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l0011 阿毘曇毘婆沙論-北涼-迦旃延子 (T@YUAN)



《阿毘曇毘婆沙論》卷第三十三
迦旃延子造 
北涼沙門浮陀跋摩
共道泰譯


雜揵度思品第八之一



云何為思。云何為憶乃至廣說。如此章及解
章義。此中應說優波提舍。問曰。何故作此
論。答曰。此二法所行相似。世人見多思者。言
是人多憶。世人見多憶者。言是人多思。今欲
說其體性亦說差別故。或有說。此二法是一。
所以者何。聲論者說。思之與憶。應是一字。
惟長一點此是天竺書法。為止如是意欲說差別。復
有說者。此是心之異名。如譬喻者說。思之與
[023-0168a]
憶。是心異名。更無別體。為止如是說者意。欲
說思之與憶是心數法各有別體故。而作此
論。云何為思。答曰。思數數思。乃至廣說。如
是等語。盡是說意業名。云何為憶。答曰。憶數
數憶。乃至廣說。如是語等。盡是說慧別名。
思憶有何差別。問曰。何故復作此論。答曰。此
二法相似故。雖說體性。亦應說差別。思憶有
何差別耶。答曰。如經本說。思者是業。憶者是
慧。復次所作相是思。所知解相是憶。復次以
思別業。以憶故別慧。總相別相。思之與憶。是
謂差別。


問曰。憶若是慧者。慧有三種。謂聞思修。此三
體性。是何耶。答曰。從聞生者是聞慧。從思生
者是思慧。從修生者是修慧。復有說者。若受
持讀誦思惟觀察十二部經。是聞慧。依此聞
慧次生思慧。依此思慧。次生修慧。如依金鑛
生金依金生金剛。彼亦如是。評曰。不應作是
說。如是說者好。受持讀誦思惟觀察十二部
經。是生得慧。依生得慧生聞慧。依聞慧生思
慧。依思慧生修慧。如依種生芽依芽生莖
葉等。彼亦如是。問曰。此三慧有何差別。答
曰。聞慧一切時依名解義。所以者何。行者作
是念。和上所說有何義。修多羅毘尼阿毘曇
所說。有何義。是名聞慧。思慧者或時依名解
義。或時不依名解義。修慧者於一切時。不依
名解義。猶如三人於池水中洗浴。一不能浮。
二雖能不善。三善能。不能浮者。於一切時。手
攀池邊所有草木。然後乃浴。能浮而不善者。
於一切時。或攀池邊草木。或時不攀而浴。善
[023-0168b]
能浮者。於一切時。不攀草木。入中而浴。聞慧
如第一人浴。思慧如第二人浴。修慧如第三
人浴。復有說者。聞慧為三慧作因。思慧為思
慧作因。不為聞慧作因。以下故。不為修慧作
因。以界異故。修慧與修慧作因。不為聞慧作
因。以下故。不為思慧作因。以界異故。復有說
者。聞慧有三慧果。思慧惟有思慧果。修慧
惟有修慧果。復有說者。聞慧現在前惟聞
慧修。思慧現在前惟思慧修。此修是行修非
得修。性劣不及未來故。修慧現在前時。三慧
俱修。此是三慧體性。乃至廣說。


已說體性。所以今當說。何故名聞思修耶。答
曰。從聞生故說聞。從思生故說思。從修生故
說修。


界者聞慧在欲色界。思慧在欲界。修慧在色
無色界。問曰。欲界中何故無修慧。答曰。欲界
是不定界。非離欲地。非修地。若欲修時。便墮
思中。色界何故無思慧。答曰。色界是定地。修
地離欲地。若欲思時便墮修中。復有說者。欲
界中。盡有三慧。問曰。何者是修慧。答曰。見
道邊等智空空三昧。無願無願三昧。無相無
相三昧。盡智邊所有善根是也。以少故不說。
色界有二種。謂聞修。無色界一種謂修。復有
說者。欲界有三種。色界有三種。無色界有二
種。謂思修。復有說者。欲界有三種。色界有三
種。無色界有三種。評曰。不應作是說。如初說
者好。地者聞慧在七地。思慧在欲界。修慧是
有漏在十地。無漏九地。依者聞慧依欲色界
身。思慧依欲界身。修慧依三界身。行者聞思
[023-0168c]
慧。行十六行。亦行餘行。修慧行十六行。亦行
餘行。問曰。若盡行十六行。亦行餘行。有何差
別。答曰。聞思慧自力不能未來得修。因他力
故。未來得修。修慧自力未來得修。緣者俱緣
一切法。念處者俱是四念處。智者聞思慧是
等智。修慧是十智。根者聞修慧與三根相應。
思慧與喜捨根相應。定者聞思慧不與定相
應。修慧與三定相應。亦不與定相應。世者是
三世法。緣三世者。是緣三世。亦緣非世。善不
善無記者。是善緣善。不善無記者。是緣三種。
三界繫者。聞慧是欲色界繫。思慧是欲界繫。
修慧是色無色界繫。亦是不繫。緣三界繫者。
盡緣三界繫。亦緣不繫。是學無學非學非無
學者。聞思慧是非學非無學。修慧是三種。緣
學無學非學非無學者。盡緣三種。見道斷修
道斷不斷者。聞思慧是修道斷。修慧是修道
斷亦不斷。緣見道修道不斷者。盡緣三種。緣
自身他身非身法者。盡緣三種。緣名緣義者。
是緣名義。在意地。在六識身者。盡在意地。非
五識身。為是生得。為方便者。盡是方便。佛
有幾。聲聞辟支佛有幾。答曰。佛有三種。以
修慧為名。所以者何。如來自然成道。有力無
畏故。辟支佛亦有三種。以思慧為名。所以者
何。以內自思惟。自然成道故。聲聞亦有三種。
以聞慧為名。所以者何。從聞得生諸善功德
故。復有說者。此三慧。盡可言是聞慧。所以
者何。如說多聞能知法。乃至廣說。亦可言盡
是思慧。所以者何。如經本說。思者是業。憶者
是慧。亦可言盡是修慧。所以者何。如說云何
[023-0169a]
修法。答曰。有為善法。是世尊亦說三慧。所謂
言說究竟慧。禪定究竟慧出要究竟慧。聞慧
即是言說究竟慧。思慧即是禪定究竟慧。修
慧即是出要究竟慧。


