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e0099 春秋平議-清-兪汝言 (WYG)


[012-1a]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平義卷十二     秀水俞汝言撰
  哀公名蔣定公子母定姒四歲即位在位二十七/年春秋止十四年春諡法恭仁短折曰哀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楚子陳侯隨侯許男圍蔡
 報栢舉也 隨自楚武王見伐之後不復見者一百
 四十餘年栢舉之敗楚王逃隨而隨芘之故楚今復
 列之諸侯宣六年許已為鄭所滅此復見者亦楚封
[012-1b]
 之也日/抄
鼷鼠食郊牛改卜牛榖郊牛下/有角字
夏四月辛巳郊
秋齊侯衞侯伐晉
 晉伯盡矣遂有頌言伐晉者野/編
冬仲孫何忌帥師伐邾
 邾事魯恭何以伐為其田為之灾也野/編
二年春王二月季孫斯叔孫州仇仲孫何忌帥師伐邾
[012-2a]
取漷東田及沂西田
癸巳叔孫州仇仲孫何忌及邾子盟于句繹邾地書/盟止此
 盟而受田葢賂也三卿將二卿盟當定之世乾侯事
 未逺三家少戢至是復張公方㓜弱壯弗堪矣實孫
 越之漸野/編
夏四月丙子衛侯元卒靈公卒/孫輙立
滕子來朝滕朝止此諸侯/來朝亦止此
晉趙鞅帥師納衛世子蒯瞶于戚
[012-2b]
 世子也何用納為納者内不受也不書納衛世子不
 知輙之為拒父也何以不繫戚于衛國其國也春秋
 已君蒯瞶矣父不可拒父而可拒子道之盛春秋惡
 之此其一也孫不可立夫人之黨立之叔戌以謀逐
 夫人之黨出也夫人而有黨妻道之盛春秋惡之又
 其一也當是時蒯瞶實當立徒以兩宫隔絶國人立
 孫兩屬之說者謂得罪君母可爾而曰得罪于父又
 曰得罪于國人文逾深而去之逾逺野/編
[012-3a]
秋八月甲戌晉趙鞅帥師及鄭罕達帥師戰于鐡鄭師
敗績鐡公作栗又/作秩衛地
 鞅師納蒯瞶之師鄭師助齊人輸粟范氏之師邀擊
 而敗之也孔/義鐡衛地也在戚城南勝而書及予之也
 明乎予鞅也而事之不速亦正坐是齊鄭貳于晉出
 師撓之遲蒯聵十年入衞野/編
冬十月塟衞靈公七月/而塟
 鐡之戰既罷而後塟
[012-3b]
十有一月蔡遷于州來蔡殺其大夫公子駟書遷/止此
 州來吳滅之今以處蔡蔡終事吳不事楚駟與楚者
 不適有居殺之矣野/編
三年春齊國夏衛石曼姑帥師圍戚蒯瞶/所居
 蒯瞶在戚曼姑主兵而齊為首者不以子圍父也不
 繫戚于衛者不以子制父也蒯瞶出入稱世子圍戚
 先國夏戚不如彭城書衛春秋筆削之情見矣孔/義
夏四月甲午地震
[012-4a]
五月辛卯桓宫僖宫灾
 桓僖親盡矣宫何以存季仲孫皆桓公子季友相僖
 公叔仲之後皆僖所立故三家尊桓而德僖宜毁不
 毁而天灾之孔/義
季孫斯叔孫州仇帥師城啟陽公作開/陽魯邑
 啟陽近邾城之以防邾也孔義本/木訥啟陽鄅之别名也
 補程/傳
宋樂髠帥師伐曹
[012-4b]
 曹伯陽奉樂大心入蕭以叛故也孔/義
秋七月丙子季孫斯卒桓子卒庶子肥/立是為康子
蔡人放其大夫公孫獵于吳
 放之者以其公子駟之黨也補程/傳
