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r0169 名公法喜志-明-夏樹芳 (master)



No. 1649-A


法喜志序


是冊揀歷朝名位賢哲。飽於法味者。織之成帙。為來
期之明證也。葢佛法自漢始達震旦。使震旦無載道
之器。何以流通。至今日乎。其載道之器。有在家出家。
而出家且置。即在家名哲才士。有一不嗜於此。何以
見巨海一滴味具百川者哉。有云。獅子乳。唯玻瓈盞
能貯。餘物貯之即碎。然載道實難其人。昔法華會上。
地中湧出六萬恒河沙數菩薩。同如來前自誓。於佛
滅後。恒在此界。流布大法。自佛法入此。此中緇素高
流。荷擔大法者。不其人乎。又孰能哉。抑且佛末後。以
法藏付囑國王大臣。將非後世異見稠密。借斯名勢。
方能破之耶。是則通諸家之異執。斷末世之沉惑。此
帙又是一大利器也。今之才士。有未見佛書者。視之
為異物。非前哲開導。起信無由。是知此帙。為來哲之
明證實矣。葢自漢晉至於宋元。耽此法味者甚眾。今
但揀光明勝大。昭千古耳目者。列之。咸法喜所資。死
而不亡者壽也。教中有法喜禪悅二食。食之能養法
身。資慧命。究竟無盡。是諸明哲。巳飽法喜者也。今同
[001-0322b]
載此名身不朽。知慧命亦無盡。此帙即法喜也。能持
過去慧命。能資現在慧命。能生未來慧命。真法喜歟。
真法喜歟。   紫竹林 觀衡 撰


No. 1649-B


名公法喜志敘


今夫草木。自莖目葉。自葩自實。種種色色。殊形異態。
而及乎膏殘華落。總必歸根。根在則當春而茁。一歲
由是。十歲由是。乃至千百歲由是。人亦一草木也。之
生而死。之死而生。夫死而生者根也。法門所謂種子
是也。慧根一種。雖復展轉輪迴。而衣珠自在。至寶弗
失。如樹梧則梧。樹檟則檟。從其所樹。久且不易。未有
樹優曇而得巨磨。樹菴羅而得惡叉聚者也。夫自古
聖哲。其樹深矣。樹之最初。而要之再世彼其人。即復
習曾史法申韓勒祈連燿麟閣。犯一切空有之戒。甚
或絲竹寄勝。曲生埋照。蠟屐留連。金湯辨論。處身智
囊。托好阿堵。于薄迦氏。不啻河漢。而究竟收拾。未有
不探覺海。不窺般若門者。故或始疑而終信。或迹背
而實諧。或口排而衷嗜。要於了義。十九見解。何以故。
根在故也。夏君夙稟慧性。能見本來。摭自晉魏。以迄
唐宋。諸知禪學者。若而人曰法喜志。志中若許詢劉
溉龐蘊裴休之屬。生平為佛弟子亡論。即昌黎諫佛
骨。而從游大顛。杜祁公不信佛氏。讀楞嚴而有解。曰
[001-0322c]
恨得之晚。乃知從威音至今。諸騷人墨士名臣碩宰。
何甞不自祗洹中來哉。昔謂老子為摩訶迦葉。宣尼
乃淨名童子。事有固然。無足訝者。知禪者不言禪。亦
猶善易者不言易。故夫有法者。不有其法者也。世人
弁髦五戒。土苴大三藏。而猥云見佛。且以為盜區。且
以為名利藪。此與闡提蔑隷何異。何言佛法哉。試舉
是編示之。能淟然汗下。當一棒喝下種子否。


羼提居士鄒迪光譔


No. 1649-C


灋喜志敘


澄江夏孝廉。輯灋喜志成。有客過余。語及之。而曰。茂
卿津津禪悅。迹所釆擷。率從忠孝節誼中薦取。跳不
得儒家門戶何也。余曰。茂卿以儒用禪者也。非以儒
為禪用者也。以儒為禪用。即儒亦化而禪。以儒用禪。
即禪亦化而儒矣。此茂卿陶鑄手也。曰然則儒家擯
禪何也。曰此以正學脉也。而茂卿以廣取善也。一主
嚴。一主寬。兩者並行。而不悖也。曰伯升之穢焉而錄
休文之阿焉錄。處道之悖敵而錄。天覺之黨焉而錄。
奚取也。曰兵有法。期於克敵。不必出自孫吳也。醫有
案。期於療病。不必出自盧扁也。客曰。善巳。又語客曰。
請為子竟其說。禪教之興。本之乘儒教之衰而入。顧
其所以得久行而不廢。則又賴儒教之立也。有如土
[001-0323a]
苴人倫。粃糠事物。胥天下而入於虗無寂滅之教。世
道人心。且蕩然靡所主持。彼禪者流。即欲雲臥霞餐。
雍容塵拂。以課其所謂向上第一諦。將焉能之。昔王
仲祖劉真常。共訪何驃騎。驃騎看文書。不顧。王謂何
曰。卿何不擺撥常務。應對玄言。那復低頭看此耶。何
曰。我不看此。卿等何以得存。聞者共賞。以為佳。由此
言之。茂卿之為是編。特於忠孝節誼三致意也。其深
乎。其深乎。客以告茂卿。曰善。遂掇幅箋受之。而標其
端。


