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139 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清-納喇性德 (WYG)


[027-1a]
欽定四庫全書
 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卷二十五
          頭等侍衛納喇性德編
震下/離上
 伊川先生曰噬嗑序卦可觀而後有所合故受之以
 噬嗑嗑者合也既有可觀然後有來合之者也噬嗑
 所以次觀也噬齧也嗑合也口中有物間之齧而後
 合之也卦上下二剛爻而中柔外剛中虚人頤口之
[027-1b]
 象也中虚之中又一剛爻為頤中有物之象口中有
 物則隔其上下不得嗑必齧之則得嗑故為噬嗑聖
 人以卦之象推之於天下之事在口則為有物隔而
 不得合在天下則為有强梗或讒邪間隔於其間故
 天下之事不得合也一无/也字當用刑法小則懲誡大則
 誅戮以除去之然後天下之治得成矣凡天下至於
 一國一家至於萬事所以不和合者皆由有間也无
 間則合矣以至天地之生萬物之成皆合而後能遂
[027-2a]
 凡未合者皆為間也若君臣父子親戚朋友之間有
 離貳怨隙者葢讒邪間於其間也除去之則和合矣
 故間隔者天下之大害也聖人觀噬嗑一作/齧合之象推
 之於天下萬事皆使去其間隔而合之則无不和且
 治一作/洽矣噬嗑者治天下之大用也去天下之間在
 任刑罰故卦取用刑為義在二體明照而威震乃用
 刑之象也易/傳
  東萊吕氏曰噬嗑傳聖人觀齧合之象推之於天
[027-2b]
  下萬事使皆去其間隔而合之顔子未達一間亦
  間也鑚仰之勤其噬嗑之用乎己丑/課程
噬嗑亨利用獄
 伊川先生曰噬嗑亨卦自有亨義也天下之事所以
 不得亨者以有間也噬而嗑之則亨通矣利用獄噬
 而嗑之之道宜用刑獄也天下之間非刑獄何以一/作
 不可/以去之不云利用刑而云利用一无利/用字獄者卦有
 明照之象利於察獄也獄者所以究察情偽得其情
[027-3a]
 則知為間之道然後可以設防與致刑也易/傳
 横渠先生曰子路禮樂文章未足盡為政之道以其
 重然諾言為衆信故片言可以折獄如易所謂利用
 獄利用刑人皆非卦爻盛德適能是而已焉正/蒙
  白雲郭氏曰噬嗑之名有二義合而言之則噬而
  後合嗑而後亨事之序也别而言之則方噬者未
  合既嗑者不噬噬為始也嗑為終也終始之義分
  焉文王之辭兼始終故言亨謂嗑之終也言利用
[027-3b]
  獄謂噬之始也噬之始立卦之義也嗑之終卦成
  之義也周公論立卦之始故爻辭言噬而不言嗑
  非无嗑義也舉一以明之耳孔子於彖從文王葢
  釋文王之辭也於象從周公葢釋周公之辭也於
  繫辭極其終葢明文王周公之所未言也故言日
  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又曰嗑者合也
  物不可以苟合而已皆以嗑為義而不及噬也如
  是則知方立卦之始主於噬而卦成之後主於嗑
[027-4a]
  矣主於噬故利用獄嗑亨之時非利用矣是以聖
  人於道徳仁義无時不用刑獄雖設而其用有時
  者葢本噬嗑之義故也唐虞之民不犯成康刑措
  不用方是時則不以用獄為利也故知利用特在
  於有間之時易之為辭其㫖逺哉然頤中有物事
  之至小者也而名卦之義有取於此者葢易之道
  觸類而長之雖大而天下莫能載小而物莫能破
  者其道皆一也又況頤中至小猶須震之動離之
[027-4b]
  明而後可斷矧有大於此者乎是以聖人欽慎之
  而不忽也易/説
  新安朱氏曰噬齧也嗑合也物有間者齧而合之
  也為卦上下兩陽而中虚頤口之象九四一陽間
  於其中必噬之而後合故為噬嗑其占當得亨通
  者有間故不通齧之而合則亨通矣又三隂三陽
  剛柔中半下動上明下雷上電本自益卦六四之
  柔上行以至於五而得其中是以隂居陽雖不當
[027-5a]
  位而利用獄葢治獄之道惟威與明而得其中之
  為貴故筮得之者有其德則應其占也本/義
  東萊吕氏曰利用獄須是去其間所以言獄者又
  須是推究病源所在不曰用刑而曰用獄者葢獄
  者察其情也當察其何處間隔然後治之譬如人
  固是被私意間隔處各不同苟不察見間隔所在
