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s0093 開元釋教錄-唐-智昇 (TKD)


[31-1077b]
之八
大唐李氏都長安
自高祖神堯皇帝武德元年歲次
戊益至開元神武皇帝開元十八
年庚午之歲兼天后代凡経一百一
十三載傳譯緇素巳有三十七人
所出経律論及傳錄等揔三百一部
二千一百七十卷於中二百八十一部二千一百四十三卷見在
一十部二十七卷訪本未
大唐沙門波羅頗迦羅蜜多羅三部三十八卷経
沙門釋法琳一部一十卷集
沙門釋玄奘七十
六部一千三百四十七卷経律

論記傅沙門釋道宣
八部八十一卷譜
錄傳集沙門釋玄應一部二十五卷経
音義沙門釋靖邁一部四卷
圖記沙門釋智通四部五
卷経沙門伽梵逵摩一部一
卷経沙門阿地瞿多一部一十二
卷経

[31-1077c]
沙門釋玄惲一部二十卷経集
沙門釋彥琮一部六卷集謙
沙門那提三部三卷経
沙門若那跋陀羅一部二卷経
沙門地婆訶羅一十八部三十四卷経論
清信士杜行顗一部一卷経
沙門釋復禮一部二卷集論
沙門釋慧立一部一十一卷集傳
沙門釋懷素四部八卷戒本羯磨
沙門佛陀多羅一部一卷経
沙門佛陀波利一部一卷経
沙門提雲般若六部七卷経論
沙門釋慧智一部一卷讃頌
沙門釋明佺一部一十五卷目錄
沙門實又難陀一十九部一百七卷経
婆羅門李無諂一部一卷経
沙門彌陀山一部一卷経
沙門釋玄嶷一部三卷集論
沙門阿你眞那七部九卷経
沙門釋義淨六十一部
二百三十九卷経律論傳
沙門菩提流志五十三部
一百一十一卷経論
開元釋教錄卷苐八苐二張陛
[31-1078a]
沙門釋愛同一部卷羯磨
沙門釋慧苑一部二卷経音義
沙門釋智嚴四部六卷経集
沙門跋日羅菩提四部七卷緣
沙門釋懷迪一部一十卷緣
沙門輸波迦羅四部一十四卷経
沙門釋智昇五部
二十五卷経錄懺儀等
寶星陀羅尼経十卷或八卷見内典錄貞觀三年三月於
興善寺出四年四月訖沙門法琳製序佛於大集會中重說此経卽大集寶
幢分是非重譯也
般若燈論釋十五卷龍樹菩薩本分別明菩薩釋見内典
錄貞觀四年六月於勝光寺出至六年十月十七日畢沙門慧蹟製序
大乘莊嚴経論十三卷或十五卷无著菩薩造見内典錄貞
觀四年夏於勝光寺與般若燈論同時出至七年舂訖勅太子右鹿子李百藥爲字
右三部三十八卷其本並在沙
門波羅頗迦羅蜜多羅唐言作明
知識略云朋友或一云波頗唐言
光智中印度人也本刹利王種姓
刹帝利十歲出家隨師習學誦
一洛叉大乘緣可十万偈受具巳
後便學律藏旣通形網心樂禪思
又隨勝德修習定業因循不捨経
開元釋教錄卷苐八苐三張陛
[31-1078b]
十二年末復南遊摩伽陀國那蘭
陀寺値戒賢論師盛弘十七地論
因復聽採以此論中兼明小教又
誦一洛叉偈小乘諸論波頗識度
通敏噐宇沖邃愽通内外研精
大小傳燈教授同侣所推承化門
人般若因陀羅跋摩等學功樹
勣深逵義綱相繼領徒本國匡
化爲彼王臣之所欽重但以出家
釋子不滯一方六月一移任緣靡
定承北狄貪勇未識義方法藉人
弘敢欲傳化乃與道俗十人展轉
北行逵西面可汗葉護衙所以
法訓勗曾未浹旬特爲戎主深所
信伏日給二十人料且夕祇奉同
侣道俗咸被珎遇生福増敬日倍
於前武德九年高平王出使入蕃
因與相見承此風化將事東歸而
葉護君臣留戀不許王卽奏聞下
勅徴入乃與高平同來謁帝以
貞觀元年歲次丁亥十一月二十
日逵京勅住興善釋門英逵莫
不修造自古教傳詞旨有所未喻
開元釋教錄卷苐八苐四張陛
[31-1078c]
者皆委其宗緖括其同異内計
外執指掌釋然徴問相詶披解
無滯乃上簡聞蒙引内見躬傳
法理無爽對揚賜綵四十叚幷
宮禁新納一領所將五僧加料供
給重頻慰問勞接殊倫至三年
三月上以諸有非樂物我皆空睠
言眞要无過釋典流通之極豈
尙翷傳下詔所司按敡碩德兼閑
三教備擧十科者一十九人於大
興善創開傳譯沙門玄謨僧伽
等譯語及三藏同學崛多律師
證譯沙門法琳慧明慧賾慧淨等
執筆承旨慇懃詳覆審定名義具
意成文沙門慧乘法常慧朗曇藏
智解智首僧辯僧珍道岳靈佳文
順等證義又勅上柱國尙書左㒒
射邢國公房玄齡散騎常侍太子
詹事杜正倫禮部尙書趙郡王李
孝恭等參助詮定右光祿大夫
太府卿蘭陵男蕭璟㧾知監護
百司供送四事豐華至四年四月
譯寶星経訖後移勝光又譯般
開元釋教錄卷苐八苐五張陛
[31-1079a]
若燈論大莊嚴経論至七年舂勘閱
旣周繕寫云畢所司詳讀乃上聞
奏下勅各寫十部散流海内仍
賜頗物百叚餘承譯僧有差束帛
波頗意在傳法餘無挂懷而時輩
不詢或生異議云頗僥倖時譽取
馳於後故聚名逵廢講経論斯未
是弘通者時有沙門靈佳草犖拔
羣妙通機會對監護使具述事理
云頗遠投東夏情乖名利欲使道
流千載聲振上古昔符姚兩代翻
経學士乃有三千今大唐譯人不
過二十意在明德同證信非徒
說後代昭奉無疑於今耳識者
僉議攸同後遂不行時爲太子
染患衆治无効下勅延頗入内一
百餘日親問承對不虧帝旨疾旣
漸降辭出本寺賜綾帛等六十
叚幷及時服十具頗誓傳法化
不憚艱危遠度蔥河來歸震旦
経途所亘四万有餘躬賷梵文望
並翻盡不言英彥有墜綸言大
頽然雅懷莫訴因而遘疾自
開元釋教錄卷苐八苐六張陛
[31-1079b]
知不救分散衣資造諸淨業端
坐觀佛辵表施身下勅特聽尋
爾而卒於勝光寺舂秋六十有九
東宮下令給二十人輿屍坐送至
于山所闍維旣了沙門玄謨收捨
餘骸爲之起塔於勝光寺在乘法
師塔東卽貞觀七年四月六日也
有識同差法輪輟軫羣生無導良
可悲夫内典錄云于斯時也大集梵文將事廣傳陶津後代而恨語由
唐化弘匠不行錄使梵寶無由分布故十載之譯三部獻功可悲深矣今孝覈字
中譯時年月三年三月創譯七年舂獻功畢續高僧傳云六年訖傳錄倶是宣
修年月自矛盾也
破邪論二卷或一卷見内典錄
辯正論八卷見内典錄
右二部十卷其本見在
沙門釋法琳姓陳氏穎川人遠祖
隨官寓居襄陽少而出家遊獵儒
釋愽綜訶義金陵楚郢従道問
津自文苑才林靡不尋造而意
存綱梗不營浮綺野栖木食於
靑溪等山晝則承誨佛経夜則
吟覽俗典故於内外詞旨経緯辵
文精會所歸咸肆其抱而風韻
開元釋教錄卷苐八苐七張陛
[31-1079c]
閑雅韜德潜形氣揚釆飛方陳
神略隋季承乱入關觀化流離
八水願步三秦毎以槐里仙宗㸦
陳名實昔在荊楚梗槪其文而
秘法奇章猶未探括自非同其
形服塵其本情方可體彼宗師
靜茲紛結乃權捨法服長髪多
年外統儒門内希耼術遂以義