云何為覺。云何為觀。乃至廣說。問曰。何故作
此論。答曰。此二法所行相似。世人見多覺者。
言是人多觀。見多觀者。言是人多覺。今欲說
其體性亦說差別故。復次譬喻者。作如是說。
覺觀是心之異名。為止如是說者意亦明
覺觀是心數法故。而作此論。


云何為覺。答曰。心於緣貫徹。種種貫徹。乃至
廣說。如是等語。盡顯說覺相。云何為觀。答
曰。若心行緣。種種行緣。乃至廣說。如是等
語。盡顯說觀相。


覺觀有何差別。問曰。何故復作此論。答曰。此
二法相似。雖說體性。亦應說差別。覺觀有何
差別耶。答曰。如經本說。麁心是覺。細心是
觀。若作是說。明覺觀是心。復有說者。若心麁
時是覺。心細時是觀。若作是說。明覺觀不在
一心中。復有說者。應作是說。心中麁者是覺。
細者是觀問曰。云何一心中。有麁細相違法
耶。答曰。以所作異故。可得麁所作是覺。細所
作是觀云何麁以猛利故。云何細不猛利故。
如以針刺身生受。覺所作亦爾。如以鳥翅根
刺身生受。觀所作亦爾。如一兩鹽和一兩水
置之口中。鹽生舌識則猛利。水生舌識則不
猛利。覺所作當知如鹽。觀所作當知如水。一
兩水。一兩苦酒。喻亦如是。法身經亦說。如天
雷時。聲有麁細。覺所作當知如麁聲。觀所作
[023-0169b]
當知如餘細聲。銅鈴銅器。出麁細聲。亦如是。
亦如鳥飛虛空。鼓其兩翼。當知如覺。踊身得
去。當知如觀。若作是說。明覺觀不在一心中。
此經所說。明覺觀在一心中。


分別有三種。有自體分別。有憶念分別。有現
觀分別。自體分別者。謂覺是也。憶念分別者。
謂念是也。現觀分別者。謂慧是也。欲界五
識身。有一種分別。謂自體分別。雖有念不能
憶念。雖有慧不能了了現觀。意地有三種分
別。初禪地三識身有一種分別。謂自體分別。
雖有念不能憶念。雖有慧不能了了現觀。意
地不入定時。有三種分別。入定有二種分別。
除現觀分別。第二第三第四禪。不入定時。有
二種分別。除自體分別。入定有一種分別。謂
憶念分別。無現觀分別。以極定故。無色中不
入定心。有二種分別。除自體分別。若入定有
一種分別。謂憶念分別。


云何為掉。云何為心亂。乃至廣說。問曰。何故
作此論。答曰。此二法相似。有人心掉。世人言
是人心亂。有人心亂。世人言是人心掉。或謂
此二法是一。今欲決定說其體性亦欲說差
別故。而作此論。


云何為掉。答曰。心不休息。不寂靜。乃至廣
說。如是等語。盡說掉相。云何心亂。答曰。心
散不住。乃至廣說。如是等語。盡說心亂相。
或有說者。染污三昧是心亂。復有說者。染污
三昧所不攝餘相應法名心亂。評曰。不應作
是說。如前說者好。