  則枉用力噬嗑縁有物間隔故須用明與威治之
  然後无間不特治天下如此且如人身本與天地
[027-5b]
  无間只為私意間之故與天地相逺苟見善明用
  心剛去私意之間則自與天地相近易/説 又曰噬
  嗑而亨不噬嗑而欲自亨者世之所謂无礙者也
  己丑/課程
彖曰頤中有物曰噬嗑噬嗑而亨剛柔分動而明雷電
合而章柔得中而上行雖不當位利用獄也
 伊川先生曰頤中有物故為噬嗑有物間於頤中則
 為害噬而嗑之則其害亡乃亨通也故云噬嗑而亨
[027-6a]
  剛柔分以卦才言也剛爻與柔相間剛柔分而不
 相雜為明辨之象明辨察獄之本也動而明下震上
 離其動而明也雷電合而章雷震而電耀相須並見
 合而章也照與威並行用獄之道也能照則无所隠
 情有威則莫敢不畏上既以二象言其動而明故復
 言威照並用之意 六五以柔居中為用柔得中之
 義上行謂居尊位雖不當位謂以柔居五為不當而
 利於用獄者治獄之道全剛則傷於嚴暴過柔則失
[027-6b]
 於寛縱五為用獄之主以柔處剛而得中得用獄之
 宜也以柔居剛為利用獄以剛居柔為利否曰剛柔
 質也居用也用柔非治獄之宜也並易/傳 電者隂陽
 相軋雷者隂陽相擊也軋者如石相磨而火光出者
 電便有雷擊者是也吕與/叔録
 横渠先生曰九五分而下初六分而上故曰剛柔分
 合而章合而成文也 六自初而進之於五故曰上
 行並易/説
[027-7a]
  龜山楊氏曰上麗而下動一剛間之頤中有物之
  象也噬而嗑則間去矣故噬嗑而亨也夫噬嗑者
  除間之卦也除間以刑為用故利用獄獄者所以
  治間而求其情也治而得其情則刑之而天下服
  矣故不言利用刑而曰利用獄也夫剛柔分以爻
  言也動而明雷電合而章以二體言也繫辭曰爻
  有等故曰物物相雜故曰文剛柔分而不相雜非
  文也用文非所以治獄故也動而明雷電合而章
[027-7b]
  則威明並著而无留獄矣此治獄之道也六五柔
  得中而上行用獄之主也人君阻法度之威而濟
  之以剛果則片言折之可也然刑者侀也一成而
  不可變則人君所宜恤也故古之治獄者史以獄
  成告於正正聽之正以獄成告於大司寇司寇聽
  之&KR0068木之下大司寇以獄之成告於王王命三公
  參聽之三公以獄成告於王王三宥之而後制刑
  此以柔用刑不以剛決之意也人君以剛健為德
[027-8a]
  五君位也而柔居之不當位也故所利惟用獄而
  已易/説
  兼山郭氏曰噬嗑自否出者也否乾上而坤下乾
  剛而坤柔初六一變而為六五離柔也九五一變
  而為初九震剛也昔之剛者今則分而下為柔昔
  之柔者今則分而上為剛故曰剛柔分剛在下而
  動柔在上而明動而明初未章也合而後章而六
  五居上无剛健之材利獄除間而已老子曰天地
[027-8b]
  之道虚而不屈動而愈出此間之不可不除而利
  獄以除間者人事也易/説
  白雲郭氏曰先人曰噬嗑自否來否乾剛而坤柔
  初六升而為離柔也九五降而為震剛也雍曰剛
  柔之分葢以乾之三剛分一以成震坤之三柔分
  一以成離也否泰二體乾坤之純故噬嗑與賁皆
  稱分焉噬嗑之彖葢具三義自已成一體論之合
  六爻而言有頤中有物之象自乾坤之變論之則
[027-9a]
  有剛柔分之義自震離二體而言故曰動而明雷
  動也電明也雷與電合則天威於是乎章動而且
  明則聖人之威於是乎立此聖人法天之道而用
  獄也柔得中六五也上行則法天動而必明之意
  也故雖无剛健之才以當其位亦可為噬嗑之主
  而用獄矣由是知聖人用獄无私情一本天道而
  已然則漢唐之興卒无三代之治者不明法天故
  也其惡之大尤見於用獄之際不知雷電之必合
[027-9b]
  以盡動而明之義復蹈秦皇慘毒之政其傳祀數
  百年亦已幸矣是以游聖門者羞稱之易/説
  漢上朱氏曰離震合而成體為頤中有物之象九
  四之剛頤中之物嗑合也噬而合之剛決而上下
  亨矣推之人事上下之際有間之者强梗讒邪奸
  宄弗率噬而合合而亨易傳曰君臣父子親戚朋
  友之間有離貳怨隙者葢讒邪間於其間也除去
  之則合矣間隔者天下之大害也故曰頤中有物
[027-10a]
  曰噬嗑噬嗑而亨此合兩體言噬嗑與亨之義也
  夫互體之變難知也聖人於噬嗑彖明言之其所
  不言者觀象玩辭可以類推固者為之彼將曰艮
  震頤也責離而求艮離豈艮哉故曰知者觀其彖