寕初歲假被巾褐従其居館琳
素通莊老談吐清奇道侣服其
精華膜拜而従遊處情契莫二共
敍金蘭故彼所禁文詞並用諮琳
取定致令李宗奉釋之典包擧
具舒張僞葛妄之言銓題品錄
武德初運還莅釋宗擁袠延光
遷遑問道以帝壤同歸名教是
則鼓言鄫衞易可箴規乃住京
師濟法寺至武德四年有太史令
傳弈先是黃巾深忌佛法上廢
佛法事十有一条云釋経誕妄言
妭事隱損國破家未聞益世請胡
佛邪教退還天竺凡是沙門放歸
乘梓則家國昌大李孔之教行
開元釋教錄卷苐八苐八張陛
[31-1080a]
焉武皇容其小辯朝輔未能抗也
時謂遵其邪徑通廢宏衢莫不懼
焉乃下詔問曰棄父母之鬚髪去
君臣之章服利在何閒之中益在
何情之外損益二冝請動妙適琳
憤激傳詞側聽明勅承有斯問
郎陳對曰琳聞至道絕言豈九
流能辯法身無象非十翼所詮
但四趣茫茫漂淪欲海三界蠢蠢
顚墜邪山諸子迷以自焚凡夫溺
而不出大聖爲之興世至人所以
降靈遂開解脫之門示以安隱
之路於是中天王種辭恩愛而
出家東夏貴遊猒榮華而入道
誓出二種生死志求一妙涅槃弘
善以報四恩立德以資三有此
其利益也毀形以成其志故棄鬚
髪美容變俗以會其道故去君臣
華服雖形闕奉親而内懷其孝禮
乖事主而心戢其恩澤被怨親以
成大順福沾幽顯豈拘小違上智
之人依佛語故爲益下凡之類虧
聖教故爲損懲惡則濫者自新進
開元釋教錄卷第八第九張陛
[31-1080b]
善則通人感化此其大略也而傳
氏所奏在司猶未施行弈乃多寫
表狀遠近公然流布京室閭里
感傳禿丁之誚劇談酒席昌言
胡鬼之謠佛曰翳而不明僧尼
阻而無勢于時逵量道俗動毫
成論者非一各踈佛理具引梵文
委示業緣曲垂邪正但並是弈
之所廢豈有引廢證成雖曰破
邪終歸邪破琳情性玄機獨覺
千載噐局天授愽悟生知覩作
者之無功信乘權之有據乃著
破邪論二卷用擬傳詞文有三十
餘紙自琳之綴釆貫絕羣篇野無
遁賢朝無辵士家藏一本咸誦在
心並流略之菁華文章之冠冕茂
譽於是乎騰廣昬情田之而開尙
矣琳又以論卷初出意在弘通自
非廣露其情則皂隷不塵其道乃
上啓儲后諸王及公卿侯伯等並文
理弘被庶績咸嘉其愽詣焉故弈
奏狀因之致寢遂得釋門重敞琳
寔其功東宮庶子虞世南詳琳
開元釋教錄卷苐八苐十張陛
[31-1080c]
著論乃爲之序胤而傅氏不愜
其情重施密譛構扇黃巾用爲
黨類道士李仲卿上十異九迷論
道士劉進喜上顯正論皆貶量佛
聖塵點釋宗昬昌生靈衒曜朝
野薰蕕旣雜時所疑焉武德九年
舂下詔京置三寺惟立千僧餘
並放還桑梓嚴勅旣下莫敢致
詞五衆哀號於槀街四民顧嘆
於城巿于時道俗蒙然投骸无
措頼由震方出帝氛祲廓清素
襲啓聞薄究宗領豋卽大赦還
返神居故佛曰重朗於唐世又
由琳矣琳頻逢黜陟誓結維持
道挫世情良資寡學乃探索典
籍隱括玄奥撰辯正論八卷穎
川陳子良注之幷製序良文學
雄伯羣儒仰戴誘勸成則其従
如雲貞觀初文帝捨終南山大
和舊宮置龍田寺琳性欣幽靜
就而住之衆所推美擧知寺任
従容山服詠歌林野三年勅波頗
三藏翻寶星經及般若燈等論
開元釋教錄卷苐八苐十一張陛
[31-1081a]
召琳令執筆承旨兼詳覆名義
至十三年冬有黃巾秦世英者
挾方術以要榮遂程噐於儲貳
素嫉釋種陰陳琳論謗訕皇宗
罪當訁上帝勃然下勅沙汰僧
尼見有衆侣冝依辵教仍訪琳
身據法推勘琳扼捥奮發不待
追徴獨詣公庭輕生徇理乃縶以
縲紲下詔問曰周之宗盟異姓爲
後尊祖重親寔由先古何爲追
逐其短首尾兩端廣引形似之言
備陳不遜之喻圯毁我祖禰謗
讟我先人如此要君罪有不恕
琳答曰文王大聖周公大賢追
遠愼終昊天靡答孝悌之至通
於神明雖有宗周義不爭長何
者皇天无親竟由輔德古人黨理
而不黨親不自我先不自我後雖
親有罪必罰雖踈有功必賞賞罰
理當故天下和平老子習訓道宗
德教加於百姓恕已謙光仁風刑
于四海又云吾師名佛佛者覺一
切人也亁竺古皇西昇逝矣討尋
開元釋教錄卷苐八苐十二張陛
[31-1081b]
老教始末可追曰授中経示誨子
弟言吾師者善入泥洹綿綿常
存吾今逝矣今劉李所述謗滅
老氏之師世莫能知著茲辯正
論有八卷略對道士六十餘条
並陳史籍前言實非謗毁家國
自後辯對二十餘列並據琳詞具
狀聞奏勅曰所著辯正論信毁交
報篇曰有念觀音者臨刃不傷
且赦七日令爾自念試及刑決能
无傷不琳外緾桎梏内迫刑期水
火交懷訴仰無路乃緣生來所
聞経教及三聖尊名銘誦心府
擬爲顯應至于限滿忽神思彯
勇撗逸胸懷歡慶相尋頓忘死
畏立待對問湏臾勅至云今赦期
巳滿當至臨刑有何所念念有靈
不琳援筆答曰自隋季擾攘四海
沸騰役毒流行千戈竸起興師相
伐各檀兵威臣佞君荒不爲正
治遏絕王路固執一隅自皇王吊
伐載清陸海斯寔觀音之力咸資
勢至之恩比德連蹤道齊上聖救撗
開元釋教錄卷苐八苐十三張陛
[31-1081c]
死於帝庭免淫刑於都巿琳於七
日巳來不念觀音惟念陛下勅治
書侍御韋琮問琳有詔令念觀音
何因不念乃云惟念陛不琳答伏
承觀音聖鑑塵形六道上天下地
皆爲師範然大唐光宅四海九夷
奉職八表刑清君聖臣賢不爲狂
濫今陛下子育恒品如経卽是觀
音旣其靈鑑相符所以惟念陛下且
琳所著辯正論爰與書史倫同一句
參差任従斧鉞陛下若順忠順正琳
則不損一毛陛下若刑濫無韋琳
則有伏屍之痛具以事聞遂不加
罪有勅従于益部僧寺行至百
牢關菩提寺因疾而卒時年六
十九沙門慧序経理所苦情結斷
金曉夕同衾慰撫承接及命將盡
在序膝上序慟哭崩摧淚如駚雨
乃召諸關旁道俗葬於東山之
頂高樹白塔勒銘誌之行路望者
知便下淚琳所著詩賦啓頌碑表
章誄大乘教淺幷諸論記傳合三
十餘卷並金石擊其風韻縟錦繪其
開元釋教錄卷苐八苐十四張陛
[31-1082a]
文思流靡雅便騰焰彌穆又善應
機說導卽事騁詞言會宮商義
符牽籍其奏芵竟以狂匿柀誅
公私恠其死晩劉李傅氏相従化
徃故其辵文徃行可爲万代錧
轄矣
大般若波羅蜜多経六百卷見翻経圓佛於四處
十六會說顯廗五年正一日於玉華官寺玉華殿譯至龍朔三年十二十日
畢沙門大乘光大乘欣嘉尙等筆受能斷
金剛般若皮羅蜜多経一卷見内典錄
四出與姚秦羅什等出者同本貞觀二十二年十一日於坊州冝君縣五
華宮弘法臺譯直中書杜行顗筆受般若波
羅蜜多心経一卷見内典錄苐二出與摩訶般若大明
呪経等同本貞觀二十三年五二十四日於終南山翠微宮譯沙門知仁筆受
大菩薩藏
経二十卷見内典錄今編入寶積當苐十二會貞觀十九年五
二日於西京弘福寺翻経院譯至九二日畢沙門智證筆受道宣證文大乘大集