No. 1649-D


灋喜志題辭


原夫千流萬派。莫非天一所生。滿字隻言。孰是象三
之外。儻能函三為一。庶幾即佛是心。爰自誕影周星。
通暉漢日。鷲頭峯下。演金口之微言。鷄足山中。舒玉
毫之瑞色。蓮花六葉。白社同開。祇樹雙林。玄風獨暢。
豈非荷持象灋汲引人倫者乎。自匪利根。寧超正果。
別相別名。各喝登堂之棒。說常說寂。共操入室之戈。
有齊脩。有單脩。並擬折衝尊俎。無假觀。無空觀。願言
剖破藩籬。尼師聃。聃師竺。師亦何常。墨歸揚。揚歸儒。
歸斯可受。何用分門立戶。自然識路知家。總屬一因
緣。乳酥流出。便說三次第。羊鹿俱無。七十二君。皆在
鈞陶之內。八萬千歲。即為俄頃之間。此夏丈茂卿所
[001-0323b]
為志灋喜也。茂卿顯證一乘。深研三藏。謂此岸無非
彼岸。法身即是報身。矧夫忠孝節義之儒。合于清淨。
精微之旨。遠泝東方而下。近沿南宋以前。凡宰官居
士之闡揚。小史稗家之載記。莫不徵引所出。捃摭而
來。即代不數人。人不數語。而機緣交激。若掣劒光。智
藏開明。旁資鞭影。振金聲于覺苑。遠寶路于詞壇。儻
非標表禪宗。縷詳史籍。何以契傳燈之喻。施合轍之
功乎。固知。眼裏有筋。具遊戲於花飛釧動。舌頭無骨。
妙言筌于見色聞聲。寧獨破三學之中堅。抑可謂四
禪之外護者矣。不侫愧臨川之翻譯。乏淨土之脩持。
文力無餘。天機最淺。聊藉阮瞻之語。以自附于玄晏
之一言云爾。   莊嚴居士友弟吳亮書


No. 1649-E


灋喜志自敘


文始曰。一蜂至眇也。亦能遊觀乎天地。一鰕至微也。
亦能放肆乎大海。況人配二儀。超萬有。而可無寥廓
遠大之思乎。幾世出世間。得灋自在。誠往哲消遙之
令圖。而亦今人曠達之玄致也。玉几山人。有物外英
豪錄。昉古參禪學道之士。彚而成編。[厂@既-旡-日+口*頁]繁者厖雜。簡
者寂寥。譎者𤨏誕。佚者挂漏。余讀未卒業。而為之四
顧。為之躊躇。竊有志焉。暇日山居。橫襟睨古。於諸名
公。次第釆擷。一一校讐。人各具一小傳。盖自晉魏齊
[001-0323c]
梁。迄于唐宋。按以歷朝本史。或諸名公文集。或散見
本傳。或錯綜于大藏傳燈語錄諸書。裒多益寡纂要
鈎玄。題曰灋喜志。釐為四卷。大都超絕殊勝于世外。
別標一色。而又準乎人情。不違大道。砥名節則依忠
孝。律進退則首清嚴。出則奮蹟麒麟。垂光竹帛。處則
希蹤麋鹿。照耀松蘿。或以理學開基。或以文章命世。
總之遺榮履素。歸于自然。固非謬悠荒唐。恣意枯槁。
作一老頭陀行徑比也。間有韜歛未盡。蕩漾猶存。或
跳躍圓方。互有出入。而清言妙理。亦所亟収讀之如
水鏡浮空。氷壺映座。頓令心膽澄徹。神骨清凉。躁競
之意烟消。而鬱結之衷霧散。學人欲打透關頭。安身
立命。舍是無繇矣。老氏有言。雖有拱譬以先駟馬。不
如坐進此道。其茲灋喜之謂乎。夫灋居三寶之一。至
人秀世。灋所必晞。然有法法而不囿于法。譬如雪山
十大弟子。胷中各具一造化。決不向如來行處投足。
此所謂法法而不囿于法者也。此又灋喜者。所當知
也。   延陵 夏樹芳 譔




[001-0324a]


法喜志目錄





* 卷一

* 東方曼倩
* 劉更生
* 曹子建
* 羊叔子
* 王茂弘
* 劉真常
* 陶士行
* 謝安石
* 王右軍
* 王武岡
* 剎嘉賓
* 王喬之
* 殷中軍
* 袁彥伯
* 王坦之
* 何次道
* 何幼則
* 謝仁祖
* 羅君章
* 孫興公
* 許玄度
* 王簡棲
* 王苟子
* 習彥威
* 戴安道
* 宋少文
* 張萊民
* 陶靖節
* 劉遺民
* 周續之
* 謝康樂
* 孟 顗
* 高伯恭
* 明僧紹
* 雷仲倫
* 王彥德
* 孔德璋
* 江文通
* 蕭雲英
* 何彥德
* 張孝始
* 范伯倫
* 范蔚宗
* 劉靈預
* 周彥倫
* 顏之推
* 戴仲若
* 謝慶緒
* 顏延年
* 何子晢
* 劉士光
* 袁景倩
* 王淮之
* 何子季
* 蘇 瓊
* 卷二

