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150 周易孔義集說-清-沈起元 (WYG)


[017-1a]
欽定四庫全書
 周易孔義集説卷十七
           光禄寺卿沈起元撰
  大象傳
 孔仲達曰十翼之中第三翼總象一卦故謂之大象
 凡六十四卦説象不同總包六爻不顯上體下體則
 乾坤二卦是也或直舉上下二體者若雲雷屯天地
 交泰凡十四卦或有舉兩體上下相對者天與水違
[017-1b]
 行訟上天下澤履凡四卦或直指上體而為文者若
 雲上于天需風行天上小畜凡十五卦意取上象以
 立卦名也亦有先舉下象以出上象者地上有水比
 澤上有地臨凡十二卦亦意取上象共下象而成卦
 也或先舉上象而出下象義取下象以成卦義者山
 下有泉蒙地中有水師凡十三卦或有雖先舉下象
 稱在上象之下者若雷在地中復天在山中大畜明
 入地中明夷澤无水困亦義取下象以立卦也○項
[017-2a]
 平甫曰卦有吉凶善惡而大象無不善者如剥與明
 夷人君無用隂剥陽之理則當自剥以厚下君子無
 用暗傷明之事則當自晦以涖衆諸大象例皆然故
 大象與彖辭无同文者苟同義焉无所復用大象矣
 ○胡雙湖曰大象皆著以字即一以字示萬世學易
 之凖○俞石澗曰稱上稱大人者皆一稱先王者七
 稱后者三稱君子則五十三易蓋為君子謀不為小
 人謀也
[017-2b]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孔仲達曰天體之行晝夜不息周而復始无時虧退
 故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此以人事法天○胡
 安定曰以字明其用易也自與晉自昭明徳之自同
 用功在我非由乎人也自强象乾之健不息象乾而
 又乾○本義凡重卦皆取重義此獨不然者天一而
 已但言天行則見其一日一周而明日又一周若重
 複之象非至健不能○趙汴水曰諸卦皆舉卦名惟
[017-3a]
 乾言健案集韻乾渠焉切或作&KR2731當是&KR2731譌為健
  按孔氏以不言天行乾而言健所以尊乾異于他
  卦者非也其實乾健二字乃聲之訛爾
地勢坤君子以厚徳載物
 本義地之象亦一而已故不言重而言其勢之順則
 見其髙下相因之无窮至順極厚而无不載也○馮
 時行曰法坤以厚徳法重坤以載物天地民物之責
 聖賢道學之傳非徳之厚孰能載之○李去非曰天
[017-3b]
 以氣運曰行地以形載曰勢
雲雷屯君子以經綸
 張子雲雷皆是氣之聚處屯聚也○本義經綸治絲
 之事經引之綸理之屯難之世君子有為之時○郭
 白雲曰坎在上為雲坎在下為雨○項平甫曰經者
 立其規模綸者糾合而成之經以象雷之震綸以象
 雲之合○呉草廬曰君子治世猶治絲欲解其紛亂
 屯之時必欲解其鬱結
[017-4a]
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徳
 本義泉水之始出者必行而有漸○王童溪曰泉水
 之源所謂純一而不雜者○項平甫曰果行象泉之
 出育徳象山之深○徐進齋曰蒙而未知所適必體
 坎之剛中以果決其行而達之蒙而未有害必體艮
 之静止以養育其徳而成之○真西山曰果行如水
 之必行育徳如水之有本
雲上于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
[017-4b]
 孔仲逹曰雲上于天是天之欲雨待時而落所以明
 需○司馬溫公曰雲上于天萬物䕃之滂沱下施萬
 物飲之以豐以肥以榮以滋故君子以飲食宴樂○
 程傳雲氣蒸而上升于天必隂陽和洽然後成雨故
 為須待之義隂陽之氣交感而未成雨澤猶君子蓄
 其才徳而未施于用君子觀需之象懐其道徳安以
 俟之飲食以養其氣體宴樂以和其心志居易以俟
 命也○張紫巖曰飲食宴樂蓋自養象雲上于天利
[017-5a]
 澤必下君子觀象養其身以養人至九五需于酒食
 則養人之功博矣○項平甫曰飲食以養陽象坎宴
 樂以養隂象乾飲食宴樂需客之具古語宴客為需
 ○王童溪曰雨為萬物之所需須此以養也物得所
 養則得其生人君之待天下使之各盡其耕鑿之利
 此養天下之道也使之仰父俯子嬉遊順適而无追
 胥勞擾之害此宴樂天下之道也需之義也○吕東
 萊曰飲食宴樂涵養此理而已○呉草廬曰飲食者
[017-5b]
 各因其自養之素如夫子之飲水疏食顔子之一簞
 一瓢宴身安而他无所營作樂心愉而他无所謀慮
 坎為酒飲也中爻成兑食也陽居内有宴安象陽舒
 為樂樂天不憂象
  按聖人一言包藴无窮飲食宴樂自養養人皆是
  合觀諸説義乃完足
天與水違行訟君子以作事謀始
 本義天上水下其行相違作事謀始訟端絶矣○項
[017-6a]
 平甫曰乾陽生于坎子坎水生于天一乾坎本同氣
 而生者也一動之後相背而行遂有天淵之隔天下
 事不可以細微而不謹不可以親暱而不敬禍難之
 端夫豈在大○呉草廬曰作事坎象謀始乾象坎水
 流行如有事作為乾知大始能說諸心○觀彖理明
 于素則爭心不生慮周于先則爭端不起
地中有水師君子以容民畜衆
 本義水不外于地兵不外于民故能養民則可得衆
[017-6b]
 ○楊誠齋曰君子容民如地容水能容受之斯能畜
 聚之○劉習靜曰居則為比閭族黨之民役則為伍
 兩軍旅之衆衆即民也容之畜之于无事之日用之
 于有事之時○項平甫曰地之能固以其中有水他
 水所以畜地君子之于民浸潤之道深入乎其中所
 以能涵蓄萬衆而不分也容畜屬坎民衆屬坤○王
 童溪曰散漫而不一者水衆象也翕受而无遺者地
 君子之徳也有翕受含洪之徳則平居知有尊君死
[017-7a]
 長之義一旦驅之死地則捐軀効命謂容之畜之者
 所以能用之也○張紫巖曰水居地中容而有制君
 子法象不容无以得天下心不畜无以制天下命觀
 井田丘乘法師象見矣師五得坤中盡容畜意○呉
 草廬曰地猶人之肌肉水猶人之血脉地中有水猶
 人肌肉中有血脉灌注之也以地之至廣而水之灌
 注无不周徧猶人之至衆而將之統禦无不管攝故
 卦名師○易外地中有水不見其水而无地非水容
[017-7b]
 民畜衆不見其衆而无民非衆使小人樂樂而利利
 君子賢賢而親親而師道盡矣
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
 程子建萬國以比民民不可得而盡比故建諸侯使
 比民而天子所親者諸侯而已是比天下之道○本
 義地上有水水比于地不容有間建國親侯先王所
 以比天下而无間者○王童溪曰物相比而无間者
 莫若水子夏傳曰地得水而柔水得地而流也君民
[017-8a]
 之勢亦然建國親侯使上下逺近脉絡相通則君臣
 之勢交相比矣○朱漢上曰坤為衆封建自古不廢
 夫子必曰建萬國者衆建諸侯而少其力也○項平
 甫曰水與土同生于申而衰旺死生无不同之故先
 王象之以立封建之法亦所以同其盛衰而為至親
 不可解之䇿也萬國象地諸侯布其上象水
