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s0068 御製揀魔辨異錄-清-世宗皇帝 (master)



No. 1281-A



上諭。佛祖之道。指悟自心為本。是此說者。名為正知
正見。用之以利人接物。令人直達心源。方得稱佛
祖兒孫。所言外道魔道者。亦具有知見。因其妄認
識神生死本。以為極則。誤認佛性。謗毀戒行。所以
謂之外道魔道。朕覽密雲悟天隱修語錄。其言句
機用。單提向上。直指人心。乃契西來的意。得曹溪
正脈者。及見密雲悟錄內。示其徒法藏闢妄語。其
中所據法藏之言。駭其全迷本性。無知妄說。不但
不知佛法宗旨。即其本師悟處。亦全未窺見。肆其
臆誕。誑世惑人。此真外魔知見。所以其師一闢再
闢。而天隱修亦有釋疑普說以斥其謬。然當日魔
心不歇。其所著述。不行即燬。如魔嗣弘忍。中其毒
者。復有五宗救一書。一併流傳。冀魔說之不朽。造
魔業於無窮。天下後世具眼者少。不知其害。即有
知而闢之者。有德無位。一人之言。無徵不信。將使
究竟禪宗者。懷疑而不知所歸。而傳染其說者。將
謂禪宗在是。始而起邪信。繼而具邪見。起邪信。則
正信斷。具邪見。則正見滅。必至處處有其魔種。人
人承其魔說。自具之性宗不明。而言條之枝蔓肆
出。今其魔子魔孫。至於不坐香。不結制。甚至於飲
酒食肉。毀戒破律。唯以吟詩作文。媚悅士大夫。同
[001-0191b]
於娼優伎倆。豈不污濁祖庭。若不剪除。則諸佛法
眼。眾生慧命所關非細。朕為天下主。精一執中。以
行修齊治平之事。身居局外。並非開堂說法之人。
於悟修何有。又於藏忍何有。但既深悉禪宗之旨。
洞知魔外之情。灼見現在魔業之大。預識將來魔
患之深。實有不得不言。不忍不言者。夫禪宗者。教
外別傳。可以無言。可以有言。古德云。窮諸元辨。若
一毫置於太虗。竭世樞機。若一滴投於巨誨。如是
言者。言言從本性中自然流出。如三藏十二部。千
七百則公案。何一非從本性中自然流出。從無一
實法繫綴人天。今魔藏立一○相為千佛萬佛之
祖。以袈裟縷縷為宗旨所繫。有四法。有雙頭。有小
法大法。有大法之大法。稱為細宗密旨。有傳有授。
而魔嗣弘忍。以僧伽難提遇童子持鑑直前。為從
來有象可示。證其魔師一○之象為不悖。又以多
子塔前袈裟圍繞一事。作袈裟為宗旨所繫之明
證。又以臨濟打克苻普化。鑿為黃蘖三頓棒之彖
象。種種作為實法。不勝枚舉。全從知解穿鑿。失却
自心。黃蘖云。今時人只欲多知多解。翻成壅塞。唯
知多與兒酥喫。消與不消。都總不知。三乘學道人。
皆是此樣。盡名食不消者。所以知解不消。皆為毒
藥。盡向生滅中取。真如之中。都無此事。夫食不消
之人多。而魔藏父子。則是巳經飽毒者也。佛法不
二。豈可執定三四。而更有密傳三四之宗旨。廣引
[001-0191c]
從上古德言句相似者。為之注脚。轉以較勘不立
言說。單提向上之正宗。仰面唾雲。反污已面。趙州
云。老僧此間。即以本分事接人。若教老僧隨伊根
基接人。自有三藏十二部。接他了也。祇說無是非
分別相。早不本分。何況宛出個是非分別相。世尊
四十九年所說。古錐千七百則公案。總是語言文
字。若不識得這個。縱使字字句句。依樣葫蘆。即為
魔說。即為謗佛。縱能記得佛祖所說三藏十二部。
千七百則公案。字字句句不差。正是光明海中。多
著泥滓。況既落言詮。即同教相。即同教相。則三藏
十二部現在。又何必立教外別傳之旨。任伊橫說
竪說。能出三藏十二部之外乎。聖人多能。佛多神
通。能非聖本。神通亦非佛宗。仲尼何嘗知西方之
梵語。如來不能作震旦之唐言。能與神通。各有所
窮。與這個有何交涉。何況文字一端。魔藏父子。輒
以不識字譏密雲。意謂不如伊等學問。若要詮理
論文。自有秀才們在。何用宗徒。識字不識字。與這
個又有何交涉。博通經史。如剪綵以添樹上之生
花。目不識丁。亦飯熟不借鄰家之水火。若魔藏父
子。其大病根。正在識丁。而不識這個。今使蒙古人
來。便接蒙古。俄羅斯人來。便接俄羅斯。暹羅蘇祿
琉球日本人來。便接暹羅蘇祿琉球日本。若必待
伊識得文字。然後接得。則佛法不能蓋天蓋地矣。
魔藏邪外知見。自以為言言據古。字字稟經。豈知
[001-0192a]
盡三藏十二部。乃至十三經二十一史諸子百家。
盡世間四庫縹緗。所有文字。並與貫串配合。極其
稜消縫泯。自道佛來也開口不得。正是佛出世也
救不得也。阿難三十年為侍者。祇為多聞智慧。被
佛呵云。汝千日學慧。不如一日學道。若不學道。滴
水難消。況魔藏以邪外知見。唐突佛祖向上邊事。
尚安得有呵斥分。祇瞞得有眼無珠之徒。明眼人
前。魔形自露。趙州云。如今知識。枝蔓上生枝蔓。都
大是去聖遙遠。一代不如一代。只如南泉尋常道。
須向異類中行。且作麼生會。如今黃口小兒。向十
字街道。說葛藤。博飯噇。覓禮拜。聚三五百眾。云我
是善知識。爾是學人。可知法藏父子之魔形。從數
百年前。趙州早為判定。更不必到眼始知也。悟修
皆以臨濟一棒指人。魔藏斥曰。一橛頭禪。躲跟窠
臼。若論個事。無論奇言妙句。俱用不著。雖一棒一
喝。亦為剩法。古人不得巳而用棒喝。原為勦絕情
見。直指人心。魔藏若以情見解會。乖謬之甚。古不
云乎。一棒喝不作一棒喝用。何嘗執此一喝一棒
也。魔意但欲抵排棒喝。希將伊所妄立之一○相。
雙頭四法之實法以邀奇取勝。殊不知其大乖教
外別傳無法可傳之旨也。且悟修未嘗謂一棒為
千佛萬佛之祖。而魔藏妄揑一○相為千佛萬佛
之祖。獨非躲跟窠臼乎。若將一○相作棒喝用。猶
是躲跟窠臼。若將一○相為千佛萬佛之祖。直是
[001-0192b]
魔家窟宅矣。忠國師以九十七○相示躭源。躭源
以示溈仰。魔藏杜撰。稱為然燈以前無文密印。當
日躭源示仰山。仰山一見。即焚却。源後問仰。仰即
重集一本呈源。更無遺失。又溈山舉○相。內作一
日字。仰山就地畫一○相。內作一日字。以脚抹之。
溈山大笑。魔藏但於仰山一見即能記憶處。詫為
神奇。而不於溈山大笑處。仰山焚却及脚抹處薦
取。所謂韓盧逐塊。若謂九十七○相奇特者。朕今
即作八萬四千○相。歸於八千三百九十七○相。
又歸於七百九十一○相。又歸於九十五○相。又
歸於九○相。又歸於一○相。正如入海算沙。亦遊
戲華藏之一具。有何奇特。至於三元三要。自臨濟
唱出以來。古今宗師。無不拈提。而皆不能分明舉
似。魔藏乃執黃蘖三頓棒以附會之。杜撰差排。是
乃全不知三元三要。臨濟不云乎。大凡演唱宗乘。
須一句語具三元門。一元中須具三要。首提演唱
二字。演唱不能無言句。言句須識元要方成活句。