問曰。掉與心亂有何差別。何故復作此論。答
[023-0169c]
曰。此二法相似。雖說體性。亦應說差別。掉與
心亂。有何差別。答曰。不休息相是掉。心不住
一緣是心亂。復有說者。發動定心是掉。令心
馳散於外是心亂。外者謂色聲香味觸。掉能
發動定心。如泉水初出心亂令心馳散色聲
等。如水流遍池中。如人坐床。一人來挽臂使
起。一人驅馳令行。掉發動定心。如挽臂使起。
心亂令心馳散色等緣中。如驅馳令行。若掉
是心亂耶。若心亂是掉耶。乃至廣作四句。掉
非心亂者。若心數數行一緣中是也。心亂非
掉者。若心行多緣中。不數數行是也。掉亦是
心亂者。若心行多緣中。亦數數行是也。非掉
非心亂者。心行一緣。非數數行是也。尊者佛
陀提婆說曰。若心是亂。彼亦是掉。或有掉非
心散。心行一緣。亦數數行。猶如有人。行一
道中。而常馳走。彼亦如是。問曰。三摩提即心
亂耶。答曰。染污三摩提是心亂。如先所說。有
十大地受乃至慧。有十煩惱大地。謂不信懈
怠亂念心亂無明惡慧不正作觀邪解脫掉放
逸。此十大地。十煩惱大地。名有二十。體有
十五。所以者何。如受想思觸欲。此名有五。體
亦有五。如不信懈怠無明掉放逸。此名有五。
體亦有五。如作觀解脫念定慧。若不染污是
大地。若染污是煩惱大地。是以名有十體有
五。是故十大地。十煩惱大地。名有二十。體有
十五。復有說者。名有二十。體有十六。所以者
何。心亂體異。定體亦異故。若是大地。是煩惱
大地耶。若是煩惱大地。是大地耶。乃至廣作
四句。是大地非煩惱大地者。受想思觸欲是
[023-0170a]
也。是煩惱大地非大地者。不信懈怠無明掉
放逸是也。是大地亦是煩惱大地者。作觀解
脫念定慧是也。作觀即是邪作觀。解脫即是
邪解脫。念即是亂念。定即是心亂。慧即是
惡慧。非大地非煩惱大地者。除上爾所事。若
作是說。體有十六者。是大地非煩惱大地有
六。受想思觸欲定是。煩惱大地非大地有六。
謂不信懈怠心亂無明掉放逸是。大地亦是
煩惱大地者。作觀解脫念慧。若不染污是大
地。若染污是煩惱大地。非大地非煩惱大地
者。除上爾所事。評曰。不應作是說。如前說者
好。有十小煩惱大地。謂忿嫌覆很慳嫉誑諂
憍害。有十善大地。謂信猗進慚愧不貪不恚
不放逸不害捨。有五不善大地。謂無明睡掉
無慚無愧。有三隱沒無記大地。謂無明睡掉。
有十不隱沒無記大地。謂受乃至慧。大地一
切心中可得。煩惱大地。一切染污心中可得。
小煩惱大地。非一切染污心中可得。所以者
何。所作各異故。若有一則無二。此是修道所
斷意地欲界心中可得。是故說小不說大。善
大地。一切善心中可得。不善大地。一切不善
心中可得。隱沒無記大地。一切隱沒無記心
中可得。不隱沒無記大地。一切不隱沒無記
心中可得。


有定緣一緣是散亂。緣一緣非散亂。行一行
是散亂。行一行非散亂。緣一緣行一行是散
亂。緣一緣行一行非散亂。緣多緣是散亂。緣
多緣非散亂。行多行是散亂。行多行非散亂。
緣多緣行多行是散亂。緣多緣行多行非散
[023-0170b]
亂。緣一緣是散亂者。如一比丘。緣是法。不淨
思惟。於緣中未善習。若作青想。若作赤汁
想。若作爛想。若作脹想。若作己噉想。若作血
塗想。若作散想。若骨想。若瑣想。若骨瑣想。
作如是觀時。其心散亂。不作一緣。不作一識。
前定已失。後定不進。是名定緣一緣是散亂。


緣一緣非散亂者。如一比丘。緣是法。不淨思
惟。於緣善習。若作青想。若赤汁想。乃至作
骨瑣想。作如是觀時。心不散亂。作一緣。作一
識。前定不失。能進後定。乃至廣說。


行一行是散亂行者。如一比丘。行無常行。於
此行不善修習。復觀無常。復觀須臾。復觀前
後不相似。復觀前後壞滅。作如是觀時。其心
散亂。前定已失。後定不進。乃至廣說。


行一行非散亂者。如一比丘。行無常行。於此
行。善修習。復觀無常。乃至觀於壞滅。作如是
觀時。心不散亂。前定不失。能進後定。乃至廣
說。


緣一緣行一行是散亂者。如一比丘。觀身是
無常。於此觀不善修習。復觀此身是無常。乃
至觀身是壞滅。作是觀時。其心散亂。前定已
失。後定不進。乃至廣說。


緣一緣行一行非散亂者。如一比丘。觀此身
無常。於此觀善修習。復觀此身無常。乃至觀
身壞滅。作是觀時。心不散亂。不失前定。能
進後定。乃至廣說。


緣多緣是散亂者。如一比丘。觀身是無常。於
此觀不善修習。復觀於受。觀心觀法。乃至失
於前定。不進後定。乃至廣說。
[023-0170c]


緣多緣非散亂者。如一比丘。觀身是無
常。於此觀善修習。復觀受心法。乃至不失前
定。能進後定。乃至廣說。行多行是散亂者。如
一比丘。觀無常行。於此觀不善修習。復觀苦
空無我行。乃至失於前定。不進後定。乃至
廣說。


行多行非散亂者。如一比丘。觀身是無常。於
此觀善修習。復觀苦空無我行。乃至不失前
定。能進後定。乃至廣說。緣多緣行多行是散
亂者。如一比丘。觀身是無常。於此觀不善修
習。復觀受是苦。觀心是空。觀法是無我。作是
觀時。其心散亂。失於前定。不進後定。乃至廣
說。