風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徳
 程傳畜聚為藴蓄之義君子所藴蓄者大則道徳經
[017-8b]
 綸之業小則文章才藝君子觀小畜之象以懿美其
 文徳○本義風有氣而无質能畜而不能久故為小
 畜懿文徳言未能厚積而逺施也○游廣平曰風之
 柔无所不入地類也故有文徳之象舜格有苖文徳
 之懿也仲山甫柔嘉維則令儀令色則所以畜宣王
 者文徳而已矣○楊龜山曰小畜之時以柔畜剛故
 君子以懿文徳逺人不服則修文徳以來之畜剛莫
 大乎文徳也○王童溪曰何為懿曰積小以至大由
[017-9a]
 微而至著之謂也王荆公曰小者之畜其可以暴為
 之乎懿文徳為之不以暴也○沈守約曰風行天上
 有聲而无實猶徳蘊胷中有心无用是以懿文徳而
 已蓋巽之用為潔齊為號令為行權其在天下則為
 姤后以施命誥四方其在地上則為觀先王以省方
 觀民設教今在天上未能潔齊于物未能號令于時
 未能行權于道是有聲而无實但作密雲而未能雨
 澤以及下也
[017-9b]
上天下澤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
 程傳天在上澤居下上下之分尊卑之義天下之正
 理也君子觀履之象以辨别上下之分以定其民志
 夫上下之分明而後民志定民志定然後可以言治
 古之時公卿大夫而下位各稱其徳終身居之得其
 分也農工商賈勤其事而所享有限故皆有定志而
 天下之心可一後世自庶士至于公卿日志于尊榮
 農工商賈日志于富侈億兆之心交騖于利天下紛
[017-10a]
 然如之何其可一也欲其不亂難矣○張紫巖曰澤
 氣上通其性悦禮必人情通悦而後可久且澤水靜
 止象民志之定○項平甫曰天上地下其分自絶不
 必辨也天上水下其志自乖不必定也唯上天下澤
 則澤之氣常行于天而天之分自嚴于上故為行而
 不處之象又為辨而能定之象此其所以合于禮也
 辨上下乾之斷定民志兑之説○朱漢上曰巽為不
 果疑也古之治天下者思去民之疑志以定之耳○
[017-10b]
 沈守約曰履者禮也禮由隂作以治陽也樂由陽來
 以治隂也一隂生于姤姤隂始遇也天地相遇品物
 始章禮之本也由姤而升一隂至三而為履剛柔之
 勢始立矣于是制禮焉以辨上下定民志雖有剛武
 不能暴文柔制禮之時也自姤而升由隂作也而居
 于三治陽也一陽生于復復徳之本也由復而升一
 陽至四為豫雷已奮而上逹矣于是作樂焉以薦上
 帝配祖考上律天時而下順民心作樂之時也自復
[017-11a]
 而升由陽來也而居于四治隂也履道貴謙不喜處
 盈卦之陽爻皆以不處其位為善○趙復齋曰乾父
 也八卦之始至尊兑少女也八卦之終至卑故取上
 天下澤也○楊誠齋曰天髙地下澤又下之下者
天地交泰后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

 蘇子瞻曰物至于泰極矣不可以有加矣故財成輔
 相以左右民使不入于否而已否未有不自已甚者
[017-11b]
 始左右之使不失其中則泰可以常有也○本義財
 成以制其過輔相以補其不及○郭兼山曰子為天
 正丑為地正寅為人正自子至寅三陽生而三才之
 道備故泰者可以備人事以奉天時之時也○朱漢
 上曰泰者天地交也財成輔相者以人道交天地也
 坤為民財裁古通用○張紫巖曰箕子陳洪範自五
 行至五福六極財成輔相之道舉備其中○郭白雲
 曰泰之時萬物盛極而人不知節故財成輔相以天
[017-12a]
 地交泰之道左右吾民也○蔡節齋曰天地之道以
 氣形全體言天地之宜以時勢所趨言氣化流行聖
 人為之裁制以分春夏秋冬之節地形廣邈聖人為
 之裁制以分南北東西之限春生秋殺此時運之自
 然髙黍下稻此地勢之所宜聖人輔相之使春耕秋
 斂髙者種黍下者種稻
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徳辟難不可榮以禄
 郭白雲曰儉徳辟難與疎且逺者言也○楊誠齋曰
[017-12b]
 非能忍天下不可忍之窮不可避天下不可避之難
 窮之不忍誘之者至矣誘之所投禍之所隨唯不可
 榮以禄則免矣○項平甫曰儉徳避難不與害交也
 不可榮以禄不與利交也此君子所以體天地不交
 之象不可榮猶言不可得而榮儉徳屬地之嗇不可
 禄屬天之髙○趙復齋曰儉損其徳謂韜光晦迹不
 見于外
  按儉徳即括囊之義處濁世而聞望顯著禄一及
[017-13a]
  難不免矣
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
 虞仲翔曰方以類聚物以羣分君子和而不同故于
 同人以類族辨物也○蘇子瞻曰水之于地為比火
 之與天為同人同人與比相近而不同不可不察也
 比以无所不比為比同人以有所不同為同○程傳
 不云火在天下天下有火而云天與火者天在上火
 炎上火與天同故為同人之義君子以類族辨物各
[017-13b]
 以其類族辨物之同異也若君子小人之黨善惡是
 非之理物情之離合事理之異同凡同異者君子能
 辨明之故處物不失其方也○王童溪曰同人所以
 為同者非渾然无所區别之謂類物之族而後物得
 所辨則以不同同之乃所以為同人○馮厚齋曰類
 族如天之兼覆辨物如火之燭照○趙復齋曰乾與
 離其卦殊天與火其物異故君子同天下之理不同
 天下之物○合訂類族猶孟子之類萃大善與大善
[017-14a]
 為類族小善與小善為類族君子之辨物辨以此也
 辨則不同矣唯有不同而後有同良楛美惡之不齊
 物之情也親疎厚薄之異等人之倫也去稂莠所以
 植嘉禾逺小人所以親君子若渾而同之是大亂之
 道也
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
 司馬溫公曰火在天上明之至也至明則善惡无所
 舛慶賞刑威得其當然後能保有四方以順天休命
[017-14b]
 ○本義所有既大无以治之則釁孽萌于其間矣天
 命有善无惡故遏惡揚善所以順天反之于身亦若
 是而已○趙復齋曰明能辨善惡健能遏而揚之○
 楊誠齋曰天討有罪吾遏之以天天命有徳吾揚之
 以天吾何與焉故曰順天休命同人離在下而權不
 敢專故止于類而辨大有離在上而權由已出故極
 于遏而揚
地中有山謙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
[017-15a]
 石守道曰山髙則損之地卑則益之是損山之髙益
 地之卑也夫損髙而益卑損多而益寡乃稱物平施
 ○蘇子瞻曰謙之為名生于過也物過然後知有謙
 使物不過則謙者乃其中耳過與中相形而謙之名
 生焉聖人即世之所名而名之其實則反中而已地
 過乎卑山過乎髙君子多者取之謙也寡者益之亦
 謙也○本義以卑蘊髙謙之象裒多益寡所以稱物
 之宜而平其施亦謙之意 語録人多見得在己者
[017-15b]
 髙在人者卑謙則抑己之髙而卑以下人便是平也
 ○朱漢上曰裒荀鄭諸儒讀作捊取也字書作掊山
