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e0065 春秋闕欵-元-鄭玉 (WYG)


[003-1a]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闕疑卷三      元 鄭玉 撰
  桓公
 公名軌惠公之子隱公之弟史記世家名允桓王九
 年即位諡法辟土服遠曰桓
元年春王正月
 穀梁氏曰桓無王其曰王何也謹始也桓弟弑兄臣
 弑君天子不能定諸侯不能救百姓不能去以為無
[003-1b]
 王之道遂可以至焉爾元年有王所以治桓也程子
 曰桓弑君而立不天無王之極也而書春王正月以
 天道王法正其罪也髙郵孫氏曰元年書王者以為
 弑君之賊將而必誅已弑君矣其能免於誅乎元年
 書王所以誅桓也二年書王必以為王室微弱弑君
 之賊力不能即時誅之二年而後誅之亦已晚矣然
 亦足以為王誅也十年書王者敎政之出不可以一
 日無之十年無王則王道將絶于天下也十八年有
[003-2a]
 王者桓公之終也弑君之賊無可赦之理不見誅于
 一時當見誅于歲月不見誅于其生當見誅于將死
 不見誅于終身當見誅于萬世 愚按桓公不書王
 而宣公書王者桓公弑君而自立宣公為弑君者所
 立事固不同也胡氏曰古者諸侯不再娶于禮無二
 嫡惠公元妃既卒繼室以聲子則是攝行内主之事
 矢仲子安得為夫人母非夫人則桓乃隱之庶弟安
 得為嫡子謂當立乎桓不當立國乃隱公之國其欲
[003-2b]
 授桓乃實讓之非攝也然則公羊所謂桓幼而貴隱
 長而卑子以母貴之説非與此狥惠公失禮而為之
 辭非春秋法也仲子有寵惠公欲以為夫人母愛者
 子抱惠公欲以桓為嫡嗣禮之所不得為也惠公縱
 其邪心而為之隱公探其邪志而成之公羊又肆為
 邪説而傳之漢朝又引為邪議而用之夫婦之大倫
 亂矣春秋明著桓罪以示王法正人倫存天理訓後
 世不可以邪汨之也
[003-3a]
公即位
 胡氏曰即位者告廟臨羣臣也國君嗣位定于初喪
 必踰年而後改元書即位者縁始終之義一年不二
 君縁民臣之心不可曠年無君按書載舜禹受終傳
 位之事在舜則曰月正元日格于文祖在禹則曰正
 月朔旦受命于神宗率百官若帝之初夫于文祖神
 宗則告廟也率百官若帝之初則臨羣臣也自古通
 喪三年其以凶服則不可入宗廟其以吉服則斬焉
[003-3b]
 在衰絰之中不可既成而又易之也君薨百官總已
 以聽于冡宰三年則告廟臨羣臣固有攝行之事矣
 按啇書稱太甲元祀伊尹祠于先王則攝而告廟之
 證也百官總已以聽冡宰則攝而臨羣臣之證也至
 三祀十有二月伊尹以冕服奉嗣主則免喪從吉之
 證也朱子曰胡文定説春秋公即位終是不通且踰
 年即位凶服如何入廟文定却説是冡宰攝行他事
 可攝即位豈可攝想古時此等大事必有權宜如借
[003-4a]
 吉之例 愚按所謂即位者天子則就天子之位諸
 侯則就諸侯之位豈可使人攝也且古者人子於父
 人臣於君皆服斬衰三年若謂其君斬焉在衰絰之
 中不可以去服從吉告廟臨羣臣其臣獨可以去服
 從吉行之乎蓋此事本是凶禮嗣子定位於柩前未
 正君臣之分故因踰年改元年以凶服臨羣臣臣以
 凶服朝其君以正君臣之分豈有去服從吉之理至
 於告廟亦只是凶服此是告而非祭也蓋祭是吉禮
[003-4b]
 此告自是凶禮且如儀禮奉柩朝于祖非以凶服入
 朝乎施之于朝祖既可施之于告廟獨不可乎所謂
 凶服不可入廟者國家祭祀臣有私喪則不可與祭
 爾非謂此等也按書伊訓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伊
 尹祠于先王奉嗣王祗見厥祖侯甸羣后咸在則太
 甲親告廟臨羣臣矣非伊尹攝行之也百官總已以
 聽冡宰謂庻政之聽于冡宰者爾傳者曲謂伊尹奉
 太甲以即位改元之事祗見厥祖則攝而告廟也侯
[003-5a]
 甸羣后咸在百官總已之職以聽冡宰則攝而臨羣
 臣也遂失經意然今禮文殘闕無從考證不敢妄以
 臆説著為定論姑記所見以俟知者又按凡人君嗣
 世改元行即位之禮則書即位不行即位之禮則不
 書即位皆因其實而已然或行或不行又各有義隱
 公稱攝讓國故不行即位之禮以明其心桓公弑君