緣多緣行多行非散亂者。如一比丘。觀身是
無常。於此觀善修習。復觀受是苦。觀心是空。
觀法是無我。作是觀時。心不散亂。不失前定。
能進後定乃至廣說。


云何無明。云何不智。乃至廣說。問曰。何故作
此論。答曰。不解不了是無明。不知相是不
智。或謂此二法是一。欲決定說其體相。亦欲
說差別故。而作此論。


云何無明。答曰。如經本說。不知三界是也。若
作是說。則不攝緣滅道無明使。應作是說。三
界中無知是也。則攝緣滅道無明使。云何不
知。答曰。無巧便慧是也。問曰。何故問少答
多耶。所以者何。不知是染污。無巧便慧是
染污不染污。何以知之。如業揵度說。諸意惡
行。盡是無巧便意業耶。答言。諸意惡行。盡是
無巧便意業。頗有無巧便意業非意惡行耶。
[023-0171a]
答曰。有隱沒無記意業。不隱沒無記無巧便
意業是也。答曰。此文應如是說。云何不知。
答曰。染污慧。應作是說。而不說者。有何意
耶。答曰。當知此義有餘。云何無巧便不知。
答曰。染污者。是非不染污。復有說者。無巧便
二種。一者假名。二者真實。業揵度說。於假
名。此惟說真實。如是汝語。無巧便慧。是不
知耶。此說是定言。不定他言。不應說過。答
曰。如是。於意云何。汝意有如是欲如是說。諸
知故妄語。盡是失念。不知有妄語耶。答曰。
如是。我有如是意如是欲如是說諸知故妄
語。盡是失念。不知而妄語。於意云何。有無
知故妄語耶。答曰。不也。聽我說汝違言負
處。故作是說。諸知故妄語。盡是失念。不知
而妄語。應作是說。無知故妄語。不應作是
說。知故妄語。應作是說。不知而妄語。所以
者何。從不知生故。若不作是說。不應言不
知是無巧便慧。若說有知故妄語。不應作是
說。諸知故妄語。盡是失念。不知而妄語。若
作是說。此事不然。答曰。雖從不知生。而知
故妄語。非不知故妄語。問曰。若然者。何故
言知故妄語耶。答曰。知彼事故。而相違說。是
故言知故妄語。非不知故妄語。復有說者。若
於大眾中。問於彼人知此事不。若知言知。不
知言不知。彼人實知。而言不知。是故言知故
妄語。復有說者。若現前知覺此事時。與此事
相違說。是故言知故妄語。復有說者。於彼事
了了現見。而違彼事說。是故言知故妄語非
不知故妄語。若如汝。說從不知生。故言
[023-0171b]
不知故妄語非知故妄語者。妄語不但從不
知生。乃從多法生。謂十大地。十煩惱大地。
受乃至慧。不信乃至放逸。何故捨如是等法。
但言不知故妄語。於意云何。汝有如是欲
如是說。一切無明與不知相應耶。答曰。如
是。於意云何。諸知故妄語。盡是無明。愚無明
俱失念。不知故而妄語耶。答曰。如是。復於
意云何。有無不知故妄語耶。答曰。無也。聽
我說汝。違言負處。如是汝語知故妄語盡是
無明愚無明俱失念不知故而妄語。應作是
說。有無不知妄語。不應但說不知故而
妄語。亦應說有無明故妄語。所以者何。從無
明生故。若不說無明故妄語。不應作是說。一
切無明。與不知相應。若作是說。諸知故妄
語。盡是無明。愚無明俱失念。不知故而妄
語。如汝所說。雖從無明生。不名無明妄語。我
亦如是。雖從不知生。不名不知故妄語。然
知故名妄語。


云何慢云何憍。乃至廣說。問曰。何故作此論。
答曰。此二法相似。見慢者。世人言是人憍。見
憍者世人言是人慢。或謂此二法是一。今欲
決定說其體性。亦欲說差別故。而作此論。


云何慢。於卑謂勝。於等謂等。因此起慢。乃至
廣說。問曰。云何於等謂等。而作慢耶。答曰。
猶如有一人。誦半阿含。有餘緣故。而更不進。
更有一人。始誦阿含。此二後時一齊誦竟。而後
誦者。便起於慢。是名於等起慢。云何憍。我生
處勝。族姓勝。色勝。種種勝。巧勝。財勝。端正
勝。因如是等勝故起憍。豪乃至廣說。是名憍。
[023-0171c]
慢憍有何差別。問曰。何故復作此論。答曰。此
二法相似。雖說體性。亦應說其差別。憍慢有
何差別。答曰。緣他故自計勝。是慢相。不緣他。
自於法中。心生染污。是憍相。問曰。憍體性
是何。答曰。或有說者。體性是慢。問曰。若然
者。憍慢有何差別。答曰。慢有二種。一緣他
生。二緣自生。緣他生者是慢。緣自生者是憍。
復有說者。體性是愛。所以者何。如說自於法
中。心生染污。復有說者。有心數法名憍。與心
相應在意地。修道所斷愛後生。問曰。若然者。
憍慢有何差別。答曰。有多差別。慢是煩惱。憍
非煩惱。慢是結縛使惱纏。憍非結縛使惱纏。
是煩惱垢。復有說者。慢是見道修道所斷。憍
是修道所斷。問曰。無色界慢。見道所斷。慢云
何緣他生耶。答曰。本於此間。修行廣布。後生
彼間。以因力故。亦現前行。復有說者。雖生彼
間。而不現行。於此間因。入定起慢心。我於定
善。他則不善。我能速入。他則不能。我能久住。
他則不能。云何見道所斷慢。緣他生耶。答曰。
如我見者。聚在一處。更相問言。汝我有何相
耶。答言。我我有如是相。他人聞已。作如是
念。彼說我相則不如我。因身見後。生如
是慢。復有說者。無始已來。常習此法。不必因
他而生。如尊者阿泥盧頭。生如是慢。詣尊者
舍利弗所。作如是言。我以天眼。觀千世界。不
多用功。乃至廣說。尊者舍利弗而語之言。此
是汝慢。如此慢則不因他生。然慢多分因他
生故。言因他生。亦有因自生者。