 在地中則髙者降而下卑者升而上髙卑適平上三
 隂多也下二隂寡也艮為手掊也故君子取有餘益
 不足以貴下人則貴賤平以財分人則貧富平以徳
 分人則賢不肖平然平非漫无尊卑上下差等也稱
 物而施適平而止平者施之則也坎為水天下之平
 施者无若水也○郭兼山曰裒多益寡徳之盛稱物
[017-16a]
 平施禮之恭○馮厚齋曰凡大象皆别立一意裒多
 益寡稱物平施非君子謙徳之象乃君子治一世使
 謙之象也○楊龜山曰何謂稱物逺近親疎各當其
 分所謂稱也何謂平施所以施之其心一焉所謂平
 也○胡雙湖曰地雖卑而多山雖髙而寡今地中有
 山有裒多益寡象乃稱物平施也一陽在中有衡平
 之象五隂有物與施之象○易外山之末在地上而
 本在地中地中有山山之本也山藏其本而見其末
[017-16b]
 此山之謙也水伏流于地中不見其形水之謙也謙
 兼隂陽二土二土之徳故曰謙其徳博厚而皆平故
 曰以平施
雷出地奮豫先王以作樂崇徳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
 鄭康成曰奮動也雷動于地上萬物乃豫也人至樂
 則手欲鼔之足欲舞之王者功成作樂以文得之者
 作籥舞以武得之者作萬舞各充其徳而為制祀天
 帝以配祖考使考與天同其饗也○荀慈明曰樂者
[017-17a]
 聖人因人之豫而節之所以養其正而閑其邪其和
 可以感鬼神而况于人乎○司馬溫公曰雷出地春
 分候也春分之時雷迅出地以動萬物萬物莫不奮
 迅悦豫而從之豫喜意也作樂所以餙喜也薦之上
 帝以配祖考用樂之盛者○程傳陽始閉鬱及奮發
 則通暢和豫故為豫○本義雷出地奮和之至也先
 王作樂既象其聲又取其義殷盛也○郭兼山曰雷
 出地蓋帝出乎震之時夏之二月帝者生物之宗祖
[017-17b]
 考者人之始○郭白雲曰禘有樂而嘗无樂先王作
 樂之道因雷之収發蓋春秋者天地之闔闢也一闢
 而雷奮于是乎樂作故能通隂陽之氣一闔而雷収
 于是乎不作樂以順隂陽之理此所以禘有樂而嘗
 无樂合于豫之作樂崇徳也○郭亨仲曰四至初有
 宗廟之象○易外雷起黄鍾為聲音之元當在地中
 中和之氣始復當在地上中和之氣大行此天地之
 至樂也先王奉之以作樂崇其中和之徳以薦上帝
[017-18a]
 亦以天地之中和還之于天地而已樂以人聲為本
 而人聲以天聲為本雷者天之聲中聲也純剛无欲
 乃元音也豫卦震樂之始作互坎樂之中中和之徳
 充實于中也互艮樂之成下坤雷反于地歸其本根
 也雷以氣為道然氣不可象故象其聲聲在則氣在
 以聲宣其氣人氣宣而上帝之氣宣矣宣上帝之氣
 以宣天下人之氣何徳之崇如之
澤中有雷隨君子以嚮晦入宴息
[017-18b]
 翟子元曰雷春夏用事今在澤中秋冬時也○吕藍
 田曰雷入于澤退藏不用如日之嚮晦羣動皆息君
 子不得不隨○本義雷藏澤中與時休息○項平甫
 曰震朝氣也兑暮氣也春入于秋嵗之暮也卯入于
 酉日之暮也木入金鄉則絶雷入澤中則蟄人入晦
 時則息皆隨時之明義○張紫巖曰潛神至靜之地
 而後能盡動説之道君子存身于靜其動也仁天下
 説隨大功以著○馮厚齋曰雷發于震之春収聲于
[017-19a]
 兑之秋由震而兑雷藏澤中與時休息日出于東方
 之震而入于西方之兑由震而兑自明嚮晦天地之
 隨為晝夜為寒暑為古今君子之隨為動息為語黙
 為行藏○易外山止也澤引也卦互艮互巽巽順也
 順以止之順以引之此所以合乎造化行乎鬼神
山下有風蠱君子以振民育徳
 程傳風遇山而回則物皆散亂故為有事之象君子
 觀有事之象在已則養徳于天下則濟民○本義物
[017-19b]
 壊而有事莫大于二者乃治己治人之事也○李隆
 山曰山下有風風落山之謂山木摧落蠱敗之象振
 民謂巽風之鼓為號令育徳猶艮山之養成材力○
 朱漢上曰震動在外振民也兑澤在内育徳也育徳
 者振民之本○俞石澗曰小畜風在天上觀風在地
 上渙風在水上並無所阻故皆言行蠱之風則止于
 山下為山所阻而不能條達故不言行而言有○來
 矣鮮曰風俗頺敗由于民徳之不新民徳之不新由
[017-20a]
 于己徳之不明
  按大象傳大抵以内外卦起義故先内而後外不
  必以治己在治人之後為疑
澤上有地臨君子以教思无窮容保民无疆
 王輔嗣曰相臨之道莫若説順不恃威制得物之誠
 故物无違○本義教之无窮兑也容之无彊坤也○
 郭白雲曰天之澤謂之澤地之澤亦謂之澤皆以及
 物為功故澤為説○朱漢上曰以土制水宜若易者
[017-20b]
 然迫之以險隘奔潰四出壊之而後已居之以寛大
 則蓄而為澤矣君子之于民也亦然臨之以勢勢有
 盡也親之以教教无窮也○趙汴水田澤之于地有
 潤而无竭故君子以教思无窮地之於澤有受而无
 阻故君子以容保民无疆○胡雲峯曰不徒曰教而
 曰教思其意思如兑澤之深不徒曰保民而曰容保
 民其度量如坤土之大
風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
[017-21a]
 九家易曰風行地上草木皆偃故以省察四方觀視
 民俗而設其教也○吕藍田曰風行地上萬物得其
 所以化○程傳風行地上周及庻物為由歴周覽之
 象觀民設教如奢則約之以儉儉則示之以禮省方
 觀民也設教為民觀也○朱漢上曰巽為多白眼觀
 也坤為民○張紫巖曰坤地為方申命為教○項平
 甫曰方與民屬地省之觀之教之屬風○易外天道
 莫神于風之所化巽司風化震司動化動以為生化
[017-21b]
 以為成小畜為風之始行于天上未能化物也觀為
 風之終行于地上而物乃盡化故觀者風化之主也
 觀古文作□即風字故觀者風之卦也天之神道莫
 如風聖人之神道莫如教天以風為教聖人以教為
 風故曰風教
電雷噬嗑先王以明罰勑法電雷諸本作雷電朱子云當/作電雷今從石經本改正
 侯行果曰雷以動物電以照物雷電震照則萬物
 不能懷邪故先王則之明罰勑法以示萬物○朱漢
[017-22a]
 上曰明其罰之輕重使人曉然易避效電之明正其
 法令以警懈惰效雷之動九四坎為律法也○王秋
 山曰電掣則雷震雷迅則電赫相須並用亦有一噬
 一嗑象○熊梅邊曰明罰勑法以先王言者取其法
 令垂後世折獄致刑以君子言者所以制小人
山下有火賁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獄
 程傳山者草木百物之所聚火在其下庶類咸被其
 光明賁餙之象君子以修明庶政成文明之治折獄
[017-22b]
 者專用情實有文餙則沒其情矣故无敢用文以折
 獄也○朱子明庶政是離无敢折獄是艮明在内不
 能及逺故止而不敢折也此與旅都説刑獄但爭艮
 與離之在内外止在外明在内故明政而不敢折獄
 止在内明在外故明慎用刑而不留獄
山附於地剥上以厚下安宅
 劉長民曰山以地為基厚其地則山保其髙君以民
 為本厚其下則君安於上○蔡節齋曰厚下坤象安
[017-23a]
 宅艮象○劉壽翁曰厚下安宅此言治剥之道○馮
 厚齋曰以上下厚薄取象不以隂陽消長為義○李
 隆山曰易中象辭曰大人曰君子曰先王而此獨曰
