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b0051 尚書埤傳-清-朱鶴齡 (WYG)


[016-1a]
欽定四庫全書
 尚書埤𫝊附録
             吳江朱鶴齡撰
  古文尚書逸篇隋志梁五經博士劉叔嗣注尚書/逸篇二卷唐志徐邈注尚書逸篇
  三/卷
序帝釐下土句/方設居方别生分類作汨作九共九篇
 藁飫次舜/典後
 孔𫝊言舜理天下諸侯四方各設其官居其方生姓
[016-1b]
 也别其姓族分其類使相從汨治作興也言治民之
 功興藁勞飫易也凡十一篇皆亡 朱子曰劉侍讀
 以共為丘言九丘也劉原父云古文□共相近誤為
 共藁音義與犒同周禮有槀人注云讀如犒師之犒
 孔疏汨作等十一篇同此序其文皆亡而序與百篇
 之序同編故存
序自契至于成湯八遷湯始居亳從先王居作帝告釐
 沃次𦙍/征後
[016-2a]
 孔𫝊十四世凡八徙國都契父帝嚳都亳今偃/師湯自
 商丘遷焉故曰從先王居疏云商頌帝立子生商是
 契居商今商/州也世本云昭明居砥石左𫝊稱相土居
 商丘及今湯居亳事見經𫝊者有此四遷餘四遷未
 詳聞也砥石先儒無言不知所在陳師凱曰帝告疑
 即帝嚳釐理治沃沃饒之土 釋文此二亡篇舊解
 是夏書馬鄭之徒以為商書兩説並通
序湯征諸侯葛伯不祀湯始征之作湯征次帝告/二篇後
[016-2b]
 孔𫝊為夏方伯得専征伐金履祥曰史記載湯征之/辭絶不類孟子引亳衆往
 耕之事必出此書而五就湯桀之事意者/于汝鳩汝方之書得之今不可得而詳矣
序伊尹去亳適夏既醜有夏復歸于亳入自北門乃遇
 汝鳩汝方作汝鳩汝方次湯/征後
 孔𫝊言所以醜夏而還之意二篇皆亡
序湯既勝夏欲遷其社不可作夏社疑至臣扈次湯/誓後
 孔𫝊湯革命創制改正易服變置社稷而後世無及
 勾龍者故不可而止言夏社不可遷之義三篇皆亡
[016-3a]
 疏云疑至臣扈當是二臣名葢亦言社不可遷之意
 蘇𫝊左𫝊曰共工氏有子曰勾龍為后土后土為社
 烈山氏之子曰柱為稷自夏以上祀之周棄亦為稷
 自商以來祀之是湯以棄易稷而無以易勾龍者故
 曰欲遷其社不可 陳師凱曰此易社神非遷杜也
 書亡本無所考據以序意詳之初欲遷夏社作夏
 社篇繼以二臣之議而止故又作疑至臣扈篇自商
 初不遷夏社垂為後法周遂亦不遷殷社所以亳社
[016-3b]
 春秋猶存焉忠厚之仁監戒之義葢兩得之
序夏師敗績湯遂從之遂伐三朡俘厥寶玉誼伯仲伯作
 典寶次夏社/二篇後
 孔𫝊三朡國名桀走保之今定陶也桀自安邑東入
 山出太行東南涉河湯緩追之不迫遂奔南巢俘取
 也玉以禮神使無水旱之災出楚/語故取而寶之二臣
 作典寶一篇言國之常寶也 朡韻書作艐篆文月
 字與舟字相似故亂也史記作㚇或又作鬷釋文云
[016-4a]
 誼本或作義
 陳傅良曰寶玉如夏后氏之璜非貪其寶也國之庸
 器也張氏曰二臣之書意以傷桀而戒湯
序咎單作明居次湯/誥後
 孔𫝊咎單臣名主土地之官作明居民法一篇疏云
 馬融云咎單為司空咎巨九反單上演反
序成湯既沒太甲元年伊尹作伊訓肆命徂后伊訓見/古文
 孔𫝊肆命陳天命以戒太甲徂后言往古明君以戒
[016-4b]
 二篇亡
序沃丁既葬伊尹于亳咎單遂訓伊尹事作沃丁次咸/有一
 徳/後
 孔𫝊沃丁太甲子伊尹既致仕老終以三公禮𦵏疏
 云皇甫謐云沃丁八年伊尹卒年百有餘嵗大霧三
 日沃丁葬之以天子禮祀以太牢蘇𫝊咎單訓伊尹
 事猶曹參隨蕭何規也 皇覽云伊尹冡在濟隂郡
 己氏縣平利鄉李舜臣曰自稷契以下盡臣道者不
[016-5a]
 乏人而伊尹周公之葬獨紀于書
序伊陟相太戊亳有祥桑榖共生于朝伊陟贊于巫咸
 作咸乂四篇次沃/丁後
 孔𫝊伊陟伊尹子太戊沃丁弟之子祥妖怪二木合
 生七日大拱不恭之罰贊告也巫咸臣名疏云祥者
 惡事先見之徵榖楮木七日大拱伏生書𫝊有其文
 殷本紀云一暮大拱五行𫝊貌之不恭是謂不肅時
 則有青𤯝之災木色青故曰青𤯝皇甫謐云太戊問
[016-5b]
 于伊陟伊陟曰臣聞妖不勝徳王之政事有闕王其
 修徳太戊退而占之曰桑榖野木而合生于朝意者
 朝亡乎太戊懼修先王之政明養老之禮三日而祥
 桑枯死三年逺方重譯而至者三十六國
序太戊贊于伊陟作伊陟原命次咸/乂後
 孔𫝊告以改過自新原臣名䟽云俱以桑榖事告
序仲丁遷于嚻音/敖作仲丁次伊陟/二篇後
 孔𫝊仲丁太戊子去亳嚻地名陳遷都之義疏云皇