 自立故特行即位之禮以掩其惡莊公閔公僖公則
 立于君弑國亂之時不暇行即位之禮也
[003-5b]
三月公會鄭伯于垂鄭伯以璧假許田
 公即位脩好于鄭鄭人請復祀周公卒易祊田公許
 之三月鄭伯以璧假許田為周公祊故也 髙氏曰
 會者外為主甚矣鄭伯之無道也知公之篡逆不自
 安特為好會將以求賂焉度魯亟于會諸侯必從所
 欲故也夫弑君之賊人得而討之況鄭伯與隱公同
 盟和好固非一日今見其罪不能討反有所邀求欲
 以定其位是誠何心哉先言㑹于垂繼言假許田見
[003-6a]
 鄭伯貪利妄義之甚也夫璧者饑不可食寒不可衣
 非若土地人民之重而魯亦何用璧為哉特以桓既
 弑立懼諸侯之討也鄭伯得其情姑以璧藉口而實
 欲得許田耳聖人若書魯以許田賂鄭則無以顯鄭
 伯之罪故書鄭伯以璧假許田而魯之罪自見矣此
 春秋微闡顯幽之道也先儒謂鄭伯以祊易許田若
 果爾則祊初入魯許田即當入鄭又安得數年不報
 必待鄭伯更以璧假之然後與邪先儒但見鄭先歸
[003-6b]
 魯祊今來假許田遂以為相易殊不知鄭始結魯以
 拒敵故歸祊以市魯魯今篡君以求援故賂田以償
 鄭其地雖若相易而其事不相渉也 謝氏曰君薨
 百官總已以聽于冡宰三年孝子疾痛在心思慮未
 能接事也隱即位三月而盟于蔑桓即位三月而會
 于垂春秋諸侯無三年之喪可知也春秋于即位三
 月書盟書會而惡自見矣楊龜山曰宋督弑其君而
 公成亂取郜大鼎以歸公弑隱而鄭伯會于垂以璧
[003-7a]
 假許田則魯之亂鄭伯成之也不書為内諱也夫鄭
 伯之假田與公之取鼎其求賂一也而書之異辭内
 外之分然也
夏四月丁未公及鄭伯盟于越
 結祊成也盟曰渝盟無享國冬鄭伯拜盟 胡氏曰
 垂之會鄭為主也故稱會越之盟魯志也故稱及鄭
 人欲得許田以自廣是以為垂之會桓公欲結鄭好
 以自安是以為越之盟程子曰桓公欲納鄭好以自
[003-7b]
 安故既與許田又為盟也弑君之人凡民罔不懟而
 鄭與之盟以定之其罪大矣家氏曰三月會于垂可
 以盟矣而未之盟歸未一月乃為此盟春秋繼假田
 而書及盟譏賂之以田求為此盟也魯桓割地與人
 以逭篡逆之討鄭莊受地與盟而庇其篡弑之罪春
 秋比書其事不加貶斥而義自見矣
秋大水
 公羊氏曰災也家氏曰書大者變常之辭傷民害物
[003-8a]
 而後書程子曰君德修則和氣應而雨暘若桓行逆
 德而致陰沴乃其宜也胡安定先生曰聖王在上五
 事修而彛倫序則休徵應之聖王不作五事廢而彜
 倫斁則咎徵應之大水者常雨也傷禾稼壞廬舎故
 曰大水胡氏曰天非為堯有洪水之災至禹而後水
 由地中行爾後世有人為不善感動天變召水溢之
 災者必引堯為解誤矣
冬十月
[003-8b]
二年春王正月戊申宋督弑其君與夷及其大夫孔父
 元年宋華父督見孔父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美
 而豔至是宋督攻孔氏殺孔父而取其妻公怒督懼
 遂弑殤公 家氏曰傳謂督慕孔妻之美而殺其夫
 公怒督懼因是弑君杜氏從而為之説曰孔父内不
 能正其家外取怨于百姓禍及其君是以春秋名之
 此以書名書字為拘而强求其説雖排䧟死節而不
 顧失之遠矣公羊氏曰及者何累也弑君多矣舎此
[003-9a]
 無累者乎曰有仇牧荀息皆累也有則何以書賢也
 何賢乎孔父孔父可謂義形于色矣其義形于色奈
 何督將弑殤公孔父生而存則殤公不可得而弑也
 孔父可謂義形于色矣程子曰人臣死君難書及以
 著其節父名也穪大夫不失其官也臨江劉氏曰春
 秋賢者不名孔父者所賢也則其名之何父前子名
 君前臣名薛氏曰相國而不能弭亂至于君弑身死
 雖賢乎孔父猶非輔相之道也髙郵孫氏曰易大過
[003-9b]
 上六曰過渉滅頂凶無咎象曰過渉之凶不可咎也
 蓋死者人之所難一奮其身死而不避而好事者以
 其事之不成而咎之多矣聖人于易特設其象而觧
 之曰不可咎也所以勉進忠義之士有為于不可為
 之時必救于無可救之際以冀幸于萬一也胡氏曰
 華督欲弑君而憚孔父劉安欲叛漢而憚汲黯曹操
 欲禪位而憚孔融此數君子者義形于色皆足以衞
 宗社而忤邪心姦臣之所以憚也不有君子其能國
[003-10a]