 上者剥之世在下皆羣隂而猶有一陽在上作易者
 喜見之故指在上之一陽而為之辭
  按山附於地猶之君託于民孔子觀象于此已别
  具隻眼故不曰地上有山也説家或泥于卦義以
  附于地為頽剥之象轉覺牽强蓋民猶水也可以
[017-23b]
  載舟可以覆舟地薄則山崩䧟地厚則山安宅聖
  人所以止剥于未然也
雷在地中復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程傳雷在地中陽始復之時陽始生于下而甚微安
 靜而後能長先王順天道當陽之始生安靜以養之
 人身亦然當安靜以養其陽也○郭白雲曰閉塞人
 事以助天地之發○朱漢上曰復冬至之卦剥艮為
 門闕反則閉關○馮厚齋曰后天子諸侯之通稱省
[017-24a]
 方廵省四方○潘天錫曰閉關體坤之闔户○項平
 甫曰彖取陽之復來故可以出入可以朋來可以有
 攸往象取雷之在中故不可以行不可以出○呉草
 廬曰一陽初生于地中未能為雷而曰雷者春時之
 雷即此初生之陽所為也關者四郊之門商旅不通
 則外者不入内人君不巡狩則内者不出外蓋欲地
 上安靜以養地下初動之陽商旅坤為衆象行者衆
 為大塗象后震為君象方坤為國土象○易外天之
[017-24b]
 風无時不有故曰天下有風地之雷无時而不在故
 曰雷在地中地无下地之下天也故不言地下而曰
 地中
  按震之雷即震之龍也復之初即乾之初潛龍也
  十月之龍戰之龍即十一月之潛龍之龍唯其潛
  而勿用故有閉關之象知冬月之潛龍即知冬月
  之伏雷陽未嘗有一刻之或息
天下雷行物與无妄先王以茂對時育萬物
[017-25a]
 張子物因雷動雷動不妄則物亦不妄故曰物與无
 妄育不以時害孰甚焉○本義天下雷行震動發生
 萬物各正其性命是物物而與之以无妄也先王法
 此以對時育物因其所性而不私焉○蔡進齋曰對
 與對越上帝之對同○蘭惠卿曰如春毋取麛夏毋
 伐木之類○項平甫曰時以象天物以象震○呉草
 廬曰茂懋通勤勉之意上奉天時以行政令使无一
 民不得其所无一物不遂其生○胡雙湖曰震為春
[017-25b]
 互巽為春夏之交先王茂對此生長之時以養育萬
 物是亦聖人之雷行物與之以无妄矣○何𤣥子曰
 雷无私震物无私與故以為无妄之象對時謂順合
 天時對時而曰茂涵蓄多少盡性至命之理非極誠
 无妄者不能對時正所以育之
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徳
 程傳畜為止畜又為畜聚天在山中之象則為蘊畜
 艮止乾之義則為止畜止而後有積故止為畜義天
[017-26a]
 在山中所畜至大多聞前古聖賢之言與行考跡以
 觀其用察言以求其心識而得之以畜成其徳乃大
 畜之義○朱漢上曰内卦兑口前言也外卦震行往
 行也○項平甫曰文在外故為小畜識在心故為大
 畜○龔泉峯曰以畜為止者文王周公之易兼取畜
 止畜聚二義者孔子之易○張中溪曰天在山中畜
 其氣也凡山中雷雨雲風之氣皆天也○魏鶴山曰
 天在山中譬則心之體也聞一言見一行審問慎思
[017-26b]
 明辨篤行以畜其心之徳則愈畜而愈大○馮深居
 曰多識如天之容覆畜徳如山之圍繞○俞石澗曰
 地之上空虚處皆天也室中有天洞中有天山中之
 天何疑焉
山下有雷頤君子以慎言語節飲食
 荀慈明曰雷為號令今在山下閉藏故慎言語以陽
 食隂艮以止之故節飲食○程傳雷震于山下山之
 生物皆動其根荄發其萌芽為養之象口所以養身
[017-27a]
 君子觀象以養身慎言語以養其徳節飲食以養其
 體在身為言語于天下則凡命令政教出于身者皆
 是愼之則无失在身為飲食于天下則凡貨財資用
 養于人者皆是節之則无傷○王童溪曰山物之善
 止者雷物之善動者山下有雷則動有止之謂也○
 項平甫曰愼言語象雷之藏身節飲食象山之止物
 ○馮厚齋曰法雷之動以慎其所出法山之止以慎
 其所入○俞石澗曰雷在山上則聲已在山是為小
[017-27b]
 過在山下則聲未出山其動不至于過是頤養之象
澤滅木大過君子以獨立不懼遯世无悶
 劉長民曰用之則獨立不懼舍之則遯世无悶○朱
 子木雖為水所浸而木未嘗動故君子觀之而獨立
 不懼遯世无悶○項平甫曰獨立不懼木之植也遯
 世无悶澤之説也
水洊至習坎君子以常徳行習教事
 司馬溫公曰水之流也習而不已以成大川人之學
[017-28a]
 也習而不止以成大賢○程傳兩坎相習水流仍洊
 之象水自涓滴至于江海洊習而不驟也其因勢就
 下信而有常故君子取其有常則常久其徳行不常
 則偽也取其洊習則習熟其教令之事若驟告未喻
 遽責其從不能也○蘇子瞻曰事之待教而後能者
 教事也君子平居常其徳行故遇險而不變習教事
 故遇險而能應○本義治己治人皆必重習然後熟
 而安之○郭白雲曰常徳行所以行險而不失其信
[017-28b]
 習教事所以設險而固其國○耿希道曰行險者武
 事所謂教事武事也馮厚齋曰如周官大司馬四時
 之教是也
明兩作離大人以繼明照于四方
 王輔嗣曰繼謂不絶也明照相繼不絶曠也○孔仲
 達曰繼續其明乃照于四方若明不繼續則不得久
 為照臨○程傳大人以徳言則聖人以位言則王者
 大凡以明相繼皆繼明也舉其大者以世襲繼照言
[017-29a]
 之○陸農師曰日照乎晝火照乎夜繼續而起不至
 絶曠○朱子兩作猶言洊至今日明來日又明只是
 一箇明兩番作作起也○郭白雲曰六十四卦唯離
 象獨稱大人大人者與日月合其明故稱大人○項
 平甫曰日君象也不容有兩故明之兩作者為大人
 繼明之象繼有前後之義非並作也日繼日猶君繼
 君有天子諸侯嗣位之象故曰六五之吉離王公也
 繼明與重明不同重明如聖益聖繼明如聖繼聖也
[017-29b]
 ○趙復齋曰日入而升謂之兩作日新不已謂之繼
 明○梁孟敬曰人君有緝熙之敬而光明无間固繼
 明也世世以明相繼重華重光亦繼明也○易外明
 兩作所謂大明終始也
山上有澤咸君子以虚受人
 崔氏憬曰山髙而降澤下而升山澤通氣咸之象○
 程傳人中虚則能受實則不能入矣虚中者无我也
 中无私主則无感不通以量而容之擇合而受之非
[017-30a]
 有感必通之道也○張子感物之善莫若以虚受人
 有所係慕皆非正吉○吕藍田曰山能出雲而致雨
 者山内虚而澤氣通也○本義山上有澤以虚而通
 也○語録兑上缺澤口象兑下二陽澤底象艮上一
 畫陽土之象下二畫隂中虚便是滲水象○項平甫
 曰艮象下虚兑象上達○趙汴水曰彖爻與象各有
 攸主釋彖言咸感釋象言虚受唯圓機之士可以學
 易
[017-30b]
雷風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王童溪曰方也者不易之地也大學為人君止于仁
 為人臣止于敬此不易之地所謂有常之徳也○朱
 漢上曰巽股為立動而不易其方其不動者乎○項
 平甫曰雷風相與者其情也雷主聲風主氣聲之與
 氣相從而不厭雷風恒者其方也聲常在外氣常在
 内二物者天下之至動也而不易如此是以君子象