* 陶貞白
* 荀公普
* 劉慧斐
* 陸佐公
* 孔彥深
* 梁敬之
* 魏伯起
* 劉 溉
* 沈休文
* 劉彥和
* 崔子約
* 劉士湮
* 阮士宗
* 庾彥實
* 杜輔言
* 徐孝穆
* 徐孝克
* 李子約
* 楊越公
* 張士衡
* 孫思邈
* 王仲淹
* 褚河南
* 虞文懿
[001-0324b]
* 孔頴達
* 杜克明
* 司馬喬卿
* 王子安
* 駱賓王
* 武平一
* 宋廣平
* 房 琯
* 元魯山
* 王右丞
* 張燕公
* 嚴挺之
* 李青蓮
* 李公度
* 蘇 晉
* 韋蘇州
* 李遐叔
* 杜子巽
* 陸鴻漸
* 李鄴侯
* 顏魯公
* 裴晉公
* 龐道玄
* 柳柳州
* 劉夢得
* 于刺史
* 李元賓
* 李習之
* 權載之
* 徐 岱
* 李義山
* 盧源一
* 裴 寬
* 卷三

* 白少傅
* 李濬之
* 杜彥之
* 韋南康
* 皇甫湜
* 韓昌黎
* 裴公美
* 丁 繁
* 陳 琡
* 崔 群
* 司空表聖
* 呂許公
* 李文靖
* 謝宗源
* 曾運使
* 查湛然
* 楊文公
* 晁文元
* 王文正
* 朱 炎
* 朱正裕
* 王中立
* 王 隨
* 富文忠
* 文潞公
* 杜祁公
* 范文正
* 尹師魯
* 馮當世
* 夏英公
* 李 覯
* 趙清獻
* 歐陽永叔
* 司馬溫公
* 張文定
* 范忠文
* 邵康節
* 王介甫
* 蘇端明
* 蘇欒城
* 米襄陽
* 文與可
* 程明道
* 呂晦叔
* 楊無為
* 晁以道
* 王觀文
* 劉元城
* 卷四

* 胡康侯
* 周濂溪
* 秦淮海
* 李伯時
[001-0324c]
* 黃魯直
* 吳德夫
* 江民表
* 陳忠肅
* 李漢老
* 韓子蒼
* 呂居仁
* 張無盡
* 趙郡王
* 王以寧
* 潘待制
* 徐師川
* 楊龜山
* 張魏公
* 胡致堂
* 張文忠
* 王龜齡
* 游定夫
* 于 憲
* 朱晦菴
* 馮躋川
* 陸放翁
* 王龍舒
* 張南軒
* 尤遂初
* 吳明可
* 葉水心
* 真西山
* 錢公相
* 劉後村
* 陸省菴
* 范致虗
* 吳履齋
* 饒德操
* 劉中明
* 劉經臣
* 戴道純
* 楊 圭
* 李端愿
* 高世則
* 趙松雪
* 黃晉卿
* 顧仲英
* 楊鐵崖



法喜志目錄No. 1649
法喜志卷一
氷蓮道人 夏樹芳 輯
窹斗居士 馮 定 閱


東方曼倩



東方朔。字曼倩。平原厭次人。武帝朝上書稱旨。待詔
[001-0325a]
金馬門。時有正諫法言以為滑稽之雄。元狩三年。帝
鑿昆明池得黑灰。以問方朔。朔曰。可問西域胡道人。
時梵僧摩騰至。因問之。騰曰。此劫灰也。


劉更生



劉向。字子政。一名更生。年十二。隨父任為輦郎。獻賦
頌數十篇。成帝時為光祿大夫。以趙后淫亂著列女
傳。以王氏權太盛作洪範五行傳。上欲用為九卿。數
為王氏所持。居列大夫三十餘年。向甞校書天祿閣。
青藜夜照。往往多見佛書。其著列仙傳云。吾披檢藏
經。緬尋太史撰列仙圖。自黃帝以下迄于今。得仙道
者一百四十九人。其七十四人乃見佛經。


曹子建



曹植。字子建。操次子。十歲善屬文。誦詩書十餘萬言。
邯鄲淳見而駭歎。稱為天人。植每讀佛經。留連嗟玩。
以為至道之宗。遊魚山。聞有聲特異。清颺哀婉。因倣
其聲為梵唄。今法事中有魚山梵。即其遺奏也。植在
日不甚信黃老。著辨道論見意。今載藏經中弘明集。


