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022 讀易詳說-宋-李光 (master)


[008-1a]
欽定四庫全書
 讀易詳説卷八      宋 李光 撰
下經萃至鼎/
坤下/兑上
萃亨王假有廟利見大人亨利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萃聚也物萃則聚也民猶水也性无不下澤所以能
 蓄者以善下之也畜衆之道无他不以威强刼制之
 耳好生而惡殺好利而惡害民之性也以逸道使之
[008-1b]
 能生之而不傷興利而去其害則下无不順者二五
 以正應又居中正之位上下悦順故能容民畜衆而
 萃道成矣甚哉民之難萃而易散也太王居邠狄人
 侵之去之岐山之下居焉從之者如歸市豈以勢力
 驅之哉秦専任强威并吞席卷非不能聚民也而陳
 勝奮臂一呼天下響應聖人設卦觀象之意則上悦
 然後下順是知勢力之不可恃也剛中而應是知偏
 任威强則民不與也
[008-2a]
彖曰萃聚也順以説剛中而應故聚也王假有廟致孝
亨也利見大人亨聚以正也用大牲吉利有攸往順天
命也觀其所聚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王者致治至萃則人道盡矣可以格祖考矣蓋建邦
 設都必先立宗廟所以致孝亨也夫以孝治天下者
 四海雖大萬民雖衆舉无不順者以合乎人心也合
 乎人心則民之從之也輕此要道也利見大人亨聚
 以正者大人謂九五也九得剛中之位而為萃主此
[008-2b]
 人君能以正道聚天下者故天下皆利見之用大牲
 吉利有攸往順天命者享祀之禮皆報也非祈也周
 公行郊祀之禮于治定功成之後非豐萃之時而行
 盛大之禮則是矯誣上天也因萃時用其禮則天必
 親而享之如此然後可以大有為于天下此聖人先
 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故彖言用大牲吉利有
 攸往順天命也反此則逆天理矣觀其所萃而天地
 萬物之情可見者天地至大萬物至衆也欲以一人
[008-3a]
 之私智而徧察之則吾之智有時而窮矣聖人坐觀
 萬化之變必自其近而易見者始民同是心也能同
 民心則天地萬物之情舉在此矣豈有它道哉
象曰澤上于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師之象曰地中有水師師亦衆也萃者聚于治安之
 時師者用于險難之世方聚于治安禍患潛伏故君
 子體此象以除戎器戒不虞也除者除治其虧鈍也
 戒者戒慎其未形也此聖人于治安之時不忘乎危
[008-3b]
 亂之道也後世君臣茍玩嵗時因循朝夕銷兵撤警
 以幸一旦之安及夫事至而應則已无及其亦昧于
 萃之道矣
初六有孚不終乃亂乃萃若號一握為笑勿恤往无咎
象曰乃亂乃萃其志亂也
 初六以柔弱之才而處萃之始物之所萃非能萃物
 者也在下而為所萃非其中心誠實則物不與也故
 宜有孚然初之正應在四而二隂在上初以柔道為
[008-4a]
 物所萃非能卓然獨立也是以知其决不能克終而
 乃亂乃萃也乃亂者其志紛亂不能定于一也乃萃
 者不能守其誠實而輕有所萃此小人女子之象也
 若號一握為笑勿恤往无咎者若能翻然悔悟號咷
 求附于四則正矣雖羣聚而譁笑之勿恤而往則可
 終免咎悔也象曰乃亂乃萃其志亂者初本應四四
 止而不能下應故初无所適從是其心志之亂也
六二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禴
[008-4b]
象曰引吉无咎中未變也
 萃之時羣隂在下二雖隂柔而與五為正應二五各
 處中正之位二在坤中上下皆隂莫知適從既正應
 在五則當從所應然非其招不往也必待五招聘然
 後往乃吉而无咎也孚乃利用禴者初以有孚不終
 故乃亂乃萃二獨得柔中以應剛陽君臣道合誠實
 无間雖菲薄之物可交于神明也禴春祭之名方春
 之時品物未備故其祭曰禴精潔之義也茍有誠實
[008-5a]
 雖二簋可用亨損所以貴有孚也象曰引吉无咎中
 未變者守其孚誠而不變也君子小人各以類聚小
 人之與小人其志趣盖有不約而同者非得位處中
 内含誠實未有不反為朋類所引而變者二能應五
 之招聘以從正應故吉且无咎以中心有所執守而
 不為羣邪所變易也豈非特立獨行之士哉
六三萃如嗟如无攸利往无咎小吝
象曰往无咎上㢲也
[008-5b]
 六三體隂柔而據陽剛之位小人之桀黠者也卦四
 隂而二陽皆非已應莫適所從故萃如嗟如无攸利
 也上與三皆居本卦之上雖失隂陽正應之理而上
 説下順勢必相合故往則无咎小吝者往雖无咎而
 上處大位三乃順從之勢利之交古人所羞故小吝
 也象言往无咎上㢲者三與四五變而成㢲三之從
 上上能㢲説而无違拒之意故无咎也