地藏十輪経十卷見内典錄是太集第十三分與舊
方廣十輸同本永微二年正二十三日於西京大慈恩寺翻経院譯至六
二十九日畢沙門大乘光等筆受顯無邊佛土功
德経一卷見内典錄是華嚴経壽量品異譯永微五年九
二十八日於大慈恩寺翻経院譯沙門大乘雲筆受說無垢稱経

六卷見内典錄第七譯與羅什維摩経等同本永徽元年二開元釋教錄
卷苐八苐十五張陛
[31-1082b]
八日於大慈恩寺翻経院譯至八一日畢沙門大乘光筆受
解深密経五卷見内典錄全本第二譯與深密解脫解節相
解脫等並同本貞觀二十一年五十八日於弘福寺譯至七十三日畢沙

門大乘光筆受分
別緣起初勝法門経二卷見內典錄第二出與
隋笈多緣生裝同本永徽元年二三日於大慈恩寺翻経院譯至八
日畢沙門大乘詢筆愛藥師
琉摛光如來本願功德経一卷見内
典錄第二出與隋笈多等出者同本永徽元年五五日於大慈恩寺翻経院
譯沙門慧立筆受稱讃淨土佛
攝受経一卷見内典錄第三出與羅什阿彌陀
裝等同本永微元年正一日於大慈恩寺翻経院譯沙門大乘光筆受甚希有

経一卷見内典錄第三出與未曾有経等同本貞觀二十三年五
八日於終南山翠微宮譯少門大乘欣筆受最無

比経一卷見内典錄第二出與隋譯希有挍量功德経同本貞
觀二十三年七十九日於大慈恩寺翻経院譯沙門大乘光筆受
讃大乘功德経一卷見内典錄初出與決定業障経同本永徽
五年六五日於大慈恩寺翻裝院譯少言大乘光筆受
如來示教勝軍王経一卷見内典錄第二出與諌王経等
同本貞觀二十三年二六日於大慈恩寺翻裝院譯沙門大乘光筆受
緣起聖道経一卷見内典錄第六出與貝多樹下経等同本貞觀二十三
正一日於西京比闕内紫微殿右弘法院譯沙門大乘光筆
不空羂索神呪心経一卷見内典錄第一出與隋崛
多等開元釋教錄卷苐八苐十

六張陛
[31-1082c]
出者同本顯慶四年四十九日於大慈恩寺翻経院譯沙門大乘光筆受
十一面神呪心経一卷見内典錄第二出與周耶舎崛多等出者
同本顯慶元年三二十八日於大慈思寺翻経院譯沙門玄則筆受
呪五首経一卷見翻経圖麟德元年正一日於玉華寺玉華殿譯
沙門大乘光筆
勝幢臂印陀羅尼経一卷見内典錄初出
與妙臂印幢陀羅尼同本永微五年九二十九日於文慈恩寺翻経

院譯沙門大乘雲筆
受諸他心陀羅尼経一卷見内典錄永微元年九二十六日
於在慈恩寺翻経院譯沙門大乘雲筆
拔濟苦難陀羅尼経一卷見内典錄永微五年
十日於大慈恩寺翻経院譯沙門大乘光
筆受八名普密陀羅尼経一卷見内典錄永徽五
年九二十七日於大慈恩寺翻経院譯沙門大乘
雲筆受持世陀羅尼経一卷見内典錄永徽五年十十日於
大慈恩寺翻経院譯沙門
神密筆受六門陀羅尼経一卷見内典錄象觀十九年七十
四日於弘福寺翻経院譯沙
門辯據筆受佛地経一卷見内典錄貞觀十九年七十五日於弘福寺翻
裝院譯沙門

辯機筆受受持七佛名号所生功
德経一卷見内典錄永徽二年正九日於大慈恩寺翻経院譯
沙門大乘光筆受佛臨涅槃記法住経一卷見翻
裝圖永徽三年四開元釋教錄

卷苐八苐十七張陛
[31-1083a]
四日於大慈恩寺翻経院譯沙門大乘光筆受
寂照神變三摩地経一卷見翻経圖龍朔三年十
二十九日於五華寺玉華殿譯沙門大乘光筆
菩薩戒本一卷見内典錄第三譯出瑜伽論本地分中菩
薩地與曇無識等出者同本貞觀二十三年七二十一日於大慈恩寺翻経

院譯大乘光筆
受菩薩戒羯磨文一卷見内典錄出瑜伽論本地分中菩
地貞觀二十三年七十五日於大慈恩寺翻経院譯沙門大乘光筆
佛地経論七卷見内典錄親光等菩薩造貞觀二十三年十三
於大慈恩寺翻経院譯至十一二十四日畢沙門大乘光筆
瑜伽師地論一百卷見内典錄彌勒菩薩說貞觀二
十年五十五日於弘福寺翻経院譯至二十二年五十五日畢沙門雲

會朗澽等筆受
顯揚聖教論二十卷見内典錄無著菩薩造貞觀十九年
十一日於弘福寺経院譯至二十年正十五日畢沙門智證等筆受
伽師地論釋一卷見翻経圖最勝子等菩薩造永徽元年二
一日於大慈恩寺翻経院譯沙門大乘暉筆受
顯揚聖教論頌一卷見内典錄无著菩薩造貞觀十九年六
十日於弘福寺翻経院譯沙門辯機筆受
王法正理論一卷見内典錄彌勒菩薩造
貞觀二十三年七十八日於大慈恩寺翻経院譯
沙門大乘林筆受大乘阿毗逵磨集論七卷