若生增上慢我見苦是苦。乃至廣說。問曰。何
[023-0172a]
故作此論。答曰。或有說者。慢能緣他界。亦緣
無漏。為止如是說者意亦明慢是自界緣緣
有漏故。而作此論。


若生增上慢。我見苦是苦。此增上慢。何所緣
耶。答曰。猶如有一親近善知識。善知識者。謂
佛佛弟子是也從其聞法。聞法者。聞隨順涅
槃方便法。內正思惟。正思惟者。謂自修正行。
復有說者。正思惟者。觀生死是過患。觀出要
是善利。如法修行。如法修行者。謂次第行法
得於順忍。順忍者謂順諦忍也。依此四須陀洹
枝故。於苦有忍有欲有說。依如是等法。身心
潤益。以是忍力。令諸行衰微羸劣。於諦轉明。
便作是念。我見苦見苦不觀故。須臾見疑不
行。問曰。此文應如是說。無有正觀故。須臾見
疑不行。而不說者有何意。答曰。當知此義不
觀者。即是不正觀義須臾見疑不行。見者謂
身見戒取。疑者即疑西方沙門。復作是說。見
者是戒取。疑即是疑。所以者何。得忍者身見
不行。設有行者。亦復不覺。所以者何。以根鈍
故。所行微細。不久住故。是以不覺。復次見
疑行細。行者心麁。是以不覺。復次以五事故。
眾生煩惱不行。一以定力故。二以慧力故。三
依善師故。四以處所好故。五性少煩惱。彼煩
惱不行故。作如是念。我見苦是苦。因此起慢。
乃至廣說。問曰。此增上慢。何緣耶。答曰。緣
苦能生增上慢者。是順諦忍。緣集生增上慢。
亦如是。若生增上慢。我見滅是滅。此增上慢
何緣。猶如有一親近善知識。廣說如上。乃至
我見滅是滅。因此起慢。乃至廣說。問曰。此增
[023-0172b]
上慢何緣。答曰。即緣彼心心數法。能生增上
慢忍者。若作是說。則止慢緣無漏者意亦
非他界緣。亦非無緣。若生增上慢。我見道是
道。此中應廣說如滅。問曰。此慢為是欲界。為
是色界耶。若是欲界者。此慢緣忍。欲界無忍
善根。若是色界者。離欲者可爾。未離欲者云
何可爾。答曰。或有說者。應作是說。是色界
慢。所以者何。彼慢緣順諦忍。欲界中無順諦
忍。問曰。若然者離欲者可爾。未離欲者云何。
答曰。經本所說。明離欲者。復有說者。未離
欲者。亦能起此慢。所以者何。依未來禪與
根本禪相似故。評曰。不應作是說。如前說者
如。復有說者。是欲色界。問曰。色界者可爾。
所以者何。緣彼忍故。欲界者云何可爾。彼慢
不能緣忍。自界緣故。答曰。欲界中雖無忍。有
與忍相似善根。為慢所緣。所以者何。欲界中。
盡有一切善根種子故。以欲界中有忍相似
善根故。慢亦能緣。若生增上慢。我生已盡。乃
至廣說。此增上慢何緣。乃至廣說。問曰。此增
上慢。前所說者。有何差別。答曰。或有說者。
先所說者。是凡夫增上慢。後所說者。是凡夫
聖人增上慢。如凡夫聖人。見諦不見諦。得果
不得果。得正決定。不得正決定住決定聚。住
不決定聚。住正定不住正定。當知亦如是。復
有說。先所說者。因見道生。後所說者。因修道
生。復有說者。先所起慢有所因。後所起慢無
所因。復有說者。前者是欲色界。後者是三界。
若生增上慢。我生已盡。此何緣。答曰。猶如有
一作是念。此道此迹。我依此道。依此迹。乃至
[023-0172c]
廣說。此道者。隨其處作道想。此道迹者。隨其
處作道迹想。生已盡者。隨其處作生想。問曰。
此增上慢。何緣耶。答曰。緣生隨彼善根。能生
增上慢者。是生梵行已立說亦如是。乃至此
增上慢何緣。答曰。即緣彼能生慢。心心數法。
梵行已立者。阿羅漢。於學道名梵行已立。於
無學道名今立。所作已辦者。猶如有一作是
念。此道此迹。乃至所作已辦。我已斷煩惱。已
害使。已吐結。已制伏纏。如是等語。盡明斷義。
文雖種種。而無異義。所以者何。若斷煩惱。即
是斷害使吐結。制伏於纏。問曰。此增上慢何
緣耶。答曰。即緣能生增上慢。心心數法。


若生增上慢。我更不受有。乃至廣說。問曰。何
故復作此論。答曰。前說是因時解脫增上慢。
今說是因不時解脫增上慢。前說是因盡智
增上慢。今說是因無生智增上慢故。而作此
論。


