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s0029 菩薩藏修道眾經抄卷第十二-- (master)




No. 2820
菩薩藏修道眾經抄卷第十二



增上慧學精進通一切□□□□□□□□
觀世音白佛言。世尊。此六□□□□□□□
幾是智慧眾具佛告觀世□□□□□□□德
眾。具增上惠學智慧眾。具禪及精進通一切。
觀世音白佛言。世尊。菩薩於六學事云何學。
佛告觀世音。有五種學波羅蜜相應。謂說正
法菩薩藏。先極信解於彼行十法。行聞思修
慧。護菩提心。習近善知識。方便修學無間善
業。


觀世音白佛言。世尊。何故此諸學六種施設。
佛告觀世音。有二事。一者攝取眾生。二者對
治煩惱。彼三學攝取眾生。三學對治煩惱。菩
薩布施眾具眾具饒益攝取眾生。菩薩持戒
不行惱害亦不恐迫無畏饒益攝取眾生。菩
薩忍辱於彼惱害逼迫恐怖堪忍饒益攝取眾
生。以此三學攝取眾生。以懃精進折伏煩惱。
生斷煩惱修學善業。修學善業不為一切煩
惱所動。以禪伏煩惱。以慧斷諸使。以此三學
對治煩惱。
[012-1198a]


觀世音菩薩白佛言。世尊。何故六波羅蜜作
如是次第說。佛告觀世音。彼上上招引依故
菩薩捨身財受持淨戒護戒故忍。忍已精進。
進已能禪。禪具足已得出世間慧。觀世音白
佛言。世尊。彼諸波羅蜜有幾種分別。佛告觀
世音。各有三種檀波羅蜜。三種者。謂法施財
施無畏施。尸波羅蜜三種者。謂轉捨不善戒。
轉生善戒轉利眾生戒。羼提波羅蜜三種者。
謂不饒益忍。安苦忍。觀法忍。毘梨耶波羅蜜
三種者。謂弘誓精進。善方便精進。利眾生精
進。禪波羅蜜三種者。謂離忘想寂靜煩惱苦
對治樂樂住禪。開引功德禪。開引利眾生禪。
般若波羅蜜三種者。謂世諦緣。第一義諦緣。
利眾生緣。


觀世音白佛言。世尊。何以故此諸波羅蜜名
波羅蜜。佛告觀世音。有五種。一者無閡。二者
無顧。三者無過。四者無妄想。五者迴向。無閡
者。謂於波羅蜜相違事不染著。無顧者。謂於
波羅蜜果報及現世利心不繫縛。無過者。謂
於諸波羅蜜離雜染污無方便法。無妄想者。
謂於諸波羅蜜不如言說計著自相。迴向者。
謂此諸波羅蜜已作已長養。為求無上大菩
提果。


觀世音白佛言。世尊。何等為違波羅蜜事。佛
告觀世音。當知。有六事。一者欲樂錢財自在
增上主自見安樂功德福利。二者隨其所欲
縱身口意。三者於他輕慢心不堪忍。四者於
諸善法不懃方便。五者習近世間雜亂眾事
見聞學識。六者世間戲論作福利見。
[012-1198b]


觀世音白佛言。世尊。此諸波羅蜜有何果報。
佛告觀世音。彼亦有六種。一者大財。二者善
趣。三者無怨。四者不壞。五者多喜樂眾生增
上主。六者無害自身有大堪能。


觀世音白佛言。世尊。何故菩薩深樂波羅蜜
受果報。佛告觀世音菩薩。有五事。一者諸波
羅蜜增上喜樂真實因。二者攝取自他因。三
者來世受果報因。四者離煩惱事。五者不往
惡趣。


觀世音白佛言。世尊。此諸波羅蜜各有何德
力。佛告觀世音。當知。各有四種。一者菩薩修
諸波羅蜜時捨離慳貪犯戒懈怠亂心諸見。
二者為無上菩提真實眾具。三者於現法中
攝取自他。四者於未來世得廣大無盡受果
報。


觀世音白佛言。世尊。此諸波羅蜜何因何果
何義。佛告觀世音。此諸波羅蜜悲為因受報。
攝眾生為果。滿足大菩提為大義。


觀世音白佛言。世尊。若菩薩有無盡財及有
悲心者。何故世間有貧窮眾生。佛告觀世音。
此是眾生自業過取。若異者他常為作。彼則
應有無盡之財。世間何有貧窮眾生。若然者
眾生作惡不應為障。觀世音。譬如餓鬼為渴
所逼。唯見空壑非彼海過。但彼餓鬼自業過
耳。如彼大海無有過。各菩薩無過亦復如是。
如彼餓鬼自業果報。眾生業報亦復如是。