冬十月癸卯秦伯卒惠公卒/悼公立
叔孫州仇仲孫何忌帥師圍邾
四年春王二月盜殺蔡侯申殺公作弑二月公作三/月昭侯殺子成侯立
 曷為稱盜以殺仇楚即吳非弑道也如曰不知何人
[012-5a]
 殺吾蔡侯盜者為誰公孫氏也則既已書之矣或云
 栢舉之戰自取滅亡請看頓胡陳許孰是不亡之國
 野/編宣十七年書蔡侯申卒塟蔡文公至是方五世不
 宜與祖同名恐傳者誤也木/訥
 屬辭凡言弑其君者不以君有道無道異詞所以正
 弑逆之罪左氏不知經意曰凡弑君稱君君無道也
 稱臣臣有罪也葢溺于邪說而不見正于孔氏之徒
 也傳記師曠對晉侯論衞人出君史墨對趙簡子論
[012-5b]
 魯人出君皆釋臣而歸罪于君皆當時之邪說也晉
 靈之世史狐以首惡書盾而猶有托為夫子之言謂
 趙盾為良大夫者自大夫專政士民皆知有大夫而
 不知有君是以君多謗而臣多譽且見弑之君無道
 者莫甚于齊襄莊晉靈楚䖍經皆書弑者名氐而議
 不及其君蔡昭公非有四君之惡也獨以無道稱而
 弑者免于討豈春秋之法乎由不知聖人有存䇿書
 之大體之義也
[012-6a]
蔡公孫辰出奔吳
 書盜殺蔡侯申蔡公孫辰出奔吳則辰與聞乎殺矣
 後/傳
塟秦惠公
宋人執小邾子
夏蔡殺其大夫公孫姓公孫霍
 姓也霍也昭侯之盜也春秋有所討皆曰殺其大夫
 野/編
[012-6b]
晉人執戎蠻子赤歸于楚蠻公作曼/書執止此
 何以不言畀楚人北宫子曰譬伯晉而京師楚也晉
 一至此野/編
城西郛
 備晉也孔/義
六月辛丑亳社灾亳公/作蒲
 亳社商社也亡國之社必屋故灾之蘇/氏
秋八月甲寅滕子結卒頃公卒子隠/公虞母立
[012-7a]
冬十有二月塟蔡昭公十一月/而塟
 蔡亂故塟緩
塟滕頃公
五年春城毗公作比/又作芘
 備晉也孔/義
夏齊侯伐宋
 為其伐曹執小邾子也此舉差近伯而遲暮可惜野/編
晉趙鞅帥師伐衞
[012-7b]
 以衞助范氏故假納蒯瞶為名孔/義
秋九月癸酉齊侯杵臼卒杵公作處景公/卒安孺子荼立
冬叔還如齊
閏月塟齊景公
 䘮事不數閏譏其以閏月塟也蘇/氏
六年春城邾瑕公作葭/邾邑
 邾瑕者何猶繫舊國而設版焉明我之遽也野/編
晉趙鞅帥師伐鮮虞
[012-8a]
 鮮虞納荀寅于栢人故也孔/義
吳伐陳
 不正其伐諸夏仍狄之矣野/編
夏齊國夏及高張來奔
 國高出而陳氏之勢成安孺子之黨孤野/編
叔還會吳于柤
 吳伐陳還至柤魯懼而往會之孔/義
秋七月庚寅楚子軫卒昭卒/惠立
[012-8b]
齊陽生入于齊齊陳乞弑其君荼公作舎荼弑/悼公陽生立
 春秋書弑君多矣衞剽之弑衎猶在夷儀晉州蒲之
 弑周猶在京師齊陽生入于齊齊陳乞弑其君何也
 曰後入者迎之為君先入則乗其約而馴之陳氏已
 有齊矣用見齊之為田而乞之雄于竊國也野/編
冬仲孫何忌帥師伐邾
宋向巢帥師伐曹
七年春宋皇瑗帥師侵鄭
[012-9a]
 既伐曹又侵鄭報罕達之師孔/義
晉魏曼多帥師侵衞
 衞不服也孔/義
夏公會吳于鄫穀作/繒
 鄫近邾夫差至此而公往會之孔/義
秋公伐邾
八月己酉入邾以邾子益來
宋人圍曹
[012-9b]
 宋之曹我之邾晉之鮮虞嵗嵗尋師不必問所從起
 野/編
冬鄭駟𢎞帥師救曹
