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s0093 開元釋教錄-唐-智昇 (TKD)


[31-1065b]
之七
周字文氏都長安
従閔帝元年丁丑依古無号直稱元年至靖帝
大定元年辛丑凡経五帝二十五
年沙門四人所出経論一十四部二
十九卷於中六部一十一卷見在八部一十八卷闕本
沙門攘那跋陀羅一部一卷
沙門闍那耶舎六部一十五卷
沙門耶舎崛多三部八卷経
沙門闍那崛多四部五卷
五明論合一卷一聲論二醫方論三工巧論四呪術論五符印論見長房
右一部一卷

本闕沙門攘那跋陀羅周云智賢
波頭摩國人雖善逵三藏而偏精
律部以明帝二年戊益於長安舊
城婆伽寺共闍那耶舎譯五明論
一部耶舎崛多闍那崛多等傳譯沙
門智僊筆受又長房等錄云周武帝代天和四年巳丑摩勒國沙門逵摩流
支周言法希爲大冢宰晉唐公宇文護譯婆羅門天文二十卷今以非三藏教故不

存之大乘同性経二卷亦名一切佛行入智毗盧遮那藏說経一名佛
十地

[31-1065c]
経或四卷天和五年譯上儀同城陽公蕭吉筆受初出與唐曰照證契大乘経同本大
雲請雨経一卷内題云大雲請雨品第六十四房云品第一者非也
天和五年譯沙門圓明筆受初出與大雲輪請雨及大方等大雲請雨二経並同本寶
積経三卷天和六年譯沙門道辯筆受
意天子所問経五卷天和六年譯沙門圓明筆受出大集
今疑與善住意経同本入
如來智不思議経三卷見翻経圖第二出與度諸佛境
界智光嚴經等同本建德元年譯佛
頂呪経幷功能一卷保定四年譯學士鮑永筆受五部見長房錄
六部一十五卷請雨経上二部三卷見在寶積経下四部十二卷闕本
門闍那耶舎周言藏稱亦曰勝名中
印度摩伽陀國人專修宴坐妙窮
定業共二弟子耶舎崛多闍那崛
多以武帝保定四年甲申至建德
元年壬辰爲大冢宰晉蕩公宇文
護於長安舊城四天王寺譯大乘同
性経等六部柱國平高公侯伏壽
爲捻監檢挍金
光明経更廣壽量大辯陀羅尼経五
於歸聖寺譯智僊筆受此五卷金光明経非是今譯但於曇无讖四卷経中續
壽量大辯二品今在刪繁錄十
一面觀世音神呪経一卷於四天王寺譯上儀同城陽公蕭
吉筆受初出與唐譯十一面神呪心経等同本
[31-1066a]
湏跋陀羅因緣論二卷於四天王寺譯沙門圓明筆受並見長房錄
右三部八卷前二部六卷見在後一部二卷闕本
沙門耶舎崛多周言稱藏優婆國人
共小同學闍那崛多於武帝時爲
大冢宰宇文護於四天王寺及歸聖
寺譯金光明経等三部靖邁経圖中又有大雲請雨経
一卷亦云稱藏所譯今以此経卽是與前闍那耶舎共出之者不合別上二處倶存者誤也
妙法蓮華経普門品重誦偈一卷在益州龍
淵寺譯今編入第八卷普門品
種種雜呪経一卷或無経字呪摠二十三首在益州龍淵寺譯
佛語経一卷第二出與元魏菩提留支譯者同本在益州龍淵寺譯
金色仙人問経二卷於長安舊城四天王寺譯蕭吉筆受並見長房錄
右四部五卷前二部二卷見在後二部三卷闕本
沙門闍那崛多周言志德北印度
揵逵國人師徒同遊來逵茲境以
武帝時於四天王寺譯金色仙人
問経後隨譙王宇文儉徃益州於
龍淵寺復譯普門偈等三部崛多
入隨更廣翻譯備如後述
陳陳氏都建業
自武帝永定元年丁丑至煬帝禎
明三年巳酉凡経五主三十三年
緇素三人所出経律論及集傳等
開元釋教錄卷苐七苐三張陞
[31-1066b]
揔四十部一百三十三卷於中二十六部八十
九卷見在一十四部四十四卷闕
沙門拘羅那他三十八部一百一十八卷経律論
王子月婆首那一部七卷
沙門湏菩提一部八卷
金剛般若波羅蜜経一卷第三譯與姚素羅什元魏
留支等出者

同本解節経一卷是解深密経初五品異譯出第一卷此経非是全部眞諦
略出以證

義耳辵教経論一卷釋辵教
十八空論

一卷攝大乘論三卷無著菩薩造第二出與元魏佛陀扇多等譯者同本
大嘉四年於廣州制旨寺譯慧禮

筆受攝大乘論釋十五卷世親菩薩釋亦云釋論或十二
卷與隨笈多等出者同本第一譯天嘉四年於廣州制旨寺出慧愷

筆受佛性論四卷天親菩薩
中邊分別論二卷婆藪盤豆造或三卷於臨川郡出第一譯與唐
譯辯中邊論

同本顯識論一卷内題云顯識品従无相論出題云眞諦譯新附
轉識論一卷卽出前顯識論中題云眞諦譯新附
唯識論一卷天親菩薩造初云修道不共他在臨川郡譯第二出與元
魏般若流支等出者