 乎春秋賢孔父示後世人主崇奬節義之臣乃天下
 之大閑有國之急務也
滕子來朝
 愚按滕本侯爵在隱公時書卒書朝皆穪侯矣今乃
 降而書子終春秋之世不復穪侯杜氏范氏謂為時
 王所黜是時王室微弱安能黜諸侯也趙氏謂居喪
 穪子滕之嗣君豈終春秋之世皆居喪乎胡氏謂以
 其首朝魯桓當時諸侯黨惡者多矣何獨于滕而貶
[003-10b]
 其爵乎程子謂以其服于楚當時諸侯服屬楚者多
 矣未聞貶其爵也胡安定先生謂或以侯禮來朝沙
 隨程氏謂以侯禮見則所供者多故自降以子禮見
 夫五等之爵天子所封諸侯所受各有定分縱使當
 時紊亂春秋于名分至嚴夫子安得不正乎大東萊
 呂氏曰春秋以後杞或穪侯或穪伯或穪子滕或穪
 侯或穪子薛或穪侯或穪伯皆不可得而詳考殆後
 之錄春秋者文誤也大國顯也故不誤小國微也故
[003-11a]
 誤然亦不應誤者如是之多也今姑闕之
三月公會齊侯陳侯鄭伯于稷以成宋亂
 會于稷以成宋亂為賂故立華氏也宋殤公立十年
 十一戰民不堪命孔父嘉為司馬督為太宰故因民
 之不堪命先宣言曰司馬則然已殺孔父而弑殤公
 召莊公于鄭而立之以親鄭以郜大鼎賂公齊陳鄭
 皆有賂故遂相宋公 穀梁氏曰以者内為志焉爾
 公為志乎成是亂也高氏曰桓弑君而立方懼諸侯
[003-11b]
 之討也乃因宋督弑君特會諸侯以成其亂春秋深
 嫉之故以宋亂之成歸罪于公公若會諸侯以討宋
 宋亂不成矣惟公以亂助亂是以成也家氏曰宋亂
 已成而春秋書會于稷以成宋亂者何哉蓋督雖弑
 君而馮之位未定也今三國為此會將以謀宋而徼
 利而馮之位于是始定督之罪始得無討故成宋亂
 者三國也所以使三國之成此亂者魯也陳氏曰會
 未有言其所為者其曰成宋亂弑君之禍接迹于天
[003-12a]
 下于是焉始也向也合五國之君大夫以定州吁而
 州吁訖于討今也合四國之君以立華督督遂相宋
 莊弑君之禍接迹于天下四君為之也春秋之褒貶
 至于變文嚴矣向也五國之君大夫書之復書之終
 春秋僅再見焉以變文為猶未也而直書其所為舍
 此無復見者矣胡氏曰邾定公時蓋有弑其父者而
 定公瞿然失席曰是寡人之罪也嘗學斷斯獄矣臣
 弑君凡在官者殺無赦子弑父凡在宮者殺無赦殺
[003-12b]
 其人壞其室洿其宮而瀦焉蓋君踰月而後舉爵華
 督弑君之賊凡民罔不憝也而桓與諸侯會而受賂
 以立華氏使相宋公甚矣故特書其所為夫臣為君
 隱子為父隱禮也其目言之何桓惡極矣臣子欲盡
 隱之而不可以欺後世其曰成宋亂而不書立華氏
 為有隱乎爾此與澶淵各書其事者桓弑隱華督弑
 殤般弑景皆天下大惡聖人所為懼春秋所以作也
 一則受宋賂而立華氏一則謀宋災而不能討故特
[003-13a]
 書其事所以示貶也然澶淵之會欲謀宋災而不討
 弑君之賊雖書曰宋災故而未能表其誅責之意也
 必深諱魯卿而重貶諸國之大夫然後足以啓問者
 見是非也稷之會前有宋督弑君後有取宋鼎之事
 書曰成宋亂其責已明不必諱公與貶諸侯爵次然
 後見其罪也華督有不赦之罪魯鄭齊陳同會于稷
 以成其亂受賂而歸咸自以為利也不知百官象之
 齊大不利焉未幾陳有五父之亂齊有無知之亂鄭
[003-13b]
 有祭仲子突亹儀之亂魯有叔牙慶父般閔之亂數
 十年間四國舛逆幾至喪亡則以昧于履霜堅氷之
 戒不能辨之于早也
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納于太廟
 取郜大鼎于宋納于太廟臧哀伯諫曰君人者將昭
 德塞違以臨照百官猶懼或失之故昭令德以示子
 孫是以清廟茅屋大路越席大羮不致粢食不鑿昭
 其儉也衮冕黻珽帶裳幅舄衡紞紘綖昭其度也藻
[003-14a]
 率鞞鞛鞶厲游纓昭其數也火龍黼黻昭其文也五
 色比象昭其物也鍚鸞和鈴昭其聲也三辰旂旗昭
 其明也夫德儉而有度登降有數文物以紀之聲明
 以發之以臨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懼而不敢易紀
 律今滅德立違而寘其賂器于太廟以明示百官百
 官象之其又何誅焉國家之敗由官邪也官之失德
 寵賂章也郜鼎在廟章孰甚焉武王克商遷九鼎于
 雒邑義士猶或非之而况将昭違亂之賂器于太廟
