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c0002 放光般若經-西晉-無羅叉 (T@MING)



No. 221 [Nos. 2202, 222, 223]
《放光般若波羅蜜經》卷第一


西晉三藏無羅㕚共竺叔蘭澤



《摩訶般若波羅蜜》放光品第一



聞如是:


一時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與大
比丘眾五千人俱,皆是阿羅漢——諸漏已盡,意
解無垢,眾智自在已了眾事,譬如大龍所作
已辦,離於重擔逮得所願,三處已盡正解已
解。復有五百比丘尼,諸優婆塞、優婆夷,諸菩
薩摩訶薩——已得陀隣尼空行三昧,無相、無願
藏;已得等忍,得無罣礙陀隣尼門;悉是五
通。所言柔軟無復懈怠,已捨利養無所希望,
逮深法忍得精進力,已過魔行度諸死地;所
教次第,於阿僧祇劫順本所行,所作不忘;顏
色和悅,常先謙敬所語不麤;於大眾中所念
具足,於無數劫堪任教化,所說如幻、如夢、
如響、如光、如影、如化、如水中泡、如鏡中像、如
熱時炎、如水中月,常以此法開悟一切;悉知
眾生意所趣向,能以微妙慧,隨其本行而度
脫之;意無罣礙具足持忍,所入審諦,願攝
無數無量佛國;無量諸佛所行三昧皆現在
前;能請諸佛為一切說法;種種諸見離於所
著,已遊戲於百千三昧而自娛樂;諸菩薩者
德皆如是——其名曰護諸繫菩薩、寶來菩薩、導
師菩薩、龍施菩薩、所受則能說菩薩、雨天菩
薩、天王菩薩、賢護菩薩、妙意菩薩、有持意
[001-0001b]
菩薩、增益意菩薩、現無癡菩薩、善發菩薩、過
步菩薩、常應菩薩、不置遠菩薩、懷日藏菩薩、
意不缺減菩薩、現音聲菩薩、哀雅威菩薩、寶
印手菩薩、常舉手菩薩、慈氏菩薩,及餘億那
術百千菩薩俱,盡是補處應尊位者。復有異
菩薩無央數億百千,及諸尊者子皆悉來會。


爾時世尊自敷高座結跏趺坐,正受定意三
昧。其三昧名三昧王,一切三昧悉入其中。
作是三昧已,持天眼觀視世界。爾時世尊放
足下千輻相輪光明,從鹿腨腸上至肉髻,身
中支節處處各放六十億百千光明,悉照三
千大千國土無不遍者。其光明復照東方西
方南方北方四維上下如恒邊沙諸佛國土;
眾生之類其見光明者,畢志堅固,悉發無
上正真道意。爾時世尊復放身毛,一一諸
毛孔皆放光明,復照三千大千國土,復照
十方無數恒邊沙國土;一切眾生見光明者,
畢志發無上正真道意。世尊復以諸如來無
所著等正覺法,放大光明,悉遍三千大千國
土,復照十方無數恒邊沙國土;一切眾生見
光明者,亦畢志發無上正真道意。爾時世尊
出廣長舌,遍三千大千國土。遍已,從其舌根
復放無央數億百千光明。一一光明化為千
葉寶華,其色如金。一一華上皆有坐佛,一
一諸佛皆說六度無極。一切眾生聞說法者,
皆發無上正真道意。其舌光明一一華像,復
照十方恒邊沙國土;一切眾生見其光明、聞
說法者,亦發無上正真道意。


是時世尊於師
子座三昧,其三昧者名師子遊戲。身放神足,
[001-0001c]
感動三千大千國土六反震動。三昧威神,令
此三千大千國土地皆柔軟𧿽𨁟涌沒。諸
有地獄、餓鬼、蠕動之類,及八難處,皆悉解脫。
得生天上,人中齊第六天。適生天上人中已
皆大歡喜,即識宿命,來詣佛所稽首受法。如
是十方恒邊沙國土,諸三惡趣及八難處亦
離懟苦,生天上人中齊第六天。適生歡喜
亦識宿命,各各自至其國佛所,稽首受法。爾
時三千大千國土,諸盲者得視、聾者得聽、瘂
者能言、傴者得申、拘躄者得手足、狂者得
正、亂者得定、病者得愈、飢渴者得飽滿、羸者
得力、老者得少、裸者得衣,一切眾生皆得同
志,相視如父如母、如兄如弟,等行十善淳修
梵事,無有瑕穢澹然快樂,譬如比丘得第三
禪,一切眾生皆逮於智,調已自守不嬈眾生。