九四大吉无咎
[008-6a]
象曰大吉无咎位不當也
 四居近君之地下據三隂當萃聚之時為説之始而
 衆之所歸此爻之最善者故大吉也然以陽居隂是
 能柔㢲以奉上接下者故大吉而无咎悔也象言位
 不當者本以逼上有咎然既得上下之懽心上為君
 所萃下為衆所萃故雖免于咎悔而其位終不當也
 聖人不以大吉无咎而廢其不當之位亦不以位之
 不當為必蹈凶禍也
[008-6b]
九五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貞悔亡
象曰萃有位志未光也
 人主居域中之大臨海内之衆總其權綱設官分職
 以統治之耳有位者百官有司之位也分民分土大
 小尊卑各任其職垂拱以視天民之阜而已故黄帝
 堯舜垂衣裳而治天下也如此然後可以无咎匪孚
 元永貞悔亡者九五正應在六二人主患不廣大不
 能泛應曲當而心有偏係之私豈能使海隅之衆罔
[008-7a]
 不是孚哉能元永貞則匪孚之悔可以亡矣元善之
 長也永久也貞正也是三者大君之道也有其大善
 如乾剛之獨運又久于其道而以正固守之則可以
 亡其匪孚之悔矣象言萃有位志未光者象辭獨舉
 爻中一句以包下文誠信之徳未著則于萃為未光
 大故云志未光也
上六齎咨涕洟无咎
象曰齎咨涕洟未安上也
[008-7b]
 上六以隂柔之才而處髙位當萃之時進不知止有
 顛覆之勢然能恐懼憂危尚可免咎况乎知進退存
 亡之道以功名為餘事視富貴如浮雲者乎象曰齎
 咨涕洟未安上者六處説之上居萃聚之終下无應
 援而又乘五其能一日安于上乎以見危懼之甚也
 後世貪沓愚暗之人一旦得路自以子孫常握重權
 繼世不離廊廟况復能惕然知禍患之在後而齎咨
 涕洟以自危懼乎
[008-8a]
㢲下/坤上
升元亨用見大人勿恤南征吉
 㢲下坤上而升下㢲者求升之道也上順者可升之
 時也以求升之道遇可升之時所以能大亨也用見
 大人勿恤南征吉者大人者道隆徳駿可與大有為
 之人也乾之二五皆曰利見大人今二五相應自二
 之五自下而升上之象文王太公相遇當其時矣勿
 恤无所憂慮五雖隂柔而得尊位下有陽剛之臣為
[008-8b]
 之輔翼何往而不濟乎以此求升故不足憂也南征
 吉者此文王伐紂之志也西伯戡黎祖伊恐詩頌武
 王能卒其伐功則文王南征之志未嘗一日而忘也
 渭濱之獵非熊非羆帝王之師則知南征之必吉也
 然卦以柔㢲為主者時或未可柔㢲所以避時之艱
 而有待也
彖曰柔以時升㢲而順剛中而應是以大亨用見大人
勿恤有慶也南征吉志行也
[008-9a]
 坤以柔而升乎上㢲以剛中而應乎上所以為升君
 臣道合乃能升也為上之道不順則不能虛心屈已
 逮下下之求升一於卑㢲則近于佞媚而入于邪故
 應者貴乎剛中也體雖卑㢲而枉道以求升則不可
 也以九二之剛應六二之柔此所以能大亨也用見
 大人勿恤有慶者君臣相遇无復憂虞天下必賴其
 慶矣南征吉志行也南征者文王之志也當升之時
 聖賢相遇諸老咸歸以往則无不利矣故其志得行
[008-9b]
 也
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順徳積小以髙大
 木生地中其本深固則其末必茂雖資地氣必有其
 本地能順而生之耳君子以順徳積小以髙大者順
 徳則坤之象也書稱為學遜志務時敏厥修乃來是
 知修身進學必本于順徳能㢲順則人必樂告以善
 道乃能自微小以成其髙大也
初六允升大吉
[008-10a]
象曰允升大吉上合志也
 初以柔㢲而復處卦下至卑㢲者也雖于上无應而
 承九二之剛與之俱升而應乎六五中正之位以柔
 承剛與二同心合意以進于上故獲大吉也象言允
 升大吉上合志者與二中心孚信不相疑忌能上合
 六五之志也君臣志合而升道得矣
九二孚乃利用禴无咎
象曰九二之孚有喜也
[008-10b]
 九二得人臣中正之位而上應六五升道之最善者
 也君臣相與以孚信為主君未深信其臣雖周公未
 免成王之疑九二雖剛陽以處臣位之中君臣交孚
 故雖菲薄之禮无所疑也禴薄祭也祭祀之禮莫大
 于誠敬傳曰蘋蘩蕰藻之菜潢汙行潦之水可薦于
 鬼神可羞于王公茍不以誠敬為先雖品物之多樂
 舞之盛神其吐之矣惟中誠實乃能通乎神明而亨
 福禄之報何咎悔之有乎象言九二之孚有喜者上
[008-11a]
 下交孚志得而道行天下皆喜樂之矣萃與升相反
 而相同萃之六二升之九二皆以有應而交孚故二
 爻皆云孚乃利用禴君之深信其臣與臣之深文其
 君其理一也
九三升虛邑
象曰升虛邑无所疑也
 九三以剛陽之才而處陽位體既卑㢲與物无競非
 衆隂所能遏也又有上六為之正應故如入空虛之
[008-11b]
 地物无不順從者象曰升虛邑无所疑者紂有臣億
 萬離心離徳故孟子有獨夫之號雖商邑之大猶空
 虛也以往則无所疑矣此文王必伐之志武王卒其
 伐功牧野之戰卜之人心无可疑者也
六四王用亨于岐山吉无咎