然一元而三要即具。三元而九要全具。如此[○@一/三*二][○@二/三*一]
[○@三/二*一]。乃元以立要。要以貫元。非九要不能貫三元。得
九要而三元始圓。不分而分。分而不分。所以元要
之法。無法不該。如一棒喝不作一棒喝用。顯而易
見者。又如四料揀之法。亦如春夏秋冬之四時。雖
寒景變遷。總不出此一年。此一年即棒喝也。曹洞
之五位。亦如五行之互具。不出此一氣。此一氣即
[001-0192c]
棒喝也。若夫浮山九帶。朕謂一句中須具九帶。而
九帶中。須具五十五束。又如汾陽十智同真。朕謂
一句中須具十智同真。而一同真中。須具五十五
實。如此。與元要之旨何別。堆而廣之。難以悉數。總
之歷代祖師。雖更換面目接引世人。總不離世尊
拈花。臨濟棒喝之旨。離此者。即為魔說。況此棒喝。
能具萬法。能消萬法。此棒喝豈有定相。一棒喝何
得作一棒喝用。魔藏不識。目為一橛禪。如果言禪。
即一橛巳屬多設。魔藏意猶未足。不知必待幾橛。
方稱其魔意也。三頓棒與三日耳聾。豈更有別意。
有何交涉乎。又魔藏作五宗錄序。以窣堵波為喻。
以九級為五時教義。以結頂處為如來禪。以千丈
旃檀從空破頂為祖師禪。以五光三昧為五家宗
派。又自詡其言。為塔頂上加聚沙一掬。種種魔說。
夫一切教相。皆屬筌蹄。墾土種瓜。瓜成非土。金從
鑛出。鑛豈即金。乃謂教之級盡。其結頂處。即如來
禪。直同夢囈。且西來大意。即是如來涅槃妙心。五
家分派。的的歸宗。何可分佛分祖而又分五家。雖
二乘之與大乘。尚如皮肉骨髓。層次歷歷。而分拆
不開。何況單提向上邊事。五光五派。有何交涉。大
似漢代迂儒。謂尚書二十八篇。應雲臺二十八將。
魔意祇欲推五宗為超佛越祖。而掬沙加頂。巳又
度越五宗。如來所謂大妄語成者。又魔藏指曹溪
本來無一物。為落空亡外道。而弘忍泥黃梅亦未
[001-0193a]
見性一語。死在句下。夫祇就本來無一物句論。固
似自了之見。而下既云何處惹塵埃。亦可謂超越
功勳。直臻向上也。黃梅亦未見性一語。死在句下
者。且不必論。若言掩人耳目者。亦非。黃梅豈肯疑
誤眾生。而米白無篩之對。曹溪又豈世法謙讓。悟
修所判。雖稍儱侗。而藏忍直斥為空亡外道。轉見
不堪。可見其自了尚未能。一味有為實法。邪知邪
見耳。弘忍又指斥密雲情與無情煥然頓現。為閨
閤中物。引雲門直得大地無纖毫過患為轉句。不
見一色為半提。須知更有全提底時節為證。殊不
知密雲之一棒到底。正是處處全提。皆是情與無
情煥然頓現之力。彼既未到密雲悟處。乃牽引雲
門言句。附會蓋覆。狐憑於城。鼠依於社。使人不敢
焚熏。究竟城社自是城社。狐鼠自是狐鼠。何能混
狐鼠同於城社。弘忍又云。三峯師天童。師其源流。
我輩師三峯。師其法乳。魔罪不問自承。豈非並未
會實無一法可得。故曰源流。所得有憑有據。故妄
云法乳耶。夫工夫了徹。識得自心。師資道合。針芥
相投。啐啄同時。從上心印。亦惟言汝如是。吾亦如
是耳。何曾有一法可傳。況亦實無一法可得。一言
相授受者。如是方名法乳。若藏忍之邪知邪見。魔
外師徒。以密傳口授為乳。是乃毒乳。何云法乳。朕
謂魔藏原非全無知識。只因離師太早。煩惱妄想。
貢高我慢。祇圖爭勝。欲於法門中獨出一頭。不顧
[001-0193b]
已之脚跟全未著地。欲裝點智過於師伎倆。揑定
一○四法雙頭等名相。擬為超師之作。每立一妄
語。即捃摭文史。穿配古德言句。以證實之。正如永
明云。以限量心。起分齊見。局太虗之濶狹。定法界
之邊疆。遂令分別之情。不越眾塵之境。向真如境
上。鼓動心機。於寂滅海中。奔騰識浪。於管中存見。
向壁罅偷光。立能所之知。起勝劣之解。齊文定旨。
逐語分宗。蟭螟豈健於鵬翼。螢照那齊於日曜。魔
藏父子之語言著作。永明數語。可為判盡。當日魔
藏取悅士大夫為之保護。使緇徒競相逐塊。遂引
為種類。其徒至今散布人間不少。宗門衰壞。職此
之由。朕今不加屏斥。魔法何時熄滅。著將藏內所
有藏忍語錄。并五宗原。五宗救。等書。盡行毀板。僧
徒不許私自收藏。有違旨隱匿者。發覺。以不敬律
論。另將五宗救一書。逐條駁正。刻入藏內。使後世
具正知見者。知其魔異。不起他疑。天童密雲悟派
下法藏一支。所有徒眾。著直省督撫詳細查明。盡
削去支派。永不許復入祖庭。果能於他方參學。得
正知見。別嗣他宗。方許秉拂。諭到之日。天下祖庭
係法藏子孫開堂者。即撤鐘板。不許說法。地方官
即擇天童下別支承接方丈。凡祖庭。皆古來名剎。
且常住本屬十方。朕但斥徐魔外。與常住原自無
涉。與十方參學人更無涉。地方官勿誤會朕意。凡
常住內一草一木。不得動搖。參學之徒。不得驚擾。
[001-0193c]
奉行不善。即以違旨論。如伊門下僧徒固守魔說。
自謂法乳不謬。正契別傳之旨。實得臨濟之宗。不
肯心悅誠服。夢覺醉醒者。著來見朕。令其面陳。朕
自以佛法與之較量。如果見過於朕。所論尤高。朕
即收回原旨。仍立三峯宗派。如伎倆巳窮。負固不
服。以世法哀求者。則朕以世法從重治罪。莫貽後
悔。從來邪說之作。易惑人心。然內道外道。是非邪
正。亦不難辨。本乎自性而為修為說。即謂之內。不
本乎自性而妄修妄說。即謂之外。釋宗每闢元門
為外。如紫陽真人。於所著悟真篇後。另著外集。不
雜元門一語。一一從性地演出禪宗。即從上宗門
禪師。似此曉暢無礙。包括於數篇之中者。亦為罕
見。而目之為外可乎。如真人者。是外之內也。如魔
藏之徒。攘佛法而壞佛法。乃內之外也。曹溪清派。
何可容此濁流。況此魔說。與魔子孫。流落人間。末
學受其無窮之遺毒。法眼慧命之所關。朕豈忍不
辨其是非。天下後世。必有蒙朕眉毛拖地之深恩
者。須知此魔之不可不辨。因其為佛界之魔。此異
之不可不揀。因其為同中之異。傳曰。息邪說。正人
心。夫祛邪扶正。朕之所不得不然者也。粤稽三教
之名。始於晉魏。後世拘泥崇儒之虗名。遂有意詆
黜二氏。朕思老子與孔子同時。問禮之意。猶龍之
襃。載在史冊。非與孔子有異教也。佛生西域。先孔
子數十年。倘使釋迦孔子。接迹同方。自必交相敬
[001-0194a]
禮。蓋五典九經三物六行。治天下之大綱小紀。固
始自二帝三王。而集成於我至聖。然必解脫諸相。
而後此心方能達萬事萬物之性理。此則其必然
者。後世或以日月星比三教。謂某為日。謂某為月。
謂某為星。朕意不必如此作拘礙之見。但於日月
星之本同一光處。喻三教之異用而同體可也。觀
紫陽真人之外集。自可無疑於仙佛一貫之旨。道
既一貫。愈可以無疑於三教並行不悖之說。爰附
及於此。使天下後世。真實究竟性理之人。屏去畛
域。廣大識見。朕實有厚望焉。特諭。