 之方之所在則立焉非一方也○邱行可曰巽入也
[017-31a]
 而在内震出也而在外二物各居其位則謂之恒故
 君子體之而立不易方若雷入而從風風出而從雷
 二物易位而相從則謂之益故君子體之亦有遷改
 之義此恒益之不同○趙汴水曰雷風二物至不能
 久而天地之化所以能久者雷風也○胡雲峯曰雷
 風雖變而有不變者存體雷風之變者為我之不變
 者善體風雷者也○胡雙湖曰震巽皆木有立象巽
 震同處東南故有不易方象
[017-31b]
天下有山遯君子以逺小人不惡而嚴
 崔氏憬曰小人浸長如山之侵天君子遯避若天之
 逺山○侯行果曰羣小浸盛君子避之但矜嚴于外
 不憎惡于内○王會之曰君子之逺小人如天道黙
 運不下校于物○張子惡讀如憎惡之惡逺小人不
 可示以惡也○本義天體无窮山髙有限○朱漢上
 曰初四二五相應不惡也四陽以剛嚴在上臨之不
 惡而嚴也○張紫巖曰不惡如天之无不容嚴若山
[017-32a]
 之靜而止○王童溪曰天非與山較髙下也而山之
 于天自有不可侵之勢據巔以觀天而天愈髙愈逺
 愈不可及○項平甫曰乾為君父故嚴艮為少男故
 小○王秋山曰天乾也上三陽健行而逺去山艮也
 下二隂為一陽止之而不得行是小人猶有所制而
 君子得以從容逺去又見去之髙者其勢不可得而
 止遯之象
雷在天上大壯君子以非禮弗履
[017-32b]
 孔仲達曰壯而違禮則凶凶則失壯○程傳自勝之
 謂强○張子克己反禮壯莫甚焉○朱子雷在天上
 是甚威嚴人之克己能如雷在天上則威嚴果決方
 能克去非禮○項平甫曰内知非禮屬乾外能弗履
 屬震知行並進至壯者能之○趙復齋曰動乎天故
 非禮弗履○馮氏去非曰天上而澤下為禮天下而
 雷上宜其戒非禮也○趙汴水曰雷在天上非所宜
 履猶壯者之行易越禮度故戒之○徐方塘曰禮天
[017-33a]
 秩乾象震為足履屬震象
明出地上晉君子以自昭明徳
 程傳昭明之也去蔽致知昭明徳于己也明明徳于
 天下昭明徳于外也明明徳在己故曰自昭○朱漢
 上曰乾曰自强晉曰自昭二者自已為之天行日進
 誰使之哉○項平甫曰明徳以象曰自昭以象出地
 ○趙復齋曰如日之升无或使之揠苖則害矣
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衆用晦而明
[017-33b]
 王輔嗣曰藏明于内乃得明也顯明于外巧所避也
 ○孔仲達曰君子用此明夷之道以臨于衆冕旒垂
 目黈纊塞耳无為清靜民化不欺若運其聰明顯其
 智慧民即逃其密綱奸偽滋生藏明用晦反得其明
 ○張子不任察而不失其治○郭白雲曰明夷非毁
 其明也晦其明而已晦其明則有終明之道○朱子
 晦是不察察外晦而内必明○張紫巖曰明失當求
 之晦即一身之間用晦則神氣守而智益明酬酢事
[017-34a]
 變不失其性不獨莅衆當晦也明入地中旦而復明
 曰用晦而明○項平甫曰用晦而明以坤養離也○
 吕東萊曰此君子養明之道不有虞淵之入焉有暘
 谷之明○何𤣥子曰用晦而明謂明生于晦
風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蘇子瞻曰火之所以盛者風也火盛而風出焉家之
 所以正者我也家正而我與焉○朱子風自火出如
 一爐火必有氣衝上去便是風○楊龜山曰言忠信
[017-34b]
 則有物行篤敬則有恒○張紫巖曰風象化火象禮
 化自禮出君子必誠其言行非禮儀法度不言行○
 謝上蔡曰不誠則无物誠者物之終始終始者有常
 之謂○項平甫曰五行之氣熱極為風人心之動化
 為風凡風皆自火出者也蓋萬物以火為内天下以
 家為内人之言行以心為内言行風也有物有恒心
 主之也○李西溪曰風自火出槖籥之火也大凡鼓
 鑄須是鼓得許多風從火裏出槖籥自有一箇户庭
[017-35a]
 閫奥家之象就中必有模範言行身之模範也物恒
 其則也一身之模範一家之模範也○徐進齋曰物
 恒内也言行外也外本乎内風自火出象○呉草廬
 曰言屬火言有物如火之麗于物而傳行如行地之
 風其行有常○胡雲峯曰一家之化自吾言行出皆
 由内及外自然薰蒸而成者也○華霞峯曰言行最
 不可欺家人
上火下澤睽君子以同而異
[017-35b]
 荀慈明曰火性炎上澤性潤下故曰睽也大歸雖同
 小事當異百官殊職四民異業文武並用威徳相反
 共歸于治故曰以同而異○程傳不能大同者亂常
 拂理之人也不能獨異者隨俗習非之人也要在同
 而能異耳○項平甫曰同象兑之説異象離之明君
 子周而不比和而不同羣而不黨皆同而異也○楊
 誠齋曰禹稷顔回同道而異趣夷惠同聖而異行未
 足為同之異也一孔子也而齊魯之去異遲速一孟
[017-36a]
 子也而今昔之餽異辭受此同而異也○張舜文曰
 離兑同出于坤火澤同出于地一動而上一動而下
 其末異如此
  按凡大象都止就本卦全象取意效法明夷即用
  其晦睽即用其異但異非直異有同者在乃可異
  耳與彖傳合睽之義自别
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徳
 陸公紀曰水本應在山下今在山上終應反下故曰
[017-36b]
 反身君子處窮之時則獨善其身○孔仲達曰蹇難
 之時惟宜反求諸身道成徳立方能濟險○朱子困
 之極事无可為惟有致命遂志山上有水如山上之
 泉曲折多艱然猶可行故教以反身修徳○馮厚齋
 曰艮為躬在内反身象坎水象徳蒙之徳亦坎也○
 蔡節齋曰反身止乎外艮象修徳養乎中坎象○趙
 汴水曰山上有水立卦以起義險在前偃卦以起義
雷雨作解君子以赦過宥罪
[017-37a]
 王輔嗣曰赦放免過誤失宥寛宥罪故犯過輕則赦
 罪重則宥○項平甫曰過與罪屬坎坎為法律為徽
 纒赦宥屬震震為動出為反坐
山下有澤損君子以懲忿窒欲
 虞仲翔曰兑説故懲忿艮止故窒欲○孔仲達曰懲
 者息其既往窒者閉其將來忿欲皆有往來懲窒互
 文而相足也○程傳氣通上潤深下増髙皆損下之
 象修己之道所當損者唯忿與欲○項平甫曰懲者
[017-37b]
 遏而絶之如澤之絶山窒者塞而不流如山之塞澤
 ○王秋山曰和説則无忿知止則无欲故曰損徳之
 修也○俞石澗曰山下有澤則澤寇山而山塞澤澤
 日壅山日削為損之象揚子雲曰山殺瘦澤増髙其
 説是已
風雷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王輔嗣曰遷善改過益莫大焉○孔仲達曰必雷動
 于前風散于後然後萬物皆益二月啓蟄之後風以
[017-38a]
 長物八月収聲之後風以殘物風之為益其在雷後
 ○劉長民曰六子皆有益于物必曰風雷者水火山
 澤惟能結聚萬物必由散動然後増長○程傳風烈
 則雷迅雷擊則風怒二物相益者也○張紫巖曰萬
 物至是有去故從新之益坤隂變否為遷善為改過
 ○胡雲峯曰速于遷善則過當益寡決于改過則善
 當益純又自有相益之功○觀彖雷發動其陽氣故
 有遷善之義風消散其隂氣故有改過之義
[017-38b]
  按損上以益下原兼損而言必有所損乃有所益
  故傳言改過者損也言遷善者益也與卦義通又
