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v0050 觀經變像經文偈頌--陳明光 (master)




觀經變像經文偈頌


整理者 陳明光



〔題解〕


《觀經變像經文偈頌》,中國人所撰佛教文獻,作者不詳。刊
刻於南宋趙智鳳鐫刻的寶頂山石窟大佛灣北巖觀經變像龕。


全國石窟中觀經變並不鮮見,但變像與變文並列的不多;規
模如此宏大、內容如此豐富則甚為罕見。特別是「十六觀」的造
像取材,他處多以刻韋提希夫人像為正,本龕卻刻了十六個不同
階層的男、女人物像,並把各觀想中經文濃縮成二十字的偈頌刊
刻在圖旁,為各處石窟所罕見。



〔錄文一〕




大藏《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大藏經云:


爾時世尊告韋提希:「汝今知不?阿彌陀佛去此不
遠。汝當繫念,諦觀彼國淨業成者。我今為汝廣說
眾譬,亦令末世一切凡夫,欲修淨業者,得生西方極
樂國土。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
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
[001-0311a]
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如此三事,名為淨業。」佛告韋提希:「此三種業乃是
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淨業正因。」佛告阿難及韋提
希:「凡生西方極樂國土,有九品人。」


上品上生



「上品上生者。若有人願生彼國,發三種心:所謂慈
心不殺,具諸戒行,讀誦大乘,修行六念,迴向發願心。
具三心者,必生彼國。此人精進勇猛,故阿彌陀佛與
觀音、勢至、無數化佛、無量大眾,觀世音菩薩執金
剛台,與大勢至菩薩至行者前,佛放光明照行者身。行
者見已,歡喜踴躍,自見其身,乘金剛台,隨從佛後,如彈
子□,往生彼國。生彼國已,見佛、菩薩色相具足,演說
妙法。聞已即悟無生法忍。經須臾間,歷事□佛,於諸
佛前次第受記,還至本國,得無量陀羅尼法門。是名上
品上生者。」


西方淨土上品中生



大藏佛言:「上品中生,受持讀誦方等經典,善解義
趣,於第一義心不驚動,深信因果,不謗大乘,以此功德,
迴向願生西方極樂國土。行此行者,命欲終時,阿彌陀
佛與觀音、勢至、無量大眾,持紫金台至行者前,贊言:
『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義,是故我今來迎接汝。』行者
[001-0312a]
自見坐紫金台,合掌贊佛,如一念頃,即生彼國七寶
池中。佛及菩薩俱時放光照行者身,因前宿習,普聞眾
聲,純說甚深第一義諦,應時即得阿耨菩提。即至十方,
歷事諸佛,於諸佛所修諸三昧,得無生忍,摩頂受記。是
故名為上品中生者。」


極樂世界上品下生



大藏佛言:「上品下生者,□□□□□□□□□
發無□□□□□□□迴□□□□□□□□□命□□□
□□□□□□觀音□□□□□□□□□□□□□□□
□□□此人□□□□□□□□□□□□□□□□□□
□□□我□□□□□事時即日見□□□□□世尊後即
得往生□□□□三七日後乃了□□聞眾音聲,皆演妙法。
遊歷十方,供養□諸佛,於諸佛前,聞甚深法。經三小
劫,得百法明門,住歡喜地。是名上品下生者。」


中品上生



「中品上生者,若有眾生,受持五戒,持八戒齋,修行
諸戒,不造五逆,無眾過患,以此善根,迴向願生西方極
樂世界。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菩薩眷屬圍繞,放金
色光至其人所,演說苦、空、無常、無我,讚歎出家得離眾
苦。行者見已,心大歡喜,自見己身坐蓮花台,長跪合掌
為佛作禮,聞贊四諦,得羅漢道,三明六通,具八解脫。
是名中品上生者。」
[001-0313a]