見内典錄无著菩薩造永徽三年正十六日於大慈恩寺翻経
院譯至三二十八日開元釋教

錄卷苐八苐十八張陛
[31-1083b]
畢沙門在乘光大乘雲等筆受
大乘阿毗逵磨雜集論十六卷見内典
安慧菩薩粹貞觀二十年正十七日於弘福寺翻経院譯至闕三二

十九日軍沙門玄蹟等筆受廣
百論本一卷見内典錄聖天菩薩造永微元年六十日於
大慈恩寺翻経院譯沙門大乘諆筆受
大乘廣百論釋論十卷見内典錄護法菩薩釋永徽元年六
二十七日於大慈恩寺翻経院譯至十二二十三日畢沙門敬明等筆受
攝大乘論本三卷見内典錄無著菩薩造第三出貞觀二十二年関
十二二十六日於北関紫徽殿西弘法院譯至二十三年六十七日慈恩寺畢大乘乘
筆受攝大
乘論世親釋十卷見内典錄第三出與陳眞帝隋笈多出者
本貞觀二十二年十二八日於比關弘法院譯至二十三年六十七日慈恩寺畢大乘巍等
筆受攝大乘論
無性釋十卷見内典錄貞觀二十一年三一日於弘福寺翻経院
譯至二十三年六月十七日於大慈恩寺翻経院譯畢沙門大乘巍大乘林等筆受辯中邊

論頌一卷見内典錄彌勒菩薩造龍造元年五一日於玉華
寺嘉壽殿譯步門大乘基筆受辯中

邊三卷見内典錄親菩薩造第二出與中邊分別論同本龍朔元年五十
日於玉華寺嘉壽殿譯五三十日畢沙門大乘基等受大乘成

業論一卷見内典錄世親菩薩造第一出與業成就論同本永徽二
闔九五日於大慈恩寺翻裝院譯沙門大乘光筆受因明

正理門論本一卷見内典錄大城龍菩薩道初出與義淨出者同
元釋教錄卷苐八苐十九張陛
[31-1083c]
本貞觀二十三年十二二十五日於大慈恩寺翻経院譯沙門知仁筆受
因明入正理論一卷見内典錄商羯羅主菩薩造貞觀二十一年八
六日於弘福寺翻経院譯沙門知仁筆受
唯識二十論一卷見翻経圔世親菩薩造第三出與元魏智希
眞帝出者同本龍翔元年六一日於玉華寺慶福殿譯沙門大乘基筆
唯識三十論一卷見内典錄世親菩薩造貞觀二十二年五二十
日於弘福寺翻経院譯沙門大乘光
筆受成唯識論十卷見内典錄謨法等菩薩造顯慶四年関十於玉華
寺雲光殿譯沙門大乘基

等受大乘掌珎論二卷見内典錄清辯菩薩造貞觀二十三年九八日
大慈恩寺翻経院譯至十三日畢沙門大乘暉
筆受大乘五蘊論一卷見内典錄世親菩薩造第二出與五陰論同
本貞觀二十一年二二十四日於弘福寺翻経院譯沙門大乘
光等筆受觀所緣緣論一卷見内典錄陳那菩薩造第二出與
无相思塵論同本數慶二年十二二十九日於東都大内麗日殿譯沙門
大乘光筆受大乘百法明門論一卷見内典錄世親菩薩
造貞觀二十二年十一十七日於比闕弘法院譯
沙門玄忠筆受緣起経一卷見翻経圖出増一阿含第四十六卷異
譯龍翔元年七九日於五華寺八桂亭
譯沙門神皎筆受本事経七卷見内典錄永徽元年九十日於大慈
恩寺翻経院譯至十一八日畢沙門
靜遭神昉等筆受天請問経一卷見内典錄貞觀二十二年三二
十日於弘福寺翻
院譯沙門辯機筆受開元釋教

錄卷苐八苐二十張陛
[31-1084a]
阿毗逵磨發智論二十卷見内典錄迦多行尼子造第二
出與舊八接度論同本顯慶二年正一十六日於西京大内順賢閣譯
至五年五七日於玉華寺畢沙門玄則等筆受阿毗
逵磨法藴足論十二卷見内典錄大採菽氏
顯慶四年七二十七日於慈恩寺翻経院譯至九十四日畢沙門大乘光等筆受
阿毗逵磨集
異門足論二十卷見内典錄舎利子說顯慶
五年十一二十六日於玉華寺明殿譯至龍翔三年十二二十九日畢沙門弘
彥釋詮等筆受阿毗逵磨識身足論
十六卷見内典錄提婆設摩造貞觀二十三年
正十五日於比闕弘法院譯至八八日於慈恩寺畢沙門大乘光等筆受
阿毗逵磨品類足論十八
見内典錄筏蘇蜜多羅造第二出與衆事分
阿毗曇同本顯慶五年九一日於五華寺雲光殿譯至十二十三日畢大乘光等筆
受阿毗逵磨界身足論三卷
翻経圖筏蘇蜜多羅造龍翔三年六四日於五華寺八
桂亭譯畢沙門大乘基筆受阿毗逵磨大毗婆沙論二百

見内典錄五百大阿羅漢等造顯慶元年七二
十七日於大慈恩寺翻経院譯至四年七三日畢沙門彥尙大乘光等筆受阿毗逵
磨倶舎論本頌一卷
内典錄世親造第二出與眞諦出者同本永徽二
年於大慈恩寺翻経院譯沙門元瑜等筆受阿毗逵磨倶舎論三十卷
内典錄世觀造第二出與眞諦出開元釋教錄卷苐八苐二十

一張陛
[31-1084b]
者同本永徽二年五十日於大慈恩寺翻経院譯至五年七二十七日畢沙門元
瑜筆受阿毗逵
磨順正理論八十卷見内典錄衆賢造永徽四
正一日於大慈恩寺翻経院譯至五年七十日畢沙門元瑜筆受阿毗逵

磨顯宗論四十卷見内典錄衆賢造永徽二年四
日於大慈恩寺翻経院譯至三年十二十日畢沙門慧朗嘉尙等筆受八阿毗

逵磨論二卷見内典錄塞建地羅造顯慶三年世八日於大慈
恩寺翻経院譯至十三日畢沙門釋詮嘉小筆受五事

毗婆沙論二卷見翻経圖法救造龍翔三年十二三目
王華寺玉華殿譯至八日畢沙門釋詮等筆受

部宗輪論一卷見翻経圖世反造第三出與十八部論部異執
論並同本龍翔二年七十四日於王華寺慶福殿譯沙門大乘基筆受
大阿羅漢難提蜜多羅所說法住記一
見内典錄永徽五年閏五十八日於大慈恩寺翻経院譯沙門大乘光筆受
宗十句義論一卷見翻経圖該慧造貞觀二十二年五十五日於
弘福寺翻経院譯沙門靈俊筆受
大唐西域記十二卷見内典錄貞觀二十年奉勅於弘福寺翻経院撰沙
門辯搛承旨幾縎秋七絕筆
右七十六部一千三百四十七
卷其本並
在少門釋玄奘本名椲俗姓陳
氏陳留人也漢太丘長仲弓之
後曾祖欣後魏上黨太守祖康
北開元釋教錄卷苐八苐二十二張