觀世音白佛言。世尊。一切諸法悉無自性。菩
薩以何等波羅蜜取。佛告觀世音。般若波羅
蜜。觀世音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羅蜜取無自
[012-1198c]
性者。何故不取自性。佛告觀世音。我不說無
自性取無自性。然無自性無字。自性彼不能
離字說而說。以是故離自性取離自性。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二



爾時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摩訶薩白佛
言。世尊。云何布施不得名為檀波羅蜜。云何
布施而得名之檀波羅蜜。乃至波若云何不
得名般若波羅蜜。云何得名般若波羅蜜。佛
言。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行方等大般涅槃
不聞布施。不見布施。不聞檀波羅蜜。不見
檀波羅蜜。乃至不聞般若。不見般若。不聞般
若波羅蜜。不見般若波羅蜜。不聞涅槃。不見
涅槃。不見大涅槃。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知
見法界。解了實相空無所有。無有和合覺知
之相。得無漏相.無所作相.如幻化相.熱時炎
相.乾闥婆城空處之相。菩薩爾時得如是相。
無貪恚癡。不聞不見。是名菩薩摩訶薩真實
之相安住實相。菩薩摩訶薩自知。此是檀。此
是檀波羅蜜。乃至此是般若。此是般若波羅
蜜。此是涅槃。此是大涅槃。善男子。云何是施
非波羅蜜。見有乞者然後乃與。是名為施非
波羅蜜。若無乞者開心自施。是則名為檀波
羅蜜。若時時施。是名為施非波羅蜜。若修常
施。是則名為檀波羅蜜。若施他已還生悔心。
是名為施非波羅蜜。施已不悔。是則名為檀
波羅蜜。菩薩摩訶薩於財物中生四怖心。王
賊.水火.歡喜施與。是則名為檀波羅蜜。若望
報施。是名為施非波羅蜜。施不望報是則名
為檀波羅蜜。若為恐怖名聞利養家法相續
[012-1199a]
天上五欲。為憍慢故。為勝慢故。為知識故。為
來報故。如市易法。善男子。大涅槃中如是之
事。從無量劫來不聞而聞。尸羅波羅蜜乃至
般若波羅蜜。如雜華經中廣說。


華嚴經



菩薩從初發心所為功德求善知識。往詣諸
佛恭敬供養。修習善根。行檀波羅蜜。難捨能
施。行尸波羅蜜。棄損天下宮殿眷屬。出家學
道淨修禁戒行羼提波羅蜜。一切眾生悉加
惡言無量逼切。皆悉能忍行毘梨耶波羅蜜
修。諸苦行專求菩提。其心堅固而不退轉行
禪波羅蜜。諸方便道滿足清淨禪波羅蜜。於
諸三昧而得自在究竟。一切諸三昧海相續
次第未曾斷絕。行般若波羅蜜清淨。菩薩圓
滿智慧出明淨慧曰。無盡慧藏究竟智海。


大集經卷第十六



佛言。善男子。若有菩薩行檀波羅蜜時。觀身
如幻。觀受如夢。觀於菩提猶如虛空。行施之
時不見一法。是名檀波羅蜜不可宣說。若有
菩薩觀戒戒地毀戒及地。觀諸眾生無有我性
觀於法性。是名持戒。不呰破戒。具足戒已不
發三眼。一持戒眼。二破戒眼。三菩薩眼。雖復
持戒不求一法。不見菩提去來現在。是名尸
波羅蜜不可宣說。若有菩薩觀諸眾生。不生
不出而修於忍。觀於菩提眾生諸法皆悉空
寂。眾生空中無瞋喜心。亦復不覺一法怨相
而修於忍。是名羼提波羅蜜不可宣說。若
有菩薩懃行精進。都不見有身口意等。一法
是生一法是滅而修精進不壞法界。為度眾
[012-1199b]
生而修莊嚴。於空無我不生錯亂。為欲具
足一切佛法而行莊嚴。聞說佛法即是無法。
於是事中不生恐怖。清淨莊嚴如來世界。雖
復莊嚴觀之如空。亦不莊嚴。轉於法輪。何以
故。一切法性不可說故。是名毘梨耶波羅蜜。
不可宣說。若有菩薩修禪波羅蜜。修已不見
過去心性。淨本性已不見住處。亦復不見貪
恚癡心。上中下心及無貪恚愚癡。智慧亦不
分別。何以故。如貪恚癡亦復如是。如是觀
已亦入禪定。亦不能作平等。亦不能以不平
等法而作平等。亦能了知陰界諸入善德淨
穢有漏世間出世間生死涅槃對治等法。是
名禪波羅蜜不可宣說。云何名為不可宣說
般若波羅蜜。若無慧行無我我所。眾生壽命
士夫常斷有無等見。欲界色界及無色界。是
名無行無有諍訟無去無來。是則名為隨於
慧行離無明闇及德邪見。觀如是法即真實
觀。善男子。火災起時一切燒盡無明因緣。唯
除虛空菩薩行。是不可宣說。般若波羅蜜時
亦復如是。無有因緣見一切法本性盡滅。以
方便故為諸眾生宣說涅槃。


