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d0014 周官集傳-元-毛應龍 (WYG)


[011-1a]
欽定四庫全書
 周官集傳卷十一    元 毛應龍 撰
布憲掌憲邦之刑禁正月之吉執旌節以宣布于四方
而憲邦之刑禁以詰四方邦國及其都鄙達于四海凡
邦之大事合衆庶則以刑禁號令
 歐陽氏曰布憲憲刑禁以達四海與職方同貫利達
 九州同意詰有詳盡威制之意邦國亦有都鄙左氏
 曰先王之制大都不過三國之一孟子曰王之為都
[011-1b]
 臣知五人焉及邦國之都鄙示之詳矣 毛應龍曰
 布宣布之也憲表縣之也布憲為司寇屬官周官之
 治布于正月而憲於正嵗自大宰而下皆然矣而獨
 於司宼之屬専設布憲一官者葢於刑禁尤重耳而
 此官獨言憲邦之刑禁則此官以詰刑為主正嵗表
 憲之後以縣書之刑禁而詰治之詰治也不曰治而
 曰詰葢治刑者必窮其情而後可治吕刑言度作刑
 以詰四方是時呂侯命為司寇作刑必以詰言今觀
[011-2a]
 篇中推作刑本意以訓羣后凡丁寧反覆之辭無非
 所以致其窮詰獄情之意若所謂四方司政典獄與
 有邦有土視此經所言邦國都鄙四海辭異而㫖同
 大抵聖人仁民之心欲使之不犯于憲綱近者知之
 又欲使逺者知之大司寇布之舉其綱也小司寇宣
 之行於朝也四方萬里或未之知布憲執旌節適四
 方而宣布之又表縣之而後詰之兹所以家至户曉
 雖萬里之外無有不明刑禁之為不可犯也
[011-2b]
禁殺戮掌司斬殺戮者凡傷人見血而不以告者攘獄
者遏訟者以告而誅之
 鄭鍔曰司伺候之謂也司其私相斬殺戮者為天吏
 則可以殺人非天子之有司胡敢殺戮也是則止暴
 亂以安善良乃先王愛人之心也特以禁殺戮名官
 四者之罪莫大於擅殺也
禁㬥氏掌禁庶民之亂㬥力正者撟誣犯禁者作言語
而不信者以告而誅之凡國聚衆庶則戮其犯禁者以
[011-3a]
狥凡奚𨽻聚而出入者則司牧之戮其犯禁者
 鄭鍔曰事有不可正者加之以力人力所不敵不得
 已而聽服焉是之謂力正 歐陽氏曰亂暴力正若
 今有事不言於官恃其狠暴强力而報之也撟若撟
 詔之類誣若誣告之類事干於法禁者也作言不信
 者是誕謾訛言惑衆者爾
野廬氏掌達國道路至于四畿比國郊及野之道路宿
息井樹若有賔客則令守涂地之人聚𣝔之有相翔者
[011-3b]
誅之
 鄭鍔曰徜徉觀望伺候為盜之人必誅之如是則安
 有凡伯見伐之禍
凡道路之舟車轚互者叙而行之凡有節者及有爵者
至則為之辟
 鄭鍔曰轚相值而礙也互交互而不行也推車於陸
 行舟於水阻隘之地偶值轚互之阻人有爭先之心
 必無相遜之理故因其至之先後以次而行之不惟
[011-4a]
 無爭鬬之端又起禮遜之俗矣又曰有節者奉王命
 之任也有爵者王朝之臣之來辟之又以見貴貴之
 理矣
禁野之横行者徑踰者凡國之大事比脩除道路者掌
凡道禁邦之大師則令埽道路且以幾禁行作不時者
不物者
 歐陽氏曰野廬氏國之大事比脩除道路者亦必事
 野之道路事之所徑由者因事脩除致其誠也
[011-4b]
蜡氏掌除骴凡國之大祭祀令州里除不蠲禁刑者任
人及凶服者以及郊野大師大賔客亦如之若有死于
道路者則令埋而置楬焉書其日月焉縣其衣服任器