[016-6a]
 甫謐云仲丁自亳徙嚻在河北也或曰今河南敖倉
 嚻史記作隞
序河亶甲居相作亶甲次仲/丁後
 孔𫝊亶甲仲丁弟相地名在河北釋文今河北魏郡
 有相縣史記正義括地志云故殷城在相州内黄縣
 東南十三里即河亶甲所築
序祖乙圯于耿作祖乙次河亶/甲後
 孔𫝊祖乙亶甲子圯于相遷于耿河水所毁曰圯疏
[016-6b]
 云既毁于耿必遷一處盤庚自彼處而遷于殷也殷
 本紀云祖乙遷于邢皇甫謐以耿在河東皮氏縣耿
 鄉王應麟曰皇極經世祖乙圯于耿徙居邢葢從史
 記以經世紀年考之祖乙以乙未嗣位後有祖辛沃
 甲祖丁南庚陽甲而後盤庚立自祖乙至盤庚約一
 百二十餘年若謂民蕩析離居因耿之圯不應如是
 之久當闕所疑愚按書𫝊與序不合恐序有訛脱當
 以𫝊為允𫝊言祖乙遷耿本紀又言遷邢祖乙在位
[016-7a]
 十九祀不應有兩遷史記索隱云邢音耿葢邢乃耿
 之訛辨詳盤庚篇
序髙宗祭成湯有飛雉升鼎耳而雊祖已訓諸王作髙
 宗肜日髙宗之訓髙宗肜日見/今文古文
序武王既勝殷邦諸侯班宗彛作分器次洪/範後
 孔𫝊賦宗廟彛器酒鐏賜諸侯言諸侯尊卑各有分
 胡氏曰如分魯以夏后氏之璜分陳以肅慎氏之矢
 之類序専言宗彛器以祭器為重也
[016-7b]
序巢伯來朝芮伯作旅巢命次旅/&KR0729
 孔𫝊巢殷諸侯伯爵也南方逺國武王克商慕義來
 朝芮伯周同姓畿内之國為卿大夫陳威徳以命巢
 疏云世本云芮伯姬姓杜預云芮今馮翊臨晉縣芮
 鄉是也
 李杞曰巢今無為軍巢縣曰來朝書始來朝也湯放
 桀南巢巢人納之商封為伯亦足見巢之忠矣商亡
 而周興于是始來朝夫子錄其書葢有所感也夫王/應
[016-8a]
 麟曰此説美/矣未知何據
序唐叔得禾異畝同穎獻諸天子王命唐叔歸周公于
 東作歸禾次微子/之命後
 孔𫝊唐叔成王母弟食邑内得異禾也畝壟穎穗也
 禾各生一壟而合為一穗天下和同之象周公之徳
 所致周公東征未還故命唐叔以禾歸周公唐叔後
 封晉疏云書太𫝊成王之時有三苗貫桑葉而生同
 為一穗其大盈車長㡬充箱民得而獻諸成王孔不
[016-8b]
 用此説葛興仁曰唐叔雖幼因禾必有獻替之言成
 王既悟風雷之變因命唐叔以禾歸周公于東歸史
 記引此序作饋
序周公既得命禾旅天子之命作嘉禾次歸/禾後
 孔𫝊已得唐叔之禾遂陳成王歸禾之命而推美成
 王善則稱君天下和同政之善者故周公作書以善
 禾名篇告天下疏云二篇東征未還時事微子受命
 應在此篇後 陳經曰當王之疑也禾為之偃金縢
[016-9a]
 之啓也禾為之起及君臣之和同也禾又為之異畆
 同穎周公之忠誠格天如此 朱子語錄曰唐叔得
 禾𫝊記所載若成王先封唐叔後封康叔是以姪先
 叔决無此理
序成王東伐淮夷遂踐奄作成王政次蔡仲/之命後
 孔𫝊成王即政淮夷奄國又叛王親征之遂滅奄而
 徙之以其數反覆為平淮夷徙奄之政令疏云費誓
 稱淮夷徐戎並興王伐淮夷魯伐徐戎是同時事釋
[016-9b]
 文踐藉也政馬本作正
序成王既踐奄將還其君子蒲姑周公告召公作將蒲
 姑次成王/政後
 孔𫝊蒲姑齊地將徙奄新立之君于蒲姑告召公使
 作冊書告令之疏云杜預左𫝊注樂安博昌縣北有
 蒲姑城禮天子不滅國諸侯有罪則殺其君而立其
 次賢者故知所徙者奄新立之君也釋文蒲馬本作薄
 漢志作薄姑 李杞曰遷奄君于薄姑遷奄民于魯
[016-10a]
 祝鮀所謂因商奄之民而命伯禽也
序成王既伐東夷肅慎來賀王俾榮伯作賄肅慎之命
 次周/官後
 孔𫝊海東諸夷駒麗扶餘豻貊之屬武王克商皆通
 道焉成王即政而叛王伐而服之故肅慎氏來賀榮
 同姓諸侯為卿大夫王使之為命書以幣賄賜肅慎
 之來賀
 疏云漢書有髙駒驪扶餘韓無此豻豻即彼韓也蘇
[016-10b]
 𫝊東夷即淮夷也在周為東愚謂子瞻説是也漢孔
 氏以東夷為海東諸夷大非三代之時豈有勞師越
 海逺征外夷者哉漢武帝之伐閩越隋煬帝唐太宗
 之親征髙麗未必不自斯言啓之也東夷叛于成王
 時史𫝊無明文可考東夷服而肅慎來尤屬難信左
 𫝊肅慎燕亳吾北土也杜預注肅慎北夷在𤣥莵北
 三千餘里成王伐淮夷歸京師時適肅慎來賀本非
 相因序特牽連言之耳賀者賀中國治安詩云四方
[016-11a]
 來賀豈必因服夷始至哉肅慎來賀如入貢楛矢石
 砮是也
序周公在豐將沒欲葬成周公薨成王葬于畢告周公
 作亳姑次肅慎/之命後
 孔𫝊不敢臣周公故使近文武之墓告周公柩斥及