雍正十一年四月初八日No. 1281
御製揀魔辨異錄卷一



魔忍曰。佛不云乎。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
相。微妙法門。付囑摩訶大迦葉。夫涅槃妙心。即吾人
本具之廣大心體也。正法眼藏。即雙明雙暗。同死同
生之金剛眼也。心即眼。眼即心。實相而無相者也。如
國之印璽然。無前際。無後際。無中際。一印而文理備
焉。


若欲徵心。則雖豎窮三際。橫亘十方。猶徵不盡。豈未
讀楞嚴七處徵心耶。可惜世尊於百萬人天中。拈出
一花。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001-0194b]
却被魔忍吾人本具之廣大心體一句鈍置煞了也。
盡大地是一隻眼。乃以正法眼藏。為雙明雙暗。同死
同生之金剛眼。豈止認奴作郎。明暗生死。如何又是
金剛眼。金剛眼。如何又有明暗生死。說明金剛眼尚
不得。何況暗金剛眼。說生金剛眼尚不得。何況死金
剛眼。無論孟八郎恁麼去。大似韓盧逐塊。縱使說得
毫釐無差。方成天地懸隔。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
無相。微妙法門。若可詮註得破。何必迦葉方堪受囑。
且三藏十二分。早巳說得盛水不漏。又何為末後拈
出一花。兩人相對揑怪。誑惑天下後世男女。又謂心
即眼。眼即心。然則離眼便非心。離心便非眼耶。盡大
地。指何物為不是心。盡大地。指何物為不是眼。將此
心眼。自謂法王寶印。正同偽造印信。豈真璽印耶。又
以一印而文理備。拈提三際。夫三際者。無際之實際。
實際而無際。若譬之一印而文理備。則謂之無前際
後際。猶依稀仿佛。如何是無中際。況未印即前際。既
印即後際。又何所為無前後際耶。與三際之論。有何
交涉。


魔忍曰。及其弊也。知解橫生。故不得不變而為機鋒。
為捧喝。又其弊也。不得不變而定宗旨。宗旨定。若三
代之禮樂備焉。雖千聖繼出。不能易矣。夫言論之弊
也。弊於心性。而棒喝之弊也。弊於亂統。故從棒喝悟
者。知亂統之病。而建同喝四喝。料簡元要。函蓋截流
等綱宗。臨濟雲門是也。從機語悟者。知心性之病。而
建四禁五位。六相種種三昧門等網宗。曹洞溈仰法
眼是也。


從上諸祖。終日言而未嘗言。然而何一言離却宗旨。
[001-0194c]
離却宗旨。其言又何足道。乃謂一弊而為機鋒。為棒
喝。再弊而為定宗旨。宗旨既定。若三代之禮樂備。雖
千聖繼出不能易。勦襲莊子之遺漦。唐突佛祖向上
邊事。可乎。如此。則所為機鋒捧喝宗旨者。乃是實法。
乃是妄語。乃是揑怪。乃是拖泥帶水。自救不了。魔之
所以為魔。如是如是。又謂臨濟雲門。建同喝等綱宗。
曹溪溈仰法眼。建四禁等網宗。硬作主張。妄生區別。
鴟鼠嗜糞。牽引鳳凰。與共一坑同食。埋殺五宗矣。


魔忍曰。正法眼藏。果易言哉。惟其不易言也。故先聖
秘之而聽其悟。惟其不易悟也。故湮沒而至於不提。
夫湮沒既久。必有乘願再來之大士。起而救之。然而
救之之際。不無觸諱。故有疑之者。有毀之者。甚至投
毒下獄。篆面鞭背。在古人猶所不免。況今日乎。語曰
絃急則斷。亦勢之固然也。三峰老人。履固然之禍。而
卒免矣。有所不能免者。其在我乎。


夫此一大事。雖釋迦牟尼佛。亦秘不得。釋迦牟尼佛。
亦提不得。說法四十九年。三藏十二部具在。如何秘
得。且山河大地。十方虗空具在。如何能取而秘之。然
說法四十九年。三藏十二部。不曾說著一箇字。如何
提得。山河大地。十方虗空。塵說剎說熾然說。而悟者
自悟。迷者自迷。又如何能取而提之。魔忍乃謂惟其
不易言。故先聖秘之而聽其悟。惟其不易悟。故湮沒
而至於不提。可為白日囈語。此中本自清淨。此土本
自極樂。何嘗有造次顛沛。被髮纓冠景象。乃謂伊師
魔藏。以此事湮沒不提。乃觸犯忌諱而提之。禍事不
[001-0195a]
了。伊又明知不免。挺身承當而提之。可怜可怜。何苦
何苦。