象曰王用亨于岐山順事也
 六四處近君之位上承于五處尊位而无陵犯之志
 者文王是也太王居豳狄人侵之去之岐山之下居
[008-12a]
 焉從之者如歸市文王因之此周家王業之所基也
 居六四之地勢足以亨于天下然止于岐山者此文
 王之至徳也在升之時當升而不進孔子所謂三分
 天下有其二猶服事殷也故能吉且无咎而象言王
 用亨于岐山順事也至武王則逆取而順守之詩人
 謂之卒伐功則亨于岐山者將時之未可乎然則聖
 賢出處進退之際易地皆然善學易者當察其變通
 之際則得之矣言豈一端而巳哉
[008-12b]
六五貞吉升階
象曰貞吉升階大得志也
 貞者靜而正也能靜而正則獲吉而終陟元后之位
 矣六五下有剛正之賢為之正應如太公之流此文
 王所以卒登王位也然猶服事殷者六為柔順又體
 坤徳雖位極人臣然猶守其貞固但升階而巳未及
 九五之飛龍也象言大得志者升道至此其志可謂
 得矣或以升階歸之九二夫九二在下之賢人階至
[008-13a]
 而升可也便以升階歸之九二豈理也哉程氏以謂
 任剛中之賢輔之而升陸氏謂文王受命之象是也
上六𡨕升利于不息之貞
象曰㝠升在上消不富也
 上六以隂柔處升之終而不知止者也㝠然而行不
 知隂陽消息盈虛之理聖賢進退存亡之道至于敗
 國亡家而不知悔者大哉貞乎茍正矣雖知進而不
 知止富貴功名不足累之也聖賢出處固非衆人之
[008-13b]
 所測也若利社稷安生靈以宗臣自任終始以正道
 自持如周公者雖進不知止又何訾焉經于上六既
 戒以㝠升而繼以利不息之貞豈慮萬世之下亦有
 如周公者衆或責以不釋位而去乎象曰㝠升在上
 消不富者小人无正固之徳貪冐寵禄㝠然而升則
 其徳日消而窮極繼之洪範五福一曰富今上六處
 升之極而不知止失富之道也程氏曰以小人貪求
 之心移之于進徳則何利如之故其説曰君子于貞
[008-14a]
 正之徳終日乾乾自强不息以上六不己之心用之
 于此則利也以小人貪求无己之心移于進徳則何
 善如之
坎下/兑上
困亨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
彖曰困剛揜也險以説困而不失其所亨其惟君子乎
貞大人吉以剛中也有言不信尚口乃窮也
 亨困之反也君子不以貧賤之道而得貧賤雖身困
[008-14b]
 而道亨小人不以富貴之道而得富貴雖身亨而道
 則否也困亨者在困而能亨則不隕穫于困窮矣文
 王居羑里而衍易孔子阨陳蔡而弦歌顔淵居陋巷
 而不改其樂此聖賢處困之道也貞大人吉无咎者
 小人得路必阨居子當斯時也欲以貞固自處鮮有
 不蹈禍悔者故貞而𫉬吉非大人不能吉然後可以
 无咎有言不信者國之无道是非曲直顛倒錯謬君
 子可以忘言之時也
[008-15a]
象曰澤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澤水所積也水性趨下澤上而水下則澤必枯竭无
 以説潤萬物困之象也君子體此象以致命遂志雖
 處困阨之時未嘗不得其樂也致命者不以窮達禍
 福死生動其心也不以窮達禍福死生動其心則吾
 志何往而不遂哉伊尹耕于有莘之野樂堯舜之道
 伯夷叔齊餓于首陽之山不食周粟彼各行其志而
 已
[008-15b]
初六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歲不覿
象曰入于幽谷幽不明也
 困者君子小人所不能免也得所援則不困矣初六
 以隂柔最處坎下為困之始有臀之象九四雖處近
 君之位為吾之應然以陽剛而揜于羣隂之中力不
 能有所援也如株枿之木自不能芘其身安能芘人
 哉初既无所芘覆又隂柔之才不能自遂顯明之地
 如入于幽谷愈以困窮耳故至于三嵗之久卒不能
[008-16a]
 自見于世也初寓坎下隂險底滯趣下而善䧟物其
 困也實有以自取之所謂小人以困窮之道而得困
 窮者也四雖勢足以應援非徒不能援亦莫之䘏也
 詩言在彼空谷其人如玉盖君子當窮獨之時困而
 不失其所亨象言入于幽谷幽不明者特以隂柔之
 才不善處困識慮昏蒙自趣于幽暗耳
九二困于酒食朱&KR0807方來利用亨祀征凶无咎
象曰困于酒食中有慶也
[008-16b]
 九二以陽剛處人臣中正之位又上有九五同徳之
 君若可與有為然當困世君臣俱為羣隂所揜勢不
 能及物但有厭飽于酒食而巳豈其志哉朱&KR0807天子
 飾下體之服九二以剛中之賢雖為羣隂所揜而位
 處中正不為貧賤所移此有道之主所以不忍遺也
 錫命之至其誰禦之故曰朱&KR0807方來也方來者以言
 寵命之至方來而未巳亨祀者兼天神人鬼而言也
 九二以剛中之徳雖在險難之中所守正固在困而
[008-17a]
 心亨固可交于神明矣然在困守正僅能以貞固自
 守飲食燕樂可也非大有為之時若强聒妄動必有
 悔吝知未可動而動則凶禍之來將誰咎乎故曰征