  辭則思過半矣噬嗑自否來否之時剛柔不分天
  地閉塞九五之剛分而之初剛下柔也初六之柔
  分而之五柔上行也剛柔分則上下交矣動而明
  則否塞通矣以隂陽言之震陽也離隂也雷動電
[027-10b]
  明剛柔相文合一而成章則天地亨矣故曰剛柔
  分動而明雷電合而章此以初五相易合兩體以
  言噬嗑之才也噬嗑除間之卦不止於用獄言利
  用獄者専以六五言噬嗑之用坎為律為棘獄象
  也六五之柔得中而上行下據九四之坎用獄也
  所謂上行者以柔道行之於上也五君位唯剛健
  中正足以當之六五柔中不當位也雖不當位而
  施之於用獄則无若柔中之為利矣或曰柔中足
[027-11a]
  以用獄乎曰人君者止於仁不以明斷稱也古之
  用獄者史以獄成告於正而正聽之正以獄成告
  於大司寇大司寇聽之棘木之下大司寇以獄之
  成告於王王命三公參聽之三公以獄之成告於
  王王三宥之然後制刑宥之者柔也三宥之然後
  制刑者剛中也制刑者有司之事不得已而聽而
  制刑者人君之德德歸於上有司不失其職於下
  是以其民畏而愛之愛之斯戴之矣故曰人君之
[027-11b]
  用獄无若柔中之為利也臯陶之美舜曰與其殺
  不辜寧失不經好生之德洽于民心夫殺不辜則
  民將以虐我者為讎好生之德洽于民心則天下
  樂推而不厭曽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
  情則哀矜而勿喜士師有司也曽子告之如此況
  人君乎觀臯陶曽子之言則在於寧失也在於哀
  矜也不在乎明斷審矣自易失其傳參之以申韓
  之學人君用明斷決獄訟躬行有司之事其弊至
[027-12a]
  於刻薄少恩民心日離思與之偕亡讀易不察之
  過也故不可不與之辨焉卦氣秋分也故大𤣥準
  之以䦯易/傳
  新安朱氏曰噬嗑以卦體釋卦名義又以卦名卦
  體卦德二象卦變釋卦辭本/義 彖辭中剛柔分以
  下都掉了頤中有物只説利用獄爻亦各自取義
  不説噬頤中之物 問易中言剛柔分者二一是
  噬嗑一是節此三字何義先生曰據某所見只是
[027-12b]
  一卦三隂三陽謂之剛柔分曰易中三隂三陽卦
  多獨於此言何也先生曰偶於此言之其他卦别
  有義並語/録
象曰雷電噬嗑先王以明罰敕法
 伊川先生曰象无倒置者疑此文互也雷電相須並
 見之物亦有嗑象電明而雷威先王觀雷電之象法
 其明與威以明其刑罰飭其法令法者明事理而為
 之防者也易/傳
[027-13a]
  藍田吕氏曰噬嗑有所決而後合也噬嗑亨合乃
  亨也利用獄獄必決而後合也剛柔分動而明雷
  電合而章皆明斷之義柔得中而上行有恕心存
  焉
  龜山楊氏曰先王觀雷電威明之象而致慎焉故
  明罰敕法明則不濫敕則不苛易/説
  兼山郭氏曰春秋書震夷伯之廟左氏曰展氏有
  隠慝焉書之金縢曰今天動威以彰周公之德故
[027-13b]
  知雷電之威无隠而弗及也易之取象噬嗑與豐
  无以異此噬嗑者先動而後明初未明也故不敢
  折獄致刑豐則先明而後動初已明也故不待明
  罰勅法而後用也天之動威其行如此則先王之
  用刑其有不慎者乎故書曰欽哉欽哉惟刑之恤
  哉於此可見矣然則噬嗑與豐施設之序何異也
  曰猶之天也將先春而後秋乎將先秋而後春乎
  故折獄致刑葢有不得已而然矣易/説
[027-14a]
  白雲郭氏曰先人曰噬嗑先動而後明初未明也
  故不敢折獄致刑豐則先明而後動初已明也故
  不待明罰敕法而後用也雍曰二卦先後之象盡
  於此矣然噬嗑方動以期於明必先明其罰敕其
  法以示天下使天下知所避然後犯於有司者可
  以麗其罪若周官大司寇縣刑象之法于象魏小
  司寇令以木鐸曰不用法者國有常刑令羣士乃
  宣布于四方憲刑禁至於士師又憲禁令于國及
[027-14b]
  郊野此之謂明罰敕法也豐則已明而動是已布
  刑也已令憲也動則麗之刑矣若大司寇邦典定
  之邦法斷之邦成弊之小司寇以五刑聽萬民之
  獄訟附于刑用情訊之至于甸乃弊之士師察獄
  訟之辭以詔司寇斷獄弊訟致邦令此之謂折獄
  致刑也是皆聖人之政見於有迹者也若其至仁
  内充推恩四海葢不可得而見焉特於聖人之言
  得其大槩而已觀舜戒羣后曰欽哉欽哉惟刑之
[027-15a]
  恤哉其戒臯陶曰惟明克允又曰明于五刑以弼