 奄君已定亳姑言所遷之功成吳氏曰周公沒時適
 在豐注疏謂致政歸老于豐非也晉地道記畢在長
 安西北蘇𫝊畢有文武墓亳姑蒲姑也周公告召公
[016-11b]
 作將蒲姑至此并告以所遷也 呂祖謙曰公欲葬
 成周葢宗臣垂死憂國以邦之安危惟兹殷士致不
 忘之意焉意不在葬也成王知其意故不從其葬
 使祔于文武而已黄度曰伊尹周公皆宗臣故伊尹從
 湯葬周公從文武葬皆國禮猶後世陪葬山陵也
  尚書逸語見汲冢周/書者不錄
孟子不及貢以政接于有庳趙岐曰尚書逸篇之辭
左𫝊晉狼瞫引周志曰勇則害上不登于明堂注周書
[016-12a]
也叔向引書曰聖作則注逸書叔向又引夏書曰昬墨
賊殺注逸書
尚書大𫝊引盤庚曰若徳明哉又引酒誥王曰封惟曰
若圭璧皆今經所無
周禮疏引周書周公曰都懋哉予聞古先哲王之格言
詩疏引周書曰維文王在程作程寤程典皇甫謐云文
王徙宅于程
大戴記保𫝊篇注引周書曰習之為常
[016-12b]
呂氏春秋引商書曰刑三百罪莫重于不孝注商湯所
制法又引周書曰若臨深淵若履薄氷注葢逸書又引
周書曰民善之則畜也不善則讐也
孔叢子引書曰維髙宗報上甲微葢逸書也魯語展禽曰/上甲微能
帥契者也/商人報焉
墨子引周書曰國無三年之食非其國
淮南子引周書曰掩雉不得更順其風上言者常下言
者權
[016-13a]
史記楚世家引周書曰欲起無先蘇秦𫝊引周書曰緜
緜不絶蔓蔓奈何亳釐不伐將用斧柯蒙恬𫝊引周書
曰必參而伍之貨殖𫝊引周書曰農不出則乏食工不
出則乏事商不出則三寶絶
漢書律厯志引書曰先其祘古算/字命師古曰逸書也言
王者綂業先其算數以命百事又主父偃引周書曰安
危在出令存亡在所用又王商引周書曰以左道事君
者誅師古曰逸書也又谷永引周書曰記人之功忘人
[016-13b]
之過宜為君者也師古曰逸書
後漢書楊賜𫝊引周書曰天子見怪則修徳諸侯見怪
則修政卿大夫見怪則修職士庶人見怪則修身
説文引商書曰以相陵懱莫結切/輕易也又引逸周書曰實不
明以俒俒完也胡困切以玉海引説/文作朕實不明 俒伯父又引逸周書曰不
卵不䠣以成鳥獸巽者□獸足/也故或從足又引逸周書曰士分民
之祘均分以祘之也/從二示讀苦算又引逸周書曰疑沮事又引周書
曰宮中之冗食又引周書曰師乃搯搯土刀切拔兵/刃以習擊刺
[016-14a]
引周書曰戔戔巧言
説苑引周書曰前車覆後車戒又引周書曰附下而罔
上者死附上而罔下者刑與聞國政而無益于民者退
在上位而不能進賢者逐
論衡引梓材曰彊人有土開賢厥率化民
白虎通引尚書逸篇曰厥兆天子爵又曰太社惟松東
社惟柏南社惟梓西社惟栗北社惟槐
文選注引周書曰乃辨九服之國又曰湯歸於亳三千
[016-14b]
諸侯大㑹
  偽書
史記引湯誥曰惟三月王自至於東郊告諸侯羣后無
不有功於民力勤乃事予乃大罰殛汝母予怨曰古禹
臯陶久勞於外其有功於民民乃有安東為江北為濟
西為河南為淮四瀆已修萬民乃有居后稷降播農殖
百榖三公咸有功於民故后有立昔蚩尤與其大夫作
亂百姓帝乃弗予有狀先王言不可不勉曰不道毋之
[016-15a]
在國汝毋我怨郝敬曰按伏生書無此篇司馬遷何從/得此其辭散漫無味而孔書湯誥又與
此殊可知當時偽書甚/多不獨張霸武成而已又周本紀曰武王渡河中流白
魚躍入王舟中武俯取以祭既渡有火自上復於下至
於王屋流為烏索隱曰此見周書及今文泰誓
漢書郊祀志引太誓曰正稽古立功立事可以永年丕
天之大律顔師古曰此今文太誓又律厯志引武成曰
粤若來三月既死霸粤五日甲子咸劉商王受惟四月
既旁生霸粤六日庚戌武王燎於周廟翌日辛亥祀於
[016-15b]
天位粤五日乙卯乃以庶國祀馘於周廟今按此偽武/成文也張霸
所作鄭康成云建武之/際亡一篇謂偽武成也又王莽𫝊書逸嘉禾篇曰周公
奉鬯立於阼階延登賛曰假王涖政勤和天下今按周/公時安
得有假王語/必莽偽作
鄭氏詩箋引泰誓曰天將有立父母使民有政有居葢
偽泰誓也
孔氏詩疏引泰誓曰師乃鼓譟前歌後舞格於上天下
地咸曰孜孜無怠又引泰誓曰司馬在前王肅云司馬
[016-16a]
太公也
孔氏書疏漢律厯志引康王畢命豐刑曰惟十有二年
六月庚午朏王命作冊豐刑此偽作者𫝊聞舊語得其
年月而不得以下之辭妄言作豐刑耳亦不知豐刑之
言何所道也鄭𤣥云今其逸篇有冊命霍侯之事不同
與此不應非也鄭𤣥所見又似異於豐刑皆妄作也
  書説餘
唐孔氏曰古文經雖早出晚始得行其辭富而備其義