爾時世尊坐師子床,於此三千大千國土其
德特尊,光明色像威德巍巍。譬如須彌山王,
眾山無能及者。爾時世尊如諸如來、無所著、
等正覺法,以大普音遍三千大千國土諸首
陀會天及諸梵天、第六天王、釋天、四王天,其
中諸天及諸眾生,悉見師子座、聞佛所說,各
持天上所有種種名香、種種名華來詣佛所,
供養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於是三千大千國
土其中眾生,各持世間所有名香、水陸諸華
來詣佛所,供養世尊。是時諸天香華、眾生香
華,所可供養散如來上者,於空中合化成大
臺,於其臺中垂諸幢幡。幢幡華蓋五色繽紛,
華蓋光明悉遍照三千大千國土皆作金色;
十方恒邊沙諸佛國土亦復如是。是時閻浮
[001-0002a]
提人意自念言:「今日如來、無所著、等正覺,獨
為我等說法,不在餘處。」諸三千大千國土中
諸眾生亦各念言:「今日如來在我前坐,獨為
我等說法,不在餘國。」


爾時世尊於師子座復
放光明,照於三千大千國土。其中眾生見光
明者,盡見東方恒邊沙佛及弟子眾,悉見是
間娑訶國土釋迦文佛及諸會眾;十方國土
各各相見亦復如是。


東方度如一恒邊沙國有
世界名寶迹,其佛號寶事如來、無所著、等正
覺,今現在以般若波羅蜜教化一切。有菩薩
名普明,見釋迦文佛光明變化威神感動,便
白寶事如來言:「今日何緣有是佛身光明變
化感動如是?」寶事如來告普明曰:「西方極遠
有世界名沙訶,其佛號釋迦文,今現在為諸
菩薩說般若波羅蜜。是其瑞應。」普明白佛言:
「唯然,世尊!我欲詣彼見釋迦文佛禮事供養。
彼國菩薩皆得總持、得諸三昧超越三昧。」佛
告普明:「欲往隨意。」時寶事佛便以千葉金
色蓮華與普明言:「持是供養釋迦文佛。」重告
普明:「汝詣彼國,攝持威儀無失法度。所以者
何?彼國菩薩奉持律行,是以生彼。」是時普明
菩薩與無央數百千菩薩、無數比丘、諸善男
子、善女人眾,從東方來——所經諸佛,皆以香華
供養禮事——來詣忍界。見釋迦文佛,稽首作禮,
普明菩薩白釋迦文佛言:「寶事如來致問慇
懃問訊世尊:『坐起輕利、氣力如常不?』今奉此
華供養世尊。」佛即受之。釋迦文佛便以此
華散於東方恒邊沙佛國,其華遍至,一一華
者皆有坐佛,皆說般若波羅蜜教化眾生,聞
[001-0002b]
是教者皆發無上正真道意。彼善男子、善女
人隨普明菩薩來者,皆禮事釋迦文佛
足,所齎香華供養世尊。


南方度如恒邊沙國,
有世界名度憂,其佛號無憂威如來、無所著、
等正覺,有菩薩名離憂;西方度如一恒邊沙
國,有世界名滅惡,其佛號寶上如來、無所著、
等正覺,有菩薩名意行;北方度如恒邊沙,有
世界名勝,其佛號仁王如來、無所著、等正覺,
有菩薩名施勝;下方度如恒邊沙,有世界名
賢,其佛號賢威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有菩
薩名妙華;上方度如恒邊沙,有世界名思樂,
其佛號思樂威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有菩薩
名思樂施。如是六方菩薩各白其佛:「此何變
化而現於此?」其佛各報諸菩薩言:「去是極遠
有忍世界,佛號釋迦文,為諸菩薩說般若波
羅蜜,是其瑞應。」彼諸菩薩各白其佛:「欲詣
忍界見釋迦文佛,禮事供養。」爾時諸佛各與寶華,及諸無數百千菩薩、諸比丘僧、善男子、
善女人俱來詣此。所經諸國土,各以香華供
養諸佛。次詣忍界,見釋迦文佛,供養禮事問
訊,皆如東方諸菩薩比。


爾時,一時之頃三千
大千世界,其地所有皆成為寶,諸樹草木悉
為香華,懸諸幢幡繒綵華蓋,譬如華迹世界
普華如來國土、文殊師利、善住意王天子及
諸大威神菩薩所處國土,此忍世界所有珍
妙亦如彼國。