羊叔子



羊祜。字叔子。平陽人。累遷尚書在僕射。吳陸抗甞稱
其德量。雖樂毅諸葛孔明不能過。祜方五歲。令乳母
於鄰家李氏桑樹下探取金環。李氏驚曰。此亡兒所
失。乃知李氏子祜之前身也。武帝時祜為荊州都督。
日供武當山寺。有問其故。祜曰。前身過多。賴造此寺
故獲中濟。所以供養之情偏重於此。
[001-0325b]


王茂弘



王導。字茂弘。瑯琊人。官太傅。封始興公。僧人吉友游
建康。善說梵唄。導見之曰。我輩人也。太尉庾亮。光祿
周顗。廷尉桓彝。皆造門結納。名籍公卿間。吉友甞對
導解帶盤薄。尚書卞望之適至。友正容肅然。人問其
故。對曰。王公風期鑑人。卞令範度格物。吾吾當以是
應之耳。


劉真常



劉惔。字真常。沛人。少清遠。家貧晏如。王導深器之。累
遷丹陽尹。時竺法深道徽高扇。譽播山東。惔常為其
弟子。一日法深在簡文坐。惔問道人何以遊朱門。深
曰。君自見其朱門。貧道如遊蓬戶。


陶士行



陶侃。字士行。鄱陽人。初為廣州刺史。有漁於海得文
殊像。送寒溪寺。寺甞經火而像屋無恙。其後侃武昌。
使人迎之。十輩不能舉。既而叢力致之舟。舟輒沒。遂
失其像。時謠曰。侃惟劍雄。像以神標。可以誠致。難以
力招。及遠公剏寺。心祈之。於是像泠然自至。


謝安石



謝安。字安石。陽夏人。少有時名。朝命敦逼皆不就。年
四十餘始應命。出為征西司馬。太元中加太保。居東
山。時與支遁許詢為山水之游。甞詔遁入禁中。講經
多會宗遺文。為守文者所[怡-台+陋-阿-可]。安聞而歎曰。此九方[栗-木+土*ㄆ]
之相馬。略玄黃而取神駿也。太和二年。遁辭闕還山。
[001-0325c]
詔建沃州寺以居之。時安守吳興。以書抵遁曰。思君
積日。計辰傾馳尤甚。知欲還剡自治。為之愴然。人生
如寄耳。頃風流得意之事。殆為都盡。終日戚戚。惟遲
君一來。以晤言消之。一日千載也。


王右軍



王羲之。字逸少。導從子。以骨鯁稱。起家秘書郎。後為
右軍將軍會稽內史。咸康六年於廬山建歸宗寺。請
西天達磨多羅居之。羲之在會稽。聞支遁名未之信。
後遁還剡。羲之詣遁觀其風力。謂曰逍遙可得聞乎。
遁作數千言。羲之遂披襟解帶留連不能巳。


王武岡



王謐。字雅遠。官司徒。甞與遠公書曰。身年四十而衰
同耳順。遠答曰。古人不愛尺璧而重寸陰。觀其所存。
似不在長年耳。檀越既履順而游性。乘佛理以御心。
由此而推。復何羨於遐齡耶。人皆稱公善誘。


郗嘉賓



郗超。字嘉賓。山陽人。少有曠世之度。標志慕佛。加好
行檀。喜隱遯。聞拂衣者必為起屋具器用遺之。支道
林每謂其造微之功足參正始。甚重之。為桓溫府掾。
超問謝安曰。支遁所談何如嵆中散。安曰。嵆努力纔
得其半耳。又問何如殷浩。安曰。亹亹辨論。恐當抗衡
超拔淵源。殷有慚德。後與親舊書云。支公神理所通。
玄挺獨悟。數百年來紹隆大法。令真理不絕。一人而
巳。超甞著五戒文。巳行五戒。更修歲月齋戒。迎中而
[001-0326a]
食。既中之後。美味甘香一不得甞。


王喬之



王喬之。瑯琊人。有念佛三昧詩曰。妙用在茲。涉有覽
無。神由昧徹。識以照麤。精微自引。因功本虗。泯彼三
觀。思轉豪餘。又曰。嘅自一生。夙之慧識。託崇淵人。庶
藉冥力。思轉豪功。在深不測。至哉之念。注心西極。


殷中軍



殷浩。字深源。以佛經未了。遣人迓支公。支欲往。右軍
曰。淵源思致淵富。故未易當。


袁彥伯



袁宏。字彥伯。陽夏人。自少有逸才。謝安輩甚重之。累
官至東陽郡太守。所著詠史詩及東征等賦。為時盛
傳。甞著漢紀云。西域天竺有佛道焉。變化無所不入。
故能通萬物而大濟群生。漢明帝感夢。乃遣使天竺
問道。圖其像而還。有經數千卷。善為宏闊勝大之言。
所求在一體之內。所明在視聽之外。俗士目之以為
虗誕。然歸於玄微深遠。難得而測。故王公大臣視生
死報應之際。莫不矍然而自失焉。