[016-16b]
𢎞而雅江左學者咸悉祖焉近至隋初始流河朔其為
正義者蔡大寳巢猗費甝顧彪劉焯劉炫等諸公義皆
淺略惟焯炫為詳然焯乃織綜經文穿鑿孔穴詭其新
見異彼前儒炫嫌焯之煩雜就而刪焉雖復㣲稍省要
又好改張前義義更太略辭又過華欲以領袖後生未
為得也
葉夢得曰自漢迄西晉言書惟祖歐陽氏郊祀志引歐
陽大小夏侯三家説六宗皆曰上不及天下不及墜旁
[016-17a]
不及四方在六者之間助陰陽變化實一而名六後漢
輿服志永平二年乗輿服從歐陽説公卿以下從大小
夏侯説三家至西晉並亡其説間見於義疏 桓榮習
歐陽尚書受朱普學章句四十萬言浮辭過實及榮入
授顯宗减為二十三萬言子郁復刪省定成十二萬言
榮世相𫝊授代作帝師信説經之家無取於繁長也
鄭樵曰厯代輿圖所及先儒之論多不足據所可據者
禹貢耳孟子曰決汝漢排淮泗而注之江是江有通淮
[016-17b]
之道矣考之禹貢則曰㳂於江海達於淮泗是江未嘗
通淮葢吳夫差掘溝以通晉而江淮始通孟子葢誤指
夫差所掘之溝以為禹跡也史遷河渠書厮為二渠復
禹舊跡是以二渠出於禹及考之禹貢河自龍門至於
大陸皆為一流至秦決魏郡始有二流子長葢誤指秦
時所決之渠以爲禹跡也揚雄作蜀記上記蠶叢魚鳬
以為秦以前未通中國故李白詩蠶叢及魚鳬開國何
茫然邇來四萬八千嵗不與秦塞通人烟而不知禹貢
[016-18a]
梁州之域皆蜀地之山川則雄言前此未通中國非也
班固述河源之經流逺窮葱嶺蒲類海以為濳行地中
出為中國河而不知禹貢止曰導河積石唐人劉元鼎
使吐蕃乃得其源在國中深境而固之言亦非也吁禹
貢不過數千言耳古今言地理之牴牾莫不於此取質
焉葢禹貢乃古聖之書其言出於道非後世地理家比
也故州不係於方域而係之山川至後世則有四至八
到之説矣山川小者係于州大者條而出之至後世則
[016-18b]
一山而跨數州一水而見數郡矣冀州不言所距至後
世則京兆扶風與郡縣同體矣禹跡所及東至萊牧西
至和夷以至皮卉之服無不為之經叙至後世則羈縻
州郡皆入中國圖籍矣終篇復不過百言遂能盡九州
之田賦土地之所宜道路山川之逺近非深於道者能
之乎
蔡元定曰體天地之撰者易之象紀天地之撰者範之
數數始於一奇象成於二偶奇者數之所以立偶者數
[016-19a]
之所以行故二四而八八卦之象也三三而九九疇之
數也由是八八而又八之為四千九十六而象備矣九
九而又九之為六千五百六十一而數周矣易更四聖
而象已著範錫神禹而數不𫝊後之作者昧象數之源
窒變通之妙或即象而為數或反數而擬象洞極有書
濳虛有圖非無作也牽合傅㑹自然之數益晦焉嗟夫
天地之所以肇人物之所以生萬物之所以失得莫非
數也數之體著於形數之用妙於理非窮神知化者曷
[016-19b]
足語此河圖洛書之説莫詳/於朱子見易學啓蒙
王應麟曰呂氏春秋序意云嘗學得黄帝之所以誨顓
頊矣爰有大圜在上大矩在下汝能法之為民父母不
韋十二紀成於秦八年嵗在涒灘其時上古之書葢猶
有存者 書大𫝊虞𫝊有九共篇引書曰予辨下土使
民平平使民無傲殷𫝊有帝告篇引書曰施張乃服明
上下豈伏生及見古文逸篇耶大𫝊之序有嘉禾揜誥
今本闕焉隋志有逸篇二卷出齊梁之間似孔壁中殘
[016-20a]
缺者唐有三卷徐邈注鄭漁仲謂書逸篇仲尼之時已
無矣恐未然 三墳書無𫝊宓犧氏惟易存而啇南所
云周天律度周/髀管子所云造六峜以迎隂陽者不復見
管子輕重戊日宓犧作造六峜以迎隂陽作九九之數/以合天道而天下化之周人之王循六峜行隂陽峜字
未/詳許行為神農之言晁錯述神農之教列子稱黄帝之
即老子谷/神不死章隂陽五行兵法醫方皆託之農黄而大道
隱矣 賈誼新書君道篇引書曰大道亶亶其去身不
逺人皆有之舜獨以之此逸書也修政篇引黄帝曰道
[016-20b]
若川谷之水其出無已其行無止顓頊曰至道不可過
也至易不可易也吾非善善而已也善緣善也非惡惡
而已也惡緣惡也吾日慎一日帝嚳曰徳莫髙於博愛
人政莫髙於博利人帝堯曰吾存心於先古加志於窮
民一民饑我饑之也一民寒我寒之也一民有罪我陷
之也帝舜曰吾盡吾敬以事吾上故見謂忠焉吾盡吾
敬以接吾敵故見謂信焉吾盡吾敬以使吾下故見謂
仁焉大禹諸侯㑹則問於諸侯曰諸侯以寡人為驕乎
[016-21a]
朔日朝則問於士曰諸大夫以寡人為汰乎又曰民無食
也則吾弗能使也功成而不利於民吾弗能勸也湯曰
學聖王之道者譬其如日靜思而獨居譬其如火舍學
聖之道而靜居獨思譬其去日之明於庭而就火之光