爾時眾會諸天魔梵、諸龍鬼神、
沙門婆羅門、世界人民、諸菩薩摩訶薩及新
發意者,皆悉來集。佛知眾會已定,告舍利弗
言:「菩薩摩訶薩當習行般若波羅蜜。」


舍利弗
[001-0002c]
白佛言:「欲逮知一切諸法,當云何行般若波
羅蜜?」


佛告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
蜜者,未曾不布施,有財、有施、有受者,為行檀
波羅蜜;知罪、知福,為行尸波羅蜜;不起恚意,
為行羼提波羅蜜;身口常精進意不懈怠,
為行惟逮波羅蜜;於六情無所味,為行禪波
羅蜜。」


佛告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
蜜,定意不起,當具四意止、四意斷、四神足、五
根、五力、七覺意、賢聖八品道,當具足空三昧、
無相三昧、無願三昧,具足四禪、四等、四無形
三昧,具八解禪、得九次第禪。當復知九想:
新死相、筋纏束薪想、青瘀相、膿想、血想、
食不消想、骨節分離想、久骨想、燒焦可
惡想。已知諸想,當念佛、志法、志比丘僧,志
在施戒,志在安般守意,志在無常、苦、空、無我
人想,無所樂想、無生滅想、無道想、無盡想、無
所起想、善想、法想,豫知一切眾生之意。是謂
為慧。便得覺意三昧、無畏三昧,有想有畏、無
想無畏、亦無想亦無畏。所不知根,當知、已知。
當知欲過八患、却十二衰。具足佛十力、十八
法、四無所畏、四無礙慧、大慈大悲。覺知一切
菩薩慧者,當習般若波羅蜜。菩薩摩訶薩欲
具足薩云若、離於生死習緒者,當學般若波
羅蜜。如是,舍利弗!是為菩薩摩訶薩行般若
波羅蜜。


「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欲上菩薩
位者,欲過聲聞、辟支佛地,欲住阿惟越致地
者,當學般若波羅蜜。欲住六通、知一切人意
所趣向者,當學般若波羅蜜。欲勝羅漢、辟支
佛慧者,當學般若波羅蜜。菩薩摩訶薩悉欲
[001-0003a]
得諸陀隣尼三昧門、諸眾智門者,當學般若
波羅蜜。諸聲聞、辟支佛家所作布施、持戒、勸
助種種功德,欲過其上者,當學般若波羅蜜。
菩薩摩訶薩欲知聲聞、辟支佛家諸所有戒、三
昧、智慧、解脫、見解脫慧,欲過其上者,當學般
若波羅蜜。菩薩摩訶薩欲行少施、少戒、少忍、少
進、少禪,所習行少而得大報功德無量者,當
學般若波羅蜜。菩薩摩訶薩欲使親族身體
如佛形像者,當學般若波羅蜜。菩薩摩訶薩
欲具足大士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成諸菩薩
種性,逮得鳩摩羅浮者,當學般若波羅蜜。菩
薩摩訶薩常不欲離諸佛世尊、供養諸佛,種
種所行欲成功德者,當學般若波羅蜜。菩薩
摩訶薩欲滿一切眾生之願,欲求飲食、車乘、
象馬、履屣、衣裘、香華、服飾、床臥之具,給眾
所求能令具足,欲得是者,當學般若波羅蜜。


「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欲使恒邊沙佛國
中人悉具足行六波羅蜜者,當學般若波羅
蜜。菩薩摩訶薩欲行功德便正至佛者,當
學般若波羅蜜。菩薩摩訶薩欲使十方恒邊
沙佛國土諸佛世尊所讚歎功德者,當學般
若波羅蜜。菩薩摩訶薩欲一發意超越十方
恒邊沙諸佛國土悉遍至者,當學般若波羅
蜜。菩薩摩訶薩欲發一音都使十方盡聞其
聲者,當學般若波羅蜜。菩薩摩訶薩欲護一
切十方諸佛剎土使不斷者,當學般若波羅蜜。
菩薩摩訶薩欲住內空、外空、大空、最空、空空、有
為空、無為空、至竟空、無限空、所有空、自性空、一
切諸法空、無所倚空、無所有空,欲知是空事
[001-0003b]
法者,當學般若波羅蜜。菩薩摩訶薩欲覺知
一切諸佛諸法如是,當學般若波羅蜜。欲
知一切諸法性者,當學般若波羅蜜。欲知一
切諸法真際者,當學般若波羅蜜。舍利弗!
菩薩摩訶薩如是,為行般若波羅蜜,當作是
住。


