矣二五兩爻上下反易而剛中不易君子
 之不失其守似之夫分定者用亦不窮是以往來者
 皆井其井而資之以不匱由五之井洌至六之井収
 勿幕有孚是矣則井養之成矣若幾至于泉而井亦
 未可繘則功有不到終至于羸其瓶是失其所養歸
 于自棄又不僅井泥井谷而已凶之道也養之為道
[005-42a]
 豈可苟焉已哉
 不從鑿井而飲井四為邑觀之則井邑之改不改及
 无得无喪與爻辭之舊井无禽大象之勞民勸相皆
 懸宕無著先儒亦多忽過
 
初六句/井泥不食句/舊井无禽
傳井泥不食下也舊井无禽時舎也
 泥汙塞也水泉不通也不食不可食也井曷為乎泥
[005-42b]
 也舊井也廢棄之地也古者田賦出車蒐苖獮狩必
 獲禽馬井廢則田廢故无禽也是田賦所不到故泥
 也所以然者何也爻在本卦之下不能上行者也
 
九二句/井谷句/射鮒句/甕敝漏射荀作耶訛甕説/文作罋鄭作瓦
傳井谷射鮒无與也
 谷竅也井有谷則出于泥矣然非八家所往來也惟
 射鮒而已鮒魚之小者莊子所謂周視轍中有鮒魚
[005-43a]
 者也今谿壑之間有小魚往來若織者即射鮒矣其
 水甚淺雖異于泥然欲汲而不可得也甕更敝且漏
 矣欲汲而无其具也九二雖剛中而尚在井下與五
 之寒泉不應汲引之所不及故傳曰无與
 
九三句/井渫不食句/為我心惻句/可用汲句/王明句/
受其福
傳井渫不食行惻也求王明受福也
[005-43b]
 九三承坎離乎谷矣故渫潔可食此而不食則行者
 惜之上坎下㢲水木相接之際正汲象也故可用汲
 國家之汲引人才視此矣上方虚己以接下王之明
 也下亦實以承上臣之願也亦社稷之福也九三六
 四相須之理也
 蔡氏清曰為我心惻我指旁人所謂行惻也非指九
 三自惻也可用汲帶連王明並受其福皆惻之之辭
 也
[005-44a]
 
六四句/井甃句/无咎
傳井甃无咎修井也
 四居三五之間下有渫井上有洌泉無以蓄之則渫
 者谷且泥矣不能成洌泉之功故修之而不使汨于
 泥不致洩于谷泉之洌者賴之矣惟無應與故不言
 汲然不害其為自修之道也故无咎
 來氏知徳曰六四隂柔得正近九五之君葢修治其
[005-44b]
 井以瀦蓄九五之寒泉者也占者能修治臣下之職
 則可以因君而成濟物之功斯无咎矣
 
九五句/井洌句/寒泉句/
傳寒泉之食以中正也
 洌清也井之色寒泉泉寒而甘美也井之味食飲也
 九五陽剛而中正正坎之中滿故其色清洌其味甘
 寒其質則泉也稼穡作甘皆賴乎此此同井者所共
[005-45a]
 食也内養充裕足以濟物者也
 
上六句/井收勿幕句/有孚句/元吉收荀作甃誤/勿于寶作罔
傳元吉在上大成也
 收取也幕揜葢也井以上出為功水以流通為利彖
 曰㢲乎水而上水井至於上則井成矣收而勿幕取
 之無禁也彖所謂往來井井也孚信也六比于五實
 有泉源如期而至猶潮汐之言信潮也彖所謂養而
[005-45b]
 不窮者也如此而後完井之量故辭曰元吉傳曰大
 成
 李氏過曰初井泥二井谷皆廢井也三井渫則渫初
 之泥四井甃則甃二之谷既渫且甃井道全矣故五
 井洌而寒泉上井収而勿幕功始及物而井道大成
 矣