大品經卷第三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是菩薩摩訶
薩摩訶衍。云何當知。菩薩摩訶薩大乘發趣。
是乘發何處。是乘至何處。誰當乘。是乘出者。
佛告須菩提。汝問何等是菩薩摩訶薩摩訶
衍。須菩提。六波羅蜜。是菩薩摩訶薩摩訶衍。
何等六檀波羅蜜。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
毘梨耶波羅蜜。禪那波羅蜜。般若波羅蜜。云
[012-1199c]
何檀那波羅蜜。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應以薩
婆若心內外所有布施共一切眾生。迴向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是名菩薩摩訶
薩檀那波羅蜜。用無所得故。云何尸羅波羅
蜜。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以應薩婆若心自
行十善道。亦教他人行十善道。用無所得故。
是名菩薩摩訶薩不著尸羅波羅蜜。用無所
得故。云何名羼提波羅蜜。須菩提。菩薩摩訶
薩以應薩婆若心自具足忍辱。亦教他行忍
辱。用無所得故。是名菩薩摩訶薩羼提波羅
蜜。云何名毘梨耶波羅蜜。須菩提。菩薩摩訶
薩以應薩婆若心行五波羅蜜懃修不息。亦
安立一切眾生於五波羅蜜。用無所得故。是
名菩薩摩訶薩毘梨耶波羅蜜。云何名禪那
波羅蜜。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以應薩婆若心
自以方便入諸禪不隨禪生。亦教他令入諸
禪。用無所得故。是名菩薩摩訶薩禪那波羅
蜜。云何名般若波羅蜜。須菩提。菩薩摩訶薩
以應薩婆若心不著一切法。亦觀一切法性。
用無所得故。亦教他不著一切法。亦觀一切
法性。用無所得故。是名菩薩摩訶薩般若波
羅蜜。須菩提是為菩薩摩訶薩摩訶衍。


集一切福德經卷第二



復次那羅延菩薩。若知施及菩提眾生如來
等無二行。持戒菩提眾生如來等無二行。忍
辱菩提眾生如來等無二行。精進菩提眾生
行。智慧菩提眾生如來等無二行。菩薩如是
行六波羅蜜。則不壞則行之性相。菩薩如是
修行菩提。
[012-1200a]


佛說淨業障經一卷



佛告文殊師利。夫障礙者。貪欲是障礙。瞋恚
是障礙。愚癡是障礙。布施是障礙。持戒是障
礙。忍辱是障礙。精進是障。禪定是障礙。智
慧是障礙。文殊師利取要言之。若於諸法有
縛有解。當知。如是皆是障礙。爾時文殊師利
法王子白佛言。世尊。云何布施持戒忍辱精
進禪定智慧是障礙法。佛告文殊師利法王
子。一切諸法性無障礙。而諸凡夫愚小無智
自生分別。於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而作
障礙。所以者何。文殊師利。凡夫之人行布施
時。於慳眾生不生恭敬。以不恭敬便生瞋心。
以瞋心故墮大地獄。自身持戒。見犯戒者而
生輕慢。說其遇惡令他聞之生不恭敬。以不
恭敬故墮於惡趣。自修忍辱。以忍辱故而生
憍心。我是忍辱餘人麁惡。以是忍故而生放
逸。當知。即是眾惡之本。自行精進。於懈怠者
生如是念。如此愚人不應貪他信施供養。乃
至不應受一飲水。常於己身而起貢高卑下
他人。當知。是輩愚小無智。自行禪定。見我
想者。發如是念。我常修定。其餘比丘多諸亂
心說於邪論。如此之人去道尚遠。何能得佛。
作是念時隨所起念一念一劫還受生死。甫
當更修菩提之道。自恃多聞。於無名法以不
真智妄生分別。見有所得起大憍慢。我說是
輩是大愚癡無智之人。諸覺所覆非是大人。
雖復志求大乘之道。作如是言。我當於世為
最為勝。而聲聞小乘之人不生恭敬。輕慢惡
賤說其過罪。以其惡心說麁惡語故而墮惡
[012-1200b]
趣。


十波羅蜜法門



檀波羅蜜。尸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
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方便波羅蜜。願
波羅蜜。力波羅蜜。智波羅蜜。