「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欲知三千大千
國土其中塵數,及諸樹木生草枝葉莖節,悉
欲知是數者,當學般若波羅蜜。菩薩摩訶薩
欲以一毛破為百分,以一分毛取三千大千
國土,其中海水數知幾滴,悉知其數不嬈
水性,欲得是者,當學般若波羅蜜。三千大千
國土其中火起,譬如劫盡燒時,欲一時吹滅
大火者,當學般若波羅蜜。三千大千國土其
中大風起,吹須彌大山令如糠[穀-一/禾+米/會],能以一
指障其風力令不起者,當學般若波羅蜜。菩
薩摩訶薩欲以結跏趺坐悉遍滿三千大千
國土虛空,欲得是者,當學般若波羅蜜。三千
大千國土諸須彌山,能持一手舉著他方無
數佛國,欲得是者,當學般若波羅蜜。菩薩摩
訶薩能以一鉢之飯充飽十方恒邊沙佛及
弟子眾,悉令滿足者,當學般若波羅蜜。又以
珍寶服飾、幢幡繒蓋香華供養恒邊沙佛及
弟子眾,欲得是者,當學般若波羅蜜。欲使十
方恒邊沙國其中眾生悉具於戒、三昧、智慧、
解脫、見解脫慧,沙門四道及至無餘泥洹,欲
得是者,當學般若波羅蜜。


「復次,舍利弗!菩薩
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者若布施,當作是念:
『使我得大果報。』得生尊者家、梵志大姓家、迦
羅越家,生四王天上乃至第六天中,因是布
[001-0003c]
施得第一禪上至四禪、空無形禪,作是布施
得賢聖八品道,得須陀洹上至阿羅漢辟支
佛者,當學般若波羅蜜。


「復次,舍利弗!菩薩
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以慧方便,具足六波
羅蜜。」


舍利弗白佛言:「菩薩摩訶薩云何布施
具足六波羅蜜?」


佛言:「菩薩摩訶薩行檀波羅
蜜者,當習無所倚法,其所布施及受者,令具
足諸波羅蜜,是為具足檀波羅蜜。於善於惡
不興罪福,是為尸波羅蜜。無瞋無喜,是為
羼提波羅蜜。意無懈怠,是為惟逮波羅蜜。於
無所著不起狐疑,是為禪波羅蜜。離於諸法,
是為般若波羅蜜。


「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
欲知過去當來今現在諸佛世尊之德者,當
學般若波羅蜜。欲度有為、無為之法,當學般
若波羅蜜。欲學過去當來今現在諸佛諸法
如者,法相所起欲逮覺滅際者,欲過聲聞
辟支佛前,欲為一切諸佛給所當者,欲為諸
佛世尊內眷屬者,圖大眷屬者,欲得菩薩眷
屬者,欲報大施者,欲行無相施者,欲不起惡
意者,欲不起恚恨意者,欲不起懈怠意者,
欲不起亂意者,欲不起惡智者,當學般若波
羅蜜。


「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欲使一切立
於布施、戒、念,作務勸助功德者,當學般若波
羅蜜。菩薩摩訶薩欲立五眼者,當學般若波
羅蜜。何等為五眼?肉眼、天眼、智眼、法眼、佛眼。


「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欲得天眼見十方
諸佛者,天耳聽十方諸佛所說法者,欲悉知
諸佛意者,當學般若波羅蜜。菩薩摩訶薩欲
聞十方諸佛所說不斷,乃至阿耨多羅三耶三
[001-0004a]
菩者,當學般若波羅蜜。


「復次,舍利弗!菩薩
摩訶薩欲見過去諸佛、現在諸佛世尊剎土
者,當學般若波羅蜜。菩薩摩訶薩欲聞十方
諸佛所說十二部經、欲諷誦者,及諸聲聞所
未曾聞者,當學般若波羅蜜。菩薩摩訶薩欲
聞十方諸佛所可說法、甫當所說,悉欲識知,
遍教眾生者,當學般若波羅蜜。過去當來今
現在諸佛所說諸法欲盡聞知,聞已遍教一
切讀者,當學般若波羅蜜。十方恒邊沙諸
佛世界有窈冥之處,日月所不照,欲持光明
悉遍照者,當學般若波羅蜜。十方恒沙諸佛
世界有初不聞佛音、法音、僧音者,能立眾生
皆使正見聞三寶音者,當學般若波羅蜜。


「復
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願欲令十方恒沙世
界眾生,盲者得視、聾者得聽、狂者得志、裸者
得衣、飢渴者得飽滿,當學般若波羅蜜。菩
薩摩訶薩欲令十方恒沙國土其中眾生,諸
在罪地三惡趣者,欲令解脫皆得人身者,當
學般若波羅蜜。欲使恒沙世界皆令眾生,具
足戒行、三昧、智慧、解脫、見解脫慧,從須陀洹
至阿羅漢、辟支佛,乃至阿耨多羅三耶三菩
及諸佛威儀者,當學般若波羅蜜。