同本寶行王正論
一卷開元釋教錄卷苐七苐四
張陞
[31-1066c]
三無性論二卷出元相論或一卷
無相思塵論一卷初出與唐譯觀所緣論同本見靖邁経圖及内典錄
解捲論一卷初出與唐義淨掌中論同本見靖邁経圖及内典錄
廣義法門経一卷第三出與漢安高所出普法義経等同本題云是中
阿含一品別譯天嘉四年十一月十日於廣州制旨寺譯
佛阿毗曇経二卷亦云論錄云九養今只二軸未詳所以又内典錄中
更載佛阿毗曇一卷非也
律二十二明了論一卷亦直云明了論出正覺部波羅提木叉論中覺
護法師造光大二年正月一十日於廣州譯沙門慧愷筆受
阿毗逵磨倶舎釋論二十二卷婆藪盤豆造第一譯
與唐譯俱舎論同本天嘉四年正月二十五日於制旨寺出至閏十月十日訖至五年十二月二日更
勘至光大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訖
隨相論一卷或云求那摩諦隨相論德慧法師造或二卷
立世阿毗曇論十卷題云立世毗曇藏或元論字亦云天地記経永
定三年出錄云十五卷未詳
四諦論四卷婆藪跋摩造
部執異論一卷亦名部異執論第二出與十八部論及宗輸論同本
婆藪盤豆法師傳一卷此日天親第二出
金七十論三卷外道迦毗羅仙人造明二十五諦謂數論也或二卷長房等錄
別存僧佉論三卷者非也謂梵名僧佉此翻爲數
金剛般若論一卷
大般涅槃経論一卷或無般字第二出
反質論一卷今疑卽藏中如寶論是故彼題云如實論反質難品
開元釋教錄卷苐七苐五張陞
[31-1067a]
墮負論一卷
成就三乘論一卷
正說道理論一卷
意業論一卷
大空論三卷於豫章栖隱寺出
僧澀多律一卷陳言捻攝
倶舎論偈一卷初出與唐譯倶舎頌同本天嘉四年於制旨寺出
倶舎論本六卷據其論本卽前偈是今復言本末詳所以
翻外國語七卷一名倶舎論因緣事一名雜事
修禪定法一卷除四部外餘三十四部見長房錄
右三十八部一百一十八卷全七十論上二十五
部八十二卷見在金剛論下一十三部三十六卷闕本
沙門拘羅那他陳曰親依或云波
羅末陀此云眞諦並梵文之名字
也本西印度優禪尼國人以梁武
太清二年届于建業項屬梁季崩
亂不果宣傳雖翻経論遷遑靡託
逮陳武永定二年七月還返豫章
又上臨川晉安諸郡眞諦雖傳経論
道缺情離本意不申更觀機壤遂
欲汎舶徃楞伽修國道俗虔請結誓
留之不免物議遂停南越便與前梁
舊齒重覈所翻其有文旨乖竸者
開元釋教錄卷苐七苐六張陞
[31-1067b]
皆鎔治成範始末倫通至文帝天嘉
四年揚都建元寺沙門僧宗法准
僧忍律師等並建業摽領欽聞新
教故使遠浮江表親承芳問諦欣其
來意乃爲翻攝大乘等論首尾兩
載覆疏宗旨而飄寓投委无心寕
寄又汎小舶至梁安郡更裝大舶
欲返西國學徒追遂相續留連太
守王万奢述衆元情重申邀請諦
又且循人事權止海隅伺旅束裝
未思安堵至三年九月發自梁安
汎舶西引業風賊命飄還廣州十
二月中上南海岸刺史歐陽穆公
顧延住制旨寺請翻新文諦顧此
業緣西還无指乃對沙門慧愷等
翻廣義法門経及唯識論等後穆
公薨沒世子紇重爲檀越開傳経
論時又許焉而神思幽通量非情
測嘗居別所四絕水州紇徃造之
嶺峻濤涌末敢陵犯諦乃鋪舒坐
具在於水上加坐其内如乘舟焉浮
波逵岸旣登接對而坐具不濕依
常敷置有時或以荷葉羽水乘之
開元釋教錄卷苐七苐七張陞
[31-1067c]
而度如斯神異其例甚衆至光大
二年六月諦猒世浮雜情弊形骸
未若偑理資神早生勝壤遂入南
海北山將捐身命時智愷正講倶
舎閑告馳徃道俗奔赴相繼山川
刺史又遣使人伺徫防遏躬自稽
顙致留三日方紆本情因爾迎還
止于王園寺時宗愷諸僧欲延還
建業會楊輦顧望恐奪時榮乃
奏曰嶺表所譯衆部多明无塵惟
識言乘治術有蔽國風不隷諸華
可流荒服帝然之故南海新文有
藏陳世以太建元年遘疾少時辵
訣嚴正勗示因果書傳累紙其文
付弟子智休至正月十一日午時遷
化時年七十有一明日於漸亭焚
身起塔十三日僧宗法准等各賷
経論還返匡山自諦來東夏雖廣
出衆経而偏宗攝論故討尋教旨
者通覽所譯則彼此相發綺繪鋪
顯故隨處翻傳親流疏解諦従陳
武永定二年戊益至孝宣太建元
年巳丑更譯金剛般若経等三十
開元釋教錄卷苐七苐八張陞
[31-1068a]
八部微附華飾盛顯隋唐見曹毗
別歷及隋費長房錄唐内典錄等
餘有未譯梵本書並多羅樹葉凡
有二百四十甲若依陳紙翻之則
列二万餘卷今見譯訖止是數甲
之文並在廣州制旨王園兩寺是
知法寶弘愽定在中天識量玼瑣
誠歸東夏何以明之見譯藏経四
千餘卷生便棄擲習學全希用此
量情情可知矣初諦傳度攝論宗
愷歸心窮括教源銓題義旨遊心
旣久懷敝相承諦又面對闡揚情理
无伏一日氣屬嚴厲衣服單踈忍
噤通宵門人側席愷等終夜靜立
奉侍諮詢言久情諠有時眠寐愷
密以衣被覆足諦潛覺知便曵之
于地其節儉知足如此愷如先奉
持逾久逾親諦以他日便喟然憤
氣衝口者三愷問其故答曰君等
疑誠正法實副參傅但恨弘法非
時有阻來意耳愷聞之如噎良久
聲淚倶發跪而啓日大法絕塵遠通
赤縣羣生無感可遂埋耶諦以手
開元釋教錄卷苐七苐九張陞
[31-1068b]
指西北曰此方有大國非近非遠吾
等沒後當盛弘之但不覩其興以爲
太息耳卽驗徃隔今統敷揚有宗
傳者以爲神用不同妄生異執惟
識不識其識不無慨然
無上依經二卷准経後記云梁代譯今編梁錄又長房
内典等錄復有正論釋義等一十三
部一百八卷今以並是経論義疏
眞諦所撰非梵本翻故刪不錄又
内典錄中梁陳二代倶載起信論者
非也
勝天王般若波羅蜜経七卷初出與大般若第六會同本
右一部七卷其本見在
王子月婆首那陳言高空中印度
優禪尼國王之子従魏之梁譯業
无輟以梁太清二年六月有于闐
沙門求那跋陀陳言德賢賷勝天王般若
經一部梵文凡十六品始洎建業首
那忽見德賢有此経典敬戀冥懷如
對眞佛因従析請畢命弘宣德賢
嘉其雅操虛心授與那得保持以
爲希遇屬侯景作亂未睱翻傳負
載東西諷持供養民之所欲天必
開元釋教錄卷苐七苐十張陞
[31-1068c]
従焉遂屬陳朝霸於建業首那負
笈懷經自遠而至江州刺史儀同
黃法⬤渴仰大乘護持正法以文
帝倩天嘉六年歲次乙酉七月辛
巳朔二十三日癸卯勸請首那於
州㕔事略開題序設無遮大會四
衆雲集五千餘人匡山釋僧果及
遠邇名德並學冠百家愽通五部
各有碩難紛綸靡不渙然冰釋到
其月二十九日還興業伽藍揵搥
旣響僧徒咸萃首那躬執梵文譯
爲陳語楊州阿育王寺釋智昕暫
遊彭匯伏膺至教耳聽筆疏一言
敢失再三循環撰爲七卷訖其年
九月十八日文句乃盡江州僧正釋
慧恭愽通三學始末監掌具経前
序及長房等錄那雖一身而備経
涉歷元魏梁陳相繼宣譯後不測
其終
大乘寶雨経八卷第二出與梁世曼陀羅七卷寶雲及唐譯十卷
寶雨並同本見一乘寺藏
右一部八卷