中品中生



大藏佛言:「中品中生者,若有眾生,一日一夜,持八
戒齋,持沙彌戒,持具足戒,威儀無缺,以此功德,迴向願
生極樂,戒香薰修。如此行者,命欲終時,阿彌陀佛與諸
菩薩持七寶蓮花至行者前,贊言:『善男子!如汝善人,
隨順三世諸佛教法,我來迎汝。』行者自見坐蓮花內。蓮
花即合,生於西方七寶池中。經於七日,蓮花乃敷。開
目合掌,讚歎世尊,聞法歡喜,得須陀洹。經半劫已,成
阿羅漢。是名中品中生者。」


中品下生



「中品下生者,若善男子、善女人,孝養父母,行事仁
慈,此人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為其廣說阿彌陀佛國土樂
事及四十八願。聞此事已,尋即命終,屈伸臂頃,即生極
樂世界。在蓮花內,經於七日。遇觀音、勢至為說妙法,
聞法歡喜,得須陀洹。經一小劫,成阿羅漢。是則名為
中品下生者。」


下品上生



「下品上生者,或有人作眾惡業,雖不誹謗□□□□,
如此愚人,多造惡法,無有慚愧,命欲□□□□□□善
知識為贊大乘十二部經,首□□□□□□□□如來諸經
名,故除卻千劫□□□□□□□□□□阿彌陀佛。稱佛
名故,□□□□□□□□□□爾時,彼佛即遺化佛,化□
□□□□□□□□□□□□□觀音、勢至□□□□□□
□男子,以汝稱佛□□□□□□□□□迎汝。行者即見
□□□□□□□室,見已歡喜,即便命終,乘寶蓮花,□
[001-0314a]
□□□,□寶池中,經七七日,蓮花乃敷。□□□菩薩為
說十二部經,聞以信解,發無上道心,得入初地。聞贊三
寶名字,即得往生。是名下品上生者。」


下品中生



大藏佛言:「下品中生者,或有眾生,毀犯戒律,偷僧
祇物,不淨說法,無有慚愧。如此罪人,以惡業故,應墮
地獄。命欲終時,地獄眾火一時俱至。遇善知識為說阿
彌陀佛十力威德,亦贊戒定慧解,解脫知見。此人聞已,
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地獄猛火化為涼風,吹諸天花。
花上皆有化佛、菩薩迎接此人。如一念頃,即得往生七
寶池中蓮花之內。經於六劫,蓮花乃敷。觀音、勢至以
梵音聲安慰彼人,為說大乘經典。聞此法已,即發無上
道心。是名下品中生者。」


下品下生



「下品下生者,或有眾生,不作善業,五逆十惡,具諸
不善。如此愚人,以惡業故,應墮惡道,經歷多劫,受苦
無窮。如此愚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種種安慰,教令念
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告言:若不能念佛者,應稱無
量壽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
十億劫生死之罪。命終之後,見金蓮花住其人前,如一
念頃,即得徃生極樂世界於蓮花中。滿十二大劫,蓮花
方開。時觀音、勢至為廣說實相,除滅罪法。聞已歡喜,
應即發菩提心。是名下品下生者。」



日觀


[001-0315a]


「 輾破無明窟,
 衝開極樂鄉,
 紅輪重示處,
 即此是西方。」



水觀



「 禪心澄定水,
 堅住即寒冰,
 一片常清淨,
 光明直下生。」



地觀



「 瑩徹琉璃地,
 □□古佛心,
 正觀無□相,
 邪見入□林。」



樹觀



「 五根為道本,
 七覺是心華,
 八正菩提果,
 莊嚴法界家。」



池觀



「 彩現金剛底,
 光翻七寶蓮,
 雖分八功德,
 祇是一根源。」



總觀



「 遍地林泉景,
 高樓四望寬,
 若無向上眼,
 誰得憑欄杆?」



寶像觀



「 眾生心是佛,
 想念即菩提,
 寶像如開眼,
 分明更是誰。」



華座觀



「 □…□」



法身觀



「 且舉河沙量,
 令觀法界身,
 白毫如不昧,
 諸相自然分。」


[001-0316a]