于有地之官以待其人掌凡國之骴禁
 詩行有死人尚或殣之此周官所以有蜡氏之職王
 昭禹曰精神者天之分骨骸者地之分也精神離形
 各歸其根則骨骸在所掩蔵亦歸於地而已蜡氏除
 骴為是故也非特如此形合於神則為神奇而人之
[011-5a]
 所親神離於形則為腐臭而人之所惡除骴亦以人
 之所惡在是也
雍氏掌溝瀆澮池之禁凡害于國稼者春令為阱擭溝
瀆之利于民者秋令塞阱杜擭禁山之為苑澤之沈者
萍氏掌國之水禁幾酒謹酒禁川游者
 鄭鍔曰先王以為水者既以灌漑而人溺於水者必
 死酒者所以為禮而人溺於酒者生禍幾則苛而察
 之謹則戒而約之商之末世凡小大邦用喪罔非
[011-5b]
 酒惟辜民大亂喪徳罔非酒惟行周家懲之故設官
 以幾其不當用又謹其用之無節者凡以止酒禍也
 大川之逝雖鳥獲之力有所不能止又可游乎馮河
 而死聖人不與則川游之禁宜哉
司寤氏掌夜時以星分夜以詔夜士夜禁禦晨行者禁
宵行者夜遊者
 徐氏音辨曰察昏星夜半所建則夜之早晚可知
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于日以鑒取明水于月以共
[011-6a]
祭祀之明齍明燭共明水凡邦之大事共墳燭庭燎
 王昭禹曰陽遂方諸考工記所謂金錫半謂之鑒遂
 之齊是也 鄭鍔曰其實皆鑒也金錫半者隂陽之
 類用諸晝則陽氣應之而為火用諸夜則隂氣應之
 為水也用是水以滌粢盛則曰明齍用是火以照則
 曰明燭五齊三酒所取者明水取於月以共之記曰
 由主人之潔著此水也謂此爾
中春以木鐸脩火禁于國中軍旅脩火禁邦若屋誅則
[011-6b]
為明竁焉
 鄭鍔曰警以木鐸使無不聞軍旅脩火禁則不待中
 春也衆之所聚器用資粮勝負所繫則火禁不可不
 謹也 歐陽氏曰明竁設燭以穿壙也亦與刑於隠
 之義同
條狼氏掌執鞭以趨辟王出入則八人夾道公則六人
侯伯則四人子男則二人凡誓執鞭以趨于前且命之
誓僕右曰殺誓馭曰車轘誓大夫曰敢不關鞭五百誓
[011-7a]
師曰三百誓邦之大史曰殺誓小史曰墨
 鄭鍔曰僕所以侍乎王戎僕齊僕之類是也右所以
 用兵以禦敵戎右車右之類是也馭則羣僕之長大
 馭之類是也而其任有輕重僕則掌侍御之事苟有
 不職罪皆可殺也然所由以進退則視乎馭者而已
 馭非其馬之正則或時以其主與敵矣其罪尤重故
 示以車裂之罪 徐氏音辨曰此言為大夫誓其屬
 耳誓大夫曰鞭五百刑不上大夫豈宜以誓之哉
[011-7b]
 鄭鍔曰大史抱天時相天地觀吉凶推察驗所係不
 小故誓以殺小史為大史之佐而已故但誓以墨
脩閭氏掌比國中宿互𣝔者與其國粥而比其追胥者
而賞罰之禁徑踰者與以兵革趨行者與馳騁于國中
者邦有故則令守其閭互惟執節者不幾
㝠氏掌設弧張為阱擭以攻猛獸以靈鼓敺之若得其
獸則獻其皮革齒須備
 鄭鍔曰張謂覆車之網以待其來則自覆以取之也
[011-8a]
 猛獸非弧張所能取故為阱擭以攻之言攻則知其
 用力之難
庶氏掌除毒蠱以攻說禬之以嘉草攻之凡敺蠱則令
之比之
穴氏掌攻蟄獸各以其物火之以時獻其珍異皮革
 珍異熊蟠之等以供饍羞皮革熊羆之屬以供器物
 之用皆須以時獻之
翨氏掌攻猛鳥各以其物為媒而掎之以時獻其羽翮
[011-8b]