 凶也征者有所往也象言困于酒食中有慶者君子
 能守其中正之徳非能終困者也困而必亨積善于
 身必有餘慶矣
六三困于石據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見其妻凶
象曰據于蒺藜乘剛也入于其宫不見其妻不祥也
[008-17b]
 六三以隂柔而處尊顯之位二陽在上而欲進焉一
 陽處下而巳乘焉可謂不量力矣堅重難入而不可
 動摇者石也九四九五是也負芒刺而不可枕藉者
 蒺藜也九二是也小人之害君子方其處下巧為攻
 擊雖負凶惡之名不䘏也方其在上則肆其憑陵雖
 嬰刀鋸之戮不避也盖君子當困蹇之時以道義自
 處視軒冕猶桎梏于富貴如浮雲小人雖欲陵藉摧
 辱之卒不可得故孔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
[008-18a]
 所據而據焉身必危以見小人卒不能勝君子而反
 受危辱也方是時也雖知退處燕閒為自全自安之
 計則已晚矣故曰既辱且危死期將至妻其可得見
 耶死期將至則凶可知矣象言據于蒺藜乘剛也不
 見其妻不祥也以見作不善之報仲尼于繫辭𤼵明
 此爻使一卦之義渙然明白故予妄欲𤼵明仲尼之
 旨以袪諸儒紛紜異同之論而不敢自謂然也
九四來徐徐困于金車吝有終
[008-18b]
象曰來徐徐志在下也雖不當位有與也
 解紛濟難固以速往為吉故解卦言有攸往夙吉困
 之初六最處卦下至困者也其望在外有力之援甚
 于倒懸之求解也九四為正應宜亟往赴之而其來
 反徐徐者以九處坎之中疑其深險而不敢進也况
 四居多懼之地以有强敵不敢輕犯其慮患深矣九
 二剛而處中運動適變有金車之象以九四大臣有
 濟國之志而不得伸誠可鄙也二剛當困世宜同心
[008-19a]
 以濟困者况二為剛中之賢豈能終阨之哉故雖吝
 而有終也夫四與初為正應其援初之志未嘗忘也
 所以徐徐者將以有濟焉耳九四以陽剛而處隂位
 然卒无咎悔者有濟困之志為衆所與也孔子所謂
 困以寡怨者也
九五劓刖困于赤&KR0807乃徐有説利用祭祀
象曰劓刖志未得也乃徐有説以中直也利用祭祀受
福也
[008-19b]
 九五處中正之位有剛健之徳若可以有為然當困
 世强臣在側為所脅制欲濟天下之大困必以去小
 人為先此劓刖之刑不得巳而用也上六六三初六
 皆小人而據其上善揜剛者故當刑而去之赤&KR0807
 侯之服三隂未去威令不専勢必降殺僅同諸侯之
 位耳聖人處困有道能盡消息之理然後從容有濟
 不以困于侯位為慊而輕躁妄動也故徐乃有説也
 五居兑中小人既去志得而道行天下皆喜樂之矣
[008-20a]
 如此然後可以祭祀宗廟以膺受多福也自古聖王
 郊天告廟未嘗不在小人既去憂虞既釋之後故萃
 渙二卦皆曰王假有廟而閔予小子嗣王朝廟之詩
 亦在成王釋䘮即政之始故此卦九五亨困之道莫
 利用于祭祀也象曰劓刖志未得也乃徐有説以中
 直也利用祭祀受福也小人為害則志不𫉬伸志不
 𫉬伸則劓刖之刑所不得巳而用也九二雖非正應
 而處相應之地俱為隂柔所乘道同徳合能以中道
[008-20b]
 輔贊彌縫使不見去之之跡故九五之説以二能以
 中直相濟也祭祀非以祈福時適當然則為神天所
 祐故祭祀則受福也當困之時下能施刑于小人中
 得賢人之助上為神天之所福則不困而可以亨天
 下之困矣
上六困于葛藟于臲卼曰動悔有悔征吉
象曰困于葛藟未當也動悔有悔吉行也
 上六以隂柔居困極之地三雖非正應小人之同道
[008-21a]
 者也柔之為道雖假援而濟然六三自以隂柔處險
 非有剛健之才能挽巳于困阨者徒能纒繞之耳困
 于葛藟者反為三所困也六處上極下乘九五之剛
 不知進退存亡之道髙而必危故困于臲卼也曰動
 悔有悔吉行者當困極之時若曰動必有悔而不思
 變動則益入于困耳若能悔前之失窮而思通必濟
 矣君子未嘗无過過而能悔善莫大焉書稱慮善以
 動動惟厥時若時未可動則以安貞為貴時可動而
[008-21b]
 不動則有後時之悔非困而求通之道也象言困于
 葛藟未當也言處困之道未當于理也動悔有悔吉
 行者若慮動必有悔而不復思動則終于困窮矣思
 變而行慮善以動理當𫉬吉不失其幾也
㢲下/坎上
井改邑不改井无䘮无得往來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羸
其瓶凶
 井以象有常徳之君子也改邑不改井邑人民所聚
[008-22a]
 聚散无常而邑有時而遷井无變也夫有䘮則有得
 若本无䘮何所得乎汲者常滿而我无所損物賴以
 濟而我无所増或汲已而往或方汲而來出入往來
 其應无窮而井固自若也此井之功用也井之功用
 如此而汲者當致力以求之汔幾也繘綆也瓶所汲
 之器也若幾至而不及泉與不汲同以象君子之進
 徳修業當力行而不怠也若半途而畫非徒不能成
 濟物之功而吾之器業亦隨䘮矣羸者䘮敗之象也