  五教又曰刑期于無刑而臯陶稱舜亦曰好生之
  德洽于民心兹用不犯于有司知此則盡噬嗑之
  用獄矣然舜之命臯陶必先曰蠻夷猾夏寇賊姦
  宄然後曰汝作士葢蠻夷猾夏寇賊姦宄利用獄
  之時也由是知非噬嗑之時聖人未嘗以用獄為
  利也易/説
  漢上朱氏曰勅當作敕明其罰之輕重使人曉然
[027-15b]
  易避效電之明也正其法令以警懈墯效雷之動
  也九四坎為律法也三不正敕法也上三爻不正
  明罰也先王將明罰必先敕法非謂法其威怒以
  致刑此卦至爻變始有用刑之象易/傳
  新安朱氏曰雷電當作電雷本/義 問諸卦象皆順
  説獨雷電噬嗑倒説何邪曰先儒皆以為倒寫二
  字二字相似疑是如此 問雷電噬嗑與雷電豐
  似一般先生曰噬嗑明在上動在下是明得事理
[027-16a]
  先立這法在此未有犯底人留待異時之用故云
  明罰敕法豐威在上明在下是用這法時須是明
  見下情曲折方得不然威動於上必有過錯也故
  云折獄致刑此是伊川之意其説極好並語/録 又
  作盡心堂記曰予惟王制之篇雖傳以為漢博士
  官所出然其所謂刑一成而不可變故君子盡心
  焉者語約而意周教明而戒密意其或者古之遺
  言也與今伯崇既躬行之而又以名其堂欲其出
[027-16b]
  入起居仰而見之常有以自警也以為未足又取
  夫大易電雷之象明斷之義與夫剛柔上下淺深
  難易之説金矢黄金艱貞厲之戒揭於坐右而以
  蚤夜覽觀焉此其志豈以一得其情而遽喜者哉
  文/集
初九屨校滅趾无咎象曰屨校滅趾不行也
 伊川先生曰九居初最在下无位者也下民之象為
 受刑之人當用刑之始罪小而刑輕校木械也其過
[027-17a]
 小故屨之於足以滅傷其趾人有小過校而滅其趾
 則當懲懼不敢進於惡矣故得无咎繫辭云小懲而
 大誡此小人之福也言懲之於小與初故一有/後字得无
 咎也初與上无位為受刑之人餘四爻皆為用刑之
 人初居最下无位者也上處尊位之上過於尊位亦
 无位者也王弼以為无隂陽之位隂陽繫於竒偶豈
 容无也然諸卦一作/爻初上不言當位不當位者一作/不言
 位當不/當者葢初終之義為大臨之初九則以位為正若
[027-17b]
 需上六云不當位乾上九云无位爵位之位非隂陽
 之位也 屨校而滅傷其趾則知懲誡而不敢長其
 惡故云不行也古人制刑有小罪則校其趾葢取禁
 止其行使不進於惡也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戒之在初小懲可止故无咎易/説
  龜山楊氏曰先王之用刑期於无刑而已當用獄
  之初未至於惡積而罪大猶足以遷善也故屨校
  滅趾使不進於惡而已所以小懲而大誡也易/説
[027-18a]
  白雲郭氏曰伊川曰初最下上過尊位皆无位也
  无位受刑者也王弼謂无隂陽之位非也雍曰觀
  輔嗣傳文曰无位而已伊川謂无隂陽之位者以
  略例言初上无隂陽定位故也易之於爻以二三
  四五為人道之著初上雖為始終然既居六畫之
  内安得謂之无位若謂非有位用事之象則可也
  是以在噬嗑為受刑之人夫以聖人仁覆天下於
  小罪輕刑固宜赦宥而此初九屨校滅趾不以為
[027-18b]
  過何哉葢小懲於早所以大誡於後使惡不進是
  為无刑之本此聖人之大仁也不然姑息不忍長
  惡孰甚焉校者械之通名在足之校屨之而没其
  趾大其校使之不能行也乃所以戒其惡之不行
  也易/説
  漢上朱氏曰否下體艮為指在下體之下為趾巽
  變震為足為草木以草木連足指象没矣屨校滅
  趾也荀卿曰菲䋽屨䋽枲也尚書大傳曰唐虞之
[027-19a]
  象刑上刑赭衣中刑雜屨雜屨即傳所謂藨蒯之
  屨要之中刑之屨或菲或枲或藨或蒯皆草為之
  疑古者制為菲屨赭衣當刑者服之以示媿恥非
  无肉刑也慎子謂以屨當刖誤矣周官掌囚下罪
  桎桎足械也械亦曰校大罪者小罪之積否初六
  不正其行不已故屨校以没其足使止而不行所
  懲者小所誡者大乃所以无咎震為行艮止之不
  行也无咎正也卦以初上為受刑二至五為用刑
[027-19b]
  者用刑貴中也王弼謂初上无位非也六爻非竒
  則偶豈容无位易/傳
  新安朱氏曰初上无位為受刑之象中四爻為用
  刑之象初在卦始罪薄過小又在卦下故為屨校
  滅趾之象止惡於初故得无咎占者小傷而无咎
  也滅趾又有不進於惡之象本/義