 鄭鍔曰俟其來下則掎其脚然後取之
柞氏掌攻草木及林麓夏日至令刋陽木而火之冬日
至令剥隂木而水之若欲其化也則春秋變其水火凡
攻木者掌其政令
薙氏掌殺草春始生而萌之夏日至而夷之秋繩而芟
之冬日至而耜之若欲其化也則以水火變之掌凡殺
草之政令
 政令即所謂萌夷芟耜變化之事也
[011-9a]
硩蔟氏掌覆夭鳥之巢以方書十日之號十有二辰之
號十有二月之號十有二嵗之號二十有八星之號縣
其巢上則去之
剪氏掌除蠧物以攻禜攻之以莽草熏之凡庶蠱之事
赤犮氏掌除牆屋以蜃炭攻之以灰洒毒之凡隙屋除
其霾蟲
蟈氏掌去鼃黽焚牡蘜以灰洒之則死以其煙被之則
凡水蟲無聲
[011-9b]
壺涿氏掌除水蟲以炮土之鼓敺之以焚石投之若欲
殺其神則以牡橭午貫象齒而沈之則其神死淵為陵
 鄭鍔曰物有相制相治者不可以理詰也古之聖人
 達萬物之變得其妙用以為除害之術除蠱物則用
 莽草除貍蟲則用炭灰除鼃黽則用牡鞠除水蟲則
 用牡橭天地間物皆為天地間用然非明哲有所不
 知周公以上聖洞見其理隨取而用至於能殺其神
 而化淵以為陵此豈可以常理論哉
[011-10a]
庭氏掌射國中之夭鳥若不見其鳥獸則以救日之弓
與救月之矢夜射之若神也則以大隂之弓與枉矢射

 鄭鍔曰不見其形不知其夭鳥乎夭獸乎救日之弓
 救月之矢其異所憑豈不足以威不正之妖物也歟
  横渠張氏曰救日之弓救月之矢豈不知無益於
 救但不可坐視其薄蝕而不救意不安也救之不過
 失數矢而已
[011-10b]
銜枚氏掌司囂國之大祭祀令禁無囂軍旅田役令銜
枚禁嘂呼嘆嗚于國中者行歌哭于國中之道者
伊耆氏掌國之大祭祀共其杖咸軍旅授有爵者杖共
王之齒杖
 國老年齒已髙在禮宜杖是之謂齒杖
大行人掌大賔之禮與大客之儀以親諸侯春朝諸侯
而圖天下之事秋覲以比邦國之功夏宗以陳天下之
謨冬遇以協諸侯之慮時㑹以發四方之禁殷同以施
[011-11a]
天下之政
 鄭鍔曰朝覲宗遇葢同四時之朝分為四等之名因
 時以明義而已又曰自千里國畿之外為侯服為畿
 服為男服采衛之服使之貢祀物者貢器物服物財
 物貨物者是謂天下之政
時聘以結諸侯之好殷頫以除邦國之慝間問以諭諸
侯之志歸脤以交諸侯之福慶賀以贊諸侯之喜致禬
以補諸侯之烖
[011-11b]
 歐陽謙之曰時有聘問恩好所以宻也王國之使徧
 至於諸侯之國姦慝所以不敢作也姦慝之作大率
 起於人之所不睹不聞之地肆焉而為之王使之殷
 頫豈曰𫝊王命講禮儀而已哉其所以抑姦萌弭隂
 慝為慮逺矣
以九儀辨諸侯之命等諸臣之爵以同邦國之禮而待
其賔客
 歐陽謙之曰諸侯之命諸臣之爵不同則其禮亦不
[011-12a]
 同是不可不辨而等之也既辨而等之則命同爵同者
 可以同其待之之禮矣是所以同邦國之禮也
上公之禮執桓圭九寸繅藉九寸冕服九章建常九斿
樊纓九就貳車九乘介九人禮九牢其朝位賔主之間
九十步立當車軹擯者五人廟中將幣三享王禮再祼
而酢饗禮九獻食禮九舉出入五積三問三勞諸侯之
禮執信圭七寸繅藉七寸冕服七章建常七斿樊纓七
就貳車七乗介七人禮七牢朝位賔主之間七十步立
[011-12b]
當前疾擯者四人廟中將幣三享王禮壹祼而酢饗禮
七獻食禮七舉出入四積再問再勞諸伯執躬圭其他