王坦之



王坦之。字文度。晉陽人。寧康中遷中書令。領丹陽尹。
時桓溫移晉祚。坦之與謝安同心匡輔。卒安社稷。與
支道林相友善。道林甞造即色論曰。色之性也。不自
有色。色不自有。雖色而空。故曰色即為空。色復異空。
論成以示坦之。坦之都無言。支曰默而識之乎。曰既
[001-0326b]
無文殊。誰能見賞。


何次道



何充。字次道。廬江潛人。風韻閑雅。少以文義見稱。王
導與庾亮竝言於成帝曰。何充器局方槩有萬夫之
望。臣死之日願引充內侍。則社稷無虞矣。及導卒。遂
參錄尚書事。推能用功。不樹私恩。世甚重之。充性喜
釋氏。時庾氷以元舅輔政。奏沙門應盡禮王者。充等
議不應致拜。乃上奏曰。武皇以盛明革命。明帝以聰
聖玄覽。豈此時沙門不易屈膝。顧以不變其修善之
法。所以通天下之志也。疏三上。氷議遂寢。


何幼則



何準。字幼則。充之弟。高尚寡欲。州府交辟不就。初充
為驃騎將軍。勸令仕。準曰。第五之名。何減驃騎。充居
宰輔。權傾一時。而準散帶衡門。不及人事。惟焚香誦
經而巳。其女為穆皇后。


謝仁祖



謝尚。字仁祖。鯤之子。仕晉為鎮西將軍。尚甞夢其父
曰。西南有氣至。當者必死。汝宜建塔造寺可禳之。若
未暇。可於杖頭刻作塔形。見有氣來可擬之。尚寤遂
刻小塔於杖頭。後果有異氣自天而下。直衝尚家。尚
以杖頭指之。氣即回散。闔門獲全。尚於永和四年捨
宅造寺。名莊嚴。


羅君章



羅含。字君章。耒陽人。少時甞晝臥。夢一鳥文彩異常
[001-0326c]
飛入其口。自此藻思日新。仕為江夏從事。太守謝尚
曰。可謂湘中之琳瑯。讀書好佛。著更生論曰。世皆悲
合之必離。而莫慰離之必合。皆知聚之必散。而莫識
散之必聚。今談者徒云。向我非今我。而不知今我即
昔我耳。達觀者以死生為寤寐。誠哉是言。


孫興公



孫綽。字興公。與高陽許詢俱有高尚之志。初隱會稽。
放情山水。作遂初賦以見志。支道林問綽曰。君何如
許。答曰。高情遠志。弟子早巳服膺。然一詠一吟。許將
生面。甞作天台賦示友人范榮期曰。卿試擲地。當作
金石聲。每至佳句。輙云應是我輩語。哀帝時為著作
郎。撰喻道論左袒佛氏。內典中諸所撰述。俱見弘明
等集。史臣稱綽。有匪躬之節。不徒文雅而巳。


許玄度



許詢。字玄度。高陽人。魏中領軍允曾孫也。澡心學佛。
江左諸公卿翕然仰慕。簡文帝高其風。每月夜必造
焉。清言妙理。至其亹亹。簡文不覺前席。劉真長為時
譚宗。與詢結清言友。每謂人曰。清風朗月。何甞不思
玄度。與支遁講維摩經。詢發一難。眾謂遁不能通。遁
通一義。眾謂詢無以難。詢甞以會稽永興居為崇化
寺。建塔四層。


王簡棲



王巾。字簡棲。瑯琊人。有學業。為齊錄事參軍。作頭陀
寺碑。文精理造。
[001-0327a]


王苟子



王脩。字苟子。僧意在瓦官寺中。苟子與共語。使其唱
理。意謂王曰。聖人有情否。王曰無。曰聖人如柱耶。王
曰如壽算。雖無情運之者有情。僧意曰。誰運聖人耶。


習彥威



習鑿齒。字彥威。襄陽人。少有志氣。愽學洽聞。以文章
著稱。著晉漢春秋凡五十四卷。晉桓溫辟為從事。累
遷別駕。時有沙門釋道安。俊辯有高才。比至荊州。與
習相見。道安曰彌天釋道安。習曰四海習鑿齒。時人
以為佳對。習甞與道安書曰。承應真履正。明白內融。
慈訓兼照。道俗齊蔭。宗虗者悟無常之旨。存有者達
外身之權。若慶雲東徂。摩尼回耀。雨甘露於豐草。植
旃檀於江湄。庶如來之教復崇於今日。玄波逸響。重
蕩濯於一代矣。


戴安道



戴逵。字安道。譙郡人。性高潔。武陵王晞聞其善鼓琴。
遣人召之。逵對使者破琴曰。戴安道不能為王門伶
人。王子猷過訪。至雪夜乘舟。孝武時累徵不就。甞欲
造無量壽佛。積思三年。刻雕方就。迎置山陰靈寶寺。
郗超見而作禮。撮香在手。勃然煙上。極目雲表。眾皆
歎其神異。