魔忍曰。夫世之為書者。集點畫而後成字。集字而後
成句。集句而後成章。章之成也。必有先後起止之迹。
惟印則無之。學道亦爾。有小悟。有大悟。大悟若印。小
悟若集書。當是時。不陞巨匠之堂。未有不於點畫字
句。生滿足者。是故興化因大覺而見臨濟先師。洛浦
由夾山以透牢關一句。黃龍啟廸於文悅。雲門溫研
於雪峰。至若灌溪之造末山。妙喜之從佛果。是皆一
悟再悟。至於大悟一十八遍。然而豈有他哉。務與從
上印文相合而止耳。風穴曰。祖師心印。狀似鐵牛之
機。去即印住。住即印破。乃至印泥印水印空。不留朕
跡。予嘗深觀之。自拈花至馬祖臨濟。凡三十九傳。而
此印再鑄。光𨦵四射。睨之即喪其睛。所謂印水者也。
自興化至圓悟大慧虎邱應菴。又十一傳。而諸老愈
唱愈高。愈造愈不可測。若龍變虎踞。風馳電轉。所謂
印空者也。至華藏而後。此印漸沒矣。嗟乎。三峰先師。
穴重泉以出之。磨其光。刮其垢。還其舊觀。以用於今
日。所謂印泥者也。何也。老人生臨濟七百年大法滅
盡之後。一呼而不應。再呼之。再呼而不應。三呼之。聲
為之咽。氣為之絕。四顧徬徨。而未有和之者。故不得
不印諸泥上。以待天下後世。其為心亦苦矣。夫所謂
印泥者何。謂印文之不能化也。非印文之不能化也。
泥之不能化也。嗚呼。吾輩之終日元要。而不透元要
之極者。與彼一棒到底。只不百步耳。可不戒哉。可不
慎哉。戒之慎之。藏之護之。以俟其人焉。如臨濟者出。
焚其符。剖其印。重於空中圖畫五彩。與正法眼藏。暗
相脗合。是三峰之願也。亦從上列祖之願也。


三印者。一印空。一印水。一印泥。古今提唱。或云。山河
大地。悉皆消殞。前後際斷。則曰印空。見山還是山。見
水還是水。則曰印水。末後牢關。脚踏實地。則曰印泥。
或云。見空見有。尚有見在。則曰印泥。非空非有。猶落
[001-0195b]
中邊。則曰印水。若到一亦不立地位。中邊俱捐。如來
如來。如是如是。則曰印空。或云。三印非是三關。竝皆
究竟極則。空來空如。則曰印空。有來有如。則曰印泥。
非空非有來。非空非有如。則曰印水。三說雖若異同。
總不離正知正見。非可情識知解卜度。魔忍乃謂拈
花至臨濟而此印再鑄。所謂印水。興化至圓悟。愈唱
愈高。愈不可測。所謂印空。至華嚴而失其印。至魔藏
復得之重泉之中。磨光刮垢。頓還舊觀。而為印泥。蓋
謂此印即同印綬之印。明得自已手中有箇如來佛
傳國璽。伊是真正覺王嫡子而巳。世法言之。當同叛
賊。出世法言之。可謂狂癡矣。夫帝王統緒。亦在奉天
承運。不在傳國璽之有無。況乎覺王正令。豈有璽印
之可傳哉。如果有之。則是作為實法矣。伊之為外道
邪魔。自供自認。


魔忍曰。四七二三諸祖師。應機多標理致。而棒喝機
鋒。始自馬祖。諸老宿不察三峰之用心。憎其異己。至
欲抹殺從上相承之法印。自謂一棒到底。不立窠臼。
獨不思棒喝之始自誰乎。若謂此棒直接馬祖之上。
則馬祖巳上。未嘗用棒喝也。若謂此棒仍承馬祖之
下。則馬祖巳下。未嘗無宗旨也。是二者何居。若謂自
立門庭。不從人得。其如棒喝何。進退推求。實無本據。
反欲闢人之扶救慧命者。為無師。為外道。為旁出。其
誰曰信然。今三峰往矣。而闢書又一再至。則吾之辨
亦安能巳耶。非辨也。救也。


救者。人有難而吾拯之也。人之乎死而吾生之也。若
夫從上佛祖之宗旨。自威音以前無生。彌勒以後無
滅。尚非出世閒法。而何有於世諦。何患何難。何得何
[001-0195c]
失。而又何從而救之耶。眾生心無處不緣。惟不能緣
於般若之上。今於青天白曰。忽起狂華。妄生救心。妄
立救相。妄出救言。妄成救境。無論不須救。實亦不受
救。而此大妄語成。墮無閒獄。則雖欲自救而不得也。
且宗旨之與棒喝。有二乎。無二乎。譬如三峰法藏。棒
喝即三峰。宗旨即法藏。乃欲是法藏而非三峰。滅三
峰以救法藏。氣急敗壞。被髮纓冠。不謂之狂人不可
也。謂棒喝如自馬祖。豈知然燈以前未嘗無乎。且如
世尊拈花。拈花非棒喝乎。迦葉微笑。微笑非棒喝乎。
推而廣之。天有四時。春秋冬夏。風雨霜露。天之棒喝
也。地載神氣。風霆流形。庶物露生。地之棒喝也。鳶飛
戾天。魚躍于淵。物之棒喝也。爪生髮長。脉動氣旋。飯
過其中。衣裹其外。身之棒喝也。何得云馬祖而後始
有。且棒喝亦名相耳。譬如冠然。夏曰收。殷曰冔。周曰
弁。秦漢以來曰冠。魏晉以後。始有帽之名。今則冠與
帽竝稱。而所謂收冔弁者無稱焉。要而論之。不過是
暖此頭。飾此頭之一器耳。何問名之異同。棒喝亦不
過是建萬法。消萬法之一機。欲人自明宗旨耳。其落
處不涉宗旨。其用處不離宗旨。豈得將棒喝與宗旨
斤斤較量。何異將冠與頭斤斤較量。不謂之愚癡不
可也。如此而一則曰宗旨。再則曰宗旨。是其所謂宗
旨。乃魔說而非宗旨。以魔說為宗旨。安得不絕人慧
命乎。


魔忍曰。四十九年說法。皆隨機遮護。至拈花一著。始
盡天上天下獨尊之旨。先師謂一花拈出。圓證吾人
[001-0196a]
心法廣大。非臆談也。闢書以一棒為全提獨尊。謂此
外別有。即同魔說。豈吾所謂全提獨尊之旨哉。吾所
謂獨尊者。如天子為萬國之獨尊。吾所謂全提者。如
萬國皆在天子王化之中。而一令而天下肅。發一言
而天下應。除一官授一職。而天下被其澤。天下之教
教化化皆歸之。故謂之獨尊。非天下之外。別有獨尊。
而獨尊之外。別有天下也。心法亦然。洞宗有五位。以
君位為尊。臨濟有四賓主。以主中主為貴。雲門有全
提半提。以全提為究竟。教中有海印三昧。謂萬象森
羅。皆在海光之中。無前際後際。而一時俱現。所謂全
提獨尊者也。若夫闢書之一棒。謂之法外之心。謂之
乾慧。特孤獨之獨耳。獨可也。尊則吾不知矣。


