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a0241 玉清金笥青華祕文金寶內鍊丹訣--張伯端 (CK-KZ-jye)


[01p005a]
 奏表
臣不避雷鉞之誅,輙伸干瀆。念臣處世多虞,凡有所爲,爲必顚
躓。年邁三旬,獨於大道有緣。囘思穹蒼,昔日使我無成者,正祐
今日之有成也。竊見下民,孰無道器,奔勞塵境,戕伐一元,愈降
愈下。棄人就物,就物思人,則不可得而返矣。物不能修,終乎異
類。哀哉。臣之身自弗能度,反憐及此,固無異泥中蛙而哂籬上
雞也。唯某昨傳受
《靑華眞人玉淸金笥長生度世金寶内煉丹訣》,簡而易行,詳而
不雜。身裏分陰陽之主,壺中立四象之樞。三中常守以爲機,一
定不離而作用。用中無用,靜裏常存。哲人秀士,一覽無疑,造化
[01p005b]
在掌中矣。欲齋沐精思,著爲圖論,毫髮無隱,直泄至眞之奥旨,
擇其可傳者而傳之,得接續心燈,流傳萬世,眞美事也。然始傳
之際,誓語至嚴,䝉師至囑,輕泄犯刑,數欲作而踟蹰,不知其幾。
伏惟
太上好生,度人爲重。是用俯伏塵埃,冥心上界,欲望
天慈鑒臣之意。若其不允立彰玄譴;如或諒容,俾臣安靜,庶幾
敢踐斯言,復陳
天陛,俯伏茅蘆,恭伺天罰。三旬不至,始敢齋沐焚香,精思著述,
三日而成,秘諸法笥,以待賢者。謹錄上奏,伏望
天慈,俯垂赦宥。使人人依此鍊成金寶,超出塵埃,世世相傳,無
[01p006a]
有泄慢。臣無任誠惶誠恐,頓首百拜以
聞。


[01p007a]
 玉淸金笥靑華秘文金寶内鍊丹法
  金丹圖【【圖】/_-_-】imagesJY174JY174037a25.jpg玄之又玄
  心爲君論
 心者,神之舍也。眾妙之宗,而宰萬物。性在乎是,命在乎是。學
 道之士,先須了得這一箇字,其餘皆後段事矣。故爲之論。
張子野身披百衲,自成都歸於故山。築室於山靑水綠之中,萬
物罄然,而怡怡若有所得。客傳於市曰:『遭貶張平叔歸山矣。』從
[01p007b]
游之士,叢然而立於庭,且泣且拜曰:『先生固無恙乎?且奔涉山
川,逾越險阻者,於兹十年,而貌不少衰,形不少疲者,其有術乎?』
張子曰:『吁。吾與汝。言人之所以悴憔枯稿者,誰使之然?心也。百
事集心,一念未己,一念續之。盡日之中,全無暇刻宵之寐也。心
亦少寍,但神不存矣。吾無他術,爲能定心。夫神鬼之所以測度
者,吾心之有念耳。心無念,則神之靈不可得而知也。豈惟神不
知吾心,吾亦自不知其爲心,乃定之根本也。弟子曰:『然則金丹
之士,其靜心乎?勿靜心乎?』曰:『能靜,則金丹可坐致也。但難耳。』曰:
『夫子與人言金丹之道,使人心中生意,心意爲造化之主。心其
能靜乎?』曰:『心爲何而動?寂然不動,感而遂通,乃吾心之用也。夫
[01p008a]
斗極之北辰,固未始動,其所以爲動者,拱辰之星耳。拱辰之星,
固不能不動,其所以動者,辰爲樞而運之耳。唯其不動之中,而
有所謂動者,丹士之用心也。唯其動之中,而存不動者,仁者之
用心也。於不動之中,終於不動者,土木之類也。心居於中,七竅
屬之,皆未可盡其妙用。其所以爲妙用者,但神服其令,氣服其
竅,精從其召。神服其令者,心勿馳於外,則神反藏於内。氣服其
竅者,心和則氣和,氣和則形和,形和則天地之和應矣。故盛喜
怒而氣逆者,喜怒生乎心也。精從其召者,如男女媾形而精蕩,
亦心使之然也。心淸卽念淸,念淸則精止。吁。心惟靜則不外馳,
心惟靜則和,心惟靜則淸。一言以蔽之曰靜,精氣神始得而用
[01p008b]
矣。精氣神之所以爲用者,心靜極則生動也,非平昔之所謂動
也,用精氣神於内之動也。精固精,氣固氣,神亦可謂性之基。性
則性,而謂之基者何?蓋心靜則神全,神全則性現。又一言以蔽
之曰靜,其所以爲靜者,蓋亦有理。順水行舟,滔滔騰拔,欲往海
島,不曰勞形。一旦思鄕,急駕歸帆,求風逆返還家,固靜之道。但
久違而始復,久失而始尋,一旦欲靜,其可得乎?當思歸靜之由,
然後能靜。旣悟昨非,當求今是。非固常爲,是在何處?