  東萊吕氏曰初九受刑者也大抵為惡先從發足
  處制之則惡必不能長矣屨校滅趾禁之使不得
[027-20a]
  行也既不入於惡必自進於善矣所以无咎也昔
  周公治商之頑民不急於他事乃切切在於禁其
  羣飲之患夫何故商民染紂之沈酣遂致頑而不
  淳周公察其所從來自其所以為惡之本原而制
  之豈後人區區制其末流之比哉易/説
六二噬膚滅鼻无咎象曰噬膚滅鼻乗剛也
 伊川先生曰二應五之位用刑者也四爻皆取噬為
 義二居中得正是用刑得其中正也用刑得其中正
[027-20b]
 則罪惡者易服故取噬膚為象噬齧人之肌膚為易
 入也滅没也深入至没其鼻也二以中正之道其刑
 易服然乗初剛是用刑於剛强之人刑剛强之人必
 須深痛故至滅鼻而无咎也中正之道易以服人與
 嚴刑以待剛强義不相妨 深至滅鼻者乗剛故也
 乗剛乃用刑於剛强之人不得不深嚴也深嚴則得
 宜乃所謂中也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六二居有過之地而已噬之乗剛而動
[027-21a]
 為力不勞動未過中故无咎易/説
  龜山楊氏曰六二以中正之德處用獄之時則刑
  當而罪得矣故有噬膚之象焉膚言噬之易也鼻
  者息之出入往來而不窮也九四為間者也而初
  應之二剛合則為間大而難噬矣故乗之絶其往
  來乃无咎易/説
  兼山郭氏曰六二噬嗑柔得中而上行葢才不足
  而資物以為用者也柔順中正裕於矜恤之仁而
[027-21b]
  略於剛斷之義然而噬膚之易有滅鼻之深葢乗
  剛之過也六二且以為戒況其他乎易/説
  白雲郭氏曰二三四五皆言噬葢用刑除間之爻
  也膚柔脆之物易噬也夫六二柔順中正之德宜
  其用刑无過舉矣今噬膚之易而有滅鼻之深者
  葢六二以柔乗剛患在不及能勉於用剛焉乃能
  乗剛故此噬深亦无咎也古者刑亂國用重典豈
  非噬膚乗剛之義乎四爻必假膚腊胏肉見義者
[027-22a]
  以噬嗑之名本取頤中之象故也易/説
  漢上朱氏曰艮隂為膚柔而近革噬之為易六三
  是也何以知艮隂為膚剥六四曰剥牀以膚坤剥
  乾成艮也六三不當六二噬之中正而動剛乗剛
  而往所刑者當兊為口故曰噬膚艮為鼻二動兊
  見艮毁滅鼻也鼻在面中滅鼻則當息不息則勢
  不能久言雖不當而二之用刑亦不過中故无咎
  二動宜有咎也易/傳
[027-22b]
  新安朱氏曰祭有膚鼎葢肉之柔脆噬而易嗑者
  六二中正故其所治如噬膚之易然以柔乗剛故
  雖甚易亦不免於傷滅其鼻占者雖傷而終无咎
  也本/義 膚腹腴滅没也謂因噬膚而没其鼻於器
  中也語/録
  東萊吕氏曰六二乗初剛是用刑於剛强之人刑
  剛强之人必須深痛故至滅鼻而无咎也二居中
  正之位用刑之峻如此得非過於中乎治剛强而
[027-23a]
  用嚴刑正如病深者用藥猛方得適宜乃所謂中
  也居中得正用刑之君子也乗初九之强暴而用
  刑以制之故不得不下毒手也人皆謂刑平國用
  中典即謂君子之中道殊不知以深刻之刑制强
  暴之惡正聖人之中也觀孔子温和之氣象在朝
  廷便便言唯謹爾處鄉黨則恂恂似不能言一旦
  見原壤之箕倨則以杖叩其脛見冉求之聚斂則
  鳴鼓而攻之聖人以嚴御惡政所謂中也易/説
[027-23b]
六三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象曰遇毒位不當也
 伊川先生曰三居下之上用刑者也六居三處不當
 位自處不得其當而刑於人則人不服而怨懟悖犯
 之如噬齧乾腊堅韌之物而遇毒惡之味反傷於口
 也用刑而人不服反致怨傷是可鄙吝也然當噬嗑
 之時大要噬間而嗑之雖其身處位不當而强梗難
 服至於遇毒然用刑非為不當也故雖可吝而一无/而字
 亦小噬而嗑之非有咎也 六三一无/三字以隂居陽處
[027-24a]
 位不當自處不當故所刑者難服而反毒之也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所間在四四為剛陽故曰腊肉非禮傷
 義故曰遇毒能以為毒而舍之雖近不相得小有吝
 而无咎也易/説
  龜山楊氏曰頤中有物謂九四也則噬嗑之為間
  惟九四而已故有腊肉之象焉腊肉物之全體也
  六三柔不當位而居動之極上當九四之剛故噬