[003-14b]
 其若之何公不聽 穀梁氏曰桓内弑其君外成人
 之亂受賂而退以事其祖非禮也郜鼎者郜之所為
 也曰宋取之宋也家氏曰廟者祖宗神靈之所宅周
 公魯公之典章法制于是乎在郜之鼎宋之賂胡為
 乎至哉髙氏曰公不知納鼎之為惡又欲誇於神明
 置其器於周公之廟夫宋督賂四國以免誅而以郜
 鼎歸公不曰宋使來歸而曰取于宋以見公乃自以
 為功而取之專罪公也胡氏曰取者得非其有之稱
[003-15a]
 納者不受而强致之謂弑逆之賊不能致討而受其
 賂器置於太廟以明示百官是敎之習為滅徳亂紀
 之行也公子牙慶父仲遂意如之惡又何誅焉聖人
 為此懼而作春秋故直載其事垂訓後世使知寵賂
 之行保邪廢正能敗人之國家也亦或知戒矣
秋七月把侯來朝
 把侯來朝不敬把侯歸乃謀伐之 胡氏曰公穀程
 氏皆以把為紀桓弟弑兄臣弑君天下之大惡紀侯
[003-15b]
 來朝何獨無貶乎當是時齊欲滅紀紀侯求魯為之
 援非為桓立而朝之也張氏曰左氏謂把侯來朝不
 敬把侯歸乃謀伐之未知孰是
蔡侯鄭伯會于鄧
 始懼楚也 胡氏曰其地以國鄧亦與焉楚自西周
 已為中國患宣王蓋甞命將南征矣及周東遷僭號
 稱王憑陵江漢此三國者與之為隣是以懼也後卒
 滅鄧虜蔡侯而鄭以王室懿親為之服役終春秋之
[003-16a]
 世聖人蓋傷之也夫天下莫大於禮莫强於信義循
 天理惇信義以自守其國荆楚雖大何畏焉不知本
 此地醜德齊莫能相尚則以地之大小力之强弱分
 勝負矣觀諸侯會盟離合之迹而天下盛衰之由可
 考也觀春秋進退予奪抑揚之㫖則知安中國禦外
 患之道也
九月入把
 討不敬也 程氏曰將卑師少則稱人内則止曰入
[003-16b]
 某伐某大東萊呂氏曰入把微者何以書天子在上
 諸侯擅相攻伐入人之國罪之大者聖人以為無王
 春秋所由作也
公及戎盟于唐
 修舊好也
冬公至自唐
 胡氏曰凡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事亡如事存故
 君行必告廟反必奠而後入禮也謝氏曰春秋諸侯
[003-17a]
 出入無時會盟征伐繼踵不息至而不復告廟者衆
 矣春秋因其告廟則書其不告則不書以示不敬也
 諸侯宗廟社稷之主也政治不以時修祭祀不以時
 舉臣民不以時省則國事隳矣故魯侯之出春秋謹
 其至而書之所以為之戒也凡書至八十二觀其所
 至時月而諸侯委社稷人民槃樂自縱久廢于外其
 失見矣左氏曰特相會徃來稱地自參以上則徃稱
 地來稱會 愚按或以前事至或以後事至或不以
[003-17b]
 本事至則各因其告辭若夫文公以前書至者少文
 公以後書至者多其殆因世有遠近故史有詳畧也
 歟
三年春正月
 胡氏曰桓公弑君而立至于今三年而諸侯之喪事
 畢矣是入見受命天子之時也而王朝之司馬不施
 殘執之刑隣國之大夫不聞有沐浴之請魯之臣子
 義不戴天反面事讐曾莫之耻使亂臣賊子肆其凶
[003-18a]
 逆無所忌憚人之大倫滅矣故自是而後不書王者
 見桓公之無王與天王之失政而不王也
公會齊侯于嬴
 成婚于齊也 髙郵孫氏曰婚禮有六惟逆女自行
 餘皆父兄之命以遣使者所以養亷遠耻示萬世之
 嗣不可輕也今桓公與齊謀婚而不由介紹之命媒
 妁之言身至齊境以與齊謀已之婚醜惡見矣
齊侯衞侯胥命于蒲
[003-18b]
 不盟也 穀梁氏曰胥之為言猶相也相命而信諭
 謹言而退以是為近古也程子曰二國為會約言相
 命而不為盟詛近於理也故善之高郵孫氏曰當是
 之時齊衞二國期命於蒲約言而信諭不盟而好成
 終二君之身未嘗渝言而侵伐是由胥命之言而二
 國和好十數年之間也夫子安得不少進之以見屢
 盟數會而侵伐隨之者之罪乎胡氏曰古者不盟結
 言而退人愛其情私相疑貳以成傾危之俗其所由
[003-19a]
 來漸矣有能相命而信諭豈不獨為近正乎故特起
 胥命之文於此有取焉謝氏曰命王之事也二國胥
 命非正也雖然聖王不作諸侯小大猜疑盟約並起
 公正之道衰而信義不復見矣方是時二國以書相
 命而不以歃血為盟有貴信之心焉可謂近正矣春
 秋書其胥命然命必有主之者謂之胥命不與諸侯
 得專也
六月公會把侯于郕
[003-19b]