[31-1084c]
齊國子愽土食邑周南子孫因
家又爲緱氏人也父惠英潔有
雅操早通経術形長八尺美眉明
目拜江陵令解纓而返卽大業年識
者以爲剋終隱淪之候故也有四
男奘最小幼而珪璋特逵聰悟不
羣年八歲父坐於机側口授孝経
至曾子避席忽整襟而起問其
故對日曾子聞師命尙猶避席
其今奉慈訓豈冝安坐父甚悦知
其必成召宣人語之皆賀之曰此
公之楊烏也其早慧如此自後備
通経奥次路長捷先出家住東都
淨土寺以奘少罹窮酷携以獎之
曰授精理旁兼巧論年十一誦
維摩法華東都半度便預其次
自爾卓說梗正不偶朋流口誦
緣略无閑缺覩諸沙彌劇談掉
戲奘謂之曰経不云乎夫出家者
爲無爲法豈復恒爲兒戲可謂徒
喪百年時寺有景法師講涅槃
経執卷伏膺遂忘寢食又學嚴
法師攝大乘論一聞將盡再覽
開元釋教錄卷苐八苐二十三張陛
[31-1085a]
无辵時年十三也其後隋氏失
御天下沸騰昆季相携届于京
邑住莊嚴寺是時武德元年也
國基草創兵甲尙興所以京城
未有講肆然綿蜀之中法事甚
盛遂與路従之経子午谷入漢
川遂逢空景二法師停月餘日從
之受學仍相與進向成都諸德旣
萃大建法莚於是更聽基暹攝論
毗曇道振迦旃延論敬惜寸陰勵
精無怠二三年閒究通諸部年滿
二十卽以武德五年於成都受具
夏坐學律五篇七聚之宗一遍
斯得奘自惟曰學貴経遠義重踈
通鑚仰一方未成探賾遂従蜀至
荊詢求先德漸至相州造慧休法
師質問疑礙次到趙州謁道深法
師學成實論又入長安止大覺寺
就岳法師學倶舎論皆一遍而
盡其旨経目而記於心雖宿學耆
年不能出也至於鉤深致遠開微
發伏衆所不至獨悟於幽奥者固非
一義焉時長安有常辯二法師爲
開元釋教錄卷苐八苐二十四張陛
[31-1085b]
上京法匠奘又諮禀然其所有深
致亦一拾斯盡二德並深嗟賞乃
誚奘曰汝可謂釋門千里之駒其
再明慧日當在爾躬恨吾輩老朽
恐不見也自是學徒改觀譽滿京邑
㒒射宋公簫瑀敬其脫顤奏住莊嚴
然非本志精遷物表乃又惟曰余周流
吴蜀爰逮趙魏末及周秦預有講莚率
皆登踐巳布之言今雖藴胸襟未吐
訶宗解籤无地若不輕生殉命
誓徃華胥何能具覿成言用通
神解一覩明法了義眞文要返東
華傳揚聖化則先賢高勝豈決
疑於彌勒後進鋒穎寕輟想於
瑜伽耶遂厲然獨舉詣闕陳表有
司不爲通引頓迹京皋廣就諸
蕃遍學書語行坐尋授數曰便
通側席面西思聞機候會貞觀
三年時遭霜儉下勅道俗隨豐四
出幸因斯際徑徃姑臧漸至燉
煌路由天塞裹粮吊影前望悠
然但見平沙絕無人徑迴遑委命
任業面前展轉因循逵于高昌
開元釋教錄卷苐八苐二十五張陛
[31-1085c]
境王趐文泰得信於佛殊礼供待
請留弘法奘告誠置至遂件西
行厚相贈辵以充資什仍勅殿
中侍郞史歡賷綾帛五百疋果
味兩車獻葉護可汗書二十四
封通屈支等二十四國毎一封書
附大綾一疋爲信給馬三十疋手
力二十五人送至突厥葉護衙所
以大雪山北六十餘國皆其部統
故重辵逵爲奘開前路也可汗
遂勅所部者國令供給傳送展轉
遂逵迦濕彌羅國斯並高昌麴
王葉護可汗之力也奘周遊五
印遍師明匠至如五明四含之典
三藏十二之筌七例八轉之音三
聲六釋之句皆盡其微畢究其
妙初那爛陀寺大德師子光等立
中百論宗破瑜伽等義奘曰聖
人作論終不相違但學者有向
背耳因造會宗論三千頌融會
瑜伽中百之旨先有南印度王
灌頂師名般若鞠多明正量部
造破大乘論七百頌奘申大乘
開元釋教錄卷苐八苐二十六張陛
[31-1086a]
義破之名制惡見論千六百頌
諸師咸曰斯論窮天下之勍寇
也何敵當之又東印度拘摩
王因奘通化初開信門請問諸
佛何所功德奘讃如來三身利
物因造三身論三百頌以贈之
王曰未曾有也頂戴歸依斯之
三論義府幽奥五印度境盛傳
流布是知道風昭著德行高明
學藴三冬聲馳万里印度學人咸
仰盛德旣曰経笥亦稱法將小乘
學徒号奘爲木叉提婆唐言解
脫天大乘法衆号摩訶耶那提
婆唐言大乘天斯乃高其德而傳徽
号敬其人而議嘉名又戒曰大
王五印臣伏彼聞奘名遣人要
請奘初至止王卽問云聞彼支
那國有秦王破陣樂歌儛之曲
秦王何人致此歌詠奘曰卽今正
國之天子也未登皇極之前封
爲秦王是大聖人撥乱反正恩
霑六合故有斯詠王曰如此之
人故天縦之爲物主也王於開元
釋教錄卷苐八苐二十七張陛
[31-1086b]
奘所盡心師敬欲使芳音布於遐
邇故於曲女城施大論場集五
印度沙門婆羅門能言之士令
奘立論竟十八日無敢問者王大
嗟賞施金錢一万銀錢三万上氎
衣一百具悉皆不受五印度境戒
曰王等置重請留用光玄化奘志
存弘益傳於未聞礭擬東旋拒
而不受王重請暫住觀七十五日
大施塲相事訖辭還王勅所部遞
送出境幷施象一頭金銀錢各數
万戒曰拘摩羅等十八大國王流淚
執別奘便辭而不受諸僧勸受象
施皆曰斯勝相也佛滅度來王雖
崇敬種種布施未聞以象用及
釋門象爲國寶今旣見惠信之
極矣因卽納象而返錢寶然其
象也其形圓大高可丈三長二
丈許上容八人幷諸什物緣國
旋出印度境奘歷遊諸國觀
礼聖迹及感靈應具如大唐西
域記及續高僧傳兼奘法師傳
等備顯奘於西域請得如來肉
開元釋教錄卷苐八苐二十八張陛
[31-1086c]
舎利一百五十粒金佛像一軀通光
座高尺有六寸擬摩揭陀國前正
覺山龍窟影像金佛像一軀通光座
高三尺三寸擬婆羅痆斯國鹿野苑
初轉法輪像刻檀佛像一軀通光座
高尺有五寸擬憍賞彌國出愛王思
慕如來刻檀寫眞像刻檀佛像一軀
通光座高二尺九寸擬刧比化國如
來自天宮下降寶階像銀佛像一
軀通光座高四尺擬摩揭陀國鷲
峯山說法華等経像金佛像一軀
通光座高三尺五寸擬那揭羅曷
國伏毐龍所留影像刻檀佛像一
軀通光座高尺有三寸擬吠舎釐
國廵城行化像大乘経二百二十四
部大乘論一百九十二部上座部
経律論一十四部大衆部経律論
一十五部三彌底部経律論一十
五部彌沙塞部経律論二十二部
迦葉臂耶部経律論一十七部法
密部経律論四十二部說一切有
部経律論六十七部因論三十六
部聲論一十三部凡五百二十夹
開元釋教錄卷苐八苐二十九張陛
[31-1087a]
六百五十七部並載之巨象還返
帝城初奘旣度蔥嶺先遣侍人賷
表陳露違國化也下勅流問令早
相見行逵于遁以象致死所賷経
像交无運致又上表請尋下別
勅令于遁王給其鞌乘旣奉嚴勅
馳馬相運至于沙州又蒙別勅計
其行程酬雇價直並不受而還自
爾乘傳二十許乘以貞觀十九年
正月二十四日届于京郊之西道
俗相趨屯赴闐闐數十万衆如値
下生將欲入都人物諠擁取進不
前遂停別館通夕禁徫候備遮斷
停駐道旁従故城之西南至京師
朱雀街之都亭驛二十餘里列衆
礼謁動不得旋于時駕幸洛陽奘
乃留諸経像送弘福寺京邑僧衆
竸列幢悵助運莊嚴四部諠譁又
倍初至當斯時也復感瑞雲現于
曰北團圓如蓋紅白相映當于像
上顯發輪光旣非遶日同共嗟仰
従午至晡像入弘福寺方始歇滅致
使京都五日四民廢業七衆歸承
開元釋
教錄卷苐八苐三十張陛
[31-1087b]
當此一期仰之彌高終古罕類也
謁帝於洛陽宮見于儀鸞殿特蒙
慰問面奉天顏談敍眞俗無爽帝
旨従卯至酉不覺時延迄于閉鼓
上卽事戎旃問罪遼左明旦將發
下勅同行固辭疾苦不違其請先
是中印度菩提寺僧三人送経
初至下勅普請京城設齋仍於
弘福寺譯大華嚴等経不久之閒
奘信又至乃勅且停待到方譯
旣見洛宮深沷虛想卽陳翻譯
搜擢賢明上曰法師唐梵具瞻
詞理通敏將恐徒揚庂陋終虧
聖典奘曰昔二秦之譯門徒三千
雖復翻傳猶恐後代無聞懷疑乖
信若不搜擧同奉玄規豈以褊
能妄參朝委頻又固請乃蒙降
許帝曰自師去後朕奉爲穆太后
於西京造弘福寺可就翻譯所
湏人物吏力並與玄齡啇量務令
優給旣承明命返迹京師送召證
義大德諳解大小乘経論爲時輩
所推者一十一人至卽京弘福
寺開元釋教錄卷苐八苐三十一張