此增上慢何緣。答曰。即緣能生增上慢。者
凡夫能起五種增上慢。一於善根。二於須陀
洹。三於斯陀含。四於阿那含。五於阿羅漢。須
陀洹起三種。斯陀含起二種。阿那含起一種。
阿羅漢無慢。復有說者。聖人亦起果間增上
慢。如須陀洹於斯陀含向中起慢。斯陀含於
阿那含向中起慢。阿那含於阿羅漢向中起
慢。諸起色界增上慢者。要得彼根本地。能起
彼地增上慢。所以者何。彼地煩惱。屬彼地故。
若不得根本地。不能起彼地煩惱。復有說者。
未至法亦有似根本地。若得彼地者。亦能起
彼地慢。評曰。不應作是說。如前說者好。云何
[023-0173a]
卑而起慢。乃至廣說。問曰。何故作此論。答
曰。慢法自高卑他此慢。自卑高他。或謂此非
是慢。今欲決定說其慢故。而作此論。云何
卑而起慢。猶如有人一見他勝。若生處種姓
色工業財富田宅。見他是事作是念。彼少勝
我不如彼。謂生處乃至田宅。然彼不如他非
百倍千倍。生處者有四種。謂剎利。婆羅門。毘
舍。首陀。姓者有四種。一婆瑳。二憍瑳。三舍
持羅。四婆羅矬音在和反闍。亦更有餘姓。一佉
尼迦夷那。二舍茶蛇尼那。三拘茶蛇尼那。
色者謂白紅赤黑。種者謂父種母種。工者謂
彩畫等。業者於工巧中得利勝。財富者謂色
聲香味觸。及其具。田宅者謂居業是也。見他
有如是等事作是念。彼少勝我我少不如彼。
色等乃至田宅。然彼非百倍千倍。而彼言一
倍二倍勝我。我一倍二倍不如彼。便自高卑
他而起於慢。


有七慢。一慢。二過慢。三慢過慢。四我慢。
五增上慢。六卑慢。七邪慢。問曰。此慢幾見
道斷。幾修道斷。答曰。三修道斷。謂過慢慢過慢
增上慢。餘見道修道斷。復有說者。二見道斷。
謂我慢邪慢。餘是見道修道斷。復有說者。一
是修道斷謂增上慢。二是見道斷。謂我慢邪
慢。餘四見道修道斷。復有說者。盡是見道修
道斷。問曰。若然者。云何我慢邪慢。修道斷
耶。答曰。身見緣五種斷法。計苦諦所斷法是
我。於此後生我慢。乃至計修道所斷是我。於
此後生我慢。是名我慢修道所斷。云何修道
斷邪慢。答曰。邪見緣五種所斷法。邪見謗苦
[023-0173b]
諦所斷法言無。於此後生邪慢。乃至謗修道
所斷法言無。於此後生慢。是名修道斷於邪
慢。問曰。七慢幾在欲界。幾在色無色界耶。答
曰。或有說者。三在欲界。謂過慢慢過慢卑慢。
餘在三界。所以者何。色界無計生處等起慢
故。復有說者。盡在三界。問曰。若然者。色無
色界。無計生處等起慢。乃至廣說。答曰。本於
此間。修行廣布。以因力故。於彼亦起現前復
有說者。彼中雖不現行。於此因是故亦起現
行。言我定勝我定少不如彼。


又世尊言。有三覺。謂欲覺恚覺害覺。乃至廣
說。問曰。何故作此論。答曰。此是佛經。佛經
有三覺。欲覺恚覺害覺。而不廣分別。云何欲
覺自害。乃至廣說。佛經是此論所為根本。諸
經中不說者。今欲說故而作此論。


云何欲覺自害。答曰。猶如有一起欲愛纏身
熱心熱。所以者何。欲愛纏如火燒於自身。世
尊亦說有三種火。謂貪欲火。瞋恚火。愚癡火。
身熱心熱。是彼依果。長夜起欲愛纏三惡道
中。受不愛報。乃至廣說。是彼報果。是名欲覺
自害。云何欲覺害他。答曰。猶如有一起欲愛
纏。眼視他妻。其夫見之。自罵其婦。加諸苦害
等。是名欲覺害他。問曰。此亦是俱害。所以者
何。彼眼看者。亦受苦害等。答曰。彼看者。其
夫不盡能加害。若加害者。則為他人之所呵
責。是以不說。云何欲覺俱害。答曰。猶如有一
起欲愛纏。婬犯他妻。俱有過故。而彼殺害。
是名俱害。問曰。此是三害。何以言俱。所以者
何。彼殺者。被殺者。亦受罪故。答曰。彼雖是
[023-0173c]
害。不為世人所呵責。而為世人所譽。云何此
人憎惡惡法。是以不說。云何恚覺自害。答曰。
猶如有一起於恚纏。身熱心熱。乃至廣說。是
彼依果。長夜起恚纏。故於三惡道。受不愛果。
乃至廣說。若生人天中。形色醜陋。是彼報果
是名恚覺自害。云何恚覺害他。猶如有一起於
恚覺。斷他人命。是名害他。問曰。若斷他命。
是名俱害。何以但言害他。答曰。雖斷他命。不
為世人之所呵責。不盡受現世罪。是故不說。
云何俱害。猶如有一斷他人命。以斷他命。還
斷自命。問曰。還斷其命。是名三害。何以言
俱。答曰。雖還斷他命。不為世人所呵。而受歎
美。言是人篤親里篤親友。云何害覺自害。答
曰。猶如有一起害覺纏。身熱心熱。乃至廣說。
是彼依果。長夜起害覺故。乃至廣說。是彼報
果。是名自害。云何害他。答曰。猶如有一若
杖打他。乃至廣說。是名害他。此中難答如上。
云何俱害。答曰。猶如有一起害覺纏。若手若
杖打他。他亦還打。是名俱害。此中問答如
上。