世尊初生。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天上天下。
唯我獨尊。雲門云。若使老僧看見。一棒打煞。與狗子
喫。貴圖天下太平。雪竇云。雲門此語有兩負門。有一
門不共戴天。有一門恩大難酬。古德提唱。究竟是何
心行。且西天記此公案。又是何心行。若解不得。入地
獄如箭射。若解得。亦入地獄如箭射。解得解不得。天
下總然太平。何以故。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故。密雲以
一棒為全提獨尊。尚復依稀似曲。若魔忍之喻。真乃
烏焉成馬。有甚了期。又復牽合五位君臣四賓主。謂
五位以君位為尊。四賓主以主中主為貴。不特與獨
尊之旨。毫無交涉。且五位中。又可有四卑而一尊。四
賓主中。又可有三賤而一貴耶。五位猶一手五指。四
賓主猶一室四隅。莫非東看為西。南觀成北。同中有
異異中同。豈可實實作一二三四五會。若夫指斥密
雲一棒為乾慧。為孤獨之獨。直是逆心熾然。妄呵肆
[001-0196b]
罵其祖。更無可論矣 佛祖語言。竝是直心直行。只
是向人直說。而會者自會。不會者自不會耳。何嘗隨
機遮護。若隨機遮護。便是眾生相。并不到聖處。何為
佛語。


魔忍曰。凡先聖或示此○相。或示此●相之類。若虙
羲之卦畫也。雖無文字。而天地萬物之理備焉。而七
佛列祖傳法偈。若文王之繫辭也。所云雙頭獨結。無
文密印等。其爻象乎。蓋以此○相統言詮。以言詮入
此○相。不相害也。昔臨濟大師初住鎮州。即謂普化
克符曰。我欲於此建立黃檗宗旨。汝二人成褫我。二
人稟旨上問。濟於三段二打之後。以四料簡明之。於
是便有元要賓主照用等宗旨立焉。夫黃檗接臨濟。
不過三頓痛棒。而濟乃建立若是。豈非三頓之象彖
乎。然卦無象彖。卦之理固自若也。使由卦以知象彖。
由象彖以知卦。卦之理亦固自若也。今有人焉。執一
晝以為乾。問其乾之所以乾。則嗔目大怒。至欲焚其
書。絕其人。止存一書。以教天下後世。是果知乾乎。


伏羲時無文字。所謂者。即是乾字。非伏羲畫此
象。而文王以乾元亨利貞注釋之也。至於○。則是何
文字乎。又可作文字邊會乎。易之為書。雖天地萬物
之理備。然此是其餘事。若論其旨要。皆所以盡人倫。
人倫之內。萬有不齊。一一隨時變易。以期適得其宜。
必有道矣。聖人欲如善見毗婆沙律之一一分而列
之。而不勝其𦣱也。於是多方設喻以該之。四聖各自
作易。道則同而義不相襲也。與佛門相較。於律門最
相似。於此不明。往往牽引易語。為似佛祖教外別傳
者。此兩家門庭。皆未曾涉足者之說也。譬如藏內律
文。何條有礙宗旨。擬指何條與宗旨相似。魔忍乃以
[001-0196c]
○為卦畫。以七佛列祖傳法偈等為繫辭。而以其師
所揑造之雙頭獨結。無文密印為爻象。真所為扣槃
捫燭。無端衊聖污賢。至以臨濟打克符普化。以四料
簡明之。於是便有元要賓主照用等宗旨立焉。為黃
檗三頓棒之彖象等語。此邪魔外道之尤者。祖師機
緣。如清凉風。如大火聚。捉不得。近不得。豈有今日棒
喝。而明日揑幾句話頭以疏通證明之。知此祖師。雖
令洗脚。亦不需也。宗旨二字。即同教外別傳。皆是不
可名而強名。出於無奈。者箇原不受這等塗污埋沒。
今乃以四料簡元要賓主照用為宗旨。豈但迷頭認
影。且認脚影為頭矣。豈但元要等葛藤。即三藏十二
分。亦豈瞿曇宗旨。若云瞿曇以此為宗旨。則為謗佛。


魔藏頌世尊陞座。文殊白椎公案云。人人都向世尊
未陞座前會取。早巳錯了也。復頌云。雨過空山水碓
聲。文殊何處著槌鳴。脚頭脚底無勞問。寶座從他下
與陞。


世尊陞座。文殊白椎云。諦觀法王法。法王法如是。世
尊便下座。夫既陞座。則法王法。絕覆藏矣。文殊既白
椎竟。四至分明訖。又復作多口阿婆。丁寧囑付。曰諦
觀法王法。法王法如是。所為以慈悲之故。有落草之
談也。魔藏既知空山水碓。即是文殊白椎。何以又不
向世尊陞座處。張眼明明看取。却云脚頭脚底何勞
問。寶座從他下與陞。豈不以外道伎倆。妄測世尊耶。
如此。豈不仍是向世尊未陞座前會取耶。然則其所
[001-0197a]
謂空山水碓者。却與文殊白椎。天地懸隔。空山在眼。
何嘗覩無見之妙見。碓聲在耳。何嘗入不聞之圓聞
哉。


魔藏頌靈山拈花公案云。大地花開勝國春。碧池窺
洞笑相親。自從惹得燕鶯語。話到於今轉失真。


拈花公案。燕鶯恰恰道著。燕鶯即是花。語即是拈。無
二無別。而三峰藏云。自從惹得燕鶯語。話到於今轉
失真。連箇燕鶯之見。尚未得一如在。道甚真與不真。


魔忍曰。六祖入黃梅之室。亦以袈裟遮圍。徵其前悟。
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言下大徹。乃曰。一切萬法。不
離自性。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
期自性本不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黃梅知其徹
悟。遂以衣鉢付之。先師謂袈裟縷縷。明示法數。非苟
然也。蓋袈裟自一條至二十五條。每條各五。各各四
長一短。顛倒參錯。開闔變化。默印吾人本具之廣大
心體。圓融行布。不滯一偏。始盡此心此法之奧。非心
外別有所謂密付者也。如六祖偈曰。菩提本無樹。明
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豈非滯在淨處。
而於心法有所未圓者乎。請試言之。若此偈便為究
竟。則三鼓入室。不應復有言下大徹等語。既有此語。
則偈旨之偏。雖盧公再出。亦當首肯。今之人悟不及
此。遂謂先師以宗旨定在衣上。不亦欺世之甚乎。且
初祖亦曰。內傳法印以契證心。外付袈裟以定宗旨。
若以衣表宗旨。而宗旨遂在衣上。則靈雲見桃花。水
潦被馬師一踏。二公之悟。應在樹頭之上。鞋跟之下
耶。蓋未肯深思爾。何則。請觀世尊拈花之際。普告大
眾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付與摩訶迦葉。當是
時。人天百萬。未有若秀公之徒起爭端者。世尊不即
此時。付以金縷。却於多子塔前重增公案。何哉。則袈
裟遮圍。分座令坐之事。有旨無旨。不待辯而較然黑
白矣。噫。物之最大者天地是也。理之最幽者陰陽是
也。而聖人迎日推䇿。畫八卦。考河圖。測以渾天之儀。
載以曆象之書。然後天地之動靜。日月之行度。星辰
[001-0197b]
之區分。陰陽寒暑之數。閏餘盈縮之變。鬼神幽冥之
情狀。灼見而指諸掌。由是而觀。聖人之智慮過人遠
矣。使匹夫匹婦從而論之。又烏得不增其昧昧哉。