 把求成也 髙郵孫氏曰去年之秋魯甞入把把於
 此恐懼而求成于公故為郕之會也程子曰桓公簒
 立無歳不與諸侯盟會結外援以自固也許氏曰姻
 大國服小國著得意也天下無王而後人得意如此
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
 穀梁氏曰既者盡也有繼之辭也程子曰食盡為異
 大也楊龜山曰日月之變有常數焉此巧歴所能窮
 也而春秋書以為異者蓋先王克謹天戒因以正嚴
[003-20a]
 厥事則日月有變豈徒然哉必有以也故書曰有食
 之而其辭若有食之者蓋所以歸咎於人事而不以
 常數為不足畏也髙郵孫氏曰言盡則無復生之理
 言既則見既而復生也方曰之食但見其食之盡安
 知其既而復生然聖人以復生之意書之者此其深
 意也聖人之為道惟陽之勝則君父常尊而臣子常
 卑君子常强而小人常弱至于陰盛而勝陽聖人所
 不與也陰雖盛必為之戒陽雖衰必為之助奈何天
[003-20b]
 下之為陽常至于衰而為陰所勝天下之為陰常至
 于盛以淩陽凡為陰之類者亦何足道焉所為陽者
 有罪爾高氏曰經書日食三十六而食之既者二此
 年與宣八年是也天變之甚獨於二公見孰謂無天
 道乎家氏曰常聞長老言日食既京師不之見以為
 君德時政之所感至乙亥丁丑二歳親見食之既先
 是太史定為食五六分已而食之晝晦星見及有自
 四方遠外來者乃云食及五六分不旣不晦然後知
[003-21a]
 天文示異巧歴有不能知者
公子翬如齊逆女
 穀梁氏曰逆女親者也使大夫非正也高郵孫氏曰
 公子翬在隱公時甞再見經而無氏蓋隱自稱攝不
 命大夫桓公弑君自立而翬為謀主即位未幾遂加
 爵命故曰公子翬也謝氏曰翬卒不書絶之也姦臣
 以大惡行乎亂世而刑戮不及其身者春秋以法誅
 之所以著其罪於天下也
[003-21b]
九月齊侯送姜氏于讙
 穀梁氏曰禮送女父不下堂母不出祭門諸母兄弟
 不出闕門送女踰境非禮也髙郵孫氏曰女以嫁為
 歸義當適外者也以義割恩而已故男子生則主其
 祭祀以傳於世女子則一適於外終身不反男子而
 去父母則為不孝女子而大歸其家則為至惡故閨
 門之内以義割恩男女之事正夫婦之道成齊侯以
 諸侯之尊不能割愛以從義而眷眷於男女之情越
[003-22a]
 禮犯義送女出境至于魯地失禮甚矣高氏曰禮諸
 侯之娶女入境則稱夫人讙我地也而姜氏不稱夫
 人者以齊侯身送之有父之親未可繫而稱夫人也
公會齊侯于讙
 程子曰齊侯出疆送女公往會之皆非義也胡氏曰
 古者婚禮必親迎則授受明後世親迎之禮廢於是
 有父母兄弟越境而送其女者以公子翬往逆則既
 輕矣為齊侯來乃逆而會之于讙是公之行其重在
[003-22b]
 齊侯而不在姜氏豈禮也哉高氏曰讙之會實受姜
 氏于齊以歸而但以會讙為文者以為萬世之嗣已
 則輕之而公子逆之齊侯之强已則畏之而親之會
 是公之行其所重在齊侯而不在姜氏也若齊侯不
 送則公亦不至于讙故書公會齊侯于讙以罪之也
夫人姜氏至自齊
 程子曰告于廟也穀梁氏曰不言翬之以來公親受
 之于齊也泰山孫氏曰此齊侯送姜氏公受之于讙
[003-23a]
 也公受姜氏于讙不與公受姜氏于讙也故曰夫人
 姜氏至自齊以正其義薛氏曰書至不與公俱至也
 桓公夫婦之道終始乎不正矣胡氏曰不能防閑于
 是乎在敝笱之刺兆矣禮者所以别嫌明微制治于
 未亂不可不謹也高氏曰春秋之時婚姻失道鮮有
 賢女輔佐君子故文姜亂魯驪姬惑晉南子傾衞夏
 姬䘮陳上下化之滔滔皆是故自隱而下内女夫人
 之迹聖人謹而書之以懲以戒為萬世法
[003-23b]
冬齊侯使其弟年來聘
 致夫人也
有年
 穀梁氏曰五穀皆熟為有年程子曰書有年記異也
 人事順於下則天氣和於上桓弑君而立逆天理亂
 人倫天地之氣為之繆戾水旱凶災乃其宜也今乃
 有年故書其異宣公為弑君者所立其惡有間故大
 有年則書之謝氏曰桓之世書有年宣之世書大有
[003-24a]
 年志異也志幸也行之惡莫大於桓宣桓而有年宣
 而大有年異之大者也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命桓
 而有年宣而大有年幸之大者也高郵孫氏曰春秋