  不獨以象取也
澤上于天夬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徳則忌
 張紫巖曰功力爭歸雖霈天之澤不自以為功則人
 心悦而天意得澤上于天利澤下施與天下同古者
 謂禄曰天禄乾下為禄乾剛為徳居徳則兑毁隨至
 曰居徳則忌○蔡進齋曰居其徳而不施則與象反
[017-39a]
 矣故忌○趙復齋曰戒滿而溢○李隆山曰居者積
 而不流之謂若奇貨可居之居○李蒙齋曰忌如道
 家所忌之忌功被天下而守之以讓其是道歟○趙
 汴水曰澤本在下氣騰而上于天必決而復下為雨
 露之澤禄施及下體天澤下沛之義居若寵利居成
 功之居所謂有其善矜其能者以徳自居猶以禄自
 富○來矣鮮曰夬三月之卦正天子行惠布徳之時
 恩澤之澤居者施之反
[017-39b]
  按此與无敢折獄文法同雲峯以為大象无反例
  者非
天下有風姤后以施命誥四方
 孔仲達曰風行天下无物不遇故為姤象風行草偃
 天之威令人君法此以施教命誥于四方○朱漢上
 曰施命誥四方君與萬民相遇之道巽為命自上而
 下○張紫巖曰化不足而後有命命非聖人得已也
 盤庚周公誥書丁寜反復正隂生防㣲之幾○觀彖
[017-40a]
 施命與巽之申命相類皆取風之號令又㣲隂潛伏
 則貴有以振動發散之
澤上于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除去聲/
 王輔嗣曰聚而无防則衆心生○孔仲達曰澤上于
 地則水潦聚除治也○程傳衆聚則有爭物聚則有
 奪聚必多故所以戒不虞除謂簡治去弊惡也○朱
 子澤本當在地中今在地上則有潰決奔突之憂○
 沈守約曰坤在下闔户之時兑在上日入之所時闇
[017-40b]
 而衆聚是以有不虞之備四有據衆逼尊之象君子
 戒備之時○項平甫曰水與澤相近而不同水火以
 氣言坎離主之山澤以形言艮兑主之水之氣可在
 地上水之形不可在地上必置防以聚之以待不時
 之用○張紫巖曰順説之極上恬下熙安于佚豫不
 可一日忘備○王秋山曰澤上有地臨則聚澤者地
 岸也澤上于地萃則聚澤者隄防也以地岸聚澤則
 无隄防之勞以隄防聚澤則有潰決之憂故君子觀
[017-41a]
 此象為治世之防○胡雙湖曰除戎器澤容水象戒
 不虞地順象兌正秋屬金主刑殺亦有戎器象
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順徳積小以高大
 孔仲達曰地中生木始于毫末終至合抱君子象之
 以順行其徳積其小善以成大名○程傳順則可進
 逆則退也萬物之進皆以順道○朱子木一日不長
 便將枯瘁學者之于學不可一日少懈○郭白雲曰
 地中生木人莫見其升之之迹者以順積而致之耳
[017-41b]
 順則不逆于徳積則為之有漸○項平甫曰坤為順
 巽為髙物之髙必以積其所積必以順○趙汴水曰
 上坤下巽宜曰地中有木而曰生木者生則自下而
 升為升之象木之升也順一氣之自然不天閼之由
 芽蘖而拱把其升也烏可躐等至哉聖人因象以喻
 進徳修業之理○易外不言地下有風而曰地中生
 木風從天而降木自地而升
澤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017-42a]
 本義水下漏則澤上枯故曰澤无水致命猶言授命
 言持以與人而不之有也○朱漢上曰澤无水則澤
 道困矣然水在澤下未嘗不通○沈守約曰澤水之
 聚水就下而趨坎則澤无水澤无水則萬物困矣○
 趙復齋曰于困之時求所以不困者○吕東萊曰困
 窮之時所為者不成所欲者不得志每為命所妨正
 君子用力進歩之地此致命遂志獨言于困也○胡
 雙湖曰致命兑澤涸象遂志坎心亨象○何𤣥子曰
[017-42b]
 致猶委也人不信其命則死生禍福營為百端居貞
 之志何以自遂今一委之命則不以命貳志者夫且
 能以志立命
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勞民勸相勞平聲/相去聲
 呉準齋曰象言木上有水是謂水之下有木明矣蓋
 井无木為底則泥隨汲動水必濁唯用木則泥有所
 䕶汲不至濁泉眼亦无窒塞之患伏羲時未有井文
 王時則有井矣以此卦有井象而名之曰井如鼎卦
[017-43a]
 之象亦若是而已鼎用烹井用汲亦皆自然之道也
 君子觀井象而以為井田之法使民服田力穡勤勞
 以奉養其上又勸其相助而不敢惰農自安亦猶井
 中之水養人濟物而以上出為功也坎勞卦也故言
 勞民互兌為口故言勸巽順故言相○李秀巖曰勸
 相亦為井田設即相友相助相扶持之意
  按諸儒解木上有水或謂潤氣上行草木之杪每
  晨珠露以象水上于木或謂桔橰汲水獨呉氏以
[017-43b]
  井底有木為訓良然蓋井鼎皆以實象定名非以
  意造也凡大象傳以字必有實事如封建治厯折
  獄作樂之類井田大事其制本從井象起義呉説
  勞民句尤為至當
澤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厯明時
 本義四時之變革之大者○李去非曰晝夜者一日
 之革晦望者一月之革分至者一嵗之革厯元者无
 窮之革○項平甫曰謂之有火言非其地不當有也
[017-44a]
 澤中有火天之革治厯明時人之革凡改世者必治
 厯改嵗者亦必治厯治一世之厯者可以明三正五
 運之相革治一嵗之厯者可以明十二月六十甲子
 之相革○丘行可曰日行周天嵗差甚微積之久則
 差始見而厯法不容不更故治厯取諸革○趙復齋
 曰澤中有火兌見離藏正秋時也火藏矣而非无故
 火墓于戌冬繼秋春繼冬夏繼春父子相傳因也秋
 繼夏金火相傳革也以氣言之金革火時一秋而暑
[017-44b]
 氣退涼颷生也以物言之火革金爐鑄是也五行以
 相生相授而金火以相革相成○馮深居曰大澤之
 中水落而有火革故之象○呉草廬曰治厯取兌象
 俾日月五緯之躔次秩然而理如澤之衆流有歸明
 時取離象俾春夏秋冬之氣候粲然而見如火纎㣲
 畢徹
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本義鼎重器也故有正位凝命之意凝猶至道不凝
[017-45a]
 之凝所謂恊于上下以承天休者也○項平甫曰存
 神以息氣人所以凝壽命中心无為以守至正君所
 以凝天命正位象離為聽政之位凝命象巽巽為命
 ○邱行可曰凝命凝已改之命以鼎繼革欲人于變
 革之後以端重守之○趙復齋曰木上有火燄也
 此言主器之道○趙汴水曰鼎貴正正則不傾鼎貴
 安安則不搖○王秋山曰取其端正之象以正其所
 居之天位則愈久而愈安取其鎮重之象以凝其所
[017-45b]
 受之天命使之愈久而愈固○胡雲峯曰鼎器正然
 後可凝其所受之實君位正然後可凝其所受之命
 ○來矣鮮曰孔子因大禹鑄鼎象物成王定鼎於郊
 鄏卜世卜年所以説到正位凝命
洊雷震君子以恐懼修省
 程傳洊重襲也上下皆震為洊雷○項平甫曰恐懼