寶雲經卷第一



菩薩成就十法能具足檀。何等為十。法施具
足。無畏施具足。財施具足。不望報施具足。
憐愍施具足。不輕心施具足。尊重施具足。
恭敬承事施具足。不求有施具足。清淨施具
足。云何名菩薩法施具足無希望心。自受持
法為人演說。不求利養不為名譽。為除一切
眾生遇惡不為於利。心無高下平等說法。是
名菩薩法施具足。云何名菩薩無畏施具足。
菩薩自離刀杖亦教人離刀杖。於一切眾生
生父母想男女相親友想。是名無畏施具足。
云何名菩薩財施具足。菩薩見眾生多作諸
惡。便積聚財寶而施與之。令離惡業安置善
處。有聞佛說。檀但是菩薩除慳貪妬嫉之垢。
是名菩薩財施滿足。云何不望報施具足。不
為得眷屬故施。不為得親友故施。不為欲故
施。是名不望報施具足。云何成就憐愍施具
足。菩薩見眾生飢渴受苦裸形弊衣無所衣
戶無歸無趣無居止處離於福業。便生慇重
憐愍之心。我今為苦眾生作衣服飲食乃至
歸衣舍宅。現有財物悉施與之。雖作是施
而不生念存有我人財物等想。是名憐愍施
具足。云何名不輕心施具足。不分別施等大
悲施。不輕心施。心不悋惜施。不瞋忿施。不憍
[012-1200c]
逸施。不為得名稱施。尊重恭敬施自手施。如
此等施。是名不輕心施具足。云何名承事施
具足。若同梵行可尊事者。若和上阿闍梨等。
如是之人深生慇重。起迎合掌瞻仰恭敬。若
有所作躬代營佐。是名承事施。云何名恭敬
具足。供養佛供養法供養僧。香華伎樂違
遶如來塔塗掃佛地。若諸塔廟朽故崩落修
復嚴飾。是名恭敬施。云何不求有施。菩薩施
時不生是念。我當生天。亦不生念。我當為王
及諸輔相大臣官屬。是名不求有施。云何清
淨施。菩薩諦觀此施。無姤無穢無雜。是名清
淨施。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具足於檀。


復有十法成就淨戒。何等為十。善多波羅提
木叉戒。善事菩薩蜜緻戒。滅諸煩惱戒。除不
善覺戒。怖畏惡業戒。於小罪中常生驚怖戒。
心常恐畏戒。受持投陀堅固不闕戒。持不為
求有造業戒。淨三業戒。善男子。云何名善
學波羅提木叉戒。菩薩於戒律諸經是佛所
制。皆專心受持。不為種族故持戒。不為我見
故持戒。不為攝徒眾故持。不見他瑕缺而輕
毀戒。是名持波羅提木叉戒。云何菩薩善持
蜜緻戒。諸餘菩薩威儀戒行。我亦當學如法
修行。及餘經中諸菩薩戒悉具修行。是名菩
薩戒。云何名菩薩滅。一切結使皆悉焦燃。貪
欲瞋恚愚癡及餘纏障一切眾具亦皆焦燃。
於貪欲處生法。能起欲處皆悉除斷。是名菩
薩焦燃煩惱戒。云何名菩薩除不善覺戒。住
於空靜阿練若處。作如是念。我今遠離於憒
閙處。在閑靜地履行佛教。是名菩薩除不善
[012-1201a]
覺。云何名菩薩怖畏惡業。觀察選擇曾聞佛
說。專心修福堅持淨戒善學智慧。以是因故
最得勝報。具禪德業遠離諸惡。是名怖畏惡
業。云何名菩薩畏於微惡。於小罪邊常生大
畏心。終不輕微小之惡。以何因緣曾聞佛說。
少毒殺人。況復多毒。微細惡中尚能將人至
三惡道。況復多惡而心不畏。是名菩薩畏
微小惡。云何菩薩心常恐畏。為人體信婆羅
門剎利居士等。以體信故即寄金銀種種珍
寶。信心用付不立時證。菩薩終不生於隱
匿之心。若佛物法物僧祇物四方僧物。菩薩
寧當自食己肉終不侵他。若飯若食供身之
具終不輒毀。是名菩薩心常恐畏。云何名菩
薩受持頭陀法堅固不闕。若魔眷屬及諸天。
以妙財色欲來擾逼菩薩。菩薩即時志固不
動而心不毀。是名菩薩受持頭陀法堅固不
闕。云何名菩薩持戒不為求有造業。菩薩
持戒不求世間果報。但為滿足一切善法得
無上道。是名菩薩持戒不為具有造業。云何
名菩薩淨於三業。云何淨身業離殺盜婬。以
是義故名為淨身業。云何離於口業。離惡口
妄言兩舌綺語。是故名為淨於口業。云何名
淨於意業。除貪瞋癡邪見。是名淨於意業。是
名菩薩淨於三業。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
菩成就淨戒。