本闕沙門湏菩提陳言善現或云
善吉開元釋教錄卷苐七苐十一
張陞
[31-1069a]
亦云善業扶南國人解悟超羣詞
彩逸俗化物無倦遊方届茲於楊都
城内至敬寺爲陳主譯大乘寶雨
経一部
隋楊氏都大興
自文帝開皇元年辛丑至恭帝
義寕二年戊益相承三帝三十八
年緇素九人所出経論及傳錄等
揔六十四部三百一卷於中六十二部二百八十七卷
見在二部一十四卷
闕本洋川郡守瞿曇法智一部
一卷経沙門毗尼多流支二部
二卷経沙門那連提黎耶舎八部二十
三卷経沙門闍那崛多三十九部一百九十
二卷経沙門釋法経等二部一十二卷
経錄目沙門釋寶貴一部八
卷合経沙門菩提豋一部
二卷経翻經學士費長房一部一十五卷
三寶錄沙門逵摩笈多九部四十六
卷経論業報差別経一卷開皇二年三月譯房云第二出與罪
業報應経大同小異者全乖也見長房錄
及續高僧傳右一部

一卷其本見在優婆塞逵磨闍那
隋云法智姓瞿開元釋教錄卷苐
七苐十二張陞
[31-1069b]
曇氏卽无魏般若流支長子本中
印度婆羅痆斯國人婆羅門種
流滯東川遂鄕華俗父子相承祖
習傳譯高齊之季爲昭玄都齊國
旣平佛法同毁智因僧職轉任俗
官冊授洋州洋川郡守隋受周禪
梵牒卽來勅召智還使掌翻譯智
旣妙善隋梵二言執本自翻无勞
傳度以開皇二年壬益譯業報差
別経一部成都沙門釋智鉉筆受
文詞銓序義體趙郡沙門釋彥琮
製序長房等錄並云於與善寺譯業報善別経今謂不然此経二年季舂
譯出季夏有詔始遷大興云與善寺翻小非譯審
大乘方廣揔持経一卷或无乘字開皇二年七月
譯第二出興西晉法護濟諸方等學経同本見
長房錄象頭精舎経一卷開皇二年二月譯第三出與羅什文
殊問菩提経等同
本兌長房錄右二部

二卷其本並在沙門毗尼多流支
隋言滅喜北印度鳥萇國人不
遠五百由旬振錫廵方來觀盛化
至止便召入令翻経以文帝開皇
二年壬益譯方廣揔持等経二部
給事李道寶般開元釋教錄卷苐
七苐十三張陞
[31-1069c]
若流支次子曇皮二人傳語長安
沙門釋法纂筆受爲隋言幷整
比文義沙門彥琮並皆製序長居等錄
亦云於興善寺出此亦不然過如前
大方等大集日藏経十卷或十二卷或十
五卷題云大乘大方等日藏分経與大集日密分同本當第四出開皇四年五月起翻五年二
月訖沙門智鉉費
長房等筆受大雲輪請雨経二卷開皇五年正月出沙門慧獻筆
受是大雲経第六十四品第二出與周世闍那耶舎大雲謂雨経及隨崛多方
等請雨経並同本大莊嚴法門経二卷一名文殊師利神通力経
亦名勝金色光明德女経開皇三年正月出第三譯與法護大淨法門経
等同本沙門智鉉筆受德護長者経二卷一名尸利崛多長者経開皇
三年六月出沙門僧珢筆受第四譯
與法護月光童子経等同本百佛名経一卷開皇二年十二
月出沙門慧獻筆受第二出力莊嚴三昧経三卷
皇五年十月出費長房筆受蓮華面経二卷開皇
四年三月出沙門慧獻筆受堅固女経一卷開皇二年十二月出沙門慧獻筆受亦云
牢固女上八部並見長房錄