 修省所謂洊也人能恐懼則既震矣又修省焉洊在
 其中○馮厚齋曰恐生于心懼見于貌修其所未為
[017-46a]
 省其所已為或曰修其善省其惡○毛伯玉曰恐懼
 作于心修省見于事
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董氏曰兩雷兩風兩火兩水兩澤皆有相往來之理
 惟兩山並立不相往來此止之象○程傳位者所處
 之分也萬事各有其所得其所則止而安若當行而
 止當速而久或過或不及皆出其位也○張子如素
 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耿希道曰不出
[017-46b]
 其位其身止也思不出其位其心亦止也象兼山○
 趙汴水曰思其位思其所以位則動靜語黙皆素其
 位未嘗越思也何思何慮者大人之止収其放而閑
 之者君子之止思而後能止其所○何𤣥子曰易重
 時位即時位即道也
山上有木漸君子以居賢徳善俗王肅本作善風/俗呉草廬從之
 程傳人之進於賢徳必有其漸非可陵節而遽至教
 化之于人移風易俗非一朝一夕所能成故善俗亦
[017-47a]
 必以漸○蔡節齋曰居徳艮止象善俗巽入象○項
 平甫曰古書居皆訓積如化居居業積徳者喜漸漸
 則増○趙復齋曰體内卦以修徳法外卦以化民○
 華霞峯曰居如山止積久而安善如巽風漸次以入
澤上有雷歸妹君子以永終知敝
 王輔嗣曰歸妹相終始之道也故以永終知敝○蘇
 子瞻曰歸妹女之方盛者也凡物之有敝者必自其
 方盛而慮之迨其衰則无及矣○本義雷動澤隨歸
[017-47b]
 妹之象君子觀其合之不正知其終之有敝推之事
 物莫不皆然○項平甫曰震為反生終也兌為毁折
 敝也○邱行可曰雷震澤上水氣隨之而升女子從
 人之象婚姻之道欲其有終必有以知其不終之敝
 女子以説而動失身敗徳不永其所終者多矣○王
 汝中曰男女之合莫正於禮莫不正于情以禮而合
 咸恒與漸也以情而合歸妹也
  按傳不曰雷澤歸妹而曰澤上有雷明雷之動因
[017-48a]
  澤之説也澤氣感而雷乃動雷動而澤以説隨之
  女從男也歸妹有坎離既濟之象既濟曰初吉終
  亂况在歸妹雷藏于澤斯善其終
雷電皆至豐君子以折獄致刑
 孔仲達曰斷決獄訟須得虚實之情致用刑罰必得
 輕重之中若動而不明則淫濫斯及○蘇子瞻曰易
 至于雷電相遇則必及刑獄取其明以動也至于離
 艮相遇曰无折獄无留獄取其明以止也○程傳噬
[017-48b]
 嗑言先王勑法以明在上王者之事豐言君子折獄
 以明在下君子之用○朱漢上曰電明照也所以折
 獄雷威怒也所以致刑○郭白雲曰噬嗑動以求明
 故雖電雷而未極其至豐先明而後動則動无不善
 是以極其至故曰雷電皆至明之至而動亦至也○
 項平甫曰聲光並至所以為大○俞石澗曰電光閃
 閃雷聲轟轟凡有歉於心者莫不震懾而知服折獄
 致刑猶是
[017-49a]
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獄
 孔仲逹曰山上有火逐草而行勢不久留故為旅象
 ○項平甫曰明象火慎象山不留獄象火之過山○
 張中溪曰明无遁情慎无濫罰明慎既盡決斷隨之
 聖人取象于旅正恐其留獄也
隨風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荀慈明曰巽為號令兩巽相隨故申命也法教百端
 令行為上故曰行事○孔仲達曰兩風相隨物无不
[017-49b]
 順○郭白雲曰君子之徳風有風之徳而下无不從
 然後具重巽之義重巽隨風皆繫乎上下而言○沈
 守約曰風之行无形巽而入之不暴化之行亦无迹
 也神道鼓舞亦不遽也前以巽制之後以巽申之上
 以巽出之下以巽行之新新而不窮承承而不已何
 事不行是以君子以申命行事○邱行可曰申命所
 以致其戒于未事之先行事所以踐其言于申命之
 後○項平甫曰申命象風之聲行事象風之迹
[017-50a]
  按孔子大象往往别取一義不必與卦意同獨此
  言申命行事乃重巽之本象即彖傳之意以明之
  繫辭巽以行權即行事也
麗澤兑君子以朋友講習
 虞仲翔曰兑兩口對故朋友講習也○孔仲達曰同
 門曰朋同志曰友○邵康節曰它説皆有所害唯朋
 友講習无説于此故言其極者也○蘇子瞻曰取其
 樂而不流也○本義兩澤相麗互相滋益○朱漢上
[017-50b]
 曰講其所知習其所行○張紫巖曰兼山有物我兩
 止義麗澤有内外皆説意○蔡節齋曰講兌象習重
 兌象
風行水上渙先王以享于帝立廟
 石守道曰冬月天地閉塞水凝為氷春風一動釋其
 否結解其氷凍渙象王者出民塗炭之後法此享帝
 以訓民事君立廟以教民事親二者忠孝之道教化
 所先也○程傳風行水上有渙散之象享帝立廟人
[017-51a]
 心之所歸係人心合離散之道无大于此○張紫巖
 曰盤庚安羣臣百姓必以天以先王蓋所以先天下
 而合其心坎血為享乾上為帝風主化水主信將大
 其化非誠信不可○朱漢上曰享于上帝使人知天
 无二主立廟則人知反本○項平甫曰享帝于郊象
 巽之髙立廟于宫象坎之隱○俞石澗曰渙泮渙也
 風來水靣而水有文故曰渙風无形无所寓則无以
 見之水動成文後見風之至鬼神亦无形者設壇于
[017-51b]
 郊立廟于宫而後天神格人鬼享有所寓故也○梁
 孟敬曰風之與水雖散而相感應是其散者乃所以
 合也人心之散因祭祀而合鬼神之散因郊廟而合
澤上有水節君子以制數度議徳行
 侯氏行果曰澤上有水以隄防為節○程傳制立數
 度凡物之大小輕重髙下文質皆有數度所以為節
 也數多寡度法制議徳行謂商度求中度也○朱漢
 上曰澤之容水固有限量虚則納之滿則泄之水以
[017-52a]
 澤為節也○郭白雲曰澤无水則為不足澤上有水
 則為有餘有餘則當節在人之節制數度以節于外
 議徳行以節于内為國為家至于一身其内外制節
 皆一也○項平甫曰制數度坎之法律議徳行兌之
 講習○王童溪曰數度所以為節也使貴賤上下各
 安其分徳行欲其中節也隨時合宜无過不及則為
 中節○俞石澗曰澤所以止水故謂之節數者一十
 百千萬也度者分寸丈尺引也
[017-52b]
澤上有風中孚君子以議獄緩死
 孔仲達曰風行澤上无所不周其猶信之被物无所
 不至故曰澤上有風中孚○郭白雲曰治獄聽訟虚
 中為先此君子法中孚以議緩也○項平甫曰獄之
 將決則議之既決則又緩之然後盡于人心故獄成
 而孚輸而孚在我者盡故在人者无憾兑為口舌為
 附決議獄象巽為進退為不果緩死象○徐進齋曰
 象言刑獄者五噬嗑賁豐旅中孚也以離為兵戈有
[017-53a]
 刑獄象又離明則刑不濫中孚厚畫離也噬嗑豐兼
 取震動以致決賁旅兼取艮艮以止之也中孚似離
 互體有震艮而又兌以議之巽以緩之聖人即象垂
 教其忠厚惻怛之意如此○王秋山曰繫獄者恐其
 有虚中之實故議之臨刑者恐其有實中之虚故緩
 之○呉草廬曰五獄皆離象離中虚外窒有似囹圄
 刑之用不用則自震艮而異震動必用噬嗑豐也艮
 止不用賁旅也然噬嗑罪輕則罰薄豐罪重則加刑
[017-53b]