[008-22b]
 人之器業至于䘮敗豈有不蹈凶禍者哉故羸其瓶
 凶也
彖曰㢲乎水而上水井井養而不窮也改邑不改井乃
以剛中也汔至亦未繘井未有功也羸其瓶是以凶也
 㢲木也坎水也㢲下坎上木下而水上舉水而上之
 汲之象也此合二卦之體言井之用也井之為用泉
 源渾渾不舍晝夜取之无盡汲之愈新養物而无窮
 者也人物有代謝也墟落有時而變遷也而井不可
[008-23a]
 易也二與五皆有剛中之徳故能有常如此以象君
 子獨立而不變者爵禄可辭也名節不可移也身可
 殺也而道不可屈也非剛中者能之乎二五皆以剛
 陽為徳而非應也有應則可以濟物而有功于天下
 矣故汔至亦未繘井者未有功也上下各以剛陽君
 臣各行其意豈能成功哉羸瓶之凶何所逃乎
象曰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勞民勸相
 木本在上欲汲水則反下水本趨下欲濟物則反上
[008-23b]
 二者皆勞也君子欲兼善天下以成濟物之功者未
 有不始于勤勞者也故觀乎井之用以勞民勸相勞
 民者非驅之死地也東作西成不失其時春耕秋斂
 不遺其力以是而勸民使不怠于生養之業以是相
 民使不乏于衣食之原皆所以法井之功用也
初六井泥不食舊井无禽
象曰井泥不食下也舊井无禽時舍也
 井以潔清為貴汲多則日新无窮六處井下而上无
[008-24a]
 其應不汲之井也汚泥所聚不可食也不食則井之
 用廢矣雖禽鳥亦將棄而逺之况于人乎如人不能
 致身髙逺之地而自處卑穢誰復汲引之者其極至
 于无禽則為時所舍棄可知矣
九二井谷射鮒甕敝漏
象曰井谷射鮒无與也
 水性本下其流為江河畜為沼沚卒歸于海者以善
 下故也而井之為用乃以上出為功非其性也九二
[008-24b]
 雖以陽剛處中而无應于上乃下比于初不能及物
 故旁出為谷徒能射鮒而已井之功用廢矣如敝漏
 之甕何所用哉故象言井谷射鮒无與也无與者不
 為九五所與也君子有剛陽之才既不為上所汲引
 當以㢘靜自守歸潔其身可也而朋比于下自投汚
 穢之地以抗其上其顛覆必矣故如甕之敝漏而无
 用于時也
九三井渫不食為我心惻可用汲王明並受其福
[008-25a]
象曰井渫不食行惻也求王明受福也
 渫治井去其汚穢其泉清潔可食也三居坎水之下
 㢲木之上汲之象也治井至于清潔可食如君子修
 徳潔行于幽𨼆之中非在上者有以汲引之亦將廢
 而不用矣故為衆心之所憫惻也君子豈以不見用
 輕動其心哉為我心惻者衆人也水至于渫治清潔
 則可用汲汲不汲者上也君子有可用之才非明主
 孰能知而任用之知人惟帝其難之故稱王明王而
[008-25b]
 明則浸潤之譖膚受之愬不行焉君臣上下俱𫉬其
 福利井之功既成而汲者以濟非獨在上者受其福
 而巳若渫而不食則行道之人皆為之傷惻也君子
 之不見用豈當有求哉求王明者量而後入也王而
 明吾之所求也不明之王可與有為哉
六四井甃无咎
象曰井甃无咎修井也
 井之畜泉泥或汨之甃所以潔其泉也君子進徳修
[008-26a]
 業必有致力之處雖未能及物然徳業之盛必由此
 而致焉六四以柔弱之才居近君之位不能以剛健
 上輔人主從容禆贊期于无過而巳此大臣之任也
 故象曰井甃无咎修井也井非修治則汚穢所聚或
 為棄井朝廷之不治則綱紀廢弛豈非大臣之咎哉
九五井冽寒泉食
象曰寒泉之食中正也
 九五君位人君履中正之位其利澤可以及物矣冽
[008-26b]
 清也井至清而寒泉之可食者也以象人君博施濟
 衆物所賴以生養者也人孰无濟物之心困于无位
 而利澤不加于百姓者則勢不足以有行也故象曰寒
 泉之食中正也
上六井收勿幕有孚元吉
象曰元吉在上大成也
 井收汲也收其綆以上水也縱而下之收而上之所
 以汲也幕者以幕障之使不得汲則井之用廢矣上
[008-27a]
 六正應在九三井之為利當與衆共乃偏于所應而
 幕之使不得妄汲非居上博施之道故戒之如此有
 孚元吉者收而勿幕則逺近内外居者行者咸𫉬其
 利故有孚而𫉬大善之吉也象言元吉在上大成者
 井之功用至此而大成則在下者得其所濟而在上
 者𫉬其元吉矣
離下/兑丄
革已日乃孚元亨利貞悔亡
[008-27b]
 革變革也澤火二物本不相得非水滅火則火必涸
 水然亦相資而為用者能革剛為柔革生為熟水火
 之用不可闕一也離下兑上此水火相資而為用者
 故易曰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欲久而无弊則革之
 道不可巳也其大者莫如革命湯武之事聖人所不
 得巳也其次則法度有不適于時不便于民者勢不
 可不革也三代之政有不得而盡循者莊周曰今期
 行周與魯是猶推舟于陸也此勢之不可不革者革
[008-28a]
 之必駭人之耳目非常之原黎民懼焉聖人覩利害
 之未然而衆人見利害之巳然漢之賈生欲改正朔
 易服色知七國之必變而大臣絳灌尚不能用况无