右八部二十三卷其本並在
門那連提黎耶舎隋言尊稱北印
度烏萇國人先於齊國爲昭玄統
共昭玄都沙門法智譯経七部備
在齊錄建德之季周武克齊佛教與
國一時平殄耶舎外假俗服内開
元釋教錄卷苐七苐十四張陞
[31-1070a]
襲三衣避地東西不遑寕息五衆
彫窘投厝無所儉餓溝察者减食
施之老病扶力者隨緣濟益雖事
力匱薄拒諌行之而神志休强說
導无倦屯負留難更歷四年有隋
御寓重興三寶開俳之始梵経遥
應鈑降璽書請來弘譯二年七弟
子道密等侍送入京住大興善寺
其年季冬草創翻業勅昭玄統沙
門曇延等三十餘人令對翻傳主
上礼問殷繁供奉隆渥年雖朽邁
行轉精勤曾依舎利弗陀羅尼具
依修業夢得境界自當作佛如此
雲祥離沓其例非一後移住廣濟
煬帝名廣攺爲弘濟今復避諱爲崇濟焉爲外國僧主存
撫羈客妙得物心忽一旦告弟子
曰吾年老力微不久去世及今明
了誡爾門徒佛法難逢冝勤修學
人身難獲愼勿空過言訖就枕奄
爾而化時滿百歲卽開皇九年八
二十九日初耶舎先逢善相者云年
必至百亦合豋仙中壽果終其言
驗矣豋仙冥理猶難測之然開元
釋教錄卷苐七苐十五張陞
[31-1070b]
其形貌璃奇頂如肉髻耳長而聳
目正處中有異常倫特爲殊相固
是傳法之碩德也法主旣傾哀驚
道俗紹隆之事將漸墜焉凡於隋
代譯経八部卽大集日藏大雲輪
大莊嚴法門等経是也並沙門僧
琛明芬給事李道寶學土曇皮
等僧俗四人更遞度語沙門智鉉
道邃慧獻僧琨奉朝請庚質學
士費長房等筆受昭玄統沙門
曇延昭玄都大興善寺主靈藏等
二十餘德監護始末至五年冬勘練
倶了並沙門彥琮製序尋耶舎遊
涉四十許年國五十餘里十五萬
瑞景靈迹勝寺高僧駃水深林山
神海獸無非奉敬並預懲降事旣
廣周未遑陳敍沙門彥琮爲之本
傳具流於世
護國菩薩経二卷見八典錄今編入寶積當第十八會
移識経一卷今編入寶積當第三十九會攺名賢護長者會初出與唐譯顯識経
同本開俳十一年十出十二訖學亡費長房筆受見長房錄發覺
淨心経二卷初出與寶積發勝志樂會同本開俳十五年九
十記沙門僧現等筆受見長房錄開元釋教
錄卷苐七苐十八張陞
[31-1070c]
虛空孕菩薩経二卷大集第十六分第四出與
虛空藏経虛空藏神呪経等同本開皇七年出三訖沙門僧曇筆受顏製字見長房

錄大方等大集賢護経五卷或六卷題云大方等大集経
護分亦云賢護菩薩経第七譯與般舟三時経等同本開俳十四年十二出十五年二訖沙門

明芬等筆受大
集譬喻王経二卷或无大集字是大集別品開俳十五年五
出六訖沙門道密等筆受兼前賢護経並見長房錄佛華嚴
入如來德智不思議境界経二卷
第三出與度諸佛境界智光嚴経等同本見内典錄四童子
二昧経三卷或直名四童子経第二出與法護方等泥洹同本開
皇十三年五出七訖沙門僧琨筆受見長房錄妙法蓮華経
添品七卷或八卷一十七品寶塔天授連之爲一故二十七仁
壽元年因普曜寺沙門上行所主崛多笈多二法師重勘梵本闕者添之具経前序善思童子経
二卷第四出與大方等頊王経及大乘頂王経等同本開皇十一年
七出九訖學士費長房筆受沙門彥琮製年見長房錄金光明経銀主陀
羅尼品囑累品一卷曇无讖出四卷眞
諦七卷周世崛多五卷並无此二品揄梵本有故復出之見長房錄後十七年沙門寶貴取前後譯合
成八卷故不別存大方等大雲請雨経一
内題云大方等大雲経請雨品第六十四第三出與
大雲請雨及大雲輸請兩二経並同本異譯見内典錄諸法本無経二卷
三出與諸法無行経等同本開皇十五年六出七訖學士劉憑等筆愛見

長房錄大威燈光仙人問疑経一卷
第二出與第一義法勝経開元釋教錄卷苐七苐十
七張陞
[31-1071a]
同太開皇六年正出二訖沙門道邃筆受沙門彥琮製序見長房錄入法界
體性経一卷或无體性字第二出與寶積三昧文殊問法身経同
本開俳十五年七出八訖沙門道密等筆受見長房錄希有希有挍
量功德経一卷或云希有挍量功德経杋出與
唐譯最無比経同本開皇六年六出其訖少明僧曇筆受沙門彥琮製序見長房錄善敬経一卷
名善恭敬経一名善恭敬師経第二出與正恭敬経同本開皇六年七出八訖沙

門僧曇等筆受彥琮製序見長房錄文殊尸利行経一卷
第二出與文殊廵行経同本開皇六年三出四訖沙門僧曇筆受沙門彥琮
製序見長房錄八佛名号経一卷第五出
與八吉祥神呪八陽神呪経等同本開皇六年五出六訖沙門道邃等等彥

