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v0031 大乘起世論--方廣錩 (master)




大乘起世論


整理者 方廣錩



〔題解〕


《大乘起世論》,中國佛教禪宗僧人所撰典籍,作者不詳,一
卷。


本文獻以自設問答的形式,論述了禪宗修持諸多要義。前有
序文,後有結偈。作者認為真諦之門幽秘,即使聖者也難以知曉,
必須行者本人親證。主張先須安心,並要善於發現與親近善知
識。如果不能得遇善知識,則難以證知真諦實相。主張修行者必
須不起分別智,不起一念,不見一物,但又反對不作一事,不為一
事的枯禪,主張行住坐臥,隨時都在禪中。問答部分的結尾,以機
鋒的形式,啟導學人不要執泥於語言文字。本文獻無論從思想
上,還是從總體風格上,都帶有濃重的禪宗南宗色彩,應屬於慧能
系南宗僧人所撰。


根據現有資料,本文獻在敦煌遺書中僅有一號,抄寫在伯
2039號背面。同件所抄者還有《五辛經》等禪宗文獻多篇(參見
《菩薩總持法》題解),抄寫年代約為公元九世紀上半葉。首題作
「大乘寄世論」,序文中述及本文獻名稱時作「大乘奇世論」,但尾
題作「大乘起世論」。恐以「大乘起世論」之名為正。


本文獻未為歷代經錄所著錄,亦未為歷代大藏經所收。是研
究初期禪宗的重要資料。


整理本根據伯2039號背面錄文,無校本。


[001-0055a]


〔錄文〕



大乘起世論



詳真諦之門者,三世諸佛之要路也。亦有多覺而不
知者;亦有多學而不知者;亦有博識多能而不知者;亦有
世智辯聰而不知者;亦有慈悲喜捨而不知者;亦有禪定智
慧而不知者;亦有常修戒行而不知者;亦有行六波羅
密而不知者;亦有久處閑靜而不知者;亦有常近善知識而
不知者。所以者何?是以妙門幽秘,實相難量。非
聖者能知,而證者所及。但覺人彌眾,悟者全希。縱久處
空閒,盡歸邊教。住邊者雖出三界,不離二乘;存有者生
天人,皆牢達。況凡夫狹劣,常在愛河。名纏有相之
門,身染無安之宅。黑闇崖下,長夜睡眠,未曾修一念善
因。想教示理,造諸惡業。見他修福,卻起謗心。行煞盜
[001-0056a]
淫,眾皆稱美。贊顯語小,談他非。己過牢藏,何曾
自說。害眾生,作眉手方,覓空名,圖他財貨,專營勢利。
不知命如霜露,氣若浮泡。殊無恐怖之心,豈懼未來
之業。波波覓利,急急求名。名利俱未稱情,不覺無常來
至。一身虛度,冥路長居,三途苦身,悔將何及!觀諸
仁者,念念須驚,莫信狂人,道無地獄。既有善惡,即有聖
凡,須歸聖道。聲聞緣覺,行各不同,殊別,不測妙
門,未聞佛智。願學者遠癡友,近良朋。先須安心,不久
當證。弘大願,發大心,起大念,行大施,興大慈,立大
至,有大疑,問大法。亦有善人,人不知善;亦有惡人,
人不知惡。惡人語則善,行乃粗;善人語則粗,行乃細。
要須智者,乃可辨之。愔久在山澤,積有歲年,親近良
朋,頗識真教。測三世諸佛意,敢曉五乘;貪八聖之玄
門,粗閒四智。請十方俊者,眾共詳之者,八輩上人,同觀
見解。謹造《大乘起世論》,願學者同示,未學者披之,
有疑者尋之,不決者問之。
[001-0057a]



問:以上十種人,並是學道者,云何而不知?


答:為不逢真善知識。


問:何者是真善知識?


答:真善知識者,善解諸法,順正理人。


問:何者是順正理人?


答:常說一切法空無所有,是順正理人。


問:何者是理?


答:道是理。


問:云何道是理?


答:一切修學者盡皆求,總不見道,俱不見理。


問:云何是道?云何是理?


答:心是道,心是理。答:不起妄是道,不行顛倒
是理。


問:何者是妄?何者是顛倒?


答:不識自心是妄,起種種境界是顛倒。


問:何者是自心?何者是妄心?