問曰。此三覺體性是何。答曰。欲覺者是欲界
五種斷六識身。愛相應覺也。恚覺者是五種
斷六識身。恚相應覺也。害覺者或有說者。恚
覺即是害覺。問曰。若然者恚覺害覺有何差
別。答曰。恚覺有二種。或有欲捨眾生意。或有
但欲打意。若欲捨眾生意。是恚覺若欲打意。
是害覺。復有說者。恚覺有二種。或有可恚
事生恚。或有不可恚事生恚。可恚事生恚相
應覺是恚覺。不可恚事生恚相應覺是害覺。
[023-0174a]
復有說者。無明相應覺是害覺。何以知之。如
施設經說。以何等故。眾生有重愚癡。答言。修
行廣布害界害想害覺故。有重愚癡。彼相應
覺。是名害覺。復有說者。亦非恚相應覺。亦非
無明相應覺。自有心數法名害。與心相應。是
恚垢依恚。恚後起現在前在意地。是修道所
斷。此說是真實義。


有三善覺。謂離欲覺。無恚覺。無害覺。問曰。
此三覺體性是何。答曰。離欲覺者是心數法。
與心相應對治欲覺。無恚覺無害覺。說亦如
是。一心中不得有三不善覺。得有三善覺。三
不善覺。不遍一切不善心中。三善覺遍一切
善心中。三不善覺。不與一切不善心相應。三
善覺與一切善心相應。三不善覺。不攝一切
不善覺。三善覺攝一切善覺。所以者何。三善
覺無別體故。問曰。若三善覺無異體者。云何
立三覺耶。答曰。以對治故。立三善覺。對治欲
覺故。名離欲覺對治恚覺故。名無恚覺。對治
害覺故。名無害覺。