琮製序見長房錄不空羂索呪経一卷亦云不空羂
索觀世音心呪経初出與唐譯不空羂索神呪心経等同本開皇七

年四出五訖僧曇等筆受彥琮序見長房錄十一佛名神呪経一卷題云十二佛名
神呪挍量功德除障減罪経初出與唐譯稱讃如來功德神

呪経同本開皇七年五出其訖僧琨等筆受彥琮序見長房錄一向出生菩薩経一卷第十譯與無量門微
密持経等同本開皇五年十一出十二訖沙門僧曇等筆受沙門

彥琮製序見長房錄金剛場陀羅尼経一卷第二出與金剛上味陀羅
尼經同本開試六年六出八訖涉門僧琨等筆爭涉門彥琮製序見畏

房錄如來方便善巧呪經一卷第二出與虛空藏菩薩問佛
同本開皇七年正出二訖沙門僧曇等筆受沙門彥琮

製序見長房錄東方最勝燈王如來経一卷題云東方最勝燈王如來
二菩薩送呪奉釋迦來助護持世閒経第四出與持句神
呪経等同本見内典錄開元釋教錄卷苐七苐十八張陞
[31-1071b]
大法炬陀羅尼経二十卷開皇十二年四出十四年六
訖沙門道邃等筆受見長房錄大威
德陀羅尼経二十卷開皇十五年七出十六年十二訖沙門
僧琨等筆受見長房錄五千五百
佛名経八卷開皇十三年八出十四年九訖沙門僧曇等
筆受見長房錄觀察諸法行経
四卷闕皇十五年四二十四日出五二十五日訖學士費長房等
筆受見長房錄无所有菩薩経四卷
見内典錄冂上女経二卷
皇十一年四出六訖學士劉憑筆愛沙門闕琮製序見長房錄出生菩提心経一卷
皇十五年十出其訖學士劉憑等筆受見長房錄商主天子所問経

一卷或无
所問字開皇十五年八出九訖學士費長房等筆受見長房

錄諸法最上王経一卷開俳十五年
五出七訖沙門明芬等筆受見長房錄大乘三聚懺悔経一卷見内典錄

世経十卷第五譯是長廴含記世経
異出見経題上云崛多笈多二法師共出新編入佛本行集経六十卷

開皇七年七出十
一年二訖沙門僧曇學士費長房劉憑等筆受沙門彥琮製序見長

房錄聖善住意天子所問経四卷第六出與如幼
三昧経及寶積善住意會等同本開皇十五年四出沙門道

邃等筆受見長房錄諸佛護念経十卷開皇十四年十出十二訖沙
門僧曇等筆受見長房錄開元釋教錄卷苐七苐十九張陞

[31-1071c]
右三十九部一百九十二卷本行集上三十七部
一百七十八卷見在聖善住下二部一十四卷闕本沙門闍那
崛多隋云志德北賢豆賢豆本音因陀羅婆陀那此云主處
謂天帝釋所護故也賢豆之音彼國之夜略耳身毒天竺此方之譌稱也而彼國人捻言賢豆

而巳約之以爲五方也唐西域記云正音印度印度者唐翻爲有多名斯其一稱言諸羣生梢迴不息
無明長夜莫有司晨其猶自日旣隱宵燭斯繼雖有星光之照豈如朗之明敬緣斯致因而譬
朗以其土聖賢繼軓導凡御物如照臨由是義故謂之印度印度種姓族類羣分面婆羅
特爲清貴徙其唯積稱以成俗无云経界之別謂婆羅門國焉揵陀囉國人也

隋云種行國居富留沙富邏城隋云文夫宮也刹帝利
種姓金俱凡反隋云項也謂如孔雀之項徢國以爲貴姓父名
跋闍邏娑囉隋云金剛堅也幼懷遠量長垂
清範位居冢宰燮理有経崛多
昆季五人身居最小宿殖德本早
發道心適在髫年便求出離二親
識其誠量仍爲規成卽入大林伽
藍因蒙度脫其郁波弟耶隋云
近受持者今所謂和上此乃于闐之譌略也奘法師云中天正音郞波拕耶唐云親教亦云
依學名嗜那耶舎隋云勝名專修晏坐妙窮
定業其阿遮利耶隋云傳授或云正行卽所謂阿闍梨也亦
近國之譌略耳奘法師云阿遮利耶唐云軓亦云教授名屠若那
跋逵囉隋云智賢遍通三學偏明律藏
崛多自出家後孝敬專誠教誨積
年指歸通觀然以賢頭聖境靈迹
尙開元釋教錄卷苐七苐二十張