  詩曰
自下金梯墮碧崖,
   囘思閬苑幾花開。
向來大道今何在,
   野草不除荆棘堆。
  口訣
但於一念妄生之際,思平日心不得靜者,此爲梗耳。急捨之。久
久純熟,則自靜矣。夫妄念莫大於喜怒,怒裏囘思則不怒,喜中
知抑則不喜。種種皆然,久而自靜,豈獨坐時。平日提百萬强兵,
但事至則理,事過則休,亦可爲靜之本。以此靜心,應事接物,誰
云誤事,實自靈耳。故曰:以事鍊心,情無他用。鏡能察形,不差毫
髮。形去而鏡自鏡,蓋事至而應之,事去而心自心也。
  口訣中口訣
心不留事,一靜可期,此便是覔靜路。
  詩曰:
[01p009b]
得路欲歸休問遠,
  看看信步莫煩心。
雲收將放金烏見,
  一點靈光眼内明。
心之所以不能靜者,不可純謂之心。蓋神亦役心,心亦役神,二
者交相役,而欲念生焉。心求靜,必先制眼。眼者神遊之宅也。神
遊於眼,而役於心。故抑之於眼,而使之歸於心,則心靜而神亦
靜矣。
  頌曰:
目不亂視,
  神返於心。
  神返於心,
  乃靜之本。
  神爲主論
心爲君者,喻人君在位,以無爲而治天下,則天下安。以有爲而
[01p010a]
治天下,則天下亂。蓋心者,君之位也。以無爲臨之,則其所以動
者,元神之性耳。以有爲臨之,則其所以動者,欲念之性耳。有爲
者,日用之心。無爲者,金丹之心。以有爲反乎無爲,然後以無爲
而蒞事,金丹之入門也。夫神者,有元神,有慾神。元神者,乃先天
以來一點靈光也。慾神者,氣質之性也。父母媾形,而氣質具於
我矣。將生之際,而元性始入。父母以情而育我體,故氣質之性,
每遇物而生情。今則徐徐剗除,主於氣質盡,而本元始見。本元
見,而後可以用事,無他。百姓日用,乃氣質之性勝本元之性,善
反之則本元之性。勝氣質之性以氣質之性而用之,則氣亦後
天之氣也。以本元之性而用之,則氣乃先天之氣也。蓋氣質之
[01p010b]
性本微,自有生以來,日長日盛。日用常行,無非氣質。一旦反之,
自今以往,先天之氣純熟,日用常行,無非本體矣。
 餘見神室圖論。
  氣爲用論
先天氣,後天氣,得之者,如癡如醉,忘寢失寐。吁。元神見,則元氣
生。元氣之生,周流乎身,而獨於腎府採而用之者何?夫腎府路
逕,直達氣穴黃庭者,一也。賢爲精府,精至直引精華而用之,二
也。周流於他處則難,至精府而可識,三也。心氣透腎,意下則直
至,採之者易爲力,四也。有此四者,故採眞陽於腎府。
  精從氣說
[01p011a]
神有元神,氣有元氣,精得無元精乎?蓋精依氣生,精實腎宫,而
氣融之,隨氣而昇揚爲鉛精。失而元氣不生,元陽不見,何益於
我哉。元神見,而元氣生,元氣生,則元精産。
  意爲媒說
意者,金丹之道,自始至終,作用不可離也。意生於心,然心勿馳
於意則可,心馳於意末矣。
  坎離說
坎者,腎宫也。離者,心田也。坎靜爲水,乃☵也。動屬火,乃一也。離
動爲火,乃☲也。靜屬水,乃[⚋]也。交會之際,心田靜而腎府動,得
非眞陽在下,而眞陰在上乎?况意生乎心,而直下腎府乎?陽生
[01p011b]
於腎,而直升於黃庭乎?故曰坎離顚倒。若不顚倒而順行,則心
火動而不靜,大地成火坑矣。
  餘見交會圖○○○
下手工夫訣
心始欲靜,而欲念未息。欲念者,氣質之性所爲也。此性役眞性
常切於目,耳次之。修丹之士,心旣無事,則彼固無由而役之矣。
其所以役神者,以外物誘之耳。靜坐之際,先行閉息之道。閉息
者,人之息,一息未已,一息續之。今則一息旣生,而抑後息。後息
受抑,故續之緩緩焉。久而息定。抑息千萬不可動心,動心則逐
於息。息未止而心已動矣。言未旣,有笑於傍者曰:『迂哉。抑息而
[01p012a]
又不動心,是以千鈞之物,責負於人。使之不用力,可乎?』曰:『吾雖
閉息,而又存心,則心不動而息亦息矣。』曰:『此固閉息之道,安保
欲念不生乎?』曰:『至於生則末矣。念之生也,感物而動耳。定中覺
目有所覩,則神役於目矣,急收而返視耳。有所聽,神役於耳矣,
急收而内聽。其他皆然。』笑者曰:『聞一知二,吾併知此理矣。吾雖
收神,而又存心,則神收而心本靜矣。』曰:『存心者,養性也。性之始
見,不存心則無所養。無所養,則終乎不見。存心實自收心始。所
謂收神者,蓋收心之餘用耳。行之至久,見如不見,聞如不聞,形
心相忘,合乎至道,則元性露,而元氣生矣。
  凝神說
[01p012b]
 神者,元性也。余前神爲主論,蓋亦盡矣。今念修丹者,多昧凝
 神之法。凝神之法,不在乎速,故又爲之說,而畫神室圖并著
 論於後。
凝者,以神凝於精氣之内也。精氣本相依,而神亦戀之,今獨重
於神何?神者,精氣之主,丹士交會採取,至於行火,無非以神而
用精氣。茍先以神凝於氣之中,則氣未可安,神亦未肯戀氣,而
反害藥物矣。且神,元性也。性方尋見,尙搖搖未定,而使之凝,豈
能自凝?其所凝者,亦氣質之性也。初以氣質之性而尋本性,反
以氣質之性而逐本性,可乎哉?世之學者,多爲凝神所誤。何也?