句/已日乃孚句/句/句/句/句/悔亡
[005-46a]
傳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已日乃孚
革而信之文明以説大亨以正革而當其悔乃亡天地
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之時大矣
哉大象澤中有火革君子以治歴明時序卦井道不可以
不革故受之以革雜卦革去故也
 四陽二隂鼎之覆推暌之同體澤火有相滅之質兑
 離有異配之志革之所以名也己巳然也天下事害
 不什不變法必見其害之已然然後人信之而不疑
[005-46b]
 十干甲首也庚更也是故蠱方有事則曰先甲三日
 後甲三日而傳曰終則有始㢲以申命則曰先庚三
 日後庚三日而傳曰無初有終此當改革之日如日
 自甲而已當庚之際故曰已日乃孚而傳曰革而信
 之也數以五而一變至已則革之時矣舉當其時離
 明兑説二五中正而應孚可知矣此大善亨通而利
 且貞之道也革無不當悔之所以亡也以革之理言
 則天地四時其大者也以革之事言則湯武革命其
[005-47a]
 大者也傳故特表之
 李氏簡曰已日者已可革之時也先時而革則人疑
 而罔孚故已日乃孚 何氏楷曰已日即六二所謂
 已日也乃孚即九三九四九五所謂有孚也悔亡即
 九四所謂悔亡也所以云已日者變革天下之事不
 當輕遽乃能孚信于人乃難辭也下三爻方欲革故
 而為新故有謹重而不輕革之意上三爻則故者已
 革而為新矣九四當上下卦之交正改命之時故悔
[005-47b]
 亡獨于九四見之即彖卦所謂革而當其悔乃亾也
 
初九句/鞏用黄牛之革
傳鞏用黄牛不可以有為也
 革不可以輕試也當其初尚非可革之時堅其所守
 慎而不發可也黃牛之革物之堅者借象也九之剛
 正似之離為牛色黄故曰黃牛毛西河謂獸有皮而
 改去其毛因以名革按此則書稱希革毛毨為革字
[005-48a]
 之通義黃牛之革當對虎變豹變看
 劉氏牧曰下非可革之位初非可革之時要在固守
 中順之道而不敢有革也
 龔氏煥曰易言黃牛之革者二遯之六二居中有應
 欲遯而不可遯者也革之初九在下無應當革而不
 可革者也
 
六二句/已日乃革之句/征吉句/无咎
[005-48b]
傳已日革之行有嘉也
 彖曰已日乃孚則已日固當革之矣六二中正有慶
 文明為體有革之才草之徳而主之者五也與為正
 應又以柔順當之則不敢自専固其分也然剛正之
 主在上乘已日之有孚時乎時乎不可失也由是出
 而從君撥亂世而反之正有相得益彰之美吉可知
 矣何咎之有傳曰行有嘉征吉之謂也不征則失革
 之時矣此二五之分也
[005-49a]
 
九三句/征凶句/貞厲句/革言三就句/有孚
傳革言三就又何之矣
 剛而不中居革之介自用自専非喜事則徑情也革
 太驟而害隨之故征凶三危地也實危道也九四九
 五之所不與也苐有應于上兊口相孚革有成言至
 于三焉因以通五庶幾乎无妄爾傳曰又何之言不
 以疾征而致凶也言有孚而已匪征也非已日之孚
[005-49b]
 也先儒謂此亦有孚而可革非也革必四五而後可
 也觀四之有孚改命可見
 
九四句/悔亡有孚句/改命吉
傳改命之吉信志也
 水火既已相接則革之事行矣命令也如湯武之作
 誓作誥也九四剛而能下又近乎五當革之際方將
 創制顯庸與天下一變為新不得不革之時也而革
[005-50a]
 之為事出于非常疑有悔矣然以義制事即事以義
 起是革而當其悔乃亡也故曰悔亡是其革非私也
 是其命非美言小數也作新斯民天下信之故曰有
 孚悔亡而有孚然後可以改命也不然非有公天下
 之志而遽然改命四豈無慚徳乎傳曰信志從悔亡
 有孚而知之也以四之能承五也
 
九五句/大人虎變句/未占有孚
[005-50b]
傳大人虎變其文炳也
 九五陽剛中正而居尊位為革命之主中天下定四
 海禮樂法度煥然一新本義所謂自新新民之極順
 天應人之時是也彖曰已日乃革之傳曰革而信之
 五之與二剛柔相應孚之至者可以不言而信也故
 曰未占有孚見之者曰帝王自有真也聞之者曰天
 下自此太平矣其亦未占有孚之謂乎
 九五得乾之一體有利見大人之象而兊為卦體位
[005-51a]
 在西方其宿稱虎故不曰龍而曰虎乾徳健舉故曰
 飛革道武成故曰變虎之變也莫如秋兊正秋也鳥
 獸毛毨光潔鮮明而虎可知矣傳稱其文威徳寓焉
 其次于聖作而物睹者乎
 