答:分別是妄心,不分別是自心。


問:分別心從何生?不分別心從何生?


答:分別心從顛倒生,不分別心從正智生。


問:顛倒、正智,俱從何生?


答:顛倒、正智,俱無生處。


問:既無生處,云何稱有顛倒?云何稱有正智?
[001-0058a]


答:不識即顛倒,識即正智。


問:識與不識,阿誰生?


答:識從悟生,不識從妄生。


問:一切眾生,總在妄想,何曾有正智者?


答:一切眾生,原在正智,實不妄想。


問:我今現在妄想,云何道在正智?


答:你原來無妄。你今日稱「妄」者,如人食莨菪,
虛空覓針,虛空實無針。如渴人見陽炎,言為是水,實非
水。


問:既原來無妄,令人斷何物而求道?


答:不斷一物,無道可求。


問:既無道可求,無物可斷,云何經文說斷妄想?


答:我實不遣你斷妄。


問:經文現說斷妄想!


答:說斷妄想者,眾生自有妄想。世尊隨眾生說妄
想,世尊實不說妄。譬如良醫,對病說藥;若無病,不說
藥。


問:世尊既原不說妄想,其妄想阿誰造作?


答:眾生自造作。


問:何為不造作正智?何為造作妄想?


答:不識正智,即有妄想。若識正智,即無妄想。
[001-0059a]


問:既有正智,即合有妄想。何事說無妄想?


答:眾生實原無妄想。


問:既無妄想,即無凡聖?


答:有凡聖。


問:云何是凡聖?


答:分別是凡,不分別是聖。


問:若分別是凡,不分別是聖,可不易?如嬰兒,亦不
分別;如癡人,亦不分別。是聖乎?


答:你若起此意,大罪過人。如嬰兒幼稚,不識好
惡;如癡人,不識尊卑。豈得是不分別?會須於真如現
中,常行分別,得不分別智。


問:作何物生,是不分別智?


答:你但看心起處,即須覺知心從本以來清淨,不被
外緣染,見因緣性空。因緣不空,世間參羅萬像,君臣父
母,仁義禮智信總不空。是世法,不得壞。若壞,是凡
夫人,是生死人。知眾緣之中,各各無主,和合之時,亦無
主立,體不可得,即是見性人。於分別中得分別智。常行
分別得不分別,此是不壞世法,得第一義;不壞
威儀,得第一義。


問:云何不壞威儀,得第一義?願一切示其要。
[001-0060a]


答:《維摩經》云:「常求無念實想智慧,於世間法少欲
知足,於出世間法求之無厭。不壞威儀而能隨俗。起神
通慧,引導眾生。」此是妙印。我示你其要。


問:《維摩經》說「常求無念實相」,何為經說布
施、持戒、人天之福?即是有念說法因緣。何令一切
學者狐疑不信?願示之。


答:你莫不信,你莫不解事。佛說布施、持戒、人天之
福,為眾生在妄想,世尊說妄想法。人天之福是方便,非
究竟門。你若不信,我與你引經。《法華》云:「我此九部
法,隨順眾生說。入大乘為本。」又云:「十方佛土中,唯有
一乘法。」又云:「但以假名字,引導於眾生。」又云:「終不
以小乘,濟度於眾生。」又云:「勿親近小乘三藏學者。」又
云:「唯此一事實,餘二即非真。」《諸法無行》云:「若人分
別戒,是則無有戒。若有見戒者,是即為失戒。」明諸佛說
究竟門,不說人天。說人天者方便,引眾生令入佛慧。過
去、現在聖人說心得自在,說心得解脫,心得聖。此是三
世諸佛印,破汝疑,須知之。


問:諸佛若說一乘,教化眾生,如今總得悟盡,何須說
三乘,惑亂眾生,豈不罪過耶?


答:你莫起此意。諸佛大慈悲故,緣眾生落三惡道者
眾,所以開方便門。說六波羅密,說人天三乘,一不罪過。
[001-0061a]


問:若不罪過,與我分析六波羅密。


答:六波羅密,布施、持戒、忍辱,行此三事,離三惡
道,人天往來。精進、禪定、智慧,修此三事,離生死苦,當
來作佛。


問:過去諸佛說三乘?為當現在諸佛說三乘?為當
未來諸佛說三乘?


答:過去、現在、未來諸佛總說。


問:云何得知?