蓋所謂凝神者,息念而返神於心耳。神歸於心,則性之全體見。
[01p013a]
全體見而用之,無非神用。念念不離金丹,故丹成而神自歸之。
何凝之有?故曰凝神者,神融於精氣也。精氣神合而爲一,而陽
神産矣。到此乃知此身爲無用之物也。誰曰不然。吾聞於度師
度師聞於遠師,聞於天。
  幻丹說
丹有幻丹者。蓋學道之士,不知正理,未靜心田,遽採一陽。一陽
雖生,非其陽也。精非元精,乃淫泆之精。氣非元氣,乃呼吸之氣。
神亦非元神,乃欲念之神。夫人方學道,便欲爲仙,得非欲念乎?
以欲念而交會陽生,幻丹之所以有也。精在腎府,而遽採之,升
於臍上,無安頓處,故逐氣而息於氣穴之右,與氣交結而止,卽
[01p013b]
自曰丹。雖自曰丹矣,精氣神用著便是後天之物。先天之物,果
安在哉?夫謂之黃庭、内爐、外爐、泥丸等竅,皆先天立之後始見,
實未之有也。傍風捉影,入海尋蟾,守株待兎,緣木求魚,一旦敗
露,精蕩然而去,先天無所主矣。嗚呼。非長生之丹,乃促命之法
也。又有採氣而上,遇心血氣血凝而爲物,亦曰幻丹。若此者眾,
舉以辨惑。
  捉丹法
丹居内有走失,亦可捉乎?曰:『有。然非丹之走失也。門戸不堅而
出也。幻丹則有走失,金丹安有此患。』曰:『金丹之出,何以知之?』曰:
『丹在鼎中,備五行之正氣。吾身五行之氣迫爐,則相感而動,一
[01p014a]
旦覺氣升鼎外,而内無相感,乃丹不存也。急須放下,一場大靜,
并所謂爐鼎與丹之在不在,俱付之無何有,或一日,或一夜,始
覺其在何處。或在心,或在肝,或在脾與腎。身中百竅皆可藏。知
其在彼處,遂綿綿若存而守之,勿使之再去他處。又一日之久,
始以意採之,則直降於陽宫。又就陽宫如採取之時用意,遂從
舊逕直升於鼎矣。造化玄微至此,茍有云云者,吾之師也。
  神水華池說
神水者,卽木液之謂也。華池者,臍中氣穴之下,兩腎中間一竅,
絕肖黃庭,穀氣就此而生精,醫家所謂精穴者是也。斯竅也,少
壯之士陽盛氣融,則神水華池,不過澆灌爐鼎,洗滌脾胃,周流
[01p014b]
潤澤氣穴而已。元氣衰微,精元枯竭者,皆藉此以爲丹本。何也?
華池之竅,乃生精而降於腎者也。氣壯則精多,精多則華盛,用
之如有餘。氣凋之士,精元稿矣,穀氣所臨,不過産一等欷欷之
水,流歸腎府耳。我旣能靜,元氣本無增減,但華池之水無矣。大
藥三品而欠其一,故於陽生未採之時,以意斡歸尾閭,自夾脊
直透至泥丸。就精穴用精,自然隨氣而升,至午宫遇眾陽融之,
則精始可用。然後降至於心,就心取汞,依然下至黃庭,精卽落
乎其中,卻用一意封固,綿綿若存以養之。二者自相吞㗖,而丹
始成。近浙西一派,雖少壯之士,亦用此法而結丹。道在邇,求諸
遠耳,然各執其是而已。
[01p015a]
  百竅說
人之一身,毛竅八萬四千,氣宫三百八十四。毛竅㪚屬氣宫,臍
中氣穴,又爲三百八十四宫之主,降於陽宫皆爲精。心爲中田,
頂爲上田,舌下有玄膺,目中有銀海,額之中、眉之間、口鼻之衝、
耳目之畔、咽喉之側、腰脅中,皆竅也。余所謂丹之出,此竅皆可
藏。豈曰人身止有一二竅?一二竅者,眾竅之樞紐耳。此言其體
用,別著於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