觀世音觀



「 觀音何所辯,
 立佛在天冠,
 五道光中現,
 慈悲接有緣。」



大勢至觀



「 勢至如何別,
 冠中望寶瓶,
 無邊光照處,
 智慧攝群生。」



普觀



「 依正莊嚴事,
 花開次第成,
 坦然心不動,
 時至佛來迎。」



丈六金身觀



「 佛智開方便,
 令觀丈六身,
 觀音並勢至,
 化佛亦如雲。」



上品觀



「 上品皆菩薩,
 初中了正因,
 第三新發意,
 一道出凡倫。」



中品觀



「 中品阿羅漢,
 同超三濁時,
 開花分早晚,
 見佛智參差。」



下品觀



「 下品全兇惡,
 曾無二利因,
 遇人稱十念,
 勇猛謝沉淪。」




〔錄文完〕
[001-0317a]


〔錄文二〕




普勸持念阿彌陀佛



「 浮世生身事若何,
 猶如春燕壘巢窠,
 波波役役營家計,
 不如隨分念彌陀。」




「 文章俊辯應名科,
 朱紫榮身志意多,
 官崇誰免無常至,
 不如方便念彌陀。」




「 飛槍走射勢難過,
 駿馬騎來似擲梭,
 力敵萬夫輸老病,
 不如習善念彌陀。」




「 富貴資財不厭多,
 朝昏計算恐差訛,
 憂煩不覺頭如雪,
 不如知足念彌陀。」




「 音聲清響善謳歌,
 一曲新詞格調和,
 直饒唱得行雲墜,
 不如淨口念彌陀。」




「 柳眉星眼賽嫦娥,
 玉體時新著綺羅,
 華容祇可常年少,
 不如及早念彌陀。」




「 棋誇敵手智謀多,
 打劫爭先在切磋,
 光陰一半因茲廢,
 不如端坐念彌陀。
[001-0318a]
 商人經紀最奔波,
 遠地他方到處過,
 江湖風浪危中險,
 不如歸去念彌陀。」




「 慣習公方損陷他,
 巧妝詞頌逞嘍囉,
 家財使盡招人怨,
 不如省事念彌陀。」




「 殺業冤家債漸多,
 將何詞理見閻羅,
 教君一路超生法,
 不如知悔念彌陀。」




「 念佛持經福最多,
 不持不念罪恒河,
 如來金口親宣說,
 普為眾生解網羅。」




「 幸知仁者,信受奉行。」




〔錄文完〕



〔錄文三〕




再三相勸念彌陀



「 三界炎炎如火聚,
 道人未□□□□,
 蓮池寶土樂無窮,
 收拾身心如□□。
[001-0319a]
 西方極樂七寶池,
 八功德水不思議,
 底有金沙岸香樹,
 蓮花湧出化生兒。」




「 人人佛性本天真,
 念佛常為作佛因,
 不念不稱心似漆,
 何時得見本來身。」




「 眷屬親情不是親,
 滿堂金玉未為珍,
 不如一句彌陀佛,
 便是生生引路人。」




「 念念常存念佛心,
 念而無念最功深,
 功成無念須成佛,
 成佛人天自仰欽。」




「 口閒念佛譬如閒,
 不礙家緣不費錢,
 大有便宜何不念,
 莫教臨死卻茫然。」




「 貪生日日祇忙忙,
 不覺年衰鬢似霜,
 或若鬼魔來耍取,
 且推不辦向閻王。」




「 有田不種放教荒,
 秋後羨人收滿倉,
 有佛有經不禮念,
 死來地獄遣誰當。」




「 地獄三途卻愛遊,
 天堂佛國不尋求,
 欲求佛國天堂樂,
 勤念彌陀早轉頭。」


[001-0320a]



「 再三相勸念彌陀,
 不念之人莫奈何,
 雖則無人奈何得,
 奈何卻自有閻羅。」




「 念念無常步步隨,
 勤心念佛是便宜,
 再三共勸成多口,
 子細思量為阿誰。」




〔錄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