「復次,舍利
弗!菩薩摩訶薩欲悉知道事俗事者,當學般
若波羅蜜。欲使行時足離地四寸而輪跡現,
諸四天王及阿迦膩吒天與無央數諸天眷
屬圍繞共至佛樹,當使諸天以天上㲲為座,
使我成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所遊行處、所住
處、坐處悉為金剛,當學般若波羅蜜。菩薩摩
訶薩欲使出家之日即成阿耨多羅三耶三
[001-0004b]
菩,即出家日便轉法輪,使無央數阿僧祇人
遠塵離垢諸法眼淨,無央數阿僧祇人漏
盡意解,無央數阿僧祇人得阿惟越致、成阿
耨多羅三耶三菩,如是菩薩摩訶薩當學般
若波羅蜜。菩薩摩訶薩願作佛時,為無央數
弟子眾一時說法,便於座上得阿羅漢,發菩
薩意者得阿惟越致、成阿耨多羅三耶三菩,
無央數菩薩為增其壽命無量,其光明隨其
壽不增減,當學般若波羅蜜。菩薩摩訶薩成
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時,欲令國土無婬怒癡
之名,眾生智慧悉皆得等,下、常念
淨戒,自調自檢不嬈眾生,般泥洹後欲使法
無滅盡之名,當學般若波羅蜜。菩薩摩訶薩
自願得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時,其有聞我聲
者必至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欲得如是者,
當學般若波羅蜜。


《摩訶般若波羅蜜》無見品第二



「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發
是念時,四天王皆歡喜意念言:『我曹亦當復
以四鉢奉上菩薩,如前王法奉諸佛鉢。』忉利
天王及第六天王皆歡喜意念言:『是菩薩成
佛時,我曹亦當奉侍給使,減損阿須倫種、增
益諸天眾。』三千大千國土中諸阿迦膩吒天
各各歡喜亦復念言:『是菩薩摩訶薩行般若
波羅蜜成作佛時,我曹亦當勸助,請佛使轉
法輪。』如是,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
蜜時,於六波羅蜜轉增益具足。善男子、善女
人各各歡喜意自念言:『我當為是菩薩作父
母兄弟、妻子眷屬、朋友知識。』爾時四天王及
[001-0004c]
諸阿迦膩吒天各各念言:『當使是菩薩常修
梵行,從初發意至成作佛,莫使與色欲共會。
犯欲者失梵行,況行道者?是菩薩常修梵行
者必成至佛,不從犯欲而得成道。』」


舍利弗白
佛言:「菩薩要當有父母妻子眷屬耶?」


佛告舍
利弗:「菩薩或有父母、無妻子;或有菩薩從初
發意作童男行,至成作佛不娶妻色。或有菩
薩以漚惒拘舍羅於五欲中示現發阿耨多
羅三耶三菩意出家。舍利弗!譬如幻師善於
幻法,化作五樂色欲,於中自恣共相娛樂。於
意云何,是幻師所作,寧有所服食者不?」



利弗言:「不也,世尊!幻無所有。」


「如是,舍利弗!
菩薩以漚惒拘舍羅示現有欲,於色欲中育
養一切,無所點污——觀欲如火,譬如怨家;說欲
之惡,志常穢之。菩薩雖在欲中示現,常作是
念:『行權菩薩尚作是意,何況新學發意者乎?』」


舍利弗白佛言:「菩薩當云何行般若波羅蜜?」


佛告舍利弗:「菩薩行般若波羅蜜者,不見有
菩薩,亦不見字,亦不見般若波羅蜜。悉無所
見,亦不見不行者。何以故?菩薩空,字亦空;空
無有五陰。何謂五陰?色陰、痛陰、想陰、行陰、
識陰。五陰則是空,空則是五陰。何以故?但字
耳。以字故名為道,以字故名為菩薩,以字故
名為空,以字故名為五陰;其實亦不生亦不
滅,亦無著亦無斷。菩薩作如是行者,亦不見
生亦不見滅,亦不見著亦不見斷。何以故?但
以空為法立名,假號為字耳。菩薩行般若波
羅蜜,不見諸法之字,以無所見故無所入。


《摩訶般若波羅蜜》假號品第三


[001-0005a]