宗少文



宗炳。字少文。好山水。愛遠遊。西陟荊巫。南登衡嶽。慨
焉有尚平之志。因疾還江陵。歎曰名山恐難徧覩。惟
[001-0327b]
當澄懷觀道。臥以遊之。凡所遊履。圖之於室。每謂人
曰。撫琴動操。欲令眾山皆響。劉裕領荊州。辟為主簿。
答曰。吾棲丘飲谷三十年矣。豈可作王門折腰吏耶。
乃入廬山築室。專修業。甞著明佛論。


張萊民



張野。字萊民。居潯陽柴桑。與陶淵明有婚姻之契。學
兼華梵。累徵不就。庾悅以其貧。徵為散騎常侍。笑曰。
古人以容膝為安。屈志就祿。非吾志也。乃入廬山。依
遠公研味釋典。


陶靖節



陶潛。字淵明。一字元亮。為彭澤令。之官八十日即解
印去。賦歸去來辭。及宋受禪居柴桑。門前植五株柳。
因以五柳自號焉。閑靜寡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
甚解。開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見樹木交蔭。時鳥變聲。
亦復欣然有喜。常往來廬山。使一門生二兒舁以行。
時遠公為西方之社。以書招淵明。淵明曰。若許我飲
即往。許之。遂造焉。甞著搜神記。多載佛之靈驗。


劉遺民



劉程之。字仲思。彭城人。少孤。事母以孝聞。才操自負。
不委氣於時俗。雖寒餓在已。威福當前。其意湛如也。
司徒王謐。丞相栢玄。侍中謝琨。大尉劉裕。後先引薦。
程之力辭。乃之匡山托於遠公。遠曰。官祿巍巍。何以
不為。程之曰。君臣相疑。疣贅相虧。普室無磐石之固。
物情有疊卵之危。吾何為哉。遠然其說。深加器厚。太
[001-0327c]
尉亦以其志不可屈。與群公議遺民之號旌焉。居山
十五年。修念佛三昧。甞於定中見佛光照地。作黃金
色。又有摩頂授衣之異。若遺民者。真可謂妙觀大儀。
啟心真照。飄靈衣於八極。沉香風以窮年。於遠公之
誓辭。庶幾無負矣。蓮社與盟凡一百二十三人。


周續之



周續之。字通祖。鴈門人。年十二。受業於范𡩋。通五經
五緯。號十經。世稱為顏子。既而入廬山。事沙門慧遠。
布衣蔬食。終身不娶。與劉遺民陶靖節。號潯陽三隱。


謝康樂



謝靈運。玄之孫。家於上虞。少好學。愽覽群藉。文章稱
江左第一。仕宋為永嘉太守。襲祖父封爵。故世稱康
樂。靈運負才傲世。至廬山見遠公。肅然心服。即寺築
臺。譯涅槃經三十六卷。甞撰佛讚曰。惟此大覺。因心
則靈。垢盡智照。數極慧明。三達非我。一援群生。理麤
心行。道絕形聲。菩薩讚曰。若人仰宗。發性遺慮。以定
養慧。和理斯附。爰初四等。終然小住。涉求至矣。在外
皆去。緣覺聲聞讚曰。厭苦情多。無物志少。如彼化城。
權可得寶。誘以涅槃。救爾衰老。肇元三事。翻成一道。


孟顗



孟顗。仕宋為會稽太守。奉佛精懇。謝靈運嘲之曰。得
道應須慧業文人。生天當在靈運前。成佛必在靈運
後。顗深恨此語。然而事佛彌加抗厲。


高伯恭


[001-0328a]


高允。字伯恭。渤海蓨人。少有奇度。崔宏異之曰。高子
黃中內潤。文明外照。必為一代偉器。仕魏累官中書
令。爵咸陽公。允雖寵貴。家貧自如。武帝甞幸其第。惟
草屋數間。布被縕袍。厨中豉菜而巳。帝曰。古之清貧
有如此乎。賜帛五百疋。粟千斛。甞撰鹿苑賦。與曇始
法師傳。文甚精釆。年九十八無疾而終。


明僧紹



明紹。字承烈。平原鬲人。明經隱居。自號平原居士。齊
高帝欲就見之。時明紹方依遠公居定林寺。遠公問
紹曰。天子若來。居士若為相對。紹曰。山藪之人。正當
鑿坏以遁。若辭不獲。便當依戴公故事。高帝知其意
不可屈。遣人賜以竹根如意。及笋籜冠。宋泰始中甞
游攝山。野老諫曰。山多猛虎毒蛇。所以久絕行迹。紹
曰。毒中之毒。無過三毒。忠信可踏水火。猛虎亦何能
為。乃結茅茨廿許年。不事人世。甞與法度禪師講無
量壽經。夜見金光照室。


雷仲倫



雷次宗。字仲倫。豫章人。隱退不受徵辟。入遠公蓮社。
立館東林之側。及遠公亡。與子姪書曰。吾托業廬山。
事釋和尚三十年。淵匠既傾。良朋亦喪。及今未耄。尚
可勵志西歸。自今巳往。勿以家務相聞。