儒者即數以顯理。謂理數不相離也。然理是形。數是
影。夫數實理虗。而謂理形數影者。何也。理得而數隨
之。則是無定者乃一定。而一定者乃無定也。數無定。
而隨理之有定者以為大小。故以形影喻也。此皆是
儒門邊事。若夫禪門。先去理障。直標心宗。理尚不可
說。何況於數。魔忍乃謂袈裟自一條至二十五條。每
條各五。各各四長一短。顛倒參錯。開闔變化。默印吾
人本具之廣大心體。圓融行布。不滯一偏。始盡此心
此法之奧。非心外別有所謂密付者。真是魔說。伊不
過略涉世典。見乾數二十有五。坤數三十。坤之三十。
即是二十有五而再五之。坤統於乾。陽實陰虗。坤為
虗數。惟乾之二十有五為實數。故乾數該萬有之數。
乾。生生也。生生者。天地之心也。天地無心。人為天地
之心。故生生之數二十有五。而心之數亦二十有五
也。袈裟二十五條。偶然符合。遂謂以此表五人廣大
之心體。無論與無生法忍。毫無交涉。即以易論。孔子
所謂天數二十有五者。又何嘗預知後人之推測到
此哉。不過理必與數符。自然恰合耳。有何奇特。至若
所謂直標心宗者。豈是這箇心。不見楞嚴經云。此非
汝心。且又與袈裟何涉。如曰即此是。不知才說是。即
巳不是。是亦不立。況伊固非謂即此是乎。以此誘惑
士大夫之無學者。俾羣稱妙諦。為之外護。如此心行。
[001-0197c]
真乃污濁祖庭。既謂袈裟二十五條。默印心體。又自
覺其說之迂怪也。於是又謂不是將宗旨定在衣上。
妄引靈雲桃花等公案為證。總無落處。至謂世尊拈
花。迦葉微笑。未是授受。必待多子塔前。袈裟圍繞。而
後密付宗旨。鬼窟裏作活計。塗污世尊。結成魔界。應
隨無閒獄矣。狂吠不了。忽又轉入世諦。謂物之最大
者天地。理之最幽者陰陽。又謂聖人迎日推䇿。畫卦
考圖。而得其秘奧。聖人智慮過人。特地讚歎聖人一
番。又謂使匹夫匹婦從而論之。烏得不增其昧昧等
語。暗指伊師法藏為聖人。而密雲天隱為匹夫匹婦。
暗用韓愈送浮屠文暢序意義。借此向迂儒俗士打
箇關節。真所為脅肩諂笑。病於夏畦者。此種議論。宗
門語中何處著落。本無足辨。但恐後世無識之徒。或
謂伊於儒門義理。尚有可取。不得不亦為蛇足一上。
夫天地曰兩大。尊稱之辭也。然雖蟭螟之細。其氣皆
是天。其質皆是地。固亦可曰莫小於天地。豈得但曰
物莫大於天地。至於理最幽於陰陽之說。即知伊連
箇陰陽也不識。但可言莫顯於陰陽耳。夫陰陽以對
待言。則男陽女陰。晝陽夜陰。推之萬物皆然。塵塵剎
剎。具在目前。可曰齒乎。以互根言。則男陰女陽。晝陰
夜陽。推之萬物。又莫不皆然。亦塵塵剎剎。具在目前。
可曰幽乎。連箇幽之一字。尚在陰陽甲裏。必得與顯
為對。然後可以論陰陽。如論其象。則顯而在外者陽
也。幽而在內者陰也。如論其根。則顯而昭著於外。有
[001-0198a]
形之可指者陰也。幽而主運於內。無迹之可尋者陽
也。何得云理最幽於陰陽。況乎天地亦不是物。陰陽
亦不是理。即此二語。其於世典。亦是邪魔外道。何論
禪宗。聖人之所以為聖人者。以其明人倫耳。孟子曰。
聖人。人倫之至也。大學曰。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
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惟能以三達德。
行五達道。故曰聖人。若夫迎日推䇿。畫卦考圖。而知
天地日月之行度等類。乃是聖人之多能。聖不聖。於
此全無交涉。若於此等處。謂是聖人之所以為聖。則
是西洋回回之能曆法者。皆是聖人矣。況周孔之曆
在春秋。堯舜之曆在尚書。以算術考之。竝皆疎濶而
舛訛。不及今之時憲曆處甚多。若以此為聖。則是昔
之南懷仁。今之戴進賢。勝於堯舜周孔矣。豈不是盲
人觀象。妄生議論 謂世尊多子塔前。袈裟圍繞。別
無義味。慮行者三鼓入室。仍是何處惹塵埃見地。固
是顢頇。若如魔忍所說。又屬外道。學者既具正知正
見。切須於此著精彩。


魔忍曰。金剛舍利。建塔立廟。乃人天植福之田耳。結
集法眼者。使真金剛。真舍利。照天照地。而光明種子。
世世不絕。真續佛慧命者事也。今乃抹殺臨濟正法
眼藏。謂之學解。觀尊者此語。寧不惕然。


金剛舍利。建塔立廟。亦不得但作人天植福會。會得。
則所為正法眼藏。即金剛舍利。建塔立廟。會不得。則
所為結集法眼。續佛慧命。豈止不及人天植福之因。
即是滅慧命而續魔命。豈得不以善因而招惡果。夫
[001-0198b]
金剛舍利。即是法眼。如將金剛舍利。建塔立廟。與法
眼慧命。話成兩橛。即屬脚跟不點地漢。況法眼豈由
結集而成。如使可以結集。則尚安得謂之真金剛。真
舍利。只結集二字。非止學解。直是魔外耳。魔忍自立
為臨濟嫡宗。與其祖師密雲為難。思壓倒密雲。驅出
祖席。全是好勝心。瞋恚意。尚何慧命。尚何法眼。不如
樸樸實實。拜塔禮廟。熏此善種。以待來生。尚不錯過。
何必託語言文字。橫造無窮之業。