「復次,舍利弗!行般若波羅蜜菩薩當作是觀:
菩薩者但字耳,佛亦字耳,般若波羅蜜亦字
耳,五陰者亦字耳。舍利弗!一切有言吾我者
亦皆字耳,索吾我亦無有吾我,亦無眾生、亦
無所生、亦無生者、亦無自生,無人無生、無作
無造,亦無成者、亦無受者、亦無授者,無見無
得。何以故?一切諸法無所有,用空故。是故
菩薩於一切字法都無所見,於無所見中復
不有見。菩薩作是行般若波羅蜜,除諸佛,過
一切諸聲聞、辟支佛上,用無所有空故。何以
故?一切不見所入處故。舍利弗!菩薩如是
者,為行般若波羅蜜。譬如一閻浮提內,其
中所有樹木、生草、稻麻、甘蔗、叢林、竹葦,悉如
舍利弗、目揵連等,其數如是,智慧神足其德
無量;欲比行般若波羅蜜菩薩,終不可得比,
無數億百千倍,不可以譬喻為比。何以故?舍
利弗!菩薩持智慧度脫一切眾生故。


「復次,
舍利弗!菩薩行般若波羅蜜所念智慧,一日
之中,過諸聲聞、辟支佛上。舍利弗!置閻浮提
其中草木。三千大千國土,如舍利弗、目揵連等,
其數滿中。復置是事。十方恒邊沙悉如舍利
弗、目揵連等,盡滿其中。其數如是不可計量,
欲比菩薩行般若波羅蜜者,百分千分巨億
萬分不得為比。行般若波羅蜜菩薩持是智
慧,比諸聲聞、辟支佛之智慧,百千萬倍不以
為比。」


舍利弗白佛言:「唯,世尊弟子所有智
慧,從須陀洹至聲聞、辟支佛,上至菩薩、諸佛
世尊,是諸眾智不相違背,無所出生,其實皆
空,無有差別,不出不生。其實空者無有差殊
[001-0005b]
優劣,云何世尊言:『行般若波羅蜜菩薩一日
之念,出過聲聞、辟支佛上。』乎?」佛告舍利弗:「所
以出彼上者,是菩薩行般若波羅蜜一日之
念言:『我當以道法因緣,當為眾生覺一切法、
度脫眾生。』云何,舍利弗!諸聲聞、辟支佛,頗有
是念不耶?」


舍利弗言:「唯,世尊!諸聲聞、辟支佛
初無是念。」


「是故,舍利弗!當作是知、當作是念,
諸聲聞、辟支佛所有之智,欲比菩薩之智,百
分千分巨億萬倍不可為比。


「復次,舍利弗!聲
聞、辟支佛頗作是念言:『我當行六波羅蜜,教
授眾生、淨佛國土、具足佛十種力、四無所畏、
四無礙慧,具足佛十八法,當成阿惟三佛。使
不可計阿僧祇人令得泥洹。』頗有是念不?」



利弗言:「唯,世尊!無有是念。」


佛言:「菩薩能爾。
菩薩行六波羅蜜,具足十八法,成阿惟三佛,
當度脫一切眾生。舍利弗,譬如螢火蟲不作
是念言:『我光明照閻浮提普令大明。』如是,舍
利弗!諸聲聞、辟支佛亦無是念言:『我當行六
波羅蜜,具足十八法,成阿惟三佛,度脫眾生。』
舍利弗!譬如日出遍照閻浮提,莫不蒙明者。
如是菩薩行六波羅蜜,具足十八法,成阿惟
三佛,度不可計一切眾生。」


舍利弗白佛言:「云
何菩薩過羅漢、辟支佛地,逮得阿惟越致地,
嚴治佛道地?」


佛告舍利弗:「菩薩從初發意以
來,常行六波羅蜜,住空、無相、無願之法,過阿
羅漢、辟支佛地,逮阿惟越致地。」


舍利弗白佛
言:「菩薩住何所地,為聲聞、辟支佛而作福田?」


佛告舍利弗:「菩薩從初發意以來,常行六波
羅蜜乃至道場,於其中間,常為聲聞、辟支佛
[001-0005c]
作護。何以故?舍利弗!世有菩薩,便知有五戒、
十善、八齋、四禪、四等意、四無形定,乃至三十
七品法盡現於世,便具足十八事、佛十種力、
四無所畏。世間適有是法,便知有王者種、梵
志種、長者種、迦羅越種,便知有第一四天王
上至三十三天,便知有須陀洹、斯陀含、阿那
含、阿羅漢、辟支佛,上至佛皆現於世。」


舍利弗
白佛言:「云何菩薩畢報施恩?」


佛告舍利弗:「菩
薩不報施福。何以故?本已報故。菩薩常施,
持何等施施諸善法?何等善法?十善之法。從
十善之法上至諸佛世尊之法,十力、四無所
畏,具佛十八法,以是為施與。」