王彥德



王玄謨。字彥德。祁縣人。素奉佛。甞舉兵伐魏。玄謨為
寧朔將軍。受輔國蕭斌節制。玄謨失律當斬。沈慶之
[001-0328b]
因諫曰。佛貍威震天下。豈玄謨所能當。且殺戰將徒
自弱耳。乃止。初玄謨將見殺。以觀音示夢得免。後官
至開府儀同三司。年八十二卒。


孔德璋



孔穉珪。字德璋。會稽人。風韻清颯。好文詠。太守王僧
䖍見而重之。引為主簿。與江淹對掌辭筆。甞答蕭子
良疏曰。民早奉提拂之仁。深蒙弘引之訓。至於大覺
明教。般若正源。使民六滯頓袪。五情方勗。回心頂禮。
霍然大悟。


江文通



江淹。字文通。考城人。少孤。釆薪以養母。仕齊累官御
史中丞。彈劾不避貴近。風釆肅然。後封醴陵侯。以詩
賦顯。甞著無為論曰。吾聞大人降迹。廣樹慈悲。破生
死之樊籠。登涅槃之彼岸。闡二乘以誘物。去諸相以
歸真。有智者不見其去來。有心者莫知其終始。湛然
常住。永絕殊途。


蕭雲英



蕭子良。字雲英。敦義愛古。郡人朱百年有至行。及卒。
餽其妻米百斛。蠲一人給其薪。與文慧太子並精佛
理。而子良每招致名僧講諸佛乘。尊法之盛江左未
有。或親為眾僧賦食行水。子良甞夢東方普光世界
天王如來。說淨住淨行法門。因著淨住子二十卷。淨
住者即梵語布薩。謂淨身口意如戒而住也。


范伯倫


[001-0328c]


范泰。字伯倫。順陽人。仕劉宋為中書郎。繼領國子祭
酒。少帝在位多失。數上封事苦諫。愽覽篇籍。撰古今
善言二十四篇。暮年事佛甚精。於宅西建祇洹精舍。


范蔚宗



范曄。字蔚宗。伯倫之子。仕宋為秘書丞。撰東漢書。有
西域論曰。佛道神化。興自身毒。而二漢方志莫有稱
焉。張騫伹著地多暑濕。乘象而戰。班超惟列其奉浮
屠不殺伐。而精文善導之功靡所傳述。予聞之。其國
殷乎中土。玉燭和氣。靈聖之所降集。賢懿之所挺生。
神迹詭異。則理絕人區。感驗明顯。則事出天外。而騫
超無聞者。豈其道閉往運。數開叔葉乎。


何彥德



何尚之。字彥德。宋文帝時為侍中。帝甞謂尚之曰。范
泰謝靈運常言。六經在濟俗。若求性靈真要。必以佛
理為指南。近見顏延之折達性論。宗炳難黑白論。竝
明至理。開獎人意。若率土皆淳此化。則朕坐致太平
矣。尚之曰。渡江以來。王導周顗。庾亮謝安。戴達許詢。
王蒙郗超。王坦之。臣高祖兄弟。莫不稟志歸依。夫百
家之鄉。十人持五戒。則十人淳謹。千室之邑。百人修
十善。則百人和睦。人能行一善則去一惡。去一惡則
息一刑。此明旨所謂坐致太平者也。時羊元保進曰。
此談非臣所與聞。竊謂秦楚強兵。孫吳吞併。將無取
於此也。尚之曰。夫禮隱逸則戰士息。貴仁德則兵氣
消。以孫吳為志。動期吞併。則將無取乎堯舜之道。豈
[001-0329a]
特釋教而巳哉。帝悅曰。釋門之有卿。猶孔門之有季
路。惡言不入於耳也。


張孝始



張元。字孝始。河北萬城人。年十六。其祖喪明。元憂泣。
晝夜經行以祈福佑。復誦藥師經。至盲者得視之語。
遂請七僧燃七層燈。轉讀是經七晝夜。每日行道祝
曰。元為孫不孝。使祖喪明。今以燈光竝施法界。乞祖
目還明。元求代闇。是夜夢。一神僧以金篦刮其祖目。
三日遂瘥。


劉靈預



劉虬。字靈預涅陽人。抗節好學。宋太始中為當陽令。
後徙居江陵。竟陵王累辟不就。報書曰。暢餘音於山
澤。托暮情於魚鳥。遂斷穀餌朮。麻衣草履。長齋禮誦。
六時不缺。註華嚴法華二經。


周彥倫



周顒。子彥倫。建康人。顒於鍾山西立隱舍。清貧寡欲。
終日長蔬。王儉問曰。山中何所食。顒曰。赤米白鹽。綠
葵紫蓼。後應詔出仕。累官國子博士。明帝頗好玄理。
而所為多慘毒。顒不為顯諫。輙誦經中因緣辠福之
事。帝亦為之少止。太子甞問顒卿精何如胤。顒曰三
塗八難。共所未免。然各有累。太子曰其累伊何。顒曰
周妻何肉。顒甞建山茨寺於鍾山。今草堂寺是也。