於室也可以小見而不可以大知得賢而舉之得賢而
與之譬其若登山乎得不肖而舉之得不肖而與之譬
其若下淵乎是以明君慎其舉而君子慎與又曰藥食
嘗於卑然後至於貴藥言獻於貴然後聞於卑求道者
[016-21b]
以心致道者以信樹道者以人又引周文王武王成王
問鬻子武王問王子旦師尚父淮南人間訓引堯戒曰
戰戰慄慄日慎一日人莫蹪於山而蹪於蛭叶/此帝王
之大訓存於初漢者若髙帝能除挾書之律蕭何能收
秦博士之書則倚相所讀者豈盡至失墜耶 文心雕
龍夏商二箴餘句頗存夏箴見周書文𫝊篇商箴見呂
氏春秋名類篇夏訓虞人之/箴見左𫝊 漢藝文志周書七十一
篇劉向云周時誥誓號令葢孔子所論百篇之餘隋唐
[016-22a]
志繫之汲冢考汲冢得竹簡書在晉咸寧五年而兩漢
已有周書矣太史公引克殷度邑鄭康成注周禮云周
書王㑹備焉注儀禮云周書北堂以閭許慎説文引逸
周書大翰若翬雄又引豲有爪而不敢以橛馬融注論
語引周書月令皆在漢世杜元凱解左𫝊時汲冡書未
出也千里百縣哀二年𫝊/注引周書轡之柔矣襄二十六年/𫝊注引周書皆以
周書為據則此書非出於汲冢甚明 文選任昉文不
改參辰而九星仰止注引周書王曰余不知九星之光
[016-22b]
周公曰星辰日月四時嵗是謂九星按周書小武開篇
周公曰在我文考順道九紀一辰以紀日二宿以紀月
三日以紀徳四月以紀刑五春以紀生六夏以紀長七
秋以紀殺八冬以紀藏九嵗以紀終九星即九紀也
法言謂酒誥之文俄空焉愚按酒誥古今文皆有之豈揚
子未之見歟藝文志云劉向以中古文校歐陽大小夏
侯三家經文酒誥脱簡一而大𫝊引酒誥曰王曰封惟
曰若圭璧今本無此句豈即脱簡耶 國䇿任章引周
[016-23a]
書曰將欲敗之必姑輔之將欲取之必姑與之漢蕭何
引周書曰天與弗取反受其咎此純乎隂符矣今周書
多雜入子語謂是孔刪之餘吾不敢信 宋景文謂文
章根本在六經張安國欲記古器圖曰宜用顧命遊廬
山序所厯曰當用禹貢 周官外史掌三皇五帝之書春
秋𫝊所謂三墳五典是也前賢云臯夔稷契有何書可
讀實未然黄帝顓頊之道在丹書武王所端冕東面而
受於師尚父也少皥氏之紀官夫子所見郯子而學焉
[016-23b]
者也孰謂無書可讀哉 墨子南使衛載書甚多强唐子
見而怪之墨子曰昔周公旦朝讀書百篇夕見七十二
士相天子猶如此吾安敢廢此也今本缺墨子七十/一篇今止十三篇
史掌三皇五帝之書大訓在東序讀書百篇謂此類也
淮南子臯陶瘖而為大理此猶夔一足之説也臯陶陳
謨賡歌謂之瘖可乎司馬公詩云法官由來少和泰臯
陶之面如削瓜荀子非相之言亦未必然 馮衍賦云
皋陶釣於雷澤兮賴虞舜而後親未詳所出水經注引
[016-24a]
墨子曰舜漁濩澤今墨子尚賢篇云舜漁雷澤堯得之服
澤之陽服字疑即濩字 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子瞻雖
以意言之考之書明於五刑以弼五教臯陶所執之法也與
其殺不辜寧失不經舜所操之權也臯陶執法於下而舜以
其權濟其上劉頌所謂君臣各有所司王制曰王三又然後
制刑又與/宥同則蘇氏之言亦有所本 史記秦本紀大費佐舜調
馴鳥獸是為栢翳索隱云尚書謂之伯夷水經注偃師九山有
百蟲將軍顯靈碑曰將軍姓伊氏諱益字隤敳帝髙陽之第
[016-24b]
二子伯益者也黄文叔書説益字隤敳本於此 吕氏春
秋云舜欲以樂𫝊教於天下乃令重黎舉夔於草莽之
中而進之舜以為樂正重黎即羲和也楚語堯育重/黎之後重黎舉夔見於此
海經夏后開即/啓得九辨九歌以下始歌九招於大穆之
野帝王世紀啓升后十年舞九韶竹書曰夏后/開舞九招史記禹
乃興九招之樂吕氏春秋帝嚳命咸黑作為舞聲歌九
招六列六英帝舜令質修九招六列六英以明帝徳然
則九招作於帝嚳之時舜修而用之周禮有九㲈/之舞即此
[016-25a]
漢董賢册文用允執其中蕭咸謂此堯禪舜之文非三
公故事班固筆之於史矣而固紀竇憲之功曰納於大
麓惟清緝熈其䛕又甚於董賢之冊矣倪正父駁昆命
元龜之制有以也夫 堯典厯象授時之事也周官之
馮相掌之舜典璣衡察變之事也周官之保章掌之洪
範庶證分職之事也周官之司㑹掌之 日月星辰一
也孔注於堯典謂星四方中星辰日月所㑹於益稷謂
日月星為三辰五禮一也孔注於舜典以為吉凶軍賓
[016-25b]
嘉於臯陶謨則曰公侯伯子男五等之禮 五行大禹
謨以相克為次洪範以生數為次五徳鄒衍以相勝為
義劉向以相生為義 禹貢釋文周公職錄云黄帝受