[31-1072a]
存便隨本師具得瞻奉時年二十
有七受戒三夏師徒結志遊方弘法
初有十人同契出境路由迦臂施國
淹留歲序國王敦請其師奉爲法
主益利頗周將事廵歷便踰大雪
山西足固是天險之峻極也至猒
怚國旣初至止野曠民希所須食
飮無人管造崛多遂捨具戒竭力
供待數經時艱冥靈所祐幸免灾
撗又經渴囉槃陀及于闐等國屢
遭夏雨寒雪暫時停住旣无弘演
遷寓非久又達吐谷渾國漸至鄯
州于時卽西魏後元年也雖歷艱
危心逾猛厲發蹤跋涉三載于茲
同伴十人唯存四箇以周明武成
之歲初届長安止草堂寺師徒遊
化巳果來心更豋淨壇再受具足
精誠従道尤甚由來旣處京華漸
通隋語名聞稍遠時輩所欽被詔
延入後園共論佛法殊禮別供充
諸禁中思欲通法無由自展具情
上啓卽蒙別勅爲造四天王寺聽
在居住自茲巳後乃翻新経及接
開元釋教錄卷苐七苐二十一張陞
[31-1072b]
先闕旣非弘泰羈縻而巳會譙王
宇文儉鎭蜀復請同行於彼三年
恒任益州僧主住龍淵寺建德隳
運像教不弘五衆一期同斯俗服
武帝下勅追入京輦重加爵祿逼
従儒礼秉操鏗然守死无懼帝愍
其貞亮哀而放歸路出甘州北由
突厥遇値中面他鉢可汗慇重請
留因徃復曰周有成壞勞師去還
此無廢興幸安意住資給供養當
使稱心遂爾併停十有餘載闍梨
智賢還西滅度未久之閒和上遷
化隻影孤寄莫知所安頼以北狄
君民頗弘福利因斯飄寓隨方利
物有齊僧寶暹道邃智周僧威
法寶僧曇智照僧律等十人以武
平六年相結同行採経西域徃返
七載將事東歸凡獲梵本二百六
十部廻至突厥聞周滅齊併毁佛
法退則不可進無所歸遷延彼閒
遂逢至德如渴値飮若暗遇明因
與同居講道相翫所賷新経仍共
尋閱請翻名題勘舊錄目轉覺巧
開元釋教錄卷苐七苐二十二張陞
[31-1072c]
便有異前人律等内誠各私慶幸
獲寶遇匠得不虛行同誓焚香共
契宣布大隋受禪佛法卽興暹等
賷經先來應運開皇元年季冬届
止勅付所司訪人令譯二年仲眷
便就傳述季夏詔曰殷之五遷恐
民盡死是則以吉凶之土制長短
之命謀新去故如農望秋龍首之
山川原季麗卉木滋阜冝建都邑
定鼎之基永固無窮之業在茲可域
城曰大興城殿曰大興殿門曰大
興門縣曰大興縣園苑池沼其号
並同寺曰大興善也於此寺中
傳度法本于時崛多仍住北狄
至開皇四年大興善寺沙門曇延
等三十餘人以躬當翻譯音義
乘越承崛多在北乃奏請還京帝
乃別勅追延崛多西歸巳絕流滯
十年深思明世重遇三寶忽蒙遠
訪欣願交幷卽與使乎同來入國
干時文帝廵幸洛陽於彼奉謁天
子大悦賜問頻仍未還京闕尋勅
敷譯新至梵本衆部彌多或経或開
元釋教錄卷苐七苐二十三張陞
[31-1073a]
書且内且外諸有翻傳必以崛多
爲主僉以崛多言識異方字曉殊
俗故得宣辯自運不勞傳度理會
義門句圓詞體文意粗定銓本便
成筆受之徒不費其力試比先逵
抑亦繼之五年勅令崛多共婆羅門
沙門若那竭多開府高恭息都督
天奴和仁及婆羅門毗舎逵等道
俗六人令於内史内省翻梵古書
及亁文等于時廣濟寺唯獨耶舎
一人譯経別勅崛多使兼翻經兩
頭來徃到十二年翻書訖了合得
二百餘卷進畢爾時耶舎先巳終
亡仍勅崛多專主翻譯移法席就
大興善寺更召婆羅門沙門逵摩
笈多幷勅高天奴高和仁兄弟等
同傳梵語又増置十大德沙門僧
休法粲法経慧藏洪遵慧遠法藄
僧暉明穆曇遷等監掌翻事銓定
宗旨沙門明穆彥琮重對梵本再
審覆勘整理文義崛多曾傳于塡
東南二千餘里有遮拘迦國彼王
純信敬重大乘宮中自有摩訶般
開元釋教錄卷苐七苐二十四張陞
[31-1073b]
若大集華嚴三部大経並十萬偈
王躬受持親執鎖鑰轉讀則開香
供養又道場內種種莊嚴誘諸小
王令入礼拜此國東南二十餘里
山甚巖險有深淨窟置大集華嚴
方等寶積楞伽方廣舎利弗花聚
二陀羅尼都薩羅藏摩訶般若八
部般若大雲経等凡十二部咸十萬
偈國法相傳防衞守護又有入滅
定羅漢三人窟中禪寂毎至月半
諸僧就山爲其淨髪此則人法住持
有生之所憑頼崛多道性純厚神
志剛正愛德無猒求法不懈愽聞
三藏遠究眞宗遍學五明兼閑世
論経行得道塲之趣揔持通神呪
之理三衣一食終固其誠仁濟弘誘
非關勸請勤誦佛経老而彌篤强
識先古久而逾詣士庶欽重道俗崇
敬隋勝王遵仰戒範奉以爲師因
事塵染流擯東越又在甌閩道聲載
洽身心兩救爲益極多至開皇二十
年便従物故舂秋七十有八准添品法華序仁壽元
年辛酉崛多笈多二法師於大興善寺重勘梵本闕者添譯旣在仁壽之元出此添品
卽開元釋教錄卷苐七苐二十五張

[31-1073c]
非開皇二十年卒也又内典錄云仁壽之末崛多以緣他事流擯東越續高僧傳卽云開皇二十年
卒傳錄倶宣所撰而自相矛盾何也崛多自従西服來
至東華循歷翻傳自開皇五年訖
仁壽之末出護國等経揔三十九
部合一百九十二卷並詳括陶冶理
教圓通文明義結具流於世見隋唐
二錄護國菩薩経佛華嚴入如來德智経大方等大雲請南経東方最膿燈王如來経
所有菩薩経大乘三聚懺悔経巳上六部内典錄云崛多所譯靖邁経圖云笈多出今依

内典爲正大集譬喻王経移識経法炬陀羅尼経已上三部経圖之中崛多笈多二錄倶載者
設也今並載崛多之錄笈多錄内除
之衆経目錄七卷開皇十四年五月十日勅興善寺翻経所撰至七月十四日
別錄六卷揔錄一卷揔別成七見長房

錄衆經目錄五卷仁壽二年勅請興善寺翻経沙門及學士等撰見續高僧傳
右二部一十二卷其本並
沙門釋法経等並大興善寺翻
経大德也開皇十四年甲益文帝
勅撰一切経錄法経等二十大德
絹撰成之揔摽綱記位爲九錄區
別品類有四十二分合有二千二
百五十七部五千三百一十卷揚
化寺沙門明穆區域条分指蹤紘
絡日嚴寺沙門彥琮覶縷絹維考
校同異見長房錄又至仁壽二年勅
所開元釋教錄卷苐七苐二十六張