 知之愚民乎故已日乃孚者見其利害之形而无可
 疑者也雖然革之道天下之至難非具元亨利貞之
 四徳未有革之而不悔者有此四徳則體與乾合可
 以大有為于天下有所不革革之无不當革之无不
 當則悔可亡矣
[008-28b]
彖曰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已日乃
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説大亨以正革而當其悔乃亡天
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之時大
矣哉
 坎為水兑為澤兑非水也然離下坎上則為既濟而
 離下兑上則為革者何也澤最處汙下與火尤相戾
 也非若坎離之配合以致用也但能相息而巳息止
 也非生息之息也雖然水之息火理之必然者火安
[008-29a]
 能息水哉蓋從其所勝言之火在下而澤處上則水
 必減耗耗而不巳則必涸竭理之不可不革也離為
 中女兑為少女中少二女雖同居而不相得者志各
 有所行也雖中女處内而少女反處乎外其勢不得
 不革離下兑上所以為革也少女處内中女處外其
 勢不得不睽故兑下離上所以為暌也聖人固重于
 改作愚民亦樂于因循自非燭見利害之原革之而
 當豈能使天下曉然心悦而信服之哉文明以説大
[008-29b]
 亨以正革而當其悔乃亡者合離兑二卦之體以盡
 革之理也文明則不昧于事幾説則不違咈乎百姓
 又能大亨而盡正固之道以此變更天下之事所謂
 革而化之與時宜之尚何悔吝之有哉悔亡者凡革
 之道本有悔革之而當故悔可亡也湯以寛仁而革
 桀之威虐武王以聖徳而革紂之淫酗漢王入闗約
 法三章以革秦之苛暴昭帝以靜治而革漢武之窮
 兵豈有悔乎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
[008-30a]
 應乎人革之時大矣哉者聖人深言天地萬物之理
 茍或當革有不可得而已者天地所以亘萬古而无
 弊壊者以造化密移新新而不停也觀夫隂陽之消
 長日月之往來而四時行焉此革之見乎天地者也桀
 之无道而湯放之紂之无道而武王伐之天道助順
 人心歸仁有不可已者然則革之而當則天下蒙其
 福百姓亨其利治亂存亡係焉此革之時所以為大
 也
[008-30b]
象曰澤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厯明時
 水性潤下火性炎上物之至異者也澤中非有火之
 所澤中有火必相滅息其勢不可不革也君子體此
 象以治厯明時則隂陽消息之理不能逃矣記曰聖
 人慎守日月之數以察星辰之行以敘四時順逆謂
 之厯蓋日月之運星辰之行雖有常度然積久則不
 能无差差則厯法壊而四時或不得其正矣自黄帝
 迎日推策降而唐虞三代下而漢唐其詳見于天文
[008-31a]
 厯書莫不以五行為本聖人取象水火之相息以明
 厯法之必當革也
初九鞏用黄牛之革
象曰鞏用黄牛不可以有為也
 初以陽剛為革之始疑于堅頑而難革者也然能以
 中順之道自固雖无應于上然順而得中為革之始
 雖非强狠難化之人然能守其貞不狥于物如黄牛
 之革而體不變也象言鞏用黄牛不可以有為者守
[008-31b]
 其貞固不為時所變易從道而不從時者也此陽剛
 君子伏而在下自處則善矣未可以大有為于天下
 也必欲大有為于天下非幾足以通天下之志權足
 以通天下之變者未易任此故曰不可以有為也
六二已日乃革之征吉无咎
象曰巳日乃革之行有嘉也
 六二以隂柔處中正之位而上有九五陽剛之君為
 之正應非敢先時而動于悔亦不敢後時而失其幾
[008-32a]
 又隂非倡始故巳日乃革之能應上之命以中正之
 道從其所革如此然後進而有為則吉无咎矣象言
 行有嘉者巳日革之革之而當故為上所嘉美也人
 臣進退度時而已可則行不可則止二五各據中正
 之位而君臣道合可與有為之時也
九三征凶貞厲革言三就有孚
象曰革言三就又何之矣
 革非聖人之得已也其弊極矣堯舜三代之法有不
[008-32b]
 得盡循者然皆非聖人之得巳也九三以剛健之才
 而處陽剛之位過乎剛者也革之道中而巳茍過乎
 中則一動一靜无適而可盖革之不當則天下將起
 而非我矣往固凶也將退而窮處其身益危若之何
 在察乎人情之向背而已聖人將欲革天下之大害
 以興天下之大利必有勞民動衆之事非灼見利害
 之原者豈能使衆人翕然從我而无疑乎故革言三
 就則從我者衆矣聖人欲有所革黙觀天下之公論
[008-33a]
 言可革者三然後中外孚信而无復横議者矣如此
 舍我將安之乎故象言革言三就又何之矣
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
象曰改命之吉信志也