魔忍曰。古今以聰明睿智僨事者實多。而神堯神禹
不礙為聖君。周公孔子。不礙為聖人。七十子之徒。俱
不礙為賢人。未聞田舍翁。致君堯舜而垂範百世者
也。吾道亦然。故如來稱一切智人。而華嚴菩薩。於百
工技藝。星相圖緯之學。莫不精究。第觀其用心何如
耳。闢書於三峰所說之法不可測。遂貶為旁出。稱瑞
光頂兄為類已。頃見瑞光之錄又不可測。而闢書旋
至。甚至以瑞光為假[曰/月]不識字之名。嗟乎。不識字者。
所謂飽食終日。無所用心。有何佳名而假[曰/月]之耶。但
瑞光不幸而墮此數中。又幸而得在先師鑪錘之下。
發其覆。淘其滯。開其宿慧。使至於今日。輒前是而後
非。法眼何嘗定歟。且西天諸祖說法如雲湧河決。至
於馬鳴迦毗摩羅龍樹等。各著論
百餘卷。亦呼為聰明旁出。可乎哉。


亘古亘今。未聞以聰明睿智而僨事者也。論出世間
法。無明本性即佛性。聰明睿智。又豈得不是佛性。謂
之無心道人。亦謂之無事之人。尚不得說箇事。說什
麼僨事不僨事。論世間法。聽而聖曰聰。視而聖曰明。
思而聖曰睿。合而言之曰智。聰明睿智。便是聖人。安
得僨事。今曰古今以聰明睿智僨事者實多。則不知
[001-0198c]
其說為何等魔說也。趙州出院。路逢一婆子。問和尚
住什麼處。師云。趙州東院西。婆子無語。師歸院。問眾
僧。合使那箇西字。或言東西字。或言棲泊字。師云。汝
等總作得鹽鐵判官。僧曰。和尚為什麼恁麼道。師曰。
為汝總識字。觀此則密雲斥瑞光假冒不識字之名。
豈無落處。且不識字人。又如何定是飽食終日。無所
用心者。販夫賈豎。一字不識。其心日夜營營。豈能休
去歇去。以世諦言。亦屬不解。況孔子所謂飽食終日。
無所用心。難矣哉者。葢䇿勵下學之辭。若向上事。不
又曰。飯蔬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乎。如
使尚有心可用。安得樂在其中。至於宗門。終日喫飯。
不曾晈著一粒米。然後到得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地
位。此正是絕學無為閑道人也。魔忍乃曰有何佳名
而假冒之。不特不曾證此實際。并不會聞此佳名矣。
又譏密雲以魔藏所說之法不可測。遂貶為旁出。稱
瑞光為類已。頃見瑞光之錄又不可測。而闢書旋至。
夫佛祖語言。所為如語真語實語。不妄語不誑語。木
頭即是木頭。碌磚即是碌磚。明明道得七花八裂。而
聽者不悟。則依圓囫圇。所以說者。不由心意識。而聽
者亦不得向心意識邊摸索。有什麼可測與不可測。
魔藏魔光之不可測。正是密雲之所痛心疾首。不忍
不闢。不得不闢者也。魔忍乃復賣弄伊父兄之不可
測。正莊周所云。鴟鼠嗜糞。鵷鶵過之。鴟鼠仰而曰嚇
者矣。且伊等之語。亦何不可測之有。凡不可測者。惟
[001-0199a]
此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則惟證乃知難可測。葢以纔
用測時。便落心意識。既落心意識。便如用墨染絹而
求其白。其染愈深。其白愈黑故也。若伊等之所謂四
法交加。雙頭獨結。勒成無文密印者。不過穿鑿傳會
四字盡之。何不可測之有。極其微妙。總歸一○耳。亦
既○之。則亦既測之矣。充其伎倆。能舉陳年葛藤。配
合得枝。枝相對。葉葉相當耳。夫此葛藤。所當付之一
炬。如其付之一炬。則亦既測之矣。能將諸子百家。四
庫萬卷。種種無明窠窟。資其譚鋒舌劒耳。夫此譚鋒
舌劍。等於鵲噪鴉啼。如其等之於鵲噪鴉啼。則亦既
測之矣。然則更有何不可測者。乃敢附會馬鳴迦毗
摩羅龍樹諸大士耶。詩云。巧言如簧。顏之厚矣。


魔忍曰。童子持鑑出遊。以表諸佛圓智。從來象示。不
可誣矣。至如龍樹現自在身。而提婆謂眾曰。無相三
昧。形如滿月。夫元黃未兆之際。聖凡罔立之先。果可
以規規小見徵之耶。永嘉曰。大千沙界海中[冰-水+區]。一切
聖賢如電拂。般若曰。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然則先師謂無象一○相。
為千佛萬佛之祖。其理固未嘗悖也。


○。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前無始。後無終。現在
無現在。○。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夫此○者。不過言
思絕處。不得巳而為之。然此言思絕處。不得巳而為
之之○。只合供仰山一脚抹去。古德云。達摩西來。只
為欲覓箇不受惑的人。若見於○。即巳非○。若契於
○。○更何立。若立一○。即惑於○。若惑於○。即是謗
○。今乃以○為千佛萬佛之祖。然則千佛萬佛。乃○
[001-0199b]
之子孫耶。童子持鑑。鑑與童子。是同是異。諸佛圓智
與鑑。又是同是異。如何可作象示人。若然。則心如明
鏡臺之句。能大師何以不肯。且既謂此鑑為諸佛圓
智之象矣。又曰。此無象一○。為千佛萬佛之祖。○則
象存。又何言無象耶。


魔忍曰。達摩初破六宗。其意銳甚。及東來震旦。六番
受毒而不言。謗議沸騰而不辨。不契於梁。不聞於魏。
不容於流支之徒。機亦危矣。稍有爭論。安能默坐九
年。以俟二祖耶 又曰。天童當今第一名宿也。撥無
宗旨者。孰不借口。予將使天下後世。知天童盛怒之
日。巳有犯顏死爭者如某。庶亂統之弊。其少懲乎。