命風后受圖割地布九州隋唐志無此書太平御覽引
太乙式占周公城名錄有此三句夾漈通志藝文略周
公城名錄一卷城職字相似恐𫝊寫之誤也世説注云
推周公城錄冶城疑是金陵本里抱朴子内篇登涉引
周公城名錄 東坡書𫝊云吳王夫差闕溝通水而江
[016-26a]
始有入淮之道禹時則無之林少穎書説云禹時江淮
未通至吳王夫差㑹晉黄池始掘溝通水愚按吳之通
水有二焉左𫝊哀九年吳城邗溝通江淮注云今廣/陵韓江
自江入淮之道也吳語夫差起師北征闕為深溝於商
即/宋魯之間北屬之沂西屬之濟以㑹晉公午於黄池左
𫝊哀十三年㑹黄池注云陳留封丘縣/南有黄亭近濟水 過九江至於
東陵曾文字彦和謂東陵今之巴陵余按史記正義岳
州有巴陵葢是東陵曾説本此彦和為書解朱文公呂
[016-26b]
成公皆取之館閣書目書講義博士曾肢等解葢誤以
敀為肢 説苑子貢曰禹與有扈氏戰三陳而不服禹
於是修教一年有扈氏請服莊子謂禹攻有扈國為虚
厲皆與書異楚辭天問云該秉季徳厥父是臧胡終斃
於有扈牧夫牛羊又云有扈牧䜿云何而逢擊牀先出
其命何從古事茫昧不可考矣呂氏春秋以夏后相與
有扈戰甘澤而不勝修徳期年乃服之則益舛 夏再
世即中衰少康布徳兆謀四十年而祀夏配天不失舊
[016-27a]
物功烈盛於周宣惜史逸其書其事僅見於左𫝊魏綘伍
員所稱述綘謂后杼滅豷於戈魯語云杼能率禹者也杼
少康之子葢亦賢君 君子之去留國之存亡繫焉故夏書
終於汝鳩汝方商書終於微子 春秋𫝊云仲虺居薛為湯左
相是伊尹為右相唐宰相世系表仲虺為湯左相臣扈祖已
皆其胄裔也未詳所據 表記殷人先罰而後賞漢武帝謂
殷人執五刑以督姦皆言殷政之嚴也書曰代虐以寛詩曰
敷政優優豈尚嚴哉至周之寛仁而周禮條狼氏有誓御
[016-27b]
曰車轘此春秋時嘗有之至秦始用之必非成周之法 桑穀
之祥大戊問伊陟韓詩外𫝊以為穀生湯之廷三日而大
拱湯問伊尹誤也漢五行志劉向以為殷道既衰髙宗乗
敝而起怠於政事故桑穀之異見又誤也書大𫝊謂武
丁之時先王道□刑罰犯桑穀俱生於朝武丁問諸祖
已劉向葢襲大𫝊之誤 仲虺之誥言仁之始也湯誥
言性之始也太甲言誠之始也説命言學之始也皆見
於商書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温恭朝夕執事有恪先聖
[016-28a]
王之𫝊恭也亦見於商頌孔子之𫝊有自來矣 韓詩
外𫝊商容嘗執羽籥馮於馬徒欲以伐紂而不能遂去
伏於太行及武王克殷欲用為三公容曰吾嘗馮於馬
徒欲伐紂而不能愚也不爭而隱無勇也愚而無勇不
足以備乎三公固辭而不受命燕王謝樂閒書紂之時
商容不達身袛辱焉以冀其變書正義謂商容紂所貶
退是也樂記釋箕子之囚使之行商容而復其位鄭注
乃謂使箕子視商臣知禮容者皆令復位由康成不見
[016-28b]
古文武成故其誤如此 詩或聖或否或哲或謀或肅
或艾莊子天有六極五常帝王順之則治逆之則凶九
洛之事治成徳備皆為洪範之學 金縢之書異説有
二焉魯世家云周公卒後秋未穫暴風雷雨禾盡偃大
木盡拔周國大恐成王與大夫朝服以開金縢書梅福
𫝊云昔成王以諸侯禮葬周公而皇天動威雷風著災
此皆書大𫝊之説葢伏生不見古文故也蒙恬𫝊云成
王有病甚殆公旦自揃爪沉於河乃書而藏之記府及
[016-29a]
王能治國有賊臣言周公欲為亂公奔於楚成王視記
府得周公沉書乃流涕曰孰謂周公旦欲為亂乎此又
以武王有疾為成王此説亦見/魯世家索隱曰不知出何書譙
周謂秦既燔書時人欲言金縢之事失其本末故云然
金縢本伏生今文所有而大𫝊有此誤何歟至史記成
於馬遷一人之手而二説竝載其疎甚矣 三監孔氏
謂管蔡商漢地理志謂𨚍鄘衛三國𨚍封武庚鄘管叔尹
之衛蔡叔尹之以監殷民惟鄭康成以三監為管蔡霍
[016-29b]
鄭氏詩譜以三叔為三監孫毓/云三監當有霍叔鄭義為長蘇氏從孔説林氏蔡氏
從鄭説三亳孔氏謂亳人之歸文王者三所為之立監
康成云湯舊都之民服文王者分為三邑其長居險故
曰阪尹東成臯西轘轅南降谷也皇甫謐以蒙為北亳
榖熟為南亳偃師為西亳林氏從鄭説呂氏蔡氏從皇
甫説 史記婁敬曰成王即位周公營成周以為天下
中有徳則易以王無徳則易以亡呂氏春秋南宮适曰
成王定成周其詞曰惟余一人營居成周有善易得而
[016-30a]
見也有不善易得而誅也説苑南宫邉子曰昔成王卜居
成周其命龜曰予一人兼有天下辟就百姓敢無中土乎
使予有罪則四方伐之無難得矣三書大意略同 祖甲