答:《法花》云:「若但贊一乘,眾生沒在苦,不能信是
破法。不信故,墮於三惡道。我寧不說法三乘?」明過去
諸佛,並說三乘,引眾生,令入一乘。


問:何者是一乘?


答:心是一乘。


問:云何心是一乘?


答:了見心空無所有,是一乘。


問:了見心空無所有是一乘,得聖耶?


答:得聖。


問:有凡耶?


答:有凡。


問:凡聖有異乎?


答:無異。


問:云何無異乎?


答:見性從本以來清淨無染,故知是一。
[001-0062a]


問:誰知無染?


答:心知無染。


問:心云何知無染?


答:三世諸佛說心無形體。


問:何得知無染?


答:只為無形體,故知不染。若有形體,還有染。


問:心總有幾種心?


答:在凡有數種心,在聖唯有一。


問:凡心何為多?聖心何為一?


答:凡心起種種邪見,聖心原不動。


問:何者是凡心?何者是聖心?


答:取想是凡心,離想是聖心。


問:取想心故不取心以想,願示其要。


答:一切修學學者,見來去心、見長短心、見好惡
心、見憎愛心、見瞋喜心、見邪正心、見凡聖心、見自
在心、見不自在心、見涅槃解脫心、見佛菩薩心、見究竟
心、見知解不知解心。如此種種心,並是凡心、妄想心。


問:云何是聖人心?


答:不起一念,不見一物。都無如許心,是聖人心。


問:汝得聖人心耶?


答:我不得聖人心。
[001-0063a]


問:既不得聖人心,云何知「都無如許,是聖人心」?


答:我語你道「得聖人心」,我即是罪過人,即是顛倒
人。


問:你語我道「得聖人心」,即是罪過人;你不語我道
「得聖人心」,豈亦不是罪過人耶?


答:我不語你道「得聖人心」,即無罪過。


問:云何道得聖人心,即罪過;道不得,即無罪過?


答:聖人心無得,所以知無罪過。


問:云何知聖人心無得?


答:《維摩經》云:「若有得有證,即於佛法為增上慢。」
是以知聖人心無得。《金剛》云:「過去、現在、未來心,三
世俱不可得,」是聖人心。又云:「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般若》云:「以無所得故,菩提薩
埵。」


問:可得是何心?


答:是凡心。


問:既不可得心是聖,一切聖人有何知解?


答:聖人實不立知解。


問:既不立知解,云何稱有三世諸佛?有究竟涅槃?
有常樂我淨?有解脫方便?


答:為不立知解,即得究竟涅槃,解脫方便。若立知
解,即不得。


問:立知解即不得究竟涅槃、解脫方便,不立知解卻
[001-0064a]
得,豈不是顛倒法?


答:不顛倒。


問:云何不顛倒?


答:你有所得心,即有顛倒;無所得心,即無顛倒。


問:修學人總有所得心?總無所得心?


答:修學人總有所得。


問:既有所得,是合道耶?是不合道耶?


答:有所得即不合道。


問:有所得即不合道,云何三大阿僧祇劫修萬行,
得涅槃?


答:若道三大阿僧祇劫修涅槃樂,即是誑惑你,即是
下脫你,即是嫌你,我是慢語人。實無修得。莫起
癡心,莫起狐媚心,莫起希望心。若於佛法中起毫毛心,
總是妄想顛倒心。若見證見聖,即是見鬼人。但莫起
心,我即憐你,我將接你到涅槃樂。


問:過去諸佛總不起心,得涅槃,為當獨自教我不起
心?


答:過去諸佛總不起心,得涅槃。


問:云何得知?


答:《文殊般若》云:「無知無解是佛所知。」此是法印,
豈虛言哉!無知,煩惱障斷;無解,所知障除。二障既除,
[001-0065a]
法我俱空。若立知立解,見好見惡,見青見黃、赤、白,即
流浪生死,作凡夫人,不得自在。但不立知解,不見一物,
即是了事人,即是有精神人,真大夫,出三界外,得如如
心。


問:不立知解,不見一物。此即是究竟法?非究竟
法?


答:此是究竟法。


問:究竟法無本,阿誰知?無本,阿誰解?


答:無本是佛知,無本是佛解。


問:無本,天生有[門@卜]佛?為當修得成佛?


答:修得成佛。


問:云何無本是佛知?無本是佛解?