佛祖之開人迷雲。提示要旨。莫非慈悲之故。所為無
門解脫之門。無意道人之意。豈其有爭論是非。必欲
己之勝彼。如臧三耳之說耶。此等凡夫見。尚不可塗
污聖賢。何況佛祖。乃謂達摩初破六宗。其意銳甚。達
摩意作麼生。魔忍於何見之。意尚不可得。何況於銳。
豈有舌戰勝人之香至哉。苦哉香至。受此大謗。況乎
西天貝葉。大都譬喻。彼小乘禪觀。有此六種各封已
解之流。達摩一一剖明化導。俾之舍小趣大。然此六
宗之徒。即謂之莫須有。亦可也。又安得有初破六宗。
意氣橫溢。若武夫斬將搴旗。秀才狀元及第時境象
哉。擔屎潑佛。斯之謂矣 明哲保身。在儒門亦非趨
利避害之謂。險莫險於嗜欲。而患難不與焉。醜莫醜
於凶德。而六極不與焉。明哲者。明哲於見理。非明哲
於趨避也。況乎宗門。善惡齊屏。吉凶齊致。有無齊等。
生死齊際。身亦非身。何有於保。乃謂達摩履危機而
[001-0199c]
默坐九年。何其謬也。唐時無名老宿有云。祖師九年
面壁。為訪知音。若恁麼會。喫鐵棒有日在。魔忍乃謂
面壁九年以俟二祖。魔外心腸。無名老宿於千百年
前。早為覷破而抉示矣。夫亂統固是宗徒陋獘。然與
作為實法。妄建宗旨者。彼為五十步。此為百步。蓋亂
統之害。易分雪裏粉。妄建宗旨之害。難辨墨中煤故
也。夫曰法喜。曰禪悅。曰樂土。曰淨因。曰閑道人。曰無
事人。佛祖心行。如是如是。今乃曰。將使天下後世。知
天童盛怒之日。巳有犯顏死爭者如某。此是何等言
語。何等心行耶。恐天下後世之不知有魔忍也。恐人
謂見與師齊。減師半德。必欲冒見過於師之名也。恐
天童之名在已上。思天下惟羿為愈已。於是殺羿也。
恐天下後世之或是天童而非己也。恐天童之我先。
而天下後世之不以我為善知識也。恐天下後世之
知其然。終不以是歸己。以非歸天童。執祖孫之義以
相誚。非託父有諍子之義。不是以壓倒天童。使天下
後世。皆盜跖天童而龍逢我也。究竟何為而然。則曰
為宋旨云爾。為是非不立。空有雙融。聖凡情盡。人我
同根之宗旨云爾。能不捧腹絕倒耶。


魔忍曰。無然不識。塗毒鼓聲也。雪竇以本語作頌。可
謂白珪無玷矣。後人向左右顧視處。妄下註脚。而自
謂不存知解。不亦難乎。東坡居士曰。本草謂芋為土
芝。能充饑益氣。惠州富此物。人食之者不免瘴。非芋
之罪也。芋當去皮。濕紙包。煨之火。過熱乃熟。噉之則
鬆而膩。能益氣克饑。今惠人皆和皮水煮冷噉。堅頑
[001-0200a]
少味。其發瘴固宜。夫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言猶竽。
而綱宗則紙包火煨之法也。令諸窮子展轉求食者。
如法噉之。不復饑餓。若夫抹殺宗旨。以揚眉瞬目見
解。執悟中迷。發為狂打潑罵之瘴。非所謂水煮和皮
者耶。


休相憶。清風帀地有何極。顧視左右云。這裏有祖師
麼。喚來與老僧洗脚。雪竇此語。與丹霞燒木佛。大相
懸絕。既云清風帀地。則不喚洗脚者則巳。如喚洗脚
者。則欲求一不是祖師。與之洗脚。固不可得也。是以
密雲示人。於左右顧視處著眼。正是雪竇所頌。而魔
忍斥為妄下註脚。既不識密雲所謂。即不識雪竇所
頌。不識雪竇所頌。即不識達摩所對矣。且廓然無聖
及不識二語。正是如語。實語。真語。不妄語。不誑語。乃
謂是塗毒鼓聲。然則以此二語為權語耶。又舉東坡
煨芋說。而以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為芋。以綱宗為紙
包火煨之法。益屬謬論。夫惟者箇。不落圈䙡。非修持
之所可到。故曰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古德提持。惟處
處將此芋放人口邊。而人不能食。何甞有紙包火煨
之實法可說耶。此芋天然異味。食之無欠無餘。不在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之內。何須紙包火煨。盡大地作
一張紙。亦包不得。徧虗空是一團火。亦煨不得。但要
人喫得。便九轉大還。一超直入。有何烹炮調和。如法
不如法耶。乃斥密雲為狂打潑罵之瘴。不如密雲一
棒到底。正是剝好此芋。放伊口中。伊不解喫。轉目之
為瘴氣。伊師雙頭獨結。無文密印之鳩毒。轉以為調
和此芋之鹽梅。將見入口而慧命巳絕。又豈止水煑
[001-0200b]
和皮。能發瘴氣巳哉。


魔忍曰。永明壽禪師垂誡云。學道之門。別無奇特。只
要洗滌根塵下無量劫來業識種子。汝等但能消除
情念。斷絕妄緣。對世間一切愛欲境界。心如木石相
似。直饒未明道眼。自然成就淨身。又云。深嗟末世。誰
說一禪。只學虛頭。全無實解。步步行有。口口談空。自
不責業力所牽。更教人撥無因果。便說飲酒食肉。不
礙菩提。行盜行淫。無妨般若。生遭王法。死陷阿鼻。諸
佛出來。也無救你處。若割心肝如木石相似。便可食
肉。若喫酒如喫屎尿相似。便可飲酒。若見端正男女。
如死屍相似。便可行淫。若見已財他財。如糞土相似。
便可侵盜。饒你鍊得到此田地。亦未可順汝意在。直
待證無量聖身。始可行世間逆順事。古聖施設。豈有
他心。只為末世僧尼少持禁戒。恐賺他向善俗子多
退道心。所以廣行遮護。千經所說。萬論所陳。若不去
淫。斷一切清淨種。乃至若不去酒。斷一切智慧種。如
何後學。略不聽從。自毀正因。反行魔說。夫永明。無量
壽之應身。其埀誡與楞嚴三決定議。同一慨切。後代
魔子。或借二祖調心之言為口實。如刻糞作檀。佛說
名為可憐憫者。昔玉泉皓禪師製犢鼻裩。書歷代祖
師名字。有狂僧效之。皓見而詬曰。汝具何道理。敢以
為戲事耶。嘔血無及矣。僧尋於鹿門如所言而逝。夫
酒仙蜆子。皆散聖中人。應時而出。以救一期之病。非
傳佛心宗者所宜效顰也。至於末後一段光明。轉疑
為信。今之大言不慚者。能如是乎。


此篇舉永明之語。儆戒依託宗門。不持五戒之流。孔
子所謂不以人廢言。緇流所宜猛省。雖然魔忍言此
其造業更甚於飲酒食肉。盜財行淫。則又不可不為
誅心之論。何則。密雲患風。漢月乃誘令以川牛膝浸
酒飲。治有驗。密雲隨其計。漢月乃遍告諸方。斥密雲
破戒。煽惑當時士大夫。以奪其外護。如是心行。父作
之。子述之。又假永明之言。粉飾點綴。末乃微辭剌譏
[001-0200c]
密雲。以奪其宗席。於戲。富貴利達之場。陷溺人心。愈
巧愈深。愈變愈幻。失却自心。自食自肉。所賴一登菩
提之門。更蟬蛻於濁穢。乃流俗日下。將得宗旨與不
得宗旨。又如得富貴與不得富貴。害人以自利。辱人
以自榮。變幻萬端。深巧百計。釋迦視之。真同出佛身
血矣。莊子所謂竊金者誅。竊國者侯。聖人以仁義治
國。乃并其仁義而竊之。其斯之謂歟。較之飲酒食肉。
盜財行淫。種種諸業。猶一羽之較一鈞。輕重懸殊矣。


御製揀魔辨異錄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