舍利弗白佛言:
「菩薩云何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佛告舍利弗:
「菩薩當知色與空合,是為應般若波羅蜜。當
知痛想行識與空合,是為應般若波羅蜜。當
知眼耳鼻舌身意與空合,當知色聲香味細
滑識法與空合,眼色識、耳聲識、鼻香識、舌味
識、身細滑識、意法性識亦爾,是為應。當知苦、
集、盡、道四諦之法亦與空合。當知十二因緣。
何等十二?一者癡、二者所作行、三者識、四者
名色、五者六入、六者觸、七者痛、八者愛、九者
受、十者有、十一者生、十二者死。此十二因緣亦
與空合。當知一切諸法——有為法、無為法——亦與
空合。當知本性亦與空合。是為應般若波羅
蜜。如是,舍利弗!菩薩摩訶薩知七空合。何謂
七?上七事是也。知此七事與般若波羅蜜相
應者,亦不見五陰合、亦不見不合,亦不見生
五陰法、亦不見滅五陰法。亦不見著五陰法、
亦不見斷五陰法,亦不見色與痛合、亦不見
[001-0006a]
痛與想合、亦不見想與識合、亦不見識與行
合。所以者何?初不見有法與法合者,性本
空故。舍利弗!用色空故為非色,用痛想行
識空故為非識。色空故無所見,痛空故無所
覺,想空故無所念,行空故無所行,識空故不
見識。何以故?色與空等無異。所以者何?色
則是空、空則是色,痛想行識則亦是空、空則
是識。亦不見生、亦不見滅,亦不見著、亦不見
斷,亦不增、亦不減,亦不過去當來今
現在,亦無五陰、亦無色聲香味細滑法、亦無
眼耳鼻口身意、亦無十二因緣、亦無四諦,亦
無所逮得,亦無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
漢、辟支佛,亦無佛、亦無道。如是,舍利弗!菩薩
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當作是念、當作是
知、當作是應。作是行者,亦不見應、亦不見
不應,於六波羅蜜亦不見合與不合於五陰法乃至
身法,亦不見合與不合。三十七品、佛十種力、
四無所畏及佛十八法乃至薩云若法,亦不
見應與不應。是故,舍利弗!當知菩薩與般若
波羅蜜相應。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
若波羅蜜,不與空合,不與無相、無願合。無相、
無願不與空合。所以者何?空亦不見合亦不
不合,無相、無願亦復如是,是為應般若波羅
蜜。舍利弗!菩薩行般若波羅蜜,度空法相
已,亦不與五陰合、亦不不合,過去色亦不
與過去色合、亦不見過去色,當來色亦不
與當來色合、亦不見當來色,現在色亦不與
現在色合、亦不見現在色;痛想行識亦復如
是。所以者何?去來今三世,名皆空故。作是
[001-0006b]
合者,為應般若波羅蜜。舍利弗!菩薩行般若
波羅蜜、薩云若法,亦不見與過去當來今現
在合,亦不見過去當來今現在。菩薩當作是
念、當作是應。復次,舍利弗!薩云若亦不見
與五陰合,五陰亦不見與薩云若合;薩云若
亦不與六情合,六情亦不與薩云若合;色聲
香味細滑法亦不與薩云若合,薩云若亦不
與色聲香味細滑法合,亦不不合。是為應般
若波羅蜜。舍利弗!菩薩行般若波羅蜜,於
檀波羅蜜亦不見與薩云若合,尸波羅蜜、羼
提波羅蜜、惟逮波羅蜜、禪波羅蜜乃至般若波
羅蜜,亦不見與薩云若合,亦不見薩云若與
六波羅蜜合。亦不見薩云若與三十七品、十
力合,三十七品、十力亦不見與薩云若合,
亦不見薩云若。是為應般若波羅蜜。舍利
弗!行般若波羅蜜菩薩,佛亦不與薩云若
合,薩云若亦不與佛合;道亦不與薩云若
合,薩云若亦不與道合。所以者何?薩云若
則是佛,佛則是薩云若;道則是薩云若,薩云
若則是道。是為與般若波羅蜜合。


「復次,舍利
弗!菩薩行般若波羅蜜,知五陰不與有合,有
亦不與五陰合;五陰亦不與苦樂、有我無我
合,六情法亦復如是。五陰亦不與空、無相、無
願合、亦不不合,亦不見行、亦不見不行。菩
薩當作是行、當作是應。