復有十法能淨於忍。何等為十。內忍。外忍。法
忍。隨佛教忍。無方所忍。所修處處忍。悲所為
忍。不逼惱忍。誓悲忍。願忍。云何名菩薩內
忍。菩薩飢渴寒熱憂悲疼痛身心楚切。能自
[012-1201b]
忍受不為苦惱。是名菩薩內忍。云何名菩薩
外忍。菩薩從他聞惡言罵詈毀辱誹謗。或
毀辱父母兄弟姊妹眷族和上阿闍梨師徒同
學。或聞毀佛法僧有如是種種毀呰菩薩。忍
辱不生瞋恚。是名菩薩外忍。云何名菩薩法
忍。佛於諸經說微妙義。諸法寂靜諸法寂滅。
如涅槃相不驚不怖。菩薩菩薩作念言。我若
不解是經不知是法。終不得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故菩薩懃求諮問讀誦。是名菩薩法
忍。云何名菩薩隨佛教忍。菩薩瞋惱毒心起
時。作是思惟。此身從何而生從何而滅。從我
生者何者是我。從彼生者何者是彼。法相如
是從何因緣起。菩薩作是思惟時。不見所從
生亦不見所緣起。亦不見從我生。亦不見從
彼起。亦不見從因緣生。作是思惟。亦不瞋
亦不惱亦不毒。瞋恚之心即便減少。是名菩
薩隨佛教忍。云何名菩薩無方所忍。或有夜
忍晝不忍。或晝忍夜不忍。或彼方忍此方不
忍。或此方忍彼方不忍。或知識邊忍不知識
邊不忍。或不知識邊忍知識邊不忍。菩薩不
爾。一一切時一切方常生忍心。是名菩薩無
方所忍。云何名菩薩處處忍。有人於父母歸
長夫妻男女大小內外如是中生忍。餘則不
忍。菩薩忍者則不如是。如父母邊生忍。旃
陀羅邊生忍亦爾。是名菩薩修處處忍。云何
名菩薩非所為忍。不以事故生忍。不以利故
生忍。不以畏故生忍。不以受他恩故生忍。不
以相親友故生忍。不以愧赧故生忍。菩薩常
修於忍。是名菩薩非所為忍。云何名菩薩不
[012-1201c]
逼惱忍。若瞋因緣煩惱未起不名為忍。若遇
瞋因緣時。捲打刀杖手脚蹴蹹惡口罵詈。於
如是中心不動者則名為忍。菩薩若有人來
起發瞋恚亦忍。不起發瞋恚亦忍。是名菩薩
不逼惱忍。云何名菩薩悲心忍。爾時菩薩。若
作王若王等有功業。為苦器眾生而作其生。
是苦眾生若來罵辱觸惱之時。菩薩不以我
是主故而生瞋恚。如是眾生我當拔濟常擁
護。云何而得生於瞋惱。是故我今悲心憐愍
不生忿恚。是名菩薩悲心忍。云何名菩薩誓
願忍。菩薩。我先諸佛前曾作師子吼發誓願
言。我當成佛於一切生死於泥中為拔諸苦
眾生。我今欲拔不應瞋恚於彼。若我不忍尚
不自度況利眾生。以是因緣。當修於忍不應
生瞋。是名菩薩大誓願忍。善男子。具此十事。
是名菩薩能淨於忍。


復有十法。名為精進滿足。何等為十。如金剛
精進。無等精進。處中精進。顯勝精進。熾盛
精進。常恒精進。淨精進。不共二乘精進。不輕
賤精進。不良轉精進。云何如何如金剛精進。
未解者令解。未涅槃者令得涅槃。未安者令
安。未度者令度。是名如金剛精進魔不能壞。
云何無等精進。爾時菩薩所行精進。超諸菩
薩百千萬億一切諸佛善法。以精進力故力
故悉能攝取。一切惡法無二捨離。是則名為
無等精進。云何名處中精。懃不過分亦不解
退。如是精進名為處中精進。云何名高勝精
進。菩薩發大精進。願使現身如佛色相。若我
得佛。無見頂相圓光一尋。佛之相好無礙智
[012-1202a]
慧大自在者願我悉得。是名名高勝精進。云
何名熾盛精進。譬如真金無有垢穢。菩薩精
進亦復如是。無諸姤穢。除如是垢障。是名菩
薩熾盛精進。云何名常恒精進。舉動威儀不
離精進。行住坐臥不曾休廢身心不懈。是名
菩薩常恒精進。云何名清淨精進。如上常恒
精進。有所起所惡不善之業能障道法。皆悉
除斷一切善法。皆悉修廣增長熾盛。乃至微
細一念之惡不令得起況復大惡。是名菩薩
清淨精進。云何名不共二乘精進。菩薩周遍
十方。猛火熾盛。如此世界外。有極苦眾生。菩
薩能忍大火。過無量恒河沙世界。拔濟一眾
生苦。為一尚爾。況多眾生。一切外道二乘所
不能及。是名不共二乘精進。云何名不自輕
賤精進。菩薩作是思性。三世諸佛。皆從微
少精進修無量德。乃能久積苦行成等正覺。
是名菩薩不自經賤精進。云何名不退轉精
進。菩薩不以己身精進微薄。不以貧窮有少
財寶而生捨心。常修精進。寧為眾生久處地
獄。是名菩薩不退轉精進。具此十事。是名
菩薩滿足精進。