孔安國王肅曰湯孫太甲也馬融鄭𤣥曰武丁子帝甲也
書正義以鄭為妄蔡氏書𫝊從鄭説辨非太甲按邵子經
世書髙宗五十九年祖庚七年祖甲三十三年世次厯年
皆與書合亦不以太甲為祖甲 周書諡法云維周公旦
太師望相嗣王發既賦憲受臚於牧之野將葬乃制諡今/本
[016-30b]
周書與/此小異文心雕龍賦憲之諡出於此也十亂惟周公召
公之諡見於書吕成公策問旦以文名奭以康稱閎夭
以尊顯閎夭諡當考 書大𫝊太子年十八曰孟侯於
四方諸侯來朝迎於郊問其所不知唐册太子文云盡
謙恭於齒胄審方俗於迎郊愚謂孟侯見康誥謂諸侯
之長葢方伯也大𫝊説非 五峰胡氏云周官司徒掌
邦教敷五典司空掌邦土居四民世𫝊周禮闕冬官未
嘗闕也乃冬官事屬之地官程泰之云五官各有羨數天
[016-31a]
官六十三地官七十八春官七十夏官六十九秋官六
十六葢斷簡失次取羨數凡百工之事歸之冬官其數
乃周俞廷椿為復古編亦云司空之篇雜出於五官之
屬九峰蔡氏則云周公方條治事之官而未及師保冬
官亦闕周公未成之書也 春秋時郤缺之言九功九
歌穆姜之言元亨利貞子服惠伯之言黄裳元吉叔向之言
昊天有成命單康公之言旱麓叔孫穆子之言鹿鳴之
三成鱄之言皇矣之雅閔馬父之言商頌之那左史倚
[016-31b]
相之言懿戒觀射父之言重黎白公子張之言説命其
有功於經學在漢儒訓詁之先葢自遲任史佚以來綂
緒相承未嘗絶也 李仁甫宰相年表曰孔子序三代
之書其稱相者獨伊尹伊陟傅説周公召公畢公六人
耳伊尹之始終備於書序陸機豪士賦伊生抱明允以
嬰戮葢惑於汲冢紀年之妄説也皇甫謐云伊尹百有
餘嵗應邵云周公年九十九王充論衡云召公年百八
十故趙岐注孟子云夀若召公 曾南豐序南齊書曰
[016-32a]
唐虞為二典者所記豈獨其跡耶并與其深微之意而
𫝊之又曰方是時豈特任政者皆天下士哉葢執簡操
筆而侍者亦皆聖人之徒也陳後山黄樓銘序云昔之
詩人歌其政事則并其道徳而𫝊之朱文公詩破斧𫝊
云當是之時雖披堅執鋭者亦皆能以周公之心為心
而不自為一身一家之計葢亦莫非聖人之徒也皆用
曾南豐文法 伊尹以辨言亂政戒其君盤庚以度乃
口告其臣商俗利口其敝久矣邵子曰天下將治則人
[016-32b]
必尚行天下將亂則人必尚言周公訓成王勿以憸人
所以反商之敝也張釋之諌文帝超遷嗇夫所以監秦
之失也周官曰無以利口冏命曰無以巧言此周之家
法將相功臣少文多質安靜之吏□幅無華此漢之家
法 禹以典則貽子孫而有盤游無度者湯以禮義裕
後昆而有顛覆典刑者是以知嗣徳之難也宋武帝留
葛燈籠麻繩拂於隂室唐太宗留柞木梳黑角箆於寢
宮作法於儉其敝猶侈况以侈示後乎 因岱宗而封
[016-33a]
禪因時巡而逸游因洛書而崇飾符瑞因建極而雜糅
邪正因享多儀而立享上之説塞忠諫謂之浮言錮君
子謂之朋比慘皦少恩曰威克厥愛違衆妄動曰惟克
果斷其甚者丕之奪漢託之舜禹衍之簒齊託之湯武
邵陵海西之廢託之伊尹新都之攝臨湖之變託之周
公侮聖言以文姦慝豈經之過哉 書大𫝊載四海河
江五湖鉅野鉅定濟中孟諸隆谷大都之貢物此禹時
也周書載伊尹為四方獻令此湯時也王㑹載四方㑹
[016-33b]
同各以其職來獻自稷慎而下其贄物二十一自義渠
以下其䞇物二十自髙夷以下其䞇物十四自權扶以
下其䞇物九此成王禮也愚謂旅&KR0729之訓曰畢獻方物
惟服食器用珍異之貢恐非三代之制 周書大聚篇
若冬日之陽夏日之隂不召而民自來語亦見文子張/文
濳祭司馬公文冬𤾉夏/冰赴者爭先用此意 學古入官然後能議事以制
子産所謂學而後入政未聞以政學者也荀卿始為法
後王之説李斯師之謂諸生不師今而師古太史公亦
[016-34a]
惑於其見六國表云𫝊曰法後王何也以其近已而俗
變相類議卑而易行也文帝謂卑之無甚髙論宣帝謂
俗儒好是古非今秦既亡而李斯之言猶行也豈時使然
乎 文侯之命其歸視爾師寧爾邦覲禮所謂伯父無
事歸寧乃邦古者待諸侯之禮如此平王能存西周禮
文之舊而不能雪君父之仇恥豈知禮之本乎 程子
書説謂共兠之徒舜以側陋顧居其上此凶亂之人所
不能堪故其惡顯而舜誅之韓非曰堯欲𫝊天下於舜
[016-34b]
鯀諫共工又諫曰孰以天下而𫝊之匹夫乎堯不聽此
可以證程子之説韓非謂堯/誅共鯀張子韶書説於君牙冏命
子韶謂穆王諱父昭王南征不/復之事故君牙二篇其辭迂緩文侯之命其言峻厲激
發讀之使憤慨其有感於靖康之變乎胡文定春秋𫝊