 九四无應于下宜其悔也然上承九五之君為革之
 主勢足以有行有所不革革之而天下莫敢不從故
 无復可悔之事也湯伐桀而伊尹相之武王伐紂而
 周公輔之上下内外有不信乎天下既已信服則順
[008-33b]
 天應人以膺受天命而𫉬无疆之福矣此九四之任
 惟伊尹周公足以當之象曰改命之吉信志也革之
 而吉則湯武之志信于天下亦九四之功也
九五大人虎變未占有孚
象曰大人虎變其文炳也
 乾之九五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革之九五曰大人
 虎變未占有孚龍虎皆大人之象在乾則為龍革則
 為虎何也龍能飛能潛升降自如故有乾之象虎以
[008-34a]
 剛猛之威炳煥之文故有革之象易雲從龍風從虎
 聖人作而萬物覩龍興虎變皆取象于聖人也當革
 命之際非剛猛之威不足以服天下非炳煥之文不
 足以化天下舍湯武其誰哉未占有孚者九五之君
 威望素著革道巳成應天順人无可疑者不待占筮
 而天下固已信服矣象曰大人虎變其文炳也革道
 明著必有粉飾顯設之事以化成天下有目者无不
 覩也故曰其文炳也
[008-34b]
上六君子豹變小人革面征凶居貞吉
象曰君子豹變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順以從君也
 革之六爻二隂而四陽隂柔也陽剛也陽能變隂剛
 能變柔大人虎變自變也君子豹變從所變也上六
 之時革道已成人无賢愚莫不咸化其上特淺深之
 異耳豹變者質性之皆變與五同徳若箕子微子是
 也革面則其心未必然也商之頑民是也聖人之化
 小人革面足矣觀酒誥一篇其待商之諸臣惟工乃
[008-35a]
 湎于酒勿庸殺之姑惟敎之如此豈暇革其心哉非
 獨不暇亦不能也上六以隂柔而處革之終不可以
 有為也以靜正守之則无事矣吉凶禍福特在動靜
 之間耳可不慎哉君子與上同其心徳革而化之故
 其文蔚然小人特畏吾之威刑所革者不過外䫉而
 巳其心未必然也
㢲下/離上
鼎元吉亨
[008-35b]
 易无非象也蓋制器所以尚象立象所以明義也鼎
 之為卦以全體言之則下㢲上離以木㢲火中虛而
 下實此制器所以尚象也以六爻言之則中實為腹
 所以受物下植為足所以承鼎對峙于丄以為耳横
 亘于耳中以為鉉此立象以明義也有其義有其象
 則夫運動其器以致用者聖人也此鼎之所以謂象
 也鼎之為象如此故大吉而亨曰元吉亨者大吉然
 後能亨也聖人立成器以為天下式鼎之為器通上
[008-36a]
 下用之而聖人用之非欲衆人之養口體而巳
彖曰鼎象也以木㢲火亨飪也聖人亨以亨上帝而大
亨以養聖賢㢲而耳目聰明柔進而上行得中而應乎
剛是以元亨
 鼎之為卦専取其象則其義自見矣所謂立象以明
 義也如頤之下動上止有頤頷之象噬嗑震下離上
 頤中有物之象此自然之象若鼎之為象則假于人
 為然後成器以致用者也鼎所以正名曰象者如此
[008-36b]
 鼎固重寶大器也非无用之器也有鼎之象必有鼎
 之用非若珙璧琬琰徒為寳器而已以木㢲火所以
 為亨飪之用亨飪所以為祭祀賓客之用祭祀莫重
 乎亨上帝賓客莫大乎養聖賢此二者聖人運動大
 器之道也㢲而耳目聰明上離下㢲屈體以尊賢則
 賢者必樂告以善道故能合天下耳目以為聰明而
 六五柔弱之君能進而上行以登尊極之位者以在
 下有剛健之臣應乎我者衆也此所以能大亨也繇
[008-37a]
 辭言元吉亨彖言元亨而已能致大亨則吉不足道
 也
象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鼎雖假于人為及其成功則有自然之象非若餘卦
 但取其象而巳故木上有火者鼎之所以成器亦所
 以成物而致亨飪之功焉君子體此以正位則位一
 定而不可踰體此凝命則命一成而不敢變夫鼎所
 以革故而取新也其為器也重其為寶也大國之存
[008-37b]
 亡係焉宜為歴代受命之君所寶用歟聖人置此卦
 于革震之間者豈无意哉盖革命則鼎取新而震為
 長子守器之主也武王克商遷九鼎于洛非以其器
 大故邪蘇氏曰五帝三代及秦漢以來受命之君靡
 不有此鼎鼎存而昌鼎亡而亡盖鼎必先壊而國隨
 之豈有易姓而猶傳者乎此合大易取新之義觀乎
 彖辭以木㢲火亨飪也此蘇氏所謂用器也戰國之
 時鼎為周患秦與齊楚皆欲之三國之君未嘗一日
[008-38a]
 而忘周者以鼎在焉故也是惡知聖人立器觀象之
 㫖哉
初六鼎顛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
象曰鼎顛趾未悖也利出否以從貴也
 卦有専取乎象者鼎是也以上九為鉉六五為耳四
 三二為腹則初六者趾也鼎以安靜不動為體趾所
 以承鼎也鼎而顛其趾則所以為鼎者覆矣鼎不覆
 則不能去穢而納新故利在出否否者穢濁也鼎以
[008-38b]