 鄭與曹疎所以救曹非志于義也欲報皇瑗之師也
 補程/傳
八年春王正月宋公入曹以曹伯陽歸
 何以不言滅言入不忍言也曹竟滅矣先是我入邾
 以邾子益來是嵗歸邾子益于邾安知宋不歸陽乎
[012-10a]
 而曹竟滅矣始滅莫如紀晚滅莫如曹文皆有異野/編
 止齋曰檜亡東周之始也曹亡春秋之終也夫子刪
 詩於檜之卒篇曰思周道也傷天下之無王也於曹
 之卒篇曰思伯也傷天下之無伯也
吳伐我
 不言四鄙而直言伐我兵加于國都也於是為城下
 之盟而還不書諱之也蘇/氏
夏齊人取讙及闡公作/僤
[012-10b]
 賂齊也為以邾子益來齊人以為討野/編
歸邾子益于邾
 懼齊討也孔/義
秋七月
冬十有二月癸亥杞伯過卒僖公卒子/閔公維立
齊人歸讙及闡
 既歸邾子亦歸我二邑野/編
九年春王二月塟杞僖公三月/而塟
[012-11a]
宋皇瑗帥師取鄭師于雍丘宋/地
夏楚人伐陳
 陳即吳故也孔/義
秋宋公伐鄭
冬十月
十年春王二月邾子益來奔
 吳人討邾奉太子為政而後奔
公會吳伐齊
[012-11b]
 吳自欲伐齊我不能異以有郊之戰野/編
三月戊戌齊侯陽生卒悼公卒子/簡公壬立
 荼之弑歸獄于陳乞陽生之罪固在也齊人叛之宜
 何如書曰弑則無以討昔之亂賊不曰弑而曰殺是
 以亂討亂也春秋之法不以亂易亂而可以亂討亂
 乎故因其以卒赴而卒之此所謂時措從宜之權也
 簡端/錄陽生實卒非弑也孔/義
夏宋人伐鄭
[012-12a]
晉趙鞅帥師侵齊
 吳猶遭齊䘮而去之晉乃乗齊䘮而伐之孔/義
五月公至自伐齊
 哀公會吳者五獨此會于黄池致擇其甚危者書之
 孔/義
塟齊悼公
 不及五月而塟國有兵寇而簡也
衛公孟彄自齊歸于衛
[012-12b]
 王貫道曰彄歸則蒯瞶歸之漸也
薛伯夷卒夷公/作寅
秋塟薛惠公
冬楚公子結帥師伐陳吳救陳書救/止此
 救反在吳晉之恥也其狄之何也不使夷狄伯中夏
 也野/編
十有一年春齊國書帥師伐我書伐我/止此
 報去年會吳伐齊之役也孔/義此所謂郊之戰也政在
[012-13a]
 季孫禦諸竟而曰不能猶賴冉求之義汪錡無殤孟
 之側不伐稱于孔子野/編
夏陳轅頗出奔鄭轅公/作袁
五月公會吳伐齊
 公會吳伐齊剟書于前不使公與戰也此戰而捷曷
 為不使公與戰因人成事君子不貴也野/編
甲戌齊國書帥師及吳戰于艾陵齊/地齊師敗績獲齊國
書戰書獲止此齊/魯交兵亦止此
[012-13b]
 戰不言公公會伐而不會戰也蘇/氏敗而書及罪之也
 以是為國子罪也野/編
秋七月辛酉滕子虞母卒隱公/卒
冬十有一月塟滕隠公
衞世叔齊出奔宋
 春秋書内外大夫奔者六十君之股肱故重而書之
 然春秋之末何其出奔之多也是時政在大夫各欲
 自專始則相猜相忌終乃相攻相逐也孔/義
[012-14a]
十有二年春用田賦
 其謂之田賦何田對里言之古者田出租里出賦田
 之所出稯禾秉芻缶米也賦則錢刀布幣征之市㕓
 以繕甲攻車故曰稅以足食賦以足兵而以田賦農
 始病矣魯之變法三莫不善于田賦田非所以為賦
 也今用之野/編
夏五月甲辰孟子卒
 不言夫人諱取同姓也不薨不成䘮也不塟不成塟
[012-14b]
 也孔/義