[31-1087c]
沙門靈閏沙門文備羅漢寺沙門
慧貴實際寺沙門明琰寶昌寺沙
門法祥靜法寺沙門普賢法海寺
沙門神昉廓州法講寺沙門道深
汴州演覺寺沙門玄忠滿州普救
寺沙門神泰綿州振響持沙門敬
明等綴文大德九人至卽京普光寺
沙門遷玄弘福寺沙門明濬會昌
寺沙門辯機終南山豐德寺沙門
道宣簡州福聚寺沙門靖邁滿州
普救寺沙門行友棲巖寺沙門道
卓幽州昭仁寺沙門慧立洛州天
宮寺沙門玄則等字學大德一人
至卽京大捻持寺沙門玄應證梵
語梵文大德一人至卽京大興善
寺沙門玄謨其年五月方操貝葉
開演梵文創譯大菩薩藏経沙門
道宣執筆幷刪綴詞理又復旁翻
佛地経六門陀羅尼経顯揚聖教
論二十年舂正月又譯大乘阿毗
逵磨雜集論次譯瑜伽師地論
法師於論重加陶練微有餘隟又
出西域記十二卷沙門辯機親受
開元釋教錄卷苐八苐三十二張陛
[31-1088a]
時事連比前後自前代巳來所譯
経教初従梵語倒寫本文次乃迴
之順同此俗然後筆人乱理文句
中閒増損多墜金言今所翻傳都
由奘旨意思獨斷出語成章詞人
隨寫卽可披翫于時駕返西京奘
乃進新譯経論幷大唐西域記表
請題序手勅答書略云朕學淺心
拙在物猶迷况佛教幽微豈能仰
測請爲経題非已所聞其新撰西
域記者當自披覽又再三表請方
蒙允許遂謂駙馬都尉高履行曰
卿前請朕爲父作碑今氣力不如
昔願作功德爲法師作序不能作
碑卿知之貞觀二十二年舂幸玉
華宮六月勅追法師赴宮見於玉
華殿帝問比翻何経論答近翻
瑜伽師地論訖凡一百卷帝曰此
論甚大何聖所說復明何義答曰
論是彌勒菩薩說明十七地義又
問何名十七地奘舉綱提目陳列
大義帝深愛焉遣使向京取瑜伽
論帝自詳覽覩其詞義宏遠非従
開元釋教錄卷苐八苐三十三張陛
[31-1088b]
來所聞歎謂侍臣曰朕觀佛経譬
猶瞻天望海莫測高深法師能於
異域得是深法朕比以軍國務殷
不及委尋佛教而今觀之宗源杳
曠靡知涯際其儒道九流比之猶
汀瀅之池方溟海耳而世云三教
齊致此妄談也因勅所司簡秘書
書手寫新翻経論爲九本頒與雍
洛兗相荊楊涼益等九大州展轉
流通使率土之人同禀未聞之義
帝先許作新経序機務繁劇未及
措意至此法師重啓方爲染翰少
湏而成名大唐三藏聖教序神筆
自寫勅貫衆経之首帝居慶福
殿百寮侍衞命法師坐使弘文館
學士上官儀以所製序對羣寮宣
讀霞煥錦舒極褒揚之美致天皇
在舂宮奉覩聖文又製述三藏聖
記自此常參内禁扣問沉隱翻譯
相續不爽法機帝又讀法師所進
菩薩藏経美之因勅舂宮作其後
序秋七月夏罷勅賜雲納袈裟一
領妙絕今古又勅天下諸寺各度
開元釋教錄卷苐八苐三十四張陛
[31-1088c]
五人弘福寺冝度五十人維持聖
種皆奘正言之力也冬十月隨
駕還京勅所司於北闕紫微殿西
別營一所号弘法院令奘居之晝
則帝留談說夜乃還院翻経更譯
無性攝論世親攝論緣起聖道経
百法明門論皇太子奉爲文德聖
皇后於晉昌里置慈恩寺度三
百人別造翻経院令法師移就翻
譯仍綱維寺任給新度弟子一十
五人弘福舊處仍給十人皇儲親
降製詩褒飾二十三年夏四月駕
幸翠微宮仍勅陪従旣至處分之
外唯談玄論道問因果報應及西
域先聖辵芳故迹皆引経訓對帝
深信納數攘袂歎曰朕共師相逢
晩不得廣興佛事逮高宗嗣籙
素所珎敬追入優問礼殊恒祑永
徽二年請造梵本経臺蒙勅賜物
尋得成就又追入内於修文殿翻發
智等論降手詔飛白書慰問優給
顯慶元年正月爲皇太子於慈恩
寺設大齋朝寀揔至黃門侍郞薛元
開元釋教錄卷苐八苐三十五張陛
[31-1089a]
超中書侍郞李義府曰譯経佛法
之大未知何德可以光揚耶奘曰
公之此問常所懷矣譯経雖位在
僧光價終憑朝貴至如苻秦時曇
摩難提譯経黃門侍郞趙文秦執
筆姚秦時鳩摩羅什譯経秦主及
安成侯姚嵩筆受元魏時菩提留
支譯経則宣武皇帝及侍中崔光
錄文齊梁周隋並皆如是大唐貞
觀初波頗翻譯勅左㒒射房玄齡
趙郡王李孝恭太子詹事杜正倫
太府卿蕭璟等監閱詳定今並无
之不足光遠公等能爲致言則斯
美可至二公許爲陳奏尋下勅曰
慈恩翻譯文義湏精冝令左㒒射
于志寕中書令來濟禮部尙書許
敬宗黃門侍郞薛元超中書侍郞
李義府等時爲看閱有不穩便處
卽隨事潤色若湏學士任量追兩
三人冬十一月中宮在難歸依三
寶請垂加祐法師啓曰聖體必安
和无苦然所懷者是男平安之後
願聽出家當蒙勅許其月一日皇
開元釋教錄卷苐八苐三十六張陛
[31-1089b]
后施納袈裟一領妙勝前者幷時
玩百有餘件五曰有勅令報法
師皇后分難巳訖端正奇特神光
滿院自庭燭天朕歡喜无巳内外
舞躍必不違所許願法師護念遂
号爲佛光王當卽受三歸被袈裟
服十二月五日滿月勅爲佛光王度
七人仍請法師爲王剃髪其佛光王
卽中宗孝和皇帝初生之瑞号也創
登皇極勅爲法師於兩京各置一
佛光寺幷度人居之其東都佛光
寺卽法師之故宅也復内出畫影
裝之寶輿送慈恩寺翻譯堂中
追謚法師稱大遍覺顯慶二年舂
二月駕幸洛陽宮法師與佛光王
駕前而發幷翻経僧五人陪従弟
子各一事事公給旣到安置積翠
宮召入大内麗日殿翻觀所緣等
論夏四月車駕避暑於明德宮法
師亦陪従安置飛花殿譯大毗婆
沙等論五月勅法師還於積翠宮
翻譯法師初謁文帝巳請於少林
寺翻経至是秋九月復請入少林
開元釋教錄卷苐八苐三十七張陛
[31-1089c]
天皇手詔抑而不許三年二月隨
駕還京秋七月西明寺成勅法師
居之令給上房一口新度沙彌海
會等十人充弟子天皇以法師先
朝所重嗣位之後禮敬逾隆中使
朝臣問慰無絕東國重於般若前
代雖翻文不周備衆人更請委悉
重翻然般若部大京師多務又人
命無常恐難得了請就於玉華宮
翻譯卽以四年冬十月徙於玉華
宮幷翻経大德及門徒等同去其
供給諸事一如京下至彼安置肅
誠院焉五年舂正月一日起首翻大
般若経梵本揔有二十万頌佛於
四處十六會說文旣廣大學徒請
刪略如羅什所翻除繁去重法師
將順衆意於夜夢中卽有極怖
畏事以相警誡覺巳驚懼向諸
衆說還依廣譯夜中乃見諸佛菩
薩勝吉祥事覺而喜慶不敢更
刪至龍朔三年十月二十日功畢絕
筆合成六百卷合掌歡喜告徒
衆日此経於此地有緣玄奘來此
開元釋教錄卷苐八苐三十八張陛
[31-1090a]
玉華者経之力也向在京師諸緣
牽乱豈有了時今得終訖並是諸
佛冥加龍天擁祐此乃鎭國之典
人天大寶徒衆冝各踊躍欣慶中
閒又翻成唯識論辯中邊論唯識
二十論品類足論等至十一月二
十二日令弟子窺基奉表奏聞請
御製経序至十二月七日通事舎人
馮義宣勅垂許麟德元年正月一
日翻経大德及玉華寺衆置懃啓
請翻大寶積経法師見衆情專至
俛仰翻數行訖便攝梵本停住告
衆日此經部軸與大般若同玄奘
自量氣九不復辦此奘自貞觀十
九年乙巳於弘福寺創啓梵文訖
麟德元年申子終於玉華宮寺凡
二十載㧾出大小乘経律論等合
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又
別撰西域記一部自般若翻了惟
自筞勤行道礼懺告翻経僧及
門人曰有爲之法必歸磨滅泡幻
形質何得久停行年六十五矣必
卒於玉華於経論有疑者今可速
開元釋教錄卷苐八苐三十九張陛
[31-1090b]
問又謂門人曰吾來玉華本緣般
若今緣事旣終吾生涯亦盡若無
常後汝等遣吾冝従省儉可以
籧蒢裹送仍擇山澗僻處安置
勿近宮寺不淨之身冝従屛遠門
徒等聞之莫不哀鯁奘生常以
來願生彌勒及逰西域又聞無著
兄弟皆生彼天又頻祈請咸有顯
證懷此專至益増翹勵所造功德
皆願徃生至正月九日腳跌傷脛
因卽寢疾開目閉目見大蓮華鮮
白而至又見偉相知生佛前遂命
僧嘉尙讀所翻経論名目及造
像寫経施僧濟乏然燈放生具
令讀訖自懷欣悦揔召門人有緣
並集於是罄捨衣資更令造像及
轉讀齊䞋又命塑工宋法智於嘉
壽殿豎菩提像骨對寺僧門人辭
訣幷遣表訖便默念彌勒又令傍
人稱願生頌至二月四日右脅累
足右手支頭左手申骨曁于屬纊
竟不迴轉不飮不食至五日中夜弟
子法光等問云和上決定得生彌勒
開元釋教錄卷苐八苐四十張陛
[31-1090c]
内衆不答曰得生言訖氣息漸微
少閒神逝侍人不覺屬纊方委
従足漸冷最後頂暖顏色赤白怡
悦勝常過七七日竟无攺變亦无
異氣自非定慧莊嚴戒香資被孰
能致此又冥應衆多具於別傳此
略不述時坊州刺史竇師倫奏法
師巳亡帝聞之依慟傷感爲之罷
朝曰朕失國寶矣時文武宰寮莫
不悲咽流涕帝言巳鳴咽悲不能
勝翌曰又謂羣臣日惜哉朕國内
失奘法師一人可謂釋衆梁摧矣
四生無導矣亦何異若海方割舟
楫遽沈闇室猶昏燈炬斯掩帝言
巳嗟惋不怡尋下勅移神柩歸京
安置慈恩寺葬事所湏並令官
給又勅葬日聽京城僧尼幢蓋
送至墓所法師道茂德高爲明時
痛惜故於亡後重疊降恩求之古
人无以加也於是素蓋素幢浮空
雲合哀笳哀梵氛遏人神四俗
以之悲涼七衆惜其沈沒以四月
十五日葬於滻東白鹿原西十里
開元釋教錄卷苐八苐四十一張陛
[31-1091a]
中皂素彌滿其塋與兄捷公相近
苕然白塔近燭帝城禁中多見時
傷聖慮至總章元年四月八日有勅
改葬⬤川北原與州縣相知供給
吏力乃又出之衆咸歎異経久埋
瘞色相如初自非願力所持焉能
致此法師形長七尺板身赤白色
眉目踈朗體貌端凝談論清華音
詞遠畼使聽者无倦瞻者忘疲或
處徒衆或對嘉賓一坐半日略无
傾動服尙亁陀裁唯細氎修廣適
中行步雍容直前而視輒不顧眄
滔滔焉若大江之純地䓎䓎焉類
芙蕖之在水加以戒範端凝始終如
一愛惜之志過護浮囊持敬之堅
超逾繫草性愛怡簡不好交遊一
入道塲非朝命不出又聞盛暑之
辰體無霑液祁寒之際貌不慘悽
又不夭不申不欠不啑斯蓋未詳
其地位何賢聖之可挌哉又北宮現
疾之時徴應繁縟將終之日色貌
敷愉亦難得而測也及終後月餘
日有人齎栴檀末香至請依西國
開元釋教錄卷苐八苐四十二張陛
[31-1091b]
法以塗三藏身衆咸莫之許其人
作色曰弟子別奉進止師等若
不許請錄狀以聞衆従之及開棺
發殮巳人覺異香等蓮花之氣
㸦相驚問皆云若兹向人除倂殮
衣唯留襯服衆覩三藏貌如生人
皆號絕共視向人塗香服殮蓋棺
巳俄失所在衆疑天人焉又其聽
言觀行名寶相守精厲晨昬計時
分業虔虔不懈專思法務言无名
利行絕虛浮曲識機緣善通物性
不倨不諂行藏適時吐味幽深辯
開疑議寔當代之英賢乃釋門之
法將矣且其發蒙入法特異常倫
聽覽経論用爲恒件旣周行東夏
挹酌諸師披露肝膽盡其精義
莫不傾倒林藪更新學府遂能
不遠數万諮求勝法誓捨形命必
會爲期發趾張掖途次龍沙中途
艱險身心僅絕旣逵高昌倍光來
價傳國祖送備閱靈儀路出鐵門
石門躬乘沙嶺雪嶺歷天險而志
逾慷慨遭区賊而神彌厲勇兼以
歸開元釋教錄卷苐八苐四十三張