[31-1074a]
司請興善寺大德與翻経沙門及學
士等披撿法藏詳定経錄隨類區
辯揔爲五分單本第一重翻第二
別生第三賢聖集傳第四疑僞第
五見闕都合二千一百九部五千五
十八卷別生疑僞不湏抄寫巳外
三分入藏見錄並沙門彥琮綜理裁
定見續高僧傳
合金光明経八卷二十四品開皇十七年合當第四本見長房錄沙門彥琮製序
右一部八卷其本見在
沙門釋寶貴大興善寺僧也開皇
十七年丁巳合金光明経一部貴卽
周世智度論師道安之神足翫閱羣
典見昔晉世沙門支敏度合兩支兩
竺一白五家首楞嚴爲一部作八卷
今准祐錄及合経記四本合成无白延也又合一支兩竺三
家維摩爲一部作五卷又沙門僧
就合四家大集爲六十卷諸此合経
文義宛具斯旣先哲辵蹤貴遂依
承以爲規矩遂合涼世法豐四卷十八品者
周朝稱藏續演壽量大辯二品分爲五卷梁時眞諦
更出四品謂三身分別品業障滅品陀羅尼最淨地品依空滿願品通前十八成二
十四分成七卷隋代志德復出銀主陀羅尼品及囑累品前後所
開元釋教錄卷苐七苐二十七張陞
[31-1074b]
出共二十四品分爲八卷沙門彥琮
重覆勘挍品部究足始自于斯文
号経毛義稱深妙願言幽顯頂戴
護持又長房錄云招提寺沙門僧就開皇六年合大集経成六十卷者今尋就所合経難爲
憑准中有差舛如後大乘錄及刪繁錄中具述故比錄中存其別本合部之者刪之不存
占察善惡業報経二卷云出六根聚経亦云大乘實義
経亦名地藏菩薩経亦直云占察経
右一部二卷其本見在
沙門菩提豋外國人也不知何代
譯占察経一部長房錄云此経檢
錄無目而経首題云菩提登在外
國譯似近代出今諸藏内並寫流
傳而廣州有一僧行塔懺法以皮
作二枚怙子一書善字一書惡字
令人擲之得善者好得惡者不好
又行自撲法以爲滅罪青州亦有
一居士同行此法開皇十三年有人
告廣州官司云是其妭官司推問
其人引證云塔懺法依占察経自
撲法依諸経中五體投地如太山
崩廣州司馬郭誼來京向岐州具
狀聞奏勅不信占察経道理令内
史侍郞李元操共郭誼就寶昌寺
開元釋教錄卷苐七苐二十八張陞
[31-1074c]
問諸大德沙門法経等報云占察
経目錄無名及譯處塔懺法與衆
経復異不可依行勅云諸如此者
不湏流行今謂不然豈得以巳管
窺而不許有愽見之士耶法門八
万理及多途自非金口所宣何得顯
斯奥旨大唐天后天冊万歲元年
勅東都佛授記寺沙門明佺等刊定
一切経錄以編入正経訖後諸覽者
幸無惑
焉開皇三寶錄十五卷開皇十七年十二月十三日上内題云歷代
寶紀見内典錄及續高僧

傳右一部一十五卷見
在翻経學士費長房成都人也房
本出家周廢僧侣及隋興復仍習
白衣時預參傳筆受詞義以歷代
羣錄多惟編経至於佛僧紀述蓋
寡乃撰三寳履歷帝年始自周莊
魯莊至於開皇末歲首列甲子傍
列衆経翻譯時代附見編綜号爲
開皇三寶錄撰成陳奏下勅行之
其序略云今之所撰略准三書以
爲指南顯茲三寶佛生年瑞依周
依開元釋教錄卷苐七苐二十九張

[31-1075a]
明経度時祥承漢宵夢僧之元始
城壍棟梁毗贊光輝崇於慧皎其
外傍採隱居歷年國誌典墳僧祐
集記諸史傳等僅數十家擿彼翠
零成斯紀翮扇之千載風於百王
共秉智炬之光照時昏暗同傳法流
之潤浴世燋枯闡我皇猷導開厥始
昔結集之首並指在某國城今宣譯
之功理湏各宗時代故此錄體率擧
号稱爲漢魏吴及大隋錄也失譯
疑僞依舊注之人以年爲先経隨
代而次有重列者猶約世分揔其
華戎黑白道俗合有一百九十七
人都所出経律戒論傳二千一百
四十六部六千二百三十五卷位而
分之爲十五軸一卷揔目兩卷入蔵
三卷帝年九卷代錄代錄編鑑経
翻譯之少多帝年張知佛在世之
遐邇入藏別識教小大之淺深云云
大方等善住意天子所問経四卷第七譯與
如幻三昧及聖善住意経等同本見内典錄今編入寶積當第三十六會
大方等大集菩薩念佛三昧経十卷
第二出與宋功德直菩薩念佛三昧経同本見大集別分見内典錄開元
釋教錄卷苐七苐三十張陞
[31-1075b]
緣生初勝分法本経二卷初出與唐譯分別緣起経同本
亦直云経生経見内典錄大業十二年十月出至十三年九月兼論並訖見経前序
藥師如來本願経一卷第二出與灌頂第十二卷及唐譯藥
師本願功德経等同本見内典錄大業十一年十二月八日於翻経館譯訖沙門行矩製字
金剛般若論二卷無著菩薩造見内典錄
菩提資粮論六卷聖者龍樹本比丘自在釋見内典錄
攝大乘論釋論十卷第二出與眞諦譯者及唐譯世親攝論並
同本世親菩薩釋見内典錄
緣生論一卷聖者鬱楞伽造與緣生經同時出見内典錄
起世因本経十卷第六出與長阿含第四分記世經及樓炭経等
同本亦直云起世経見内典錄
右九部四十六卷其本並在
沙門逵摩笈多隋云法密亦云法
藏本南印度羅囉力加反國人也内典錄及翻経
圖並云北天竺烏場國人者非也刹帝利種姓弊
邪伽囉隋云虎氏有弟四人身居長子
父母留戀不聽出家然以篤愛法
門深願離俗年二十三徃中印度
界鞬挐究撥闍城隋云耳出於究牟地隋云黃花
僧伽囉磨隋云衆園舊云僧伽藍者譌略也