於夫椒之事三致意焉朱子詩𫝊説王風揚之水亦然
林少穎書説至洛誥而終呂成公書説自洛誥而始朱/文公謂諸説蘇氏傷於簡林氏傷於繁王氏傷於鑒呂
氏傷於巧然其間儘有好處如/制度之屬止以疏文為本
章如愚曰東漢劉陶明尚書為之訓詁惟大小夏侯歐
[016-35a]
陽三家及古文是正七百餘字名曰中文尚書中即中/秘之中
 館閣書目伏生為秦博士至孝文時且百歲歐陽生
張生從其學伏生死後數生各論所聞以已意彌縫其
間别作章句名曰大𫝊至鄭康成始詮次為八十三篇
 書學不明其司馬遷之罪與司馬遷未嘗釋書而吾獨咎
之非咎其不能釋經也咎其史記之作考之不精使書
因是不明也葢夫子以前載籍無經史之殊夫子既刪
定之然後經為經史為史經以明道史以紀事經略而
[016-35b]
史詳則世之談經者嘗引史為據遷當焚書之後經之
闕佚多矣幸而孔壁書出石室之遺猶可得而考然不
能以翼經為心其撰史記也好奇尚博雖或甚害於理
者有不忍棄焉葢自以為史家之學與經體異而不知
説書者皆引遷為證則遷雖無意於惑經而經之惑實
由遷致也書之序虞舜也直曰側微而已未嘗明言其
族也遷獨系之以為黄帝孫至堯而四世至舜而八世
世數多少既已可疑而左氏曰自幕至於瞽瞍無違命
[016-36a]
則虞氏之先又有所謂幕者矣非止八世也堯舜世次
疑似難明遷遽數之後世遂以舜為上娶祖姑則由遷
之誤致之也書之述四凶也多以事體相類未嘗一朝
俱刑之也遷述本紀以為舜巡狩歸言於帝流共工以
變北狄放驩兜以變南蠻遷三苗以變西戎殛鯀以變
東夷所謂變夷狄者既未必然而左氏曰鯀殛而禹興
韓子曰堯授天下於舜共工不義舜舉兵伐之則共工
之流在舜攝位之後伯鯀之殛在禹未舉之前其時相
[016-36b]
去葢逺而遷并為一時使後世謂禹専其功舜不能貸其
父亦由遷誤致之也書之言朕虞也伯益而已伯益之
外未嘗有人也遷既載伯益於舜紀又載伯翳於秦紀
而不知二人之本一使後世謂伯翳為女華之子伯益
為臯陶之子則又惑於遷之説也書之載禪位也曰受
命於神宗率百官若帝之初是舜不復事矣遷復書蒼
梧南巡之事使後世謂舜耄期之後猶違禮而逺征則
又惑於遷之説也上古帝王之事頼書而𫝊書學不明
[016-37a]
尚賴史家證之而馬遷於古疏略若此此吾所以正其
端歟非特此也太甲桐宮居廬之制也而謂伊尹放君
則是髙歡之事也周公踐祚冢宰之職也而謂負扆居
攝則是王莽之事也文王稱王後世追稱之耳而謂在
虞芮質成之後則是梁未亡而江陵稱帝也召公不説
懼主少國疑耳而謂忌周公為師則是李林甫之忌張
九齡也以盤庚為作於小辛之世以肜日為作於祖庚
之世以金縢為作於周公之世以文侯之命為作於襄
[016-37b]
王之世謬誤如此此吾所以不得不正其端歟
王栢曰朱子於春秋不敢著一字於書只解典謨三篇後
又有金縢召誥洛誥説及考定武成四篇予嘗見其典謨
手筆宻行細字東塗西補葢非一日所更定其教門人則俾
之先讀易曉者而姑後其缺訛甚矣書之難讀也 孟
子所引放勲曰勞之來之匡之直之輔之翼之使自得
之又從而振徳之此命契之辭也當是堯典闕文象以
典刑至惟刑之恤哉乃堯命臯陶之辭路史云欽哉二/句非史所記乃
[016-38a]
戒臯陶語史文/有闕與此同 王省惟嵗以下至月之從星則以風
雨自蘇氏葉氏張氏皆謂當在五紀之下其説若可通
今觀易不易成不成等語實庶徵也上以作於人而應
於天者言之下以運於天而騐於天者言之以此嵗月
日合雨𤾉燠寒風為八中以一時字貫其義甚明 夫
子刪詩定書實相表裏文王之風化不見於書而見於
二南周公制作之具不見於書而見於雅頌七月之詩
補無逸也東山諸詩補金縢也宣王中興之詩粲然復
[016-38b]
盛而書中無一字也東遷之後諸國風次第而起雅頌
亦至是而亡故文侯之命書之終春秋之始也詩書春
秋王通謂之三史其亦有見於此夫
馬端臨曰歐陽公日本刀歌云𫝊聞其國居大海土壤
沃饒風俗好前朝貢獻屢往來士人往往工詞藻徐福
行時書未焚逸書百篇今尚存令嚴不許𫝊中國舉世
無人識古文先王大典藏夷貊蒼波浩蕩無通津令人
感激坐流涕鏽澀寳刀何足云詳此詩似謂徐福以諸
[016-39a]
生帶經典入海外其書尚流𫝊於彼可歎亦可疑而今
世經書往往有外國本云此説葉少藴疑之詩人寄/興之詞豈真有其事哉
 
 
 
 
 
 
[016-39b]
 
 
 
 
 
 
 
 尚書埤𫝊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