[31-1091c]
禀正教師承戒賢理逐言揚義非
再授廣聞異論包藏胸臆致使梵
侣傾心不辵其法又以起信一論
文出馬鳴印度諸僧思承其本奘
乃譯唐爲梵通布五天斯則法化
之緣東西㸦擧又西華餘論深尙
聲明奘乃卑心請决隨授隨曉致
有七變其勢動發異蹤三循廣論
恢張懷抱故得施無猒寺三千學
僧皆号智囊護持城壍及覩其脣
吻聽其詞義皆彈指讃嘆何斯人
也隨其遊歷塞外海東百三十國
道俗邪正承其名者莫不仰德歸
依更崇開信可以家國増榮光宅
推遠獻奉歲至咸奘之功若非天
挺英靈生知聖授何能振斯鴻緖
導逵辵蹤前後僧傳徃天竺者首
自法顯法勇終于道邃道生相繼
中途一十七返取其通言華梵妙
逵文筌揚導國風開悟邪正莫高
於法師矣恨其経部不翻其數猶
衆年未遲暮足得出之無常奄及
惜哉
開元釋教錄卷苐八苐四十四張陛
[31-1092a]
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一卷序題云曇無德部四分律
刪補隨機羯磨見内典
釋迦氏略譜一卷或无略字見内典錄麟德二年九月十八日於西明寺撰
釋迦方志二卷見内典錄永徽无年
大唐内典錄十卷見内典錄麟德元年於西明寺
集古今佛道論衡四卷見内典錄前三卷龍玥元年於
西明寺撰第四卷麟德元年撰
或二卷東夏三寶感通錄三卷亦云集神州三寶感
通錄見内典録麟德元年夏六月於
清官精舎集續高増傳三十卷