「復次,舍利弗!菩薩亦
不以般若波羅蜜故,行檀、行尸、行羼、行惟逮、
行禪波羅蜜;亦不以五波羅蜜故,行般若波
羅蜜。亦不以阿惟越致故,教授眾生;亦不
以淨佛國土故,行般若波羅蜜;亦不以四無
[001-0006c]
所畏、四無礙慧、佛十種力、十八法不共故,行
般若波羅蜜;亦不以內空、外空、所有無所有
空、空空、大空、畢竟空故,行般若波羅蜜;亦不
以有為空、無為空、無底空、諸法相空、一切諸
法空,亦不以生空、亦不無生空,亦不真空、
亦不偽空,亦不如、亦不法性、亦不真際故,
行般若波羅蜜。所以者何?不見法有所破
壞者。


「復次,舍利弗!菩薩行般若波羅蜜!亦不
以神足、徹視、徹聽、知他人意、自知宿命故,行
般若波羅蜜。所以者何?行般若波羅蜜者尚
不見般若波羅蜜,何況見有菩薩神通眾事?
是為應般若波羅蜜。舍利弗!行般若波羅蜜
菩薩,心不自念:『我當以神足到十方,見諸佛
世尊。』亦不念言:『十方諸佛有所說法,我當聽
受。』亦不念言:『我當盡知十方眾生心中所念。』
亦不自念:『我當自知不可計劫所從生之事。』
亦復不念:『見十方眾生生死所趣善惡之趣。』
是菩薩為應般若波羅蜜。舍利弗!菩薩亦不自
念:『我當度不可計阿僧祇人令般泥洹。』是為
菩薩行般若波羅蜜。菩薩作是行者,眾魔不
能得其便,諸世間之事皆為降伏。十方恒沙
諸佛皆共擁護是菩薩,令不墮聲聞、辟支佛
地。四天王上至阿迦膩吒天,是諸天皆共護
是菩薩,不令中道有礙。是菩薩身中所有眾
病,現世為愈。所以者何?用有普慈加眾生故。
當知是為應般若波羅蜜。


「復次,舍利弗!菩薩
行般若波羅蜜者,疾得陀隣尼,諸三昧門皆
現在前,所生處常見諸佛乃至道場,常不
離佛。是為應般若波羅蜜。菩薩行般若波羅
[001-0007a]
蜜者,亦不念有法合與不合、等與不等。所以
者何?亦不見法合、亦不見法等。是為應般若
波羅蜜。菩薩行般若波羅蜜者,亦不念:『我當
疾逮覺法性、亦不不逮覺。』何以故?法性者,無
所逮覺是為合。復次,舍利弗!行般若波羅蜜
菩薩,不見有法與法性別者、亦不見合,亦不
念言:『法性作若干差別。』是為菩薩一切皆合。亦
不作念言:『是法於法性現、亦不不現。』何以故!
初不見於法性現者,當知是則為合。


「復次,舍
利弗!菩薩行般若波羅蜜者,於法性不與空
合,空亦不與法性合,是為合。六情、十八性亦
不與空合,空亦不與六情、十八性合。乃至法
性不與空合,空亦不與法性合。舍利弗!如是
空合最為第一。行空菩薩不墮聲聞、辟支佛地,
淨佛國土、教授眾生,疾成至佛。舍利弗!諸所
有應般若波羅蜜無過,是應最尊、第一應、無
上。所以者何?為是空、無相、無願、無上正真應
故。舍利弗!如是行者,當知是菩薩為已受莂,
近於道場。如是行者,為不可計阿僧祇人而
作益厚。菩薩亦不念言:『我與般若般若波羅蜜
相應。』亦復不念:『諸佛世尊當授我莂。』亦不
念:『我受莂不久,當淨佛國土。』亦不念:『我當
成至佛而轉法輪。』所以者何?與法性一體無
有別。亦不見有法行般若波羅蜜者,亦不
見諸佛有所記為阿耨多羅三耶三菩者。何
以故?菩薩行般若波羅蜜,初不見有生眾生
相,亦不見滅眾生相。何以故?一切眾生初
不見起滅故。一切眾生不見有生,尚不見有
生滅,云何行般若波羅蜜?菩薩作是行者,為
[001-0007b]
行般若波羅蜜。不起眾生想,不空眾生想,
不見眾生行,不別眾生行,是為菩薩空行第一
空行。菩薩住是中者,為都合集,眾合於其
中住。菩薩如是住者,為處大慈大悲,無嫉
慢意、無亂怠意、無恚恨意、無起惡意,不起惡
智意也。」
《放光般若經》卷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