 二百四十二年之久而書有年大有年者二處而已
 其一桓公其一宣公桓宣大惡行何道而有年乎書
 者不宜也胡氏曰舊史災異與慶祥並記故有年大
 有年得見于經然十二公多歴年所亦有務農重穀
 閔雨而書雨者豈無豐年而獨不見於經是仲尼於
[003-24b]
 他公皆削之矣獨桓宣存而不削者縁此二公獲罪
 於天宜得水旱凶災之譴今乃有年則是反常也故
 以為異特存爾然則天道亦僭乎桓宣享國十有八
 年獨此年書有年他年之歉可知也而天理不差信
 矣此一事也在不修春秋則為慶祥君子修之則為
 變異是聖人因魯史舊文立興王之新法也故史文
 如畫筆經文如化工甞以是觀非聖人莫能修之審
 矣
[003-25a]
四年春正月公狩于郎
 公羊氏曰常事不書此何以書譏遠也諸侯曷為必
 田狩一曰乾豆二曰賔客三曰𠑽君之庖程子曰公
 出動衆皆當書于郎遠也何氏曰禽獸多則傷五穀
 因習兵事又不空設故因以捕禽獸所以共承宗廟
 示不忘武備又因以為田除害啖氏曰蒐狩合禮者
 常事不書非時及越禮而為之則書以示譏也趙氏
 曰四時之田其事各殊其名亦異春以閲武擇材故
[003-25b]
 以蒐為稱夏以為苗除害故以苗為名秋則順天時
 以殺物故以獮為義冬則守禽獸以習戰故以狩為
 目以謂微事不謹則大事不立故每慎於微而後王
 德全矣胡氏曰戎祀國之大事狩所以講大事用民
 以訓軍旅所以示之武而威天下取物以祭宗廟所
 以示之孝而順天下故中春教振旅遂以蒐中夏敎
 茇舍遂以苗中秋教治兵遂以獮中冬敎大閲遂以
 狩然不時則傷農不地則害物可不謹乎
[003-26a]
夏天王使宰渠伯糾來聘
 胡氏曰宰冡宰也渠氏伯爵糾其名也糾位六卿之
 長降從中士之例而書名貶也於糾何貶乎在周制
 大司馬九伐之法諸侯而有賊殺其親則正之放弑
 其君則殘之桓公之行當此二者舍曰不討而又聘
 焉失天職矣操刑賞之柄以馭下者王也論刑賞之
 法以詔王者宰也乃為亂首承命以聘弑君之賊乎
 故特貶而書名以見宰之非宰也程子曰桓公弑其
[003-26b]
 君而立天子不能治天下莫能討而使其宰以聘之
 示加尊寵天理滅矣人道亡矣書天王言當奉天矣
 而其所為如此名糾言尊卑貴賤之義亡矣人理既
 滅天運乖矣陰陽失序歳功不能成矣故不具四時
 尹氏曰天道不成不記於元年而記於此因天王使
 宰渠伯糾來聘記之尤有深意
五年春正月甲戌己丑陳侯鮑卒
 陳侯鮑卒於是陳亂文公子佗殺太子免而代之
[003-27a]
 程子曰五年春正月甲戌下文缺高郵孫氏曰傳於
 此經之下記陳亂文公子佗殺太子免而代之明年
 之秋經書蔡人殺陳佗趙氏以為甲戌之下當記其
 事而簡編脱之按春秋之經自相照驗未有始卒不
 相會者若明年但書殺陳佗而今年不載陳亂之迹
 則陳佗者何人殺之又以何罪本此而推故甲戌之
 下載陳佗之事趙説是也
夏齊侯鄭伯如紀
[003-27b]
 齊侯鄭伯朝于紀欲以襲之紀人知之 程子曰齊
 為諸侯而欲為賊於隣國不道之甚鄭伯助之其罪
 均矣高郵孫氏曰春秋之時齊鄭强大而紀最小宜
 紀侯朝事之不暇而齊鄭反往朝焉則朝者非實朝
 也有以窺之也故桓十三年至于戰而莊元年遷其
 郱鄑郚二年以酅入齊而紀亡矣是朝之者安得心
 服而朝乎將圖其地名朝而實襲之也事既不果遂
 行朝禮而還孔子疾其懐詐以圖人之國故特書曰
[003-28a]
 如紀也胡氏曰如者朝辭此外相如爾何以書紀人
 主魯故來告其事魯史承告故備書于䇿夫子修經
 存而不削者以小國恃大國之安靖已乃包藏禍心
 以圖之亦異於興滅國繼絶世之義矣
天王使仍叔之子來聘
 公羊氏曰譏父老子代從政也穀梁氏曰錄父以使
 子也胡氏曰仍叔之子云者譏世官非公選也帝王
 不以私愛害公選故仕者世祿而不世官任之不以
[003-28b]
 其賢使之不以其能也卿大夫子弟以父兄故而見
 使則非公選而政由是敗矣上世有自耕野釣渭擢
 居輔相人莫不以為宜伊陟象賢復相太戊丁公世
 美入掌兵權不以世故疑之也崇伯殛死禹作司空
 蔡叔既囚仲為卿士亦不以父故廢之也惟其公而
 已矣及周之衰小人得政視朝廷官爵為己私援引
 親黨分據要塗施及童稚賢人退處於蓽門老身而
 不用公道不行然後冦盜侵凌國家傾覆雖有智者
[003-29a]