  腊肉而遇毒也噬腊肉而遇毒故可吝然噬終必
[027-24b]
  合故无咎易/説
  白雲郭氏曰六二雖乗剛而能噬深者中正故也
  六三之柔又非中正其噬難矣而能擇乾物之小
  者噬之猶如治小獄決小罪可謂度德而量力者
  也然其德威終不足以服人適足以招怨懟而致
  悔吝以其刑既小是以止於小吝而无大咎也鄭
  氏周官注以小物全乾為腊馬氏以有骨謂之胏
  其義最得之毒害也猶人不勝其噬而疾作也易/説
[027-25a]
  漢上朱氏曰鳥獸全體乾之為腊噬之最難者也
  九四不正間於上下之際强梗者也艮為黔喙之
  屬離為雉日熯之腊肉之象六三位不當以柔噬
  剛刑人而不服必反傷之故遇毒毒坎險也何以
  知坎為毒師曰以此毒天下謂坎也小吝者六三
  位不當而柔也然无咎者動則正兊見坎毁强梗
  去矣兊口噬也荀爽曰噬腊謂四也易/傳
  新安朱氏曰腊肉謂獸腊全體骨而為之者堅韌
[027-25b]
  之物也隂柔不中正治人而人不服為噬腊遇毒
  之象占雖小吝然時當噬嗑於義為无咎也本/義
  東萊吕氏曰六三以隂居陽處不當位自不正而
  欲正人難矣哉然而彼有罪惡之可誅則當誅之
  而不宥在我亦自无咎聖人言此真有深意存乎
  其間何者噬腊肉而遇毒當於此知正己之道雖
  吝而无咎小人有惡從而治之在我則實无罪聖
  人不長小人之惡之意也聖人之言譬如倉公扁
[027-26a]
  鵲用一藥而治二病立一言而正彼己其意深矣
  易/説
九四噬乾胏得金矢利艱貞吉象曰利艱貞吉未光也
 伊川先生曰九四居近君之位當噬嗑之任者也四
 已過中是其間愈大而用刑愈深也故云噬乾胏胏
 肉之有聫一无/聫字骨者乾肉而兼骨至堅難噬者也噬
 至堅而得金矢金取剛矢取直九四陽德剛直為得
 剛直之道雖用剛直之道利在克艱其事而貞固其
[027-26b]
 守則吉也九一无/九字四剛而明體陽而居柔剛明則傷
 於果故戒以知難居柔則守不固故戒以堅貞剛而
 不貞者有矣凡失剛者皆不貞也在噬嗑四最為善
  凡言未光其道未光大也戒於一作/以利艱貞葢其
 所不足也不得中正故也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五為隂柔故喻乾胏能守正得剛直之
 義故艱貞吉其德光大則其貞非艱也易/説
  龜山楊氏曰九四合一卦言之則為間者也以爻
[027-27a]
  言之則居大臣之位任除間之責者也易之取象
  不同類如此夫處羣隂之中當除間之責其任難
  勝矣故有噬乾胏之象焉胏肉之有骨者堅而難
  噬也噬胏而得金矢以剛克遇之也葢剛過中故
  有金矢之象焉夫用獄之道君子所宜盡心也一
  之以剛直則獄有不得其情者故利艱貞吉孔子
  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雖利艱貞未能
  使无訟也故曰未光也易/説
[027-27b]
  白雲郭氏曰先人曰胏肉之乾堅强難噬者也噬
  嗑皆以柔而四為頤中之間上下二隂三五之所
  同欲以噬者也故在訟則為難聽之訟在獄則為
  難折之獄而九四以剛明而聽之能得其情者也
  古者以兩造禁民訟以兩造聽之而无所偏受則
  不直者自反而民訟禁矣入束矢於朝不直則入
  其矢所以懲不直也以兩劑禁民獄而无偏信則
  不信者自反而民獄禁矣入鈞金三日乃致于朝
[027-28a]
  不信則入其金所以懲不信也方九四之聽訟也
  既得其矢則不直者自反而服其非又得其金則
  不信者自反而服其罪則難折之獄既折而得其
  情矣尚且曰利艱貞吉則人之於獄訟其可易言
  之哉故曰刑者侀也侀者成也死者不可復生刑
  者不可復續言一成而不可變也故於聽之始也
  如此之審於其成也則又可知矣雍曰九四有至
  難之噬而得束矢鈞金猶曰利艱貞吉者曽子所
[027-28b]
  謂如得其情則哀矜而勿喜葢聖人明慎欽恤之
  意也雖然刑期于无刑必也使无訟如是則得金
  矢亦安足以為聖人之光哉所謂聽訟猶人者也
  帝堯之光被四表文王之光于四方其道有大於
  此者矣故孔子之象以九四為未光也易/説
  漢上朱氏曰附骨之肉謂之胏胏古文作&KR3304横渠
  謂五也六五柔中有剛在二剛之中日熯之乾胏
  之象胏比腊為易比膚為難九四剛直不撓往則
[027-29a]
  克之得金矢也乾變為金巽為木坎為矯為弓離