多於此寺中方得落髪改名法
密年二十五方受具戒其郁波弟
耶名佛駄笈多隋云覺密阿遮利夜名
舊拏開元釋教錄卷苐七苐三十一
張陞
[31-1075c]
逵多隋云福施又一阿遮利夜名爲普
照通大小乘経論咸能誦說行賓
茶夜法謂行乞食者舊爲分徫譌略也入第耶那隋云
念修舊爲禪那及持訶那並譌僻也恒入此觀以爲
常業笈多受具之後仍住三年就
師學問師之所得略窺戶牖後以
普照師爲吒迦國王所請従師至
彼経停一載師還本國笈多更留
四年住於提婆鼻何囉隋云天遊也天謂國王遊謂僧處其
所王立放名无遊舊以寺代之寺乃此土公院之名所謂司也廷也又云招提者亦譌略也世

依字解招謂招引提謂提携也浪語也此乃西言耳正音云招鬪提奢此云四方謂處所爲四方衆
僧之所依住也於是歷諸大小乘國
及以僧寺聞見倍多北路商人頗
至於彼遠傳東域有大支那國焉舊名眞舟
振旦者並非正音無義可譯惟知是此神州之摠名也

初雖傳述不甚明信未作來心但以
志在遊方情无所繫遂徃迦臂施
國六人爲伴仍留此國停住王寺
笈多遂將四伴於國城中二年停
止遍歷諸寺備觀所學遠遊之心
尙未寕處其國乃是北路之會雪
山北陰商旅咸湊其境於商客所
又聞支那大國三寶興盛同侣一
心屬意來此非開元釋教錄卷苐七
苐三十二張陞
[31-1076a]
惟觀其風化願在利物弘経便踰
雪山西足薄佉羅國沙多叉挐國
逵摩悉鬚多國此諸國中並不久
住足知風土諸寺儀式又至渴羅槃
陀國留停一年未多開導又至沙
勒國同伴一人復還本邑餘有三
人停在王寺謂沙勒王之所造也
経住兩載仍爲彼僧講念破論有
二千偈旨明三印多破外道又爲
講如實論亦二千偈約其文理乃
是世閒論義之法又至龜茲國亦
停王寺又住二年仍爲彼僧講釋
前論其王䔍好大乘多所開悟留
引之心且夕相造笈多係心東夏
無志潛停密將一僧閒行至烏
耆國在阿蘭挐寺講通前論又
経二年漸至高昌客遊諸寺其國
僧侣多學漢言雖停二年无所宣
述又至伊吾便停一載値難避地
西南路純砂磧水草倶乏同侣相
願性命莫投乃以所賷経論權置
道旁越山求水冀以存濟求旣不
遂勞弊轉増專誦觀世音呪夜雨
開元釋教錄卷苐七苐三十三張陞
[31-1076b]
忽降身心充悦尋還本途四願茫
然方道述失踟躕進退乃任前行
遂達于瓜州方知曲取北路之道也
笈多遠慕大國跋涉積年初契同
徒或留或殁獨願單影届斯勝地
靜言思之悲喜交集尋蒙帝旨延
入京城處之名寺供給豐渥卽開
皇十年冬十月也至止未淹華言略
悉又奉別勅令就翻経移住興善
執本對譯允正寔繁所誦大小乘
論並是深要至於宣解大弘微旨
此方舊學頻遣積疑然而慈恕立
身柔和成性心非道外行在言前
誡地夷而靜智水幽而潔経洞字
源論窮聲意加以威容詳正勤節
高猛誦響繼晨霄法言通内外
又性好端居簡絕情務寡薄嗜欲
息杜希求無倦誨人有踰利巳曾
不忤顏於賤品輕心於微類遂使
未覩者傾風暫謁者欽敬自居譯
人之首惟存傳授所有覆踈務存
綱領焬帝定鼎東都敬重隆厚至
於佛法彌増崇樹乃下勅於洛水
開元釋教錄卷苐七苐三十四張陞
[31-1076c]
南濱上林園内置翻経館搜擧翹
秀永鎭傳法豋卽下徴笈多幷諸
學士並預集焉四事供承復恒常
度致使譯人不墜其緖成簡无替
於時及隋綱云頽郊累煙構梵本
新経一時斯斷笈多藴其深解遂
闕陳弘始於開皇中歲届于京師
卽與崛多共參傳譯于時崛多控
權令望居最傳度梵隋時惟稱美
至於深義莫不反啓斯人而容範
滔然无渉世路所以傳譯聲望抑
已揚人仁壽之末崛多以緣他事
流擯東越笈多乘機專主傳譯従
大業初年終大業末歲譯大方等
善住意等経九部並文義澄潔華
質顯畼沙門彥琮明則行矩等筆
受至大唐武德二年終于洛汭沙
門彥琮爲之作傳初笈多翻金剛
斷割般若波羅蜜経一卷及普樂
経一十五卷未及練覆値僞鄫淪
廢不睱重修今卷部在京多明八
相等事今謂大唐日照三藏翻方廣大華嚴経一十二卷與舊普曜梵
本是同於中亦明八相等事與此普樂経亦應梵本同也
開元釋教錄卷苐七苐三十五張陞
[31-1077a]
開元釋教錄卷第七摠錄之七
乙巳歲高麗國大藏都監奉
勅雕造
開元釋教錄卷苐七苐三十六張陛
[31-1077b]
開元釋教錄卷第八陞
庚午歲西崇福寺沙門智昇撰
揔括羣経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