見内典錄廣弘明集三十卷
見内典錄右八部八十
一卷其本並在沙門釋道宣俗
姓錢氏吴興人也彭祖之後胤
宣少尋教相長慕尋師関之東
西河之南北追訪賢友無憚苦辛
外愽九流内精三學戒香芬潔
定水澄漪存護法城著述無輟尤
工律藏刪補章儀常於終南山
以堅其志凡所修撰並行於代護
法綱要此錄載之餘別行門在於
内典貞觀末年方事修絹撰四
分刪補羯磨等八部内典錄中更
有後續高僧傳開元釋教錄卷苐八
苐四十五張陛
[31-1092b]
十卷尋本未獲故闕
一切経音義二十五卷見内典錄
右一部二十五卷其本見在
沙門釋玄應大慈恩寺翻経沙
門也愽聞强記鏡林苑之宏摽窮
討本支通古今之互體故能讎
挍源流勘閱時代刪稚古之野素
削澆薄之浮雜悟通俗而顯教擧
集略而騰美眞可謂文字之鴻圖
言音之龜鏡者也以貞觀之末
勅召參傳綜經正緯咨爲實錄因
譯尋閱捃拾藏経爲之音義注
釋訓解援引羣籍證據卓明煥然
可領昔高齊沙門釋道慧爲一切
経音依字直反曾無追顧致失教
義寔迷匡俗應所作者全異恒倫
徴覈本據務存實錄卽万代之師
宗亦當朝之難偶也恨敍綴纔了
末及覆踈遂従物故惜哉
古今譯経圖紀四卷
右一部四卷其本見在
沙門釋靖邁簡州人也以愽學馳
譽大唐三藏翻譯衆経召充綴文
開元釋教錄卷苐八苐四十六張陛
[31-1092c]
大德後大慈恩寺翻経堂中壁畫古
來傳譯緇索靖邁於是絹維其事
撰成圖紀題之于壁但略費長房
錄續逮皇朝直述譯経餘無所紀
千眼千臂觀世音菩薩陀羅尼神呪
経二卷或一卷貞觀中在内譯初出與唐流志千眼千手身経同
本沙門波崙製序
千囀陀羅尼觀世音菩薩呪経一卷或无
経字永徽四年於月持寺譯
觀自在菩薩隨心呪経一卷亦云多唎心経永徽四年
於月持寺譯
清淨觀世音普賢陀羅尼経一卷永徴
四年於摠持寺譯見大同錄
右四部五卷其本並在
沙門釋智通律行清苦兼明経
論於摠持門特所留意通以隋大
業年中出家住京大摠持寺有遊
方之志遂於洛京翻経館學梵書語
早通精奥唐貞觀中有北天竺僧
齎千臂千眼経梵本奉進文帝
勅通共梵僧相對譯出勒成二卷
後於天皇永徽四年癸丑於摠持
寺又出千囀等経三部
開元釋教錄卷苐八苐四十七張陛
[31-1093a]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破大悲心陀羅尼経一卷
右一部一卷其本見在
沙門伽梵逵摩唐云尊法西印度
人也譯千手千眼大悲心経一卷
然經題云西天竺伽梵逵摩譯不標
年代推其本末似是皇朝新譯
但以傳法之士隨緣利見出経流
布更適餘方旣不記年号故莫
知近遠昇親問梵僧云有梵本旣
非謬妄故載斯錄准千臂経序亦
云智通共出
陀羅尼集経十二卷見大周錄永徽四年三月十四日於慧日
寺譯至五年四月十五日畢沙門玄揩筆
右一部一十二卷其本

見在沙門阿地瞿多唐言無極
高中印度人學窮滿字行潔圓
珠精練五明妙通三藏加以大士
利生無悋鄕國志弘像教肉懼難
險遂西踰雪嶺東越沙河載歷
艱難來儀帝闕以天皇永徽三年
壬子正月廣將梵本來届長安
勅令慈恩寺安置沙門大乘琮第
一十六人英公鄂公等一十二人請
高於開元釋教錄卷苐八苐四十八
張陛
[31-1093b]
慧日寺浮圖院建陀羅尼普集會
壇緣壇所湏並皆供辦法成之日屢
降靈異京中道俗咸歎希逢沙門
玄揩等遂固請翻其法本後以四年
癸丑至五年甲益於慧日寺従金
剛大道塲経中撮要鈔譯集成一
十二卷沙門玄揩等筆受于時有
中印度大菩提寺僧阿難律木叉
師迦葉師等於経行寺譯功德天
法遍在集経第十卷内故不別
存也
諸経要集二十卷顯慶年西明寺撰
右一部二十卷其本見在
沙門釋玄惲本名世道律學高
譽慕重前良綴絹爲務兼有鈔
疏注解衆経西明創居召爲大
德顯慶年中讀一切経鈔諸要
事撰成一部名諸経要集餘如
内典錄載
集沙門不拜俗議六卷見内典錄
右一部六卷其本見在
沙門釋彥悰識量聰敏愽曉羣経
善屬文華尤工著述天皇龍朔二
開元釋教錄卷苐八苐四十九張陛
[31-1093c]
年壬戊有詔令拜君親恐傷國化
令百阿遍議于時沙門道宣等共
上書啓聞于朝廷衆議異端所司
進入聖躬親覽下勅罷之悰恐後
代無聞故纂斯事幷前代故事及
先賢答對名爲集沙門不拜俗議
傳之後代永作揩摸牆塹法城玄
風不
墜也兼撰大唐京師寺錄行於代開
元釋教錄卷第八捻錄之

午歲高麗國大藏都監奉勅雕造
開元釋教錄卷苐八苐五十張陛
[31-1094a]
開元釋教錄卷第九陞
庚午歲西崇福寺沙門智昇撰
摠括羣經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