復有十法。名具禪波羅蜜。何等為十。多集福
德禪。深厭諸惡禪。能懃精進禪。具於多聞禪。
不顛倒解禪。解法向法禪。利根聰明禪。有純
善心禪。解定智禪。不著禪相禪。云何為多
集福德。久於大乘積集善根。在所生處常護
持戒增長善法。云何名為深厭諸惡。言察諸
法。世間大苦常為災患之所逼惱。無有暫亭。
常為眾苦。無明所盲皆因愛欲欲為根本。我。
[012-1202b]
根不應同於凡夫觀近於欲。云何名為能懃
精進。剃除鬚髮捨離產業。出家學道發大精
進未得善法者能令使得。云何名具於多聞。
於世諦第一義諦悉能宣說。云何名不顛倒
解。善知世諦即第一義諦。善知不顛倒法
如法體相。云何名解法向法。正見正志正語
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見正道。利根聰
明者利根轉勝。純善心者。菩薩善心起時。能
迴貪瞋癡能欲愛。能除欲樂。能除欲著。以
善心故令欲不起。解定智禪者。善持其心調
煩其心。善持諸法調伏諸見。不著禪相禪者。
菩薩雖入滅定。而不捨教化眾捨。乃至起慈
悲喜捨亦復如是。菩薩爾時便獲五神道。而
不以十二門禪五神通等以為自足。方求上
法在嚴之具功德滿足具此十事。是名菩薩
具禪波羅蜜。


復有十法。名為智慧滿足。何等為十。具無我
善。解業報。善解有為。善解生死相續不絕。
善解生死出要之法。善解聲聞辟支二乘之
法。善解摩訶衍。善解遮魔業智慧不顛倒智
慧無等智慧。云向具無我善根。菩薩以智
觀察色受想行識。不生不起不見起因。第一
義諦不見不生不起。世諦第一義諦。但有假
名而無實體。雖知諸法處寂。而不捨於精進。
深矜一切眾生。是名菩薩無我善根。云何善
知業報。菩薩雖知業報不斷不常而受不捨。
是名菩薩善知業報。云何名善知有為而不
取有為相。如實正見知有為法迅速不亭。念
念流動。以是因緣深樂涅槃厭惡生死。是名
[012-1202c]
菩薩善知有為法。云何善解生死流轉。菩薩
觀察一切眾生。無明所盲漂流生死。恒愛羂
諸結所縛。是故菩薩正觀生死如實而知。是
名菩薩□解生死流轉。云何善解生死出要
之法。無無明則無行。無生則無老死憂悲苦
惱眾苦聚集。菩薩以實知見十二因緣。是名
菩薩善解生死出要之法。云何善解聲聞辟
支二乘之法。觀察如此法時。成須陀洹。辟支
佛法而不取證。何以故。我攝受一切眾生故。
以是故我今不應獨出生死。是名菩薩善解
聲聞辟支佛法。云何善解摩訶衍法。菩薩善
學解一切諸法而不得諸法相。以是因緣相
貌而不墮於斷見。是名菩薩善解摩訶衍。云
何名菩薩善知遮魔業智慧。菩薩善知不親
近惡知識。亦不至惡國而常遠離世俗談話。
一切結使能障菩提者悉皆遠離。善知對治
法。是名菩薩善知遮魔業智慧。云何名不顛
倒智慧。善學世諦第一義諦及諸經諸。雖明
知世典。而常尊佛法以為眾勝。終不染於外
道邪見。是名菩薩不顛倒智慧。云何名無等
智慧。不見若天若人沙門婆羅門及諸外道
與菩薩智慧等者。是名無等智慧。具此十事。
是名菩薩滿足智慧。