顏之推



顏之推。字子分。西魏武平中為黃門侍郎。舉家蔬食。
[001-0329b]
深崇佛教。有顏氏家訓行於世。其歸心篇曰。神仙之
事。頗為虗放。縱使得仙。終當有死。不勸汝曹學之。佛
家三世之事信而有徵。家素歸心。勿生輕慢。其間妙
旨具於經論。不復於此贊述。


戴仲若



戴顒。字仲若。逵之子。才巧如其父。江夷甞托顒造觀
音像。積年未成。夜夢神曰。江夷與觀音機緣未契。可
改為彌勒。顒即馳報而夷書巳至。俱於此夕感夢。觸
手成妙像。今在會稽龍華寺。顒超逸多風。以剡縣多
名山。故世居剡。桐廬復多名山。故復居桐廬。巳又愛
吳下佳山水。復游吳下。吳中好事者。共為築室。至聚
石開㵎以居之。甞著逍遙論。註禮中庸篇。永初嘉中
累徵不就。


謝慶緒



謝敷。字慶緒。會稽人。崇信釋氏。初入太平山中十餘
年。以長齋供佛為業。招引同事化導不倦。以母老還
南山若耶中。內史郗愔表薦之。徵博士不就。郗尚書
甞曰。謝慶緒識見雖不絕人。可以累心處都盡。


顏延年



顏延之。字延年。瑯琊人。官至太常卿。居身清約。不營
財利。子竣既貴重。權傾一朝。凡所資供。延之一無所
受。宅宇如舊。見竣起宅。謂曰。善為之。無令後人笑汝
拙也。釋慧亮過江。止何園寺。講蓮花大小品十地等。
延之眷德流連。每歎曰。安汰吐珠玉於前。斌亮振金
[001-0329c]
聲於後。清言妙緒。將絕復興。


何子皙



何點。字子皙。偃之子。尚之孫。點明目秀眉。容貌方雅。
不以門戶自矜。或駕柴車。或躡草履。隨意所適必醉
歸。人謂之通隱。梁武帝賜以鹿皮巾召見。引入華林
園。詔拜常侍。點以手捋帝鬚曰。乃欲臣老子耶。遂辭
去。一時名士如陳郡謝瀹。吳國張融。會稽孔德璋為
莫逆友。點門世信佛。以會稽山多靈異往游焉。居若
耶山雲門寺。兄求弟胤。竝從棲遯。世號點為大山。胤
為小山。求為東山。


劉士光



劉歊。字士光。平原人。奉母兄以孝弟聞。母每病夢歊
進藥。翌日有問。弟劉訏常戴穀皮巾。披衲衣。每游山
山澤。留連忘返。訏善玄言。尤精釋典。與兄歊聽講鍾
山。因共卜築有終焉之志。歊所著有革終論。以為形
之於神。逆旅之館耳。既死神去。館乃速朽。世稱其達。
卒謚貞節先生。


袁景倩



袁粲。字景倩。幼孤好讀書。及長有風操。甞著妙德先
生傳。仕宋累官尚書左僕射。出鎮石頭城。為劉僧靜
所殺。子最以身衛父俱死。粲語最曰。我不失為忠臣。
汝不失為孝子。逸士顧歡偏主道教。粲為論以駁之。
謂孔老教俗為本。釋氏出世為宗。發軫既殊。其歸亦
異。又仙道以變形為尚。泥洹以陶神為先。變形者。白
[001-0330a]
首窮玄。而未能無死。陶神者。塵惑日損。而湛然常住。


王淮之



王淮之。字元會。瑯琊人。世尚儒業。不信佛法。常謂身
神俱滅。寧有三世耶。元嘉中為丹陽令。病絕少蘇。時
建康令賀道力省疾。淮之語道力曰。身死神存。始知
釋教不虗。道力曰。明府生平置論不爾。今何見而輙
異之耶。淮之斂容答云。神實不盡。佛氏不可不信。語
訖而終。


何子季



何胤。字子季。少好學。師事沛國劉巘。受易及禮記毛
詩。時入鍾山定林寺聽內典。仕齊為建安太守。每伏
臘放囚還家。依期而返。胤甞與門人議蔬食。門人上
疏曰。變之大者無如死生。死生之所重無踰性命。性
命之於彼極切。滋味之在我可賒。如云一往一來生
死常事。則傷心之慘行亦自及。胤之末年遂絕血味。


蘇瓊



蘇瓊。字珍之。武強人。為清河太守。郡父老甞獻瓜二
頭。瓊置梁上終不割。性喜禪理。有沙門入謁。意欲徵
債。瓊竟日與之談玄。沙門無從啟口。弟子問故。沙門
曰。每見府君。徑將我入青雲間去。何由得論地上事
耶。遂焚其券。


法喜志卷一
[001-0330b]