皆如諸侯之禮諸子執穀璧五寸繅藉五寸冕服五章
建常五斿樊纓五就貳車五乘介五人禮五牢朝位賔
主之間五十步立當車衡擯者三人廟中將幣三享王
禮壹祼不酢饗禮五獻食禮五舉出入三積壹問壹勞
諸男執蒲璧其他皆如諸子之禮凡大國之孤執皮帛
以繼小國之君出入三積不問壹勞朝位當車前不交
[011-13a]
擯廟中無相以酒禮之其他皆眡小國之君凡諸侯之
卿其禮各下其君二等以下及其大夫士皆如之
 王氏曰公侯伯子男位有逺近立有前後擯有多寡
 則尊者舒而縟卑者蹙而略故也 鄭鍔曰旣擯而
 入朝王受其享必用幣帛所以將其厚意也而况諸
 侯之於王可無以見其役志於享乎故享必將幣公
 再拜而送之以明其臣職之恭其獻必至於三者臣
 侍君燕不過三爵三日而月成魄故古之冠者必三
[011-13b]
 揖譲者必三揖三譲則禮成於三可知臣之享君止
 於成禮而已
邦畿方千里其外方五百里謂之侯服嵗壹見其貢祀
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謂之甸服二嵗壹見其貢嬪物又
其外方五百里謂之男服三嵗壹見其貢器物又其外
方五百里謂之采服四嵗壹見其貢服物又其外方五
百里謂之衛服五嵗壹見其貢材服又其外方五百里
謂之要服六嵗壹見其貢貨物九州之外謂之蕃國世
[011-14a]
壹見各以其所貴寶爲摯
 鄭鍔曰九貢所致有幣貢有斿貢有物貢不見於此葢
 王責於諸侯者唯服食器用之物而已若夫燕游之
 所須雜物之無名幣帛之將意皆不可立為定名以
 責之也諸侯有享上之誠或以幣而享王或以玩好
 共燕游之樂或以錯雜之可食者欲其自致於王即
 可也大宰言致亦使之自致爾
王之所以撫邦國諸侯者嵗徧存三嵗徧頫五嵗徧省
[011-14b]
七嵗屬象胥諭言語協辭命九嵗屬瞽史諭書名聽聲
音十有一嵗達瑞節同度量成牢禮同數器脩灋則十
有二嵗王巡狩殷國
 鄭鍔曰問不若視之為厚視不若察之為詳愈久則
 愈致其勤也象胥𫝊言之官也五方之人聲音不通
 言語不同諭之以言語則曉之使知也為國之制必
 出辭命或以告國人或以交隣國討論之修飾之潤
 色之然後可以協而合之瞽諸侯掌樂之官史諸侯
[011-15a]
 主書之官欲其同名所以正名者一字之差而義理
 乃爽樂本於律吕所以感召和氣節奏或差戾沴遂
 生㑹於王朝則使瞽史諭之聽之也患其法度之或
 廢壊而變革也則遣行人達其所執之瑞所用之節
 同其度之長短量之小大成其牢禮之或九或七或
 五其所得用者同其器如禮制之所寓名分之所等
 者八法八則王朝施於都鄙官府而行人之所達者
 恐其乆而或廢故修治之也
[011-15b]
凡諸侯之王事辨其位正其等協其禮賔而見之若有
大喪則詔相諸侯之禮若有四方之大事則受其幣聽
其辭
 劉氏音辨曰賔應言擯與小行人職同 鄭鍔曰諸
 侯來告急用幣以將其意
凡諸侯之邦交嵗相問也殷相聘也世相朝也
 鄭鍔曰問以言為禮聘以財為禮
小行人掌邦國賔客之禮籍以待四方之使者令諸侯
[011-16a]
春入貢秋獻功王親受之各以其國之籍禮之凡諸侯
入王則逆勞于畿及郊勞眡館將幣為承而擯
 鄭鍔曰親受其貢獻則恩意浹洽乎人心而諸侯事
 上之誠無時而敢替矣各以其國之籍禮之待諸侯
 者欲不失其舊也又曰逆勞于畿入境之勞也 歐