答:只緣修得,始知佛知、佛解;未解得,不知佛
知、佛解。


問:究竟法,佛向誰邊得?


答:向佛邊得。


問:向阿那佛邊得?


答:向如如佛邊得。


問:如如佛在何處?


答:如如佛遍法界。


問:如如佛既遍法界,云何眾生不見?
[001-0066a]


答:眾生盲不見。


問:眾生總盲不見?亦有見者?


答:亦有見者。


問:何等人見?何等人不見?


答:如日月,盲人不見,不盲人見。


問:佛得法成?為言法向佛邊得?佛與法豈無先
後耶?


答:無先後。佛與法一時起。


問:云何一時?


答:一切法無先後。如仰與覆,如拳與手,如醉與醒,
如波與水。並一時無先後。


問:若道一切法無先後、無來,亦無佛、亦無法。


答:阿誰語你道有佛?阿誰語你道有法?


問:若無佛無法,云何經文遣我久受勤苦,乃可得成?


答:經文為你在凡二乘,不達佛性,遣你會三歸
一,所以語你道「久受勤苦」。若達佛性,即達性空;若達
性空,即是歸一;若達歸一,即名一時。更不勞你久受勤
苦。


問:若遣我歸一,還與我作障礙。


答:你不須愁,你莫作障礙。但達佛性,即是歸一。
經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合一亦不
[001-0067a]
立。此是法印。你何須強立一?不關你事!《維摩
經》云:「從無住本,立一切法。」又云:「菩提者,不可以身
得,不可以心得。」寂滅是菩提。


問:身又不得,心又不得。何須比來,漫受辛苦!


答:你今日大解事。我觀你比來常立睡,如今始覺
也。


問:我今日以後,不作一事,不為一事,得不得?


答:你若一事不作,一事不為,是牆壁木石。


答:你但覺性從本以來,清淨無染,無取無捨,無好
無惡,無是無非。身共世間種種同心,不染世間,即
是寂滅人、得心人。行住坐臥,所作所為,都無滯礙。


問:今日以後,不作諸見解,止依若見解,得不得?


答:你若依我見解,即是蟲蛆漢子,我即禮遇你。


問:你何為禮遇我?


答:你是了事人,得無為心。


問:為當我獨自道我是了事人?更有稱揚我者?


答:三世諸佛,總稱揚你。


問:云何乃知?


答:《諸法無行經》云:「常處無為空寂行,恆沙佛藏一
[001-0068a]
念了。」此是諸佛菩薩真語、實語、如語、不誑語。此是印
處,須知之。


問:實有心可印?實無心可印?


答:若有心可印,即是凡夫;若無心可印,即是外道
斷見人;若見非有非無心可印,即聲聞人;若見不有不無
心可印,即是緣覺人。《般若順中論》云:「迦葉見有,著常
見,即是斷見。」是故,黠慧者不依止有無。又云:「迦
葉有是一邊,無是一邊,中者非有非無,以無處所。」此義
應知,明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得虛無心。住有亦不
得,住無亦不得,住非有非無亦不得,住不有不無亦不得。
經云:「若菩薩心住於法,如人入暗,即無所見。」任你自
容易取,莫咬我。我不耐煩,我無法答你。


爾時疑眾亦無問可問,豁然大悟。一時長歎,聲徹十
方:善哉!我等長夜,常處迷津,共守邪途,習學邪教。流
浪三界,不了一乘。恆懷速出之心,未達性空之心。過去
諸佛、菩薩及善知識演希有法,令我得聞,令我得解,
令我得悟。豈期今日寶藏自開,往願皆從,無求立至。
三毒八苦,迴作菩提;四大色身,即是常住。降六賊,破魔
軍,見法王,封爵祿。賞摩尼妙寶,賜如意明珠。分施眾
生,善能隨順。開方便教,起大慈悲。幻盲迷人,入安樂
國,一時見性,同證無生。苦和合僧到事等禮如如佛,行
[001-0069a]
如如法,住如如宅,坐如如床,臥如如褥,著如如衣,食如
如味,飲如如漿,見如如父母,共如如兄弟妻兒眷屬,常疑
如如佛究竟。齊以偈贊曰:


「 為求大法闡大義,
 普願眾生速受記。
 廣開方便度泥黎,
 疾證菩提無上智。」



大乘起世論一卷



〔錄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