 不能善其後矣春秋書武氏仍叔之子云者戒後世
 人主狥大臣私意而用子弟之弱者居夫公選之地
 以敗亂其國家也高郵孫氏曰父在而使子非君道
 也已在而使子代非臣道也己之父在而代父受命
 非臣子也天王仍叔與仍叔之子皆有罪矣
葬陳桓公
城祝丘
秋蔡人衞人陳人從王伐鄭
[003-29b]
 隱三年鄭武公莊公為平王卿士王貳于虢鄭伯怨
 王故周鄭交質王崩周人將畀虢公政四月鄭祭足
 帥師取温之麥秋取成周之禾周鄭交惡六年鄭伯
 如周始朝桓王王不禮焉八年夏虢公忌父始作卿
 士于周八月鄭伯以齊人朝王九年鄭伯為王左卿
 士以王命伐宋十一年王取鄔劉蒍邘之田于鄭而
 與鄭人蘇忿生之田温原絺樊隰郕欑茅向盟州陘
 隤懐至是王奪鄭伯政鄭伯不朝秋王以諸侯伐鄭
[003-30a]
 鄭伯禦之王為中軍虢公林父將右軍蔡人衞人屬
 焉周公黑肩將左軍陳人屬焉鄭子元請為左拒以
 當蔡人為右拒以當陳人曰陳亂民莫有鬭心若先
 犯之必奔王卒顧之必亂蔡衞不支固將先奔既而
 萃於王卒可以集事從之曼伯為右拒祭仲足為左
 拒原繁髙渠彌以中軍奉公為魚麗之陳先偏後伍
 伍承彌縫戰于繻葛命二拒曰旝動而鼓蔡衞陳皆
 奔王卒大敗祝&KR0389射王中肩王亦能軍祝&KR0389請從之
[003-30b]
 公曰君子不欲多上人况敢陵天子乎茍自救也社
 稷無殞多矣夜鄭伯使祭足勞王且問左右 公羊
 氏曰從王正也謝氏曰君行而臣從君臣之大義也
 周衰諸侯不遵王命久矣桓王伐鄭三國乃能為王
 出師以討不庭勤王之道至矣春秋書曰從王所以
 明君臣之大義也以君臣大義書三國從王而大國
 之不能從王其罪見矣三國出兵蓋卿行也鄭莊公
 以手足之親出為王室仇敵諸侯所以致討也三國
[003-31a]
 雖以卿出而侯伯無躬親夾輔之勲三國從王書人
 而諸侯事王不盡忠力其失見矣程子曰王師於諸
 侯不言敗諸侯不可敵王也於夷狄不書戰夷狄不
 能抗王也此理也其敵其抗王道之失也
大雩
 公羊氏曰大雩者何旱祭也何以不言旱言雩則旱
 見言旱則雩不見劉氏意林曰雩常事爾遇旱則雩
 非常也謝氏曰諸侯不得祭天祈穀行於社稷雩禮
[003-31b]
 行於境内之山川而已雩祈雨之祭也大雩祭天而
 雩天子之禮也夏百穀需雨之時故雩以孟夏秋大
 雩失天時也然則大雩書僭也秋大雩書怠也家氏
 曰郊禘亦僭何以不書大郊禘一而已矣故不書大
 若雩則諸侯之雩與天子之雩為禮各異是故書大
 以譏其僭

 公羊氏曰記災也程子曰蝗也既旱又蝗饑不待書
[003-32a]
 也
冬州公如曹
 淳于公如曹度其國危遂不復 程子曰州公甞為
 王三公故穪公謝氏曰諸侯以王命主社稷撫人民
 其有難矣明忠信嚴守備與民以死守之保國之義
 也州公以小國閒於大國度其國危而不能守乃至
 於不畏王命不恤社稷人民私以一身避難適曹然
 則州公非朝曹也亦非奔曹也其行欲以免禍而已
[003-32b]
 春秋書曰如曹而州公不能保守其國其惡見矣穀
 梁氏曰外相如不書此何以書過我也
六年春正月實來
 自曹來朝 愚按舊説或謂實是也猶曰是人來蓋
 謂州公也此承上文去年冬州公如曹書之也若上
 書州公如曹之下卽書實來則是州公也今州公如
 曹在五年之冬實來在六年之春經隔一年安可謂
 承上文書實來也春秋之文如化工生物春秋之義
[003-33a]
 如日星在天決不如是之晦昧也或又謂實州公名
 去年如曹未失國故不名今來魯不復其國則是匹
 夫也故名之使果州公也於去年如曹宜以失國之
 例書曰州公實如曹則今年實來乃州公也去年不
 書其名今年不書其國安知實之為州公乎蓋闕文
 也
夏四月公會紀侯于郕
 紀來諮謀齊難也
[003-33b]
秋八月壬午大閲
 簡車馬也 公羊氏曰大閲者簡車徒也程子曰為
 國之道武備不可廢必於農隙講肄保民守國之道
 也盛夏大閲妨農害人失政之甚無事而為之妄動
 也有警而為之敎之不素何以保其國乎胡安定先
 生曰書八月非時也書大閲非禮也按大閲天子之
 禮魯諸侯而行之其僭可知
蔡侯殺陳佗
[003-34a]
 莊二十二年陳厲公蔡出也故蔡人殺五父而立之
  髙郵孫氏曰陳佗弑君之賊然其迹不見於經惟
 趙氏推而謂在五年甲戌之下己丑陳侯鮑卒之前