 陽地山曰郊勞也眡館也將幣也三事皆非小行人
 之職小行人皆為之承而擯相之也 或問小行人
 云諸侯春入貢王氏說謂春入貢則朝正之時集𫝊
[011-16b]
 其說何邪曰周以建子為正凡大朝㑹用子月則朝
 正之時乃冬十一月故不可以春入貢為朝正之期
 如賈氏疏謂貢物經冬至而後春可入此說善
凡四方之使者大客則擯小客則受其幣而聽其辭使
適四方協九儀賔客之禮朝覲宗遇㑹同君之禮也存
頫省聘問臣之禮也
 王昭禹曰協九儀賔客之禮因使行告語中國使諸
 侯不忘之意也告之以諸侯事王王撫諸侯交相親
[011-17a]
 愛之意使不暫忘於心也
達天下之六節山國用虎節土國用人節澤國用龍節
皆以金為之道路用旌節門關用符節都鄙用管節皆
以竹為之
 徐氏音辨曰三節皆竹也加以旌為旌節副以符為
 符節無旌也無符也管而已所謂管節也守都鄙者
 受角節于邦所謂邦節都鄙所以使人則持管節所
 謂天下之節 鄭鍔曰掌節無都鄙用管節此則有
[011-17b]
 之言貨賄用璽節此則不載何也以意推之行人掌
 達於天下而都鄙在王畿之内欲以節達於畿内爾
 故特言焉貨賄之璽節則通門關之商賈爾行人掌
 奉使之事何與於通貨賄也
成六瑞王用瑱圭公用桓圭侯用信圭伯用躬圭子用
穀璧男用蒲璧合六幣圭以馬璋以皮璧以帛琮以錦
琥以繡璜以黼此六物者以和諸侯之好故
 鄭鍔曰王與五等之君所執之圭璧合符之瑞也上
[011-18a]
 所以驗乎下下所以合乎上故以瑞名之小行人掌
 成於内外均用以為驗彼此守之無或虧壊是之謂
 成成如牢禮之成大宗伯典瑞皆言執執之以為禮
 也此言用與執異使之用以為合符之瑞也
若國札喪則令賻補之若國凶荒則令賙委之若國師
役則令槁禬之若國有福事則令慶賀之若國有禍烖
則令哀弔之凡此五物者治其事故
 歐陽謙之曰物猶事也此之五物若札喪凶荒之類
[011-18b]
 是也有此事故則必有以治之所謂治者即賻補賙
 委之類是也下五物其訓為事亦同 鄭鍔曰賻補
 以財賙委以粟槁禬以燕勞之禮慶賀以賛美之言
 哀弔以憫恤之情皆用物焉凡以治共事故而已治
 也者言致力以助之之義也
及其萬民之利害為一書其禮俗政事教治刑禁之逆
順為一書其悖逆㬥亂作慝猶犯令者為一書其札喪
凶荒厄貧為一書其康樂和親安平為一書凡此五物
[011-19a]
者每國辨異之以反命于王以周知天下之故
 鄭氏曰慝惡也猶圖也 鄭鍔曰四方之逺萬民之
 衆利或未興害或未除人君不及知也必合載之以
 言其利害所在不可以無書也禮俗也政事也敎治
 也刑禁也諸侯之所在者或有逆順謂於王國之法
 或有從違也不為一書無以知其叛服之事悖逆也
 暴亂也作慝猶犯令也過惡之已著也不為一書無
 以知罪惡之輕重也札喪也凶荒也厄貧也諸侯所
[011-19b]
 遭之故也不為一書無以知逺方之憂康樂謂民之樂
 生和親謂鄰國之交懽安平謂其國之寧靜也不為
 一書無以知侯國之治千里有不同之風百里有不
 同之俗而况國有封疆之界其事各不同則其書不
 可混而為一此所以每國辨而異之以反命于王則
 王所以總攬者得其要不出户而可知天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