  為兵矯木施金加於弓上矢也金剛矢直噬之則
  剛直行矣四五易坎毁成頤噬乾胏得金矢也九
  四不正動而正唯恐其不正不正不足以噬故利
  艱貞乃吉不然則凶艱貞乃吉者以其道未光道
  光則安用艱貞哉或曰五君位四噬之可乎曰噬
  嗑爻辭取上下相噬明用刑難易而已不以君位
  言之卦五不以君位言者六卦訟也噬嗑也恒也
[027-29b]
  遯也明夷也旅也訟不言君者人君不以聽訟為
  主故風美召伯頌言臯陶而已恒不言君者君道
  不可以柔為恒遯不言君者君不可遯也明夷不
  言君者失君之則也旅不言君者君不可以旅也
  春秋天王居于鄭書出諸侯去國書奔噬嗑決獄
  有司之事非人君之職若以五為君則二大夫三
  公四侯相噬何哉易不可一端盡也易/傳
  新安朱氏曰胏肉之帶骨者與胾通周禮獄訟入
[027-30a]
  鈞金束矢而後聽之九四以剛居柔得用刑之道
  故有此象言所噬愈堅而得聽訟之宜也然必利
  於艱難正固則吉戒占者宜如是也本/義 荆公已
  嘗引周禮鈞金之説 問噬嗑得金矢不知古人
  獄訟要鈞金束矢之意如何先生曰這不見得想
  是詞訟時便令他納此教他无切要底事不敢妄
  來又問如此則不問曲直一例出此則實有寃枉
  者亦懼而不敢訢矣先生曰這箇須是大切要底
[027-30b]
  事古人如平常事又别有所在如劑石之類 問
  九四利艱貞六五貞厲皆有艱難正固危懼之意
  故皆為戒占者之辭先生曰亦是爻中元自有此
  道理大抵纔是治人彼必為敵不是易事故雖時
  位卦德得用刑之宜亦須以艱難正固處之至於
  六三噬腊肉遇毒則是所噬者堅韌難合六三以
  隂柔不中正而遇此所以遇毒而小吝然此亦是
  合當治者但難治耳治之雖小吝終无咎也並語/録
[027-31a]
  東萊吕氏曰九四此爻為間最大大凡噬乾胏乾
  肉皆去間之理也九四為間既大須用力深則所
  得亦大大抵人情當患難未平之時則克艱其事
  及患難既平之後則忘其艱貞故聖人特於此致
  戒後漢董卓為漢大間王允誅之至其終而不能
  艱貞漢遂復亂正此爻之所戒也易/説
六五噬乾肉得黄金貞厲无咎象曰貞厲无咎得當也
 伊川先生曰五在卦愈上而為噬乾肉反易於四之
[027-31b]
 乾胏者五居尊位乗在上之勢以刑於下其勢易也
 在卦將極矣其為間甚大非易嗑也故為噬乾肉也
 得黄金黄中色金剛物五居中為得中道處剛而四
 輔以剛得黄金也五无應而四居大臣之位得其助
 也貞厲无咎六五雖處中剛然實柔體故戒以必貞
 固而懷危厲則得无咎也以柔居尊而當噬嗑一作/堅
 之時豈可不貞固而懷危懼哉一作忘/危懼也 貞厲所以
 能无咎者以所為得其當也所謂當居中用剛而能
[027-32a]
 守正慮危也並易/傳
  龜山楊氏曰人君任天下之重而以柔居之欲除
  天下之間噬之亦難矣故有乾肉之象焉然據天
  下之利勢噬之雖難與噬乾胏則異矣居中而處
  剛得黄金也噬乾肉得黄金雖不當位而居中則
  不過處剛則不茹得當也其除間也能勝其任矣
  故於貞厲而无咎易/説
  兼山郭氏曰六五聽獄之道兩造具備師聽五辭
[027-32b]
  五辭簡孚正于五刑五刑不簡正于五罰五罰不
  服正于五過五過之疵惟官惟反惟内惟貨惟來
  然噬嗑之義有審克之斷无五過之疵可以明于
  刑之中率乂于民非彝者也故噬乾肉得黄金亦
  庶幾居中之得也尚且曰貞厲无咎何也曽子曰
  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則哀矜而勿喜孔
  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无訟乎故六五之貞
  厲才得當而已質之虞芮質厥成其亦未優乎易/説
[027-33a]
  白雲郭氏曰先人曰噬嗑之義有審克之斷无五
  過之疵可以明于刑之中率乂于民棐彝者也故
  噬乾肉得黄金亦庶幾居中之得也又曰六五之
  貞厲才得當而已質之虞芮質厥成其亦未優乎
  雍曰乾肉之噬易於乾胏六五柔而用中有可噬
  之道故得黄金然猶貞厲者葢未能盡為君之道
  故也觀舜命臯陶作士而戒以无刑孔子與仲由
  折獄而自任以无訟葢君道无事於獄不必有乾
[027-33b]
  肉之噬矣易/説
  漢上朱氏曰噬上也上剛而居柔離日熯之乾肉