佛經說。比丘當知。我本勤行精進。而不放逸。
欲斷煩惱。而猶不欲覺恚覺害覺。問曰。菩
薩若不放逸。不應生三不善覺。若生三不善
覺。云何名不放逸。尊者和須蜜答曰。菩薩雖
起不善覺。勤行精進故。名不放逸。菩薩若起
不善覺時。速能自知是不善覺此是煩惱非
是好法。復有說者菩薩若生不善覺時。即捨
即吐。依其對治。復有說者。菩薩雖生不善覺。
不令久住。尋即制伏除去。以是事故。雖生不
善覺。是不放逸。復次菩薩雖生不善覺。尋斷
[023-0174b]
其因。除其依。覺知所緣。是故名不放逸。復次
眾生。以三事故。生諸煩惱。一以因力。二境界
力。三方便力。菩薩雖生不善覺。非境界力。非
方便力。是本因力故。名不放逸。尊者佛陀提
婆說曰。菩薩雖生不善覺。不令經久。即時制
伏。依其對治。經須臾間。如一滴水墮熱鐵
上。是故名不放逸。問曰。菩薩於何處起欲覺。
何處起恚覺。何處起害覺。答曰。或有說者。菩
薩捨迦毘羅衛豐樂之國及現在轉輪王位。
猶如棄唾。而詣多波樹林漸次至王舍城。以
日初分。手執藕葉。入王舍城乞食。爾時菩薩
形容甚妙。百千眾生而隨逐之。或以偈頌。而
讚歎者。或有歎詠而稱吉者。或有合掌而禮
拜者。或有仰觀無厭足者。爾時菩薩作如是
念。此諸人等。初始見我。生於歡喜。甚為希
有。便生愛心。愛相應覺。是名欲覺。爾時菩
薩所往之處。多人隨逐。當於此日。竟不得
食。作是思惟。是諸人等。何故隨逐我耶。心
生厭惡。與厭患相應覺。是名恚覺。依此二
法。生於塵穢。是名害覺。復有說者。菩薩出迦
毘羅衛。住多波林。是時諸釋遣侍者五人。二
是母親。三是父親。給侍菩薩。是時五人。二
以欲是淨。三以苦行是淨。爾時菩薩勤行苦
行。以欲是淨。二人便捨之去。以苦行是淨。三
人而猶隨侍。是時菩薩捨苦行處。還受飲食。
酥油塗身。煖水澡浴。是時三人作如是念。
今觀此人。於斷結法。便為錯亂。即捨之去。是
時村主有女人。一名難陀。二名難陀婆
羅。給侍菩薩。時彼二女。成就妙觸。或時摩觸
[023-0174c]
菩薩手足。是時菩薩便生愛心。與愛相應覺。
是名欲覺。是時菩薩復作是念。若彼五人。不
捨我者。我則不親近女人以為給侍。於彼五
人。便生恚心。是名恚覺。依此二法。生於塵穢。
是名害覺。復有說者。菩薩在家時。輸頭檀王。
取五百玉女。以為其妻。菩薩捨此快樂之
處。詣多波林。是時諸王遙聞悉達今已出家。
即遣使者。白輸頭檀王。王子悉達。今已出家。
便可悉還我等諸女。輸頭檀王作如是言。我
子悉達雖復捨我出家。今見其妻。如見子無
異。云何相還。是時諸王心生忿恚。合集諸軍。
圍迦毘羅城。或有說者。天神往語菩薩。或有
說者。輸頭檀王。遣使往語。今坐汝故。令我苦
惱。是時菩薩便於父所。生於愛心。於愛心相
應覺。是名欲覺。於彼諸王。生於恚心。是名恚
覺。依此二法。生於塵穢。是名害覺。尊者瞿沙
說曰。菩薩修苦行時。以根利故。於欲界聞思
善根。隨意能得。便作是念。此諸善根。隨順於
我。雖善積集。欲界善根。猶生煩惱。是時菩薩
於此善根。便生愛心。行於愛禪。自於身中。生
於愛心。愛相應覺。是名欲覺。菩薩根猛利故。
即時自知我今已起愛。即是煩惱所不應為。
便生恚心。是名恚覺。依此二法。能生垢穢。是
名害覺。復有說者。菩薩行苦行時。是時惡魔
於六年中。隨逐菩薩。欲求其短。或以好形或
以惡形。而見菩薩。若以好形見時。菩薩爾
時便生愛心。與愛相應覺是名欲覺。若以惡
形見時。菩薩是時便生恚心。是名恚覺。依
此二法。生於塵穢。是名害覺。復有說者。菩薩
[023-0175a]
在菩提樹下。憶念先所受五欲境界。生於愛
心。是名欲覺。聞提婆達入己宮中。便生恚心。
是名恚覺。諸釋縱之。便生害心。是名害覺。復
有說者。菩薩在菩提樹下。爾時天魔遣三天
女。一名渴愛。二名喜樂。三名喜見。菩薩見
之。便生愛心。是名欲覺。魔王復將三十六億
兵眾。欲惱亂菩薩便生恚心。是名恚覺。
亦於魔眾。而生害心。是名害覺。又世尊言。比
丘當知。我本行菩薩道時。起於欲覺自害害
他亦俱害乃至害覺亦如是。問曰。云何菩薩
欲覺自害害他亦俱害耶。答曰。覺相應念。
若起欲覺。則自害害他亦俱害。復有說者。起
欲覺時。捨自利益事。是名自害。捨他利益事。
是名害他。捨自利利他事。是名俱害。復有說
者。起欲覺時。自於身取果與果。是名自害。
令施衣服等者。不得大界。是名害他。自害害
他故。是名俱害。依果報果。說亦如是。復有說
者。能令自心染污墮邪道中。是名自害。餘如
上說。復有說者。能令自身遠離聖樂。是名自
害。亦令他遠離。是名害他。餘如上說。復有說
者。能令自身遠聖定慧。是名自害。令他遠離。
是名害他。餘如上說。復有說者。能令自身遠
解脫果。是名自害。餘如上說。是故尊者瞿沙。
作如是說。能令自身遠離解脫。是名自害。令
阿私陀阿羅荼欝陀迦等。不得聖道。是名害
他。餘如上說。尊者佛陀提婆說曰。若起煩惱。
能令身心遠一切智。離於聖樂。為煩惱作依。
是名自害。令施者不得大報。是名害他。餘如
上說。復有說者。能令自身心熱。是名自害損
[023-0175b]
他施等。餘如上說。復有說者。令自身心不適。
是名自害。諸天呵責。是名害他。餘如上說。


如經說。如來初成道時。多起二種覺。一安隱
覺。二寂靜覺。問曰。云何名安隱覺寂靜覺耶。
答曰。或有說者。無恚無害覺是安隱。離欲覺
是寂靜。復有說者。恚覺害覺對治。是名安隱
覺。欲覺對治。是名寂靜覺。復有說者。無恚無
癡善根相應覺。是名安隱。無貪善根相應覺。
是名寂靜。復有說者。對治恚癡不善根。是名
安隱。對治貪欲不善根是名寂靜。復有說者。
慈悲相應覺。是安隱。喜捨相應覺。是寂靜。復
有說者。喜捨相應覺。是安隱。慈悲相應覺。是
寂靜。復有說者。苦智集智相應覺。是名安隱。
滅智道智相應覺是寂靜。復有說者。滅道智
相應覺是安隱。苦集智相應覺是寂靜。復有
說者。空苦集無願相應覺。是名安隱。無相道
無願相應覺。是名寂靜。復有說者。無相道無
願相應覺。是名安隱。空苦集無願相應覺。是
名寂靜。復有說者。見者增長是過患。名安
隱。見止息是善利是名寂靜。是故尊者瞿沙。
作如是說。作方便見增長是過患。是安隱覺。
行止息樂。是寂靜覺。尊者佛陀提婆說曰。如
來有無量大悲心憐愍心利益心淳淨心。如
是等相續善心。是名安隱覺。見增長是過患
止息是寂靜覺。問曰。何故如來初成道時。多
起此二覺耶。答曰。以此二覺能淨無上道最
在初故。復有說者。菩薩在宮人中。恒患多起
欲覺。是以初成佛時。起寂靜覺。行苦行時。恒
患身疲苦。是以初成佛時。起安隱覺。
[023-0175c]
《阿毘曇毘婆沙論》卷第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