上六句/君子豹變句/小人革面句/征凶句/居貞吉
傳君子豹變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順以從君也
 上六柔順在外當革之既成内有剛正之主俯而從
[005-51b]
 之方宣力而効忠亦敷文而演武依日月之光見名
 聲之爛葢輔大人以成其革者故稱君子亦勷文治
 以光其革者故曰豹變豹虎類也而虎則獸之王也
 當虎變之時君子固豹變而興矣其在小人睹作新
 之化亦相視而喜向之面從者至是且革面矣是天
 下所歸往也革成而復他往則自外于大人之世矣
 故凶惟居貞得柔順之正亦從君之道故吉
 龔氏煥文曰九三與上六皆曰征凶而有貞厲貞吉
[005-52a]
 之殊者三之征凶戒其不可妄動也上之征凶謂事
 之已革者不可復變也三當革而未革故守貞則厲
 上已革而當守故居貞則吉三革道未成上革道已
 成故也

句/元吉句/毛西河曰程傳以吉字作羨文本義作/衍文皆無據而元吳澄本明季本本竞
從而刪之/何其妄也
傳鼎象也以木㢲火亨餁也聖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
[005-52b]
以養聖賢㢲而耳目聰明柔進而上行得中而應乎剛
是以元亨大象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序卦革
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雜卦鼎取新也
 革之覆推革内之離往外六二上行而居五革外之
 兊來内為㢲九二之剛與六五應而皆有中徳㢲順
 離明兩相為用是元善且吉而亨通之理也又水風
 為井而火風為鼎取象甚類其義亦皆言養也然井
 養者民而鼎養者貴其用又有大焉者傳故以享帝
[005-53a]
 養賢實之并及兩體而著其徳之實焉
 
初六句/鼎顛趾句/利出否句/得妾句/以其子句/无咎
傳鼎顛趾未悖也利出否以從貴也
 顛倒也趾下也初在鼎下六動為用故曰顛趾鼎自
 革來初當革故鼎新之始而二為鼎實初虚而就實
 亦去故取新之象故利出否否宿穢也凡有事于鼎
 者初必洗鼎亦其事也上離下㢲皆女而六五位尊
[005-53b]
 初六位卑以六五而視初六則初固妾矣以其子以
 其能生子也九二者六五之正應而初六承之隂陽
 相與有生育之理焉妾能生子則母以子貴不害其
 為陽也故无咎
 以其子與利出否對其義亦同出否傳曰以從貴也
 而得妾以其子不復釋者亦以其從貴也以初六九
 二有生新之理也先儒俱謂以其子為應四尚未知
 誰之為妾誰之為貴也
[005-54a]
 
九二句/鼎有實句/我仇句/有疾不我能即句/
傳鼎有實慎所之也我仇有疾終无尤也
 陽實隂虚九二居鼎之中則鼎之實矣有能有其實
 也詩曰㫖且有是也中也鼎之主也仇匹也謂六五
 也詩曰公侯好仇又君子好逑傳曰逑與仇同則不
 必其為怨耦也六五者九二之正應是固其匹矣而
 下乘初六若有嫉妬之象焉而九二得中六五正應
[005-54b]
 不昵于初莫得而疾之故曰不我能即並妻匹嫡之
 禍所由逺也故吉先儒皆以仇為怨耦故謂初為仇
 而所謂疾與不能即者皆空泛無著且不知二之守
 正者何在也傳之所謂終无尤者亦不知其何故也
 胡氏炳文曰鼎諸爻與井相似井以陽剛為泉鼎以
 陽剛為實井二無應故其功終不上行鼎二有應而
 能以剛中自守故吉
[005-55a]
九三句/鼎耳革句/其行塞句/雉膏不食句/方雨虧句/
句/終吉
傳鼎耳革失其義也
 三當木火相接之際鼎革互換之位以九居之過剛
 失中如鼎之方中而耳忽革又無應與上下不屬舉
 莫能勝故其行塞六二離明鼎中之腴也而隔四不
 遇離為雉六柔為膏故曰雉膏不食夫雉膏之美鼎
 所自有也而以耳革行塞失之是自有而自失之也
[005-55b]
 悔矣然離明在上而光不到虧也至㢲變為坎則雨
 矣坎以承離有水火相濟之理鼎之用也始雖有悔
 而終則吉葢所以救耳革之失也
 虧失也傳所謂失其義也方雨虧言虧在方雨之際
 也離不照也㢲變為坎則虧者滿矣言其失之可救
 也故申斷之曰悔終吉先儒以方雨虧悔為句來氏
 知徳以方雨為句虧悔又句俱未協
 胡氏炳文曰井鼎九三皆居下而未為時用井三如
[005-56a]
 清潔之泉而不見食鼎三如鼎中有雉膏而不得以
 為人食然君子能為可食不能使人必食六五鼎耳
 三與五不相遇如鼎耳方變革而不可舉移故其行
 不通然五文明之主三上承文明之照以剛正自守
 五終當求之方且如隂陽和而為雨始雖有不遇之
 悔終當有相遇之吉井三所謂王明並受其福者亦
 猶是也
 