 取新為義不可不潔也穢濁者出則可以受實矣妻
 者嫡也尊且正也正家而天下定矣妾非正也得妾
 者匹嫡也如趾之顛而反處乎上也然有時而不得
 已者春秋之義母以子貴是出否惡也否惡既出所
 以為利如妾之至賤越嫡而上配乎主者悖也以子
 而貴則非悖也初六上應九四有從貴之象如鼎顛
 而出否固有以顛為貴者夏之鼎覆而商受之商之
 鼎覆而周受之然則出否者其在鼎初乎若大臣不
[008-39a]
 勝其任不過折足所覆者美實而已未係于存亡也
 聖人寓不盡之意于卦初姑言其小者耳
九二鼎有實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
象曰鼎有實慎所之也我仇有疾終无尤也
 隂虛而陽實以九居二二于鼎為腹受實者也自二
 之四為乾乾陽物是鼎有實也九二正應在五五之
 于二仇匹也五欲下應于二而四三以剛强塞其往
 來之路九五之所甚病而不𫉬于下者也九二居中
[008-39b]
 正之位為臣而盡臣道不可加矣六五欲增益之適
 以累之耳故不我能即然後乃吉也鼎有實非虚器
 也人臣負其實才之象即就也伊尹耕于萃野孔明
 處于草廬二主能輕身而往從之然後可以出而有
 為今二已處人臣中正之位非不召之臣也正其君
 臣之分可也故不我能即乃二之福也象曰鼎有實
 慎所之也我仇有疾終无尤也人臣有可用之才當
 擇其所從則不枉道矣故曰慎所之也能守其職任
[008-40a]
 則免乎悔吝矣故終无尤也此人臣自處于中正之
 道也
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虧悔終吉
象曰鼎耳革失其義也
 鼎以象言九三居㢲之上處離之下與二四皆腹也
 非耳也曰鼎耳革者言六五之道至此而變革也六
 五君道也君易其常道則賢臣在下者于是否隔而
 不通矣三陽也以九居三人臣過乎剛則强臣也宜
[008-40b]
 乎在上者有不能堪也人臣孰不欲行其志若君疑
 其臣則退而窮處可也故曰其行塞也雉膏鼎中之
 美實也以象美徳謂有美徳而不𫉬進也不食者謂
 人主懸美祿以待天下之賢而三乃自守窮獨而不
 復貪冒者良由君臣始交之際其情未通雖明良相
 遇亦不能大有為于天下也方雨虧悔終吉者陽氣
 升而隂固之則為密雲耳雨者隂陽和也方雨者隂
 陽方欲和也以象君臣方情通道合則前之所悔者
[008-41a]
 既虧而終吉矣上下疑阻而不交者悔也既交則悔
 虧矣象言鼎耳革失其義者人君不能體離明之照
 虛已聴納則失其為耳之義矣
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
象曰覆公餗信如何也
 鼎之恃足猶宫室之恃柱礎也未有柱礎傾折而宫
 室不摧者南山有臺之詩樂得賢也得賢則能為邦
 家之光立太平之基矣鼎之九四處大臣之位當腹
[008-41b]
 心之寄國之廢興存亡繫焉可以非其人乎下有二
 陽不能引而進獨與初六為内應是忌其同列而締
 交乎小人也是折其足而覆其養賢之資也其形渥
 者言汚穢之甚也汚穢之狀見于面目形骸之外甚
 者或至刀鋸之戮原野之刑加焉其凶甚矣象言覆
 公餗信如何者大臣不能量力事主而固寵保位至
 不勝任而顛覆戮辱隨之尚何救哉孔子曰不曰如
 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信如何者信乎无
[008-42a]
 如之何也先儒以形為刑渥為剭言大臣不勝任則
 受其大刑王㳂曰古之大刑有剭誅之法然則刑者
 誅及其身而巳至其形渥凶豈獨戮辱其身而巳哉
六五鼎黄耳金鉉利貞
象曰鼎黄耳中以為實也
 五居鼎上中虛而无為雖不若足之任重腹之受實
 若无用而鼎用以之成也鉉以扛鼎耳以受鉉而鼎
 始成運動之功六五為鼎之得中而能虛己以受物
[008-42b]
 有君之象故為耳黄者中也金鉉上九也耳處鼎上
 鉉又處耳上耳无為而鉉有為也雖在卦上居鼎之
 終而不得中正之位故為鉉而已鉉貴而无位利貞
 者為利也體本柔弱介乎强臣之間能虛巳无為以
 正道格之則衆陽皆為我用矣象曰黄耳金鉉中以
 為實非虛名也
上九鼎玉鉉大吉无不利
象曰玉鉉在上剛柔節也
[008-43a]
 上九之為鉉不可易也上處卦之極體柔而用剛鼎
 道既成不為燥濕之所變易有玉之徳焉金從革者
 也玉不可革也鉉固鼎之所用非虛器也在五為金
 在上為玉則益貴矣以玉為鉉又所以飾鼎而鼎道
 大成故大吉而无不利也象曰玉鉉在上剛柔節者
 上九以剛乘柔居鼎之上而用之有時且六五之柔
 非鉉不行是相資而為用相待而成功者也又玉之
 為徳其温潤有似乎仁而非柔也縝栗有似乎義而
[008-43b]
 非剛也故曰剛柔節也
 
 
 
 
 
 
 讀易詳説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