 而左氏傳文亦載其事趙氏之説是也朱子曰陳佗
 文公之子桓公之弟公疾病殺其太子免而代之公
 卒而佗立明年為蔡人所殺此墓門之詩刺佗而追
 咎先君不能為佗置良師傅以至此也胡氏曰佗殺
 太子而代其位至是踰年不成之為君者以賊討也
[003-34b]
 書蔡人以善蔡書陳佗以善陳也善蔡者以蔡人知
 佗之為賊善陳者以陳國不以佗為君知其為賊故
 穪人穪人者討賊之辭也不以為君故穪名穪名者
 當討之賊也魯桓弑君而鄭伯與之盟宋督弑君而
 四國納其賂則不知其為賊矣齊商人弑君者及其
 見殺則稱位蔡般弑父者及其見殺則稱爵是齊蔡
 國人皆以為君矣聖人於此抑揚予奪遏人欲於横
 流存天理於旣滅見諸行事可謂深切著明矣篡弑
[003-35a]
 之賊外則異國皆欲致討而不赦内則國人不以為
 君而莫之與誰敢動於為惡故曰孔子成春秋而亂
 臣賊子懼使隣國明討賊之義與國絶輔篡之姦則
 亂賊何自而作雖作無以成其亂此春秋所以書也
九月丁卯子同生
 子同生以太子生之禮舉之接以大牢卜士負之士
 妻食之公與文姜宗婦命之公問名於申繻對曰名
 有五有信有義有象有假有類以名生為信以德命
[003-35b]
 為義以類命為象取於物為假取於父為類不以國
 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隱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幣周
 人以諱事神名終將諱之故以國則廢名以官則廢
 職以山川則廢主以畜牲則廢祀以器幣則廢禮晉
 以僖侯廢司徒宋以武公廢司空先君獻武廢二山
 是以大物不可以命公曰是其生也與吾同物命之
 曰同 程子曰冡嗣之生國之大事故書髙郵孫氏
 曰王者之法立子以嫡所以杜爭奪之患而正嫡庻
[003-36a]
 之分也嫡長乏生必舉以禮而史書之册嫡庻有定
 分少長有定日一著於史則少不得陵長庻不得加
 嫡爭奪之患消而愛憎之心息也春秋十二公二百
 四十二年未有書子生者而子同之生特書之所以
 明史書之常法而示嫡庻之有分也餘公之生或非
 嫡或舉不備禮或舊史不書春秋載一可以見二著
 是可以明非者此之謂也胡氏曰適冡始生即書于
 策與子之法也唐虞禪夏后殷周繼春秋兼帝王之
[003-36b]
 道賢可禪則以天下為公而不拘於世及之禮子可
 繼則以天下為家而不必於讓國之義萬世之通道
 也與賢者貴於得人與子者定於立嫡傳子以嫡天
 下之達禮也故有君薨而世子未生之禮植遺腹朝
 委裘而天下不亂者以名分素明而民志定也經書
 子同生所以明與子之法正國家之本防後世配嫡
 奪正之事垂訓之義大矣此世子也其不曰世子何
 也天下無生而貴者誓於天子然後為世子 愚按
[003-37a]
 生即書之所以見名分之已定而明父子之親誓於
 天子然後稱世子所以見爵秩之貴而明君臣之義
 與賢與子雖帝王之達道然與子易與賢難與子而
 專於立嫡決不至乎亂與賢而或非其人則必至乎
 亂且以春秋言之曹之子臧吳之季札非不賢也父
 兄知其賢也舉國以讓之二子之識不足以及此辭
 而不受卒亂二國賢可輕與乎然則與賢之事不可
 行於後世歟賢也必舜禹而後可舜禹不世出也茍
[003-37b]
 非舜禹也徒讓以生亂耳故春秋主於立嫡憂天下
 之生亂也然以當時之事觀之非禁與賢之法而不
 書也蓋亦無與賢之事可書也故但書與子之法以
 為萬世之常經使世復生舜禹也在上者又有堯與
 舜也則必舉天下以授受矣何待春秋之書乎書與
 子之法以敎當時存與賢之法以待來世是則夫子
 之微意而亦春秋之大權也
冬紀侯來朝
[003-38a]
 請王命以求成于齊公告不能 程子曰紀侯不能
 上訴天子近赴諸侵和輯其民人效死以守而欲求
 援於魯桓不能保其國宜矣 愚按魯桓弑君之賊
 一夫倡義即得誅之身且不保安能敵大國庇小國
 而救人之急乎紀侯主之以求援其何能國春秋備
 書之雖曰小事大弱事强亦必有道也
 
 
[003-38b]
 
 
 
 
 
 
 
 春秋闕疑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