復有十法。名滿足方便。何等為十。方便迴向。
善迴外道諸見。善迴五塵。善除疑悔。善救護
眾生。善知眾生齊命。善受供養。善移聲聞辟
支佛乘學者入於大乘。善知示教利喜。善知
供養恭敬。云何方便迴向。一切所有善華若
華菓。若香若香樹。若寶若寶樹。若疊若疊樹。
[012-1203a]
一切空澤壙野無主非我所諸物。盡皆晝三
時夜三時迴心施佛一切菩薩及諸眾生。若
起一念善根身心隨喜。是名方便迴向。云何
名善迴外道諸見。能令異學九十六種調伏
出家。欲調伏時要先恭事。現為弟子外道所
有威儀法則。悉皆習學究盡勝彼。令調伏已
而反制之。使為弟子信受其語。乃以正道誘
化其心令立佛法。是名菩薩善調外道諸見。
云何名善迴五塵。見諸眾生貪欲熾盛。現
作女身。端正殊妙超諸女人。使彼染著。即復
瑯身變為死屍。膖脹臭爛。菩薩爾時即服本
身而說法要。是名菩薩善迴五塵。云何名善
除疑悔。若眾生作五逆罪及餘諸惡。愁憂
悔恨。菩薩有復化作父母而逆加害。我真汝
伴同作逆罪。菩薩便為說種種法。令彼逆罪
即得輕微。是名菩薩善除疑悔。云何名善能
救拔眾生。菩薩觀彼眾生。堪為法器而造諸
惡。菩薩即為現形種種說法。應見王身得度
者。即現王身。所應見者。皆為現之。是名菩
薩善能救拔眾生。云何名善知眾生濟命。見
眾生無所勘任不識正法。唯知貪欲飲食衣
服更無餘求。菩薩爾時為示算數醫方種種
伎術。如是善者皆令學習。悉令不之衣服飲
食。是名菩薩知眾生濟命。云何名受供養。菩
薩爾時得大寶樹。如須彌能受之。若得少施
微豪縷綖亦皆受用。以何緣故大小皆受。見
眾生慳貪嫉妬無有施心。隨所施為說法。是
名名菩薩善解受供養。云何名善能移於二
乘入於大乘。見眾生勘任大器。乃作聲聞辟
[012-1203b]
支佛二乘精進勤修苦行。爾時菩薩令住大
乘。捨於小心。為繼佛種不斷三寶故。是名
菩薩移於二乘安住大乘。云何善能示教利
喜。未發菩提心者能令發心。即為說法。令其
歡喜修或行。是名菩薩善能示教利喜。云何
善能恭敬供養三寶。出家菩薩少欲知足不
積財寶。唯以法施為利。即自思惟種種運心
供養諸佛。如是思惟已便能具足六度。以種
種供養而具檀波羅蜜。恒與一切眾生善。是
名尸波羅蜜。喜忍樂。是名羼提波羅蜜。身心
不懈。是名毘梨耶波羅蜜。專心不散。是名
禪波羅蜜。莊嚴眾行皆悉具足。是名般若波
羅蜜。菩薩如是靜處思惟時。能具足六波羅
蜜。是名菩薩善解供養恭敬三寶。具此十事。
是名菩薩具足方便。


復有十法名發願。何等為十。不作卑下發願。
不畏生死發願。出過一切眾生發願。一切諸
佛讚歎發願。能摧伏一切魔發願。不為他教
故發願。無邊發願。不恐畏發願。無憂發願具
足發願。云何不作卑下發願。不為三有受樂
故發願。是名菩薩不卑下發願。云何不畏生
死發願。不求二乘不為厭惡生死。不為滅除
生死故發願。是名菩薩不畏生死發願。云何
名出過一切眾生發願。菩薩願使一切四生
眾生悉成菩提。而我或入涅槃。或不入涅槃。
是名菩薩出過一切眾生發願。云何名一切
諸佛讚歎發願。菩薩發願。化一切眾生。皆行
菩薩道乃至坐於道場。我當勸請令久住世
利益眾生。是名菩薩一切諸佛讚歎發願。云
[012-1203c]
何名摧伏一切諸魔發願。願使一切眾生成
佛時。佛時國土不聞惡魔名字。是名菩薩
摧伏一切諸魔發願。云何名不為他故發願。
終不受他教故。發菩提心。自以智慧觀察世
界眾生受無量苦。為拔濟故發菩提心。是名
菩薩不為他故發願。云何名無邊發願。菩薩
不為方所少緣發願。從初發意行六波羅蜜。
乃至坐於道場。於一一善心中我皆隨喜。是
無邊發願。云何名不恐畏發願菩薩。從初發
心聞深妙法不生驚畏。聞佛本行無量功德
不生驚畏。佛所成熟眾生無量無邊。非我智
力之所能知。唯佛與佛乃能究竟。是名菩薩
不恐畏發願。云何名無憂發願。菩薩見諸眾
生癡無慧目。𢤱戾歎調少智眾生。愚癡瘖
瘂無涅槃分不生信心。而為一切諸佛菩薩
之所棄捨。如此眾生我皆調伏。乃至坐於道
場。是名無憂發願。云何名具足發願。菩薩發
心誓願降魔成阿耨菩提。是名具足發願。具
此十事。是名方便發願。