  之象乾肉比膚為難比胏為易五與上易成兊口
  故曰噬乾肉黄中色離中之坤也上乾變為金故
  曰得黄金言自五噬上噬之亦難噬之而服則於
  剛為得中矣九居五貞也故曰貞五未易上有强
  不能噬於正為厲於德為有咎噬上九而當雖厲
  終无咎也故曰厲无咎得當也得當者於五剛中
[027-34a]
  為當也或曰用刑言噬何也曰此聖人之深意也
  夫示之德讓使人安於至足之分則不爭不爭則
  无訟今物至於噬而後合德下衰矣噬之當也猶
  愧乎无訟矧噬之有不當乎末流之禍怨亂並興
  反復相噬且萬物同體而使物至於噬自噬之道
  也故四之剛直上九之剛未免於噬夫子曰必也
  使无訟乎叔向曰三辟之興皆由叔世聖人之意
  不其深乎易/傳
[027-34b]
  新安朱氏曰噬乾肉難於膚而易於腊胏者也黄
  中色金亦謂鈞金六五柔順而中以居尊位用刑
  於人人无不服故有此象然必貞厲乃得无咎亦
  戒占者之辭也本/義
  東萊吕氏曰剛在四則為直而已五得中則為剛
  中大抵剛直中正之道本自我有患不能去其為
  間者耳間既去則所得非自外來易/説
上九何校滅耳凶象曰何校滅耳聰不明也
[027-35a]
 伊川先生曰上過乎尊位无位者也故為受刑者居
 卦之終是其間大噬之極也繫辭所謂惡積而不可
 揜罪大而不可解者也故何校而滅其耳凶可知矣
 何負也謂在頸也 人之聾暗不悟積其罪惡以至
 於極古人制法罪之大者何之以校為其无所聞知
 積成其惡故以校而滅傷一无/傷字其耳誡聰之不明也
 並易/傳
  藍田吕氏曰頤中有物四之謂也三與五為四所
[027-35b]
  間皆欲噬而合之故四爻皆言噬六二噬六三六
  三六五噬九四九四復噬六三六五凡噬遇柔則
  易膚與乾胏是也遇剛則難腊肉乾肉是也二下
  乗剛噬柔過分至於滅鼻然噬而求合不失乎中
  故无咎六三以隂居陽位既失當所以遇毒然物
  之所間不可不噬雖以失當小吝不進卒能噬之
  故无咎九四一卦之體已為之間上下二隂噬之
  雖易理苟不直不能无凶故鈞金束矢必得其直
[027-36a]
  利於艱貞然後獲吉不足光也六五以隂處陽以
  柔噬剛雖正而厲也居中得直故得黄金以中噬
  不中雖厲而當故无咎也腊比乾肉禽獸全體有
  骨堅焉其噬也難五以上噬下故易三以下噬上
  故難
  龜山楊氏曰為間之極至於惡積而罪大以其聰
  不明也使之聞過而改寧至是夫易/説
  白雲郭氏曰小人不積小善不去小惡終至於不
[027-36b]
  可揜不可解之際故有何校滅耳之凶則其聰之
  不明可知也葢能明善惡安危之戒必无是凶矣
  然初六滅鼻上九滅耳或以滅為刑而疑之獨孔
  氏以為滅没也葢屨校何校則刑也屨校桎其足
  也桎大而没趾也何校械其首也械大而没耳也
  噬膚之易而深噬焉自没其鼻用力之過也此皆
  没之義也若以滅耳為刵滅鼻為劓滅趾為剕則
  上九復不為凶而初二又不為无咎也書註劓刵
[027-37a]
  輕刑也考之吕刑剕辟為重故漢重斬趾同於棄
  市方初九小懲固不當斷趾上九罪大復不當輕
  刑以是知三者言滅皆非刑也初二无咎上九則
  凶葢戒之於蚤故終為无咎上九已極雖戒亦晚
  矣然則械其首者安知終不麗于大辟乎故為重
  刑也易/説
  漢上朱氏曰四坎為耳上九之三巽為木巽見坎
  毁何校滅耳也上九有耳不明乎善罪大惡積陷
[027-37b]
  於凶而不知宜曰耳不聰而曰聰不明何也坎水
  離火日月之光火外景也於目為視水内景也於
  耳為聽視聽之用无非明也氣交則通精併則専
  瞶者専視併耳之用於目也瞽者専聽併目之用
  於耳也上之三離目毁无見善之明又不能専聽
  是聰復不明何校滅耳責其有耳之形无耳之用
  也易/傳
  新安朱氏曰何負也過極之陽在卦之上惡極罪
[027-38a]
  大凶之道也故其象占如此滅耳葢罪其聽之不
  聰也若能審聽而蚤圖之則无此凶矣本/義
  東萊吕氏曰上九為惡之大一至於此為桀紂為
  盜跖皆以不能聽人之言也易/説
 
 
 
 
[027-38b]
 
 
 
 
 
 
 
 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卷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