 賁情重而未明則待鞫旅情輕而猶疑則暫出蓋離
 獄在内者其獄有人離獄在外者其獄无人也四卦
 三畫之離獄之小者中孚六畫之離獄之大者死罪
 也而有震有艮則刑之用不用未決故議之議之則
 非必死非必不死緩之而已矣議獄緩死必誠求之
 故見于中孚之象
山上有雷小過君子以行過乎恭䘮過乎哀用過乎儉
 程傳當過而過乃其宜也不當過而過則過矣○張
[017-54a]
 子過恭哀儉皆宜下之義○吕藍田曰山上有雷震
 動一山則有餘震動天下則不足此小者過也○丘
 行可曰雷在山上已離于地而未升于天其聲小過
 而已○朱漢上曰考父之過恭髙柴之過哀平仲之
 過儉非過于理也小過乃所以為時中○項平甫曰
 曰行曰䘮曰用皆見于動象震也曰恭曰哀曰儉皆
 當止之節象艮也○趙復齋曰恭哀儉多不及過之
 而後中
[017-54b]
水在火上既濟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王輔嗣曰存不忘亡既濟不忘未濟○孔仲達曰水
 在火上炊爨象飲食以之而成性命以之而濟故曰
 既濟○劉長民曰水火之性竟則必復復則為變○
 蔡節齋曰思患坎難象豫防離明象○項平甫曰人
 之用莫大于火而火常足以生患善濟火者莫若水
 思火之為患而儲水以防之使水常在火上則其患
 亡矣故君子制行立教行政舉事必皆有以濟之周
[017-55a]
 秦之强弱師商之過不及皆其事也○錢啓新曰君
 子觀象于其相濟之用即思其相射之患豫防如豫
 以水防火又豫防水之滅火
火在水上未濟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王輔嗣曰辨物居所令物各當其所○本義水火異
 物各居其所故君子觀象而審辨之○朱漢上曰有
 辨然後有交辨之以正其體交之以致其用有未濟
 乃有既濟而未濟含既濟之象○項平甫曰必加慎
[017-55b]
 者以其未濟也水火交則有難未交則未有難然難
 將生矣辨之不早辨居之不得其所皆難之所由生
 也可不謹乎易終于未濟而始于屯其意深矣○馮
 厚齋曰慎于辨物使物以羣分慎以居方使方以類
 聚○趙汴水曰既濟言其用用貴交未濟言其體體
 惡糅雜故謹而辨之各居其方全其體所以待用體
 虧則用嗇君子在位小人在野辨忠佞之邪正不特
 水火為然○龔泉峯曰辨離明象居坎陷象
[017-56a]
  按大象傳孔子專以卦象言也不必盡與卦意同
  此則所謂孔子之易也首句言體象或並舉或側
  叙每以一字晝卦義所以示人觀象之法八純卦
  皆兩體一象天无二地无二則天以行言地以勢
  言水有前後則曰洊至天无二日則曰明兩作作
  繼起也雷聲複疊則曰洊雷非若水之漸進故不
  曰至風亦有前後曰隨風洊有力隨有情隂陽之
  分也山多並峙故曰兼澤相比則相入故曰麗餘
[017-56b]
  卦于天地山澤雷不言他象離火也而或言日言
  電言明坎水也而或言雲言雨言泉巽風也而或
  言木各隨卦象而變屯曰雲言水之氣也雷上不
  得有水也雲與雷合雷在雲中有盤繞之象為屯
  蒙曰泉是山下之水曰出見蒙有開發之機初之
  發蒙出之象也故不曰有需之雲曰上于天是未
  成雨而欲雨故可需訟不曰天下有雲天下有雨
  而曰天與水違行以上下不交而水性自下訟所
[017-57a]
  由也凡大象未有言地下者以地下即天故多言
  地中師之水在地中伏于隂師象曰在見兵即在
  民也比之地上有水顯于陽比象曰有言其不可
  无也蹇之山上有水曰有者不常有也非定在也
  故不言在解不曰水而曰雨變險象為膏澤也既
  濟曰水在火上未濟曰火在水上不言有而言在
  者一言其既也一言其本也天在上火炎上為同
  人與違行正相反故亦曰與大有之火君象也不
[017-57b]
  言日者以卦名大有主離中之一隂也故言其本
  象而曰在者正其位也與出地上者異矣噬嗑之
  火與雷合則曰電賁之火不言日者日入地則晦
  山下非地下比日在地上容光必照無祗在山下
  之理故曰山下有火晉不言日言火而曰明出地
  上言明以别于大有之君象言出以見其始進而
  上也明夷不曰日在地中而曰明入者言非无明
  也言自明趨晦也自入于地也非地之咎革不曰
[017-58a]
  火在澤下澤下有火而曰澤中有火危之也澤將
  熄火矣豐之火不曰火曰日而曰電雷下不得有
  日也甚之曰皆至象勢之盛大也旅曰山上有火
  有非常在暫焉耳風隂質而清小畜之風行于髙
  天之上以臣畜君之象蠱之風束于山下風不散
  而物可化故不曰行而曰有觀之風曰行言其无
  不到也大過不曰風者澤下不得有風也曰澤滅
  木滅沒也以明卦之不善家人不曰風在火上而
[017-58b]
  曰風自火出以内外相因明卦義也姤之風曰有
  者言乍遇之也不願其行也渙曰風行水上水得
  風而生瀾行以狀其泮渙升不曰風而曰木者地
  中不得有風從地而升者唯木曰地中生木生升
  象井以水下不得有風故亦曰木木上有水以象
  井鼎亦曰木者象傳火之薪以致烹餁漸不言風
  者風无漸之次也故曰山上有木明非地中生木
  之易長也故不曰生豫之雷出地矣狀之曰奮豫
[017-59a]
  樂之象可繪隨為澤中之雷其聲隱隱故曰有復
  為地中之雷時在冬至尚未有聲然已在矣故曰
  雷在地中无妄之雷出地之後曰天下雷行行以
  狀其遍頤之雷在山下其聲㣲不可為出而非地
  之伏故與澤中同曰有雷行天之物也大畜天上
  之雷以視天下之雷勢更峻而盛故不曰行而曰
  在若聚而不散者歸妹之雷在澤上雷者澤之所
  由以升也隨之反隨則澤以藏雷歸妹則雷以動
[017-59b]
  澤雖同曰有此則見澤之將隨雷也小過曰山上
  有雷視山下則聲逺視天下天上則聲近猶愈于
  澤中之泥故為小過謙曰地中有山言山之本半
  在地中也剝不曰地上有山而曰山附于地明山
  以地厚而得峙諸家泥卦義謂山剥而反于地失
  之矣大畜曰天在山中天者氣也氣无不入故為
  畜以凝聚言也咸曰山上有澤澤氣上通也遯曰
  天下有山明天之下必有山山不能无然山自在
[017-60a]
  下无傷于天之髙以喻小人而遯之道已盡損曰
  山下有澤明山日峻而下日虚也夬之澤假雨澤
  之澤曰上于天天非澤所明其必決而下也萃曰
  澤上于地有所受則不流也故聚困有水而曰无
  水水下洩則澤上涸也節反對下有所畜幸之曰
  有水中孚之風澤澤止水也无風則靜有風則動
  明其相感曰有履之天澤而曰上曰下尊卑之分
  定矣睽之火澤而曰上曰下睽離之勢成矣二卦
[017-60b]
  直明卦體而義已備泰否之地天天地言交不父
  以顯其義恒之雷風益之風雷不加一言者義自
  以象著也至卦名下每用一以字一示古人制器
  尚象之道一示學者用易寡過之法如建國立廟
  作樂明刑行師言衆治厯正位之類皆制器之事
  也如自强不息厚徳載物之類皆寡過之事也
 
 周易孔義集說卷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