復有十法名力具足。何等為十。人不輕力。不
為他所伏力。具福業力。具智慧力。具徒眾力。
得神通力。自在之力。陀羅尼力。菩薩定特不
可動力。所言無二力。云何名人不輕力。一切
外道聲聞二乘無能過者。一切眾生亦無有
與菩薩力等者。是名菩薩人不輕力。云何名
具福業力。無有世間出世間所修之福功德
莊嚴能與菩薩力齊等者。名菩薩具福業力。
云何名具智慧力。菩薩智力有所舉動。於前
後際無有錯謬。是名菩薩具智慧力。云何名
[012-1204a]
具徒眾力。菩薩徒眾不壞正見。無毀盛儀常
修淨命。所攝大眾皆同菩薩正直之行。是名
菩薩具徒眾力。云何名具神通力。菩薩以世
俗五通勝於聲聞二乘五通。能以一塵容閻浮
提及四天下。乃至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
而微塵不增世界不減。其中眾生亦不迫迮。
無有覺知想不相妨害。是名菩薩具神通力。
云何名得自在力。菩薩有自在力。欲使三千
大千世界種種珍寶遍滿其中。即如其意。是
名菩薩自在之力。云何名得陀羅尼力。菩薩
若聞無量無邊諸佛說法異聞異字。能於一
念種種音聲 悉皆受持思惟修行。是名菩薩
陀羅尼力。云何名定持無虧動力。一切眾生
無能擾壞令其心亂。是名菩薩定持不虧動
力。云何名所言無二力。菩薩心思後言口無
二語。唯除方便。利益之說。是名菩薩言無二
力。具足此十事。是名菩薩得力具足。


復有十法名具足智。何等為十。智人無我智
具足。知法無我智具足。遍知諸方便智具足。
善知禪定境界處所具足智。持具足無等智
具足。善知眾生根行具足。無作智具足。善知
一切法相具足。善知出世間智具足。云何名
知人無我。觀五陰不堅無牢固。虛妄無真實。
乃至滅謝亦不見有去。是名知人無我。云何
觀法無我知。如實相見生滅。知一切物猶如
假借。有名用從緣而生從緣而滅。菩薩如實
而知諸法真實。是名觀法無我。云何名一切
處遍智者。非一剎那中知。非一剎中不知。非
此方知彼方不知。而能普於十方得無礙智。
[012-1204b]
是名一切處遍知。云何善知禪足境界處所。
知聲聞定。知辟支佛定。知菩薩定。知佛定知。
如是諸定知皆悉了知。是名善知禪定境界
處所。云何名知持具足。善知聲聞持辟支佛
持菩薩持。況餘眾生而不能知。是名知持。云
何無等智。一切外道二乘諸智。無有能及菩
薩智者唯除如來一切種智。是名無等智。云
何名善知眾生根行。能以淨無礙智。遍觀世
界。眾生能生菩提。乃至入般涅槃。有聲聞
乘。有辟支佛乘。有生善趣。有生惡趣者。是
名菩薩善知眾生根行具足。云何名無作智
慧。於四威儀行住坐臥。念無作心恒成就。譬
如有人於出入息乃至睡眠常無所作。是名
無作智具足。云何名善知一切法相。了達諸
法皆同一相。云何一相。皆盡空相。如幻相虛
妄相。是名菩薩善知一切法相。云何名善
知出世間智無漏智。出一切世間諸智。是名
菩薩出世間智。具此十事。是名菩薩得一切
智滿足。


華嚴經



菩薩以求佛道所修善根與一切眾生。是檀
波羅蜜。能滅一切煩惱熱。是尸波羅蜜。慈悲
為首。於一切眾生心無所傷。是羼提波羅蜜。
求善根無厭足。是毘梨耶波羅蜜。修道心不
散常向一切智。是禪波羅蜜。忍諸法不生門。
是般若波羅蜜。能起無量智門。是方便波羅
蜜。求轉勝智慧。是願波羅蜜。諸魔外道不能
爼壞。是力波羅蜜。於一切法相如實說。是智
波羅蜜。如是念念中具足十波羅蜜。
[012-1204c]


相續解脫經一卷



觀世音白佛言。世尊。何故施設餘四波羅蜜。
佛告觀世音。此等是六波羅蜜伴故。彼三波
羅蜜攝取眾生。菩薩事方便善業建立。是故
我說方便波羅蜜是三波羅蜜伴。復次觀世
音菩薩。現法多行煩惱。不能勘任。常修習忍。
貪樂下界故。悕望羸劣不能內一其心。及菩
薩藏聞緣修習。能開引出世間慧。受行少
福。願未來世煩惱微薄。是願波羅蜜。煩惱薄
已能懃精進。是故我說願波羅蜜是精進波
羅蜜伴。親近善知識聽聞善法。內正思惟。轉
劣悕望得力悕望。殊勝上界能內一心。是故
我說力波羅蜜是禪波羅蜜伴。於菩薩藏聞
緣修禪。是智波羅蜜。堪能開引出世間慧。是
故我說智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伴。
菩薩藏修道眾經抄卷第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