 歸義夫人君之敵體乃子氏不塟君氏不薨孟子不
 氏何以訓有家乎
公會吳于槖臯吳/地
秋公會衞侯宋皇瑗于鄖公作運吳地/在今泰州
 木訥趙氏曰吳夫差躬敗齊師于艾陵魯故也魯以
 為惠故會吳于槖臯修鄫之好也公既睦于吳而吳
 將圖伯故為之會宋衛于鄖合宋衛以從吳也故明
[012-15a]
 年為黄池之會晉好于吳非争伯也紓吳患也諸侯
 東向事吳者魯為之也四書公會吳繼書公會宋衞
 明年公會晉侯及吳子于黄池則魯之罪著矣日/抄
宋向巢帥師伐鄭
 宋鄭之怨于是十三歲矣兵端雖起于鄭罕達然六
 年之間宋四伐鄭明年罕達遂取宋師逞兵不戢亦
 何戒哉木/訥
冬十有二月螽
[012-15b]
十有三年春鄭罕達帥師取宋師于嵒
 報雍丘之師也孫/復
夏許男成卒成公作戊/元公卒
公會晉侯及吳子于黄池書會止此衛地/開封縣有黄池
 吳欲因魯交中國晉欲交吳以弭兵故魯請而二國
 從之以為會孔/義黄池之會參會也諸侯不至東方小
 國亦莫有至者而謂以會兩伯為辭吾不知也然則
 吳曷為稱子曰晉徳如吳晉侯猶吳子爾此非吳進
[012-16a]
 乃晉侯退也野/編或曰春秋不敢進退諸侯其然乎曰
 有王命則敢無王命則不敢周爵五等王之命也四
 夷稱子王之命也吳王矣楚王矣春秋退而子之以
 從王命而天下之名分于是乎定何不敢哉簡端/録
 黄震曰晉自定四年召陵之會合十七國不能救蔡
 不見經者己二十四年吳自是年冬救蔡入楚既而
 救陳伐齊得志中國亦已二十四年是時晉弱吳強
 固也然吳方在會而於越入吳之報倐至内惕而不
[012-16b]
 復固争其先晉人恐誠有如左氏之言春秋所書之
 次第乃其實也春秋不列叙諸侯不書盟此特晉吳
 二大國結好而魯預焉耳非伯也
楚公子申帥師伐陳
 間吳之出孔/義
於越入吳
 越乗吳之不備也孔/義
 經翌曰書於越入吳春秋葢傷諸夏之失䇿使天下
[012-17a]
 之勢竟歸夷狄而不可復返也葢春秋之始為中國
 患者惟楚自齊桓倡伯稍能服楚乃其子孫弗率則
 楚氛復熾而不可撲滅浸淫至于晉文繼伯功埒齊
 桓其子孫亦弗克自振則當時諸侯往來于晉楚間
 而勢不歸一故晉不能有加于楚而楚之強自若也
 迨悼公援吳制楚楚日削弱矣而平定之際懦弱不
 振則威楚之功竟讓于吳而天下之勢亦歸于吳中
 國諸侯但知自相攻伐而于吳則不敢迫視也魯哀
[012-17b]
 公欲息夷夏之争故為黄池之會而於越入吳則天
 下之勢又不在吳而在越矣夷狄代興中華失勢此
 聖人之所甚傷者也豈徒為吳越之故而書以示後
 世哉
 屬辭自晉厲公始通吳于上國而悼公又汲汲于會
 吳皆欲以吳撓楚魯昭違禮昏吳亦由晉衰欲倚以
 敵齊楚也而皆不稽其終是時魯賦于吳八百乗邾
 賦于吳六百乗徵百牢藩衞侯之舎囚子服景伯長
[012-18a]
 此安窮是故春秋于吳晉之盟終諱之然吳入越不
 書而再書越入吳固知吳之將為沼矣
秋公至自會
晉魏曼多帥師侵衞公無曼字伯/國侵伐止此
 晉事止于此矣孔/義
塟許元公
 不書月日畧也或史缺也
九月螽
[012-18b]
冬十有一月有星孛于東方
 于東方何見于旦也其辰安在周十一月夏九月也
 日在房心孛日並出與昭十七年孛于大辰政同于
 昏言其次于旦言其方野/編