[005-56b]
六四句/鼎折足句/覆公餗句/其形渥句/形渥晁氏本/作刑剭鄭氏
本渥亦/作剭
傳覆公餗信如何也繋辭子曰徳薄而位尊知小而謀
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
凶言不勝其任也
 剛而不中三陽重疊一隂居下不能相承折矣鼎實
 既滿勢重而力不能任覆矣四近君故曰公餗當尊
 而敗公自顧赧顔故形渥夫餗之覆四之剛重為之
[005-57a]
 也繫辭所謂徳薄位尊知小謀大力小任重是也本
 傳所謂信如何者即所謂不度徳不量力也
 胡氏炳文曰初未有鼎實故因顛趾而出否四已有
 鼎實故折足而覆餗
 形渥舊有作刑剭解者釋文云剭重刑京房云刑在
 頄為剭又周禮司烜氏屋誅謂所殺不于市而以適
 甸師屋讀如其刑剭之剭此于爻義無所證而本文
 其形渥猶詩渥赭渥丹之類正徳薄位尊知小謀大
[005-57b]
 力小任重者自愧之狀傳曰信如何亦形容之辭未
 嘗有刑辟之意朱氏震曰其形渥羞赧之象澤流被
 面沾濡其體也此為得之
 
六五句/鼎黃耳句/金鉉句/利貞
傳鼎黃耳中以為實也
 黃耳中五之虚也金鉉貫上之剛也鼎至黃耳而金
 鉉則實在其中矣九二曰鼎有實本爻之傳曰中以
[005-58a]
 為實意正相因利貞云者貞正也即中也六五柔中
 故利貞五與二應實其所自有也而必及金鉉者上
 九陽剛之助所以成鼎之功不可相離故也非正其
 能合乎
 鉉徐邈曰讀扄儀禮設扄鼏鄭元註今文扄為鉉陸
 徳明曰扄鼎扛也又公食大夫禮右人抽扄士虞禮
 左人抽扄註扄即鉉字西河易註曰儀禮謂之扄周
 禮謂之鼏攷鼏舊註云與扄同以木貫鼎从冂音同
[005-58b]
 與鼏異正韻亦云鼏與扄同鼏與幂羃同各為音義
 然六書鼎部有鼏無鼏是扄鼏本二物二義而以為
 一音者誤也至扄之為鉉則無異義然扄無用金玉
 者或鉉即鼏而不必别為鼏歟以鼎之上觀之其象
 亦若鼏然
 
上九句/鼎玉鉉句/大吉句/无不利
傳玉鉉在上剛柔節也
[005-59a]
 鼎之為用主於調和若偏剛偏柔如五味之専一則
 失其節矣上九與六五相比既剛柔之得宜而九居
 六上又有剛而從柔之道是鼎之成也享上帝而養
 聖賢之寶器也以觀其上葢鉉而飾之以玉者然剛
 柔協而五味齊用之貴行之利故其占曰大吉无不
 利
 程子曰在上為鉉雖居无位之地實當用也與他卦
 異井亦然
[005-59b]
 易氏袚曰鼎與井其用在五而其功皆在上井至上
 而後為元吉鼎至上而後為大吉皆所以全養人之
 利者也
 
 
 
 
 易翼宗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