盜殺陳夏區夫公羊作/彄夫
 區夫徵舒之後高/閌
十有二月螽
十有四年春西狩獲麟
[012-19a]
 春秋何以終獲麟適終也鄭/樵程子曰述作之意舊矣
 但因麟而發麟不出春秋亦必作也故謂聖人感麟
 始成春秋則可謂感麟始作春秋則不可孔/義易止未
 濟樂亂闗雎春秋竟十有四年春終則有始相與為
 無窮也野/編春秋非感麟而作感麟而止也書止魯哀
 以言乎時則久矣以言乎事則多矣以言乎典禮命
 討則庶幾乎備矣聖筆將絶而麟出且踣焉故以是
 歲止簡端/録
[012-19b]
 蘇轍曰春秋始于隠公而終于哀公何也自周之衰
 天下三變而春秋舉其中焉其始也雖幽厲失道王
 室昏亂而禮樂征伐猶出于天子諸侯畏周之威不
 敢肆也及其中也平王東遷而周室不競諸侯自為
 政周道陵遲夷于列國迨隠之世習以成俗不可改
 矣然而文武成康之徳猶在民未忘周也故齊桓晉
 文相繼而起莫不秉大義以尊周室會盟征伐以王
 命為首諸侯順之者存逆之者亡雖齊晉秦楚之強
[012-20a]
 義之所在天下予之義之所去天下叛之世雖無王
 而其法猶在也故孔子作春秋推王法以繩不義知
 其猶可以此治也及其終也定哀以來齊晉既衰政
 出于大夫繼之以吳越夷狄之衆横行于中國以勢
 力相吞禮義無所復施刑政無所復加雖欲舉王法
 以繩之而諸侯習于凶亂不可告語風俗靡然日入
 戰國是以春秋終焉由此觀之則春秋起于五伯之
 始而止于戰國之初隠哀適其時耳
[012-20b]
 朱熹曰十二公各不同隠桓時王室新遷號令不行
 天下皆無所主莊僖時伯政自諸侯出天下始有統
 一宣公時楚莊強盛夷狄主盟成公時晉悼公出楚
 始退聽繼而吳楚又入争伯定哀時政自大夫出終
 春秋之世無如之何
 愚按公羊有所見所聞所傳聞三世之說雖不可盡
 拘然孔子未生以前自隠元年至僖二十四年八十
 六年王命不行齊桓倡伯尊周攘楚是一段僖二十
[012-21a]
 四年至襄二十年八十四年晉文至悼歴世繼伯帖
 服秦楚是一段襄公二十一年孔子生至哀十四年
 七十二年晉楚並盟吳復争長諸侯相率去晉是一
 段作三段看世道升降較明
 春秋時伯權為盛衰二百四十二年分為五節隠公
 元年己未至莊公十二年己亥四十一年時無伯主
 諸侯自擅王政不行莊公十三年庚子至僖公三十
 三年甲午五十五年桓文迭伯尊王攘楚稍能統一
[012-21b]
 文公元年乙未至成公十八年戊子五十四年晉襄
 繼伯歴靈成景厲大夫專政晉楚争鄭襄公元年己
 丑至昭公十六年乙亥四十七年晉悼復伯歴平昭
 大夫專政晉楚之從交相見昭公十七年丙子至哀
 公十四年庚申四十五年吳楚争衡越又間之陪臣
 執命諸侯相次叛晉無伯之世亂益甚矣故其始也
 傷天下之無王其後也傷天下之無伯
 鄧元錫曰以五伯為亂賊而誅之也不若以伯為伯
[012-22a]
 亂賊為亂賊之為質也求過于功而誅之也不若以
 功為功以過為過之為質也因物付物而吾無與焉
 其斯為曲直之繩墨也
 
 
 
 
 
[012-22b]
 
 
 
 
 
 
 
 春秋平義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